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

2024-07-16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通用6篇)

篇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

科学评价,走向成功

凌桥中心小学杨杨

【摘要】:本文通过“科学评价”的方法,阐述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在教学当中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论证了“科学评价,走向成功”的观点,得出了准确、恰当、有效地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才能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科学评价,走向成功

准确、恰当、有效

激发

内驱力

快乐成长

“评价”是课堂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也是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其实,我们明白有许多孩子,并不是因为笨而学不好,往往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老师没有及时给予科学的评价,使他们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失去了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如何杜绝形式化,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帮助学生找到发展的方向和立足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是当前评价一个热点和重要问题。

从我们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评价目的:主要用于甄别和选拔,而淡化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2、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3、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4、评价方法: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定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5、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6、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由此可见,现阶段学生评价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已很不相符。树立新的评价观念,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如何杜绝形式化,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帮助学生找到发展的方向和立足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是当前评价一个热点和重要问题。

一、评价内容,注重全面性

学生素质的多维性,决定着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我们采用“等级+鼓励性评语+兴趣特长”。“等级”是定量评价,对学生的素质状况进行量化处理(由于素质状况是比较模糊的,难以精确量化的,因此采用等级评价比百分制更适宜);

“鼓励性评语”是定性评价,是对学生的素质状况进行质的鉴定;

“兴趣特长”是针对学生个性品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特殊性评价。

这学期我新接手了一个班,除了担任语文教师,我还担任他们的班主任。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开学初,我便组织学生(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我是班级小主人”的演讲赛。演讲赛上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精彩的演讲深深打动了我。我很满意地给他打了个95分。可赛后我让他们交演讲稿时,他却完全失去了演讲的风采,低着头战战兢兢地对我说:“老师,我的演讲稿还没写完,我„„我有好多字写不来。”我接过他的演讲稿一看,果然稿子中断断续续地有好多空白的格子。“老师,他就是我们班上语文成绩从未及格过的吴文松同学。”不知身旁的哪个学生插嘴道。“不,我不相信臧云骥的语文成绩不及格,从今天的演讲看来,我觉得他的语文成绩应该是优秀,如果他抓紧把落下的基础知识补上,我相信他的语文成绩会拔尖!”这时,他抬起了头,眼睛里流露的是信心、决心。

二、评价方式,注重多样性

学生素质的多维性,决定着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因此,评价时要注意采取各种形式,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取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易于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展示学生才华,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造,使每个孩子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因此,我们除了采用考试这一评价方式外,还可采用言谈、观察、范例考察。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法。成长记录袋的运用能清晰、全面地记录学生个体成长的点滴,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将最满意的一次作业、最棒的一次作文、获奖成绩,还有测试成绩装入袋中,并附上这些作品产生的过程的说明,还定期引导学生写写自己的反思,即让他们对自己的各种看法。这样一来,学生便可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三、评价指标要科学

如何科学合理地设定评价指标和标准,是搞好评价的关键。评价指标要科学,必须做到“三性”:

1.可比性。科学的评价指标要便于纵向和横向比较,为后续发展提供准确的反馈信息,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比如行为表现评价内容分为若干细项,便于横向比较;每个指标又分为“好、一般、须努力”三个等级,便于纵向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明确自己的优点、不足以及发扬改进的方向。

2.可测性。科学评价指标,既要具体可测,又要简便易行。比如,把“身体状况”分为身高、体重、胸围、视力等几个细项,对照有关标准,就能具体准确地测定学生生长发育状况,而且操作起来简便易行。

3.适度性。科学的评价标准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要以各种国家规定为依据,不随意拔高或降低要求。比如“体育锻标情况”要严格按国家锻炼标准测定,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测评要符合课标分年段要求和整体要求。

四、评价过程要民主

1、学生自评。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既是开发自身潜能的主体,也是将外部教育信息内化为自身素质的主体。任何评价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都无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也就失去评价意义。因此,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照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

2.同学互评。同学之间日日相处,观察入微,评价的准确性比较高。而且,引导学生对照评估细则,互相评价,也是一种自我认识。学生如果学会评价别人,也就学会评价自己。充分体现了个性发展和合作学习,也体现了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和价值。

