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法律基础知识

2024-05-23

选调生法律基础知识(精选9篇)

篇1:选调生法律基础知识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考培训

第一品牌

2014选调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法律常识之刑法五

在选调生的考试中,刑法也是常考考点,但是大 多数考生对刑法可谓望而却步。中公教育团队针对刑法的知识点,总结归 纳出易考考点,并对刑法中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3、单位犯罪

《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选调生、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这一规定,公司、企业、选调生、机关、团体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是单位犯罪。

(1)单位犯罪主体的认定。单位犯罪是区别于个人犯罪的一种特殊犯罪形态,根据《刑法》第三十条之规定,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选调生、机关、团体。单位这个概念比法人更为广泛,除法人以外还包括非法人团体。

(2)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刑法》对单位犯罪实行以两罚制为主,以单罚制为辅的处罚原则。

刑法对单位犯罪绝大部分情况下采取两罚制。在两罚制中,对单位是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是判处刑罚。

刑法在某些情况下规定了单位犯罪的单罚制,即只处罚自然人而不处罚单位。

4、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而我国《刑法》所保护的 那种社会关系是指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权,公民私人的财产所有权,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等等。这些社会关系在《刑法》第十三条已有明确的表述,它们一旦为犯罪行为所侵犯,就成为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没有一个犯罪是没有犯罪客体的。犯罪之所以具有社会危害性,首先是由其所侵犯的犯罪客体决定的。一个行为不侵犯任何客体,不侵犯任何社会关系,就意味着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也就不能构成犯罪。

5、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

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主要是犯罪行为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作为和不作为。河南人事考试网(微信号:henanoffcn)发布河南各类招考信息及备考资料。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考培训

第一品牌

作为,即积极的行为,是指以积极的身体举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不作为,即消极的行动,是指不实施其依法有义务实施的行为。不作为是与作为义务相关的,这是我们理解不作为的重点。不作为的作为义务有四种来源。第一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这种义务一般指由宪法、法律和其他法规所规定并为刑法所认可的义务,任何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人都必须履行这种义务。第二是职务或业务上要求承担的义务。这种义务一般由有关法规、规章制度加以规定,但与前述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并不相同。第三是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这种义务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行为使某种合法权益处于危险状态时,该行为人负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第四基于法律行为承担的义务。

河南人事考试网(微信号:henanoffcn)发布河南各类招考信息及备考资料。

篇2:选调生法律基础知识

选调生考试综合知识练习题—法律常识

1.我国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财物、()、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拘留等。A.责令赔偿

B.责令悔过

C.责令停产停业

D.限期改正 2.死刑只适用于()犯罪分子

A.罪大恶极的B.罪行极其严重的 C.危害国家安全的D.危害公共安全的

3.郭某在一僻静的胡同里遇一年青妇年,顿生歹念,将其抱住,竟然对其实施奸淫。恰好李某下班路过此胡同,见此情景,遂拾一石块朝郭某砸去,不料正中郭某头部,郭某当场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A.意外事件

B.防卫过当

C.正当防卫

D.过失致人死亡罪 4.某人因偷税、抗税,依法应追究其:

A.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经济责任

D.民事责任 5.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监察机关

D.公安机关 6.在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自由中,居首要地位的自由是:

A.出版自由

B.结社自由

C.言论自由

D.示威自由 7.人民法院是:

A.司法机关

B.公安机关

C.国家审判机关

D.国家权力机关 8.人民检察院是:

A.国家行政机关

B.国家权力机关

C.纪律检查机关

D.法律监督机关

9.()是多党合作的最高原则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实行组织独立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0.公安局给予某人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属于:

A.行政执法行为

B.行政司法行为

C.行政立法行为

D.具体行政行为 11.在我国现行民法体系中,起纲领性作用的是:

A.宪法

B.合同法

C.民法通则

D.商法 12.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何时产生:

A.登记

B.批准

C.申请

D.成立 13.下列权利属于身份权的有:

A.名誉权

B.监护权

C.著作权

D.姓名权

14.大学生周某天生丽质,画家方某邀其做模特,双方约定方每次给周劳务费100元。后方将周之裸体肖像刊于某画册之中,周发现后将方诉之法院,法院认定方侵犯了周的: A.名誉权

B.姓名权

C.肖像权

D.荣誉权 15.知识产权是基于人的()而产生的权利

A.智力创造活动

B.体力创造活动 C.作品

D.著作初稿

16.司法行政机关在审核某申请人提交的领取律师执业证书申请材料时,发现该申请人两年前曾因犯重大责任事故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司法行政机关应否对该申请人颁发律师执业证书? A.不应颁发,因为其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

