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程结合生命科学专业感想

2024-07-09

自然辩证法课程结合生命科学专业感想(精选6篇)

篇1:自然辩证法课程结合生命科学专业感想

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

时间飞逝,一眨眼就快期末了,自然辩证法课程也快结束了。刚开始,实在听不懂,可能因为是学理科的,平时这方面的知识接触的很少,所以实在乏味啊!上了大概4次课之后,慢慢地发现了这门课程中的奥秘与乐趣。

作为研究生,学习知识是我们的本分,但学习怎么有效科学地研究未知的问题是更重要的问题。上专业课是为了获得知识,上自然辩证法是为了学习方法论,是为了更有效更科学的获取知识。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19世纪中叶由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这个语词的原意是指自然界的辩证法。早期的中国学术界一般认为自然辩证法由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三部分组成。随着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的高度分化与综合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汇流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技术化,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经验材料和理论思想,使它拓展成为一门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科学技术哲学。这意味着当代自然辩证法的模式发生了一次新的转变。科学技术史与自然辩证法这两大学科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自然辩证法的许多研究思想与成果也影响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并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提供理论及方法论方面的支持。传统的科学技术史研究方法大体有三类,第一类是发掘、考证和记录历史史实;第二类是根据经过一定考证或核实的史料进行比较性研究,归纳分析出一些可以阐明“法则”或“规律”的内容;第三类是挖掘史实及其逻辑关系,以一定的历史背景,通过“虚构”“想象”等手法,编纂出类“故事”情节,进行历史的、艺术的再创造,以完成科学技术史的撰写。无论哪一类,研究者必须有一定理论思维或观念作为指导,并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论,而这恰是自然辩证法所能提供的。许多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人,努力总结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经验教训,在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方面做出贡献,丰富了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内容。我们的时代,正处于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科学自身也在转变之中”,并且正是科学的转变深刻地影响着时代的转变进程,所以人们都把科学看作一种希望。科学家们也更加自觉地“追随我们时代的主要潮流,并把时代的发展、变比和向前的趋势反映到科学之中。”整整一个世纪以来,经典力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已经突破它几百年来所遵循的古典决定论的、精确的和解析的传统。如果说在19世纪以进化论的创立为标志,生物学首先发展为一门演化的科学的话,那么20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的科学进展——关于基本粒子的复杂性的发现,关于早期宇宙演化的宇宙学的建立,关于非平衡的、相干的、一致的结构的研究——使物理学和化学也已发展成为演化的科学。科学本身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也改变着科学关于平衡与非平衡、有序与无序、可逆与不可逆、对称与非对称、进化与退化、渐变与突变、简单性与复杂性、精确性与模糊性、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一系列最基本的观念。在这一过程小,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但没有远离哲学,而且在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部提出厂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在哲学认识层次上加以认真的研究。处于科学前沿的理论自然科学家们,也不能不对这些问题进行严肃的哲学思考。这样,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就个是游离与科学发展之外,更不是强加于科学研究之上的什么多余的东西。而是自然科学本身发展的一种需要。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完整学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是范畴性的理论,但也有一定的规范性。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与科学技术联系最直接的部分。它为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为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正确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我国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指导作用。自然辩证法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特殊的文化或智识意义。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促进对自然科学的人文理解,有肋于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沟通。忽视和误解自然辩证法和功能都是有害的。在哲学中几百年前就已经提出了的、早已在哲学上被废弃了的命题,常常在研究理论的自然科学家那里作为全新的智慧出现,而且在一个时候甚至成为时髦的东西。一些杰出科学家相信最肤浅的经验论走上了证明神灵存在的神秘主义道路。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前苏联有些人根据他们的所谓意识形态需要排除被谴责为“资产阶级的”和“反动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及病理学,关且在肉体上消灭了这些学说的苏联支持者,导致了李森科式的伪科学家及其伪科学。中国“文革”中“四人帮”指使一些人从所谓的哲学思想出发,扣帽子、大棍子、贴标签,对自然科学横加干涉,甚至支持不懂科学的人研制永动机,使中国的科学事业大受摧残。把哲学当作“科学的科学”凌驾于科学之上,用意识形态评判科学理论,只能阻碍科学的发展。

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揭示,开启了人类认识史上的新篇章,历时百年其深邃的思想依然散放出科学的光芒“对于伟大思想家的纪念,并不在于把他的作品通过精美的印刷珍藏在博物馆中”对恩格斯最好的纪念,莫过于用他为我们打磨的辩证思维的武器去指导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指导我们的人才培养"恩格斯同马克思一道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已经在远离他们故乡的东方结出了硕果,用恩格斯所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来武装社会主义公民的头脑,繁荣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更快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在生物学中,很多地方都能够体现自然辩证法对该学科的渗透和影响。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同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同属于自然界,二者之间的统一性正是体现了自然辩证法中关于“物质统一性”的这一观点。自然界作为一个概念,指的是客观世界包罗万象的存在的整体,而这里所提到的差异性则说明,在这个整体中所存在的局部各有特 点,并非绝对的相同,所以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进行的。细胞表面有细胞膜,它使每个细胞与周围环境隔离开,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这体现了自然辩证法中关于“整体和局部”的观点:自然界中的事物具有整体和局部之分,整体是由局部所构成的,局部则是整体中的部分。

因为马尾松投入——产出比相对比较高,人们在东南沿海地区营造大片马尾松林,结果因松毛虫种群爆发和松材线虫病为害而遭受重大损失。实际上,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多样,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反之,一个物种单纯的生态系统,其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就弱。造林的人们之所以犯这个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维方式去处理了生物学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中。物质是运动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生物的种类繁多,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植物到动物,无一不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生命的运动建立在力学、物理学及化学的运动的基础上,但又发展到与它们不同的更高级更复杂的形式。按照辩证的观点,生物体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静止平衡是相对的,即使具有高度稳定性的基因和物种也不会永恒不变。每一生物又都有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它们都是运动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事物的多样性,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在生物学中,细胞是有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机体在发育过程中都是由一个细胞逐渐分裂,最后分裂成一群细胞,而这一群细胞在形态、功能及分布上发生变化,显出差异,产生细胞分化现象。

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本质和核心。所谓矛盾,就是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相反因素的意思,一切物质之所以能够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由矛盾双方又斗争又统一的结果。生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生物的结构与机能之间、生命活动的各种局部现象之间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同样,生命的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宏观与微观、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种对立统一体现在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动物体与生活环境的对立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物学的知识跟其他知识一样也来源于实践,主要是来源于科学实验的实践。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结晶。

