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2024-07-14

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调研报告(通用8篇)

篇1: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监狱转型发展的需要,劳动改造模式,已经逐渐由室外向室内组织,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密集型的劳动改造,虽然有利于监狱管理的管控,但也暴露出教育改造工作如何转变,并与之相适应的问题,特别是在密集型关押管理环境下,如何在劳动改造中提升教育改造质量,做好教育改造工作,还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今年以来,随着司法部部署的“教育质量年”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入,监狱系统教育改造工作出现转型发展,我们应抓住契机,积极主动的做好新时期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研究,完善教育改造理念,初步实现科学的教育改造体系设计,积极探索出实施教育改造的有效举措,从而落实“首要标准”,服务于法制中国,平安中国建设,下面我从当前监狱服刑人员的实际改造状况入手,对教育改造工作的发展,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

一、当前监狱服刑人员存在的改造现象

当前监狱服刑人员,存在的改造现象主要表现为三“喜好”:

一是喜好“简单”,服刑人员之间的言行以简单为主,缺乏感情交流和沟通技巧,直来直去的言行虽然看上去节约了时间,但也堆积了大量的劳动改造、生活、学习及卫生矛盾和问题,乃至于很多服刑人员习惯于用暴力解决问题,所以打架斗殴,对抗管教,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出现较为普遍和突出。

二是喜好“以自我为中心”,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劳动改造过程中,很多服刑人员(特别是有特定技能犯)非常喜好以自我为中心,过于自念和自私,自私和自念的言行,不仅导致服刑人员之间缺乏合作和配合,窝里斗、相互拆台过多,影响劳动改造的有序开展,还导致改造风气不正,互监互控制度落实不到位,易出现监管事故隐患。

三是喜好“一根筋”,虽然当前服刑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以前有较大进步,但服刑人员容易认死理,不易转弯的情况出现增多,他们认识的狭隘性和偏执性,导致他们喜好“一根筋”的思维模式,不能进行自我心态调节,跳出固定思维的能力较弱,民警对服刑人员开展说教工作的阻力较之以前有所增大。

二、导致监狱服刑人员改造现象形成的原因

万事皆有因才有果。上述三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是因为三个“缺乏”:

一是缺乏科学严格的服刑人员系统教育,一方面新犯行为规范整训没有与时俱进,源头性教育还有待改进和调整,入监教育缺乏必要的力度和针对性,导致不少新投改的服刑人员,对于服刑的规范学习不到位,对于改造的权利和义务学习不全面,特别是近期大量投送监狱改造的短刑犯,有不少表现出身份意识淡薄,劳动热情缺乏,改造动机不纯,为谁改造的意识不明现象,对良好的改造风气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缺乏较为科学的技术教育思路和设计,缺少科学系统,具有前瞻性的培训教育目的调研,也缺乏系统的技术骨干阶段性的过程培训设计,技术教育基本还停留在基层监区自行安排组织的层面,流于形式的培训效果是差强人意,既资源浪费,又造成基层单位普遍技术储备不足,不仅导致质量问题,设备维护问题较为突出,更为关键的是影响劳动改造成效,使得劳动改造发展不能与教育改造发展相匹配。

二是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教育团队,监狱虽然一直在组织教育改造工作,但教育内容的更新及时性,教育手段的新颖性和技术性,教育课程设计的科学性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虽然教育课程是开设了,但上课的`老师水平却难以让人满意,课程效果还不理想,缺少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育团队,把课程开好,能吸引住广大服刑人员的兴趣,能在潜移默化中引起广大服刑人员思考,教育性和影响性还有待加强。

三是缺乏具有正能量的文化引导,在当前监狱服刑人员群体中,由于缺乏健康、积极的群体亚文化引导,导致不少基层监区服刑人员自我调节能力普遍较弱,而现象产生的根源,在我看来,主要是服刑人员长期缺少自己的时间,缺少自我心灵净化,他们缺少阅读,特别是有益于心灵洗礼的书报,更是鲜有看者,我观察了一下,我目前所在的监区服刑人员来看,参加自学考试的只有八名,占总人数的1。69%,订阅各类报刊杂志共计76份,订阅率只有16。1%,而《读者》、《杂文》、《文摘》等有益人生思考的报刊,更是鲜有人订阅,只有8份,占总人数的1。69%,占总订阅数的10。5%,大部分订阅者订的是《健美》、《知音》、《健康与生活》、《男人装》等书刊,缺乏人生哲理的启迪和引导,导致服刑人员缺乏思考,喜好简单的想问题,处理问题,不仅增大了民警的教育难度,还占用基层民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基层监区、分监区领导对教育改造工作的科学谋划和积极实施。

三、对当前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几点建议

1、重塑教育理念,推崇教育改造出效益。

一是应建立“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理念,要重视服刑人员入监教育工作,严格新犯入门教育,通过源头性的教育整训,帮助服刑人员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强化服刑人员的身份意识和劳动改造意识,要解决当前服刑人员中普遍存在的为谁改造,为谁劳动的问题?变要我改造,为我要改造;

二是进行必要的罪犯改造发展动态教育探索,对于一些想改造、真改造的服刑人员,我们应考虑开展具有素质和技术提升性质的中途教育和继续教育,此举,不仅可引导服刑人员继续积极改造,还能形成改造示范效应,引导其他服刑人员也积极改造,踏实改造,更为关键地是,可提高好素质服刑人员的比例,提高我们的劳动改造成效,进而促进劳动改造的模式与教育改造发展要求相匹配,让教育质量年活动,得到真正的开展和取得较好的实效;

三是积极探索出监适应教育,劳动改造和教育改造的目的是一致的,即为“首要标准”服务,当服刑人员改造到刑期的尾期时,我们应进行一些与社会接轨地适应教育,一方面可以播放一些社会打工人员的就业现状调查纪录片,另一方面可进行必要的生产模拟和就业模拟教育,让即将刑满的服刑人员,对当前社会创业和就业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尽量减少服刑人员出狱后的心里落差,尽可能的减少自暴自弃行为的出现。

