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汇报材料

2024-07-07

关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汇报材料(共7篇)

篇1:关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汇报材料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

十六、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4.16.3

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解释检查结果。

4.16.3.1

有明确的临床检验专业技术人员资质要求。

【C】

1.医院明确规定临床检验工作人员的资质与能力要求。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检验人员经培训考核后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上岗证方可独立工作。

3.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人员经过考核后持卫生部核发的上岗证上岗。

【B】符合“C”,并

1.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60%员工持证上岗。

2.生化室≥80%的员工持卫生部核发的大型生化分析仪上岗证。

【A】符合“B”,并

科室负责人具备检验专业副高及以上技术职称。

4.16.3.2

不同实验室组织有针对性的上岗、轮岗、定期培训及考核,对通过考核的人员予以 适当授权。

【C】

1.不同实验室组织有针对性的上岗、轮岗、定期培训及考核,对通过考核的人员予以适当授权。

2.选择并授权具有相关资质、经验丰富及较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人员负责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工作及结果解释工作。

【B】符合“C”,并

1.对授权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2.有主管部门监督检查,评价培训效果。

【A】符合“B”,并

培训及考核记录完整,有授权人员的定期评价,工作人员无超权限范围操作

篇2:关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汇报材料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篇3:关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汇报材料

本次检查所依据的标准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评价指标分为评审标准与要点和评价要素与方法两个部分。信息与图书部分的评审标准与要点强调,图书馆设置和藏书数量能满足临床科研教学需求,支持网上预约、催还、续借和馆际互借,能提供网络版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服务。在评价要素与方法中要求,达到“C”级的医院图书馆要满足:(1)有医学图书馆工作制度和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制度;(2)藏书数量符合要求,(包括电子图书)不低于3000册/百名卫技人员;(3)提供网络版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服务(中文、外文)。达到“B/A”级的医院图书馆,除要达到“C”级要求外,还应达到:(1)有网上图书预约、催还、续借和馆际互借,能体现持续改进,并有事例说明;(2)开展定题检索、课题查新、信息编译和分析研究以及最新文献报导等信息服务工作。

结合中国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专业委员会2008年度科学研究基金课题(YTWZZ08002)北京[2]、上海[3]、广州[4]三地医院图书馆调查数据,并参照《广东省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三级综合医院)》[5]《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及基本现代化医院考评细则》[6]以及美国医院图书馆协会制定的《Standards for hospital libraries2007》[7],对《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信息与图书管理部分与当前医院图书馆实际工作不相适应的部分做了探讨,为今后该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1 图书馆建设方面

1.1 馆藏建设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信息与图书管理部分要求医院图书馆藏书数量(包括电子图书)不低于3000册/百名卫技人员,但是对每年新购图书数量没有做具体要求,这样不利于医院新技术的开展和医务人员知识的更新。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我国2009年出版生物科学类图书1618种(初版1038种)、医药卫生类图书14584种(初版9507种)[8]。建议达到“C”级的医院图书馆每年新购中外文生物医学图书数量(含电子图书)不得低于100册/百名卫技人员。

1.2 馆舍面积和电子阅览室设置

医护人员每年要参加很多考试,还要撰写科研论文、准备教学课件等,仅仅依靠回家或者是在科室里面学习是不够的,有很多因素会分散其注意力。图书馆是一个学习场所,不仅要有充足的馆藏,还要为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医院图书馆要设立在一个安静、方便读者光顾的的区域,建筑标准要符合图书馆建设要求,通风良好、光线充足。中国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专业委员会2008年调查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东三地二级以上医院图书馆之间馆舍面积差距明显,最大的为2500平方米,最小的只有10平方米(见表1)。其中北京地区47家三级医院图书馆平均为570平方米,不足100平方米的有4家[2]。建议达到“C”级的医院图书馆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百张病床。

近年来各馆电子资源种类不断增加,有的图书馆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北京地区79家二级以上医院图书馆有58家设立了电子阅览室,占总数的73%,其中三级医院有43家,占三级医院总数的97%[2];广东地区270家二级以上医院图书馆有193家设有电子阅览室,占总数的71%[4]。建议达到“C”级的医院图书馆设立电子阅览室,并在馆内提供充足的网络接口或者提供无线网络接入服务,方便读者利用馆藏电子资源。

1.3 工作人员结构和数量

由于近年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医院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结构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陆续有图书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进入到该领域(见表2、表3),为医院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使得各馆有条件开展一些诸如参考咨询、读者培训、定题检索、学科馆员等服务。但是各馆工作人员数量差距明显(见表4),北京地区三级综合医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数量从2~19人不等,有些三级专科医院图书馆只有1名工作人员[2]。美国医院图书馆协会制定的《Standards for hospital libraries 2007》要求,每700名服务对象至少配置1名有资质的图书馆员。鉴于目前我国还未实现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医院图书馆专业人员比例比较低的实际情况,建议达到“C”级的医院图书馆每400名服务对象需要配备1名图书馆员,其中专业人员比例不得少于70%。

1.4 图书馆年度经费

经费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保障,只有经费充足,图书馆才能按照医院各项工作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馆藏资源。从三地调查数据来看,地区之间和同一地区不同医院之间图书馆年度经费差距明显(见表5)。北京46家三级医院图书馆年度经费平均为52.75万元,其中23家三级综合医院图书馆平均为77万元[2];上海三级医院图书馆年度经费平均为41.15万元[9]。建议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规定,三级综合医院图书馆年度经费不得少于60万元,没有参与资源共建共享的图书馆可适当增加经费。

2 服务方面

2.1 课题查新、信息编译和分析研究以及最新文献报导等信息服务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科技查新工作的管理,规范查新机构的行为,保证查新工作的质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和卫生部先后出台了管理办法,对查新机构的审批和资质认证都做了详细的规定。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图书馆并没有取得三部门科技查新的资格,部分医院图书馆取得了上一级查新机构的授权,开展查新工作,但查新报告需要经过上一级查新机构的审核,并加盖上一级查新机构的专用章。此外,一些图书馆收集与医学相关的新闻、会议信息、到馆新书、数据库使用等信息,开展信息的编译报导工作,但是对于信息的分析研究,特别是有价值的分析研究,目前大部分医院图书馆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因此不建议将课题查新和信息分析研究列为医院图书馆的考核项目。

2.2 读者培训工作

目前医院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日趋丰富,为了帮助读者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这些资源的潜在效益,许多图书馆利用电子阅览室,定期开展读者培训,介绍数据库的检索技巧的讲座。还有的图书馆深入临床科室进行培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受到读者好评。建议将读者培训列为“B”级考核项目。

2.3 图书馆网站建设和虚拟参考咨询

近年来许多医院图书馆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利用网站将图书馆电子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将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目录查询、远程预约、催还和续借服务、网站导航等服务通过网站发布出来,便于读者查找利用。同时还利用网络开展虚拟参考咨询服务,随时解决读者在利用各种资源时所遇到的问题。建议将这两项服务纳入“B”级考核项目。

2.4 数据库远程访问、全文传递服务和电子期刊导航

医院图书馆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不可能购买很多的电子资源,即使和高校图书馆实现电子资源共建,由于学校和医院的工作重心不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侧重点也不一样,难以满足医院的所有需求,特别是一些专科医院。因此利用NSTL、CALIS、BALIS等文献保障体系,开展全文传递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既可以节约经费,同时也可提高图书馆文献保障能力。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大力提倡在本地区医院之间开展资源共建共享和全文传递,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作为支撑,也可以鼓励这些医院参加其他现有的文献传递系统。

目前一些医院图书馆相继开通了数据库的远程访问服务,通过VPN技术,帮助读者在院外利用本馆所购买的电子资源。此外,医院图书馆还应该建立电子期刊导航服务,方便读者查询本馆所购电子期刊。建议将此三项服务列入“A”级考核项目。

2.5 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图书馆对患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以及周边居民开放

医院图书馆是医学文献中心,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对来院就医的患者和周边有需求的百姓开放,一方面扩大医院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普及防病治病的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同时还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开放,弥补社区卫生机构医学文献信息资源的不足,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医疗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建议将此项服务作为可选项目对医院进行考察。

医院评审不仅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院进行监督管理的手段,还是医院可持续发展、不断改进服务水平、提高信誉的一种途径。对于医院评审标准的制定,一定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加以深入剖析,结合改革的方向和医疗行业的发展,制定出既符合目前行业的现状,又能够促进、规范和引导其发展的标准,使医院通过评审切实提升自己的能力,也使评审标准更具有生命力和带动力。将医院图书馆的管理纳入到医院评审工作中,对馆藏、馆舍、经费、人员、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提升医院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力,缩小各医院图书馆之间的差距,带动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品质内涵建设,使医院图书馆真正成为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医学知识保障中心,使评审真正成为医院品质提升的方向标。

[收稿日期2011-05-13]

参考文献

[1]2010年度北京地区十八所三级甲等医院例行检查评审员培训在京举办[EB/OL].(2011-03-10)[2011-04-15].http://www.cha.org.cn/GD/GeneralDocument/GDContent.aspx?ContentId=2523&ChannelId=45.

[2]吴晓海.北京地区医院图书馆(室)发展现状调查[J].中国病案,2010(11):41-43.

[3]刘礼德.上海市医院图书馆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2011(1):72-73.

[4]陈励和.广东省医院图书馆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9(1):61-63.

[5]广东省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三级综合医院)[EB/OL].(2010-01-06)[2011-04-05].http://wenku.baidu.com/view/2ec2f4030740be1e650e9ac0.html.

[6]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及基本现代化医院考评细则[EB/OL].(2006-07-27)[2011-04-15].http://www.docin.com/p-549192.html&pageType=.

[7]COMMITTEE H L S S.Standardsfor hospital libraries 2007[J].J Med LibrAssoc,2008,96(2):162-169.

[8]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EB/OL].(2010-09-07)[2011-04-15].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493/201009/702538.html.

篇4:关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汇报材料

4.抽查1个重症监护病区(房)和2个病区各2名患者的优质护理服

务措施的落实情况。

5.查2个科室有护理人员绩效分配方案和工作量化考核记录,与薪酬分配、晋升、评优等挂钩。6.核查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占所实际开放病房的比例≥80%。【访谈调查】 1.访谈院长、职能部门负责人(除护理部)各1名对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和内涵的知晓率≥80%。2.访谈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护士各1名对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和内涵的知晓率100%。

篇5: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是向含有多个地区或区域(人口一般在百万以上)提供以高水平专科医疗服务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并承担相应的高等医学院校和科研任务的区域性医疗机构;是省或全国的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技术中心,是国家高层次的医疗机构。依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置。

一、医院功能与任务(50分)(一)医疗服务(20分)

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科研(15分)

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

(三)业务技术指导(10分)

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四)预防保健(5分)

1、开展健康教育

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

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 科室设置(30分)

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分)

1、一级专业科室

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

内科:应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中地个为必设科室 :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等专业科室。

外科:应设普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科室。

妇产科:应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

儿科:应设儿内、新生儿等专业科室。

3、重点专科

重点专科应依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立。

全院应有3个以上的重点专科。每重点专科有20张病床。应设综合重症加强监护病房(ICU或称综合加强医疗病房)或专科重症加强监护病房(或称专科加强医疗病房)

(二)医技科室及其他业务科室(10分)

除符合<医疗机构标准>外,还应设信息统计室 图书馆(室)

三 人员配备(30 分)

医院应配备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的卫生技术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除引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

(一)、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在编护理人数不少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病床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不少于1:0.4,具有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不少于护士总数的20%,护理部正、副主任,内、外、妇、儿、急诊科、手术室及重点科室护士长应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技术职务,主管护师、护士结构合理(10分)

(二)、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机构合理。(6分)

