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环境整 治

2024-05-30

室外环境整 治(精选6篇)

篇1:室外环境整 治

大慧寺路8号院综合整治室外工程规划方案

大慧寺路8号院综合整治室外工程整体施工规划思路主要依据现场实际调查情况及相关设计、勘探文件来进行施工改造规划。

一、室外工程道路路面调查情况及改造建议:

(一)调查情况

1、道路面层:现况路面为混凝土路面及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局部存在破损情况。

2、道路宽度:主路宽5m--8m;部分楼前道路宽度1.9m--4m。

3、道路路缘石:路缘石存在损坏,主路路缘石高出路面尺寸不一致。

4、道路坡度:道路纵坡、横坡和原有雨水篦子之间存在反坡现象,在雨季容易造成路面积水。

(二)道路施工改造建议方案

1、道路改造建议及原因分析

(1)改造建议:原有道路改造施工采用旧路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工艺进行施工,面层采用AC-13沥青混凝土;新扩建道路采用设计图纸要求参照12BJ1-1路20做法。

(2)原因分析:采用上述方法改造施工从技术上属于旧路改造,技术方法较成熟;从质量上借助原有面层作为基层,符合设计强度;从施工进度上沥青混凝土摊铺完成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通行目的,减少影响居民出行时间;从经济方面上考虑能节省大量资金。

2、道路宽度确定方法及原因分析

(1)宽度确定:按原有路面宽度进行施工;新扩建道路宽度定为4m。(2)原因分析:原有道路宽度符合相关设计及消防要求;新扩建道路宽度主要考虑满足消防设计宽度不小于4m的要求。

3、道路路缘石改造建议及原因分析

(1)路缘石改造建议:对所有路缘石进行更换,重新栽设施工。

(2)原因分析:现场路缘石破损较多且标高不一,为了使新栽路缘石离新修路面距离符合设计规范并达到与新修路面一致的效果而进行全部更换施工。

4、道路坡度做法及原因分析

(1)道路坡度做法:在路面施工时纵坡坡度的确定主要依据雨水收集口位置来进行设计,小区道路纵坡按照0.3%进行施工(分段设置);横坡为两面坡,坡度按照1.5%进行施工。

(2)原因分析:小区原有道路年久失修,部分存在下沉现象,造成原有雨水收集口与道路存在反坡状况,故对小区纵坡、横坡重新调整设计。

二、室外工程现况管线调查情况及部分管线改造建议

(一)调查情况

1、现况地下管线主要有电力、弱电(监控)、燃气、热力、给水、污水。

2、根据勘探单位提供的地下管线相关数据,各种管线在多部位存在交叉现象,其中污水管线埋深最大。

3、院区多个路灯杆根部存在锈蚀现象。

4、院区安防监控摄像头和安防电气线路已经出现老化或者无法使用。

(二)管线施工改造建议方案

1、强电(路灯)管线及路灯杆改造建议及原因分析

(1)强电(路灯)管线及路灯杆改造建议:对现况埋地管线路灯电缆全部更换;小区路灯杆全部换新。

(2)原因分析:小区内路灯及路灯杆损坏较多,并且多个路灯杆根部存在锈蚀情况,从小区行人安全方面考虑必须进行更换。

2、弱电(监控)管线改造建议及原因分析

(1)弱电(监控)管线改造建议:弱电管线采用地下布设穿线套管方法进行施工,并在相应位置加设检查井;监控线缆全部换新。

(2)原因分析:从小区整体形象和安全方面考虑,弱电管线必须入地。3其它管线施工改造建议及原因分析

(1)其它管线施工改造建议:考虑新增雨水管线为无压管线,施工过程中未知情况较多,特别针对有压管线进行改移施工。

(2)原因分析:雨水管线遇有压管线阻碍要遵循“有压管线让无压管线”的施工原则进行施工。

三、新做雨水管线施工及选材建议

(一)雨水管线位置、埋深确定

1、雨水管线现场施工位置主要参照《大慧寺路8号院综合地下管线探测图》、《大慧寺院区管线平面图0710-布局》及现场实地详细调查和后期施工中采用探坑先行的原则进行。

