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同音字

2024-05-07

苏教版小学语文同音字(共9篇)

篇1:苏教版小学语文同音字

同音字练习

ɡōnɡ()园shēnɡ()日yǒu()用()人()旗()好()正上()朋()

手()花()()的()开

quán()村

()水

()是

山()

bèi()壳

()后

宝()

()心

手()

yuè 音()

明()

()队(duì)

()光学()tīnɡ 好()大()()说餐()fēnɡ()沙()满()浪()收北()shí()月()光()天()间(jiān)(méi)没()yú()船()头()火木()é()气()水()好小()江()h

篇2:苏教版小学语文同音字

ɡōnɡ园shēnɡ日yǒu用人旗好正上朋

手花的开

quán 村

bèi壳

yuè 音

队(duì)

篇3:苏教版小学语文同音字

一、“文包诗”的内涵

“文包诗”是苏教版现行小语教材中一种较为特殊的文体, 但这种类型的文体并不是苏教版教材的首创。“文包诗”体裁最早的雏形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后经唐朝人孟棨发展演变成为“本事诗”。孟棨之后, 纪事诗话随之而起, 清人徐轨及他所著的《续本事诗》及叶申芗所编撰的《本事词》真正继承了孟棨“以诗系事”, 即我们现在俗称的“文包诗”[1]。

“文包诗”, 顾名思义, 即一篇文章中包含了一首古诗。“文”是现代白话文, 侧重于创设一定的情境对“诗”中作者的创作背景、大概意思进行通俗化的阐释和延伸。“文”为“诗”服务, 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白描式的感知[2];“诗”是课标中推荐的优秀篇目, 来源于流传千百年的经典古诗词, 其语言简洁凝练而意境深远悠长, 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与升华, 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培养语文素养的重任[3]。“诗”、“文”相辅相成, 互为映照, 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创设诗境的目的。

二、“文包诗”的选编价值

价值实际上就是指客体对主体的作用[4]。“文包诗”之所以能够被选是因为其存在如下价值:首先, “诗”作为流传至今的文学经典, 其重在培养人文素养;而“文”作为现代白话文, 其重在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 二者的融合使得一篇课文自然完成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其次, 古诗凝练概括、意境源远, 小学生在深刻理解这种文体的表达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文包诗”在“文”、“诗”对照、融合的基础上降低了学生古诗学习的难度。再次, 目前古诗教学存在“极繁”、“极简”两种极端状态, “极繁”即老师侧重于引导学生对诗中的各字进行解释、推敲, 从而瓦解了学生对诗整体意象美的感知;“极简”即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侧重让学生通过“读—背—自行理解”学习古诗, 缺乏一定的指导。“文包诗”旨在通过“文”的铺垫, 带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以“文”引“诗”, 以“诗”领“文”, 完整重现诗人的心绪和诗句的情境, 体悟“情动而辞发”的道理[5]。

三、“文包诗”选编存在的问题

“教育病理指教育中产生的偏移和失调情况”[6]。从教育病理学角度来看, “文包诗”在选编和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价值取向显急功近利、对古诗词改编不当造成文章品位偏低, 截然不同的选文类型的杂糅使得教与学产生困惑。

(一) 价值取向显急功近利

“文包诗”在同一文体中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但是二者显然并不属于同一范畴。“工具性追求的是效率和利益的最大化”[7]。从方便教学角度来看, “文包诗”其实就是想通过白话“文”的直观表达帮助学生了解“诗”的意境, 进一步降低学习古诗词的难度, 因此“文包诗”带着明显的功利性。如《少年王勃》, 全文白话只为“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服务, 虽然这两句话是诗句考试中常考的内容, 但是只学这两句就能够完全了解王勃、了解《滕王阁序》的精髓吗?不知不觉中, 我们离诗词之美越来越远。过于实用的“文”体现了不可回避的目的性, 通过单一地理解诗词大意禁锢学生, 封闭学生自身多元化价值解读的路径, 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对古诗词自我感受和理解的兴趣。

(二) 对古诗词改编不当致文本品位偏低

教材是课程设置的载体, 文本是教材的主要表现形式, 文本的选择决定语文教材的质量[8]。“文包诗”对古诗词的改编存在不当之处, 它所展现出来的文本品位值得拷问。第一, 对史实的改编过于粗略且有一定偏差。如四年级上《但愿人长久》, 本文开头介绍作者:古时候, 有个文学家叫苏轼……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 还用“古时候”来替代苏轼所处的实际朝代—宋朝, 明显过于简单且存在偏颇之处。苏轼在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地位极高, 对于这样一位值得终身学习、崇敬的文豪, 可以直接对其地位和影响力进行介绍, 如“宋朝有一个大文豪苏轼……”简单明了, 还能引发学生对文学历史的学习兴趣。第二, 对意境的改编过于直白简单。“文包诗”将诗句及其翻译建构在整篇文章中, 但是过于直白的现代白话文翻译破坏了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境, 如《少年王勃》中用“远处, 天连着水, 水连着天, 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 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解释《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我国古代很多诗句的意境往往都是“言虽尽而意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而本文中简单直白的翻译与王勃当初想要表达的意境相差甚远, 破坏了古诗的缥缈朦胧之美。每一首古诗词看上去短小精悍, 却囊括了大时代背景、文化特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字字珠玑, 值得推敲, 不然为什么中国古代会出现那么多的文人墨客为了一个字词的选用而斟酌推敲的典故呢?第三, 对“诗”的地位过于忽视。“文包诗”的核心应该是“诗”, 所有的“文”都是为服务“诗”而生的, 但是编者在引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明显有本末倒置的倾向, 如《但愿人长久》的课后练习中明确要求背诵第四~六自然段, 但是这三个白话文自然段是对苏轼《水调歌头》中“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具体解释, 不重视对古诗词原句的积累, 而是让学生背诵白话文翻译, 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经典古诗词的积累, 而且禁锢了学生对古诗词的自我解读。