(三)、各一级科室和重点二级科室主任应具有主任医师技术职务,一般二级科室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务。(7分)

(四)、营养人员(具有营养士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与床位比为1:200(4分)

(五)、输血科专业人员根据医院床位数、手术例数、用血量及工作实际情况确定。(3分)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以及教学医院,适当增加人员比例

四 医院管理(140分)

(一)、组织管理(25分)

1、医院应有健全的科学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工作均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并结合医院实际,认真制定和不断

完善医院工作制度,各级务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岗前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加强标准化管理。

3、医院实行目标管理,应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作好执行进度发协调,检查、考核与评价。

4、建立健全院内、外的监督制度,定期对医院工作和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5、院长应全面掌握医院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国内医院管理动态,强化科学管理意识;医院领导必须接受国家、省(自治区 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专业岗位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只能科室的领导也要接受岗位培训

6、有在职人员培训计划和经费

7、医院职工对院领导班子结构、合作和工作满意度≥80%。

(二)、信息管理(22分)

1、有健全的信息管理组织和有关工作制度

2、图书馆的中、外文医学图书和期刊能满足医教研需要

3、档案管理按《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升级办法》(国家二级)标准执行。

4、对医疗、病案统计、财务、人事、药库、和图书情报等信息实行电子计算机管理。

5、各种统计、分析、编码及信息都必须擦却国家和部颁标准。

6、医院的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并及时分析、反馈与利用。

(三)财务管理(15分)

1、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财会制度,加强财经律。

2、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实行主要服务项目明码标价。

3、贯彻“勤俭办院”的方针,加强经营管理 逐步开展成本核算。(四)设备管理(19分)

1、有健全的设备管理和维修组织,配备一定的工程技术人员。

2、医院设备实行计划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设备定期采购、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保证医疗工作需要。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使用效率,避免重复购置。

3、医院应重点保证《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规定达到的设备和其他基本要装备、急救设备、监护设备的配备,购置贵重仪器设备要经过论证。有关大型设备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4、贵重设备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五)总务管理(19分)

1、健全的总务管理制度 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

2、般物质实行定额管理 有健全的采购 验收 入库 发放 报废等制度

3、主动、及时为医教研和职工生活服务。做倒三下(下收、下送、下修),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及时处理三漏(漏水、漏电、漏气),做倒两满意(职工、病人)。

4、有意外情况下的供电措施 确保应急需要

(六)、建筑管理(8分)

1、医院建设要有总体规划,新建、改建、扩建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资料保存完整,符合卫生部《综合医院建筑标准》等建筑规范。

2、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急诊科等部门的建筑布局及人、物流向合理。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要求。

3、医院旧建筑有定期维修计划,不得在危房中从事医疗活动。

(七)、安全管理(15分)

1、有健全的医院安全保卫管理组织。

2、有健全的医院安全保卫管理制度、措施及实施记录并定期对安全管理进行评价。、对易发生危险的设备及部门有特殊的管理措施,如高压力系统、高压氧舱 氧气供应室 危险品仓库 同位素室 配电室 手术室 细菌室等

消防设备齐全,标志醒目,定期检查更换,使用方便。

严格执行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八)环境管理(17分)1、保持医院清洁卫生]、门诊、病房等医疗去禁止吸烟;保持整洁、安静。、搞好院内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污水 污物 放射性物质等处理,有毒气体排放及消烟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五 医疗管理与技术水平(480分)_(一)医疗管理(105分)

1、建立健全医疗管理组织,人员配备合理,有相应的工作制度。有一位副院长分管业务工作。

2、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院医疗业务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建立健全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医疗质量标准,并组织实施

4、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完善质量管理内部约束机制,进行全员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定期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必备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有: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可以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合并)、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

5、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及各种病例讨论制度。建立健全病历质量检查考核制度 加强院、科、主治医师三级的检查考核。病历书写要求清晰、规范、完整、正确、及时、有要点、有分析、注重内涵质量,完整地记录各级医师查房、抢救 会诊、讨论意见不得弄虚作假。

6、高度重视医疗安全,增强全院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加强医疗缺陷管理,制定措施加以防范,及时发生和纠正差错事故苗头。对已发现的差错、事故要及时上报,正确处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管人员的技术培训、考核,建立医务人员技术档案。

门诊管理,改善服务态度,简化手续、方便群众,努力消除“三长一短”(挂号、收费、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现象,并有相应措施,内外妇儿科每天应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出门诊,其中内科和外科门诊应每天保证二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在岗,承担指导低年资医师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的任务。本院医师出门诊人数应占在岗门诊医师总人数的65%以上。

加强急诊科建设,执行急诊首诊负责制,按卫生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在组织领导、布局和人员、床位、设备、药品、器械、通讯设备以及车辆配备等方面进行落实,保证医疗、抢救和转送病人的需要。

10、坚持危重抢救病人床旁交班制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坚守岗位

11、医技科室树立和坚持为临床第一线服务的思想,加强管理,保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预约和发报告的时间。检验科必须建立室内质量控制系统,并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或本地区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甲等医院必须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床学研究和临床用药的监督与指导.(二)、护理管理(75分)、贯彻卫生部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制。、医院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负责制。药积极创造条件设护理副院长,实行三级或二级管理。

3、切实落实卫生部《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各级人员按技术职务上岗。、开展整体护理,有整体护理实施方案,通过模式病房逐步向全院推广。

5、建立整体护理病历,并不断完善。、完善各科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指定并完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应有专门负责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副主任,各病房应有负责教学的护理人员。、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建立业务技术档案,年培训率不低于15%;有分级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对护理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的培养,使用计划药落实到个人。、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护士长以上的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管理专业岗位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

(三)“三基”、“三严”培训与管理(45分)、医院要坚持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简称“三基”)训练,培养严格要求、严格组织、严谨态度(简称“三严”)。、“三基”培训必须全员参与,“三基”考核必须人人达标。、要把“三严”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的始终。

4、医护人员人人掌握手心复苏急救术。

(四)医院感染管理(40分)

1、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严格控制医院感染。

2、有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及管理制度,关有监测记录、效果、评价及改进设施。

3、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和法定报告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4、有医院感染的教育培训制度,医护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严格进行正确的无菌技术操作。

5、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特殊区域的管理应达到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消毒供应室应达到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的要求》。8、消毒物品、物体表面、手、空气现场采样检验要达到规定的要求。

(五)输血管理(15分)

1、严格执行卫生部《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输血工作纳入本地区血液三统一管理。不得自找血源、自采自供血源。

2、建立健全输血工作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建立质量考核指标和质量管理信息反馈系统。、临床输血要严格执行用血登记制度和用血报批手续,输血前必须执行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有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的管理办法。、有严格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及管理制度,建立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6、输血科应达到卫生部有关规定的要求。

(六)技术水平(200分)

医院要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水平,能接受二级和部分三级医院的转诊。能正确处理复杂疑难病症。

1、临床科室(见附件一)(60分)

2、医技科室(见附件二)(60分)

3、重点专科(60分)

(1)、能开展“附件一”所列之重点专科诊疗技术,每个重点专科要达到国内或省级先进行列。

(2)、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应具有副主任医师技术职务,在国内本专业学术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

(3)、专业人才形成梯队。

(4)、能开展与重点相应的实验研究。

(5)、部(委)省级以上科研成果。

(6)、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7)、每年在国家级(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或省级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2篇。、护理(20分)

(1)、重点专科护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开展整体护理,并能对下级医院提供技术指导。

(3)、能承担中、高等卫生学校互利专业的临床教学。

(4)、开展护理科研 每年护理科研或革新项目≥2项。

(5)、每年在省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3篇。

六 教学、科研管理与水平(105分)(一)教学 科研管理(45分)

1、有与功能和任务想适应的、健全的教学和科研管理组织,医院领导要有人分工负责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2、有切实可行的教学科研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与评价。、有健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规章制度,做到有监督、有检查、有评价。、有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 并建立备课 评教 评学和检查性听课制度。

5、教学资料(电化教学材料、自编统编等)、教学设备(仪器设备、图表标

本模型、实验动物等)以及所提供的教室、示教室、病种、病人数量均能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执行卫生部有关“教学医院”的管理规定。

(二)、教学、科研水平(60分)

医院要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完成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实习任务

2、独立培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3、毕业后教育 继续教育和进修教育正规严格效果好。

4、每年承担部委 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

5、在统计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1次。

6、按评审前三年统计,有省科技进步(成果)奖≥1项;部委、省科技进步(成果)奖≥2项。

七、思想政治工作与医德医风建设(65分)

(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院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10分)

(二)、有相应的管理体系和教育体制度。(5分)

(三)、坚持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5分)

(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贯《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廉洁行医措施,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奖惩分明。(13分)

(五)、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13分)

(六)、提倡敬业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6分)

(七)、建立健全群众和社会监督制度,患者、合同单位对医院的满意度≥85%。(13分)

八、统计指标(100分)

1、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手术前后符合率≥90%。

3、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符合率≥50%。

4、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装置(CT)检查阳性率≥60%(无CT者,此项不占分)。

5、磁共振成像装置(MRI)检查阳性率≥70%(无MRI者,此项不占分)。

6、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50%。

7、X光摄甲片率≥40%。

8、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20)。

9、血液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

10、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国平均成绩之上。

11、细菌室间质评全国鉴定正确率≥80%。

12、尸检率≥10%(新生儿尸检除外)。

13、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14、病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4%。

15、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16、同一病例一周内再住院率(检查时确定病种,同级医院比较)处于同级医院较低水平。

17、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18、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

19、麻醉死亡率≤0.02%。

20、门诊处方合格率≥95%。

21、门诊病历书写格式合格率≥90%。

22、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23、陪护率≤5%(不包括爱婴医院产科病房)

24、一人一针一管一灭菌执行率100%

25、住院病人治疗饮食就餐率100%

26、住院病人就餐率≥80%

27、医院感染率≤10%

28、医院感染漏报率≤20%

29、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30、病床使用率适宜范围85%-93%

31、平均住院日≤18天

32、病床周转次数≥17次/年

33、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5%

34、完成指令性任务100%

35、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100%

36、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100%

37、基础护理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100%

38、特护 一级护理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90%

39、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95%(根据护理模式改革的需要,护理文件由各地自定)。

40、开展整体护理病房数≥20%

41、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2、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43、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100%

44、年褥疮发生次数0(特殊情况例外)

45、成分输血使用率70%计算公式:

各种成分血使用量(袋)子

各种成份血使用量(袋)+全血使用量(袋)×100%

46、单病种治愈好转率达卫生部颁发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47、单位病种病死率低于卫生部颁布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48、单位病种术后十日死亡率低于卫生部颁布的病种质量标准。

篇6:关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汇报材料

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 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 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 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 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 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卫生部印发了《三级儿童医院评审 标准(2011 年版)(卫医管发„2011‟79 号)》。为进一步解读评审标 准,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行业监管与评审工作提供参考,医院开展自 我监管与质量改进提供依据,制定本细则。

一、本细则适用范围

《三级儿童医院评审标准(2011 年版)实施细则》适用于三级 儿童医院,其余各级各类医院可参照使用。

本细则共设臵 7 章 74 节 416 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 68 节 375 条 665 款细则,用于对三级儿童医 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在本细则的各章节中 带“★”为“核心条款”,共 27 条。

第七章共 6 节 41 条监测指标 用于对三级儿童医院的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二、细则的项目分类

(一)基本条款

I 适用于所有三级儿童医院。

(二)核心条款

为保持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患儿安全,对那些最基本、最常用、最 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 医疗安全与患儿权益的标准,列为“核心条款”,带有★标志。

(三)可选条款

主要是指可能由于区域卫生规划与医院功能任务的限制,或是由 政府特别控制,需要审批,而不能由医院自行决定即可开展的项目。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见表 1。

