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小企业现状

2024-07-21

广东中小企业现状(共6篇)

篇1:广东中小企业现状

广东机器行业电火花机床现状分析

我国机器行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带,以中小企业为主,当下伴随机器向电脑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企业提升技术,同时操控高端设备的高级技工人才缺乏,也令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机器行业堪称不同行业发展的第一站。在工业化标准生产中,许多产业都离不开电火花机机床。汽车、家电、等许多行业的模具都需要电火花机加工。

改革开放后纷纷内迁珠三角,代表内地机器行业的领先水平,但目前仍存在工艺装备和管理水平落后、品牌知名度低、产品精度差等难题,通过升级设备等方式转型升级。因此落后的正面临着“大浪淘沙期”,不少新型企业将从科技革命中展露鳌头,但更多的小型企业命悬一线。

为解决转型中的资金、技术难题,工成本降低‘抱团’发展成为需要电火花机床的企业。为解决该难题,公司会采用一些先进的精密数控火花机机床。由OEM代工成功转型高科技企业,主打的接触式位移测量传感器目前已可媲美日本顶尖技术。

编者:东莞鼎亿数控

篇2:广东中小企业现状

广东光伏知多少?

----来自广东光伏产业及企业现状的调研报告 大美光伏采编中心 肖蓓

继本报5月报道广东光伏概况后,许多读者意犹未尽纷纷来电咨询广东光伏更具体的相关情况,为获得更深入、更全面的广东光伏产业现状笔者走访广东各主要光伏地级市,探寻广东光伏路线图,希望能给到广东寻找光伏合作的企业提供有益指南!第一站---深圳

在广东各地级市中深圳首当其冲,是光伏企业最多、产业集群分布最密切且效应最好的一个城市,2009年深圳光伏产业实现产值约45亿(其中包括光伏相关配套企业),电池产能达到200MW,产量超过50MW,组件产能超过500MW,产量超过250MW,为此笔者首站来到深圳。

早在21世纪初,作为中国南风窗的深圳即已开始涉及太阳能光伏产业,2003年之前深圳是国内光伏产业发展走在前列的城市,特别以太阳能庭院灯、路灯、非晶硅电池及太阳电池组件为主的光伏产业链产品,在当时国内属遥遥领先地位。

但兴起早并不意味着发展快,深圳光伏正应验了一句中国俗语:“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由于受到用地紧张、政府支持政策不明晰、缺乏雄厚技术研究支撑等限制,如今深圳的光伏产业已经明显落后,依靠早年的兴起发展优势,当前深圳光伏产业发展呈现出三大特征:

1、缺龙头、小规模且多的企业集群布局

在深圳各地区中,尤以宝安区光伏企业居多占到约70家,其次是南山区约30家,福田区、龙岗区各约20家,罗湖区、盐田区各约10家;这些企业分布在多晶硅、单晶硅、非晶硅、太阳能玻璃、太阳能用具、太阳能玻璃幕墙设计与安装等各个环节,产品基本覆盖了产业链的全部领域。

从数量上看,巴掌大的深圳就盘踞着一百多家光伏企业,并不算少;从规模上看,除太阳能玻璃行业和光伏设计处于国内领先之外,其他企业多聚集在下游封装及应用端。尽管整个产业链上分布了众多的企业,但各个环节上,缺乏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龙头企业。(如表1)。

公司名称

注册资金

09电池(组件产量)

产能深圳拓日新能源

2.88亿

晶硅

7.3MW 非晶硅 17.6MW

晶硅75MW(乐山)

非晶硅50MW杜邦太阳能(深圳)有限公司

6000万美元

3MW

25MW珈伟实业

3595万

180MW(7亿产值含珈伟实业、珈伟集团)

200MW南玻集团

123710万

25MW(东莞)

篇3:广东中小企业现状

一、不同角度的组织学习状况比较

1.比较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持续学习方面的异同。

选取持续学习作为检验变量, 选取企业性质作为分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检验结果表明, 显著性概率0.213大于0.05, 差异不显著。结合分析过程中的均值, 民营企业均值为3.3372, 国有企业均值为3.4358, 两者得分都不高, 在学习型组织构建中的持续学习方面, 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都还不够。

2.比较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学习的交流方面的异同。

选取学习的交流作为检验变量, 选取企业性质作为分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表明, 显著性概率0.353大于0.05, 在学习的交流上, 两者差异不显著。结合分析过程中的均值, 民营企业均值为3.4349, 国有企业均值为3.3696, 两者得分都不高, 在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学习的交流方面, 两种性质的企业都要继续努力。

3.比较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团队学习方面的异同。

选取团队学习作为检验变量, 选取企业性质作为分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表明, 显著性概率0.216大于0.05, 在团队学习上两者差异不显著。结合分析中的均值, 民营企业均值为3.47157, 国有企业均值为3.3261, 两者得分都偏低, 在学习型组织构建团队学习方面, 两者都做得不够好。

4.比较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学习的机制方面的异同。

选取学习的机制作为检验变量, 选取企业性质作为分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表明, 民营企业均值为3.5479, 国有企业均值为3.3670, 显著性概率0.013小于0.05, 在学习的机制上, 两者差异显著。结合分析过程中得到的均值, 民营企业略好于国有企业, 但是都得分偏低。

