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024-08-27

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精选8篇)

篇1: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冯瓴乡马湾小学

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仲米雪

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仲米雪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增长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日趋激烈,人口和社会结构重新组合的时代,这种迅猛发展与变化,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认识,冲击着传统观念,引发着人们认知,行为和观念上的震动,特别是市场经济、网络信息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渗透,不断地改变着成人世界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变化也势必殃及到未成年人社会,对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有这么一句话:学校5天的教育,不如社会两天的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怎样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大气候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分清时非观念,能够健康地成长?

首先,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加强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教的这些学生都是90后00后出生的,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被家人宠着、爱着,生活条件优越,几乎都没有受过苦,也没遭遇过大的灾难,大多数都是在蜜罐中长大,意志力较薄弱,责任心不强。根据这些特点,我按照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通过召开主题班来引导他们,教育他们。针对六年级刚入校,召开了《我是小大人了》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角色已发生转变,自己已是大孩子了,应该按大孩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大孩子应尽的责任。六年级是学生生理心理发生更大变化的时期,这时的学生心理会出现焦虑、烦躁等现象,他们真正开始进入青春期。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我即时召开了《为青春添光彩》、《青春飞扬》、《感恩之心》、《用什么方法消除焦虑、烦恼》、《恋爱离我们多远》等等主题班会,通过学生的参与,真正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学会感恩,感恩亲情,感恩社会。九年级又是学生们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波动的时期,这时候的他们逐渐走向成熟,对一些社会问题有了思考,升学压力也随即而来,这时期的主题班会主要以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如何减轻学业升学压力等为内容进行的。

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参予实践的过程中,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学会感恩,学会认识当今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抵住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对正在成长着学生们的诱惑。

其次,通过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学校每年都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既提高了参予社会的能力,也让他们体会到作为主人翁的自豪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责任感。

我所带的班级结合学校的活动,开展了算一笔亲情帐,进行一次感恩行动,写一封感恩信,我身边的白色污染有多少,面对国家禁止使用塑料袋购物,你是怎么做的?,假如30年后地球缺水了,人类将面临什么?,向自己身边的长辈了解祖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等等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切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喜欢参加,喜欢体验。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会学会节约,也会更加珍惜生活,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并在实践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环保意识。

第三,通过学科知识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在的学科知识丰富多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这个道理。例如: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章,学生们在欣赏这些文章的过程中不但学到了语文知识,也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所渗透的情感,从中还受到了人生的教育。《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这篇文章,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了书信的写法与格式特点,还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那颗强烈的正义之心和无私大爱之情,更为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真正体会到时间就是金钱的真知,从而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决心——为使祖国更加强大而努力学习。还有品德学科、科学学科,甚至音乐、美术等学科,都渗透着育人的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法,教书育人,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第四,通过召开辩论会,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今天这个变革的时代里,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与成功同在,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消极现象,影视作品、网络中不健康的内容都会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阳光的一面,也就会有阴暗的一面,我们究竟向着阳光面成长,还是向着阴暗面走去?做为十二、三岁的学生,他们的人生轨道还在形成阶段,社会、家庭等许多方面不良行为,不良因素仍然侵蚀着他们,影响着他们,而且不同程度的都会在他们的心灵产生的折射和反映。加之,这一时期的学生排斥心理较强,对传统思想教育,正儿巴经的说教都有着逆返心理,这些都会妨碍着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任何说教起不了多少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才能使他们明辨是非而走向灿烂的阳光地带。

于是我采用召开辩论会的形式进行教育。例如:针对家长及班干部反馈来的信息,举办了看电视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上网对学习有多少帮助?,网络游戏真的可以开发智力吗?等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通过正反方的辩论,认识到看电视、上网、玩网络游戏的利与弊,特别是玩网络游戏真的可以开发智力吗?这场辩论会,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达成共识:网络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太大了,不仅影响学习,更影响自己的心理成长。

总之,小学跟初中乃至高中时期是一样的,都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时刻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智育并德育,通过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活动,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营造一个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宽松、快乐、健康的环境里学习成长。当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实践的创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经过长期的努力与引导,让学生逐步形成,并在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

