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正本)

2024-07-29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正本)(共9篇)

篇1: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正本)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监利县黄歇口镇大兴小学杨卫红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一、重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1、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的《求未知加数》时,我创设了“猜扑克牌”的游戏情境:第一次,我手拿两张扑克牌,让学生猜猜两张牌分

别是几。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老师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诉他们这两张牌的和是9,这下,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统一,出现了以下4种情况:A(代表1)与8;2与7,3与6,4与5。第三次,我告诉他们其中的一张牌为2,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这个情境的设计,不但了解了学生,把握了教学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

2、适时点拨,指导参与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也应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

如教学《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当学生探究出竖式计算的“原始”算法之后我没有直接引出简便算法,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接着再加以适时引导:“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通过一个一个的设问、谈话,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原始算法“烦”,需要“简化”。这时再通过动画演示“由繁到简”,使学生对简便写法的印象深刻。教

师有效的引导,能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为有效。

3、创造空间,保证参与机会

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对于一个问题也爱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怎样做?”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如教学人教版《第几》,在拓展部分,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操作材料:4根火柴和1支铅笔,请他们把这些材料摆一摆,使铅笔排在第二的位置上。结果,等到交流反馈时,学生不仅仅摆出了我预想中的2种情况,即把它们排成一排,从左、右分别数过去,铅笔处在第二的位置上。还有一位学生把这些材料摆成了两排,火柴为一排,铅笔在第二排。这是多么灵活的一种思维方式啊!

二、要关注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更要关注合作探究的方法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让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评价反思等重要学习方式。”诚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

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已基本采用。然而在合作探究的方法上还有待于加强指导。如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只听或看一位优等生发言或操作,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不友好、不主动、不倾听等。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方法指导,学生不知道怎样合作探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力求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其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首先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独立思考,要在所有学生都有了初步想法的前提下再进行交流、探究。其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观点,并对不同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认识。再次,要帮助学生树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意识。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团结互助,才能以诚相待,形成良好饿合作探究团体。第四,要帮助学生增强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要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要努力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三、要注重教学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

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数学日记,可以写对某一个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记述他们在课堂上探究的经历,还可以畅谈他们的新发现,更主要的是反思学习方法。学生写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探究的过程,一个反思的过程,一个创新的过程,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样经过教与学的不断反思,数学教学就一定能向纵深发展,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总之,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自己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篇2: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正本)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途径初探

文/李慧真

摘 要: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讲,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标对小学语文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应用多种方法,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结合实践,对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教育;语文;有效性;探索

对于语文课堂来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其最为重要的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保证知识的传授以及情感的交流都能够得到良好的进行,因此,在新课改下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一般来讲,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越来越高,因此也对现代的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做到良好的课前预设,但目前,一些教师仍然疏于课前预设,而将精力主要放置于在教学中的临场发挥中,这使得一些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遭到了破坏。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讲,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并将精力放在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上。这样一来,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就会变为主动听课,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还能通过预习来进行交流,这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二、语文课堂生成的`控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明确地认识到,生成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但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围绕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对于课堂的生成应适度控制,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良好完成。同时,教师应认识到,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为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领悟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因此,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应发现学生的潜力,扩展有价值的生成并控制无价值的生成,避免课堂的教学漫无目标。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教师应努力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讲,有效的教学应是每个人的价值追求。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并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真正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正本)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教育,语文,有效性,探索

对于语文课堂来讲,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其最为重要的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保证知识的传授以及情感的交流都能够得到良好的进行, 因此, 在新课改下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一般来讲,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越来越高, 因此也对现代的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做到良好的课前预设, 但目前, 一些教师仍然疏于课前预设, 而将精力主要放置于在教学中的临场发挥中, 这使得一些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遭到了破坏。因此,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讲,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 并将精力放在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上。这样一来, 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就会变为主动听课, 此外, 教师与学生之间还能通过预习来进行交流, 这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二、语文课堂生成的控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师应明确地认识到, 生成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 但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围绕目标, 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对于课堂的生成应适度控制, 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良好完成。同时, 教师应认识到, 在小学教学阶段,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表现为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领悟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因此,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教师应发现学生的潜力, 扩展有价值的生成并控制无价值的生成, 避免课堂的教学漫无目标。

