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2024-07-08

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通用10篇)

篇1: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学习任何技能,假如觉得很难,说明你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河南省济源市玉泉苗店小学 邓亚丽 郑冬青

课外阅读是扩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加强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加强管理,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图书市场尚不规范,书市中难免存在一些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等不良书籍,有些不良书籍甚至流入了家庭。这些不良书籍极易使少年学生受到负面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最具有好奇心,喜欢刺激,但分辨是非能力差,自控意识薄弱。因此,加强课外阅读书籍的管理,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方面,我着重做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每学期搞一次课外阅读讲座,向学生讲述这样一个道理:读一本好书,就是与高尚的人谈话,收益不尽;读一本坏书,就是与卑劣的人同行,贻害无穷。这样学生就能从思想上筑起一道防线。

第二,向学生推荐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和报刊,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西游记》《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儿童文学》《语文报》等。

第三,帮助学生组建课外阅读小组,让学生互相推荐优秀作品。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品位。

多法并举,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应着重做好以下两点:

一是开放阅读方式。课外阅读是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是依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读后感《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学生对课外读物感兴趣,自然会废寝忘食。了解这一点,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式就要宽容一些,可以采用教师开列书目与学生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形式,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选择性心理,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对阅读量的要求也需要宽容,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允许有增有减,阅读的内容允许前后进行调整。

二是减轻阅读负担。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做相应的摘抄,或写读后感;有的.教师还主张把课外阅读视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这些阅读要求,过多地关注学生阅读的方式和技巧,而忽略了怎样产生或提升学生阅读的欲望。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提倡摘抄或写读后感,但不能强求;教师要把阅读指导放在“引导和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上,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还要指导学生会读,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适时扩展阅读范围和阅读量。

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可分“泛读”和“精读”两种。读与一般的、自己觉得价值不大的内容可浏览而过,只是开眼界、长见识,大致了解即可;对于那些十分精致的小说,特别感人的故事,非常优美的散文,令人耳目一新的小品文等,则要留心精读,达到领会内涵、印象深刻、存储大脑、为以后习作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交流,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一个主要课题。为此,我组织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一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交流各自阅读的书目,作品内容,写作特点等。

二是举办专题文学讲座,就某种文学现象,典型人物,作品特色等进行答疑解惑,介绍一些评价原则和方法等,以帮助学生更地理解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三是读写结合,定期在班里开展作文竞赛。可为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自由命题作文等等。用哪种类型,可由学生讨论决定。但要按规定时间上交,保证质量。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作文,让作者到台上朗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篇2: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它既是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也是巩固识字、积累语言、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可见,课外阅读不容忽视。学生要高质量地完成课外阅读任务,仅凭毅力是不行的,还要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教师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正确引导。

首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采用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以一篇带多篇的方法为学生指引阅读方向,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散文鉴赏》;学习《纸船》,引导学生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学习《寓言四则》引导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也可以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一定要注意多读书,多和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教育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其次,针对学生年龄特点,选择推荐合适的书籍。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读物的兴趣是不同的。我们要分阶段给学生推荐不同的书。小学中低年级以浅近童话、民间故事、儿童、古诗、寓言为主。所谓“浅”,就是浅显,学生能够读懂。所谓“近”,就是要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这样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

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而初中阶段,就可以大量阅读名著。此外,还要推荐一些时代性强,适合现阶段学生阅读口味的书,有条件的还要通过网络阅读。以此带动全体学生阅读。组织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读物和伙伴交流,分享阅读的快乐。

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比如为庆祝某一节日,可进行诗歌朗诵比赛;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进行故事表演、看画讲故事;为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举行读书辩论赛、演讲比赛。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图画,感受美的形象,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最后,还要重视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这里的阅读习惯主要包括熟读、背诵的习惯,精思博览的习惯和有意识积累的习惯。还包括主动阅读的习惯,读物选择的习惯及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外阅读,特别要重视积累。让学生边读边摘录好词好句,每天可背诵一首古诗,每周可背诵一片精美文章或一定数量的佳句。滴水长流,积少成多,逐步提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篇3:如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就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知倾向, 要开展好学生课外阅读,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 创造气氛激发兴趣。

