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2024-09-03

小学课外阅读活动方案(精选9篇)

篇1:小学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新政有关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进一步加强课程标准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指导作用,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做到“减负不减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一年目标:使学生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两年目标:使读书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之一;

长远目标:使学校形成读书文化,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1.学校成立课外阅读工作领导小组:

各班语文教师:负责执行学校有关计划、制度,开展读书活动。

2.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各项有关宣传活动。

(二)积极营造氛围,给学生一个乐于读书的环境

积极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宣传橱窗、班会晨会、家长学校、黑板报等阵地宣传读书的意义,介绍读书方法,推荐阅读书目,推广古今中外的名人和大师的读书经验等;另外,利用少先队活动,进行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优秀书签的评比等,在短时间内掀起一股读书热潮。

具体安排:

学校橱窗4块;

2.学校山墙布置两块大彩塑

3.各班发挥自主性布置墙面和书橱;

4.召开家长会;

5.晨诵宣传、班会推动。

(二)解决书源问题,让学生不愁没书读。

1.建立班级图书角和年级图书屋,鼓励学生为班级、年级捐书,教师做好组织工作,培养班级、年级图书管理员,保证班级图书正常有序流通;

2.学校开放图书室、阅览室,与班主任配合,建立起有序的借书、读书、还书的程序,并对学生借书情况进行统计,作为调研学生读书情况的材料之一;

3.争取家长支持,印发(告家长书),宣传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意义,鼓励和指导家长为学生科学购书。

4.开展“淘书乐”活动,让学生将家中已读的课外书带到学校来,进行以书换书或者图书跳蚤市场活动。

(三)解决时间问题,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鼓励学生到校后,阅读语文英语课本和课外书,中午在校就餐的学生看课外书;积极开展有效课堂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周节省一堂语文课,作为课外月度指导课,指导学生正确养成读书习惯,提高学生读书效率。

(四)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1.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学校推荐书目,并在一定时间后开展征文活动,对优秀征文投寄发表,并表彰获奖同学;

2.开展读书笔记展览活动,在中高年级评选出优秀读书笔记,并在全校范围内展览,以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3.开展读书手抄报比赛活动。

4.在低年级开展亲子共读活动,鼓励孩子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学期结束评选“优秀亲子读书家长”。

5.评选“优秀读书班级”和“读书明星”活动。

(五)学科上,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利用每课5到10分钟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并尽快建立起“英语课外阅读指导体系”,拟制定(望直港镇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指导意见)

(六)加强研究,推动课外阅读科学发展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课备课的研究,适时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课观摩活动;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在读书的同时,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提高课外阅读指导能力。

(七)考核评价:拟定初步的各年级考核标准如下:

篇2:小学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近年来,全国各小学正逐步开展课外阅读,有许多的做法值得借鉴。现将有关的实施情况归纳如下:

1.课外阅读的序列

目前,有的小学能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依据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结构,制订课外阅读目标序列。

例如,课外阅读目标主要由年级总目标、上下学期的训练次较及每次训练的子目标组成。以四年级为例,年级总目标是: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达到每分钟有效读速200-250字;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正确处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能归纳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中心思想;能提出疑难问题;笔记以提要、札记式为主,每次笔记500字左右;能根据笔记内容插上图。根据年级总目标,该校制定出第一、二学期课外阅读训练次数及子目标。如第一学期的子目标是:第一次,运用工具书理解生词;第二次,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第三次,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第十八次,说出所读文章中,哪些句段写得很具体,读后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根据小学生读报素质的5个要素(读报意识、读报兴趣、读报方法、读报能力和读报习惯),确定阅读进程。一年级主要增强学生读报意识,使学生产生读报需要。二年级主要培养学生读报兴趣,使学生喜欢读报。三年级主要指导学生掌握读报方法。四年级主要培养学生读报能力,即处理、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五年级主要培养读报习惯,即阅读习惯、积累习惯和姿势习惯。