(三) 不同选文类型的杂糅使教与学产生困惑

“文”、“诗”是两种不同风格的文体类型, 二者的杂糅给老师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阅读思维带来了混乱。第一, 两种不同的文体使教学内容产生纠缠。如果教师注重对诗进行教学, 就很容易忽略组织严密、脉络清晰、言辞优美的文;如果注重对文进行教学, 则很容易忽略内涵丰富、意境悠远、韵味独特的诗。“文包诗”中有“文”、有“诗”, 就必然涉及散文和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二者互相融合、难以取舍。第二, 两种不同的文体类型使学生难以协调不同的阅读思维。“文”是现代散文, 只有完成了读者情感与作者经验的架构才算是成功习得了散文的精髓[9], 其要求重视文章的整体思路, 研读文章的神韵, 探知文章的内核;“诗”是极具意蕴的古典诗词, 要求把握诗词节奏的起承转合、理解诗词的情境、实现情感的共鸣。因此, 散文和诗词两种不同的文体的杂糅难免给学生的阅读思维带来疑惑。

四、“文包诗”的对症纠偏策略

“文包诗”存在功利性取向、文本质量不高, 教学和学习易产生困惑等缺点, “文包诗”的纠偏要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

(一) 理性认识“文包诗”的概念

作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 “文包诗”以其独特的使用价值成为小学语文诗文教学的新出口, 但是, 我们要理性认识“文包诗”的概念。首先, 教材的编写不是一蹴而就的, 往往牵动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既复杂又科学, 既系统又精细, 从来没有一套完美的教材能够适合所有人的口味。对于“文包诗”当前暴露的问题, 应当冷静地审视和探讨, 而不是全盘否定。其次, 纵观小学语文确立学科以来, 教材的改革就一直在进行。就学科而言, 其教材应该通过及时、积极的改良逐渐完善, 避免毁灭重建。“文包诗”为小学语文教学形式更增添了活力, 迫切需要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提高。最后, 新课改坚持“以人为本”, 教材的编写也应该以学生为本位, 教材编写方向应该偏向学生, 教材质量的评判应该由学生主导, 尽量避免将成人的思维和视角强加在孩子身上。

(二) 还原“文”的选文经典

高质量的文本往往融合人文性和工具性, 因此可以尝试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手对“文包诗”进行矫正。一是回归传统, 直面经典。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传承和思维方式是语文教材的“灵魂”、“渊源”[10]。二是去除外形, 将“文”置于诗后助读系统中。文“包”诗外, 很容易妨碍学生对文章真正内核的认识, 从而引起对经典文本的误读。科学、完整的教材不但包括选文和课后练习, 还应该囊括一系列的助读系统。从角度来说, 诗、文应该合理剥离, 以诗为核, 以文为助, 实现教材编写的完整性。

(三) 归正以“诗”为教学核心

“文包诗”, 即文中“包”诗, 文是“表皮”, 诗是“馅儿”, “馅儿”才是核心, 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最终指向。首先, 将“诗”放在主体地位。重点强化古诗词教学, 按照“明诗题、知诗意、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层层推进, 使之与现代文教学思路及学习方式严格区分。其次, 重视诗词吟诵传统。任何古诗词配以合适的曲调都可以用来吟诵抒情, 从而体味其独特的文字表达、语言构造和韵律美感。再次, 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很大, 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让隐藏在古诗词中不可见、难表达的形声色和情意美直接传达给学生, 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诗词的美感, 增强古诗教学效果, 积淀中华古典文化素养。

摘要:“文包诗”是“文”与“诗”截然不同类型的文体, 是现代白话文和经典诗词融合的典范。“文包诗”以其独特的使用价值成为江苏省新课改教材的亮点之一。但是“文包诗”尚存在功利性取向、文本质量不高、教学和学习易产生困惑等缺点, 本文在教材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包诗”提出了系列纠偏策略。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包诗

参考文献

[1]高林生.以诗系事的“文包诗”[J].七彩语文 (教师论坛) , 2012 (10) :31-33.

[2]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40-41.

[3]杨再隋.语文课程的目标·理念·策略[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2:48.

[4]孙正幸.哲学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176.

[5]韩经太.诗学美论与诗词美境[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24.

[6]富士川游.教育病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厅教育设计委员会, 1933:5.

[7]石忠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64.

[8]夏家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7.

[9]徐轩.新时期散文教学的回顾与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 2010.