篇2: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张俊陶

有这么一句话:学校5天的教育,不如社会两天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怎样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大气候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分清时非观念,能够健康地成长?首先,学校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加强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在90后00后出生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被家人宠着、爱着,生活条件优越,几乎都没有受过苦,也没遭遇过大的灾难,大多数都是在蜜罐中长大,意志力较薄弱,责任心不强。根据这些特点,我校按照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通过召开主题班来引导他们,教育他们。针对七年级刚入校,召开了《我是初中生了》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角色已发生转变,自己已是中学生了,应该按中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中学生应尽的责任。八年级是学生生理心理发生更大变化的时期,这时的学生心理会出现焦虑、烦躁等现象,他们真正开始进入青春期。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我即时召开了《为青春添光彩》、《青春飞扬》、《感恩之心》、《用什么方法消除焦虑、烦恼》、《恋爱离我们多远》等等主题班会,通过学生的参与,真正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学会感恩,感恩亲情,感恩社会。九年级又是学生们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波动的时期,这时候的他们逐渐走向成熟,对一些社会问题有了思考,升学压力也随即而来,这时期的主题班会主要以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如何减轻学业升学

压力等为内容进行的。

其次,通过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在的学生都是温室中的花朵,与社会接触的少,缺乏社会经验。以致他们没有主人翁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既可提高参予社会的能力,也让他们体会到作为主人翁的自豪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责任感。

我校对个别班级开展了算一笔亲情帐,进行一次感恩行动,写一封感恩信的活动,我们身边的白色污染有多少,面对国家禁止使用塑料袋购物,你是怎么做的?,假如50年后地球缺水了,人类将面临什么?,向自己身边的长辈了解祖国改革开放62年来的变化等等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切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喜欢参加,喜欢体验。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会学会节约,也会更加珍惜生活,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并在实践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环保意识。

第三,通过召开辩论会,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今天这个变革的时代里,社会上的消极现象,影视作品、网络中不健康的内容都会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做为十四、五岁的中学生,他们的人生轨道还在形成阶段,社会、家庭等许多方面不良行为,不良因素仍然侵蚀着他们,影响着他们,而且不同程度的都会在他们的心灵产生的折射和反映。加之,这一时期的学生排斥

心理较强,对传统思想教育有着逆返心理,这些都会妨碍着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才能使他们明辨是非而走向灿烂的阳光地带。

于是我采用召开辩论会的形式进行教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通过正反方的辩论,认识到看电视、上网、玩网络游戏的利与弊,特别是玩网络游戏真的可以开发智力吗?这场辩论会,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达成共识:网络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太大了,不仅影响学习,更影响自己的心理成长。

第四,通过学科知识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在的学科知识丰富多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这个道理。例如: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章,学生们在欣赏这些文章的过程中不但学到了语文知识,也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所渗透的情感,从中还受到了人生的教育。如在学习雨果的《给巴特勒的信》这篇文章,让学生通过学习,真正体会到落后就会挨打的真知,从而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决心——为使祖国更加强大而努力学习。还有历史学科、地理学科,甚至物理化学等学科,都渗透着育人的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法,教书育人,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总之,初中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时刻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在教书育

篇3: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挑战

1.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日益复杂

当前,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分配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 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正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和冲击。加之我们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 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受到损害, 一些官兵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听、不信、不服, 存在较为严重的逆反心理。另外, 长期以来西方凭借经济、科技、军事优势, 利用人权、民主、文化、宗教、民族等问题,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社会主义中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遭遇严峻挑战。

2.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遭遇挑战

当代青年官兵独立性增强, 自主选择能力增强, 他们思维独立、个性解放, 普遍对命令式、枯燥乏味的道德说教表示反感, 不愿被动地接受各种道德灌输, 被动地模仿指定的榜样, 被动地遵从既定的规范, 而是希望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进行选择性的接收信息, 渴望对现有价值、行为规范进行独立思考、理性批判, 通过自己的认识来达到对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的理解。

3. 知德分离, 知行不一现象严重

当前,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片面强调的是受教育者对道德义务、道德责任的认知, 强调“应该怎样”“需要怎样”, 却很少触及“如何才能这样”这个问题。即使偶尔触及, 也是简单化、片面化、表演化地走过场。由于忽视对官兵情感、意志、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熏陶、启发和规范, 这种急于求成的教育方式必然使人难以产生深度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缺乏把组织的意志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的动力, 导致知行脱节。

二、隐性教育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

隐性教育是通过隐蔽、迂回的方式, 使被教育者在无意识间潜移默化地获得某种思想和知识的教育形式。它在当前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利于官兵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

心理实验证明, 对于灌输性或诱导性过于明显, 强度过大, 人们就会感到自己的选择自由受到限制, 容易激起对这种信息的抵抗。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的意向与目的隐藏在与之相关的载体之中, 论道而不说教, 述理而不生硬, 使富有教育意义的哲理通过为受教育者所喜闻乐见的形式, 悄悄润入受教育者的心田, 在其心灵深处积淀下来, 因而极少引起人的反对与抵触。