2、雨水管线埋深以管顶覆土500mm以上才能用机械进行碾压的原则进行确定,设计先从雨水端头井位置开始,初始管径为300mm,管材下部100mm砂垫层,最终确定初始开挖管线沟槽深度不能少于1000mm。

(二)雨水管线坡度选择

1、雨水管线坡度选择根据相关排水管道设计规范确定,φ200管排水坡度定为4‰,φ300管排水坡度定为2.5‰,φ400管排水坡度定为1.5‰,φ500管排水坡度定为1.2‰,φ600管排水坡度定为1.0‰。

2、考虑到原有地下管线种类较多,雨水管线排水坡度的选择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微调,φ300管--φ600管的排水坡度调整范围1.0‰--3.0‰。

(三)雨水管材及雨水井材质的选择

1、雨水管材选用HDPE双壁波纹管。

双壁波纹管主要具有以下优势:抗压能力强,摩阻系数小、通过能力强,施工便捷、重量轻、易安装、节省施工时间,化学稳定性佳、使用寿命长。

2、雨水井采用目前流行的塑料检查井。塑料检查井的主要优点:

(1)耐酸碱腐蚀耐老化、使用寿命长。(2)安全环保,密封性好,防渗漏。

(3)均匀沉降、抗压能力强。管道与井座柔性连接,管道与井座的粘土共同运动、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检查井与塑料管道连接所产生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有效防止地面塌陷。

(4)施工方便快捷。采用分体组装结构、井筒可现场切割、调整,适应各种安装深度要求,有效降低成本,大大提高施工进度,缩短工期是传统检查井的10-20倍以上;并可全天候施工,砖砌检查井和其他水泥砖砌井与之无法相比。(5)高效排水。内壁光滑流畅,设有导流槽,污物不易滞留,减少了堵塞的可能,有着出色的排水性能,雨污排放率是传统检查井的1~3倍。

(6)重量轻,易于运输和安装,性能可靠,承载能力强;适配性强品种齐全,可任意调节井筒高度及在筒体上打孔,调节方向,满足工程安装的一切需求。(7)综合造价低,维护费用少,比传统检查井更具优势;可以回收循环利用,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8)、密封性能好、防渗漏。

四、活动广场、景观绿化、停车位分布现况调查及改造建议

(一)调查情况

1、小区活动广场功能基本能满足居民活动需求,在景观协调上有待提升。

2、小区住宅楼前绿化层次感不强,草坪绿化较少,略显突兀。

3、原有停车位在数量不足,造成小区车辆在主要消防车道上停放;部分停车位位置设计不合理,距离住宅太近,影响居民日常生活。

(二)改造建议

1、活动广场改造建议及原因分析

(1)活动广场改造建议:在活动广场中心位置增加喷泉设施;在活动场所周边扩大草坪面积;增加夜间景观照明。

(2)原因分析:增加喷泉设施可以达到中心游园和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目的,并且喷泉用水可以利用雨水收集池中的雨水,真正做到节能减排;扩大草坪绿地使居民活动感官空间更大,更加舒适;增加夜间景观照明是为了给居民营造一种温暖、舒心的效果。

2景观绿化改造建议及原因分析

(1)改造建议:设备用房西侧道路与5#住宅楼部位道路顺直,减少原有拐弯道路角度,改造后原有停车场保留部分停车位,增大设备用房西北角部位绿化面积,具体改造范围参照总平面布置图;在1#楼、2#楼、3#楼、4#楼、5#楼、6#楼、9#楼增加电梯一侧部位改为铺装道路加绿化,铺装道路与小区道路顺接,绿化主要采用草坪加小型花木(月季、迎春、丁香),具体改造内容及范围参照总平面布置图;2#楼西南角部位垃圾清理完毕后,改造为小型花坛,南侧位置改造为绿地;3#楼北侧道路较窄,因采用沥青路面铺装较为困难,所以此处全部采用透水砖铺装,具体做法参照12BJ1-1路5;4#楼与5#楼之间恢复原有绿化,在靠近4#楼部位建议取消原有停车位增加自行车棚;8#楼东侧与9#楼西侧位置自行车棚取消,增加绿化面积,原有铺装路面改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2)原因分析:采用以上绿化改造建议主要遵循“绿化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多样、和谐统一、以人为本”的原则。3停车位改造建议及原因分析

