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言语方式

2024-07-25

沟通的言语方式(精选6篇)

篇1:沟通的言语方式

言语障碍的沟通方式

非语言交流作为一种特殊的方式应用于言语沟通障碍的患者 ,可得到情感、信息及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支持 ,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非语言交流是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 ,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非语言交流一般分为 :体态语言、类语言、空间效应、触摸和环境物理因素。

非语言沟通的方式有:

1、标记语言

如聋哑人的手语、旗语,交通警的指挥手势,裁判的手势,以及人们惯用的一些表意手势,如“OK”和胜利的“V”等。如基督教的十字,伊斯兰教的新月,美元的$符号以及许多现代企业的标识。

2、动作语言

例如,饭桌上的吃相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一位顾客在排队,他不停地把口袋里的硬币弄得叮当响,这清楚地表明他很着急。在柜台前,拿起又放下,显示出她拿不定注意。

3、物体语言

总把办公物品摆放很整齐的人,能看出他是个干净利落,讲效率的人;穿衣追求质地,不跟时尚跑,这样的人一定有品味有档次。

非语言沟通的形式有:

目光接触,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和肢体语言,身体接触,空间距离等。

2沟通方法

患者入院时接诊护士须始终面带微笑,态度诚恳,详细介绍病区情况,包括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

I .语言的应用在与失语患者进行实际交流沟通

时,不要因为他们存在交流沟通困难而不予理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在交谈时说话速度要慢,要用简单通

俗易懂的词句,一次尽量只问一个问题,多给他们一些时间

考虑,并注意多观察患者的反应。

2.交流板使用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置交流板,交流板上可以有包括 日常生活用品与动作图片,如坐起、躺

下、洗脸、刷牙、喝水、吃饭、大便、小便、吃药、输液、查房、疼痛等,患者可根据需要指出想要做什么。同样,护

士需要患者配合时,也可指向相应的图片。„

3书面语的应用 针对一些文化素质较高的患者,失语后能正确认识疾病,愿意以文字书写的形式与人交流,可使护理人员尽快了解他们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护

理,康复及健康宣教。

4其他非语言的应用 还可以利用简单的手势语,体态语言,面部表情。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吸引患者的注意力,要有耐心。在不能很好的沟通时,千万不能急躁,可休息后再继续。

5教会患者家属简单的沟通方法和技巧使他们

在治疗中积极参与配合,鼓励患者,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患者家属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患者,教会上述沟通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患者更有效的交流。

篇2:沟通的言语方式

大纲

一、言语沟通的时机选择

1.基本判断:时机与场合2.高级判断:认识沟通的对象

二、言语沟通的原则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EQ(情商)

原理和观点

K01:选择合适时机的要点

K02:根据沟通目的划分的场合类型

K03:沟通对象是上级或长辈要遵循的原则 K04:沟通对象是平级或同辈要遵循的原则 K05:沟通对象是下级或后辈要遵循的原则 K06:领导的四种沟通风格

K07:性格的四种类型

K08:与各种性格的上级的沟通技巧 K09:与各种性格的平级的沟通技巧 K10:与各种性格的下级的沟通技巧 K11:言语沟通的原则

重要信息

I01:人的思维速度比说话速度快3-9倍 正文

一、言语沟通的时机选择

言语沟通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通常是不成文的共同的默契。其中,言语沟通的时机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是言语沟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基本判断:时机与场合(1)时机

言语沟通中选择合适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通常需要关注以下两点:

①关注人的情绪

人的情绪始终是影响言语沟通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人在自己情绪低落时一般都不希望有人打扰,而高兴时则偏向于与人多交流。因此,在别人高兴的时候要抓住机会多说,在别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则应不说或少说。

②寻找合适的沟通空隙

就像人说话有停顿和空隙一样,人们之间的言语沟通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沟通空隙。一般来说,要注意确定一个完整的沟通已经结束,否则不适合插入其中。

(2)场合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言语沟通特点,从言语沟通的目的上来说,场合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①“使人知”:是以传达信息、阐明事理为主要目的的场合,其特点是知识性强,语言准确;

②“使人信”:是以使人信赖为主要目的的场合,其特点是观点独到、正确,论据翔实、确凿,论证合理、严密;

③“使人激”:是意在使听众激动起来,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欢呼、雀跃的场合。

④“使人动”:是使听众产生一种欲与说话者一起行动的想法的场合,其特点是鼓动性强,多以号召、呼吁式的语言结尾。

⑤“使人静”:是意在使激动起来的人群能够平静下来的场合。

⑥“使人思”:是意在使人们能够深入思考事情,从而理智成熟地做出决定的场合。⑦“使人乐”:是以活跃气氛、调节情绪、使人快乐为主要目的的场合。

总之,不同的场合体现着不同的目的,确定合适的目的,言语沟通时机的选择就会合乎场合。

2.高级判断:认识沟通的对象

人永远是言语沟通中首要考虑的核心。

(1)什么层面的人

①上级或长辈:

通常与上级或长辈沟通时,他们往往希望能得到充分的尊重,甚至是尊敬,因此在沟通过程中应避免随意的态度和现象,一般要遵循以下的一些原则:坦诚相待、主动沟通、充分准备、了解内心、适度赞美、注意场合、选择时机、尊重权威、虚心接受、知错就改、维护尊严、易位思考、及时回馈、用数据和实例说话、简单扼要、重点突出。

②平级或同辈:

通常与平级或同辈沟通时,要抱有开放的心态,表现出充分尊重他们和积极倾听的态度,一般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和谐友好、积极主动、开诚布公、宽容大度、尊重理解、求同存异。

