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康复科规章制度

2024-08-04

针灸康复科规章制度(精选6篇)

篇1:针灸康复科规章制度

针灸康复科制度

一、康复科工作制度

(一)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执行医院休、请假、奖金发放等制度,工作时间不准擅自离岗、吸烟、打闹、喧哗。

(二)对伤残病人,行动困难或卧床患者,应坚持床边会诊及治疗,急病人之所急,帮病人所需,以极大的爱心,最大限度的帮助他们恢复身心健康。

(三)坚持周会制度,贯彻医院工作方针、科室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拒收红包,不开大处方,不期瞒病人。加强科室各室间的协作。同志间的团结,以大局为重,不搞小团体。

(四)坚持专业学习制度,每月参加院内业务学习,专人主讲,提出新问题,总结新方法,以患者为本,不断提高科室医技人员业务水平。

(五)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消除火、电隐患,各治疗室明确责任人,出现意外事故,按医院奖惩条例追究当事人和责任人的责任。第五节 理疗、针灸、运动、推拿室

一、运动、理疗、针灸、推拿室负责人职责

(一)贯彻执行院科两级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本室仪器、水、电等器械,防止丢失,损坏及跑、漏等现象。

(二)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本室出现安全事故,由各室责任人承担责任,并对当事人提出意见。

(三)组织本室的专业学习及交流,监督本室人员的操作规程,及时发现处理差错事故。全面负责本室的临床医疗工作。

(四)各室负责人,以身作则,带头完成临床医技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管理优秀者,优秀进修外出学习,更好的带动全室的工作。

二、运动、理疗、针炙、推拿室管理制度

(一)运动治疗室工作制度

1、凡需运动治疗患者,由康复科医生填写治疗申请单。

2、运动治疗室的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合适的运动治疗方案。

3、对患者的功能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并做好详细记录,以确定患者的问题,拟定治疗目标修正及治疗方案。

4、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了解患者的情况和反应,并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和自我观察的方法,取得患者的合作。

5、管理好运动治疗室的普通装备及功能训练器械,经常维修、保养、确保治疗安全。

6、运动治疗室工作人员要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治疗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我们的治疗水平。保持治疗室清洁,不得在治疗室内吸烟、喧哗。

(二)理疗室工作制度

1、凡需理疗患者,由接诊医生填写治疗申请单,经理疗科医生检查后,确定理疗种类与疗程。

2、理疗室技术人员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

前交待注意事项,治疗中细心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治疗后认真记录。

3、对不能搬动的住院病人,采取床旁治疗,防止在搬动中出现二次损伤。

4、需继续治疗时应与理疗医生联系、确定,因故中断治疗应及时通知理疗医生。

5、进行磁疗治疗时,应除去病员身上的金属物(如手表等),注意地面与病员的隔离。病员和操作者,在进行治疗时,切勿与砖墙、水管或潮湿地板接触。超高频治疗器械治疗前必须检查导线接触是否良好、极板有无裂纹、破损,否则不能使用。大型超声波禁用单极法,治疗中病员不得触摸机器。下班时,所有理疗器械一律切断电源。

6、爱护理疗仪器,使用前检查,使用后擦拭,定期维修。要避免震动损坏电子管或紫外线灯管。理疗机器每次治疗后应有数分钟的休息。

7、理疗室医师应经常到治疗室观察治疗过程,并与理疗室技术人员经常研究理疗方案及方法,不断改进理疗方法,探索理疗机器的新用途,发掘理疗新的应用范围。

8、理疗工作人员要坚持自学及重点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定期重点分析总结本科前五位病种的临床疗效,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理疗效果。

(三)针灸室工作制度

1、严格无菌操作,针具必须严密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凡留针

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取针时注意防止遗漏、断针。采用措施预防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发生迅速处理。使用电针时,应首先检查机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强度,治疗完毕后将开关关闭,输出扭到零位。针刺钱检查针具是否完好。

2、针灸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解剖部位,防止发生意外。

3、对初次接受针灸的患者,如情绪紧张时,要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疑虑,争取患者积极配合。

