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创新

2024-07-13

企业家精神创新(共6篇)

篇1:企业家精神创新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

【摘要】:本文叙述了企业家精神的含义与构成,讨论了创新风险并结合创新途径谈论了企

业家如何消除创新惰性。企业需要企业家精神,那是创新的源泉,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是社会的财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不可分割。

【关键字】: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创新惰性;创新途径

一、企业家精神

1.企业家精神的含义

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是从法语借来的,其原意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企业家”这一概念由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在1800年首次提出,即企业家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法国早期经济学家萨伊认为,企业家是冒险家,是把土地、劳动、资本这三个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的第四个生产要素,他承担着可能破产的风险。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以自己的创新力、洞察力和统帅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平衡性,创造交易机会和效用,给生产过程提出方向,使生产要素组织化的人。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不断在经济结构内部进行“革命突变”,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实现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人。美国经济学家德鲁克也认为,企业家是革新者,是勇于承担风险、有目的地寻找革新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机会的人。在现代企业中,企业家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所有者企业家,作为所有者他们仍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另一类是受雇于所有者的职业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或者说,“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

2.企业家精神的构成(1)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

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在技术创新经济学的创始人熊彼特看来,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资本主义之所以充满活力,是因为有创新者存在,只有创新者才是真正的企业家,即创新者一企业家。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creativedestruction)”的人。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消亡。一个企业,要么增值,要么就是在人力资源上报废,创新必须成为企业家的本能。但创新不是“天才的闪烁”,而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创新是企业家活动的典型特征,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自己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所以,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像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例如,伟大的企业家、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他们创造的最伟大的“产品”不是收录机,也不是栅条彩色显像管,而是索尼公司和它所代表的一切;沃尔特·迪斯尼最伟大的创造不是《木偶奇遇记》,也不是《白雪公主》,甚至不是迪斯尼乐园,而是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及其使观众快乐的超凡能力;萨姆·沃尔顿最伟大的创造不是“持之以恒的天天平价”,而是沃尔玛公司——一个能够以最出色的方式把零售要领变成行动的组织。

(2)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

理查德·坎迪隆(RichardCantillion)和弗兰克·奈特(FrankRnight)两位经济学家,将企业家精神与风险(risk)或不确定性(uncertainty)联系在一起。没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创新风险是二进制的,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只能对冲,不能交

易,企业家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在美国3M公司有一个很有价值的口号:“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和无数个青蛙接吻。”“接吻青蛙”常常意味着冒险与失败,但是“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么什么也别干”。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家在经济上的冒险行为,企业就是企业家工作的组织”。

(3)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

正如艾伯特·赫希曼所言:企业家在重大的决策中实行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尽管伟大的企业家表面上常常是一个人表演(One-ManShow),但真正的企业家其实是擅长合作的,而且这种合作精神需要扩展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企业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一个超人(superman),但是企业家应努力成为蜘蛛侠(spiderman),要有非常强的“结网”的能力和意识。西门子公司是一个例证,这家公司秉承员工是“企业内部的企业家”的理念,开发员工的潜质。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人充当教练角色,让员工进行合作,并为其合理的目标定位实施引导,同时给予足够的实施空间,并及时予以奖励。西门子公司因此获得令人羡慕的产品创新纪录和成长记录。

(4)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

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到:“这种需要人们不停工作的事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事实上,这是唯一可能的动机。但与此同时,从个人观点来看,它表述了这类生活是如此的不合理:在生活中,一个人为了他的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货币只是成功的表现之一,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才是企业家的“顶峰体验”和不竭动力。

(5)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

苟子日:“学不可以已”。彼得·圣吉在其名著《第五项修炼》说道:“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学习与智商相辅相成,以系统思考的角度来看,从企业家到整个企业,必须是持续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日本企业的学习精神尤为可贵,他们向爱德华兹·戴明学习质量和品牌管理;向约琴夫·M·朱兰学习组织生产;向彼得·德鲁克学习市场营销及管理。同样,美国企业也在虚心学习,企业流程和扁平化组织,正是学习日本的团队精神结出的硕果。

(6)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

英特尔总裁葛洛夫有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意味着在遵循摩尔定律的信息时代,只有坚持不懈,不断创新,以夸父追日般的执著,咬定青山不放松,才可能稳操胜券。在发生经济危机时,资本家可以用“脚”投票,变卖股票退出企业,劳动者亦可以退出企业,然而企业家却是唯一不能退出企业的人。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20世纪80年代诺基亚涉足移动通信,但是90年代初芬兰出现严重经济危机,诺基亚未能免遭重创,公司股票市值缩水了50%。在此生死存亡关头,公司非但没有退却,反而毅然决定变卖其他产业,集中公司全部的资源专攻移动通信。坚韧、执著的诺基亚成功了,如今诺基亚手机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5%。·

