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食品安全 农村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2024-08-22

关注食品安全 农村食品安全调查报告(通用6篇)

篇1:关注食品安全 农村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大 学 生 社 会 调 研

农村水安全与卫生状况调查

调研团队:甘肃社工驿站

主 办 方:壹基金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技术支持:中国疾控中心改水中心

资助单位:中国可口可乐公司

目 录

农村水安全与卫生状况的调研报告--以崆峒区西阳回族乡为例........2 甘肃社工驿站团队.................................................................................2

一、研究背景.........................................................................................2

二、调研地点的选择..............................................................................2

(一)乡情简介...............................................................................2

(二)供水设施状况........................................................................3

三、调研的主要方法..............................................................................4

四、研究的主要结果..............................................................................4

(一)学校水与环境的研究结果....................................................4

(二)学生调查结果........................................................................5

(三)住户调查结果........................................................................6

五、研究的主要发现..............................................................................7

(一)农村饮用水水量缺乏,取水难............................................7

(二)污染源过近............................................................................8

(三)缺乏基本卫生设施................................................................8

(四)村民自身意识........................................................................9

(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水平与农户需求尚有一定差距,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匮乏.............................9

(六)增加对儿童的重视................................................................9

六、下一步计划.....................................................................................9

七、总结...............................................................................................10 农村水安全与卫生状况的调研报告--以崆峒区西阳回族乡

为例

甘肃社工驿站团队

一、研究背景

我国农村已经不再是远离污染的世外桃源,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日渐突显,通过饮用污染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严重地威胁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有3 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6300 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0 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 多万人饮用苦咸水,1.9 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超标,血吸虫疫区约1100 多万人饮水不安全。我国14岁以下儿童占总人口的17%,处于不安全饮水状态的儿童估算约有5000多万,同时农村社区儿童卫生习惯较差,容易导致疾病,影响儿童的身体正常发育。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是维护农民的健康诉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二、调研地点的选择

我们本次调研选择的地点是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阳回族乡,在这里我们挑选了三个村字和三个学校,分别为尹山村、中营村、罗沟村和尹山小学、中营小学、罗沟小学。

(一)乡情简介

西阳回族乡地处平凉市崆峒区北部干旱山区,全乡总面积约89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60个合作社2644户13164口人,总耕地面积58646亩。全乡地形走势为西高东低,海拨在1556——1742米之间,泾河一级支流大芦河、小芦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将全乡分成三道梁,形成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位置偏僻、自然地理条件差,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是西阳乡的基本乡情。六通情况,通电的村13个,通邮的村2个,通电话的村13个,通公路的村13个,通自来水的村8个;经济指标,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185.89万元,粮食播种面积5505.40万亩,粮食总产量9109.75吨;财政总收人指标,200.5万元,财政支出1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1623.20元;文教卫生,学校总数13所,在校学生总数2035 人,教师总数93人;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数2人,病床9张。

(二)供水设施状况

西阳回族乡位于崆峒区北部干旱山区,干旱少雨,自然条件严酷,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据有关部门了解,为有效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近年来,当地乡政府通过实施泾水北调工程并争取社会捐资项目,解决了全乡8000多人的饮水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有高梁、中营、上马等村近5000人安全饮水还没有解决。2011年,西阳回族乡党委、政府在区水务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61.9万元,在高梁、中营、清明、西阳等4村9社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目前已竣工投入使用。这项工程共打成204米深水机井1眼,修建50立方米蓄水池1座,供水房9个,自来水入户45户。饮水工程建成后,基本解决了上述4村9社2400多人和1500多头大家畜的饮水问题。

但是我们调查小组发现发现,官方数据并不准确。目前,仍然饮用水的安全隐患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村子仍然无法通自来水甚至没有井水。

三、调研的主要方法

1.选点:调研小组专门选取了三个村子,罗沟村、尹山村、中营村,分别代表了在夕阳回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对好、中、差水平。

2.抽样:本次共调研访问三个村子和三所学校,每村分别随机抽取10户住户,每所学校分别抽取20名小学生(三到五年级)进行问卷调查。

3.过程:原计划调查小组每天对一个村子进行调查,小组分为两个小队,第一小队进行入户走访,第二小队在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帮助下,集合小学生,同时开展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学校水与环境的调查。

但是事实上,我们在做完第一天的调研访问后,发现时间还早,但是有做不完第二所学校和第二个村子,所以我们当晚讨论决定,第二天对分组进行变化,就是对第二天的活动重新分组,每一组都有当天做过学生问卷和入户问卷的队员,第二天分成两队直接去两个村子和两所学校,同时开展调研活动,这样来就节省了一天的时间。

四、研究的主要结果

(一)学校水与环境的研究结果

1、基本情况:罗沟村、尹山村、中营村每村只有一所学校,均为村小学,分别有学生107人、136人、133人,教职工人数分别为5人、6人、6人。三所学校都没有餐厅、洗漱间、洗澡间、锅炉房、学生宿舍等,三所学校都有一间为老师和学生做饭的厨房。

学校供水方面:罗沟小学是打井或者从外运水(干旱、水井无水时)。在校教职工饮水,学校不为学生提供饮水,也不提供洗手使用的水龙头等。供水不能满足师生需要,去年缺水天数在30以上。罗沟小学的校长反映,本校存在的供水 4 问题是水量少,运水路途远,水质差,水龙头太少,改善方式是接自来水。尹山小学也是将井水抽出使用,学校和附近的几家村户共用水,他们把水井里的水抽到较高的地方,然后以自来水管道接到学校和村民家里使用。平时供水不能满足学校师生的需要,主要原因是水量不足,去年缺水的天数超过30天。供水的用途主要是食堂用水和教职工饮水。学校仅为几名家离学校较远的学生提供500ml饮用的开水,为在校学生提供洗手用的脸盆,但是学生很少洗手。尹山小学的校长反映,本校供水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学校距离供水地有3里左右,取水极不方便;另一方面学校供水未经过任何消毒处理,教职工和学生饮用存在安全隐患。他认为改善学校供水的方式是打井,并且是至少50-70米的深井。

中营小学是由教师和学生每日两次抬泉水来维持用水。供水不能满足师生需要,去年缺水天数在30以上。中营小学校长认为供水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营村在西阳乡的地理位置偏僻,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曾通过自来水,但是冬季自来水管冻裂后,维修困难,所以自来水供水中断。此外,学生抬水需要经过一条河,但这条河附近范围内没有桥,每到下雨或汛期,河水水位升高,水流变湍急,学生便无法抬水。供水的主要用途为食堂用水,学校不提供学生饮用水及学生洗手的水龙头等。改善的方式为院内大井,接水龙头,或者从北山接自来水管。

