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24-09-06

美术专业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美术专业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提升我园教师美术教育技能,不断创新创意美术教学模式。8月29日,我园特邀贝贝乐培训中心彭老师来园开展创意美术培训。

在培训活动中,彭老师先从创意美术课程特色及课程理念的介绍入手伴随着有趣的戏剧表演,彭老师对教师进行了美术技能的实践训练,引导我们注重将模仿思维习惯逐渐变成创造思维习惯,引导幼儿从新的角度去突破、去思考。要求我们要注重幼儿想象。在进行美术活动时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水平上有所发展,展开想象。

通过材料的不同,引导我们指导幼儿从纸张、画笔、手工创意等多个角度出发,在不断改变材料的过程中向幼儿渗透了审美意识和美的选择搭配意识;很多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而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都是孩子美术创作活动的素材,比如勺子、扇子、瓶子等都是孩子的画纸;而棉签、萝卜、手指等也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画笔,让孩子在无穷的新奇感中学会各种绘画的技能,拓展对绘画的认识。

引导我们要学会让幼儿爱上绘画。因为我们看孩子的画不是有发展前途,不看现在画得好坏,而是看孩子对绘画的入迷程度。有了浓厚的兴趣,幼儿的学习才是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才能内化为自己的学习动力,表现出超人的才智和坚强的毅力。

此次培训,为我在美术教学中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对提高幼儿的创意能力和动手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中施展艺术的天分,在严密的思维引领中自由挥洒创意想象。此次培训,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激发了我的创意美术教学激情和对美术素养的追求。

篇2:美术专业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彭老师先从创意美术课程特色及课程理念的介绍入手伴随着有趣的故事情景的表演,对我们教师们进行了美术技能的实践训练,引导我们从注重将模仿思维习惯逐渐变成创造思维习惯,引导幼儿从新的角度去突破、去思考、注重幼儿想象。在进行美术活动时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水平上有所发展,展开想象。

彭老师特别强敌了现在的美术教学并不是单一的用笔画,而是用各种形式、各种材料、各种方法作画。老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创新,孩子才能在美术中找到兴趣找到快乐,我们的美术教学才会越来越精彩!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因此,活动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呆板单纯学习绘画技巧的教学方法,而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问,激发了我的创意美术教学激情和对美术素养的追求,更为我们在美术教学中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对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创意能力和动手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更好地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中施展艺术的天分,在严密的思维引领中自由挥洒创意想象。

篇3:美术专业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一、美术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和优点

(一) 擅长形象思维。

美术专业的学生基本上生活在线条、形状和色彩的世界中, 他们对线条、比例、形态、色彩等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甚至有某种偏好。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受艺术思维特征的影响一般更习惯于直觉和形象思维, 他们对专业的价值判断较易偏重于感性色彩。因此, 他们在视觉感受方面的天赋, 造就了他们在学习上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们习惯和擅长运用形象思维, 对具体形象的东西记得快而且牢固。

(二) 自主性和创造性强。

由于美术强调事物的直观性和视觉等感官冲击力, 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重视, 主张学生在艺术求学中发展个人色彩, 张扬个性, 体现美感和创造力。而实际上美术专业主干课程授课也区别于其他专业, 往往采取小型教学模式, 甚至采取一对一个性化教学, 这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美术专业学生独立意识、自主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良好品格。

(三) 实践能力突出。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这是美术专业学生学习的又一重要特点。美术专业学生将来是靠艺术安身立命, 没有过硬的本领是难以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因此, 他们在专业学习上也往往表现出相当地自觉和勤奋, 并保持持久的动力。由于每个学期都要完成大量的素描和水粉画等专业训练, 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美术活动, 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 从而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设计和制作等美术综合实践能力。

