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贾平凹散文

2024-07-01

浅谈贾平凹散文(通用6篇)

篇1:浅谈贾平凹散文

浅谈贾平凹散文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贯穿性人物,贾平凹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与影响。贾平凹是一个复杂独特的存在,不同文体经他的灵光照射便能异彩顿生,以一人“兼具数美”,实为当代文学创作界的奇才。其小说创作成就巨大,散文创作也毫不逊色,以广泛宏富的内容、超凡脱俗的形式在当代散文创作中脱颖而出,卓然独立。

青年评论家谢有顺,在评谈平凹散文作品时曾说:散文“为人类一切无法归类的情感和心灵碎片提供了含混的表达方式”,“好的散文一定是心灵的奇迹和语言的意外收获”,贾平凹的散文,“说书,说话,说人,说事,说生说死,谈奉承,请客,花钱,谈房子,打扮,玩牌,都是从微小的细节入文,趣味生动,精神也自在,没有陈腐之气,整体上还给人开阔的想象。我想,散文之大,应该指的就是这种从小而大的大;事是小的,但精神是大的。……我非常喜欢贾平凹散文里那种实在的、生活化的基础部分。……众多物质性元素(坚实的细节和经验),支撑起了他散文精神流动的河床和气势。好的散文是悟出来的……”,贾平凹的散文, “有小说家的实(物质性),又有思想家的悟(精神性)”,他就成了一个善于悟的“好的散文家”了。

(一)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贾平凹散文选集》无论在意境、结构,还是语言艺术上都充分展示了作者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1、以真挚的感情拥抱生活

在《贾平凹散文选集》里,作者通过笔锋来展现自己所处年代的生活,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感悟及讲述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他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率真自然的生活意境美和意趣美,透过敏锐的观察力来写平常人生的微妙情绪和意趣,他视艺术感受为一种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态度,讲求情操所致,自然为文。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必须老老实实生活,不是存心去生活中获取素材,也不是弄到将自身艺术化,只能有意无意地,生活的浸润感染,使提笔时自然而然地写出要写的东西。”①

2、自然而成的文章结构

贾平凹没有费尽心思地去琢磨文章的结构,大都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来架构的,但又不是千篇 一律,而是形式多样,各有各的特色。他行文主要以“我”为中心叙述角度, 大都围绕“我”来展开叙述,这就使得文章富有条理、脉络清晰、结构浑然而成。这也是他的散文结构得以形成自然之美的主要缘由。

3、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

贾平凹通过描绘秦汉文化环境中特有的生存方式和风土人情,展现出来自民间的美好人情,以一种清新,淳朴的笔调营造出一个具有诗意美感的艺术世界。农村中存在的愚昧,丑陋,被作者过滤和抛弃后都寄予了理想的色彩。后期的散文也是以此为主线,逐步走向厚重,朴实,雄浑的风格,有一种对社会和自我大有意义的民族精神,如他的代表作《老西安》。他描写商州的那系列性的散文,如《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三录》,还有《在米脂》、《走三边》之类,像沈从文笔底的湘西,美得让人忘怀流连,其风物与民众,原始而淳朴,山人都过着安详宁静的生活,桃源诗般,“欢得像风里的旗”[4]。连偶尔涉笔到的、掩盖不住的苦涩和灾难,都被作者填满的诗情画意抹平了。

4、流溢着佛禅思想

贾平凹对佛禅和老庄等人的思想深感兴趣,他的散文也洋溢着佛道的意味。他从容不迫,朴实无华的述说融贯着深情,自由自在,阐发了精辟的议论和深邃的哲学思想。佛家那种物我两忘,清静无为的禅宗意识是贾平凹散文的重要特征。如他在《静虚村记》中写道:“我念得忘我,村人听得忘归;看着村人忘归,我一时忘乎所以,邀听者到月下树影盘脚而坐,取清茶,淡酒,饮而醉之。一醉半天不醒,村人已沉睡如梦,风止月瞑露珠闪闪,一片蛐蛐鸣叫。我称我们村是静虚村。”作者在此迷恋清茶淡酒,陶情的是谈山水和月,得到的是无我两忘,进入了一个清静空幽的迷人境界,这是艺术境界也是禅定的境界。

(二)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

贾平凹散文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朴素自然。著名作家徐迟曾说:“散文作家不仅要掌握华丽的文采,而且要善于控制它,不仅要掌握朴素的文章,还要善于发扬它。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时,越是写得朴素。”贾平凹的散文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从不用气势去鼓动,而是用平和朴素的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作者此刻的情绪感悟,达到以俗为雅、以拙为巧的效果。

一、朴素中见真情

贾平凹曾说过,“失去了真情,散文就消失了。它不靠故事来吸引人,不靠典型的人物形象,它就靠的是情绪的感染和思想的启示”。他认为有无真情是衡量散文艺术质量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好的散文无不直接地袒露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志趣乃至人格和灵魂。认为那种装腔作势、无病呻吟的矫情不是真情,真情是作者的生命意识与自然宇宙、与社会人生相碰撞而闪烁的火花。正是对“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这一美学原则的坚持,使贾平凹的作品无处不显现出真情美。这种真情首先表现在对故土的眷恋;“商州”这一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熟悉的行政区域,对于贾平凹来说已融进了他的精神生命里。“商州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是一片相当偏僻、贫困的山地,但异常美丽,其山川走势、流水脉向、历史传说,民间故事,乃至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构成了极丰富的、独特的神秘天地。在这个天地里,仰观可以无奇不有,俯视可以无其不盛。”从这段描写中,我们看到作者对家乡的爱之深,情之切。家乡原本是相当偏僻、贫困的山地,但作者却说“异常美丽”,用尽美好的语言,极写家乡的富有,仰观可以无奇不有,俯视可以无其不盛。真有“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味道。“商州曾经是我认识世界的一个法门……十几年里,商州确是耗去了我的青春和健康的身体,商州也成全着我作为一个作家的存在”。此时的商州,对于贾平凹来说,已不再是行政区域的商州,它是一个载体,承载着作家的全部情感。如此看到,他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已融到血液之中了。其次,作家的真情表现在对亲人的思念中;读过贾平凹《祭父》《 酒 》《 我不是个好儿子》的人都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文章是作家用心和泪水凝聚而成的肺腑真言。在作家群中,贾平凹对父亲的孝敬是出名的。现在,父亲去世了,他说“人生的短促和悲苦,大义上我全明白,面对着父亲我却无法超脱”。忍受巨大的悲痛,作家终于完成了《祭父》这篇充满至爱真情的纪念文字。“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醒来就伤心落泪”。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于是作家又写出了《我不是个好儿子》:“母亲的伟大不仅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人生的车途上,母亲是加油站。”第三,作家的真情还表现在自我真情的袒露。贾平凹认为:“散文是情种的艺术,纯、痴,一切不需掩饰,甚至暴露、解剖自己。”在无需掩饰的散文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贾平凹,这里既表现他对生活的热情,也披露他对人世的超脱;既抒发他对美的追求向往,也吐露因美的失落而生的抑郁烦恼。无怪三毛在给贾平凹的信中所说:“看到您的散文部分,一时里有些惊吓。原先看您的小说,作者是躲在幕后的,散文是生活的部分,作者没有窗帘可挡,我轻轻地翻了数页。合上了书,有些想退的感觉。令人不舍一下子进入作者的家园。”可见在散文创作中,贾平凹真正做到了袒露自己,他自然也是个重情之人,对能理解他的人、理解他的作品内涵的人,会引为终身知己。当得知三毛死讯后,贾平凹悲痛著笔,写出了《哭三毛》《 再哭三毛》:“这些天来,我一直处于恍惚之中,总觉得常常看到了您,又都形象模糊不清”,“现在,我的笔无法把我的心情写出,我把笔放下来,又关了门,不让任何人进来,让我静静地坐一坐,不,屋里不是我独坐,对着的是您和我了,虽然您在冥中,虽然一切无声,但我们在谈着话,我们在交流着文学,交流着灵魂。这一切多好啊,那么,三毛,就让我们在往后的长长久久的岁月里一直这么交流吧。三毛!”多么令人感动啊!真情的袒露无遮无挡,淋漓尽致。

