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2024-07-01

《6、7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共14篇)

篇1:《6、7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6、7的加法和减法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45-46页内容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在具体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学习“一图式”的过程中体会多样化的策略。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花,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复习6、7的组成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好的,我们一起去看看。收获的季节来到了,小动物们准备去自己的菜地里,瞧!它们要出发了,多漂亮的小汽车呀!可车还没有装轮子呢!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组成,那么你们能从下面的这些轮子中给小汽车装上合适的轮子吗?如果你说对了呢,小汽车就会“嘟嘟”的开走了。

生:第一辆车,4和2组成6。

师:答对了,小汽车开走了。

生:第二辆车,3和3组成6。

师:又答对了,你真棒!

生:第三辆车,1和5组成6。

师:太好了!请继续看这辆车。

生:3和4组成7。

师:你真了不起!这辆呢?

生:2和5组成7。

师:你真聪明!最后一辆车全班一起回答。

生:6和1组成7。

二、发现问题,探索交流

1、屏幕出示“萝卜图”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小动物们谢谢你们,你们看,小白兔站在自己的菜地里多高兴呀!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1个白萝卜和5个红萝卜。

师:哦,你观察的可真仔细,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萝卜呢?

师:要解答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生:1+5=6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个白萝卜和5个红萝卜合起来是6个萝卜。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1+5=6吗?

生1:1和5组成6。

生2:5个添上1个是6个。

师,你们可真会算。一个白萝卜和5个红萝卜,求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可以列成算式1+5=6,那么,根据这幅图,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生:5+1=6

师:你又是怎样算的呢?

生:5和1组成6,5个添上一个就是6个了。

师:谁有和他不同的算法?

生:看到1+5=6,想到5+1=6.

师:这个算法又快又好,你真聪明!求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即可以用白萝卜的个数加上红萝卜的个数,也可以用红萝卜的个数加上白萝卜的个数,结果是一样的。

2、屏幕出示“西瓜图”

师:小猴来到它的西瓜地,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几个西瓜呢?

师:求一共有几个西瓜,怎样列式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算式。

生:2+4=6

师:还有小朋友和他想的不同呢!

生:4+2=6

师:你是怎样想出4+2=6这道算式的?

生:我可以用大西瓜的个数加上小西瓜的个数,也可以用小西瓜的个数加上大西瓜的个数。

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不看图,会算4+2=6吗?

生:看到2+4=6,想到4+2=6。

师:你们听,他说的多好啊!谁能像他这样说说你是怎样算是呢?

3、屏幕出示“玉米图”

师:现在要出场的`可是你们最喜欢的小动物了,请看,它来了,小熊站在它的玉米地想一个数学问题呢!你们猜一猜它在想什么呢?

生:小熊在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呢?

师:这也让你猜中了,你真聪明!那求一共有多少个玉米,你会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吗?

生:3+4=7,4+3=7。

师:他说的对吗?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谁能把你想的算式像他这样说一说。

4、黑板上出示“小花图”

师:好了,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谁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呀?

生:一共有多少朵花?

师:求一共有多少朵花,谁会列式呀?

生:1+6=7,6+1=7。

师:如果不看图,你会算6+1=7吗?

生:看到1+6=7,想到6+1=7。

5、屏幕出示“玉米图”

师:刚才,你们帮小熊算出了它的地里一共有7个玉米,瞧,小熊在干什么呢?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熊扛走了一个玉米。

师:根据你所看到的,会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还剩几个玉米呢?

师:会列式吗?

生:7-1=6。

师:根据这幅图,你还可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小熊扛走了几个玉米呢?

师:会列式吗?

生:7-6=1。

师:看到这幅图,我们怎么就列出了两道减法算式了?

生:从7个玉米里面去掉扛走的就是还剩下的,从7个玉米里面去掉还剩下的就的扛走的。

6、黑板上出示“圆片图”

师:好了,要摆小圆片了,老师摆了7个圆片,在这儿画了一条虚线,你知道虚线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虚线在这里表示去掉的意思。

师:看着这幅图,你会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请一个小朋友在黑板上写出来。

师:为什么根据这幅图也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了呀?

生:从7个圆片里面减去4个红色的圆片就是3个黄色的圆片了,从7个圆片里面减去3个黄色的圆片就是4个红色的圆片了。

篇2:《6、7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第45页情境图的课件。

2.学生准备7根小棒、7个小圆片、7朵花(模型)、7个三角形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1=

l+2=

3+1=

l+3=

4+l=

1+4=

2+3=

3+2=

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填空。

二、新课引入

1.教师谈话。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大家会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6和7减几的减法吗?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

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5+1=

1+5=

教师: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学生:不相同。

教师: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学生1:因为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的,我先看到的是左边的5根小棒,后看到的是右边的1根小棒,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

学生2:我先看到的是左边的1根小棒,后看到的是右边的5根小棒,所以写出来的算式是l+5。

教师: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 1+5=6。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学生: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5)学生两人一组在桌面上摆7个小圆片,先去掉1个小圆片,并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7-1=;然后再从7个小圆片中去掉6个,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又写出减法算式7-6=。

让学生算出两个减法算式的得数。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并说一说7-1=6和7-6=1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2.学习第 45~46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

(l)屏幕上出示摆一摆前面的情境图,并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图上画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学生:图上画了几个小朋友摆小棒、摆花、摆三角形的活动。

教师:图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摆学具算加法和减法。

(2)学习摆一摆第一组例题。

学生摆花,先摆加法算式后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计算。

让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3)学习摆一摆第二组例题。

①学生摆小棒算5+2和2+5,并在算式后面的方框里填得数。

②学生摆小棒算7-2和7-5,并在方框里填得数。

③引导学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的联系,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和两道加法算式的联系。

篇3:“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 能够主动地进行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比较与分析等活动,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探究的挑战性, 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设计思想

1.重组教材情境, 精心设计探究过程, 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挑战性。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认知冲突中加深对计算算理的理解。

3.知识的背后体现方法, 让知识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方法的背后隐含思想, 让方法不再是一种笨拙的工具。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1. 情境:开学前, 同学们都要去商店买一些学习用品, (出示情境图) 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2. 信息:一枝钢笔16元, 一个计算器138元, 一个笔记本3.4元, 一个讲义夹4.75元。

3. 问题:根据这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哪些可以用一步计算加减法来解决?

4. 复习:你们会计算哪些题目?你是怎样计算的?