二、美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学习英语的目的性不明确, 学习态度不端正。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 在笔者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 许多美术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却不感兴趣或不太感兴趣, 他们认为虽然英语很重要, 但他们用得很少, 学了也没有多大意义。由于缺乏兴趣, 导致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性不明确, 学习态度不端正, 表现在课堂上消极应付, 得过且过, 甚至出现缺课现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投入也很不足, 课后不做作业或抄袭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据调查, 大部分同学在英语上花的时间很少, 每周不足3小时的占76%。

(二) 基础差、底子薄, 知识面狭窄。

由于美术专业学生的特殊学习背景和专业特点, 入学时文化课分数要求相对偏低, 其英语基础非常薄弱, 普遍存在词汇量小、语音, 语调不标准、基本的语法规则不能正确使用、人文知识欠缺等现象。进入职业院校后, 他们的专业实践训练又占用大量课余时间, 对英语学习不够重视, 这就使得他们的英语学习难上加难, 甚至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基础差, 学习任务重→厌恶英语的情绪不断滋生→英语学习效果更差。

(三) 教学方法陈旧, 课堂学习效果差。

师生双向交流、频繁互动是英语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基本规律。但职业院校的公共英语课基本上实行合班教学, 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学方法单调, 教学模式陈旧, 这与美术专业课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截然不同, 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 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发挥, 学生上英语课索然无味, 学习效果差也就在所难免。

(四) 英语教师美术素养欠缺。

古人云,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中, 英语教师固然能够胜任对美术专业学生进行英语基本知识技能的传授, 但是, 由于英语教师课前缺乏对美术专业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再加上自身美术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等原因, 教师在教学中通常采取同对待其他专业学生一样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步骤, 没有增加多少美术文化内容, 特别是一些美术专业术语还很不够, 专业特色教学不明显, 这就导致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话题较少, 部分学生还产生“跟老师聊不到一块去”的想法, 对英语教学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三、提升美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对策思路

(一) 理念重塑

1. 美术专业学生应树立自觉学习英语的迫切愿望。

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 美术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语言”, 而英语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美术与英语的完美结合是大势所趋。英语是了解国际最新美术信息和最前沿美术发展动态的重要窗口, 是与国际友人进行专业交流的主要渠道。美术专业学生学习英语, 既是完成学习任务, 获得学分, 顺利毕业的需要, 也是实现自身美术专业素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美术专业学生应彻底摒弃“要我学”的陈腐观念, 树立“我要学”、只争朝夕的学习理念。

2. 英语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落实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根据美术专业学生自主意识强、善于创造、实践能力突出的特点, 放手让学生去参与课堂活动。例如, 让学生动手设计课堂教学, 担任“小老师”, 表演英语小品, 举办英语故事、歌曲比赛等, 尽可能把教材内容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设计出来, 加强师生交流, 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

(二) 课程改革

1. 修订教学大纲, 选用美术特色教材。

职业院校要根据美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他们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大纲, 选用合适的教材, 科学安排基础英语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的学习时间, 从而更好地体现美术专业英语教学的特色。一些院校通过自编《艺术英语》教材, 因材施教, 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学风好了, 学生的到课率提高了, 课堂纪律也好了;二是学习效果显著, 英语考试成绩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有较大提高。

2. 完善评价体系, 重视能力培养。

美术专业英语考试应以能力培养为重点, 灵活采取开卷、半开卷、笔试和口试等多种形式, 考试题目不要过多涉及单词、语法结构等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 而要加大对学生交际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核。要重视对学生课堂表现、课后自主学习、作业和阶段性考试等形成性评价, 督促他们及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检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避免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三) 教学方法优化

1. 情感教学法。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 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特别是英语属于技能训练的一门课程, 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与互动, 这更需要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师德修养、人格品质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 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做到情知并茂、以情促教、知情交融。英语教师还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加强对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美术资讯的了解, 强化美术素养, 增进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实现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2. 兴趣培养法。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 美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不应只是埋头苦干, 只灌输不耕种, 那样会适得其反。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优势, 将教材内容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 不断提高教师知识讲授的效率, 使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易于理解, 便于掌握, 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从而使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挥洒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意志训练法。