二、朴素中蕴哲理

翻开贾平凹的散文,哲理性的感悟随处可见。这种感悟,不是对某种现成思想的形象阐释,也不是生硬的哲理说教,而是来自鲜活的生活体验。作家往往能从身边点点滴滴的生活世事中洞悉人生妙谛,随感而发。《三游华山》,是充满哲理的文章,作者从三次游历华山写起,看似写游记,但最后笔锋一转,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巧妙地点出:“好东西不可一次饱享,慢慢消化才是”,“知之不知才要欲知”。这种智慧的语句,在许多篇章中都可以见到。评论家费秉勋指出:“除了游记作品外,贾平凹大部分散文的结穴,都归总到哲理的阐发。”这种哲理阐发,并非现成哲学结论的形象注脚,并非美文写成的讲义,而是出自作家的特异感受和体察生活所获得的独特见解。再如:“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迟欢;于嚣烦尘世中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好读书 》)这里作者不是板起面孔说读书的好处怎样,而是与读者平等地娓娓叙谈,给人无穷的沉思。

在《对月》中,借月亮来思考人生“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气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到这里,作者已具有了一种超然的心态:真正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并且劝诫人们:活着就是一种荣幸,尽管活着有苦,但苦里面也有乐。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努力去完成属于我们自己的大圆。作者借月亮的圆缺变幻,对人生进行思考,由月及人,饱含人生启迪,充满哲理趣味。《地平线》道出了人生命运和理想抱负之间的关系和人生追求的意义,“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平行,但又总有交叉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色的地平线,总是在前边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颖、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这些作品在简短的篇幅中,既没有玄奥的言词,也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是以一个经历者的身份讲述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娓娓动听,从容不迫,决不自以为是,不炫耀、不张扬,在朴素自然的描述中闪烁着哲理的火花。

三、朴素中含幽默

幽默是贾平凹散文语言的又一大特色。《说话》就是贾平凹的一篇非常幽默的文章,“我出门不大说话,因为我不会说普通话。我曾经努力学过普通话,但我一学说,舌头就发硬,像大街上走模特儿的一字步,有醋熘过的味儿。自己都恶心自己的声调,也便羞于出口让别人听,所以终没有学成。数年前同一个朋友上京,他会普通话,一切应酬由他说,遗憾的是他口吃,话虽说得很慢,仍结结巴巴,常让人有没气儿了,要过去了的危险感觉。偏有一日在长安街上有人问路,这人竟也是口吃,我的朋友就一语不发,过后我问怎么不说,他说,人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所以他是封了口的。受朋友的启示,以后我更不愿说话。我现在常提一个提包,是一家聋哑学校送我的,我每每把有‘聋哑学校’的字样亮出来,出门在外觉得很自在”。看到这你会笑出声来,真是太幽默了,把学说普通话,比成有醋熘过的味儿,一定会让人想起酸酸的感觉。口吃的朋友竟不敢回答口吃的人的问话,想一想还真有点学问。因自己出门不大爱说话,因此就提一个印有“聋哑学校”字样的包,觉得很自在。真是既真实又幽默。

《饮者》又是一篇让人发笑的作品,“饮者一般都彬彬有礼,酒席上差不多经历三个境界,先轻声细语,再高声粗语,最后无声无语”。短短几个词,高度概括了喝酒人的神态和形态,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笑口常开》描述无数个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令人发笑的人和事:“路遇一女子,回望我嫣然一笑,极感幸福,即趋而前去搭话,女子闪进一家商店,尾随入店,玻璃上映出自己衣服纽扣错位,不禁乐而开笑。”在《说孩子》中,对于那些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的人,他认为 “愈是这般强烈地要培养儿女的人,愈是这人活得平庸。他自己活得没有自信了,就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这一见解既深刻又独到,“和女人在一起,最好不提起说她的孩子——她会全不顾你的厌烦和疲劳,没句号地说下去”。这观察真是细致入微,语言纯熟老到,在说笑中,在幽默的闲聊之中,将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和盘托出。正如评论家所说:“是天籁之音,人籁之声,极自然的流露,完全泯绝了硬做的痕迹,里边的幽默,机智,无奈,都是生活与心灵自身就有的,无需外加,浑然天成,可谓有什么话,说什么话的最佳实践。”

四、朴素中出诗画

贾平凹说他最早的文学创作就是写诗,他曾说:“诗可以使我得到休息和安怡,得到激动和发狂,使心中涌动着写不尽的东西,永远保持不竭的精力。”同时他对中国的书法、绘画和戏曲又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常以诗的激情和语言去熔铸他散文的美感意蕴,把独特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趣融于对客观事物的叙述描写之中,使作者之情和客观景物水乳交融、自然和谐,形成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看其作品就像欣赏一幅画,内涵极为丰富,韵味无穷。《商州又录》是贾平凹关于商州的系列散文中的一部。这是一篇带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写景散文。全文有十一个段落,整篇就像是由十一幅写意的素描画组成的画卷。如第一部分开头写道:“最耐得寂寞的,是冬天的山,褪了红,褪了绿,清清奇奇的瘦;像是从皇宫里走到民间的女子,沦落或许是沦落了,却还原了本来的面目。石头裸裸的显露,依稀在草木之间”。这里“红”“绿”“瘦”形成一个有形有色的艺术画面,营造了一个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静虚村记》也是作者为我们描述的一幅有形有色、动静结合带有古典神韵的艺术画面。在这幅画中,形、色、声俱全。有被高高低低绿树、庄稼包围着的仄仄斜斜的.屋舍;有浓得像绿云一样、枝叶交错的树木及持续不断的鸡鸣狗叫之声,它们构成一幅完美的村舍图。