(7)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

诚信是企业家的立身之本,企业家在修炼领导艺术的所有原则中,诚信是绝对不能妥协的原则。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商业社会,将充满极大的道德风险,显著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其实,凡勃伦在其名著《企业论》中早就指出:有远见的企业家非常重视包括诚信在内的商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利曼更是明确指出:“企业家只有一个责任,就是在符合游戏规则下,运用生产资源从事利润活动。亦即须从事公开和自由的竞争,不能有欺瞒和诈骗。”

二、创新风险

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灵魂,但创新的风险也同样无处不在。据美国创新经济学会统计,90%的企业创新归于失败,失败率始终居高不下。一向以创新引领潮流而著称的英特尔公司开发Anypoint,最后却不得不以失败告终;此外,西门子停产Xelibri系列手机的信息是近年来创新失败的又一个典型案例,高达数亿美元的投入付诸东流。不可否认,创新风险始终与创新伴随。

创新风险主要包括:

1.技术风险狭义的技术风险仅仅指开发产品等方面。从广义来看,服务、管理创新中的技术风险也非常普遍,例如,服务系统的技术稳定性,管理中的信息系统能否正常支持运行,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等内部资源整合都需要很高的技术支持。创新中技术风险的来源主要是关键技术预料不足,相关实验基地和设备的缺乏以及技术与其他环节的不配套。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是针对产品创新和一部分服务创新而言,比如,价格的定位不够准确;产品性能(品质)缺乏稳定性;消费者因为消费惯性拒绝接受新产品和新服务;营销组合可能出现的失误;竞争对手的迅速跟进造成自己为同业开拓市场,先驱成为先烈等。

此外,服务创新面临运营系统稳定性的困扰,考虑市场风险因素时尤其应防止技术至上主义。

3.生产风险对于产品创新来说,推出的新品种能否大批量、大规模生产复制,原材料来源是否有保障,生产上是否有周期因素影响,都是值得关注的地方。

4.财务和政策风险几乎大部分创新都会不同程度遇到中途资金不足的问题,甚至资金链断裂,而融资渠道不通畅导致创新流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另外,比较容易忽视的当属政策风险,如果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环保、能源、科技、税收、进出口政策不作深入了解,往往出现难以逾越的障碍。

5.管理风险企业组织内部的不协调,职能部门之间的不配合,领导层决策与意见的不统一和创新业务团队主要人员突然离开等引发的时间拖延、效率和质量低下都可以归结为创新管理风险。

总之,未来会发生的事情总是不确定的(uncertainty)。一家企业可以从事原来未曾料到的事件中获得意外利润(windfallprofit),也可能蒙受意外损失(windfallloss),因此,超额利润被看作是企业家进行冒险所承担的风险(risk)的一种报酬。

三、企业家的创新途径

讲到创新的途径,就要先了解企业家的创新惰性,从十四世纪开始,企业家就成为了具有冒险精神、能承担创业和市场特殊人群的代名词。1934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深刻剖析了企业家对经济增长的重大作用,并从创新角度赋予企业家这一群体全新的内涵。自此以后,企业家就和创新划上了等号。但是,集“经济人”和“社会人”于一体的企业家也并不能完全摆脱现实的束缚,也会在企业经营的某个阶段产生创新惰性。对于创新惰性的理解是多方面的:如依据思维定势进行创新决策、由个人惰性而引发的因循守旧、对环境变化的置若罔闻以及为捍卫垄断地位而产生的抑制创新活动的行为。对处于一定产业环境中的组织领导者,即企业家来说,一旦产生创新惰性就意味着不能引领企业对市场环境的创新需求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

今天的中国,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目标是: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但我国在科技发展上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有创新精神。

如何创新如何消除企业家的创新惰性呢?

(1)建立柔性企业创新动态系统

在企业家引领企业从事创新活动,并与竞争对手一争高下的过程中,沉没成本、替代效应和创新利益的外部溢出效应不可能完全被避免。同时,企业家和企业对创新投入成本和产出绩效的衡量、对创新高投入和高风险性的权衡所导致的对创新方式的选择也并非完全不理性。因此,从现实角度出发,就需要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以及具备不同创新能力的企业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柔性企业创新动态系统。创新动态系统有别于战略联盟,它克服了传统创新战略联盟的缺点 :松散的、不灵活的。因为,一旦签订了战略联盟协议,在一定时期内就形成了彼此制约的伙伴关系。这种以协议形式约束战略伙伴权利与义务的方式,不仅会使企业家错失与最佳创新伙伴的合作时机,也会引发新的利益争端。而柔性的企业创新动态系统则遵从生态演化的原理,以空间行业、技术作为形成创新系统的标准自动对创新合作伙伴进行不断地识别和筛选。这个柔性企业创新动态系统最核心的功能是 :促进有能力进行创新思维和产生新技术创意的企业与有能力进行技术成果转化的企业之间的交易。