3.家长评价。家长既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教育结果的重要责任者,也应该作为教育评价的主体。可以设立“在家表现”、“家长的话”或“家长评价”栏目,让家长充分参与评价过程。4.教师评价。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是,教师不能以此为由独占评价过程,不能以自己的主观印象,武断评价学生素质状况,要根据全面发展的要求,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五、评价语言,注重激励性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因此,教师评价的语言应该注重情感的投入,即用简短而热情的语言给予评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学生深入体会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后,我让学生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后我满怀激情地说:“读得多好啊!(确实读得挺好)同学们真聪明!不过更聪明的是能说说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那谁是更聪明的呢?”

“我们能读好是因为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当时那种为我们中同有这样的好总理而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老师,我认为还因为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周总理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思想感情!”

“你们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当时的情感更巧妙地表达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能说读好书的原因是更聪明的,但最聪明的是能通过自己的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你们能就文章的最后两段提出问题,夺取‘最聪明’的桂冠吗?” “作者只看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他怎么能断言总理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呢?”没过几秒钟就有学生提出这么好的问题。

„„

“聪明---更聪明---最聪明”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激励着学生自主地一步一步地向着学习的高峰前行。

总之,在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评价的方式方法,教师要做到更准确、更恰当、更有效地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才能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语文课程标准》)2.《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11

篇2: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

为积极贯彻省教育厅“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无锡市教育局决定从课堂入手,全面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深入开展“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活动,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方法与策略,以顺应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这套课堂评价标准是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充分体现了“有效教学”实施进程中的三项核心指标:(1)有效果,追求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一致性;(2)有效率,追求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3)有效益,追求单位教学成本上的教学效果。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出发,结合《小学科学》课程性质,我们提出来了这套《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一、评价项目

本套评价标准主要关注五个项目:教学的科学性、教学的主体性、教学的实践性、教学的创造性、教学的民主性等。

二、具体指标

(一)教学的科学性:科学性是科学教学的首要特征,也是科学教学需要关注的核心。在解读教材、组织教学形式、处理教学行为等各个环节上,都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吃准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善于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内容施以最佳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易于接受,科学认知。其具体指标主要表现为:

1、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准确合理,并在实施过程中积极促进“三个维度”的达成。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教学方向和引领,它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同时,也在教学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关注三个方面:

(1)确定和实施“三维目标”。这是依据课程内容制定的目标,即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文本素材,生成教育和教学资源,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立体式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提出的发展目标,也是制定“三维目标”的基础。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行进中,要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和思维梯度,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避免因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而出现的低效或无效状态。

(3)要注重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生成出一种科学思想或科学精神,并即时把这种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认知观,这是一个人科学素养的核心品质。

2、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要准确、深刻,把握教材内容的思想精髓,理清文脉,抓住主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线路清晰,探究有序,理解准确,紧扣主题。充分体现教材内容的功效和价值。师生信息传达简洁明了,准确清楚,切忌含混不清,或粗糙模糊,要能够用科学规范的表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概念的内涵。

3、善于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并能够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化解重点,克服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达成较高的认知目标。

4、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象化,将静止的物象动态化,尽量使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加强与科学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帮助解决科学教学中很难完成的技术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效果和实践体验,并有效化解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教学的主体性:主体性教学是当前新课改的方向,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主体性教学在科学学科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主体性发挥得如何,决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体现学生自我发展的程度和效果。因此,教学的主体性是衡量科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具体表现为:

1、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这里,教师的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活动开展、问题设计等方面,都要面向全班的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担当课堂的主角,从而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研究。

2、教师的教学要注重学生个体指导和个性的发挥,激发每一个学生自主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独立的思考和自我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在这里,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活动和想法,适时进行必要的鼓励和启发,满足学生的探究期望和学习要求,把每一个学生的探究热情和个性潜能充分地调度出来,不断实现自我探索,自我超越,达成较高的自我探究效度。