篇4:新课标下有效数学教学初探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132-01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应当是每位教师应努力的方向。那么,教师在教学新教材中,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是我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在情境中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天真活泼,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富有挑战的情境,置学生于生动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让学生真正的进行有效学习。

1、创设趣味化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数学是需要深入思考,积极思维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数学学习有着重要影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欢听的、喜欢看的实物、实事人手,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场景、比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自主探索的欲望。

2、创设活动化的情境,促使学生自发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教学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安排一些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如“说一说”“练一练”“数一数”“画一画”“看一看”“写一写”……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交流合作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左右”一课时,我计了让学生模仿青蛙跳、小鸟飞等活动,让学生学青蛙向左跳、向右跳,学小鸟往左飞、往右飞的同时体验左右位置的变化,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丰富学习的体验

现实世界是数学学习的丰富源泉。我们应当把生活实践当作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源泉,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链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交互中获得直观经验,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1、联系生活实践,感受数学

以往的数学往往忽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数学教学陷入机械记忆的误区,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我注意从学生的角度选择内容,借助其提供的生活素材,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的教学不仅要从儿童的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更好理解数学,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三、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的的过程

儿童对数学的理解常常是稚嫩的,不成熟的,但同时这种理解又最具个性,最为珍贵。儿童思维正以此为契机,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所认识、有所创造,是促进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

1、在独立思考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

合作学习是小学生从个人单独学习转变为同伴学习与个人探索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小学生在合作之前,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最充分的合作交流学习。

2、提供探索空间,让学生富有個性的学习

心理学认为,每个儿童都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这其中包含大量的活动经验与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提供可探究的直观材料,引导学生挖掘出可操作、讨论、思考的数学问题,学生参与了思考,才是有效的教学。同时,我们要注重学生创新潜能的激发,他们喜欢标新立异,喜欢当众说出不同的见解,在课堂上给学生机会,学生完全会说出多种思路。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一个思想,只要学生动脑思考,不论结果是否正确,都应鼓励,不必统一思路。

例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在解决“7个星期有几天?”这个问题上,引导学生列出7乘7这道算式后,教师及时问“49这个得数你是怎么得到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由于学生个性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他们想出:(1)7个7相加得49。(2)6乘7等于42再加7等于49。(3)5乘7等于35,2乘7等于14,35加14等于49 。(4)4乘7等于28,3乘7等于21,28加21等于49。(5)3乘7等于21,21加21在加7等于49等多种算法。对每一种创新的解法,都以小朋友的名字来命名此算法。课堂上学生们各显神通,积极主动,从而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篇5: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正本)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看法

福建省宁德蕉城漳湾中心小学孙玉莺

【摘要】

要让数学课堂达到有效,首先应重视“兴趣”教学。兴趣能激起千层浪,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本文从角色、动力、教学法等方面来谈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有效 角色 动力 教学法

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说: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要让课堂达到有效的结果,那么应重视“兴趣”教学。兴趣能激起千层浪,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如何让数学课堂更有效,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注意教师角色的扮演

有一次,一位对教材很有研究的教师听了我的一节课,评课时他提了一些建议,并补充了一句: “你还是太像老师了”.我当时一愣,哑然失笑。我的教龄不长,但也有几年了,我不像老师才奇怪。这句“太像老师”,分明不是在表扬我。这句话我琢磨了好几天,它的潜台词仿佛是:你上课的样子太严肃,说话的方式太庄重,言语中缺乏商量,学生思维受到抑制,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太拘束了。

那么,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新教材已明确地告诉了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数学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热爱数学、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让学生在探究中变得越来越聪明,而不应成为学生思维的保姆。那位前辈分明是在呼吁:老师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吧!上课时对学生亲善些,再亲善些;做孩子们的玩伴、学伴,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否则,我们辛勤培养的不过是一代缺乏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的“知识乞丐”.