③下级或后辈

通常与下级或后辈沟通时,要抱有平等的心态,表现出充分尊重他们和积极倾听的态度,一般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思想重视、换位思考、准确完整、深入了解、及时反馈、鼓励欣赏。

(2)怎样性格的人

①上级或长辈

经常有人因为与上级沟通不畅而困惑,不断寻求如何改善与上级之间的沟通;有人甚至会抱怨上级脾气火暴,难以沟通;也有人抱怨上级难以捉摸,深不可测;也有人说上级自负、孤傲,听不得反对意见。这样的抱怨,可以适当地作为情绪发泄的出口,但如果过多沉溺于这样的抱怨,那只能说明,在沟通中他仍然是个感情用事的人。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人们避免感情用事,冷静并且理性地对待与上级沟通中的问题。那就是,从分析上级的沟通风格和性格开始,再寻求与上级沟通的恰当方式。

来自职场沟通顾问公司CHA的调查表明,领导的沟通风格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体贴型”领导者会直接与员工交谈,尊重员工的意见,体贴而真诚;“控制型”领导者不愿与自己的员工沟通,说话的口吻像是说教;“魅力型”领导者充满自信并且善于表达,能熟练运用各种表达技巧;“低调型”领导者比较矜持和内敛。

如果从根本上去寻求上述这些不同的沟通风格的成因,那么性格是原因之一。人们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方式深受性格影响,如果能知道各种性格类型的特征,就能知己知彼、对症下药,找到应对不同性格特质的方法。

有一种粗略的分类,将人的性格大致分为四类,并且用一些词汇来形容和概括这四种性格特征的人。一是活泼型:外向、多言、乐观、善于社交;二是力量型:活力充沛、意志坚定、独立、自信;三是完美型:理想主义、善于分析、严格、悲观;四是和平型:随和、耐性、自制、自律。

现在,尝试将上级的性格类型进行分析和归纳,看看他(她)是哪种性格或者哪些性格类型相结合的上级,之后就可以归纳出与不同类型上级的最恰当的沟通技巧,比如:不要对和平型上级的鼓舞力和感染力有所苛求;也不要对力量型上级的固执和专横产生过多不满;对于完美型上级,与其沟通时要注意条分缕析,思维清晰,同时不要奢望能够经常得到这类老板的赞美;而活泼型上级,要求他平和与含蓄将会很困难。使用性格分析的方法有两个好处:第一,能马上从抱怨的情绪中跳脱出来,既然上级的沟通风格与性格有关,那么抱怨性格是于事无补的,人们能做的,是积极地寻求恰

当的沟通方式;第二,既然把上级的性格特征分析清楚了(至少可以大致确定上级的性格类型),就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找到与上级沟通的合适方式,简单地说,就是用上级的思维去思维,多从上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就能减少冲突和不愉快。②平级或同辈

平级关系是一种横向关系,在组织机构中具有相对等同职权地位的人之间,既没有奖的手段,也没有罚的权限。和平级沟通合作,手里是没什么“王牌”的,议价能力比较弱。因此,彼此平级的共事者,没有“应该”和“必须”,对于各种性格的平级或同辈,都应了解其性格特点,在沟通中理解他们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善待平级,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建设良好的工作伙伴关系。

③下级或后辈

针对各种性格的下级或后辈,都应了解其性格特点,尽可能消除个人的喜好偏见,在沟通中理解他们要表达的真实需求和想法,多善意反馈,建设良好的工作关系。

二、言语沟通的原则

第一,保持冷静、理性的状态。

情绪化会使人变成聋子,倾听者自身的情绪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当听到自认为不正确的意见或不利于自己的言论时,正所谓忠言逆耳,有一种情绪会阻止你继续听下去,甚至将你的注意力转移到进行反击的思想上去,这时就特别需要保持冷静、理性的状态,避免情绪化。人通常有三种思维方式:①非黑即白,②谁都有理,③开放式思维。其中,第三种方式会使我们较少陷入评判的陷阱中去。另外,作为倾听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EQ(情商),EQ(情商)的五大定义是:认识自我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自我启发和激励的能力,人际关系互动管理的能力。其中,有三条是与情绪有关的,由此可见保持冷静、理性状态的重要性。第二,要有自信的态度。

据调查,自信是现代社会中成功人士的一大共同点,这使得他们善于人际沟通,从而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第三,全神贯注,心不二用。

我们的思维不愿意等待。研究表明,人的思维速度比说话速度快3-9倍。因此,当听旁人说话的时候,个人的思考活动常处于等待状态,如果此时注意力转移,去思考另外的问题,那么听到别人谈话的内容是时断时续的,结果听者的头脑里只留下片言只语,丢掉了别人说话的详细内容。

第四,体谅他人的行为。

所谓体谅是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并且体会对方的感受与需要。这样,通过我们的理解与尊重,对方也会体谅我们的立场与好意,从而作出积极而合适的回应。第五,善用询问与倾听。

询问与倾听的行为,主要是为了控制自己,让自己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侵犯他人。尤其是在对方行为退缩、默不作声或欲言又止的时候,可用询问来引出对方真正的想法,了解对方的立场、需求、意见与感受;运用积极倾听的方式,来诱导对方发表意见。

第六,保持尊重,适时互动。

合适的回应是不断提升言语沟通质量的重要因素,适当的引导和互动能大大提高言语沟通的有效性。

第七,适当地提示对方。

篇3:科普辅导员的言语沟通艺术

因此, 科普辅导是典型的言语传播活动。标准的、准确的、有魅力的、吸引人的语言和表达会让辅导的效果倍增。虽然语言和表达不是科普辅导的全部, 但却是辅导最终成败与否的关键。