2.学校环境卫生情况:三所小学的卫生状况都相近,总体卫生较为干净。独立厕所2-3处,均为旱厕,厕所卫生状况都较脏,臭味很浓。学校垃圾收集设施为垃圾仓(即在操场或厕所附近,用砖块围起一个仓,垃圾倒满后,由专人将垃圾运走。)学校的主要路面都为土路,围墙都为土墙。各校长反映环境卫生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垃圾不能及时处理而垃圾仓太小,每天打扫厕所不方便。

疾病:在对各校校长及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三个学校的学生最常见的疾病都为流感、腮腺炎,去年因病缺课的学生大约20人左右。

(二)学生调查结果

1、基本情况:我们调查了三所小学三到五年级的学生的60名学生,每所小学二十名,年龄在9-16岁之间

2、学生的饮水习惯:15%的学生上学期间不喝水,其余85%喝从家里带来的水,而学校并不专门供应饮用水。有32%的在校生喝生水,23%的学生在家喝生水。

3、卫生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上厕所方便。2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厕所干净,而72%的学生任务不干净甚至非常脏。所有学生中22%的学生便后不洗手,48%的学生偶尔洗手偶尔不洗,其余30%的学生洗手。

(三)住户调查结果

1、基本情况:由于西阳回族乡是一个纯回族的乡镇,我们调查的30户住户也全部都是回民,文化程度基本在小学及以下,家庭人口数在3到12人之间,每户5人或6人的居多。87%的家庭里都有学生,每户供养的学生人数大多在1到4人之间。收入来源基本为种植和养殖。90%以上的被调查者经济水平为中等偏下至贫困。

2、用水情况:除尹山村两户人用水为自来水之外,其余住户都为井水或河水。每月用水量3-10吨不等,水费0-20元不等(这里的水费并不是自来水水费,而是从井中抽水时的电费),取水距离0—1000米不等,40%的住户取水距离在300米以上。每日取水次数大多集中在1—3次。用水途径前三位主要为烧饭、生活用水和养殖畜牧用水。67%用户在基本满意用水情况,33%的住户不满意,其中不满意的原因有水量少、取水远、水质差等。

3、卫生习惯:86%的住户家中有储水器并且加盖经常清洗,100%的用户从不对饮用水消毒。20%的用户有喝生水的习惯,其余80%喝开水。14%的住户会在清洗万块后用抹布擦一擦,86%的不会。几乎所有用户在生吃瓜果蔬菜时都会清洗,在饭前便后会洗手,但57%的住户洗手时不用肥皂。在夏季,63%的家庭每周至少洗一次澡,27%的家庭每天都洗澡,16%的住户每月只洗1-3次。87%的家庭认为做饭前、吃饭前应该洗手,67%的家庭认为干活后应该洗手,80%家庭认为便后应该洗手。67%的家庭将垃圾随意堆放,10%的家庭将垃圾烧炕、施地,其余家庭 将垃圾倒入沟中。

4、疾病情况:30%的家庭认为洗手可以预防腹泻,20%家庭的认为洗手可以预防痢疾和甲肝,100%的家庭认为洗手不能预防艾滋病,99%的人认为洗手不能预防蛔虫病,此外,有67%的家庭不知道洗手能预防什么病。43%的家庭中近3个月内有家庭成员有过腹泻,以中营村最为严重,在中营村80%的家庭都有腹泻的现象,并且每户有1-5人腹泻的情况,腹泻次数在2-10次,腹泻原因被反映为水质差。47%的家庭中有家庭成员患过病,年龄在13-73岁之间,主要集中在30—65之间,在患病人群中胃病占37.5%。

5、卫生设施:97%的家庭为旱厕,另有3%的家庭无厕所。经调查小组观察后发现,40%的厕所卫生状况为一般,其余60%为较差或非常脏乱。80%的家庭庭院环境卫生为干净或一般,20%为较差或非常脏乱。60%的家庭厨房卫生干净或一般,40%为较差或非常脏乱。

五、研究的主要发现

(一)农村饮用水水量缺乏,取水难

据了解,西阳乡在在北山与南山均有饮水工程,通过深水机井,埋地下管道向周边村落供水。然而西阳乡本身道路复杂,地形不便,导致有相当一部分村子和居民无法享受饮水工程的便利,中营村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而一些自己打井的居民,需要打超过30米的深井才有可能打到水,这样的深井花费大约在8000-10000左右,而一些农民的年收入不足2000,无法负担打井的费用。水源地水质差,无论是饮水工程,还是自家打井或是抬山泉水,皆为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饮水多为自取水都未经过消毒,村民烧开饮用甚至喝生水。有些人反映水中有咸涩、悬浮物、浑浊等情况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农村的水质有了一定的变化。而村民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口感上,对于水中可能残留的农药、重金属、高温无法杀除的细菌几乎没有认识。甚至在中营村,村民直接担河水喝,而据村民说,河水常年氟含量超标,河水上游有一面粉加工,废物全排放于河水 7 中,导致河水重金属等严重超标。此外,河流沿岸农田在生产期投放大量的化肥、农药,在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的冲刷和淋溶作用下,被带入河流中,造成河流水体中有机物浓度升高,造成河水污染。农业固体废弃物与生活垃圾一起四处堆放,大量农膜残存于耕地、土壤和流入沟河中,在降雨的冲刷下,其大量渗滤液排入水体或直接被冲入河道,严重污染水源。村中成年人患有大脖子病、肠胃病、关节肿大、牙齿脱落等。

(二)污染源过近

有的农民随意设取水点打手压机井,基础设施达不到卫生要求(无井裙、井台、井盖等),周边环境较差,有的与厕所、禽畜圈舍、垃圾堆较近,没有超出渗透范围,渗漏严重,机井水因此而受到污染。根据地表渗透的特点,在农村地区,水井应与垃圾源或者其他污染源的距离至少应该30米以上,这样水井才不会污染。也就是说,我们农村地区的垃圾坑和厕所,几乎大部分不符合条件。下面这一张简图,显示了典型的农村居住方式,我们看到:在农村很难有条件满足至少30米的要求。很容易出现如肠道传染病等

(三)缺乏基本卫生设施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提供的资金能力有限,地方政府也难以提供足够的配套资金,因此农村公厕一直没有建成。以及村道路没有规划必要的生活拉 圾堆放点,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普遍较差,随意倒放拉圾,造成拉圾满天飞的情景

