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事故与预防

2024-08-01

电梯事故与预防(精选6篇)

篇1:电梯事故与预防

常见电梯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随着踏入21世纪,现代化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电梯作为垂直运输的工具,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而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又是现代化高层建筑得以充分发挥其功能的重要作用。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电梯数且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然而,随着电梯使用数量的增加,电梯的事故也逐渐增多,慢慢的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以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电梯门系统,安全性,事故。

一、电梯事故的种类分类

据统计,造成电梯事故的形式有:剪切,挤压,坠落,撞击,被困,火灾,电击,材料损坏,过度磨损,过度锈蚀等等,而有关数据显示,现在的所有电梯事故中,发生最多的事故为:剪切,挤压,坠落。这些事故大多发生在电梯的出入口-厅门

电梯事故的种类按发生事故的系统位置,可分为门系统事故、冲顶或蹲底事故、其他事故。据统计,各类事故发生的起数占电梯事故总起数的概率分别为:门系统事故占80%左右,冲顶或蹲底事故占15%左右,其他事故占5%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电梯层门的故障约占整个电梯故障的80%以上,而由于门锁开关不能及时接通和损坏频繁造成的故障约占门故障的80%以上。维保队伍在电梯维保中煞费苦心,动了不少脑筋。主要做法是与原门锁开关并联--永磁感应器,感应器的位置与门开关向平行,只要关门到位,连接在门上的隔磁板就会插入永磁感应器,因该感应器与原门锁开关关联,门锁回路很容易被接通,故障率大大减少,用户也很满意。其实,这一做法已留下了严重的事故隐患。根据GB/T10058-1997《电梯技术条件》第3.10.7条规定:“轿厢运动前应将层门有效地锁紧在关门位置上,只有在锁紧元件啮合至少为7mm时轿厢才能启动。层门的锁紧必须由符合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来验证”;GB7588-19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7.7.1条也明确规定:”对坠落危险的保护:正常运行时,就不可能打开层门是否锁紧的功能,即使在层门没有锁紧的情况下门锁也照样接通,甚至在锁紧装置失效的情况下电梯也能照常运行,所以很容易导致坠落或剪切事故的发生。

二、事故案例

1999年8月25日,东北某学院新装了两部电梯,李、高二人对电梯厅门与轿厢门刀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当他们正在调整螺栓时,有人按动了呼梯按钮,电梯快速上行,李某被挤入轿厢与6层厅门侧井道内,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1998年9月24日,山东某银行的电梯,也出现了一起开门走梯的事故。那天,一位乘客进入轿厢选好层,站在门口等人一同乘梯。就在这时电梯开着门却以正常速度向下运行,将这位乘客的头与下颌分别由轿厢上沿和地坎形成挤压,造成重伤。

1999年7月14日,北京市朝阳区光熙门北里14号楼南侧电梯在运行时开门走梯,致使三层楼住户祖孙二人在上电梯时被剪切,造成一死一伤。

2009年8月12日上午11时许,在越秀区站西路精都大厦,5岁男孩浩浩被发现死在一货运电梯井。据称,事发时电梯在6楼,但小浩来在5楼玩耍,到时间了就打算坐电梯回一楼母亲档口。他按了向下的按钮,电梯门却打开了,心急的孩子没细看便冲进电梯,结果一脚踩空,从5楼摔下,当场死亡。

三、事故分析与解决措施

门系统事故之所以发生率最高,是由电梯系统的结构特点造成的。因为电梯的每一运行过程都要经过开门动作过程两次,关门动作过程两次,使门锁工作频繁,老化速度快,久而久之,造成门锁机械或电气保护装置动作不可靠。若维修更换不及时,电梯带隐患运行,则很容易发生事故。但是当中也有一些人为的因素和非人为的原因,然而大部分的都是人为的操作不当所引起的。(1)导致剪切、碰撞事故的因素有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

1)人为因素:a、门锁开关被短接;b、应急按钮被短接;c、门锁电路短接。2)非人为因素:a、门锁开关触点不断开;b、门锁继电器延时断开或不断开;c、门锁电路故障短接。由于上述人为因素或非人为因素造成门联锁失效,而电梯在层门开启即未完全关闭时仍可以运行,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在层门与轿门之间,就可能发生剪切、碰撞事故。

(2)导致坠落井道事故的因素也分为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

1)人为因素:a、门锁电路被短接且门开启的情况下电梯运行至其它楼层;b、利用紧急开锁装置开启层门;c、在门锁损坏或门锁啮合尺寸过小的情况下用力扒开厅门。2)非人为因素:a、层门损坏;b、强迫关门装置无或失效;c、门锁电路故障短接。由于上述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电梯厅门开启而电梯又不在本层停车区域时,就造成人员踏入井道而坠落的事故。各种造成事故的因素统计资料表明,电梯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造成电梯出入口事故的主要因素是电梯门联锁失效,而导致电梯门联锁失效的主要原因有:电梯失保失修,电梯检修人员违章作业,门锁电路意外短路。

处理方法:有关电梯管理部门针对电梯出入口的安全事故大多出于门锁的原因,近年来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GB10060-93及GB7588-1995作了相应的补充规定:

(1)在使用的电梯必须装设有效强迫关门装置。

(2)所有客梯必须装设辅助门锁触点,即每个厅门必须有主、副两套门联锁装置。除了必须按上述两点执行以外,各单位应注意以下几点:(1)电梯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根据国家规范及当地劳动安全部门的要求贯彻落实电梯安全操作规程、电梯维保制度、电梯维保操作规程等,并重点检查维护电梯厅门的门锁及联锁装置、强迫关门装置。(2)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持证上岗制度。

(3)行车中在任何情况下不可短接安全回路及门锁回路。

(4)在轿厢不停本楼层而厅门开启的情况下,必须设置临时护栏及警示牌或派人看护。

(5)当检修人员在机房进行检修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电梯门不能开启,避免人员出入电梯。