通过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 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成材的故事;组织参观新华书店、图书馆, 让学生感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的乐趣, 从而激发起对书的渴望, 对知识的崇拜, 形成与书本交友的强烈意向。

2. 成果展示激发兴趣。

通过举行“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形式, 让学生将其阅读课外书籍所了解到的一些国内外大事要闻、惊险有趣的故事, 优美的自然风光等讲述给大家听, 每学期组织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 比如在学生之间相互传看读书笔记、精美段落摘选等, 优秀的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同时, 通过这种做法, 教师获取有关学生课外阅读倾向、内容的一些信息, 更好地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3. 评比激励激发兴趣。

定期组织多形式的阅读比赛, 并给予学生适当的精神鼓励, 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 评比出积极分子, 表彰先进, 树立典型, 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二.向传授阅读方法。

当代学习科学认为, 学习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理解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人的主体积极性的发挥, 自主学习能力, 良好学习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精读法, 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的阅读方法。它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 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 增强语言修养, 提高语文能力。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2.略读法, 即首先看看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 然后从头到尾地浏览, 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主旨, 明确其主要内容。略读不等于走马观花, 而是要集中注意力, 有目的地扫视。在阅读中对于某些难点, 可采用绕为进的方法, 不在一处浪费时间, 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 以免影响进度。

3.批注法。老师在阅读过程中预先确定阅读批注的符号和格式, 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或写几句心得, 随读随写, 既动脑又动手。运用这种方法, 有助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发现值得采摘的句子、观点, 随时记入特制的卡片之中, 或直接记于摘录本中, 还要指导学生把大脑中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 形成心得体会。

4.速读法, 即不发音、不转移视线, 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的信息, 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快, 速度可采用“扫视法”, 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

5.跳读法, 就是不通读, 择其所需而读, 因此也可称为选读法。跳读时要做到只扫描最关键的词句, 无关的统统的抛开, 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 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三.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书海浩瀚, 市场上的书五花八门, 什么样的都有, 有许许多多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因此, 教师在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 掌握了阅读的方法的同时, 坚持五条原则、三种方法, 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五条原则是:一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堂教学。二是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篇, 又有当代学生优秀范文。三是体裁涉及儿歌、寓言、童话、神话、古诗、记叙文、散文、小说、名人故事、科普说明文等。四是注重教育性、科技性、时代性、趣味性。五是图文并茂, 活泼生动。

篇4:有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第一招:班级图书角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了一个较普遍的现象,除了少数学校统一安排建设的班级图书角之外,各班自主建设的班级图书角的图书质量并不高。一些作文大全、脑筋急转弯、庸俗的漫画书一统“江山”,“课标”规定的课外必读书不多,文学类书籍更是少之又少。书源不佳,课外阅读效益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起反作用。因此,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师一定要负起责任,主动担当起班级图书角建设的把关人,班级图书角的图书应该来自“课标”规定的课外必读书目,或者是适合该学段学生阅读的人文、社科类书籍。课外阅读只有首先保证有高质量、高品位的书源,才谈得上有良好的阅读氛围。

图书配好以后,语文教师可以试着让全班同学分工合作摘抄书目,并按照童话类、历史类、科技类、传记类、悬疑类、科普类等类别进行归类整理。学生们会在整理目录的过程中,培养对书籍的亲近感、培养科学分类和有条理检索的成就感,并在此过程中不自觉地爱上自己整理过的图书。然后,选出同学当中分类最合理的方案,贴标签,按类放置图书。

第二招:图书漂流最有效

班级图书角建立起来后,可推荐若干名爱读书而且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组成“漂友会”,并选举一名会长,负责图书登记、借阅管理、组织活动。语文教师要帮助他们制作出图书漂流登记表,并张贴于班级醒目位置,让“漂友会”负责人及时进行图书漂流登记,反映出图书漂流动态。这样,不仅让师生随时知晓每本图书漂流到谁的手中,方便大家的续借;还可一目了然地反映出每位同学的阅读书目和数量,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竞争意识。为了保证每位同学都能阅读到图书角的每本图书,教师可限定每本图书在读书者的手里停留的时间,如不超过一个星期等,以便让图书及时漂流给下一位同学。当然,班级漂流的图书,还要适时更新,最好每学年更换一次,确保源头活水不枯竭。