4、针灸室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应诊病人,做好门诊就诊登记,不断改进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5、针灸室外作人员应坚持岗位学习和临床科研,定期参加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6、针灸室工作人员上班时,严禁在工作室内吸烟和喧哗。

(四)推拿室工作制度

1、凡需推拿治疗的病人,需经推拿室医生详细检查病情并根据病员的体质强弱、老幼、性别、肥瘦等不同情况选择推拿部位及手法后,选好适当的体位,让病人暴露治疗部位,术者应按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的原则进行施术治疗。

2、在对异性病员推拿时,治疗部位暴露要适当,在进行治疗时要严肃认真,不得与病人开玩笑、聊天等。

3、在治疗室推拿时,术者要文明施术,选用手法要得当,不得为省力用肘部或脚跟等粗暴手法,更不能敷衍了事。

4、推拿医生应坚持不懈的练功,不断提高推拿技术,真正达到有力、持久、均匀、深透的手法要求。

5、推拿医生在治疗后应及时洗手,注意清洁卫生。

6、推拿室工作人员上班时,不得在工作室内吸烟、喧哗

篇2:针灸康复科规章制度

1.针灸时要选择适宜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并嘱咐患者不要随意变换体位;要以患者感到体位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1.针灸操作时,环境要保持整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2.针灸皮肤注意充分消毒,做到一穴一针,避免感染。3.针灸治疗时注意观察病人面色,汗出情况,如有晕针,立即取针,饮温开水(或热糖水)并平卧休息。

4.取针时要严格核对留针穴位及针数,避免遗忘留针。5.面部等血管丰富部位,取针后应用干面签按压片刻,以免皮下血肿。

篇3: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康复文献综述

1 针灸疗法对中风偏瘫的有效性

有关针灸疗法对中风偏瘫有效性的相关报道较多。如李成国等[1]将12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康复训练,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肌力分布变化, 结果发现,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肌力分布、Fugl-Meyer评分及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 (P<0.05) , 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刘冬桂[2]也开展了类似研究, 将8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疗法, 观察组另给予针灸治疗, 以三阴交、内关、人中为主穴, 上肢瘫痪者取大椎、肩髑、合谷、天宗、曲池、肩井等穴, 下肢瘫痪者取环跳、承山、阳陵泉、足三里、秩边、绝骨等穴, 1次/日, 每次留针30min, 以患者感觉到胀、麻、酸等针感为准, 共治疗6个月, 结果发现,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中药内服是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 但临床观察发现, 若在中药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治疗中风, 较单纯采用中药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3]。此外, 高淑清[4]研究亦证实, 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上述研究都是对针灸疗法增效作用的观察, 而张冀徽[5]则将针灸疗法与理疗、肢体功能训练等其他康复方法的疗效进行了同期对比观察, 结果发现, 针灸疗法优于肢体功能训练等其他物理康复方法。上述临床研究均证实了针灸疗法对中风偏瘫的康复作用。

2 针灸疗法在中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2.1 常规针刺

常规针刺多指只运用针刺的方法且在得气后通过留针与行针以增加疗效的针灸方法, 是最为常见的针灸方法。在治疗中风偏瘫时, 多按照中医经络腧穴理论选取针刺部位, 如周江波[6]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常规针刺治疗98例中风偏瘫患者,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其取穴主要为患侧肢体的足三里、阳陵泉、申脉、解溪、太溪、照海、承山、太冲穴, 治疗时每日选取其中的4个穴位, 采用毫针刺法, 并行提插捻转手法, 留针15~20min, 1次/d, 6次/周, 4周/疗程。除了针刺传统的穴位外, 也有医家根据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理论针刺上肢与下肢神经干上的特定激活点, 疗效亦好。如龚国胜等[7]运用针刺神经干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30例, 发现针刺神经干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偏瘫效果显著。