(2)建立完善的企业分权决策制度

当一个企业家建立起了自己的企业,他便成为了自己创立的王国的领导者。他的一言一行、创新思维、心智模式以及长期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无一不深刻影响到企业运营和发展的方方面面。有自信并能将自己的创新思维付诸实施的企业家拥有极强的企业家能力,但这将会导致企业家的个人绝对意志和非理性决策替代企业经营的科学决策程序,并会使企业管理官僚化、创新活动和创新思维僵化。

同时,在企业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需要企业家拥有不同的能力,因此,企业家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将会限制企业的良性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家一旦退位,就会导致 企业经营活动失常的事例大量存在。建立完善科学的企业分权决策制度有赖于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另外,企业创新文化的形成对权力制约机制有良好的补充作用。因为,正式职权的权力约束有时有限,而非正式的、具有危机意识的企业创新文化的影响力却非常巨大。它的作用表现为,补充了正式的控制制度、减少了监督成本和协调成本;影响了员工的个人偏好,减少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任务,并使他们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3)加强企业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企业家队伍是具有企业家才能的 人群在生产性领域的集合,企业家能力以及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企业家先天 积累和后天不断学习积累的总和。而 且,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具 备丰富管理知识的企业家,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家培训体系提高企业家质量、满足企业家对知识更新和提高学习能力的要求。高校中现有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注重的是在既定管理 背景下的知识学习,较少注重对创新、风险等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为向社会 输送充足的企业家资源,必须改革现有培养体制,形成以创业、创新、增强风险意识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总之,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与一般的经营者相比,创新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体现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家能够发现一般人所无法发现的机会,能够运用一般人所不能运用的资源、能够的找到一般人所无法想像的办法。

企业家创新精神还体现在: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实行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正如德鲁克所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企业家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平常、稳定和持续的活动。正如管理已经成为当代所以机构的特定器官,成为我们这个组织社会的整合器官一样,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也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经济和组织维持生命活力的主要活动。

【参考文献】:

1.《企业管理》杂志 2011年第十期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韦曙林编著.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4.

篇2:企业家精神创新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企业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引言

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最为重要的两点。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人类在创新中进步,社会在创新中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永远立足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可靠保证。,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生命的源泉,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基本单元保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而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不但能够促进创业与创新精神的高涨,培育积极进取的市场环境,还可以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是企业生命的源泉。本文主要创新的含义目的、抓住企业如何创新,企业家精神的内容、如何塑造企业家精神的问题对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进行阐述。

1、创新含义与目的1.1、创新的含义

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之新的组合”。这种新组合的创新包括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的特性、质量,即产品创新;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即工艺创新;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即市场创新;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例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即组织制度创新。

根据盛田昭夫的“去想别人没有想的,造别人没有造的。”这一原则。创新就等于新思想加可观利润的行动之和。

1.2、创新的目的因为一个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求得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企业创新,才能增强其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获得竞争优势,获得企业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所以创新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从而

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企业如何进行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创新谋求发展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战略也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然而,并非任何创新都能取得成功,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技术创新战略。

2.1、发现和抓住市场机遇

满足市场需求,获得商业利润,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所以技术创新要始于市场,终于市场,紧紧围绕市场。企业首先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进而发现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抓住市场机遇。通常讲市场机遇主要来源于市场的拉力和技术的推力。

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表明,在有企业参与的几乎所有成功的技术创新的项目中,企业从一开始就对市场需求情况有所了解,并对创新项目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有一定的估计。同时,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也要作好商业化的准备,抓住创新项目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商机,而不是等到项目完成,新产品或新工艺开发成功后,再去考虑市场,否则创新战略就很难成功。

2.2、创新目标要明确

企业在确定创新目标时要从市场出发,结合技术的可行性,认真制订出简单明确、参与者认同的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目标。确定了创新项目的目标以后,还必须据此制定有关的工作计划,把各项目标细分和转化为对项目的实际要求。

2.3、技术创新战略要突出重点

技术创新战略就是根据技术创新目标来构造其创新过程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一系列规划、内容和程序等方面的决策。它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可靠性的特点。