中公河南

中公河南

B.不应颁发,因为其刑满释放不久,需要考察一段时间 C.不应颁发,因为其不具有律师执业的行为能力

D.应予颁发,因为其符合领取律师执业证书的条件 17.当今世界的法律系主要分为()。

A.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B.亚太法系和欧美法系 C.刑法和民法

D.成文法系和判例法系 18.我国案件审理程序实行的是()。

A.两审终审制,但最高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即为终审判决 B.单纯的两审终审判,两审后当事人不得上诉 C.一审终审制,但允许上诉 D.一审终审但可以复核

19.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划分为()。

A.一般法和特别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成文法和习惯法 20.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一般是()。

A.原告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B.原告是国家机关,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原被告均是国家机关行政工作人员

D.原告是国家行政机关,被告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1.十六大报告要求到()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2010

B.2020

C.2021

D.2050 22.甲扬言杀害乙全家,乙报案后公安人员即尾随追赶,在通向乙家的公路上,将携带凶器的甲截获。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23.自动放弃犯罪行为,从而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这种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

B.犯罪表示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24.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以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在同一天申请注册的,商标局应公告()。

A.申请在先的商标

B.申请人效益较好的使用商标 C.使用在先的商标

D.在不同地点范围内分别使用 25.某公民某一文学作品在其死亡后,根据著作法的规定()。A.该作品修改权由其继承人所有 B.该作品的修改权由国家所有

C.该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在法律规定的保护期内,由其继承人所有 D.该作品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利经过50年后将不受保护

2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每届任期()年。

A.4年

B.3年

C.5年

D.10年

27.甲市居民陈某在乙市出差期间被乙市公安局误认为盲流收容遣送至丙市。乙市地方性法规规定,对收容遣送不服提起诉讼的人须先申请行政复议。陈某决定向甲市法院起诉,甲市法院应按下列哪个选项处理?()。A.受理此案

B.裁定不予受理并告知陈某先向乙市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中公河南

中公河南

C.移送乙市法院管辖 D.移送丙市法院管辖

28.数罪并罚时,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

A.无须执行

B.可以不执行

C.可以执行

D.仍须执行 29.我国法律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首先应当满足需要的是()。A.航运

B.农业用水

C.工业用水

D.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30.涉及经济合同中的货物买卖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仲裁的期限为()。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31.某公民死亡,其子女开始继承其遗产,引起该继承关系产生的某公民死亡这一现象,在法律上称为()。

A.法律事件

B.法律行为

C.不可抗力

D.法律因素 32.醉酒的人犯罪,依我国刑法规定,()负刑事责任。A.可以

B.应当

C.必定

D.根据犯罪情节

33.甲、乙双方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由甲方向乙方提供货物。后经甲方同意,乙方将合同中的权利、义务转给丙。这样,法律关系的()就发生了变更。

A.主体、客体

B.内容

C.客体

D.主体 34.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20年。A.发明

B.实用新型

C.外观设计

D.智力活动的技巧

35.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一日雨夜乘其父病重之机,欲为其注射毒药。刚拿起注射器,忽听一声惊雷致使注射器掉在地上。他想到杀父是大逆不道,要为天理所报应,便放弃了杀害行为。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杀人未遂

C.杀人预备

D.不构成犯罪 36.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A.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的法院管辖 B.复议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C.既可以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D.原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37.立法程序化、法律化的重要意义在于()。A.防止公民的非法行为 B.避免执法机关的违法行为 C.防止党派团体的非法行为

D.意味着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时才能立法,从而才能保证立法的质量。38.甲某为了要男孩,将妻子刚生下的女婴,扔进小河里淹死。甲某犯有()。A.过失杀人罪

B.故意杀人罪

C.遗弃罪

D.虐待罪 39.管制的期限为()。

A.15日以上30日以下

B.3个月以上2年以下 C.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

D.1年以下

40.某单位铺设电缆,施工中未设警示标志,致过路人受伤,对此,由()承担责任。A.该单位

B.受害人自己

C.该单位和受害人

D.交通部门

中公河南

中公河南

【参考答案】

1-5 CBCAB 6-10 CCDCA 11-15 CDBCA 16-20 DAACA 21-25 AADCC 26-30 CADDD 31-35 ABDAA 36-40 ADBBA

中公河南

篇3:选调生法律基础知识

有关资料显示, 在20世纪50-60年代, 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 到80年代后却突增到70%以上, 从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 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00年到2004年, 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在平均以14.18%的速度逐年上升。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家庭教育的缺失、未成年人自身辩知能力差, 心理不成熟、不稳定等原因外, 学校也应当责无旁贷的承担起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重大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5条明确规定:“专门学校应对在校就读的未成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57条规定中明确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预防责任的有24条之多, 因此,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学校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

