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先进事迹

2024-08-20

融合教育先进事迹(精选8篇)

篇1:融合教育先进事迹

融合教育先进事迹

记忆中的那个“吻”

大宝是今年9月份刚入园的新生,刚开始初来咋到,我们都是跟对所有的小朋友一样,见面互相介绍互相问好,由于刚开始的陌生环境,他的不言不语并没有引起我们老师的注意。就这样,慢慢的.....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随着时间的流走,大概2个星期的时候,孩子们渐渐的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可是大宝依旧每天一言不发,一日生活流程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回很有序的进行着,可是大宝,却始终没有听懂过老师的提示引导,而是自行的干着自己想干的事情,甚至有时喜欢躲到墙角,老师和小朋友去叫他,他怎么也不应答,只是咧开嘴巴开心的笑。

我们老师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了,得去了解大宝家庭里的一些具体情况,看看究竟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后来通过跟家长的深入的沟通了解后,才知道大宝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很忙,孩子完全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生活都是包办代替,根本没有给孩子表达需求的机会,饿了直接把东西喂到嘴里,渴了直接给水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管吃饱穿暖,玩也是让其独立自主的玩,从不跟孩子过多的语言交流,才导致了孩子今天这样从不愿意张口的去说话。

通过跟家长的沟通后,我们达成了一致性的目标,首先从最基本的应答开始,知道自己的名字,当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时,应及时的给与回应,哪怕只是眼神上的回应,同时在家里训练孩子有需求时必须用嘴巴说出来,才可以满足。就这样,我们先从简单的目标开始。

慢慢的2个月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大宝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和同伴一起开心的游戏了,集中活动时不再是像以前一样到处乱跑了,而是和同伴坐在一起听老师讲课,依旧咧开嘴巴很开心的笑,老师喊到:“大宝”时,虽然他不会想其他孩子一样拒收答到,但他会很深情的看着你,听你说话。最让我难忘的是,一天中午,我来学校接午班了,孩子们看到我,都开心的叫着:“莉莉老师、莉莉老师”,只听大宝也咧开嘴巴,开心的喊了一声:“莉莉老师”,当时,我特别的激动,在那一瞬间,仿佛空气都是凝滞的,我走上前去,蹲下来,抱住了他,他很开心的凑上小嘴儿在我的脸颊轻轻的亲了一下,现在回想起来,内心依旧很是激动。我想这些都是点滴的进步。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还会趁热打铁,给与大宝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帮助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2:融合教育先进事迹

xxx镇把拥军优属工作看成是一项光荣使命,把解决部队和优抚对象实际困难看成是一种政治责任。在多年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华泾特点的“双拥三四五六工作法”,即“三个到位”、“四项制度”、“五个带头”、“六个纳入”的双拥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一条线、军地连成片、条块相结合、齐抓又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宣传,丰富内涵,着力营造双拥氛围

宣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双拥国防观念,是我镇双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年来,镇党委始终把国防教育作为双拥工作的重点,把双拥宣传、国防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注重从强化认识入手,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坚持发挥“三个作用”,即新闻媒体作用、领导带头作用、阵地宣传作用,积极开展国防、双拥知识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的“六进”活动,营造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强化落实,推进拥军实事项目

xxx镇党委、政府坚持把为驻镇、共建部队解难题、办实事作为拥军重要内容,每逢重大节庆,走访慰问部队,先后出资解决了武警八中队有线电视线路开通、营房空调整体添置、改造四楼活动室投入40余万,改造三楼会议室投入10余万,2019年筹备落实改造道路下水道以及隔油池投入90余万。巡逻车辆停车库用地建设等系列部队急难愁问题。在海军消磁站内升华双拥文化广场投入30余万,在武警六中队铺装篮球场塑胶地投入10余万,在空代局监控弱电系统全覆盖共计投入30余万,并且近年来为共建部队援建网络学习室、小广播室,军地共同组织文体活动,开办电脑、合唱、街舞、国防教育、法律知识、医疗保健等各类培训班、知识讲座45期,赠、换图书15000余册,广受部队官兵好评。

四、真情关爱,服务细化,优抚政策落实到位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宗旨,优化服务优抚对象,及时研究解决优抚政策落实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加强检查监督,充分保障各项政法规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广大军民合法权益。入伍新兵真情相送,退伍士兵积极安置,各类补助发放及时,优抚对象上门服务结对关爱。