许多美术专业学生可以为设计一个作品熬上几个通宵, 但学习英语时, 他们却“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缺乏毅力, 这说明他们可塑性强, 只是缺乏学习英语的意志训练。为此, 英语教师授课时应强化学风教育, 经常给他们施加压力, 通过定期检查、定期评析、强化训练等方法, 激励与鞭策相结合, 让他们化压力为动力, 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

教必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不断改进对美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 使他们成为既懂美术知识, 又有过硬英语功底的人才, 是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一线的教师一定要根据美术专业学生的特点, 不断摸索教育规律, 大胆探索英语教学改革, 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李继红.艺术类大学生专业性特征与外语认同初探[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 :127.

[2]李新国.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尴尬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 2006, (4) :117.

[3]史胜翠, 杨修红.困扰美术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及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 (6) :124.

[4]王德杰.对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与教材的探索[J].社科纵横, 2005, (3) :190.

篇4:美术专业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关键词】中职美术设计课堂  探究性学习  激发兴趣  问题意识  课堂氛围  科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25-01

一直以来,由于受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影响,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缺乏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引导与培养,束缚了学生在美术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参与、合作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当前,由于中职学生基础薄弱,需要学习课程多、学制短,且大多数课程以“案例任务”形式完成,因而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自主性。许多刚入学的学生参与学习时感到无所适从。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多样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主动地学。

l.发掘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寻找刺激的新异与变化。“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即教学过程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的事实可以称作教学上情感刺激方法之一”(巴班斯基语)。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简单易懂”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2.发挥美术设计教学活动的独特魅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我们在美术设计教学中,一是积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录像、多媒体等方式再现形象。二是注意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作用,从满足学生的一些重要需要入手,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

二、筛选和优化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精髓。然而,在当前的中职美术设计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不强。该怎样办呢?

1.创设问题情境。首先,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且,只要学生真正地卷入了探究美术知识、技能的过程,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其次,集中筛选和引导优化学生从问题情境中生发的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引导学生联系其他相关学科内容自行提出问题,并引发他们对所收集材料的探索和研究。

2.授之以“渔”,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现代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积极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不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

三、关注学习过程,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有效的活动设计中,美术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于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在中职美术设计专业课堂,我们推行“案例导学”、“任务导学”学习方式的整体研究,即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把学生推向探究知识的前台。在中职美术设计课堂上,从探究问题的提出到设计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空间。

2.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在课堂上,要使美术教学有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环境,让学生自由和新颖地想象,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由地呼吸,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3.关注学生真正的参与。大力改进中职美术设计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让丰富多彩的美术设计实践活动充盈课堂。将市场实际的策划、设计及制作业务引进课堂,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加以指导。这样,教学更能“有的放矢”,学生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四、把握发展性评价,发挥导向作用

评价是一种导向,是一种驱动,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美术设计专业探究性学习并非要求学生像艺术设计家那样,必须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有获取市场设计作品。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追求的结果。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讨论得最多的是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所以,美术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一一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要尽量挖掘方案的亮点,指导其完善不合理部分;不要设定统一的标准,而要倡导不同的个性方案。在这样开放的教学氛围中,才能突破了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现象,促使教师全面的、多层次的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21世纪是一个崇尚多元化的新世纪,将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专业推向一个良性的发展态势,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我们要不断提高学生自己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不断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总结经验、不断创新,为美术设计教育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孙爱民《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如何发挥指导作用》天津教育,2004年第1期

[2]马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定位》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年第5期

篇5:美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培训地点:平凉姓名:史丽娜

培训时间:2014年5月20日---22日(第八期)非常感谢萤光支教“网一起”培训中心给予我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课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用真心真情去教美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好奇心,专业精神,同时要注重师生互动,肢体语言和优美语言互相结合,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有严格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准备,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总结、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尽可能给学