教师可指导“漂友会”按月组织一次图书推荐会或读书交流会,学生可以把读书过程中摘录的经典段落、读书笔记或是读后感言等,进行反馈交流,分享读书的乐趣和收获。定期组织评选班级阅读之星,可以激励学生你追我赶地比赛阅读,增添阅读的趣味和实效。

第三招:趁机延展

1. 课文延伸。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巧妙运用与课文紧密联系的阅读信息。教材里有介绍海伦·凯勒的课文,我就让他们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课文里有著名作家萧红的文章《祖父的园子》,我就给他们推荐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里有林海音的文章《冬日·暖阳·骆驼队》,我推荐学生阅读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2. 影视诱导。前几年我充分利用了《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电视剧的翻拍、热播,这一大好时机,引导学生们阅读完了古典四大名著。去年年末,电视剧《楚汉传奇》占据了许多卫视节目的黄金档。于是,我就给他们推荐了《刘邦大传》一书,许多同学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就阅读完了这部470余页的著作。

3. 好书连带。看完了《刘邦大传》一书,我趁热打铁,给学生借阅了学校图书室的《少年康熙》《少年汉文帝》《朱元璋》等帝王系列传奇小说。这以后由古代又过渡到现代历史,我顺势给他们提供了叶永烈的《毛泽东与蒋介石》《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等纪实类作品。他们看完后觉得人物传记很有意思,我又顺势推荐了纪晓岚、屈原、孔子、达尔文、比尔盖茨、周恩来等古今中外名人传记给他们阅读。

4. 适度拓展。学生阅读喜好各不相同,如学生对某类题材感兴趣,我们就引导他们阅读国内外同类型经典作品。有些同学喜欢幽默小说,我就给他们推荐国外的讽刺经典《契诃夫短篇小说选》《马克吐温作品集》等。同样,如果学生喜欢阅读当代作家某方面作品,也可引导他们阅读古代类似著作。有个别学生爱好历史类文学,我就让其阅读了《三国志》《二十四史》等典籍。甚至,我们还引导学生阅读反映社会生活、哲学思想类名著,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沉思录》等。

5. 投其所好。班级大部分同学喜爱动物小说,于是,我给他们推荐阅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姜戎的《狼图腾》、李微

漪的纪实作品《重返狼群》等。部分学生爱读侦探类小说,我便引导他们阅读《福尔摩斯探案集》《名侦探柯南》《大唐狄仁杰断案故事》《大宋包拯断案故事》等探案小说。有些同学爱读科幻著作,我就为他们提供了《太空帝国》《月球背面》等中外经典科幻名著。

第四招:贴近校园

学生一般都喜欢阅读和自己校园生活相贴近的故事,读着读着,容易产生共鸣,能找到自己和同学的影子。杨红樱的《女生日记》《男生日记》、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伍美珍的《女生领地的捣蛋鬼》《男生都是挨整的命》《考试的10种悲惨结果》《贪吃虫碰到告状鬼》、杨筱艳的《五四班的网虫们》、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等校园小说系列都是不错的选择。我班的学生几乎人人都读过上述书籍,不少学生是通过伙伴间漂流阅读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的。

第五招:以书为礼

班级评选先进,我一般是采用书籍作为礼物奖励学生。

同学之间相互赠送生日礼物,我倡导送同学最喜爱的一本图书,花钱不多,但很有意义。现在赠送书籍已基本上成了同学间的习惯。他们之间常赠送的有《思维与智慧》《译林》杂志合订本及郑渊洁、梅子涵、张之路、金波等名家的作品。

篇5: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蓟县中小学教师第五周期继续教育校本研修

论文题目: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课外阅读课题负责人: 李旭敏工作单位:蓟县第七小学时间:2014年3月

《引导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策略研究》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课外阅读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目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阅读、儿歌、童谣和古诗。要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六年内不少于140万字,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累文化。

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语文学科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透过丰富多彩的读物内容,学生将吸收精神养料,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学生还能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对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有重大的意义。