五、资源共享,服务社区,共建军民美好家园

篇3:传统与先进的融合

为此, 提供给学生一支好的书写笔是我们制笔业的责任。上海白金制笔有限公司以生产各种书写笔而闻名, 其近代毛笔则引进了日本技术, 摒弃了传统的砚台, 及磨墨的过程, 保留了书写的柔软度和字迹的笔锋, 并比传统的毛笔耐用, 方便学生练习书写。

白金牌近代毛笔的种类有中楷、小楷、单头、双头及彩色毛笔。其中彩色毛笔的笔头是采用先进的PBT毛一根根组合而成, 不打结、不开叉、干净、不会生霉, 弹性回复力可与真毛笔相媲美。该产品不仅有15个颜色, 还可添加墨水, 方便实用。彩色毛笔还可在各种颜色的纸上书写, 写出各色的字体, 画各种图案, 是目前流行的野外绘画、书写的理想工具。

篇4:融合教育先进事迹

【关键词】构建;先进企业文化;中职校园文化;融合

一、研究目标

主要通过研究优秀企业文化及其核心理念,探索与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的思路和方法。调研扬州市内一些成功企业的文化理念及其内涵等,以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为实验学校,研究先进企业文化与中职校园文化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分别从企业和学校两个层面调查、了解、分析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对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认识,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掌握和课题相关的论文、论著,对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容、特征、形成途径和校园文化的形成规律有科学的了解,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3.经验总结法: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将实践中的经验予以提炼和概括,从中发现规律,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形成了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满足四个标准。

首先,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个性的,个性是企业文化的生命。这里所说的个性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企业家精神个性,即企业领导者的追求、思想和理念;另一个是企业组织个性,即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制度和行为方式等,这两种个性就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整体个性。

其次,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企业战略的。更准确一点说,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体现对战略的全面支持功能。

第三,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商业准则的。进一步说,它必须遵守基本的商业准则。基本商业准则,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基本游戏规则,企业一旦违背这些游戏规则,就会受到市场的抛弃。一个企业只有遵守这些底线,才能保证企业外部的适应性。

第四,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人性的。

上述四个共性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首先找出企业家的精神个性和企业的组织个性,然后与战略对接,最后从商业准则和人性层面上进行完善和提升。

2.构建与先进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中职校园文化。

中职校园文化则是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核心,由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尽管中等职业学校育人目标和办学方向与其他类型的学校不同,它有别于普通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等,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建设手段方法和建设特色有所不同,但在中职学校大力摧进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职业劳动者的需要,也是促进中职学校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提升学校品牌的现实需求。

(1)精神文化:

办学宗旨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培养目标是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与服务人才;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开放式办学;培养模式是工学交替模式,订单培养模式等多种培养模式。

(2)物质文化:

校园建设注重企业文化的融入;教学设备主要是实训工场及机器、工量具等实训、生产设备。

(3)管理文化:

制度文化还有教师下企业实践、学生实习、实训及弹性学习制度等;组织文化有实习就业处,培训处,招生处等;突出专业建设,注重系部及办学指导委员会的建设;社团文化突出科技含量的社团活动。

(4)行为文化:

在教师文化方面注重职业技能,提倡到企业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有专业课教师、实习实训指导师等;在学生文化方面注重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职业技能的掌握。

(5)课程文化:

根据行业需求设置课程,除文化课外,还有专业课,并开设选修课;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着重解决“怎么做”;要以能力为本位,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知识与技能,强调职业的需要;以工作流程为依据设计教学活动,以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做中学”,注重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加强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四、结论

1.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中职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

2.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企业满意的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学生为目标。企业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外,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只有加强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参加学校各种技能、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等素质培养过程中,深刻领会优秀企业的核心理念并践行,学校才能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3.以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为实验学校,吸取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为载体,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有中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4.建设凸显企业文化、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规划中的核心任务之一,学校在政策、财力、物力等方面予以倾斜。

篇5:融合教育先进事迹

【内容提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两种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都不可缺少。从根本上说,它们是互补、互渗、互动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当代文化的主流趋势,也应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高科技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和发展,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集中体现了新人文精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大力推进高科技精神与新人文精神的融合、统一。