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要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主题丰富的作品。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美术课上,要有美术元素在里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自然体现。不光要教学生技巧,还要教他们思维。在上欣赏课时,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要让学生多使用美术语言,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总之,合作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素材的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在美术课中很重要。教学中强调综合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方式上以自评、互评为主,结合老师的评价,是评价进一步民主化、多样化,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教学之余,还要注重教师自身发展进步,积极参加课内外听评课、教研活动及专业培训。多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下面我谈谈参加这次培训的一些感受。

一:加强美术教师专业水平,更新专业知识。

在这次培训开设美术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受训教师有一定专业基础,更突出强调教师要有创造思维和主观表现,打破了传统美术教材的约束,这种教学理念在中学美术教学中也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二: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那么我们美术教师因该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美术素质教育,教师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全体学生的美术教育上,不要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者所谓个人成绩而忽略了自己的基本职责。

三:美术教师不仅要做美术技能传授者,还要做美术文化的传播者。

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直接的关系。

四:美术教师应立于本地区自然风景、民间文化特色,开发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

在此次培训中授课的专家们对我们老师寄予殷切期望,希望老师们结合本地区特色,深入生活,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资源。

篇6:美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带着期望,带着梦想,我7月14-16号参加2014年小学美术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在此之前,我一段时间工作在美术教育的一线。在三天的培训学习中,聆听专家们的由浅入深、生动详尽的讲座,不仅使我对学校美术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我的思想、观念、心灵都受到了一次触动、提升、洗礼和升华。此次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安排的紧凑有序,学习内容丰富,讲授精彩纷呈。下面我就谈谈培训学习中的一些感悟,与大家共勉。

一、专家讲座,高屋建瓴。

听取运城师专美术系的讲师张欣教授的课,让我对美术有了新认识,在我的印象中美术就是绘画,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大开眼界,首先第一课时讲解的是新课标理念下的美术课的建构方法。作为美术教师,对学生所实施的不只是专业美术教育,更多的是生活美术教育,在教学中,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不仅如此,美术教学还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应当把教学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把他们特有的游戏生活、身边的校园环境、家庭和社会生活变成绘画的丰富源泉。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生活,用画笔去记录生活,使他们从中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只有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孩子们真正地爱上美术课。并且美术并不是单纯的学科,它与音乐、体育、语文、数学等为一体,是一门综合科很强的课程。所以上好一堂美术课要求我们美术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素质,以及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把美术课上好。

二、交流研讨,共同提高。

在与学员互动交流研讨中,我们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体会。每一个话题都会引发学员们的热议,每天都有不小的收获。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使我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掌握更高的教学技能。因此研讨交流充实了我,让我获得了进步。我将把自己学到的、感悟到的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使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

三、感悟沉淀,历练提高。

篇7:美术专业学习心得体会及感悟

一、中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

对中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并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对现在的美术教育状况,特别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边远的山区,美术课堂教学学校不予重视。有的家长认为学好文化知识才是当下正事,至于美术的学习,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不务正业。多数家长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孩子,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这就使他们的孩子错误地认为考试成绩是最重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