(1)改造建议:小区原有停车位按原有规划留设,停车位位置和数量上进行调整,减少靠近小区主要道路及住宅楼停车位,加强小区地面停车管理措施;采用绿化和停车位相结合方式进行改造,绿化设置采用灌木(黄杨、龙柏、桧柏)绿化隔离带;停车位采用嵌草水泥砖铺设。

(2)原因分析:减少靠近小区主路停车位主要从道路行驶和行人安全角度考虑;采用停车位和绿化相结合方式主要通过绿化带作为停车位分割带来考虑,这样既保证停车位位置又能满足小区绿化率。

篇2:室外环境整 治

(1)垃圾容器一般设在道路两侧和居住单元出入口附近的位置,其外观色彩及标志应符合垃圾分类收集的要求。

(2)垃圾容器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普通垃圾箱的规格为高60-80cm,宽50-60cm。放置在公共广场的要求较大,高宜在90cm左右,直径不宜超过75cm。

(3)垃圾容器应选择美观与功能兼备、并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产品,要求坚固耐用,不易倾倒。一般可采用不锈钢、木材、石材、混凝土、GRC、陶瓷材料制作。

座椅(具)

(1)座椅(具)是住区内提供人们休闲的不可缺少的设施,同时也可作为重要的装点景观进行设计。应结合环境规划来考虑座椅的造型和色彩,力争简洁适用。室外座椅(具)的选址应注重居民的休息和观景。

(2)室外座椅(具)的设计应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普通座面高38-40cm,座面宽40-45cm,标准长度:单人椅60cm左右,双人椅120cm左右,3人椅180cm左右,靠背座椅的靠背倾角为100°-110°为宜。

(3)座椅(具)材料多为木材、石材、混凝土、陶瓷、金属、塑料等,应优先采用触感好的木材,木材应作防腐处理,座椅转角处应作磨边倒角处理。

栏杆/扶手

栏杆具有拦阻功能,也是分隔空间的一个重要构件。设计时应结合不同的使用场所,首先要充分考虑栏杆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其次要考虑栏杆的造型美,突出其功能性和装饰性。常用材料有铸铁、铝合金、不锈钢、木材、竹子、混凝土等。

(1)矮栏杆,高度为30-40cm,不妨碍视线,多用于绿地边缘。也用于场地空间领域的划分。

(2)高栏杆,高度在90cm左右,有较强的分隔与拦阻作用。(3)防护栏杆,高度在100-120cm以上,超过人的重心,以起防护围挡作用。一般设置在高台的边缘,可使人产生安全感。

扶手,设置在坡道、台阶两侧,高度为90cm左右,室外踏步级数超过了3级时必须设置扶手,以方便老人和残障人使用。供轮椅使用的坡道应设高度0.65m与0.85m两道扶手。

围栏/栅栏

围栏、栅栏具有限入、防护、分界等多种功能,立面构造多为栅状和网状、透空和半透空等几种形式。围栏一般采用铁制、钢制、木制、铝合金制、竹制等。栅栏竖杆的间距不应大于110mm。隔离绿化植物0.4m限制车辆出入0.5-0.7m标明分界区域1.2-1.5m限制人员出入1.8-2.0m供植物攀援2.0m

左右隔噪声实栏3.0-4.5m

坡道

坡道是交通和绿化系统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直接影响到使用和感观效果。

居住区道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园路不应大于4%;自行车专用道路最大纵坡控制在5%以内;轮椅坡道一般为6%;最大不超过8.5%,并采用防滑路面;人行道纵坡不宜大于2.5%。