自然辩证法是指导自然科学研究发展的思想武器。自然辩证法的规律是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自然辩证法之所以对自然科学研究起促进作用,其基本原因在于,自然界本身是按照客观辩证法运动发展的,而自然辩证法正是对自然界辩证本性的正确反映,同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是按照认识的辩证法来进行的,而辩证法的规律与自然界本身的辩证发展规律是高度一致的。

生命科学中某些学科的建立也是与自然辨证法的思想紧密联系的。例如,由生态危机建立起来的生态自然观为生命科学中如保护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的建立起到了思想上的指导以及概念的支持,这些是在对生态自然观充分理解及应用基础上形成的学科。运用闭路循环规律,生态系统中的不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反馈调节规律使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结构不断趋向系统,达到生态平衡;系统和谐规律使人与自然最终和谐相处。这些自然辩证法中的规律为保护生物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等不同组建层次上的多样性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思想指导。

生命科学中某些学科的建立也是与自然辨证法的思想紧密联系的。例如,由生态危机建立起来的生态自然观为生命科学中如保护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的建立起到了思想上的指导以及概念的支持,这些是在对生态自然观充分理解及应用基础上形成的学科。运用闭路循环规律,生态系统中的不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反馈调节规律使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结构不断趋向系统,达到生态平衡;系统和谐规律使人与自然最终和谐相处。这些自然辩证法中的规律为保护生物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等不同组建层次上的多样性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思想指导。

自然辩证法科学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从而为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下,生命科学研究应该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出现的同时也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对立中求统一,在矛盾中求发展。人类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统一,离不开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制约,离不开物质性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根本基础”。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探索生命科学研究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内在自然规律,对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从以上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自然辩证法和生物学的紧密联系,所以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所学到的自然辩证法的知识,将生物学的知识更充分地理解,更顺利地应用于生活实践。

参考文献

[1]黄志斌.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2]栾玉广.自然辩证法原理.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2003 [3]余谋昌.生态哲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成良斌,宋子良,王晓东,王卉珏.自然辩证法讲义.华中科技大学, 2005.9

篇2:自然辩证法课程结合生命科学专业感想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感想心得300字篇一

你知道吗?有一种美,令人回味,促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她——光彩夺目;有一种美,飘在浮云之上,深埋在古垒之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她——深藏不漏:有一种美,朴实真挚,她可以创造奇迹,她——无处不在,那就是人与自然相处之美。

我们每天都幸福地生活在大自然这幅美丽的图画中。仰望日月星辰,纵看江河湖海,遐想太空奥秘,欣赏花草树木,品尝美味佳肴……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礼物。千万年以来,人类无穷无尽地向大自然索取,她却用博大的胸怀包容着我们,毫不吝啬地奉献自己。

我们应该感谢阳光、雨露和春风滋润着我们,感谢大地养育着我们,感谢日月、星辰陪伴着我们。总之,感谢大自然给予我们一切!

为了我们永远幸福地生活,就让我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吧!从心做起!从我们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我们的大自然将会更美好更漂亮。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感想心得300字篇二

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电器开着,就连小小的手机电池在插座插时都会排出二氧化碳,只要充完电就应该将电池立刻取下。没想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微弱的“碳”在侵害着我们大家的生活和地球。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朋友们,为了让天儿更蓝,花儿更香,草儿更绿,为了让鸟儿的歌声更加辽亮,赶快加入低碳生活行动吧!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感想心得300字篇三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我问妈妈:“什么是低碳生活?”妈妈告诉我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就像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妈妈陪我看了一个电视广告,只见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阿姨刷牙的时候没有把水龙头关住,任水“哗哗”地流着,这时画面切换过来,一个生活在西部的孩子拿着水桶蹲在地上,眼巴巴地看着水龙头。这时我的心理可真是不舒服,因为我有时候也这样浪费水,可不知道有些地方可是非常缺水,我这样真是太不应该了。

妈妈还告诉我天气热的时候,开空调温度高一点,这也是低碳生活,这些都是身边的小事,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就像购物要用环保袋、随手拔下电插头,这些不经意的动作,都是在为地球减排。

让我们携起手来,提倡低碳生活,共建美好家园。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感想心得300字篇四

我掬一泓清水,横卧于绿水之阳,捡几片翩跹绿叶落花,这种和美的境界一直让我感动不已。披着翠绿的衣裳,我情不自禁地走进这美丽的大自然,我盼望,它那巧笑倩兮的面容永不消逝,在我的心中,我的眼前……

可是,就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总有一些地区还在遭受着不幸的蹂躏。看,那漫天金黄的沙土,掩没了最后一朵鲜花;那戈壁上的白杨,也毫无一丝生气,萎蘼地生长,让人感到,是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那涓涓细流,已不再清澈见底,而浑浊的废水越发猖狂,几只被太阳晒干的沉鱼躺在河畔,不存一丝生的气息。只有阵阵恶臭袭来,久久萦绕于鼻间,使人望而生畏。就连最后一缕清香,也如那几团烟火,消失在了天边。没有了青山和绿水,没有了绿树和红花,只留下一片混沌般的乾坤。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存威胁,逐渐觉醒的人们已经开始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和绵力去努力呵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弯一弯腰,捡起地上飘零的枯叶,扔进不远处一个绿色的垃圾箱;疏通净化河水,助它重又坦露出惟美的容颜;在山岗上种下一片小树,让那怪石嶙峋的山体,呈现出郁郁葱葱的景象……我和小伙伴相约来到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边上,我们拿着网兜,不断捞着河上的垃圾,那流水虽然仍旧浑浊不堪,但不时总有几丝清流,闪过澄澈的光芒,夺人眼球。一个下午过去了,我们已大汗淋漓,但那条小河中的垃圾也快消失殆尽。在我们眼前,河面渐渐露出了它的本来面貌,浮现出了一片风光旖旎的美景!我们抹着头上晶莹的汗珠,欣慰地笑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随处可见男女老少三五成群,在各个角落中打扫卫生、整饬环境。尽管骄阳正严酷地炙烤着大地,但这些辛勤的劳动者们却一刻也不肯停歇。我望着道路两旁的小树已抽出翠色欲流的嫩芽,小径边上百花含苞待放,似乎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跳跃,在颤动。此刻,希望的曙光在我心中绽放出七彩光芒,给了我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在人们的不懈努力之下,地球正在重新恢复勃勃的生机。百花争奇斗艳,道路花香弥漫,随风缠绵。湖水蓝如宝石,倒映着天,倒映着云,鱼虾自由自在地穿梭游弋,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荡漾开层层的涟漪。湖畔柳絮飞扬,白如雪,掩映着远处一望无际的草原。空气是那么清新,夹杂着泥土与芳草的淡淡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当人与自然真正地和谐相处,我们必将收获无比美好的生活。采下阡陌纵横的百花园里的一朵小花,放在鼻间细细品味,意韵无穷!和谐之美令我陶醉!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感想心得300字篇五