3、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教学进程中,对某个或某些活动的设计,老师变指导性参与为参与性指导,淡化指导职能,强化参与意识。学生提出研究方案,只要是合理的,教师不作干预,只可作为一名活动的参与者,也拿出自己的方案,让学生在众多方案自我诊断和比较后,自行决定选用哪种方案。老师在学生的方案实施中,积极参与活动,并即时提供智力支持。

4、学生主体性发挥得究竟如何,我们需要关注三个方面:一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二看学生的自我发展程度;三看课堂气氛。在保证学生积极参与,主体参与活动的同时,我们需要关注活动的效度。一节学生主体性课堂,有时也会出现盲动的自主,混乱的自主,无序的自主,这种“主体性”大多背离教学主题,活动效果低下。为此,主体性课堂仍需教师适时调控课堂,引领教学航向,让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始终围绕本课的教学主线进行。

(三)教学的实践性:与一般的人文课程和数理课程不同,科学教学注重实证物证,一切需要用事实说话。科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继而不断在现实世界中寻求相关的素材和依据,对出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科学学习需要借助物质形态,实践性是科学学习的物质属性,也是科学探究的本质特征。所以,科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的广泛与深入,体验的丰富和深刻,是开展科学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

1、实验是科学教学在室内的一种实践形式。科学课大多是在室内进行的,因此,实验是科学教学中一种最常用的学习方式,需要精心组织,深入开展。鉴于实验活动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实验具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首先,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在全班比较突显的位置进行,教师所用的器具一般要比分组实验材料大,操作时,要讲清要领,明晰步骤,规范操作,并产生明显的实验效果。让演示实验具有较大的辐射性和感召力。学生分组实验,要备齐相关的实验材料,注意实验材料出示的层次性和结构性,以防材料的混乱和实验的无序。学生所用的材料要规范,不得随意选用,以免影响实验效果。同时,在实验之前,要学生在充分的观察和互动中,明确实验要求和操作要领,以便有序实验,有效开展。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走进学生实验,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有针对性地给予即时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2、学生实验要备齐实验材料,实验前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要求,掌握实验要领,并在实验中加强指导,规范操作。

3、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讨论和活动时空。学生的探究活动要有充足的时间作为保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选取材料,实验操作,互动交流,观察记录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探索和研究,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得到收获和成功。所以,有实验就要有时空,教师要让学生在实验中把实验做深做透,把问题研究到足够的深入、细致、有效。

4、本课时的实验要在本堂课内完成,一课时的内容要在一堂课内学习完成,既不落在下节课,也不要借助课外实践来弥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并对教学环节和相关的教学组织形式删繁就简,突出主旨,以简洁的教学致胜。坚决杜绝形式化的课外拓展性实践,避免因缺乏教师指导而出现的应付性活动。

(四)教学的创造性: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科学的最大魅力也来自创造。相对于其他学科,科学是一门最具创造性的学科,科学学科的创造性决定教师的教学也要具有鲜明的创造色彩。教师的教材处理、内容呈现、环节设计、方法运用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创意和独到之处,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致盎然。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视点、方案设计、物象观察等方面有独特的思考和探究路径,收到鲜明的效果和不一样的体验。课堂上,师生互动,柳暗花明,新意迭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致。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教师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的一切组织和设计,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积极地去感知物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师教学中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首要条件。需要老师在教学处理和设计上,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并使问题的解决过程富有情趣,使学生易于发现问题,乐于寻求问题。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创造就是一种求异,一种创新,保护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就是课堂创造性的集中体现。课堂上,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关注视角,于是就会出现不同的想法和认识,对此,教师要予以保护,并有意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让学生在自我的认识线路上,进行有滋有味的探究,品味自我实现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善于创设发展性的问题情境,并着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空间,让学生放飞想象,舒展个性,进行开创性的认知和探索。

3、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多样的学习方式,使教学效果更具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出新,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通过方法的不断变换,以一种新鲜的视听去感召学生,时时扣动学生的心弦,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路上兴味不减,积极求索。同时,教师要在教学方式的不断出新中,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应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多侧面立体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不断提高科学学习素养。