2. 有利于官兵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授独的知识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但不能直接内化为人们的思想品德。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创设和利用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情景和氛围, 使人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接受各种载体的隐含影响, 使官兵的道德认知内化为内在的价值律令, 并进而外化为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 最终所造成为稳定的道德品质。

3. 有利于保持担待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长期性

与显性教育的系统灌输不同, 隐性教育的信息渗透分散,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人文文化、人格文化、舆论文化以及网络文化等都可以作为教育载体, 它使思想政治的教育范围从有限的教育、活动拓展到官兵生活的整改领域, 呈现出“全天候”和“随时随地”的状态。

三、运用隐性教育增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1. 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仪式、标志符号以及重大场合来宣传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镌刻军人誓词, 挂国旗、军旗、队旗, 唱国歌、军歌、队歌, 悬挂战旗, 用官兵的精神激励官兵;宣讲军事家、名人、英雄的事迹, 树立典型, 让官兵在情感上产生高度的认同感, 促进官兵在非强制的情境下进行模仿或追随;充分利用军网、灯箱、板报、宣传画、标语牌等宣传媒介, 使官兵在无形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坚定官兵的理想信念、激发官兵的报国热情、强化官兵的使命意识。

2. 强化体验, 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实践中升华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军事训练是官兵认识价值、展示价值、实现价值的平台, 强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认同, 离不开军事训练这项基本的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军事训练这个中心, 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贯穿于军事训练的全过程, 力求做到两者有机融合。以实战标准牵引训练质量提升和战斗作风养成, 把练战术技术与练思想作风结合起来, 对官兵的能力素质、意志品格、战斗精神的思想作风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地摔打锻炼。“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受教育者自己体验自己感悟比传统的理性教育的效果会更好。

3. 寓教于乐, 让官兵在平等、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熏陶

基层部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尽可能多的开设一些课外活动俱乐部, 充分满足官兵在体育竞赛、娱乐、个人爱好以及学术等方面的兴趣, 培养和实践荣誉、勇气、义务等方面的核心价值观。寓教于乐的形式很多, 书法、摄影、美术、演讲比赛、辩论赛等都是青年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 这些活动既能调节单调、枯燥、紧张的训练情绪, 又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利于青年官兵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寓于文化、体育以及各类娱乐活动之中, 往往能收到政治课、报告会所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深入挖掘部队日常管理、作风建设、营区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隐性教育功能, 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化与陶冶, 是增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隐性教育,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徐安鑫, 何义圣.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J].求实, 2008, (2) .

篇4: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家庭教育价值观大学生

大学生价值观作为其人格体系形成的重要方面,不仅对大学生现实中的生活和学习影响巨大,同时也对其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家庭是一个自然个体获得教育的开端,在价值观教育和养成方面也早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与此同时,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一种激烈转型期,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启蒙教育对其价值观的养成和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作用

家庭是价值观教育的起点,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基础性的定型化作用。大学生价值观是其社会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态度和发展方向,家庭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对价值观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家庭教育促进价值观的形成

价值观的形成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不仅是个人意志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个人自主选择的重要结果,而家庭教育则在价值观形成中起到了首当其冲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价值观萌芽于少年期,在青年时期逐步形成,大学阶段价值观就逐步稳定,对于青少年而言,家庭肯定是对他们价值观形成影响最重要、最强大的环境,逐步奠定了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

2.家庭教育帮助大学生价值抉择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人生规划等环节的关键一站,他们需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把握机遇,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有些大学生由于个人经验不足,往往会陷入困惑与迷茫。源于对天生对父母的信任和亲情关系的内在情感,大学生在价值抉择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会想到自己的父母,希望父母能够给予帮助和支持,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所以说,在大学生价值观抉择过程中,学生家长担负着给予问题解答的重任,担负着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使命,因此,学生家长应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根据自己孩子的价值观发展情况和个性特点,采用合理的手段,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抉择,实现个人的健康成长。

3.家庭教育推动大学生价值观的完善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家庭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通常认为父母教育子女是一种天然责任,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理念,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儿女成才,很多家长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这往往会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困扰。所以说,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要根据自己儿女的个人条件和个人特点,合乎要求的提出对儿女的期望,对儿女进行积极的引导,不断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把家庭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强化家庭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家庭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价值观是其社会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态度和发展方向,要想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正面性,必须积极探索家庭教育的创新方式,强化家庭教育与大学生价值观的融合。