“大雾弥漫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空气污染指数竟然不断爆表。除了仙境般的楼阁把你我围绕,我依稀看到了满街满眼的口罩……”这首是由网友改编的大雾版的《北京

北京》,熟悉的歌调,却唱出了陌生的情景,那个曾经美丽的首都北京啊,如今被大雾迷绕,整座城市,只有环绕着的高楼大厦和人们每日清晨必带的口罩,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城市的能见度大概只有两百多米,就像开发商到监管的距离。所有的一切,在这场大雾中若隐若现。

“听说这几天医院空前拥挤,多数患者都感到呼吸无力……”渐渐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不少尘埃随着呼吸进入了我们的身体,一阵小小的风吹过,就能扬起阵阵沙尘,在模糊不清的城市里,人们在相互思考着,该如何解决环境质量问题

曾在梦中幻想,那个美丽的地球,它有着一切美丽的风景,它诠释着大自然最美的一幕。茂密的原始森林,渗透着一种带着雨水的芳香,潮湿却又清新。潺潺流动的小溪,谱写着一首欢乐的曲子,清澈又明亮。蔚蓝无边的大海,携带着一种咸咸的海水味,一呼吸,便尝到了一股属于它的味道。

而如今,由于臭氧空洞、大气层遭到破坏、全球气温变暖等种种原因,竟将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变得面目全非。

“谁在强调发展,只顾眼前利益。谁在疯狂开采,不管遗留问题。谁在标榜幸福,偏又疏于治理。谁在雾里唱歌,提醒人们警惕……”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考虑环境了!人类的文明早已有这种能力,只是需要去面对。在世界,早已成立了一个“世界环保大会”,每年都要举办一次会议,大会倡议世界各国向绿色生态发展模式转变,以低碳战略、应用实践、社会价值为基础,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在中国,面对这么多环境污染的事件和数据指标,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学会管理。对于那些排放过多污水的工厂,可以给予警告,要求他们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处理。积极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而我们自己,应该学会低碳环保,尽量的省电省水,对于水,我们可以多次利用,直至不可再用为止。

身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们不能只顾着眼前的利益,向这个美丽的家园不断的索取,疯狂开采所有的可用资源,而应该将目光放得长远,为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考虑,我们往后的生活考虑。作为新世纪的我们,看着自己的家园在慢慢的衰老,应该行动起来,使这个美丽的家园能够保持好它原先的面貌。

在那黄土高坡上,没有绿树小草的影子,只有土机在不断的工作,不停不息。然后,在不久之后,这片被挖土机翻得底朝天的土地,不在拥有着昔日的俊美容颜,这剩下那苍老的泛黄的脸,看不出曾经所拥有的青春动人的光彩,无声无息的淡出我们的视线。不知是否有从这飞过的鸟儿,为这片曾经美丽的土地黯然感伤……

碧水蓝天,青山白云,是我们向往的世界。让我们行动起来,承担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感想心得300字篇六

都江堰,早在战国时期便崛起在四川平原。虽然他不是一个浩大的水利工程,论规模它远不及万里长城,但谈及意义我认为都江堰无疑更胜一筹。

长城驰名中外但如今早已失去其建造意义,仅供游览用。长城如昙花于古时绽现,使现代人遐想它当时的雄伟。而都江堰不是这样,它是一朵假花,公元前三世纪至今的风尘不能使它褪色反而使它多了份意蕴,多了份隐秘。人们如今只看到了它将平稳的岷江水送往成都平原,但是否能真正留意这假花的隐秘是否能透过波光粼粼的岷江水面看到江底的鱼虾河贝。

《蜀道难》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于当时,都江堰出现了它以鱼嘴分口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将凶猛的岷江水流分为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分洪减灾,引水灌溉成就“天府之国”筑富饶四川平原。是为大智,是为大利,解决水患干旱保障亿万人的生计。

而都江堰的一切要起于李冰被任命蜀郡守。李冰何人?必然使人想到都江堰,而谈及都江堰又怎能不使人想到他的建筑者。所以也能说是李冰成就了都江堰,二都江堰也成就了李冰,是因为李冰在别的领域无大建树,在水利工程方面独有天赋吗?其实不然,至任命蜀郡守前对此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正因如此李冰还能建出都江堰便令人可叹了,在“一无所知”的背后是与老农讨论水患,站在江边手执长锸的深思与钻研。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弯裁角、逢正抽心。余秋雨说:“后来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杰出学者选拔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李冰可以说是官场中的一朵奇葩了。何使其然?因为他胸怀天下,心系岷江民众!这都江堰的另一大隐秘便是李冰的冰清玉洁,手执长锸亲身作责的精魂了。

都江堰对水的调控能力卓越,也引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迅疾的江水首先被鱼嘴提一分为二同时也尽显风头,一次次与堤岸冲撞迸溅洁白的浪花。但是最终与归于平缓。看似人定胜天,人征服了水。但实际上是人顺服的水,领悟了水。不再对水进行围追堵截,采取疏导的方法来治水。所谓的人定胜天都是在尊天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隐秘也值得人深思了。

当然,都江堰的隐秘远不止这些。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切实领会都江堰,去发现它的隐秘。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感想心得300字篇七

童年,一只神奇的大鸟从庄子的“逍遥游”里飞到我的梦中,它“翼若垂天之云”,震天动地。它绮丽眩目的色彩像是集合了宇宙间一切的精华与灵气,那博大与神秘的气势直击我的灵魂,我不由得把这只大鸟当作了自然的化身,也第一次明确地感到了自己对“自然力”的壮美、神秘与庄严的敬畏。我从小崇拜着自然,并疯狂地热爱着它,我决定记述一些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恩怨纠葛,这毕竟是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那是一个刀耕火种的年代,人们为生存而奔波,但灵魂却与自然相通,显现出大海一样蔚蓝透明的颜色。拥有纯净灵魂的人类建立起了一个个诗人的国度,用自己全部的智慧去讴歌自然:人们赞美着唤醒大地的春神,赞美着呼风唤雨的龙王,赞美着一花一草中的精灵。自然母亲爱护着这些纯真可爱的幼子,并微笑着送给他们青山绿水和如镜的蓝天。