二、设计好“开场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一些非数学老师在听完一堂数学课后,往往这样评价:思路清晰、语言精练、解题严谨,就是太乏味、缺少趣味性,让人昏昏欲睡。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设计好“开场白”,关键之一。

1.用与新课题有关的趣题引入

备课时充分挖掘知识的趣味性因素,找一道有关本节内容的、易于理解的趣题作为引例,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思维,使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积极学习兴趣。例如:我在上《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选用了这样的引例:哆啦A梦动画场景,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哪种情况下吃得蛋糕比较少?这样引例入手,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联系实际生活引入

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课堂充满“生活味儿”.学生的生活

经验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和数学信息,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资源财富。教师要相信,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一些数学知识的积累是有一定深度的,比起教师来,学生可能会更“见多识广”.而这样一笔财富,怎能让它们尘封在学生的脑海中呢?()这时,教师就成了挖“宝”人。

例如:在上“求平均数”这一课时,我利用班上学生的身高编成表格式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数学来自于生活实际的情景。当六位同学报出自己的身高,老师把数据填入表中是,不仅这六位同学欣喜溢于言表,而且其他同学也倍感亲切。在课的尾部,安排了实践性的活动,帮总务主任解决用电问题,就更具挑战性和现实意义。学生从“前半年各月用电度数”中,发现学校每月用电量很大,为节约用电,后半年每月用电量最多不能超过前半年月平均度数。问题由课内引申到课外,并渗透了节约资源的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

3.悬念引题

向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节的开头选用引例:同学们喜欢看赛车吗?今天动物园要举行一场赛车比赛(出示课件:有的动物的赛车车轮是方的、三角形的、椭圆形的、圆形的)大家看看这次比赛,谁能获得第一名?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从中引出本节的`学习内容――圆的认识。

4.布置陷阱法

在引入新课撕故意布置疑障和陷阱,使学生处于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或诱使学生上当的方法。

一节课的开头,一个问题的提出能否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对上好这节课,解决这节课的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课堂问题要有针对性

近几年来,很多教师都在探讨问题教学,但在实践中的效果都不甚理想。特别是那些流于形式的“启发式”和不分难易程度的问答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淡化了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因素。采用问题讨论教学,必须解决三个问题: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何评价学生的思维成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是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关键在于我们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匠心独运的问题,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学中提倡多问几个“为什么”固然好,但不能凡事都问“为什么”.教师设计“教学问题”,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内容。

我们评价学生课堂活动的原则是:不怕学生的观点有误,就怕学生不去思考、不去动手、没有观点;对提出错误观点者也要表扬。这也算是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养成教育”的一种尝试吧,即培养学生从不会思维到敢于思维、乐于思维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坚信一切知识,除非是经自己确认的都是可以怀疑的――也就是在培养学生追求质疑、求实的科学的精神。

篇6: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正本)

楚门中学 谢华锋

【内容摘要】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已开始,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要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不佳,迫切需要提高教学效益。本文从课前精心备课、课堂上师生互动、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三个方面做到有效教学。【关键词】有效 互动 反思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其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问题。有效主要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政治课长期得不到重视,特别理科政治是非高考科目,学生更不愿意学,教学效果欠佳。因此,要求政治教师在平时要切实地把有效教学的理念贯彻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感悟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扩大课堂教学效益,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前精心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什么叫备课,顾名思义,备课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备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上课的质量。实践证明,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成功地上好课。备什么,怎样备,这是每一个教师在备课前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面对新课程,政治教师怎样备课呢?由于现在大部分学校的政治教师还是担任着德育和升学的双重工作,有些教师要么从来不备课,上课的时候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地方就说什么,学生没有积极性、目的性,学习效果差,要么三句话不离本行,一上课就大谈特谈高考。这当然是由一定的客观条件造成的,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政治教师必须要备好课,而且备课要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求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我认为政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我们说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教材的价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原理、观点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来讲的,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政治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研究教材还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新时政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生活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在备课时要广泛阅读有关新闻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时政热点,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

