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

2024-05-17

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精选8篇)

篇1: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

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传、帮、带”模式研究

摘 要 如何做好教育工作,是人才战略实施的基础和关键。目前,名师工作室在我国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名师工作室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也就成了当前教育界研究的重点。本文仅就名师工作室在如何发挥“传”、“?汀薄?“带”作用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19-01

国家的繁荣,名族的振兴,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在当今国际背景下更是如此!作为教师,不仅要抓好教育教学工作,还要创新教育教学思想,探究高效的教学模式。而名师工作室以工作室为平台,正好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课改实验、课题研究、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示范、指导和引领作用,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专家引领,定准目标,指明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

名师工作室成立之初,就准确定位了工作室的职责。作为教育界一种新型的研修工作模式――名师工作坚持以名师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桥梁,以教研为载体,创建一支以名师为中心的具有新时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青年教师队伍。通过学习、交流、互动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青年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名师的点拨,与名师互通有无,更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为教育教学工作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

名师工作室需制定一个可行性的目标,规划培训内容,确定培训形式和研究专题,要求工作室成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今后的发展规划,为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指明方向。例如,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传统的思想品德学科教育过于理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感到枯燥无味。对此,工作室成员就应当深入挖掘该学科教学中的闪光点,丰富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而这种突破就需要名师工作室进行研究分析,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二、学习交流,抓实实践,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

学习是进步的前提。作为教师,更应坚定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一些名家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观看优秀教学视频等方式来汲取经验。同时,还要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分享到工作室中,与工作室其他成员进行沟通交流。

集中研讨是工作室经常性的一种活动,且每次活动内容都会给人新的感受。例如,即兴说课比赛,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课堂反应能力。又如,教学设计大赛的开展,可以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备课能力。工作室成员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大家更深刻的体会到要上好课需博采众长,要提高专业素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更能感受到教学艺术不断成熟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另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会不定期组织专家对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进行指导,为工作室的发展指明方向,工作室成员都应虚心听取专家指导,提高整体学养与执教能力。

三、送培送教,示范辐射,开展多样性活动切磋教学艺术

开展送培送教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影响力,为落后地区与学校输送新鲜“血液”,帮助他们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活动中,可以通过与送教学校的教师签订传、帮、带协议,实施轮岗培训。多种多样的培训活动,一方面可以为送培送教学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提升工作室成员自身的专业素质,最大限度发挥名师工作的示范辐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名师工作室开展送培送教活动中要避免形式化,要作于细、成于实,将实实在在的东西带到教育教学相对落后的地区与学校中去,帮助后进学校把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一个层次。同时,名师工作室之间通过联合开展送教、研训等活动,对于推动工作室整体进步,及时交流新经验,缩小相互间的差距,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外出培训,积极教改,在请进来走出去中快速提升素养

名师工作室应当为工作室成员争取外出培训的机会,让工作室成员接触外界的新鲜事物。例如,通过跟岗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主题研究活动等,丰富工作室成员的知识和阅历,拓展专业视野。而在培训活动结束后,工作室成员之间可以交流外出培训的心得体会,将汲取到的经验以报告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还可以组织观摩课,让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在相互比对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外出培训都能为工作室成员提供施展才华、切磋技艺的舞台,对其创新教育理念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多方引领,多元评价,激励教师专业化发展

名师工作室的专业引领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如何评价工作的得失,则必须通过构建有效的评价机制来激励教师专业化发展。例如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分析。可以通过对每次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以简报形式进行详细记录,从而作出客观性的分析评价。论文发表、优质课比赛、课题实施、教学成绩等都应当是考核的重要内容。

对于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的成员应当给予表扬,而对于完成较差的成员应当让其限期整改,确保每一位成员都能在“传”、“帮”、“带”机制之下,自觉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六、结束语

总之,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而名师工作室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可以推动各自专业化素养的提升。名师工作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要做好示范引领作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加柱,魏书彬.构建研究型“名师工作室”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1):25-28.[2]张力跃.从“一枝独秀”到“美美与共”――中职“名师工作室”个案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7,29(03):69-74.[3]吴支奎,丁春梅.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策略探究――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J].教育科学,2017,33(02):17-21.