然而,孩子终究是会长大的。“工业革命”机器的轰鸣声如雷鸣电闪般劈开了大地,人类的文明开出了灿烂的花朵,可是,大自然的噩梦却也由此开始。跨入工业文明时代的人们开始嘲笑着自己“孩提”时的愚蠢,他们笑着抛弃了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建起了林立的工厂,用混凝土和管件覆盖了诗意的大地。他们撕扯下森林的外衣,用钢铁的飞行器丈量、瓜分着蓝天,用皮靴践踏着那些寂寞了万年的陆地。他们无比自豪地看着自己造出的机器征服着自然,并像所有处在叛逆期的孩子一样,陶醉在这种忤逆的快感里,不能自拔。

象征着人类智慧的科学在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舒适而安全,对于自然的美好幻想却被无情地摧毁。潜水艇的发明使人鱼和龙王化作了泡沫,登月飞船把嫦娥和玉兔的幻想击得支离破碎。人类把自然的美丽肢解成分子和原子去分析,用定量和公式去诠释。于是,人类自认为自然已不再神秘,不再值得去膜拜,曾经的“敬”与“畏”也荡然无存。自然已经灵肉俱残,形神俱毁。忘记了对自然的敬畏,人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了。自然的大门也对人类永远地关闭了。从此,人们再也无法读懂自然的智慧,只能在痛苦中孤独地跋涉。

人类泯灭良心背叛爱情与友谊时,没有看到天鹅对爱侣献出一世的忠诚;龙舌兰25年才开一次花,在选择了一生一次的“恋爱”后立即香消玉殒;野牛为了同伴的生存可以主动把自己送入狮口。人类在不珍惜生命、畏惧生活的时候,没有看到一花一草正为了生存,努力地承接着阳光雨露;飞禽走兽为了生存,把每一餐都当作生死攸关的神圣仪式。自然中的每一种生命历程其实都值得人类去敬畏,自然的智慧其实无处不在,只是人类那双被自负蒙蔽的双眼无法发现,也不愿发现。其实,学习自然便是解除痛苦的一剂良药。

然而人类最终疲惫了———物质享乐的尽头只有心灵的荒土。当人类想要回归自然、寻找精神家园时,却只看到了沙砾与废墟。人类再一次被自然折服了,在经历了如此漫长的轮回之后,终于伏在大自然脚下。人本是自然的孩子,人类在伤害自然的同时,难道不正是在伤害着那个自然性的自己吗?

人类惟有再次敬畏自然。“敬畏”便是一种距离美,是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庄严。“敬畏”便是永不停止的学习与思考,因为自然的智慧这样玄妙,这样博大精深,人类在她面前永远是幼稚的孩童。“敬畏”却不是单纯地回到人类的“童年”,而是在理解尊敬的基础上寻求共存,是对生命的尊敬和生生不息的祈愿。它是人与自然间新订立的契约,是一句融化冰雪的“对不起”和一点希望的火光。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感想心得300字篇八

大自然中,有许多的动物,植物在生长,它们种类繁多,五颜六色。而大自然,也孕育了我们人类,让我们人类有一个美丽的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大自然让我们的地球充满了勃勃生机,让这个世界不枯燥,不单调。可是……

我们,作为大自然中的高等生物的人类,几千年来和大自然和睦相处,是大自然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应该感谢它,保护它。但是,近几年来,人们却一直在破坏大自然,改造大自然。例如:人们不用的垃圾随地抛撒;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出的尾气都污染了空气;为了除虫人们还用飞机在树木里洒农药,污染了环境;更可恨的是,还有人砍伐森林,捕杀动物。这些破坏大自然的事,数不胜数,令人寒心。

当然,人类也摆脱不了大自然的惩罚。人们砍伐森林,致使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面积越来越大。人们挖山开矿,建房修路等活动,致使山体不稳定,因此便容易形成滑坡或泥石流。据统计,1991年9月23日头寨沟的滑坡仅3分钟,1800万立方米的坡体就冲出3600多米远,造成216人死亡,8人受伤,毁屋202间,埋没牲畜近300头,覆盖农田300余亩,淹没公路350多米,损坏电线和通信线路300多米,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万元!真是惨不忍睹。

为了免受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一起来保护大自然吧!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感想心得300字篇九

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人类是创造自然的,也是毁灭自然的凶手。

在过去几十年里,水土流失面积从153平方公里增加到18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渐渐增大,但是人们为了开发和利用土地,从而又导致更加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中国土地荒漠化问题也正在加剧,沙化面积目前正以每年264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北京今年已经发生了12次的沙尘暴,在北京离沙漠不远已经成为了不可争论的事实。

水是人类无法缺少的东西,可是我们贪婪的地索取甚至浪费!全国的江河,湖库普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的程度也在加重,水体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近岸海水也存在明显的污染带,赤潮发生率明显增加。水资源的短缺是人类生态环境脆弱的一个根源,另外,2000年的生存又过度了多年的文明史对祖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21世纪了,科技日渐发达,可是人们太自私了,工厂排放出的工业污水,对祖国黄河母亲造成不可收拾的伤害,她每年被迫吞下几万吨的污水。

自然给予了人们太多太多,可是人类给自然的伤害比多更多。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所得到的有所联系,当然,伤害自然就=人类的慢性自杀!人类啊,觉悟吧,让我们一起维护我们生存的地方。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感想心得300字篇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对于这首诗,懂的商业的人,更能体会出一种新的含义,什么都能与钱有关。

藤老树昏鸦

一只奄奄一息的乌鸦,停留在一颗跟他差不多的老树上。孤独的看着黄昏,一片烟尘滚滚,几个人带着“大队人马”来到大树旁,“哗哗”开始动工,在一片吵闹声中大树轰然倒下,乌鸦也迫不得已飞走了,他已无出可躲了,这片森林剩的,只有历史了。老树被制造成了优质木材,他以后的命运如何,谁也不知道,人们只知道可以卖钱罢了。

小桥流水人家

一拱弯弯的小桥,一股缓缓的流水,一户静静的人家。多美的景色!有一天,一个人带着一群建筑工人,在这里建起了房子,从此再也没有安静的日子了,整天尘土飞扬,不知过了多久,总算完工了,原来,他们在这里建了酒店,这么美丽的景色,当然生意兴隆了,人类就是这样,把本来很美的景色,用来做生意。不久,景色全被污染了。