上述几点得到认真落实,这类事故就会达到有效控制。但是,除了厅门联锁装置电气触点因各种因素或故障不能断开或人为短接门锁回路以外,井道内敷设的线路由于碰撞或井道坠物及套管锈蚀等造成门锁回路短路也是一种因素,据以往的事故分析,由于此类因素造成的门联锁回路短路并使电梯在电梯门仍未关闭,人员在进入电梯轿厢的过程中,电梯就起动运行而造成的剪切致死的事例也较多。电梯规范GB10060-93规定,符合GB5013.2中的厚皮软电缆与硬电缆可以明敷于井道、机房的墙壁上,而其它的各类电缆及电线必须由金属或塑料套管或线槽安装于井道、机房的墙壁上。事实上,不管采用何种线缆及其安装方法,在电梯使用的过程中,很难避免会因为井道坠物、金属锈蚀、导线绝缘层老化等原因造成导线与导线之间的短路,而且这种短路属于软故障,我们很难控制其发生的时间,而在电梯停层开启电梯门时发生就会出现事故。现在的电梯设计中,电梯厅门门锁回路属于安全回路的一部分,并且较为独立,一般的安装方式采用各层的主、副门联锁触点全部串联的方式。但如果发生上述的门锁回路短路的情况,电梯在未关门的情况下仍会继续运行。因此,建议采用主副门锁回路分路的方法,也就是主门联锁回路装置安装方式不变,各层副门联锁装置在井道内串联成单一的副门锁回路引至机房电控制柜后再串入安全回路中,同时要求在井道壁安装副联锁回路时其管线必须与主门锁回路的管线在进入井道主线槽前间距必须大于200mm。这样两个门锁回路同时故障而造成门锁回路故障导致电梯事故的机会就会降至最低。也就是双门锁回路增加了安全回路的安全性,使电梯运行时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四、预防

电梯存在安全隐患,既然是隐患,我们就有能力在安全隐患处于“安全期”时采用相应措施和方法将它们消除。电梯事故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有其必然性。比如5岁小男孩坠落电梯的事故,许多事故类型、发生原因都基本相同,都是在层门可以开启或已经开启的状态下,轿厢又不在该层时,误入井道造成坠落事故,如能吸取经验教训,改进电梯的配套设备使其始终保持安全状态,只有轿厢停在该层时,该层层门方能被打开,可避免和降低此类事故的发生。

在目前电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对应电梯安全措施新的安全理念是: 当打开电梯轿厢非所在层层门,操作者处于一种有可能误入坠落井道的情况下,电梯系统应当在该楼层附近发出讯响,同时打开井道灯,用于提示当事人当前所处的危险状态,防止人员坠落井道事故的发生;开门情况下,即使是在门锁安全链路被短接,电梯轿厢的运行只能是在维修人员控制下,以检修速度移动,需要采用冗余措施来保障乘客及检修人员不被轿厢所剪切;一旦发生不可控制的开门溜梯时,作为一种安全的补救措施,电梯系统应当在其初期能够发出讯响,提示相关人员注意到电梯当前的危险状态;

参考文献:

[1]浅谈电梯事故隐患的有效控制与预防---丁磊《电梯工业》 [2] GB7588-19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3] GB/T10058-1997《电梯技术条件》 [4] GB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5] 发生电梯事故如何做好自我保护---作者:李璟璐《国家电网报》 [6]http://www.xici.net/b1129270/d91151555.htm

篇2:电梯事故与预防

江苏省江都市某宾馆有一台9层的客梯。2008年5月10日上午,1名乘客从宾馆1层乘电梯上8层。进入电梯轿厢后,他按下了“8F(8层)”的信号,电梯关门后向上运行,但到了8层后电梯并未停车,继续向上运行,越过顶楼9层后发生冲顶,直至电梯对重框压实在缓冲器上,轿厢瞬间下蹲引起安全钳动作刹车。电梯冲顶瞬间,该乘客因为受到向上的惯性作用,头部径直撞上了电梯轿厢的顶部,随后又由于向下的重力作用,人重重地摔在电梯地板上。事故发生后,这名乘客受伤严重,被宾馆紧急送往医院救治。而宾馆的电梯门系统、对重缓冲器也受到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近2万元。

事故原因

接到事故报告后,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人员立即会同电梯厂家及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工作人员来到事故现场,组成事故调查小组,展开事故调查。

调查人员首先对该宾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询问,初步了解了事故发生的过程。根据事故现场电梯损坏的状况,调查人员基本判定这是一起电梯冲顶事故。所谓电梯冲顶,就是电梯轿厢越过顶层层站,冲向井道顶部。电梯发生冲顶的一般原因,无外乎电梯制动失效,上限位开关、上极限开关失效,电梯上行超速等。该电梯为2002年安装投用的,根据事故状况,调查人员先后在电梯机房和电梯井道内检查了电梯抱闸系统的工作状况,曳引轮与钢丝绳的配合情况和清洁状况,以及上行强迫减速开关、上限位开关、上极限开关、限速器电器开关、对重缓冲器开关、涨紧轮开关等安全开关的动作情况,一切均正常,只是该电梯没有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和防抱闸粘连功能。

常见的电梯冲顶原因都被排除了,那么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调查人员回到电梯机房,仔细检查了电梯控制柜里的电脑板和电气元器件,发现控制柜中I/O板(主板,接口输入输出板)上行继电器触点动作不良,并且主接触器触点有烧灼现象,接触动作不良。这说明发生电梯冲顶的原因,有可能是抱闸打开着而电机却停止转动,电动机与电梯曳引轮直接相连,曳引轮上悬挂的钢丝绳,一边牵引着电梯轿厢,一边牵引着对重铁。由于电梯对重侧重量较重,对重侧受重力作用向下坠落,此时连接在曳引钢丝绳另一端的轿厢被迫向上提拉,直至冲顶。