2.2 电针

在常规针刺基础上, 将电极接在电针仪上, 通过微量的脉冲电刺激神经肌肉的方法称为电针疗法。电针疗法对于中风后偏瘫疗效较好, 其可增加刺激的输入, 唤醒受损的脑神经, 因此临床应用较多。如丁国萍等[8]采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 并设置康复训练对照组, 观察发现, 采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 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耿吉冬[9]运用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40例, 分别取上、下肢痉挛患侧穴位针刺后通以电针疏密波, 对照组采用督脉穴位为主进行针刺治疗, 行平补平泻手法后留针, 结果发现,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涂新生[10]比较了阴经与阳经上应用不同电针波型对中风偏瘫疗效的影响, 结果显示, 阴经穴位使用连续波、阳经穴位使用疏密波较常规的不分阴经阳经均使用疏密波的疗效更为明显 (P<0.01) , 推测电针连续波具有镇静松弛作用, 用在拘急的阴经意在泻其有余, 使肌肉松弛, 而疏密波有增强肌力、激发正气的作用, 用在松弛状态下的阳经意在补其不足、增强肌力。

2.3 温针

常规针刺得气后, 将艾段固定在针柄上点燃施灸的针与灸相结合的方法即为温针疗法, 其具有针与灸的双重作用。张秀红等[11]研究发现, 在常规针刺基础上联合温灸督脉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疗效甚佳。叶彬等[12]观察了温针灸法对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 并应用脑电图评定方法观察患者脑电图的频率、节律和波幅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 温针灸法能显著减少脑电图异常情况, 改善脑功能状态, 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2.4 头针

刘建浩等[13]采用针刺头穴治疗中风后偏瘫, 结果发现, 头针疗法对中风偏瘫即刻效应非常明显, 不失为治疗中风偏瘫的一种有效方法。黄赛芝等[14]采用头皮针抽提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偏瘫恢复期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取得了较好疗效, 其取穴为病灶侧 (偏瘫肢体对侧) 自百会向前至前顶、前顶至悬厘 (取上2/3节段) , 该方法 (抽提法) 是行针手法的一种, 源于汪机的《针灸问对》, 以紧提慢按为主, 属于小幅度提插手法范畴, 以泻为主。

2.5 眼针

闫启明等[15]开展了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将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采用眼针疗法治疗, 取患侧上、下焦区, 眶外刺法, 轻刮针柄, 得气后留针30min;对照组取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八邪穴;下肢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太冲、八风穴;面瘫取阳白、下关、颊车、地仓穴, 平补平泻法, 留针30min, 15次/疗程, 共2个疗程。结果表明, 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7%, 对照组有效率为8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朴世贤[16]观察眼针疗法对中风偏瘫的有效性, 将59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结合中药观察组和单纯中药治疗对照组, 结果表明, 眼针疗法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改善临床症状,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6 腕踝针

吴志敏等[17]开展了腕踝针结合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将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 观察组采用腕踝针结合电针治疗, 疗程为14次。结果表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为7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腕踝针结合电针治疗治疗中风偏瘫具有较好的疗效。

2.7 穴位贴敷

肖彬等[18]为观察穴位贴敷对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加针灸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穴位敷贴治疗, 治疗后,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改善 (P<0.01) ,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穴位敷贴配合针灸是治疗中风偏瘫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胡玉[19]亦在普通针刺基础上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偏瘫, 结果表明, 常规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偏瘫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2.8 穴位埋线

周正[20]为观察穴位埋线对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 采用平行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调节血压、血糖、血脂, 改善脑部代谢, 抗血小板聚集、抗凝, 抗感染防治并发症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结果表明,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张传恩等[21]研究发现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较单纯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疗效显著提高 (P<0.05) 。其取穴为双侧心俞、肝肾、脾俞、肾俞穴, 采用无菌7号注射针头及长约1.5cm的0号羊肠线, 每次治疗取8个穴位。每10天埋线治疗1次, 3次/疗程, 连续2个疗程。