《 月迹》更是一幅诗情与画意相融,且富有动感的画面。贾平凹散文描写的客观景物或人文景观大多是静物,但这些静物在他笔下却是婀娜多姿,极富生命的动感。他善于运用动词和比喻,用拟人化手法寓动于静,使静态的月亮有了动作,有了形象,生动有趣。月“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月“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以动写静, 将静物写活,动静交融地写出了月迹的可爱可怜、美轮美奂。“杯酒里边果真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不仅新鲜生动,而且还极富诗情画意,“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比喻新颖。贾平凹就是善于从纷繁的事物表现中巧妙地提炼出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短句,简洁生动地表情达意。一切都自然流畅,无雕琢之痕,无矫揉之态,给人朴素自然之美。

(三)精妙入微的细节描写

不论是小说、散文和诗歌,生活化的细节始终是引人入胜的地方。贾平凹一直把这当作一个秘决,他说:“生活就是这样,不是故事性很强的,情节也不连贯。可细节总是一个接一个的。细节是生动的,像春天的树干上生出的绿叶和花朵,有了它,就有了生气。如果你只是干巴巴地交待故事,就像冬天的树枝一样枯躁乏味,你写得费劲,读者也读得痛苦。有了生动的细节描写,一是调整了你的创作情绪,使文思泉涌,使文笔跳 ;二是启发读者,感染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为下文的展开引得神来之笔。”②

善于捕捉细节是贾平凹的散文有一个精妙之处。从作者对细节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其散文在细微中展现出一种有血有肉之感,能让我们体会到文章的灵魂所在,可谓于细微处见精神。如《风筝》一文,写下放到乡下看管磨坊的女“右派”,自己处于遭受不公正的冷遇环境中,却去抢救一条被冰冻住的鱼儿。“那老女人正弯向站在河边的一个水洼里,努力地用石头砸着洼里的冰。冰是青青的,裂开无数的折缝。她开始用手去扳冰块,嘴角里唏唏溜溜着……我们动手去扳,老女人却千叮咛万叮咛着小心,一直到我们把鱼放进水里,才笑了。”这一细节,真实反映了在那个特殊年代里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知识分子热爱生命、顽强求生、渴求自由的心理状态,从而否定了一个扼杀人性、窒息思想的荒诞时代。这正是严冬里透露出的春的气息,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所在。

当然,细节描写并不是复述生活琐事,它是在特定情境凸显出细微的东西。文学靠的就是细节征服读者。又如《冬景》:“天把石头当真冻硬了,瞅着一个小石块踢一脚,石块没有远去,脚被弹了回来,痛得‘哎哟’一声,俯下身去。”“一只狗,白绒绒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又跑过来,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孩子们)趴在窗子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气,擦开一块,看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奶奶,电线肿了。’”在这些细微的刻画中,冬天的景物一一跃然纸上。这篇文章就是靠微妙的细节和生活体验来创作的,在某种程度上就弥补了知识面不广的缺限。

(四)巧妙多变的结构技巧

《贾平凹散文选集》里的散文数量虽多,但读后没有千篇 一律的雷同感。散文篇幅虽短小,但布局非常巧妙,绝不平直僵化。贾平凹说:“散文最讲究严密的结构,但却来得轻轻松松。” 这是因为贾平凹虽没有刻意地去追求文章的结构形式,但又能在不刻意中创造出严密多变的文章结构。

首先,文章内部结构灵活变化。作者从一开始就着重于紧扣读者的眼球,似将读者慢慢引入一道道迂回曲折的画廊中,令人时有惊喜的发现,给人一种越读越想往下读的吸引力。如,在《访兰》中,作者采用了“峰回路转”的铺设。先写父亲从山中挖野兰回家培栽,引来众人玩赏,父亲因此而愠怒,不再挖兰,为一伏笔;“我”感到奇怪,问个中缘故,父亲不肯说出,又添一疑;父亲带“我”去访山,“我”欲挖兰,却被父亲制止,又令人困惑。知道最后,父亲与“我” 谈兰,才揭示谜团。这种层层铺设的结构富有张力,时时吸引着读者深入探究。

其次,文章外部结构形式多样。从文章外部看贾平凹的散文结构,可谓不同篇章的结构呈多元化状态,更给人目不暇接的感觉。作者的散文有的以时间为序安排结构,如《一匹骆驼》,线索明晰,展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有的采用时空交错的网状结构,如《关中论》;有的采取欲擒故纵、卒章显志的结构形式,如《丑石》;大多记游作品则以旅游行踪变化为构架,如《走三边》《入川小记》,使得行文有条不紊,井然有致。正是由于这些多变的结构,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让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就像在鉴赏由不同风格式样的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处处新鲜,时时不同。

在文学价值方面,贾平凹的散文在当代文坛占有一席之地。总体而言,在当代散文名家中也称得上是独具风格的一家,不仅写得多,而且具有相当高的艺术品位。可以说是一种颇为特异的现象,有人就将此称之为“贾平凹现象”。他的散文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读起来耐人寻味。有些作品已经纳为中小学生必读的课文,可见它确实值得我们去仔细地研读。

篇2:浅谈贾平凹散文

贾平凹的散文被学者和评论家排在了优秀之列,并且有多篇被选进中学课本。本文就结合其散文,从取材、手法、语言、地域特色等方面入手,来谈谈其散文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

一、取材自由广泛

贾平凹的散文取材自由广泛。他的散文似乎不拘一格,丑汉、退伍军人、屠夫、石头、树木等统统走进了贾平凹的散文。从反映的内容和笔调去看,大致可以分四类:一是人物篇。一般以粗线条勾画人物为主,如《我的老师》塑造了一个纯真、正义、极富爱心的儿童孙涵泊形象,《米脂婆姨记》则描写了一个对爱情充满憧憬的农村少女形象。二是世相篇。这类散文常常评说人生,针砭时弊,如《病人》借一个病人的口道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玩牌》则将麻将桌上的众生相刻画得淋漓尽致。三是游记篇。《游寺耳记》给读者展现了一幅“野菊花开花落,云雾忽聚忽散”的山间图画。《入川小记》描绘了四川的山光水色、物产人情,让读者想身临其境去领略一番。四是风情篇。通过描摹地方风俗,记述地方风物,把个人的主观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与大自然构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如《五味巷》通过巷中景、巷中事、巷中人、巷中风俗,展现了古风很浓的长安小巷,这里的人们重人情、讲信用,知足乐观。《静虚村记》则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画卷, “静虚村”是一个偏离市区的地方,显得既原始又古朴,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浸染。

二、小说化写法

贾平凹一直倡导散文写作小说化。他在《散文就是散文――自我告诫之二》中说:“小说家可以以散文的笔调去写小说,为什么你不可以以小说的笔法写散文?”散文与小说的不同点在于重视抒情,而不刻意追求情节的曲折和完整。情节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小说中担负着表现人物性格的重任,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