表 1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

名称

第一章 坚持医院公益性 第二章 医院服务 第三章 患者安全

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第五章 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第六章 医院管理 合计

节 6 8 10 28 5 11 68

条 33 35 28 187 31 61 375

款 35 48 29 392 52 109 665

核心条款★ 3 4 10 2 6 27

三、评审表达的方式

(一)评审采用 A、B、C、D、E 五档表述方式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D-不合格

E-不适用,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功能任务未批准的项目,II 或同意不设臵的项目。

判定原则是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须先符合“C-合格”档的 要求,要到“A-优秀”,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要求。

(二)标准条款的性质结果

评分说明的制定遵循 PDCA 循环原理,P 即 plan,D 即 do,C 即 check,A 即 act,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订及组织实现的过程,实现 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

由于标准条款的性质不同,结果表达如表 2。

表 2 第一章至第六章标准条款的评价结果

A 优秀 有持续改进,成效良好

PDCA

B 良好 有监管有结果

PDC

C 合格 有机制

且能有效执行

PD

D 不合格 仅有制度或规章或 流程,未执行 仅 P 或全无

四、评审结果

表 3 第一章至第六章评审结果

项目 类别 甲等 乙等 第一章至第六章标准条款 C级 ≥90% ≥80%

B级 ≥60% ≥50%

A级 ≥20% ≥10%

C级 100% 100%

核心条款 B级 ≥70% ≥60%

A级 ≥20% ≥l0%

III

目录

第一章 坚持医院公益性..................................................1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1

二、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机制......................................5

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8

四、应急管理...........................................................11

五、临床医学教育与继续医学教育.........................................14

六、科研及其成果.......................................................16

第二章 医院服务.......................................................18

一、预约诊疗服务.......................................................18

二、门诊流程管理.......................................................20

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22

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28

五、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30

六、维护患儿的合法权益.................................................31

七、加强投诉管理.......................................................33

八、就诊环境管理.......................................................35

第三章 患儿安全.......................................................38

一、确立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儿身份.....................................38

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41

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儿、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43

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45

五、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46

六、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48

七、防范与减少患儿跌伤、坠床、烫伤和呕吐物吸入窒息等意外事件发生.......49

八、防范与减少患儿压疮发生.............................................50

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51

十、鼓励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参与医疗安全...................................53

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55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55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58

三、医疗技术管理.......................................................63

四、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67

五、新生儿科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70

IV

六、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73

七、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77

八、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84

九、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90

十、重症医学科管理与持续改进...........................................96

十一、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100

十二、中医管理与持续改进..............................................104

十三、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106

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109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123

十六、病理管理与持续改进..............................................133

十七、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143

十八、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148

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158

二十、介入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165 二

十一、临床营养管理与持续改进........................................170 二

十二、血液净化管理与持续改进........................................174 二

十三、放射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182 二

十四、小儿门诊输液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88 二

十五、雾化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92 二

十六、儿童保健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95 二

十七、其他特殊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199 二

十八、病历(案)管理与持续改进......................................204

第五章 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210

一、确立护理管理组织体系..............................................210

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213

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217

四、护理安全管理......................................................221

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223

第六章 医院管理......................................................228

一、依法执业..........................................................228

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231

三、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234

四、人力资源管理......................................................236

五、信息与图书管理....................................................241

六、财务与价格管理....................................................245

七、医德医风管理......................................................250

V

八、后勤保障管理......................................................252

九、医学装备管理......................................................258

十、院务公开管理......................................................264

十一、医院社会评价....................................................266

第七章 日常统计学评价................................................267

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269

二、住院患儿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271

三、特定(单)病种质量指标............................................286

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296

五、合理用药监测指标..................................................301

六、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306

VI

第一章 坚持医院公益性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 定位和要求。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1.1.1 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

1.1.1.1

医院的功能 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符 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三 级儿童医院设臵标准。【C】

医院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三级儿童医院设臵基本标准全部条款,获得批准等 级至少正式执业三年以上。

(1)实际开放床位与卫生技术人员之比 1∶1.15。(2)病房护士:病房实际开放床位≥0.4:1(3)在岗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50%。【B】符合“C”,并

1.临床科室主任具有正高职称>90%。2.护理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50%。3.平均住院日≤12 天。

4.实际开放床位明显大于执业登记床位时(大于 10%)有增加床位的申请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文件。【A】符合“B”,并

医院功能、任务和定位符合卫生区域规划,达到卫生行政部门三级儿童医院设 臵标准。

1.1.2 临床科室一、二级诊疗科目/专业设臵齐全、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项目符合省级卫生 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

1.1.2.1

保持适宜规模 临床科室、人员梯队符合省级卫生 行政部门规定的三级儿 童医院标准。【C】

1.诊疗科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三级医院设臵标准,获得批准至少正式执业 2.临床科室诊疗科目:至少设有儿内科(6 个二级专业)、儿外科(4 个二级专 业)、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麻醉科、康复科、儿童保 健科、急诊科、疼痛科(可选)。

3.一、二级诊疗科目设臵、人员梯队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三级儿童医 院标准。

4.二级专业由儿科专业副主任医师主持临床工作。【B】符合“C”,并

1.设臵有内科、外科、儿童保健科的全部二级诊疗科目,并设有三级诊疗科目。(1)小儿内科二级专业为:感染性疾病科,心脏病科,呼吸科,消化科,肾科,一、二级诊疗科目设臵、三年以上。神经内科,血液病科,风湿病科,内分泌科,新生儿科、小儿遗传病科、小儿 免疫科。

(2)小儿外科二级专业为:普外科,胸心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烧伤整形科,新生儿外科。

(3)儿童保健科二级专业为:儿童生长发育专业、儿童营养专业、儿童心理卫 生专业、儿童康复专业、儿童五官保健专业。

2.90%的二级专业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任职 3 年以上)主持临床工作。【A】符合“B”,并

90%的二级专业由主任医师主持临床工作。

1.1.3 儿科重点专业诊疗技术水平在本省或全国儿科专业领域学科优势明显;诊疗工作量与 质量处于本省或全国前列;重症病人占总病人的比例处于本省或全国前列。

1.1.3.1

重点科室、优势病种、擅 长专业诊疗技术水平与 质量处于本省或全国前 列。【C】

1.十五种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个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处于本省前列(前 25 百分位)(详见本标准第七章 第二节,下同)。

2.八种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 日与平均住院费用,处于本省前列(前 25 百分位)(详见本标准第七章第二节,下同)。【B】符合“C”,并

1.十五种住院重点疾病及八种住院重点手术工作量与质量处于全国先进(中位 数)。

2.设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儿科临床重点科室或省级儿科临床质控中心 单位。

【A】符合“B”,并

1.十五种住院重点疾病及八种住院重点手术工作量与质量处于全国前列(前 25 百分位)。

2.有卫生部批准的儿科临床重点科室。

1.1.4 医院有承担本辖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儿科专业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 设备、技术梯队与处臵能力,可提供急危重症诊疗服务(24 小时/每天-7 天/每周-365 天/ 每年),并能接受外辖区转入患儿服务。

1.1.4.1

主要承担急危重症和疑 难疾病的诊疗 在急诊与。住院患儿中急危重症和 疑难疾病诊疗的比重 住; 院诊疗中跨区域外埠患 儿的比重。【C】

1.医院有承担本辖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儿科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 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臵能力。2.主要专业住院患儿疑难病例≥20%。3.住院诊疗中收住跨区域外埠的患儿。【B】符合“C”,并

1.主要专业住院患儿疑难病例≥30%。

2.住院诊疗中收住跨区域外埠患儿的比重逐年提升。【A】符合“B”,并

1.主要专业住院患儿疑难病例≥40%。2.NICU 中疑难病例≥80%。

注:部分二级专业疑难病例,例如 新生儿专 业

住院新生儿病房疑难病例≥30%。NICU 中疑难病例≥80%。

主要疑难疾病包括:RDS、PPHN、中-重度 HIE、极低或超低体重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消化道畸形诊治、NEC、严重高胆红素血症、顽固性低血糖、休克、严重感染、严重脑室内出血或脑积水等。小儿呼吸专业

住院患儿中疑难病例比例应大于 30%。

主要疑难疾病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院内获得性肺炎、支气管哮喘、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原发肺 结核、免疫缺陷病肺部并发症、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Katagener 综合症、先天支气管肺发育畸形、肺 血管畸形、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弥漫间质性肺疾病、结缔组织病肺损害。小儿内分泌专业

住院患儿中疑难病例比例应大于 30%。

主要疑难疾病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危象、持续低血糖、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急性代谢危象、肾上腺危象、持续低钙血症、甲状腺危象、高血钙危象、甲状旁腺危象、严重电解质紊乱、高血压脑病、心跳呼吸骤停、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脑病。小儿神经病学专业

住院患儿中疑难病例比例应大于 30%。

主要疑难疾病包括:中重症脑炎、脑膜炎、脑病、难治性癫痫、重型外周神经病、神经疾病合并严重其它 躯体疾病、各种严重神经疾病。小儿肾病专业

住院患儿中疑难病例比例应大于 30%。

主要疑难疾病包括:难治性肾病、先天性肾脏病、遗传性肾脏病、肾小管疾病、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继发性肾脏病、难治性泌尿道感染、膀胱输尿管反流、罕少肾脏病及肾脏肿瘤等。小儿遗传病专业

住院患儿中疑难病例比例应大于 30%。

主要疑难疾病包括:低血糖鉴别诊断;各种染色体疾病的诊断;各种糖类代谢异常疾病诊断、各种有机酸 与氨基酸代谢障碍疾病的诊断、各种蛋白质代谢异常的诊断、各种脂质代谢异常的诊断、肾小管酸中毒 的鉴别诊断、嘌呤代谢异常诊断、色素代谢异常诊断、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治疗、粘多糖病的诊治、代谢 性肝病的诊治。小儿免疫专业

住院患儿中疑难病例比例应大于 30%。

主要疑难疾病包括:IVIG 无应答型川崎病、巨大冠脉瘤、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形性渗出性红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湿疹血小板减少免疫缺陷综合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肿病。小儿传染病专业

住院患儿中疑难病例比例应大于 30%。

主要疑难疾病包括:发热待查;慢性腹泻;肝脾肿大原因待查(包括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与综合治 疗);浆膜腔积液原因待查;侵袭性真菌病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治。

1.1.5 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臵、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 政部门规定的标准;重点科室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前列。

1.1.5.1

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 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符 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 定的标准。【C】

1.医院医技科室、人员编制、设备设施、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标准。

床科室需要,项目设臵、2.全院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院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 1%。

【B】符合“C”,并

1.医技科室主任具有正高职称>70%。

2.医技科室、临床实验室项目完全达到集中设臵、统一管理、资源共享。3.有省级临床质控中心或重点专科。【A】符合“B”,并

1.有国家级临床质控中心或重点专科。2.医技科室主任具有正高职称>90%。

二、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机制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1.2.1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1.2.1.1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 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放在第一位。【C】

1.医院文化建设和服务宗旨、院训、发展规划体现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 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2.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相关制度与规范。

3.参加并完成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社会公益项目,有评审前三年完成项目 数量、参加的医务人员总人次、资金支持等资料。(1)各类扶贫、防病、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项目。(2)完成边远地区医疗服务援助项目。

(3)开展或举办多种形式社会公益性活动(如义诊、健康咨询、募捐等)。(4)其他项目。【B】符合“C”,并

1.有深化改革,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质量、优化服务、降低成本、控 制费用的措施。

2.评审前三年所参与或开展的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受到政府、媒体、社会好评或 获得嘉奖。【A】符合“B”,并 1.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成效。2.社会调查满意度高。

1.2.2 按照规范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师资与经费落实,做好培训基地 建设。