篇2: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

——参加“黔南州初中语文及道德与法治‘三科’ 统编教材景自力州级名师工作室与杨进军州级名师工作室联合举办教学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瓮安九中

闵国琴

2017年10月20日,本人参加了黔南州教育局组织的“初中语及道德与法治‘三科’统编教材景自力州级名师工作室与杨进军州级名师工作室联合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以2位名师和另一位学员的示范课为载体,在听课后进行评课交流活动。

第一堂课的执教者是瓮安三中的田君老师,课题:《纪念白求恩》。田老师为我们呈现的教学步骤是:导入——作者介绍——出示“教学目标”——生字词的音意——整体感知、文段关键词句——合作探究。由教学过程看,这是一堂本真课堂,没有做作和操演。这堂课的亮点在于:

一、导入紧扣文章人物精神。田老师用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来揭示白求恩的伟大精神,引出课题。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掌握生字的读音;用提示法巩固文中成语的书写与运用。

三、关注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整体感知、抓关键词句和探究问题过程中,展现了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同时,每一个环节都注意到学生个体的展示。这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同时,这堂课还有改进之处:

一、教学目标没有体现“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或抓关键词句”的点,但在教学过程中这个内容却是重点,且并没很好的完成,变成了难点。

二、教师教学过渡生硬、上下不贴切。

三、师生的情感不饱满,学习过程中没有真正的走进作者和文本情感世界。

第二节课的执教者是州级名师杨进军,课题:《钱塘湖春行》。他的教学环节是:导入——“教学目标”展示——走近作者与创作背景——初读:整体感知——再读:赏美景——品读:赏妙笔——精读:悟诗情——拓展:积累与运用。仅从教学步骤就能见杨老师的用心,好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这堂课生成性强,为我们呈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教学环节“四读一拓展”,用“读”来贯串教学过程。初读感知诗歌的节奏,读出韵味和顿挫之感,读出作者的游览行踪;再读环节,抓住关键词,由意象入手,赏析初春美景;品读研讨用字的不可替代性,体会作者炼字之精;精读环节自然生成诗人对初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拓展延伸由课内到课外,由西湖十景推开,引出对西湖的诗句的积累;再到作业拟写导游词。整个过程由浅入深,层层落实教学目标。

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发挥充分,读、论、思、答表现积极,聚精会神,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锻炼。

三、教师的点拨中肯、深刻,没有简单的“好”“非常棒”等,而是用准确的词语进行评价。四是板书设计简洁美观,概括诗歌重点,粉笔字也写得漂亮。杨老师的这堂课容量大、立体、生成、高效,亮点纷呈,确实展现了名师丰采,为听课者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第三节课是景自力老师上的《走近老师》。他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导入——展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理解分析——探究分享——巩固提高——课堂小结。听了景老师的这节课,颠覆了我以往的道德法治课印象,呈现出许多优点:

一、“以生为本”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完美结合。让学生读题、读答案,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讨论、交流、展示,鼓励学生表现,调动积极参与、主动回答。

二、教学内容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问题的答案,更多的是探究为什么是这个答案。景老师通过实例、法律条文进行旁征博引,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三、情感教育渗透整个教学活动中。课堂小结时,学生情感真诚的说出“老师,您辛苦了!我们永远爱您!”

三堂课,内容不同,执教者风格不同,教学效果也有高下之别。要想当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们必须一直准备着。首先是永葆教育情怀,热爱教书育人的工作,把职业当成事业来做。这样工作中就没有抱怨、没有拈轻怕重,我们就能心情愉悦的面对学生。第二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热爱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育人质量。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教学艺术,提升基本功,拓展教育视野。第三,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四,与时俱进,随时学习紧跟时代的课改理念和教学模式,改变落伍的教学方法。

篇3:名师、成果及其示范、引领

谁都知道, 国家在培养“名师”方面是下了大力量的。就是在经济实力还很有限的前些年, 也要从“牙缝”省出钱来, 尽力去做这件事。只不过指向没有这么明确, 规模没有这么“轰动”而已。如今, 当然更不含糊了, “名师”工程层次之高、学科之全、策划之细、投资之巨, 自然也就更加空前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对于基础教育同样重要。

众所周知, 培养“名师”一要出人才, 二要出成果。其实, 这两者本来就是“捆绑”在一起的。作为人才的“名师”, 别说没有成果, 就是成果“绵”了点儿, 也难“名”副其实。所以, 只要进入名师培养的“序列”, 就要有不出成果决不罢休的心气儿和劲头儿。

教学“名师”, 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幼儿园, 他们的成果一般都要从两个层面体现出来。一是实践层面, 二是理论层面。实践层面主要看课堂教学, 理论层面主要看经验总结。既然是成果, 无论是哪个层面, 都得在改革和创新上拿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以破解那些长期令人困惑甚至困扰大家的难题。因为费这么大劲培养名师, 绝不仅仅是为了只“出”几个“角儿”, 给学校、区县装装门面, 而是需要这些名师能够用他们的成果, 为大家做出改革的“样子”, 带出创新的“路子”, 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目的。用句“专业”的话说, 就是要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这是“名师”的一种责任, 一种社会责任。原因很简单, 就是要“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个学生”。

