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

2024-07-31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通用6篇)

篇1: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

大学生网络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正在做一个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请您根据您的实际想法和做法选择。感谢您对我们调查工作的配合和支持。谢谢!

1.您所在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E.,研究生、博士生

2.目前,如果让您脱离电脑、手机一段时间,您会:

A.很不习惯B.稍有不适C.找其他可转移注意力的事物D.无所谓

3.您是否有因上网而翘课的经历:

A.是B.否

4.您上网主要用于:

A.社交活动B.查找资料,看新闻,学习等C.游戏、看视频等娱乐D.网购

5.您认为很多人玩网络游戏的原因是:

A.放松心情,释放压力B.寻求刺激,打发时间

C.可以获取成就感与满足感D.逃避现实,寻找精神刺激

6.当您看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社会现象并表示不满时,您会:

A.直接发表个人看法B.客观评论

C.未完全了解情况而不作评论D.无所谓,置之不理

7.您怎么看待人肉搜索:

A.集合大众力量,可以令那些缺失社会道德的人无处可躲

B.侵犯个人隐私,影响其家庭正常生活C.有利有弊,看具体情况D.无所谓

8.您对网络实名制的看法是:

A.有利于保证言论行为的规范B不利于言论自由C.侵犯个人隐私D.有利有弊

9.您对抄袭论文或拼凑论文的态度是:

A.很正常B.剽窃他人成果,属侵权行为

10.当您在网上看到色情图片或宣传色情的网站时,您会:

A.立即关掉窗口B.举报该网站C.浏览该网站D.无视它,继续做自己的事

11.改善如今网络环境,您觉得最重要的是:

A.诚信B.公德心C.理性D.其他

12.请您为改善现今网络环境提出宝贵建议:

篇2: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

您好,我们是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的学生,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关于大学

生网络道德的问卷调查,感谢您对我们调查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本次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请您根据您的实际想法与做法选择,您的回答对我们非常重要!再次表示感谢

学校:年级:专业:性别:

1您上网频率大概是:()

A一周1—2次B每天一小时以内C每天1—3小时D每天3—5小时E每天5小时

以上

2.假如您收到网络暴力的攻击时,您会?()

A.不予理会B.发帖回击C.向网站举报D.诉诸法律解决E.其他

3.当您遇到发表一些不为人知的社会现象并表示不满时,您会?()

A.跟着一起批判社会现实B.劝解这些人C.由于不了解真实情况不发表言论D.置

之不理

4.您怎么看待人肉搜索?()

A.集合了大众力量,可以令那些没有社会道德的人无处可藏B.侵犯了个人隐私C.影响了当事人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D无所谓

5.您参与过人肉搜索吗?()

A.参与过B.没有,以后可能会参与C.绝不参与

6.当您在QQ上看到一些含有报复性语言的文章时(如不转此文章者全家XXX)您会?()

A.转载此文章B.举报此文章C.对此置之不理D.没有遇到过此类事件

7.您是否在网络上抄袭过他人的文章?()

A.有B.没有

8.当您看到网上与您不同的观点甚至是违反的观点时,您会()

A.我会用得体的语言提出我的观点B.我会辱骂提出这个观点的人C.我不会理睬他

人的观点D其它

9.您认为浏览黄色网站是一种怎样的行为?()

A.太肮脏了B.可以理解C.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D.其他

10.当您在论坛里发言时您有没有说过一些粗话?()

A.经常有B.偶尔有C.别人骂我就说粗话报复D.从来没有

11.你对黑客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A.有很高技术的人,很厉害,很神秘B.觉得他们都是坏人C.不清楚D其它

12.你对现在语音聊天室存在的骂人现象怎么看?()

A.非常无聊B.很好玩C.别人都在骂我也在骂D.其他

13.当您的同学要求你给一个网络投票投票时,您会()

A.投下自己珍贵的一票B.按同学的要求投票C.不予理会D其它

14.在聊天的时候遇到异性网友,而且你们互不相识,你会()

A.按原则文明地和对方聊天B.既然不认识,随心所欲说话吧

C.不会和他聊天D.搞不正当“网恋"

15.在网上你会有意无意地查探他人的隐私吗()

A.会B.不会

16.您认为是否有必要进行网络道德宣传和教育?()

A.有必要B.没必要C.无所谓

17.您对网络实名制有什么看法?()

篇3: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 了解重庆市初中学生的思想状况, 把握新时期初中学生的新特点, 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实现“和谐育德”, 2007年12月, 重庆市教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学生思想道德现状问卷调查活动。