为此,《语文课程标准》作出指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围,不光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目前,在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对儿童的阅读日趋重视。近年来,我校积极地开展了各种阅读教学活动,加强了对阅读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为了增长他们的知识,丰富他们的心灵,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我提出课题《引导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策略研究》的研究,将促进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一种学习行为,同样也是各建构主义学习观所提出的这几个因素,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可以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效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自主建构”的观点,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应由过去注重教师的“外部输入”转变为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强调如何使学生想读,如果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形式与学生的心理需求有相似性,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起阅读的动机,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各不相同,其阅读的兴趣、理解的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必须以此理论指导创造条件满足各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1.课外阅读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

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课外阅读是学生能健康成长的需要,往往导致学生性格上碧辟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丰富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校园文化需要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文化环境需要有思想修养高、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教师和学生)。大量健康的课外阅读,就是学校文化建设、培养有文化底蕴的人所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

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把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尤其是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语文学习的全面进步。

三、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为了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全面了解本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以及家长的支持态度,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为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形式采用问卷调查,采用每生一份“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分析表“进行摸底问卷调查,并根据全班40名学生上交的40分“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分析表”,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研究。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发现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并对家长提出中肯的意见,希望家校形成合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齐心协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自觉阅读习惯。

(二)制订并形成课外阅读活动体系

为了保证课题得以系统有效的开展,结合语文的“大阅读”活动的契机,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为核心,探索课内校外为两翼的大阅读教育模式,形成我校的阅读特色,精心制定了课外阅读活动方案,并要求每班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本班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制定班级阅读计划。周密的课外阅读计划的制定是活动开展的先导环节,无疑对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是本课题扎实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

(三)围绕课题计划扎实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

1、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好处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的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①统一指导的读物。一是要充分利用好与我们现行教材相匹配的自读课本。在课堂教学

中,我相机渗透,点拨学生阅读书中与课文相关的文章。

②支持学生自由选择读物。对于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给予宏观上的指导,教会学生选择内容积极的读物阅读。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家庭、查阅资料、亲临书店、网上浏览等方式搜集了大量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推荐给每个学生。

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①运用迁移,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②教给学生“三读法”:一是浏览性的泛读法 ; 二是进行速读训练法;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需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3、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①是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如用“。。。”“?”符号分别表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

②是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谴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③是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④是做卡片 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⑤是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

4、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即教会学生做笔记。俗话说:好脑袋不如个烂笔头。

①是眉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②是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

③是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

④是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四、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预期创新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透过丰富多彩的读物内容,学生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学生还能增长

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确立“注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题后,我们采取多层次、多侧面的系统综合研究,着重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家庭学等多学科、多角度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着力构建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操作模式,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2)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研究

(3)小学生课外阅读途径的研究

(4)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

(5)小学生课外阅读情感的研究

(6)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开展实践活动,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对于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切实可行的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与经验。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5、实验法。设立实验班,实施研究方案,在实验中完善理论,最终形成系统理论

(二)研究手段:

以观察纪录和案例分析手段为主,辅以网络、问卷、访谈调查等手段开展工作。

六、研究时间安排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两年,总体上分为准备、探索、提高、总结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4月)。

第二阶段:探索阶段(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

第三阶段:提高阶段(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

七、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效果

课题产生源于教学问题,课题研究直面于教学实践,如今课题业已结题,那么如此较大研究的课题给自己和同行带来了什么新经验,好方法呢?结果印证了当初假设,有效地开展课外读书活动,让学生有书读,会读书,让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课外阅读方案,学生在你的指导下会乐此不疲地读书,改变语文课堂现状,提高语文成绩将指日可待。如我在所带的教学班中开展了课外读书实验,前后对比,大相径庭,之前学生不爱读书,不会读书(走马观花,强迫型,无笔记,不思考),读书无效果,语文课堂教学时学生知识窄化,阅读能力偏低,语文成绩极不理想;而之后,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对读书较感兴趣,有自己的读书方法(如能作简单的批注,会抄摘和引用一些词句)发现在课内学生视野开阔了许多,特别习作质量明显提高,语文成绩也有上升。总之有效开展课外阅读,能增强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扩容知识,有效地促进课堂语文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开展第二语文课堂,从事科研的所思考的问题之一。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以前视课题神秘莫测,危不可及,何为研究,这就是研究,工作之余,潜心投入,采取文献阅读,书斋研究,网络浏览,即学习理论,考证数据,深入探访学生,问卷测试,采撷蓝本,把所带教学班建设书香班级,创立图书角,开展多种课外读书活动,汇聚点点滴滴研究之得,融合理论描述,总结提升,一路不辍劳作,避免了随意性,形而上学的研究,一年的专题研究中,心系语文课外阅读,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进行叙事研究,个案分析,提出了科学假设,进行科学预测;采用实践检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经历了课堂实践、经验积累,理论概括,论文撰写,报告结题等环节。学生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调查报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采取了多种方法解决,如创设情境法、引导阅读法、激发兴趣法等等。