电梯控制柜内变频器驱动马达运行的必要条件是Enable信号(允许运行信号)和方向信号,而当上行继电器给变频器上行方向信号的触点动作不良时,变频器就接收不到主板发出的上行信号,从而无法驱动马达。但这种状态下变频器又不报故障,这就出现主板在接收到变频器无故障信号、门锁闭合信号、安全回路闭合信号、上行继电器反馈信号、上方呼梯信号后延时打开抱闸,导致电梯自由溜车。或者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上行继电器的触点突然接触失效,但抱闸仍是打开状态,此时由于电梯轿厢里只有1人,对重侧比轿厢重,轿厢被继续向上提拉,最终发生冲顶。

为了核实这一原因,调查人员进行了模拟试验。先将电梯开到底层平层位置后,拆除了变频器上行信号输入口上的信号线,并关闭所有厅轿门,恢复了安全回路,在切除外呼信号后,将电梯置于正常状态,然后,在电梯控制柜内登记“9F(9层)”的内呼指令,随后主板输出上行方向指令,输出接触器吸合、I/O板上行继电器吸合,主板延时后打开抱闸,此时变频器无电流输出,而电梯空载向上(被对重牵引),发生自由溜车。综合宾馆工作人员口述的事故经过,调查人员分析推断出,当电梯在1层向上运行时,电梯控制柜内I/O板上行继电器的其中1个触点,即供给变频器上行信号的触点,发生了接触不良,导致变频器运行中上行信号中断,但抱闸还处于打开状态,所以电梯到了8层没有停车,又由于电梯轿厢比对重侧轻而继续向上溜车,直至发生冲顶事故。

查明事故原因后,调查组采取了相应措施,修理被损坏的电梯并预防同样的事故再次发生。首先更换了I/O板上损坏的上行方向继电器,防止上行信号异常中断,接着更换了主接触器,防止接触器发生粘连不断电、抱闸不合闸制动。此外,还增加了1个保护措施,就是取变频器抱闸输出信号,将其串入原抱闸接触器1的线圈回路。

抱闸控制回路更改后,调查人员进行了试验,以确认整改安全。

一是执行了之前模拟试验时的操作,即在电梯控制柜内登记“9F”的内呼指令后,主板输出上行方向指令,输出接触器吸合,I/O板上行继电器吸合,主板延时后打开抱闸,BKMAG2(抱闸接触器2)吸合,但因为变频器未收到上行信号,变频器抱闸输出继电器不吸合,致使BKMAG1(抱闸接触器1)无法吸合,抱匣不打开,这时主板报故障停止运行,需断电复位。

二是在电梯满速运行时,一旦断开变频器上行信号输入口上的信号线,电梯立即减速,速度减到零后变频器抱闸输出继电器断开,使得BKMAG1(抱闸接触器1)释放,同时抱闸关闭、电梯停止,这时主板报故障停止运行,需断电复位。

同理,无论在电梯启动前还是电梯运行中,当切断变频器下行信号线进行试验时,仍然得到“主板报故障停止运行,需断电复位”的结果。这一系列试验说明,增加安全回路,能够有效预防同类事故再次发生。最后调查人员为这部电梯增加了一套夹绳器,它是一种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当上述防护措施都失效时,它能通过夹死钢丝绳来使电梯停止运转,从而防止冲顶事故的发生。

事故启示

虽然这起事故没有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但是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引起电梯安装及使用人员的足够重视。

一是该电梯是2002年安装并投入使用的,缺少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及防抱闸粘连功能,这是该事故无法有效避免的关键所在。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9.10条款中明确规定,曳引驱动电梯上应装设符合相应条件的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但是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是2004年1月1日起才强制执行,所以在此之前出厂的电梯绝大部分都没有此装置,这就提醒所有电梯使用单位,特别是2004年前出厂的老电梯及高楼层电梯的用户,应该及时添加这种装置及功能,保护自身安全。

二是我国电梯实行强制维保制度,维保单位、人员都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维保人员在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加强对电梯电气、机械部件的定期检查维护,特别是要严格参照技术文件,对已到使用寿命的电气原器件执行强制更换,不能仅仅从表面上来判断能否继续使用。该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上行继电器的接触不良,而该宾馆电梯的使用频率很高,一年平均达45万次,像这类电梯的维保就要特别重视,元器件的更换周期应该缩短,以提高安全系数。

篇3:电梯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1 电梯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电梯的安全运行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稳定, 而一直以来电梯事故时常发生, 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通过对大量事故的分析, 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电梯设计和制造、电梯的安装、电梯的使用和维护、乘客的不当操作等。

(1) 电梯设计与制造缺陷。

由于以前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 许多老式的电梯存在着不少设计和制造上的缺陷, 如轿厢地坎无护脚板、轿顶没有双稳态停止开关、检修操作不当, 电梯运行过程中, 非直接门锁和上钩门锁不能保证锁紧状态等。近年来, 通过引进外资, 我国电梯制造和设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使用的伪劣产品, 常见的伪劣配件包括安全钳、导靴、门锁、限速器等机械配件, 还有电子元件、电路板、可控硅及接触器等电气配件。

(2) 电梯的安装原因。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 电梯的安装任务应该由专业的电梯安装队伍承担, 无相应安装资历的人一律不能参与到电梯的安装、维修和检验中来,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有些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够, 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甚至是半路出家, 缺乏对安装规范制度的了解;有些安装队伍责任心不强, 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 采用不合格的配件, 如强度不够的螺栓, 低标号的电缆等;另外, 有些工程被层层转让, 部分安装队伍既无安装设备, 又无技术力量, 安装队伍中甚至出现了一些不懂安装又缺乏基本技能的临时工, 电梯的安装质量令人担心。

(3) 电梯使用不当和维护不当。

在电梯使用过程中, 如果对其操作不当或维护不当, 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主要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没有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电梯进行维护, 有的电梯维护保养人员责任心不强, 存在应付和侥幸心理, 对于最根本的电梯维护保养项目都做不到位;电梯的使用单位没有安排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管理, 电梯处于无人管理和无人看护的状态;电梯的使用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技术档案, 对电梯的运行状态不闻不问;有的在用电梯由于使用单位过多, 难以确定其安全主体责任单位是谁, 造成管理混乱.电梯一旦出现安全隐患, 往往得不到切实根本的解决电梯乘客无意识的对轿厢内的部件进行不当操作, 损害了一些控制部件而技术人员又没有进行及时检修, 使电梯处于不安全状态。