古道西风瘦马

一匹瘦弱的马,盯着“呼呼”的风,向前走去,这样的马,在驯马人眼里算不了什么,可在一些人眼里,那可是美食,食物。油炸、清蒸……唉,不知多少的动物死在人类的屠刀之下。

篇3:自然辩证法课程结合生命科学专业感想

一、中职自然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中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中职自然科学所讲述的多是理科方面的知识,而中职学生的理科基础本来就差,而且大部分学生对于中职自然科学教学都缺乏兴趣,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教师不重视自然科学的学习

中职院校大部分专业开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门技术,在将来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更加注重的都是技能方面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化课知识的学习。以中职学前幼师专业为例,这个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幼儿园教师,自然科学课程所讲述的内容,看起来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发展的联系不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并不重视自然科学的学习。

二、提高中职自然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正视自然科学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差,他们对于文化课的学习缺乏信心,认为自己学不好自然科学知识,对学习文化知识存在一种厌倦的心理,这种错误认识,极大地阻碍了中职自然科学的教学。

因此,要想提高自然科学的课程教学质量,首先就必须让中职学生正视自然科学学习的意义。例如,在学习了电路的简单连接这一课时后,学生可以掌握电路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生活技能。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渗透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学习这方面知识的重要性。此外,针对学生的厌学心理,教师还可以适当地鼓励学生,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只有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他们才有可能认真地学习中职自然科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质量

新课改之后,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日益凸显,这种教学的转变不论是在普通中学还是在中职院校里,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在课堂上提升教学质量,不应只从教师方面下手,还应当从学生方面入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而不是时时刻刻都等着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一点点分解,传递给学生。

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始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有趣的教学情景或者是让学生自主在课下尝试一些小的实验,让学生可以自主地探究自然科学知识。例如,在教材上有一个教学活动是《自制平衡玩具》,这个活动富有趣味性,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前幼师专业的学生而言难度也不大,学生经过了一次尝试之后,感觉物理学习的难度不大,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之后,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学会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

(三)教师要学会提升自身素质,与时俱进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事情,教师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如果教师自身的素质不够高。在课堂上教学观念传统,不能正确地认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那么学生必然也不能很好地学习知识。因此,教师必须要提升自身的素质,学会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教师虽然承担着传递知识的责任,但是他们一样也需要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时,才不至于落伍,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教师如果在教学中给他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对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虽然比较差,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学不好自然科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正视中职文化课教学,积极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中职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苏莉君.现状与对策:提高职业中专物理教学质量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

[2]姜桂荣.让物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J].当代教研论丛,2014(11).

篇4:自然辩证法课程结合生命科学专业感想

关键词:考古学;自然科学;课程建设

考古学是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其研究目标是阐明存在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考古学据以研究的对象是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研究范畴则涵盖了人类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既包括对物质文化如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的研究,也包括对精神文化如审美观念、宗教信仰的研究[1]。

按照其研究目标,考古学一般被纳入人文科学的范畴。尽管属于人文学科,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考古学注定与其他众多学科尤其是自然学科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实物资料,而实物资料所蕴藏的信息之丰富,不是固有的考古学方法所能全面揭示的。为了从考古资料中提取出其所蕴含的各种信息,从而进行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研究,必须借助于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就是说,广泛地利用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势在必行。

自然科学对于考古学的作用,已一再为众多研究实例所证明。比如,邓辉等利用大比例尺航空遥感影像判读技术,结合历史文献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手段,复原了内蒙古统万城的城市形态[2]。常勇等通过对秦始皇陵园土壤中汞含量的测量,发现陵区封土内的汞含量远高于其他地区,表明秦始皇陵内存在着大量汞,从而证明《史记》中关于秦始皇陵中存在汞的记载应是正确的[3]。王昌燧等利用多种分析手段,研究了江苏新沂县花厅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风格的陶器,发现良渚文化风格的陶器具有与本地大汶口文化风格的陶器完全不同的化学组成、微观结构和铅同位素比值特征,因此支持该遗址的良渚文化风格陶器来源于战利品的观点[4-6]。万诚等对河北阳原县姜家梁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人骨的线粒体DNA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出土于4个合葬墓的10个个体的线粒体DNA具有各自不同的碱基序列,表明这些个体不具有直接的母系遗传关系,因此不支持此前提出的该遗址社会为母系氏族社会的推断[7]。Piperno等人将淀粉粒分析引入美洲农业考古的研究中,通过对巴拿马太平洋分水岭中部四个遗址出土的石制品(时间跨度从距今8000年~公元700年)表面残留物的分析,从中提取出了木薯、玉米、土豆和竹薯的淀粉粒,证明了美洲有着悠久的农业栽培历史[8]。齐乌云等通过对胶东半岛多个贝丘遗址的孢粉分析,复原了距今5700~4900年前胶东半岛的气候演变和古植被状况,并结合当地古代文化遗存等,对当时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气候变化对胶东半岛人类生存活动的空间范围、生产方式以及对贝丘遗址的消失有一定影响,但基本上没有改变人类的活动范围和生产方式,该遗址的消失是自然、人文的双重作用,内陆地区的农耕文化是其消失的主要原因[9]。胡耀武对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古人骨骼中的Sr、Ba、Ca元素和C、N稳定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据此探讨了该遗址上生存的古人的食物结构和生业模式。分析表明,贾湖遗址上的古代先民最初以狩猎为主要谋生手段,其后通过采集和捕捞途径获取的食物所占比例增加,继而稻作农业盛行,家畜饲养也比较普遍[10]。李乃胜等通过对良渚文化遗址出土夹砂陶鼎化学组成的分析,发现该夹砂鼎具有显著高于其他陶器的Ca与P含量,并且从鼎的内壁向外壁方向,Ca与P含量呈递减趋势,证明了良渚文化夹砂陶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且以烹煮肉类食物为主,因为肉类食物中的Ca与P含量很高[11]。李清临等通过对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的分析,发现二里头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在二里头文化三、四期间发生了突然转移,但这种转移却不是资源枯竭所造成的,而与某种社会或政治事件有关。并且,在二里头文化第四期出现的新的青铜矿产地,与商代二里岗文化时期的主要矿产地相近或相同。据此,作者推断二里头文化第四期遗存应该已进入商代纪年,而其第一至三期则应该属于夏文化[12] 。