贾平凹的不少散文在结构上带有明显的小说色彩――情节化。如他的散文《摸鱼捉鳖的人》,开头先写这个“摸鱼捉鳖的人”的相貌丑“眼睛小小的,甚至给人一种错觉:那不是先天生的,是生后他的父母用指甲抠成的”,再写他的捉鳖的动作和言行,这一切都看是平淡无奇,但文中一个细节始终吸引着读者的眼球,就是这个“摸鱼捉鳖的人”每天都向河里扔一个酒瓶。在结尾,读者方知道,这个丑人每天向河里扔的是一封求爱信,目的是希望能被游客或者村民看到。求爱信写道:“我能养活你的, 我不会打你,你来我们村落户也成,我也可以招过门去,生下孩子姓你的姓也行。我等着你的信。”这篇散文讲究情节的完整和曲折,悬念的设置,这应该算是贾平凹散文写作小说化的一个代表。

贾平凹散文的小说化倾向还体现在典型化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对人物性格进行高度集中、概括和提炼,让读者感到文中的人物面熟,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的写法,让他的散文有了许多类似小说的元素。以《闲人》为例,文中所刻画的“闲人”形象,既带有鲁迅小说中“阿Q”之类的性格特征,但又不完全相同,而是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生活中特有的人物形象:“闲人”潇洒自在,能吃能喝,勇武有力,敢 “为朋友两肋插刀”;“闲人”三教九流,无所不交,没有贵贱老幼之分;“闲人”目无领导、权威,敢与嘲笑一切,甚至把名人签名的纸拿去让别人上厕所用; “闲人”买书“从不读完一本”,然“无所不知”。以简略的笔法,勾画了社会转型期一类人的形象,这类人集社会百态、人间百态于一身,性格特征十分典型。

三、语言简朴、幽默

贾平凹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贾平凹的散文语言,不以华丽见长,简朴是他的重要特色。他的散文中,很多处运用了质朴的语言。如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那爬得高了”此处用了一个“长了腿”和“爬”字,形象地描写了月亮变化的悄无声息, 情境优美,语言平实。

他的散文,还善于用幽默的语言去展现真实的生活,让读者在笑声中去体会散文的美。如《秦腔》中的一段描写“一个说:狗年快完了,你还叫啥哩?一个说:猪年还没到,你便拱开了!”让读者在轻松而平淡的语言中感受到他特有的幽默。再如“一孩子在家做作业,解释‘孔子曰……而已’,遂去问爹:‘而已是什么?’爹下棋输了,一挥手说:‘你娘的脚!’孩子就在作业本上写:‘孔子曰……你娘的脚!’”这段幽默的语言,把一个输棋农民描写的活灵活现。

四、地域特色明显

贾平凹扎根于生他养他的商州大地,吸取现实生活和历史文化的养分,尤其是大量方言土语的运用,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他的散文《秦腔》则是典型代表。如“最可贵的是那老辈的秦腔迷,他们没有力气挤在台下,也没有好眼力看清演员,却一溜一排地蹲在戏台两侧的墙根,吸着草烟,慢慢将唱腔品赏”写出了村民对秦腔的钟爱。“吹,拉,弹,奏,翻,打,念,唱”勾勒出秦腔的特点,而“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则点出了秦腔是劳苦农民的精神食粮。

篇3:浅谈贾平凹散文

一.主要辞格运用

修辞手法, 指的是通过修饰语句或者调整句法结构的一种手段, 通过一定的约定俗成的表达技巧来为文本语言的表情达意而服务的。贾平凹先生在自己的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提高散文语言的表达效果, 主要有:比喻、比拟、排比和反复。分述如下。

1. 比喻

比喻, 指的是思想上的某个事物与见到的某些事物具有相似性, 因此, 作者创作时, 在文章里就用另外一些事物来描写思想中的对象的修辞手法。贾平凹先生在进行散文创作时,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提高了散文语言的形象性。例如:

(1) 那路是窄窄的, 从山根一直往山顶上绕, 不时就凌乱了, 像一团细绳, 分分合合, 合合分分。 (《弦》)

(2) 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 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 一下子像一条死蛇, 哗哗啦啦脱落下来, 软成一堆。 (《风雨》)

例 (1) 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路”比作“细绳”, 使原本抽象模糊的“那路是窄窄的”语言描述更加形象具体, 路是窄窄的, 到底有多窄, 作者用细绳来比喻那窄窄的路,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 (2) 中用“死蛇”来比喻“葡萄蔓”, 葡萄蔓和死蛇有相似性, 用死蛇比喻从槐树上滑落下来的葡萄蔓, 形象生动, 吸引读者, 耐人寻味。

2. 比拟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和说明。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将人比作物的是拟物;将物比作人的是拟人。例如:

(3) 我早早晚晚是要看一阵山上的云雾的:陡然间, 那雾就起身了, 一团一团, 先是那么翻滚, 似乎是在滚着雪球。 (《读山》)

(4) 犹如一片树叶, 我该生的时候, 我生气勃勃地来, 长我的绿, 现我的形, 到该落得时候了, 我痛痛快快地去, 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 (《对月》)

例 (3) 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例 (4) 中“那雾就起身了, 一团一团, 先是那么翻滚, 似乎是在滚着雪球”, 作者赋予“雾”以人的动作, 能够充分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因此, 为了表达的需要, 贾平凹将人的这些本质特点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让它们具有人的某些特点, 可以将某些“物”的状态描写的生动、形象, 使人感到非常亲切。例 (4) 中把“我”当做“树叶”来写, 赋予人以植物的某些特征, 把人拟为植物来写, 显得新颖别致, 活泼生动。“我生气勃勃地长, 长我的绿, 现我的形, 到我该落得时候, 我痛痛快快地去, 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此句把人当作物来写, 使人具有了植物的某些动作和情态。拟物通常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 往往能够给人以形象、新奇之感, 提升文本的修辞效果。

3.排比

用三个以上字数大体相等、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小句, 表达相关意义, 以获得形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等表达效果, 这种辞格叫排比。[2]贾平凹散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使其散文在行文上具有较强的节奏感, 读起来让人感觉琅琅上口, 能够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5) 白天里, 行不停, 看不停, 听不停, 闻不停, 吃不停, 到夜里则是没完没了的梦。梦全是在飞动, 树飞动, 山飞动, 水飞动, 虫鱼人身在飞动, 黎明醒来, 我也不知道我已做了仙呢, 还是仙做了我呢? (《在桂林》)

例 (5) 中连续运用多个排比句式, 将景物的情状描写地细致入微, 形象生动, 节奏和谐, 表达出了强烈奔放的思想情感。贾平凹从散文内容表达的需要出发, 运用一些排比句式, 节奏铿锵有力, 感情洋溢, 耐人寻味。

4.反复

用同一的语句, 一再表现强烈情思的, 名叫反复辞。人们对于事物有热烈深切的感触时, 往往不免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申说;而所有一而再、再而三显现的形式, 如街上的列树, 庆节的提灯, 也往往能够给予观者以一种简朴纯粹的快感, 修辞上的反复就是基于人类这种心理作用而成。[3]贾平凹散文中叶运用了大量反复的修辞手法。例如:

(6) “让你去厂里开电梯?那是好工作啊!”