(4) 专职人员责任心不足。

许多大型商场和高楼都安装有电梯但电梯的使用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电梯的专职人员不是持证的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 没有进行安全培训, 责任心不强许多电梯专职人员既无安全知识, 又不去参加专业培训, 对自己的本质工作缺乏基本的责任心, 时常对电梯进行违规操作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2 电梯事故的预防措施探讨

导致电梯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 我们要从源头抓起, 从以下几点加强预防。

(1) 加强对电梯生产的监督和安全意识的宣传。

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电梯生产企业的审查力度, 对于那些符合生产标准的企业授予生产许可证, 对那些生产劣质电梯的企业取消其生产资格, 同时加强对电梯安装人员的资格检查, 对那些不具备电梯安装能力的人员, 要严禁他们进入安装队伍,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提高电梯的生产质量和安装质量。其次, 要加强电梯安全意识的宣传, 提高人们群众的安全隐患意识, 可以借助电视、杂志、报纸、网络等手段向大家进行电梯安全意识宣传, 增加群众对电梯安全知识的了解。

(2) 加强对电梯的检验和管理。

对于电梯的使用单位, 要安排电梯管理专职人员, 加强对电梯日常检查, 实行电梯安全责任制, 并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 建立有效的应急救援机制, 严格按照《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的要求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熟悉救援程序, 发生事故时按照救援预案及时营救, 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对于生产企业来说, 在生产过程中, 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严格仔细的检查电梯系统的每个一个部件, 对于有瑕疵或者质量不过关的零件要及时更换, 杜绝一切不合格产品混入电梯系统。

(3) 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

电梯企业要生产出高质量的电梯, 就必须与时俱进, 加大资金投入, 更新生产设备, 如通过和国外企业合作的方式引入新设备、新技术, 同时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水平, 加大对新设备、新技术的研究力度,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企业的向前发展, 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电梯。

(4) 增强乘客安全意识。

乘客在使用电梯过程中, 要严格遵循电梯的使用方法, 牢记电梯的注意事项, 爱护电梯设备, 听从司机的指挥, 当被困在电梯内或遇到电梯事故时, 拨打电梯内的报警电话或应急救援电话, 要保持冷静, 等待救援, 千万不能有撬开电梯门或者爬到电梯轿厢顶部逃生的错误举动。

3 结语

总而言之, 电梯安全事关重大, 一旦发生事故, 将会给人们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危害。本文通过对大量电梯事故的总结, 从多方面分析了产生电梯事故的原因, 并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 这将会对电梯的安全运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彭新瑶.浅谈电梯事故及预防[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4) .

篇4:电梯事故与预防

关键词:电梯事故;发生原因;预防对策

目前,电梯安全问题被广泛关注,在电梯普及之后,人们越来越注重电梯使用的安全性,若出现电梯事故,则会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威胁。电梯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包括冲顶、溜梯、蹲底、系统事故等[1],对电梯运行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了提升电梯安全性,必须做好监督工作,确保电梯质量。本文主要分析电梯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为电梯运行安全性、可靠性的提升提供几点建议。

一、电梯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电梯安装不合理

电梯若安装不合理,便会加大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如果安装人员没有意识到电梯安全的重要性,未按照安装要求对电梯进行安装,例如利用客梯载物,则会导致电梯性能造成损害,严重情况下,可导致电梯安全事故、运行故障的形成。除此之外,电梯安装操作失误也会诱发电梯难以运行的现象,如果施工人员未实现电梯安装的规范化,且检修、保养时间不及时,电梯在长时间运行后,也易出现安全事故。除此之外,电梯安装质量与工作人员水平存在较大关联,现阶段,电梯安装工作者在专业水平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情况,部分安装人员对安装规范并没有足够认识,导致安装质量不佳。

(二)机械故障与电气故障的发生

因受到机械腐蚀、机械磨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机器制动力矩不足,一般情况下,需调整弹簧压缩力与制动器工作行程。在以往的电梯中,大部分制动线圈通断正常运行过程中,会存在切断装置,若电梯出现故障后,该装置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则可能出现溜梯、蹲底等事故[2]。

(三)门系统事故的发生

所谓门系统事故,就是指电梯门在运动期间可能出现的事故,从所有电梯事故发生情况上看,门系统事故的发生最为常见,主要原因在于电梯运行时,门系统需要进行两次运动,分别为开门、关门,每天有着较大的工作量,与电梯的其他设备相比,电梯门受损风险较高,另外,电梯门在经过较长时间运行后,其运行安全性、可靠性会逐渐降低,易诱发电梯事故[3]。

(四)维修保养工作不及时

有数据资料表明,在电梯事故中,超过80%的事故出现于维修保养环节,定期进行电梯维修保养,有利于确保电梯运行的安全性。然而在电梯维修保养中却存在较多的问题,部分工作者维修能力不够理想,导致维修、保养质量降低。

二、电梯事故预防对策

(一)提高电梯安装质量

在安装电梯前,监督人员要了解安装流程,并核实施工阶段的具体内容,电梯机房需存在良好的通风效果。在安装期间,监督者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尤其针对重点环节,要严格管控,提高施工质量。完成电梯的安装后,施工人员需给予电梯运行测试。对电梯监控进行调控,检查供电电压是否稳定,明确电梯按钮、开关、接触器是否无误,观察线路绝缘状况。

(二)预防机械故障、电气故障的发生

在电梯验收环节,还需检查安全保护装置,实施噪声试验与超载试验,确定制动器、缓冲器、安全钳均有着较好的性能,工作人员要做好调试、安装记录,所有资料要注重保存。

(三)强化对门系统的保护

电梯完成安装后,要着重检查电梯门系统的设置,提高电梯使用安全性。在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操作。所有安装人员必须遵循《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4],提高施工安全性,确保电梯门系统的安全运行。