1 调查的基本情况

1.1 调查对象

由于在校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主要群体, 所以我们的调查对象是重庆市范围内的部分中小学生。考虑到学生年龄、知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 问卷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组, 同时兼顾地域和经济状况的不同。其中万州区初中组确定了城区的万三中 (市级重点中学) 、城郊的江南初级中学 (单设初级中学校) 、农村的龙驹中学 (一般中学) 三所不同类别450名初中生 (其中七年级36.67%、八年级28.57%、九年级34.76%, 乡镇66.90%、城市33.10%) 为调查对象, 占全区初中生 (约6万人) 的7.5%。

1.2 调查方式

网上问卷, 问卷题是56个有四个选项的选择题。

1.3 调查内容

初中学生问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而设计:⑴对祖国、民族的感情;⑵理想与追求;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⑷社会关注与责任;⑸文化与个人修养;⑹人际交往;⑺法纪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⑻对学校教育的认识等。

1.4 调查开展情况

本次万州区有450名初中生接受调查, 回收420份有效问卷, 回收率93.3%。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万州区初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主流是积极的、乐观的

2.1.1 忠诚于祖国、有深厚的民族感情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 万州区85%以上初中学生对祖国、民族有深厚感情, 具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特别是对党和政府治国爱民、对国家发展充满信心。

2.1.2 有崇高的理想与积极向上的追求

万州区当今的初中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 他们更务实、更现代、更人性, 也更重视个人的发展, 这是社会的人本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具体体现。

2.1.3 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万州区的初中学生有比较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在人生目标的确定, 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的选择都深受市场经济和社会现实的影响, 有侧重于务实的倾向, 有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的苗头, 但绝不缺乏为国家和为社会服务的崇高奉献精神。

2.1.4 对社会密切关注、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万州区的初中学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爱心。

2.1.5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与良好的个人修养

根据我们的调查, 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古文化常识有一定的了解或掌握。大部分初中学生在做人基本道德品质上也有正确的认识, 具有文明意识, 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1.6 能正确处理人际交往

通过这次调查, 我们了解到当代初中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 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处理得当, 以学习为首要任务, 兼顾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团结友爱, 宽容待人, 这些中国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得到了体现。

2.1.7 有较强的法纪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素质教育大力提倡与推进, 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青少年法制素质已成为党和政府甚至全社会的共识, 青少年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大多数学生情绪较为稳定, 有自我保护意识, 能正确保护自己。极少数的学生情绪不够稳定, 自我保护意识较弱, 遇到困难不能正确面对, 受到伤害不懂依法保护。

2.1.8 信任、热爱学校的教育

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熏陶主要来源于学校。

2.2 万州区初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从问卷调查来看, 目前我区部分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2.2.1 理想信仰较模糊, 人生观、价值观有功利化趋向

一部分初中生, 对社会、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 缺乏信念;对爱国主义精神缺失, 对民族精神淡漠;对中国革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对民族英雄、模范人物缺乏仰慕之心, 缺少应有的敬重。

2.2.2 有“惟我独尊”、个人主义至上趋向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逐渐扩大, 相当一部分初中生尤其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受到的方方面面的“呵护”和“优待”, 使他们从小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生活中稍不如意, 便采取各种极端方式进行抵制反抗, 严重者离家出走, 极少数初中生甚至养成极端自私自利的性格。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孩子们切实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他们亲眼目睹了下岗的危机, 一夜暴富的神奇, 悬殊的贫富差距使他们十分现实地考虑自己的将来。甚至明显的功利化, 个人利益置于第一位。

2.2.3 传统美德丢失

如今生活、学习、工作条件日益改善, 尤其是城镇初中生很少遇到困难、挫折, 因此, 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传统的中华美德逐步弱化, 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逐渐下降, 稍稍碰到一点儿困难和挫折, 便茫然失措、承受不了。有的因此消沉、怨愤甚至绝望, 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伤害。

2.2.4 法制观念较淡薄, 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一部分初中学生严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以暴制暴的所谓“黑道原则”, 还是悄然侵入了某些学校, 占领了一部分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阵地。

3 万州区初中生思想道德现状的成因与对策

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一项浩繁的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和极力支持。做好这项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区各地各部门, 一定要进一步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际, 切实担负起加强和改进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责任, 广泛开展各种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和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 积极营造有利于初中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不断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3.2.1加大政府重视力度

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学校要严格按照中央和重庆市的工作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 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各级政府结合实情编织科学、有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 做到“有专人”、“有目的”、“有措施”、“有制度”、“有机制”等。