篇4:苏教版小学语文与“大语文观”

学习做诗是这样,学习语言文字也是这样。

过去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三重三轻”现象,即重课内、轻课外,重应试、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语文教学受到考试的严重干扰,已渐渐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为了应付考试,老师不得不违心地让学生去练一些与提高语言能力关系不大的东西,如抄背解词,抄背标准答案。背课文也要连标点一块儿背,因为默写课文标点错了是要扣分的。学习查字典要学生背部首目录,为的是对付“某字查某部几画”之类的试题。这些练习除了应付考试,可以说是百无一用。众所周知,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途径是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怎么才能“化”得起来呢?这就要靠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写日记等语言实践活动。可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语文教学局限在小课堂里,一切教学活动围绕着考试转;课外时间又被繁重的作业塞得满满的,学生根本无暇去读课外书,去写日记,去看电视……语文教学脱离了生活,变得枯燥乏味,毫无生气,学生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哪里还有效率可言呢!

为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实现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苏教版小语教材编写工作启动之初,我们便确立了语文教学要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这一指导思想,力求形成一种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课堂教学格局。

这一指导思想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的。

在阅读训练方面,力图构建一个“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训练体系。

为了帮助学生课外阅读,我们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指导课外阅读的系列课文。每册一篇,一直安排到六年级。《学会查“无字词典”》意在指导学生学会借助生活体验准确理解词语的方法。《煮书》意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把书读熟读透,懂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读书做记号的学问》意在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莫放“拦路虎”》则是要求学生养成读书勤查字典的习惯……七册课本安排了七篇这样的课文,有关课外阅读的主要问题几乎全涉及到了。学了方法,为的是用于课外阅读,为此,我们请李吉林老师编写了配套的《语文补充阅读》。小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了,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反过来又为课内阅读提供了广阔的智力背景,从而形成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阅读训练机制。

我们还编写了一些“多功能课文”,力图使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为生活实践服务。如《磁卡电话》《奶奶,请服药》《第一次汇款》就是这种类型的课文。学习这类课文,学生既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培养了道德情操,还学到了言语交际的本领。“一石”而中“三鸟”,所以叫做“多功能课文”。如《第一次汇款》,讲的是“我”将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汇给了山区失学的儿童。在汇款过程中,“我”在邮局阿姨的耐心指导下,学会了填写汇款单。课文将汇款的手续讲得很具体,并出现了“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等大写数字,还附了汇款单的样式要学生练习填写。学生读了这样的课文,不仅学得了语言文字,学会了到邮局汇款,而且培养了爱心,其收获是多方面的。

此外,我们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也注意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力图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挂起钩来。此种类型的作业有两种:一种是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如学了《我的油布伞》,要求学生说说“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是怎样疼爱你的”,并“选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事例说一说,再写下来”;一种是将课堂学习所得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去,如学了《百家姓》一课,要求学生“找一本《百家姓》读读”,并“调查全班同学有哪些姓,先写下来,再认一认”。

在说写训练方面,注意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校园、社会和家庭,让他们在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获取新鲜的写作材料,历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如第八册“作文2”便是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大自然中去看看春天的风光,然后选一处景物写下来”。“作文7”则要求学生“回忆一下参加过的劳动,如大扫除、浇花、洗衣服、拔草、放羊等等,先把劳动的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再把劳动的经过写具体”。显而易见,学生要写好这样的作文,就必须亲自到野外走一走,看一看,就必须经常参加集体劳动、家务劳动和农业辅助劳动。否则,胸中没有这样的积蓄,即使是“巧妇”也难做出“无米之炊”来。

在说写训练中,我们还编入了大量言语交际的训练内容。未来社会是个信息社会,随着通讯工具的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普及,口头语言在言语交际中所占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这一需要,苏教版小语教材十分重视说话训练,从第一册到第十二册,说话训练贯穿始终。说话训练从内容到形式,不再是清一色的“看图说话”,而是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生活实践的需要来安排的。如第八册的说话训练,就安排了讨论发言、推荐或自我推荐、学习“赞美”与“安慰”、做节目主持人等内容。此外,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如讲解、演讲、辩论、导游等,事先都要搜集资料,做好准备。因此,学会搜集资料、使用资料,也是言语交际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材安排了“话说香港”这一训练课题,学生要向大家介绍香港,就得事先搜集有关香港的资料,如香港的历史变迁,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时的有关情况等。当然,在小学阶段,这种训练是极其初步的,要求不能太高。

在习惯培养方面,强调发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协同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要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不容易的,必须常抓不懈,反复抓,抓反复;必须老师与家长配合,全方位地抓。就拿第八册“学习习惯篇”安排的“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来说,就远不是仅在课内便可以养成的。要写好日记,教师要在课内给予指导,要教给他们方法,如要经常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要天天写,坚持不懈。然而这些观察活动主要是在课外进行的,又主要是在家庭动笔写成的。要使写日记每天坚持不辍,形成习惯,家长的督促检查就更是必不可少。

不光是写日记,所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需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齐抓共管。

总之,苏教版小语教材昭示的是一种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格局,语文教学应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的一泓活水,而不是局限在狭小课堂里的死水一潭。

教材的编写意图必须转化为教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才能取得具体的教学效益。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体现苏教版小语教材的编写思想,实现语文教学课内外的衔接呢?