究竟什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文化建设首先需要明确的,也应该是当前文化研究的一个着力点。但由于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所以,我们应从多层次、多角度具体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丰富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从人类文化大体可以分为科学和人文两大领域角度来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当是人类有史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因此,我们认为,高科技精神与新人文精神的融合、统一,才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类文化大体可以分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分、两大领域。两种文化分别体现着不同的人类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而形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是人类独特的文化形式,是人类精神世界最绚丽的花朵。科学的精神本质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科学实践的结晶。经过无数科学家的共同努力,自近代以来它就形成了自己明显而独特的精神特征和品格。对于科学技术中的这种精神因素及其重要性,许多科学家和科学史家早就注意到了。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指出:科学是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和精神因素,是构成我们诸信仰的最强大的势力之一。爱因斯坦也指出:科学的“方法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都不过是笨拙的工具”[1](P253)。

所谓科学精神,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求真。这是科学精神的根本要义。“真”,规定了科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和最高标准;求真,就是相信存在着一个客观的对象世界,这个世界有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并能够通过科学实践和逻辑推理被人所认识,由此构成了科学技术活动区别于人类其他实践形式的主要标志。(2)求实。它是科学方法的精神本质。实即实在性、实际性和实用性,它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不唯势,只唯实;求实,就是要使我们的科学活动以系统、严格的观察、实验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为依据,并使之经得起实践的反复检验,最终造福于人类。(3)创新。这是科学进步的永久核心。科学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任何具体的科学结论都是科学家在一定的实验条件和知识水平上作出的,是有条件的、可错的,因而科学探索活动没有止境。科学要进步,要发展,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4)存疑。这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动力。有怀疑才能去探索。科学所以能够无止境和不断创新,就在于其存疑精神。因此,科学是宽容的,它与独断论永不相容。(5)奉献。这是科学精神的内在灵魂。科学的历史是科学家刻苦、勤奋、艰辛攀登的历史,也是他们为真理、正义及人类幸福而不怕牺牲、勇敢献身的历史。如果没有这一点,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也就失去了其价值和意义。

人文精神是在人文文化实践中,即它的创造、传播、解释、应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特质。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科学文化寻求客观性和因果性解释,人文文化指向人自身的世界,寻求意义和价值的表达。它是通过创造一个符号世界表达人的情感与价值。在人文文化的实践中形成的人文精神具有这样的特点:(1)求善、求美。如果说科学的目的是求真,那么,人文文化实践的目的就是求善、求美。科学也求善、求美,但那不是它的直接目的;人文也求真,但那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真,即真诚和真感。如果一定要说它脱离不了真,那么,这种真对于它也只是一个中介和手段,它不停留在真的境界,它要求的是真善美的统一。(2)超越性。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超越的精神。它根源于人类对于真善美生活的价值追求,又超越于实用理性和当下功利之上,反映了人类本性中形而上追求的一面。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人的一种自由的本真精神,即超越于各种现实的、外在东西的束缚,构筑人类精神和文化自身的世界。(3)以人为本。人文文化实践的尺度既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也不是异化了的神学教条,而是人自身,人的需要,人的理想。

在有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问题上,需要我们注意的是:

一是要把科学主义与科学精神区别开来。科学主义,是指现代科学产生以来所出现的一种盲目夸大和崇拜自然科学的社会作用及其方法的意义而贬低哲学人文科学的价值及方法的理论观点。在科学主义者看来,只要发展自然科学技术,就可以消除当今社会的各种弊病,使人民的生活日益得到改善,社会组织结构不断完善。他们把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和物理学的逻辑推理及观察实验方法,看成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和理性的典范,而完全否定人文-社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及方法,似乎只有运用上述自然科学的方法才称得上科学。这样,便把人文-社会科学排除于科学殿堂之外,而其所谓科学精神也仅指内涵于科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气质和境界。然而,真正具备科学精神的人,决不会把自然科学看成惟一有价值的人类文化活动,也不会把某一种科学方法看成探索世界的惟一正确的方法。真正的科学精神是与对自然科学的盲目崇拜的科学主义完全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二是要把人文主义与人文精神区别开来。“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在西方历来是有其特定含义的。它是文艺复兴及其后一个时期兴起和存在的一种与封建宗教神学和神本主义相对立的思潮。其核心思想是,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礼教,高扬人性和人的价值,把人提到第一的位置。而人文精神指的是人文文化实践中所蕴涵和表现出的精神特质。人文主义无疑蕴涵和体现着人文精神,但它是人文精神的一个特定的形态、形式,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因此,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历史现象已经过去,但它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却仍然被回忆着、生成着、发展着。