1.2.2.1

按照规范开展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到制 度、师资与经费落实,做 好培训基地建设。【C】

1.具备临床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资质。

2.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师资、经费、培训空间 等支持细则。

3.课程设计、培训内容、考核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4.严格执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定期评估总结。【B】符合“C”,并

定期征求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及输送单位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意见 和建议。【A】符合“B”,并

根据定期总结和征求意见,持续改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1.2.3 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 项目。1.2.3.1

将推进规范诊疗 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 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 续改进的重点项目。【C】

1.根据《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结合本院实 际筛选病种,制定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2.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实施方案。3.医院有诊疗指南、操作规范以及相关质量管理方案。【B】符合“C”,并

有专门部门和人员对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分 析,及时反馈,改进。【A】符合“B”,并

1.开展临床路径试点专业和病种数、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患儿入组率、入组后完 成率符合要求。

2.对肺炎等第七章第三节所列的病种实行单病种质量规范管理,有完整的管理 资料。

3.有信息化支持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管理。

1.2.4 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切入点,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患儿诊疗等候时间。

1.2.4.1 【C】

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医疗 1.对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系统调研。,服务流程 缩短患儿诊疗,2.对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瓶颈问题有系统调研。等候时间和住院天数。3.有根据调研结果采取缩短患儿诊疗等候时间和住院天数的措施。【B】符合“C”,并

医院从系统管理、流程再造等方面通过多部门协作,落实整改措施,优化服务 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儿诊疗等候时间和住院时间。【A】符合“B”,并

1.门诊等候时间缩短,无排长队现象。

2.医技普通检查当天完成,检验当天出具报告,特殊检查缩短预约时间。3.近五年住院天数有降低趋势。

1.2.5 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得到优先合理使用。

1.2.5.1

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 应用指南》 《国家基本和 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 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 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 用。【C】

1.有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优 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的相关规定及监督体系。

2.有专门人员定期对医师处方是否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进行督查、分析及反

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馈。

【B】符合“C”,并

有主管职能部门定期对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调整反馈,满足基本医疗服务需要。【A】符合“B”,并

1.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列入医院用药目录,有相应的采购、库存量。2.对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对象使用国家基本药物(门诊、住院)的比例符合省卫 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1.2.6 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

1.2.6.1

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 规模。【C】

1.有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措施与动态管理机制。2.特需服务规模占全院服务规模≤10%。【B】符合“C”,并

1.特需门诊量不超过专家门诊量 10%。2.住院特需床位数量占实际开放床位数≤7%。【A】符合“B”,并

1.特需门诊总量占总门诊量≤5%。2.住院特需床位数量占实际开放床位数≤5%。

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1.3.1 将对口支援县医院、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受援医院)和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 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1.3.1.1

将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 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受援 医院)及支援社区卫生服 务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 任制与医院工作计 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 责。(★)【C】

1.支援下级医院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管理,有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2.有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下级医院支援协调工作。

3.针对受援医院的需求,制订重点扶持计划并组织实施 在儿科专业中选择 2~,3 个重点,实施系统的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及管理帮扶。4.参与支援下级医院服务纳入各级人员晋升考评内容。【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监督管理,尤其是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医疗质量 与安全等方面,定期对受援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总结,提高帮扶效果。【A】符合“B”,并

通过三年对口帮扶,其儿科专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3.2 承担政府分配的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

1.3.2.1

承担政府分配的为社 区 农村培养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 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 措施予以保障。【C】

1.对政府指令的社区、农村人才培养任务,有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予以保障。2.有每年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才项目的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3.有“参与支援下级医院服务纳入各级人员晋升考评内容”的明确规定。4.到农村、社区及下级医院服务医师人数占符合晋升条件人数比例≥60%。【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加强对农村、社区人才培养工作监督管理,对培养效果进行追踪评 价。

2.有完整的项目培养资料,包括学员名单、授课课件、学时、考核和评价等。3.到农村、社区及下级医院服务医师人数占符合晋升条件人数比例≥70%。【A】符合“B”,并

1.到农村、社区及下级医院服务医师人数占符合晋升条件人数比例≥90%。2.有关人才培养的指令性项目实施效果良好,受训学员满意度高,获得各级政 府肯定或表扬、奖励等。

1.3.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 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

1.3.3.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 【C】

1.有专门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和 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 预防等任务。2.有指定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控、报告以及传染病预防工作。

3.对发现的法定传染病患儿、病原携带者、疑似患儿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 治疗和控制措施。化处臵。

5.有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患儿、疑似传染病患儿应当引导至相对 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6.有对特定传染病的特定人群实行医疗救助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7.依照规定为特定对象(如结核病、艾滋病等)提供医疗救助服务。【B】符合“C”,并

门诊、住院诊疗信息登记完整,传染病报告、诊疗和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 规范。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传染病管理定期监督检查、总结分析,持续改进传染病管理,无传 染病漏报,无管理原因导致传染病播散。病的发现、救治、报告、4.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

1.3.4 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

1.3.4.1

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 诊“绿色通道”,有效衔 接的工作流程。【C】

1.有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2.有急诊与住院连贯的医疗服务标准与流程。

3.医院急诊护士与“120”急救人员、病房间有严格的交接制度、规范患儿转 接及工作记录。【B】符合“C”,并

1.有多部门、多科室的协调机制,保障多发伤、复合伤、疑难病例的抢救治疗。2.有“绿色通道”病情分级和危急重症优先的诊治的相关规定,保证急诊手术 流程畅通。【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急诊绿色通道实施情况定期督导检查、持续改进急诊抢救工作。

1.3.5 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

1.3.5.1

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 进 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C】

1.有针对本地区人群健康状况特点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以及健康咨询等 公益性活动。

2.有接受各级行政部门指令或医院自发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3.医院有开展禁止吸烟宣教和督查,全院各处设有醒目统一的禁烟标志。【B】符合“C”,并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咨询等公益 性活动有定期效果评价,持续改进。【A】符合“B”,并

开展公益性社会活动获得省级及以上表彰。1.3.6 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内,医院应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

1.3.6.1

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 架内 医院应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相关服 务流程。【C】

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内,医院建立与实施双向转 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有完整的相关资料。【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双向转诊结果追踪随访、总结分析及效果评价。【A】符合“B”,并

转诊单位间有定期的联席会制度,加强协作,共同改进双向转诊工作。

1.3.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 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

1.3.7.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 计法》与卫生行政部门规 定 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 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 相关数据报送工作 数据,真实可靠。【C】

1.有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的数据与其他信息的制度与流程,按规定完成医院基 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等相关信息报送工作。2.有保证信息真实、可靠、完整的具体核查措施。【B】符合“C”,并

落实信息报送前的审核程序,实行信息报告问责制。【A】符合“B”,并

当地卫生行政或统计部门提供信息显示,近三年内:(1)未发生统计数据上报信息错误。(2)未出现瞒报或报送虚假数据现象。

四、应急管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1.4.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与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服从指挥,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1.4.1.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 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 应急预案,承担突发公共 事件的医疗救援和突发 【C】

1.各级各类人员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的内容。2.医院明确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应发挥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3.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指令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指令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5.有完备的应急响应机制。

【B】符合“C”,并

1.有主管职能部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熟悉应急预案以及医院的执行 流程。

2.有参与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完整资料。【A】符合“B”,并

对参与的每一例医疗救援或防控工作均有总结分析,持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1.4.2 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的 机制。

1.4.2.1

建立健全医院应急管理 组织和应急指挥系统,负 责医院应急管理工作。【C】

1.有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医院应急管理。2.有医院应急指挥系统,院长是医院应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3.主管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4.有各部门、各科室负责人在应急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与任务。5.医院总值班有应急管理的明确职责和流程。6.有医院应急队伍,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7.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B】符合“C”,并

1.有院内、外和院内各部门、各科室间的协调机制,有明确的协调部门和协调 人。

2.有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相关制度。

3.医院应急队伍组成垂直和水平关系明晰,跨度合理,覆盖应急反应的各个方 面,确保应急行动的协调和高效,能够得到后勤系统和医学装备部门的支持。【A】符合“B”,并

1.有应急演练或应急实践总结分析,对医院应急指挥系统的效能进行评价,持 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2.有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授权履行信息发布。1.4.3 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制订和完善各类应 急预案。

1.4.3.1

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明 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 突发事件及应对策略。【C】

组织有关人员对医院面临的各种潜在危害加以识别,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排 序,明确应对的重点。【B】符合“C”,并

有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医院的承受能力进行 系统分析,提出加强医院应急管理的措施。【A】符合“B”,并

定期进行灾害脆弱性分析,对应对的重点进行调整,对相应预案进行修订,并 开展再培训与教育。

1.4.3.2 【C】 的标准操作程序。

2.制订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下各个 部门的责任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反应行动的程序。

3.有节假日及夜间应急相关工作预案,配备充分的应急处理资源,包括人员、应急物资、应急通讯工具等。【B】符合“C”,并

编制医院应急预案手册,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知晓本部门 和本岗位相关职责与流程。【A】符合“B”,并

定期并及时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持续完善。编制各类应急预案。★)1.根据灾害脆弱性分析的结果制订各种专项预案,明确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1.4.4 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

1.4.4.1

开展全员应急培训和演 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 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 体应急能力。【C】

1.医院有安全知识及应急技能培训及考核计划,定期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应急 相关法律、法规、预案及应急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训,组织考核。2.各科室、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系统的防灾训练。3.开展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应急演练。【B】符合“C”,并

1.培训考核的内容涵盖了本地区、本院需要应对的主要公共突发事件。2.相关人员掌握主要应急技能和防灾技能。3.有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医院内、外联合应急演练。

4.有应对突发大规模传染病爆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演练。【A】符合“B”,并

应急预案与流程的员工知晓率达到 100%。1.4.4.2

医院有停电事件的应急 对策。【C】

1.有停电的医院总体预案和主要部门应急预案。

2.明确应急供电的范围、实施应急供电的演练,确保手术室、ICU 等主要场所 应急用电。

3.配备充分的应急设施,如各个病区都设臵有应急用照明灯。4.员工都应知晓停电时的对策程序。【B】符合“C”,并

1.对本院备臵的应急发电装臵与线路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带负荷试验,并有 记录。

2.对突发火灾、雷击、风灾、水灾造成的停电有应急措施。

3.定期检查接地系统,对手术室、ICU、医技科室大型设备、计算机网络系统 等重要部门的接地有常规维护记录。【A】符合“B”,并

1.供电部门 24 小时值班制,有完整的交接班记录。

2.有停电及应急处理的完整记录,记录时间精确到分,有处理人员的签名。3.有主管职能部门的督导检查和持续改进资料。

1.4.5 合理进行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

1.4.5.1

制订应急物资和设备储 备计划 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及审批程序 有适量,应急物资储备 有应对应,急物资设备短缺的紧急 供应渠道。【C】

1.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计划。2.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审批程序。3.有必备物资储备目录,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使用登记。【B】符合“C”,并

1.应急物资和设备有定期维护,确保效期,自查有记录。

2.现库存的储备物资与目录相符,有适量的药品器材、生命复苏设备、消毒药 品器材与防护用品,有水与食品的储备。3.有职能部门监管记录。【A】符合“B”,并

与供应商之间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紧急供应的协议。

1.4.6 建立医院应急管理的评估与持续改进机制。

1.4.6.1

建立医院应急管理的评 估与持续改进机制。【C】

有对医院各类应急管理进行评估的制度,并执行。【B】符合“C”,并

对医院应急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并开展再培训与教育。【A】符合“B”,并

实例或数据证实医院应急管理持续改进有成效。

五、临床医学教育与继续医学教育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1.5.1 教学师资、设备设施符合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要求,并能发挥 作用