2.4、注意细节创新定位

企业在从事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并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精、尖”的技术,而要贴近消费者,无微不至地为消费者所想,把消费者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哪怕是消费者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也要值得认真考虑。企业要学会从消费者的烦恼中捕捉用户的要求,并从解决消费者的烦恼出发来确定自己的细节创新定位。只有抓住一点一滴的细节创新,才能很快得到市场的回报。

2.5、具备创新所需的必要资源

3、企业家精神的含义与内容

3.1、企业家精神的含义

1800 年,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B.Say)说:“企业家是指把经济资源由较低生产率水平转变为较高生产率水平的人;

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M arshall)认为, 企业家是以自己的创新能力、洞察力和统率力, 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均衡, 创造出更多的交易机会和效用, 给企业的生产过程指明方向, 使生产要素组织化的人;

熊彼特(J.Schumpeter)认为, 只有那些对企业的发展有远见卓识和捕捉能力, 对发明或资源开发高瞻远瞩, 对审度其经济潜力具有特殊天资并使其在投入使用后不断臻于完善的人, 才堪称企业家;

发展经济学家认为, 企业家的创新功能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企业家精神主要表现为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企业家的概念通常是从商业、管理及个人特征等方面进行定义。进入20世纪后,企业家概念的抽象—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就已拓展到了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的领域。而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家转到政府或社会组织工作非常普遍,也不断提出和实施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造政府服务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

3.2企业家精神的内容

企业家精神的内容涉及广泛,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3.2.1、创新精神

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与一般的经营者相比,创新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体现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家能够发现一般人所无法发现的机会,能够运用一般人所不能运用的资源、能够的找到一般人所无法想像的办法。

3.2.2、冒险精神

一个企业经营者,要想获得成功,成为一名杰出的企业家,必须要有冒险精神。对一个企业和企业家来说,不敢冒险才是最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上、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张和缩小上、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上、新市场的开辟和领土、生产品种的增加和淘汰上、产品价格的提高或降低上。

3.2.3、创业精神

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就是指锐意进取、艰苦奋斗、敬业敬职、勤俭节约的精神。主要体现在积极进取、克服因循规守旧的心理、企业家的顽强奋斗、敬业敬职的职业道德、勤俭节省的精神风貌。

3.2.4、宽容精神

企业家的宽容精神是指企业家具有宽容心,愿意与人友好相处,愿意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精神。

4、企业家如何塑造企业家精神

“成功的道路是千万条,成功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成功的过程和成功的方法绝对不一样。所以不管请哪一个企业家讲课,讲他的经验、他的过程只能参考,不能学习一样的方法,否则就成不了功。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迷信创富百招、成功绝招,这类东西是不好使的。成功要靠自己钻研、自己琢磨。”这是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所说的话。他就什么才是企业家精神讲了自己的四点体会。

4.1、敢于创新

万达能发展到今天,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我们敢于创新。万达的一部22年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创始史。就是敢人先,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万达关键是走了四步棋:搞旧改、跨区域、创模式、搞文化。万达二十多年走下来其实就是走了四步,但是这四步每一步都是巨大的进步。下一步万达都会走第五步,是什么呢?就是国际万达、百年企业。下一步万达发展就是要国际化,成为真正大型跨国公司,为民族争光。

4.2、诚信为本

4.2.1、主要做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是老实做事。万达的企业文化这些年来有三次变化,第一个理念是老实做人,精明做事;第二个理念是共创财富、共享社会;到2003年又提了新八个字,国际万达、百年企业。诚信这个东西,说实话是要付出时间成本和价值成本。但是诚信一旦建立了品牌,那它换来的就是无穷无尽的价值,做生意尤其是这样。

4.2.2、狠抓质量

万达把质量自己第一要务。每两年召开一次质量工程现场会,哪个干的好给发奖状。

4.2.3、率先承诺

1995年提了一个口号,叫做万达集团消灭不合格工程,全部搞全优工程,或者说争创全国优良工程,还定了若干个奖励。紧接着1996年服务行业带头承诺学习先进经验;在房地产率先提出三项承诺:1)保证不漏洞;2)保证我卖的房

子面积不短缺; 3)自由退款;我们卖房给你,入住60天内觉得不合适,给你退没有任何限制。

4.2.4、勇于负责

诚信不仅是敢于严格要求自己,还要敢于负责。

4.3、持之以恒

不能怕失败。做生意跟科研有点像,失败一般比成功要多的。如果都成功的话就没有什么企业家,甚至没有大企业家了。做生意要想获得成功,最最重要的问题是你看待失败的态度。怕失败、怕输,永远不能成功。同时要永远进取,要记住“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句话。不断为自己树立新的目标,永远向前。