然而, 大多数学校的“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是“名存实亡”, 实际上造成不少教师的“基础”课教学成了纯理论的说教。这种脱离实际的教育内容不仅没有取得任何好的效果, 反而歪曲了“基础”课的形象。现在的中职生由于种种原因, 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法律知识比较零碎, 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 对很多法律常识不懂得或模糊不清, 又对学习法律知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少学生, 一提起“基础”课, 就把它与“假大空”、“说教”、“耍嘴皮子”等等令人生厌的形象联系起来, 并由此生发出对“基础”课的淡漠、怀疑、反感、逆反等不良心态。同时, 当前中职学校法律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层次性、专业性和滞后性, 而且课时数少、授课内容多, 而且部分章节的内容枯燥抽象, 学生不喜欢听, 经常出现厌学的情况, 较为典型的如“行政法”这一课。不能精辟地揭示理论与现实的内在联系, 不能抓住学生的思想脉搏, 授课内容缺乏时代气息, 缺乏针对性, 往往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现在部分中职生学习动力明显缺失。

二、教学改革出发点

1.理论导向

提升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是中职法律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中职学校法律教育只是作为公共课设置的, 学生由于缺乏对此课程的认识, 易失去学习的兴趣, 由此可知:改革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 中职学校以技术教育为主, 学生的重心偏向于学习生活中的必需技术和专业技术, 中职学生的这一学习取向限制了他们对法律的深入学习。综上所述:中职学校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职法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2.改革教学内容

中职法律教育文本内容复杂, 很多内容显得枯燥乏味, 学生并不喜欢, 针对这一部分内容, 教师要么从教学中删掉, 如果这部分内容特别重要, 教师应该在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细节展开, 这样在内容上确保引起学生的关注, 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上才会充满兴趣。

3.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是改革教条主义的教学方法为关注学生的实践, 关注学生的感知。关注学生实践指的是将法律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的生活, 但学生的生活也有共性, 中职法律教师要寻找学生的共性生活, 将这些共性生活中学生关心的生活内容切取, 编拟成法律教学内容。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感受法律, 学习法律, 自然就能激起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手段改革

1.多媒体综合式教学

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手段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这种教学手段已经融入了学校的教学中, 在法律课程中应用也很普遍。在法律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符合教学改革的方向, 它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并能多角度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在法律课教学实践中, 这种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1.1注重课件的制作。法律课件的制作要体现法学理论与社会现实的紧密结合, 法律内容应准确无误, 交互性好, 信息量适当, 对一些重点内容可用特殊字体或醒目颜色等提醒学生注意, 有利于学生做笔记。在法律课中运用媒体教学时, 教师应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形式, 坚持案例教学法、图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 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1.2多媒体素材的选择与取舍。我们可以从电视频道和互联网上搜集到大量的法律案例, 而且这些案例通过电视台的编辑处理, 节目的容量比较适合用于课堂教学。例如, 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生活栏目中的《律师出招》、《法律讲堂》、《庭审现场》等节目都为我们开展多媒体案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通过筛选的一些案例刻录成光盘, 就成为了自己制作课件的重要的音像资料库。同时校园网络的建设, 也为教师制作课件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如我校的校园网中就有大量的法律案例, 通过校园网还可以使多媒体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 有时候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观看一些典型案例, 再在课堂上讨论, 既节省了时间, 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使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法律课教学, 对于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 弥补一般案例教学法中例子不生动的缺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授课效率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多媒体教学毕竟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而不是教学的全部, 法律课应用多媒体教学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手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以及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实现优势互补, 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是指通过案例增加学生学习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是学生感知习得和深入的基本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案例增加学生的体验是中职法律教育手段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2.1设疑引思。这种方法指的是课前选择与文本有关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为课堂学习作准备。有些内容不是学生喜欢的内容, 如果课前能设置一个生活案例引发思考, 在思考的基础上进入学习, 将会事半功倍。

2.2讨论提升。教师在法律教育过程中, 设置适合文本教学和学生认知的案例引导学生计论, 以深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的一种方法。如学习《合同法》时可设计如下案例引导讨论提升:涉及到公益、扶贫等性质捐款可以反悔吗?