2.课外阅读指导

(1)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3)读后叙述课。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4)交流评论课。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5)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3.课外阅读的内容

在内容的选择上,各小学共同的做法是,力求拓宽课外读物的层面。

每册教材都配了相应的课外阅读课本,如《门铃叮咚》《别说我小》《七色彩虹》《月亮的家乡》《太阳的颜色》《甜甜的荔枝》《可爱的白鸽》《星星的秘密》等,书中的儿歌、笑话、科普小品、散文、历史知识、名家名篇,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规定学生课外诵读的古诗大多出自《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看图读古诗》《儿童启蒙古诗三百首》等古诗蒙学书籍,并从中选择一百首琅琅上口、浅显易懂、简明易记的(不包括语文教材中的31首),供三至五年级学生课外诵读。

4.课外阅读的时间

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凡是课外阅读开展得比较出色的学校都把课外阅读列为课表,小学将早自习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

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有了计划性,也便于教师进行指导。每周五的队会课,命名为信息交流会,让学生把一周从报纸上收集的信息,上讲台交流。每周五安排剪报组、贴报组和编报组等3个兴趣小组活动,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使编报、剪报活动再上一个层次。

二、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考

通过对各地小学课外阅读的调查,我们发现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我们思考。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价值

从各地开展的课外阅读实践的情况来看,课外阅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1)促进个性健康发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

(2)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3)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1)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必须遵循三结合原用:(1)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篇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案

但因为小学生、特别农村小学生的缺乏生活阅历、缺少读书环境、缺少正确的读书导向,从而造成了农村小学生阅读量远远低于城市同龄小学生、低于新课标的要求的现状,大量的关于农村小学生读书现状的调查表明,农村小学生读书仍处于盲目、无序、低效而凌乱的自发状态中,而这种低读书量或零读书量的现状又直接导致了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下降、书面语言匮乏、行为偏差、认识能力低下的种种后果,直接影响着下一代农村新型人材的产生和未来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读书量,如何正确地指导农村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任务,就成了农村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课堂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为农村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案,这套方案共分为七个环节:

一、分类读书法

小学生是正在成长的群体,也是一个年龄跨度较大的群体,它包括从6岁到12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值心智与心理的发育期,所以吸收知识的能力、对外界事物的理解能力、对学习的兴趣都有很大的差异。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应当选择一些有韵律、故事情节较强、故事篇幅较短并带有插图的书籍,如(365夜儿歌》、《幼背唐诗三百首》、《伊索寓言选》、《中外民间故事》、《成语故事》、《谜语》等,让这些低年龄段的小学生从认读字句开始,从体会文句入手,在伴有优美图片的浅显故事里,由浅入深地学习做人的道理,一步步体会出阅读的乐趣,从而准备向更高的读书层面过渡。而对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则注重介绍优秀作文、古代文学故事、中外名人故事、优秀童话等作品,如《安徒生童话集》、《唐诗故事》、《获奖作文集》、《作家的童年》等,以便加强他们的文字吸收量,为下一步的作文教学相配合。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则要介绍一些科普读物、名家名作、小说诗歌作品等,特别要注意的是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并有了吸收自然科学知识的能力和渴望,所以要加强科普读物的导读。如世界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小说)、《夏洛的网》(小说)、《小海蒂》(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科普)、《动物世界》(科普)、《植物世界》(科普)、《昆虫记》(科普)、《大自然奥秘故事》(科普)等,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特别喜爱的图书。