4.4、履行责任

得把企业发展好,用更多的人,纳更多的税,是企业家最大的责任。与此同时也要做到为员工负责,为社会负责。

总之最核心的是三个词:创造力、坚持和责任。如果努力做到这三点,尤其是创造力,也许一定会成功,成为在这条路上千万个奋斗着的人中成功一员。

结尾

我们正处于金融危机之中,这是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期。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带领我们走出困境,抓住发展机遇的关键性因素和决定性力量。我们要勇于创新,努力把握住创新机会,塑造良好的企业家精神,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几点思考

2、企业家精神的三大核心

3、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篇3:激发企业家精神推进企业改革创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 激发企业家精神, 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习近平总书记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 激发企业家精神, 发挥企业家才能, 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 推动企业不断取得更新更好发展。最近,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 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 闯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路。2016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在哈尔滨市举行, 并以“激发企业家精神, 发挥企业家才能”为主题, 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进一步弘扬企业家“敢为天下先, 爱拼才会赢”的精神, 推动企业改革创新, 为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一、企业家要带领企业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企业家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核心, 以人才培育为支撑, 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弘扬企业家创新精神。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在企业创新是新技术、新知识的大规模商业应用。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体现在勇于担负产业报国、引领创新的历史使命;大胆摒弃因循守旧、怕担风险的观念, 主动抢抓市场机遇;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把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结合起来, 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营造良好的企业创新环境, 形成关注创新、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张瑞敏带领海尔集团从“日事日毕, 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 到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 再到快速推进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海尔集团在持续创新中发展壮大。尹家绪作为我国汽车行业和军工行业的知名企业家, 担任长安汽车公司领导期间勇于创新, 确立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 使这家濒于破产的企业发展成为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主持兵器工业集团工作以来, 完善大型企业集团管控模式建设, 积极倡导互联网思维, 推动企业实现稳健增长。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主要体现在企业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研发主体、成果应用主体和利益分配主体。近些年来, 我国企业家带领企业瞄准国际创新发展趋势和特点,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 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相继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中国核工业集团和中广核集团联合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 使我国成为继美、德、俄之后又一个独立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崔根良提出创新是亨通发展之魂, 构建并不断完善企业创新体系, 带领亨通集团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成为中国在光纤通信领域唯一拥有光纤预制棒核心技术及自主产权的民族企业。宋志平领导的中国建材集团下属企业自主研发千吨级T800碳纤维生产线所有的核心设备和技术, 实现了中国首条千吨级T800碳纤维生产线技术突破。

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企业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 能源、物流、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企业低成本比较优势逐渐削弱。严峻的经营环境和市场压力, 要求企业通过管理创新, 有效控制成本, 提高生产率, 提升服务水平, 创新发展空间。陈进行带领大唐集团始终把企业提质增效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以管理创新促进企业提高发展质量, 集团效益连创新高。徐和谊把战略管理作为北汽集团发展的生命线, 谋划“自主品牌”、“新能源”和“国际化”战略, 使北汽集团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制造业中站稳脚跟。通用技术集团、冶金科工集团、九洲电器集团、华录集团、电建集团、香江集团、科达集团、春秋航空等企业逐步探索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 使企业的管理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竞争优势, 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 依然取得良好业绩, 实现企业发展质量效益的稳步提升。

加快企业产品创新。产品是企业提供给市场, 用于满足人们需求的有形物品和无形服务。随着我国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企业只有创新供给, 才能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只有提升质量品牌, 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 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才能赢得客户;只有把握产品发展趋势, 努力构建产品差异化优势, 利用大数据, 深入了解客户需求, 才能不断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前些年, 我国手机市场被国际品牌垄断。这些年, 我国企业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 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华为公司智能手机出货量在全球排行榜中排在三星、苹果后的第三位。深圳大疆创新公司以技术为支撑, 无人机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70%的市场份额, 成为以科技产品引领世界潮流的中国企业。

培育企业创新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 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企业要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 完善引进、保留、使用人才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大力培养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尤其要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要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允许试错、宽容失败, 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企业家要推动企业深化改革

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 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但是也要看到, 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体制、机制、结构等方面的问题, 严重制约着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改革促发展, 向改革要红利已是企业家的普遍共识。企业家要推动企业加快改革步伐, 加大改革力度。