说到课堂教学的成果, 这些年, 不少名师还真因此而名声大振了。不光在本市为同行做研究课、观摩课, 有的还在全国的教学大赛中拿了奖。不过, 同行的羡慕不能替代名师的作用。大家总希望能够真正“分享”他们高效教学背景下的思路和招法, 而且希望“分享”到的越具体、越实际越好。学科教学总是有规律的, 学生学习也是有规律的。名师的高明之处, 就在于不仅能准确地把握规律, 还能把规律转化为每一节课的结构设计、方法选择、技术运用等具体而形象的教学“行为”, 使面向全体、师生互动的理念和合作探究、精讲多练的思想, 变成鲜活的教学过程, 形成稳定的基本模式。特别是大家更为关注的“结构设计”, 直接关系到在每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 学、讲、议、练各个环节, 究竟如何“摆布”才更有效率, 如何“分配”才更见效果。

其实, 关于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由来已久。先是60年前风靡全国的凯洛夫, 后是40年前“登陆”的布鲁纳, 他们的影响至今还在。但是, 这些“舶来品”, 面对咱们的学生和教材, 人们总是觉得好像“水土不服”。是不是人家的好东西让咱搞得走了样儿, 也未可知。近些年,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大潮, 不少学校又是南下北上, 又是东学西访, “拿来”了一些, 也“移植”了一些, 但是坚持下去的很鲜见。因为眼睁睁人家住校, 所有时间均可掌控;咱们“走读”, 八点上课, 五点离校。这个时段里教学任务要是“清”不了, 你就甭打算“日日清”。应该说, 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 对于咱们的启示不言而喻。特别是前者倡导的“结构设计”, 后者强调的“先学后教”, 更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至于搬过来不适合, 也在情理之中。“橘生淮北则为枳”, 他们毕竟不是咱们, 咱们也毕竟不是他们。也正因为如此, 大家才急切期待咱们的名师能够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 拿出适合本地“水土”的基本模式, 为大家做出“样子”。

不久前, 有个地区搞教师集中培训, 对请来的名师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能不能‘点’哪堂课, 上哪堂课?”这个要求似乎有点儿“矫情”, 其实正表达了大家的心声。有人说, 作为名师应该敢拍胸脯:坚守真实, 拒绝“走秀”。这话虽说有点儿“不恭”, 但还比较中肯。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名师自然是课堂教学游刃有余的“高手”, 如果总用那几节演练了多少遍的“熟”课“示范”, 难免受到“腹诽”。要能不管赶上哪个年级的内容, 不管借用哪个学校的学生, 只要是自己研究的领域, 哪堂课都能上得非常好;学生就是兴趣高、效果好, 负担轻、后劲足;让大家能够看到、学到、得到实用、管用、好用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才算真的做出了“示范”。

费这么大劲培养名师, 绝不仅仅是为了只“出”几个“角儿”, 给学校、区县装装门面, 而是需要这些名师能够用他们的成果, 为大家做出改革的“样子”, 带出创新的“路子”, 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说到经验总结的成果, 这些年确实很多。无论是正式出版还是会议交流, 都不会缺了名师。他们把教学实践的探索、体会, 提升为观点、方法, 也不乏对教学理论的创新。但是, 名师首先还是教师, 多数经验不可能“理论化”得多高、多深、多广。作为“高手”, 只要能够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成功之处, 经过认真的反思、归纳, 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 应该说就已经很不简单了。

总结经验起码有两个关键之处:一是“自己”的;二是“清晰”的。所谓“自己”的, 就不是“别人”的。特别是创新, 更要体现自己的“个性”。当然, 除了自己“原创”的经验以外, “改造”别人的经验, 也能算“自己”的, 只要这个“改造”注入了“自己”的新“元素”。但是, 如果原样搬过来, 显然就差劲了。所谓“清晰”的, 就是要让人明白, 不能让人糊涂。要想真的让人明白, 就得有啥说啥, 不要云山雾罩, 因为你的经验要让人看, 让人学。所以, 无论是自己积累的东西, 还是外边获得的信息, 都要经过“深加工”。它深就深在经过筛选、整合、论证、升华以后, 至少能够回答四个根本性问题, 即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怎么样”。回答“为什么”, 是说“明”改革的动因, 包括多年“障碍”教学的主要矛盾;回答“是什么”, 是说“准”经验的“主题”, 包括教学创新的基本观点;回答“怎么做”, 要说“透”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主要阐述如何操作、如何落实;回答“怎么样”, 要说“清”改进教法的实际效果, 应当明示成在哪里、败在哪里、注意哪里。只有这样, 才能带出“路子”。