目前,中学生在美术方面大都存在厌学情绪或倾向,思想上不重视,轻视美术课,对美术课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主要表现为旷课、上课纪律差、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不务正业。美术课上,常会看见部分学生在其他同学专心画或做的时候无所事事甚至扰乱课堂纪律,成为课堂的不和谐因素,而其原因是没带材料,更有一部分学生长期不带材料,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有的学生貌似挺乖,不讲话,不做小动作,但思想开小差,当请他回答问题时,却是答非所问,甚至不知所措;美术课上常常有学生偷偷地玩玩具,有的学生上课睡觉,或看其他课外书籍,或做其他学科作业,对真正的美术活动却不投入等等。从这些现象不难看出,学生厌学既有教材、教师方面的原因,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课堂教学不生动及师生关系不和谐等,又有学生厌学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学生自身对学习缺乏内部驱动力,即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个体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活动,并使得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历程。教育心理学把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因此,教师作为外在的因素应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一是营造宽松、舒适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负面情绪。对此,我觉得主要是教师要改进教学,教学环节不可沉闷、单调,应让学生多参与,如多设问题,多做活动,激发学生多动脑动手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教学。发现个别学生思想不集中时,可以请这个学生回答问题,在其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他将分散的心思集中起来,同时也让他明白老师的用心,从而自觉改过。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创造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提高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增强探索学习的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情感协调,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性高,他们敢想、敢问、敢说,发挥他们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之中。例如:有的学生自己非常喜欢美术,基础也较好,有天赋,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学得既主动又轻松,而另一类则恰恰相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区别对待,对前者,可提一些较难的问题或让其画一些更深入的画,给他们提供充分发挥的机会与动手能力;对后者,则要有耐心,引导他们回答问题或给他们示范画画,一步步讲解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只有轻松有趣的课堂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二是融洽师生间的友好关系。一般说来,师生间的友好关系决定着课堂的气氛,而和谐的课堂气氛又能够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作为教师,除了应具有良好的文化知识与修养外,还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认真的精神,时时关心学生及存在的问题。相互要信任,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真正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得到学生的普通肯定,也只有被学生所接受,才能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产生兴趣与积极效果。反之,教师不能与学生和谐相处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令学生对该教师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消极,抑制学生的学习动机。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到。”可见师生关系的融洽和信任极其重要。因此,创建平等,自由、友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是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制定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注重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多,需要我们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不断的去努力探索,去创新。有的老师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使学生对美术失去兴趣。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应不拘泥于形式,在教学中应力求以丰富有趣的新颖的内容,认真的态度,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上有所提高,精神也感到愉悦。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他们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四是适度的表扬与鼓励,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要给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美术教师就不能心急,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成绩较好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适度的表扬与鼓励是一种肯定,最能激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成绩进步最显著。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过分挑剔,可运用常识教育,进行耐心讲解,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信心和动力。

三、总结

篇8:美术专业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一、几个经常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

1. 一些美术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 精神上首先放松了对文化课的学习

在青少年成长的基础教育阶段, 文化课是全面的, 各门课的老师和家长都不允许学生学习上偏废, 抓得比较紧。学生在中学以至小学阶段, 渐渐显露出对美术方面的浓厚兴趣是正常也是可喜的, 一般在老师和家长的有益引导下, 不会形成偏废和畸形发展。但其中的少数人已出现对文化课的偏废现象。在考大学前, 准备报考美术专业的学生负担很重, 他除必须参加统一的文化课考试外, 还另外要参加美术专业课考试, 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单考文化课的考生有比较大的降低, 这个符合实际规定, 虽对美术专业的考生有有利的一面, 它减轻了考生的负担, 但也有不利的一面, 它容易引起一些考生对文化课的忽视, 但这个矛盾又必须限制在录取分数线以内, 否则即考不上。这就使文化课原来就不够扎实的美术专业考生在高考前必须有对文化课更紧张的突击学习。而这种突击学习文化课的方式, 在考入大学之后, 很容易引起两种后果:一是精神的过度放松, 二是忽视对基础文化知识的及时复习巩固。这暴露了少数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目的性的忽视, 他们没有意识到基础教育阶段的文化知识是他大学成才、终生进取的知识基础, 高考只不过是个门槛而已, 而后面的门槛还很多, 还需要在短暂的放松之后继续振作精神不断努力。这也显然违反了记忆规律, 其高考突击学到的文化知识, 由于不及时复习, 过不了多久就会淡忘, 模糊起来, 这就对基础教育阶段构筑起来的知识基础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瓦解和倾斜。而这个发展的结果, 又必然对大学阶段的继续学习造成不利, 因为大学学习的文化知识与基础教育阶段的文化知识有许多连接点, 而基础文化知识的瓦解和倾斜, 必然造成知识连接点的断裂, 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往往出现被动和不良状态。