(四)村民自身意识

在饮用水方面,有些村屯农民改水的积极性不高。部分群众的安全饮水意识淡薄,认为只要有水喝就行,“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进不进行供水改造无所谓。甚至有的农民觉得花钱改水没必要,吃自来水还要交水费;在环境卫生方面,众多农民环保意识差,不懂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对农村“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生活垃圾只要倒入“沟里”就可以了;在生活卫生方面也缺乏相关知识,存在很多吃生水、饭前便后不洗手、洗碗后再用抹布抹一遍等行为。

(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水平与农户需求尚有一定差距,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匮乏

中营村河水重金属含量超标,当地卫生防控中心的唯一行动就是派发碘盐。当地小学生长患有腮腺炎等疾病,并没有有效的隔离处理,小学生继续上课,更是传染给了其他同学。而村落里治病的“村医”只有一名,并且学历只有大专,专业技能并不过硬。此外,村民没有获得卫生知识的途径,换句话说,是当地卫生服务体系行动上的缺失。

(六)增加对儿童的重视

调查小组所调查的三所小学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饮水难得问题,孩子们甚至无法在学校饮水。对孩子们的调查中也发现他们的卫生安全知识还太过薄弱,并没有系统的卫生知识的教授,而是由村医来讲一讲。学校基础设施差,从水井、卫生间、垃圾仓、操场、土墙,一系列简易的设施无不存在卫生隐患和安全隐患,艰苦的条件同时也遏制了孩子们学习的乐趣。

六、下一步计划

(一)扩大集中式供水规模,确保用水困难户能喝上放心水

(二)加强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

(三)逐步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

(四)加强群众、学生对公共卫生的宣传教育,培养村民安全用水意识

(五)尽快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垃圾处理场所 加快污水无害化处理进程。

(六)尽快形成“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搭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多元融资平台

七、总结

农村水安全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保障饮水安全,维护人的健康生命,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为了达到让农民喝上干净水的目标,我们应以改善农村饮水背景因素、实现饮水安全为指导,以提高农村饮水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

篇2:关注食品安全 农村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农村儿童饮水安全调研报告

(重庆Greenba 正青春队)

1.调研的背景

壹基金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秉承“全球一家人”的理念,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搭建公益平台,推动公益产业的发展。壹基金战略模式为“一个平台+三个领域”,即搭建专业透明的壹基金公益平台,专注于灾害救助、儿童关怀、公益人才培养。儿童关怀:壹基金关注处于困境中的儿童的需求,改善他们在教育、卫生和营养方面的条件,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2012年,为了推动高校社团和大学生了解我国的灾害现状,研究灾害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培养灾害管理领域的后备力量,壹基金与济溪环境交流网携手启动“2012大学生自然灾害调研计划”。继该项调研之后,2013年,为了促进社会对农村儿童水与卫生健康现状的关注,推动高校学生参与农村水与卫生健康的调查,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培养水安全领域的后备力量,壹基金与济溪环境交流网络携手启动“2013大学生社会调研计划”。

据新华社电,我国“十一五”时期农村水利建设取得巨大跨越【1】。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农村水利发展的高潮期。水利部部长陈雷28日介绍,过去五年,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健全以“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水利政策扶持体系,“十一五”时期农村水利中央投入达到1027.7亿元。“十一五”时期,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快速发展。累计安排中央资金590亿元,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建设各类农村集中饮水工程20多万处,平均每天新增供水能力1680多万立方米,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覆盖率达58%,累计解决了2.1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2015年将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经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将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2】。

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是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的,妇女儿童受危害最严重。要减少疾病、拯救生命,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高氟、高砷、苦咸、污染等水质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群众身体健康,水量不足、季节性缺水、取水不便问题严重影响着群众的正常生活,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农民的迫切需要,更是农村弱势群体妇女儿童的迫切需要。

2.研究范围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农村儿童饮水安全,从教育局入手,逐步到学校,到学生以及学生的家庭,自上而下全面了解农村儿童饮水状况。

针对教育局,我们了解内容:全县人口分布,农村基本分布的基本情况;全县中小学整体状况,以及中小学环境和饮水安全工程进展。

学校领导人:该校整体情况,学校环境,学校饮水设施等。学生:在校环境与学校饮水状况;学生本人生活习惯等。入户调查:学生所在家庭环境,饮水条件等。

3.调研主要方法

3.1 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

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位于潼南县城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琼江河27.35公里穿境而过,东靠双江、南靠柏梓、西靠四川的安岳县,北靠四川的遂宁市。幅员面积8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5728亩(田23074亩、土22654亩),12548户,5237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09人);镇辖16个行政村(其中坝地村9个,坝地面积10800亩。沟地村7个),1个社区居委会,140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场镇面积达1.5平方公里,小城镇已建成三街八路,常住人口10000余人。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0505万元、粮食产量1834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766元。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3.2 崇龛镇的特殊性 崇龛镇位于潼南县城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琼江河27.35公里穿境而过,东靠双江、南靠柏梓、西靠四川的安岳县,北靠四川的遂宁市,境内水资源丰富,每年汛期都有洪灾发生。

①.2005年8月7-10日,潼南县崇龛镇遭遇10年一遇暴雨及过境洪涝灾害袭击,直接经济损失达893万元。

②.2008年,受到过境洪水和强降雨影响,潼南县崇龛、太安、柏梓镇场镇和部分村社进水,初步估计有600多人被困,其中,崇龛镇通讯、道路全部中断。

③.2010年,7月16日-17日晚,潼南县和琼江上游(四川遂宁、乐阳等地)普降大到暴雨,琼江沿岸的柏梓、崇龛、太安、塘坝等乡镇受洪涝灾害较重。

④.2012年,西南洪灾,受灾最为严重的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由于水势上涨过大,道路交通已被中断近10个小时。

⑤.2013年,55年来最强暴雨猛袭潼南。受其影响,崇龛、柏梓等10个乡镇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受灾最严重的崇龛镇一度出现救援告急。

洪灾过后,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如何针对洪灾过境后快速净水成了较为迫切的问题。针对崇龛镇连年洪灾重地,我们希望对灾后饮水安全做一个全面的调研,同时进行相关方面的知识普及,使得洪灾后饮水难题得以缓解。