(五)教学的民主性:民主是师生交往与相处的最佳状态,也是促成教学优质高效的必要条件。只有民主的课堂,只有在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学生才会做到充分的自主和自觉,潜在的资源和个性才会得到充分发挥。也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也才会主动走近教师,亲近教师,愿意和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师生关系走向和谐。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才会引发学生积极的心理感应,并主动和老师一起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的民主性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教师的语言亲切自然,热情而有感染力。要使学生愿意走近教师,教师必须要有亲和力,给学生以亲切感和亲近感。教师的语言和教学行为要处处关注学生,呵护学生,要和颜悦色,春风化雨。学生成功时,为学生而高兴,并真诚期待更高的目标。学生受挫时,为学生鼓劲加油,并热情帮助学生达成目标。教师只有先主动走近学生,学生才会主动走近教师。

2、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活力。没有尊重就没有民主,讲民主首先要讲尊重。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尊重学生的正当愿望和要求,并想办法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人格是一个人尊严的底线,尊重学生人格是一个教师最起码的教学准则。教师只有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学生才会产生一定的勇气和自信,有了一定的勇气和自信,学生也才能够主动地走近老师和同学,并进而与他们发展关系,和谐相处。教师要在与学生的友好相处中,以朋友的身份唤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积极求索。

篇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

在科学教育教学中, 评价是其关键组成部分, 评价的基本作用在于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定位与诊断, 合理调整教育教学方法, 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根据课程教学标准, 为课程目标服务。课程目标和教学评价属于有机统一体,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两者具有调节与导向功能。从根本上说, 评价其实就是主体基于客观实际判断客体价值的一种活动。事实上, 教师教学评价其实就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现实化与具体化。

二、建立常规:上好每一节科学课

教师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 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常态课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好每一节科学课。

1、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来支撑, 其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尤为重要。日复一日的常态课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肥沃土壤, 每节课前的科普阅读让大家共同分享科技最前沿信息, 认真准备实验材料让大家体验探究的乐趣, 整理分析实验数据让大家感悟科学的精髓, 这样的课堂让我和学生们深深地“卷入”研究之中, 充实快乐。

2、科学实验数据的应用。

在小学科学中, 观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很多定性观察大多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与前提来进行的, 而且学生所认识与观察的事物基本上都停留在感性层面。教师应该引导他们采取相关数据, 以分析、计算、对比以及记录的方式, 形成独特见解, 这才是真实的研究与探索, 才能由注重传授知识的验证性实验逐渐转变为对学生科学素养进行培养的探究性实验, 比仅仅让学生做表面活动更有意义, 同时也更具研究价值。

3、教学文本的解读与处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对话的“提问者”, 学习的“指导者”, 学业的“评价者”, 更应该是文本信息的“重组者”。教材文本的阅读和处理是教师备课时必须重视的问题, 静态的文本要通过教师的解读来形成具有层次感的探究步骤, 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特点, 让学生通过列表格、运用比较、推理、列举数据等方法进行探究。

三、实践探索:尝试合适的评价方法

1、全程评价。

从根本上说, 形成小学科学素养本身是不断积累的一个连续性过程, 这就需要教师全方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并对教学模式进行持续调控和跟踪, 对学生的反应和表现予以随时关注, 对科学素养方面学生变化体现出来的相关信息进行详实记录, 以此展开分析和判断, 从而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 可为矫正与反馈, 也可为导向与鼓励。

2、全面评价。

全面化评价是指既要对学生科学学科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学科科学规律与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进行考察, 同时还要对包括学生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科学探究能力与方法、科学习惯与行为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进行考察。

教师要关注实验能力、课外探究和动手制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教学中, 教师应有计划地深入到每个实验小组中, 了解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 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和帮助;坚持以课内指导方法带动课外动手实践, 关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 鼓励学生观察并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数据和语言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学习有根据的猜测和有条理的分析、推理和判断, 并且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以此推进课后的探究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指导学生学习制作拱形桥、水钟、太阳能热水器等, 根据作品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量化评价。