二、课文引导法

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乏一些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契诃夫的《凡卡的故事》、李白的《望天门山》、陆游的《示儿》、古诗十九首《长歌行》等都是深受几代小学生喜爱的传统经典之作。正是在这些课文里,包含着大量的阅读信息,值得语文老师去深入挖掘。比如:安徒生的作品还有哪些?安徒生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及作品?契诃夫是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人?你还读过哪几位唐代诗人的诗篇?什么叫古诗十九首?陆游为什么写出《示儿》?通过这一连串的提问和引导,激发起小学生的兴趣,引起小学生探求这些问题答案的欲望,在小学生兴趣盎然地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之后,老师可以系统地向他们介绍一些相关的童话知识、著名童话家的生平故事、唐宋名人的生活经历、古代诗歌常识、成语故事之类的书籍,比如安徒生的作品《海的女儿》、《小意达的花》、《丑小鸭》等,比如契诃夫的作品《渴睡》、《一个小公务员之死》等,比如《唐诗三百首》等,有了这样充足的读前准备和有效的读前渲染之后,小学生再去阅读书籍,课外知识和课内知识就形成了一个有效的整体,课外读书又推动了课内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趣味导读法

阅读名著前应当有一定导读工作,这是指小学生开始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阅读前,老师所进行的趣味性的导读。以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可以先介绍马克.吐温的生平,将马克。吐温在密西西比河上做领航员的传奇生涯进行生动渲染,然后再介绍本书的写作年代背景,最后重点介绍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汤姆粉刷墙壁的场面和汤姆逃到荒岛上的场面、汤姆迷失在溶洞与杀人犯相遇的场面。此种有声有色、重点突出的导读过程能够使小学生阅读此书的兴趣更加高涨,并加强了小学生对书中重要章节的感性认识。

四、摘抄词句法

在进行名著导读的同时,还应当把作文教学的内容结合进来,以阅读活动直接带动小学生的作文学习。具体用法是:老师在介绍这些名著中的经典场景的同时,可以把文中一些有趣的句子、个性极强的词汇、精彩的描写片断抄写在黑板上,让小学生抄录下来,反复地朗读以体验其中的妙趣,以增加小学生对名著的记忆,以有效地积累文学词汇。老师可指导小学生将笔记分为多个门类:风景类、人物类、抒情类、哲言类等,将名句警句分门别类地摘抄下来,并用反复朗诵名句等方法来加强小学生对读书的记忆,在阅读的同时直观地体验文中的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手法的多样性。以边读边记、边记边想、边想边作的方式完成一本书的阅读。通过这样的导读,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读书的兴趣,更丰富了小学生的语词能力,为今后的作文写作奠定了坚实基石。

五、实践引导法

与城市小学生相比,农村的小学生虽然较少接受电子网络信息,较少接触高科技成果,但却每时每刻都在大量地吸收着来自于大自然的信息,每时每刻都在体会着自然界的变化,这正是农村小学生的优势,也正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一个读书导向。农村小学生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农业耕种时所接受的自然信息的不同,所以也为农村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观察自然、描写自然、体会动态的动植物学的机会。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要充分地关注农村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着不同的季节与农时,把一些科普类、动植物类、历史知识类、气象气候类的图书介绍给他们。比如在进行《动物故事》(科普类)、《我们的地球》(科普)、《昆虫记》(科普)这类图书的导读时,老师可以很方便地结合眼前的动物、生长着的植物、变化着的气候、随处可见的昆虫与小学生们自已的亲身经历,将他们的生活与图书中的知识融为一体。这样一来,书本上的知识变得生动了,小学生们的经历变得科学了,二者叠加在一起,书本与生活的距离大大缩短。

六、作文配套法

在读完某一本书之后,可以围绕这本书进行作文选题,选题的范围有:读后感类、对书中人物或事件的点评类、对作者写作此书时的背景的评价类、对书中某一个章节的感会类等等。以契诃夫的《渴睡》一文为例,可以先把《渴睡》与《凡卡的故事》相比较,体会书中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从而总结出两个小主人公的命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或指导小学生为两个小主人公加上不同的命运结局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读书作文凡例。