3.模拟式教学

(一) 模拟法庭。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法律课要加强实践性教学。模拟法庭教学需要实物形态的法庭, 这对大多数法学院来说并不困难, 对一间大教室进行改装即可。模拟法庭的教学应把握如下环节:第一, 选准案例。模拟法庭所选的案例不追求故事性, 案例以尽可能多地说明实体问题和程序上的全景为佳:第二, 案件的适当加工。真实的案件中有的证据是同类证据, 在法庭调查的程序上完全相同, 此类证据在模拟法庭的审理中就无全部质证的必要, 可以减去;第三, 分组和进行案件准备。案件准备好以后, 在老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扮演案件的当事人, 如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 以司法实践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 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由于学生亲自扮演某一角色, 全面介入模拟诉讼活动中, 为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环境。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应注意尽量“仿真”, 取得司法部门的支持, 场景按照国家有关法庭设置的要求进行, 统一着装, 体现正式、庄重的氛围;其次要注意事先做好案例的选择、角色的分配, 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搜集证据材料、分析案情、制作法律文书、熟悉诉讼程序等;第三, 模拟法庭审判结束后, 老师要注意及时讲评———运用法律是否正确、诉讼程序是否合法等。

(二) 专题讨论。

针对典型案件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或辩论,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运用所学法律知识, 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以使学生知道如何用法律解决现实问题, 也使法律基础课真正进入学生头脑。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必须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兴趣出发。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 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校园网”教学设备, 利用多媒体, 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 激发他们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要把交流、讨论、实验、合作、探究、表现、创造等机制引进课堂。注重实例教育, 多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法律实践活动, 如可采取模拟法庭、重点案例剖析、以案说法、举办有奖征文、法律知识竞赛、图片展览, 播放法制教育片等方式, 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之中体验、感受、经历、收获, 在师生的互动中、生生的互动中积极参与、主动实践、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小萍.从案例教学法看法律课堂教学[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4)

[2]陈爱德.加强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尝试.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3]吴志斌.让“法”常驻心中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珠海出版社.2000年10月

篇4:选调生法律基础知识

关键词 法律基础 中职生 法律意识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职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培养中职生学习和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律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成长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这门课程正是通过传授法律基本理论来弘扬法的精神,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律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由此可见,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在法律教育与德育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目前《法律基础知识》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课程地位不突出,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是德育课程中的考查科目,学生普遍不够重视,而且许多学生对学习《法律基础知识课》毫无兴趣。因此,教授法律基础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改革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要具有针对性

中职学生一般都文化基础差,不爱学习,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差,敏感、好奇、容易冲动,同时自控力弱,缺乏足够的支配力,法制观念淡薄。面对这样的群体,作为法律基础课的任课教师,首先应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案例教学

法律课教学必须与现实社会紧密相结合,多使用专题讨论的案例教学。针对典型案件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使学生知道如何用法律解决现实问题,也使法律基础课真正进入学生头脑。也可以采取另一种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案件的当事人,如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以司法实践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由于学生亲自扮演某一角色,全面介入模拟诉讼活动中,为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环境。

三、结合身边发生的事件,进行实用性教学

结合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法规进行教学。主要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合同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诉讼途径等。学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会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如购买到伪劣产品,这时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一共有四种渠道:①找商家协商解决;②找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调解;③找工商管理部门反映;④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活学活用,亲身感受到学法的直接好处,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根据教学目的,结合学生需要,进行重点教学

教学内容要敢于取舍,善于取舍。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多,课时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本书共有六章,每章都有所取舍。如《宪法》部分突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民法》部分突出民事权利、民事责任,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经济法》围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展开,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法律储备;《刑法》以预防犯罪为重点;诉讼法则重点让学生了解诉讼的程序等。有的方矢的重点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展专题式教学

教师可以以基础知识为圆心,辐射相关知识充分备课,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授课环节中更具侧重点,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具明确性、方向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专业,进行对口法律专题。如在给酒店管理与导游专业的学生教学时,在完成教学大纲任务外,适当安排《旅游消费法律维权常识》的相关内容进行讲授,该法律案例贴近学生专业工作,如案例给导游“小费能够统一征收吗?”“游客猝死在酒店怎么办?”“游客的财物丢失了,谁负责?”等通过讲授——讨论——反馈——解惑——交流五个环节,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总之,在法律基础课程的授课中,要结合学生特点,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德育实效,使学生们能正确地行使权利,自觉地履行义务,真正的提高法律意识,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维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从而成为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篇5:选调生法律基础知识

选调生:2014年选调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楚辞

北京人事考试网:

选调生:上一期我们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屈原,屈原是中国诗歌史上真正走向民间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都是响彻中外家喻户晓的,这一期,中公选调生考试网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楚辞这部我国古代重要的诗歌作品集,只要掌握更多更细的知识,才能在选调生考试中取傲人的成绩。

