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04-28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9篇)

篇1: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课题研究

张庄中学

王晓芳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新课改精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习兴趣的培养。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指出了培养学习兴趣之重要。培养学习兴趣就是贯彻“乐学”原则,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视学习为吃苦果的学生怎么能学好知识呢?生物学知识也是这样,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初中学生可塑性和求知欲强的特点,我进行了一些学习兴趣培养的探索。

一、巧用设疑,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通过设疑问难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兴趣是鼓舞人们去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力量,是启发学生认知积极性的重要心理成份。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就指出了质疑的重要性,虽然疑能生趣,但质疑不是简单的师生回答对话,而是要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固有知识,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引导,对新知识进行主体思考,探索结论的有效手段,是激发兴趣的源泉。问题的设计是关键。一是教师的设疑问难,一定要是学生急需探究的问题,问题的提出,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精神的高度集中,以激起兴趣;二是教师的质疑问题,一定要引起学生感情的激奋,激起他们学习的好奇心,以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三是要善于运用质疑问难,使学生从固有知识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使他们享受到学习新知识的乐趣。例如,在讲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时,提出

1、为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父母都是双眼皮,他们的孩子都是双眼皮吗?

3、生男生女是由父亲决定的,还是由母亲决定的?

4、为什么父母都正常,却生出一个傻儿子?

5、色盲病人是男性多还是女性多?通过这五个问题的质疑,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迫切要求解开疑窦的兴趣上来,然后讲授《生物的遗传》的知识,让学生从学到的知识中回答质疑。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创设好的疑问,能使学生从形象的固有知识出发,带着问题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宽了思维广度;又激发了学习动机,培养了学习兴趣。

二、激发积极情感,培养学习兴趣

情感就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也是启迪学生智慧的一种内部冲力。情感的培养就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情感教学就是创立轻松、愉快、和谐、协调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贯彻“动之以情,晓之于理”的原则,做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情感教学的关键是对学生情感实施激励,使学生很快地身临其境,在生物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

(一)巧用生活谚语、日常实际问题引入激发求知欲,如在“生物与环境”中,导入时可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学生珍惜美爱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峙桃花始盛开”来突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又如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来引出“植物的向光性”。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它把生物的捕食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还有 “望梅止渴”——条件反射,“不劳而获”——寄生等。又如用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果皮、种皮、胚,如“一山难容二虎”——种内斗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条件反射、“大树底下好乘凉”——蒸腾作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等等。一节课整个过程如果只有干巴巴的生物学科的专业术语贯穿始终,教学氛围肯定显得沉闷。但如果过多过滥地使用妙语,会让学生思维散乱,注意力难以聚焦在学习内容的知识重点上。

(二)利用生物学趣事,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如,天花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传染病,曾使千百万人毁容或丧生。在我国,早在十六世纪明朝隆庆年间,人们就已经知道用种痘术来预防天花了。当时是采用轻型天花病人的痘痴,用棉花浸蘸后塞入鼻孔来预防天花的。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在我国痘接种法的启发下,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证实患过牛痘的人就不会再得天花。琴纳从挤牛奶姑娘手上的痘痂里取出一点淡黄色脓浆,给一个八岁的孩子菲普土接种,获得了成功。

(三)通过简单的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1、通过对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频率影响的探究来引入“吸烟对人的危害。”

2、对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来引入《消化和吸收》。

(四)用述语的方式引入,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就道出了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爱护学生,关心其学习与生活,对于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的初中学生,更能起到“爱屋及乌”之效。我曾教过的一个学生,上课东张西望,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究其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通过调查了解,他家由于父母离异,经济非常困难,父亲不支持他读书。我尽力安慰他,通过家访,说服了他的父亲。并通过多种渠道为他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不感兴趣”、厌学到对各门课程“爱不释手”,期末考试获得了进步奖。当然“爱”也需要“严”。“严”也是一种深层次的“爱”。“严”与“爱”有机的统一。能够为学生学习兴趣的萌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

除课堂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课外这一辅导阵地,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走入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自然观。建立课外兴趣小组,通过培优补差,使优生更优,差生转优。通过对生物知识的探究,使学生对自然界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建立课外兴趣小组,确定活动的原则和成员职责,制定活动计划和奖励制度,这样,不仅增加了各组员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而且为培养学习兴趣发挥了特长作用。