受众在科学传播过程中有3个关键环节, 首先是科学传播受众的需要与期望, 其次是科学传播受众的注意, 最后是科学传播受众的理解与接受[1]。那么在整个科普辅导活动中, 辅导员如何满足公众这3个关键环节的转换?如何有效从讲解的传统形态向辅导的创新形态转变呢?本文以科普辅导员的辅导语言为核心视点, 解析科普辅导语言的要求和技巧。

1 科普辅导员的辅导语言

科普辅导员的工作不是简单地背词, 辅导员必须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说什么才能正确面对事物本身。关于展项的基本介绍, 光一旁的展项说明就可以做到, 辅导员需要通过对认识和知识的转化得出一种产物传播给受众, 这种产物便是辅导语言。科普辅导员的辅导语言是一种极具创造性、功能性和风格化的现场交互式的科普工作语言, 它体现着一种交际风格, 它让辅导员形成了不同的独特的语言形象, 在朴实与幽默间找到一种恰当的关系。

我们该如何给成功的辅导一个定义呢?笔者认为, 成功的辅导是让辅导员成为一名引领者, 通过恰当有效的辅导语言最终达成知识授予甚至是启发思维的目的, 而不仅仅是概念灌输。

2 科普辅导员辅导语言的要求

2.1 明晰性

辅导语言要有明晰的形式, 让对方能听明白, 不能让受众觉得难以理解。这里可以试着掌握语言学的几个概念——音位层、词位层、意位层[2]。音位层是指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 是语言的最小单位, 比如b、p、m、f。吐字首先要过关, 听不清很费劲, 再好的内容也无济于事。词位层是指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所表达意思能否让受众了解。意位层是指很长的一段话叙述之后, 受众能够体会这背后要表达的意思。明晰性可以从这三个层面来把握。

2.2 准确性

准确性不仅是辅导语言内容本身是否准确, 还特指使用它使用的是否准确, 这是对辅导员的进一步要求。首先是对的事物, 是指事物本身是正确的事物, 这是基于对事物有一定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不能光背词而没有一点理解和感受。其次是对的语言, 是指对语气、节奏、停连这些语音的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在肢体语言上的表现是否准确。最后是对的表达, 许多思考的内容付诸到语言上, 还需要有对的表达, 这是整个辅导语言行为的最终落脚点。总之准确性要求辅导员注意尊重客观性的信息, 完成从事物到语言再到表达的全过程, 让自己说明白。

这儿特别提一下语言的三角关系。每个事物和语言符号间没有特定的关系, 但又是因为谁而得到特定的联系呢?是语言的讲述者, 在本次研究中就是科技馆辅导员。一个科学名词、一段科学阐述、一处科学原理, 因为辅导员的使用, 才使其存在, 所以使用者本身很重要。这种语言的三角关系和错轨特征能够有效控制误会, 准确地表达。

2.3 情感性

辅导语言的情感性主要体现在辅导员辅导的感染力, 包括目光、手势、语言等, 尽量在交流过程中和受众建立一种共鸣关系。通过辅导语言的呈现, 让受众感觉遇到知音一般, 那么这样的交流肯定是达到效果和成功的。

第一, 感染对方。这是一个信息被“分享”、关系被“肯定”、互相被“信任”、情感再“共鸣”的过程。任何走进科技馆的受众绝大部分都是希望能有所收获, 能得到更多的科学知识而走进科技馆的。因此, 在参观和参与的整个过程中, 和辅导员间应该处于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关系。好的辅导语言将有助于一个愉快的参观过程, 麻木失败的辅导语言则会导致一个负面的关系, 从而否定整个参观体验。

第二, 要让受众在享受信息和懂得“看到之乐”的同时, 也感到自己在一个融洽的可信任的交际关系中。公众来到科技馆即是一个参观者和受众的身份, 最怕“不值”“被蒙”和“被敷衍”, 这样的感受会直接将体验过程大打折扣。

第三, 注重交际关系与交际效果, 形成交际的场域。比如, 参观者在参观整个过程是充满欢声笑语的, 这就是一个场域。而某个层面来说, 这个场域不仅仅属于当事者, 还属于每一个从旁经过的受众。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场域的印象和理解不一样, 这是由于交际关系和交际效果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性。就像不同的团队, 有的人觉得很愉快, 有的人觉得很没意思, 因为每个人对整个过程界定不同, 有消极和积极的区分。显然积极的场域更受欢迎。科技馆的辅导通过日积月累的传播实践, 通过不断的交际交流, 久而久之就给科技馆带来一种参观者的口碑, 这种口碑往往不是来源于展物, 而是不同人对来到科技馆参观体验的评价。这些口碑也可以帮助馆树立一种文化品牌, 倡导一种文化意识。这点尤其体现了处理好交际关系和交际效果的重要性。

2.4 适应语境

第一, 面对面的交流。这不像电视节目, 是屏幕上呈现与观众的交流, 辅导的对话交流可能是一对一的, 也可能是一对多的, 而无论怎样都是面对面的交流, 两方的眼神、表情、语气、情绪等都需要直接反应和反馈。

第二, 受众是人群中的“一群”。在大型的展馆中, 一群人是在很多人中的一群, 周围可能是一个相对嘈杂的环境, 这时就要考虑到不同的表达方式, 场域、气氛等环境性因素对语言表达也有重要影响。