楚辞

《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它得名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等汉代作家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屈原“乃作《怀沙》之赋”;实际上,楚辞作为一种产生于楚地的独立诗体,是不应与汉赋混淆的。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赋一般用主客问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楚辞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含有叙事成分,但它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是一种诗歌。

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气势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都与诗经作品截然不同。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中的大部分作品是屈原吸收民间文学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楚辞》的编纂始于西汉,汉成帝河平三年,文学家刘向领校中秘书衔,负责整理屈、宋作品,编定《楚辞》。

《楚辞》一书中选编了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名篇,并加以详细的注释,即使现代读者对当时的语言习惯、社会背景等都比较陌生,也能比较好地理解楚辞作品,从中领略楚辞的精粹。

更多北京选调生考试信息欢迎访问北京人事考试网

【考生互动平台】

2014年北京选调生网络辅导课程

2014北京选调生交流群: 290064789

北京人事考试网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相关推荐: 【咨询】专业公考互动交流平台|北京选调生考试交流群:290064789

【辅导】北京选调生考试网络课程|一对一课程|选调生考试用书|YY公开课

【信息】国家公务员考试 | 北京公务员考试 | 事业单位考试 |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

篇6:选调生法律基础知识

选调生:2014年选调生考试之公共基础知识之地球圈层

北京人事考试网:

选调生:选调生公共基础知识要求考生们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量,今天中公选调生考试网针对地球圈的内容进行解析,助大家做好备考复习。

一、地球圈层的概念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这样,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地球内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的反演等进行研究。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一)地壳

地壳厚度各处不一,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高大山系地区的地壳较厚,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地壳厚达65公里,亚洲青藏高原某些地方超过70公里,而北京地壳厚度与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相当,约36公里。大洋地壳很薄,例如大西洋南部地壳厚度为12公里,北冰洋为10公里,有些地方的大洋地壳的厚度只有5公里左右。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公里。一般认为,地壳上层由较轻的硅铝物质组成,叫硅铝层。大洋底部一般缺少硅铝层;下层由较重的硅镁物质组成,称为硅镁层。大洋地壳主要由硅镁层组成。地壳中有90多种天然化学元素,其中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八大元素含量占地壳总重量的97%,其余元素只占3%。而地壳中的氧约占49%;硅约占26%。

(二)地幔

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又称中间层。自地壳以下至2900公里深处。地幔一般分上下两层:从地壳最下层到100—120公里深处,除硅铝物质外,铁镁成分增加,类似橄榄岩,称为上地幔,又称橄榄岩带;下层为柔性物质,呈非晶质状态,大约是铬的氧化物和铁镍的硫

北京人事考试网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化物,称为下地幔。地震资料说明,大致在70—150公里深处,震波传播速度减弱,形成低速带,自此向下直到150公里深处的地幔物质呈塑性,可以产生对流,称为软流圈。这样,地幔又可分为上地幔、转变带和下地幔三层。了解地幔结构与物质状态,有助于解释岩浆活动的能量和物质来源,及地壳变动的内动力。

(三)地核 地幔以下大约5100公里处地震横波不能通过称为外核,推测外核物质是“液态”,但地核不仅温度很高,而且压力很大,因此这种液态应当是高温高压下的特殊物质状态;5100—6371公里是内核,在这里纵波可以转换为横波,物质状态具有刚性,为固态。整个地核以铁镍物质为主。

更多北京选调生考试信息欢迎访问北京人事考试网

【考生互动平台】

2014年北京选调生网络辅导课程

2014北京选调生交流群: 290064789

相关推荐:

【咨询】专业公考互动交流平台|北京选调生考试交流群:290064789

【辅导】北京选调生考试网络课程|一对一课程|选调生考试用书|YY公开课

【信息】国家公务员考试 | 北京公务员考试 | 事业单位考试 |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篇7:选调生法律基础知识

选调生:2014年选调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喀斯特地貌

北京人事考试网:

选调生::喀斯特地貌对很多参加选调生考试的同学来说是很陌生的,但是它在公共基础考试中的“出镜率”也是蛮高的,所以,中公选调生考试网针对喀斯特地貌的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希望给考生一些帮助,做好充分的备考工作。

一、喀斯特地貌的概念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ar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三、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这三种。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五种。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四种。

四、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造物主为中华儿女精雕细刻了许多。我国著名的喀斯特景观名胜区分布:

广东:肇庆七星岩有七座石灰岩山峰形如北斗七星,山前星湖潋滟,山多洞穴,洞中多有暗河、各种奇特的溶洞堆积地貌。

广西:桂林山水和阳朔风光主要是以石芽、石林、峰林、天生桥等地表喀斯特景观著称于世,并且是山中有洞,“无洞不奇”。以岩洞地貌为主的芦迪岩洞景观,景观内有各种奇态异状的溶洞堆积地貌,形成了“碧莲玉笋”的洞天奇观;七星岩石钟乳构成的地下画廊,北京人事考试网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真是玲琅满目;武鸣伊岭岩,北流沟漏洞,柳州都乐岩,兴平莲花岩,兴安乳洞,永福百寿岩,宜山白龙洞,凌云水源洞,龙州紫霞洞等也都是著名的溶洞景观区。

云南石林风景区:地表峰林奇布,主要为高大巨型石芽群景观,大部分灰岩山峰分布在河谷两侧,各种形态的石峰似人似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全国35片石林中本省有:路南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和莫村石林、石板哨石林、李子营石林、天生桥等20片石林足见本省石林分布面积之广;溶洞景观有:泸西阿庐古洞、奇风洞、玉溪溶洞,建水燕子洞,九乡溶洞,湖有:大叠水、长湖、月湖、仙女湖等。

贵州:本省有兴义尼函石林、修文石林等石林区;中国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岩壁为瀑布华地貌;本地溶洞地貌较多,主要有黄果树瀑布附近龙宫洞,贵阳地下公园,镇宁犀牛洞,镇远的青龙洞,龙山的仙人洞,贵州的织金洞,黔灵山麒麟洞。

四川:九寨沟钙华滩流属于水下地表堆积地貌,如珍珠滩瀑布;黄龙风景区钙化池、钙化坡、钙化穴等组成世界上最大而且最美的岩溶景观;石柱县新石拱桥为喀斯特天生桥地貌。

湖南:武陵源黄龙洞,冷水江波月洞,都是奇特洞溶洞景观,各种堆积地貌罗列其中,如神仙府洞,奥妙无穷。

江西:鄱阳湖口石钟山景区绝壁临江洞穴遍布;彭泽龙宫洞长2000米,洞内可泛舟观景,堪称“地下艺术宫殿”。

浙江:瑶琳仙境,位于桐庐县,是浙江省规模恢弘、景观壮丽的岩溶洞穴旅游胜地,也是浙江迤今发现的最大洞穴;洞长1000米,共有6个洞天,以“雄、奇、丽、深”闻名于世。

江苏:宜兴石灰岩溶洞有“洞天世界”的美称,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又称“三奇”,洞壑深邃,多奇石异柱,泛舟其中如入海底龙宫。

吉林:通化鸭园溶洞,有四个大厅,洞内满布石柱、石笋、石钟乳、石瀑、石帘、石莲花、石幔等堆积景观,并且深处有溶岩潭,深不可测,无法前往。

辽宁:本溪水洞,属于大型充水溶洞。水洞全长5800米,现已开发2800米,面积3.6万平方米,空间40余万立方米,最开阔处高38米,宽70米,本溪水洞是发现的世界第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河道曲折婉蜒,河水清澈见底,洞内分“三峡”、“七宫”、“九弯”,故名“九曲银河”。洞内钟乳石、石笋与石柱多从裂隙攒拥而出,不假雕饰即形成各种物象。大连冰峪沟,冰峪沟属石英岩结构,是黄河以北罕见的保存完整的喀斯特地貌。经地质专家的多次考察,这里的地质是第四纪冰川期形成的,并在这里发现了多种冰川遗迹。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更多北京选调生考试信息欢迎访问北京人事考试网

【考生互动平台】

2014年北京选调生网络辅导课程

2014北京选调生交流群: 290064789

北京人事考试网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相关推荐: 【咨询】专业公考互动交流平台|北京选调生考试交流群:290064789

【辅导】北京选调生考试网络课程|一对一课程|选调生考试用书|YY公开课

【信息】国家公务员考试 | 北京公务员考试 | 事业单位考试 |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

篇8:法律基础知识在高职中的教学

一、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要真正落实党中央的决定, 真正在学校建立普法的平台, 首先就必须对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的意义予以全面深刻的把握。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意识对行为的倡导意义。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行为是在一定意识支配下实施的, 法律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在意识形态中的规范性, 从而倡导他们的行为, 达到法律意识对行为建构的倡导意义。这种意识形态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法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法律意识, 增强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责任感。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知识结构不健全, 在中学学习时期未能建立完整的政治法律意识, 利用高职法律教学, 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白, 建构其政治法律意识。其次,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 提高遵纪守法的自学性。作为规范准则为法律, 学生通过对其了解、学习, 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规范法律意识, 并在此意识的支配下, 提高自我管理, 自我约束和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最后,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律意识, 使其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能使学生理解和把握我国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 形成民主法律意识, 明确自己的国家主人公地位, 可以让他们对权利义务关系完整理解, 从而纠正对民主的认识偏差。