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与课外。局限在小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不完备的,因而不可能是高效的。这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他们经历了语文学习的全过程——由“例子”到“习题”,由精读到博览,由吸收到倾吐,一句话,由课内到课外。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比较好,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指导学生熟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背会了其中的精彩段落,这只是经历了感知、领悟和积累阶段。在此基础上,还要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将学得的范文语言运用于日常的言语交际中去,才能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是语文学习的迁移运用阶段。虽然我们在课堂内也进行了迁移运用的练习,如学过一篇课文之后就进行“小练笔”,但其分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将范文语言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还要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语言,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们强调抓好课外阅读,提倡学生写日记,积极参与日常的言语交际活动,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完善这一学习语文的过程。然而,有些学校由于认识上的偏颇,宁可给学生多订几套毫无用处的练习册,也不给学生订课外读物,还美其名曰“减轻负担”。其实,课外的阅读、写作等活动,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必须进行的,并非可有可无。

其次,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给他们一些支配课余时间的主动权。

减轻课业负担,首先要从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入手。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繁琐分析依然相当普遍。分析一段课文,必问“这段有几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句话是什么意思?”逐句讲解,不厌其碎,一问一答,贯穿始终。一篇课文,好比是一只漂亮的花瓶,整个看上去感觉很好,如果打成了一堆碎片,还有什么漂亮可言!繁琐分析,源远流长,陈陈相因,根深蒂固,习以为常,积非成是。课堂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如此之大,事实上却无大用处!将一篇课文肢解得七零八碎,一厢情愿地灌输给学生,事实证明其效果是不好的。因为凡是超越学生理解能力硬塞给学生的东西,大抵是僵死的,无用的;只有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悟出来的东西,才是鲜活的,有用的。我们果真在教学中摈弃了繁琐分析,加强了语言训练,就能够保证在课堂上完成一部分乃至大部分作业。这么一来,就可以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要让学生当主角,从策划、组织到具体安排都要由学生自己研究确定,推选主持人或负责人,教师则从旁协助。如提出整体设想,给予必要的指点,遇到困难帮助解决,等等。为班级出黑板报,出手抄小报,举行佳作朗读会,组织小记者采访,都可以这么做。有的老师习惯于包办代替,这是要注意防止的,因为这样做,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便难以得到发挥,他们的才能也难以充分地展示出来。

第三,要搞好考试改革。考试题目不要出得太死,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不超越“大纲”、不提高难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实践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考查学生识别错别字的能力,便可从大街上的商业广告中搜集一些错别字让学生改正。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便可出示一份说明书,让学生读读,看他们能不能理解上面的内容。要考查学生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便可提供一段采访实录,让学生采撷实录中的材料,写成一篇板报稿。这样考,不仅能检验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