那些命了“名”的经验, 更不能回避这四个问题, 哪怕倚重倚轻也不合适。比如, 经验里过度论述“为什么”, 且越说越远:外国人说了什么, 老祖宗讲了哪些, 似乎不讲“希腊”、不谈《学记》, 就找不着“根”儿。可你也要为大家想想, 经验总结如此引经据典, 大家还摸得着“门儿”吗?名师站在巨人肩上, 固然无可非议, 但要总拿巨人说事儿, 就让人费解了。经验要是接不上“地气”, “引领”肯定就是空话。再如, 经验一味描述“怎么样”, 且越说越大:学生如何欢迎、同行如何赞许、专家如何首肯、媒体如何宣传。说得越大, 人们反而觉得不是经验, 而是“忽悠”。名师自然要有成就, 但成就不能代替经验。如果不能解决“怎么做”, 只是大谈“怎么样”, 不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就是“以其昭昭使人昏昏”。要是再说别人不懂、只有你懂, 更是不合逻辑, 毕竟大家都在“业内”。忙乎了半天, 没有忙到“点子”上, 总是曲高和寡, 怎能发挥“引领”作用。

至于结集成册、出版专著, 乃至进行教学风格或是教学艺术的研讨, 真是不能操之过急。这就如同泥塑, 还没等把泥摔“熟”, 就忙着“捏”成作品, 到头来只能是作品越大, 裂得越快。摔“熟”的过程, 其实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再认识、再提炼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可或缺。

篇4:名师工作室引领我成长

在葛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工作室开展了“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通过不断实践、反思,我对化学教学从关注教学流程的完整性、新颖性,关注如何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手段,转移到了如何创设自主化学习环境、设计具有探究性、递进性、开放性的问题上来;从关注课堂知识的传授,转移到了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发展上来。我认识到:在“问题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将学生的小组讨论集中在有价值的问题上,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各尽其才、取长补短。

教学“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后,为了巩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这两个要点,我设计了一个专题活动:如何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我拿来一瓶放置时间较久,并且试剂瓶口已经有白色固体出现的氢氧化钠溶液,提出第一个问题:瓶口的白色固体是什么?为什么?请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讨论,因为刚刚复习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学生很快利用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解决了问题。然后,我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果然,一名学生提出了我预设的第二个问题: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完全变质呢?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后,我将问题深化为: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完全变质呢?请用实验加以验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又多又好。这下,学生的讨论进入了高潮,通过讨论、对比、质疑、争论、释疑、实验验证,学生得出了三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并最终找到了最佳方案。

跟着葛老师学习的日子,真的很充实、很幸福,它让我得到了精神的洗礼、情感的熏陶与理念的提升,让我领略到了生命的精彩。现在的我,不再犹豫、不再彷徨,在工作室里执着追寻我的教育梦。

篇5: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

本网通讯员乌苏市第五小学黄向丽报道:

乌苏市第五小学自2012年引进国家级重点课题——“生本教育实验与研究”课题以来,为促进课题实验工作的深入长足发展,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优势,辐射和带动全校教师逐步成为专业化的教师,成立了“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三级梯队和语文、数学两个名师工作室,认定了首批校内教坛新秀7人,学科带头人12人,名师9人。

五小教师李景凤作为学校数学名师工作室培养的一名青年骨干教师,今年先后从市级和地区级的数学课堂教学选拔竞赛活动中脱颖而出。7月31日,李景凤老师代表塔城地区参加了自治区第十一届学数学课堂教学暨研讨会活动,她所执教的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现场课,荣获一等奖。

篇6:争创“党建引领示范区”工作总结

2020 年,我区随着争创“党建引领示范区”的持续深入,区直机关党组织紧紧围绕规范组织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夯实基层治理、打造示范党建等工作,以三大提升工程为载体,积极创建示范品牌、探索工作模式,打造“六型”示范机关党组织。