三是要把科学哲学与科学主义区别开来。有的学者认为,当代西方哲学包括两部分:一是人本主义,一是科学主义,科学哲学属于科学主义。这无疑就把科学哲学归结为了科学主义,并把当代的人学思潮与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混为一谈了。实际上,这样的概括极易引起概念的混乱和思想的误导。科学哲学是研究科学知识的哲学基础和科学知识发展方法论的一门有关科技的哲学与方法论的学问。科学哲学家大都具有不同的科学背景,有的自己就是某一方面的科学家,但他们未必都持有科学主义的观点,故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是科学主义者。同样,也不是所有研究人的问题的哲学家都可以称为人文主义者,例如,那些宗教哲学家就是如此。

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是当代文化的主导趋势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两种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都不可缺少。从根本上说,它们是互补、互渗、互动的。但是,应该承认,二者之间是有差别、有矛盾的。因此,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并不总是能够得到平衡的发展。有时科学精神更受重视,人文精神就受到忽视,甚至抑制;相反的情况在历史上也同样存在着。同时,由于人类文化的发展日益丰富,分工越来越细,以及个人精神气质的区别,人们对二者必然有所取舍,有所偏爱,这就形成了在一定程度上科学与人文、科学家与人文-社会科学家之间的隔膜、怀疑、轻视乃至指责。这即是英国文化批评家斯诺所说的两种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两种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提出或得以出现,就是这两种文化紧张关系的极化,结果便导致了某些严重的片面性。以至于现在有不少人认为,由于科学只关心客观性,日益忽视人,甚至敌视人,科学的发展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反而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灾难,科学的“霸权”产生了对自然的去魅和人性的漠视,因此,需要用人文精神限制科学的发展和科学精神的泛滥;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人文文化乃至社会科学是言语不清、思想混乱的典型,在这里找不到客观的、明确的真知识,有的只是“伪问题”和“伪陈述”,以及虚张声势和作假的习惯。这种状况说明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其实,就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而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统一在总体上占有主流地位。早在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就预见到这种融合的必然性,他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象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2](P128)在当代文化的发展中,尽管二者亦捍格,但融合仍然是主导趋势。

首先,这种融合统一的趋势表现在大量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出现上,这已经成为当代文化、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的各种新学科有5600多种[3](P23),形成了一股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汇合的巨大潮流。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并且正在向普遍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这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交叉,人文-社会科学大量借用自然科学的原理、方法、概念、手段,使自身科学化,从而获得了巨大发展,系统、信息、反馈、结构、功能、熵、非线性等等,已经成为标准的人文-社会科学术语,正改变着人文-社会科学的话语方式、思维模式和评价标准。

其次,这种融合趋势表现在高科技发展的实践活动中。人性化已经成为高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今天,在高科技的基础上,一种新的科技与人文的综合已经开始。高科技正在从近代科学描绘的机械的、必然的、刚性的世界中反拨出来,揭示一个自发的、人化的世界,并且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关注人文学科和人文现象,为人文学科走向“科学”提供新的手段和视角。而人文精神也日益渗透到科学中,唤醒科学的内在的人性自觉,关注人的存在状况,关注科学的应用和后果,使之真正成为“人的科学”和“为人的科学”。当然,高科技对创新的追求,对协作的依赖,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都孕育和呼唤着一种新的人文精神。