七、成果展览法

对课外图书的阅读指导活动进行到一个时期后,与之相配套的读书成果展览、读书经验交流活动将会把课外阅读的活动再次地掀起高潮,在校区内渲染出更加浓烈的读书气氛,并可以将小学生读书的兴趣巩固加强。这类活动包括举办读书故事会、举办读后感作文竞赛、举办读书征文活动等等。对于读书量比较大、读书程度比较深的高年级小学生们,还可以尝试写一些科普小论文、科普小故事、搞一些科普小发明以将自己学到的书本知识用于实践中。以《昆虫记》一书为例,在引导小学生读完此书后,可以写出一些与昆虫生活有关的作文,也可以做一些有关昆虫习性的读书报告,或举办与本书有关的昆虫小知识讲座、或举办与昆虫有关的专题故事会等等。

在记录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之后,也可以举办读书笔记的评比活动。小学生们可以把自己摘抄的大量的读书资料拿到会上进行展览,将其中优秀的读书笔记以墙报的形式展出,为小学生们提供读书笔记的样板,以带动更多的人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八、明星引路法

评选校园读书小明星是课外阅读活动的高潮,也是课外阅读活动的最后一环。可预先提出读书小明星的标准:如读书量的多少、作文写作提高的幅度、为同学提供读书信息的多少、所记下的读书笔记的字数等来对小学生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促进人人争当读书小明星的良好氛围。当选出的校园读书小明星,可获得在校园光荣榜里张挂照片、可以成为下一届读书竞赛活动的学生评委等荣誉,促进更多小学生的读书兴趣,从而掀起人人争当校园读书小明星的热潮。

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除了与城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具有一定的共性之外,还应该注意到农村小学生读书的种种困难,比如书源匮乏的问题、比如家庭缺少读书氛围的问题等。因此,为农村小学生们解决阅读的书源的问题就成了指导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而附带产生的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各地同行们提供如下可以借鉴的经验:

1、充分发动农村小学生的城市亲属,让城市亲属们将家中闲置的各种图书捐献出来,用来成立农村小学校、乃至小学校里每个班级的图书室,让城市闲置的图书在农村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让农村小学生得到更充足的图书资源。

2、动员每一个小学生将自己的私人图书用于本校内的交换与流通,在学校里创建营造出“一本好书大家读、人人都能读好书”的优良读书环境,让好书更大限度地影响更多的小学生。

3、动员每一个小学生注意收集读书信息,将自己平时在报纸上、电视里、各种媒介上、外出做客时看到的图书信息用手写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再用黑板报、小字报、墙报、小广播的形式在学校里交流,以创建最方便最快捷的校园读书信息网。

4、充分利用在校老师个人的经济能力与图书资源,动员老师将自己收藏的图书投入到学校共享的大系统中,做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篇4: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摘要:阅读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有效载体,更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必由之路。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可采取以下有效措施:营造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选书,教会读书方法,提高读书效益,开展读书活动等。

关键词:课外阅读   重要性   现状分析  有效措施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030

一、小学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性

阅读是一切学习能力的核心,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这是语文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根据科学研究,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如果小学阶段学生还没有培养出阅读兴趣、习惯和阅读技能,那就谈不上初中、高中阶段顺利学习,可以说不会阅读是学生在学习上落后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其终身事业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义育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要求教师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在此大背景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从小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避免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方向,能够从容地应对生活的诱惑与压力。

二、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1.农村学生家庭藏书少,家长文化水平低,家庭读书状况差,家庭阅读氛围淡薄。

2.课程设置上,没有专门的阅读课,对阅读缺乏专门的指导。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即使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多也局限于字、词、句的层次分析,缺乏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不重视建立阅读思维品质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不能把阅读贯彻于学习的全过程。

3.硬件投入方面,学校虽然建立了图书室,但借阅制度不完善,图书束之高阁而不借阅。

4.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低。由于电视、网络的普及,小学生更喜欢看电视或上网这种“快餐式”阅读,对经典文化书籍的阅读兴趣不高。

