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科竞赛有哪些

2024-07-09

大学生学科竞赛有哪些(精选12篇)

篇1:大学生学科竞赛有哪些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数量经济学、设计艺术学、专门史、分析化学、精密仪器及机械、环境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物理化学

篇2:大学生学科竞赛有哪些

2、天气预报中的“气温10-22℃”,其中,10℃表示一天中的最低温度。(对)

3、一年中平分白天黑夜(昼夜长短一样)的节气是春分、冬至。(错)

4、天越蓝说明空气湿度越大。(错)

5、在电闪雷鸣的天气里,不要打电话、看电视,并把电视天线插头及电源线插头拔下。(对)

6、温度越低,湿度越大,人越感觉冷。(对)

7、气温越高,湿度小,风速大,森林火险等级越高。(对)

8、冬天不会打雷。(错)

9、雷雨天气时,躲到大型金属广告牌下避雨。(错)

10、气象上所说的气温,是指气象观测所用的百叶箱中离地面1.5米高处的温度。(对)

11、你面北而站,风从你背后吹来,使你感觉被往前推,由此判断当时是吹北风。(错)

12、打雷的时候往往伴有闪电,我们会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对)

13、赤道地区是全球气温的地区(对)。

14、“神舟”飞船选在晚上发射的原因,是便于飞船发射升空时地面人员和设备的观测。(对)

篇3:浅谈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能力

一、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 以竞赛的方法, 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上作的能力, 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1]。

学科竞赛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科竞赛题目的完成需要经过题目选择、方案论证、系统分析设计、调试以及相关文档的撰写等过程, 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善于思考、与队员沟通交流、亲自动手操作。可以说, 学科竞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考核和历练, 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学科竞赛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学科竞赛的题目一般情况下难度比较大, 完成该题目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学科竞赛促使学生将课堂教学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课堂外拓展的知识综合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去。

学科竞赛不仅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创新、创造的认识和理解。创新源于实践, 创新贯于实践, 创新终于实践, 学科竞赛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和改进建议,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所以说,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最直接的推动力。

二、学科竞赛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 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主要有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等不同层次。自2011年我分院组织参加了一些学科竞赛以来, 已获得了国家级奖项8个、省级奖项几十个,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获得了一些经验,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师生参赛的积极性不高

要想在学科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就需要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付出很多的时间和努力。如果他们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或鼓励, 势必将逐渐降低师生参赛的热情。

自我分院参加各级学科竞赛以来, 指导教师主要是利用周末、假期等时间来实验室对学生进行指导, 属于义务劳动。同时, 由于学科竞赛的项目涉及的学科范围比较广, 教师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与准备, 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好学生。很多老师都是因为这些原因, 怕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或科研任务, 而不愿意参与到学科竞赛的指导工作中来。学生则大多数因为认为参与竞赛对自己没有多大帮助, 而且参与竞赛还要要牺牲掉周末或寒暑假, 付出的努力也得不到鼓励和支持, 或者想要考研等原因, 而不愿意参与竞赛。

(2) 参赛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不合理

参与学科竞赛的活动一般都是由有意向的老师组织与发起, 在分院内找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强, 且有参赛意向的学生。虽然有时也会在其他分院发现到好的参赛苗子, 但由于这涉及到多个分院, 取得一定成绩后很容易就会发生相互争功的事情, 令指导老师不得不中途放弃指导, 逐渐形成了各分院各自为政、互不沟通的现状。如果参赛学生组队比较多、参与的项目也比较多, 而指导老师比较少的话, 还很容易就会出现指导老师忙不过来或者无法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很好的指导等状况, 这都会影响到老师或学生的热情与信心。

三、建立健全学科竞赛的管理机制, 实现可持续发展

(1) 设立激励机制, 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本科专业最新改革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均提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考核的要求。对于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活动且表现比较突出的, 可以采用学校网站或贴海报等方式进行宣传和鼓励, 增加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还可以将学科竞赛的积分转换成实践创新学分、冲抵选修课程学分等;同时, 还可以将学科竞赛的学分作为学生个人或班级评优、评先的优先考虑条件等,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主动性。