1.与时俱进,积极转变家庭观念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强调学校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实,对于价值观教育而言,家庭才是教育的起点。因此,必须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家庭教育。首先,准确定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开展不能孤立,而是应该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融合起来,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为社会发展准备人才,必须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联系起来。其次,重视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价值观培养属于德育的重要方面,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和完善价值观,必须强化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鼓励大学生做一个有爱心、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再次,积极应对社会发展变化。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家庭教育不能够默守陈规,应该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尽量避免带给子女消极影响,鼓励子女对社会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

2.转变思路,创新家庭教育方式

首先,家庭教育方式要灵活多样。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作用巨大,选择家庭教育方式通常应该与教育目标的设置相一致。家庭教育方式不仅受到家长自由意志的制备,同时也应该考虑子女的感受,考虑大学生自身的特点,父母应该根据子女个人发展规律及特点选择家庭教育方式,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教育。其次,不断构建学习型家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家庭教育也应该逐步构建学习型假体,给予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一强大支持,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学习型家庭,不仅能够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同时也能够对家庭教育进行优化。与此同时,构建学习型家庭不仅能够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同时也能够让大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学到更多。再次,不断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父母一定要审视自己的子女,时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加强与学生、老师的沟通,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积极应对,实现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推进

虽然说家庭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够忽略学校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价值观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家庭教育的开展已经远远不如小学、初中时期,此时学校教育似乎意义非常重大,因此,家长应该积极与学生、学校进行联系和沟通,建立与学校的融合发展机制。首先,通过家长会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家长会是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家长会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和联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交换意见,为建立家庭与学校的联合教育机制奠定重要的前提。其次,加强父母与儿女的沟通。进入大学阶段,学生很多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家长应该想尽办法与儿女进行沟通,及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了解,全面掌握儿女的思想动态,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帮助。再次,建立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机制。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必须建立长效性的沟通机制,实现信息之间的有效沟通,为大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增华.浅议家庭教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J].红河学院学报,2011,(06).

[2]渠小洁.家庭背景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与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2).

[3]郭立军,陈献莉.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1,(02).

[4]彭豪祥,何伟军,张国兵.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10,(05).

[5]郝秀娟,陈剑,申万兵,丛薇.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及原因分析[J].科教文汇,2010,(01).

[6]郑卫东.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状况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9,(19).

篇5: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论文摘要 我国立国立党最根本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和世界观,是创造世界,认识世界最强大的思想利器。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建立正确的立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断提高,帮助其他同学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论文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 宗教观

所谓宗教观,指的是人们对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基本看法,并在这种看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待宗教基本态度和思想倾向。宗教观并没有固定的形式表现,任何人,无论他信仰宗教与否,都可以有自己对宗教或是宗教问题的认为和态度,所以也会形成其独特的宗教观。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宗教工作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要看到,由于诸多因素相互交织,大学生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社会上的各种思潮迅速涌向了大学讲坛,某些蓄意钻空子的人乘机到高校举办讲座、座谈,散布一些错误言论,其消极影响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一、分析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

有一些研究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学者采用了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由此产生了具体的数据,并通过数据来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进行分析。数据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特点主要包括:

(一)宗教信仰同学的数量

宗教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调查表明,浙江省宗教的学生占当前大学生总数的12.2%,有56.8的同学表明并没有一个很确切的宗教,不过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参加。当前大学生中,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教,佛教,道教被选择的几率也很大。

(二)宗教在大学生的认定中,呈现的趋势是多元化的教堂和宗教在同学中普遍产生的兴趣较大,更有甚者,有极少一部分同学在信仰宗教还是入党的问题上不知道如何选择。此次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中,阅览宗教图示,参与宗教活动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观点上,绝大多数的看法还是比较符合的。但是也有部分同学辨别不清迷信和宗教,甚至认为封建迷信是和宗教活动是相等的,更有甚者认为,宗教是可以摆脱人的痛苦,使身心得到解脱,是一种崇高的信仰。

(三)宗教传播并没有在大学生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明确规定:“以宗教为名义干涉国家行政,干预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的行为都是要杜绝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章第四十三条也明文规定“宗教活动不能在学校进行,包括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可以。”宗教的神秘性和其丰富的表达形式吸引了许多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开始出入教堂,参加宗教活动,研究宗教的节日,还将宗教当成精神食粮并长期沉迷其中,逐渐受到宗教的腐蚀,当前学生积极进取的圣神逐渐摒弃。甚至一部分学生在看到一些反华的不良信息后,抵制不住煽动,产生了偏激的思想,心

里变得记性,一步步走向了宗教的犯罪深渊,开始了与人民对立的黑暗生活。

二、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分析

(一)出于心理需求的信仰

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年龄大约在18岁-24岁之间,属于青年后期。这些青年学子逐渐偏离了以前的天之骄子,很多学习,生活和社会的挑战在等着他们,当他们所处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无法发泄甚至遭到周围人的排挤的时候,他们很容易就会转向宗教,一步步走向宗教的行列,当然,人们在这个阶段对于宗教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很容易就会动摇,在宗教的参与的仪式中,随意性也会比较大。