3.3 抽样

针对崇龛镇的地形,我们选择了镇中心的崇龛镇社区、薛家村,镇东南朱家村,镇交通最不便利的西南角长寿村,镇南方大屋村,镇西北方老店村作为入户调研点。其中,薛家村环绕崇龛镇社区,交通便利,村环境要求较为严格,村容良好;村中多数孩子在镇中心小学上学。朱家村离镇中心较远,靠近琼江,为原来乡合并而来,村子大而贫富差距明显,学生多在该村朱家小学上学。老店村为潼南旅游点油菜花地中心地带,交通便利,村容良好;该村部分地区已经铺设自来水管道,但未通水,饮用水以井水为主;该村学生主要在原来乡中心小学红星小学上学,该小学现有8个班(每个年级一个班加上幼儿园两个班),全校师生饮水靠一口机井,有教室有定期矿泉水供应。大屋村崇龛镇通往柏梓镇的主干道上,贫富差距有些悬殊,该村唯一一小学——摇篮学校为以不完全小学,仅有4个班(1、3、5年级与2、4、6年级交替);学校饮水为来自于机井的开水。长寿村位于崇龛镇西南方,村里尚未通公路,没有垃圾池等公共卫生设施,甚至连每家一口机井都不能满足;村内唯一一所小学长寿村小学,接纳了来自周围四个村的学生,学校饮水为一新修机井,学生直接喝生水,且水源离厕所距离十米不到,条件十分辛苦。

针对各个村情况,我们从大屋村、老店村、长寿村各抽取一定比例居民入户调研(大屋村7户,老店村8户,长寿村5户),儿童问卷则选取随机进行,最后选取目标学校(红星小学、摇篮学校、长寿村小学、镇中心小学、朱家小学)的学生作为有效问卷。

4.调研结果

本次调研共完成了针对教育局的调研问卷,4份社区问卷、5份学校问卷、28份入户问卷、60份儿童问卷,以及我们自行设计的课题问卷——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垃圾分类及处理、儿童基础教育、儿童性格培养方面的问卷共110份。在完成问卷的同时我们还从当地干部和村民的口中了解到很多与潼南洪灾相关的感人故事,并有相关图片以及视频信息作为辅助资料。

4.1 调研图图图片展

寻访潼南县团委与县教育局

调研前的筹划以及红星小学走访

洪水冲淡了被污染的琼江 洪灾后崇龛街道的垃圾

洪灾最高没至二楼,留下斑斑痕迹

入户调研

长寿村小学教室 摇篮学校教室

红星小学教室饮水设施 崇龛小学洗手设施及宣传标语

红星小学损坏的洗手设施 朱家小学洗手设施

红星小学一角的垃圾 崇龛小学垃圾池

摇篮小学厕所 朱家小学厕所

长寿村小学厕所 红星小学厕所

农家的厨房厕所以及水缸

4.2 你不知道的故事

4.2.1 稚嫩挑水工

潼南县崇龛镇在没有进行规模性“每家一口井”工程之前,乡亲们要喝水都要到很远的井或者江河挑水,很多村民家里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在家,孩子们都会帮着老人挑水,稚嫩的肩膀,还是长身体的年龄,就已经挑起了家庭的一份重担。

4.2.2 洪灾故事 潼南县崇龛镇在6.30爆发洪灾时,县医院中正有十几个生病的孩子住院,洪水来势凶猛,将孩子们困在医院没有任何食物来源,镇干部组织着群众划船给孩子们送干粮,一整天下来自己都未进食未休息。

630洪水袭来,潼南县崇龛镇受灾严重,镇上名为千禧楼的农家乐成为灾民避难所,先后住了800多人。受灾的那几天,5层楼的千禧楼虽然都是人,却看不到老板的身影,打听才得知,老板黄兴全顾不上自家损失,冒雨正在帮别处抢险。

5.结果分析

5.1 崇龛镇学校现状

5.1.1 崇龛镇小学校

崇龛镇小学校位于镇中心,位于镇的行政中心,是整个镇教育的根基所在,因此能够得到全镇最好的投入与支持。学校共6个年级,18个班,学生1300人,教师72人,是同类学校中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校内有食堂,升旗台,篮球场,独立旱厕,洗手台,垃圾池,多处宣传栏以及垃圾桶,基础设施较为齐全。该校通自来水,用水方便,宽敞的洗手台以及垃圾池垃圾桶为学校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学生在校期间饮用学校提供的桶装水为主,少数学生自己买水。唯一不便的是,学校仅有一所独立厕所,男女各11个蹲坑,对于1300人(加上幼儿园学生2000多)的庞大需求是远不够的,相当大一部分同学在问卷中反应学校上厕所太拥挤不方便,且厕所卫生条件有些欠佳。5.1.2 崇龛镇红星小学校

崇龛镇红星小学校为原红星乡中心小学,位于现老店村,柏崇路边上,交通便利。红星小学为完全小学,共6个年级,连同幼儿园共8个班,共有学生232名,教职工8人。学校设有食堂,独立厕所,垃圾堆(非正式),全校靠一口机井供应水源,其中垃圾池相距水源约400米,厕所相距水源200米左右。该校厕所有旱厕,男女各10个蹲坑,厕所外设有洗手台,但已经坏掉,操场一角有可以使用的水龙头。学生在校饮用学校提供的桶装水,并在教室为学生提供脸盆和毛巾洗手用。

5.1.3 崇龛镇大屋村摇篮学校

摇篮学校位于崇龛镇大屋村,于柏龛公路旁,但该校为不完全小学。该校共有幼儿园,一、三、五(与二、四、六交叉)四个年级,共82名学生,7名教职工。学校内有一口机井,学生平时饮用开水;学校另有旱厕一所,在水源的另一端,相距200米左右。学校较小,校内不曾见有相关宣传栏。

5.1.4 崇龛镇长寿村以及长寿村小学

长寿村小学位于长寿村,全镇交通最为不便利的村落之一。从崇龛镇中心并没有通往该村的公路,要到长寿村以及周围村庄只能靠狭窄的土路。村内不曾有公共垃圾池、机井等公共设施,村民只有靠自家打的敞井提供水源,垃圾只能堆在自家院子靠焚烧处理,目前村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通公路、修垃圾池以及有一天能喝上自来水。

长寿村小学是长寿村以及周围几个大村中唯一一所完全小学,该校有幼儿园到六年级6个班,共240多名学生,7名教职工。学校内有一所独立旱厕,男女各十一个蹲坑,厕所外并没有任何洗手设施。旁边是学校新修的一口机井,两者相距仅10米左右;在学校未有这口机井之前学校靠一口敞井供水,常有学生围在井边直接打水饮用。现在学校内有独立食堂,却没有专门的炊事员为学生烧开水和煮饭,学生只能饮用生水或者自己带水到学校,多数学生回家吃饭。