一、突出重点,聚焦党建示范打造品牌

实施“品牌影响力”提升工程,打造精品机关党建,着力引导机关党组织和机关党员凝心聚力、砥砺奋进。

区人社局围绕机关党建办、党员活动室、党建文化长廊、人社公众号“一办一室一廊一号”倾心打造党建院落。以“六个一”活动为载体,抓实党员领导讲党课、党员干部实践体验、专题组织生活会、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党性党史专题讲座、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活动,打造“制度规范型”模范品牌标杆。

XX 中学打造“烛光”学校党建品牌,实施“头雁工程名片化、管理考核清单化、党建教育智慧化、团建工作细实化、党建活动成果化”5 项标准化打造内容,依托烛心向党、烛光讲堂、烛光家访、烛光演讲、“三比三争”、头雁评选、志愿服务 7 个活动载体,打造“党建烛光型”模范品牌标杆。

二、拓创机制,激发化合效应提升动能

实施“队伍凝聚力”提升工程,积极改革创新工作模式和机制,将党建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在争创“党建引领示范区”中勇当开路先锋。

区政协机关着力实施“一条主线、四个携手、六个帮扶、六个增强”的“1466”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模式,构建“党建脱贫型”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政协机关职能职责,党建助力巩固脱贫攻坚和服务群众作用明显,对口帮扶的乡镇和贫困村实现如期退出贫困序列,脱贫成效正得到进一步巩固。

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着力创新“党建服务型”工作模式,以紧跟“一个核心”、围绕“两个中心”、注重“三个同步”、建设“四型机关”为载体。举办“20 分钟说法”“法制宣传情景剧”比赛,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执行“一月一活动、一活动一主题、一主题一感想”组织生活制度,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建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成效明显。

三、党建引领,促进基层治理落地见效

实施“基层治理力”提升工程,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点、难点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发力点,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区法院深化“党建治理型”模式,推进“党建+审务”诉源治理工作站制度,联合公安机关、司法机关,依托“彝调结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521”诉讼服务便民举措、“两所一庭”调解模式等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干警先锋模范作用,下沉村(社区)提供法律服务,及时高效化解矛盾,打造具有屏山特色的“枫桥经验”。

区委办深化机关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党建红邻型”模式,依托小

篇7: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

发布时间:2011-10-18

浏览次数:687

【字体调整:大 中 小】

孙燕丽

(2011年10月16日)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指导推进下,我省按照“城乡统筹、转型转轨、提质提速、创新创优、率先发展”的要求,在精心打造世代服务工作品牌的基础上,推进了“国优”和“省优”创建的全覆盖。现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2011年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的有关要求,将我省创建活动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起点定位,“国优”创建工作彰显新特色

“十一五”期间,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统筹的以“世代服务”为统一标识的优质服务体系全覆盖,为“国优”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地基础。2008年以来,我省自加压力,以创促建,加大“国优”创建步伐,三年跨了三大步。在创建工作中,我省牢牢把握五个创新特色。

(一)城乡统筹,推进“世代服务”体系全覆盖。2008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在南京召开了优质服务建设东部会议,提出“十一五”期间东部地区率先实现优质服务体系基本覆盖的总体要求,我省适应城市化进程的要求,提出了用三年时间实现城乡服务体系的全覆盖奋斗目标,排定序时进度,实现“一票否决”。省政府连续三年将“世代服务”建设列入全省50项实事工程,列入省政府重大督查项目。省财政安排优质服务体系专项建设经费1.24亿元,带动各级政府投入配套经费17亿元。省人口计生委统筹协调,一着不让,连续三年召开推进会,推进各地按照序时进度考核验收。总结推进南京、无锡、常州等市城市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探索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15分钟优质服务圈、实体服务机构加虚拟网络等城市服务模式。到2010年底,全省建成乡镇以上“世代服务”中心1141个,村“世代服务”室16719个,街道以上“世代服务”机构311个,社区“世代服务”室1998个,城乡一体的人口计生优质服务体系实现了全覆盖。

(二)转型转轨,推进计划生育服务体系转型提升。围绕国家综合改革和“世代服务”转型提升的要求,我省确立“六位一体”的模式,把世代服务机构由单纯的技术服务机构,打造成为融宣传倡导、技术服务、信息管理、行政服务、人员培训和药具发放等功能于一体的人口家庭公共服务平台。拓展行政服务。在世代服务中心普遍设立行政服务大厅、政策咨询室,开展行政事项受理、流动人口办证验证等“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趟路,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完一件事,得到一次满意的服务。拓展信息服务。加强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全员人口和全员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利用人口个案信息引导和加强服务,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整体水平。拓展咨询服务。各级服务机构广泛开展政策法规咨询、生殖健康咨询、优生早教咨询、青春期/更年期健康等咨询项目,充分体现综合服务功能和便民维权要求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各级“世代服务”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便民维权、优质服务的核心理念,打造了便民、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