“好, 好, 上去下来上上去下下来上上上去下下下来”。 (《风景》)

例 (6) 中“好, 好, 上去下来上上去下下来上上上去下下下来”是词语的反复使用, 凸显了当事人厌烦而无奈的思想感情, 连续使用这样的词语, 达到强调的目的。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 突出某种情感, 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强调和增强语气, 能够起到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的效果。同时, 贾平凹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使散文的格式整齐有序, 而又回环起伏, 充满结构美和韵律美。

二.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表现手法, 不同的作家具有不同的语言写作风格。贾平凹散文的语言风格主要体现为:平实质朴、含蓄隽永和幽默讽刺等三个方面。分述如下。

1.质朴自然

著名作家徐迟曾说:“散文作家不仅要掌握华丽的文采, 而且要善于控制它, 不仅要掌握朴素的文章, 还要善于发扬它。写得华丽并不容易, 写得朴素更难, ……越是大作家, 越到成熟之时, 越是写得朴素。”[4]贾平凹选用恰当的方法技巧直接陈述, 甚至时常运用白描的手法, 质朴自然, 却显得情真意切。例如:

(7) 院再小也要栽柳, 柳必垂。晓起推窗如见仙人曳裙侍立, 月升中天, 又是仙人临镜梳发;蓬屋常伴仙人, 不以门前未留小车辙而憾。能明灭萤火, 能欢风行。三月生绒花, 数朵过墙头, 好静收过路女儿争捉之美。 (《生活一种———答友人书》)

例 (7) 语言朴素自然, “能明灭萤火, 能欢风行。三月生绒花, 数朵过墙头, 好静收过路女儿争捉之美”, 娓娓道来, 集中体现了贾平凹要求语言平淡, 不追求华丽辞藻的创作个性。

2.幽默讽刺

贾平凹的散文作品主要体现了其豁达透彻的人生态度, 与此同时, 又具有非常丰富的智慧与幽默讽刺艺术。

(8)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社会上有了闲人。闲人总是笑笑的。“喂, 哥们!”他一跳一跃地迈雀步过来了, 还趿着鞋, 光身子穿一件褂子, 也不扣, 或者是正儿八经的西服领带———总之, 他们在着装上走极端, 但却要表现一种风度。 (《闲人》)

例 (8) 中作者运用幽默的语言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务正业的闲人, 此句突出地表现了“闲人”的特点, 向读者揭示了闲人的缺点, 具有讽刺意味, 笔调辛辣。

三.风格的形成手段

散文, 是一种自由的文体, 不讲究平仄音韵, 没有过多条条框框的束缚和限制, 因此, 散文的表达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所谓表达方式, 是由“表达”和“方式”两个词合成。“表达”是动词, 意为“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方式”是名词, 意即指“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5]就贾平凹散文的写作方法来看, 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分述如下。

1.记叙

记叙, 顾名思义, 就是利用“文字”进行叙述。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 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作者对故事的整个发展过程所作的叙说和交待, 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9) 今天的黄昏, 雨下得这般儿大, 使我叶有些吃惊了。早晨起来, 就淅淅沥沥的, 我还高兴地说:“春雨贵如油, 今年来得这么早”。 (《一棵小桃树》)

例 (9) 中先说“今天的黄昏, 雨下得这般儿大”, 然后才说“早晨起来, 就淅淅沥沥的”, 作者有意运用倒叙的表达方式, 设置悬念, 吸引读者, 同时也可以避免平铺直叙造成的单调乏味。

2. 描写

“描写”指的是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描绘出来, 这是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贾平凹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描绘人物的情态和内心世界,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例如:

(10) 心里在说:在商州的丹江, 一个有月亮的渡口, 一个年轻人真正懂得了渡口———它是人在艰难困苦的旅途上的一次短暂的停歇, 但短暂的停歇是为了更快的进行新的远征。 (《一个有月亮的渡口》)

例 (10) 是心理描写, 写出了在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心理感受。作家在描写景物时并不是纯客观地描绘自然景物, 而是写景抒情, 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 渗透人物的情感, 正如例句中所述说的那般。

3. 议论

议论是一种主要的行文方式, 它要求论点明确, 和“记叙”一样, 议论也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基本的表达方式。贾平凹在散文写作中, 通常会通过对一系列现象的描写之后而进行议论, 阐明自己的一些观点。

(11) 天下最劳心者, 文人;最劳力者, 农夫。劳力者给了劳心者以粮食, 劳心者却不能于劳力者有所作为, 不觉喟然长叹! (《夜籁》)

例 (11) 中作者陈述了“劳心者与劳力者”之间的关系, 从而发出议论:劳力者给了劳心者以粮食, 劳心者却不能于劳力者有所作为。鲜明地表达了作者赞扬了农夫的辛勤和贡献的思想感情, 内涵深刻, 发人深省。

四.结语

贾平凹先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当代作家, 他的创作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升华。贾平凹的散文内容丰富, 幽默诙谐。“世事洞明皆学问”, 生活处处皆学问, 从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人事中能够分析出深刻的道理, 例如, 《丑石》、《月迹》等, 或赞扬, 或沉思, 或批判, 或讽刺, 或幽默, 都体现了贾平凹先生对文字娴熟地驾驭与处理能力。

摘要: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中多产的作家, 他的散文是他创作能力的重要象征。贾平凹散文内容丰富, 诙谐幽默, 内容非常广泛。文章从辞格运用及其表现风格、风格形成的手段方面来探讨贾平凹散文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贾平凹,散文,辞格运用,表现风格

参考文献

[1]门开美.文学类文本阅读指导之散文阅读[J].新语文学习 (高中版) , 2009 (12) :33.

[2]池昌海.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229.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61.

[4]田萍.朴素自然蕴含哲理——贾平凹散文语言审美特征赏析[J].科技信息, 2013 (18) :189.

[5]周立军.浅析散文中情感的表达技巧[J].中学语文, 2014 (21) :84.