5.2 崇龛镇现状

崇龛镇地形呈辐射状,由崇姚公路、柏龛路和双崇公路以及恩威路十字交叉汇聚在崇龛镇社区。镇辖16个行政村(其中坝地村9个,坝地面积10800亩。沟地村7个),1个社区居委会,140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场镇面积达1.5平方公里,小城镇已建成三街八路,常住人口10000余人。镇内延公路而坐落的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好,而即使大村落,贫富差距十分大。除崇龛镇社区之外的农村,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常驻人口中留守老人和儿童占大部分。

镇上除社区完全靠自来水作为日常生活用水外,社区周围村落主要靠自来水和井水并用,距离再远些但交通方便的大村落部分已经铺设自来水管道,但未能通水;较为偏远的村(如长寿村、桥沟村等)则全靠井水供应,甚至超半数的井为敞井,水硬度较大,且有轻微异味。几乎所有村民都是将水抽至自家水缸,每天或者隔天换一次水,并清洗水缸,自己都是自行烧开水饮用,部分家庭会购买矿泉水储存家中。根据家庭条件不同,家中的厨房与厕所环境相当不同,条件较好的家庭会修建水冲厕所,以生活废水冲厕;家庭较差的家庭厕所则与猪圈相比邻,所有排泄物一并进入化粪池。

6.结论

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发展还不健全,供水设施覆盖面积较小,水质监测工作开展还不到位,农村饮水安全意识还未普及。

崇龛镇的自来水管道仅覆盖了部分交通便利的村落,很多管道铺设工作还仅在建,通水率不高;在偏远地区,集中式供水工程严重不足。全镇90%的地方以饮用地下水源的机井水和自然的敞井水为主,由于农村饮水安全意识不足,饮用水几乎未经过过滤以及消毒处理。据崇龛镇部分村民反应,崇龛镇赖以生存的地下水补给源——琼江由于上游养殖场和畜牧业加工厂的存在而污染严重,水质更为堪忧,当地村民不少在40-60岁之间罹患癌症而死亡。

7.关于崇龛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议

要改善崇龛镇甚至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我们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为目标,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

【3】行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具体有如下建议:

(1)防治结合,保护水源。应该呼吁政府及相关环境部门对已污染的琼江水进行治理,并严格管理防止其再次受到污染。与此同时,应该倡导沿江居民一起对琼江进行保护与治理。

(2)加快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建设。在已有的集中供水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完善的步伐,并加紧落实集中供水的工作;在偏远地区,先改善当地饮水现状,新建机井等,适时建立集中供水设施。

(3)提高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意识,普及相关饮水安全知识。联合各村村委会以及当地农村学校对广大农村居民进行农村饮水安全进行宣传以及知识的普及,倡导从孩子抓起,从小教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参考文献

篇3:关注食品安全 农村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 按照地理分布状况, 分别选择河北省石家庄市、保定市和邢台市三个地区的2个农村, 共计6个农村作为抽样单位, 分别抽取80名18~60周岁的城镇居民总计480人。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态度、食品安全消费行为四个部分。食品安全知识对其中5个问题赋分, 满分12分;食品安全行为题对其中6个问题赋分, 满分12分;知识得分与行为得分及格标准:<6分为不及格, ≥6分为及格, 以评价其食品安全消费行为。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3.1建立数据库, 双录入法进行调查问卷的数据录入, 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80份, 回收445份, 合格率92.7%。被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9.93±11.493岁, 其中男性211人 (47.4%) , 女性234人 (52.6%) , 具体人口学特征详见表1。

2.2 食品安全知识

2.2.1 食品安全知识及格率比较

调查结果分析, 445名农村居民7道题的平均得分为6.78分 (满分12分) , 总及格率为71.9%,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平均月收入农村居民食品安全知识及格率有统计学差异, 高年龄组、低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较低的调查对象及格率较低。见表1。

2.2.2 调查对象对食品安全知识关注情况

调查对象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关注:31.0%从未关注过, 57.1%偶尔看有关新闻, 仅11.9%经常关注。对具体食品安全事件的关注程度:三鹿奶粉 (98.0%) , 地沟油 (89.9%) , 而对一滴香、二噁英、毒血旺等知晓率均小于10%。

2.3 调查对象对食品安全的态度

40.2%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做的食品就一定安全, 55.1%对驰名商标食品的安全性存在怀疑;对不同食品安全问题态度的应答率, 排在首位的分别是: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制假造假 (27.6%) , 最大的问题食品是食用油 (28.2%) , 存在安全隐患最大的环节是批发零售 (36.0%) , 产生这些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商家利欲熏心 (39.7%) 。

2.4 食品安全行为

2.4.1 食品安全行为及格率

调研对象的食品安全行为的平均分为3.78, 总体及格率仅16.2%。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对居民的行为得分及格情况均无影响 (P>0.05) 。见表1。

2.4.2 调查对象相关行为

调查对象中仅2%能够做切菜案板生熟分开, 86.3%在盛装直接食用的食物时用塑料袋。42.9%的调查对象的购买场所为小卖部, 36.7%路边集市, 去大型超市购买食品的仅占19.6%。对包装上食品成分及生产日期关注情况:42.7%购买时必看, 37.3%偶尔看, 20.0%从不看。购买了“问题食品”后的处理方式:30.3%居民自认倒霉, 30.1%丢掉不吃。

3 讨论

3.1 河北省农村居民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程度受不同人口学特征影响, 知识-行为不一致

调查结果显示, 不同人口学特征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知识、行为得分情况不同, 高年龄、低学历和低收入人群知识得分较低, 与董晓梅等[4]的研究结果相似, 这与农民健康意识低、接触信息途径少、人际交往等因素有关。因此, 高年龄、低学历、低收入人群应该是当地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的重点人群。河北省农村居民 (16.2%) 的食品安全行为及格率远低于知识及格率 (71.9%) , 说明农村居民的知-行不一致, 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5], 因此在对广大居民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同时应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 做到知-行统一。

3.2 河北省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较差, 维权意识亟待增强

调查结果显示, 调查对象获得食品安全知识仅停留在常曝光的相关报道中[6], 但仍有不常关注且危害较大的知识。农村居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不重视食品的安全质量及自身的合法权益, 因此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同时要针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淡薄这一现实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从而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7,8]。

3.3 建议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 增加食品监管力度

根据健康教育的K-A-P模型理论, 健康行为的转变是由知识→态度→行为的转变, 要实现这个转变, 首先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良好的接受教育的态度, 特别需要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 制定科学、可行及有效的健康宣教方案和传播策略。同时食品监督相关部门应加大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尝试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原则中实施风险管理原则和信息公开透明原则[9,10]。对不合格食品严格处置, 净化食品环境, 保障农村居民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

[1]韩希军, 董玉.关于对农村食品药品监督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齐鲁药事, 2010, 29 (2) :72-74.