(二)并非主动受到宗教影响

一部分大学生是因为受到家庭氛围的熏陶所以才会信仰宗教,这叫做传统性信教。他们往往是在有宗教信仰的家庭出生,或者他们是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在他们的家族里,有非常诚恳的教徒,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对这种宗教自然也会无比信仰。虽然有宗教信仰的家庭成员并不一定直接造成大学生信仰宗教,但是他们在这种环境下会很自然的接近宗教,更可能在逆境中信仰宗教。

(三)出于终极追求的信仰

这样的信仰者是最有影响力也是最高阶段的,这些信仰者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精神园地。在校园里还有一批学生,他们追求积极上进,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但是这些信仰不管是不是出于被动影响,都有被转化为终极真理信仰的可能,这点是需要注意的。因此来说,对宗教的信仰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一步步深入的过程。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树立正确宗教观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些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被通过,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和命题”;2007年10月,第17届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当谈到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发展主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是:常见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把改革创新作为核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高校的历史使命

党和学校的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明确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国家和民族的主要土地的政府规制。作为一个重中之重所在地,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大力倡导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彻底融入进来,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信仰。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党中央提出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以及命题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将国民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必须要增强。但是当前对于大学生来说,思政教育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因此才能让宗教得到机会的机会。部分

高校普遍存在老旧的思想教育,新时期大学的特点却遭到忽视。同时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不够透彻,因此,对于高校来说,一定要对此工作在读加强。一定要对此工作再度加强。

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积极引导大学生宗教观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正确处理大学生宗教问题,做好高校宗教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应重点在意识形态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中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

(一)必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方面都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大学生头脑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武装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当前最根本的思想,它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和世界观,是创造世界,认识世界最强大的思想利器。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建立正确的立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断提高,帮助其他同学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2.大学生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构建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一个民族想要进步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大学生教育应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下越来越受到关注,防止宗教思想渗入,以此使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增强。

3.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大学生的价值观

一个民族想要发展,必须要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去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可以培养高校学生的自信,自尊和自豪感,要鼓励他们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的社会主义概念,它通常短小精悍,意深,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态度,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各种利益集团,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阶级在经过长时间磨练之后所形成道德准则,也是生活在当前社会必须具备的高尚品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基础,在各方面使得大学生的教育加强,辨别能力逐渐形成,以此抵制宗教对大学生思想的侵入。

(二)要把最好的平台提供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校园可以引导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地,因此宗教观也得到正确的树立,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得大学生的教育环境得以优化。要想为社会主义核心建立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高校思政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思政工作。思政队伍中,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标准,具有高标准的理论水平,熟悉并进一步了解宗教的特性,从而使宗教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反应能力更加迅速,思维敏捷,对问题有敏感度,能快速抓住,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2.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面对长时间的生活和工作,高校的学生和教师的价值观,思想行为逐渐完善,他们被统称为校园文化,在关于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在当前形式下,一定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这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最有效和有利的方法。在这样的校园文化中,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得以改变,这对大学生消除宗教的不良影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

新媒体技术,如网络、广播、手机等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轻一代学习、工作、交流的重要工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宣传力度加大,影响范围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会受到大学生的高度认可。

4.在校生应更注重社会实践活动,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更进一步实行

篇6: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傅向东

二○○二年十月

1995年,江泽民同志就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牢靠,不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是不可能兢兢业业的,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来。”中共中央颂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指导思想里提出了要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这“三观”是什么?它对人们和社会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而我们又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本人的认识。

一、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每个人一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从接受教育到工作,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影响。特别是人的思想认识,从无知到有知,从单纯到多样性,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也许有人说,我没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不可能,没有世界观的阶级,没有世界观的人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只不过有的人的世界观是系统的,有的是零散的,或某一方面的。不管你是否承认,别人可以看出来,因为你的思想、言语、行动要受到你世界观的支配,也就是你世界观的反映。

世界观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简单讲,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各种现象和事物总的看法,其中包括社会观、自然观以及伦理观、审美观等。有了世界观,也就会产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主要是指人们对人生问题总的看法,包括人生的意义、目的、态度和理想等。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这“三观”是怎么形成的,大家是不是都一样呢?