再次,这种融合趋势还表现在许多自然科学家和人文-社会科学家自觉升华,跳出学科樊篱,放弃偏见,把自己的学术同人类的生活结合起来,密切关注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在现当代文化研究中,尽管不断有人对科学与人文进行划界,如某些实证主义者、新康德主义者,但这从来不是主流。大多数科学家和人文-社会科学家都承认融合、互通的必要性,如维也纳学派的代表人物纽拉特,证伪主义者波普尔,科学哲学家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等等,他们都批评了极端科学主义的观点。在他们的学术和生活中,也充满着关注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人文精神。关于这一点,就是那些具有科学主义倾向的哲学家也不例外。例如罗素,他不仅是一个逻辑实证主义的先驱,而且还是一个有名的和平主义者。同样,当代的人文-社会科学中也含有极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科学精神。例如,只要一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人们就清楚地知道他对人的精神的分析,特别是他对人的精神病理的分析充满着科学内涵和科学精神。又如,柏格森和海德格尔对时间问题的思考,被普里戈金和斯唐热作为耗散结构论的思想资源加以引用,不能不说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发现时间之矢的作用,对于推动科学从近代向现代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不仅是历史现象,而且有其内在根据。其中根本的道理就在于,科学与人文、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原本就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其统一的基础就在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实践活动是统一的、完整的,而科学文化活动和人文文化活动都是这个统一的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容,所以,它们的统一就植根于人类现实生活本身。特别是现在人类面对的是日益复杂性的对象,加之科学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从而使任何人很难成为全才,这就产生了联合、协作的必要性。从本质上说,科学乃是人文之一种,科学精神本质上是人文精神的表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进步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进一步融合、统一、互补、互动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这也是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主导趋势及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应是高科技精神与新人文精神的融合

一般地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现当代文化前进的主导趋势,但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确切地说应当是高科技精神与新人文精神的融合。这并不表示它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相违,而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当代中国相融合的体现和发展。

当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高科技时代。无数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在继续丰富着科学精神的内涵,从而使之在一般科学精神基础上又具有了新的特质。它突出表现为创新、协作和人性化。

创新精神是高科技精神的灵魂。当代高科技创新精神的突出表现是创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创新的观念渗透到各个领域,创新的能力大大加强。根据美国科学社会学家普赖斯的报告,人类每年的科技成果量成几何指数增长,今天一个科学家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只能阅读他那个领域世界上全部出版物的5%。创新的理念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观念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乃至消费方式的创新。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对创新精神在当代社会重要性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协作精神是当代高科技精神的突出特点。现代高科技研究开发项目,绝大多数都具有耗资大、规模大、研究对象复杂化和综合化等特点,因此,进行多学科、多领域、多专业的分工协作和联合攻关,成为一种客观要求。今天人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几乎没有一个是单独某一个学科能够解决的。如人类基因组工程,就成功地联合了中、美、英、法、德等国生物、医学、物理、化学、信息领域的科学家,成为高科技领域国际合作和多学科合作的典范。又如三峡工程的论证,集合了经济学、水电工程、气象学、考古学、水文学、地质学、社会学、人口学、航运、军事、文物保护、决策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没有他们的合作,这样巨大工程的论证是完不成的。另外,近些年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中的大多数是被两位或多位科学家分享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趋势。

人性化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所谓人性化,是指高科技比以往任何时候的科学技术都更关注人和人的生存处境。例如,在资源与环境已经成为世界头号问题的今天,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科技进步的主要目标和评价标准之一,渗透到科技活动的各个环节。人性化设计已经成为产品开发的.核心理念之一。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全面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价值。高科技越是发展,就越关注人的发展和生活,就越是与人文价值的要求相一致。中外许多高科技公司都把企业精神定位在尊重人的价值、鼓励创新、关心职员需要等人文因素上。例如,惠普公司推行弹性工作时间,实行走动式管理和终身雇佣制,明确提出以“尊重个人价值”为企业精神。这些都表征着一个高科技人性化的大趋势已经形成。

随着实践、特别是人文文化实践的发展,人文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在当代中国,它体现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新人文精神,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人民为本。人民大众是人类社会的主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实现“三个代表”,就必须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这是它与过去人本主义片面强调个体自由、张扬个性的根本区别之一。因此,以人民为本,实际上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一次新飞跃,它是历史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并实现了人文精神价值取向上个体与群体的统一。

第二,以人民利益为最终目标。这是落实以人民为本的最根本之点。马克思说,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与人们的利益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就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实践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

[1][2]下一页

具体的,因此,必须把它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这样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使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的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大众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根本利益。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尤其是以人民为本。