四、寓教于乐,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情境,点缀趣味,学生则乐在其中。例如,我在讲授《天敌与农林害虫》提出了问题“被人们誉为农田卫士的是谁?”这个问题学生都能踊跃回答。但有一个同学却提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老师,猫头鹰的头像猫,是不是猫吃盐变的?”我当时一惊,这时教室里也活跃起来,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我灵机一动,说:“你是怎样产生这种疑问的呢?”他说,蝙蝠的头像老鼠,据说是老鼠吃盐变的,那,那猫头鹰的头像猫,当然也可以是猫吃盐变的了。我接着问:“有没有谁见过老鼠吃盐变成了蝙蝠?” “有没有谁看到过科学文献的记载?” 全班同学都说没有,我紧接着说:“如果这样推断的话,那被称为‘四不像’的麋鹿到底是什么吃盐变的?如果吃盐就能变的话,我们人类天天吃盐,是不是有一天也要变成会飞的人头什么来呢?”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在快乐的争论中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又掌握了知识。

只有使学生真正对学习感兴趣,学生才会在学习中真正快乐,也才会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也才会发挥出来。主体需要内容去充实,内容要为主体服务。没有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对学生这个主体而言是枯燥无味的。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也只是空谈。

五、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学习兴趣

少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往今来,哪一位有所发明建树的人不是靠强烈的创新欲望而走向成功的呢?诺贝尔、居里夫人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学生对创造力的错误认识:认为创造力只有少数“天才”拥有,是先天的。要让学生懂得:人人都有创造的天赋,只是没有发掘自己。从而树立起他们创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六、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具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学校教学条件和实际环境条件的限制,有很多生物学知识或有关实验是不可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到或实践到的。而且一个课时只有40分钟,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到多一点的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兴趣呢?这是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面对的问题。要利用生物活体、标本、模型、挂图等传统直观的教具来协助教学。另外,对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宜采用电视、投影、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这不仅可以将教科书中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具体、直观、形象,使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对事物喜爱的情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无形动力,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而努力。通过各种乐学情趣培养途径的实施,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情有独钟,在快乐的情趣之下,好奇多思,好学多问,为生物学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2: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与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科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但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而成的。生物在初中不是考试科目,因而造成教师与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片面认识,认为这是一门副科。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初中生物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一、运用情感教育,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教学离不开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良好的情感表达和运用,可以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对事物的态度。初中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独特的个性、态度、爱好等等,学生只有体会到教师的情感,才能尊重老师,信任老师,才能把老师看作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与期望,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顺利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根据初中课本中入选的内容,我们可以适当地融入情感教育,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教学充满爱,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帮助他们认识自我,重新塑造自我。

一位具有渊博知识的教师,定然会受到学生的尊崇,但是如果这个教师高高在上,让学生产生畏惧感和距离感,即便他有再多的才华,也无法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要贴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如我班里有一些学生,平时上课比较顽皮,虽然教师在台上讲,可是他们就是不能安静下来,虽然不怎么捣乱,但是也不会认真学习。我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他们虽然顽皮,可是本质都不坏,因此在课下时间,我经常找他们聊天谈话。这些谈话并不是教条式的规劝,而是以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让他们把我当作最知心、最可爱的朋友。我并没有对他们的顽皮加以呵斥,而是说:“以前老师在上学的时候,也很顽皮„„”学生都觉得很有趣,想不到老师也和他们一样,因此就愿意和教师亲近。这个时候我就对他们扬长避短地进行鼓励,并暗示他们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得更好。这样学生心里自然就会憋着一股劲儿,把教师的鼓励当作前进的动力,当作激励和鞭策。在这种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由对老师的亲近而产生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充分运用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严谨性,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以形象的实验来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能达成。因此,广大教师要非常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力求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学习“十字花科”植物时,我提前采集了许多白菜花,然后在上课时分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花瓣的数量、排列,从而引出新课的讲授。形象的实验导入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第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关注的是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而探索性实验则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因此,我们要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时,我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地提出设想,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实验步骤,进行验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充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样的探索性实验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第三,注重课外实验。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们除了要运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外,还要开辟第二课堂教学,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对于一些简单的观察性实验,如观察植物的叶、茎、根等,我向学生简单地加以介绍,然后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采集相关材料,做好课外的观察与记录。这样使封闭的实验走向开放化,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乐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能长进。”科学探究从问题开始,以释疑终结。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探究的动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潜伏状态顺利地过渡到活跃状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来参与探究学习,这样教学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进而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如在讲授“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一内容时,我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入手,提出如下问题:萝卜放的时间长了里面的部分就会变空;苹果等水果放的时间长了水分会流失,吃起来就不那么香甜了,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所提到的这些生活现象学生较为熟悉,但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高度集中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探索以解决心中的疑惑。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