第三, “流转”与“驻足”。这决定了交流的节奏, 即辅导的节奏。停就是驻足, 辅导员根据受众的兴趣来选择停还是继续。每一次参观过程辅导员都应该有一个安排, 根据不同具体情况安排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主次, 整个过程下来参观者的感受是流畅的舒适的, 而不是错乱的急匆匆的, 在想停留的地方多听点有意思的, 而不是在不感兴趣的地方反复参与。所以辅导员有时也像主持人, 要有驾驭整个参观过程的能力。

第四, 整个过程不能忘了线索, 注意讲述和辅导的段落, 让辅导的语言起到吸引、控制、组织、服务的作用。

3 科普辅导员言语沟通的实用技巧

3.1 掌握用声与吐字的技巧, 完善表达手段

科普辅导员科学有效地用声是科普辅导工作的生动性基础。关于用声, 笔者认为, 气息的控制是关键。科普辅导员应锻炼简单的气息控制能力, 这让说话更省力也更富于变化;要注意用声位置, 打开共鸣腔体;要调整用声状态, 使其积极自然。

科普辅导员的吐字能力是辅导是否清晰的重要基础。关于字音的练习, 笔者认为, 先从“对”, 再到“熟”, 继而不需要特别留意, 最后到信手拈来。

3.2 巧用语言表达的技巧, 丰富表达方式

辅导语言要有感染力, 科普辅导员应该充分认识语言表达技巧的作用, 用巧用好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技巧, 丰富表达的方式。

首先, 辅导员需要调动起娓娓讲述的愿望, 而不是被动的。一旦被动就会流露出语气, 会让参观者不舒服甚至排斥。其次, 辅导员要处理好语言单位, 不要细细碎碎, 也不要失去气口;要努力寻找起伏;注意讲述语气;维护辅导节奏。以停连为例, 停连, 是一个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停, 指停顿, 连指连接。有停顿, 有连接才能更好地传情达意[3]。停和连, 最终的目的是形成更大的表意单位。一小段不过瘾, 那么连接抱团后组成一个更大的单位。停顿的目的是为了区分层次, 一个东西看不明白了, 可以分成一小截一小截的东西来分析。所以停连是一种技巧。但技巧的背后是存在观念的, 观念就是处理语言的单位。

对于技巧, 科普辅导员应该有正确的认识。技巧首先具有功利特征。解决问题算是技巧, 否则只是某种存在的手段。用好用巧, 可以调动和满足参观者兴趣, 这是最好的运用。每次参观结束后, 需要总结一下在整个参观过程当中, 哪些方面是经验, 哪些是需要弥补的, 这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科技馆可以做类似这方面的受众调查工作, 让受众反应的一些需求方面的数据反馈给辅导员, 辅导员就能对受众需求有更多了解, 对辅导效果有更多了解。其次, 技巧具有个体性特征, 要结合个体特征和个人体验。技巧不是一概而论, 要结合个性。每个个体不一样, 有些人性子慢, 擅长娓娓道来, 有些人性子急, 就喜欢干脆利落, 对这块的研究也是一种方法。当然, 娓娓道来的人要注意慢的节奏, 不能慢到别人等不及了, 也不要快的让人听不清了。

总而言之, 技巧是灵活地处理问题。关键在于把握“灵活”, 灵活地使用手段, 见机行事, 不可固化技巧, 更不能认死理。而技巧的获得总是开头最难, 但熟能生巧。练习语言和表达, 一般开口很难, 但只要开口不断运用就可能掌握。

3.3 研究和总结工作经验, 形成有效的话语策略

科普辅导员在辅导互动过程中, 比如有些真感兴趣的学生会提出问题, 不会只听叙述。对于受众提问的, 如果辅导员只是敷衍搪塞, 受众表面可能无法辩驳, 但心里会觉得不过瘾, 这样的辅导效果肯定不佳。因此, 准备必要的话语策略还是需要的。

第一, 辅导员在辅导前应有备而来, 辅导中应及时跟进。辅导员应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其讲解和辅导应该是内行的, 是具有传播价值的见解。对于专业知识, 辅导员应根据对象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详略得当地说清。对于某些专业知识, 辅导员须活用专场、现场的设备和其他有用的元素, 由此及彼, 帮助对象加深印象、深化理解。辅导员也应根据现场即景触发兴致, 抓点借题发挥, 充分激发对象的兴趣。

第二, 辅导员应结合现场情况顺势而为。一方面, 辅导员应该尊重对象的知识基础, 简述概况, 以熟喻生, 帮助受众理解。另一方面, 辅导员还须了解对象的心理, 或附加幽默内容, 调整交流气氛;或关联名言名句, 短时拉近关系;或抓住好奇心理, 悬念引动注意。

第三, 辅导员在语言表达中应力求换个说法。辅导员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 调动对象参与, 而并非一言堂。另外, 在内容上, 辅导员可以抓住展项重点, 深挖科学故事, 有效引发兴趣。

4 结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公众对科学关注度的提升, 科技馆开始成为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对市民的科技素养的提升、科技兴趣的培育方面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彰显, 相当一部分归功于科普辅导员。当然, 相应的, 科普辅导员也应创新工作方式, 提升语言表达的质量和传播效率。对于科普辅导员而言, 辅导语言区别于过去的讲解语言, 更与演讲语言不同, 既要有科技含量, 又要有人情味儿。科普辅导员应该顺应这一潮流, 总结和掌握相应的技巧, 为参观者推开科学的大门助一臂之力。

摘要:随着科普事业发展及观众需求改变, 科技馆科普讲解员逐渐向科普辅导员的角色转变, 讲解员的历史任务开始发生改变。从单向到互动、从讲解到辅导, 科普传播的形态和功能也随之变化。当然在这些变化背后, 科普辅导员在言语沟通方面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仍然是科普传播工作的必要能力, 只是在此基础上, 该努力探求方法实现新形势下言语沟通和言语表达的艺术创新, 本文就这个方面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科普辅导,语言,表达技巧,话语策略

参考文献

[1]黄时进.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传播受众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05.