3、按新课程标准,备好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课堂上跃跃欲势,逆反心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上要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分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课堂上师生互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是主战场,因为有效教学的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课堂上的有效才是最终的有效,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摒弃他们或隐或显的情感及精神上的漠然,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生命,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手段之一;同时,教学情境的设置也是一种教学刺激,它可以诱发理想行为,比如导入新课、重难点突破、学生得到锻炼、落实思想教育落脚点等。在讲财政的巨大作用是,可导入如下情境: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全世界关注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峻龙、聂海胜安全返回,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神舟六号载人飞行成功致电祝贺。吴邦国、贾庆林、黄菊、吴官正等领导人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飞船返回实况。吴邦国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贺电。我国航天科技的进步与成功,一方面离不开这些航天英雄,也离不开这些英雄背后众多无名英雄的多年艰苦奋斗,另一方面,此次神舟六号飞天任务耗资9亿元人民币,全部由国家财政投入。表明在我国航天科技的巨大成功背后,有国家公共财政投入的支撑,这些巨额的资金来源则又是多年社会的财政积累,所以社会公众的贡献同样是我国航天飞船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问题探究:(1)中央政府承担了神舟六号研究开发的全部资金,属于国家财政的哪项支出?有什么意义?(2)你还能举出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例子吗?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明属于科教文卫支出,反映财政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从而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让班上的六个学生排演了一个小品,他们中的小张同学过生日,他们五个准备怎么庆祝他的生日。这五个同学有的说要送给他一个90元钱的大蛋糕,有的准备送给他一支钢笔,小张本人也表示要花上个四五百块钱好好请请他的这几个小伙伴。表演完后,我让班上的其他同学对他们各自的做法发表一下意见,同学们踊跃发言,指出他们各自消费行为的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然后我及时地将课本上本节的知识点播出来。这时既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了知识,又让6位同学得到了感悟:怎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消费观,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达到了言传身教和结果。

总之,学生知识的形成源于生活情境,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那种“说教”教学方式,而要注重的是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只有运用多种合理的形式,创设符合高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现代生活气息的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他们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视学生的课堂需求

课堂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关注课堂上的学生,既要重视他们的认知需求,更要重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行为需求,以每位同学获得新知识、产生新体验为目标。

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如何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呢?

首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要想有所听,就得让学生有所说,那就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尽管思想政治课讲授的是相当严肃的内容,但教师也应该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反映和心声,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想学生之所想。例如,在讲授高二《思想政治》教材第一课“意识的反作用”知识点时,前面已讲过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的观点,可是我们造房子时却是先有设计图后有房子,这是不是等于说先有意识后有物质呢?于是在一部分学生心中就会产生疑惑。如果教师不去及时了解并排除学生的这些疑惑,就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话,教师讲自己的,学生学自己的,师生没有教学互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麻木和丧失。其次,要求教师耐心而善断。教师必须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不能强行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而力图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的轨道中。要注意倾听学生说的内容,善于发掘学生所说内容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允许学生的迟疑和犹豫,允许学生发表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甚至是你备课时未曾考虑到的疑点。例如,讲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学生就提到“种蛋得蛋”。即使是错误的、不符合实际的想法,也不要简单否定,而是要肯定其合理部分。有了老师的鼓励和喝彩,学生怎会不进步呢?

再次,要求教师察言观色,捕捉情绪。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知到行的转化中起着中介作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中,师生双方若能心意相通,则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那会影响到知识的传授。因此,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细心地引导。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当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及时不断地反思。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反思的策略就是写本课教后小结,就一节课的内容按排、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活动设置、方法运用和即兴调控等方面记下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或理性思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写总体的成绩与收获,力求新颖有意义;写局部的做法与经验,力求独到而实用;写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力求解决而提高;写过程设计的缺陷与教训,力求深刻而警醒;写学生的创造智慧与评价,力求激励而发扬。要体现“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点滴细节反思,切忌“好大喜功”,笼统反思,抽象而不着边际。通过这一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好形式,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加强教学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参考文献】

1、备课要备三个实际 http://zzz.zjqzez.com/

2、吴作武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怎样备好课

http://

3、刘焱 《构建政治课有效课堂的思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6--

5、6

篇7: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之路初探

开城中心小学

王小琼

内容摘要:针对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少问题,本文找出病因,并指导学生怎样写作,只要学生能按照文中的五点去做{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二、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四、加强指导,教给写作方法;

五、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作文水平会提高很快的。关键词: 提高兴趣

培养能力

引导积累

指导修改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学生怕作文,老师叫头疼,这就是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主要是:

1、重模仿,轻创作;