世界观的形成受到社会制度、社会环境的制约,它因时代、阶级和个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心主义世界观。这两种世界观是截然不同、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承认人的精神、意识是由物质派生出来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否认世界的物质性,主张用精神的、意识的活动解释世界,宣扬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从这两类世界观来讲,人们因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经济地位、不同的教育程度、不同的根本利益、不同的实践能力,也导致了世界观的多样性,或明显的差别。因此说,每个人的世界观不是绝对一样的。那么,世界观对人有哪些作用呢?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两项任务都必须以世界观为基础,都必须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才能进行,可以说,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不同的世界观对人们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是成功者,有的人谦虚谨慎,有的人骄傲自满;同样是失败者,有的人积极进取,有的人却悲观消沉;同样是领导干部,有的人严于律己,有的人却腐败堕落,诸此种种。

世界观对人的作用,具体一点说,首先它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一旦形成了某种世界观之后,就会用这些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使它成为用以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也就是方法论。其次,世界观决定着人们的人生观。怎样做人?人生道路怎么走?面对这些问题,世界观提供了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看法,为确定人生目的和态度提供了根本性观点。再次,世界观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好恶,体现了在价值问题上的选择和倾向性,世界观为人们在认知事物和现象中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原则,因此可以说,价值观是世界观的体现。综上所述,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甚至对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个社会的统治阶级,它必然要用它的思想和意志去推行确立与之适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因此要奉行的就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这方面,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用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指导中国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他的《实践论》、《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使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正是掌握了“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创造性地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并用这种思维方式,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运用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总结当今世界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变化,提出了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我们广大共产党人,正是按着“三个代表”的要求,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如果抛开了唯物主义世界观,而用唯心主义世界观来教育人,将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呢?我们从李洪志及所谓的“法轮大法”的歪理邪说就可以看出它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李洪志用极端荒诞、腐朽、糜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腐蚀人们的灵魂,使一些人误入岐途。有的人信仰神灵,追求“成佛成仙”,成了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忠实信徒;有的人追求个人的“圆满”,使自己能够“提高层次”,“修炼”和“升天”,不惜抛开生命和家庭;有的人甚至不顾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聚众闹事,向政府发难。就在中央坚决取缔“法轮功”组织,李洪志已逃到国外后,还有一些人执迷不悟,继续进行活动。这些事实充分说明,错误的、反动的、非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作用是决不能低估的。

世界观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决定了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同样对社会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进步的、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可以培养人们吃苦耐劳、知难而进、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和谦虚谨慎、助人为乐、顾全大局、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品格。而落后的、腐朽的、错误的人生观则会助长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尔虞我诈、损人利已、贪图安逸、铺张浪费的思想和习气,使人变得庸俗不堪、精神空虚、麻木不仁,甚至掉入罪恶的深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例子。雷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尽管他的人生历程不长,但他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自己言行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了自己崇高的价值目标。同样,王进喜、时传祥、焦裕禄、孔繁森、李素丽、李国安、徐虎等一批英模人物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活着”这样人生观的命题,同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而王宝森、胡长清、成克杰之流,因经不起资产阶级腐朽人生观的考验,经不起金钱美女的诱惑,而最后沦为人民的罪人,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人们和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三、怎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前面谈到,世界观可以分为两大类,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世界观,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也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是唯一正确的人生观,“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精辟概括,也是它的核心、灵魂和基本特征。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明确了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有什么现实意义呢?首先,只有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对当前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作出正确的评估,进而选择正确的立场。如八、九十年代国际共运的变化,资本主义的“西化”,给人们思想带来很大的影响,以至有些人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产生了怀疑。如果我们不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去分析这些变化,不坚定共产主义必定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念,那就会犯政治上的错误。

其次,只有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对一些重大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才能战胜形形色色的错误理论和思潮。曾猖獗一时的“法轮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这么一套愚昧粗俗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歪理邪说,竟然让那么多人上当受骗,而且不乏我们的党员干部,甚至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在中央取缔“法轮功”后,还有相当的人执迷不悟,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出了问题。

第三,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对人民群众及其利益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立场。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言行向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过去在战争年代,这方面我们做得很好,涌现出许多“军民鱼水情”的感人事例。随着共产党的执政,有些党员干部忘记了这些,当官高高在上,不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甚至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使老百姓对一些干部产生不满情绪,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追其根源,就是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丢在了脑后。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说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第一,要认真学习。人们的世界观,有的是自发形成的,有的是通过学习自觉培养的。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此外,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主要靠自学,当然,必要的灌输也是不可少的。