在学生板演过程中, 教师结合竖式强调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即“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

5. 揭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说明:小数加减法教学的切入点是“计数单位相同的数, 才能直接相加减”, 全课紧紧围绕这一算理主线。课前谈话中“1 () +1 () =11 () ”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为了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一致性, 我们大胆改编课本中的素材, 去掉了水彩笔2.65元, 添加了计算器138元。用意在于: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 提出的一步加减法计算问题中, 出现了整数加减整数、整数加减小数、小数加减小数三种类型。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抽取了四个作为今天研讨的话题, 即138+164, 75+3.4, 4.75-3.4, 138-4.75。学生列竖式板演138+16后讲清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个核心算理, 为探究新知做知识铺垫。

二、感知体验

1. 教学4.75+3.4。

尝试练习:你会列竖式计算吗?算之前, 先估一估结果是多少。

比较分析: (教师展示学生的做法, 估计有三种)

引导质疑:同一道题, 怎么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会不会是算错, 学生复查计算过程。

互动交流:

⑴辩一辩:各抒己见, 亮明自己的算法及算理。

(预设方案:可能从估算、转化成整数计算、小数的意义等方面解释)

⑵比一比:对比算式, 竖式不同在哪?你认为哪种方法正确, 为什么?

⑶想一想: (2) (3) 两种列式方法, 可能是怎样想的?与整数加法列竖式计算有矛盾吗? (在学生不同的“算法”比较中, 突出“相同数位对齐, 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 小数点需要对齐”的算理。)

算法强化:请 (2) 或 (3) 做法的同学再次强化板演, 教师提醒学生用直尺打横线。

归纳算理:小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 (1~2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实践体验:如果把3.4改成3.45, 你会算吗?算之前还是先估一估计算的结果。展示两种做法, 提醒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 对结果进行化简。

2. 教学4.75-3.4。

尝试练习:你能像计算小数加法一样列竖式算4.75-3.4吗?先估计一下, 差大约是多少?再算一算。 (尝试练习、板演, 小组内交流算法)

归纳算理:小数减法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 (1~3名同学说说)

验算:我们学计算, 不仅要学会计算的方法, 更要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会验算吗?怎样验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4.75-3.4。

设计说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利用, 是我们教学后续教学内容经常采用的策略。过往的经验对新内容的学习有有利的一面, 也有不利的一面,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本课中学生凭借已有经验尝试列竖式计算4.75+3.4, 正如课前调查, 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算法。教师从引导学生检查计算过程, 激发学生从估算、转化成元角分用整数算、从相同计数单位相加等角度去发现算理, 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去分析、判断、理解, 从而内化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点对齐) 的算理, 建构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建构生成

1. 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它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 算一算。让学生在呈现的竖式中直接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巩固算理、强化算法。

3. 改一改。找出下面计算的错误, 并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4. 用一用。

(1) 在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三种姿势射击决赛中, 我国选手邱健以99.5环的成绩获得冠军, 乌克兰选手以98.4环的成绩屈居亚军, 请算出他们的成绩相差多少环?

(2) “神舟七号”飞船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 在距地面约341千米的高空绕地飞行, 它的飞行高度比“神舟六号”约少3.73千米。“神舟六号”的飞行高度约离地面多少千米?

(3) 从射阳到盐城走哪条公路比较近呢?

5. 赛一赛。

比赛要求:小组接力, 自己要确保计算正确, 后面的同学要先检查前面同学计算是否正确再做。

设计说明:层次分明的练习, 由浅入深、动静结合、螺旋上升, 不断引发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发展学生的数感, 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算得又对、又快的要求”既落实了学生计算技能的训练, 又促进学生正确计算态度的形成, 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四、总结回顾

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还有哪些收获?

我们一起解决了三个问题, 剩下138-4.75=这道题, 同学们课后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 如果遇到困难, 可以先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篇4:“6和7的加法”教学纪实与反思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6和7”这一部分在教学6和7的数概念之后,根据数的组成介绍了有关6和7的加减法。6和7的加减法由直观体现加减含义的情境图分别出现“一图两式”,进一步扩展到“一图四式”。紧接着,教材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介绍“大括号”和问号的作用,同时以“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让学生继续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同时对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的指导。这部分内容中,解决问题的情境图提供的信息较为单一,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导入

师:(课件出示1+4=   )你能大声地说出这道题的答案吗?

生:1+4=5。

师:你的声音真洪亮,你真棒!

师:你们能用图形来表示“1+4=5”吗?

生:我在左边画1个圆形,在右边画4个圆形,再画一个大圆把它们围起来,这样就能表示“1+4=5”了。(学生一边说一边在电子白板上画。)

师:你不仅画得好,而且说得清楚、明白,你真了不起!

二、新授部分

(一)6的加法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能大声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真为你们自豪!看老师的白板上有什么呢?通过观察,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你能大声地说一说吗?

生:我获得的信息是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1根小棒。

师:你的回答我们听得真清楚,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我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几根小棒”。

师:你能完整地说出这道题吗?

生: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1根小棒,一共有几根小棒?

师:同学们,你能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吗?

生:5+1=6(根),答一共有6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白板出示5+1=6。)

师:你仔细观察现在白板上的小棒有什么变化吗?

生:我发现现在白板上的小棒,左边有1根,右边有5根,和刚才的图反过来了。

师:谁能用算式表示,一共有几根小棒呢?

生:1+5=6(根),答一共有6根小棒。

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白板出示1+5=6。)看白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个算式是5+1=6,第二个算式是1+5=6,虽然它们前两个数的位置掉换了,但是它们得数不变。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的孩子,能发现这么大的秘密。通过你们的回答,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两个算式“5+1=1+5”。(教师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板书。)

师:你可以用不同的画图方法表示“5+1=6”吗?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今天老师有一种特别奇特的画图方法来表示“5+1=6”,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生:想!

师:老师在黑板的左边画5个小三角形表示5根小棒,在右边画1个小三角形代表右边的1根小棒。老师在它们的下面画了一个大括号,大括号的下面又写了一个问号,你能看明白老师的大括号和问号表示什么吗?

生:大括号和问号表示左边和右边合起来一共是多少的意思。

师:你们真聪明,那你们想不想也画一画这个神奇的大括号?

生:想!

师:别着急,老师一会儿给你机会。请同学们看,老师又带来了什么?从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生:左边有4只鸭子,右边有2只鸭子,我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几只鸭子。

师:谁能回答他的问题呢?

生:4+2=6(只),答一共有6只鸭子。

师:你还可以怎样列式呢?

生:还可以写2+4=6(只),答一共有6只鸭子。

师:那你能用大括号来表示4+2=6或者2+4=6吗?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一边画一边小声地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一边画一边说。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到前面来汇报?