量化评价的最大优点是利于比较。过多的定性评价对于小学生而言缺少直观印象, 而量化的评价结果有着更为直观形象的感受, 更能激发学生近阶段的学习热情。如准备实验材料、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记录实验中的特别发现、敢于质疑老师或同学的观点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课后自主研究成果、推荐科普文章阅读等教学中每一个环节, 都可以成为教师评价的内容, 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实际状况予以星级赋分。

4、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学生可自行检查目标达到程度, 并反思实际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采取相关方法进行改进和调整, 以此实现自我教育。此外, 学习中开展同伴互评, 创建一种现代化伙伴激励机制, 该机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同伴评价中, 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验小组长对组员的评价。因为小组长对于小组内每一名同学的日常表现最有发言权, 他们的评价往往比教师更加全面、准确。小组长的评价既能够让学生更加重视平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也能树立小组长的威信, 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篇4: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认知:一种是对教师课堂的教学状况进行价值判断,另一种是以教师课堂的教学目标为研究对象。换句话来说,前者倾向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后者倾向于学生学习的效果。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评价针对的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结合的活动,因而包含着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小学科学教学评价是评价主体在课程标准下对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与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过程与结果并重的一种评价。

一、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第一,评价要基于课程标准。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试题的编制都需要一个预设的标准,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思想维度都给予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这样可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在自我水平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学评价要基于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第二,教学评价要成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小学科学教学是一个系统过程,科学的教学评价需要完全融合在教学的探究过程当中,成为教学活动紧密相连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阶段都应该有相应的评价活动。科学教学的探究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性,这是评价活动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对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所重视:前者是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能够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的信息情况;后者是对学生学习的目标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方式,是一种开放与内外结合的模式,属于整体性的评价。

第三,评价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学生自始至终表现出来的一个具有个人鲜明特色的行为参与方式,包含了学习倾向和学习策略两个方面。小学科学教学中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以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但目前这种探究活动多是一种没有纲领性的盲目探索,致使科学探究浮于表面,根本不具有探究的基本性质。新课程主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认知和发现的能力凸显出来,这样学生就不是一味地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而是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究者。当然学习方式的转变自然离不开教师评价活动的导向作用。

第四,评价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评价活动从根本说是一种价值的判断,从某种层面上讲,有什么样的评价体系自然就会有相对应的教育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期望能够建立具有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这是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未来趋势。具体来讲,发展性评价就是将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力的促进作为出发点,将教学与评价的融合为基础,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的活动进行价值判断,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首先,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策略是学生在参加一些活动时,所展现出来的某种特定的表现技能。具体来讲就是要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并对学生行为进行直接性的评价,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对学生执行的表现性任务进行要求;二是具有评判表现结果的标准。具体的评分规则和相应的表现性任务是指我们期望学生所达到的某种学习目标制定的。因而,表现效果、执行任务、评分标准是表现性评价的核心要素。《科学课程标准》的有关描述就是从科学概念、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表现行为进行评价。

其次,常规的教学和课程活动中进行的都是嵌入式评价,它是课堂上自然而然所发生活动的一部分,是课程中心活动的一种逻辑延伸,它的目的是希望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信息进行及时的记录。比如在学习《声音》这个单元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针对学校里的噪声问题进行调查,并且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学生调查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于讨论中有误的内容教师不立即纠正,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当然在调查中和调查后,教师也只需要对学生的调查情况做好记录,为评价做好依据。教师的评价要将个人与小组结合起来,不能割裂。

再次,不管是哪一种评价策略都不能忽视自我评价。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也就是培养自我的思考能力。一堂优质的科学课应该以问题开始,再以问题结束,教师只需要做好问题的情境创设,逐步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新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所以建构主义教学评价观注重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的评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具备更为深层的洞察力和理解力。这种评价方法包括反思、日志、总结、学习记录卡等方式。

小学科学教学评价的重要潜能还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它具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需要被慢慢地完善和拓展,同时研究与应用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也需要予以重视并及时进行调整,只有这样,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才能发展成为一个良性的系统。

篇5: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

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主要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评价体系,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引入信息技术到小学科学教学整合评价设计成为必然要求。如何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本文章的研究重点。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教学;整合评价设计;