对于指导教师部分, 可以按照竞赛级别、指导人数、竞赛周期等划分不同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予以津贴鼓励, 充分肯定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对于其所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情况, 可以进行表彰或奖励;将指导参加学科竞赛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积分的有效组成部分;优先安排竞赛指导教师进修等,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成立三级管理模式, 统一协调各项资源

学科竞赛是由学校主管机构、学院、教师及学生共同参的, 学校应该从全局出发, 对学科竞赛的有关工作进行科学规划, 组织和建立一个结构完整的、职责明确的组织机构, 负责统筹管理和推动实施, 避免相关教学单位、部门之间发生“互不沟通、相互争功”的情况。对学科竞赛的整个组织过程进行统一管理。该管理机构应包含校级管理机构、学院级管理机构和项目负责人。校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学科竞赛相关政策或制度的制定、总体指导和协调各分院之间的资源等;学院级管理机构负责竞赛具体的管理, 包括为参赛学生提供培训场地、提供赛前训练等, 竞赛项目负责人负责有关竞赛工作的具体实施, 包括学生报名与筛选、培训工作等。

四、总结

自2012年我校实施学科竞赛管理改革后, 调整了相关管理制度, 加大了学科竞赛的奖励力度, 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热情, 学科竞赛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学科竞赛能够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等学校我们应充分发挥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 进一步优化学科竞赛管理体系, 深化教学改革,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为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国峰, 张世英, 李彬.论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0 (3) .

[2]郝欢, 刘延飞.浅谈以学科竞赛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科教导刊, 2013 (31) .

[3]严薇, 杨天怡, 袁云松.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12) .

篇4:大学生学科竞赛有哪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学科竞赛平台

学科竞赛是围绕基础课堂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同时又超出课堂教学范围,用竞赛的方式,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科竞赛的目的是学生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然后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通过学科竞赛这个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联性

1开展学科竞赛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的题目设置与一般的考试不同,学科竞赛对学生课外拓展知识的掌握要求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综合性,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学科竞赛的过程,要求学生对知识掌握要系统全面、要能融会贯通、灵活的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学生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另辟蹊径,脱颖而出。

2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但还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学科竞赛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学生在学科竞赛的过程中,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技能,通过创新思维的引导形成创新技能。学科竞赛要求学生知识综合性强,并能灵活运用,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3学科竞赛是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载体

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学校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学科竞赛体系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尤为重要。面向学科竞赛,高校教学管理体系要做一些改革,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创新文化建设等,学科竞赛对推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意义是无可置疑的。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竞赛平台构建

1学科竞赛组织平台搭建

学科竞赛的深入贯彻实施,需要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制度保障。首先,高校要成立学科竞赛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和分管学生工作的老师担任组长,负责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规划、协调,学校统一领导,从组织上保证学科竞赛活动的持续开展。其次,要建立健全的学科竞赛方面的规章制度,让高校的学科竞赛有据可循,有理可依。最后,高校需要着重培养大学生优秀科举社团组织,鼓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组织、在社团活动中不断创新。尤其是跨学科、跨学院的联合社团组织,可以充分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2学科竞赛激励平台搭建

学分制已经在大部分高校中顺利实施,激励创新学科竞赛持续开展,可以建立创新学分制,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需要规定一些创新实践的必修课程,设置合理的创新学分。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学科竞赛活动来获取创新学分,完成必修课程。高校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科研活动、发表学术论文、发明科技专利产品等获得额外的奖励学分。同时,可以设立创新奖学金,用来奖励在各种学科竞赛中表现优异的个人或者团体。与此同时,高校还要设立创新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各个学科竞赛中的先进个人或集体,并对指导教师也予以奖励。