篇4:贾平凹散文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贾平凹 散文 意蕴

贾平凹散文是解读新时期中国小说家散文流变的标本,他的散文是其心迹、文迹、踪迹的坦露,是其才情、性情、心情的真实显现,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一、忧郁的灵气

贾平凹散文浸染着忧郁的灵气,病态的忧郁与做作、病态的旷达与淡泊,一种先天与后天催变的精神叹息症。“我写散文,多是心绪不好的时候开笔,病中及病后,也就有了另一批散文。”哲理、风情、世相的散文呈现着病态的缠绵撒娇状。“贾平凹的写意之作,不外乎故作稚拙状,行文扭捏如水、道出一点点小哲理,文风纤弱做作;风情之文,贾氏得心应手,上下起伏,颇具大家气象,只不过在他感觉良好恣肆汪洋的风情中,多的是文人笔墨,少的是坚实体验。眼光缥缈、顾盼生姿,用意不用力,终觉浅薄。”近年来,贾平凹一直倡导大散文(美文),也在试图把这种霉变的蛋黄孵化成雄鸡,但也无奈其病斑块块,雄鸡破壳终成梦幻。

他扩展着散文写作的范围,总想穷极物理、格物致知般地把一切都揽而入文,写作的野心演绎成了逞才使气的张狂、一种文情才思的宣泄喷涌,只可惜其文人气太浓,清朗的题材也总是濡染着道学的酸腐气。贾平凹散文纤细绵软,缺的是嶙峋的骨骼;琐碎芜杂,乏的是天地清正之气的贯通。他在哲理的诱惑中来悟道得法,究天际,察人事,味道单一,模式相同,就连其本人也感到“老在尾巴处引出一个什么哲理来,我已经腻透了”。

在忧郁中,他的散文走向了朴拙憨厚的内敛。在憨拙平淡无奇的散文题目下,他积聚着能量,开阔着散文写作的胸襟与气象。诸如《桌面》《燕子》《门》《未名湖》这些俗见不花哨的文章题材,硬是要腾挪跌宕写出万千气象来,这是贾平凹的过人之处。他在散文创作中较劲儿的似乎不是什么题材的新颖独特,那是雕虫小技,而是要以此锻打自己“穷极物理,万事皆可入文法”的意蕴,开掘深度与视角观照的穿透力与敏感度,他追求的是浑朴敦厚、苍茫沉郁的原生态。朴拙既使他的散文创作突出重围,又使他的散文少了节制的爽净,多了患漫的伪拙,被林贤治称之为“一个在阴影下写作的作家”,阴气森森,大拙实巧,静态颓废,消极无为,妖妖道道。忧郁、凄美、孤独的朴拙追求,使贾平凹的散文披上了仙风道骨的裟衣,也在这另类高标独立的追求中,结成了怡然自乐陶醉的、硬硬的茧壳,散文就是他住梦的房。

贾平凹散文题材主旨意蕴的庞杂,既是量的博大又是才情精深的自我展示。不管是夫子自道式的“平凹说家”,还是“做个自在人”的书话序跋,都抖落掉了道气的对襟小袄,换上了小说家式的笔墨长袍,天马行空,腾挪跌宕。笔者认为,这些大散文是小说家和散文家的混血儿,是贾平凹的个性写真,是最具有张力、最有华彩的亮点。自言自语,通透洒脱,狂放无羁,没有惯常散文写作的拘谨,增添了亲和力与烟火气。书话序跋是贾平凹才胆力识的结晶,它们最大限度地盛容了作家敏锐的审美观察力和判断力,它是心得体会的精钢,它是一丛丛神火,铸就了他可以目随心移指点写作得失、甘苦的神剑。

忧郁的灵气、小说家的笔墨使他的散文写作走向艺术的真实。贾平凹散文虚幻扑朔的思维情感使文章有了情趣,拓展了写作硕大的空间,贾平凹虚虚实实地写着小说化了的散文。读其散文,大可只读其情理哲思,断不可对号入座地量算作者身影的短长,螺蛳壳里做道场。他以此作为人情世理的炼狱、理智运筹的丹炉,散文布局以点带面,四方辐射;语言文白朴拙,鲜活娇俏,题材扩展枝蔓婆娑,心态抑郁中走向豁达与爽朗。

二、孤愤的抗拒

鬼气、才气弥漫在贾平凹的散文中,他在创作中完成人格心态的修补与完善,潜意识里有着孤愤的反抗。苦难辛酸的乡下生活经历使他把日后的创作当成了火山喷发口,当成了他寻找乡下人与城里人心态对接的榫口,心阀开启,蜷缩的心性在创作(尤其是散文)中得到尽情的舒展,寻找到了一种君临天下的气度和雄心。我们在惊叹贾平凹那十年如一日的炽旺创作激情时,是应该读出他文字里心灵的抽搐和悸动的。

一本《走虫》、一本《西路上》,散文随笔,写得通脱质实,有自己灵性的视角,在上海杨浦大桥上,“倒产生一股英雄气,从桥上跳下去,遂又想,就是从这里跳下去,死也是美丽的!”在天一阁,“朝代更替,世事沧桑,天一阁是宝藏着书魂的,多少文豪来到这里,寻找的就是这个魂,要的就是这种气。”贾平凹江南行的文字,却依然有感伤的冷雨,有剪不断、理还乱的阴柔之气,浸入骨髓的阴冷孱弱,使他看江南世貌人情,观照的基点还是三秦大地,还是自己坚守的写作秉性。江南行,他看的是景,想的是文,读的是魂,叹的是情。《西路上》里的文字,琐琐碎碎,才思陷入“虚无”中,增添的不是旅途见闻,而处处比附吸纳的确是玄思鬼气的神秘虚妄,是文人痴呆的梦呓之语,是在思想迷离中的癫狂之态,是走不出幻境的情感呓语。贾平凹散文写到了绝处也写到了一种沼泽处,单篇感觉不到,通篇读下去,就会很清晰地让人感到他是在营造着散文的气韵。他的这种气韵是湍流,把自己裹挟在气团眼儿里,一招一式都是在气团里盘旋打转的涟漪。

贾平凹最为人称道的、最为他本人得意的散文之作,就是商州风情录的文字了。他洋洋洒洒写来,有气势、有韵味地叙说着雄秦秀楚的商州大地,他找到了散文创作的密集泉眼儿,汩汩滔滔,一泻千里。他也寻觅到自己创作的根据地,硕大根系的商州风情是施展满腹锦绣才、一身绝妙艺的平台。民俗人情,熟稔于心,得心应手,荡气回肠。在商州故里,他确认了自己农民性的文化心理、文化立场以及精神特质,所有才情劲射在这里的一草一木上。只有在写这些文字时,贾平凹没有“隔”的感觉,他涤除掉了久居城里的娇饰气、萎缩态,散文在这种开阖自如的雄浑奔放中,无遮无拦、无所畏惧地铺洒。一幅幅山景村画,是蒙太奇,画面铺陈,叠压逼人眼,大气淋漓。语言也用尽了贾平凹所有的积累,古今语词杂糅,句式对称或长短参差相叠,读之劲道耐嚼,观察描摹详细;又发挥了他写小说的专长,点点滴滴,角角落落,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地理之形,物华风茂,葳蕤生姿,摇曳生姿。文人真性情,坦诚流出,细读慢品,味道浓郁,没有阅读功力、心浮气躁的人是容易看走眼了的。让人去掉躁火气,柔柔细细地让人看他的每一篇文字,心态平和地去跟着他走入幻景。道气鬼符之态,散文便有了生长的血脉,文气清爽,笔墨有韵,恬淡如菊,草莽蒿草,运筹帷幄,云水襟怀。