小学数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和创新实践能力,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并以此促进小学科学启蒙教育水平的提高。整合信息技术到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就是把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小学科学的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教学评价策略设计要坚持四个原则:发展性、多样性、多元化和过程性。发展性指科学教学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进步。多样性指评价方法要多样,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进一步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多元化指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内容多元化,让学生参与教学效果评价和自我学习效果评价,多元主体从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共同评价教学效果。过程性是指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以日常性教学为基础,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持续学习效果。

运用信息技术,评价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传统的说教式和灌输式教学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利用计算机辅助小学科学教学则会活跃课堂气氛,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利用PPT、flash等多媒体软件,对部分抽象的教学内容进行辅助教学演示,在多媒体的协助下,学生通过模拟演示获取所需信息,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主动性更强,也比较容易对课堂气氛进行控制。比如小学科学中对于《火山和地震》这节的教学内容,教材主要是针对火山现象进行讲解,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熟悉环境,学生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用信息技术的课件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发生时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模拟现象对火山喷发和地震发生的条件研究其形成过程,把地球的自然现象搬到课堂,使自然现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直观的观察对地壳运动有了具体的认识,短时间内教给学生大量的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自然较高。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科学实验,评价小学科学实验的有效性。小学科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演示实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有时候很难到达预期效果。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演示辅助实验完成。利用信息技术先进行模拟实验操作,将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整合,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在增强感性认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操作,然后再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保证了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还用多媒体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意识与技能,预先设定并解决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失误以及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些危险,增强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操作性和准确性。

利用信息技术,评价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效果。小学科学重要教学环节就是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科学知识,形成敢于质疑和求证的科学态度,这也是小学教学的根本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教师更加注意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形成自我促进式学习。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学习方法。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任务,比如“如何设计防噪音房间”“怎样自制乐器”,并以此作为科技活动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课题,成立科技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多媒体查找网络资源等相关背景资料,广泛开展信息收集和交换,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把获得的成果、产生的疑问放在班级网站上,对于学生产生的疑问及时进行辅助指导,甚至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制作课件进行课堂

展示。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探究、协作、讲授和演讲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将评价重点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电子成长档案可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提高学生评价自己作品优点和不足的技能,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也为教师掌握学生的学期情况提供了依据,这也是一种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等等。利用电子成长档案可以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以其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情况,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实现评价的重心由结果向过程转移。

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评价中,要注意信息技术的使用形式、范围和方法。很多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就是对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内容的整合,这是错误的,甚至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多媒体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忽视课情境图等其他教学方法的使用,需要注意,信息技术不是小学科学教学最好的资源,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结语:

信息技术引入小学科学教学整合评价设计策略,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测评小学科学教学效果,实现评价效果的量化直观。教师要注意利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把教学效果评价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杨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10,08.[2]丁志川.小学科学教学评价策略初探[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11.

篇6: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评价方法多样,其中笔纸测验评价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工具,笔纸测验评价结果对于科学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功能。考试的导向功能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科学地命题。然而,分析现下的科学命题,还存在命题形式单一化,命题难度超标化,命题内容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倾向。如何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发挥学生考试命题对教与学的正确导向功能。本文对现行小学科学命题中存在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促进考试命题的科学化的策略,让考试真正发挥评价所具有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功能。

【关键词】小学科学命题评价现状分析研究运用

《全日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版》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关注课内和课外的学生学习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表现和发展水平。也就是说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标准中还指出:对学生学习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行为表现评价、纸笔测验评价、综合评价。说到纸笔测验评价也就是命题,大家自然会联系到的词是考试、死记硬背、应试教育等。我们新课程改革这些年来,评价的方式出现了很多,如:学生小组评价、档案袋评价、平时作业评价等等,特别是刚刚课改的那几年,纸笔测试的方法被淡化了。但实践证明,对于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纸笔测试仍然是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它也是指引教师课堂教学、学校评价、学生和家长重视程度的指挥棒,在目前的情况下,假如取消科学课纸笔测试,那么科学课将会被边缘化,同时也势必影响到我们孩子科学素养的形成。所以我们需要研究小学科学命题的现状问题,还要研究该怎样考,考什么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导向作用,更符合我们课程标准的理念。