园路、人行道坡道宽一般为1.2m,但考虑到轮椅的通行,可设定为1.5m以上,有轮椅交错的地方其宽度应达到1.8m。

台阶

台阶在园林设计中起到不同高程之间的连接作用和引导视线的作用,可丰富空间的层次感,尤其是高差较大的台阶会形成不同的近景和远景的效果。台阶的踏步高度(h)和宽度(b)是决定台阶舒适性的主要参数,两者的关系如下:2h+b=60+6cm为宜,一般室外踏步高度设计为

12cm-16cm,踏步宽度30cm-35cm,低于10cm的高差,不宜设置台阶,可以考虑做成坡道。

台阶长度超过3米或需改变攀登方向的地方,应在中间设置休息平台,平台宽度应大于1.2m,台阶坡度一般控制在1/4-1/7范围内,踏面应做防滑处理,并保持1%的排水坡度。

种植容器花盆

(1)花盆是景观设计中传统种植器的一种形式。花盆具有可移动性和可组合性,能巧妙地点缀环境,烘托气氛。花盆的尺寸应适合所栽种植物的生长特性,有利于根茎的发育,一般可按以下标准选择:花草类盆深20cm以上,灌木类盆深40cm以上,中木类盆深45cm以上。

树池/树池箅

(1)树池是树木移植时根球(根钵)的所需空间,一般由树高、树径、根系的大小所决定。

树池深度至少深于树根球以下250mm。

树池箅是树木根部的保护装置,它既可保护树木根部免受践踏,又便于雨水的渗透和步行人的安全。

(2)树池箅应选择能渗水的石材、卵石、砾石等天然材料,也可选择具有图案拼装的人工预制材料,如铸铁、混凝土、塑料等,这些护树面层宜做成格栅装,并能承受一般的车辆荷载。

溪流

(1)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溪流分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两种。可涉入式溪流的水深应小于0.3m,以防止儿童溺水,同时水底应做防滑处理。可供儿童嬉水的溪流,应安装水循环和过滤装置。不可涉入式溪流宜种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动植物,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2)溪流的坡度应根据地理条件及排水要求而定。普通溪流的坡度宜为0.5%,急流处为3%左右,缓流处不超过1%。溪流宽度宜在1-2m,水深一般为0.3-1m左右,超过0.4m时,应在溪流边采取防护措施(如石栏、木栏、矮墙等)。亭

亭是供人休息、遮荫、避雨的建筑,个别属于纪念性建筑和标志性建筑。亭的形式、尺寸、色彩、题材等应与所在居住区景观相适应、协调。亭的高度宜在2.4-3m,宽度宜在2.4-3.6m,立柱间距宜在3m左右。木制凉亭应选用经过防腐处理的耐久性强的木材。廊

廊以有顶盖为主,可分为单层廊、双层廊和多层廊。

廊具有引导人流,引导视线,连接景观节点和供人休息的功能,其造型和长度也形成了自身有韵律感的连续景观效果。廊与景墙、花墙相结合增加了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

廊的宽度和高度设定应按人的尺度比例关系加以控制,避免过宽过高,一般高度宜在2.2-2.5m之间,宽度宜在1.8-2.5m之间。居住区内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连廊尺度控制必须与主体建筑相适应。柱廊是以柱构成的廊式空间,是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限定性的空间,能增加环境景观的层次感。柱廊一般无顶盖或在柱头上加设装饰构架,靠柱子的排列产生效果,柱间距较大,纵列间距4-6m为宜,横列间距6-8m为宜,柱廊多用于广场、居住区主入口处。

棚架

棚架有分隔空间、连接景点、引导视线的作用,由于棚架顶部由植物覆盖而产生庇护作用,同时减少太阳对人的热幅射。有遮雨功能的棚架,可局部采用玻璃和透光塑料覆盖。适用于棚架的植物多为藤本植物。

篇3:住宅小区室外环境功能浅析

室外环境建设最根本的任务是完善住宅区生活环境的使用功能。它一方面满足居民的户外生活活动的多方面需要, 又担负着优化居住环境的许多责任。概括起来, 室外环境的使用功能主要有环保、满足居民户外活动需求、观赏几个方面。