三、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1.营造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生力军,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主动积极地影响、帮助社会和家庭正确发挥“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同时,家庭和社会也要积极配合,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1)营造书香校园。首先,学校每学期都要购进或更新图书室少儿读物,力争达到生均15册;其次,完善图书借阅制度,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基本原则,宣传鼓励学生到图书室借书;再次,在校园、走廊、教室设置“开放图书角”,并张贴有关读书的经典名言。

(2)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利用家长会或其他的机会,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帮助和指导子女买书、藏书、读书、赠书,为子女营造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中时常会有老师向学生补充课外知识的情况,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启发学生,这些知识通过阅读课外书就能获得,并且表扬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或创设学生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收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指导、帮助学生借书。结合单元教学内容或重大的一些节日、纪念日、学校班级活动,教师可给学生推荐一些书目,指导他们去图书室或向同学借书,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体裁多样、语言生动活泼、深浅适度的读物,确保每个学生有书读,有好书读。

4.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内的学习。

5.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写读书笔记具有明显的积累功能和表达功能,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

6.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开展读书汇报会。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举行,每班或每组选拔代表参加学校或班级的读书汇报会,可汇报精彩的内容、懂得的道理、学习的方法、自己的困惑等,并对优秀学生给予表彰、鼓励。

(2)举行故事演讲赛。

(3)编辑“读后感作文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一月或一学期的“读后感”整理装订在一起,画上插图,设计精美的封面封底,写上前言和后记,然后相互传阅。

(4)评选“优秀书香家庭”“支持读书好家长”“读书小博士”等活动。新学期开始,结合上学期和假期中学生读书的情况以及家长的支持程度,评选上学期的“优秀书香家庭”“支持读书好家长”“读书小博士”,对上学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总结,拉开新学期的课外阅读序幕。

篇5: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一. 指导思想

为继续全面贯彻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会议精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和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在30万字以上”。“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和“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闲暇时间,帮助学生形成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本学期我校决定继续开展好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二.活动目的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作家、科学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往往也与他们的读书分不开的。

通过读书活动,营造出以学校、班级、个人为主的浓浓的书香氛围,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汲取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精华,拓展视野,积累知识,充实文化底蕴,丰富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 主要举措

1、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我校成立的课外阅读领导小组,负责读书工程的组织、协调和实施。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语文、英语的年级组长为带头人,有步骤、有计划地给学生进行托荐阅读、反馈交流、读书总结。

2、创设课外阅读的氛围

①重视对家长的宣传工作。在教育新政的背景下,尤其要重视对家长的宣传,通过家长会,使他们明确课外阅读对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意义,形成共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校联手,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

②利用广播站坚持每天推荐一句格言,每周推荐一首古诗,每月推荐一本书活动。及时向全校推荐学生优

秀习作,让“书香”的声音每天洋溢在校园里。

③加强“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开辟宣传栏,图书角、板报、墙报,手抄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阵地,教室内、校园内张贴诗文警句,让学生时时刻刻处处沐浴在诗文氛围中,在学校内形成“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的浓厚“书香”氛围。并将书香班级纳入班级考核中去。

3、课外阅读的时间保证

课外阅读坚持“课外”原则,在确保学生充足睡眠(每天不少于10小时),在校时间不多于6小时的前提下,由家长根据学生生活,学习等情况确定,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可随机,随时,随地。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多读书,确保每天有1小时的读书时间。

4、选择学生适合的读物

学生课外阅读以课文阅读为主,以语文、英语学科课程标准推荐和建议的书籍阅读为辅。内容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中外经典名著,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以及各种文化兼美的人文读本、人物传记、时文选萃、面向相应学段的优秀报刊、杂志等。为便于家长和学生

选择可读书籍,我校印制了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要求和推荐书目。(家长会时分年级段分发给家长)5.课外阅读书源的保证

①作为农村小学,可借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数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可读性不强的情况,我校花点经费配备一些推荐书目中的适合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书籍。

②发动教师和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组织学生将自家的书籍借给班级,与其他同学共享资源。