篇3: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蛙鸣声声, 流萤点点,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一切无不展示着生机勃勃、异彩缤纷的生命世界, 无不激发着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应因势而抓, 采取各种措施, 让学生去了解生命世界的千姿百态,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迷恋生物学, 学好生物学。笔者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第一, 要上好绪论课。在这一节课上, 教师应极尽所能地介绍生物学与人类衣、食、住、行的关系; 介绍生物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例如, 杂交水稻、试管婴儿、克隆、转基因生物等; 介绍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这样, 就可以让学生一开始就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 重视实验和实习。所谓“眼里过千遍不如手里过一遍”“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 亲身实践, 才能揭示生命的奥妙。例如, 让学生动手鉴定种子的成份,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制作并观察监时装片, 测定自己的脉搏、心率和肺活量等。通过实验和实习, 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 又培养了其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 古诗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古诗意蕴深远, 优美隽永, 极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因而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极言苔藓植物生长之繁盛;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对母爱感念之深,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描绘了一幅明朗清爽、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景;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倾诉了国家饱经战乱之苦, 作者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说明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也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兰”, 正因为春天气候变暖, 水藻才得以大量繁殖, 使江水都泛出了绿色, 由此引出对藻类植物的讲述。

第四, 谚语、俗语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例如,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龙生龙, 凤生凤, 老鼠生儿会打洞。”说明了生物有遗传现象; “一母生九子, 连母十个样”, 则说明生物还有变异现象; “有收无收在于水, 收多收少在于肥”, 说明水和无机盐对农作物的生长是至关重要的;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生动地体现了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

第五, 编写口诀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记忆。例如, 在讲细胞有丝分裂时, 根据前中后末期不同的特点, 笔者编撰了如下口诀: 膜仁消失二体现 ( 前期: 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纺锤体出现) ; 点排中央体明显 ( 中期: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中央, 染色体明显) ; 点裂单分拉两极 ( 后期: 着丝点一分为二, 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 ; 膜仁重现二体消 ( 末期: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染色体、纺锤体消失) 。

第六, 生物学小故事的介绍。生物学小故事短小精悍, 意趣盎然, 引人入胜,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道尔顿对袜子颜色错误的判断, 使他发现了色盲现象; 达尔文、马尔萨斯不幸婚姻的惨痛教训, 使学生深切地认识到了近亲结婚危害是多么的无情。

第七, 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 生物学挂图、幻灯片、标本, 既直观又形象, 常常可以把一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使学生极容易掌握。

第八, 巧用“班班通”交互式电子白板。其当地运用“班班通”辅助教学, 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 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迷人的动画, 图文声像并茂, 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 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

总之, 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 在课堂上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施教, 使学生在一节课始终处于新奇之中, 其兴趣能不浓厚吗? 其学习积极性能不高。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应极尽所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习兴趣,学生

参考文献

[1]七年级生物学教师用书.

篇4: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学 生物教学 兴趣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生物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传统教育中,生物教学本身在学生学习中处于次要地位,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强制学生去学,那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该课的兴趣低下,情绪陷入低谷,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该根据生物学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好奇、思维活跃的优势,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其由学习的消极状态转化为积极状态。本文就中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有效因素,不断提炼教材内容中有关对学生兴趣培养的内容,让课题气氛“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1.教学目的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作用。

教学目的对学生学习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生自身的需求来阐述生物学的重要性,从学生内心深处引导,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引入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与生物学的关系,生物与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沙尘暴)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阐述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2.充分研究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物学的学习中。

在生物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智力因素。挖掘趣味因素和智力因素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当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解释一些生物现象时就非常高兴,同时还能够刺激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和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和“案例”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生物教师在阅读报纸、看电视时若能留心发现一些蕴藏着生物知识的新闻和案例,并将这些新闻素材及时进行搜集整理,与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继而适时地运用于教学实际中,将会克服教材理论性较强、内容枯燥的缺陷,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真实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精湛的教学艺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生物学知识丰富多彩,教师要善于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生物学的知识用精湛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1.新颖的导入课题艺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内容不同,导入新课的方法也会不同。但形式要力求新颖、独特,富有情趣,使学生产生好奇、联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可变“教师导入”为“学生导入”。从心理学角度讲,新奇和愉快的情绪体验是引发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学生导入”利用了新奇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一“学生导入”形式本身具有新颖性;第二台下学生对台上同学如何导入新课会感到好奇。这两个方面原因能诱发学生对“学习导入”环节的直接兴趣。即使过去对生物课没有直接兴趣的学生,由于对该环节的兴趣,也会产生对生物课的间接兴趣。