5.比较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观念和授权方面的异同。

选取观念和授权作为检验变量, 选取企业性质作为分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体检验, 结果表明, 显著性概率0.043小于0.05, 在观念和授权上, 差异显著。结合分析过程中得到的均值, 民营企业均值为3.5613, 国有企业均值为3.4130, 民营企业略好于国有企业, 但是得分都偏低。

6.比较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系统思考方面的异同。

选取系统思考作为检验变量, 选取企业性质作为分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体检验, 结果表明, 显著性概率0.007小于0.05, 在系统思考方面, 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差异显著。结合分析过程得到的均值, 民营企业均值为3.6839, 国有企业均值为3.4986, 民营企业略好于国有企业, 但是水平都较低。

7.比较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学习的领导方面的异同。

选取学习的领导作为检验变量, 选取企业性质作为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表明, 显著性概率0.043小于0.05, 在学习的领导上, 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差异显著。结合分析过程中得到的均值, 民营企业为3.5613, 国有企业为3.4130, 民营企业稍高于国有企业。

二、综合情况分析

在上面得到在学习型组织七个方面的差异之后, 对七个方面所包含的21问题以及总的得分情况进行综合, 可以得出具体在哪个方面的差异。见表1、表2、表3和图1。

借鉴清华大学李宁和张德 (2004) 年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将学习型组织的类型在[1,5]这个区间内划分为四个类型, 以表示企业达到的程度如表3所示。综合均值来看, 民营企业均值为3.5397, 国有企业均值为3.4216, 可见就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来看, 民营企业到了初级学习型组织状态, 而国有企业是准学习型组织状态。表1和表2是本调研问卷中关于学习型组织的21个问题的详细分布情况, 从中可以观察到具体的信息, 对七个方面的详细比较分析:

在创造持续学习机会这个方面, 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差异不显著, 但是得分都偏低, 是两种性质的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企业员工能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帮助, 但是组织对员工提供的学习时间、资源不足, 不能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动力。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对学习的激励上得分分别为2.98和3.19, 是一个很低的分数, 这充分表明对持续学习激励的欠缺。同时, 组织也不能对员工提供学习的目标方向, 即使有创造这样的学习机会也往往是跟着外界环境的流行趋势盲目进行, 缺乏对自身企业的针对性, 更不能达到预期的有效性。由于学习目标方向的模糊和随波逐流的心态, 对于学习的奖励很少有企业意识到, 往往认为是员工个人的事情。企业员工在这样的文化里, 或

者不去主动学习, 或者选择离开, 这样显然导致企业在持续学习方面的薄弱。

组织学习需要组织成员能够彼此之间坦诚的交流沟通, 这是组织学习持续并有效的重要条件。在组织成员学习交流机制方面, 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差异显著, 但是得分都不高。组织成员的交流大多是一般人际关系层面, 很难从企业的角度给予彼此坦诚公开的意见, 这一点可以从民营企业得分3.39, 国有企业得分3.38得到证明。组织成员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往往是从自己或本部门来出发, 而不是在充分征求同事或其他部门的意见之后给出一个更完善的观点。在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上, 民营企业得分3.41, 国有企业得分3.26, 与通常大家所熟知的国有企业人际关系非常复杂相互一致。由于利益关系的敏感性, 组织成员很难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不同部门之间有着潜在的矛盾和不和谐因素, 很难在企业这一共同的平台上进行深入性的交流沟通。尤其是一些企业内, 利润中心部门和成本中心部门存在着更突出的沟通障碍。

一个企业并不必然产生1+1〉2的行为结果, 要想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必须发挥团队精神的力量。在鼓励团队学习氛围方面, 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差异不显著, 组织对团队授权和激励都严重不足。这一点可以从问卷调研的结果得到反映, 在团队授权上民营企业得分3.31, 国有企业得分3.28, 都是偏低的得分。另外, 在团队意见的采纳方面, 民营企业得分3.33, 国有企业得分3.27, 都是偏低的分数, 反映出团队意见不为企业所接纳, 团队领导忽视了对团队成员的关注,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也无法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

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必须以健全学习制度、完善学习机制为前提, 使学习型组织有效地驱使成员学习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建立学习制度方面有差异, 但是得分都偏低, 做得都很不到位。比如国有企业在培训手段和培训评估上分别得分3.37和3.17, 民营企业在培训手段和培训评估上分别得分3.53和3.35, 都是偏低的。在访谈中了解到, 有的企业基本是空白。有些企业已经建立相关初级学习制度, 但是组织对学习效果又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 所以学习制度虽然建立了但是很脆弱, 得不到组织成员的积极响应, 起不到预期的激励作用。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组织成员认为, 看不到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业绩的提升, 或者组织对预期的业绩提升要求大大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这一点对于市场营销人员尤其突出。其实, 因为现在组织内成员年龄都趋于年轻化, 很多员工从内心里来说还是很希望能够通过培训提升自己。但是, 由于组织对员工用在培训上的时间和资源所带来的效果没有进行有效评估使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大打折扣。