(五)定期维修、保养电梯设备

电梯生产公司必须强化售后服务,及时保养、检修电梯,促进维修质量的提升,为电梯乘客提供更优质服务。保养管理人员要注重对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考核,同时鼓励他们参与技能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将安全隐患消除。在平常的维修工作中,需对润滑部件着重检查,明确紧固件是否良好,对机件间隙进行调整,将故障发生率减少。实现电梯的动态管理,可利用网络系统对电梯给予动态管理,及时了解电梯运行情况,管理部门可以互相交流,共享资源。

(六)增强乘客安全意识 完善电梯管理制度

在乘坐电梯时,乘客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则,不可出现超载现象,也不可故意损坏电梯设备,当发生意外事故后,需等待救援。电梯管理部门需制定完善的电梯管理制度,将自身责任意识增强,制度的制定完成后,需严格遵守,并告知乘客在乘坐电梯时相关的注意事项,确保电梯的有效运行。

(七)及时更新电梯设备

任何机械的使用都有时间限制,电梯设备也同样如此,在电梯安装前,管理者必须明确电梯使用年限,针对使用较久的设备及时更换,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维护人员、安装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电梯安装质量有着较大关联,安装人员不仅要了解电梯使用寿命,还需提升自己的电梯安装技能,确保电梯质量,保证电梯可安全运行。

结束语:

电梯在人们的生活中较为常用,为此,必须注重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完成电梯安装后,必须注重对其进行检验,针对发生过电梯事故的电梯,需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强调安装重点,最大限度将安全隐患清除。电梯运行质量会对人们的生命构成威胁,安装者在安装过程中要意识到这一点,熟练掌握操作流程,电梯安装企业也需注重对安装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巧,从而提升电梯运行的安全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導致电梯事故发生的常见原因,然后对电梯事故预防策略进行了详细探讨,有利于为日后电梯的安装提供有效依据,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易风华,徐义.电梯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06):116.

[2]徐培龙,张东平.基于虚拟技术的电梯事故调查方法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3(03):39-40.

[3]左华贞.电梯事故原因和有效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7):92-94.

[4]陈仕佺,肖锋.浅谈电梯事故的原因及应急救援措施探讨[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2(04):53-55.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 强国栋 男 1986.12 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济宁分院 电梯检验工作 272000

第二作者 韩现宝 男 1986,1 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济宁分院 电梯检验工作 272000

篇5:电梯伤人事故案例及预防建议

GB7588-19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是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是电梯设计、制造、安装、验收、使用必须遵守的技术法规。该标准内容考虑到了保护电梯使用者,维修检查人员,电梯井道、机房及滑轮间外的人员,还考虑到了保护上述人员非故意性的疏忽操作或误动作时的安装,甚至保护了某些鲁莽轻率动作时的安全。所以严格执行GB7588-1995规范的电梯,应该说不会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但当前仍有很多电梯设计、制造、安装、验收和使用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有的责怪检验电梯为什么还要执行安全规范。下面请看1998年北京市的几次安全故事。

事故11月23日,海军万寿路干休所,电梯改造施工作业时先将曳引钢丝绳与限速器全部拆除,此时悬挂轿厢绳套断开,轿顶一修理工随轿厢从16层坠落至底坑,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21月23日,海淀区翠微西里14号楼,当电梯从底层上升至7层,平层开门后,站在轿内门口手提菜篮的小保姆欲让一位老同志出电梯,刚退在门区时电梯突然失控下降,将小保姆挤在轿门上框和7层地坎间,当场死亡。

事故37月14日,朝阳区光照门北里14号楼南侧电梯。电梯呼至12层,平层开门后,一位60多岁老太太抱着8个月孙子刚跨进门区,电梯突然开门运行,住家听见异响,小孩父亲与爷爷赶到电梯门区,眼见老人已头破血流,怀抱的婴儿均被挤在门顶与地坎间,悲惨场面可想而知。该梯运行记录中有6月26日、6月27日“出现开门走梯”,7月9日、7月10日“溜车”记载,如此危险警告未得到修理,造成7月14日一死一伤事故。

事故48月22日19:35,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大楼电梯坠落蹾底,液压缓冲器锈死不能动作,轿内13人,伤7人,其中2人重伤。

事故59月12日11时左右,海淀区知春里14号楼电梯刚经维修,由维修工开门启用,当第7位乘客跨过门区时,电梯突然开门上行,电梯轿厢被挤移位至2层前停下。厅门外修理工眼见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门区被撞挤后掉入地坑死亡。

事故611月6日16:30,金台里25号楼,电梯第1天进行施工改造,又是先将限速器绳拆除,在拆对重作业时发生溜车坠落。在电梯上的作业人员1人欲跳车未成身首分离,2人受伤进医院。

上述虽然是偶然事故,但其发生都是必然的现象,因为这些事故的隐患未有效预防、控制与修复。不少人以挣钱不主,能省即省,能应付即应付;在电梯安全管理上也存在缺口;还有一些用户缺乏资金维修、改造或更新。然而,最关键的还是生产、使用、管理人员无责任约束,又不能自觉遵循安全准则。事故1与6,是出现在维修改造拆旧梯过程,没有有效安全措施将轿厢固定住,而且先行拆除限速器绳,丧失了轿厢超速坠落时的安全保护作用。拆梯作业人员盲目操作,自身保护的观念,负责拆梯单位在作业前未进行有效安全检查与技术交底。而且早在四五年前,北京市劳动安全管理部门针对拆旧梯伤人事故已强调过安全操作,并推广过一份拆梯安全操作要求。在9月初,北京市劳动安全监察管理部门公布了北京市接连发生的4次电梯伤人事故,这些仍未引起有关电梯企业重视。

事故2与事故4的发生,主要的原因是制动器失效。电梯不是免维修的机电产品,它需要有计划的维护与检查修理,而且是列入强制年检的产品。而事故2的电梯在事故后还查出平衡系数不足,安装验收就没做好。事故4的电梯中液压缓冲器都锈死了,丧失了缓冲保护作用,这样怎么不出事故呢?