③通过家长会,争取家长的配合支持。引导家长树立“花香、菜香、脸香,不如书香”的观念,倡导家长为孩子桃淘书、购书、藏书。

6、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①指导班级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同学间图书相互漂流,班级间图书相互漂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作用。

②师生共读,找典型家长、学生亲子共读。教师要与学生共读,给学生树立读书的榜样,以“背古诗、诵美文、读经典”为目的,阅读大量书籍,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养。在教师自身读好书,好读书的基础上,带动学生读书,使课外阅读成为班级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教

师及班主任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建立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保证学生有计划的进行课外阅读,营造良好的“书香班级,书香学生,书香教师”的读书氛围。

③每学期进行一次阅读知识竞赛,一次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拟定一周为“读书周”活动。四. 课外阅读的检查评价

1、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以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对教师的评价重在其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及活动开展情况。具体评价内容有:

①每周上好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导课有教案,主要备阅读方法指导、阅读目的要求、阅读内容等。

②每班的读书笔记本(积累本)的使用情况。③学期结束阅读成果展示情况。

对于学生整个阅读过程教师要加以关注,让教师的指导和评价活动贯彻始终。只有注重过程管理和督查,活动开展才有实效。

篇6: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计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基本的.阅读能力,不但是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基本需要,也是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发展必备的素质。

二、活动口号:

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

三、活动措施:

为了积极响应学校提出打造书香校园的号召,也为了使班级每个孩子能读好书,好读书,让孩子们快乐地遨游在书海中,收获知识,欣赏美景,学会做人。特采取以下措施:

1、开学初,根据区教研室必读书目推荐精挑细选,列出符合六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

2、积极建设班级图书角,让孩子在课余暇闲时间,翻看好书,收获知识。

3、认真完成区推荐古诗文和校国学背诵任务。前者要求会背,会默,会运用,后者能够熟读成诵。利用国学课进行指导和检查。

4、利用每日早、中、晚三次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尽量向学生推荐对他们有帮助,能启迪心灵的书,读后及时写读后感,作好读书笔记。

5、分阶段召开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谈感受,谈体会,说心得,交流读书方法及收获。

6、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在读过的书中找出各类题目,以各种形式,作为参赛内容,如可以设填空、问答、抢答、合作答等。以次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7、定期开展 “ 读书笔记展评”(草叶集)活动。以此来激励那些写笔记较差的学生。让全体同学参与进行比较找到与别人的差距。让各组组长共评,评出一、二、三等奖,在班上宣布,对优秀的读书笔记,推荐参加校里的读书笔记的展评。

8、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共同阅读,在读中交流,促使共同成长,共同收获。

9、开展“好书推介会”活动,让同学们把自己觉得好的书推荐介绍给其他同学,在推荐的过程中是自己对该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篇7: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方案设计

依安县第一小学 马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课下能够自主学习,增加知识量。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更好的在老师的提点之下吸收更多的知识,更让学生在脱离老师的保姆式教育后也能拥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思想教育:

鼓励学生能自主的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量。

二、教学设想:

语文教学重在语言运用,而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阅读教学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效果;同时可以提高听说读写和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领悟感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好更早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总体思路:

坚持新课程理念,转换教师角色,以引导者、参与者的形象介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由的去阅读,吸收知识。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每周开展一次阅读分享课,让学生交流阅读中的收获;平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开展实践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或班级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如“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 “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充分利用学习园地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3.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乐于读书。

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阅读,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而且一有空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在我的影响下,我们班的学生早已行动起来,从图书馆中找到这些书并借出,劲头十足地读起来。我给学生强烈而绝对肯定的心理暗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4、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 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创造条件,使学生实现阅读。

1、建立班级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为了介绍图书,我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选择图书提供了方便,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2。保证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3.做好读物推荐,扩大阅读范围。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较差,可如今的课外书却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依照读物的教育性、益智性和趣味性原则,积极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可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大闹天宫》,可向学生介绍《西游记》等。其次,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很大。我们推荐读物时,必须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书籍目录。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向他们推荐带字的连环画、注音的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等;三四年级的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可向他们介绍一些中外名著的简缩本,优秀的古典诗词,及一些时事新闻报道等。