在观念和授权上, 调研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民营企业在这三个方面的得分分别是3.82、3.48、3.39;国有企业在这三个方面的得分分别是3.32、3.79、3.14。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差异显著, 民营企业要好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要比国有企业更鼓励和重视主动进取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员工, 但是在创新所需资源的支持和授权上, 两者都显得不够。虽然, 民营企业在观念上较好, 但是实际上当其看不到快速的收益时往往放弃这样的支持, 这个和民营企业自身的资本实力有一定的关系。而国有企业虽然走过这么多年的改革之路, 也学习过企业理念等理论知识, 但是由于思维习惯或其他利益的考虑, 往往缺乏执行力。由于国有企业曾经有着相当的优势, 组织管理者有着比较明显的官僚作风和权利意识, 不愿意放权。

在系统思考方面, 调研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民营企业在三个方面的得分分别是3.76、3.63、3.41, 国有企业在三个方面的得分分别是3.57、3.45、3.26, 两者有差异, 民营企业要好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信息反应比较灵敏, 组织内管理体制没有国有企业复杂, 在系统思考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同时, 民营企业较之国有企业更有忧患意识, 能够主动地把组织的发展与社会趋势相联系。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比较复杂, 人事关系上比较复杂, 信息反应不够灵敏, 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的速度也慢。而且, 国有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更明显, 使员工很难去进行学习型组织所提倡的系统思考。

在学习的领导方面, 调研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民营企业在三个方面得分分别是3.67、3.83、3.89;国有企业在三个方面的得分分别是3.54、3.61、3.67。两者有差异, 民营企业要好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领导者自身积极地参加相应的学习, 比如EMBA班等等, 这在无形中能对员工起到带动作用;对下属有着比较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对于工作任务目标也比较明确。而国有企业管理者对自身的学习与提高不够重视, 对于下属仍然多采用一种命令的方式。不过, 在这个方面, 两种性质的企业都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价值观和员工价值观的是否一致这一深层次问题。

摘要:学习型组织理论作为当代前沿管理理论之一, 备受学界和业界的关注。文章通过对广东五个企业405名员工问卷调查, 采用方差分析、t检、均值比较等统计分析手段, 探讨了广东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差异,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持续学习、学习的交流、团队学习三个方面, 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差异不显著, 但是水平都不高;在学习的制度、观念和授权、系统思考、学习的领导四个方面有所差异, 民营企业好于国有企业, 但是两者的水平都有待提高;综合七个方面的情况来看, 民营企业处于初级学习型组织水平, 国有企业处于准学习型组织水平。

关键词:组织学习,学习型组织,民营企业,国有企业

参考文献

[1].Argyris, C.and Schon D.Organizational Learning:A Theory of Action Perspective.Reading M A:Addison-Wesley.1978.

[2].Swee C.Goh, Toward a Learning Organization:The Strategic Building Block, San Advanced Management Journal, Spring, 1998.

[3].Mark Dodgs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A Review of Some Litera2tures, Organization Studies, 1993

[4].Senge, Peter M.The Firth Discipline Fieldbook2Strategeies and tools for Building a Organization, The Marsh Agency, England and The Spieler Agency, New York1994.

[5].Siegel, Donald S.etal.”The Adoption of Advanced Manu-factur2ing Technologie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m2pl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Vol.44No.3, Auguest1997

[6].陈国权, 马萌.组织学习现状与展望.中国管理科学, 2000 (3)

[7].彼得.圣吉等著, 齐若兰译.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延边大学出版社, 1998

篇4:广东中小企业现状

[关键词] “走出去”分析对策

一、广东企业“走出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广东对外经贸正在从以“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目前已确立“走出去”战略的总体目标:以大型企业为主体,以境外加工贸易和承包工程为重点,在境外设立广东产品的销售网络、生产基地和融资渠道,承揽大型承包工程和设计咨询项目,力争在未来十年跨国经营成为对外经贸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自2003年以来,广东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了一系列“走出去”的招商活动,在南美、日韩和英国举办的经贸交流会产生了良好效果。到2003年底,全省在境外设立各类企业1211家,其中新批78家,业务遍及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另外,政府还重点推动中兴通迅、华为技术、美晨药业等拥有自有技术、资金比较雄厚的民营企业和境外企业合作。其次,广东省一批先行企业积极在境外开发资源、设立加工企业、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充分利用境外资源,拓展国际市场。去年11月TCL和法国汤姆森集团重组成立TCL——汤姆森电子,新公司总资金超过人民币45亿元,彩电年产量达到1800万台,成为世界第一大彩电制造商。最后,广东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热情高涨,2003年新批78个海外投资项目中,有31个是民营企业投资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以华为为首的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除在国外设立代表处外,还设立科研机构,充分利用国外科技资源,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东“走出去”的战略效益在这样一个平台上不断前进。

2006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达800.0亿美元,增长50.0%,贸易出口总量跃居全国首位,占全省出口的比重达到26.5%,比2005年上升4.1个百分点。而以民营企业为一般貿易出口主力军的广东贸易出口增速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在30%以上。在对外贸易加速发展的同时,境外投资合作开发资源能源不断升温、境外工程承包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1~10月份,广东省新批准境外企业86家,协议投资3.9亿美元;新签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37.1亿美元,增长40.3%,完成营业额27.7亿美元,增长36.9%。

不过这些表面上不断攀升的数字不能掩盖广东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存在的不足:

第一,对外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效益不显著。广东私营企业已经成为广东省外贸进出口的主力军。然而,广东省到境外设立的11 33家各类企业中,民营企业仅占2.6%.29家在境外设立企业的民企,在境外投资累计仅有1374万美元。广东民营企业共30.7万家,注册资本4214亿元,分别位居全国第二位和第一位。可见,广东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情况与其发展的数量和规模极不相称,不但数量少,且总体规模也小。广东民企在境外投资的分布地主要在越南、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行业分布主要在电讯设备、贸易、工程承包等,仍处于“走出去”的起步阶段。

第二,对外投资结构不合理,目标市场规划开发仍需进一步探究。广东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规模小,平均不到200万美元。境外企业以贸易型为主,真正从事生产制造业的仅占十分之一。在第三产业方面,投资于金融、资讯等竞争性服务业的寥寥可数。可惜的是,广东近年来重视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在有条不紊地筹备,双方的合作水平在不断深化。这对于毗邻东南亚国家的广东来说无疑是一个 “利多”消息,但是目前落户于东南亚国家的广东企业还不多,广东企业更多的是青睐于港澳地区。

第三,“走出去”的渠道少,企业面临的困难多。一是由于我国的国家对外投资法不健全,企业仍要接受复杂的行政审批程序才能迈出第一步;二是广东政府在“走出去”政策方面尚缺乏统一的规划部署,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因而缺乏一种制度保障,跨国经营面临不少的风险;三是由于我国在资本项目方面还没有实现开放,境外投资的企业不得不面临周转资金难、融资难的“两难”窘境;三是广东的境外企业大多是在资本收益驱使下自发地、零散地到目标市场投资经营的。他们往往是凭借他人的经验介绍和个人的胆略而“走出去”的,对目标市场的宏观经济政治和产业信息缺乏系统的把握。由于信息渠道少,企业不但难以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还容易受到海外一些投机者的诱骗而上当。

二、对策与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广东侨乡的优势,借助海外华商网络大步“走出去”。据统计,全球华人有3000多万,祖籍广东的占三分之二。这些华人在居住国一般拥有较高的经济地位,而且其民族感情深厚。换句话说,华海外人与广东经济存在着一股无法割断的感情纽带。广东发展外向型经济应该借助华商网络这个“社会资源”,拓展营销渠道,扩大市场占有率。

第二,健全完善我国的金融制度,以及对外投资法,为境外企业提供制度保障。只有加快制度和法律方面的规范工作,才能为广东的境外企业提供一个宽松的市场投资和金融环境。

第三,政府加快对广东省“走出去”整体规划的步伐,搭建一个信息网络平台,为各企业主的投资经济活动引航铺路。国外政府为了提高本国外贸经济的总体效益,均建立起适合本国企业发展的服务资讯网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广东政府应该重视信息时代网络的作用,系统规划并科学引导本省企业早日走上一条快车道。

参考文献:

[1]沈伯明:入世后广东加快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J].《国际经贸探索》,2003年弟6期

[2]广东省信息中心:境外投资:广东民企处于"走出去"起步阶段[J/OL],http://www1.cei.gov.cn

篇5:广东中小企业现状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对广东省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的劳资关系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据统计,目前广东省劳资矛盾、劳资纠纷主要发生在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非公有制企业也明显低于公有制企业。因此,解决广东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问题,是建设“和谐广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我参加省政协专题调研组,今年上半年赴东莞、中山和汕头等地进行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化解劳资矛盾机制”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组通过代表座谈、企业考察等形式,较为深入地了解了各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思考劳资关系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广东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现状与出现不和谐现象的成因分析

(一)劳动关系现状

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广东省非公有制共134.64万户,职工总人数1484.72万人,签订劳动合同1214.74万人,占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总人数的81.82%,总体来说比率不能算低,但这一数字还是低于全省企业合同制职工签订率三点一九个百分点,更低于全省国有和集体企业合同制职工签订率十四点三个百分点。2005年,全省劳动保障部门查处企业违规案件61086宗,其中属于非公有制企业违规案件58091宗,占95.1%。全省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裁决企业劳动纠纷案件99120宗,其中属于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纠纷案件89967宗,占90.77%。资料显示,广东省企业劳资矛盾、劳资纠纷主要发生在非公有制企业。总的来看,广东省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关系是较好的,但由于全省经济仍处于一个经济转轨时期,劳动关系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地方。

(1)部分企业收入分配的不和谐。

相当部分的非公有制企业的收入分配是向资方和管理层大幅度倾斜的,而第一线的工人工资则基本参照本地最低工资标准来执行。目前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是偏低的。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对劳动安全问题和低劣劳动环境的漠视、超时劳动、劳资纠纷率高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从根本上分析,多数是这种不和谐问题严重时的体现。

(2)劳资双方互相尊重方面的不和谐

在调研中发现,劳资问题处理得好的非公有制企业,不仅仅是在收入分配上重视职工的意见,还非常注意通过感情留人,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留人,使职工对企业充满了归属感,与资方、管理层互相充满了感激之情。而有的非公有制企业虽然职工待遇较好,但由于资方对职工不够尊重(具体表现为强迫员工超时加班、不允许员工表达意见等现象),职工感觉只是从事一份“工作”而不是“事业”,这样的劳资关系不和谐现象在我省非公有制企业中也占据了一定比例。