2、强化文化建设,借助文化教育促正气。

一是鼓励文化学习,特别是在目前施行“5+1+1”教育改造模式下,我们应大力倡导文化学习,鼓励服刑人员多看好书、好报,鼓励他们参加自学考试(通过一门可外加3分的奖励对服刑人员诱惑非常大),虽然这些学习看上去占用了服刑人员的一些业余时间,但其增强服刑人员自我调节能力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还有我们还可把参加自学考试,同服刑人员的改造表现相挂钩,只有表现好的,才能报名,如有违规可以限制报名,引导服刑人员踏实改造,真诚改造;

二是加强基层监区的文化建设,当前我们不少基层监区,由于硬件条件的短板,从环境上就缺乏文化的气息,劳动改造环境和监舍颜色的单调,压抑服刑人员的心理,鲜有的文艺演出和娱乐条件设施,导致服刑人员的业余生活缺乏调剂,我们应该鼓励有书画和文艺才能的服刑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多进行文艺汇演和创作,形成改造正气,通过加强监区文化建设,丰富服刑人员的业余生活,多方面的引导服刑人员平稳改造。

3、创新教育内容,形成教育改造的正能量。

除了日常开展的文化教育、形势教育及技术教育以外,我们还应积极开展一些具有正能量的娱乐和生活教育,一是可组织观看具有正能量的电影和文艺晚会,如电影《中国合伙人》和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激发广大服刑人员内心的至善,鼓舞起他们的生活热情;二是还可有选择的看去年开始出现的《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等健康向上的娱乐节目,教育广大服刑人员,社会成功的渠道已具有多样化,对于他们来说,努力可以造就成功,只要踏实改造,积极劳动改造,将来也有机会去赢得社会成功;

4、重视隐患化解,抓好个别教育稳秩序。

个别教育是我们监狱管理者一种最简单、最实用的教育改造手段,可惜的是,随着监狱管理的不断转型,个别教育工作在基层单位有弱化的趋势,但近年来的一些狱情隐患化解与个别教育工作的适时开展不无关系,如近期出现的一些要自杀、抗改等苗头性狱情,就是由于个别教育工作到位,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从而及时化解,稳定了改造秩序,确保了监管安全,因此,我们不能弱化个别教育工作,还应有所创新,要引入必要的技术信息手段,加强个别教育的技术含量,提升个别教育的质量,通过个别教育工作的实在开展,鼓励民警多发现监管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化解,确保监管秩序的稳定,实现监狱安全。

篇2: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摘要:体验式教学能通过建立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进行价值判断,从而领悟知识,形成健康情感价值和价值观。文章以广州监狱为例,探讨将体验式教学引入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应用,论证体验式教学对服刑人员的教学质量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并提出应用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与困难,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服刑人员体验式教学 教育改造 ‚5+1+1‛

教育改造,是指我国监狱为实现刑罚目的,在依法执行刑罚过程中,对服刑人员所进行的以转变、矫正犯罪恶习为核心内容,结合进行文化技术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系统的影响活动。监狱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提高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质量。自199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颁布实施,教育改造工作开始步入依法、规范的发展轨道,教育改造工作在方式、方法和内容的选择上不断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同时,在‚5+1+1‛的新教育改造模式下,监狱需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凝聚教育改造力量、对教育改造方式进行创新,增强教育改造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提升在押服刑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结合监狱实际工作,引入体验式教学的理念和模式,以生活实际的多样性的体验活动,丰富服刑人员的感性经验,弥补理性经验的不足,缓解课堂学习单调、机械、被动的局面,培养服刑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服刑人员的学习兴趣,无疑是对传统的思想、文化、技术 ‚三课教育‛的有效补充,也是对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一大创新尝试。

一、体验式教学的涵义

体验式教育是指学员通过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感受,从中抽象总结出知识和规律,并用以指导自身实践的一种教育方式。体验式教育是一种‚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学员经历的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

中国有句古话:耳听则易忘,目视则久存,身行则理明。国外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对于同一事物,听到的信息可以被记住10%;看到的信息可以被记住20%;亲身体验的信息则可以被记住80%。体验式教育以服刑人员需求为中心,以具体活动为手段,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强调充分交流、协作与反思,强调在具体情境中调动服刑人员的多重感官去感悟和改造思维,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转变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

[1]

二、服刑人员学习能力特点及监狱引入体验式教学应用意义

(一)服刑人员的知识水平构成特点

服刑人员以早年辍学、低文化程度人员为主。以广州监狱为调研样本,全监服刑人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约占全体比例91.88%,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约占33.69%,文盲文化程度约占1.62%,呈现服刑人员存在知识水平普遍偏低的特点。据科学研究,受教育多者,智商高;受教育少者,智商低,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趋于扩大。国外心理学家曾以613 名瑞典男子为被试者,结果发现,完成初中教育的被试者比没有完成初中教育的被试者的智商高出3%,而完成高中教育的被试者比没有完成初中教育的被试者的智商高出8%。每少上一年学,其智商将下降1—2个百分点。服刑人员普遍受教育时间偏低,造成其接受知识少,知识贫乏进而影响智力发展。因此,智力水平决定了传统的文化课程成为部分服刑人员比较艰难的学习任务。没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就没有自尊、自我实现的期望,因而也减少扩充知识、发展智力的动机与兴趣。

[2]

(二)服刑人员的学习倾向性特点

要培养服刑人员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需要了解掌握服刑人员的学习倾向性。运用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量表,对广州监狱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541份。经数据统计分析,可了解服刑人员学习意识平均水平低,不具备良好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缺乏正确学习评价和有助于学习的人际关系技能,总体服刑人员学习倾向性较差。但在调查问卷中,第10题‚我发现‘角色扮演’是综合学习的一个好办法‛和第11题‚我发现体验互动式教学比仅仅听老师讲课效果会更好‛却呈现出较高评分的结果,说明体验式、互动式和情景式的学习模式更容易受到服刑人员的接受和欢迎,能有效提高服刑人员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三)监狱引入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意义