[2]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篇4:运用身体言语与学生沟通

一、体育教师运用身体言语向学生传递信息加深学生对动作技能的理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如果一味地使用语言传递信息,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或觉得表达不清,而适当的言语借助身体,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动作信息,加深对动作技能的理解。比如,教师为突出某技术动作的特性时,利用身体语言将重点环节的示范,静止时间稍长一些,对于难做静止示范的技术难点,用手臂的摆动来代替动作中角度与速率,用手来比划高度、长度等方法将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加快领会动作技术,或对学生典型动作做惟妙惟肖的模仿,生动形象的做出自我保护动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动作信息。

二、体育教师运用身体言语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遥不可及的,因而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教态、衣着和优雅、整洁、端庄的仪表出现在课堂上后,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体育教师运用自己的身体触摸学生的头或身体其它部位,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对其关心、关爱,很重视他、在乎他,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进而乐于与教师交往、沟通。相反如果教师上课时无精打采、目光虚晃、游移不定,流露出焦虑和束手无策,就会影响学生,使学生心理上有所压力,打消练习的积极性,这样也就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三、体育教师运用身体言语来改善师生关系,鼓舞积极性

体育教师在讲解示范中,如果发现学生目光冷淡、左顾右盼,或晃动身体、交头接耳,这就表明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不感受兴趣,而此时教师就应在讲解示范的同时辅以手势、面部表情,而增强信息的感染力。如果学生眉头紧锁、目光愣怔、双手抓耳挠腮,则是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有所疑惑,而此时教师应配以身体言语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频频与学生对视,表示一种亲切的心理交流,使他感到你在注意他,让他感觉你很在乎他,进而改善与教师的关系;在他犯错误时,用身体言语来提醒他,维护其自尊心。他在与同学打打闹闹时,教师可用身体言语来指点他,帮助其掌握与同学沟通的方式。

四、体育教师运用身体言语来改善学生行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听讲解看示范或练习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同学之间相互打闹,动作随便,东张西望,或者搞小动作,此时教师如用语言直呼其名提醒或呵斥该生注意,该生迫于压力可能表面服从,但由于在众目睽睽之下受到批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沟通,也会影响课堂纪律;相反,此时教师如果轻轻走到学生身边,用身体言语,即摸摸他的头或轻轻拍下他的肩,或当他与教师的目光相接触后,教师向他呶呶嘴、皱皱眉、摇摇头……这样既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使学生改善其行为。

五、体育教师运用身体言语与学生沟通,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练习质量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身体言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及时发出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满意或不满意,鼓励或制止某种行为的信号。比如,当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畏难、害怕的情绪时,教师可用点头、温和的微笑、和蔼的目光、鼓励的手势等身体语言代替自然语言表达对学生的提示,使学生从教师的目光、神态中受到感染,得到鼓励,激起勇气,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在指出学生错误动作时,教师微笑着摇摇头,这不仅向学生传递否定的信息同时也包含有鼓励的信息和爱的信息,这样也就提高了练习的质量。身体言语的否定要比教师简单否定效果好得多,相反如果教师只是用言语简单的沟通,会造成学生逆反心理,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在体育教育中,使用身体言语要适时、适当,才能发挥其心理功能,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身体言语行为是其心灵的外化,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学识、品性、情趣、性格、素养等,同时良好的身体言语行为也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绝非一蹴而就。

篇5:如何培养孩子的言语沟通能力

言语沟通才能是宝宝聪明生长及将来人际交往的根本,也是婴幼儿早教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言语沟通是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随时需要的才能,因而假如宝宝有言语阻碍,父母通常很轻松发现,特别是当孩子年纪渐长,愿望愈多时,言语沟通的须要就愈多,孩子心情的波澜亦将愈发激烈。所以,言语阻碍经常是孩子心理挫折、不快活的起源,也是将来出现心情或行动问题的高风险期。婴幼儿早教时假如孩子言语有阻碍,会影响人格方面的生长,可能会造成害臊、退缩、不敢探究的特性,有的甚至造成消极的人格。这种孩子长大后,不愿说出内心愿望,回避挑战,学习上也会发生困难,自我形象不佳,问题逐渐累积后,可能会出现攻击别人,来发泄内心不满。

为了培养良好的言语沟通才能,下面介绍几项练习孩子谈话的方法:

(1)训练灵敏的触觉:父母可用软毛牙刷或毛巾摩擦孩子的舌头、用毛巾揉搓孩子的下巴、抹糖在孩子唇边,勉励他去舔,这些都可增强孩子触觉的灵敏。

(2)增添左右脑信息交换:人的右脑额叶控制谈话的音调、节拍,颞叶担任理解对方谈话的节拍、重音。左脑控制谈话的表白,颞叶担任接收或解析对方的言语。统和练习可以提高左右脑信息交换,造成准确认知概念,再寻觅恰当的词语,就可作有效的沟通。

(3)训练听觉知觉:多和孩子做互动、沟通,一起玩早教玩具,看动画片,以增强听觉记忆、听觉理解。

(4)增强认知练习:有的孩子会发声,却不会应用词语。例如:孩子喝水时,不晓得那叫做水,下次想喝水时不晓得要说[喝水]。因而,从小就随时教孩子各种物品的称谓,以后才会应用。