1.5.1.1

教学师资、设备设施符合 医学院校教育要求,承担 研究生学历教育,具备研 究生学位授权点。【C】

医院具有能够承担医学院校教学的教学师资、设备设施,符合教育部对三级医 院的教学要求。【B】符合“C”,并

具备参与或承担高等学校教材(教科书)编撰工作能力,并已出版,或被指定 为省级临床专科技术培训中心或为省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A】符合“B”,并

1.为国家级临床专科技术培训中心或基地。

2.能够独立承担研究生学历教育,有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并已有毕业学员。

1.5.2 承担本科及以上医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

1.5.2.1

承担本科及以上医学生 【C】

1.完成本科及以上临床教学工作,通过历次教学评估。3.有专门部门和专职人员负责教学管理工作。4.有相应专业教研组或办公室,有专(兼)职教师。5.有独立承担培养本科生及以上的专业、数量等相关资料。【B】符合“C”,并

1.对所承担的教学工作有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有可追溯的记录。2.为大学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并承担连续 5 届本科医学教育工作。3.独立承担硕士研究生教育。【A】符合“B”,并 独立承担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2.有支持教学规划,资金投入和保障制度。

1.5.3 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任务。

1.5.3.1

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训和县级医院骨干医师 培养任务。【C】

1.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实施方案,提供相应培训条 件及资金支持。

2.有专职人员负责培训工作。【B】符合“C”,并

1.有主管职能部门和专人负责对培训工作定期督查、督教。2.为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

3.有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科、数量及档案管理等相关资料。【A】符合“B”,并

1.能够承担同级(三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专业培训任务。

2.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县医院骨干医师培养情况的追踪随访、总结评价,持续改进培训工作。

1.5.4 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情况。

1.5.4.1 【C】

培训条件及资金支持。

2.有专门部门和专人对全院继续教育项目实施统一管理、质量监督。【B】符合“C”,并

1.有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档案。2.有继续医学教育与员工定期考核、晋职晋升挂钩。3.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率 90%以上。

4.每年承担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6 个或承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 个。

【A】符合“B”,并

1.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率 95%以上。

2.近3 年承担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9 个或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6 个。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1.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和继续教医学育规划、实施方案,提供

1.5.5 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诊疗水平,推广适宜卫生技术。

1.5.5.1

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 生技术人员提高诊疗水 【C】

1.有承担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诊疗水平的相关规划、实施方 案,提供培训条件及资金支持。

3.有下级医院进修医务人员数量、学科等相关资料。【B】符合“C”,并

1.选派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参与支援农村、支援西部及社区工作,指导下级医 院和培养卫生技术人员。

2.有选派援助人员名单、学科及援助项目等相关资料。【A】符合“B”,并

1.有推广适宜卫生技术项目及效果评价。2.对援助工作有监管,有追踪、有评估与持续改进。平,推广适宜卫生技术。2.有指定部门和人员对培训项目实施统一管理、质量监督。

六、科研及其成果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1.6.1 有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制度和办法,并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

1.6.1.1

有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 研工作的制度和办法 并,提供适当的经费 条件与、设施。【C】

1.有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2.有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具体措施。3.有科研经费支持及相应的科研条件与设施。4.有专门部门和人员对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工作进行管理。【B】符合“C”,并

1.有省级的临床重点学科或省级重点实验室。2.医院设立科研支持基金和鼓励性科研的经费相关资料。3.对科研工作有监管,有追踪、有评估与持续改进,有记录。【A】符合“B”,并

1.有国家级的临床重点学科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医院科研经费与医院总体收入增长同步。

1.6.2 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获得院内外经费,开展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研究工作,并取 得成效。

1.6.2.1

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 目,获得院内外研究经 费,并取得研究成果。【C】

1.有近5 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及科研成果的相关资料。2.有科研成果(专利数量、统计源期刊发表文章数量、省级或以上获奖励数量)与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比例(如每百张实际开放床位)、与在册医护研人员比例(如每百名医师、或护士、或药师、或技师、或专职科研人员等)的统计资料 和统计分析。

3.有临床科研项目数量,占总项目比例及专利技术转化的相关资料。4.医院配套经费到位率≥80%(以年终财务报表数据为准)。【B】符合“C”,并

1.有近5 年来承担省级科研项目数量、获得科研资助资金数量相关资料。2.有省科研成果(专利数量、统计源期刊发表文章数量、省级或以上获奖励数 量)及与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比例、与在册医护研人员比例的统计资料和统计分 析。

3.医院配套经费到位率≥90%(以年终财务报表数据为准)。【A】符合“B”,并

1.有近5 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获得科研资助资金数量相关资料。2.有国家级科研成果(专利数量、统计源期刊发表文章数量、省级或以上获奖 励数量)及与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比例、与在册医护研人员比例的统计资料和统 计分析。3.临床科研项目数量,占总项目比例及专利技术转化情况。4.医院配套经费到位率≥95%(以年终财务报表数据为准)。

1.6.3 医院有将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的激励政策,并取得成效。

1.6.3.1

医院有将研究成果转化 实践应用的激励政策,并 取得成效。【C】

1.有将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的激励政策。

2.十年内医院有自主创新的适宜技术得到推广或院级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 或引进技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案例。【B】符合“C”,并

十年内医院至少有省部级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的案例。【A】符合“B”,并

十年内医院至少有国家级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的案例。

1.6.4 依法取得相关资质,并按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开展临床试验。

1.6.4.1

依法取得相关资质,并按 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开展临床试 验。【C】

1.有获取国家药物临床相关机构相关资质的证明文件,并有相应的专用床位、设施与设备。

2.能按照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开展临床试验。3.对研究人员的资质与批准程序有明确规定,要求知晓并做到。(1)研究者必须详细阅读和了解试验方案的内容,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2)研究者应向受试者说明经伦理委员会同意的有关试验的详细情况,并取 得知情同意书。

(3)研究者有义务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障受试者的安全,并记录在案。(4)研究者负责作出与临床试验相关的医疗决定,保证受试者在试验期间出 现不良事件时得到适当的治疗。4.临床试验药品管理规范。(1)临床试验用药品不得销售。

(2)试验用药品的供给、使用、储藏及剩余药物的处理过程应接受相关人员 的检查。

(3)试验用药品的使用记录应包括数量、装运、递送、接受、分配、应用后 剩余药物的回收与销毁等方面的信息。【B】符合“C”,并

1.研究者应保证将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合法地载入病历和病例报告 表。

2.有主管的职能部门的监管,记录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意见。3.研究者接受了申办者派遣的监察员或稽查员的监察和稽查及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的稽查和视察,有改进意见与要求的记录。【A】符合“B”,并

十年内医院至少有三项完整、规范的临床试验案例及相关资料。

第二章

一、预约诊疗服务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医院服务

2.1.1 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儿实行中长期预约。

2.1.1.1

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 疗与分时段服务,对门诊 和出院复诊患儿实行中 长期预约。【C】

1.医院至少开展两种以上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如电话、网络、现场等预约形 式。

2.门诊实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3.出院复诊患儿实行中长期预约。【B】符合“C”,并

专家门诊、专科门诊、普通门诊、出院复诊均开展预约诊疗服务。【A】符合“B”,并

有完善的出院复诊患儿、慢性病患儿预约服务管理,登记资料完整。

2.1.2 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可操作流程,提高患儿预约就诊比例。

2.1.2.1

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 规范,有可操作流程,提 高患儿预约就诊比例。【C】

1.有职能部门负责统一预约管理和协调工作。2.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流程。

3.有方便患儿获取的门诊和预约服务公开的医疗信息。4.有出诊医师管理措施,变动出诊时间提前公告。5.医务人员熟知预约诊疗制度与流程。【B】符合“C”,并 1.有信息化预约管理平台。2.有专人负责预约具体工作。3.对中长期预约号源有统一管理和协调。【A】符合“B”,并

1.不断提高预约就诊比例,门诊预约率达到门诊量 50%以上。2.对预约诊疗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持续改进预约工作。

2.1.3 建立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

2.1.3.1 建立与挂钩合 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预 约转诊服务。【C】

1.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开展预约转诊服务,有规范,有流程。2.有与基层医疗机构预约转诊协议。3.规范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预约转诊工作。4.转诊预约患儿携带转诊全面病历资料。【B】符合“C”,并

1.有提高转诊质量的相关培训和指导。2.信息系统支持病历资料同步传输。【A】符合“B”,并

对预约转诊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持续改进转诊工作。

二、门诊流程管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2.2.1 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完善门诊管理制度,落实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改善患儿就 医体验。有急危重症患儿优先处臵的制度与程序。

2.2.1.1

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完善 门诊管理制度,落实便民 措施,减少就医等待,改 善患儿就医体验,有急危 重症患儿优先处臵的制 度与程序。【C】

1.门诊布局科学、合理,流程有序、连贯、便捷。2.有门诊管理制度并落实。3.有各种便民措施。4.有缩短患儿等候时间的措施。

5.有急危重症患儿优先处臵的相关制度与程序。【B】符合“C”,并

1.针对门诊重点区域和高峰时段有措施保障门诊诊疗的秩序和连贯性。2.有减少就医环节的信息支持系统,实行门诊分层挂号、或科室、诊室直接挂 号、缴费或自助挂号、缴费等服务。3.切实落实急危重症患儿优先处臵制度。【A】符合“B”,并

门诊管理工作有分析评价,持续改进门诊工作。

2.2.2 公开出诊信息,保障医务人员按时出诊,遇有医务人员出诊时间变更应当提前告知患 儿监护人或近亲。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患儿有效就诊。

2.2.2.1

公开出诊信息,保障医务 人员按时出诊。提供咨询 服务,帮助患儿有效就 诊。【C】

1.以多种方式向患儿监护人或近亲提供出诊信息,并及时更新。

2.医务人员按时出诊,特殊情况无法出诊应有替代方案并及时告知患儿监护人 或近亲。

3.有咨询服务,帮助患儿有效就诊。【B】符合“C”,并

1.医务人员完成本岗位诊疗工作后能主动指导患儿进入下一诊疗环节。2.有奖惩措施和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按时出诊率。【A】符合“B”,并

1.开展满意度调查等措施,不断完善门诊服务。

2.医务人员出诊情况有登记与分析评价,持续改进出诊服务。

2.2.3 有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儿就医的绩效考评和分配政策,支持医务人员从事晚间门诊 和节假日门诊。

2.2.3.1

有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 【C】

医院绩效考评和分配方案与门诊服务质量密切挂钩。儿就医的绩效考评和分 配政策,支持医务人员从 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 诊。【B】符合“C”,并

1.医院开放节假日门诊,夜间门诊,实行无休日门诊。2.有措施使门诊资源利用率最大化。【A】符合“B”,并

有门诊服务监管评价,持续改进门诊服务质量。

2.2.4 根据门诊就诊患儿流量调配医疗资源,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

2.2.4.1

根据门诊就诊患儿流量 调配医疗资源,做好门诊 和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 配合。【C】

1.有门诊流量实时监测措施。2.有医疗资源调配方案。

3.有门诊与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机制。【B】符合“C”,并

1.门诊满足患儿就诊需要,无因医院原因出现退号现象。2.普通医技检查能满足门诊需要,当日完成检查和报告。【A】符合“B”,并

有门诊就诊情况分析评价,持续改进门诊工作。

2.2.4.2

有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 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 反应能力。【C】

1.有应急预案,包括建立组织、设备配臵、人员技术培训、通讯保障、后勤保 障等。

2.有确保应急预案及时启动、快速实施的程序与措施。【B】符合“C”,并

1.有门诊突发事件预警系统,能有效地识别预警信息。

2.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识别预警信息并熟练掌握各种突发事件报告和处理流程。【A】符合“B”,并

1.根据预警级别,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案例证实在启动应急预案后,相关部 门能积极响应。