传统的教育模式普遍存在着单调乏味、内涵较少、巩固率差、反弹性强等问题,这些不足直接导致很多教育活动最终流为形式,收效甚微。体验式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刺激性强,对于长期生活在高墙之内的服刑人员而言,这些陌生的活动充满了神秘感与吸引力,特别是当前的押犯结构中,‚70‛后、‚80‛后、甚至是‚90‛后已经成为主体,体验式教学活动的特点恰恰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对新鲜事物好奇,富于挑战性。各种体验式的拓展游戏能够激发服刑人员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参与积极性,使其变被动接受为自觉渴望。当前,在确保狱内监管安全、不断强化集中管理的大环境下,空余时段除了组织服刑人员开展集体教育学习课、组织文体活动、收看影视节目外,几乎没有其他的选择,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犯群的疲劳懈怠,削弱了教育效果的同时也给警察管理增加了难度。适时、有计划、规律性的利用集中管理时段组织服刑人员开展体验式教学,将有效扩展活动范围,充分培养服刑人员的个人能力,通过活动引导他们克服困难,体验成功,从而提升和强化个人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体验式教学在服刑人员教育改造中的应用

根据体验式教学始祖大卫库伯教授的提出的‚体验式学习圈"理论,可以将对服刑人员的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划分为前端分析、活动设计、教育体验、心得分享、评价反思和跟踪支持六个环节。在培训师指导下这些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体验式教学圈。

参照以上理论,服刑人员体验式教学活动策划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筹划、课程培训、活动实践、效果跟踪。现以广州监狱为例,简述体验式教学在服刑人员教育改造中的实际应用。

(一)准备筹划,建立教学理论

前端分析是体验式教学活动整体的开端,后续环节均紧紧围绕前端分析展开。前端分析应遵循服刑人员的个性分析,结合监狱矫正需求确立体验式教学的目标。广州监狱在服刑人员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准备筹划中,先以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等方式对服刑人员的个性、学习倾向性、矫正的具体需求进行前端分析,根据数据对服刑人员确立行为养成、提高心理适应性、强化社会认知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教育目标。

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活动设计围绕前端分析所得出的分析数据和教育目标进行。活动设计主要以游戏形式即拓展培训项目为主,遵守新奇刺激、真切情感、情境交融、反省超越四个原则,同时联系专业体验式教学培训公司,共同为服刑人员编写具有教育性、针对性、启蒙性的体验式教学教材。活动教材通过多次在服刑人员间组织试教学活动,验证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可操作性,对于存在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作出修正、改善,确保教学活动设计能有效地培养服刑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服刑人员的学习兴趣,达到活动的教育效果和教育目标。

(二)课程培训,掌握教学操作

在编写制定针对服刑人员的体验式教学教材后,广州监狱从教育改造线及青年讲师团中精心挑选63名监狱干警,分为两批,为期一个月进行体验式教学培训。教学内容包括体验式教学理论课程,体验式教学活动体验课程,体验式教学操作规范课程,体验式教学实践操作课程。在专业体验式活动培训公司教学下,监狱干警学习体验式活动的的教学理论,亲身体验活动项目,掌握实际活动教学操作流程和规范,并在专业培训师指导下在监狱完成实践教学操作。63名干警全员完成课程并获得体验式教学初级培训师认证,其中10名干警获得优秀体验式教学培训师认证。

(三)活动实践,强化教学技巧

经过两期专业体验式教学培训学习,监狱警察培训师开始在各监区开始体验式活动实践。利用每周课堂教育时间,组织服刑人员在监舍区活动场地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由于活动形式灵活、内容新颖,因此服刑人员均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能认真投入、频繁互动,并且在培训师帮助下,积极分享心得体会,并进行反省、反思,把从活动体验中观察、合作和体验的成果抽象、归纳进而上升为自己的行为能力。

同时监狱警察培训师在开展体验式教学过程中,能主动总结归纳教学经验,互相交流教学心得,并且能在实践中继续完善、创新教学内容,大力推进体验式教学在服刑人员教学改造上的应用。

(四)效果跟踪,检验教学质量

在规范、持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同时,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跟踪研究,以检验教学质量,总结教学经验。体验式教学的效果评价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反应,即观察学员现场的互动、情绪等反应,评价活动效果;第二层是学习,通过心得分享和反思环节,评价学员是否从活动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情感技能;第三层是行动,或称实践,在活动结束一段时间后,通过调查反馈评价学员的行动是否体现出矫正效果;第四层是效果,评价体验式教学是否在整体上达到矫正目的。

通过活动现场观察,发现参与的服刑人员多数热情高涨,积极互动,认真投入,有较高的学习主动性及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踊跃地进行心得分享,并且能结合改造生活对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深刻理解活动教学意义及教学目的。同时运用个性分测验COPA-PI量表及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量表进行跟踪调查,通过活动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对学员的行动的影响程度,评价矫正目标是否实现,以检验教育活动效果。

四、体验式教学在服刑人员教育改造中的效果

为检验体验式教学在服刑人员教育改造中所达到的效果,本次需要运用访谈法、数据分析法、心理测试法等进行活动前后数据对比,了解服刑人员的个性、学习倾向性、矫正的具体需求是否达到预期改善的教育目标。

(一)访谈法

1.对服刑人员的访谈:服刑人员普遍反映,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他们更喜欢互动的体验式教学。他们可以从活动中对人生道理、心理知识、团体合作等课题有更加深刻的感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与合作的愉快,提升了战胜自我的自信心,释放了改造压力和焦虑,能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改造生活。

2.对监区干警的访谈:监区干警普遍反映,服刑人员在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时候,学习专注度及主动性较高,多数能踊跃参与反思环节及心得分享。在开展体验式教学以后,服刑人员学习主观能动力得到了提高,‚5+1+1‛教育日课堂教育质量有所提升。

(二)数据分析法

广州监狱为服刑人员开展了为其半年的体验式教学,通过统计比较服刑人员活动开展前后的数据,了解体验式教学对服刑人员改造表现的影响。

在遵规守纪方面,2015年上半年监狱服刑人员一次性扣3分以上128人次,行政处罚24人次,严重违纪率为4.021%,与2014年下半年环比降低0.361%,与2014年上半年同比上升0.812%。由于2015年上半年广州监狱同期开展‚学规范、明身份、守纪律‛服刑人员纪律整治活动,在监规纪律严厉整治期间,服刑人员违纪率环比仍有所下降,说明开展体验式教学对服刑人员遵规守纪和身份意识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在劳动改造方面,2015年上半年服刑人员人均加工产值为1803.90元。由于自2015年以来,广州监狱严格落实‚5+1+1‛教育改造模式,每月服刑人员劳动天数减少。因此经换算同等劳动时长,可得2015年上半年人均加工产值与2014年下半年环比增长6.70%,与201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2.57%。因此说明开展体验式教学可提高服刑人员改造积极性和自信心,对服刑人员劳动改造表现有促进作用。