3.2.2继续发挥好学校的主渠道作用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重庆人文精神作为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首先, 要着力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采取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 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行为培养与习惯养成、“为学”与“为道”结合起来, 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确保德育工作所需的时间和经费, 让《思想道德三字经》等一批优秀德育教材进学校、进课堂, 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法制教育、“三峡移民精神”教育和区情教育有机渗透到各学科课程中, 做到入脑入心, 从而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

其次, 加强心理健康及法制教育。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最近, 中国儿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目前至少有3000万未成年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77.9%的中小学生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 且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呈逐年走高趋势。这是一组令人心惊肉跳的数字和一个令痛心疾首的社会现实。如今, 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疾病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在这个意义上, 心理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此, 我们要予以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咨询信箱, 开展书信或电话预约访谈, 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引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 要着力保证投入, 提高素质, 公平对待, 切实加强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设。

各校在德育课程建设中, 要把法制教育内容作为重点, 推进法制教育计划、教材、师资和课时“四落实”, 使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教育、政法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 定期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组织学生到三峡监狱等地进行法制专题教育, 推动我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 要在全体初中生学生中广泛开展“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教育和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与邪教的教育, 严防毒品、邪教进校园。

3.2.3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

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 是加强初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系统工程。据调查, 目前有问题的青少年学生中, 大多来自教育管理失缺的家庭。各级关工委、妇联、教育部门、街道和社区要高度重视, 密切协作, 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各级新闻媒体要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 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 帮助和引导家长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建立家长委员会或家长学校, 采取召开家长会、家庭走访、老师与家长结对等形式, 加强对家庭教育的联系和指导,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 共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要特别重视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初中生的教育。

3.2.4打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洁净的成长环境

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文明委《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绿色网络文化建设的通知》要求, 加强绿色网络文化建设, 深入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 积极传播先进文化, 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 着力引导初中生绿色上网、科学用网。文化、工商、公安、电信等部门要按照“取缔非法、控制总量、加强监管、完善自律、创新体制”的要求, 切实加强对网吧的整治和管理。大力促进网吧连锁经营和行业自律, 开展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文体、工商、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 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 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严格未成年人精神文化产品的进口标准, 严把进口关。严格审查面向未成年人的游戏软件内容, 加强对玩具、饰品制作销售的监管, 加强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厅、录像厅等场所的日常管理。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噪音的治理。政法部门要加大对造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总之, 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 而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要走出思想道德教育的困境, 既要制订长远的规划, 具备有打持久战的心理, 又要时刻准备着, 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在这个过程中, 要全面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不断创新实践, 逐步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学法律讲道德 (中学生版) 》文久等编著中国法制出版

篇4: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

关键词:中学生;道德判断发生过程;因素分析;问卷编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12-0008-05

王辉、邱杨,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助教、硕士,江苏南京,211815;王云强,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南京,210097。

①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BEA090062)的资助。

一、引言

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测评是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目前,国外研究者在道德判断测评方法的研发和应用方面成果显著,但已有测验大都要求被试对道德两难故事情境中主人公的特定行为进行评价。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评估被试的道德判断能力,但故事内容是否具有典型性、全面性;假设故事情境诱发的反应是否等同于真实生活情境所引发的行为,都有待进一步考察。国内学者在国外道德判断测验的翻译修订、实证研究及信效度检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可能会干扰儿童青少年对测验的应答。因而,测验结果既可看作是道德判断能力的个体差异,也可看作是某种文化所特有的道德状况的反映。再者,以上测验反映的是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静态整体水平,并未探究道德判断的动态过程及其成分特点。另外,国内学者也自行编制了相关测验,例如顾海根和李伯黍于1997年编制了上海地区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测验,证明信度和效度良好。但已有测验的问题代表性、群体适用性、与当代社会道德现状的匹配性还需深入探索。

莱斯特首次提出道德四成分模型,认为道德是由道德敏感性(moral sensitivity)、道德判断(moral judgment)、道德动机(moral motivation)以及道德品格和践行(moral character and implementation)或道德行为(ethical action)四种心理过程产生的。[1]Narvaez指出,道德判断是指推理情境中可能的行为并且判断哪种行为最具道德性,它受到道德敏感性、道德动机和个性的影响。[2]另外,Narvaez和Lapsley认为,道德判断包括理解道德问题、运用法则并确定判断标准、一般推理、道德推理、反思过程和结果、计划实施决策以及乐观应对七种技能,[3]Narvaez曾据此编写了道德判断行为手册,以帮助教师在课堂情境中提高中学生的品格修养。[4]通过研读相关文献资料并参考国内外同类问卷的编制维度,作者认为,一般推理技能是个体认知活动中的普遍能力,并非道德判断这一心理过程所特有;而乐观应对技能是个体保持积极心态的能力,它贯穿于个体整个意识活动,也不仅仅体现在道德判断的过程中。这与Narvaez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即第三种技能和第七种技能与具体道德情境的相关性不大。