2.9 穴位注射

梁茜茜[22]发现在中风偏瘫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配合穴位注射疗法较单纯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疗效更优。具体方法为:若为上肢瘫痪, 取患侧曲池、外关穴, 若为下肢瘫痪, 则取患侧环跳、足三里、阳陵泉穴。选取药物:维生素B1100mg与维生素B12500μg为第1组药物, 第2组药物为复方当归注射剂4mL。按照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每天分别注入其中一组药物, 两组药物交替注射, 1次/d, 7d/疗程, 共3~6个疗程。

2.10 刺络拔罐

刘红春[23]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偏瘫50例, 并与常规针刺3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和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改善显著 (P<0.05) , 由此认为, 刺络拔罐可以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平衡能力和生活能力, 降低致残率, 提高生活质量。

3 结语

篇4:康复针灸中的感染与预防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347-01

因针灸导致的感染,亦是最为常见的针灸意外事故之一,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针灸感染,以针刺感染多见。针灸感染,包括针灸损伤所致的外科感染和针刺传播两类。

包括化脓性感染和一些特异性感染,骨髓炎和气性坏疽等,其中,气性坏疽,重者可引起败血症并广泛性血管内凝血,甚至失治死亡。亦有穴位注射不当,造成气性坏疽,以截肢保住生命的。

针刺传播,是指针刺工具作为媒介物传播致病微生物,其中最为危险和常见的是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继发感染。针刺事故致丙型肝炎感染率也趋向上升。

除了乙型肝炎之外,针刺消毒不严还可传播破伤风,均发生在闭塞的乡村,且系非医者用未经消毒的针具刺后所致。

因此,预防针刺感染,无论是上述哪一类情况对每一个针灸医师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1 损伤原因

1.1 消毒原因

针刺消毒不严,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针具、穴区皮肤和术者手指,任一环节的忽略,都可导致感染。特别是一些偏僻边远地区的少数针灸医生,习用隔衣进针和口温(即先将针具在口内含至温热后刺)法,极易导致感染。而三棱针、皮肤针等,也常会忽略严格消毒。针刺消毒这一问题,海外同样存在,如针具不消毒或用一些效果不肯定的民间消毒药液消毒等,污染的针刺与污染的输血、注射一样,都可以成为感染乙型肝炎的原因之一。

1.2 操作原因

在针刺过程中,将皮下各层组织内的原有病灶中的细菌或其它致病微生物,带入较深层的其它组织内。如有在腰部正中病灶部位行针刺治疗,结果导致严重的硬脊膜外脓肿,即可能与此有关。另外,穴位结扎时,如肠线残端露出表皮之外,该处也极易引起局限性化脓感染。

1.3 其它原因

穴位注射时,除因不注意严格的无菌消毒外,对所注射药物的情况不了解,也是造成感染的原因之一。如有穴位注射过期卡介苗,结果引起多发性寒性脓肿,并残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2 临床表现

因感染的程度、性质等的不同,而表现为较大差异。

2.1 局限性化脓性感染

开始为针孔或灸区发生硬结,颜色潮红,并有疼痛。如治疗不及时,可继续扩大,伴有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局部出现波动,硬结逐渐变软,中央有黄色的脓头。如感染发生在深部。

2.2 全身化脓性感染

局限性化脓性感染未能控制,或病人体质虚弱、机体免疫能力低下,大量毒力强的病原菌在血中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全身化脓性感染。起病急骤,高热,头痛、头晕、关节酸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呼吸急促或困难。病情发展,可出现败血症,乃至感染性休克。

2.3 气性坏疽

多发生在下肢和臀部等肌肉丰厚处,在针刺或穴位注射处发生剧痛,随之出现皮肤、肌肉大片坏死,红肿微痛,逐渐加重。

2.4 病毒性乙型肝炎感染

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乏力等,部分病人有黄疸和发热,以及肝脏肿大,有压痛等。但有的病人,在針刺感染后可无明显的症状。上述病人均有肝功能改变。

2.5 破伤风感染

病员多无预防接种史,就诊时表现为畏寒发热,全身不适,呈苦笑面容,说话困难,重者甚可出现角弓反张等症状,如不积极治疗,可因窒息、全身衰竭或并发肺炎、心力衰竭而死亡。故预后极为严重。