2. 对大学阶段的公共课不重视

在大学阶段, 学生要用主要的精力学好他的美术专业课;同时也要用一定的精力学好规定的公共文化课。这样, 才有利于学生既能从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得到大的提高, 也能使其各方面的素质 (文化、心理、思想、道德) 得到提升, 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有一些美术专业学生并不理解这种必要性, 他不仅不懂得对文化课偏废会影响他造就成为一个高素质、高品格的大学生, 而且也没有意识到他的错误做法将使他陷入非常被动、尴尬的局面。我们常常会发现, 一些美术专业大学生, 他们对文化课程内容和授课老师不以为然, 或者很勉强地去听老师的公共课, 或者就干脆不去上课。勉强去听课, 就往往心不在焉, 要么干其他事, 要么看其他与课程内容毫不相干的书, 要么干脆伏案睡觉。如果连课也没去上, 那就自然对老师讲了什么, 怎么讲一无所知了。这样, 在考试时, 能不被动吗?他对应学的知识, 非常陌生, 既不理解更不记忆, 就是用短时间突击准备, 也很难奏效, 于是, 他或者面对试题答不上, 或者为了蒙混过关就向别人疯抓照抄。因此, 在考场上经常有违反考场纪律的现象, 不仅成绩受到影响, 甚至影响到学位和毕业, 这不能不令人遗憾和痛心。

3. 对文化课的忽视, 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状态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他这个人思想和行为的统一体。当一个美术专业学生在文化课方面表现的萎靡不振, 不思进取时, 他是否就一定能振作精神学好专业课呢?不一定。他往往受那种松懈、萎靡情绪的影响, 精神不振, 思维呆滞, 连专业课也学得不突出, 甚至一塌糊涂。他们这种学习状态与许多优秀的美术专业学生形成了显明的对比, 那些美术专业优秀的学生, 他们不仅专业课学得好, 而且基础文化课、大学公共课也学得好, 他们总是精神振作, 思维敏捷, 学什么成什么, 干什么成什么, 他们才是正确地处理了专业课与文化课学习中的关系, 做到了恰当的取舍。而那些精神松懈、放弃文化课学习的美术专业学生, 则并未做到恰当的取舍, 使自己在美术专业与大学文化课两方面都失利、被动。两者对照, 岂能不发人深省。

二、师生共同注意, 扭转一些学生中的倾斜现象

首先, 美术专业学生应提高对学好文化课的认识,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一个美术专业学生的素质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 除过其所学美术专业外, 还有身体、文化、心理、思想道等诸方面。因此, 看一个美术专业学生素质的高低, 就不能只限在某一方面, 自然也不能只限制在美术专业一个方面。美术专业课在铸造学生的专业素质, 使学生在毕业之时具备了所学专业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这是其大学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 他应该始终头脑清醒地把握好, 同时, 还应扎扎实实地为提升自己综合素质而努力。它不仅不能丢弃基础教育阶段所学的文化课, 而且对大学阶段所开设的公共文化课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些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他综合素质的提升, 为他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提供了有利的知识支撑, 使其能自觉地把自己铸造成一个人具有完美人格的人才而努力。因此, 这个学习过程, 实际上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铸造的过程。为什么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既能成为一个影响全国的英雄模范人物?这与他从小直至大学接受的各方面的教育、自然也包括各方面的文化知识教育有关。