2、重数量,轻质量。并且,小学生作文时常常会遇到“三难”的拦路虎:开头难、结尾难、过渡难。针对目前小学作文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我粗浅地谈几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点燃写作的热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反之,无“趣”生“优”,生“优”则必“厌”。所谓心境愉悦反应则灵敏;心情抑郁,反应则迟钝得多就是这个道理。众所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里力。习作教学若想激活孩子们的创作欲望,教者必须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用“童真”“童趣”去拨动他们心里诗的琴弦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比如:有一次我上作文课,上课伊始,我激情洋溢地朗诵了一首诗:《假如》假如没有农民伯伯的春种秋收,我们将饿断饥肠;假如没有纺织工人纺纱织布,我们将光着脊梁;假如没有邮递员叔叔传递信息,我们将如聋似盲。《假如》假如有了各行各业的人,我们的航船才能返航,有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努力工作,我们的世界才越来越漂亮。朗诵完后我就问学生:“同学们假如你是ⅹⅹⅹ,你会怎样做呢?”在我的指导下,学生的情感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倾吐各自的奇思妙想,他们的想象如霓虹般五彩缤纷,有的说,假如我是警察就要把所有的小偷抓住;有的说,假如我是纺织工人我就会纺出各种各样的纱;有的说,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展开最美的姿态给人们欣赏……上天、入地、下海无奇不有,任其想象驰聘。一时间,课堂上热闹非凡,学生注意力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中来,为写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联系实际,强化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

1、指向观察训练,即教师根据训练的目的确定某处景物、事物或人物为对象指导观察。为此我常常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花坛,树木,喷水池,到野外游览,并在游乐中给学生以观察方法的揭示。

2、自由观察训练,这种观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是学生个体思维涌动最活跃的方式之一。联系教材实际,我从指导学生静物描写入手,掌握初步观察方法,比如观察一盆花、一株树,进而过度到动态的观察描写,如写一个小动物,写天上的一片云,写一个活动场面等等。

3、联系实例观察训练,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观察情境,可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如教学《夏天》一文后,我要学生背诵相关段落,课外,我立即引导学生观察夏日炎热的气候,以及雷前雷后周围的景色变化,面对眼前真实的景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起课文中的句子。

三、引导积累,实现“生活”向“作文”的转化。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法从头谈起。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那么,如何积累雄厚素材呢?我总结了过去的教学实践,主要有几种途径:

1、观察生活,提供素材。

写作离开素材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做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不断开发教育资源的意识和潜能,整合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充满激情地,想把自己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情感、词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应教给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的方法。作文必须从儿童兴趣出发,涉及孩子的情感领域,才会激发写作内驱力,激发他们写作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悦作文。一方面多开展形式新颖的活动,抓住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游戏,进行适时引导,从生活的小镜头、细节中捕捉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关注孩子最新动向,捕捉孩子兴奋点,探寻教师文化与孩子文化的共鸣区,诱发写作欲望,建构孩子们特有的文化世界,拓宽学生作文渠道,引出作文的“源头活水”。

2、广泛阅读,注重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正说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没有大量的阅读,不可能写出好文章。为此,我们要求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不同内容的有价值的好书不定期地介绍给孩子,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读的好文章,激励孩子多读书看报,并借助阅读量统计表(每周一统计)促进孩子加大阅读的力度。(每班都有,不断完善,标出书名,字数,红旗形式)。阅读的同时,我们重视背诵,号召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丰富语言积淀、储备。背好词佳句,熟背一定量的例文,这样作品中的精华部分可以内化为学生的文化底蕴。此外,使文中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达方法、修辞手段等,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各种写作的“范型”。心中有类型,手中有范文,这样学生就会文行笔随,挥洒自如。

每节课前我们要求教师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我汇报、自我展示:成语接龙,每日格言,每日新闻,背诵古诗(低年),美文片断赏析,专题演讲等等。根据本班实际,每天安排一项或两项,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受益匪浅。