(5)增强前庭功用:多参与前庭运动,如:翻筋斗、滑梯、荡秋千等,孩子的全身肌肉张力逐步强健、有助于发音器官的准确发育。

(6)训练动作灵巧:可指导孩子玩伸舌头、扮鬼脸、吹口琴、学发汽笛声等游戏,练习唇与舌的应用,进而应用到发音上。

篇6:教师与家长言语沟通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搞好各项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家园共育的关键在“沟通”二字,家园双方通过交流彼此的观点、感情,求得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

每天在接送幼儿时,总会有家长问:“今天某某表现得怎么样?”或是:“某某这段时间怎么样?”那么,怎样向家长反映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说话直来直去,不讲技巧,结果说了半天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起家长的误解,使自己很被动。如何与家长沟通成为了幼儿教师的必修课:

一、和家长谈话要遵循两个原则:

1、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2、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具体步骤是:

a、汇报孩子近来的发展情况(进步与问题所在)。

b、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及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c、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及家长需要配合做的事。这三个步骤的良好运用,就为我们更好的和家长沟通开了一个好头。

二、和家长沟通,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是成功沟通的开始,一般教师可根据所沟通问题的性质灵活选择。

●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机,在走廊或活动室沟通。这类沟通三言两语就能解决,且不需要回避他人。如,告诉家长孩子在某类活动中表现突出,孩子的头发和指甲该剪了,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不爱喝白开水,等等。这类沟通能有效拉近与家长的距离,为进一步沟通打下良好基础。

●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机,在幼儿园走廊一角或某个地方沟通。这类沟通一般需要回避他人,家长一般不大愿意让别人知道,幼儿也不愿意教师向家长“告状”,所以教师应单独与家长沟通,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告诉家长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损坏了教玩具,午睡时经常尿床,等等。●在班上所有幼儿离园后或利用节假日,在幼儿园办公室或幼儿家里等不受干扰的地方沟通。这类沟通内容往往较复杂,涉及的问题也较严重。如告诉家长,孩子近来一直不愿意跟同伴说话,对任何活动都不感兴趣,并有攻击、自伤行为。此时教师可委婉地让家长认识到孩子问题的严重性,并和家长一起分析、查找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掌握非言语技巧

研究表明,交往信息中面部表情占55%,声调占38%,语言占7%,因而与言语交流相配合的非言语交流特别重要。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能使用以下非言语技巧,效果会更好。

●与家长保持平行的目光交流,避免仰视、俯视的眼光或游离的眼神。

●用微笑、点头等表示对家长的尊重,用身体前倾间或以“对”或“是”等短语回应来表示对话题饶有兴趣,最好能动笔记录家长谈话的要点。

●注意力集中,不要边谈边干其他事情,心不在焉。

●在和家长沟通前、沟通中,要注意观察家长的情绪。当家长情绪不好时,最好不要“追”着家长谈话,可等家长情绪好转时再沟通。

四、运用恰当的谈话方式

常常听到幼儿园教师的抱怨:“家长工作真难做,你好心将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们,他们却认为你瞧不起他们的孩子,说你偏心。”

有一位刚入园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弱,一次教师对家长说:“你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吃饭、穿衣、大小便都要人帮忙,你们家长肯定包办惯了,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办!”家长听了很生气:“我孩子就是不会才来上幼儿园的,什么都会还来干什么?”这位教师顿时感到十分委屈,沟通不成,不欢而散。其实这位教师的好意如果能换一种表达方式,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比如说“你的孩子又聪明又可爱,我特别喜欢!不过你有点儿太疼爱孩子,帮孩子做的事情太多。以后我们一起努力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好不好?像吃饭、穿衣、大小便、收拾玩具这类事情应尽量让孩子自己做,这么聪明的孩子肯定能做好!”这样,家长就会很乐意接受教师的建议。

●在正式谈话开始前,为了避免紧张,可向家长关切地询问孩子的生活情况,如:孩子每天什么时候睡觉、起床,平时喜欢和什么人玩,遇到问题一般愿意跟谁说,等等。

●谈话内容要始终集中在孩子身上,尽量多介绍孩子在园表现,询问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谈论时如果说“咱们的孩子如何如何,咱们班的孩子怎样怎样”,会让家长觉得很亲切。

●要多倾听家长的意见和看法,不要随便打断家长说话,与此同时还要巧妙答复与引导。如果始终是教师为主,家长可能会厌烦。教师越是乐于倾听,家长就越愿意交流。倾听时可多用开放式的提问,如“为什么”“怎么样”等,尽量少用封闭式的提问,如“是不是”“对不对”等。●尽可能以第一人称“我”来表达要说的内容,而不要用“你”来提出要求。如“你的孩子最近经常迟到,我担心他会错过很多非常好的活动”,而不是说“别让你的孩子再迟到了,他会错过很多非常好的活动”。

●交谈一段时间后可略作总结,如“您的意思是„„”“您刚才说的话我是这样理解的,您看对吗”,等等,以表示理解和认同。

●谈话侧重点要因人而异。对于较熟悉、性格直爽的家长,可直接进入正题,指出孩子近阶段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并互相商量对策;对于不大熟悉的家长,开始时可拉拉家常,以了解家长的性格,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谈话;对于脾气急躁、虚荣心强的家长,应多提孩子的长处,并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对于谦虚、诚恳的家长,可直接挑明孩子近阶段的问题并商量对策;对于一些不关心孩子的家长,应直接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对于宠爱、放任孩子的家长,应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并详细分析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表现,使其明白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