[2]武文涵, 孙学安, 唐晓纯.农村食品安全新问题及其思考[J].食品工业科技, 2012, 7 (33) :397-399.

[3]李国霖.农药残留、食品安全第一威胁[N].证券市场周刊, 2011-3-28.

[4]董晓梅, 何志佳, 麦承罡, 等.广州市部分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态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3) :578-584.

[5]李建富, 邢广杰, 贾建平, 等.城乡居民食品安全知信行对比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 (20) :18-19.

[6]王新甫, 王永中.枣庄市部分社区居民食品安全意识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 2005, 11 (2) :182-183.

[7]沈丽.深圳市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13) :21-29.

[8]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编写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释义及适用指南[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9.

[9]FAO/WHO, Report of a Joint FAO/WHO Expert Consultation on Risk Assessment of Microbiological Hazards in Foods.FAO.Rome.2000.

篇4:关注食品安全 农村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此次休闲食品调研结果的数据显示,受访人群中超过一半人数每周食用1至3次休闲食品,数值中,女性高于男性,未婚人群高于已婚人群。年龄层划分中,20-30岁和30-40岁的成年人中,每周食用休闲食品3至6次比例达20%,远高于20岁以下人群。同样,每周食用休闲食品6次以上的人群中,20至40岁高于20岁以下人群。专家表示,具有丰富口味且易于保存的休闲食品成为当代人快节奏生活中的必需品,主餐之外的辅食地位逐渐突显。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马冠生解释,由于一线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高密度的工作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导致原有规律的饮食时间受到了制约和压缩。同时城市外来人口的比重加大,这些人普遍缺少稳定的家庭环境,其居住空间也仅限于满足人们睡眠休息的功能,正餐饮食的地点多为单位食堂或餐厅。因此,休闲食品便成为人们能量补给的来源之一,以及紧张工作闲暇时的首选食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医师王佳分析,休闲食品的消费对象逐渐向更多年龄层人群扩展,其中,年轻群体仍然是休闲食品的受众主体。20-30岁的人们是从小受“品牌概念”熏陶长大的消费群体,同时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是最为忙碌的一类人群,对于休闲食品的需求比例最高。另一方面,由于现代人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美味的休闲食品能减轻人的心理压力,有助于舒缓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逐渐使得休闲食品成为人们日常消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休闲食品可具体分为薯片炸食类、饼干类、坚果类、话梅腌制类、糖果巧克力类、谷物类、酸奶类等。对于消费者选择休闲食品的种类,调查显示,受欢迎的前三类休闲食品排名是坚果类、薯片炸食类、饼干类。

值得关注的是,调查中选择坚果类休闲食品的数值高于选择薯片炸食类休闲食品的数值,与以往观念中薯片类为主要代表的休闲食品有一定的变化,消费者更偏向于选择营养健康的休闲食品。同时还发现,20-30岁、30-40岁和40岁以上三类受访人群选择坚果类食品的比例占本人群总数的21.4%、36.6%和55%,有明显年龄递增的趋势。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属常见高发病症,坚果类食品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于心脑血管具有保护作用,这也正是坚果类休闲食品受到中老年人群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休闲食品调查中,52.2%的受访人群选择休闲食品的原因是因为其口感味道好,占绝对优势。此外,休闲食品的“储存方便且易饱腹”“营养”“品牌”“包装”选项也占到一定的选择优势,专家分析,由于现在人们外出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多,小包装、便于携带和食用的休闲食品日渐受到欢迎。

对于休闲食品的营养健康问题,50.6%的受访人群对于休闲食品的营养健康成分呈现中立态度,这背后隐含着消费者在选择休闲食品时的理性态度。营养专家建议,任何食品都不可过量食用,休闲食品中可每日食用的有饼干类、坚果类、谷物类、酸奶类休闲食品,其余应适消费者身体情况适量食用。

调查显示53%的家长认为孩子喜爱膨化食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品尝时的口感味道较好,而“膨化食品作为辅食丰富饮食种类”和“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营养摄入”的选项有15%左右的家长选择。食品专家钟凯表示,因孩子处在生长期,食品的选择权多由家长管控,建议家长可合理管理孩子的膳食,保证营养均衡健康的摄入。

随着科学知识的大众普及,以及电视养生节目的宣传,近50%的受访人群对于膨化食品通过挤压、油炸、烘烤等物理制作工艺有了一定的认识。

马冠生表示,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指导建议,一个成年人每天所需的钠为2200mg,约为6g食盐,因此一包30-40g的膨化食品提供钠含量约在200-260mg之间,占人体一天所需钠含量的9-12%。另外,每人每天摄入脂肪的上限为60-85g,吃一包30g的膨化食品等于摄入5.4g左右的脂肪。参照数值,消费者在选择休闲食品时,大可不必望而却步,只要掌握科学合理地选择方法即可。

对此,马冠生还建议消费者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及正餐的摄入状况选择适合个人的休闲食品,如果三餐能量摄入不足,可选择富含能量的休闲食品加以补充,丰富休闲食品成为“一日三餐”中的第四餐。

调查中,消费者对于休闲食品未来的改善方向更加注重“健康化”的休闲食品。近年来,企业从产品开发趋势上,由原来以温饱型为主体的食品消费格局,正在向多元化风味型、营养型的方向转化。

篇5:关注食品安全 农村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王志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下老百姓谈论和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们幸福指数的一把标尺。然而谈及农村食品安全问题问津的人却很少,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是笔者调查后的一些思考。

一、农村集体聚餐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走访,统计数据表明90%以上的村民对农村集体聚餐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表示不同程度的担心。村民在家庭自办宴席过程中,由于农村卫生条件有限、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大部分地区还喜欢食用野生动植物(野生菌类食品)等原因,导致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安全隐患增多。同时由于当前法律的局限性,农村自办宴席工作尚未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在监督管理上存在着不足使得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农村食品安全管理中不容忽视的盲区。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承办宴席能力不足。由于农村家庭自办酒席桌数较多,为了满足食用需要,不得不提前制作存放食品,食品安全隐患变得十分严重。

(二)加工卫生条件简陋。自办宴席的场所大都选择在家中,加工和就餐的场所有的是露天的,有的是用油布搭建顶棚,无防尘、防蝇、防鼠措施;缺乏清洗消毒设备,有的餐具甚至不进行消毒,仅用水冲洗后就反复使用,极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冷藏设施严重不足,加工后待用的食品及其原料在自然条件下存放,大量半成品与熟食长时间混放,极易引起食物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部分加工场所紧邻家禽畜舍,就餐环境极易受到污染。