第二,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除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我们分析一些高级领导干部犯错误,甚至犯罪的过程,不难看出,许多人以前都是贫苦出身,从小接受党的教育,也曾做出一些对人民有益的成绩,可为什么最后又一步步滑向错误的深渊呢?就是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忘乎所以了。而同样有更多的领导干部,为什么能始终如一的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呢?也就在于他们经常地做到了自我改造。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偏私。还要敢于向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战,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象周恩来同志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第三,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由于我国有着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历史,因此封建残余思想将长期存在,再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西方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也乘虚而入,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和诱惑。如个人主义,这是西方价值观的核心和实质,它与我们倡导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相对立的。有的人却把个人主义当作“新观念”,甚至把我们所说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允许考虑个人利益”等混淆起来。再如拜金主义,这方面的影响最深最广。从过去讲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钱能使鬼推磨”,到现在讲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有钱能使官推磨”,说明了金钱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打着“经济效益”、“创收”的旗号,给“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披上合理的外衣。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多少人为此走入歧途,甚至走向地狱。再比如享乐主义,这种人生观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贪图安逸,追求吃喝玩乐。在它的影响下,一些人讲“不要活得太累”,“过把瘾就死”等。面对灯红酒绿的美食城、歌舞厅、夜总会,有的领导干部经常泡在里面,还美其名曰“工作应酬”。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

第四,领导干部要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树立“三观”的过程中,作为领导干部,要经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如何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造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每个党员都应该履行的,但作为领导干部责任更大,其作用也更明显,工作做好了,可以造福一方,工作有失误,也可危害一片。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十分珍惜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真正实践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

篇7:大学生该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院:理学院姓名:崔朋飞班级:1002学号:201048410207 关键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摘要:现今社会,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重要,大学生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轻视,大学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但如今的大学生却不断的浪费自己在大学的美好光阴,是自己不断的消沉,人生观在大学生看来早已不值一提。但是,大学生要真正实现翻身,还要从自身修养抓起,怎样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人生观从萌芽、发展到基本形成都在青少年时期,特别在大学阶段,正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基本形成的重要阶段。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生活的目的、意义和价值进行系统概括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观念。人生观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解决的是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它是人们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生态度回答的是人生的路该怎样走的问题。人生价值主要指人对社会的贡献,对人生意义的评价,是把人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个体所应具有的最基本价值取向问题,也是决定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基础因素。当然,这三者是相互制约和促进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有利于其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那么,大学生究竟该怎样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呢?

三、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苦乐观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困苦并不是坏事,它能造就人也能考验人。谁英雄,谁好汉,困苦面前试试看。人的面孔就是“苦”字组成的,双眉是“艹”头,眼鼻是“十”字,下面是“口”字,加起来就是个“苦”字。人生就是一个苦像,怕苦畏难就做不好人,也干不成事。可不可以这样讲,所有的成功是“苦”出来的,所有的进步是“苦”出来的,所有的幸福是“苦”出来的,所有的名著是“苦”出来的。屈原不苦写不出《离骚》,孔丘不苦写不出《春秋》,司马迁不苦写不出《史记》,勾践不苦,就没有最终的灭吴复越。人们常说:“困难象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挫折虽然影响人们前进的步伐,但它却能磨炼人们的意志。成功伴随挫折,挫折使人成熟。

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道德观

一个人气很正,思想很好,但没有才能,就会成为无用之人,如果有才气,但气不正,品德很坏,就会成为有害之人。有人说:“缺智的人是次品,缺体的人是废品,缺德的人是危险品”。曾国藩有两句话:“有才无德——小人;有德无才——庸人”。作为大学生就要德才兼备,这是大学生作人的标准。党的十六大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德就是倡导全体公民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我认为必须做到三要:一要学习上成熟,听招呼,守规矩。能够站到班上干好事,干好老师交代的任务。假如作为班上的班干部要做到执政为民,秉公用权,真正让学生放心,让人民满意;

二要老老实实为人,胸怀豁达坦襟,与人为善,诚信相待,常言说:“心底无私天地宽,热心助人品自高”。80年代初,社会上一度流行“雷锋叔叔不在了,雷锋精神过时了”。当看到一则关于美国西点军校张贴雷锋画像的报道,便有感而发,写了篇“有感雷锋出国”的文章,被《解放军报》等国家级报刊登载。雷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的精神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西方人都很崇尚,我们没有理由说他过时了,必须大力倡导和弘扬。正象一首歌唱到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三要洁身自好,慎微、慎独、慎言、慎行。切实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篇8: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党的建设是指党组织通过对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纪律等方面的建设, 指导党在不同的时代、在不同条件下的首要工作和活动。自改革开放以来, 党中央面对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的不断变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进一步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从而更好地肩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庄严使命, 把我国建设成为更加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创造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复兴的希望, 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全国第十二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将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作为今后党建的工作重点, 是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 与普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相比, 既有共性, 又有个性。高职院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要求来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 创造条件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 积极推进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行为的好坏善恶的总体评价, 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应当采取什么决定和什么行动的根本原则和标准。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 是世界观的核心部分, 如果说“世界观、人生观主要回答世界是什么?人生是什么?那么价值观则回答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追求什么?怎样的世界、怎样的人生才是最美好的?”它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评价,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 而且还知道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 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 设计自己, 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由于每个人的身心条件、年龄阅历、教育状况、家庭影响、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 会形成不同的主观评价。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受其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经济地位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在一定程度上是稳定的。随着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 人们的价值观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因此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又是可以改变的。