三、浑厚的苍茫

贾平凹散文主旨思想折射出的灵光是显豁中的混沌、混沌中的显豁。说显豁是他调侃人生的理趣,说混沌是理趣中传统道学的颓废气、没落气、暮气。谈玄说佛、生老病死,《说死》《人病》《谈病》《说生病》等一组都能看出他对社会人生的拷问,“把生与死看得过分严重是人的秉性,这秉性表现出来就是所谓的感情。其实,这正是上天造人的阴谋处。识破这个阴谋的是那些哲学家、高人真人,所以他们对死从容不迫。另外,对死没有恐惧是那些糊里糊涂的人。”贾平凹谈论这些沉重的哲学命题,却幽默诙谐,冷峻峭拔,轻盈如风。他的许多优秀散文篇章并非超拔在主旨的深刻上,而是卓越于他化解深刻的功力上,在他看来多大的宏旨在人生的天平上都会变得无足轻重,笔调儿举重若轻,“人吃五谷生活,谁就不敢说他的头是铁箍了,不会生病。病是人自我的一种制约,也是自然界对人类的一种调节。”参透人生谜底,说破个中玄机,他却将清醒的创作主旨意识之糖融化在文字里,正如费秉勋所论,“贾平凹散文命意的模糊性特征,恰好感应着这样的时代风尚,恰好与呈现多元化和辐射状的世界审美潮流合拍。”

贾平凹散文最动人处就在于细致入微的描绘,令人看到了细密针眼儿缝缀的文字有了汁水和水色。散文是碎嘴的婆娘,写实写意交互进行,点和面不分表里,如月晕光影,影影绰绰,荡胸生层云,说尽说透,网面撒开,细节的意象溢满理趣情趣。“细节”是对当今散文过分提纯的拨乱反正,他把散文写成了囫囵囵的一脉山,他厌烦当前散文写作的“净菜上市”,少了泥土,没了枯叶腐皮,洁净倒洁净,可也少了田园的生野之气。他在提倡大写细节的同时,也注意到了素材的择取。人物散文,三教九流,却也能在尺幅中突现人的音容笑貌和个性,信笔勾勒,入木三分,骨血全现。如他写杨清秀,“他冒雨敲门,先探进来一个硕大的脑袋,后又招呼入座,身子又塞满了我那只大沙发”;夏坚德,“文章写得少,人又大大咧咧,无意于在文坛上争名夺利,似乎就没那份斯文,也没染上那种神经兮兮的病,是个很独立的人。”贾平凹看穿人物,写得喧气腾腾,笔力老辣,阅人多多为文坦荡,襟怀博大。

品读贾氏散文,我们有时会感到他作品的选材也很有意味,要么是常见的俗题,他以此磨炼笔锋,天下事理皆可入文成锦绣佳章;要么就是放逐山水的妙思偶感,他把山水游记写得“另类”,拓展挖掘得更宽更深、更有气魄。他以此练习自己写作的视角和胸怀,安抚精神追求的心灵,散文是他诠释灵魂的载体。

平民的立场,低缓的语调,苍凉凄楚的氛围,浸透的是思想之光,他往往萎缩在与苍生共知冷暖的氛围里,隐去自己,让文字迸溅出思想情感的火花。贾平凹把文人审美情趣与平民意识的现实关怀常常扭结在一起,在他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中,又有着超越世俗、超越平民生活、甚至超越现实时代的东西,而在这样一个层面上,却未必有多少人能够读懂和理解他。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小说、散文彰显贾平凹创作追求的两个层面,一个是平民化,一个是文人化,为贾平凹赢得声名的是小说,而散文的读者群落却是更偏爱雅致的文化人。他散文的灵秀或者腐气,统统是他文人属性的濡染浸透与放大,也是他更直接更率真更具有个性化的文化宣言。没有了意象的面纱,直挺挺地立在读者面前,直逼自己的灵魂,其灵魂孤独挣扎相在散文里显露无遗。散文是小说的“卒章显志”,是小说思想的浓缩,贾平凹的精神探索和文化价值追寻中的种种矛盾困惑,归根结底是文化价值指向上的入世与出世之间的矛盾困惑。贾平凹散文一直是他小说的急先锋,思索在散文中托出,又在小说中显现扩展。

参考文献:

[1]贾平凹.四十岁说[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4.

[2]贾平凹.走虫[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3]贾平凹.西路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4]贾平凹.坐佛[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

篇5:贾平凹散文名句

1、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

2、女人的眼光是雪亮的,她知道一个没有钱的男人是不值钱的。

3、我就像现在一样看着你微笑,沉默,得意,失落,于是我跟着你开心也跟着你难过,只是我一直站在现在而你却永远停留过去。

4、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5、富不一定贵,贵不一定富,如果能把知识转化为钱,就宝贵双全了。

6、有箍盆子箍桶的,没有箍人的。

7、歌声形成的空间,任凭年华来去自由,所以依然保护着的人的容颜不曾改和一场庞大而没有落幕的恨。

8、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9、上帝到底存在不存在,上帝知道。

10、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11、一只野兽受了伤,它可以自己跑到一个山洞躲起来,然后自己舔舔伤口,自己坚持,可是一旦被嘘寒问暖,它就受不了。

12、当你真正爱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语言多么的脆弱和无力。文字与感觉永远有隔阂。

13、这个世上原本就是爱情故事非常多,而爱情很少。

14、伤口就像我一样,是个倔强的孩子,不肯愈合,因为内心是温暖潮湿的地方,适合任何东西生长。

15、曾经也有一个笑容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可是最后还是如雾般消散,而那个笑容,就成为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条湍急河流,无法泅渡,那河流的声音,就成为我每日每夜绝望的歌唱。

16、一个人只有在岸上时,才可以解救水中的人。

17、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摇晃摇晃,成为我命途中最美的点缀,看天,看雪,看季节深深的暗影。

18、“其实我最怕的就是记者听不懂我的话,这样会引起很大的误会,而这样的误会又最不好解释。”贾平凹在担心记者不懂西安话时说。

19、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20、我回过头去看自己成长的道路,一天一天地观望,我站在路边上,双手插在风衣的兜里看到无数的人群从我身边面无表情地走过,偶尔有人停下来对我微笑,灿若桃花。我知道这些停留下来的人终究会成为我生命中的温暖,看到他们,我会想起不离不弃。

21、风空空洞洞地吹过。一年又这么过去。而来年,还要这么过去。我不知道是安稳的背后隐藏着沮丧,还是沮丧里终归有安稳。只是我们,无法找到。

22、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转轮,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的哀伤的精魂。

23、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24、假如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

25、金融危机说明了金融容易危机。

26、以前送礼走后门,现在全都是走前门了。

27、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28、有些事情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每个人都是一个国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纵横跋扈,你不要听我的,但你也不要让我听你的。

29、“写作是一种爱好,每个人开始写作都是因为爱好。不管外面的人写啥,我自己有什么感想就写出来。”贾平凹谈对写作的看法。

30、做人都不容易啊,尤其是做得不像个人的时候。

31、不敢表白,是因为喜欢得还不够。

32、“在小说界、诗歌界很难有永久的知名人士,因为淘汰太快。但是散文家不一样,很多五六十年代的散文家,现在依然很有名。”贾平凹谈散文家。

33、如果我们都是孩子,就可以留在时光的原地,坐在一起一边听那些永不老去的故事一边慢慢皓首。

34、没能力还钱的人是没人借钱的。

35、我们是蚂蚁的上帝,我们又是上帝的蚂蚁。

36、金钱有时会高于脸面。

37、凡世的喧嚣和明亮,世俗的快乐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涧,在风里,在我眼前,汨汨而过,温暖如同泉水一样涌出来,我没有奢望,我只要你快乐,不要哀伤。