三、加强指导,使学生有效阅读。

1.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这些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引导他们有选择的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把听说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练,把知识转化 为技能。不仅要求每次阅读要读进去,有一定的质量,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还要求学生尽量多读书,开拓眼界。2。指导学生掌握形式多样的读书方法。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书上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课外书,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摘抄评价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 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篇8:村镇小学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学生:动员与引领同步, 激发阅读热情

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着小学生的课后行为方式———游戏, 坐下来阅读远没有游戏的诱惑力大。但学生具有向师性, 对新奇事物充满兴趣。课外阅读活动开展之前、进行当中, 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宜的动员是必须的。

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初期, 教师的引领很关键。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阅读状态, 及时表扬优秀, 指出不足, 提出建议。另一方面要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进度, 适时推荐能进一步调动他们阅读兴趣的图书, 并在课堂内搭建交流平台, 分享阅读快乐, 学生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后续读书活动中, 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师:读书与积累并行, 促进活动推进

农村孩子课外阅读推进是一个长期过程, 家长平均文化水平不高, 教师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徐冬梅老师认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 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听说读写, 又怎么教孩子听说读写呢?”因此, 教师一定要读书。

为学生读童书。学生存在着客观差异, 对图书的内容、需求量也各不相同, 这就要求教师多渠道地留心图书信息, 对童书进行对比、甄别, 选择优秀书籍推荐给学生。

为自己读专著。在课外阅读这片天空里, 很多点灯人已经走得很远。我们要读他们的著作, 学习他们“如何教孩子读书”的经验。有了引领者, 教师积累深厚了, 学生的阅读才会走得更深、更远。

班级:内容与形式结合, 形成阅读习惯

无论推荐书目还是读书交流, 都需要一个展示的空间。让教室里的每一面墙在读书活动中“说话”, 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读书部落”重在推荐经典图书;“读书排行榜”将学生一个月以来的读书书目公布, 比一比谁读得多;“齐步走, 我要说”张贴好的读书心得;专题黑板报内容更为综合, 既有对阅读活动的报道, 读书故事、名言等, 又有学校、班级关于阅读的新要求、新活动等。这面“会说话的墙壁”让学生读得更有趣味, 同时也有了对比, 有了方向, 有了借鉴。

阅读交流更好的阵地还是课堂。除了阅读交流课, 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汇报所读内容。如按学号讲成语、寓言等内容短小的故事, 不但使学生读书更加认真, 同时也锻炼了在公众面前发言的胆量。

校园:共性与个性展示, 营造书香氛围

学校在营造课外阅读环境上既要为学生全体服务, 也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学校图书馆开放时间有限, 阻碍学生大量阅读。为此, 提供一个面向全体学生、全天开放的阅读场所, 将会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学校可本着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原则, 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借阅要求, 实行班级之间文明借阅评比, 以保证图书在校园的正常流通。

设计阅读文化墙, 一来展示优秀图书, 帮助学生了解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二来介绍名人读书故事, 以激发阅读兴趣。墙体下半部分也充分利用, 做成涂鸦墙, 其中内容完全由学生自主创作, 或写, 或画, 是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让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中感受到相互借鉴阅读带来的快乐。

篇9:小学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以及优质的阅读品质。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期间将课外阅读活动渗入其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1]。因此本文就课外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通过让学生汲取高效的阅读信息,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各种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选取合适教材