事故3与事故5的主要原因是电梯电气控制装置不符合国家标准GB7588-1995安全规范的要求。事故3已经至少有4次危险预报,未得到修复继续让其带故障运行,多么危险!这2起事故都是开门运行,在门区将人挤死,开门运行事故是电梯伤人事故中发生率最多的事故。要杜绝开门运行伤人事故,电梯设计制造必须符合GB7588-1995安全规范要求。该安全规范条款的内容,均是以前发生事故后,为解决、预防这些事故而制订的。标准中14.1.1条电气故障的防护总则要求电气设备中的任何一种故障(指14.1.1.1所列可能出现的故障,如导线中断、电气元件动作失误等)其本身不应成为电梯危险故障的原因。其基本思想是电气元件难免有故障,如果有了故障,则除能检查出故障另外还应有监控保护措施,限制电梯运行,从而避免再发生第2故障时造成危险故障。为些要求切断电梯主机与制动器的供电,至少应用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实现。当电梯停止时,如果其中一个电气装置主触点未打开,必须防止轿厢再运行。其要求是2个电气装置,而且对这2个电气装置能否正常工作必须再设有监控装置。尤其是制动器,如果在停梯时切断供电仅用一个电气装置主触点,则当该主触点故障未打开势必造成溜车蹾底、冲顶事故,既伤人又损坏设备。在这些关键部位必须设有双重保护,所以要求设有2个安全装置,而且应对每一电气装置再配置监控功能是安全必要的。电梯除了主电路与制动电路外,安全电路与门电路也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在安全规范14.1.2.1条电气安全装置通则中明确说明当电气安装装置动作时,应用安全触点直接切断主机与制动器的供电,使电梯立即制停,或不能再启动。如果不是安全触点或不能直接切断,则必须用满足要求的安全电路来切断主机与制动器供电。这些规定常被非电梯专业人员设计电梯电气时忽略,如北京有一单位还宣传他们主设计的控制柜,只用一个接触器,是使用接触器最少的“先进”设计,实际上这是最不安全的设计。由于电路间采用电压不同,安全电路与门电路常采用中间继电器去控制主电路与制动电路,但中间继电器的控制功能应采用安全电路方法。以防万一中间继电器触点粘连不释放,或偶而卡阻不释放,则就造成了事故5那样的伤人事故。根据上述事故实例,作者对电梯行业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设计、验收责任制度设计与验收人员必须熟悉电梯强制性标准知识,设计人员对所设计的电梯部分应负有安全责任,此外要求投入使用的电梯不能随意修改,尤其是当前大量采用的PLC的设计程序应加密锁定。验收人员按国家标准要求进行验收,并对验收项目负有责任。使用的电梯如发生安全事故,如与设计、验收有关的,则设计者与验收者应承担责任。我国不能再等待一步步过渡,老是争论由谁家负责验收电梯,应该尽快建立验收工程师制度。

(2)建立维修、改造资质审查制度维修尤其是改造原则上应由有电梯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去进行,当然也允许非生产企业进行维修与改造,但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统一发放资质证,这样避免外行人进行维修与改装。同时必须严格限制使用单位随意改装,例如改造电气控制线路、乱加应急电源,此外还包括应严禁轿内再装修。因为轿厢改变装潢设计影响到轿厢重量,进而影响曳引条件与平衡系数,还影响到安全钳与缓冲器的容量是否匹配。改造后电梯应按新安装电梯一样验收。

(3)建立在用电梯的检修与报废制度电梯的检修与报废不能单用时间来衡量,这与其技术水平及使用频率有关,所以它不适用于计划修理制,还是选用定期检修方式。例如双速梯不能达到零制动,制动器闸瓦磨损快,此外制动弹簧的调整是否有效,则需定期检查制动力大小。这些检查工作应建立档案。对安全规范执行前(1987年12月1日)生产的电梯,应重点进行检查,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如使用微动开关等非安全触点开关作自动门电气保护装置的应进行更换。凡保留有检修开门运行功能的,应立即去掉。对具有提前开门与再平层功能的,其控制电路必须确保安全。对于电梯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可修复的,应该尽早封梯报废。

(4)加强电梯监督管理工作我国电梯管理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由全国统一发放生产许可证。但有些地方不接受生产许可证,只接受地方发放的安全认可证,这是不妥的。对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及其电梯应重点查处,尤其是严禁缺少安装装置的“简易电梯”与拆旧梯油漆翻新的不符安全要求的廉价梯进入用户。对已有电梯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产品需升级的,在试制品鉴定合格后,应给予试制生产期。此外安全规范规定的安全部件,如门锁、限速器、安全钳与缓冲器,必须经型式试验合格后,才能销售与使用。EN81-1:1998版本及GB16899-1997《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电气控制装置中安全电路是安全部件,也需要做型式试验。在当前除有电梯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外,尚有大量电梯控制柜生产单位,对他们的产品应该按GB7588-1995与GB16899-1997要求进行验收。这部分工作可以由购置单位验收,如购置单位无能力检查则可委托专业检查单位检验,在条件成熟时建议列入监检项目。

篇6:电梯伤亡事故的预防措施

沈阳新力电梯有限公司 姜跃权

关键词:电梯伤亡事故 技术革新 预防措施

面对电梯频频杀人的伤亡事故,在要求电梯使用单位切实落实《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等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对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强化电梯钥匙等管理制度的落实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如何通过技术革新或技术完善、升级,来预防或杜绝电梯伤亡事故的再发生。

一、电梯伤亡事故盘点

电梯使用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电梯的使用规模越来越大,技术不断改进,安全系数不断提高。安全钳一直被做为一个必需的也是最重要的设施安装在电梯系统中,防止各种原因的轿厢坠落事故发生,基本上保障了乘客的安全。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在电梯外部打开厅门后因为各种原因而坠落于井道造成伤亡的事故、以及开门留车造成剪切的伤亡事故一直存在着,可以说屡见不鲜。下面就近2年的电梯事故盘点一下: 2012年中国共发生电梯事故36起,死亡28人,受伤15人。其中:

1)、2012年4月13日晚6点50分左右,惠阳淡水生隆大厦小区电梯升至6楼时突发故障,管理员开锁后,业主方女士从电梯下来时不慎坠入井道中,跌落至一楼身亡。

2)、2012年9月13日下午,湖北武汉一个在建工地发生一起载人电梯从百米高空坠落事故,造成19人死亡。有媒体报道称,事故升降梯的使用登记牌已经超过限用期限。此外,登记牌上标注了该升降梯核定人数是12人,而事故现场升降梯内有19名工人,明显超载。3)、2012年10月27日,合肥两名年轻男子乘坐电梯行至10楼与11楼之间时,电梯突然失灵不动。小区保安在通知电梯维保厂家后,组织人员进行简易施救,在施救第一人时,另一人跳下电梯,不慎坠入电梯井身亡。

4)、2012年9月11日晚6时,温州37岁的余女士抱着18个月大的儿子下楼,婆婆跟在后面一起等电梯。不久电梯门打开了,当她抱着儿子走进电梯后,电梯竟是空的,只是门开了,电梯却还停留在七楼。母子俩直接从六楼摔到一楼电梯井里,母亲死亡,儿子轻伤。2013年上半年发生的电梯伤亡事故回顾: 1)、2013年3月16日晚,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小窦准备送女友回宿舍,期间,他倚靠着宿舍楼6楼的电梯门,不料这部停用两个多月的电梯门突然打开,小窦栽进电梯井后直接坠到负2层,因伤重抢救无效离世。

2)、2013年5月,电梯频频杀人,3天发生4起电梯“吞人”事故,令人们惊愕,乘坐电梯有些忐忑:

5月14日,湖北宜昌沃尔玛超市扶梯断裂,一名女士坠亡;同一天,陕西西安一名女士乘电梯在15楼踏空坠亡;

5月15日,广东深圳,一名女护士被电梯夹头身亡; 5月16日,云南玉溪,61岁老人坠入医院电梯身亡。

为此,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电梯使用单位切实落实《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等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对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强化电梯钥匙等管理制度的落实。

进一步分析实际情况要更加严重,因为电梯困人事故并非都发生在首层或平层位置,打开厅门施救时若方法不当或工作疏忽就很容易发生坠落事故,当电梯停在两层中间时,被困人员扒门逃生时也易发生坠落事故,一旦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后果可想而知,非死也得重伤。电梯基站大都设在1楼,相关的操作也大都在这一层,时而有人跌入没有地下室的电梯底坑,也大都会造成摔伤,严重者致残,若跌入有地下室的电梯底坑,就可能会殃及到生命。

自从电梯大规模地使用以来,这一类型的伤亡事故在世界各地一直存在着,成为在用电梯相关死亡事故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时至今日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在我国,据专家粗略统计在电梯相关的伤亡事故中95%属于坠入井道这一类型,这一点与国外情况大体相似。

分析以往电梯伤亡事故,操作者大都是打开厅门后不加观察便以为电梯在本层,有的则是由于疏忽而造成跌入井道。问题是人类本身的生理特点无法完全消除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大意、疏忽和失误,此时的出错就酿成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厅门在打开的情况下走梯、溜梯而造成的坠落或剪切事故也时有出现。在这类电梯事故中,当事人的肢体被卡于电梯轿厢与地面或是厅门上框而造成伤亡。5月15日,广东深圳一名女护士被电梯夹头身亡,就是一起肢体被卡并被拖动的惊心动魄的事故,也给当时一同乘坐电梯其他人员,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究其原因,这类事故多数与电梯制动器有关,或是制动电路失控,或是维修人员忘记去除短接的门锁电路的封线,或是制动器制动力矩严重不足等。5月15日的事故原因,是制动轮上有油,导致制动器制动力矩严重不足所致,悲哀啊。

除安装、维修人员工作中出现的公伤事故外,就在用电梯出现伤亡事故的类型来看,基 本上是如下3种:

(1)、轿厢冲顶或坠落造成乘梯人伤亡,现在此种情况已经很少;

(2)、坠落井道引起的伤亡事故;(3)、开门走梯、溜梯引起的伤亡事故。

归结到一点,这些伤亡事故大多数都与厅门有直接关系。

二、电梯伤亡事故的对策

电梯伤亡事故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已尽可能地完善各种安全保护措施,但这一努力目前只能做到打开厅门后电梯立刻停止运行,优质的控制系统还有短接门联锁或门联锁继电器触点粘连时只能检修运行,不能起快车。从世界各大名牌电梯使用情况看也是如此,没有一个能很好地解决电梯轿厢非所在层厅门被打开时能够预防操作者跌入井道的方法。

有人曾提出在每层的厅、轿门之间加一横杆,当电梯在这一层时横杆自动落下,不在此层时横杆升起,挡着打开厅门的操作者,防止跌入井道事故的出现;有的提出引用汽车安全气囊的原理加在底坑;还有的在底坑铺一层安全网(确有这一授权的专利技术)。这些方案的提出和实施说明人们在不断地考虑怎样通过一些有效措施来预防坠入井道事故的发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都没有最终实现,人身伤亡事件始终还存在着。

笔者经过反复思考与推理,认为“有效预防坠入井道事故及剪切事故发生的可行性措施”还是有的,且容易实施。

笔者建议修订GB7588-2003,加入控制系统必须分别检测厅门锁信号、轿门锁信号,这两个信号一个有效,另一个无效时,非检修运行自动点亮井道照明,并触发报警器报警,这样就能强迫使操作者或逃生者处于警觉状态,可以消除或显著减少操作者和逃生者的疏忽大意,将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可以极大降低电梯伤亡事故的发生。还有电梯进入检修状态,也应点亮井道照明,电梯人都知道,井道照明保持长期好用的不多,维修人员往往打开井道照明,完事就忘关了,这样不但浪费电,时间一长灯泡也坏了。检修自动点亮,正常自动熄灭,多好的事啊。还有,电梯故障造成电梯无法运行时,同样点亮井道照明,并触发报警器报警。归根到底一句话,井道照明要受程序控制,引入井道照明继电器控制井道照明。