虽然狱政管理及劳动改造同时受到各种其他因素影响,但从以上客观数据反映,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对服刑人员遵规守纪及劳动改造方面确实有积极的影响。

(三)心理测试法

在体验式教学开展后,监狱跟踪调查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测试,以科学数据了解教学质量。在各监区开展为其半年体验式教学活动之后,在之前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调查有效问卷人员中筛选出近半年内入监的服刑人员有效被试161名,根据参与体验式教学次数分成五组,对其再次进行COPA-PI测试量表和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量表进行测试对比。在COPA-PI测试方面,服刑人员在PD4冲动性及PD5攻击性两项指数随参与教学次数的增加而有所递减,而PD2情绪稳定性、PD9自信心、PD10焦虑感则出现明显递减,证明服刑人员参与体验式教学,能降低其冲动性及攻击性,消除改造焦虑情绪,并有效提高改造自信心,稳定改造情绪;在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测试方面,部分服刑人员学习倾向性总体得分随参与教学次数的增加而有所递增,其中在学习意识及学习行为方面得分有较大提升,证明体验式教学对服刑人员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及学习习惯和行为有积极的影响。

五、监狱引入体验式教学所面对的困难和努力方向

(一)持之以恒的教学态度

监狱在引入体验式教学作为教育改造手段的创新做法,需要持之以恒的教学态度,将体验式教学作为常规教育活动。由于对比传统课堂学习,体验式教学要求培训师耗费更多的体力和精神,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监区存在马虎或者消极应对。因此,为了体现出体验式教学的价值所在,需要求监区对服刑人员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地开展教学活动。

同时,监狱也应当持之以恒地对教学活动质量进行跟踪和提升,不断对教学教材进行更新和改良,组织监区干警进行教学活动的讨论学习和教学技能的培训强化,提升监区干警教学理念和教学质量,从而将体验式教学融入日常的教育改造当中。

(二)硬件设施及教育经费的投入

在广州监狱正式开展体验式教学以来,经常面对的是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由于监狱空间有限,无法提供专门场地开展活动,因此需要监区在监舍区自行组织。因此每次活动每个监区只能容纳学员60-100人,而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也会对剩下未参与服刑人员的教学活动产生互相干扰。体验式教学部分项目需要道具及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员的物质激励也是调动服刑人员主动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大硬件设施及教育经费的投入,是确保体验式教学有效、积极、持续的开展的必要条件。

(三)体验式教学未来的努力方向

篇3: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一、服刑人员的监狱改造教育社会化概述

(一) 监狱改造教育社会化含义

监狱改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包含的内容繁杂, 主要有监狱改造环境的塑造维护、教育改造公益化、教育主体社会化、经济赔偿法定化等。监狱服刑人员的改造教育走向社会化对改造教育的环境与赔偿法定工作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常的教育环境、减刑限制及刑事经济赔偿法定化工作的有机统一将会推进监狱改造教育的社会化进程。

监狱改造教育社会化主要基于人的社会性让监狱的服刑人员回归社会, 进而构建一种能进行互动教育的外在社会化改造环境, 将社会教育机构代替监狱成为监狱教育改造的教育主体的方式。改造教育的社会化可以实现用社会的教育资源与手段进行服刑人员的重新塑造, 使服刑人员形成正常的社会道德观念, 从而进一步降低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的可能性。监狱的改造教育社会化是对改造教育方式的改革, 而且改造过程中由政府主导, 社会改造工作实施。

(二) 监狱改造教育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及其法律意义

监狱的改造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五大环节, 分别是教育改造环境社会化, 社会改造公益化, 教育主体与手段社会化, 服刑人员的原判刑期实刑化, 刑事犯罪经济赔偿法定化。笔者于此着重介绍服刑人员的原判刑期实刑化与刑事犯罪经济赔偿法定化环节。

首服刑人员的原判刑期实刑化方面, 我国的刑罚执行中减刑制能起到督促服刑人员改恶从善的作用, 但是当前的监狱减刑制度运用中存在减刑滥用的问题, 以致减刑制度失去了其原有的正义性。此外, 减刑制度的实施也违反了社会防卫论, 刑罚是保护社会利益、预防未来犯罪的重要手段, 而减刑使用不当会使刑罚的预防作用大打折扣。因此说, 当前的监狱改造教育中的刑罚量定与减刑工作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 也不利于刑罚的公平、公正执行。理论上, 减刑制度的实行应该结合区别对待与刑罚经济性, 与罪、责、刑形成统一。监狱改造教育的社会化变教育改造社会化, 将服刑人员的原判刑期实刑化, 可以对监狱服刑人员实行较为宽松的改造, 还能保证服刑人员在正常的生活环境内服完刑期, 减少了减刑制度的应用。

监狱改造教育社会化中的刑事犯罪经济赔偿法定化工作方面, 刑罚的发展过程伴随着经济处罚的力度加大, 当前我国的刑事犯罪中的经济赔偿相关方面的制度并不完善。司法实践多遵循先刑后民的审理模式, 首先关注的是犯罪的刑事责任, 而经济赔偿的判处执行却存在盲点, 执行难度较大, 而且经济赔偿的内容不全面, 以致刑事经济赔偿在执行中过于形式化。教育改造社会化能够减轻服刑人员的自由束缚, 相对便为经济赔偿的执行与落实创造了条件, 还实现了服刑人员的教育刑罚平衡, 这是教育改造社会化对传统的刑事经济赔偿诉讼模式的改革, 也是对我国刑罚赔偿的完善,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监狱改造教育社会化的法律思考