生:我能。我在左边画了4个圆形,在右边画了2个圆形,在它们下面画一个大括号,再写一个问号。这样就表示4+2=6,也可以表示2+4=6。

师:你们真是小精灵。不要骄傲,再仔细观察白板上的鸭子,你发现了什么?要求一共有几只鸭子?怎样列式呢?

生:我发现左边的一只鸭子走到了右边,要求一共有几只鸭子,列成的算式是3+3=6(只),答一共有6只鸭子。

师: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列成2个算式呢?

生:因为前两个数是相同的,即使调换位置也是3+3=6,所以只能列出一个算式。

师:你们真让老师大吃一惊,老师为你们点“赞”。

师:你们发现刚才我们学习的加法算式的得数都是几呢?

生:都是6。

师:你通过刚才的学习说一说6的组成,并写在白板上。

(学生一边说一边写,6可以组成1和5,或者是5和1……)

(二)数学游戏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现在我们轻松一下好吗?老师来变一个魔术。

(教师把52张扑克牌按单数和双数分成两个部分,让学生从单数的牌里抽出一张,并同学们看是什么牌,再把这张牌放在老师手中的牌里,让老师猜一猜是哪张牌。)endprint

师:老师猜的这张牌,对吗?

生:对呀!您是怎么知道的?

师:只要你认真学习,聪明的你在后面的学习中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7的加法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7辆汽车,你能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这7辆小汽车可以怎样分吗?同桌之间交流交流。

生:我把7辆小汽车左边摆6辆,右边摆1辆。我们的加法算式是6+1=7(辆),或者1+6=7(辆),答一共有7辆小汽车。

生:还可以这样摆7辆小汽车,左边摆5辆,右边摆2辆。我们的加法算式是5+2=7(辆),或者2+5=7(辆),答一共有7辆小汽车。

生:还可以这样分……(学生利用白板功能一边摆一边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板书出示算式。)

师:同学们,你能通过这些算式写出7的组成吗?

(在白板上写出7的组成。)

师:我们刚才在白板上写出6的组成和7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6可以分成3和3,但是7就不能分成两个同样的整数。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6是双数7是单数,双数就能分成两个相同的整数,单数就不可以。

师:同学们都是小数学家呀!你知道哪些数是双数?

生:因为8可以分成4和4,所以8是双数……

三、巩固练习

第一题:连线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这还有一些有趣的问题,看看谁是最棒的孩子。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认识他们吗?

生:是喜羊羊!

师:你能帮助喜羊羊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吗?(把得数相同的羊连在一起)看看谁的朋友多。

第二题:看图填数

师:你们能猜出大括号上面的盘子里装着几个苹果吗?(巩固大括号的运用,为下节课用大括号表示除法做铺垫。)

四、总结归纳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我可以用大括号来表示加法。

师:用大括号可以表示加法,用大括号也可以表示减法,你们想学吗?请大家回家先自己预习怎样用大括号表示减法,下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

师:(总结)现在老师就要揭晓魔术的奥秘了,老师从双数的牌里找你们抽出的单数的牌,当然一找就知道了。老师并没有特异功能,就是运用了单数与双数的特点来找出那张牌。所以学习数学是非常有意思的。同学们努力学习数学吧!让我们共同发现数学中更多更有趣的奥秘吧!

反思:

这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表现也让我有很多惊喜。教材内容先是引导学生学习6、7的组成,再利用摆一摆学习6、7的加减法,然后再学习用大括号来解决加减法的问题。由于我班的学生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掌握得很好了,我就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6、7的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

对于一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积极、踊跃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多说、敢说,激发了学生兴趣,树立了自信心,也有助于数学思维的形成。同时只有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才能敏锐地抓住他们似懂非懂的关键点有的放矢地引导。

在学习6、7加法时,让学生自己整理6和7的组成,并引导他们用大括号独立解决加法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还渗透了加法交换律和利用小魔术初步感知双数和单数的特点,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篇5:《6、7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一)的整理与复习,教师的教学突出了知识的整理。金老师有意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分类整理、归纳总结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1.引导学生整理加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整理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各种情况。

接着,关于计算方法的复习。通过具体的计算,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在计算和交流中,既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了算法多样化。

在整理复习的基础上,练习加法计算。金老师把出题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小组合作整理减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整理复习加法的基础上,金老师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减法知识的整理。金老师用谈话的方式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同时以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设问,激起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学生有经历整理加法知识的基础,再尝试整理减法知识,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学生在合作完成整理减法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总之,整节课一改往常复习课上大量做题的设计安排,注重知识的整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发现。课堂上尽力给学生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汇报表

教学设计

一、分类整理

1.出示一组口算卡片(贴在黑板上)。

25+8 39+40 36+7 59+2

50+16 21+6 42+3 47+30

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生:加法运算题)(板书:加法)

师: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a.25+8 21+6 36+7 59+2 42+3

b.50+16 39+40 37+40

第二种:a.21+6 42+3

b.25+8 36+7 59+2

c.50+16 39+40 47+30

让孩子们在自己总结的过程中学习归纳、整理。

师:告诉小朋友们你为什么这样分好吗?

(如果出现第一种情况,在下面计算过程中再继续分)

┌进位加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不进位加

2.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师:这些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计算出来吗?

a.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b.突出进位加法。

师:(指25+8)谁来告诉大家这一题是怎样算的?

生1:5+8=13 20+13=33

生2:25+5=30 30+3=33

&&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仍然是练习重点。因此,进一步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体现教学开放性。

c.练习:

师:这一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类题?

找学生出题大家回答。

把出题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分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总结呢?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在引导孩子们总结加法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总结减法,给了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培养了他们概括、归纳的能力。

2.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在巡视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瞧,这一小组四个小朋友配合得真默契,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还有一个当小老师检查对错呢!

巡视中,教师提示的话比当做要求提出来要有效的多。因为孩子们喜欢表扬的形式。这样很多小组就会去模仿。一组做汇报,其他组评价,既可以做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又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练习量,比单纯做题效果要好。

3.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一评。(把汇报表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小代表做讲解。重点提问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课本上有这样一组题(p78第1题),请直接写在书上。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作业

第79页的第1题、第2题。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是对全单元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二是配合整理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归纳总结等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中,根据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年龄小,但已经有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的特点,编排了加法、减法两种不同的复习整理方式。

1.在加法中,突出教师的引导,从分类,到归纳总结,教师都是通过几道计算题来进行的,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性参与。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练习中,摆脱了以往教师出题学生解答的形式,而采用了学生出题学生回答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2.在减法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减法。由于有整理加法的基础,学生就有一种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体验。

篇6:6和7的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页例

1、例

2、例3,第31~32页课堂活动第1,2题。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探究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6,7的加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经历6,7加法的计算方法的探讨过程,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计算6,7的加法。

教学难点:探究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5以内数的加减法,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请你们快速的口答。(课件出示几道5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题)。教师:我们还学习了6,7的组成,请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在大屏幕的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课件出示6,7的组成题)

教师直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用这些学过的知识来学习6,7的加法,板书:6,7的加法。

二、探究新知

1. 探索得数是6的加法。

(1)师(出示教材第31页例1情景图):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你们对这个游戏熟悉吗?想一想,说一说图的意思。

学生:有4个小朋友在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又跑来2个同学参加游戏,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游戏?