本研究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道德判断发生过程的动态性、阶段性,深入分析道德判断过程的结构,编制适用于我国当代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过程的问卷,为补充和完善国内道德判断测评方法作出尝试。

二、方法

(一)被试

先后选取被试581人,分为两组。第一组被试281人,用于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初版)的编制。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249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8.6%。其中男生125人,女生124人;班级干部108人,非班级干部141人。第二组被试300人,用于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初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形成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测试版)。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262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7.3%。其中男生148人,女生114人;班级干部110人,非班级干部152人;独生子女204人,非独生子女58人。

(二)工具

自编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该问卷的编制过程如下:(1)通过理论分析确定问卷的五个维度,即理解道德问题、运用判断规则、道德推理能力、反思过程和结果以及计划实施决策。(2)参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及中学生文明礼仪常识,根据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初步编写出符合中学生道德判断发生过程实际的测量题目92个,其中17个属于反向计分。(3)随机选择周围同学、老师对编写题目进行阅读,这些被试除了对测题的内容进行回答外,还要回答阅读完题目之后的感受。然后根据回答情况对题目的文字表述进行了分析、修改,保留了符合问卷编制要求的80个题目作为本次研究的材料,其中包括14个反向计分题目。请被试对每一个题目与自身的相符程度进行5级评定(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

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初版)。由40个题目组成,请被试对每一题目能够描述自己的程度进行5级评定(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合,5分=完全符合)。

道德判断测验(Moral Judgment Test,简称MJT),由德国心理学家林德编制,可以同时评估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倾向。我国已经有研究者对该测验进行了必要的跨文化效度验证。被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题目进行“-4”到“+4”的9级评定。

(三)程序

(1)所有第一组被试完成自编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

(2)所有第二组被试完成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初版)。

nlc202309040223

(3)70名第二组被试同时完成道德判断测验(MJT),获得有效被试62人,有效率为88.6%。

三、结果

(一)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的初步编制

首先根据项目鉴别指数分析,删除18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剩下62个项目的KMO值为0.782,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为4543.280(p=0.000),这说明所得到的数据适宜进行因素分析。根据因素的特征值、所解释的方差百分比(表1)和陡阶检验(图1),抽取四个因素是合理的。进行抽取四个因素的主成分因素分析和和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得出因素负荷矩阵,删除因素负荷小于0.30、共同度小于0.20的22个项目后,余下的40个项目可以解释总方差的27.654%。四个大因素所含的题目数和所解释的方差的百分比分别为:15、14.688%;14、5.828%;6、3.856%;5、3.282%。根据其包含的题目内容,可以把这四个因素命名为:F1判断依据,F2推理反思,F3计划策略,F4理解问题。

Bartlett球型检验表明,F1、F2和F3适合再次进行因素分析。因素分析表明,F1的15个项目可以由3个小因素解释(总方差的45.644%):F11由6个项目组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29.569%,命名为“描述规则”; F12由6个项目组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9.059%,命名为“使用规则”;F13由3个项目组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7.016%,命名为“评估规则”。F2的14个项目可以由4个小因素解释(总方差的54.192%):F21由5个项目组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29.039%,命名为“反思行为合理性”;F22由4个项目组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9.264%,命名为“推测行为原因”;F23由3个项目组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8.309%,命名为“考虑行为可变性”;F24由2个项目组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7.580%,命名为“评估行为影响”。 F3的6个项目可以由2个小因素解释(总方差的47.423%):F31由3个项目组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30.496%,命名为“计划性思考”;F22由3个项目组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16.927%,命名为“综合性思考”。最后,得到由40个项目组成的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初版),其中有2个项目是反向计分,以作为后面研究的基本工具。