3学科竞赛实践平台搭建

众所周知,学科竞赛具有很强实践性,搭建有效的实践平台是实现大学生学科竞赛水平的有力支撑。这里所说的实践平台搭建主要是构建一个综合型的实践基地,其中包括科研活动型、科技创新型、综合素养培育型等实践平台,实践平台构建好以后,后期运营要保障实践平台全天候对校内学生的开放,同时,还要保障点、线、面一体化的覆盖面,实现全校师生都能参与共享实践操作平台,为全校师生开展自拟科技活动、学科实验以及参与科研活动等提供良好条件。高校还要切实利用自身的 学科优势建立大学生创新平台,打造一个具有雄厚基础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育的基地。除此之外,高校在内部实践平台构建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外部社会的沟通,可以与企业进行联合开展学科竞赛平台建设,可以通过合作办学、师资共建、资源共享等渠道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学科竞赛经费投入平台搭建

经费投入是保障学科竞赛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也是保证学科竞赛质量和水平的基本条件,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要的经费投入必不可少。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学科竞赛专项经费,加大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行为的支持力度,进而才能激发出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的激情,使他们能尽可能早地参与到科研创新实验的培训,初步了解并掌握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方法,提升个人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高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到大学生学科竞赛中来,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保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经费的后备支持。

5学科竞赛的联动平台搭建

学科竞赛的联动平台主要包含校际联动、校企联动、校园联动、师生联动、生生联动等多元化联动平台,联动平台要以师生广泛参与为基础,强调学科特色的搭建,扩充联动平台的包容性和影响力,争取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内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积极选聘校内外高水平教师作为大学生学科竞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学科竞赛,打造多方位多层次的学科竞赛联动机制,为大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展示个性和锻炼能力搭建了平台。

参考文献:

[1]王晓勇,俞松坤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7 ,(12)

[2]梁化奎学科竞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9)

[3]张涛,邓治春,彭尚平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及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3,(03)

篇5:大学生学科竞赛有哪些

2、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能起到冷藏的目的吗?(能)

3、萤火虫是光源码?(是)

4、吊兰是用种子繁殖的吗?(不是)

5、日晷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吗?(不是)

6、月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7、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能发生折射现象吗?(能)

8、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不是)

9、蚯蚓是改良土壤的能手吗?(是)

篇6:劳动竞赛口号有哪些

27.是战士就应该奋勇杀敌,是勇士就应该无所畏惧,要成功就得努力,去拼搏才能胜利,这里是你们驰骋的天地,勇士们,擦亮你们的眼睛,亮出你们的宝剑,活出属于你们的精彩吧!

28.我们是草原雄狮,四方为之云动,我们是林中虎王,无人敢于争锋,我们是沙漠雄鹰,天空无敌的王者。做一个勇往无前的勇者,成为睥睨天下的王者,加油!

29. 因为年轻,所以我们不惧失败,因为年轻,所以我们激情四溢,因为年轻,所以我们勇而无畏,因为年轻,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30. 手拉手,勇敢阔步朝前走;肩并肩,竞技情谊在心间;心连心,团结奋进一家亲。角逐虽无情,赛的是公平,友谊要第一!

31. 鼓足干劲勇往直前竞赛场上出成绩

32. 依科学管理靠团队力量建满意工程

33. 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确保工期如期实现

34. 赛技能 强素质 当先锋 为重庆建设作贡献

35. 团结互助敢于拼搏以苦为荣赛出成绩

36. 鼓足干劲勇往直前竞赛场上出成绩

37. 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8. 赛技能 强素质 当先锋 为重庆建设作贡献

39. 坚定信心 奋力拼搏 解决完成施工任务

40. 赚一毛钱不是赚,省一毛钱才是赚

41. 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农民工。

42. 开安全车行万里路送万家客暖万人心。

43. 咬定工期不放松施工大干争先

44. 赶学比超,争做岗位能手

45. 职工是主人,人人都来参与企业管理

46. 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确保工期如期实现

47. 依科学管理靠团队力量建满意工程

48. 向技术要产品,向技术要效益

49. 团结互助敢于拼搏以苦为荣赛出成绩

50. 一言一行树交通形象,一心一意为农民工服务。

51. 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农民工心中。

52. 为农民工平安返乡(岗)提供安全优质服务。

53. 不留遗憾 不当罪人 奋战重庆建功立业

54. 向技术要产品,向技术要效益

55. 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篇7:高中历史学科学习方法有哪些

一、扎根教材 重视课堂

苏轼曾说道:“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我认为,学历史也应当如此。即学历史必先明史实于胸中。许多同学在听历史课时往往会不知所云,在做史实题目时也是连蒙代猜,这种问题主要是史实不清造成的,史实不清会对历史成绩的提高产生制约作用。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扎根教材,因为教材是历史学习的第一手材料,其作用是参考书无法替代的,而只看参考书而放弃教材,实属舍本逐末之举。