(三)提质提速,推进优质服务内涵的不断拓展。把提质作为优质服务的本质要求,把提速作为优质服务的发展基础。跳出单纯实施计划生育服务的框架,探索“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家庭保健”四位一体的服务理念,着力在服务职能、服务人群、服务内涵等方面,将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转变为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平台。做好计划生育服务。“十一五”以来,全省各级服务机构累计为近1580万已婚育龄群众提供避孕节育服务,全省规范化随访服务率达95.15%。做优生殖健康服务。建立省、市、县三级生殖健康中心实验室,为全省100万妇女群众提供宫颈癌筛查,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率达83.30%。拓展优生优育服务。2007年自行开发优生筛查软件,在全省建立村初筛、乡镇筛查转珍、县区优生检查的服务体系;2008年全面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自费放大省级孕前检查试点范围,在26个试点县区探索“八个统一”的江苏优生促进模式。至2011年9月底,全省共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4.92万人,其中国家试点完成4.99万人,目标人群覆盖率达85%,省级试点9.93万人,覆盖率达65%。

(四)创新创优,推进人口家庭公共服务特色品牌。一是启动“幸福家庭健康促进工程”。制定了《江苏省幸福家庭健康促进行动》系列项目文本,启动实施“8330”计划。

1、整体构建8位一体的家庭健康促进新模式。将“孕前优生促进”、“科学育儿指导”、“青春健康援助”、“避孕节育服务”、“生殖健康筛查”、“不孕不育防治”、“家庭营养倡导”、“老年健康保健”8项行动串联整合,有机构成覆盖人的生命全过程的服务链。

2、重点拓展3项家庭服务新项目。以城乡免费孕前检查为起点推进0-3岁婴幼儿健康项目,以高校为重点推进青春健康项目,以居家养老为重点推进家庭老龄健康促进项目。

3、分项建立30个家庭健康促进示范新基地。年内在全省各地创新实践的基础上,省人口计生委通过建立标准,评估验收,命名10个省级0-3岁婴幼儿健康促进基地、10个省级青春健康教育促进基地、10个省级老年健康促进基地,加强示范引领,带动品牌创新。目前,家庭健康促进计划已有5个项目在全省规范实施,3个项目正在试点运行,30个健康促进计划省级基地年底前全部验收挂牌。二是推进“一证三师”入职认证。依托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生殖健康咨询师入职认证,联合卫生、统计和民政部门,在全国创新具有江苏特色的人口计生队伍“一证三师”的职业化建设模式,建立了“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职业体系为主渠道、以我省相关部门职业体系为补充、以‘世代服务’体系培训为特色”的入职教育体系。2008年以来,围绕“一证三师”职业资格认证,实施职业资格“千人培训计划”,集中组织职业资格培训达50期,累计培训各类服务人员9000余人次,有近60%的人员考取了相应的职业资格,2012年完成对全省1.4万名服务机构人员的入职认证。紧紧抓住全省第二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机遇,制定《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在全国率先将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等事业单位纳入绩效工资改革之中。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公开择优”的原则,探索建立人口计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全面提升我省服务体系的职业化水平。

(五)率先发展,推进建立新型人口和家庭优质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我省已经实现了城乡统筹的“世代服务”体系全覆盖,但这个全覆盖的目标人群仍然主要为育龄群众,服务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控制人口数量。近年来,我省各级服务机构确立“人人享有优质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新目标,省级采取工程和项目的形式,通过实施“世代服务提质工程”、“流动人口服务均等化工程”、“0-3岁优生优育优教工程”、“家庭健康促进工程”等,将服务对象从育龄人群向家庭全体成员拓展,将服务阶段从孕前-围孕期、避孕期向全程服务延伸,取得明显进展。2008年以来,我省扬州市、无锡市、常州市以及20多个县区服务机构更名为人口家庭公共服务中心。苏州市、无锡、南京市政府发文将0-3岁婴幼儿管理服务工作职能交给人口计生委,无锡、南京等市人口计生委成立儿童早期发展处(室),统筹推进0-3婴幼儿服务管理工作。2010年以来,我省13个省辖市、26个县(市、区)参与和自费开展国家免费孕前健康检查,项目覆盖率达40%,明年将实现基本覆盖。“十一五”期间,全省以“国优”、“省优”创建为动力,加快优质服务的覆盖率。截止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73个,省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106个,“国优”、“省优”覆盖率分别为70%和100%。