环保功能:环保是个大概念, 住宅区的环境保护和优化涉及面也比较广泛。但住宅区本身的环境保护和优化很大一部分任务主要是由室外环境的建设来承担的。众所周知的环境绿化便是完成这个任务的主角。它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阻挡风沙、遮阴纳凉及美化景观等功能作用, 因此, 切实做好环境绿化, 保证充分的“绿量”, 一直是住宅区环境建设的重点要求。室外环境建设能否保证绿化的规模数量, 保持乔木、灌木和花草种植的合理比例, 不要让硬铺地、停车场和其它景观建筑过多挤占绿化用地, 这是保证绿化在环境建设中达到使用功能要求的现实问题。

满足居民户外活动需求的功能:户外活动是居住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为居民提供优美。舒适方便和内容丰富的住宅区公共活动环境, 将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居民对户外活动的需求通常包括如下主要方面:

a.健身活动, 如适应住宅区建设规模或居民不同层次需要的各种体育活动和其他健身活动的场所和设施。

b.适合少年儿童活动、游戏的各种场所和设施。

c.供居民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和设施。

d.供居民散步、纳凉、邻里交往等需要的场所。

e.供居民会客、小型聚会和休闲的茶座、咖啡厅、小餐馆等。

f.为居民就近购物等生活需要提供方便的各类便民商业、服务设施以及医疗站、公厕等等。随着人民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居民户外生活的内容将有所发展和变化。这就要求住宅区建设者深入了解人民的生活变化, 不断提高户外活动设施建设的适应水平。

观赏功能:住宅区的景观一方面可以为城镇环境增色, 更主要的还是满足居民审美的需求。营造一种宁静、祥和、赏心悦目而且有较高品味的景观环境。应该说是开发单位与居民目的一致的共同追求。开发单位重视住宅区景观环境建设一般出于提高和完善住宅区的总体形象, 提升楼盘的品位, 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也有一部分开发单位将这种“产品的形象”作为企业的一种品牌, 或把这项工作当成培育企业素质的手段之一。这种目的和追求都应该看作有利于提高住宅区景观环境建设水平的动力。但是, 住宅区景观环境的营造最终还是为居民服务的, 应当更多地考虑居民的需求, 尽可能满足居民的实际要求。

景观环境的观赏性实际上包含着视觉效果和心理效果等多方面的功能。首先, 观赏性可以给居民一种美的感受。让居民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景观、富有生机的氛围。让人获得审美需求的满足, 居民在工作岗位经过一天的紧张劳累, 当他们回到住宅区这个“幸福港湾”的时候能得到真正的放松身心, 得到抚慰。因此, 住宅区的景观环境应当是恬静、平和、舒适的, 有如优美舒缓的音乐, 而不能象某种激情奔放的交响乐, 给人以刺激, 令人激动、亢奋。这是住宅区景观环境同城市广场、大型公共建筑广场最基本的区别。其次, 景观环境作为一种艺术成果, 作为一种文化的体现, 更深层次的效果是对居民身心健康潜移默化的影响。景观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底蕴随时能够对居民产生陶冶情操, 提高文化素养的影响。温斯顿·丘吉尔先生有一句名言:“人造建筑, 建筑育人”, 其中的哲理也是景观环境营造者不能忽略的问题。第三, 住宅区景观环境是与居民日常家居生活“零距离”的事物。因此, 它必须在居民的心目中具有耐久性, 与居民的心理能形成亲和性, 这样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再高档次的景观作品, 经过与居民长年累月的接触, 司空见惯, 迟早会在人们心目中变得平淡无奇。比如说一座艺术水平很高的雕塑, 如果它与居民的生活情趣缺少呼应, 同样很快会变“旧”, 变成多余的摆设。个别盲目克隆异域文化而且粗制滥造的景观, 一方面是对艺术的轻薄, 更难以经受时间的考验。第四, 住宅区的居民是由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次的人组成的。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年龄对于景观的兴趣与欣赏能力是不同的。因此, 住宅区景观环境的建设应当在艺术文化的观赏性方面照顾到他们的不同需求。