3、读写结合,循序作文。

我们学校教学特色是韵语实验,几年来我们尝到了韵语教学的甜头。它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学生作文能力训练特别实,体现这部分训练的教材编写的特别好,为韵语教学起到画龙点睛之笔,更为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学“雪中送炭。” 于是,我们把“作文训练指导”这部分介绍给所有语文教师,并鼓励他们集众家所长,厚积薄发,灵活运用,同时还向他们推荐其他优秀教师的好的作文方法,使他们在探索作文教学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同时,我们提出课堂要精讲多练,削枝强干,讲练结合,把练笔实实在在落实在课堂中,教师备课时要找准课文中能体现对学生作文训练的训练点,结合文章体现读写结合切磨点的精彩片断,进行小练笔、片断训练、口头作文训练……(续写、仿写、改写……)“精讲重点、尝试练笔、再读再写、循环提高”这种读写准确而巧妙的结合,使课堂上既完成读的任务,又完成一定量写的任务,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自习课上教师将作文的具体要求布置给学生,由于课堂上学生作文主体框架已形成,此刻再拿起笔二次完善作文就感到轻而易举,即使是学困生也知道从何下笔,不再头痛,减轻了负担,同时二次推敲激发了学生为写出好文章需再阅读的愿望、兴趣。

学生作文是“由仿到创”的过程中提高起来的,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学生就是在仿写中逐步掌握在仿中表达思想的要领,范文的写作技巧变为学生自己运用自如的表达技能,由此实现创的飞跃。由仿到创实现写作知识的最直接的迁移,写作水平在极短时间内有较大提高,培养写作兴趣,消除心理障碍,使学生由怕写作文变为爱写作文。

我校从四年级开始训练学生即兴作文,即:末经学生事先酝酿现场出题,一定时间内现场创作,它是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它的特点:“构思快,行文快,入题快”。由于学生信息量大,会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因而写作欲望强,更关注与己密不可分的生存环境,激兴作文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乐趣,是一种竞争,一个表现自我的好时机,学生的作文能力也逐渐提高。要提高作文能力,除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外,还必须有一定量的写作练笔,这样才能由量变到质变。我们要求学生写一定数量的日记,鼓励孩子天天记日记,低年级孩子在老师指导下可记周记,可写“观察日记~生活日记~看图日记~影视日记~读书日记等等。

以上仅仅是我们学校在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写水平方面的几点做法,我们感到学生们比以前更爱作文,爱祖国语言文字,通过写作陶冶情操,思想得到净化,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情感,发展思维,我们将不断探索。

四、加强指导,教给学生的写作方法

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谴词造句,怎样结尾的。

第二、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其实最怕老师 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种作 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现行的课本中,有些文章由于 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 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 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疱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 游刃有余”。

第三、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教师要进行充分备课,明确写作目的、要求,注意猎取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乃至周围环境,切记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简单几句要求一说了事。

第四、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提纲是学生的作文的构思过程,因为学生作文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空话连篇,从早上眼睛一睁写到晚上上床熄灯,一笔流水帐。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和整理材料过程。如何帮助学生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下面就是一则比较优秀、实用的作文提纲: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结构安排:

(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

(二)、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

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

(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

五、指导修改,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改,使之更具有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小学低年级儿童修改作文主要是照抄或重写,真正能修改的并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比较轻率的,或听老师讲的,并不是自己很好的考虑的。可见,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修改作文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老师要同时注意培养儿童这种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要逐句逐段地与学生一起修改作文的方法,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把会说的话写出来就行,这样会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

在引导学生进行习作修改时,教师要把握好习作修改的重点──“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这主要是指明显的与事实不符合或表达不清楚的语句。如,有这样一个习作片段:“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操场上,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个同学当老鹰,一个同学当鸡妈妈,其他同学当小鸡。小鸡们都抱着鸡妈妈的腰,大家玩得可开心了。”像这样的习作应不应该修改呢?很显然,不是所有的小鸡都抱着鸡妈妈的腰,这就是属于与事实不符合的情况,必须加以修改。对于那些典型的用词不当的地方,语句不完整、不通顺的地方也一定要修改,而对于那些成人觉得不够妥当,但体现童心、童趣、童语的地方,又该如何看待呢?斯霞老师曾给我们举过这样的例子:

(1)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我们请她坐小汽车。

(2)向日葵一天天地长大了,有的比老师还高,有的比同学还高。

关于例(1),斯霞老师这样说,孩子唯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上了那么一句,这正是孩子的特点。因为在儿童时期,他们对阿姨等词的意义还不完全理解,只要他们不说“法国阿姨是男的”,我觉得没有什么关系。关于例(2),斯霞老师这样说,孩子有长度的观念,可是不知道怎样来表达。在生活中他知道老师比同