二、法律基础知识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首先是教材的选用。现在高职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是和思想道德修养并在一本教材中。教材内容理论性高, 学生的兴趣不高, 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根据调查了解发现, 学生在初中时也接触过法律知识, 是在其政治教材中, 该教材中的法律知识均以一些案例显示出来, 呈现给学生的是生动的故事。据学生反映, 他们对这些法律案例很感兴趣, 因此法律基础知识的教材对法律基础教学有极大的影响力, 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法律学习的兴趣, 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其次就是教学硬件设备, 硬件设备就是教学的物质基础, 是教学的基础平台, 是学生的活动基地, 更是实践与技能的后备保障, 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实践性与技能性, 而反映在教学中就是在法律基础知识教学中注重教学的实践性与实际效益。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的实际效益性要求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 而一般的高职院校对该课程的硬件保障较低, 比如多媒体教学软件缺乏, 没有完善的场地开展模拟法庭等。

再次就是教学主体方面的问题, 教学主体是一个相对概念, 即包括学生和教师。作为法律基础知识教学主体的学生, 在高职院校中有其特殊性。第一, 他们大多知识水平较低, 认知能力较弱, 因此, 对一些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难度;第二, 他们很多都有厌学情绪, 不喜欢上课, 因此很难对一门课程产生兴趣;第三, 他们对现实有一种批判心理, 对于法律的规范在他们意识中被认为没有真正实效。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报仇比诉讼更切实际, 找法院告状还不如采取暴力方式予以解决。同时, 作为法律基础教学的教的主体, 在高职院教中也存在着教学水平方面的滞后。主要反映在两大方面:第一, 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教师传授知识的准确性是教学的第一个基本功, 为把握学生学习的知识的质量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且法律是社会性极强的学科, 因此该学科随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 因此同时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应社会要求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但在高职法律教学中, 许多学校并没有专业的法律教师, 同时也缺乏对教师的法律培训教育, 从而使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相对老化;第二, 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法律基础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应突出其实践性, 这就要求教师也应具备实践能力, 而现在许多高职院教的法律教师并未接受实践的检验, 有些教师在引述案例时只会对着报纸杂志宣读, 有的教师可能从未亲身经历过一个案件的审理, 所谓“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 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自然也无法将法律的实践性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缺乏专业修养或实践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就出现两种情况。学生通过学期的学习, 要么只会背一些法律基础理论, 而不知如何分析案情;要么只会复述一些案例故事, 而无法运用法律专业知识进行解释。

最后是教学主体对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的认知或态度。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法律专门人才, 而是要通过传授必要的法学基础理论和法律基本精神,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了解和认识我国的主要法律知识, 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 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使他们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严格履行公民义务, 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并能运用法律武器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合法权益。因此教师在法律基础教学中应以树立法律意识为教学准则, 以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为目标, 以培养知法、懂法、守法为教育目的。

三、高职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的改进

高职法律基础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需要我们运用正确的方法, 寻取切实有效的策略, 有步骤地予以改进。

首先, 应明确教学任务。即法律教学应以建立法律意识为目标, 在该目标指导下,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贯彻意识构建方针, 无论是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法律案例的讲解中都应时时贯彻这一理念, 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将这一理念传输给学生。

其次, 对于教材的不适当性, 我们可以考虑选一本适合高职院校的特色教材, 它应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 同时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另外应增加学校图书馆的法律基础知识图书, 方便学生阅读, 也可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可增加法制报纸的订阅, 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法律动态,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这些法制杂志、报纸可以相对弥补教材的不足之处。对于客观方面的教学硬件设备, 一方面我们须投入经费予以提升, 另外若在经费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积极利用外源, 比如组织学生到法院去听庭审, 让学生参与课外的社会法制宣传;也可以整合教学设施的利用, 如组织学生一起观看法制宣传的教育电影电视等。

再次, 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应不断地升华知识结构, 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做到将法律知识准确地传递给学生, 同时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在自身专业水平与实践水平稳步提升, 完美结合的同时, 在教学中对学生采取案例教学式的方法, 将专业知识寓于具体案例中进行讲解, 提升学生的兴趣, 激发生学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 针对高职学生群体的特性, 一方面, 我们应抓好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纠正他们的不良学风, 另一方面, 法律教师也应在法律教学中找到适当的时机与方式对他们的学习态度予以纠正, 从而改善目前学生学习懒散的现象。对于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和理解能力有限的问题, 还要求教师有口语化知识和生活化知识的能力, 即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生活实际或口头用语, 让他们转松易学。