3 预防方法

3.1 严格消毒

消毒包括针具、患者穴区和医者双手。其中针具消毒是重要一关,特别在针刺治疗乙型肝炎等一些传染性强的病症患者之后,针具应作特别消毒,在有感染病灶的部位,避免针刺。其次是要重视对毫针及注射器以外的针灸用具的消毒,如三棱针、皮肤针及火罐等。患者穴区,应根据部位、针灸的方式的不同,准确把握消毒的严格程度,如耳穴、足部的穴位(易污染)应比其它的穴位更重视消毒;穴位注射、穴位埋针(包括穴位埋植)应比一般针刺更注意消毒。另外,从微生物学的观点看,肌肤的化脓性感染以葡萄球菌多见,致病的葡萄球菌广泛的分布于自然界,在人体的皮肤可生存较久,常隐蔽在毛囊、汗腺及皮脂内。葡萄球菌的最宜温度是37℃,在夏天人体的新陈代谢快,汗腺分泌多,就为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因此夏季的针眼感染更加多见。所以,消毒还应重视气候因素,夏季应消毒严格一些。

针刺部位,在2h内不要用生水洗涤。去针后,如针孔较大或有出血现象,应该用消毒棉球揉压,使其止血及闭合。

3.2 穴位注射和穴位结扎严格执行操作常规

将所用治疗药液,预先进行了解,不要使用失效或变质的药物。穴位结扎时,不要让肠线线头露出表皮,要求病人(或其家属)做好术后护理。

3.3 避免在有感染的部位进行针灸治疗。针具没有进行认真的消毒,术者的手直接接触针身,针刺部位的皮肤消毒不严,这都有可能使针眼感染。尤其是锋钩针、园利针、火针,因为针粗,治疗时局部损伤较大,就更易引起针眼感染。如果使用园利针、锋钩针、火针等较粗的针,或相关容易感染的患者,应用25%碘酒涂在穴位上,待完全干后用75%酒精拭去碘酒,酒精干后可开始针刺,针后要求在24h内患处不应着水。

3.4 施灸法时,宜避免烫伤,特别是在局部皮肤感觉较迟钝时或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在进行着肤灸时,要注意对灸伤的护理。糖尿病人严禁化脓灸。

4 处理方法

4.1 局部化脓性感染的处理

宜嘱病人患部休息少动,以减少疼痛及炎症扩散,抬高肢体,促进回流,减轻肿胀。不要挤压患部。可外敷鱼石脂软膏或咬头膏等,适当应用消炎止痛、清热解毒的中西药物,配合理疗热敷等以促进吸收,一旦脓肿成熟,应立即切开引流排脓,并可辅以去腐生肌之中药。

4.2 全身化脓性感染的处理

选择抗菌谱广的抗菌药物,或两种抗菌素联用,剂量宜大,疗程应长。并可加用清热解毒、养阴凉血的中药。患者须卧床休息,充分补充热量、水分和蛋白质,纠正电解质代谢失调和酸中毒,必要时输入新鲜血液。高热用物理或药物降温。病情严重者,考虑用冬眠疗法或激素。

4.3 气性坏疽的处理

本病症急势猛,诊断一经确定,应作紧急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要配合抗生素疗法和全身支持疗法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及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有条件时,可用高压氧仓疗法,一般能保留患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4.4 破伤风感染的处理

篇5:针灸推拿康复科工作计划

2012年是举国上下万众期待的,在发展中医的国策指引下,我科一定要把握机遇,做大做强特色专科品牌,图谋更大的发展。

1.深入学习十八大文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我科实际情况出发,巩固和发展现有优势,开展新的治疗工作。

2012年我科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技术,开展药包熏蒸和埋线治疗的尝试,进一步丰富我科治疗手段;加强中药分型治疗该疾病的管理,从中选取有效方剂,制定协定处方,把中药治疗作为我科另一个亮点发扬光大;培养康复专科人才,为我院成立康复专科做好人才储备。