其次,“学生导入”利用学生的愉快情绪体验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根据“导入”必须具有吸引力的要求,每位导入新课的“当事人”都精心准备,设法使自己的导入更生动、精彩。每一则成功的“导入”都能赢得同学的掌声、老师的称赞,当事人无疑会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一则精彩的导入同样能给全班学生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这些愉快的情绪会诱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因此,“学生导入”这一形式的功效已远远超出新课本身,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在生物教学中巧妙运用比喻、农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1)“比喻”是一种语言艺术。课堂教学恰当地引用“比喻”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具有一“喻”道破“天机”之神奇功效。同时也是诱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例如,在讲细胞结构一节时,我们把一个细胞想象成一个“工厂”,那么细胞壁便是工厂的“围墙”,细胞膜则是墙内的“警卫”(监控着厂内外人员及物资的出入);各种细胞器如同厂内一个个大小、设备不同的“车间”一样,各有其不同的生产任务。如线粒体可称为“动力车间”,叶绿体是“原材料加工车间”,核糖体则是“精品—蛋白质的合成车间”,高尔基体对动物细胞而言可称为“包装车间”等,细胞核则相当于工作的“行政管理机构”,有着指导、调控全厂生产活动的职能。

(2)在生物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内容有目的地引用农谚资源,由于农谚将一些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妙趣横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原理。

例如,在讲到生物适应环境时,可以引用农谚“苹果性喜寒,栽植不宜南”和“南方桔子,北方柿子”。在讲到水肥对植物的重要性时,引用“庄稼要长好,底粪要上好”、“庄稼上底粪,粮食打满囤”、“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水是庄稼血,肥是庄稼粮”、“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等农谚。

3.重视在生物教学中使用插图和漫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漫画是一种诙谐、幽默、有趣的表达形式,将它应用于生物教学,既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利用精彩的漫画开头,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结尾時使用漫画,会给人以寓意深长、回味无穷之感。

4.生物课堂问题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课堂问题创设要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发现新问题”的再创造探究过程中发展思维,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自觉构建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学生要对教师创设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总结,最后获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知识是经由学生研究获得的,因此课堂问题创设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记忆更牢固,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能力。

三、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做实验等于纸上谈兵。如果教师在认真完成大纲、教材所规定实验的同时,能够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低难度、易操作的趣味性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它不仅能巩固和深化理论课教学,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研能力;同时也能调动后进生对生物学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一些对生物学科有特殊爱好的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我在講到神经调解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时就设计了以下实验,组织学生完成:

(1)踝反射:学生两人一组,一人跪在椅子上双脚自然下垂,另一人用手掌内侧边缘快速叩击前者脚后跟上方,他有何反应?重复上述动作,但这次有意识的不让该反应发生,成功了吗?得出了什么结论?

(2)眨眼反射:两人一组,一人睁开眼睛直视前方,另一人突然在前者眼前挥挥手,他有何反应?

(3)吞咽反射:让学生先咽一口唾液,然后立即试着再咽一口唾液。第二次咽唾液难吗?解释原因。重复上述实验,但这次先咽唾液再咽一口水,这样做有差别吗?能得出什么结论?通过完成上述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调动了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在游戏中,在亲身实践中领悟和理解知识的真谛。

四、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课外科技活动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他们的智力有着课堂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是对学生课外继续学习、研究生物知识提供的场所,是提高和发展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种事物充满兴趣的时候,对之有关的知识的接受往往迅速而且印象深刻,课外科技活动比纯粹的书面作业更有利于激发兴趣,当他完成某项探究任务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同时对生活中各种现象就会更加关注。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生物学科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想象的美妙与和谐,培养了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课外科技活动能不断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生物学的特长。例如,在教学中,对于对生物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组织成立生物兴趣小组,以他们为骨干力量,开展广泛的课外活动,如生物故事会、生物讲座、生物竞赛、生物课外实验、生物野外实习、开展研究性课题等等。

五、让学生亲自参与一些简单的课题研究,以强化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有效的、易操作的课题研究,也可以培养和强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生物世界的无穷奥秘和课题研究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我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些研究课题:

(1)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说说在你身边存在哪些方面的环境污染?这些污染都有哪些危害?谈谈你对治理这些污染的设想。

(2)我校的绿化建设怎么样,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应该改进?在哪些地方还应该栽树,栽什么树?哪些地方应该种树种花,种什么花?说出你的理由。

……

这时候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查资料,多方请教,互相讨论,在对问题的有序寻解中无形地感受到生物世界的奇妙,使他们学习生物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而且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在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心理学知识的前提下,自如地运用多种媒体,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在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的同时,更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两个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瑞芬.变“教师导入”为“学生导入”.中学生物教学,2003.