当前的监狱服刑人员的改造教育工作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以致教育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教育重点不突出, 服刑人员的法制、道德、形势、政策等方面的教育并未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教育预防犯罪的作用也大大降低。而监狱教育的社会化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监狱教育的不足, 作为有效的服刑途径, 它还对法律的完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监狱改造教育的社会化要求对服刑人员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而且保证社会服刑期间不能犯罪;社会化教育采用开放式行刑方式, 并在不脱离社会情况下, 加大惩罚力度。有学者称监狱教育的理想形式应该是让社会教育机关及志愿者走入监狱, 同时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活动迈出大墙。因此, 监狱服刑人员的社会化改造是基于一定的法律制度保障下的社会开放教育。笔者认为, 监狱的改造教育应该着重加强分类教育与等级教育, 并在教育中全面开展思想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法制教育等。

监狱服刑人员的改造教育也要基于法律人权, 对服刑人员生活待遇、教育奖励等各关节进行权益保障。此外, 服刑人员的减刑、假释及保外就医的奖励呈报工作要多部门联合监管, 监狱、参与罪犯改造的机构或人士及法院等来共同参与审批, 可以有效保障监狱服刑人员的法律权益。

三、结语

本文着重分析了监狱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社会化工作的情况, 监狱改造教育的社会化设想具有理论与法律基础, 其可行性价值非常高。笔者认为, 开展监狱服刑人员的改造社会化教育还需要进行相关的法律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勇刚.监狱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社会化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 2012 (14) .

篇4: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它的精华,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而且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有鉴于此,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部分,为服刑人员的再社会化服务,使得服刑人员改造不再走单一模式的老路,而是寻求一条更为人性化和事半功倍的捷径,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教育的历史影响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条件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习惯和文化积淀,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它既散见于经典文献、制度规章等程式化的客体形式之中,也存在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主体形式之内。

(一)传统文化对于一般教育的作用

孔子云:“士志于道。”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非常强调立志、修身,要求每个人从接受教育起,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砥砺自我,完善自身道德修养,服务于社会。国家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和日常教学计划之中。编写传统文化德育教材,把传统文化推进课堂。普通教育是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塑造公民素质的重要阶段。把传统文化推进课堂,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高尚道德品质的陶冶。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赋予传统美德以时代精神,围绕孝敬父母、尊老敬长、诚信守约、勤劳俭朴、乐群利群、公忠为国等教育主题,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流传不朽的民族精神。 这些不朽的民族精神,将会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和品行,指导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恪守道德底线,秉承优良传统,为民族与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心力。

(二)从一般教育到服刑人员的矫正教育

矫正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再社会化的过程。因为矫正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这种类型的特殊性取决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普通教育的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的社会化,而矫正教育的目的则具有再社会化的特征。

因而,矫正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普通教育的方法、策略同样适用于矫正教育。这也就为传统文化介入罪犯的矫正改造活动确定了理论依据。

二、传统文化之于服刑人员人的品行教化的指导意义

(一)从对服刑人员认知态度转变来看

具有重要代表作用的儒家思想首先从“仁”和“礼”约束并教导人们,在服刑人员矫正改造的过程中,“仁义”是应当被放在优先位置的。孟子就曾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的认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所以,如何从根本上唤醒服刑人员人的“恻隐之心”,让他们对自己的犯罪事实有更加客观的认识,是十分关键的。

譬如说,《论语》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论述,讲的就是仁人想要自己立于天地之中,也希望别人能立于天地之中;自己想要通达幸福,也希望别人能够通达幸福。只要能够将心比心,就是实践仁义的最好方法了。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换位思考”。教育服刑人员回归社会,重新做人,其首要问题就是要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为人处事不要有嫉妒之心,不要有怨恨之心,而要推己及人,在期望自己能够生活得更加幸福,但不应将自己的幸福建立于他人的不幸之上。这是一般的做人道理,虽然从文字表述理解有所晦涩,但其含义却十分浅显而深远。

(二)从对服刑人员行为习惯优化来看

中国传统将文化内涵分为“体”和“用”两部分。“体”是指中心指导思想,“用”则是用来表现中心指导思想的外部技艺技能。确切地说,诸子百家代表的是“体”,而琴、棋、书、画等用来陶冶性情的技艺则代表了“用”。在监狱场所之中,利用教导服刑人员学习琴、棋、书、画等技艺,锻炼并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不至于在闲暇时分无所事事,而是有所追求、有所思考。也就避免了服刑人员在监狱中,互相切磋犯罪技巧,进而发生交叉感染。

再者,学习中国传统技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的辅助教育手段。把中国传统技艺和儒家思想中的“礼”的主导思想相结合,从根本上转变服刑人员的行为模式。许多服刑人员自身的文化涵养可能较低,通过一系列的礼仪规范的训练,让服刑人员从一些生活细节之处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虽然不能完全“知书”,也应初步“达礼”。这也是让服刑人员养成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三)从对服刑人员道德修养的提升来看

加强服刑人员的道德意识,是完成全面改造任务的重要指标。道德观念的淡漠,其核心问题在于意志力薄弱,侧重于物质生活的享受。对此《老子》中有十分精辟的阐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运用上述理念对服刑人员进行思想和道德层面的引导,首先,得让服刑人员消除对金钱及其他物质的心理崇拜。在监狱文化的氛围之中,有意识地淡化物质奖励,多进行思想教育或心理辅导。其次,让服刑人员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想要获得财物,必须经过合法程序,而非通过任何勉强的、不正当的途径取得。道家提倡“无为而治。”“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做勉强的事,不去做社会道德规范所不允许的事。相反的,去做那些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以及合乎法律和伦理的事情,并把这些事情做好。

而对于如何使得服刑人员消除对物质及其他非分的欲望,佛教的借鉴意义同样不可小觑。佛教的核心理念是“空”——把所有的身外之物都视作“虚妄”的。为达成这一目标,佛主张“戒贪、戒嗔、戒痴”——摈弃“贪、嗔、痴”三毒,才能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而所谓的“极致”就是在做出自己思想判断的时候,不会再被外界的任何因素所左右,也就不会由于一时的欲望,犯下对自己一生都产生消极影响的错误。

二、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形式的思考

引导服刑人员学习什么,以及怎样去学的问题,是传统文化介入服刑人员矫正改造工作的首要问题。首先要激发服刑人员的学习兴趣,其次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通过大力地宣传和积极地引导,使服刑人员乐于参加学习,乐于接受教育。