学高,就把高的向日葵与老师比,矮的向日葵与同学比,成人绝不会这样比。但出于孩子的思维,是可以保留的。

斯霞老师的做法对我们当前的习作教学很有启发。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不要怕不合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老师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习作,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要用成人的要求来规范学生。习作修改,要主张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多表扬少批评,这对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多期

2、《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2年3月

3《享受生活 快乐作文》(江雨珍著)

4、《语文学习法》 日新编著

5、《快速作文教学》 作者:杨初春

篇8: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正本)

一、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数学学科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 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使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 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 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1. 联系实际, 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源于生活, 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养成一种创新习惯是十分必要的。数学“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 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原来的教材系统知识太强, 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密切, 新课程的小学数学教材向实际生活逐渐靠拢, 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逐渐同步, 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 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 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 联系实际, 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 把数学归于实践, 归于生活。如在教学“10的组成”时, 可创设一个“分苹果”的情境:妈妈买来10个苹果, 要分给姐姐和妹妹吃, 你准备怎么分呢?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 既让学生对“10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 又在课堂中渗透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自然产生了。

2. 转变教学观念, 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获取最佳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的教学艺术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获取知识, 学会思维。在教学中, 教师科学地引导学生, 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最佳最有效的手段, 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这不仅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如在教学了“20以内的加法”后, 可用农村学生喜爱的娱乐玩具———“扑克”作为辅助教学用具, 让学生从家里拿来1~10的扑克牌, 在课堂中玩加减游戏和比大小的游戏。又如, 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后, 设计一个摆数字的游戏, 让学生用火柴棒摆数字, 说说每个数字用了几根火柴。然后告诉学生只要移一移, 添一根或去一根, 这些数字之间就能够相互变化, 让学生通过游戏, 自己去发现。这样, 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尝试, 发现了数学的奥妙。同时, 也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 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学生的数学兴趣自然就产生了。

二、“生活化”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 设计“生活化”例题, 让学生体验并感受数学。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利用学生亲身经历, 让学生用心灵感悟所获得的知识, 把学生的这些直接经验扩展到认知、理性的范畴。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 “想”数学, 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然后在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学生自身的生活需要, 设计问题, 进行小组内的交流, 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倾听同伴的看法, 相互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从而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2. 设计“生活化”练习,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生活化”的练习,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 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我们教室门后面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 学习了利息计算后, 让学生计算:父母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 最后积攒了10000元钱, 现在要把这10000元钱存入银行, 请你帮父母算算, 怎样存款更合算?要求学生先调查银行利率, 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 再计算利息, 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生活化”的练习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 激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创设“乐学”情景, 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是为了应用。学生获得新知, 并不是学习的终结, 学会应用才是最终目的。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中, 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堂进入社会的大空间, 拓宽认知面, 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中, 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 同一堂课, 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 教出来的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不一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把抽象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 跟课堂教学的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愉快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 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认识“<”、“>”时, 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 两个兄弟一起到, 尖角在前是小于, 开口在前是大于, 两个数字中间站, 谁大对谁开口笑。又如, 教学“元、角、分”时创设“小小售货员”的情境, 比“数字大小”时练习“排排队”等, 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知识感到非常好奇, 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的能力, 又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 创设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操作环境, 培养实践能力。生活中处处用得着数学知识, 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做数学练习, 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 具有活力的数学。如在教学“求平均数”这一节课时, 练习中有一题是给出一组学生身高数据, 要求算出平均身高, 以此来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为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平均数”的概念, 我是这样做的:先找班里一位个子适中的学生, 测出他的身高为138cm, 把他138cm的身高看成我们班学生的平均身高, 然后提出问题: (1) 我们班各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在138cm之上还是不到138cm呢?让学生统计各小组每个学生的身高, 最后通过计算, 把小组的平均身高与138cm进行比较。 (2) 四 (一) 班同学的身高水平是在我们班平均身高之上还是不到平均身高呢?请四 (一) 班的同学配合, 让学生统计四 (一) 班同学的身高, 最后通过计算, 把四 (一) 班同学的平均身高与138cm进行比较。同样是计算学生平均身高的练习, 但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但巩固了求平均数的方法, 还让学生明白了算平均数的必要性, 学会了怎样收集“算平均数”的数据, 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再如,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 从设计这样的练习题入手:我们的教室由于使用时间过长, 比较陈旧, 需要重新粉刷, 粉刷师傅要按每平方米8元的价格收取粉刷费, 请同学们帮粉刷师傅算一算“粉刷我们的教室需要付多少钱?”接着让同学们讨论:要知道粉刷我们的教室需要付多少钱, 得先算出这个教室的粉刷面积, 要算出这个教室的粉刷面积, 需要找到哪些数据, 同学们准备怎么办?通过老师的点拨, 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激情, 学生兴趣高涨, 积极动脑思考, 动手实践, 真正地把数学知识用到了生活当中, 既从生活实践中弥补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又培养了实践能力。