篇5: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自觉思考与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随着初中教学的不断改革,传统的生物教学也需要不断地融入创新、活力等元素。新的教学模式,已经从由老师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

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基础性理科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初中生好奇心强、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思维活跃等特点,利用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生物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物教学中,从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一、阐述初中生物学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其主要内容是用来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的规律,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生物学不仅与我产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周围的环境也是密切相联。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例如在讲到有关食物的保存时,可能举例把食物进行低温保存、真空保存,而新鲜的瓜果则要进行风干腌制操作,从而让同学们明白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来抑制食物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防止食物变质的基本生物原理,进而使得学生对学习生物产生兴趣,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二、有效提升学生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学习兴趣

(一)学会课堂教学艺术,鼓励学生挖掘生物的奥秘

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因而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巧妙的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对生物教学的兴趣。

1.巧设疑问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有效的结合生活中实际,进行巧设疑点,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到“反射与反射的类型”内容时,我们可以把“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故事制作成动画,虽然我们对这个成语都比较熟悉,便是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在生物课堂上,通过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可以引起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对故事中“为什么士兵在听到有梅林时,就不会再口渴了呢?”感到好奇,在进行讨论之后,与老师一同去探究课本中的内容,以此来寻找答案。通过巧设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情境化创设

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通过巧设情境也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免疫与计划免疫》相关内容时,通过讲解自己打防预针的亲身经历与同学们进行对话,并向同学们询问,学生们打的是什么预防针,是否有预防接种证,同时给同学生展示出预防接种证。通过生活中实际案例的导入,使得生活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并把学生带入到生物教学中。

(二)学会分化知识难点,寓教于乐

老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初中生物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以及初中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非常贴近的相关特点,把教学中的难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并把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难点进行分解,通过把生物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难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寓教于乐的教学,能够更加激发出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叶的结构》知识点时,可以先对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落叶总是背朝天呢?”让学生先带着这一问题去观察、思考,并根据问题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分析引导,从而引出有关叶子的结构,并根据叶子的结构特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把生物知识与自然现象相结合,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能够对初中生物知识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三)利用生物实验的趣味性,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同时还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的教学往往离不开实验,而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生物实验课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可能有效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对于自己动手进行生物实验有着深厚的兴趣。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生物实验的趣味性,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来提升学生对生物教学的学习兴趣。

(四)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启迪学生思维

为了能够充分的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除了要把握好有效的课堂时间之外,还要利用好学生的课堂业余时间,来设计一些趣味的课外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结合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与初中生物教学,可以在夏秋之季组织学生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生物视野,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通过课外活动的参与,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一种提高。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物教学活动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更多的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教学中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营造出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分组讨论的形式被经常采用,由于初中生物的教学要求结合的基础理念与实验技能,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理念知识与实验课程同样重要,而分组讨论的形式则能够很好的兼顾到这两方面,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与优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最后经组员对相关知识讨论后由组长进行陈述,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有助于能力的提升。

对于生物实验的教学,则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相关的实验内容,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现场生物实验的操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老师起到一个辅助、引导的作用,实验操作结束后,由老师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方式以及流程等进行全面的评价。这种生物实验根据学生兴趣而制定内容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实验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不断探索的能力。

四、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调节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实验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老师更多的是担任着引导、监督的角色,当然,对于老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从具体学习过程中了解教学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难易以及进度,从而有效的保证初中生物教学质量。例如在讲到有关生物进化论时,老师需要根据教学的进度以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来鼓励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方面知识的拓展,从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堂,并且相关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相关生物知识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现象的好奇心,并积极鼓励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参与性,结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与现实生活,精心设计每一堂生物教学课,并过自我学习、自我思索、自我研究来达到对生物知识的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玉梅.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4(17)

[2]刘俊玲.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3(06)

[3]吴楠.初中生物课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2012

[4]李红侠.基于多元化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

[5]杨宝印.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

篇6: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渲染是教师授课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有一口漂亮的普通话讲课,就会使课堂变得幽默、活泼、生动有趣,让学生上课有一种美的享受,学生会为之倾倒。同一个意思用不同色彩的语言来表达,产生的效果就不同。因而,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常用有艺术色彩的语言面对学生,语言渲染,并不是就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一名演说家,而是就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加工,让学生感受到有声有色,津津有味。

情感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饵,没有教师的情感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问题。