(一)传统文化思想的普及和倡导

传统文化思想的普及首先应当从有一定文化素质,并且平时表现比较积极的服刑人员开始入手,组织他们建立一个或若干个兴趣小组。例如,《论语》兴趣小组、《老子》道德小组、佛学兴趣小组等类似建制,引导带领他们研读一些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完全地照搬照抄,也不是不分好坏一并囊括,而是有选择性地、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同时紧密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传统文化的经典读本中找到有利于自己发展和改造的方法和信念,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对中华传统道德的宣传和普及中,并不是对“仁义礼智信”的内容进行全盘接收,而是对这些内容进行了现代阐释,从而更加有利于罪犯的思想改造。比如对于“义”的阐释,分监区在对传统道德“义”的解说基础上,进一步引导罪犯思考:义,还分为广义的“义”和狭隘的“义”,分为“国家大义”和“个人小义”。其中,“个人小义”要服从“国家大义”,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服刑人员过去盲目追崇“个人小义”,损伤了国家和民族的大义,舍本逐末,是与对社会化背景下的公民素质的要求背道而驰。

在兴趣小组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可以安排一些有国学功底的干警进行辅导。或者联系邀请周边的学者、教授到监狱场所举办讲座,为服刑人员答疑解惑。也可以在场所内举办传统文化的研讨会或以沙龙形式,让服刑人员在讨论会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交流他们的学习心得和真实体会。让服刑人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调,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相声、小品、双簧、快板等艺术形式,让服刑人员在娱乐中普及道德知识,在笑声里领悟人生哲理。努力避免那种生硬灌输和说教的方式。

(二)“体”“用”双修,相辅相成

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技艺的传承,也是传统文化促进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一大措施和途径。按照中国的传统观点,“养心”即是“养性”。而对于“养性”,可以“磨性”——消磨人的生物学上的劣性。因而,采用学习书画的方式,陶冶服刑人员的性情,学习声乐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学习棋艺来训练他们的思维,使得服刑人员在监狱场所内部找到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无暇念及同违法犯罪相关联的东西。这也是提高服刑人员改造质量的务实举措。同样地,对于教授这些技艺的人员可以从干警内部寻找,也可以采取社会帮教措施,寻求社会的帮助。

(三)同情感教育相联系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统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在内,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充满了亲情、友情和爱情,是每个人难以忘却、难以割舍的永恒。

对于家庭关系的协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出了“亲亲”的思想。指的是对待家庭成员要亲切、和睦。《论语》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就是“亲亲”原则的要求。能够很好地赡养父母的就是“孝”,能够很好地对待兄长就是“悌”。能达到孝悌的标准的人,都是心地善良,和气温顺的人。这样的人一般都能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能够忠于自己的国家,能够对自己的事业尽心。只有先能善待父兄及其他家庭成员,然后才能将仁爱之道发扬光大。于是子夏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贤贤易色与事父母能竭其力,是家庭美德教育,事君能致其身是职业道德教育,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则是社会公德教育。

由此可见,抓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根本的道德问题上入手,从最能体现人性的情感问题切入。为了与传统文化中加强服刑人员的家庭(亲情)观念,也为了解决服刑人员与父母妻儿的思念之苦,监狱场所可以经常开展一些大型的联帮联教活动。譬如,让家属与服刑人员共同用餐,共同观看文艺表演,一起拉拉家常等。也可以开通亲情电话,促进亲情互勉,为服刑人员打造一个品味亲情、感受温暖、疏通情绪、聆听呼唤、激发动力的“多元”平台,架起监狱与社会、服刑人员与亲友进行沟通的桥梁,更加有利于加速服刑人员思想态度转化的进程。

因而,让传统文化介入服刑人员的矫正改造工作不仅是可行的,是对传统改造方法的丰富和创新,更证明了运用传统文化进行教育改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帮助服刑人员早日回归社会的捷径!

参考文献:

[1]高莹主编.矫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白焕然著.传统文化与罪犯改造[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3]于丹著.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于丹著.于丹庄子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杨荣国著.中国古代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篇5: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形式,对全区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区于2月起,全力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经过四年多的时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管理体系。截止9月底,全区共有社区矫正试点街镇8个,无脱漏管、不服从管理和重新犯罪情况。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一是在区司法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科,落实工作人员2名。二是8个街镇都建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司法所。三是社区(村)针对每名矫正对象分别建立矫正小组,安排2名矫正人员和1名监护人员进行矫正管理。四是各街镇广泛动员和吸收热心矫正工作的社会人员,经过培训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现我区共有社会志愿者119名。

(二)强化队伍机制建设

一是8个街镇专门配备专职的社区矫正工作协管员5名,配合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二是分级分类培训。今年1月,我区1名司法助理员参加了市司法局举办的为期4个月的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并取得证书;区司法局于今年9月,组织全区司法助理员和社区矫正工作者就社区矫正的意义和人性化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培训;每季度各街镇司法所组织辖区社会志愿者进行社区矫正管理工作培训,全年共培训354人(次)。

(三)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了《大渡口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就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如何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二是全面推广社区矫正工作“13589”重庆模式,将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5%以内。三是试点开展心理测评,目前,建胜司法所和八桥司法所共测评社区服刑人员87名。四是创新矫正人性化管理,八桥司法所选取2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手机定位系统试点管理,拟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控,做到人性化服务管理。

(四)矫正管理工作规范化

一是严把“五关”,即严把接收关、请假关、矫正关、教育关、解除关,使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二是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评估、分类和委托制度,制定个案。八桥镇司法所对目前接收的12名社区服刑人员,根据学习情况和心理测评等进行综合分析,分为严管类3名、普管类4名、宽管类5名,针对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管理。三是坚持“日记录、周报到、月学习、月劳动、季总结鉴定”的“五个一制度”。四是制定“身份意识、制度规范、认罪服法、思想道德、法律常识、禁毒拒邪、心理健康和政策前途”的“八个主题教育”。五是实地走访。今年5月,对全区8个街镇33个社区(村)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核查,资料档案齐全,无脱漏管和重新犯罪。

二、社区矫正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员流动性增强,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的社区矫正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法定职责与教育管理责任有脱节