(三)原料进货渠道复杂。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和卫生意识低下,农村自办酒席户在原料进货上优先考虑价格,所需的蔬菜、肉类、酒饮料等食品的进货渠道比较混乱,采购食品时不会按规定进行索证索票,导致一些假劣食品流向农村家庭宴席的餐桌。

(四)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农村自办酒席均为家宴举办方临时邀请当地的土厨师或亲朋好友全权负责办理宴席,食品加工制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淡薄,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操作很不规范。

(五)监督管理出现盲区。在一些边远山区,因为村庄分散、交通不便、执法力量不足, 导致这些地区的食品安全工作出现了监管的盲区。

(六)缺乏有效法律支撑。当前的《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农村集体聚餐的卫生审查和许可、农民厨师的健康检查和培训以及造成食物中毒的处罚等没有明确规定,缺乏统一的程序与标准,各乡镇依据自身情况制定的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办法不一致,不具备法律效力,导致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存在着执行不力或者难以执行的“尴尬”局面。

二、农村集体聚餐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针对农村群体性聚餐活动涉及面大、参加人数多、管理难度大,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必须严格加强对群体性聚餐活动的专项管理。

(一)强化专项目标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制度。一是要牢固

树立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思想,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为民办实事、提高生命质量的一件大事来抓,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年终目标考核内容。二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状,明确责任到人,保障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正常运行。三是尽快完善和实施辖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人员求助、物资保障等演练工作,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时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制定出台统一标准,落实申报备案制度。实行农村50人以上聚餐备案制度是规范农村群体性聚餐管理的有效手段。建议全县制定统一的聚餐申报备案标准,各乡镇党委政府以高度的责任感具体承担起农村群体性聚餐管理职责,严格落实乡镇长、村委主任为乡、村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扎实推行农村50人以上聚餐信息申报备案制度。

(三)完善监管网络建设,实现全覆盖无盲区。建议全县建立健全基层食品安全机构和行政村食品安全联络点,完善监管机制,明确“谁来管,谁来做”。一是要完善乡镇食安办和行政村食品安全联络点,明确机构职责,有专职或兼职人员、有各项管理制度、有工作档案资料。二是加强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切实将监管触角向农村一线延伸。三是实行片区分片包干。初步构筑起“县政府负总责,乡镇政府直接负责,乡镇食安办直接抓,食品安全信息员具体干”的格局。

(四)强制常规培训体检,实行人员动态管理。建议以乡镇为单位对辖区从事农村家宴的乡村厨师进行动态管理,登记造册,用规章制度来弥补法律上的空白,规范管理乡村厨师。由乡镇食安办负责组织辖区乡村厨师进行健康体检,组织学习有关食品法律法规知识,针对厨师、加工场所、食品加工制作的卫生要求进行专项培训。

(五)增强指导服务意识,主动上门跟踪服务。建议各乡镇政府要增强服务意识,主管部门要克服坐等群众上门报告的工作态度,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及时主动组织上门跟踪服务,提供卫生咨询,加强宴席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并消除食物中毒隐患,确保宴席卫生安全。

(六)培育酒席承包队伍,守住安全管理“源头”。把农民酒席承包服务队打造成流动的餐馆。大力培养和强化酒席承包服务队的食品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打造方便、安全、省事的酒席承包服务队伍,支持和鼓励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与壮大,将有利于对农村群体性聚餐的食品安全源头进行有效监管。

(七)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安全饮食习惯。广大农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一是建议各乡镇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广泛普及食品卫生知识,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在举办和参加宴席中的饮食安全意识,努力保障自身健康安全。二是把群体性聚餐管理的目的意义,宴席制作卫生知识宣传到每一农家,增强广大农户报告的自觉性,主动接受卫生监督人员管理,确保宴席符合卫生要求,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总之,农村群体性聚餐管理工作涉及到广大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发展,相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不断

提高整个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水平,从根本上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和传染病蔓延的趋势,为农村百姓真正创造一个健康卫生的饮食环境。

作者单位:湖北省宣恩县委党校 联系电话:

篇6:关注食品安全 农村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兴安县农村50人以上聚餐管理调研报告

为提高农村集体聚餐饮食安全系数,我局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对我县10个乡镇、115个行政村以“问、谈于地方政府,问、访于基层群众”的方式进行调研。调研表明,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饮食安全监管应提到更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农村群体性聚餐现状和问题

(一)基本情况

我县面积约2348平方公里,人口约37万,共乡镇10个,行政村115个,由于受传统的风俗影响,农村百姓家庭自办宴席现象很普遍,大凡婚丧嫁娶或乔迁、祝寿、孩子升大学等时候都要自行举办规模大小不一的家庭宴席,以期达到红喜事更加喜庆,白喜事场面热闹壮观之目的。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民族风俗习惯,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聚餐宴席的规模在加大,具体调查如下:

1.据调查2011年每千户家庭中,举办宴席的次数为165次,平均每次就餐人数为300人。对农村居民参加宴席频次进行调查,发现500户家庭中,每户年平均加宴席为5次。

2.农村承办宴席,95%在自己家中由农村土厨师帮忙制作,5%在附近酒店举办。

3.自己制作宴席的操作流程为:估算规模 →档次(用餐标准)→聘请厨师→自己采购原料→加工 4.宴席加工制作人员组成:厨师,由本村或附近村民组成,人数3至10人不等,大多未经过正规学习,学徒出身。帮工,由主人亲戚朋友或邻居组成,负责餐具的洗刷、菜肴的粗加工、传菜等工作。其加工工具锅、碗、瓢盆、刀具、桌椅等均为租借。

(二)农村聚餐管理现状

为进一步做好农村群体性聚餐的安全管理工作,兴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制定下发《兴安县农村家庭集体聚餐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关于印兴安县推行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制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对我县农村50人以上聚餐实行信息报告指导制度,即凡农村家庭举行婚、丧及生日宴等50人以上聚餐时,由举办者提前3天(如遇丧宴等特殊情况时提前1天)向村食品安全信息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就餐时间、就餐人数、场地卫生条件和菜品清单等,由信息员对举办者的场地卫生条件等进行现场审查,并报告乡镇食品安全工作站备案、下发农村聚餐饮食卫生安全指导意见书。实行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制度后,各乡镇、村委会高度重视并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协管)网络、强化乡村厨师的体检与培训工作、广泛开展农村聚餐卫生和食物中毒防制宣传、不断完善全农村聚餐报告渠道,农村群体性聚餐活动得到有效规范,未接报过因农村群体性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报告。截止目前,全县聘请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20名、农村食品安全信息员147名;行政村实行聚餐信息报告备案率达90%,今年1-10月份,全县报告备案3140例。