通过上述研究实例,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引进,拓宽了考古学的研究范围,丰富了考古学的研究内容,为考古学提供了更加精确和全面的信息,使结论更加科学[13],从而推动着考古学不断前进。鉴于自然科学对考古学的重要性,加强自然科学与考古学的交叉与融合,业已成为考古学的发展趋势。目前,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调查、勘测、发掘与研究中均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是贯穿了考古工作的整个过程,渗透到考古学的方方面面,甚至已作为明确要求写入最新的《田野考古操作规程》中[14]。如在考古调查与勘测中,常利用遥感、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勘探的方法,对地上和地下的古代遗存进行勘测。在对遗址周围地形的测绘中,采用高精度的测绘仪器,如电子全站仪或高精度GPS接收机。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始终注重对各种人工遗物、人类遗骸、动物骨骼和植物遗存的采集,以备后期的科学分析。而在发掘结束后,也越来越多地利用各种自然科学方法,对出土遗物进行综合研究。大体来说,对一个考古遗址的科学研究,一般包括绝对年代测定、体质人类学研究、环境研究、动植物研究、人工制品的工艺技术与产地研究、古人食物结构与生业模式研究等等,广泛涉及到化学、物理学、地学、农学、数学、医学、环境学、人类学、动物学、植物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基础学科。

在以往,当需要一些自然科学方法与技术的介入时,如在发掘过程中对遗址周围地形进行测绘,对地下古代遗存的分布进行勘测,对出土的陶瓷、金属、玉石、颜料等文物进行理化分析,对人类骨骼进行人类学鉴定,对动植物遗骸进行种属鉴别,对古人的食物结构与生业模式进行研究,考古学家一般均聘请相关的科技工作者来完成。必须承认,科技工作者的介入,为考古学相关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不能否认的是,科技工作者均有其专业研究领域,在很多情况下,进行考古资料的科技分析只是业余爱好,属“客串”性质。而由于科技工作者大都对考古学理论和相关文化背景不甚熟悉,有时只是从本专业角度出发,根据分析结果做主观推断,所得结论难免失之严谨,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低级错误。此种事例已屡见不鲜,在学界尤其是考古界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高校的考古学专业一般归属文科,其本科生培养计划中缺少相关的自然科学课程,致使培养出来的考古工作者大都对自然科学技术不太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考古工作者难以参与到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具体应用过程中来,对各种科学技术所能提取的信息、科学数据所代表的意义知之甚少,因而往往只能作为一个分析样品的提供者和分析结果的被动接受者。也许可以说上述这些问题可通过科技工作者和考古工作者间的充分交流得以解决,而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二者间往往难以进行充分的交流,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学研究中作用的充分发挥。

鉴于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为更加充分且科学地获取考古资料中蕴藏的信息,决不能简单地请科技工作者来完成相关分析、研究工作,而应努力改变考古工作者的传统知识结构,培养通晓考古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使考古工作者能够参与到考古资料的科学分析过程中来,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和分析结果的被动接受者。唯有如此,才能在更大程度上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从而更好地推动考古学的发展。为达此目的,在高校考古专业本科生中开设相关的自然科学课程,无疑是主要举措。

为更好地适应考古学的发展要求,近些年来,一些办有考古学专业的国内高校,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陆续在其考古学专业本科生中开设了相关的自然科学课程,如“科技考古”、“环境考古学”、“分子考古学”、“体质人类学”、“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等等。然而须指出的是,与考古专业中早已形成了完善的教学模式的其他一些课程如“考古学通论”、“田野考古学”等不同,这些自然科学与考古学交叉产生的分支学科或研究领域,由于出现的时间均较短暂,目前各方面对其课程建设问题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这些新的课程,其内容应该怎么设置,哪些需要着重讲授,哪些只需要简单介绍,课时、学分怎么安排,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不同高校和教师间尚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比如,在有的高校内开设的某些课程,在其他高校内却并未开设,反之亦然。而就开设较多的一门课程——“科技考古”而言,其内容设置在不同学校间也有较大差异。有的学校“科技考古”中讲授的某些内容,在其他一些学校中却并未讲授。就均涉及到的内容来说,不同学校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有的学校对测年技术的介绍更为详细,而有的学校该课程中人工制品的分析技术所占比重较大,不一而足。此外,不同学校该课程的课时数也有较大差异。显然,某些课程的开设与否,以及对相关内容和知识讲授详略程度的不同,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

此外,由于中国高校的考古专业本科生均为文科背景,因此无论上述课程如何设置,结构如何安排,有一个问题都难以避免,就是考古专业本科生对相关自然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问题。这同样是困扰任课教师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上文谈到,为更加科学而充分地获取考古资料中蕴藏的信息,应努力改变考古工作者的传统知识结构,培养通晓考古学与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使考古工作者能够参与到考古资料的科学分析过程中来。需阐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考古工作者参与到考古资料的科学分析过程中,并非要考古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全取代科技工作者,以一己之力来完成各种考古资料的科学分析工作。毕竟考古工作者出身于文科专业,缺乏自然科学的背景知识和实践,想要通过几门相关课程的学习,就达到科技工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水平和深度,绝非易事。况且,考古工作者一般也都有较为固定的研究方向,如新石器时代考古、商周考古、秦汉考古、宋元考古,等等,并且经常在外参加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想要他们在此之外再涉足科技分析领域,在精力上和时间上也不允许。因此,这里所说的参与到考古资料的科学分析过程中来,指的是考古工作者了解相关自然科学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清楚这些理论与方法在考古中的应用范围及其所能发挥的作用,知道相关科学分析与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明白相关科学分析数据所代表的意义,以及能够分辨研究结论的合理性。也就是说,考古资料的科学分析工作仍主要由科技工作者来完成。只不过,与以往研究模式不同的是,考古工作者不再是一个旁观者和分析结果的被动接受者,而对分析数据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做出自己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科学分析所得出的某种认识或结论,就不是单纯地由科技工作者来完成,而是科技工作者与考古工作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高校考古专业中相关自然科学课程的建设应突出考古专业特色,而与自然科学专业中的类似课程有所区别。如上所述,在考古专业本科生中开设自然科学课程的目的,是使今后从事考古工作的人员能够参与到考古资料的科技分析过程中来。这种参与指的是与科技工作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分析工作,但科技工作者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因此,考古专业中的自然科学课程,讲授重点应在“广博”上,而无需过分注重“专深”。也就是说,应使考古专业的学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在考古学研究中应用的各种自然科学技术,尤其是那些经过较长时间的应用,已与考古学交叉形成的一些分支学科或研究领域,如遥感考古、考古勘探、考古年代学、动物考古学、植物考古学、环境考古学、分子生物学考古、古人类食谱研究、文物的工艺技术与产地研究等等。但与专门从事这些研究的人员相比,考古工作者所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毕竟不同,因此无需对涉及到这些学科的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有着非常细致而深入的了解,而只是对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过程、分析数据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在考古研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有一个较为全面、整体的认识即可。所以,原本均可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讲授的上述各分支学科或研究领域,可进行充分的浓缩与精练,集中在一门课程中予以讲授,此课程即可命名为“科技考古”,或“科技考古学”、“科技考古概论”(作者按:对于科技考古或科技考古学的认识,在学界尤其是考古界内尚有分歧[15],不同学校对该课程的名称也有所不同)。换言之,“科技考古”实际上是一门概论性的课程,是上述各研究领域和分支学科内容的一个高度概括与总结,其教学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习者对应用于考古学中的各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能根据分析数据做出大致的判断。对于“科技考古”在考古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鉴于自然科学在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该课应设为必修课程。对于该课程的课时数,考虑到其中涵盖的分支学科和研究领域较多,应以54课时为宜。至于在该课程内相关分支学科所占比重问题,则见仁见智。正如考古界对科技考古或科技考古学的认识尚有分歧一样,不同教师对不同分支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也有差异,分歧在短时间内难以弥合。因此,在各分支学科内容的相对比重上可酌情安排,只是要注意不要过深过专,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即可。