1.立法滞后。全市的社区矫正工作经过5年试点现正逐步转入全面推行阶段,工作主体由《刑法》规定的公安机关转变为司法行政机关,目前依据只有两院两部《关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和市公检法司等12家部门联合下发的《重庆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工作开展缺少法律支撑,使社区矫正工作在衔接、责权划分等环节上存在困难。

2.工作主体目前不适宜。按照两院两部的通知精神和《重庆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的要求,由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管理、教育的一线工作,是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但现行的《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未赋予司法行政机关执法主体权,与公安机关现有的执法主体权产生法律冲突,容易出现部分社区服刑人员不参加矫正活动、不向司法所报告、对司法所的考核奖惩持无所谓的态度,使得司法行政机关在开展工作时处于尴尬和不力的地位。

篇6: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活动,是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也是世界刑罚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对于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体系,推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县于年初起全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经过一年的时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管理体系。截止2011年10底,全县共有社区服刑人员69人,无脱管漏管不服从管理和重新犯罪情况。

二、管理社区服刑人员流动情况

额敏县社区服刑流动人员主要存在于牧民当中,由于牧民放牧有冬牧场和夏牧场,距离乡(镇)场较远,并在偏远的山区,有时交通不方便,为了加强对这些人员的管理,确保矫正安全,加快社区矫正的信息化管理,从8月份开始,除了严格的请销假制度以外,实行了手机已动工定位汇报和利用座机汇报的制度没通过以上两种措施,极大的预防了社区服刑人员的重新犯罪。

三、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一是及时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在镇、乡、村形

成网络并落实工作人员;二是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司法所。三是村(社区)针对每名矫正对象分别建立矫正小组,安排2名矫正人员和1名监护人员进行矫正管理。

(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了《额敏县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就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如何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二是全面推广乌苏和博州现场会的工作经验,将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5%以内。三是创新矫正人性化管理,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控,做到人性化服务管理。

(三)矫正管理工作规范化

一是严把接收关、请假关、矫正关、教育关、解除关,使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二是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评估、分类和委托制度,制定个案。三是坚持“日记录、周报到、月学习、月劳动、季总结鉴定”的制度。五是实地走访。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核查,资料档案齐全,无脱漏管和重新犯罪。

四、社区矫正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程序上存在一定问题。目前,我县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管理工作,由各街镇派出所直接通知辖区司法所接收,各司法所按照“两个要素”(法律文书齐全、人员到位)的要求予以接收。由于实际工作中,常常存在矫正对象已报

到登记,而相关法律文书、材料未送达或遗失的现象,司法所因不符合接收条件不予接,而派出所又认为应当属于司法所管,最后出现两不管的现象。

(二)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管理,社区矫正组织特别是负责具体操作的司法所缺少法律赋予的强制性手段,对那些拒不接受矫正或在矫正中表现不好的社区服刑人员,往往因有责无权,不能及时予以惩戒;

(三)教育管理方式相对陈旧。公益劳动形式单一,教育方式靠谈话、人格感化和念读法律法条等,教育的效果难以抵消社会歧视的负面效应。

(四)人少事多任务重。司法所承担普法教育、法制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社区矫正、帮教安置等多项职能,其中仅社区矫正每月就要完成召集学习、思想汇报、组织公益劳动等多项工作,司法所人员工作任务繁重。

五、推进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把宣传工作中的重点放在利于罪犯改造、降低国家刑罚成本等积极方面,对社区矫正的专业知识、工作业绩、成功典范等及时进行报道,真正让每位居民(村民)了解社区矫正工作。

(二)总结经验,推动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出台针对当前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不健全的现实情况,建议首

先保证社区矫正工作按照现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同时,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篇7:服刑人员思想报告

这个月里,我在家中不断的学习法律知识,也没有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今后我要做的遵守法律法规,行政法规,服从监督,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现在,我深刻的认识到了我法制观念的淡薄,从而导致自己犯下罪恶,我要在思想上继续深刻的反省自己。通过xx镇社区矫正办对我的人性化管理及不断的帮助教育,使我深刻认识到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切末一时冲动犯下大错。今后我一定配合社区矫正人员监督管理,洗心革面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这段时间我遵纪守法,没有从事违法犯罪的事情。一直在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真正认识到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在自己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存在不足的地方加强学习,深入领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学习水平。接受社区矫正以来我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罪行给他人及家人带来的影响,通过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帮助教育,让我受益良多。今后我一定服从社区矫正人员监督教育,争取当一名合格的公民。篇二:服刑人员矫正期间思想汇报1 思想汇报

本人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服从社区管理,接受教育,并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积极主动的接受社区领导对我的矫正,并从中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本人这个月中体会到要学会忍耐和积极的合理搭配。要忍常人不能忍的,要做常人不能做的。忍一时风平浪静认,退一步海阔天空!认真对待生边的每一件事情,积极的提高自己的行动力,我们不能在忍耐中死亡,要学会在忍耐中爆发。

以上是我这个月的思想汇报。非常感谢社区领导对我的矫正教育和批评指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更努力的学习并提升自己,为 成为一名对社会对人民有利的人而努力!篇三:社区服刑人员月思想汇报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汇报

本人名叫林xx,是一名因犯故意伤害罪而判一缓一的犯罪人员,在政府的关心下接受社区矫正,在社会上服刑,我能够深深地体会到高强墙内和高墙外的区别。我能够严格遵守社区矫正的各项制度,经过多次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谈话及本人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使我认识到法律的严谨,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这段时间里我能按时汇报自己的情况,参加公益劳动。今后我要做得更加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管理监督,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及组织纪律性。力争早日成为一名有利于社会的有用人员。

这个月里,我在家中不断的学习法律知识,也没有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今后我要做的遵守法律法规,行政法规,服从监督,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现在,我深刻的认识到了我法制观念的淡薄,从而导致自己犯下罪恶,我要在思想上继续深刻的反省自己。通过xx镇社区矫正办对我的人性化管理及不断的帮助教育,使我深刻认识到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切末一时冲动犯下大错。今后我一定配合社区矫正人员监督管理,洗心革面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汇报人: 201x年xx月13日篇四:2014服刑人员思想汇报 2014服刑人员思想汇报