篇5: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

1、布: 分布 花布 公布

不: 不行 不是 不能

2、谷: 山谷 谷子 谷粒

古: 古人 古诗 谷粒

3、话:说话 童话 笑话 话语

画:画家 画师 画布 画像

4、石:石头 石块 玉石 石子

时:时光 时间 同时 小时

十:十元 十个 十人 十分

5、声:雨声 笑声 叫声 名声

生:生气 生活 生动 生长

升:升级 上升 升天 升旗

6、再:再见 再三 再会 再生

在:现在 在家 正在 在座

7、跃:飞跃 跳跃 跨跃 一跃而过

月:月亮 月光 明月 月色

8、阳:太阳 阳光 艳阳天

羊:山羊 绵羊 羊肉

洋:海洋 洋人 洋房 洋气

9、息:休息 消息 信息

西:东西 西南 西方 西餐

10、家:回家 作家 家长 画家

加:加法 加油 加入 加热

11、比:对比 比较 比划

笔:铅笔 毛笔 钢笔

12、士:士兵 卫士 士官

是:是的 不是 还是

事:好事 坏事 事情 事由

世:世上 世界 世博 一生一世

13、工:工厂 工人 工作 做工 女工

公:公园 公鸡 公认 办公

功:用功 功夫 功力 功课 武功

14、原:原因 原来平原 高原 草原

园:公园 花园 园丁 园林 果园

员:队员 员工 会员 成员

元:元旦 元月 元老 十元

15、页:学业 作业 页码 页数

叶:叶子 树叶 红叶 落叶

16、夏:春夏 夏天 夏季

下:上下 下雨 落下 下来 下面

17:牵:牵手 牵牛 牵动 牵挂

千:千万 千里 千秋 秋千

18、织:织布 针织 纺织

知:知道 知道 知识

只:只身前住 一只

19、飞:飞机 飞快 飞行 飞天

非: 是非 非常 非法 非同小可

20、洁:洁白 玉洁冰清 洁净

结:结果 结束 打结

节:过节 节日 春节 节气 儿童节

21、像:好像 画像 照像 头像

象:气象 象牙 大象 万象更新

向:方向 向前 向上 向来

22、话:说话 童话 笑话 话语

画:画家 画师 画布 画像

23、久:长久 永久 久远 很久

九:九个 八九 九十

24、丽:美丽 华丽 壮丽 亮丽 明丽

立:立正 站立 立夏 立法

力:力气 主力 力量 用力

25、明: 明白 明亮 照明 光明 明星

名:出名 有名 名字 名气

民:人民 村民 山民 农民 民众

26、穿:穿过 穿着 穿衣 穿行

川:河川 山川 川流不息

27、冬:冬天 冬瓜 冬青 冬季

东:东方 东西 东风 东南

28、洞:山洞 洞眼 洞口 洞穴 岩洞

动:动听 动画 动手 动人 动口

29、新:新年 更新 新房 耳目一新

心:心情 爱心 热心 三心二意

辛:辛苦 辛劳 辛勤 艰辛

30、原:原因 原来平原 高原 草原

园:公园 花园 园丁 园林 果园

员:队员 员工 会员 成员

元:元旦 元月 元老

31、候:气候 时候 等候 候车 候鸟

后:以后 后面 前后 后来 后者

32、往:往来 往前 往年 来往

网:鱼网 网球 上网 网吧

33、忽:忽然 忽视 忽略 疏忽 忽闪

呼:呼吸 呼气 呼呼大睡

乎:出乎意料

34、已:已知 已经 已往 早已

以:以前 以后 从此 以此

意:同意 心意 意见 意思

35、半:半个 半天 半年 一半

伴:伙伴 做伴 同伴 伴唱

办:办公 办法 办事 好办

36、终:终点 终止 终于 最终

中:中午 中间 正中

钟:时钟 分钟 钟表

37、于:终于 等于 于是 关于 由于

鱼:金鱼 大鱼 河鱼 江鱼

渔:渔火 渔民 渔歌 渔村

38、渐:渐渐 渐变 渐次 逐渐

见:听见 看见 见面 见到

39、与:参与 与其 与众不同

雨:下雨 雨水 雨点

语:语文 语言 话语 口语 成语 评语 词语

40、留:留下 留心 留学 留住 停留 留念

流:流水 流动 流星 河流

41、每:每天 每次 每日 每当 每时

美:美好 美丽 完美

42、乡:乡亲 家乡 老乡 乡土

香:香水 香火 花香 香瓜 香片

43、齐:齐唱 齐全 齐心 百花齐放

起:起来 起立 起点 起飞

气:生气 空气 天气 气球

汽:汽油 水汽 汽车 汽水

44、完:完全 完工 完成 写完

玩:玩笑 玩球 玩耍 古玩

45、量:力量 大量 气量 自不量力

亮:明亮 月亮 照亮 闪亮

46、个:个子 高个 个别 个头

各:各自 各位 各种各样 各就给位

47、做:做工 做人 做法 做作业

座:座位 车座 一座山

坐:请坐 坐车 坐下 坐吃山空

48、常:非常 常用平常 时常 常常

长:长江 长短 长处 长生不老

49、同:同学 同意 同时 同事

童:童话 儿童 童年

50、到:来到 到处 找到 到来

道:知道 跑道 知道 人行道

51、近:远近近处 亲近近亲

进:前进 进入 进行 进出 进口

尽:尽头 尽管 尽心 尽力

52、伙:大伙 伙伴 合伙 同伙

火:火苗 火车 火星 火把

53、机:飞机 手机 机关 关机

鸡:母鸡 小鸡 公鸡

54、友:朋友 友爱 友情 友好

有:有心 有用 有力 有时

又 :又大又红 又好又快

右:右手 右边 右面 右方

55、合:合伙 合同 合法 合唱

和:和气 和平和好 和风细雨

禾:禾苗

河:黄河 河马 河南 河水

56、李:李子 李树 桃李

里:里边 里间 手里 家里

篇6:苏教版小学语文同音字

一、比一比,再组词

贝 见

厅北

十毛

教学 电

里 立 子 字 天 大

教学

二、同音字和近义字组词 工

工人

手工

木工

水电工

公开

公交

公子

公用

公正

公平太公 风

风向

风沙

风浪

大风

北风

风水 风气 丰

丰收

丰富

丰满 丰衣足食 和

和好 河

小河 升

升起 生

人生 全

全村 泉

泉水 厅

大厅 听

听说 渔

渔村 鱼

木鱼 有

有的 友

朋友 放

开放 方

方向 也

也许 叶

树叶 虫

飞虫 教学 和气 河水

上升生气 全面 山泉 门厅 听见 渔火 大鱼 有用 好友 放心 大方 也是 叶子 小虫 和风

和平

河面

江河

红日东升

生日

出生

一生全是

全天

全部 清泉

客厅

餐厅

舞厅 好听

听从 渔船

渔人

渔夫 草鱼

青鱼

鱼头 有时

有点

有心 友好

交友

友人 放手

放人

放生 东方

西方

南方 也好

也有

也去 草叶

枫叶

荷叶 虫子

青虫

毛虫

天生 音乐厅

白鱼

方方正正

教学

从来

从小

听从

从前

从此 电

水电

电子

电车

电工

电话

用电 点

早点

点心

点头

点子

点火

有点

一点儿 天

天牛

天上

天生

全天

西天

白天

水田

田土

田里

田地

种田

儿子

太子

叶子

电子

公子 字

生字

大字

写字

汉字

字母

三、多音字组词:

分 水分

天分

本分

养分

分开

分手

十分

分心 干 鱼干

口干

干草

干枯

树干

能干

才干

干活

长 长江

长尺

长短 日子一长

长大

生长

家长

厂长 背 背上

背包

背好 背书

背心

手背

背后 乐

音乐

乐手

乐曲 乐队 乐器

可乐

快乐

欢乐 好

好人

好心

好友

好学上进

好奇

爱好 觉

睡觉 午觉 知觉 觉得 感觉

教学

点子 字典

小子 教学

得 觉得 长得好

得到 得分

和 和好 和气 和平

暖和 搅和 和面 当 当时 当心

上当 典当

了 好了 来了 飞了

知了 了解

子 儿子 个子

种子

子女

子弹 电子中 中立 中间 中心

中风 中听 着

抱着 背着 看着着火 着急

教学

公子

叶子

教学

四、反义词:

升-降

无-有

敌-友

方-圆

天-地 干-湿

长-短

好-坏

早-晚

上-下 水-火

大-小

东-西

南-北

来-去 黑-白

头-尾

是-非

开-关

晴-阴 里-外

抱-放

出-入 先-后

日-月

长-短 干- 湿

绿—红

正—反 秋—春 公—母 阴—阳 送-接

送-迎

上来—下去 进来—出去

教学

毛-光

古-今 对-错

分-合 问—答 儿—女 那-这

篇7:苏教版小学语文同音字

多音字:

禁 jīn(情不自禁)jìn(禁止)

mái(埋葬)mán(埋怨)

似 sì(似乎)shì(似的)

磨mï(磨灭)mî(磨坊)

奔 bēn(奔跑)bân(投奔)

铺 pū(铺路)pù(当铺)

兴 xīng(兴奋)xìng(高兴)

场 cháng(场院)chǎng(场面)都 dū(首都)dōu(都是)

省 shěng(节省)xǐng(自省)担 dān(负担)dàn(重担)

占 zhān(占卜)zhàn(占领)济jǐ(济南)jì(接济)

倒 dào(倒映)dǎo(跌倒)嚼juã(咀嚼)jiáo(嚼东西)

载zǎi(记载)zài(载重)

圈 juàn(羊圈)quān(圆圈)

和hã(和好如初、和气)hâ(一唱一和)解 jiě(解放)jiâ(押解)

传zhuàn(自传)chuán(传奇)

折zhã(折磨)shã(折本)

脏zāng(脏兮兮、肮脏)zàng(肝脏)缝fãng(缝补)fâng(裂缝)

挑 tiāo挑选 tiǎo挑战

剥bō(剥削)bāo(剥皮)

宿 sù(宿舍/ 住宿)xiǔ(一宿)xiù(星宿)累lěi(积累)lâi(劳累)

乘chãng(乘风破浪)shâng(战车千乘)奇qí(奇妙)jī(奇数)

尽jìn(山穷水尽)jǐn(尽管)卷 juàn(试卷)juǎn(卷发)

笼lïng(笼子)lǒng(笼罩)

调tiáo(风调雨顺)diào(声调)

扎zhá(挣扎)zā(扎染)zhā(扎针)挣zhēng(挣扎)zhâng(挣钱)

模mï(模糊)mú(模样)鲜 xiān(鲜花)xiǎn(朝鲜)

转 zhuǎn(转念)zhuàn(旋转)行 xíng(行人)háng(银行)

降 jiàng(降落)xiáng(投降)

着 zhāo(高着)zháo(着火)

zhuï(衣着)zhe(走着)近义词:

崇高—高尚

蕴含—包含

衷心—由衷

铺设—架设

观赏—欣赏 埋怨—抱怨

宽慰—安慰

明丽—明媚

烦恼—苦恼

照耀—照射 珍藏—收藏

柔韧—柔软

井井有条—秩序井然

耻辱—侮辱 洗刷—冲刷

依偎—依靠

爱抚—抚慰

欣喜若狂—喜出望外 矗立—屹立

挺拔—挺立

五彩缤纷—五彩斑斓 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嫉妒—忌妒

激怒—愤怒

疲倦—疲乏

优异—优秀

震惊—震动 矗立—耸立

咆哮—怒吼

销毁—焚毁

嚣张—猖狂 欺侮—欺负

映照—映射

晶莹剔透—润泽透明 心绪不宁—心神不定 形影不离—寸步不离

万里无云—晴空万里

十全十美—尽善尽美

敏捷—灵敏

窥视—窥探 色彩斑斓—五彩缤纷

蔚为壮观—雄伟壮阔 若无其事—泰然自若

遮掩—遮盖

舒缓—缓慢

驰骋—奔驰

万籁俱寂—鸦雀无声

仔细—细致

新鲜—鲜嫩

姿态—姿势

尤其—特别

混沌—模糊 巍峨—高大

合拢—收拢

开辟—开拓

筋疲力尽—疲惫不堪

纵横交错—盘根错节

触犯—冒犯

屈服—妥协

小心翼翼—谨小慎微 惩罚—惩戒

凶猛—凶恶

大发雷霆—暴跳如雷

骄傲—自豪

惭愧—愧疚

完好无损—完整无缺

勤奋—勤勉

气馁—泄气

名列前茅—遥遥领先

改善—改进

滚瓜烂熟—倒背如流

端详—打量

隐隐约约—若隐若现

察访—寻访

若有所悟—恍然大悟

艰苦—艰难 缺乏—缺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近义词反义词大全

少/匮乏

适量—适当

浑身无力—筋疲力尽

快捷—快速 查阅—查看

无所不有—应有尽有 议论—谈论

息息相关—休戚相关 诚实—老实

故障—毛病

信任—信赖

陌生—生疏

环顾—环视 后悔—悔恨

居然—竟然

毕竟—到底

歉意—抱歉

联系—联络 陪伴—伴随

生怕—害怕

淘气—顽皮 索性—干脆

娇嫩—柔嫩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斥责—指责

惭愧—愧疚

残害—伤害

郑重—庄重见利忘义—见钱眼开

突发奇想—异想天开 笼罩—覆盖

凝结—凝固

模糊—隐约

缭绕—环绕

渐渐—逐渐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

和睦—和谐奥秘—奥妙

揣摩—斟酌

祥和—吉祥

歌颂—称颂

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反义词:

现实—理想

崇高—卑鄙

衷心—虚伪

明丽—灰暗

柔韧—坚硬 烦恼—快乐 井井有条—杂乱无章 耻辱—荣耀

秩序井然—杂乱无章

情不自禁—无动于衷

欣喜若狂—心如刀割

宽广—狭窄 沸腾—平静 永垂不朽—遗臭万年

礼貌—粗鲁

疲倦—振奋 咆哮—低吟 欺侮—保护 震惊中外—鲜为人知

清澈—浑浊

开阔—狭窄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敏捷—笨拙

错落—整齐

高低不平一马平川

舒缓—急速

平稳—动荡默默无言—口若悬河

仔细—马虎

新鲜—陈旧

茂密—稀疏

完整—残缺混沌—清晰 精疲力竭—精神抖擞

纵横交错—井然有序

触犯—遵守 屈服—征服 惩罚—奖赏

凶残—善良

骄傲—谦虚

欣赏—蔑视/藐视

完后无损—残缺不全

勤奋—懒惰

贡献—索取

改善—恶化

气馁—振作名列前茅—名落孙山 焦急—耐心 解暑消热—驱寒防冻 长年累月—一朝一夕艰苦—幸福 缺乏—充足 灵敏—迟钝

快捷—迟缓

远在天边—近在咫尺息息相关—毫不相干

陌生—熟悉

诚实—虚伪

信任—怀疑

联系—分割

繁茂—稀疏

蓬松—紧密 细腻—粗糙

信赖—猜疑

神气十足—呆若木鸡

郑重—草率

泄露—隐藏

知恩图报—恩将仇报见利忘义—轻财重义 模糊—清楚 凝结—融化

赞叹—讥讽

严寒—酷暑

和睦—争吵

歌颂—鞭挞

浏览—精读

篇8:苏教版小学语文同音字

一、“文包诗”的主要功能

“文包诗”第一个功能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阅读短文的时候学习诗歌, 潜意识已经将学习诗歌的一些情境创建好了, 只需要利用短文这座桥梁就可以到达未知的诗歌学习部分, 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诗歌主题的学习中。“文包诗”将诗歌的难度大大降低, 为学生的古诗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 “文包诗”的学习是以短文的阅读开始的, 学生只有在把握好短文内容的基础上才会掌握其中的诗歌, 所以这也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考验, 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归纳和总结能力, 提高学生抓关键词句的敏感力。

最后, “文包诗”将诗歌和短文进行组合, 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对照模式, 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就能将诗、文进行对照, 尽快地破解诗歌的内在含义, 增强语文学习的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

二、“文包诗”教学实践探究

苏教版教材中的“文包诗”由于形式的特殊, 教学方法也很特殊, 既不是一般的短文阅读教学, 也不是平常的诗歌教学, 而是将这两种文体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 探索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 侧重于古诗的讲解。下面就以《但愿人长久》这篇“文包诗”为例, 探讨具体的教学实践。

1. 阅读短文, 初步掌握

教师在“文包诗”的预习布置中要向学生明确“文包诗”的含义, 对文中包含的古诗基本情况进行说明, 让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阅读。在《但愿人长久》的预习阅读前, 就要向学生明确, 这篇短文主要是讲述大诗人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过程, 而诗歌是作者在中秋之夜, 因为和弟弟分别, 抒发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阅读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要掌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自主地发现诗歌和文章的内在关联, 利用文章所给出的信息分析古诗, 同时明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知道老师讲解的时候自己要加深学习的地方。

2. 全面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之前论述过, “文包诗”的侧重点在于诗歌, 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前, 一定要做好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准备, 作者的写作动机和背景将是理解诗歌的主要依据, 对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上, 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 将文章中讲述的诗歌创作背景进行归纳和总结, 并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思考苏轼和弟弟分开的缘由, 增强学生通过故事来理解诗句的含义和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从而能体会整个故事的结构安排。

比如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和诗人现在的地点, 第二自然段中论述“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 他们俩一起读书, 一起玩耍, 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 他们就各奔东西, 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 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将诗歌创作的背景已经渲染到极致, 学生也就能理解诗人“把酒问青天”的孤寂和无奈了。

3. 抓关键字, 体会诗歌情感

短文是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来扩展的, 所以其中有很多字词的使用都是紧扣诗歌而来, 学生要是抓住了短文中的关键词, 也就能正确地理解诗歌的含义了, 还能将诗歌的情感准确地把握。同时, 关键的字词能将学生引入作者的创作情境中, 比如文章中有句子“月亮渐渐西沉, 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 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将诗歌中透露出来对亲人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怀做好铺垫,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这些词语。并且要鼓励学生根据词语渲染的气氛, 将自己置身于同样的环境, 思考自己能产生怎样的感受, 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4. 读透短文, 借文赏诗