2.加强忧患意识教育,加强专业技能学习,加强品牌意识培养,加强责任心培养,创建一流专科。

我科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关键在于思想上的放松和管理不到位。2012年,我科要加强忧患意识教育,加强管理,特别是加强劳动纪律管理,以严格的制度培养高度负责的医护人员,通过科内评比等系列措施,把科室建设成一个更加团结更有战斗力的集体。

3、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科室人员和设备的基本配置。人员配置: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充实本科针灸推拿专业医师的调配,因此,拟扩招一些针灸推拿康复训练技师(大专、中专针灸推拿专业、康复专业毕业),加强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加强与省级医院合作与交流,今年拟选派1至2名医师外出进修学习或外出短期培训,定期选送专科护理人员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以提升科室整体业务水平,达到真正有中医特色的科室,乃至中医院的品牌科室。

篇6:2016年针灸康复科发展规划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中医药发展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扶持、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了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随着医改的深入,2012年中医药特色优势走到台前,2013年,新版基药目录实施、药品管理法修订、医药分开全面推广、中药价格再调整、中医药健康产业兴起,中医药政策以点带面、多点开花,中医药行业整合创新、提档升级,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的研究,保护和发展中医药,大力发展中药产业,中医药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中医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对中医药的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加,为中医药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中医药的发展潜力巨大。

2009年4月2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务院为进一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各级政府将《意见》落实为地方政策,转化为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具体措施,亦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到中医药带来的实惠。

《意见》中把中医药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并

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发改、财政、人事、教育、科技、卫生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要求各级政府要确保对中医药投入的增长比例不低于对卫生投入的增长比例。到 2012年,市本级和各县(市、区)经常性中医事业费占经常性卫生事业费的比例达到10%以上。自2010年起,新增对中医类经常性经费补助范围,由市、县两级财政分别对同级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按每中医门诊人次8元、每中医住院床日1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同时,加大对中医药“三名三进”工程建设经费的支持力度。对新招本科及以上中医药毕业生的中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同级财政要安排成长资助经费,并连续资助3年,主要用于上述毕业生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的强化培训。

《意见》规定,凡符合定点医疗机构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都应列为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诊疗项目、院内中药制剂、中药品种和门诊煎药费纳入报销范畴,将院内中药制剂尤其是外用药列入甲类药品目录,并逐步扩大目录里甲类中药饮片的品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县及县以下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中药饮片、院内中药制剂、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药服务项目补偿比例原则上高于西药、西医诊疗项目20%以上。并积极推广应用中药、针灸、推拿、刮痧、火 罐、熏洗等多种中医药适宜技术,使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掌握并应用5种以上。

目前在台州市其他县市都出台了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具体措施,提高了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如椒江区,农医保病人在住院期间,中草药报销比例提高到90%,黄岩区规定农医保在二级中医院门诊,中药

饮品可报销30%,三门县级医院门诊农医保中草药报销比例达到35%,天台是25%。

但我市虽在人代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但至今在扶持和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没有具体措施和相关政策。为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我市的中医药扶持政策,参照其他县市具体措施,建议:

1、新增对中医类经常性经费补助范围,由市级财政分别对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按每中医门诊人次、每中医住院床日给予一定补助。

2、加大“对名中医、名院、名科”工程建设经费的支持力度。我院将面临医院整体搬迁工作,希望上级单位能进行经费等多方面扶持,医院自身也需做好名医、名科的培育工作。我院针灸康复科是临海市唯一一个台州市重点学科,可作为本院的重点科室来培育,做好品牌效应,发展自身的中医药特色。

3、对新招本科及以上中医药毕业生的中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财政要安排成长资助经费,并连续资助3年,主要用于住院中医师的3年规范化培训。

4、各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县及县以下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中药饮片、院内中药制剂、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药服务项目补偿比例原则上高于西药、西医诊疗项目20%以上。

5、农医保病人在市级医院门诊提高中药饮片的报销比例并可报销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服务项目费用。