(三)完成论文《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运用现代化手段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以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在阅读中擦亮情感的火花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语文阅读教学

浅论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

篇6:父母如何引导孩子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孩子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能从中学到很多教科书中学不到的知识,既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其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是无量的。所以,对待课外阅读问题,家长一应支持,二要指导。

怎样进行指导呢?可以从四个方面指导孩子做到四个“学会”:

学会选择书。各个年龄段所能看的书是不同的,但有两点是一致的:一是书的类型,一般有信息类、知识类、文艺类的,二是书的价值,有意义或无意义,有益还是有害。因此,孩子在看书的时候,既要顾及兴趣,更要从需要出发。这里的需要有两层意思,即扩大知识面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孩子把看书作为消遣,放松情绪,这也未尝不可,但是也不能选择那些黑色的、黄色的、凶杀的,因为这类书对孩子的心灵有百害而无益。

学会读书。读书有三种方法,一是精读,即每字句都认真读,边读边思考。这种方法读得印象深刻,留下的比较多。二是泛读,粗粗地看一遍,作为一般了解。三是跳读,看一些大标题,或者浏览时对自己需要的内容仔细看,其他则一带而过。用什么方法决定于需要。

要算得上会读,必须是读过书以后要留下些什么。因此还要指导孩子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做法很多,一般有三种:

一是做卡片,即对所看书中的精彩片段或者是自己学习中相关的有用材料摘录下来,卡片的好处是便于分类保管;

二是用专门的本子写读书心得体会,这既是消化知识,同时也提高分析和写作能力;

三是直接在书上写批注,这种方法必须是看自己的书。现代有很多人已开始用电脑做电子读书笔记,这也未尝不可试试。还有如读报,有的资料如果有价值干脆就剪报,然后分类整理。

还需做好三项常规工作

一、用心把舵

轮船航行要把握好方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如此,首先是要为学生正确导向。因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小学生分辨是非能力还不够成熟,不加选择地乱读书,就如交上了一个坏朋友,将被引上歧路。在一些地方,社会上流行一些口袋书、卡通书等一些内容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的“灰色书籍”,充其量消遣而已,然而许多学生却对此津津乐道。教师要保驾护航,掌握好课外阅读的方向盘,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读名著,以免“灰色书籍”使学生感染只好好玩、不求上进等“灰色思想”。

如何导向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教师亲自精选课外书籍供学生阅读并定期交换;可以提供书目让学生自行购买、借阅中外名著,如《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一千零一夜故事》《红日》《西游记》《夏洛的网》等;可以家校配合指导家长加强监管。更主要的是要通过活动、案例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读”,从思想上明确读好书的意义和读坏书的危害,从而在学生内心自觉地筑起一道乐读好书的绿色长城。

二、适时加油

轮船要按时加油,才能充满前进的动力。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爱阅读的人总会手捧书卷爱不释手。兴趣的培养,每一方面的力量都可以成为生力军: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一个热爱读书的引路人,一个适宜的学校或社区环境等,都会催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影响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可以通过提供课外书与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自主阅读的主观能动性。活动是激发兴趣的土壤,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活动中催生持久的阅读兴趣。如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会、故事会、优秀读书笔记评比展览、手抄报竞赛、与书刊作者通信等活动。

三、定期检修

轮船要经常检查、维修才能保持状态良好,否则就容易有不安全隐患,甚至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也要经常检修——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和不正确的阅读方法。