教师:有没有谁愿意跟大家说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4+2=6。

教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这是把开始玩游戏的小朋友和后面来的小朋友合起来。

教师:对了,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那你怎么知道4+2=6,你是怎么算的。学生相互交流后,全班汇报。

学生1:一个一个的数1、2、3、4、5、6。

学生2:我先数4根,再数2根,然后合起来数,一共6根。学生3:从4开始,往后数2个数,5、6。学生4:4和2组成6。

教师:这个发现很重要,我们对比起来看一看。6 /\ 4+2=6 4 2 教师:从中你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想数的组成可以计算加法算式。

教师:想下面的数的组成你能计算哪些加法算式呢?

6 /\

/\ /\ /\ /\

引导学生说出:5和1组成6,可以计算5+1=6,1+5=6等。(教师根据学生所说有序板书)教师:通过对比发现想数的组成能解决加法算式的计算问题!2.探索得数是7的加法。

课件演示摆小棒(左边摆5根小棒,右边摆2根小棒),学生观察。

教师: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摆的过程,你能想到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教师:怎样列式呢?

学生:可以先看左边5根,再看右边2根,一共有7根。所以5+2=7。教师:真不错,还可以列出不一样的算式吗?

学生:还可以先看右边2根,再看左边5根,所以2+5=7。

教师:孩子们能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列出不同的算式,真了不起!教师:如果不摆小棒,可以怎样计算5+2,2+5呢? 学生1:从5开始,往后数2个数,6,7。学生2:5和2组成7。

教师:想数的组成计算加法算式是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教师:想下面的数组成你又能列出哪些算式呢?

7 /\

/\ /\ 6 1 引导学生说出想6和1组成7,可以计算6+1=7,1+6=7等。(教师根据学生所说有序板书)引导学生发现用摆小棒的方法和想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计算,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看一看,算一算。

教师:出示教材第31页例3花图,让学生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4朵花,右边有3多花,一共有7朵花。教师:你能根据这幅图补充下面的算式吗?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列出算式:4+3=7,3+4=7。

教师:如果没有这幅图,你怎样方便、快速地计算4+3和3+4呢? 学生:想4和3组成7。

三、课堂活动

教材第31页“课堂活动”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6,7的加法

(1)5+1=6

1+5=6(2)4+2=6

2+4=6(3)3+3=6(4)6+1=7

1+6=7(5)5+2=7

2+5=7(6)4+3=7

3+4=7

六、课外作业

篇7:《6、7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练习六(教材第52-53页第1-8题)

课时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口算卡片练习:开火车,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1、2题。

(1)教师将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加起来等于6,并且说出两个算式和得数。

(3)先让学生对老师说,之后学生互说。

(4)再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减等于7,并且说出两个算式和得数。

(5)先让学生对老师说,之后学生互说。

(6)教师拿出两张卡片,用大数减掉小数,让学生说出得数。

2、完成第3题。

(1)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时间2-3分钟。

(2)反馈了解完成了几题,有没有全部做对,错了几道题。

(3)和学生一起分析错例。

3、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学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连一连。

(3)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演示和评价。

4、完成第5、6题。

(1)课件依次出示两题的主题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让学生看着图画列出两到算式,写在书。

(3)汇报交流,说说每题列出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4)集体订正。

5、完成第7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说说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2)师: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3)要求一共有多少也就是求总数,用什么方法计算?

(4)让学生口头列出算式,再进行汇报交流。

(5)师:看了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6、完成第8题。

(1)找规律: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说说每根线上排列的物体的形状,看一看,每一串形体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读一读这些形体,发现规律。

(3)猜一猜:1号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形状?

(4)让学生独立发现2号、3号盒子里物体的形状,并进行交流。

(5)反馈,交流正确答案。

三、总结评价

篇8:《6、7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一、明确复习目标

本单元的复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自学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与同学相互交流的学习乐趣;初步形成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并能准确、灵活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二、对复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对复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然后学习小组推荐代表汇报,全班进行交流,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评价每个学习小组的总结结果。具体可归纳整理如下。

不进位加:两位数加一位数(例34+3);一位数加两位数( 例6+42); 两位数加两位数 ( 例32+21); 两位数加整十数 ( 例35+50)。

进位加:两位数加两位数(例45+62);和的个位为零(例43+27);两位数加一位数 (例28+6)。

不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例37-21);两位数减一位数(例36-4);差的个位为零 (例37-17);差的十位 (最高位 )为零(例35-31)。

退位减 :两位数减 两位数 (例41-26);整十数减 两位数( 例60-34); 两位数减一位数 ( 例42-7); 整十数减一位数 ( 例70-6)。

连加:例27+35+21。连减:例74-30-16。加减混合:68-24+29。带小括号的运算 :例73-(46+17)。

笔算100以内加减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三、复习课实施策略

在复习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 在复习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本单元的复习。

1.创设有效 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复习课与新授课相比有很大差别,教师要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要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去发现,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设计的复习方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再配合归纳、总结已学的知识,进行计算题训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和计算能力。

2.通过复习课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课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学习中容易出现错的地方,出示有针对性的题目(是平时学生计算过程中的计算结果错误的题), 让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所在并进行纠正。查漏补缺不单纯是找出错误进行改正,更重要的是分析出现错的原因,针对错误类型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经过分析归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见的错误有三种:第一种是数位不对齐,原因是没按法则计算,对策:先把相同数位对齐,按法则步骤进行计算;第二种是进、退位错误,原因是计算中的重、难点没有掌握,对策:点上进、退位点,并记住加上进位1或减去退位1;第三种是看错加减符号,竖式抄错数字,忘记在横式上写得数等,原因是粗心大意,对策: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知识水平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抓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归纳、概 括及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归纳、概括和总结已学过的知识, 从而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数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 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狠抓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时一道计算题会有几种计算方法,在学生掌握了基本计算规律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计算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及计算能力。