其次, 大学公共课的各位教师要能通过自己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和精彩讲解来吸引学生, 引起学生对其讲授内容的浓厚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好学和学好的决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很不容易做到。但有许多优秀教师他们确实做到了, 学生们喜欢听那些老师的课, 听的投入, 收获很大, 唯恐误课。究其原因, 似乎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是他们对教材经过深钻研究、深刻理解深思熟虑的, 他们把教材中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思想;二是他们给学生讲课时, 不是照本宣科, 而是脱开教材, 用谈话方式、口语化语言娓娓道来;三是不用我讲你听的被动授课方法, 而是尊重学生, 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给学生讲课, 随时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 引起思维上的互动。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自主、自愿学习的兴趣, 教师的主要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第三, 美术专业课教师对学生亦应做学好文化课的引导。这既不是减轻文化课老师的责任, 也不是对专业课老师的非分要求。我认为, 专业课老师即有资格也有资本对他的专业学生做出一种有益而特别的引导。其一, 这是从学生全面发展, 造就高素质美术专业人才的需要出发。各科教师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共识、

“造型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身份讨论

王少文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本文通过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实践经验, 对艺术设计专业招生的繁荣与教育的尴尬提出思考, 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存在的困惑进行教学思维、方法的讨论。当下的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应该具备思辨的教学思想, 从设计行为、教育特点、施教方式等层面思考设计与设计教育之间的对应关系, 基础对于专业设计的基础作用。艺术设计教育必然是教育实践与经验相得益彰的交融, 如何充分发挥“造型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是艺术设计教育值得重视的话题。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造型基础;设计素描;设计色彩

艺术设计教育对当今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拿来主义的学科, 国内的艺术设计教育一直参照西方社会的现代设计和教育, 强调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 并以发达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及教学思路作为国内艺术设计教育借鉴的蓝本。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历来被认为是一个设计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阶段, 不仅处于设计专业学习的萌芽时期, 也是形成独立艺术设计思想的铺垫期。在当今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前景下, 整体设计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国家、民族的人才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十年来, 艺术设计专业在国内的异军突起, 一方面为艺术设计水平的提高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 也产生了不少数量的伪设计师涌向社会。艺术设计教育的初衷应是针对有良好扎实美术基础的艺术类考生, 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就对艺术设计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因材施教, 如何在专业基础课阶段完成设计思维的塑造和转变是值得重视和思考的命题。

多年的设计基础课教学实践经验得出艺术设计专业大一新生不得不面对的学习困惑, 诸如为何经过艺术高考的专业测试, 进入高校后专业学习仍然需要学习该类课程即“造型基础” (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写生等) , 由此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轻视和抵触。另一方面, 某些高校在艺术设计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不当, 有压缩“造型基础”课时的趋势。尽管加速前进到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 但有可能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 不能实现从基础到专业的平稳过度。再次, 根据历年招生情况的反馈, 面对素质退化的生源, 艺术设计教育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依然难以实现“精英化”, 教育不得不演变为“素质化”教育。在这样的前提下, “造型基础”课程在该过度阶段实现的对学生的设计思维塑造起着的良好而深远的影响力更值得重视, 这实际也是“造型基础”课程的价值体现。根据此教学困惑不得不追溯到艺术高考与招生的体质弊端。表现为艺术高考通过模式化的专业测试考核学生, 考试内容标准化单一化, 难以考察学生的设计潜力。考核侧重点并未完全区分纯艺术与设计专业学生, 使得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也缺乏明确和准确的指导。其次, 艺术考生文化成绩普遍不高, 从事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学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导致入学后的受教育程度有较大落差。这样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缺乏相应的艺术修养与素质, 倘若得不到适当的基础训练而过度强制进入设计的专业学习如同合力, 这更有利于学生做人、做事信念的形成, 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形成, 绝不是越俎代庖。其二, 专业课老师年长于学生, 他可以以自己成长道路上的经验教训, 告诉学生为什么成为一个素质全面提高的专业人才, 告诉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怎样成为一个具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其说服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 专业课老师对学生的这种引导, 其方式应当是很特殊、灵活的, 不是危襟正坐发一通议论, 而往往是随意的片言只语, 随便的闲聊, 但由于是亲身体验, 他们的话就显得有份量, 可信度高, 因此, 有时会起到文化课老师也无法替代的教育和影响作用。