汇报一:服刑人员思想汇报

尊敬的廖大队长:

您好,我们在这里相见,算来前后有60来天了。您给我的印象是正直、豁达、善良,又有军人和男人的刚毅。我想以这种方式向您汇报一下我的思想和感受。

我从一名普通的职员逐步成长为一名副厅级领导干部。我曾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勤奋好学、爱岗敬业,为社会也做了些有益的事情,组织上也给了我很多、很高的荣誉。

就是在这些光环的簇拥下,我从一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一夜之间成了阶下囚。我痛苦、彷徨、寝食难安,常想自己怎么走到今天,原因教训在哪里?首先还是放松了学习,不能用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武装头脑,错误的东西就必然乘虚而入,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发生扭曲;二是交友不慎;三是对自己要求不严,认为逢年过节收点礼品、礼金算不上什么,忽视了量的积累可以产生质的变化。我的教训深刻、惨烈,无法挽回。

坐牢的日子实在不好受,我真切体会到什么叫做度日如年,什么叫做牢狱之灾。在我极度无助、孤独痛苦时,组织和你们多次专门抽出时间开导我,还询问执勤战士在工作上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查哨时,您还给我盖被子等,您的言行让我非常感动。在您的言传身教下,战士们执勤文明礼貌、有礼有节,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给了我生活上的方便,在我身体不适时更是如此。我下一步要继续配合好专案组的调查、诉讼,彻底交代好自己的问题,认罪伏法,争取政府的宽恕。同时,配合好你们的执勤工作。对您的关心、关爱,再次表示感谢!

汇报二:服刑人员思想汇报

本人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服从社区管理,接受教育,并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积极主动的接受社区领导对我的矫正,并从中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本人这个月中体会到要学会忍耐和积极的合理搭配。要忍常人不能忍的,要做常人不能做的。忍一时风平浪静认,退一步海阔天空!认真对待生边的每一件事情,积极的提高自己的行动力,我们不能在忍耐中死亡,要学会在忍耐中爆发。

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张弛有度!会忍也要会爆发!凡事是一定要有人去做的,要自己身先士卒,不能老想着别人,当自己行动了,去执行了,会发现事情其实就是那么简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当你慢慢的把积极行动变成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整个人都很有活力,事情也一件比一件顺利!这样也能使身边的人得到鼓舞!把好运带给大家!

以上是我这个月的思想汇报。非常感谢社区领导对我的矫正教育和批评指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更努力的学习并提升自己,为 成为一名对社会对人民有利的人而努力!汇报三:服刑人员思想汇报

本人名叫xxx,是一名因犯故意伤害罪而判一缓一的犯罪人员,在政府的关心下接受社区矫正,在社会上服刑,我能够深深地体会到高强墙内和高墙外的区别。我能够严格遵守社区矫正的各项制度,经过多次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谈话及本人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使我认识到法律的严谨,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这段时间里我能按时汇报

自己的情况,参加公益劳动。今后我要做得更加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管理监督,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及组织纪律性。力争早日成为一名有利于社会的有用人员。

篇8: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对服刑人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它不可能立竿见影,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和艰辛反复的努力。在实施过程中, 一是要尊重罪犯的人格尊严。现代监狱行刑理念已从旧时对罪犯的报应刑思想转变为人道主义的矫正刑思想, 罪犯并不因为犯罪而丧失人格尊严, 人格尊严应得到尊重。二是要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罪犯被剥夺的只是部分权益, 而没有被剥夺的合法权益, 监狱一定要予以保障。如没有原则地对罪犯合法权益予以剥夺, 势必会造成不良后果。以上两点, 是我们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另外对服刑人员要力所能及地多加关心, 多一些“雪中送炭”。不要因为他们曾是罪犯就把他们看成是毒蛇猛兽, 一棒子打死, 我们的工作职责是把他们教育改造成守法公民, 因而首先要把他们看成“人”, 人在困境中, 总是希望有人会帮一把, 拉一把, 对罪犯我们多关心, 多用心, 对他们的困难多关注, 多给予帮助。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才能让罪犯真正感恩, 感到生活不绝望, 感到挫折、磨难不过是人生的一种经历而已。反之, 如果我们对罪犯漠然置之, 甚至“落井下石”, 那么我们所有的心血和汗水都会付之东流。

二、适应形势, 有的放矢, 加强对服刑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现实改造生活中, 不少服刑人员不良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 缺乏主动改造意识。一是身份意识淡化, 服刑意识缺失。尤其是一些“多进宫”罪犯, 他们对国家法律缺乏敬畏感, 对自身是罪犯似乎已习以为常, 毫无羞耻感, 把服刑当成了“度假”。至于国家不断完善的刑事政策好不好、家人过的怎么样、监狱执法的文明规范, 他们懒的想, 只是混刑度日;二是悔罪意识减弱, 责任意识缺失。有些服刑人员对自身违法犯罪毫无罪恶感、悔恨感, 他们不把犯罪的原因归于自己主观原因, 而是归于家庭、归于社会, 对于自身所犯罪孽给家庭、社会带来的不幸无动于衷, 人格冷漠, 毫无怜悯之心, 忏悔之意, 赎罪之行, 全然一个“冷血动物”;三是改造意识淡薄, 有偿改造心理突出。不少服刑人员做事常常以是否合算来衡量自己改造的投入, 主动改造意识严重缺失。做什么事都围绕着“分”转, 只要能加分的事就做, 不加分的事就躲。他们的“积极”表现只是为了换取表扬、改造积极分子, 最终达到减刑之目的, 他们把改造变成了一种投机的行为。不少民警为挽救服刑人员, 对他们的教育可谓煞费苦心, 用心良苦, 但结果常常都是收效甚微, 只要不给加分, 付出再多的“口水”也只能付之东流, 毫无感激之意、感恩之情。四是一些获得减刑、假释或其他行政奖励的服刑人员总认为成绩的取得全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对教育帮助过他的民警、其他服刑人员丝毫不放在心上。

三、以人为本, 创新教育, 唤醒服刑人员主动改造意识

上一篇:河南省大学生宗教知识竞赛入口+试题下一篇:机械设备节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