4.巩固练习 ,拓展提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巩固练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分层设计练习题目,即基础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基础性练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编出题目进行计算,采取小组共同研究、探讨编出各类计算题并进行计算。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板演汇报结果,然后教师进行评价给予鼓励。综合性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如算式填空:在下列算式中的“ஐ”中填上合适的数:24+3=ஐ7;ஐ+31=37;32+24=5ஐ;25+40=ஐ5;43+62=ஐஐ5;43+17=6ஐ;27+6=ஐ3;37 -21 = ஐ6;36 - ஐ =32;27 -17 =1ஐ ;41 -26 = ஐ5;60 -32 = ஐ8;41-7=3ஐ;60-6=5ஐ。编题计算 :用23、24、25、26这四个数 (每个数只用一次)编一道加减混合算式。应用问题解答:1妈妈今年43岁,女儿今年14岁,妈妈比女儿大多少岁? 2大鸡有43只,小鸡比大鸡多3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解答。

进行系统复习后,学生系统掌握了知识内容。通过查漏补缺,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精心设计复习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教学要做到: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及计算能力;通过设计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9:《6、7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育教学做“加法”

所谓“加法”是指,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首先明确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这一桶水还应该是一桶活水,教师桶中的水必须与流动的知识河相连,保持其更新、更替、更换的状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因此,教师要想有一桶活水,就必须给自己做“加法”。在现代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了,但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本职并没有变,只是不再是以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了,而应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的传递,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

1.善于做一个有心人

教师在平时的生活、社会活动中应多留心,善于观察学生,仔细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生活化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对学生而言,不管他是发展得快还是发展得慢,在他们身上终有闪光的东西。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能够站在学生的位置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为学生着想,洞悉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从思想上与教者产生共鸣,觉得老师讲的就是他们心理所想的,进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增强自身的真才实学

(1)自身素质做“加法”。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有过硬的音乐基本功,勤学不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例如,《校园的早晨》是一首十分好听的歌曲,但节奏中既有前半拍的休止又有时值的长短不一,这些都不是很好掌握的。那么是在学生学习歌曲之前就单独进行节奏的介绍和指导,还是另辟蹊径?非洲的鼓乐都是用身体的晃动和摇摆来配合鼓点节奏的,权衡再三,我决定不把节奏放在一开始就进行解决,让学生有意淡化“节奏难度”。因此,在听唱和学唱歌曲时,我启发学生用身体的左右摇摆来掌握休止符和时值。实践证明,在音乐中通过身体的韵律,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基本掌握好这些节奏,老师只要再稍加提醒,就能解决这一教学难点。这首歌曲的节奏解决既是对教师即兴伴奏专业素质的考量,也是对教育信息内化的体现。(2)教育教学经验做“加法”。教育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知识对教师的课堂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只有努力在自身多做“加法”,才能更好地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效果。

二、教育教学做“减法”

所谓“减法”,即是针对教师的“一言堂”做“减法”。

1.教师语言用“减法”,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好奇心与生俱来,这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例如,在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和平》时,我增加了爱尔兰10岁小童星Declan Galbrai演唱的《tell me why》和迈克·杰克逊的《拯救地球》两首歌曲,我只问学生一个问题:这三首歌曲在表达同一主题上,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何不同?教师多留空间给学生,减少讲述语句,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想,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2.用“减法”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学生的能力不容小觑,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扩展课堂资源的范围,这也是最便捷、最经济,效果最突出的课堂教学资源。例如,我在教学生吹奏竖笛的过程中发现,有的觉得可吹可不吹;有的是不能将指法和气息统一起来;有的是姿势不正确漏气等等,导致吹奏的音色刺耳。就这一系列的现象,我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又能很好地收到全方位的教学效果。学期一开始我在音乐课上就宣布“规则”:期末的竖笛考试成绩最先得到三颗星的将免考。这个“规则”一方面是“消灭”一部分学生滥竽充数的心理, 另一方面是调动第一批学习热情高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最先得到所谓的“三颗星就免考”的“优待”,学生就必须自己先熟练掌握竖可吹奏技巧,进而才有资格做他人的“小老师”。这样,学生在探究和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从做中学”,实现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也强化自己的主体意识。教师注意用“减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做“加法”,甚至是“乘法”。让学生多实践,在教学中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各种良好的情感,提升自我的认知。这样,鼓励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行为训练、行为塑造、榜样示范和游戏性的奖励和惩罚,可以达到良好行为的养成和强化之目的。

教学中的“加法”和“减法”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加法”工作体现在如何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就是说教学的资源要与学生的内部条件一致,即在备教材和备学生上做足文章。即在内化新课程理念上做“加法”,才能有外显突出有效的“减法”教学行为,引导学生积极地体验学习的乐趣,构建更具人性化的评价系统,平衡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陶醉的乐土,促进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篇10:《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2页例题及“做一做”和练习九第5、6、7、8题。【教材分析】

这部分计算,主要是结合操作和图(也就是“一图二式”“一图四式”)来教学。教材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一图二式”“一图四式”老师们有一些现实问题:经常有老师问一图到底该列几个算式?比如◎◎◎ ◎◎在一图二式中,列两个加法算式,列减法算式的图,有虚线。而它到了一图四式,不仅列了两个加法算式,还列了两个减法算式,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列减法算式?教师觉得不好把握。

在列减法算式时,有的学生列出了把两部分相减的算式。如:○○○○| ●●●。学生列出4-3=1。学生的算式也是有道理的,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针对这些问题,教材进行了一些调整。改变了“一图几式”的编排:压缩“一图二式”(不再作为一小段),直接由“一图二式”过渡到“一图四式”,最后由“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三式”(一加两减)。对于写出把两部分相减的减法算式,教材并不要求,如果学生写出也是可以的。但为了避免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教材回避了这种问题,一般把被减数和减数都给出了,只要求学生根据图算出得数。【教学理念】

本节课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同时在活动中顾及差异,关注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过渡到根据一副图写出四道算式的探索过程,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四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 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四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教学关键】

要把数的组成练习和计算练习紧密结合起来。【教学准备】

小棒、小圆片等学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做好铺垫

1.口算。(卡片出示)

2+1= 1+2= 3-1= 3-2= 3+1= 1+3= 4-3= 4-1= 2+3= 3+2= 5-2= 5-3= 2.师生对口令。

【设计意图:在教学6、7加减法时,首先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再复习6、7组成,目的是为后续学习6.7的加减法做铺垫。】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6和7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内容是6、7的加减法。2.板书课题:

6、7的加减法。3.故事导入:(猴妈妈和小猴)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1)出示第42页例题的情境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减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