要注意用眼卫生。特别是对那些沉迷于书中的学生,要引导正确的读书姿势,合理安排读书时间,防止眼睛的近视和身体的畸形发展。

现在,电视十分普及,节目丰富多彩,吸引力大大优先课外书,而且电视直观形象,不需动什么脑子,而小学生看书却要由视觉通过内部音觉转换为意义的领会,需要付出大量的思维活动,所以看电视的功用远远低于看课外书,让优秀的课外书占领孩子们一部分看电视的时空,是一项现实而重要的任务。每天硬性规定一些课外阅读量的标准就是一个好办法,对不自觉的学生可以“定书、定时、定量、定检”,以保证落实。

许多人书读了不少,就是没长进,这就要“检修”一下读书方法和读书目的,从方法上来说,精读、略读、背读、抄读、批读,等等,要因书因人而定,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曾国藩曾指出:“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者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从目的上来说,要由休闲性读书为主转变为学以致用读书为主。针对小学生实际,一是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章;二是创设各种实践运用活动,引导学生把阅读收获化为自己的实际需要,从而使读书成为学生的日常必需与成长的精神食粮。

读书是为了有所得,要指导孩子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读书。学会学以致用。一是从书中吸取营养,如书中的思想观点、艺术手法、丰富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把课外知识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使课内外知识融合起来;二是从阅读中逐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评价,从而用这种能力去看新的书,形成良性循环。特别是如遇到一些不健康的书,就可以用批判的眼光,去评价,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学会科学安排看书时间。有的孩子捧了课外书会入迷,对课内必须学的知识放松;有的废寝忘食,把眼睛看坏了,把身体搞坏了。因此,要指导孩子懂得课外阅读的时间安排要坚持几条原则:先课内后课外;每天的黄金时间(早晨、晚上7:00—9:00),用于课内学习;假期的上午时间也应用于必要的课内学习。

篇7:如何引导小学生爱读课外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又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特点,加上缺少生活的经验,导致了他们阅读量少,阅读的主动性不高的事实。那么,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爱阅读,广泛的阅读课外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浅谈本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树立榜样。

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加上小学生模仿性强,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心理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古今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如苏秦悬梁刺骨勤读书,匡衡凿壁借光好读书;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神童”陈毅巧读书等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为了满足他们看书愿望,我还从学校的图书馆借来各类书籍供班里的同学选读。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的阅读量。

平素我一有闲暇时间,也到教室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讨论。如此以来,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就更加的浓厚了。一个同学还在日记当中写到,老师都这么认真的读书,作为学生,我们就更应该好好的读书了!我想他已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营造积极的读书氛围。

积极、和谐的阅读氛围,是激发学生阅读欲望的前提,当然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去营造。在课堂上,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我就大张旗鼓的给予表扬;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在课堂上无法了解到的科普知识时,我就因势利导,让他当回讲解员,向同学介绍知识的来处,并推荐相关的书籍。在课外,我及时关注班级爱读课外书的同学,树立典型,并号召同学向他学习,同时给予爱读书的同学一些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几个星期下来,课余时间在走廊上闲逛的同学就寥寥无几了。这或许就象一位教育家讲的那样,要想除去地里的野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的道理。

篇8: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一个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决定于他们在课内和课外能获得多少有效的知识信息,并能把它组织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而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最有效手段便是阅读有价值的书籍。如果一个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却对什么课外书都不感兴趣,那对他以后发展创造力和取得出色的学问成绩肯定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应成为出色的指导者,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课外阅读是个人在门类众多的读物中获取各方面的知识。针对课外阅读的特点,由语文教师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指导计划十分必要。这个计划应注意以下方面:要和整个语文教学计划统一起来,突出阅读重点,顾及学生问的差异;阅读效果的检查方式一般以一学期为宜,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作必要的充实和调整。

二、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

古今中外的书籍多如牛毛,良莠并存,选择不慎,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一般应选择能结合课内学习,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思想认识的书,但绝不是对教科书的解释、习题集之类。

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介绍这方面的书籍,可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着不讲,引起学生的悬念,从而激发起阅读这些书籍的浓厚兴趣。看书读报是最经常的课外阅读,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引导他们更好地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可采用图书角、剪贴资料、故事会、朗诵会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课外阅读的指导