(二)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首先,根据第二组被试的施测结果,对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初版)的40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837,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为3037.583(p=0.000),这说明所得到的数据适宜进行因素分析。根据因素的特征值、所解释的方差百分比和陡阶检验,抽取四个因素是合理的。然后进行主成分因素分析和和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得出因素负荷矩阵。删除不合理的4个项目后,余下的36个项目可以解释总方差的37.256%。四个大因素所含的题目数和所解释的方差的百分比分别为:15、18.340%;7、10.129%;10、4.721%;4、4.067%。与前面初步分析的结构相比,四个大因素是基本一致的。F1、F2、F3和F4的顺序发生互换。在含义上,F1稍有变化,但不影响因素名称,故仍命名为“判断依据”;F2与初步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只是各项目在小因素中的分布有所调整,故仍命名为“推理反思”;F4与初步分析基本一致,所包含项目的变化对因素命名影响不大,仍命名为“理解问题”;F3包含的项目变化较大,将之由“计划策略”改为“行为计划”。

Bartlett球型检验表明,四个因素均适合再次进行因素分析。因素分析表明,F1的10个项目可以由2个小因素解释(总方差的46.210%):F11由7个项目组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26.837%,命名为“使用规则”;F12由3个项目组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19.373%,命名为“描述规则”。F2的15个项目可以由3个小因素解释(总方差的45.303%):F21由6个项目组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18.431%,命名为“考虑可变性”;F22由5个项目组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15.438%,命名为“评估影响性”;F23由4个项目组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11.434%,命名为“反思合理性”。F3删除1个项目,余下的3个项目可以由1个因素解释(总方差的44.506%),命名为“行为计划”。F4删除1个项目,余下的6个项目可以由1个因素解释(总方差的43.853%),命名为“理解问题”。最后,得到由34个项目组成的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测试版)。

接着,对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测试版)的同质性信度进行了分析。由表2可知,问卷总分、所有大因素和小因素的克隆巴赫α系数均在0.70以上。

最后,从会聚效度、区分效度以及效标效度来分析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的效度。某一大因素与其所属小因素应具有较高的相关,而与其他大因素下的小因素具有较低的相关,这就是会聚效度和区分效度。表3显示:(1)F1与其所属小因素的相关显著高于该因素与F2所属小因素的相关;(2)F2与其所属小因素的相关显著高于该因素与F1所属小因素的相關;(3)F3与F1、F2所属小因素之间的相关均为正值,且绝对值较小,这是因为F1、F2和F3从正向反映了个体道德判断发生过程的特征,但三因素所测角度有所不同;(4)F4与F1、F2所属小因素之间的相关大多为负值,且绝对值很小,这可能是因为F4从反向反映了个体道德判断发生过程的特征。再来看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的效标效度。本文所采用的效度指标是道德判断测验(简称MJT),该测验主要用来评估被试的道德判断能力,同时也提供了个体道德倾向或道德情感的指标。本文考察了问卷得分与道德判断测验(MJT)C分数之间的相关性。由表4可知,问卷分数与效标的相关系数中,0.4-0.5之间的有3个(占33.3%),0.5以上的有5个(占55.6%),两类共占88.9%;0.4以下的有1个(F4),占11.1%。综上所述,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测试版)的效度是有保证的。

nlc202309040223

四、讨论

(一)中学生道德判断过程的结构

初步分析表明,中学生道德判断发生过程由“判断依据”“推理反思”“计划策略”和“理解问题”四个因子组成。其中“判断依据”“计划策略”和“理解问题”三个因子验证了问卷编制之初的理论构想,即理解道德问题、运用判断规则和计划实施决策这三个维度,这也与Narvaez的观点一致;而“推理反思”这一因子取代了道德推理能力与反思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具体来说,“判断依据”也就是个体进行道德判断时所凭借的价值尺度和衡量标准。我们首先应对这些标准、规则有所了解,并在不同范围或背景下恭敬地加以利用。不同来源的准则具有不同的性质,包括外显的、内隐的、强制性的以及非强制性的,而且不同背景下的准则可能有所差异。“计划策略”是作出判断与付诸实践之间关键性的一步。在实施道德行为之前,个体需要思考有几种可能性行为,其中哪些行为是必需的、具备哪些可用资源、可能遇到的障碍是什么,并考虑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以及可能的行为后果。所谓“理解问题”,是指个体进行道德判断之前,必须正确界定当前问题是否属于道德范畴并且需要理解其结构。个体在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需要知道哪种信息是关键性的或哪种信息是不重要的,然后依据并组织关键性信息作出选择和策略。理解道德问题是道德判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推理反思”取代了理论构想中“道德推理能力”与“反思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个体在使用道德推理的过程中,需要思考他的决定怎样影响他人或自我,他应该遵循哪种准则(规则、法律)以及哪种是最公平(正义、友善、尽职)的决定,而且会检查其判断过程和结果的恰当性与合理性。