二、高标准创新,“国优”创建工作形成新机制

(一)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保障机制。将创建“国优”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内容,纳入“十一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区)重点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社会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确保“国优”创建工作的领导到位、资金到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自觉把“国优”创建作为各级政府在人口工作中争先进位的一面旗帜,作为新形势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抓手,作为衡量各级党政领导政绩的重要标志,以创促建,创新争优,各展特色,竞相发展。各级政府切实落实保障投入机制,将县、乡服务机构性质全部确定为社会公益性、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及时足额地拨付免费技术服务项目经费,有力地保障了优质服务体系建设和“国优”创建工作的开展。

(二)健全统一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省级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活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室)基本标准》等重要文件,明确了城乡世代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对县、乡、村三级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阵地、服务设备、服务人员、服务质量、服务效益作出了详细规定,明确了创建国家优质服务单位、国家优质服务示范站以及省级优质服务单位、省优质服务示范站的不同标准。鼓励各地各级以创建国优、省优为目标,以创建示范站为动力,层层开展创建工作,推动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质,积极打造群众首选的计划生育服务单位。

(三)形成统分结合的联动机制。我省将“全国、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和世代服务“全覆盖”工程以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建立了“以创建工作推进重点工程、以重点工程深化创建工作”的联动机制。建立以奖代投的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重点工程项目督导考核中成绩优秀的,优先参评“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和“优质服务示范站”,优先获得设备支持;对督导考核问题较多经整改不达标的单位建议取消“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和“优质服务示范站”评比资格。

(四)建立奖惩分明的动态管理机制。为确保创建热情不衰减、创建标准不降低,我省建立了“国优”、“省优”的动态管理机制,坚持通过“回头看”活动进行回顾性评估,并坚持对发生重大违法行政案件、发生严重技术服务事故、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明显低于当地财政增长幅度、工作水平严重滑坡等情况的单位将撤销称号,在全省形成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今年继续组织“回头看”活动,分别对17个国家和20个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单位进行了检查评估,加强检查督促和指导协调,实现对“国优”、“省优”单位全过程、不间断的动态化管理,推动了“国优”创建活动健康稳步发展。

(五)实行公平公开的遴选推荐机制。在确定“国优”推荐单位时,我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发扬民主、平等竞争、优中选优,建立了公平的遴选推荐机制。今年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推荐申报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创建活动的宣传,使各级党政领导、计生干部和育龄群众了解创建目标和要求,形成了浓郁的争创氛围。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全省“十一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区)创建评估情况,委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将2011年“国优”名额分配给南京、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宿迁、泰州10个市,每市推荐1个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作为本次推荐申报对象。经各市民主推荐、评估验收,最终决定推荐申报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是:南京市雨花台区、苏州市平江区、南通市通州区、连云港市灌南县、淮安市涟水县、盐城市阜宁县、扬州市广陵区、镇江市京口区、泰州市海陵区和宿迁市沭阳县。

三、高规划发展,“国优”创建工作确定新起点

“十二五”时期,江苏将进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深化期。面对新任务新形势,我省确定了创建全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先导区的战略目标。新的目标任务对服务体系创建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的转型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省将进一步深化优质服务体系创建工作思路,以创建优质的人口和家庭服务机构为目标,把家庭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的落脚点,把家庭健康促进工程作为优质服务机构的增长点,把服务家庭全体成员和服务人的生命全过程作为新一轮提质提速的着力点,拓展优质服务半径,深化优质服务内涵,努力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新一轮国优创建的主要目标和措施为以下“三个突破”。

(一)实施世代服务提质工程,在人口家庭服务体系的硬件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的创新创优、提质提速、转型转轨的总体要求,我省将“世代服务提质工程”列入江苏“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的七项重点工程,以城市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示范站建设为动力,加快世代服务的提质,将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拓展成为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机构。一是加强城市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全省城区世代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新建和改扩建13个省辖市、55个城区、23个流动人口超过10万人的县城和100个人口超过3万人的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点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形成城乡一体的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大力开展国家级、省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示范站创建活动。“十二五”期间,我省将以人口的家庭公共服务中心转型为目标,以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站创建为抓手,争取省财政设立专项,每年投入2000万用于技术设备的提升,用三年时间推进世代服务机构达到新的规范要求。通过示范站建设全面提高服务机构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实施流动人口服务均等化工程,在人口家庭服务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江苏“十二五”城市化率将达到70%左右,城市人口综合服务和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都呼唤城市服务体系的完善。我省将重点实施流动人口服务均等化工程,加强城市世代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流入地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加强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点世代服务站(点)和流动服务车项目建设,打造城市人口计划生育15分钟服务圈,确保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免费技术服务实现均等化。与此同时,全省各级服务机构将紧紧围绕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四项任务,建立健全县级以上生殖健康试验室、优生筛查试验室、孕前健康检查质控中心以及婴幼儿、老年人、青少年等不同人群的体验中心,将人口家庭服务机构真正建设成当地群众认可的家庭健康促进的新平台。