(3)劳动纠纷处理方式的不和谐

当劳动纠纷问题出现时,有些企业倾向于采用打压、欺骗、威胁等手段来解决问题,有些企业不存在工会或工会在劳动纠纷问题上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地方的相关政府机构出于维护政府形象和保持地方经济增长速度等利益出发,也不自觉地站在资方一边,等等。这些原因都使得这种不和谐现象加剧。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劳动关系呈现许多新特点,劳动关系的不和谐也显得错综复杂,往往令各种矛盾交汇在一起,如处理不当,常常会演变为社会问题。

(二)劳动关系不和谐成因分析

1、社会学角度

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新旧体制的矛盾和冲突比平稳时期更加尖锐和突出,在中

国尤其如此,大量农村劳动力要向城市、工厂转移,大量下岗工人要重新就业,劳动者的权益需要保护;而大量创业者、企业家的首创精神和利益也要鼓励和照顾,两者之间的平衡需要长时间磨合。

(1)非公有制企业结构的复杂性

尽管广东省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但总体来说仍处于经济起飞向“小康”水平迈进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旧结构在不断地变化,而较为固定的、新型的社会结构并未完全形成。从非公有制企业结构看,低附加值、低技术资本含量的企业占据了大多数,这些企业的企业主的素质参差不齐。在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中,企业主的素质低下,而劳动者的文化层次也不高,维权意识差。这就是劳动关系不和谐的企业结构基础。

(2)法律对复杂社会结构适应的困难性

复杂的、不稳定的社会结构使得我国法律制度建设也很难完全适应。现有的法律救助途径远远无法适应劳动者要求,劳动者不但维权成本较高,而且判决后难以执行,这也是造成劳动者权益受侵害的原因之一。

(3)行政权利退出后资本优势的形成社会转型期由于行政权力的逐渐退出,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的权利天平悄然出现了倾斜,资本所有者应当负担的成本被转嫁到劳动者的身上。他们通过使用陈旧劣质的生产设备降低投资,通过使用混杂毒素的低廉原材料降低成本,却对由此带来的生产事故和职业危害一推了之。随着资本权力的膨胀,劳动者的权利受到全方位的冲击。由于可以互相选择和自由排斥,掌握雇佣权力的资本所有者轻易地控制了主动地位和优势。一旦资本所有者追逐利润的游戏失去了规则,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必然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

2、劳动经济学角度

劳动力供求不平衡抑制了劳资矛盾的暴露。目前,广东省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增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加快同时出现,使得就业压力十分巨大。很多民营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不高,雇佣的多为农村劳动力和技能水平不高的城市劳动力就业。在非技术性工人存在相对无限供给的条件下,这些企业替换劳动力的成本低廉而且选择空间大。这进一步扩展了企业所有者因拥有生产资料而掌握的权力。对劳动者来说,庞大的寻找工作的人群使他们的工作稳定性时时受到威胁。因此,为生存,保住现有工作岗位是首要的。现在出现的“民工荒”情况虽然使得此问题有所缓解,但总体而言,普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在短时间内仍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呈现非正规化特征。而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正规部门设计的,存在“基数高,费率高、待遇高”的“三高”特征,难以吸引非正规部门参与。

二、各地对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做法和经验

广东省各地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均对此问题十分重视,能够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值得肯定和推广的经验做法。这些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工会和党团组织工作,加大在非公有制企业建设工会和党团组织的工作力度。工会是直接维护职工权益的群众性组织,在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般而言,工会建设较好的企业,劳资关系就较为协调,职工与资方沟通渠道就比较畅顺。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企业的老板也意识到工会的作用,而党团组织的协调作用在非公有制企业也日益彰显。根据企业反映的情况,共产党员普遍能吃苦,肯吃苦,工作踏实,团结群众,能够起到带头模范作用。部分企业不支持工会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工会性质不清楚所致,而对党团组织活动不支持的企业,则多是由于先入为主的意识形态问题。对这些企业,如果加强宣传,转变这些企业的认识,工会与党团组织工作还可以得到较大的发展。各地政府部门普遍意识到这一点,均把抓紧时机大力加强工会和党团组织的建设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

(二)劳动协调机构下移,在劳动保障机构编制紧缺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有效地解决了非公有制企业劳资纠纷增多难以及时处理的问题,使得“小事不出厂、中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这方面尤以中山市的作法值得借鉴。该市从市财政中支出专款,在企业与行政村中都建立了劳动调解组织,这些组织的有效运作,切实解决了大量的劳资纠纷问题。

(三)加强《劳动法》的宣传加快劳动纠纷案件的立、审、结速度。我国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了《劳动法》及之后出台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等配套规定,提供了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框架。但是以往由于很多公有制企业职工素质较低,并不十分清楚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力;而很多企业主因为对这一问题不够重视,也不十分清楚劳动法的规定。针对这一问题,各地政府普遍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大了劳动法的宣传力度,普法教育取得了很大成效,《劳动法》在非公有制企业逐渐深入人心。在调研中我们感受到,企业主普遍反映职工已懂得利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企业主们也都把依法经营作为经营好企业必需遵守的根本原则。

