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音乐学科专业技能培

2024-07-25

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音乐学科专业技能培(精选5篇)

篇1: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音乐学科专业技能培

)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音乐学科专业技能培训

(一阶段)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一阶段)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探索与研究如何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课题)

篇2: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音乐学科专业技能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内容为九大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世界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尽管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基础教育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应试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依然严重,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效益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此所谓“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

篇3: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音乐学科专业技能培

一、音乐审美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础专业技能

音乐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艺术, 它不像图画呈现的是造型艺术, 也不像电影戏剧那样是视听的综合艺术, 而是一种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从而引起联想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形象。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音乐教学水平, 用自己的歌声、琴声和动作将音乐美传达给学生, 才能使学生们热爱音乐, 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故我们音乐教师应加强对基础专业技能知识的认识和学习, 以适应当代音乐审美教育发展的需要。

1. 歌唱技能

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 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地演唱是一名优秀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歌唱是人类原始的、本能的音乐表现形式, 由于它表达思想最自然、最直接, 并包含着明确的语义内容。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歌唱实际上是一种悲欢的表现”。悲欢之情人皆有之, 发之于声、形之于调便是唱歌。歌唱教学正因顺应人类的天性, 所以仍然是现代音乐审美教育理想的途径之一。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 音乐教师要以充满激情的范唱让学生们体验歌曲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和鼓励学生学生自信、大方、自然、富有表现力地歌唱。

2. 乐器演奏技能

乐器演奏技能也是音乐教师所具备的重要基本功之一。乐器演奏一直是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最有效的音乐审美教育的形式之一。在音乐教学中钢琴是首选乐器, 所以音乐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弹奏能力, 能够根据歌曲的旋律、曲式结构与风格的要求, 正确选择和编配伴奏, 不断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 为音乐教学活动服务。器乐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更深层次地体验音乐。故新时代审美教育背景下的音乐教师应掌握一些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或了解一些乐器的基本性能, 辅导学生学习乐器, 把学生带进更广阔的音乐天地, 以满足音乐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要。

3. 识读乐谱的技能

能够较熟练的识读乐谱是对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识读乐谱是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 它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深化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帮助学生把握音乐艺术。新时代音乐审美教育要求音乐教师不但要提高识读乐谱的水平, 而且更要提高识谱教学的水平。

4. 创作技能

创作技能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创造”是指在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 包括了一切创造性音乐活动 (即兴音乐表演、自制简易乐器、编配伴奏音型、简单的歌曲创作等) 。新时期音乐审美教育不仅对音乐教师提出了音乐创作技能方面的要求, 而且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中。创新能力是人类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力, 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对人才的突出要求。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要面向每个学生, 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多方面思维, 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一个练习, 可能会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 可能会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 可能会有多种理解。教师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性活动, 要善于用新观点、新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创造, 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5. 指挥技能

指挥技能是音乐教师必备的音乐技能, 包括合唱指挥与乐队指挥。合唱是音乐教学中常见的形式, 在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中都很常见。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 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管乐队、民乐队、鼓号队、合唱队等等, 这些团队组织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专业能力, 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而平时指导、组织和进行排练的任务就由音乐教师来承担了。因此, 不断提高指挥技能, 以满足音乐教学和学校音乐团体活动的需要。

二、音乐教育中教师专业技能的运用

1. 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变“指挥棒”为“引导者”

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 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由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 学生们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在审美教育中, 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对学生音乐知识理论的培养, 而应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体现“以育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 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 因势利导, 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

2. 将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中,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体验与反馈。因此情感性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 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音乐活动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在音乐课堂内外营造出浓浓的音乐情感氛围, 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愉悦身心, 完善人格。而在教学中, 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 有些教师会将自身的情感体验强加给学生, 结果呢?学生们在那种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演练下, 渐渐丧失了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学生与老师一样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所以,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把学生视为朋友, 乐于走下讲台, 关注学生的每一份情感, 倾听他们的心灵呼声。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堂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3. 将专业技能素质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 审美活动的过程, 其实就是一个爱人类、爱自己、爱生活的过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适当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 多给学生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 以激发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 从而使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总之, 在审美教育背景下, 音乐老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才不断为教育服务, 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摘要:主要从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特性、功能等方面展开论述, 提出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主体专业技能应具备的素质, 以及如何将这些已具备的专业素质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关键词:音乐教师,专业技能,运用

参考文献

[1]袁善琦.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8.