2.有应急事件分析评价,持续改进应急管理。

2.2.5 对疑难患儿有开展多学科综合门诊的制度与流程。

2.2.5.1

有制度与流程支持开展 多学科综合门诊,并取得 成效。【C】

有相关制度与流程支持开展多学科综合门诊,诊疗范围明确,各科职责清楚。【B】符合“C”,并

有保障多学科综合门诊出诊医师数量和质量的措施。【A】符合“B”,并

有多科综合门诊成效分析评价,持续改进综合门诊质量。

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2.3.1 合理配臵急诊资源,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配臵急救设备和 药品。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2.3.1.1

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符 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 南(试行)》的要求。【C】

1.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和《医院感 染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

2.主管职能部门熟悉急诊科建设基本要求。【B】符合“C”,并

1.急诊科有单独的区域,辅助检查、药房等区域距离急诊科的半径较短,提高 急诊服务效率。

2.急诊科有急诊重症监护室,满足急诊危重病人抢救需要。【A】符合“B”,并

急诊科有完善的急诊手术室、急诊监护室,满足急诊危重病人抢救需要。

2.3.1.2

急诊科应当配备足够数 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 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 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 护人员。【C】

1.急诊科固定的急诊医师不少于在岗医师的 75%,医师梯队结构合理。2.急诊科主任由具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3.固定的急诊护士不少于在岗护士的 75%,护士梯队结构合理。经验的护士担任。

5.急诊监护室由专职医师与护理人员负责,单独排班、值班。6.急诊病房由专职医师与护理人员负责,单独排班、值班。7.主管职能部门人员熟悉急诊科人员配备要求。【B】符合“C”,并

1.急诊医师以主治以上职称为主体(在岗不少于 70%)。2.急诊护士以护师以上职称为主体(在岗不少于 70%)。3.急诊手术室由专职护理人员、或由病房手术室统一管理。【A】符合“B”,并

医院对急诊人力资源配臵有规划、有落实措施,急诊人力资源配臵满足实际工 作需要。

2.3.1.3

急诊医务人员经过专业 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 作,考核达到“急诊医 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 【C】

1.急诊医护人员全部经过急诊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考核达到“急诊 医师、护理人员技术和技能要求”,有考核记录。

2.急诊监护室固定医师与护理人员均经 ICU 专业培训,技能考核合格。3.有的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4.急诊科护士长由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任职资格和 5 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作 求”。【B】符合“C”,并

1.急诊科、急诊监护室医护人员的技能评价与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 2 年,有记录。

2.对轮转的医师和护士有上岗前质量与安全工作培训与教育的记录。3.无毕业三年以下医护人员独立执业。【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急诊科及监护室医护人员培训有规划、有措施、有监管,不断提高 急诊人员诊疗水平。

2.3.1.4

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 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 持与负责,急诊服务及 提高急诊分诊能力。【C】

1.有统一规范的急诊(含抢救)服务流程。2.有明确的各部门、各科室职责分工与服务时限要求。3.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主持与负责。

(1)医院凡已经设臵的临床内科、外科专业科室(包括介入专业)均能提供 “24 小时×7 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

(2)药学、医学影像(普通放射、CT、MRI、超声等)、临床检验、输血等部 门能提供“24 小时×7 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

5.医疗器械部门及保障部门能提供“24 小时×7 天”连贯不间断的抢救设备、后勤保障支持服务。【B】符合“C”,并

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和口腔专业等医师承担本专业急诊工作。【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急诊抢救工作有监督评价,对存在问题有持续改进措施并得到落 实。时、安全、便捷、有效,4.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至少做到:

2.3.2 落实首诊负责制,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

2.3.2.1

落实首诊负责制,与挂钩 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建 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 度。【C】

1.有首诊负责制度,医务人员能熟知并执行。

2.急诊患儿、留观患儿、抢救患儿均有完整的符合规范的急诊病历,记录急诊 救治的全过程。

3.有急诊病历质量评价的记录,评价结果纳入医师、护士个人的技能评价。4.有急诊与挂钩合作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的急诊转接服务机制。

5.转送急危重症患儿均有完善的病情与资料交接,保障患儿得到连贯抢救。【B】符合“C”,并

有完整的登记资料,能够对患儿的来源、去向以及急救全过程进行追溯,开展 质量评价。【A】符合“B”,并

1.有急诊信息网络支持系统,实现急诊与院前急救、急诊与院内各相关科室、急诊与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对接。

2.急诊科能够事先获取转诊患儿信息,提高抢救效率。2.3.2.2

医院管理部门对急诊实 施管理与协调。【C】

1.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抢救由院级领导负责指挥协调。2.有关职能部门职责明确,负责协调急诊科日常管理。3.有紧急情况下各科室、部门的协调与协作流程。4.相关管理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B】符合“C”,并

1.有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抢救记录。2.有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抢救演练。

3.定期(每半年一次)对院内外紧急事件的反应能力进行评价的记录。【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急诊抢救工作有监管,定期评价医院急诊体系对院内外紧急事件的 反应能力,对存在问题有持续改进措施并得到落实。

2.3.3 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儿,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儿。

2.3.3.1

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 时救治急危重症患儿,有 【C】

1.有急诊检诊、分诊制度并落实。2.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管理。

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儿。3.相关人员均知晓掌握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检诊、分诊人员经过培训,熟悉急诊检诊、分诊业务。2.检诊、分诊准确率不断提高,急危重症患儿得到及时抢救。3.非急危重症患儿得到妥善处臵,有去向登记。【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检诊分诊工作有监管评价,对存在问题有持续改进措施并得到落 实。

2.3.3.2

有急诊留观患儿管理制 度与流程 控制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 72 小时。【C】

1.有急诊留观患儿的管理制度与流程。

2.有对急诊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 72 小时的要求。【B】符合“C”,并

科室对急诊留观时间超过 24、48、72 小时的患儿有分级查房与管理制度与程 序,相关医师知晓与履职,及时妥善处。【A】符合“B”,并

主管职能部门对急诊留观制度有监管评价,对存在问题有持续改进措施并得到 落实,原则应无超过 72 小时留观患儿(抢救中毒、昏迷或用呼吸机的病人可 适度延长)。

3.3.3.3

有急诊患儿优先住院的 制度与机制 保证急诊处,臵后需住院治疗的患儿 【C】

1.有急诊抢救患儿优先住院的制度与机制。

2.定期与不定期对急危重症患儿的流向情况进行分析,有相关制度。3.有措施保证急诊抢救患儿经处臵后需住院治疗的患儿能够及时收入相应的 能够及时收入相应的病 房。病房。

4.急诊住院病人有医护人员护送到住院部并与相关科室进行交接,并有记录。5.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知晓相关要求。【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履行协调与监管责任,有收住科室无床位时的应急管理办法,有改 进措施。

2.急诊住院病人滞留急诊观察比例下降。【A】符合“B”,并

急诊凡需住院患儿均能及时通过绿色通道入住相关科室,无急诊住院患儿滞留 急诊留观。

2.3.4 实施急诊分区救治、建立住院和手术的“绿色通道”,建立儿童急性创伤及重要脏器 急性功能不全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儿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儿获得连贯医疗服务。

2.3.4.1

实施急诊分区救治、有与 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 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各 科室职责明确。.【C】

1.有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急诊服务流程(急诊→医技检查→住院→手术→ 介入)与规范。

2.明确界定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与药房等科室职责与配合的流程。3.从功能结构上至少应分为救治急危重症患儿与诊疗非急危重症患儿“两 区”。

【B】符合“C”,并

1.根据病情危重程度判别及病人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医学科从功能结 构上分为“三区”:

(1)红区:抢救监护区,适用于 1 级和 2 级病人处臵,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2)黄区: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 3 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臵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 被立即送入红区。

(3)绿区,即 4 级病人诊疗区。

2.主管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医院对需要紧急抢救的急危重症患儿,可实行先抢救后付费的制度与程序。

2.3.4.2

对儿童急性创伤及重要 脏器急性功能不全等重 点病种等重点病种的急 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 有明文规定,能落实到 位。(★)【C】

1.医院对儿童急性创伤及重要脏器急性功能不全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 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并且在技术、设施方面提供支持。

2.急诊服务体系中相关部门(包括急诊科、各专业科室、各医技检查科室、药 剂科以及挂号与收费等)责任明确,各司其职,确保患儿能够获得连贯、及时、有效的救治。

3.急诊服务流程体系相关责任部门人员知晓履职要求。【B】符合“C”,并

1.用关键质量指标与服务时限来管理与协调各个相关科室的服务。2.有培训与教育,措施落实到位。

3.职能部门知晓与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危重症患儿来源与救治能力在本区域具有优势明显(能力要求与 1.6.4.1【A】 条款内容相同)。

2.3.4.3

有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 加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 关制度。其他科室接到急 诊科会诊申请后,应当在 规定时间内进行急诊会 诊。【C】

1.医院有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有明确的会诊时限规定。

2.有病历可证实,需急诊会诊患儿 75%以上可在 30 分钟内获得(内科、外科、骨科、新生儿科、儿科、麻醉科、ICU 等二级专业组)专科会诊。3.相关科室与人员均能知晓与遵循。【B】符合“C”,并

1.有病历可证实,需急诊会诊患儿 80%以上可在 30 分钟内获得(内科、外科、骨科、新生儿科、儿科、麻醉科、ICU 等二级专业组)专科会诊。2.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1.有会诊实施记录,会诊人员具备相应资质,会诊时限符合规定,会诊记录完 整,持续改进会诊质量。

2.有病历可证实,需急诊会诊患儿 90%以上可在 30 分钟内获得(所设全部二级 科室或专业组)专科会诊。

2.3.4.4

由科主任 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 成质量与安全工作小 组 并有开展工作的记录,有能够显示,医院与科室 能定期评价,持续改进效 果的记录。【C】

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并有工作记录。2.有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3.急诊科所有员工熟悉并遵守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B】符合“C”,并 1.有统计数据:

(1)接受急诊诊疗总例数与死亡的例数。(2)进入急诊抢救室总人数与死亡例数。(3)急诊分诊与急诊就诊患儿例数之比。

(4)严重外伤(颅、胸、腹腔内大出血,其它威胁生命需紧急手术)手術在 30 分钟内到达手术室的比率≥70%。

(5)实施病人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分级之各级的例数。(6)急诊患儿中收入住院例数与比例。(7)急诊住院占全院住院比例。

2.科室能开展定期评价活动,解读评价结果,有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3.对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等管理文件定期研讨与修订,并有培训、试行、再 完善的程序。【A】符合“B”,并

1.以主管院长为首的急危重症质量管理相关组织活动的记录,对急诊质量与安 全有评价、有质量与安全指标与统计数据的记录。2.急诊创伤患儿实施“严重程度评估”,结果有分析。

3.能运用管理工具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完整的质量管理资料,体现持续改进。

2.3.5 开展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度。

2.3.5.1

仪器设备及药品配臵符 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 南(试行)的基本标准。》 【C】

1.仪器设备及药品配臵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标准。2.保障急救用的仪器设备及药品满足急救需要。【B】符合“C”,并 1.急救设备有专人保养维护。2.急救药品有专人管理。

3.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急救设备始终处于应急待用状态,有应急调配机制。

2.3.5.2

医护人员能够熟练 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掌握 各种抢救技能,包括心肺 复苏技能。【C】

1.有各种抢救设备操作常规随设备存放,方便查询。

2.有急诊医护人员技能培训与考核,技能评价与再培训相关制度,并组织实施,对于培训不合格人员实行离岗培训。

3.急诊人员设备操作与技能考核合格率大于 70%(一年内,下同)。4.经培训后,医护人员具备心肺复苏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正确使 用急诊科内的各种抢救设备。【B】符合“C”,并:

1.急诊人员设备操作与技能考核合格率大于 85%。

2.急诊主治医师具备独立抢救常见急危重症患儿的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电除颤、呼吸机使用和创伤急救等技能。3.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急诊人员设备操作与技能考核合格率 100%。

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2.4.1 完善患儿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儿。

2.4.1.1

完善患儿入院、出院、转 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 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 便患儿。【C】

1.执行留观、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制度,并有相应的服务流程。2.有部门间协调机制,并有专人负责。

3.能为患儿入院、出院、转科、转院提供指导和各种便民措施。

4.有科室没有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与流程,并告知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原因和处理方案。【B】符合“C”,并

1.有对员工进行服务流程培训的相关制度并执行,当服务流程变更时对相关人 员进行再培训。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服务流程有成效。

2.4.2 为患儿提供办理入院、出院手续便捷服务和帮助。根据各医院实际情况,为急诊入院 患儿制定合理、便捷的收入院制度。危重患儿应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2.4.2.1

为患儿提供办理入院 出、院手续个性化服务和帮 助。【C】

1.办理入院、出院、转院手续便捷,分时段或床边办理出院手续,提供 24 小 时服务。

2.有为特殊患儿(如残疾人、无近亲属陪护行动不便患儿等)入院、出院提供 多种服务的便民措施。

3.危重患儿应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持续改进入院服务有成效。

2.4.3 急诊入院实行患儿由急诊科诊疗过渡入院或直接进入科室抢救与办理入院同步方式。

2.4.3.1

急诊入院实行患儿由急 诊科诊疗过渡入院或直 接进入科室抢救与办理 入院同步方式。【C】

1.有为急诊入院实行患儿由急诊科诊疗过渡入院的制度与流程。2.有为急诊患儿直接进入科室抢救与办理入院同步方式的制度与流程。【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重点是对节 做日、夜间等非正常工作时段。【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急诊入院服务有成效。

2.4.4 加强转诊、转科患儿的交接管理,及时传递患儿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儿提供连贯医 疗服务。

2.4.4.1

加强转诊、转科患儿的 交接,及时传递患儿病历 与相关信息,为患儿提供 连续医疗服务。【C】

1.转诊或转科流程明确,实施患儿评估,履行知情同意,做好相关准备,选择 适宜时机。

2.经治医师应向患儿或近亲属告知转诊、转科理由以及不适宜的转诊、转科可 能导致的后果,获取患儿或近亲属的知情同意。

3.有病情和病历等资料交接制度并落实,保障诊疗的连续性。4.相关医务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与流程。【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持续改进转诊转科服务有成效。

2.4.5 加强出院患儿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提高患儿监护人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 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

2.4.5.1

加强出院患儿健康教育 和随访预约管理,提高患 儿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 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 的知晓度。【C】

1.有出院患儿健康教育相关制度并落实。2.有出院患儿随访、预约管理相关制度并落实。【B】符合“C”,并

1.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能知晓和理解出院后医疗、护理和康复措施。2.开展多种形式的随访,不断提高随访率。

3.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持续改进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有成效。

五、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2.5.1 有各类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严格收费服务管理,减少患儿医药费 用预付,方便患儿就医。

2.5.1.1

有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 度和相应保障措施,严格 收费服务管理,减少患儿 医药费用预付,方便患儿 就医。【C】

1.有指定相关部门或专人负责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工作。2.有基本医疗保障管理相关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3.提供快捷的基本医疗保障预付服务。4.相关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B】符合“C”,并

1.实施“先诊疗后结算”等措施,方便患儿就医。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持续改进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有成效。

2.5.2 公开医疗价格收费标准,公示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目。

2.5.2.1

公开医疗价格收费标准 和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 目。【C】

1.公开基本医疗保障服务收费标准。2.公开医疗保险支付项目和标准。【B】符合“C”,并

1.向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相关制度的咨询服 务。

2.向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介绍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目供患儿监护 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选择,优先推荐基本医疗、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3.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持续改进基本医疗收费管理有成效。

2.5.3 保障各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加人员的权益,强化参保人员的知情同意。

2.5.3.1

保障各类参加基本医疗 保障人员的权益 强化参,保患儿知情同意。【C】

1.维护参保人员的权益,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相关信息。

2.对于基本医疗保障服务范围外的诊疗项目应事先征得参保患儿监护人或近亲的知情同意。【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持续改进保障人员权益服务有成效。

六、维护患儿的合法权益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2.6.1 医院有相关制度保障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充分了解其权利。

2.6.1.1

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 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 具有知情选择的权利。医 院有相关制度保证医务 【C】

1.有保障患儿、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合法权益的相关制度并得到 2.医务人员尊重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的知情选择权利,对患儿监 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进行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告知的同时,能提供不同的诊疗方案。权委托人对病情、诊断、落实。

人员履行告知义务。★)3.医务人员熟知并尊重患儿、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的合法权益。(【B】符合“C”,并

1.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医务人员的告知情况能充分理解并在病 历中体现。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有成效。

2.6.2 应向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说明病情及治疗方式、特殊治疗及处臵,并获 得其同意,说明内容应有记录。

2.6.2.1

授权委托人说明病情及 治疗方式 特殊治疗及处、臵,并获得其同意,说明 内容应有记录。【C】

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儿 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 书面同意。

2.相关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要求。【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有成效。向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1.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说明病情和

2.6.3 对医护人员进行知情同意和告知方面的培训,主管医师能够使用患儿监护人或近亲 属、授权委托人易懂的方式、语言与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沟通,并履行书面同 意手续。

2.6.3.1

对医护人员进行知情同 意和告知方面的培训 主,管医师能够使用易懂的 【C】

1.对医务人员进行维护患儿合法权益、知情同意以及告知方面培训。2.医务人员掌握告知技巧,采用易懂的方式进行医患沟通。

3.对实施手术、麻醉、高危诊疗操作、特殊诊疗(如化疗)或输血、使用血液

方式、语言,与患儿监护 制品、贵重药品、耗材等时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人或近亲属 授权委托人、沟通 并履行书面同意手,续。【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有成效。

2.6.4 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临床人体试验)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有审 核管理程序,并征得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书面同意。

2.6.4.1

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应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 法规、及部门规章 有审核管理,程序 并征得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书 面同意。【C】

1.有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管理的相关制度。2.有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的审核程序。3.实验性临床医疗实行个案全程管理。

4.参与实验性临床医疗的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均能签署知情同意 书。

【B】符合“C”,并

1.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充分参与诊疗决策。

2.有独立的监督部门对相关的实验性临床医疗进行全程监督,并有效履行职 责。

【A】符合“B”,并

实验性临床医疗项目档案资料完整,对监管情况有评价,有整改措施与持续改 进。

2.6.5 保护患儿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

2.6.5.1

保护患儿的隐私权 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C】

1.有保护患儿隐私权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2.有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

3.医务人员熟悉相关制度,了解不同民族、种族、国籍以及不同宗教患儿的不 同习惯。

4.医护人员自觉保守患儿隐私,除法律规定外未经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 委托人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患儿情况。【B】符合“C”,并 1.能尽量满足患儿合理的需求。

2.有完善的保护患儿合法权益的协调处臵机制。3.有主管职能部门监督检查。【A】符合“B”,并

有监管情况分析评价,有整改措施与持续改进。

七、加强投诉管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2.7.1 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 统一接受、处理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

2.7.1.1

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 诉负责制” 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 处理、患儿和医务人员投诉 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C】

1.有专门部门统一受理、处理投诉。3.有明确的投诉处理时限并得到严格执行。【B】符合“C”,并

1.实行“首诉负责制”,科室、职能部门处臵投诉的职责明确,有完善的投诉 协调处臵机制。

2.有配臵完善的录音录像设施的投诉接待室。

3.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有成效。

2.7.1.2

妥善处理医疗纠纷。【C】

1.有医疗纠纷范围界定、处理制度与操作流程,妥善处理医疗纠纷。2.有法律顾问、律师提供相关法律支持。3.相关人员熟悉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B】符合“C”,并

1.以多种形式对相关员工进行医疗纠纷案例教育。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1.建立发言人制度。2.持续改进有成效。办法(试行),实行“首》 2.有投诉管理相关制度及明确的处理流程。

2.7.2 公布投诉管理部门、地点、接待时间及其联系方式,同时公布上级部门投诉电话,建 立健全投诉档案,规范投诉处理程序。

2.7.2.1

公布投诉管理部门、地 点、接待时间、联系方式 以及投诉电话 建立健全,投诉档案。【C】

1.通过各种形式,在显要地点公布投诉管理部门、地点、接待时间、联系方式 以及投诉电话,同时公布上级部门投诉电话。2.有完整的投诉登记,体现投诉处理的全过程。3.规范投诉处理程序。【B】符合“C”,并

建立健全投诉档案,包括书面、音像档案资料。

【A】符合“B”,并

定期对投诉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提出改进建议提供给相关管理部门和科 室。

2.7.3 根据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和医务人员投诉,持续改进医疗服务。对全体 员工进行纠纷规范及处理的专门培训。

2.7.3.1

根据患儿监护人或近亲 属 授权委托人和员工的、投诉,持续改进医疗服 务。【C】

1.建立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及医务人员投诉渠道。2.有完整的投诉登记,体现投诉处理的全过程。3.根据投诉情况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B】符合“C”,并

将投诉与绩效考核、医师考核和职能部门工作评价相结合。【A】符合“B”,并

通过投诉管理,提高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和员工对医疗服务和医 院管理的满意率。

2.7.3.2

对员工进行纠纷防范及 处理的专门培训,有记 录。【C】

对员工进行纠纷防范及处理的专门培训,有完整相关资料(每年至少一次)。【B】符合“C”,并 开展典型案例教育。【A】符合“B”,并 有培训效果评价。

八、就诊环境管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2.8.1 为患儿提供就诊接待、引导、咨询服务。

2.8.1.1

为患儿提供就诊接待 引、导、咨询服务。【C】

1.有咨询服务台,专人服务,相关人员应熟知各服务流程。2.有相关服务措施,但不限于包括:(1)有医院就诊指南。(2)有医院建筑平面图。(3)有清晰、易懂的医院服务标识。(4)有说明患儿权利的图文介绍资料。

(5)有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及辅助用轮椅、推车等设备,标识醒目。(6)有为残疾、有困难的患儿提供导医和帮助的服务。(7)有提供饮水、电话、健康教育宣传等服务的设施。

(8)有卫生、清洁、无味、防滑的卫生间,包括适合儿童使用的卫生设施。(9)有适宜的供患儿家属停放车辆的区域。3.有通畅无障碍的救护车通道。4.有电梯服务管理人员。

5.有预防意外事件的措施与警示标识。6.医院工作人员佩戴标识规范,易于识别。【B】符合“C”,并 1.实行“首问负责制”。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有成效。

2.8.2 急诊与门诊候诊区、医技部门、住院病区等均有明显、易懂的标识。

2.8.2.1

急诊与门诊候诊区 医技、部门 住院病区等均有明、显、易懂的标识。【C】

1.有明显的识别与路径标识,尤其与急救相关的科室与路径。2.标识用字规范、清楚、醒目,导向易懂。3.有指定部门监管。【B】符合“C”,并

根据服务区域功能或路径变化,及时变更标识。【A】符合“B”,并

标识与服务区域功能或路径完全相符。

2.8.3 就诊、住院的环境清洁、舒适、安全。

2.8.3.1 舒适、安全。【C】

2.门诊工作区满足患儿就诊需要,有配备适宜座椅的等候休息区。3.有候诊排队提示系统。

4.有整洁宁静的住院病房,实际占地面积满足住院诊疗要求。5.有卫生洗浴设施,并配备应急呼叫及防滑扶手装臵。

6.有安全、舒适的病房床单元设施和适宜危重患儿使用的可移动病床。7.有安全管理、保洁管理措施。【B】符合“C”,并

对医院环境状况有巡查、维护措施,保障就诊住院环境处于良好状态。【A】符合“B”,并

医疗用房达到国家儿童医院建设标准。就诊、住院的环境清洁、1.医院建筑布局符合患儿就诊流程要求和医院感染管理需要。

2.8.4 有保护患儿的隐私设施和管理措施。

2.8.4.1

有保护患儿的隐私设施 和管理措施。【C】

1.有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

2.在患儿进行暴露躯体检查时提供保护隐私的措施。【B】符合“C”,并

1.多人病室各病床之间有间隔设施。2.有私密性良好的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场所。