俗话说得好:“只有自己受感动,才能使别人受感动”,教师的情感可以通过眼神向学生进行表态,因为眼神是心灵的窗户,不仅如此,还可用目光不时地扫视全班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关心自己,自己不能不集中精力听课。教师还要讲究课堂上的说话艺术,春风细雨,无批评教学是大势所趋。没有良好的教态就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就没有优秀的教学效果,和蔼可亲的说话,会让学生放松神经,产生愉悦之感。教师倾听学生发言,并作出积极的反馈,能增加师生的信心和理解。

创设情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用电教媒体作媒介,直接把学生带入声请并茂的情感境界,学生身临其境。设计一个新颖的板书,创造美感。同时借助板书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清晰的层次关系,学生的兴趣不但有增,而且能受到美的熏陶,有利于重点知识的掌握。

师生交换角色,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把握住教材,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和探求知识的兴趣更加浓厚,为了一个问题往往争得面红耳赤平时没人进的阅览室和图书室里有了他们的身影,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师道尊严”的现象在师生间已烟消云散,学生自主精神进一步得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

教师简笔画也是打开学生学习兴趣之门的金钥匙。简笔画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课堂上运用简笔画能使学生无意变有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与日俱增。

篇7: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刘小沅

摘要:浓厚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正确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动机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源于正确的理论和指导。因此,我们要体育课上得好,首先就必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四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在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使他们认识到没有健康的体魄任何伟大的理想都是泡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本文就在体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析,从掌握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 激发 学习兴趣

当前,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些新的体育教学观念和体育教学方法正不断出现,终身体育、健康第一、让学生学会锻炼、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正在被广大的体育老师所接受,那么,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这也是广大体育老师所关心的,我认为要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个关键。下面我想对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掌握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在这一个时期内,学生的骨骼、肌肉都生长很快,心肺机能也不断增强,灵敏性好。大脑也在不断地发育,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烈,对新生事物尤为感兴趣,他们喜欢竞争和趣味性强的运动。例如,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跳高、跳远等。但是,他们的神经很容易疲劳,因此,他们对那些要求长时间站着不动的活动很不耐烦,对没有趣味性的活动不感兴趣。因此,作为体育老师必需要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样,对于我们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其重要的。

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就要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内容。在过去的年代里,体育教学受苏联的影响,在体育课程里编选了许多带有军事性质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带有成人化的性质。例如:投手榴弹、越野跑、障碍跑等。有些内容的教学时数比重过大,例如:单杠、双杠、技巧等,这一切一切都不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因此,造成了在课堂上老师教学费时费力,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正如中国教育部体卫司司长说:在过去的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工作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不够,学校体育所关注的主要是运动技能的传授和某些身体素质(主要是运动素质)的提高。诚然,人类对健康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原先认为,一个人的健康无非是生理方面的,体质好、四肢发达,没有疾病就是健康。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生理上的健康固然重要,而心理方面的健康同样重要,进而提出了身心健康的概念。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需要实施主体教育。体育教学既要满足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考虑到学生将来工作、生活的需要,也就是要确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观。因此,在体育教学时,我们不但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并且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并且还要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感到快乐。那么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必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选择适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强调娱乐性、健身性、终身性。例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这些内容历来都深受学生喜爱,我们应加大这些内容的教学比重,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一定的专业化水平。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情感与行为取向是受心理活动制约的。人们在接触事物时,便开始了对它的认识过程,继而或多或少地产生情绪体验。越是情感为主的事物,就越会动员内部力量去采取相应的意志行动。另外,情感总是与兴趣结伴而行的。大凡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事情,定能唤起他们较多的注意力,并产生一定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因此,在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1)提问法

提问法,就是在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中的某个问题向学生提问,然后让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是通过看、听、触摸、思考、判断、决断来获得并实现的,而人的注意力和兴趣往往是受外界影响的,当外界传来一个强烈的信号时,人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当他对这个信号感兴趣时,他就会集中注意力去听、去想去思考、去判断,并且由此作出正确的选择。同样的道理,在体育教学中,当老师把教学中的某个内容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时,因为关切到是否要自己回答问题,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并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时,老师可以对学生提问说:“跨越式跳高由那几个部分组成?同学们想一想,等一会我请一位同学回答。”经老师这样一提问,同学们的注意力就会被老师的提问所吸引,注意力一下子就会集中起来,这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了。(2)用优美的示范打动学生