上面所说的“科技考古”一课适用于各高校的考古专业。但不同高校的考古专业各具特色,研究侧重点和师资力量均有差异,如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在考古测年方面所做工作较多,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在体质人类学、古DNA研究方面力量较强,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在文物保护技术方面领先。此外,虽然各高校考古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大都从事考古方面的工作,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对考古学与某些自然学科交叉产生的分支学科表现出兴趣,希望能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今后或可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因此,除开设“科技考古”这一概论性的课程外,各高校还可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师资力量,酌情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如“考古年代学”、“体质人类学”、“分子古生物学”、“环境考古学”、“动物考古学”、“植物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文物分析技术”、“古人类食谱研究”、“陶瓷科技考古”等等。

除课程设置外,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前曾谈及,中国高校的考古专业本科生均为文科背景。因此,上述各门课程的开设,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学科背景,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内容,着重解决学生对相关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两个方面来予以解决。首先,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尽量增加相关研究实例介绍的比重。笔者本人从事科技考古方面的教学多年,亲身教学经验表明,通过对研究实例的介绍,可显著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尤其是对于自然科学技术所获取的考古信息及其对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推动作用,可以得到更为直观的认识。其次,应在课程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实践活动。对此各高校考古专业可根据各自专业的具体情况酌情安排。有些高校的考古专业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具备一定的仪器设备资源,可以很方便地安排学生进行自然科学技术的相关实践活动。而对于那些没有自己的实验室的考古专业来说,由于设置有考古专业的高校基本上都是综合实力很强的院校,这些考古专业可与本校相关院系联合,借助于其他院系的设备和课程资源,解决考古专业学生的相关实践活动问题。

上述增加研究实例和实践活动在课程内容中的比重,可以较好地解决文科背景的考古专业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接受问题。但是,如果在今后的招生中,考古专业能够考虑招收部分理科背景的学生,则上述在文科背景学生中存在的对自然科学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问题,在理科背景的学生中基本都不存在。不过,与新增几门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相比,招收理科背景的学生所涉及的环节较多,因而实施起来的难度较大,恐难在短期内得到施行,可作为一项中长期计划来考虑。

参考文献:

[1] 夏鼐,王仲殊. 考古学[C].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考古学》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1-21.

[2] 邓辉,夏正楷,王瑧瑜. 利用彩红外航空影像对统万城的再研究[J]. 考古,2003(1):70-77.

[3] 常勇,李同. 秦始皇陵中埋藏汞的初步研究[J]. 考古,1983(7):659-663.

[4] 张巽,王昌燧,陈蓉等. 花厅新石器时代古陶器产地铅同位素示踪的初步探讨[J]. 科学通报,1997,42(6):637-640.

[5] 徐安武,王昌燧,池锦祺等. 新沂县花厅遗址出土古陶器产地的INAA研究[J]. 核技术,1997(12):727-731.

[6] 池锦祺,王昌燧. 中国新沂县新石器时期古陶器的产地分析研究[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5(3):302-308.

[7] 吉林大学考古DNA实验室. 河北阳原县姜家梁遗址新石器时代人骨DNA的研究[J]. 考古,2001(7):74-81.

[8][15] 赵丛苍主编. 科技考古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67,8-10.

[9] 齐乌云,袁靖,梁中合等. 从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的孢粉分析看当时的人地关系[J]. 考古,2002(7):70-79.

[10] 胡耀武. 古代人类食谱及其相关研究[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11] 李乃胜,李清临,姚政权等. 良渚文化陶器功用的初步科学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1):231-235.

[12] 李清临,朱君孝. 二里头文化研究的新视角——从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看二里头四期的文化性质[J]. 江汉考古,2007(4):67-71.

[13] 李清临. 科技考古学概述[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5):676-681.

[14] 国家文物局. 田野考古工作规程[J].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篇5:科学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尤其是熊津形象代言人蔡琳在展览期间的代理商事业说明会上出现,与代理商一起畅谈护肤经验,分享熊津化妆品带给女人美丽、自信和成功的心得。令代理商们参与熊津事业,与熊津共同“用美丽获得成功”的信心十足,纷纷涌跃地加入熊津的事业当中。

据记者采访得知,熊津豪威集团是韩国排名前30的企业,自1980年成立以来,至今已经拥有了16家子公司,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发展。作为集团在中国独资公司,熊津化妆品在熊津集团的支持下,在中国一直保持着快速稳健的发展。

爱诗切(SCHE)

——科学和自然的完美结合

这次美博展上熊津带来的爱诗切(SCHE)是熊津刚刚推出的品牌。这一系列推出的理念是以科学与自然完美结合,其品牌名称是韩式发音的合成词,S代表了科学(Science),而且CHE是韩语“彩虹的颜色”的意思,两者结合象征了皮肤研究技术科学与代表自然色彩的彩虹的完美融合。

爱诗切(SCHE)的运营模式,和熊津化妆品以往品牌运营模式相反,拥有自己的渠道运营。其品牌推出理念与资生堂的中国特有品牌AUPRES一致,是致力于为中国女性研发出最适合的产品。