3.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有成效。

2.8.5 执行《无烟医疗机构标准(试行)》及《关于 2011 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 的决定》。

2.8.5.1

执行《无烟医疗机构标准(试行)》及《关于 2011 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 全面禁烟的决定》。【C】

1.有执行《无烟医疗机构标准(试行)》及《关于 2011 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 全面禁烟的决定》的计划和具体措施。2.有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3.有禁止吸烟的醒目标识。

4.对有吸烟史的住院患儿进行戒烟健康教育。【B】符合“C”,并 开展多种形式的戒烟咨询服务。【A】符合“B”,并 达到无烟医院标准。

2.8.6 有创建“平安医院”的具体措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优化医疗执业环境有成效。

2.8.6.1

落实创建“平安医院” 【C】

1.落实创建“平安医院”九点要求,医院有具体措施。

九点要求,有措施,构建 和谐医患关系 优化医疗、执业环境有成效。2.开展相关的培训与教育。【B】符合“C”,并

相关负责人对创建“平安医院”主要内容的知晓率≥90%。【A】符合“B”,并

获得省级创建“平安医院”先进单位。

第三章 患儿安全

一、确立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儿身份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3.1.1 对就诊患儿施行唯一标识管理。

3.1.1.1

对就诊患儿施行唯一标 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卡编号 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C】

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儿的身份标识有制度规定,且在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B】符合“C”,并

对就诊患儿住院病历施行唯一标识管理。【A】符合“B”,并

对提高患儿身份识别的正确性有改进方法,如在重点部门(急诊、新生儿、ICU、手术室)使用条码管理。

3.1.2 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等 2 项核对 患儿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儿实施正确的操作。

3.1.2.1

在诊疗活动中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至少同时,使用姓名 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儿身份 确保对,正确的患儿实施正确的 操作。(★)【C】

1.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患儿身份确 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应让患儿或其近亲属陈述患儿姓名。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儿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龄、病 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3.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B】符合“C”,并 1.各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查对方法正确,诊疗活动中查对制度落实,持续改进有成效。

3.1.3 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 委托人告知。

3.1.3.1

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 疗活动前 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儿监护人或近【C】

1.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儿监护人或近亲 属、授权委托人告知,记录在病历之中。

2.重点是对实施手术、麻醉、高危诊疗操作、特殊诊疗(如化疗)或输血、使

亲属、授权委托人告知。用血液制品、贵重药品与耗材等时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有成效。

3.1.4 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儿识别措施,建立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3.1.4.1

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 房、手术室、ICU、新生 儿室之间流程)的患儿识 别措施 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C】

1.患儿转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急诊、病房、手术室、ICU、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

2.对患儿的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有明确的制度规定。

3.对无法进行患儿身份确认的无名患儿,有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4.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 患儿,由患儿陪同人员陈述患儿姓名。【B】符合“C”,并 1.科室有转科交接登记。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重点部门患儿转接时的身份识别制度落实,持续改进有成效。

3.1.5 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儿身份的标识,重点是 ICU、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室等 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无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 人陪伴的患儿等。

3.1.5.1

使用“腕带”作为识别 患儿身份的标识 重点是,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 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监护人 或近亲属 授权委托人陪、伴的患儿等。【C】

1.对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标识的患儿和科室有明确制度规定。2.至少在重症医学病房、新生儿科(室)、手术室使用“腕带”识别患儿身份。3.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儿有识别标志(腕带与床头卡)。【B】符合“C”,并

1.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儿、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 流障碍、无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陪伴等患儿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 儿身份。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1.有信息化系统支持使用条形码“腕带”识别患儿身份。2.正确使用“腕带”识别患儿身份标识,持续改进有成效。

3.1.6 职能部门要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3.1.6.1

职能部门要落实其督导 职能,并有记录。【C】

职能部门将患儿身份识别工作纳入日常监管工作,并有相关制度、有工作记录。【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有成效。

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3.2.1 在住院患儿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

3.2.1.1

按规定开具完整的医嘱 或处方。【C】

1.有开具医嘱相关制度与规范。

2.医务人员对模糊不清、有疑问的医嘱,有明确的澄清流程。【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医嘱、处方合格率≥95%。

3.2.2 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理人员应对口头临时医嘱 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3.2.2.1

有紧急情况下下达口头 【C】

1.有紧急抢救情况下使用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3.下达口头医嘱应及时补记。【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医嘱制度规范执行,持续改进有成效。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2.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需复述确认,双人核查后方可执行。

3.2.3 接获非书面的患儿“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 整、准确地记录患儿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 可提供医师使用。

3.2.3.1

有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处 臵流程。【C】

1.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包括重要的检查(验)结果等报告的范围。2.接获非书面危急值报告者应规范 完整 准确地记录患儿识别信息 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信息,复述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 录。

3.医生接获临床危急值后及时追踪与处臵。4.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与流程,并正确执行。【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2.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检查(验)科室能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 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醒目的提示。

【A】符合“B”,并

有危急值报告和接收处臵规范,持续改进有成效。

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儿、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 误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3.3.1 择期手术的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3.3.1.1

有手术患儿术前准备的 相关管理制度。【C】

1.有手术患儿术前准备的相关管理制度。

2.择期手术患儿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以及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术前准备制度落实,执行率 100%。

3.3.2 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3.3.2.1

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相 关制度与流程。【C】

1.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相关制度与流程。

2.对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有规范统一的标记。

3.对标记方法、标记颜色、标记实施者及患儿监护人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参 与有统一明确的规定,术后皮肤不留色素沉着。4.患儿送达术前准备室或手术室前,已标记手术部位。【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涉及双侧、多重结构、多平面手术者手术标记执行率 100%。

3.3.3 有手术安全核查、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3.3.3.1

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 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C】

1.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2.实施“三步安全核查”,并正确记录。

(1)第一步: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儿身份(姓 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 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儿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2)第二步: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儿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 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

手术室护理人员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3)第三步:患儿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儿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 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儿去向等内容。

3.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共同遵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规定的流程,实施再次核对患儿身份、手术部位、手术名称、麻醉分级等内容,并正确记录。4.手术安全核查项目填写完整。【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篇7:关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汇报材料

从医疗设备部分的标准中可以看出, 标准对人员与组织、医疗设备、管理与维修、安监与质控等4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其中, 第4部分安监与质控是目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比较新的观念, 凸显了对院内使用的医疗器械的质量与应用安全的理念的重视, 是近年来的一个新趋势。

1 组织与人员保证

在标准中明确提出, 要有独立的部门负责全院医疗设备管理及保障工作, 参与医疗设备的计划、购置、验收、维修与管理。该部门的设置, 一是独立, 二是针对全院和全过程, 该部门的人员组成一是管理类人员, 二是技术类人员。在标准中, 采用了医学工程的概念, 有别于以前的医疗设备或医疗器械的提法, 也是当今的一个新趋势。因此, 建议设置的部门可以称为:医学工程部或者临床工程科。在标准中, 还强调了委员会制, 设立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 由医院分管领导负责, 主要参与计划、论证等宏观管理工作。对于医工部门的技术类人员, 在细则中, 有明确的人员编制要求, 初级以上非卫技工程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1.5%。

2 物质配置保证

医院的设备配置符合要求, 医疗设备 (包括基础设备、急救设备、专科设备和科教设备) 能满足医教研需要。

三级医院的设备配置要同时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要有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医疗设备, 基础设备配套齐全、完好、全面达到三级医院标准;急救设备和监护设备符合要求;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 经批准合理配置适宜的大型医疗设备;省级重点专科和实验室专用设备满足要求。

现在的医院、医疗、科研、医生 (检查、诊断、治疗) , 越来越离不开各类先进的医疗设备。在标准中, 强调了基础性设备一定要配全, 在日常处于完好工况, 要全面达到三级医院标准。标准还专门提出了急救设备的配置要求, 在标准的附件中专门列出了急诊科和ICU的急救设备的配置, 突出了对院内急诊与急救医学的重视。其中, 还特别提到监护设备, 监护设备在临床上的作用, 在降低护士工作强度, 保证对病员24h连续不间断的生命体征的监测上, 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医院的临床重点专科, 也专门提出了设备配置的要求, 医院专科设备是一个医院的特色设备, 其配置一定要满足临床专科的需要。

3 管理与维修保证

在标准里, 医疗设备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实施过程中, 存在2种运行状态: (1) 物质运动状态, 包括设备购置、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直至报废的这个生命周期, 管理的内容为技术管理; (2) 价值运动状态, 包括购置资金的筹集、预算与计划的论证, 运行和维护的成本费用、财务管理, 成本、效益、效果评价, 其管理的内容为经济管理。

在细则里, 体现出了制度管理、论证管理、计划与采购管理、验收管理、资产与物流管理、应用质量管理、信息与档案管理等内容。制度要健全, 并重在得到落实, 要制定医疗设备和耗材采购、验收、入库、发放、报废和更新制度并予落实。按照要求落实招标采购的规定。购置30万元以上的设备, 要落实、完善论证内容, 要求具备适宜性和可行性。已经购置的设备要三证齐全, 对于大型设备除了注册证, 还要求配置许可证以及各类人员的上岗资格证。对于强制认证的医疗设备, 一定要具有3C认证证书。对于在用的各类医疗设备, 要开展定期效益分析工作, 对于大型设备, 要求实行单机的核算。通过效益分析, 检验管理工作的成效, 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从而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要建立并健全三级保养制度并予以落实, 对重点设备建有定期质量检测和分析报告制度, 并认真实施, 这些是医工部门的技术类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 目的是保证设备的完好、设备寿命的提高以及应用的安全。医院要有设备的总台账, 每个部门或科室要有分台账, 账物相符。对不同设备应建立分类档案并有专人保管, 档案资料 (合同、论证材料、验收报告、技术资料等) 齐全, 记录所做的, 并安排安人负责。

4 安全质控保证

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计量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 保证医疗设备安全和质量性能良好。目前, 国家对医疗设备的管理, 涉及到的法律和法规不多, 主要是《计量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还有一部分进口的以及实行强制性认证管理的医疗设备,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约束, 涉及采购的还有《政府采购法》, 此外, 是一些部颁规定。

在评审标准与细则出台后, 我院即积极地参与并行动起来, 投入到创建三级医院的工作中去。医院先后邀请了省市两级的专家与领导来院动员、指导、培训。在专家的培训过程中, 也清楚了标准出台的不易, 它是经专家组起草后, 经反复讨论修改报请省厅审核后定稿, 可以说是逐字逐句推敲而来。各评审医院一定要认真研读, 深刻领会标准与细则的含义, 并藉此来指导医院的工作。

摘要:2009年3月, 江苏省颁布了《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与细则》 (传染病医院) 分册, 标准分九个部分, 分别是: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医疗质量、医疗技术、医疗服务、护理工作、信息管理、医疗设备、基础设施, 随标准同时制定出台了相应的评审细则, 此次标准与细则的颁布, 必将成为各传染病医院创建或建设等级医院的行动指南。

上一篇:河北省省直职工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医疗管理暂行办法下一篇:八年级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