5+1=6 1+5=6 6-5=1 6-1=5 2.学习第42页“摆一摆”的第一、三组例题。(1)学生摆6根小棒,边摆边计算。

(2)让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3.学习第42页“摆一摆”第二组例题。(1)教师出示第二组例题的情境图。

(2)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减法算式,师边板书。

(3)引导学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的联系。(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联系。)

【设计意图:第一环节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充分感受“一图四式”; 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四式”,第三个环节,便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1.完成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书上填得数,然后交流、评价计算结果,评价时指定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2.完成练习九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书上填得数,然后交流、评价计算结果,3.完成练习九第8题。4.完成练习九第5题。随机指名学生上来做游戏 5.完成练习九第7题。

【设计意图:多样的练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练习知识、发展思维,一点也不觉得苦和累。】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你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其实在生活也有很多地方要用到今天学到的6、7加减法,能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简单的课堂小结,让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再次获得了满足;教师对课后的要求,巧妙的将学习活动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由书本延伸到了生活。】

六、板书设计 6、7的加减法

5+1=6 5+2= 1+5=6 2+5= 6-5=1 7-2= 6-1=5 7-5=

篇11: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6和7的分成基础上理解加法和减法的算理。2.能看图列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地看图列算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到数学王国的一个城堡玩一玩,城堡的名字叫——“6和7的加减法”,大家一起伸出手跟老师写。(板书课题)你们知道还有谁和我们一起去吗? 生:不知道。

师:还有隐形人小明,喜洋洋、美羊羊、蝴蝶、青蛙等很多伙伴呢!想见到他们吗? 生:想

师:那就得先过了老师的考查关。大家看白板。(复习6和7的分成)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小明在数学课上摆了这样几根小棒先左5右1,后左1右5根,生根据不同角度列两个加法算式)生:5+1=6

1+5=6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指名2生说,师总结: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2、学习列减法算式

师:大家的表现真棒,小羊们正在迎接我们呢!大家看(师出示相应课件)。

师:一共来了几只羊? 生:6只。

师: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的队形变化(师放映)谁能根据他们的动作讲个故事?

生1:原来有6只羊,又走了4只羊,现在还剩下几只羊? 师在找2生将故事。体会应用的编写过程。师:谁能列算式解决故事中的问题? 生:6—4=2(师及时给于表扬)

师放映第二个动作让生讲故事编应用题,然后减法算式解决问题。

3、加减混合

师:同学们,你们的精彩表现终于迎来了我们的新伙伴——蝴蝶,他们还为你们翩翩起舞呢!谁能看着他们的队形列两个加法算式? 指名几生回答:4+3=7

3+4=7 师:你们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列出的算式?

生1:我是从左向右看列出的。生2:我是从右向左看列出的。师:注意看,老师把他们分成了两部分,谁能看图列出减法算式? 指名几生回答:7—4=3

7—3=4 师问算式中的“7”“4”“3”各表示什么意思,生回答。(多指名几生回答此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师总结:从一个总体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运算,就用减法。

4、课堂小练习

师:听,青蛙为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唱起了歌呢!大家看。(出示练习题:看图列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方式:生往本上写算式及得数,写完后小组长检查是否正确,师巡视指导及错题更正。

三、当堂检测

师:大家在游玩过程中一定学到了很多,现在老师就来检测一下,看谁的收获多。

方式:(1)师课件出示题目(看图列四式)生做在练习本上(2)做完后小组长检查评判(3)师出示正确答案,每位同学都对照检查小组长判的是否正确。过程中出现错误要及时更正。

四、玩一玩

师将要求(1)小组长拿着0~7共8张数字卡片,让组员轮流抽,每次抽两张(2)让抽出两张卡片的同学用大数减小数列个减法算式。(3)组长统计组员口头列出的算式。

师:最后比一比看哪一组列出的算式最多,那组就是今天的优胜组,并颁发“优胜奖”

五、课堂小结

篇12: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卢龙县第四实验小学 张煜莲

课后小记:有以前学前教育的基础,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但仍有几个学习困难的同学理解有困难。

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

我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小鸡和小青蛙)。由小动物在草地上荡秋千的画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1只小鸡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个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2.独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

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在秋千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摆几只小鸡和小青蛙,并看着自己的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这样便出现了两组6的加法算式,加上同位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用数字意识。可能是让学生合作得多了,加上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有些孩子开始开小差,乱说,今后,还要加强这些学习习惯的培养。

3.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第三个环节,便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4.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如:在综合练习中,出现了四道看图列式。由于难易程度不同,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提供了充分的学习选择机会,而且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5.活动形式多样化,语言贴近学生生活。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

a.你还想让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秋千,自己摆一摆; b.你们草地上的小动物也累了,你想让哪种小动物先回去呢?

篇13:《6、7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为了纪念国际体育休闲设施协会 (IAKS) 成立50周年, 2015年底IAKS创立了一项历史奖, 该奖项旨在表彰过去几十年来地标性的、举办过重大项目的优秀体育和休闲设施。获奖设施包括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北京国家体育场、北京国家游泳馆、奥贝拉欣格体育学院、荷曼高兰山区滑雪场、列治文奥林匹克椭圆速滑馆、圣乔治宫体育馆、长野奥运会纪念体育馆。总览这些项目, 并不是都具有绚丽的外表, 也并不全是规模庞大, 最重要的是它们都为地区、城市创造了更多的附加价值, 吸引了更多的人群, 创造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我们在过去十多年的体育场馆兴建热潮中, 基于城市体育设施配套、赛事等需求, 快速兴建了一大批体育场馆, 虽然场馆运营常被提起, 但是并未被充分重视。大部分场馆的定位、投资、功能等均是在一个较短的时限内被确定的, 这样的决策流程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后期场馆运营的局限和大规模的拆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 2010年~2014年中国的人均GDP始终保持6%以上的增长。同时, 2015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6.4%, 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 (1) , 中国社会层面的消费已从满足生存的温饱需求上升为满足享受和自我发展的精神需求。按照国际通行研究的标准, 当人均GDP达到5 000美元的时候, 体育产业的发展会呈现出一种“井喷式”的发展态势, 中国的体育服务的确开始更多地走近普通群众。根据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最新报告, 2014年6~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调查结构数据显示, 20~69岁城乡居民有50.5%的人参加过体育健身活动, 比2013年增长1.3%。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年) 》的实施效果评估, 截至2014年底, 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3.9%, 比2007年提高了5.7个百分点 (2) , 超过了32%的预定目标。68.1%的体育锻炼人群有过体育消费, 年人均消费水平为645元, 较2013年有稳定上涨, 其中花费最多的三项分别是体育场馆、运动鞋帽以及运动器械。