吴冠中先生说过, 文化水平的高低将会决定艺术院校培养的“拔苗助长”带来的只能是恶性循环, 这和艺术设计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造型基础课程正处于大一学年这个新鲜时期, 该造型基础课程的置入可以提供一个缓冲的学习机会。

针对上述问题, 结合教学实践得出因材施教, 实现造型基础与设计基础的交叉融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传统意义的专业基础课同样包含素描、色彩、写生课程, 但由于由于造型基础的目的不明确, 与设计基础课程衔接不充分而导致出现造型基础与设计基础的分离。素描色彩的教学倘若沿续“纯美术”专业的思维方式, 以单纯的技法训练为目的, 忽略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培养目的, 极易导致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教学无“专业”基础可言。因材施教的专业基础课“造型基础”涵盖的设计素描、涉及色彩、写生等相关课程实则是对美术基础的一个修复和巩固。设计素描和学生作为考生时候的素描应该有着一定的区别和联系。联系在于表现技法的延续, 区别在于观察视角的改变。众所周知, 素描作为学习艺术设计的敲门砖, 训练其心、手、眼的协调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艺术设计基础的过渡, 素描不仅仅是真实客观的反映被描摹物体, 而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发现美和创造美, 实际设计素描完成的是一个真实到想象的过程, 这对设计思维的开发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说艺术创作者看到了什么画什么是艺术的初级阶段, 那么可以说艺术创作者以自我的独特视角和审美作为创作的前提更值得提倡和关注。特别是处于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襁褓阶段完成思维的转型期限, 有针对性的实践练习可以丰富其视觉和心理的感知。另外, 设计素描课程对不同物体材质的研究和描摹, 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以及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就设计色彩而言, 建议适当打破传统的色彩描摹, 回避考生阶段的色彩练模式。值得提倡的是设计色彩思维的开发, 从构图、参照物、色彩模式等方向上做相应调整, 结合适当的艺术与视知觉的知识进行辅导, 帮助学生理解设计的专业性。众多学校开设的写生课由于安全与管理等问题, 逐渐回归到学校周围进行写生, 在此暂且不讨论该做法的利弊, 但外出写生有利于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与实践相结合。倘若缺失该实践经验, 对设计专业的学习将是一个难以弥补的遗憾。加之设计专业是一个与市场、社会并行发展的社会性综合型学科, 从培养的模式上整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以及相关学科知识, 脱离实践闭门造车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造型基础”课程设置占有了艺术设计专业大一学生三分之二的时间, 足以说明其重要性, 但让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基础课, 必须站在设计的角度上进行全盘的思考和教学, 尊重设计专业性质, 用设计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 从而实现教学的双赢。因此, 作为设计教育者应当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思维, 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上从设计行为、教育特点、施教方式等层面思考设计与设计教育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本质上进行思变才能有效的促进中国的设计教育改革。

是工匠还是艺术家, 也就是说, 文化直接决定着成为艺术家的可能。面对在校美术专业学生忽视文化课学习这一问题, 作为专业教师, 我们不仅要从多个角度找寻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而且更应合理的引导学生处理好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从思想深处意识到两者是同等并重的, 只有以良好的文化素养做铺垫, 才有可能使自己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摘要:随着近年来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不断扩招, 不少美术专业学生存在着长期忽视文化课学习的现象, 以至于进校学生普遍综合素质偏低, 最终导致部分美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被管理难, 毕业后就业难的尴尬状况。本文就三个文化课学习中经常出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展开来分析, 提出了只有提高美术专业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的认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再结合教师对专业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正确引导, 才是扭转这一现状的关键。

上一篇:伤心时鼓励自己的话下一篇:五项最有效的求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