近年来高职院校发展迅速, 高职学生占高校学生总数的一半左右, 高职学生已成为大学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高职学生处于走向成熟人生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 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目前高职院校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生路, 普遍存在着压缩人文课程, 过度强调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的倾向, 忽略了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怀, 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代高职学生在信仰文化和价值观认知方面, 尽管其主流是积极、健康的, 但是也存在着消极方面的问题。高职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他们的思想状况、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 如何以高职学生的党建工作为依托, 发挥党员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 使学生转变思想观念, 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高职学生价值观在主流上主要表现在:第一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 政治态度积极, 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生事物, 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对重大事件的处理, 能够表示理解、赞同和支持;第二, 思想务实, 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与选择, 有自己的见解, 自强自立, 能够适应竞争、适应社会;第三, 积极进取向上, 富于同情心、责任感和正义感, 追求完美的人格质量。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 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变化, 以及存在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影响, 高职学生价值观还存在这几种不良倾向:一是价值认知和道德实践相脱节, 对优良传统的冷漠与价值偶像的错位。近年来, 个别学生追求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 享乐主义严重, 抛弃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重金钱实惠, 拜金主义蔓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个别学生开始接受并认同金钱至上的观点, 崇拜金钱, 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三是注重个人利益而轻国家和集体利益, 人生理想重个人主义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 个人主义的现象有所抬头, 只顾自己利益, 处处为自己着想、不愿关心和帮助他人, 不参加集体活动, 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现象严重。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高职教育中如何把握好“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系, 这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价值观的教育主要还是通过政治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有限的讲座来实现的, 从效果来看很不理想, 因此有必要探索高职学生价值观培养的新体系。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核心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核心教育也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因此党建工作开展与学生正确树立价值观的教育是紧密相连密切相关的。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得失,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党建工作这个平台, 发挥高职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 使学生转变观念, 带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并以此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 引导学生重构荣辱价值观, 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坚持标准, 保证质量, 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因此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高职院校应当以学生的党建工作为平台, 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 使学生重构荣辱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仰。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 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要拓展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规模, 让更多的学生参加进来, 使更多的学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念, 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发挥党员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 仅靠简单的说教是行不通的, 应该借助学生党建工作这个载体, 注重将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与经常、多样、生动的组织活动教育相结合, 不断地丰富和创新培训教育途径。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要符合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经济体制变革要求;要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 以其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的奉献精神, 提高对其他同学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真正有效地发挥其榜样作用, 让更多的学生加强对党的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实现, 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幸福安康, 个人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第二, 要开展多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 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高职学生的价值观, 因每个人的状况不同具有不同层次的价值观, 应当针对具体情况, 开展不同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 不断增强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能力。让学生党员带动其他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使他们的价值观在活动中得以升华;要尊重和肯定学生们积极健康、合乎要求的价值取向, 并鼓励他们要向更高层次看齐, 激发积极向上的热情。社会实践的经历可以让学生明白, 实现人生的价值要时刻面对现实的竞争与挑战, 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从实践中不断增强自信, 实现自身价值, 以期获得更多的“价值感”, 摒弃“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

第三, 要积极创新学生党组织活动方式, 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学生党组织是学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坚强堡垒。开展多种方式的学生党组织活动, 应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行动相结合, 主渠道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 阶段性活动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 氛围营造与典型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不断扩大党在学生中工作的覆盖面, 不断提高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教育学生党员要在学生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活动中要使全体学生深切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自觉地信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自觉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周济在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学生党建是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为有效的途径, 高校党组织通过抓学生党建工作, 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党员大学生, 显示了高校党组织在育人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由此可以看出,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搞好思想政治教育, 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党建工作模式是树立高职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使高职学生真正成为 “四有”新人,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吕云峰.高校党建与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 2008 (32) .

[2]陈喜林.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剖析[J].经济与发展, 2006 (12) .

上一篇:小学学校年度自评报告下一篇:以走过泥泞为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