第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鲜明地指出:“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共十六大报告在讲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时又两次提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强调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善美是人文精神追求的境界,但是如果仅仅将其作为终极价值或抽象目的,而置当代人的素质和全面发展于不顾,那就容易造成人文精神的异化和走样,人本身反而成了手段。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便实现了人文精神作为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第四,以科技发展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强调在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中,要把发展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的战略地位加以考虑,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这就把科技文化实践纳入了文化实践的整体视野中,不是把科学看成与人文对立的,而是看成人文之一种,是人文之最新成就,从根本上避免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以科技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必将会促进作为人文精神基础的科学文化实践和人文文化实践的统一。

我们今天所应倡导的,就是上面所已说明的高科技精神和新人文精神的融合,并且它们的融合也是当代文化发展的大势。但是,我们同样也看到,在当今文化的这一大势下,也有某些与之相左的走势,其中既有贬低科学和反对科学的思潮,也有贬低和否定人文科学的思潮。此外,在我们的实际文化工作的处置上,例如在科技政策和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摆布上,由于某种偏见而出现某些偏颇,从而给我们的文化建设带来某些负效应或偏差,也是完全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今天提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特别是高科技精神与新人文精神的融合,从而尽量避免某些偏差和不必要的损失,是有其重要现实意义的。应该看到,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既不是科学精神或高科技精神过分膨胀,阻碍了新人文精神的发展,也不是新人文精神的过分膨胀,压制了科学精神或高科技精神的发展;现实是,我们既缺乏科学精神和高科技精神,也缺乏新人文精神乃至一般人文精神。所以,长官意志、主观主义、愚昧迷信、封建宗法等非科学、反科学乃至封建主义残余的作风和思想还相当盛行;同时,也没有完全扭转不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和轻视文化建设,甚至把科学也变成纯粹工具的倾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互动,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共识,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为了推进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建设事业,必须大力提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特别是高科技精神与新人文精神的融合。

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互动,就要大力提倡自然科学工作者和人文科学工作者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建立有利于二者融合的环境。不但要大力提倡两种精神,营造既重视科学又重视人文的氛围,还要落实在现实的各项工作中,尤其是有关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真正改变重科技、轻人文的状况,在全社会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和人文观。

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互动,还要建立有利于二者融合,便于发挥二者长处的机制。例如,在重大决策过程和工程的实施中,要有科学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参与,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人文意识,最大程度地提高决策和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决策和工程的科学效应与人文效应。

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互动,目前最重要的是学习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好十六大精神,深刻体认其中所蕴涵的高科技精神和新人文精神,不断丰富和提高对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认识,增强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能力,避免由于二者分离带来的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上的弊病,从而促进中国社会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收稿日期:2002-12-16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王忠武.论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体化趋势[J].宁夏社会科学,1996(1).

篇6:融合教育摘录笔记

融合教育核心理念为:

一、特殊学生在最小限制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尽可能让其在常规教育环境中受教育。

二、在强调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尽可能多得接受常规教育的同时,还能受到个别化的适当服务,比如个别化教学,言语治疗,物理治疗。

特殊学生的教育安置形式:

普校普通班、普通班+资源教室、普校特殊班、特殊学校、家庭和医院教学。

小结与思考:

1.融合教育就是特殊教育。

2.融合教育就是把所有特殊学生完全安置在全日制常规教室中受教育。

个别化教育计划(IEP):

指为接受特殊教育之学生明确教育目的、目标及为其提供的服务项目制定的书面文件。

融合教育中的教学策略一一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需求。

IEP主要内容:

学生个人家庭背景资料、能力综合评析、学生目前能力的陈述、学生需要的特殊教育服务、学习目标及短期目标、其他相关特教服务、行为辅助计划、过渡计划。

收获:我虽然没教过特殊幼儿,但是我接触过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一次党员活动中,我们去给孩子们送爱心,现在都忘不掉他们那清澈透明的眼神,善良暖心的笑容,他们只是折翼的天使,那如何去关爱他们呢?首先是要拒绝歧视,态度上像对待平常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要有真心、耐心,细心、专心有责任心!