不过,现有的《劳动法》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法规与现实情况仍存在一定的滞后,导致在出现新的问题时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或者现有的法律操作性不强,从而导致劳动者的权益受到忽视或侵犯。而且根据现有法律,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时效性较差,对劳动者争取合法权益十分不利。虽然立法问题不是短期内能够得到根本解决,但是各地法院还是针对这一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劳动纠纷案件开立了“绿色通道”,按照“快立”、“快审”、“快结”的原则处理此类案件,有效地缩短了诉讼时效,缓解了劳资关系问题法律解决途径不畅的问题。

(四)对非公有制企业中最有可能出现劳资关系问题的类型,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措施。一般而言,劳资关系问题的表现形式最主要的不外乎几种:拖欠职工工资、劳动事故和劳动安全纠纷、超时加班等。拖欠职工工资现象经常出现在经营效益不好,企业生产能力紧缺的企业。针对不同的类别的企业,各地采取了有效的监控措施。比如在重点监控企业设立信息员制度,负责于企业出现问题征兆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使得劳资矛盾能够及时被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长效机制的几点建议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和谐劳动关系,就必需真正建立长效的劳动关系机制。具体来说,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区别情况,根据各地区具体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适合该地区的劳动关系政策:

(1)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珠三角地区,可采用经济转型与加强相关法规建设和政策疏导相结合的办法,促进劳动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在这些地区率先建立高度和谐的劳动关系。

从国际上看,劳动关系的和谐程度往往与地区经济水平、经济结构、劳资素质密切相关。劳动关系越和谐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发展的科技与资本含量往往越高。广东省珠三角的一些地区,如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了经济产业转型的基础,各级政府应有决心在这些地区大幅提高企业科技与资本含量,促进企业转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加强相关法规建设和政策疏导,如:较大幅度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对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情况的监管,评选“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鼓励企业主形成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等,促进高度和谐的劳动关系的形成。此外,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较好,地方财政相对富裕,因此,一些已被证明行之有效但需要地方财政支持的制度,应该在这些地区先行实施。如:劳动调解机构下移,大范围设置信息员,等等。

(2)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如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等,由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仍然是这些地区相关政府和职能部门最重要的工作,可以考虑把劳动关系方面的工作重点放在落实基本劳动保障措施、保证劳动合同签订、尽量减少欠薪和拖欠工资、超时加班等现象的发生等方面。具体的做法可以考虑借鉴各地的一些经验做法,包括:加强对最低工资制度、加班情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检查力度;要求企业必需根据职工意愿成立工会组织;对企业提供的工作环境进行严格的检查;等等。

(二)加快相关法规立法工作步伐,保证劳动关系问题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问题能够得到真正有效、足够的法律支持

(1)必须在法律中明确劳动关系的三方参与者及各自的利益代表。从宏观上看,中国企联(中国企业联合会与中国企业家协会的简称)、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是我国劳资关系的三方参与者。然而,单个企业内部三方参与者并不十分清晰。尽管在外资和私营企业,劳资双方主体明晰,但很多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尚未建立工会组织,并不存在代表员工利益的组织。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劳资纠纷的根源正是这种劳资双方权利的失衡。在国有企业,企业为政府所有,协调劳资双方的第三方也是政府部门,劳资关系的参与者实际上只有两方,即员工和政府,而同时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则是附属于企业的一个部门。即便存在雇主及其组织、员工及其工会和第三方的劳动保障部门,劳资双方和利益及代表双方利益的组织的权利和义务也都有待进一步界定。

(2)对劳资纠纷案件,应出台操作性更强,更有利于劳动者的法规。劳资双方作为两个利益集团在利益不可调和时就会发展成为两种对抗的力量,而法律在劳资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劳资冲突的解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大批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加上大量私营企业的建立,使劳资双方的冲突不断明显化。保持畅通的法律解决渠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当前在这方面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简化法律诉讼程序,二是出台更具体、与现实情况结合得更紧密的法规或司法解释。

(三)进一步加大工会的作用,在工会的协调下,在非公有制企业全面推行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

(1)工会应该起到真正代表工人的作用。工会是工人自愿组织起来的团体或联合体,作为工人的代表,工会应该维护和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权益。在我省,有相当部分的非公有制企业均成立了工会。不少企业的工会运作情况十分良好。但是也有很多企业的工会作用未充分体现。在这些企业,工会隶属于所在的单位,只是起到组织联欢会、春游、节假日发放一点福利的作用。调研结果显示,仍有大量的外资和私营企业中尚未建立工会。另外,尽管一些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的企业采用了较为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的职工的基本劳动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工会在很多非公有制企业中也不是由工人民主选举产生,工会主席由领导层担任的情况并不鲜见。因此,进一步落实《工会法》应该仍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

(2)进一步落实集体谈判制度与集体合同制度

在市场化的劳动关系管理中,企业劳动条件的确定主要靠劳资双方协商解决,而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制度便是劳资双方采用有组织的行为来确定劳动条件的有效手段。我国出台的集体合同规定尽管适用于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但实际上,目前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实施常常流于形式,职工的集体谈判权利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应充分发挥工会在此方面的作用,保证职工的集体谈判权利的实现和集体合同签订的公平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工会应进一步促进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形成,并通过集体谈判制度,使得企业制定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均必需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得到同意并通过。