中国体育建筑和体育人口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我国的体育场馆人均面积仅有1.5 m2 (美国人均面积约为15 m2, 日本人均面积19 m2) , 这体现了大众体育发展不良, 也直接影响了群众参与体育的热情。除了政策和市场的问题外, 先期的大众体育发展不佳, 使得国内的体育人口比重过低 (最新数据显示, 我国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口比例为50%, 经常参加的比例仅为30%左右) , 因此在赛事开发、运营、场馆开发、体育服务等方面没有充足的消费者和需求量, 降低了社会对体育产业的认知与重视程度, 不利于体育产业的长远发展 (3) 。

2014年底, 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跨领域企业进入体育行业, 并且会考虑产业升级、多元化业态、基金、税收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与相关持续投入。在此文件的引导下, 经过2015年一年的酝酿, 目前体育运营、管理市场已经开始呈现活跃趋势, PPP、场馆联盟、互联网+等多种形式的探索层出不穷。2016年6月1日, 阿里体育和“鸟巢”“水立方”分别达成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未来签约各方将在信息集成及互联网应用、无形资产开发、大型赛事、文化娱乐、全民健身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拉动文化与体育价值双升级。[1]

由此, 笔者认为体育场馆建设追求城市“标志性”的时代已经过去, 目前应着重考虑如何在新一轮的体育设施升级大潮中转变思维, 基于常规设计业务的同时, 深度介入体育设施的策划和运营, 做好业主方和运营方的参谋, 做好建筑的加法与减法, 使其更加适应新形势下的各方需求。

二、做“加法”—基于产业链的设计思维

建筑的根本功能是为人所用, 大部分运营不好的体育建筑均是过于考虑竞赛的体育工艺设计和管理, 忽视了非赛时的人群使用。所以, 任何能够在论证后有利于场馆非赛时使用的“加法”都是可以接受的。这里的“加法”不仅指设计上的“加法”, 更重要的是作为设计师在思维上的“加法”, 既要满足赛事, 又要考虑如何吸引人群。价值工程学中有一种说法是通过合理增加造价, 为工程带来更多的可预期收益, 可以用于解释本文所说的“加法”。

1. 前期策划

为了应对各类竞赛, 部分体育场馆的建设过于注重竞赛需求, 出现了体育场馆建设选址不当、功能定位不合理以及影响赛后使用等问题。如一些城市将场馆建在城市边缘地带, 因此造成场馆布局与城市发展结合不好。有的地方体育场馆布局缺乏长远目光, 将大量的场馆集中在同一区域, 各区域分布不均衡不但不利于场馆功能的发挥还造成了场馆运营的困难。

在大部分项目中, 设计师无法参与项目的选址决策, 而城市的决策者更倾向于将体育场馆用地设于城市的边缘地带, 以此带动城市的扩张, 牵引产业和人员流动, 分流城市中心区的压力, 达到城市运营的目的, 同时也可以缓解大型赛事期间的交通问题。但由于大型赛事活动与平时健身活动的服务半径存在很大差异, 距离使人群的到达便利性大大降低, 从而使场馆赛后运营受到很大影响, 反观欧美的体育场馆建设, 相当大的比例均是建设在城市的中心区或副中心区, 便捷的可达性使其成为全民健身的好去处。

在PPP模式下, 项目的选址至关重要。如果选址优先确定, 那么建设什么样的体育设施就需要严格调研、论证;如果首先确定功能, 那么就需要针对功能去寻求能够进行最充分运营的区域和模式从而确定选址。这些工作都会在设计之初进行多次充分论证才会被确定, 最大限度地避免未来运营的矛盾。

选址只是项目策划的一方面, 在项目策划的整个过程中, 政府、PPP主体、设计方、运营方等相关各方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进行资源整合, 共同完成项目的可研报告。设计师由于更清楚建筑的内外流线、功能配置等技术要求, 可以结合城市设计、功能要求、交通分析、周边人群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的方案实验, 从而寻求最为合理的用地选择和功能配置。

2. 运营策划

从“水立方”开始, CCDI在过去十年的体育建筑设计实践中, 非常注重对项目做“加法”。运营策划其实是和建筑的功能布局息息相关的, 而不应是赛后的拆除和改造。

“水立方”中标的原因之一是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一个大型的室内水上活动乐园 (图1) 和一个利用热身池上方空间的多功能活动场所 (图2) 。这样的“加法”虽然在图纸上实现是比较简单的, 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却增添了大量赛时功能、机电系统、造价等方面的协调和论证工作, 仅投资的拆分就要经过相关主管部门的逐级审批。事实证明, 这样的加法为“水立方”赢得了大量的商业运营机会。[2]

福州海峡奥体中心是一个基于赛事的大型场馆群, 政府同样将其定位为带动城市区域发展的“发动机”。在奥体片区的建设中, 我们立足于建成之后实现体育+商业的发展模式。所以在福州海峡奥体中心的规划中 (图3) , 我们与政府主管部门进行了多次商议, 规划了一个10余万平米的商业中心, 同时考虑了超市、商业街、餐饮、办公等业态的可能, 并全部按照最为复杂的业态进行了消防设计, 以便于商业中心功能的灵活转换。这个商业中心是目前已竣工的体育中心中规模最大的集中商业区。

同样, 在游泳馆和网球馆的设计中, 我们均增加了独立的会所功能, 具有单独的入口和服务用房、更衣室、休息大厅等配套功能。这样的“加法”同样为未来的场馆运营预留了便利条件, 而不必要开启大量的场馆赛时功能, 从而节约了运营费用。

三、做“减法”—基于价值工程的设计思维

由于职业的原因, 设计师往往更愿意做“加法”, 毕竟可能会带来更为宏大的规模、绚丽的效果, 而做“减法”却是比较令人痛苦。我们会常常遇到业主和施工单位因为造价、施工等方面原因要求对设计进行各种删减, 而设计师只能苍白地强调空间、效果直至最后妥协的案例。其实减法同样可以做得很精彩。价值工程中的减法分为两种, 一种是通过合理的优化, 在不影响建筑使用的情况下降低投资;另一种是牺牲部分功能大幅缩减工程造价, 从而体现设计的价值。