●在指出幼儿缺点时不要说“你的孩子今天又犯了什么什么毛病”,而要从侧面切入:“你的孩子最近表现很好,要是在这几个方面改进一下就更好了!”这样家长会比较容易接受意见,也更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

五、特殊情况的处理

——当家长不满时

一位父亲发现孩子被同伴打出鼻血后十分气愤,要求教师给一个说法。这位教师首先承认自己工作失误并表示深深的歉意,接着全面介绍孩子的情况,使家长感到他的孩子是受老师和小朋友关爱的,发生这次事件纯属偶然。然后,这位教师保证今后将尽力避免发生类似事情,还表示接受建议,希望家长今后对自己的工作多提意见。这位父亲面对态度诚恳的教师,很快化解了心中的怨气,谅解了教师。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教师能认真分析家长的意见,理解家长的正当发泄,接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就会转变家长的态度,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对待家长的不满、抱怨甚至愤怒,应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以得到家长的信任和理解。

●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错了,如果确实是自己不对,要诚恳地向家长道歉。

●要始终尊重家长。如果家长的嗓门越大,自己讲话的声调就要越轻,速度要越慢。

●向家长询问一些可以自由回答的问题,如:“这是如何发生的?”“如果您是我,应该怎样做才好呢?”尽量不要反问,否则会让家长反感。如:“为什么别的家长没意见?”“为什么你要我这样做?”

●让家长将不满、抱怨甚至愤怒发泄出来,如果家长的言辞带有侮辱性,则暂时找个借口回避,以后再谈。●一些教师听到家长的指责和抱怨,往往会本能地为自己辩护,这样只会激化矛盾。所以,教师应把“不可能”“我绝对没有说过那种话”等辩解词换成“别着急,我查查看”“让我们看看这件事该怎么解决”“您放心,我一定给您满意的答复”,等等。

●不能因为家长的过激情绪而影响对他孩子的看法,应更加关爱他的孩子,这样做的效果远远胜于表白。

——当沟通无效时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冷静分析沟通失败的原因,然后尝试采用迂回的沟通策略。一位教师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班里一位孩子可能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在和家长沟通希望其引起注意的过程中,家长却认为孩子没有问题也不可能有问题,甚至认为教师对孩子有偏见。对此,这位教师既没有生硬地和家长继续交谈,也没有因为家长的不理解而放弃教育责任,而是改变了沟通策略。教师首先把有关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文章送给家长阅读,然后主动安排家长参加开放日活动。经过多次观察,家长渐渐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同龄幼儿相比,确实存在差异,便主动找教师沟通。在教师的建议下,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使孩子得到了及时矫治。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论多难沟通的家长,只要辅以灵活巧妙的方式,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确实是为孩子着想的,就能使沟通获得成功。

●绕开态度强硬、性格固执的家长,主动和孩子家庭中较开明的家长进行沟通。

●在各种建议都无效时,可以说“您想怎么办”或“您有什么要求”等,让家长直接面对问题。

●推荐一些相关的育儿杂志、书籍给家长阅读,或建议、安排家长参加有关专家讲座,以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提高家长的认识。

●安排家长参加开放日活动,用事实说话,让家长自己发现问题。在家长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时,再与其进行沟通。

六、根据基本原则,选取恰当时机,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安排。如:每学年开学初,我们都要接一个新班。由于家长对老师不了解,所以关注的一般都是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即吃的怎么样,水喝的多不多,中午睡觉了没有等等。根据家长的需求,我们指导幼儿制作了一张生活卡,贴在楼道里。内容包括:今天我吃饭了、今天我喝水了、今天我大便了,今天我睡觉了。指导幼儿利用室内活动时间按数量用自己喜欢的图案纪录。这样,家长就能利用接送孩子的短暂时间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又因为是孩子们自己记录的,孩子们还可以向家长解释,从而让家长了解的更清楚,更真实。

随着时间的流逝,家长关注的重点就转移到幼儿的发展进步上了。这时的沟通需要老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对幼儿各方面详细的了解。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幼儿,熟悉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进步及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家长们职业、性格、文化修养以及教育观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的方法。

和观念陈旧的家长沟通,我们直接给与教育措施,他们就很难接受,所以,我就直接向他们反映幼儿的学习效果,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孩子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慢慢渗透,逐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高,具有相当程度教育观念的家长,我先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再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指导家长。如:本学期我们班新来了一个叫明的小朋友,他的父亲是石油大学的博士后。入园刚几天,他的父亲就对我们说:“孩子与人交往的意识不强,在家里也很少和小朋友玩,即使有小朋友和他玩,也只是玩一会儿,然后他又自己玩了。”面对这位高素质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指导家长的办法。首先告诉家长孩子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语言的发展,孩子能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才能和小朋友更好的交流,让小朋友了解并配合,从而提高孩子的交往 能力。接着,我们例举了孩子语言发展上存在的问题的。记得明入园的第一天,家长就对我们说:“明吃完一碗饭后不会再要,如果你问他还要不要再吃,他会说不吃了,但是,必须还要再给他成一碗,因为它的饭量很大,一碗根本吃不饱,吃包子之类的面食也要三至四个。”这个问题我们是这样和家长分析的,孩子的食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会根据身体状况,对食品的喜爱程度等客观原因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我们不考虑客观原因,一味让孩子多吃,对孩子的健康非常不利。接着我们分析了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语言的发展对幼儿交往水平的影响及对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影响。同时对家长谈了教学目标中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要求,又提出解决的办法。家长看了我们有理有据的来信,表示非常赞同我们的观点,并按我们的方法积极配合,使明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进步。