深刻认识深化改革的紧迫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 到2020年,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取得积极进展, 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健全, 优胜劣汰、经营自主灵活、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实现这一目标还有4年时间。企业家要增强深化改革的紧迫感, 结合本企业实际, 坚持问题导向,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 创新体制机制, 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向改革要红利, 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加大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力度, 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 实现股权多元化, 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 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 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规范董事长、总经理行权行为, 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兵器工业集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黄金集团、普天集团、海信集团、宝钢集团、华融资产、中和环球等企业坚持深化企业改革, 不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 积极推动集团管控模式建设, 进行并购重组, 使企业实现稳健增长和质量效益型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为了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已经实行混合所有制的企业, 要着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资本运行效率;对适宜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作用, 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还有许多政策问题需要明确细化, 否则会影响这项工作的推动。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如实认真反映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问题解决了, 才能切实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中国建材集团、新兴际华集团、重庆银行等企业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家要做到守法经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企业家不仅要经受市场竞争的考验, 还要接受法律法规的考验, 做到崇尚法治、依法经营。

自觉遵守法纪。企业家是否具有法律意识, 是否具备法治精神, 是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企业家要以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经营管理企业, 努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企业家要努力提升法律意识, 做学法、知法、用法和守法的楷模。无论是在处理企业内部管理、运作, 还是在处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上, 企业家都要严格依法进行, 自觉不踩雷区、不触红线。

依法合规经营。守法经营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企业家要依法合规经营, 在法治框架下推进各项改革措施, 坚守法律底线, 注重履行法定程序, 有效防范违规操作, 避免企业经营风险。要进一步依法完善企业内部管理, 充分发挥公司章程的作用, 确保公司重大决策依法合规。要积极培育企业法治文化, 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做到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形成依法做事, 按章办事的良好作风。

不断自律修身。企业家要做到廉洁自律, 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慎独慎微、勤于自省, 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要坚定理想信念, 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加强道德养成, 履行社会责任, 清清白白地做事, 堂堂正正地经营, 不断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在政商交往中, 要做到公私分明, 形成以“亲清”关系为纽带的政商良性互动关系, 构建风清气正、公正廉洁、规范有序、充满活力、和谐高效的新型政商关系。

四、为企业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要进一步关心支持企业, 为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政府要通过简政放权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经营机会、更公平的经营环境、更明确的市场主体权益、更透明的信用机制和更高效的市场环境, 激发企业创新的动力和活力。要加快金融财税体制改革, 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要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扩大和完善企业的融资渠道;要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 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要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机制, 大力提升企业的人才集聚度。

建立公正的法律环境。企业创新发展必须以健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为基础, 以确保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合法创新, 健康发展。要营造公正的司法环境和守法的社会环境, 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和创业活力。要完善法律法规, 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和企业家的人身财产安全;要健全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使之更加适应创新驱动战略。要促进知识产权执法与司法的有效衔接, 以高水平、专业化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保障创新者的利益, 支持和激励企业技术创新。要加快企业信用监管步伐, 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失信约束惩罚机制, 引导企业增强信用意识。

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全社会要形成尊重企业家、理解企业家、关怀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氛围, 尊重企业家的特殊劳动, 重视企业家的社会价值, 充分肯定企业家队伍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要对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做出成绩和贡献的优秀企业家大力宣传和表彰, 特别是宣传企业创业创新典型, 宣传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 在全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今年4月29日, 中宣部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优秀企业家崔根良的先进事迹。崔根良30多年如一日, 以爱党爱国为信念, 以产业报国为己任, 艰苦创业, 勇于创新, 大力发展民族工业, 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自主发展之路。崔根良先进事迹发布后, 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5月29日, 作家出版社等单位主办著名作家叶梅长篇纪实文学《美卿:一个中国女子的创业奇迹》研讨会。该纪实文学全面反映了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的创业先进事迹, 研讨会上, 文学界、理论界、评论界专家纷纷发表精彩评论, 反响强烈, 好评如潮。可以说, 我国改革开放这个伟大的时代, 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创新、争创一流、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优秀企业家, 比如任正非、柳传志、张瑞敏等等, 也包括在座的各位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企业家。他们的创业创新不仅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是一种推动力量, 同时也是社会正能量的践行者。社会各方面都要积极宣传这些企业家先进典型,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理解、爱护、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氛围。

企业家是企业的统帅和灵魂, 是改革创新的重要力量, 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企业家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 也带来新挑战。广大企业家要大力弘扬敢于担当、勇于作为、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精神;要弘扬实业报国、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要弘扬致富思源、爱国敬业、团结协作、守法诚信的精神, 要为企业做强做优、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篇4: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中国刚刚过去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成就的重要支撑包括了涌现出的大批新生态企业,包括了其背后的企业家,也包括了创新型经济社会(以其为核心的全球国力竞争的因与果已成为共识)需要的企业家精神。这应该是最大的财富。