6、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实施中医优势病种拓展计划,在我院各科室遴选和推广应用疗效确切、技术

规范、水平先进的中医优势病种,制定诊疗规范,发挥诊疗优势,促进中医药临床特色优势标准化建设,我院已开展膏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等中医药特色优势,并做好推广工作。实施社区中医药服务示范单位创建计划,抓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重点区、示范中心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城乡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整体水平。

7、长期以来,我市关于中医药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导致中医药管理制度出现缺漏,我院作为临海市中医类医院,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政府及时完善中医药组织。

8、加强院内中医文化氛围建设,如我院早期开展的百草园文化,向院内职工、患者及患者家属展示中药盆栽,认识一些中药的功效,提高中医知识水平,在原有的数量上可增加新品种,时常更新。

9、做好膏方节的各方面工作,认真煎煮,及时将成品送至患者手中,并加强膏方节的宣传,让更多的群众认识膏方,更好调理身体及治未病。并借鉴外来专家的临床经验,培养本院优秀人才。

针灸康复科发展规划

针灸科作为我院的重点科室之一,也是临海市唯一一个台州市重点学科,我科于2014年在针灸科的基础上成立临海市康复中心,为进一步发挥中医传统和西医康复技术相结合的优势,加大改革力度,加强科室管理,规范中医诊疗及护理技术水平,在突出中医特色的基础上继承创新,促进学科发展,争取在短时间内努力将本科建成科目齐全、服务、基本设施、技术水平达到临海市内一流水平,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特制订2016年科室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医改为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立足提高本专科(专病)疗效,以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核心,以人才培养、引进和科技进步为依托,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针灸特色优势,促进针灸科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今后一年,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服务便捷高效的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中医重点学科,为人民提供完善有效、质量优良的中医医疗保障服务。

二、具体规划

(一)人才引进及培训规划。

1、人才引进:现共有医生10人,其中1名为今年引进的研究生,有利于科室科研发展,根据科室发展的需要,可酌情再引进匹配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发展梯队。

2、人才培训:学科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人才,专科医师业务素质的高低、技术是否过硬是专科建设水平高低乃至生死存亡的大事。针对这一现实,科室紧抓时机实施专科人才培训达标计划,并从资金上、政策上予以倾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培训培养力度加强人才培养。科室要不断发展创新,医学知识不断更新,定期选派科室人员,特别是中青年医师赴上级医院进修、培训,主攻神经科及康复科,吸收最新诊疗方案,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疾病诊疗水平,定期选派人员下乡义诊及推广中医技术项目。鼓励科室成员努力提升学历,积极参加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历考试。

(二)、针灸科硬件设施建设规划。

1、拟在2016年病区内康复治疗室改造调整,扩建成3张病区床位,大多数治疗转移至门诊治疗中心完成。

2、将在三楼门诊设立康复治疗中心,设有PT室、言语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评定室、熏疗室,并配备相关急救设施,方便病人急救。

3、完善各相关康复治疗仪器,部分向残疾人联合会申请,另一部分医院自行购买。

(三)外延发展

针灸康复科并非是独立的一个学科和科室,它和其它学科和科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全局出发,以发展、联系的眼光来发展针灸康复科。也即加强与内涵建设相对应的外延发展。

1、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

就目前而言,到针灸康复科的病人有很大一部分是老年患者,往

往兼杂有其它基础疾病,如果出现突发病变,就要求我们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在成立病房之后,就更应对在院患者病情作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以作出正确处理。这廉洁涉及到内科、外科、骨科、妇科、急诊科等很多学科的知识,有时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针灸康复科医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还需对各个学科都有所涉猎及了解,否则,我们就只是一个纯粹的针灸匠,而不是针灸师了。所以在未来的几年内,我科将利用业余时间,定期开展业务学习,科内资深医师、内针妇儿骨科的业务骨干为针科讲课。