篇4: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音乐学科专业技能培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框架》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出台,内容包括3个类别9个项目25点,这已成为指导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架构。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题中之意,是中国提高未来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步。本文旨在结合实践经验,探索在课程层面如何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

● 信息素养的界定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提出的信息素养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素养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认识的范围也越来越宽广,有技术和技能方面的,有信息情感?r值方面的,还有获取信息渠道途径方面的……

●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策略

随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框架的出台,学科教学的培养方向从学科素养走向核心素养。如何理解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一线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笔者通过学习“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等课程,结合自己近期教学和交流的经验及反思,认为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要重点关注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1.信息意识的培养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尽管一直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但一直教不得法。如果了解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教师就能选择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的教学方法。

当前,信息技术教师要特别加强提升学生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指导学生如何甄别信息的真伪,引导他们关注具有权威性、时效性、适用性的信息。教师要设定恰当的核心问题,并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问题,鼓励他们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学习资源、学习途径、探究方式等进行引导和支持。学生以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等方式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最后,师生共同进行相关的评价和归纳提升,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另外,随着现代社会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仅拥有知识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还得有有效运用知识的意识,这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获取知识更重要。

2.数字化学习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学习创新是当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指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在目前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素材、学习指导等资源,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下完成一个全新的图文混排作品,这就是数字化学习创新。可以说,每一节以作品为任务的教学都是在让学生创新,因为学生做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copy的除外),只是创新的水平有差异。而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就是数字化学习的一种形式。当然,新课程中提到的数字化学习还要更宽泛,如利用微信、在线学习系统、网络公开课等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依照核心问题的设计原则,设计并提出核心问题需要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还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将会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鼓励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信息活动。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获得了与计算机互动的体验,及时获得了相关反馈,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知识,修正知识,探索核心问题的最终解决。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体现为独立操作,其中包含对信息的独立获取、分析和处理。在独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比较完整地体验应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感悟和操作能力的提升,促进自身学科素养的达成,并从中获得满足和成就感,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当然,学生仅靠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还比较局限,还应该有足够的协作性学习。协作学习有分工合作、小组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学生可以看到问题解决的不同思路和途径,产生思想碰撞,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并且对知识产生新的领悟与理解。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如果预设到学生现有知识无法解决问题,或解决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与难度,则要适时搭建脚手架,使学生的问题解决活动能顺利开展。

3.信息安全与责任

篇5: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音乐学科专业技能培

任何课程改革都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也离不开学情、校情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笔者认为,群众阅读不是否定常规性“单篇”的阅读教学,而“单篇”阅读和“群文”阅读统一和完美结合。正如蒋军晶老师说的那样:关注群文之间的“互文关系”,目的是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和发现能力。基于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话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群文阅读贵在树立牢固的儿童立场

基于儿童,为了儿童,发展儿童,是阅读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只有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触摸儿童心灵的温度,关注儿童的需求,给予他们渴望的阅读内容,充分体验阅读的过程,才会激发儿童浓厚的兴趣,才能如蜜蜂一样不断地寻求阅读的“花朵”,酿出“蜜”来。其次,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由于小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因而阅读教学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让儿童在主动积极的思考质疑、交流感悟等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的阅读富有个性,第一,不要机械地输入“正确的”答案,要引导儿童选择不同角度和切入点,发表自己的个性化的见解,求同存异,尊重学生的发现;第二,不要机械地“卡”时间。“欲速则不达”。教师要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充分对话,充分思考,只有通过充足的对比阅读,儿童的思维才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阅读效果才会好。第三,不要吝啬鼓励性评价。

二、群文阅读重在构建立体选文的思维模式

编入小学教科书中的文章主题鲜明,但说教色彩比较明显;有些文章儿童认知结构和实际比较远,加上升学、考试的压力,使得现在的阅读教学带有明显的“强制性”。群文阅读要以儿童的心理基础、精神发育和语言发展为起点选文,群文阅读教学,给了教师极大的选择材料、整合材料、呈现材料的主动权。因此,在选文上,要寻求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不能“片面化”或者“平面化”。如,低年级孩子更适合“绘本”和童话书籍,高年级孩子要考虑男孩女孩的兴趣差异等等。但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合适的一组文章,往往是教学目标、学生阅读能力达成的关键,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既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学习文章,让“群文”碎片化,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排队”。实践证明,最恰当的选文,就是一组文章是一个整体,既有横向的关联,又有纵向的联系,呈“立体结构”。

三、群文阅读成在与单篇阅读方法巧妙迁移

课堂是学生学的课堂、自主探究的课堂、独立思考的课堂,无论是单篇阅读还是群文阅读,都要遵循这个底线。“单”是“群”的基础,“群”是“单”的延伸和拓展。两者的高度协调统一,才能提升阅读的效率,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通过单篇阅读,指导学生“例子”的学习,举一反三,促使方法和思维的迁移,在群文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提升能力。在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通过在单篇阅读中习得的方法,引发儿童新的思考和发现。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教学中,不要拘泥于一个字、一个词、一段话的理解,养成一个“快”、凸显一个“大”字,即快速提取信息,综合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大思维”能力,鼓励儿童广泛应用比较、综合、概括、归纳、重整、延伸、质疑、创造等思维方式,提升单位时间内的阅读效果,形成独立、自由的阅读能力。

四、群文阅读难在教师的知识储备的局限性

上一篇:状物作文:美丽的太阳花下一篇:福建省纪检监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