篇4: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色彩搭配

绚丽多姿的色彩往往是引起人们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明快的黄色和红色可以让人们心情愉悦,天空的蓝色和森林的绿色可以让人心情舒缓,而简约的灰白色可以让人心情平静安逸,利用每一种色彩带给人的不同的感觉,合理的用于室外环境空间的设计中让企业颜色尽量符合人的审美的大众需求,增强其艺术感染力。所以作者采用了天然本色和装饰色彩二种。天然本色是材料固有的色彩,它自有美的韵味和诱人的魅力,人们在塑造环境形象形象时应尽可能充分地表现出它的美。尤其是图像中高纯度的颜色对比,让企业有强烈、丰富的特性,而灰白对比又给人以醒目、明快、有力之感,这些配色让颜色彼此之间相得益彰地表达了艺术的理想效果。

色彩搭配的矛盾与统一

在色彩利用的过程中,适当的应用明度和纯度,保证在任何一种色相上,两组颜色都能取得和谐,不会产生特别突兀的色彩反差,通常情况下,在明度的冲击下,两组色彩无论是由浅入深,还是有深入浅,都能达到令人舒适愉悦的艺术效果,在色彩的选择上,也必须保证色彩的平衡,冷与暖、薄与厚、浅与深。达到整体的协调,才能取得非凡的艺术效果。

矛盾与统一是构成色彩和谐的主要手段。人置身于空间中,眼中所触及的是颜色。而具有感情性质的颜色又是令人产生各种心理的因素。环境是人安身的地方,更是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地方。色彩运用得当,就可以让人产生心灵的满足。而这心灵的满足中,最主要的是和谐的心态。因为和谐是让一个觉得放松而且心情愉悦的原因。色彩的突兀,或者强烈与低沉都会影响人的和谐心理。所以,在环境空间的设计上要注重色彩的和谐性。在色彩的和谐是指将不同色彩结合,构成美学上令人欣赏的结构。

色彩搭配中的主次之分

主要的颜色就是人们一走某一种环境,立刻被抓住的那个点,它是一件室外空间色彩运用作品吸引人们注意的那个方面。其中暖色和冷色的巨大反差,也是强调在色彩运用中的一个有效手段。

强调的手法不仅仅可以体现在色彩的运用和搭配上,同样也可以作用在位置上,我们可以利用外部的光线和形状来决定。一些成功的设计案例,就会利用线条形成的强烈的社巨额效果,来体现整体的艺术效果,利用相对厚重的线条来引导人们的知觉,在光线的作用下,又会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这样两种感觉相互呼应,才会使设计的整体水平和艺术感染力更加的强烈。

合理的室外用色

在一个场景的专属色往往是它表面实际的颜色,而不是这个场景在色彩环境下所呈现的颜色。通常情况下暖色的场景看起来比冷色的场景离人们更近,也更大些。浅色的色调往往可以从视觉上拓宽空间的大小,与冷色的相比,暖色的色调往往会给人更加舒适的感觉,在相对比较空的空间里,巧妙地运用深色,就会增加空间的紧凑感,从而更加的协调。

随着人们对于室外活动的热衷和生活模式的改变,室外设计也成了设计领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通常是人们在日常中感知到和看到的事物,但是它对于人的人格、行为、心境的平和产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但由于室外环境并不在人们最能控制的空间范围内,所以人们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大家园庭的室外装潢设计上。其实从设计的角度来说,室外设计是没有局限性的,它可以是室外空间所能触及的任何一个地方。