七、灵活地运用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1、察言观色,采取主动。教师是家长沟通工作的主导者,教师不能等到幼儿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事情才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样家长对突如其来的事件往往会不理解,甚至与教师大闹一番,给教师或幼儿园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能随时细心观察家长的需要,甚至表情脸色等情绪变化,及时做好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沟通,采取主动做好家长沟通工作,那么家园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

2、用真诚换取家长的信任。面对幼儿园每天发生的一些事情,教师要勇于面对,有信心和勇气去解决,用自己的真诚和正确的教育理念去换取家长的信任。

3、家长也需要表扬。我们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那么好的家长也需要我们表扬,鼓励,才能使更多的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在平时,多表扬一些家长对我们工作的配合与支持,带动更多家长开始关注幼儿园的活动,发挥特长,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

八、针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沟通方法

沟通的目的是达成共识,人与人的沟通是很不容易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家长的自身素质和教育能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对教师做好家长工作和沟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家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实际工作中,我把家长分成几类,对不同的类型的家长采取了不同的沟通方式。

1、故意刁难型

这类家长大多经济条件比较好,有知识,有个性,对待这样的家长要热情、真诚、主动,家长越不理我,我越要接近你,经常主动与其沟通,用事实去感化他们,使得家长渐渐地和老师的话多了,不再给老师挑毛病了,多了一些肯定和配合。

2、过分呵护型

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在幼儿园里饿着、渴着,所以每天接孩子时总带着吃的和饮料,导致孩子不好好吃饭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及时与及时交流,同时把幼儿园每天的食谱介绍给她们,让她明白营养过剩和不良饮食习惯的害处,渐渐地家长们明白了科学膳食的道理。这期间最重要的是用教师的真心、幼教经验、科学育儿的知识去换取家长的信任,这样家长工作中的难题就迎刃而解,家长工作就不难做了。

九、注重教师的态度、方法

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互动过程中的说话方式,直接影响到与家长联系的成功与否,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收到的效果就大不一样。因此,要与家长和谐互动,幼儿教师必须灵活的运用语言。

1、态度要热情、谦和、诚恳

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态度要热情、谦和、诚恳。只有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才能保证与家长的顺利交谈。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出于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将孩子托付给我们,双方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应该热情有礼貌地接待家长,微笑服务,与家长谈话时坦诚相见,给人可近、可亲的感觉,家长就会感受到老师的诚意。老师对孩子要怀有无比关怀之心,要为孩子成长而喜,为孩子进步而荣,取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觉得你和他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努力,这样家长也一定能敞开心扉接纳我们。谈话要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只有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诚恳地听取家长的建议,才能赢得家长的尊敬和信赖,才能“亲其师,信其道”。那么合作就会非常愉快,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我们都是为了孩子的明天。

2、语言要有艺术性

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因为这样有利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家长视自己的孩子为“掌上明珠”,对于自己孩子的“感觉”非常好。其实,再好的孩子也会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孩子也会有闪光点,对孩子的评价要客观,不要把孩子说得无可挑剔,那样会使长过分宠爱孩子,放松必要的管教;也不要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忌用否定的言词,切忌告状式,那样会引起家长反感,有的家长甚至能无理取闹。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用热情感人的语言,促使家长满怀信心地进一步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在与家长互动过程中,教师要讲究语言交流的一般技巧:

【1】教师与家长交谈时应语气委婉,向家长反映情况要客观,注意态度要平和。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先扬后抑。比如某某抓了小朋友的脸,教师不能一见到其家长就告状说:“今天某某又抓人了。”这种直接的后果只会导致家长的反感,家长心里就会不舒服,觉得很没面子。说不定他会回你一句:孩子在幼儿园,老师怎么教育的?如果换一种方式,效果就会大不相同,我摸着某某的头微笑地对家长说;“某某今天画画很认真,作品得到大家的表扬,进步非常大。但是有时会攻击小朋友,这不,今天她抓人了。”然后我会趁机提出:“希望得到您的配合,同步教育孩子,改掉这个不良习惯,使孩子能够全面发展。”我这种谈话方式,家长很乐意地接受,并领着孩子一起去向小伙伴道歉。

【2】教师应尽可能地采取多种途径与家长交流。我们不能等孩子犯了错误后才去与家长沟通,找家长告状,而平时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谈孩子在园吃饭、游戏、睡觉等方面的进步表现,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这是每个家长都较关心并十分乐意接受的。另外,我们可以针对本班情况及时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如:家长开放日活动、家园联谊活动、召开家长会等等。让家长集体感受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教师的儿童化语言。有时临时利用接孩子的机会召开短时的家长会,及时处理一些共性的问题。

3、善倾听,巧引导

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家长的叙述,倾听家长讲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不要随便打断、反对家长的讲话。教师越表现出乐于倾听,与家长分享孩子的信息,家长就越愿意与之交流。在交往过程中,尽量少运用命令、警告、责备、劝告和教训的语气,避免使用伤害家长情感的语言,尽可能多地使用倾听、解释、陈述的技巧。当家长说完后,教师方可进行不同方式的引导。

4、要学会感谢

通过沟通之后,一座心与心的桥梁已悄然出现在师生和家长之间。在与家长交流的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地对家长的建议给予肯定、对家长的配合给予感谢。要用热情感人的语言,促使家长满怀信心地进一步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为了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提升与家长沟通工作的能力,我们还应该多思考、勤总结,注意多种沟通方式的互相补充,灵活运用,提高工作成效,取得家长的满意和信任,从而使我们的工作得到更多家长的良好评价。

上一篇:2015年度气瓶充装工作报告下一篇:我心中的榜样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