进一步的研究不仅确认了中学生道德判断发生过程的四因素结构,而且使其更为合理与清晰。因素一为“判断依据”,反映了个体对道德、法律等准则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它包括2个小因素:使用规则和描述规则。因素二为“推理反思”,反映了个体道德判断的推理、反思过程,它包括3个小因素:考虑可变性、评估影响性和反思合理性。考虑可变性指的是思考在相同情境下自己或他人可能出现的其他行为;评估影响性指的是评价某行为给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反思合理性指的是思考自己和他人观点及行为的合理性和恰当性。因素三是“行为计划”,反映了个体付诸行动前对行为时间、所需资源以及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思考、规划。这与初步分析的结果有较大差异,故调整了因素命名。因素四是“理解问题”,反映的是个体对当前情境和行为是否具有道德性进行判断。

(二)中学生道德判断过程问卷(测试版)的信度和效度

项目分析表明,中学生道德判断过程问卷(测试版)34个项目的项目鉴别指数、因素负荷与共同度都较高,质量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本研究从内部一致性系数的角度考察了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测试版)的同质性信度。结果表明,总分、所有大因素和小因素的克隆巴赫α系数均在0.70以上。可以说,问卷的同质性信度比较高,表明该问卷是比较可靠的测量工具。

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测试版)的会聚效度与区分效度分析显示,四个大因素与其所属小因素的相关显著高于该因素与其他大因素下小因素的相关,从反面反映道德判断发生过程特征的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关为负,从正面反映道德判断发生过程特征的因素之间的相关为正。这些都说明问卷的会聚效度和区分效度较高。

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测试版)分数与道德判断测验C分数之间的相关表明,9个相关系数中有8个在0.4以上,问卷的效标效度也是比较理想的。

因此,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测试版)是较为可靠和有效的測量工具,可以在中学生道德判断发生过程的研究中推广应用。

五、结论

(一)中学生道德判断过程由四个大因素组成:判断依据、推理反思、行为计划和理解问题。判断依据包括2个小因素:使用规则和描述规则;推理反思包括3个小因素:考虑可变性、评估影响性和反思合理性。

(二)中学生道德判断问卷(测试版)由34个项目组成,可以测查中学生道德判断过程的各个因素,问卷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其会聚效度和区分效度以及效标效度较高。

参考文献

[1]Mussen P H.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Cognitive Development V.3.[M].New York:John Wiley&Sons,1983:556-629.

[2]Darcia Narvaez,Tonia Bock.Ethical Judgment:Nurturing Character in the Middle School Classroom,EthEx Series Book 2 [M].Notre Dame:Alliance for Catholic Education Press,2001.

[3]Narvaez,D.,Lapsley,D.K.The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of Everyday Morality and Moral expertise.[M]//Lapsley,D.K.,Power,F.C.Character Psychology and CharacterEducation.Notre Dame.Indiana: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2005:140-165.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篇5: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问卷.

近年来,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然而网络这把双刃剑也带来了一些道德行为失范和社会伦理问题。此次问卷调查活动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网络活动概况以及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现状和原因,以便于提出改善和解决的方法与建议。本次问卷不记名,希望同学们认真回答,并提出宝贵的意见。感谢您的参与!填表说明:1.选择题请直接勾选 2.补充说明请直接填于空格中 1.您的性别:(1男(2女 2.您的年级:(1大一(2大二(3大三 3.您的系部: 4.您平时上网会用到哪些网络功能(多选题?(1上网聊天(2玩游戏(3看电影、看小说、听音乐(4阅读新闻、获取时事信息(5购物(6收发邮件(7查阅或下载学习资料(8其他5.您每天会花多长时间用来上网?(11 小时以内(23 小时以内(35 小时以内(45 小时以上 6.您认为以下网络活动中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多选题?(1浏览、传播黄色影像(2人肉搜索(3盗取他人账号或偷窥隐私(4网购恶意差评(5随意谩骂、恶意中伤他人(6散布谣言和不实信息(7煽动和引导舆论导向

7.您如何看待大学生黑客?