一.小学科学命题评价的现状分析

(一)试卷题型单一化

长期以来,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比较注重对学生科学学习的总结性评价,一般总结性评价以纸笔测试为主。那么就需要命题测试,但是不管是老师自 1

己命题的试卷还是订制的试卷,都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命题中大量出现拥

有标准答案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往往这三个题型就占据整张试卷篇幅的50%以上,分数占据60%左右,然后是一些连线题、实验题。总的来说命题试卷的题型比较单一,很少出现其他的题型,总的题型也就是这5,6种。

(二)命题题干超标化

现有的一些试卷中总会出现一些难度超过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内容,有些题目

甚至是到了初中才会系统学习的内容,却被硬搬到了小学科学的试卷中。脱纲离

本的测试,既测不出学生真实水平,又远离了科学课程的宗旨。如有人对四年级

学生科学检测,用了个判断题: “抗生素能够杀死病毒”,学生正确率只有

18.1%,这是因为学生思维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对于比较抽象而又无法亲身

体验的科学概念,检测它们难度很大,不适合学生的理解水平,不能评价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三)命题答案统一化

命题中大量出现的拥有标准答案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这些内容识记的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命题中实验探究题都设定了统一规范的答案,忽视个性化。

可能妨碍那些有思想、会思考的学生提出有创意的想法。由于学生在科学素养和

科学思维方面存在差异,过分强调统一标准不一定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四)命题呈现书面化

命题中大多数题目都是出自教材的原原本本的话语,没有稍加改动,这样的题目一般都会占整张试卷的60%以上。有些内容虽然出现在书本上,但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较难调动学生的思维,以至于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

容。

(五)命题内容集中化

从命题内容看,目前命题重点较侧重于科学知识的评价,忽视对学生科学探

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也就是,科学的三维目标中偏向一个方面的评价,忽略了其他两个方面的评价。命题中的内容比较陈旧,不能尽量地发挥和

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也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科学命题评价的新策略

(一).关注呈现形式,追求题型多样化。

1.题型多样

《全日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版》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对试题可以分为几种

类型,如:科学知识题、科学方法题、解决问题的题。接着,在对学习要素进行

归纳的基础上,将几种类型的题又分为更细的题型。

具体题型可分为:科学知识题(回忆与识记、排序、分析、比较、分类、判断、推理或预测、建立模型);探究技能题(观察、测量、控制变量、绘

制图表、数据整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题(发现问题、制订计划实验操作、结论与理由陈述)等。

根据这样有分类进行试题设计,可以避免回忆与识记的试题量过多,既可以

评价学生科学概念的掌握情况、也可以评价相应的思维水平。比如六年级下次第三单元能量单元测试时,制订计划的题目可以出:有给定长度的导线2根、铁芯

1个,制作一个磁力较大的电磁铁,你打算怎样做?写出你的计划和理由。

2.激趣呈现

卷首语的鼓励语言和试卷最后的提醒语,都要充满对学生的关注和提醒。新

课程呼吁能激起学生兴趣的科学教学。同样,在科学试卷中,也需要情趣。根据

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过程、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特点,要对原来试卷单调、严肃、死板的做题要求,进行变化。在试题的设计上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贴近教材,贴近生活,寓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仅要注重考察学生的知识与技

能,更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综合素质。试题内容要情境化、生活化,注重趣味

性、过程性、体验性。版面设计,力争图文并茂。这样,新颖的卷面,融知识性

与趣味于一体,使学生觉得试卷赏心悦目,具有亲和力。例如:

嘿,是时候超越自己了!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啊,不要紧张哦。祝你成功!