体育场馆基于赛事级别和相关的规范以及体育工艺的要求, 对功能用房有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往往会造成场馆的大量空间在非赛事期间闲置, 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大幅增加了运营成本, 看似合理的设计其实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在福州海峡奥体中心项目中, 我们将大量的赛事功能 (如新闻中心、运动员餐厅、分散在场馆内的零售空间等) 统一从场馆中移除, 利用商业中心的空租期临时解决, 缩减了场馆的建设规模。同时基于场地空间高度的分析, 建筑采用了竞赛空间高、运营空间低的剖面设计, 缩减了空间体积, 从而降低了建筑能耗。

基于对当地气候的分析, 我们将体育馆二层的观众空间开敞, 从而得到了一个无须安装空调的巨大的灰空间 (图4) , 既满足了功能要求, 又降低了能耗和造价。

体育建筑为了突出其城市标志物的功能, 其外观通常非常恢宏但耗资巨大, 部分场馆的形态被刻意设计为异形, 这会导致造价大幅攀升, 同时增加施工难度。在BIM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 可以通过分析, 在模块化和个性化之间取得平衡, 做到从结构到材料尺寸规格统一, 实现标准化加工而无须专门编号定制 (图5) 。

同样, 由于体育馆立面采用了菱形交叉型钢结构 (图6) , 为了保证立面效果和照明灯具的安装, 施工图设计时采用了全铝板外包的设计构造。随着钢结构的焊接施工和防火涂料的喷涂完成, 我们发现其焊接质量和喷涂表面表现效果较理想, 故及时与业主进行了沟通, 取消原外包铝板设计, 将LED安装改为明装, 并详细设计了灯具的线路以及控制箱位置, 修改了灯具的原有构造, 在不影响灯光效果的同时, 极大地降低了工程造价和施工难度, 得到了业主和施工单位的好评。未经装饰的巨大型钢结构很好地诠释了结构之美, 并且由于没有外包铝板的接缝影响, 其完成效果甚至更优。

四、展望

笔者认为体育建筑已经从追求“标志性”和“竞技性”的功能单一的建筑, 转换为反映全民健康水平、城市生活标准的集竞技和休闲为一体的公共设施建筑。体育建筑的外观只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 而建筑的实用性才能反映我国体育产业化的进程。所以设计者在构思建筑外观的同时, 更应该考虑的是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运营投资者的利益回报需求, 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需求。只有跳出“设计”做“设计”, 才能使体育建筑在城市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就需要设计师增加自身知识储备, 在项目的各个阶段敢于放开思维, 勇于介入项目的各项工作, 为业主及相关各方提供专业的意见。

摘要:从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以来, 体育产业已被高度重视并被逐渐发掘。随着社会大环境和使用需求的变化, 体育建筑从政策导向、城市空间结构到建筑功能及运营都存在着诸多需要反思的问题。本文希望探讨体育建筑设计在常规设计工作之外, 如何深度介入策划和运营过程, 通过前瞻性的设计加法和减法, 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场馆运营需求, 并逐步介入体育产业的上下游。

关键词:介入,加法和减法,上下游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 (2014-10-20) [2016-06-0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篇14:税制的加法和减法

目前的经济形势有两大特征:

其一、实体经济出现比较大的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在一系列的叠加压力下生存环境恶劣,有声音认为,企业的税费负担重是其难以为继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二、地方政府财政的收支平衡出现比较大的缺口,在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面前,一些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出现试探性的放松楼市调控的撞线动作,被认为实质上是在楼市调控面前失去土地收益的困局下,地方政府力保财政收入的无奈之举。

上述两特征比较尖锐地把税制推到矛盾体的前端:地方财政吃紧,要求目前的税制做减法,让地方财政在税收所得中占到比原先大的份额,打消其向土地财政靠拢的欲望。政府税收不断增收,企业吃紧,也要求做减法,减轻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微型企业负担,改善其经营环境,力保就业和内需的稳定。

上述实际是为地方企业在收入方面做加法,可能要求中央财政在税收总额不变的前提下要做减法,这个减法怎么做,幅度如何拿捏,是不容易决断的。

在微观层面,对社会各群体而言,税收的加减法同样具有决定性影响。

有境外学者曾经说:中国有一个怪现象,经济发展速度越快,贫富差距拉大的速度也越快。虽然刺耳,但言之有据。

贫富差距过大,不但在中国,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已经造成社会心理失衡,在没有创建出颠覆性的思路之前,中外学界、政界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盯住了税制。

从理论上讲,税收的确有“调节初次分配”的能力,各国的税制千差万别,在保障政府财政收入的功能上当无二致,但在调节贫富差距的功能上却千差万别,联合国2008-2009年《世界城市状况报告》认为,香港的基尼系数为0.53,在世界上算是名列前茅,美国的基尼系数也不遑相让,资料显示2008年达到0.48。

西方国家遭遇金融风暴,发达国家政府债台高筑,社会怨气积聚,西方也想起了税制。西方近年来传达了一个信息:在中产阶级基础雄厚的发达国家,税制在改。对富人做加法,对中产阶级做减法。

2011年,以美国总统奥巴马为先锋,资本主义社会吹响了“向富人征税”的号角。奥巴马制定了一套“增税计划”,其中有一条“巴菲特规则”(可能源于巴菲特先生一再强调其个人所得的税率水平远低于其员工),规定年入100万美元(约600万人民币)以上家庭的税率必须高于中产阶级家庭。法国对年收入在五十万欧元(约500万元人民币)以上者、意大利对三十万欧元以上者开征百分之三的附加税。英国工党执政时就制定政策,对年收入为十五万欧元以上者税收最高税率百分之五十的所得税。今年,美国政府还针对个人海外可投资资产展开“追杀”,一旦被查实隐瞒,将课以高额罚款。

中国的税制相对西方而言,要稚嫩得多,就像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可以更多地借鉴先行者的画法,避免先行者的谬误。中国的中产阶级相对弱小,税制加减法针对的对象是显而易见的,对富人做加法,对穷人做减法。

有人认为中国的富裕群体还“不够强壮”,不应该过分追求富裕群体对税收的贡献,还担忧由此带来的财富外流效应等等。而在外国人眼里,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富人在欧洲奢侈品商店的消费行为令当地人称奇。占中国人口基数一小部分的富裕群体,绝对数量相对其他国家人口而言很可观,他们的消费行为放大了中国的“富有”形象。

我国税制对穷人做的減法已经在做并且正继续增加力度惠及到中产阶级,但对富人做的加法似乎还停留在概念的阶段。这里面既有立法层面的羁绊,也有执行层面的困难。但应该看到:税制的负面效应必须在改革中纠正。

中国的税制相对西方而言,要稚嫩得多,就像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可以更多地借鉴先行者的画法,避免先行者的谬误。

上一篇:木兰诗及其注释下一篇:费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