读教材我认为要分三步:首先是通读,了解全书的内容框架,把握重点内容;其次是精读,一章一节一个知识点仔细阅读,熟悉教材;第三是复读,每隔一端时间就翻一次教材,反复多次,使教材烂熟于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踏上古今中外历史这块广袤的土地,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好基础。

课堂是教师知识传授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殿堂,正可谓学贵有师,教师贵在是我们历史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前行的路标,导航的灯塔。在学业负担较重的今天,在课外抽出时间去看历史是不太容易的,因此历史课堂就显得格外重要。提高听课效率,可以说是学好历史的一个基本前提。

二、把握联系

联系比较法是历史教师课上经常运用的,田老师经常带领我们利用时空联系比较法总结历史。老师随便从一个点切入就能把整本书的知识串起来,真了不起,这与扎实的基本功分不开的,也是我学习历史惯用的方法,而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联系法分为学科内联系(即单纯的历史事件联系)与学科外联系(历史与地理及政治等学科的联系)。

(1) 学科内联系

所谓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若干事件的总汇,这就决定了各历史事件决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比较也是联系法的一种,对于相似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来加深对他们的认识。比如我们可以从时代背景、阶级力量、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同样三次科技革命,帝国主义国家的区别,美德经济发展的原因等等,也可以通过比较掌握。在比较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历史事件中的共性和个性,可以活跃我们的大脑,锻炼思维,提高归纳的能力。

(2) 学科间的联系

俗话说:史地政不分家。在文综考试的情况下,这种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在学习文字历史时,也应该注意图片和地图,当我们把各代疆域还原在行政地区上时,从地区辩认朝代还算难题吗?同样我们在学地理时,也应该注意与历史的联系。从北京环型放射状的交通线,我们可以看到明清北京的雏形;进到德国的鲁尔区我们可以看到德国的工业化;讲到俄罗斯的气候,我们可以想起拿破仑与希特勒的惨败;讲到分国地理我们可以联系到各国的历史。那么政治呢?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与光荣革命,中国的法制建设,中国的对外政策与新中国的外交历程,中国共产党如何成长为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加强对三科的联系的把握,有利于增强面对于综合题时的应对能力,这在历史学习时是应当值得尝试的。

历史与文学艺术也有不可割裂的联系,如读到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会忆起“安史之乱”;读到陆游的《示儿》会想起宋金对峙的形势。看到《蒙娜丽莎》会联想到文艺复兴……

三、追寻生活中的历史,培养“历史感”

历史虽然是已经过去的历史,但历史是鲜活的,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有一定外语基础的人,有一个习惯,就是用外语去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我认为,历史也应如此。记忆历史不应当是端坐书房,大声念记,放下书本,脑中空空,而应是在掌握一定史实后,放下书本,让历史时常伴随左右形成一种历史感。

比如,看到日历会记起历史上今天的大事,在看到“九.一八”就会想起此事的前因后果;在“四月二十三日”脑子中会浮现出南京总统府上的国民党旗降落,升起人民解放军的军旗。翻到“九月一日”这一天就会联想到德国闪击波兰,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先前在德国如火如荼开战世界杯,也会成为我们让历史事件驰骋的舞台。看到塞、黑队的最后亮相,我们会想起前南斯拉夫“自治之花” 的兴起与凋零;看到加纳、多哥、安哥拉等非洲球队能让我们回忆起黑奴贸易与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瓜分。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阿根廷等队会能让我们记起拉美独立运动……

让历史跃出书本,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对于记忆来说又进了一步,因为这时历史已深植在脑中,难以抹去了。

四、结束语

爱因斯坦有W=X+Y+Z的公式流传于世,历经初高中六年的历史学习我总结出的公式:

S=A+C+R+D

A:积累(ACCURMULATION)

C:联系(CONNECTION)

R:复习(REVAIEW)

D:勤奋(DILIGENCE)

只有做到知识不断积累,熟练的加工知识,把握联系。做到及时复习,特别是融入生活中去学习、复习,做到持之以恒,孜孜不倦这是学习好历史及其他学科的必备条件。

篇8:以学科竞赛促进大学学风建设研究

当前, 高校学风总体较好,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主要体现在: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 缺乏学习动力。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 没有明确的目标, 不知道该如何自主支配课余时间;一些同学认为, 大学是一个“补偿性的青春”, 就是用来挥霍的。二是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 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只有一个体现在就业方向上的模糊概念, 不知道专业课程该怎么学, 或者认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太枯燥, 缺乏实际意义。三是沉迷游戏现象日趋普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生活条件的提高, 大部分同学进入高校后都配置了电脑和智能手机, 玩游戏、上网现象普遍存在, 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和学校学风。

学风建设需要教、学双管齐下, 从“教”的角度来说, 就是如何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促进教师将学生吸引到教学上来,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 这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从“学”的角度来说, 就是提升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 促进广大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学科竞赛是指高校在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 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以开展专业竞赛的方式, 激发大学生将课堂的理论学习与课外专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科竞赛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促进大学生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进一步改进大学生的学习方法, 增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近年来, 很多高校在积极参与大型学科竞赛的基础上, 广泛开展结合自身教学特色的专业学科竞赛, 尤其是部分学科竞赛与企业需求相结合, 与市场发展相结合, 不但有效促进高校教学方式转变,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还有效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精神培养, 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协作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对于促进高校学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1学科竞赛有效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学科竞赛是以比赛的形式, 考查大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竞赛对打造一支具有过硬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 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科竞赛的开展, 离不开指导教师的积极参与, 这些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 往往能够很快和参赛学生融合在一起。完成一项竞赛活动, 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需要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竞赛的过程中, 会有更多的针对实际问题的师生交流和互动, 从前期培训, 到后期具体指导, 从理论知识的讲解, 到指导学生具体操作, 这些环节既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反馈, 也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馈。教师参与学科竞赛辅导, 可以在实践中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并针对性地修正自身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 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指导学生参与竞赛的过程, 也是教师不断认识自己、剖析自己、自我提升的过程。

学科竞赛的选题, 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学科前瞻性, 或者具有一定市场需求, 往往能够为指导教师指明学科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以及学科当前发展的热点问题, 为本学科教学体系改革和科研方向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目前, 学科竞赛得到教育部门和高校领导的普遍重视, 已经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科竞赛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离不开指导教师在实践过程与管理部门的不断沟通和磨合, 竞赛的前期培训、中期管理和后期总结评估, 只有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其中, 赛事的组织、管理和经费安排, 也只有指导教师全程负责, 因此, 指导教师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和教学管理的参与者, 通过参与学科竞赛, 能够为学校建立科学竞赛运行机制和合理的管理模式, 提供有益的借鉴。

2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

首先, 学科竞赛对于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科竞赛的目的, 是希望大学生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完美结合。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学活动的成效,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或者说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即通过在竞赛中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既加深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又能够将这些知识加以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取得成就感, 参赛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 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科竞赛能够为参赛学生在短期内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即要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在竞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学生必须通过多种途径针对性地学习有关知识, 并将这些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 学科竞赛能够有效推动大学生对学科专业的学习。与常规学习不同, 通过学科竞赛, 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都有明显提升, 这种学习模式是对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一种延伸。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 随着竞赛开展的深入, 参赛学生必须要将专业课程进行系统梳理, 逐步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解决竞赛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有些问题, 学生需要从未学习过的知识中寻找答案, 甚至需要在其他学科专业领域寻找解决办法, 不但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还有效拓宽了学生学科结构和知识面。