色彩搭配需要迎合地域人群的文化心态

文化心态是指人的一种物质及精神的需要以及表现。色彩需要迎合人的文化心态,才能让使用者感觉到舒适以及愉悦虽然对空间设计的所有思考基本上都是基于客户的需求,但也总是要考虑一些设计的人造景元素和地理元素。室外设计与环境产生交互作用,依据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顾客的情感需要,这种作用可能会得到强调,也可能特地变得不易觉察。例如,四幢北京的室外,人造景与地理完全匹配。对于一些已经建成的室外人造景,大多数情况下,几乎不可能改变空间的总量,也不能对其周围环境进行重新布局。而要建构一个给人以大家园的感觉的世界,可以说就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深深植根于地域剧烈跳动的心脏中边缘多样化的人造景物当中。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可以说,色彩是是外在世界最直观的体现。色彩本身也是一种绝妙的艺术,随着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色彩已经不单单是视觉世界的感知,已经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在设计中也是如此,色彩的运用可以充分的调动人们的想象空间也能激发人们情感世界的认知。虽然一件艺术品比仅仅是由色彩构成,但是色彩往往是艺术境界的一种体现。人们在视觉艺术中谈论色相环就好比在音乐里谈论音阶,音阶中的音符相互作用,最终演变成交响乐,同样,颜色也有无数种组合方式,有左右人们情绪的巨大力量。色彩的合理利用,是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于此,室外空间环境作为人们活动、交友以及休闲的场地,更需要色彩的有效搭配才可以让人们更能够感受到其有致结合所形成的魅力。

结语

色彩是设计中的一个核心元素,也是艺术和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利用色彩的搭配来进行设计,必然会取得十分良好和显著的艺术效果,可以说,设计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明艳的色彩就是这门艺术最好的点缀,因而说,色彩是设计创作中一个重要的体现,设计也是展现色彩魅力的一个重要载体。

(工作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篇5:室外环境设计实习教学大纲

室外环境设计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室外环境设计实习 课程编号:10020081E 学时/学分:2周/2学分 开课学期: 7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性质:专业教育实践/必修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目的

本实践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实践(专业技能)课。通过室外环境设计实习的锻炼,主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室外环境景观艺术的构成要素以及景观设计的主要领域。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对各种类型室外环境的设计能力,为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后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从事室外环境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

(1)通过室外环境实习,使学生对室外环境设计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有了直观的认识。

(2)通过室外环境实习,使学生深刻理解从基础形态到外部空间环境的构成,再到设计语言点线面生成的立体空间极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开拓眼界放宽设计思维。

(3)通过室外环境实习,使学生掌握基于建筑体以外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为学生在处理外部空间环境和实体建筑形态设计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运用工程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5)通过查阅技术资料,选用设计方法,搜集数据,分析各种环境小品与不同风格外环境的相互影响,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通过编写设计报告,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掌握撰写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针对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通过对哈尔滨整个城市环境建设的考察,使学生通过实习教学,能够掌握本课程基本概念和设计原理的实质和要点。

1.要求设计者接收设计任务书后,运用所学知识,经详细、全面考虑,确定设计方案,选用设计方案,认真收集查取相关的设计资料。

2.正确选用设计方法,树立从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两方面考虑的工程观点,兼顾美观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从总体上得到最佳结果。

3.准确而迅速地进行设计主题规划,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

4.课程设计报告的编写,应按照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规定及设计任务要求,用精练的语言、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成果,做到设计内容完整,设计合理,叙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5.实习过程中对室外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分析图等绘制正确,主要环境小品设施设计基本合理,图面清晰,基本符合规范化要求。

三、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1.课程内容

本实践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用室外环境设计完成学生对各种不同类型环境小品的使用,使之达到符合各种类型风格环境的要求。

基本内容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分析图等设计图纸及设计报告的编写等。

2.学时分配

本实践课程的计划学时为2周,共10天,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本科实践教学大纲

(1)室外环境实习的工具、材料及实习前的准备(1天)(2)室外环境实习资料收集(1天)(3)太阳岛公园实习(1天)(4)新市政府广场实习(1天)(5)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广场(1天)(6)商业大学实习(1天)(7)居住小区实习(1天)(8)室外环境方案设计(1天)(9)室外环境方案设计(1天)(10)整理实习报告及室外环境速写(1天)

四、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教材:《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沈蔚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6 参考书:

《室外景观艺术设计》韩巍 刘谯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8 《建筑外环境设计》钱健 宋雷主编 《建筑小环境设计》刘文军 韩寂主编

《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刘韶军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

《街道环境景观设计》吕正华、马青编著,辽宁科技出版社1999年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为考查。