(1人才,需要重点培养(2只要不涉及经济利益,无所谓(3违法行为,坚决打击(4不懂什么是黑客(5其他

8.如果您需要写一篇论文,您会怎么做?(1从网上下载,拼接一下(2在网上搜资料,参考一下(3去向老师请教(4不在网上参考任何信息

9.您认为网络上的新闻报导都是真实可信的吗?(1真实可信(2都是假的(3不能全信,真假都有(4不确定 10.您认为网络中积极健康的信息多还是消极有害的信息多?(1健康积极(2消极有害(3不确定

11.您在网络中遇到反国家、反民族,或者宣传封建迷信的信息会受到煽动吗?(1绝对不会,要爱国,相信科学(2会有些许疑惑,但不会相信(3会(请填写理由 12.您会浏览黄色网站吗?(1会,都是成年人,没啥大不了(2偶尔会,好奇所致(3绝不会(4偶尔不小心点到过 13.您对于免费黄色影讯会下载传播吗?(1不下载(2下载并且分享给他人(3下载,仅独自观看(4举报该网站 14.您认为会见网友危害大吗?(1正常交往,没有危害(2会有风险,慎重考虑(3坚决不会见网友15.您的父母对您的上网行为如何对待?(1十分反对,基本不允许上网(2适可而止,不允许长时间上网(3经常询问我上网内容,监督我上网(4信任我自律能力,不会多管

16.您认为在网络上遵守道德有必要吗?(1有必要,网络社会是现实的延伸,无规矩不成方圆(2没必要,网络是个虚拟社会,可以畅所欲言,为所欲为(3只要不犯法,怎么做是我的自由

17.您认为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原因有哪些(多选题?(1网络监管不到位(2相关法律欠缺(3大学生自律性差(4学校引导和教育欠缺(5家庭因素(6其他

篇6: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

摘要: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作为道德失范行为的一种新类型,在现代社会中表现日益突出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可以归为四类,即色情与暴力行为、剽窃与侵犯行为、谩骂与攻击行为和诈骗与侵害行为。根据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我们从高校、网络与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出发制定了调适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表现、原因、对策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是指个体在网络环境下缺乏网络道德的约束或自律而产生的一种非常态行为,它作为道德失范行为的一种新类型,在网络社会中表现日益突出。我们于2010年5月对集美大学师范学院、航海学院、财经学院等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有效回收132份。根据我们调查发现,大学生作为网络群体中的重要成员,其道德失范行为比较严重,因而有必要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适当的调适。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表现

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色情与暴力行为

色情与暴力行为是指网络主体浏览色情网页、制造和传播与色情、暴力有关的信息比如文字、图片、视频等,或进行色情聊天等行为。大学生的色情与暴力行为一般表现为浏览色情或者暴力网站,少部分大学生还存在非法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甚至从中获利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从未浏览过色情网页的大学生只占29.8 %,而“偶尔” 浏览过和“经常”浏览过的大学生分别占43.5 %和6.7%。在大学生接触黄色、暴力网站的原因当中,大部分是出于“好奇”,或“跟风”,大家都去我也去。但大学生对浏览或传播色情网页的态度一般都是比较积极的。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浏览色情网页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2.剽窃与侵犯行为

剽窃行为主要是指大学生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侵犯知识产权,比如论文或其他数据资源。由于在网络社会中,信息的采集、复制、传输和处理等手段日益便捷,再加上相关的网络知识产权法规不完善,使得大学生的剽窃行为变得十分普遍。侵犯行为是指网络主体侵犯个人的隐私权、知识产权,或入侵他人计算机窃取资料等行为。据我们调查发现,在网上弄到过机密或他人的私人信息的占42.7 %,其中76%的同学认为这种行为“无所谓”。这说明大学生的侵犯个人隐私行为比较明显,并且大部分学生对此举造成的危害并没有客观的认识。

3.谩骂与攻击行为

谩骂与攻击行为是指网络主体在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没有遵循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等网络道德规范而产生的任意辱骂他人和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大学生是进行网络交往的重要群体。但是有些大学生在进行网络交往时,出现了任意谩骂他人或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现象。据我们调查发现,57.1% 的大学生在网上(比如聊天室、论坛、BBS等)发布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出现的“人肉搜索”现象,更是将网络攻击延伸到了现实层面。如2007年的张殊凡事件,起因是CCTV在《净化网络视听环境迫在眉睫》报道中采访了北京市学生张殊凡,张殊凡在镜头里说道:“上次我查资料,突然蹦出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我赶快给关了。”新闻一经播出,猫扑网站随即出现了多个帖子来攻击“很黄很暴力”这5个字,还有人制作了色情漫画图来影射张殊凡。

这起事件严重侵害了张殊凡的身心健康,给她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4.诈骗与侵害行为

诈骗与侵害行为是指网络主体利用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特征以匿名身份或假冒他人身份发布虚假信息,甚至对他人进行情感上、钱财上的欺骗和诈取等行为。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网络欺诈行为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一部分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填报个人的虚假信息,假冒另一身份或利用网络交往中的一些漏洞获取不义之财。2010年5月,成都三名大学生因疯狂盗取千余QQ号,在半年内诈骗40余万元而被捕。这类行为不仅对公共财产和社会治安造成了破坏,而且更加损害了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整体形象。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成因