再次, 学科竞赛能够积极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科竞赛的开展, 首先就是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角度而开展的。学科竞赛的赛题, 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 而且竞赛级别越高, 完成赛题的难度越大。赛题一般采用要求参赛选手对所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制作符合主题的作品等形式, 赛题的本身就对学生创新性提出了要求。要完成赛题, 参赛学生需要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 并在不断吸收竞赛课题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去分析问题, 构建解决问题的思路, 确定竞赛方案, 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是大学生综合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体现, 对于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最后, 学科竞赛有利于大学生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学科竞赛的开展, 就是希望通过竞争的形式, 激发参赛选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以期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或者名次。作为参赛者的大学生, 都期望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能够获得回报, 因此竞争意识会贯穿整个竞赛的全程。学科竞赛有一部分采用个人参赛的形式, 更多的则是采用团队参赛的形式, 这种类型的竞赛, 从赛题设置的角度来说, 需要的知识面相对较宽, 在指定时间内一个人往往不可能单独完成比赛, 团队成员必须对课题任务进行分解, 每人负责某一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几个方面共同开展, 密切合作, 共同完成赛题。这个过程, 是团队不断交流、不断磨合的过程, 有效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 对于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具有重要作用, 是高校促进学风建设的有力手段。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规范学科竞赛管理体系, 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激发大学生的参赛热情, 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摘要:近年来, 随着学科竞赛在高校的蓬勃开展, 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本文从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学科竞赛对教、学双方的促进作用入手, 分析学科竞赛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学科竞赛,学风,教学改革,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史宁, 陈芳.简论学科竞赛与高校学风建设之关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 (2) .

[2]韦伟.试析学科竞赛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 2005 (6) .

[3]刘允, 张雅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 2010 (8) .

篇9:大学生学科竞赛有哪些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而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如何以学科竞赛为契机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2007年教育部的“质量工程文件”中充分肯定了学科竞赛对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把学科竞赛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之中。学科竞赛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或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竞赛任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学习及研究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有利于优化师资队伍,也有利于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科竞赛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学科竞赛现状及问题

(一)竞赛项目众多难以选择

目前,国家、省、市级及其他非官方机构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项目繁多,如何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符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竞赛,是各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学科竞赛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选择和参与学科竞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竞赛中得到提升。

(二)竞赛管理过于粗放

学科竞赛的过程管理,尤其是非官方的学科竞赛管理,基本是粗放式的。学生自己组队,自己找教师指导;教师则运用自己的个人能力来协调资源的配给。教师和学生都仅仅凭借自我管理来完成竞赛活动,而学校和学院的过程管理形同虚设。长此以往,过于粗放的竞赛管理必然会影响学科竞赛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三)竞赛成果闲置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在教师指导下耗时耗力设计的方案或产品,比赛完成后几乎就扔在一边了。如果建立起完善的学科竞赛成果转化机制,就能使学生的竞赛成果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三、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建立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

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并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组织与协调各类学科竞赛工作。往往一项比赛不同系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均可参加,而且往往多学科的学生组成一个队后,设计出的方案创新点更多、比赛成绩更好。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竞赛的组织管理工作,应该建立和完善校、院、竞赛项目负责人三级组织管理机构,保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顺畅。只有学校参与的组织管理机构才能更好地对资源进行组织协调,使不同学科的学生之间产生学科交叉和知识碰撞的火花。

(二)建立完善的学科竞赛管理制度

高效的竞赛管理除了需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还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因为学科竞赛往往不属于教学计划中的内容,教师在学科竞赛中指导的工作量难以记入工作任务量中。同时现在国家、省、市级及其他非官方机构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项目繁多,学生难以全部参加。因此,建立完善的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制度,对学科竞赛进行筛选和过程管理,是学科竞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建立师生双方的激励机制

参与学科竞赛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意味着牺牲大量业余时间来钻研学科知识、参加培训学习、设计方案等。如果对学科竞赛敷衍了事,非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会影响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因此,必须建立师生双方的激励机制,以此调动师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四)建立学科竞赛成果转化机制

建立完善的学科竞赛成果转化机制是促进学科竞赛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例如:学科竞赛中产生的优秀方案可以转化为实践教学案例进入到学校或学院案例库中;学科竞赛中产生的优秀产品,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社会的多渠道的交流,将其转化为具有应用价值的项目。这样就会使学生的竞赛成果得到二次开发利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永生等.构建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实践的长效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0,(6).