一般来说,人们在心理上都喜欢美好的东西,换句话说美好的东西往往最能打动人。例如:人们一般都喜欢华丽的衣裳、甜美的歌声、美丽的容貌、优美的动作等。人们之所以被美好的东西事物所吸引,是因为人们在心理上怀有向往美好的愿望,在心理学上叫审美观。在众多美好的事物当中,有时候人的优美动作是最令人难忘的。例如:我国的体操运动员刘旋在奥运会上的体操比赛中,她那技压群芳的优美体操动作至今令人难以忘怀。同样的道理,我们的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在做示范动作时,能够做出优美的示范,也同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武术教学时,如果你能完整的做出一套动作优美、标准的武术套路,相信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一定会高。

(3)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目光都将被这个外国人所吸引,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求异心理。求异心理在人类当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必理现象。当人们处在相同的环境中的时间越长,对相异情境的向往就越强烈。这在青少年当中反映尤为突出。因此,在体育教学时,体育老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求异心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适当选用一些新颖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北海这个地方,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利用靠海的优越条件,在夏天的时候,开展一些游泳课,这样的话,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煅练的积极性会很高的。叧外,还可以选择如棒球、橄榄球等新颖的体育教材。在教学的手段上也尽可能做到动与静,难与易、新与旧的合理搭配。使学生每次都能尝到新颖的东西,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长久保持。(4)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人的情感有悲有喜之分,追求快乐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一般来说,凡是能够让人高兴的事人们都喜欢去参与。而趣味性强的活动一般都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在体育教学时,当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强,而且一旦参与其中会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时,他们一般都很感兴趣,并且愿意参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应当想方设法把教学内容按排得有趣味一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体育课中按排一些游戏。游戏是一种集娱乐性、健身性、趣味性、智慧性、机敏性、集体性于一体的一种活动。它很适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学生都很喜欢。通过做游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有些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如果我们也能把它当作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就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篇8: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 学生在下面听课。教师与学生就犹如演员与观众一样, 大多时候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 学生像个旁观者, 不能很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去。通过开展多样的课堂活动, 可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 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营造活跃有趣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设计和准备课堂活动, 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作为指导者进行指导, 让学生通过“毛遂自荐”的方式, 吸取大多数学生的意见, 选出活动的“主持人”, 由主持人规划筹办, 一部分作为评委, 其余一些则是活动的比赛选手, 使所有学生都融入到活动中去。活动内容可以是成语、诗词、谚语、名言警句, 也可以是作品的作者、出处。活动形式可以是猜灯谜、成语接龙等。根据参加者的表现, 评委进行评分, 选出优秀的参加者, 激励学生去学习、表现。通过开展这样丰富有趣的活动, 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在活动中, 学生不仅巩固了原有的语文知识, 同时开拓了视野, 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这样, 学生便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学习不再是被动无奈的, 而是积极主动的, 学生在笑声中学到了知识, 激发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 语文教学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可以使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把学生带入课文所营造的情境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可以更好地展示给学生课文的时代背景。在学习一些课文时, 了解其所处背景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介绍时代背景时, 大多只是通过语言描述, 即使讲得十分详细, 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热情, 会显得枯燥乏味, 学生只是抽象的了解。如果运用现代技术, 通过图片声音展示给学生, 则会使学生有生动的感性认识, 更加深刻地了解背景, 印象更深刻。例如, 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所处的背景正是五四运动前夕, 新思潮盛行, 刘和珍君游走在街头, 极力抵制日货, 环境混乱。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当时文化运动的画面, 这样学生不仅深刻认识了其背景, 更好地学习了课文, 而且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从而从内心敬佩刘和珍君, 感受到了她的伟大和崇高的爱国热情。

其次,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可以更好地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声音、图片、音乐、动作等形式渲染课堂气氛, 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效果, 调动思维器官, 使他们身临其境, 更好地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起了共鸣。这种教学方法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展开联想, 抛弃了传统依靠课本文字学习的方式, 把枯燥的、呆板的文字变得有声有色, 贴近生活。例如, 在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康桥的美景, 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了视觉上的享受, 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动态再现了课文所表现的意境, 便于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让课堂成为一场“演唱会”