1.高校不够重视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

现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和形式都存在与时代脱轨的状况,大学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走过场、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尤其在如何进行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出现问题,道德教育只强调抽象的道德原则,而不太重视人格的培育,忽视了道德习惯的培养。此外,在教师配备、教室使用与课时安排上,思修课程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观与价值观的嬗变

首先,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和新的社会冲突的涌现,置身于校园的大学生脆弱的心理难以适应社会冲击,产生了许多的心理困惑与障碍,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浮躁化、世俗化甚至庸俗化的言行。其次,部分大学生对目前的社会风气不满意,对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贫富差距加重、与存在的诸多问题表现出了较强的负面甚至偏激倾向,影响到了网络道德规范的形成。再次,面对就业政策的转变,高期望值与现实工作条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不少大学生普遍产生一种失落感,为了平衡这种失落感,很多人投向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越来越多的人习惯把网络当成消遣对象,无节制的上网,使一些同学主体性逐渐丧失,盲目陷入网络潮流。

3.网络的虚拟性诱发不受道德约束的言行

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匿名性,就为一些人传播不负责任的信息,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提供了便利条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要遵循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规范,因而现实的规则对个体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而在“网络社会”中,一个人在网上往往不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滥用自己的权利。也就是说,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在网络上的虚拟社会中失去了约束力,无法有效地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4.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复杂多样的,其心理特征是动态多变的,而且很容易受一些社会不良文化因素的误导。大学生由于心理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往往道德辨别力较差、道德意志力不强,自制力较差,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和抗诱惑能力较弱,在五光十色的网络文化面前很难固守良知、把握方向。因此,互联网的隐匿性造成的道德约束力和青年学生道德意志力的弱化,是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重要原因。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调适的对策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因此,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调适必须从高校、网络与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出发,来制定对策。

1. 高校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

一方面,应不断充实德育的内容,除了重视对学生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传授,更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让学生以管理者的身份来对待网络问题。亲身的参与不仅能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而且还能提高网络的自我教育功能。

2.国家应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网络秩序

要真正遏制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现象,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网络法制建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对利用网络进行诈骗、偷窃、发布虚假消息、传播色情、制作病毒等违法、犯罪行为,还需加大打击惩治力度。此外,还需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净化网络环境,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及时填补网络漏洞,增强防火墙功能,严密监控互联网入口,最大限度的剔除和限制色情、犯罪等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努力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3.大学生应增强道德自律意识

所谓道德自律是指道德主体自我约束,并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我们大学生要学会自律,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不仅不放松对自己的道德要求,而且更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杜绝任何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的产生。在网络生活中必须做到三点:第一,明确“自律”是为己,不是为人。真正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而不是装腔作势做给别人看。第二,注重小节。有的大学生认为在网络生活中只要不犯“大过”就行,“小节” 无足轻重。因而在网络上谩骂他人、偷看隐私等道德失范行为时有发生。第三,要具有自制力。不仅不盲目跟风参与网络不文明行为,反而要理智地阻止他人的不当言行。

参考文献:

[1][苏]伊·谢·科恩《自我论》 三联出版社,1986.

[2] 张 机《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表现及调适对策》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

[3] 叶松庆 《真切帮助大学生提升道德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4

[4][英]彼得斯.《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2

[5]檀传宝《网络环境与青少年德育》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0.4

附录: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调查表

同学您好,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我们的调查!通过这份表格,我们希望能够对现今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道德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与归纳,得出结果,进而为解决此问题提供更好的方案。

一、单选题

第1题:您的性别是?

男女

第2题: 您一般在网上所填的资料是真实的吗?

都是不全是都不是

第3题: 是否有上过一些黄色网站或一些关于暴力的网站?没有偶尔经常

第4题: 有没有试过放一些虚假信息或者是一些根本不经确定的东西在网上或者q群上面流传?没有偶尔经常

第5题: 是否在网上的一些论坛或在q群上面发表一些过激的言论?没有偶尔经常

第6题: 是否会在网上公布私人的(包括您自己和他人的)照片、资料(例如空间或者是博客)?没有偶尔经常

二、多选题

第10题:您认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成因有哪些呢?

高校不够重视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观与价值观的剧变

网络虚拟性诱发不受道德约束的言行大学生自身素质问题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题:您认为纠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方法有哪些呢?

高校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国家应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网络秩序

大学生应增强道德自律意识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XX最新共青团入党申请书下一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