(一)读物的语言水平需高于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语言能力的基础课程,其可以让学生的精神修养以及语文修养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开展课程过程中合理应用课外阅读活动,并合理选取教材。选取的阅读书籍语言水平需高于学生,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选文言古诗等经典范文,该类型的文章内容丰富、优美,可以直击学生的精神世界,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从文章中领略到作者的精神、语言修养[2]。如:“唐诗三百首”“名人名言”等,通过不断阅读背诵,即使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这些诗句、名言都具备比较广泛的传颂率,同时其包含的深意也有所不同,在语文教学时让学生不断阅读,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例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这些诗句的意境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比较容易引发共鸣,所以应该多选取这些与实际生活、学生心灵相接近的文章作为阅读教材。

(二)要与学生心灵相通

小学生还处于脑力、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以比较喜欢幻想,从这方面就决定了学生的阅读方向,应选取故事类型的读物给学生阅读。例如:《丑小鸭的故事》《格林童话》等,大部分故事里面的人物都是通过幻想得来的,里面还包含有人物、情景、环境假设,此外故事情节也是通过虚幻呈现出来的,但正是因为这些幻想给孩子们带来了理想、希望等,并能反映出学生们的心理需求,所以这类读物具备较大魅力[3]。与此同时,科幻小说不但具备幻想这一特征,还具备一定的科学性,是人们向往美好事物的表现形式,与童话故事读物相比起来更具有阅读性。例如:人类想探索宇宙寻找出第二个“地球”,在7月24日美国宇航局发布发现第二个“地球”的消息,天文学家了解到这颗星球的“宜居地带”所占据的面积较大,这正是人们不断幻想与探索才寻找到的答案。好奇作为小学生的天性之一,对未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总会询问“为什么”,因此选取与学生心灵相通的读物,顺应学生的好奇心才能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扩展其阅读空间。

二、课外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正是填补了学生语言方面的空缺,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自我约束方面较差,加上其年龄比较小、自制能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等,所以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其兴趣得到培养后,学习方面才能集中精神,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才会降低学生对语文产生的陌生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应尽可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不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4]。

此外,教师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榜样,运用学生对老师的敬佩、尊重之情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利用这个优势鼓励学生多阅读名人名记,并从中大量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也可以采取陪同阅读、共同阅读等方式,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不理解、不认识的词句或含义等,教师可以随时给学生讲解。通过这样的沟通、交流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部分,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因此小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这个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德国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为了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需要达到一定的总量,所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的兴趣,教师通过合理安排阅读内容并以组织活动的方式尽量满足学生生理需求以及心理需求,让学生形成爱读、好读的兴趣,使课外阅读成为小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课外阅读活动可以通过观看影片、电视的方式开展,多激励学生观看儿童影片、儿童节目等,运用语文早读的时间让每位学生说说不同影片的观后感,或者让学生听录音并把听后感以文字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创作能力。还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动的性格,让学生自行编写小故事,并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将各自的故事排练成表演,然后由老师做评委,评比出最好看的小故事,并分别给予奖励,这样通过故事编辑的方式培养学生语文写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由于小学生情趣通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为了让其可以具备充足的时间阅读,小学教师可以将语文自习时间作为自由阅读时间,这样不仅具备了充足的时间阅读,还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5]。此外,语文教师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阅读活动,并在活动中让学生各自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还可以展示阅读后的成果,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喜悦感;还可以通过举办语文活动、班会课、诗歌朗读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大声地朗读出自己喜欢的书籍,在锻炼学生课外朗读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对于胆量较小的学生,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其站在讲台上进行朗读,并用自己的话表达文章读后感,这样就达到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这一目的。语文早读是学生认识语文、了解语文的开始,因此在语文早读时让学生不断朗读课外书籍,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外阅读活动占据重要地位,是小学生参与教学、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不断开展、参与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在这一阶段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小学语文素养得到全面

提高。

参考文献

[1]赵财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4).

[2]庞光辉,秦锡纯.识读结合识写一体——新编小学语文第一册《影子》教学述评[J].黑龙江教育,2013(9).

[3]杜洁琼.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3(3).

[4]杨桂芳,李双喜.小学语文第七册[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7).

[5]付跃红,张恩永,白玉山.小学语文第九册[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7).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考试题下一篇: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