2.成绩评定,本课程为考查科目,成绩为五级分制,由平时成绩、报告成绩二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出勤和课程设计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及表现占20%、课程设计日志书写占10%)、课程设计报告书写(含制图)成绩占70%。

六、其它说明

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几点建议:

1、教学媒体

若条件允许应尽量安排省外及覆盖全国的优秀城市景观考察。

2、教学过程建议

通过让学生实地观察及参观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以增强学生在具体实践中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6:室外环境整 治

植物配置是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这不仅表现在植物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更表现在其对于美化生活空间所带来的巨大精神价值。植物景观的好坏已经成为居民选择住房的主要考虑因素,因此也成为住房价格高低的重要筹码。然而,如何考察和评判居住区内植物景观的好与差,考察和评判植物配置优差又有什么标准?从环境的意义出发,应从现实生活、社会文化、审美意识以及人的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

但是,这似乎太泛泛,另人无从下手,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为了更具体,有人提出应考察植物景观是否能更有效、更实际地满足居民的生活功能,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态环境,能否以最佳的状态愉悦人的精神。以此为基础产生了三个研究方向,一个是以功能为主的规划设计,一个是以环境质量为主的生态研究,一个则是以美为主的景观设计。单独而言,三个方向的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代居住区建设中,对人的功能需求考虑的愈来愈周到和全面,从儿童游戏场到老年人休息空间设计,以及青年人交往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等无不体现着这一领域的发展精度。生态研究更是先进,运用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精确地测定环境的空气质量,有关学者正根据生态理论研究生态居住区,以期创造一个充满阳光雨露、空气清新的生态家园。景观设计师更不甘示弱,什么样美的景观他们都能想象得出来,他们是创造自然的天使,是把色彩、形态与质地拼凑成花朵的神仙。然而,现实中三个方面往往出现脱节的现象,要么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格局,要么失去应用价值等。因此如何能够综合三个方面的各个优势,并落到实处,是最大的研究课题。本文作者无能开展此项研究,仅就几个具体方面提出思考,以期对今后植物配置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1、居住区绿化植物种数的思考

现代居住区环境建设中,大凡植物景观单调,缺乏层次,缺少变化的环境,多呈现两方面的缺陷:一是植物种数单一,二是乔木、灌木及花草应用量的比例失调。只有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才能产生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在这里,本文仅探讨一下植物种数对植物景观的影响及其确定。

一般面积10公顷以上的小区的木本植物种数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以上。不同小区所用植物种数的数量与小区所在地区植物的种类的丰富程度及

该小区的设计手法、小区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而居民满意、绿化效果好的小区无不达到了一定的植物种类。

2、人工群落的应用

好的居住区环境绿化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外,还应有植物群落类型和组成层次的多样性作基础,特别在植物配置上应注重应用一定量的花卉来体现季相的变化。

城市绿地中植物的搭配有着丰富的类型:乔木——草本型、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型、藤本型等,在居住区绿化中这些类型的搭配几乎都能用到。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绿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应达到的功能要求进行植物设计,例如棚架下采用藤本植物遮荫,活动广场采用高大乔木遮荫,以观赏为主的绿地可采用灌木——草本型或乔灌草搭配型。观赏结合散步游览的绿地可采用乔木——草本型的植物配置方式。防护型的绿地可采用灌木篱或复层的群落搭配。

在居住区中应用人工群落,主要用来改善人工环境。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绿地改善小气候产生可感效应的最小规模为0.5至1公顷。绿地中树木的数量越少,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也越低。由少量草坪和低矮灌木组成的小片装饰性绿地,生态效益也不佳。以乔、灌、草组成的人工拟自然群落,由于层次丰富、绿叶面积增加,提高了单位叶面积指数,从而增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另外,采用拟自然的生态群落式配置,利用生态位进行组合,使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共生,使喜阳、耐阴、喜湿、耐旱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构成一个稳定有序的植物群体。居住区内的环境,由于建筑密集和人类活动频繁,不利于植物生长,经合理配置,利用共生原理组合群落,可明显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上一篇:假如我被克隆了作文200字下一篇: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