1.精心设计、精心讲授的课堂教学,本身就具有切实的指导作用。

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中激发和诱导的结果。如在课堂中讲授《周总理的睡衣》、《一夜的工作》等课文,教师成功的讲授一定能使学生产生出要更多了解周总理事迹的愿望,并激发出他们阅读有关书籍的兴趣。

2.阅读方法的指导。

(1)教会学生将阅读的内容分类。根据不同的阅读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一种是泛读;一种是精读。这两者应结合起来,寻找某种材料时可泛读,要弄明白的必须精读。(2)要求学生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只读书不思考,读得再多也不会有所得。读书要善于质疑问难,深入钻研,读书时生疑,带疑去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能够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3)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笔记能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整理书中的问题,又可备查,积累知识。教育家徐特立教学特点之一就是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出:“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书中重要的、精彩的、关键性的地方,做上记号,或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注。对阅读内容理解后,加以评论,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作为读书心得。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对于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极其重要,坏的习惯常常会导致学习的失败。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

篇9:如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就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知倾向,要开展好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创造气氛激发兴趣。通过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成材的故事;组织参观新华书店、图书馆,让学生感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对书的渴望,对知识的崇拜,形成与书本交友的强烈意向。

2.成果展示激发兴趣。通过举行“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将其阅读课外书籍所了解到的一些国内外大事要闻、惊险有趣的故事,优美的自然风光等讲述给大家听,每学期组织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比如在学生之间相互传看读书笔记、精美段落摘选等,优秀的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同时,通过这种做法,教师获取有关学生课外阅读倾向、内容的一些信息,更好地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3.评比激励激发兴趣。定期组织多形式的阅读比赛,并给予学生适当的精神鼓励,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积极分子,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向传授阅读方法。当代学习科学认为,学习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理解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人的主体积极性的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良好学习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精读法,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的阅读方法。它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文能力。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2.略读法,即首先看看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然后从头到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主旨,明确其主要内容。略读不等于走马观花,而是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在阅读中对于某些难点,可采用绕为进的方法,不在一处浪费时间,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以免影响进度。

3.批注法。老师在阅读过程中预先确定阅读批注的符号和格式,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或写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既动脑又动手。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发现值得采摘的句子、观点,随时记入特制的卡片之中,或直接记于摘录本中,还要指导学生把大脑中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心得体会。

4.速读法,即不发音、不转移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快,速度可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

5.跳读法,就是不通读,择其所需而读,因此也可称为选读法。跳读时要做到只扫描最关键的词句,无关的统统的抛开,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三.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书海浩瀚,市场上的书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有许许多多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因此,教师在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掌握了阅读的方法的同时,坚持五条原则、三种方法,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五条原则是:一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堂教学。二是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又有当代学生优秀范文。三是体裁涉及儿歌、寓言、童话、神话、古诗、记叙文、散文、小说、名人故事、科普说明文等。四是注重教育性、科技性、时代性、趣味性。五是图文并茂,活泼生动。

三种方法是:一是根据文体,指导读同类型文章。老师在教授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后,向学生推荐同类文体的文章,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在推荐读物时,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确定读物内容深浅,同时,注意趣味性和广泛性。如学习了《农夫和蛇》后,可以介绍寓言集;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介绍安徒生童话让学生读。二是根据作者,指导读系列作品。老师可以在教授某位作者和文章后,紧接着介绍该作者在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给学生阅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他们把握该作者的写作风格。如学习了李白的诗《赠王伦》,教师就可以介绍李白另外的诗让学生读。三是根据内容,指导读相关的文章,抽时间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连的文章,以拓宽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读《周恩来传》等一些关于周恩来的回忆录。学生通过阅读对周总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质才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篇10: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写关于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

调查目的: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书,书是人类进步地阶梯,读书也是了解这个多彩世界的途径之一,一本好书,使人长知识分辨善恶,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那大家读喜欢什么书呢?这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童话故事》……对于大家的课外阅读情况,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

调查结果:

据调查显示:班上有65%的人喜欢读《童话故事》,5%的人课外阅读物是科普书,30%的人喜欢漫画书,20%的人课外读物是作文书,10%的人的课外读物是其他类的书。1%的喜欢阅读《国学》篇章。15%的人作读书笔记。

调查分析:

有些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有一定帮助。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调查建议:

上一篇:浅谈盐城市畜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下一篇:医疗器械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