篇8:名师工作室引领地理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名师工作室”往往是以一个地区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名师为核心组建起来的科研共同体,一般以其名字命名,用以传播名师的教育教学特色或思想。目的是通过名师的专业能力、品行以及人格等带动工作室其他成员,促进更多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两次受邀加入名师工作室,但均出现成员与成员之间专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的教师在名师工作室引领下,迅速成长为地区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甚至名师,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有的教师几年下来却碌碌无为,专业水平仍然停滞不前。对于这一现象笔者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发现专业发展较慢教师的共同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没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二是教育教学理论缺乏;三是很少进行教学反思;四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薄弱。针对原因笔者提出名师工作室引领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以期为专业成长较慢的教师提供帮助和借鉴。

一、引领成员明确专业发展目标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在某一时期内只能选择某一方面的目标作为突破口。名师工作室一般都会选择比较前沿的方向进行研究,如“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但也有一些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属于基础性的,如开设“如何撰写教科研论文”、“如何做课题研究”、“如何命制试题”、“如何上课和磨课”、“如何使用新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等讲座内容和同课异构等课堂教学实践内容。这么丰富的研究内容,总有一方面适合你。所以工作室成员要与工作室导师不断交流和沟通达成共识,共同寻找教师个人发展的增长点,在名师工作室引领下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发展目标与计划,使教师明晰专业发展方向,有计划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工作室的发展联系起来,在发展工作室的同时成就自己。

二、强化成员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每位教师在大学里都学过教育教学理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教育教学理论已跟不上时代步伐,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一切教学和科研都将是纸上谈兵。阅读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是提高自身需要,也是自我进修的有效途径。要想提高自身理论功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拓宽视野,只有终身学习。因此,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始终占领理论“制高点”。名师工作室的导师一般都会推荐一些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书籍,供工作室成员选择;工作室成员也可订阅《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等地理专业期刊,利用寒暑假或周末进行有计划的阅读和学习,从中汲取专业知识和理论观点。此外,名师工作室还会邀请高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专家、中学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到工作室做讲座,讲授学科前沿知识,为工作室成员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

三、督促成员坚持教育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重新思考和认识,并以此来总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路径之一。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是找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失误或错误行为,进行自我剖析并予以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成长离不开自觉、深刻的反思,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实践进行反省与审视。中国大教育家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说明思考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不会反思的教师,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只能是经验的累积;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其教育智慧就会随之不断增长。名师工作室应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中扮演督促者的角色,促使教师多动笔、勤动笔,用笔记录自己的读书心得、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教育故事等,使教师在写作中提升自己,在反思中升华积淀理论知识。很多成员就在名师工作室引领下,坚持写网络日志、教育博客等,与网友分享自己教学上的得失和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与感悟。只有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反思教学上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才能让教师认识到自身不足,增强自我提升意识。

四、提高成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和创造性质来说,本来就不可能不带有研究因素。这首先是因为,我们与之交往的每一个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说都是一个具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开展研究的幸福之路吧。”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名师工作室一般通过两种形式对成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进行提升:一是论文写作;二是课题研究。让成员明确做研究需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首先可尝试写作论文,然后再进行课题研究,促使成员把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困惑作为一个论题或课题,通过深入研究解决问题,最后将其转化成文字或研究报告。

在名师工作室导师的引领和成员的相互研讨中,笔者认识到,要提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教师工作在教学一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感悟和灵感,这些就是写文章、做课题的素材。二是要提高问题意识。问题是知识的源泉、智慧的火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写作的源泉。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就是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三是要有求异思维。写文章要大胆开拓创新,敢于冒风险,敢于“为人先”,这就是写作的技巧,也是文章出新的立足点。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四是将成就感化作创造的动力。自己第一次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时那种成功的喜悦感,至今记忆犹新。这种成就感使自己愈发自信,几年下来,文章越写越多,也越来越成熟,好句子、好观点、好文章越来越多,竟然连续发表30篇文章,这是之前从未想到过的。

上一篇:低碳城市及低碳产业论文下一篇:初中语文小课堂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