教师不仅要把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且还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本身所具有的古典美,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作为现代流行时尚元素, 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因此, 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 把有联系的音乐融入到课堂中去, 也可以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唱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歌曲。这样做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犹如进入了一场演唱会, 产生了愉快轻松的心情, 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和胆量, 使学生乐于表现自己, 提高了学习效率, 更好地理解了课本知识。例如, 在讲余光中的《乡愁》时, 教师可播放罗大佑的《乡愁四韵》这首歌, 通过他有磁性的歌喉, 低调的曲调, 更能展示离家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这样, 学生在享受动听音乐的同时, 对乡愁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又如, 在讲难以理解的诗词文言文时,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编曲把课文唱出来, 这样可以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课外小组活动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 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 增强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是, 在教学实践中, 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这样可以带动成绩差、不爱学习的学生喜欢语文, 从而带动全体学生掀起学习的浪潮, 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真正实现“一个都不能少”。通过开展课外活动, 给学生的课余生活带来了更多欢乐, 所有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愿加入小组, 没有心理压力, 课外活动相比课堂更加轻松愉快, 而且内容大多是课堂之外的, 摆脱了课本的死板无趣, 学生更爱学习, 培养了他们的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率。课外活动也给有特长的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通过课外活动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发挥特长, 培养有个性的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小组能培养有专业素质的人才,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提出合理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设置问题情境,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问题, 勤于动脑。教师要根据课本内容设置合理的问题, 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 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有针对性。教师不要一味地自己提问, 而不注重学生的反应。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通过问题不仅单单只是让学生思考与课本有关的问题, 还要学会自主学习, 学会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设置问题情境,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 在讲莫泊桑的《项链》时,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进行教学: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故事中玛蒂尔德为什么从一个普通的小阶级妇女成为了承担十年外债的债主, 到故事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出乎意料, 故事究竟是怎样发展的, 这个故事所展示出怎样的深层意义等等。通过这些问题, 可激发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使他们乐于学习, 提高了学习效率, 调动了学习气氛。

篇9: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88-02

学生对所学的科目感兴趣时。大脑中有关的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无关的则处于抑制状态。这时的思维是最活跃、最敏捷的,大脑对知识的记忆也是最深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对生物学科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往往因难于理解所学知识而失去学习兴趣,只有通过直观教学把抽象问题感性化,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中学生物教材的绝大多数内容都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由此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讲授“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时,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肥胖症患者要控制体重,应该怎么办?和尚、尼姑长期吃素菜不吃荤菜,这种饮食方式健康吗?为什么?“早餐要吃得像皇帝,午餐要吃得像平民,晚餐要吃得像乞丐”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然后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糖类、脂质、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相互关系的基本概况,而且从机理上了解了只有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要,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这样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到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乐趣,树立起科学养生的观念,懂得只有健康地生活和工作,才能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在教学中结合相关学科

各门科学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已成为当今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如生物与化学、生物与地理的结合就是很好的例证。在做生物练习时,学生常碰到一些较复杂、易出错的难题,在学科知识的交叉点上启发学生思考,不仅可以使学生顺利解决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例题]为提高温室内蔬菜的产量,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 在白天适当降低温度

B 在夜间适当提高温度

C 在白天和晚上均适当提高温度

D 在夜间适当降低温度

分析:这个问题涉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比较复杂、抽象。作物产量增加,实际是有机物增加,有机物的增加量等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之差。这样讲,学生可能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即使有些学生能选出正确答案D,但他们对问题也是一知半解。为此,可设计如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什么瓜甜得出名?(学生很快回答:新疆哈密瓜)为什么很甜?(学生答:糖分多),为什么糖分多?(学生也许答不出)再启发:作物产地气候怎么样?(学生学习了地理知识就能答出: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白天”意味着什么?(学生答:光照强)“气温高”又意味着什么?(学生答:酶活性大,光合作用强)“光合作用强”意味着什么?(学生答:合成的葡萄糖多)“夜间气温低”意味着什么?(教师解说:酶活性低一呼吸作用弱一分解的葡萄糖少)结果怎么样?(学生抢着回答:储存的葡萄糖多)最后,又回到原问题上来,学生就能很迅速地选出正确答案D。

另外,数学中的概率原理也常常被应用到生物学科中,特别是在计算产生的配子数或者某种配子出现的概率时,常用到概率原理。

三、在教学中发挥实验功能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对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要注意:

1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演示实验

课堂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断能力。以往的演示实验,总是教师做,学生看。有的学生只是看热闹,不思考问题;有的根本不知道看什么,实验过后毫无收获。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示实验,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必要时可让学生动手做演示实验,以强化生物实验的功能。

2 让学生充分积累相关的直接经验

人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地逼近客体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必要的感性认识阶段,积累相应的直接经验,才能促成学生有效的思考,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具有意义,最终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学生知识的有效建构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对客体进行观察、操作,在操作中进行探索,这样学生才能充分积累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此外,应该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的结论与事实相悖时,他们会强烈希望有充足的理由去否定自我。例如。学习“生物与环境”的知识后,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去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作业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这样就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有一些实验可设计成探究式实验,让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去做,增加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机会,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生物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通过多渠道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创新创业感悟下一篇:高老头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