[2]董方旭,况晓慢.高校学科竞赛运行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14期,2010.6.

[3]何永玲,樊东红.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5(3)2010.6.

本研究课题受到2011年北京工商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g115204。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篇10:物理学科的复习学习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课上听讲,不要因为老师讲的内容太过简单就不听,可以把它当做复习,巩固,和老师授课速度保持一致,要不然你就变成自学了。老师讲课和自己自学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课上听讲还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就是做笔记,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有些东西是需要记下来的,比如知识结构、解题方法、听不明白的地方……这样也方便在课后整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是遇到好的题目、好的解法都可以记在本子上,在复习的时候相信它会帮你不少。

篇11:大学生学科竞赛有哪些

答: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综合性: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综合性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决定的;第二、自主性和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并完整的经历,要求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课程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特点;第四、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主要指向是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通过对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觉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能力;第五、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第一、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启发学生潜能,对于学生体验人生,关注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二、促进学校课程的创生与发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需要学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学校特色和当地课程资源,开发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给予学校教师丰富的创造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促进学校课程的创生与发展;第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转变教师新课程实观念、提升课程开发能力、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都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第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有助于提高指导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规划能力和设计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了指导教师发展自我的实践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能力。有助于提高自主获取信息、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增强课程评价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自身新课程的实施能力。有助于教师成为反思型新时代教师。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员自主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教师应该采用哪些教学方式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实现学员自主?

篇12:全国大学生主要学科竞赛

搜集制作:vanven威威

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1.竞赛组织

每支参赛队由三名学生组成,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均有资格报名参赛。(以学校为基本单位)

2.竞赛时间和方式

竞赛时间定于竞赛举办的9月份,赛期四天。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每逢单数年的9月份举办,赛期四天三夜(具体日期届时通知)。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组织的方式,竞赛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竞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有关纸介或网络技术资料,队内学生可以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竞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参赛学校应将参赛学生相对集中在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为保证竞赛工作,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等均由各参赛学校负责提供。

3.竞赛报名

每个报名的参赛队必须在报名时按照规则确定本队参赛选题的组别(本科生组或高职高专学生组),开始竞赛时不得更改。各赛区负责本赛区的报名工作,填写全国统一格式的赛区报名汇总表,并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内上报全国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备案。(收取报名费)

该竞赛对学电子类专业必要有用!

二、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1.竞赛组织

同上

2.竞赛时间和方式

该竞赛每年9月(一般在上旬某个周末的星期五至下周星期一共3天,72小时)举行,竞赛面向全国大专院校的学生,不分专业(但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本科组竞赛所有大学生均可参加,专科组竞赛只有专科生(包括高职、高专生)可以参加)。该竞赛对考研比较有用!

三、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是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联合著名高校共同承办,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制作的实践工作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一、大赛特点:

1)大赛设计的作品以机械为主、机电结合2)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3)大赛设计作品与实际应用紧密相结合。

4)国内影响很大。

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和省市报社对大赛活动进行了报道,使大赛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在“搜狐”、搜索引擎上键入“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就会显示44万多个网页信息;在Google引擎上搜索,也会显示17.8万多个网页信息(数据统计截止2006年底),说明了大赛在国内影响很大。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和自信心。

二、参赛条件:

全国在校本、专科大学生(本年暑期毕业的学生可参赛)均可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通过学校推荐报名参加,每个参赛队学生人数不得多于5人,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参赛队由所在学校统一向本赛区组委会报名。

三、参赛时间:

一般从发布大赛通知到完成决赛要有一年多时间,学生从市场调研、方案构思到设计完成制作、参加预赛要有7~9个月时间

该竞赛对机械类专业比较有用!毕竟是全国认可的!

四、英语类竞赛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笔试,每年5月左右)

21世纪杯大学生口语大赛(口语,每年9--11月左右)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口语,每年8--12月)

上一篇:酒店保安员工辞职信下一篇: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