爱诗切有机花园(SCHE Organic Garden)是科学与自然完全组合的第一系列。产品采用原料均是有机农(Organic)成分,是在没有被污染的地区培养出来的,没有使用化学物的无公害原料的天然植物。原料均源自珍贵植物,其安全性和效能性十分卓越。爱诗切有机花园的原料是由法国洁净地区栽培的4种经过国际认证的有机农成分、韩国济州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洁净地区产出的龙胆、锦葵、薄荷花、山楂树等天然植物构成。采用其最有效部位,使植物活性极大化。

根据不同皮肤的问题,搭配天然原料。针对皮肤保湿、再生、抗氧化、清洁等需要,选择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不同部分进行高温提取。最大化保持了植物成分对于肌肤问题解决的效能。

此次爱诗切有机花园(SCHE Organic Garden)共推出了基础系列、特殊护理和彩妆3大系列31种产品。在美博展上观看过熊津化妆品展台和代理商说明会的代理商们纷纷表示,这一产品不仅试用感受好,而且产品卖点强。非常符合目前市场需求,对于爱诗切有机花园(SCHE Organic Garden)的上市信心十足。

韩国熊津豪威总公司的雄厚力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此次熊津在美博展上的成功和爱诗切有机花园(SCHE Organic Garden)的顺利上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熊津化妆品在中国市场上一直以来的苦心经营,另一方面是熊津研究所对于追求功效、保证最优秀品质的不懈努力。熊津化妆品在中国发展至今,业绩十分突出,每年年销售额均达到往年的一倍以上,这是熊津化妆品所有员工秉承“爱,又爱”的企业理念共同创造的。

熊津化妆品工厂于2000年在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开发区(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地)落成。在韩国熊津豪威总部的支持下,工厂在品质管理,生产,战略购买及整体运营上,都运用了先进的系统和配备了专业知识精通的专业人士。同时工厂还运用了自动化系统,以最少的人力投资,达到了最完美化的卫生效果。在辽宁省化妆品行业当中,最早的进行了海外出口,而且在辽宁省内实行的化妆品生产卫生检查中获得“先进生产企业”称号。

不仅如此,强大的熊津化妆品首尔研究所更加成为熊津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实后盾。研究所的主要目标是,每时每刻研究出效果突出、皮肤适应力优秀,而且使用起来简单而安全的产品给顾客。根据自身研究所的强大技术支持和全力研发的激情,通过与法国SEDERMA, COLETICA, IEB 等为国际顶级产品做功能研究的研究所合作。目前共研发出了5个品牌100余种产品。值得一提的是,熊津化妆品公司产品设计是曾被授予《世界3大设计奖》的熊津设计室研发的产品。研究所在韩国的甚至世界上的专业能力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多个韩国政府大型项目的研究。

除此之外,奢丽特(Cellart)是熊津在今年刚刚上市的另一系列产品,此系列的上市是对于护肤理念可谓是一次新的洗礼。熊津化妆品强大的研发团队深入了解肌肤构造和活动规律,发现了重要的皮肤干细胞。并以此作为奢丽特(Cellart)核心技术,开发出可以令肌肤“时光倒流”的化妆品。刚刚上市即大获成功,在广大代理商和消费者中都形成了很高的认可度。4月23日、24日,奢丽特(Cellart)新品发布会在济南和青岛举行,蔡琳亦亲临现场。代理商们对于奢丽特的推出和蔡琳的到来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且奢丽特(Cellart)一经上市就表现出了不俗的业绩。

用美丽获得成功

篇6:自然辩证法课程结合生命科学专业感想

怎样促进数学、目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合作?我以为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相互学习,一是相互协作。

怎样相互学习?首先是看到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科学之间的长处。社会科学研究中有没有值得自然科学工作者学习的长处?我以为还是有很重要的长处值得我们自然科学工作者学习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科学工作的“价值”观念上——这经常反映在如何挑选所研究的科学问题。社会科学研究的传统是更多地着眼于现实的政治和经济,而自然科学却往往着眼于“技巧”。某项科学工作的“价值”常常不取决于它在实际上或理论上的意义,而是取决于在技巧上的难度或深度。发明或发现了新的技巧当然有助于解决新的问题。但所解决的新的问题不一定是理论上或实际上的重要问题。但是,科学价值的最终表现总是由它的社会价值所决定的,而自然科学家却往往欠缺这种社会的历史的眼界。

至于自然科学就有更多的长处值得社会科学工作者学习。从研究方法来说,我以为自然科学和数学在方法上比起社会科学和哲学要更为精密一些,也较为巧妙一些。这不是说社会科学的研究不使用精密的研究方法,但是在有些研究领域中,确令人有不精确不严密之感。一些研究者往往着眼于某种论点上的“独特”、“新奇”,但是充足的论证却比较缺乏,而且常常不顾起码的逻辑。说历史是千依百顺的女孩子,可以这样打扮,也可以那样打扮,有这样的观点的人并不是个别的。但是在自然科学研究里,某个理论、观点、假说,如果没有一定的实验的或数学上的证明,就不成其为科学。社会科学如何现代化?下一代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怎样培养?我感到一个重要环节是多学一点现代自然科学,特别是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怎样把这些方法引用到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是一个值得特别探讨的问题。如果可能的话,还应发展不同领域的协作。

怎样发展相互协作?可能下列一些领域是较为重要的。一是将现代数学应用于经济学,即发展数量经济学的问题。这一点在西方的经济学研究中有一些发展。相反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却发展得比较薄弱。但是经济的研究需要定量地预见未来经济的发展,需要定量地给出各种经济政策的界限,这是确定无疑的。所以,这是一个十分有前景的领域,是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充分发展其合作的一个领域。还有一个是广泛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年代和分析成分的方法于考古学的研究的问题。我们国家的特点是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待发掘待研究的古物特多。这不论在年代的测定还是成分的分析上都有大量工作可做。近来,复旦大学的同志们就应用这种方法测定了越王勾践的宝剑和秦始皇的箭镞。结果发现宝剑上有稀有元素,并在箭镞发现了铬化工艺,而西方却迟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出现这种先进的工艺!这一结果引起了世界上的轰动。特别是近年来新发展出一种用加速器加速碳负离子来测定碳十四的绝对含量的新方法,这将极大地提高以往用碳十四定年代的精确程度,并且能相当大地扩展所测定年代的范围。并且这一方法还能推广到别的同位素,从而可能影响到其它可能的领域。把这些新发展的方法建立起来并和我国的考古以及测定地质年代等工作相结合,也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领域。

上一篇:谷雨快乐祝福语(通用40句)下一篇:财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