虽然近十年的以IT、电信、互联网新技术与新方法为代表的年轻企业成功案例多而显著,但毕竟因时间尚短而不能概论。创新不是现在普遍定义的新经济企业的专利,一个社会长期可持续快速发展所需的创新应该是更广义的。

就改革开放三十年期间逐渐发展起来的海尔、联想、华为等等被中国大众所熟知的企业成功度而言,若没有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创新(不仅是技术或产品),取得其相应的成功似乎是不可能的,而没有张瑞敏、柳传志、任正非等各自身上带有的价值观、学习力、毅力、人格综合特质等等似乎更是不可能的。

虽然他们正在变老,但谁又不是呢?与时间联系的一切都在延续,以至永远。

就企业家这个外来词汇而言,在最早的法国经济学家的论述中,企业家就是在市场中充分利用未被别人认识的获利机会并成就一番事业的人。

之后另一位经济学家是这样说的,企业家就是“将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生产力和产出较高的领域”。

就创新这个概念而言,管理学家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或社会术语,而非科技术语。创新活动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它能创造财富,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

或者说,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创新就是企业通过改变产品或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

就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而言,企业家是一个组织内部商业活动的带动人,也应该是能够使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创新者。管理学家还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标志,创新是判断企业家的唯一标准。

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有目的、有组织地系统创新。与行业、规模、阶段、年龄、性格、背景和所有权无关,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愿意,企业家抑或企业家精神是人人都可以学习的,不专注于冒险,只专注于机遇。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的新年伊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学习力竞争已经非常明显,这时重温祖先“学而时习”之说,更感强国之延续力。无论是为了一个企业,还是为了国家,如何不断地以创新回应环境迅速变化的挑战,都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

人们不仅关注海尔、联想、华为或是张瑞敏,柳传志、任正非,更在共同学习和建设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现在是冬季,但只一个季节而已。如何过冬,让我们继续学习华为任老总的冬天论,

篇5:《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笔记

在现代社会中,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技术已经使人们对创新的重要性深信不疑,但是,如何创新、怎样创新是我们所遇到的难题,我们总是在迷茫、在纠结,到底怎样做才是创新。创新是每位高层管理者的职责,它始于有意识的寻找机遇。如果我们懂得在哪里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那么我们就能系统化地进行管理创新;如果我们懂得运用创新的原则,我们就能使创新发展为真实可行的事。这就是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为我们所揭示的重点。《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将实践创新也企业家精神视为所有企业和机构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的工作,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寻找创新机遇;将创意发展可行的事业有何原则和禁忌;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使机构成功的孕育出企业家精神;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机构如何组织和配备人员;如何成功的将一项创新引入市场,赢得市场。

书中在讲什么是企业家精神的时候举了麦当劳的例子:麦当劳并没有发明任何新东西,但是,麦当劳通过应用管理概念和管理技巧(研究顾客所注重的价值)使“产品”标准化,设计制作程序和工具,对要进行的工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培训人员,然后制定其所要求的标准,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的产出,而且建立了新的市场和新的客户群。其实这就是企业家精神。书中在导言部分列出了一个等式:创新+企业家精神=再创生机,这就说明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萨伊当年是这样定义企业家的: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更高的领域。所有小的新工商企业都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若要是企业家的,一个企业必须除了小和新以外还有其他特殊个性,事实上,在新企业中,企业家仅仅是少数人,他们创造了与众不同的事物他们改变了价值观,其实,不单单是小而新的企业才是企业家,事实上许多大型的企业和旧企业也正在实践企业家精神,比如通用电气公司,英国的大型百货连锁店马克士等,尽管规模很大,但在小小的方面一个革新,这就是企业家精神的践行。企业家精神是个人或机构独有的特征,它并不是个性特征,任何人有勇气面对决策都能够学会当一名企业家,而且行动上富有企业家精神,这就告诉我们:实际上企业家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能够去磨练自己,那么我们就会富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工作是“创造性的破坏”企业家总是寻找着变化,并对它做出反应,将它视为一种机遇加以利用。因此人们就普遍的认为企业家精神充满了巨大的风险,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书上是这样回答的:企业家精神之所以会存在风险主要是因为只有极少数几个所谓的企业家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企业家推陈出新,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特殊手段,书中是以分期付款和使教育普及的是教科书等例子来阐述观点的,其实,我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因为企业家就是冲着变化去的,等变化、改变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创新,创新并不一定与新东西有关,它不一定是建立在科学或科技基础上,成功的企业家的目标非常高,他们不满足与只是对已有事物加以改善或修正,他们试图造出新颖、与众不同的价值和满意度。这里也许将创新复杂化了,对于创新来说,创新就是换一个视角看问题,就拿管理创新来说,引用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新的质量是创新,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是创新,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是创新,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提供来源是创新,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创新。更为通俗一点,创新就是改变一下流程,改变一下模式,改进一点服务,增加一点效率,改变一种想法,转化一种角度。其实创新很简单,有时候我们就潜意识里把它复杂化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我们会发现许多的创新,就单单水龙头,仔细观察,水龙头有很多种,这是根据人们不断变化的习惯所改变的水龙头的设计。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别人没想到的东西我们想到了并将这付诸于实践。