对于电梯控制系统而言,笔者认为只要门锁处于短接状态,就不能启动快车运行。不管电梯处于检修状态还是正常状态,电梯的任何一层厅门被打开,轿厢都应立即停止运行并同时发出警报。另外,当电梯平层后再启动运行,只要厅门是开着的或厅门前次处于粘连(含短接)状态,电梯应不能正常启动,消除开门走梯的可能。通过判断厅门锁信号和轿门锁信号不一致性、检修或故障自动点亮井道照明或报警,短接门锁不能启动快车这些技术革新措施来消除产生电梯伤亡事故的可能。电梯控制技术的革新或完善及升级是对误入井道以及开门走梯酿成的坠落或剪切事故的可行性措施及预防性对策。希望有关部门能加以论证,并尽早推动修订GB7588-2003相关条款,提高电梯安全系数,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三、具体方案 方案原理:

1、电梯控制系统要分别检测厅门联锁、轿门联锁信号,二信号不一致时,延迟1秒自动打开井道照明并触发报警器报警。这样迫使打开厅门的操作者处于警觉状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报警器电源部分由整流电路及蓄电池组成,用以保证系统对蓄电池的充电,使该系统在停电的情况下能够发出报警声响

2、电梯故障停止在非门区时,延迟1秒自动打开井道照明并触发报警器报警。提醒被困人员不要擅自扒门自救。

3、电梯转换检修操作方式时,延迟1秒自动打开井道照明,给井道内检修、保养工作,提供足够的亮度,方便工作,避免发生刮碰事件。

4、电梯每次启动都要分别检测厅门锁信号和轿门锁信号,不论厅门锁还是轿门锁只要有一个短接或粘连,就不能启动电梯快车运行,并报警。防止开门运行造成剪切事故。

5、当电梯发生溜车时,或因故停止在非门区状态下,控制系统要取消呼梯指令并进入慢车寻层或寻址,禁止立即快车启动,避免造成电梯事故。

对于电梯开门走梯、溜梯这一现象,一种是属于电路控制方面的问题(前面已给出了解决的方法),另一种则是抱闸制动器出现了问题。制动器故障而造成开门走梯则有3种可能:(1)制动器机械卡阻、断裂造成的失控;

(2)制动器长期没有进行相应的保养调整,相关机械的磨损造成制动力矩不够;(3)制动器机械调整严重失当。

当电梯经常出现平层超差地面±30mm,甚至更多这种不正常情况,这显然属于第2种或是第3种情况。在平层超差问题出现的初期相关人员要及时通知维保人员进行相关的调整,避免发生溜车事故。

6、电梯控制系统应检测平层误差。对一定时间(如60分钟)内超过±30mm误差2次,就应做为故障限制电梯运行,迫使出现平层超差时维修人员必须维修调整电梯。这将有效防止制动机械磨损或是调整不当而造成的开门溜梯现象的发生,达到防患未然的目的。实际上系统检测到平层超差时,发出报警并令电梯保护,停止运行是完全可能的,例如当平层超差时,控制系统发出报警,提醒进出的乘客注意,防止被高出的地坎绊倒。当乘客进出轿厢完毕后,只要电梯关好厅门,电梯依然正常运行,但在实际电梯运行中,如果60分钟内出现平层超差2次,控制系统就应记录故障,并停止电梯运行,同时报警。乘客或是物业安全管理人员就会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开门走梯、溜梯事故的发生。

四、修改GB7588-2003相关条款的建议

1、在GB7588-2003的“5.9 井道照明”中增加井道照明开启条件:1)电梯控制系统检测到厅门联锁、轿门联锁二信号不一致时,延迟1秒自动打开井道照明并触发报警器报警(这样紧急开锁就会自动点亮井道照明;2)电梯故障停止在非门区时,延迟1秒自动打开井道照明并触发报警器报警;3)电梯进入检修状态自动打开井道照明;4)手动开启。

井道照明继电器的使用要求,利用常闭点控制井道照明,这样电梯正常运行,井道照明关闭,当门锁检测异常、电梯故障、系统掉电及进入检修操作都能保证井道照明点亮。

2、在GB7588-2003的“7.7.2 对剪切的保护”中修改“7.7.2.1 为:除了7.7.2.2情况外,如果一个层门或多扇层门中的任何一扇门开着,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应不能启动电梯或保持电梯继续运行,若厅门联锁短接或粘连时,电梯停止后不能再次正常启动,然而,可以进行轿厢运行的预备操作。”

3、在GB7588-2003中,加入“电梯控制系统检测平层误差的要求”,对一定时间(如60分钟)内超过±30mm误差2次,就应做为故障限制电梯运行。防止制动机械磨损或是调整不当而造成的开门溜梯现象的发生。

即在GB7588-2003的“14.1.1 故障分析的14.1.1.1 可能出现的故障: a)无电压; b)电压降低; c)导线(体)中断;

d)对地或对金属构件的绝缘损坏;

e)电气元件的短路或断路以及参数或功能的改变,如电阻器、电容器、晶体管、灯等; f)接触器或继电器的可动衔铁不吸合或吸合不完全; g)接触器或继电器的可动衔铁不释放; h)触点不断开; i)触点不闭合; j)错相。”中追加 k)平层超差。

五、结束语

切实落实《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等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对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强化电梯钥匙等管理制度落实的同时,政府要加大安全技术培训和监督监察的力度,学者专家要研究如何通过技术革新或技术完善、升级,预防或杜绝电梯伤亡事故的再发生是我们电梯人的共同责任。提高电梯安全系数,减少或杜绝电梯伤亡事故的发生,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联系人:姜跃权

身份证号:***510 单

位:沈阳新力电梯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沈阳市皇姑区昆山中路2号18-1 邮箱:xldtgs@126.com

上一篇:醉美教育人下一篇:三方备忘录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