(四)在企业内部大力发展三方协调机制,加强政府的监督和协调作用

三方原则的含义是在处理劳资关系问题时,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权力分享,充分沟通和协商,共同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我国的雇主组织是中国企联,是各种不同类型企业的代表,既代表国有企业也代表非国有企业;工会组织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三方的政

篇6:广东早茶的起源与现状

在咸丰同治间有一种馆子叫“一厘馆”,它的设备很简陋,木桌板凳,供应糕点,开口挂一个木牌子,写着“茶话”两个字,为客人提供一歇脚叙谈,吃东西的地方,后来出现了“茶居”,“居”就是“隐”即躲起来,也是为了提供一些有闲的人消磨时间的好去处,后来规模大了才改名成茶楼。当时佛山经营茶楼的人,都买下土地建几层高的茶房,然后全栋用来经营大型茶楼,大茶楼越来越多,此后,广东人开始有上茶馆的习惯了。还有一种叫“二厘馆”也供同样的点心,区别在于价格和设备,茶楼的茶资要三分六厘,而二厘馆的茶资只需要二厘,相差甚远,足足十六倍。老式茶楼有些分等级,楼上比楼下的贵,因楼上有空调(或电风扇)而且地方较宽敞之故。

古广州的茶楼

广州茶楼的前身是酒楼,可上溯到清代道光间区永利为最古,有绝诗说:“万瓦鳞鳞雉堞遮,小东门外一帘斜,永安桥畔行人识,二百年前旧酒家。”东堤的襟江酒楼亦古老,其联云:“襟上酒痕多,廿四桥头吹玉笛,江心云色重,万千帆影集金樽。”

清代同治间,广州开业的茶座初称“居”,叫“上茶居”。好像惠爱路城隍庙口的福来居,太平路的陆羽居,第二甫的茅珍居,三甫的永安居,五甫的五柳居,十甫的陶陶居。及光绪间,“居”改称“楼”,叫做“上茶楼”。怪的是:“如”字号的茶楼涌出,自有其一段来历:光绪元年有陈惠如者,在惠爱中首创了“惠如楼”。后来,谭新义、谭晴波、赵俭生等先后集股开了众多“如”字号的茶楼,如珠玑路的多如楼,三角市的东如楼,海珠路的三如楼、惠福路的南如楼、卖麻街的福如楼、长堤五仙门的瑞如楼,河南堑口的天如楼、一德路的宝如楼,同兴街的九如楼等。

既然是楼,那地下门市便用来卖糕点饼铒。楼上中间设厅堂雅座,周边设安静套间,茶价也较高,故谚语云:“有钱楼上楼,无钱地下踎(蹲的意思)。”

陶陶居的“居”为何沿用至今而不改称“楼”?乃因其高雅也。粤剧艺人多住在西关,白驹荣、薛觉先常来陶陶居品茗,文化名流亦来此雅集,鲁迅、许广平、巴金就是陶陶居的座上客。

解放后,改革后的茶楼发展

这个时候是一个茶楼飞跃的时候。

茶楼发展到现代的酒家,更上了一个台阶。当代的酒家在装修上舍得花大本钱,有单间的,搞雅座的,西式的;日式的,东南亚式的,各式各样的摆设,开各种茶座,让不同阶层的市民有更多的选择。既有早茶,也开设了下午茶,至于夜茶嘛,样式更丰富,吃炖品,吃海鲜都可以。

至于经营模式也有了很多改变。

广州酒家,南海城,食为天等连锁式经营,南海渔村,江南渔村等一系列海鲜城,还有敦煌等高档经营的。

广州茶楼的发展有了个质飞跃,经营模式更趋多元化,从传统老字号的扩大经营,到连锁经营,到高档次茶楼的发展。广州的茶楼的发展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广州早茶现状

“食在广州”,这句话可一点都不假。各种西餐厅,如蒙地卡罗,还有快餐店,如M记(麦当劳),KFC(肯得基)等的加入,使传统的广州茶楼受到压力。例如M记和KFC吧。两间世界有名的快餐店,给了广州茶楼一个警告。它们已经把小孩,年轻一辈都吸引住了。而茶楼就变成了老人家才去的地方。

广州是个老城,这不仅仅因为它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更是因为有众多的老人散布在大街小巷的茶楼之中。这些闲来无事的老人延续着几百年来的习惯,一大清早便踱到茶楼中,叫上一壶清茶,两件小点,或闲聊,或阅报,将早上的大半时光悠闲地打发。广州的早茶因为这些老人,显得格外闲适。即使茶楼还有不少出手阔绰,来去匆匆的生意人,但感觉他们终究不过是过客而已。但对老人而言,早茶就是他们的生活。场地可以换,生活则别无其他。对此,长年行走于台、港、深等地的台商孙先生也表赞同:“香港酒楼里的顾客70%以上也是60岁以上的老先生老太太,剩下的30%则是40岁以上的男士,20来岁的上班族则是一个都没有,可见平日的早茶的确是闲来无事的老人家的玩意。在座众客十之有六每人手上一份当日报纸,这也算是香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吧。”