现在虐童事件数不胜数,在任何国家都常有发生触目惊心的虐童事件,尤其是特殊教育学校发生的虐童事件居多,希望全社会的人都能多去关注特殊教育学校的儿童。可以尽量安排一些对这些儿童从小的生存能力的课程,例如教他们简单的劳作,简单的生存知识,简单的职业动手能力,这样对以后他们至少能尽早的适应长大的社会生活;另外还要用不同的方式教育和引导他们要自立自强,其实每个有生理缺失的孩子,都是一个折翼的天使,他们可能某方面能力比正常儿童稍逊了,但有可能在其他才能方面他们是天才,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只是他们缺乏了被鼓励和被发掘而已,所以,我们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有需要帮助的儿童。

2020-11-27

篇7:小学融合教育总结

南京市府西街小学随班就读工作小结

一.我校资源教室学生概况。

南京市府西街小学共有随班就读学生5名。在刘红校长的带领下,以资源教室“乐融小屋”为主阵地,通过培训学习、课题研究、课程设置、活动开展、专业训练、个别辅导等,为身心障碍学生搭建起进入普通班级学习的桥梁,帮助他们自信、快乐地生长。

我校五名随班就读学生:一名为脑瘫学生(二年级),三名为多动症儿童(六年级两名,二年级一名),一名发育迟缓儿童(六年级)。

二.资源教室领导小组及师资配备。

我校有2名资源教师,多名优秀党团员组成府西街小学随班就读工作团队。团队成员均接受了秦淮区资源中心的多次专项培训,能够胜任资源教室工作。两位资源教室在几年来的工作中,多篇论文案例在南京市和秦淮区分获一二三等奖。我校随班就读党员责任区,去年获得秦淮区优秀党员责任区。

团队中的每位成员是老师也是妈妈,从生活、学习等多个方面关爱随班就读儿童。用爱心、耐心、细心为随班就读儿童打造一个乐融乐享的学习生活园地。

课堂上,我们要求老师给随班就读学生每节课必须发言一次。在检查教师备课中,只要是执教随班就读孩子的老师,必须有适合随班就读孩子的个案调整内容。

同时,针对随班就读孩子的兴趣爱好,组织孩子参与到学校的合唱社团、泥塑社团中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三.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让融合教育渗入人心。1.利用周三半时光进行融合教育讲座。

2.在学校qq与微信平台发布融合教育信息与知识。对教师出现的相关问题,资源教师给予专业指导。

3.组织教师参加融合培训。

4.鼓励教师进行融合教育论文和案例的撰写。

四.获得家长积极配合,家校共建“乐融小屋”。我校定期为随班就读孩子开设

五.为每位学生设立个别化教育计划,根据学生个体状况,分学科设计个性化教材。

六.针对学生出现的行为问题,进行评估与纠正。

七.利用学校乐享课堂,让随班就读学生有体验,有收获,发展个性特长。

篇8:高职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思考

由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产业结构正面临彻底的解构与重组运动,创业精神正是驱动这次重组的最主要的动力。伴随着知识经济的降临而萌发的创业教育,正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而且已经延伸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创业教育是继文化教育、技能教育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亮点和必然选择。目前,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与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已成为各届专家的共识,但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业教育研究还不够深入,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与模式,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融合大家还比较迷茫?尤其是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与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在创业教育上的差异讨论也较多。那么到底不同专业应该如何开展创业教育?不同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如何把握?笔者将结合高职教育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1 高职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认识与思考

1.1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职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创业教育可以成为专业教育的一种形式、载体或补充,创业教育也可以推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把人才质量培养引向深入的一项重要举措。

1.2 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或形式,创业教育包括对学生诚信、公平公正、职业素养、风险意识、人文关怀、团队合作、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培养。创业教育涵养了素质教育的四大内容,但又有自己独立的教育系统。创业教育是全新的一种素质教育形式。

1.3 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最根本的是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学习,教师应当是教练或顾问的角色。创业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拔苗助长,应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也是由主体发展规律决定的。

1.4 创业教育应当理论与实践想结合,要做到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但由于创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因此创业教育应当更多的以创业活动或创业实践为主。个人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适应创业教育需要的,必须转变观念,必须研究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

1.5 创业教育应当根据学生专业、兴趣度等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第一层,好比金字塔的底部,创业基础教育,这部分人人都可参与,通过第一课堂进行;第二层,好比金字塔的中部,创业中级教育,这部分只有部分创业意愿强烈的学生参与,主要通过第二课堂完成,第三层,好比金字塔的顶部,创业高级教育,只有极少数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学生参与,主要通过创业孵化完成。

2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类型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方法,有必要对两类教育的融合类型与程度进行分类。笔者根据创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性程度不同将创业教育分成五种类型。