“文包诗”的短文不是将诗歌的相关资料进行简单的罗列, 对诗句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短文虽然规模不大, 但是也具备了一定的趣味性、逻辑性和教育性, 文章本身也可以作为很好的阅读材料, 学生在借文学诗的同时要做好借文赏诗。同时, “文包诗”也给学生学习诗歌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学生可以通过课本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以同样的方式来进行诗歌的拓展学习, 积累更多的诗歌, 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 也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轻松地对待诗歌的学习。

教师在指导“文包诗”短文的学习中, 不能单一地变为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注重方法的讲解,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语文素养, 让学生快乐学习, 不要将学习的负担加重, 让学生丧失对诗歌甚至是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篇9:苏教版小学语文文学教学分析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分析

文学作品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中的重要部分,它能够有效落实语文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增加学生的个体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设置文学作品部分能够让学生的生活常识、语文知识乃至科学知识得到增加,并锻炼学生在想象、审美、语言和叙述等方面的能力。所以,必须对文学作品的教学价值加以重视。

一、文学作品的概念和作用

苏教版小学语文文学作品是为小学生创作的符合其心理发展规律,适应学生阅读需求和接受能力且能够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它具有故事性、成长性、趣味性和朴素性。它主要包括古代近代或者外国的文学作品节选出来的内容。可以是《世说新语》及二十四史中的故事,可以是鲁迅、胡适、冰心等近现代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国外的《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作品中的故事。

首先,它能帮助学生落实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不但要让学生积累知识,还要锻炼学习能力、体会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采用文学作品正好可以达到以上目的,让学生养成语文素养。其次,它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国目前采用新课标,目的是要实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人性不是天生具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而文学作品正好可以提升人的本性,通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最后,它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文学作品大多是中外文学精髓,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讲授能够让教师掌握到文学创作技能、修辞表现手法的应用等知识,能够提高教师的文学修养。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文学作品教学现状

就教材设置来说。首先,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中文学作品数量最多的是小说、散文和诗,体裁较为丰富。其次,文学作品中表现主题最多的是美德、自然和爱,之后还有成长、民俗和国际理解三个部分。再次,绝大部分选录的文学作品经过了改编和改写,删除了原著中的部分情节,应用了小学生普遍接受的语言文字。最后,文学作品中出自国外的比例较多,远远超过国内比例。

目前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文学作品教学中存在以下优点。第一,它意识到苏教版小学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很多教师对文学作品非常重视。第二,对文学作品的功能有明确的认识,很多教师认为文学作品既有审美功能,又有教育功能。第三,对文学作品教学的特殊性较为重视。第四,能充分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另外它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部门教师缺乏文学作品深入解读,很多教师没有广泛接触过这些文学作品,其对文本的分析还较为浅显,从而对教学效果带来了影响。第二,很难实现多元阅读。很多教师并没有有效对课本多元解读,因为教材选文主体单一,师生难以个性化解读,教师参考书对主题思想进行了规定,考试要求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就对师生的多元解读带来了限制。第三,难以体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太过受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影响,忽略了学生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第四,很难将教育性和审美性协调起来,很多学生难以处理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第五,学生没有创作热情。

三、苏教版小学语文文学教学优化措施

1.重视文学作品的情趣

在对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文学作品的美学特质,要把握学生的情趣,发挥教学特色,小学生精力充沛,情感热烈,想象丰富等,因此要注意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如此才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師要善于挖掘作品中的童趣,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益。

2.强化文本意识

因为作品文本的不同,所以其组织形式和表达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诗歌、小说、散文、古文等。

3.改善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学生很容易受到生动故事的吸引。教师可以对书中插图进行应用,从而创设意境。小学生文学作品其语言较为优美且充满童趣,教师可以在朗读过程中体现出趣味。另外,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教师可以应用表演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4.提升阅读质量

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多层次多元化对文本进行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鼓励学生多课外阅读,教师也要积极提升个人素质,充实自己文学理论知识、提升文学鉴赏能力等。

5.文学教材要切合学生心理

注意选文的幻想性和趣味性,尽量忠于原著,均衡分布选文,适当增加童话、语言和小说的数量,丰富作品主题,在积极吸收外来作品也要注意对中国古代经典的真实故事进行应用,不让让学生认为道德素质好、聪明好学、积极向上的都是外国小朋友,而中国古代祖宗形象都锁定在掩耳盗铃和亡羊补牢等主人公上了,要防止学生崇洋媚外。

四、结语

小学文学作品能够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并增加学生个体经验,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文学作品教学为例,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针对优化教学质量的措施。总之,教师要对文学作品教学加以重视,关注学生个体,如此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标,韩晶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作品编选情况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76-78.

[2]王金禾.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05:147-149.

[3]唐小梅.农村小学的儿童文学教学——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9:35-36.

[4]闵海燕.从儿童文学角度透视高师《小学语文教学论》阅读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08:89-90.

上一篇:经营理念及企业文化下一篇:校本课程开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