2010年瑞安市五年级上册期末科学质量检测试卷

(二).关注评价内容,注重题干合理性

试卷中的每一道题都是由题干出发呈现的。因此合适的题干才能设计出合适的试卷。任何课程的考试命题都是有一定依据,小学科学的命题依据有两个:一

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科学教材。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并将课程标

准基本思想和内容,整体反映在教材之中。命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现用教材,否则脱纲离本的测试,既测不出学生真实水平,又远离了科学课程的宗旨,是不

可取的。不同的目标要达到不同的层次。二是依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从认知水平说,中年级学生开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

维过渡,但学生思考问题仍然主要依赖于具体形象思维。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出

现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这时学生抽象思维只是初步的,很不成熟,具体形象思

维仍占较大的优势。根据这两个依据,我们可以制定出比较合理的题干,作为命

题的参照。

(三).关注主体差异,突出试题开放性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考试命题是发展性的评价,发展性评价考试的命题应该

着眼学生的发展。命题要能唤起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

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学生的发展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建构一个开放的命题考试系统。题型开放。能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

况,设计出不同项目、不同程度的命题,题型能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亮点,在与命题的对话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题例1:在本学期研究过的实验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个?你是怎么研

究的?

题例2:从下面三个实验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研究的,把研究过程记录下来,可以图文结合。

(1)光线是怎么传播的?

(2)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3)种子发芽需要水吗?

上面三个题目,其实考察的都是实验设计和操作。而且上面三个实验,都是

学生上课研究过的。三选一的实验研究,较好地为学生铺设了一个展现个性的平

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满足差异,这是科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

重要理念。对于不同层次、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让其各取所需,也是命题时

需要注意的。实验研究的题目我们也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实验接受程度

不同,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还要努力体现试题的层次性,尽量设计多层次的试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完成,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份试卷中,让必答题与选答题并存。选

答题作为弹性题目,以加分的形式出现,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关注学生兴趣,加强联系实际性

科学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素材就应接轨学生的现实世界。这样,把对

科学学习的检测放置在丰富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才能真正使科学命题焕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让自然走进科学,让科学融入生活”,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

社会实际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科学,学会观察、思考、实践、探究。设计评测题目尽可能体现新颖性与启发性相结合,尽量从学生社会实际和

学生生活经验出发,采用新情境、新角度编制新题目。

如:有一份试题中的分析题:美国西部是一块资源丰富、森林成片、草原辽

阔、土地肥沃的宝地,是美国农业发展得天独厚的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粮食短缺,小麦价格上涨,促使美国中部各州的农场主纷纷赶来开发西部。为了

扩大耕地,他们把大片的森林砍倒,把大片的草原、草甸开垦出来。在新开垦的土地上,农场主们种植了粮食作物,然后通过卖粮赚了许多钱。1934年5月11

日凌晨,一场灾难降临了,从美国西部刮起了一场遮天蔽日的黑色怪风,怪风携

带着泥沙腾空而起,自西向东迅速蔓延,持续了整整3天3夜!

① 以上资料表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的一个环

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就失去了__________________。

② 破坏美国西部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是________________。③如果美国政府聘请你担任农业大臣,你改变这种状态所采用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题目的材料来源于一则新闻报道,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的结合、科学来

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这个题目中学生即看到了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和造成的后果,又综合考察维护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同时受到了一次震撼的环保教育。

可谓一举多得。

(五).关注命题内容,体现发展全面化

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体现三维目标的共同达成。情感态

度价值观多时候很难通过书面考核来反映,主要是通过平时的过程性评价。但是

在命题中也还是可以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核的。在命题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

生的科学概念的建构情况,也要注意考察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应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内容中。

例如填空:磁铁能吸引的性质叫磁性,可改为:小明的奶奶正戴者老花镜在为小明缝扣子,不小心把针掉在可地上,可是怎摸也找不到,你能想办法帮奶奶找找吗?我的办法是:这样即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磁铁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明白知识源于生活,而有服务于生活。又充满了生活情趣,渗透了尊重老人,孝敬老人的思想。

总之,命题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又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我们要以课标精神为准绳,不断探索科学考试命题新思路,寻找适合当今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命题方式,使我们的评价更合理,更科学,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养成。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在此仅是抛砖引玉,科学命题的新思路、新方式,还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共同努力研究。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读《庆余年》小说读后感书评下一篇:管理机制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