在家庭自办宴席过程中,因农村卫生条件等各种原因、并且大部分地区喜欢食用野生动植物、菌类、海产食品等,导致食物中毒隐患较多,农村因自办宴席引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由于目前法律的局限性,农村自办宴席工作未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使得这一问题已成为农村食品安全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与分析

1.承办宴席能力不足。由于农村家庭办酒席桌数较多,而且几天连着办,大部分在自己家中进行,使本来就不宽畅的食品加工场所显得更为紧张。为了满足食用需要,不得不提前制作食品,这些提前制作的食品因冷藏设施的缺乏没有得到适宜的存放,病原微生物就会在食品中大量的生长繁殖,食品安全隐患十分严重。同时,个别就餐者有可能还患有伤寒等传染病,聚餐时上百人聚集一堂,极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

2.食品加工设施设备简陋。一是自办宴席的场所大都选择在家中,一般都是在门前屋后搭个简易棚,有的与家禽畜舍紧密相连,加上防尘、防蝇、防鼠设施缺乏,白天苍蝇满天飞舞、厨房尘土飞扬,夜间老鼠四处偷吃,食品的成品、半成品交叉污染的机率很大。二是农村冷藏设施的缺乏,如果有提前制的食品就会长时间在常温下存放,极易引起食物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三是大量食品加工用具、容器属临时租借,清洗消毒设备缺乏,所用餐用具只是经过简单的清洗后反复使用;四是生产加工场所和加工工具生熟不分,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很大。3.原料进货渠道复杂。在农村举办酒席所需的食品原料往往是由农村土厨师根据需要到集贸市场上任意购买,农村土厨师都是没有经过任何正规的学习和培训,他们的食品安全知识缺乏,购买食品原料时未按规定索证索票,更谈不上定点采购,进货渠道混乱不清。二是农村家庭举办的酒席,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在购进食品原料时往往重价格轻安全,使一些用病死家畜制成的廉价熟食制品走上农村的餐桌。

4.监管力量薄弱。目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正在进行机构改革之中,负责餐饮服务监管的内设机构和人员均尚未明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目前我县还是委托卫生监督所,我局监督管理人员仅有一人,仅对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进行监管就难以保证监督到位,对村级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就更是力不从心。虽然聘用有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但均为兼职者,事务繁多,有时未能亲自到宴席加工现场指导,漏报现象时有发生,且有关知识缺乏,又没有执法权,加上缺少经费投入,不足以发挥监管效果。由此,一些偏远、交通不便和分散村屯的食品安全工作会出现监管盲区。

5.没有法律法规的支持,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按照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农村自办宴席工作未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目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这块工作的监管属“多管闲事”的行为,法律上根本没有负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在监管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没有任何法律法规处臵。

二、加强农村群体性聚餐管理的对策

(一)巩固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制度的成效。目前,农村群体性聚餐活动,涉及面大,参加人数多,管理难度大,实行农村50人以上聚餐信息报告指导是规范农村群体性聚餐管理的有效手段。因此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对群体性聚餐管理,着力形成“政府高位推动、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合力推行农村50人以上聚餐信息报告指导制度”的工作格局;重点强化农村食品安全政府负总责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乡镇长、村委主任为乡、村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乡镇党委政府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具体承担起农村群体性聚餐管理职责,扎扎实实推行农村50人以上聚餐信息报告指导制度。

(二)加强农村聚餐指导的服务意识。各乡镇政府要增强服务意识,把群体性聚餐管理这一关系广大农民健康利益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好。由于在农村因事办宴席是一种传统习俗,农民群众对实行聚餐报告指导制度自觉性不高,有的办宴者到乡镇政府路途远交通不便,举办丧宴还是急事急办,因此,农民群众办宴主动申报和接受监管的比较少。各级政府要克服坐等群众上门报告的工作态度,增强责任感,落实责任制,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发现有举办家宴情况的,及时主动组织上门跟踪服务,提供卫生咨询,加强宴席动态管理,从菜单的审核、原料的采购与储存、餐饮具的消毒、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和冷菜制作卫生、留样等给予全面的指导,及时发现并消除食物中毒隐患,确保宴席卫生安全。同时要完善细节,做到:明确备案程序,明确聚餐须知,明确厨师须知,明确基本卫生设施 和餐饮器具卫生要求,明确食品的采购、加工要求,明确聚餐卫生审查内容。

(三)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广大农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广泛普及食品卫生知识,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在举办和参加宴席中的饮食安全意识,努力保障自身健康安全,要把群体性聚餐管理的目的意义,宴席制作卫生知识宣传到每一农家,增强广大农户报告的自觉性,主动接受卫生监督人员管理,确保宴席符合卫生要求,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同时还要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教育,提伸文明,健康、科学的婚、寿、乔迁等庆祝活动。

(四)强化乡村厨师的体检与培训工作。各地以乡镇为单位对辖区从事农村家宴的乡村厨师进行动态管理,登记造册。由县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组织辖乡村厨师进行健康体检和有关食品法律法规知识、加工场所的卫生要求、厨师的个人卫生要求、食品加工制作过程的卫生要求等卫生知识的培训。对健康体检合格并通过卫生法律、卫生知识培训的乡村厨师,统一发放乡村厨师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做到持证上岗。农村厨师健康体检的费用,建议由县政府负责解决。

(五)完善监管网络建设。一是加强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切实将监管触角向农村一线延伸。二是逐级落实责任,实行片区分片包干,落实片区有责任人和责任领导。初步构筑 起“县政府负总责,乡镇政府直接负责,乡镇食品安全工作站直接抓,食品安全联络员、信息员具体干”的格局。

(六)加大必要的经费投入。全县有农村食品安全联络员、信息员168名,他们是最直接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和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制度的推行者,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督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没有任何工作报酬,且均为兼职者,事务繁多,全凭工作责任心开展工作,他们深入农户家中进行卫生审查和指导,有时还要面对宴席举办者的不理解和支持,工作十分辛苦,有的还倒贴交通讯等费用。因此建议县政府对农村食品安全(重点是群体性聚餐管理)工作列入财政预算,根据各镇乡具体情况给以适当经费支持,确保农村群体性聚餐管理工作持续稳定开展。

上一篇:第二单元的和复习下一篇:美业学习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