教学本来就是一门艺术, 要让法律基础知识教学艺术化, 让法律基础知识教学实现其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 就须对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予以重视, 正确认识法律基础知识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加以改进。

摘要:现各高职院教都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实践证明, 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要性日益突出, 但高职法律基础知识教学中存在相当大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应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解决。

篇9:选调生法律基础知识

一、何为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模式。该方法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到了1980年,案例教育法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而我国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之后的事情了。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成为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具备如下优势: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学习氛围。它采取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讨论方式,要求学生参与讨论,最终发表见解,完全改变了“重教轻学”的模式,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在讨论中充分发表见解。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自我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学会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比较研究中增长知识和才干,训练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3.增进师生沟通,实现教学相长

相对于中小学时期,中职学校的师生关系学要疏远些。案例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师生一起讨论,互相交流,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师生之间的沟通又进一步促进了讨论的深入。在教师的讲授中,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讨论中,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甚至会超过教师,教师则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使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成为可能。

二、如何实施案例教学法

根据具体的实践经验,笔者谈一谈如何做好实施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实践中,我通常采取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课前导入,展示案例

课前先选用相关的案例,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出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民法》的民法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小案例进行导入:公民甲向个体工商户乙购买了一件皮大衣,乙在成交时说该大衣因积压降价出售,但甲回家后发现,大衣衬里下面多处皮革已经腐烂,甲随即找到乙要求退换。在民法理论中,公民乙这么做,违反了什么原则呢?这样的开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能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2.启发思考,分析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依照案情的繁简,确定适当的时间,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这一步骤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阅读案例,可分为粗读和精读两种。粗读主要是大体了解案例的背景情况,精读则要全面把握案例的每个细节,此时由教师把握好阅读的时间。二是分析案例,在阅读案例的基础上,从案例材料中寻找和发现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关键信息和核心材料,联系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分析案例是阅读案例的目的,也是进行案例讨论的前提。

3.巧设疑问,讨论案例

积极的讨论交流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所在。将案例呈现给学生以后,为了调动更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设计几个问题,给学生必要的准备时间,然后进行讨论,主要以学生发言的方式进行。例如,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章节前有一个案例:刘某在某商场花2180元购买了4盒韩国高丽参,回家后怀疑为假冒商品,便向商场提出索赔。商场认为,刘某为无业人员,购此高档商品并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专门向商家索赔,因此拒绝赔偿刘某提出的要求。笔者对此设计了三个小问题来组织讨论:第一,刘某作为消费者享有哪些基本的权利呢?第二,商场是否有理由拒绝刘某的索赔?第三,刘某能得到赔偿吗?在学生的准备过程中,可以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其打开思路,先分小组交流,然后再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参加全班的交流。讨论时,先请较好地完成案例分析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分析情况,然后再请有不同思路、看法的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学生能在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不同角度的论证中,深化对案例的认识,学习和运用相关的原理和方法,取得对课程内容的深化认识。

4.归纳总结,深化案例

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发言之后,确认学生们已经充分地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师要针对学生们的表现及时总结,给予学生最及时的反馈,这也能从某种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案例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总结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分析解决案例所涉问题必须要用到的法理、原理和法律规定;同时,还要向学生讲明案例的重点和难点,并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和方向,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法律素质意义重大,但它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都很高,其本身也并非完美无缺。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教学不能代替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

案例教学有许多优点,但应用案例教学不能排斥和取代其他的教学方法。因此,不论是基于哪种情况组织实施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都要注重其系统性。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案例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方法,不能像某些法律院系一样进行纯粹的实践(案例)教学。

2.案例的内容要与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不能脱离理论知识

案例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改进形式,虽然以实例分析为主,但也不能完全抛开教材的理论体系,毫无理论依据地去研究教学实际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法律制度的学习和掌握;同时,将案例中所要讨论的问题与理论知识、法律制度联系起来,两者不可偏废。

3.教师应具备实施案例教学的能力

尽管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前,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案例的选择和教学设计工作;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适当的课堂氛围,既要使课堂形成一定的共识,又要给不同的见解以生存的空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案例教学结束之际,教师还要善于总结,从案例中提炼出相关理论。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心理和素质上的准备。

作为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探索出让案例教学更好地体现其价值的教学方式。

上一篇:优秀征文《军训》下一篇:科技论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