2、注重科室之间的横向联系

针灸康复科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它和各个临床科室、各个辅助科室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针灸康复科医生必须会看片子,会分析化验结果,会读各类报告,能够将各种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要和各临床科室加强沟通和联系。而且各临床科室存在很多潜在康复病人,这就要求我们发展多中心专科康复,根据医疗市场发展方向及康复医学科的实际情况,扩建康复治疗病种:如偏瘫康复、截瘫康复、心肺康复、脑瘫康复、骨折康复、颈腰椎病康复、言语康复中心等,那么科室之间的互相配合、互相学习尤显重要。因此,与院内各个科室建立定点定向联系,加强协作与沟通,是以后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3、探索社区康复发展模式及管理模式,以我院相互扶持的社区康复发展为切入点,探索社区康复的发展及管理模式,实施多社区战略布点,抢占市场。探索区域合作模式:与各县级及区级医院合作,提供技术指导,安排人员进修及开展学习班,以我院康复医学科牵头,探索建立区域康复合作模式。

(四)、成立科研基地,开发出自己的特色制剂,并做好推广工作。我科现已开展鼻炎贴膏、骨痛膏、三黄膏等多种制剂,在未来的1年中,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研制出更多具有自身特色的中药制剂。

现我院所开展的传统“冬病夏治”有四十多年的历史,2008年开始膏药的进行技术改良,病人反映良好,在2009年“外用咳喘膏的临床应用”项目列为临海市科技计划,并于2012年底结题,2013年2月通过临海市科技局验收。期间完成论文三篇(咳喘膏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46例、咳喘膏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咳喘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101例),总结一篇(咳喘膏三伏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202例)。7年来“咳喘膏”穴位贴敷除应用于“冬病夏治”外,亦于全年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治疗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异型哮喘、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我们现已具备课题研究的相关条件,拥有主任中药师及主治中药师的膏药制作团队,具有丰富制作经验及所需的仪器设备,拥有丰富的“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理论知识与临证经验,可以满足本课题相关的“鼻炎贴膏”研制要求。“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我院的优势传统项目,在本地区久享盛名,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临海乃至台州都具有相当之影响力。对台州市中医院、温岭市中医院等市县医院相关科室亦进行了“膏药贴敷技术”的交流指导,并在本市各街道社区及乡镇卫生院推广应用该成果,成效明显。临海市有120万人口、整个台州市有580万人口,故相应需求很大,我们可以努力推广鼻炎贴膏的临床应用,并在扶持的社区医院做好膏药的宣传工作。

(五)做好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申报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继承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举措,是中医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医药继续教育应当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继承、增新、补充、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目前,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我国则面临更大压力,而人口老化带来的老年病亦日益增多,尤其是中风及中风后遗症更给社会与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影响人民群众工作与日常生活。针灸是治疗中风的重要方法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布文件确认中风是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在基层医院加强针灸疗法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和推广,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风”及“中风后遗症”之康复治疗效果,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临海市中医院级针灸科是台州市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我科在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的过程中疗法独特,疗效显著,获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在临海乃至台州都具有相当之影响力。我们学科主攻方向是进一步提高“中风”及“中风后遗症”之治疗效果,减少致残率,提高病人康复水平。我科以在基层医院中加强针灸疗法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和推广为宗旨,邀请浙江省内各知名专家来我院作学术交流,进一步完善了“中风病科”,促使临海市康复医学中心发展更强大。

(六)确定优势病种,制定并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根据科室门诊及住院收治病种情况,确定至少2种及以上专科优势病种,并制定中医诊疗方案,组织实施。定期对中医诊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修改,以逐渐提高临床疗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临床路径方案,制订针灸科至少2种及以上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并组织实施,以规范治疗流程,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七)开展专科诊疗技术,制订特色疗法操作规范。根据中医特色专科建设要求,至少再开展3种以上专科特色治疗技术,并制订特色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在科室内贯彻执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八)做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在马向明名医工作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专科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规划。通过开展学术继承工作,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针灸工作、中医理论深厚、针灸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层次针灸专业继承创新型人才。

(九)加大宣传力度

上一篇:小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下一篇:国际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