篇9: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正本)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提问  具体标准  有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68-02

传统课堂的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教师多是“满堂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鲜见师生之间互动。即使有提问这一环节,效果也往往不佳。因为教师的问题有时会脱离学生的实际,也就是说并未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问题,从而出现了“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新课标下,提问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高中数学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提问模式。

一、高中数学课堂高效提问的具体标准

高中数学课堂高效提问应该具有新的内涵与体现,必须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育政策紧密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效的课堂提问模式要有助于高中数学教学任务的实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分析分析与解读教材、教材内容,并在综合考量学生实际情况(包括接受能力、知识储备情况、性格特征等等),科学选择与设置课堂提问,既丰富课堂教学环节,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因此,教师在进行提问之前,首先要明晰与理顺教材脉络,掌握各个知识点、各个章节内容的内在联系,以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与数学素养为根本目标,确保高中数学教学任务的实现。

其次,科学、先进的提问模式能够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高中学习任务繁重,数学教学又相对较为枯燥与单调,导致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于课堂学习,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及时调整与变化提问方式,以保障学生时时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高效、高质的课堂提问模式要求教师提出的各个问题能够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理解能力,低于或是高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问不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严格控制课堂提问的质量与数量,在合适、正确的时机向学生提问,能够促使学生及时思考与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理性思考能力。

最后,有效的课堂提问需要教师及时作出评价与回应,使学生收获数学学习的乐趣,重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首先,教师应该正视课堂提问的价值与定位,要通过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提问,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机会与平台,充分发挥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激励作用。其次,在提問过程中,教师要信心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学生遇到障碍时要实时引导与给予帮助,使学生不断补充与完善观点、看法,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提问中体验成功,并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教师在坚持公平、公正、透明、合理的评价原则,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回应,促使学生在积极奋进、不断进取、努力进步的良性竞争氛围中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模式

具体说来,以下模式值得尝试:

(一)推进与实践“适度化”提问模式的建立,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主动性

为了避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无人问津”或是遭遇“冷场”,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充分考虑班级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既不能过度拔高问题难度,也不能随意抛出过于简单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要推行与实践“适度化”提问模式,保障问题同时具有已知与未知的成分(课堂提问与学过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又适度引申问题深度),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的思索与研究。比如在讲到等差数列时,教师要保证学生完全理解等差树立的基本内涵、计算方式等基础上,向学生提问“已知等差数列前n项和Sn=n2-18n,则使Sn最小的n值是多少?”,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可以调动学生探索与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二)采用与选择“梯度化”提问模式,遵循与适应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在高中数学新知识教学环节,对于难度较高、较难理解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尝试采用“系列式”课堂提问模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层层剖析、循序渐进,最终可以顺利解决问题与解疑答惑。比如在学习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时,教师可以设置“梯度化”系列提问,诸如“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之后,利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什么是诱导公式和诱导公式?”、“α与180°±α、360°±α之间的三角函数有什么内在的联系”等等,不仅使学生正握与学习新知识,同时又可以养成正确的数学思考习惯。

(三)设置与选择“创新式”提问模式,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新颖、有趣、生动、多变的课堂提问能够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更加投入与集中精力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求知”的根本性转变。比如学习概率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借助情景设置来引出问题,“篮子里有20个苹果,有两个是坏的,小明这个不幸运的孩子连续两次拿到了坏苹果,那个概率是多少呢?”,从而既可以缓解高中数学教学沉闷的学习气氛,同时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促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与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多学知识的实践能力。

上一篇:迷路情感随笔下一篇:重庆市人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