书中在讲创新时也讲了创新的来源: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在事件、不协调的经济现状、现状与假设之间的不协调、设想的与实际的客户价值和期望之间的不协调、程序的步骤或逻辑发生不协调、程序需要、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变化、认知的变化、新知

识等,在表述这些时,书上用了IBM等创新的实例,让我们对创新的理解又更近了一步。我认为我们的创新只要在我们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我们都可以去尝试,不能够因为怕失败而止步不前,如果连这点勇气都没有,那么你就不具有企业家精神,当然,我所说的并不是盲目地去冒险,盲目是不可取的,我们无论做什么,我们都要有理性,只有在理性的框架下我们才能够去创造价值。书在最后一部分写到了用人、禁忌、在各种行业中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去创新等。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怎样做,因为没有实践过,所以纯粹的理论我不是很能懂,但是,我想谈谈我自己的看法。关于企业创新的方法:关注市场的必要性、财务前瞻性、建立最高管理小组等等,我觉得即便这里给我们列的方法很多,但是并不是什么都有用,我们应当清楚什么方法是适合我们自己的方法,只有适合我们的方法。另外,我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们的创新也应当是中国特色创新,每一个创新者都必须有一个自己的创新理念,我们的目标不是要成为最强,而是要让自己逐步变强。我认为只要每个企业家都具有创新意识,都能够将创新付诸实践,那么这些企业家所创办的企业就能够保持活力,永葆生机。

篇6:企业文化与创新精神

企业文化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产品的竞争力。正像其它生命体有其自身的基因一样,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也有自身的基因,这个基因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企业的潜能。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企业核心装上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为此,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的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创新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充足的营养。

创新——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企业文化只有把创新的基因置入到员工当中去,才是真正能够让企业长盛不衰的企业文化。像松下电器、IBM、英特尔、柯达等百年企业之所以生存之今,原因就在于其创新精神长盛不衰,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企业文化像基因一样置入到企业的细胞当中去。

正确引导员工创新是新时期下企业化文建设的一个新课题。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应该让每个员工感受到市场压力,由市场来评判员工的劳动是否有效。现在企业最大的困惑是企业的领导感到市场的压力非常大,而有些员工并没有感受到压力或感到压力不大。如果把市场压力穿透到每个员工身上去,员工一定会想办法来解决这个压力,这就需要创新,而这个创新正是企业文化最需要的。如果每个人都来动脑子、都来创新,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企业要从组织结构上使每个人与市场都联系起来,每次创新都要清楚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如果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那么你的创新就是有价值的,这个创新就不是空洞的,是非常具体的。让员工动脑子想一想,今天的创新是什么?是不是用户的需求?而不是被动的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其实每位员工都想体现或实现自身价值,我们做的是在为市场提供价值的同时让员工实现自身价值。比如在海尔,原来的开发人员现在叫型号经理,就是原来是上级要求你开发这种产品,定下来之后设计生产,有没有销量与你无关,而现在是你自己来寻找市场,可以提出你的方案,确定后生产,生产了并不表明你完成了任务,而是根据市场的销量来确定利润,根据利润来提成。也就是说你不但与一个新产品挂在一起,而且也与市场挂在一起。从本质来讲,用户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产品本身,他们需要的是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解决方案可以提供他非常满意的效用,他会给你带来客源,你就获得了市场、获得了利润。相反,有的产品,叫好不叫座,就没有市场,也就没有利润、没有收入,其劳动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只得去研究别的市场,或者再找一个别的适合的工作。

创新是适应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面对今天这个信息化、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如果每个人与市场不结合在一起,不去创新,这个企业就没法生存。在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你所知道的信息,别人也都能知道,所有的信息都是对称的,只有速度致胜才能占领市场。谁能最快满足用户需求谁就赢得了市场。所以把创新的基因渗入到每个员工当中去,不能停留在口头的表面文章上,而是通过市场的途径来实践。每人每时每刻都与市场结合在一起,离开市场就没有生存的余地。国外的企业文化概念,前提是企业中每个人是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可能在中国许多人很难接受,其实就是把自身利益与市场利益结合在一起。

上一篇:项目经理责任制度下一篇:文明创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