同是生意人,广州的生意人或许受了广州老人的影响,喝早茶的节奏也显得平和、缓慢,有事没事坐上几个小时稀松平常。而且,广州的早茶名副其实,大清早4、5点就有茶楼开张,老人们反正睡得少,起得早,天不亮就赶去茶楼。正是由于他们的早起,使得那些生意人即使姗姗来迟,也无碍早茶之实。没了老人的深圳,早茶可一点不早,别说4、5点,就是7、8点,深圳人也嫌太早,在这么一个夜生活如此丰富的地方,能一早爬起来吃早茶的深圳人绝对难以凑成对儿。10点后才是深圳人是吃早茶的理想时间,由于离中午时间太短,不少深圳人干脆将早茶、午饭一并解决,这使得深圳的早茶、午茶的概念含混不清。

在经营时间上,格兰云天酒店的中餐总厨林誉明师傅告诉记者:“广州人讲究个三茶两饭,广州人下海较早,有钱较早,一天当中有很多休闲的时间,所以早茶、午茶、夜茶都很旺。广州的早茶通常清晨4时就开市了,夜茶要到深夜12点,有的甚至要到次日凌晨1-2点才收市,有的更是通宵营业。一般地说,早茶市最兴隆,从清晨至上午11时,往往座无虚席。饮夜茶的人也很多,尤其在夏天,很多广东人都把吃夜茶当做消夏的一种方式。”

价格

广州人讲究“食不厌精”,但点心的价格是高低都有,穷富皆宜。老人可以叫上价格实惠、雷打不动的一盅两件,有钱的生意人自然也可以来些鱼翅漱口。

熟悉广东文化的格兰云天大酒店中餐部经理杜广顺也说:“广州是老城市,吃早茶是几百年来积淀的生活习惯,价格也比深圳的便宜。与广州相比,深圳的点心质量高,吃早茶的环境好,更适宜商业客洽谈业务。而广州的早茶因为主要以家庭客为主,吃得就没有深圳这么斯文,环境也不一定非得上星级,只要一家人吃得开心就好。”

广州茶楼主导地位依旧存在,毕竟历史渊源。目前广州的茶楼在顶着各种阻力,不断创新,不断改进经营方式,使广州的茶楼得以进一步发展。虽然西餐厅,快餐店等的冲击下有一段沉寂期,但广州茶楼正在复苏,正在苏醒。

喝早茶的五大理由

理由一:既入此乡,当随此俗,到了广东不喝早茶,岂不枉做岭南人。

理由二:亲人朋友,围桌而坐,一壶茶水,几件美点,可以增进感情。

理由三:丰丰盛盛吃顿早饭,对于每日忙碌的自己是件有益的犒劳。

理由四:全家吃个早茶,人均消费却不过二、三十元,还可早午饭一起解决,经济又享受。

理由五:有诸多美点可供享用。

不喝早茶五大理由

理由一:周一到周五没时间,要上班;周末也没时间,要睡觉。

理由二:早餐我都不吃,干吗吃早茶?

理由三:太贵,如果弄成大排挡,可以考虑。

理由四:理由很简单,没人请客。

理由五:早茶?早茶是啥?

广州的早茶文化

饮早茶是广东人独特的喝茶习俗。清晨起床以后,在开始一天的工作、生意之前,名茶美点(早点),一盅两件,既解决了早餐,也是一种绝妙享受。

茶点,即是茶水与点心。茶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元堡茶等种类,点心的种类就更多了,最常见的是各种包子,诸如叉烧包、水晶包、水笼肉包、虾仁小笼包、蟹粉小笼包,以及其他各类干蒸烧卖,各种酥饼,还有鸡粥、牛肉粥、鱼生粥、猪肠粉、虾仁粉、云吞等等。

饮茶是广东人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这里,紧张的人们开始松弛下来,清闲地谈着人生,谈着故人,讲着故事;在这里,人们挥洒自如地在淡淡的茶香中,把心情晾得清清淡淡。人们在茶楼里沏上一壶好茶,点上几道美味点心,有的自斟自饮,有的与朋友海阔天空地大侃一阵,岂不悠哉!

茶楼也是人们谋生的重要场所。各种各样的人们在茶楼里谈论着股票、楼市,谈论着日本的电器、美国的汽车。在这里,人们交流着各种经济、商品信息。没有“泡”茶楼的本事,发财的机会也少很多。在生意场上,不进茶楼,是不会融入广东的商业社会的。清闲、舒适的茶楼,变成了商业谈判的地点,使得茶楼不再只是人们闲谈,打发时光的悠静场所。旧时广州的“妙奇香”茶楼有一幅对联: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而广州著名的茶楼“陶陶居”三楼也有一副对联写道: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恰相逢作座中君子; 陶侃惜飞,夏禹惜寸,最可惜是杯里光阴。”

这正是人在茶楼饮茶的心理写照。

当然茶楼并不仅仅是为早茶才开的。茶客从早到夜总是不断,茶楼多是早上5点多钟开门迎客,直到午夜才收市,“三茶两饭直落”。

在广东,饮茶有“礼节”。服务员倒茶时,客人一般以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表示谢意。传说这一风俗源出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出巡。一次扮作仆从的皇帝给扮作主子的随从斟茶,随从感恩戴德、惊恐万状,本应下跪叩拜,但又怕暴露了皇室身份,于是灵机一动,遂以两指微屈,轻扣桌面代之叩礼,并一直传袭至今。

上一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下一篇:公文写作妙词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