附加型:创业教育主要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各类活动,包括组织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俱乐部、创业讲坛、创业类公选课与社团等,这些活动往往由学工处、团委等部门组织举办,以大学生素质拓展、校园文化建设为目标。这些活动往往不考虑学生专业、年级等差异,所有在校学生都可以参加。这类创业教育面对全体学生,多为创业普识教育。

附属型:创业教育进入第一课堂,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如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这些课程几乎所有专业都开设,属于公共基础课的范畴;另外也开设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广告与策划、企业管理、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课程,这些课程目前只在经管类专业中开设。第一课堂中创业教育类课程的比重是区别经管类专业与非经管类专业的一个显著标志。这类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专业程度更高,偏重创业理论教育。

混合型:开发比较专业的创业实践实训模块,比如“企业经营与实战演练”,与沙盘结合,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商品流与资金流,了解企业经营中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与大学生创业实践结合,让学生真实体验企业开办过程,参与产品的营销,初步掌握企业收入、成本、利润的计算等。这类创业教育属于创业体验教育,这类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更加直接、影响更大,使学生对创业不仅有了理性认识,还有了感性认识。目前经管类专业中往往把这类实践实训模块作为概貌课程,非经管类专业则开设的比较少,但此类教育对学生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要求还不太高,可以在非经管类专业中开设,而且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引导型: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按照各专业学生的职业与岗位行动为线索,对人才培养内容进行重构,形成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中,可以设计若干个学习领域并设计好对应的学习项目,而创业学习领域及其创业实践项目就可以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中的一个部分。如市场营销专业在项目化课程改革中可以设计创业学习领域,创业学习领域可以由两至三个创业项目构成,学生通过这些创业项目的学与练,完成中小型企业从策划、论证、开办、运营、提升等任务与过程。这类创业教育毫无疑问涉及更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活动,是较高程度的创业教育,是创业体验与实践教育。这是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方向,其他非经管类专业也可以参考与借鉴。

主导型:开发创业教育类专业,如开设创业管理或中小企业管理等专业,创业教育类专业有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有独立的课程体系及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中小企业家,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创业知识、能力与素质,事实上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当然,创业专业毕业生的学生也并不一定都要创业。这类专业与国内流行的工商管理类似,但层次略低一些,如果说工商管理是企业家的高级研修班,那创业类专业就是企业家的中级研修班。

3 高职创业教育类型的选择

五种类型的创业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程度上都有差异,下面我们列表做个比较:

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呢?是选择其中一个类型的创业教育还是若干个类型呢?我们觉得高职完全可以实施“五为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

第一,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是多样的,不同类型创业教育的定位、适应面、专业程度、形式都各不相同,创业教育类型的多样性恰恰可以解决学生创业教育需求多样性的问题。有的学生有强烈的创业欲望,并且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这部分学生就应当接受更专业、更系统的创业教育;有的学生不具备创业条件,更没有创业想法,这样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些讲座或活动参加就可以了。

第二,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目标是有差异的,不同专业对学生创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各专业应当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类型与程度的创业教育。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企业家是荒诞的、不切实际的。因此,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类型是合理、科学的,从这个角度讲,多样性的创业教育才符合客观需要。

4 引导型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特色

就业为导向决定了高职教育就业教育的重要性,而创业是就业的一种形式,是更高层次的一种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符合高职的定位与发展要求。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在进行深度课程改革,其中,项目化课程改革成为高职课程改革的主流。所谓项目化课程改革,就是构建和完善“以项目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素质为特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为驱动、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涵,不断引入本专业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拓宽学生视野,创立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各专业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结合专业特点,运用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模式与经验,设计开发出不同的创业学习领域。

项目化课程改革是对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的颠覆,是职业教育的巨大进步与发展,而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也必将成为高职教育区别于中职、区别于传统学科型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对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引导型创业教育必将成为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

5 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工作

高职创业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统一广大教职员工的认识,构建“管理科学、权责明确、激励充分”创业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创业教育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完善创业教育的质量控制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这些工作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我院有十几年持续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与经验,有多年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更重要的是,我院有全国领先的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的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在创业教育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熊飞,李军编著.创办一个企业.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

[2]李良智,查伟晨,钟运动主编.创业管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

上一篇:村镇银行变更注册资本及变更股权申报材料要求下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