38、因为我知道你是个容易担心的小孩,所以我将线交你手中却也不敢飞得太远。不管我随着风飞翔到云间我都希望你能看见,就算我偶尔会贪玩了迷了路也知道你在等我。

39、离去,让事情变得简单,人们变得善良,像个孩子一样,我们重新开始。

40、病是生与死之间的一种微调,它让我懂得了生死的含义,像不停地上着哲学课。

41、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42、一半人生,我有过胜利,也有过失败,得意过,也挫折过,欢笑过也落泪过,享受了掌声和鲜花,同样享受了烦恼和诋毁。这半生是丰富的!我现在深沉体会到在这个世界上作为人活着的美好。

43、脑袋能干的事,钱袋都会干,可钱袋会干的事,脑袋不一定会干。

44、躲在某一时间,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躲在某一地点,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人。

45、你没当过领导,但你得学会被领导。

46、真正的爱如空气一样,你每天都在呼吸,你却感觉不到你在呼吸。

47、总有一天都会面目全非,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

48、坚硬的城市里没有柔软的爱情,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49、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50、这个城市没有草长莺飞的传说,它永远活在现实里面,快速的鼓点,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而我正在被同化。

51、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欢回首自己来时的路,我不但的回首,伫足,然手时光仍下我轰轰烈烈的向前奔去。

52、牵着我的手,闭着眼睛走你也不会迷路。

53、记忆想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

54、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55、我每天都在数着你的笑,可是你连笑的时候,都好寂寞。他们说你的笑容,又漂亮又落拓。

56、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57、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58、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59、每当我看天的时候,我就不喜欢再说话,每当我说话的时候,我却不敢再看天。

篇6:贾平凹散文摘抄

它没有关中的大片平原,也没有陕南的?峻山峰,像关中一样也产小麦,亩产可收六百斤,像陕南一样也产大米,亩产可收八百斤。五谷杂粮都长,但五谷杂粮不多。气候没关中干燥,却也没陕南沉闷。也长青桐,但都不高,因木质不硬,懒得栽培,自生自灭。橘子树有的是,却结的不是橘子,乡里称苟蛋子,其味生臭,满身是刺,多成了庄户围墙的篱笆。所产的莲菜,不是七个眼,八个眼,出奇地十一个眼,味道是别处的不能类比。核桃树到处都长,核桃大如山桃,皮薄如蛋壳,手握之即破。要是到了秋末,到深山去,栗树无家无主,栗落满地,一个时辰便捡得一袋。但是,这里没有羊,吃羊肉的人必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或是坐了月子的婆娘,再就是得了重病,才能享受这上等滋养。外面世界号称“天上龙肉,地上鱼肉”,但这里满河是鱼,却没人去吃。有好事顽童去河里捕鱼,多是为了玩耍,再是为过往司机。偶尔用柳条穿一串回来,大人是不肯让在锅里煎做,嫌其腥味,孩子便以荷叶包了,青泥涂了,在灶火口烘烤。如今慢慢有动口的人家,但都不大会做,如熬南瓜一样,炒得一塌糊涂。螃蟹也多,随便将河边石头一掀,便见拳大的恶物横行而走,就免不了视如蛇蝎,惊呼而散。鳖是更多,常见夏日中午,有爬上河岸来晒盖的,大者如小碗盘,小者如墨盒,捉回来在腿上缚绳,如擒到松鼠一样,成为玩物。那南瓜却何其之多,门前屋后,坎头涧畔,凡有一?黄土之地,皆都生长,煮也吃,熬也吃,炒也吃,若有至宾上客,以南瓜和绿豆做成“揽饭”,吃后便三天不知肉味。请注意,狼虫虎豹是常见到的,冬日夜晚,也会光临村中,所以家家猪圈必在墙上用白灰画有圆圈,据说野虫看见就畏而却步,否则小者被叼走,大者会被咬住尾巴,以其毛尾作鞭赶走,而猪却吓得不吱一声。当然,养狗就是必不可少的营生了,狗的忠诚,在这里最为突出,只是情爱时令人讨厌,常交结一起,用棍不能打开。

可是,有一点说出来脸上无光,这就是这里不产煤。金银铜铁锡样样都有,就是偏偏没煤!以前总笑话铜关煤区黑天黑地,姑娘嫁过去要尿三年黑水,到后来说起铜关,就眼红不已。深山里,烧饭、烧炕,烤火,全是木块木料,三尺长的大板斧,三下两下将一根木椽劈开,这使城里人目瞪口呆,也使川道人连声遗憾。川道人烧光了山上树木,又刨完了粗桩细根,就一年四季,夏烧麦秸,秋烧稻草,不夏不秋,扫树叶,割荆棘。现在开始兴沼气池,或出山去拉煤,这当然是那些挣大钱的人家,和那些门道稠的庄户。

山坡上的路多是沿畔,虽一边靠崖,崖却不贴身,一边临沟,望之便要头晕,毛道上车辆不能通,交通工具就只有扁担、背篓。常见背柴人远远走来,背上如小山,不见头,不见身,只有两条细腿在极快移动。沿路因为没有更多的歇身处,故一条路上设有若干个固定歇处,不论背百儿八十,还是担百儿八十,再苦再累,必得到了固定歇处方歇,故商州男人都不高大,却忍耐性罕见,肩头都有拳头大的死肉疙瘩。也因此这里人一般出外,多不为人显眼,以为身单好欺,但到了忍无可忍了,则反抗必要结果,动起手脚来,三五壮汉不可近身。历代官府有言:山民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若给他们滴水好处,便会得以涌泉之报,若欲是高压,便水中葫芦压下浮上。地方志上就写有:李自成在商州,手下善攻能守者,多为商州本地人;民国年代,常有动。就是在“文化革命”中,每县都有榔头队,拳头队,石头队,县县联合,死人无数,单是山阳县一次武斗,一派用石头在河滩砸死十名俘虏,另一派又将十五名俘虏用铁丝捆了,从岸上“下饺子”投下河潭。男人是这么强悍,但女人却是那么多情,温顺而善良。女大十八变,虽不是苗条婀娜,却健美异常,眼都双层皮,睫毛长而黑,常使外地人吃惊不已。走遍丹江、洛河、乾佑河、金钱河,四河流域,村村都有百岁妇女,但极少有九十男人。七个县中的剧团,女演员台架、身段、容貌,唱、念、说、打,出色者成批,男主角却善武功,乏唱声,只好在关中聘请。

上一篇:五年级品社说课稿下一篇:fly的第三人称单数和用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