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之席慕蓉

2024-08-02

高考作文素材之席慕蓉(通用8篇)

篇1:高考作文素材之席慕蓉

奥巴马: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1961年8月4日出生于美国夏威夷州,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第44任美国总统。他是首位拥有黑人血统并且童年在亚洲成长的美国总统,还是唯一一位向穆斯林国家表示友善的美国总统。1991年,奥巴马在哈佛大学获得了“极优等”法律博士学位。20xx年2月,正式宣布参加20xx年美国总统竞选并于当年顺利当选。20xx年,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xx年11月6日,第57届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成功连任。

·我们就是我们正在寻找的变化!

·如果你选择的道路正确,并且能坚持不懈地走下去,那么最终你会成功的!

·我们的国家也许从不完美,但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表明,它总能不断走向完美。

·你的未来,并不取决于你现在的生活有多好或多坏。没有人为你编排好你的命运,在美国,你的命运由你自己书写,你的未来由你自己掌握。

·哪怕你表现不好,哪怕你失去信心,哪怕你觉得身边的人都已经放弃了你——永远不要自己放弃自己。因为当你放弃自己的时候,你也放弃了自己的国家。

·虽然这些真理也许不言自明,但它们从不会自动生效;虽然自由是来自上帝的礼物,但它必须由地球上的子民们去争取。

·一个伟大的国家必须照顾弱者,并保护他们不受到生活最恶劣的伤害和不幸。

·哪怕这一切都达到最好,哪怕我们有最尽职的教师、最好的家长和最优秀的学校,假如你们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的话,那么这一切努力都会白费——除非你每天准时去上学,除非你认真地听老师讲课,除非你把父母、长辈和其他大人们说的话放在心上,除非你肯付出成功所必需的努力,否则这一切都会失去意义。

曾国藩:治世与自省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中国近代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他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肯定者誉其为“千古第一完人”,谓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谓其成就震古烁今;否定者则谓其为“吾祖民贼”“民族罪人”,谓其愚诚而不顾民族大义。孰是孰非,历史自有评说。

曾国藩语录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终身让人道,从不失寸步。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腹有诗书气自华】

曾国藩的治世与自省

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梁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指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

民国著名的清史学家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将曾国藩与左宗棠对比:“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国藩。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严重的内忧外患而大多数士大夫沉湎于义理考据之时,曾国藩能独立时代潮流,把握风云际会,并且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继承和发扬林则徐、魏源的经世致用之学,大力倡导学习西方,开展自强新生政运动,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风云人物。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己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致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官位最稳,历尽宦海**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在同辈士大夫中“属中等”,颇为钝拙,但他志向远大、性格倔强、意志超强,勤学好问,非常人所能及。他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拔于流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一生中没有一天不监视自己,教训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谦恕自抑,豁达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着“拙诚”、埋头苦干,不论遭受多大打击,都不灰心丧气,而能再接再厉,坚持到底。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诀。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清史稿——曾国藩传》也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操千曲而后晓声】

真正聪明的人

都是下笨功夫

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多少篇还背不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 这个笑话并非毫无根据。曾氏一族的天资并不出色。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笨得出名,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过关。

但另一方面,曾国藩又是个极为“精明”的人。

他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战略家。太平军起,举国束手无策。只有他独辟蹊径,以超人之胆识创立湘军。在从皇帝到大臣或急于求成,或悲观绝望,满朝如无头苍蝇,纷无定计之际,曾国藩提出了“以上制下、取建瓴之势”的平定太平军战略,即“争夺武昌,控制长江中游,再指向九江、安庆,进而攻陷天京”。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极为高明的战略,清王朝正是在这个战略指导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他非常善于审时度势。自古功臣,像他这样善于把握进退者不多。剿灭太平军之后,他的功名事业如日中天,此时他却极度冷静,在大盛之中察觉大衰的先召,毅然上疏请求辞去节制四省的大权,并采取果断手段,裁撤自己的权力之本——湘军。他一生出将入相,没有大的挫跌,在传统官场上像他这样的成功者并不多见。

他深通官场韬略,官场功夫如同太极高手,善于化解种种难题于无形之中。曾国藩的秘书赵烈文的日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曾国荃攻打南京不下之际,朝廷令李鸿章协助进攻。李鸿章一方面不想夺了曾家兄弟的首功,向曾家邀功买好;另一方面又想把抗旨之责推给曾氏,因此私下到处解释,做了很多小动作。

而曾国藩的对策是回复给皇帝一道辞气卑约的奏折,坚请派李鸿章前来,不望有功,但求无过,言语恳挚,不温不火。相形之下,李氏的小算盘一目了然。赵烈文评价说,曾国藩的手段,平直无奇,却实高于李数倍。

仅举此就可看出,曾氏的“精明”已臻最高层次,实非常人可比。正是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那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他不懂什么“技巧”,什么“捷径”,只知道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

积苦力学的经历给了曾国藩独特的启示,他发现笨拙有笨拙的好处。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所以,“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不留遗弊。

虽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进了学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他总结自身经验,多次说这得益于自己基础打得好,所以“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

曾国藩打仗靠的也是笨拙精神。曾国藩一生善打愚战、笨战,不善打巧战。

他打仗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他说:“打仗要打个‘稳’字。”他一生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他花极大心血去研究敌我双方情况、战斗的部署、后勤供应、出现不利情况如何救援等等,指导每个环节都算到了,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决心。

曾国藩一生待人接物更是以诚为本,以拙为用。他一生要求自己“不说大话,不求虚名”,做事“情愿人占我的便益(宜)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宜)”。别人以巧以伪欺骗他,他却仍然以诚以拙相待。

左宗棠在“瑜亮情绪”的促使下,一生不服曾国藩,始则挖苦打击,终则以怨报德,曾国藩却终生未还一手。李鸿章作为他的弟子,也时常和他耍心眼、逞私心。曾国藩却因为爱李之才,始终不改对李鸿章的关心、爱护、包容、提携。李鸿章因此终生感激涕零,到晚年更开口不离“我老师”三个字。因为这种质朴的为人处世方式,曾国藩一生朋友极多,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指挥如意,得道多助,成就了“洪杨一役”的最终胜利。

当然,曾国藩最有意义的“笨拙”,还是他的思维方式,正是“扎实彻底”的思维方式,使曾国藩避免了几千年来“中国式思维”的局限和弱点。

每遇到一件事,曾国藩都要从正反两方面去看,反复琢磨,细细分析。而“正”“反”这两个方面,他也要进行细分,把“正”面再分两面,分析它的正反。同理,“负”面也自有其正反。他把这件事中包含的每一个因素都研究到位,不使其有一点含混不清之处。这样分析下去,对这件事物就会观察得分外透彻。

曾国藩说自己“天分不甚高明,专赖学问以求精明”。曾国藩一生经历过千难万险,处理过无数大事,大体都很得当。其过人之处就是不怕费心费力,对事物进行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在对事物进行了精心分析的基础上,再找出要害,把握关键。每次处理完了之后,还要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作参考。

曾国藩的精明,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笨拙之上,这样的绞尽脑汁、殚精竭虑之上的。确实,“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

【问渠那得清如许】

选将以德,治军以礼

曾国藩的湘军是一支很有特色的军队。他把选将作为治军第一要务,“行军之道,择将为先”。他的选将标准是德才兼备、智勇双全。德在首位,并把德的内涵概括为“忠义血性”。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曾国藩所选择的将领大多是儒生士子,因为他认为儒生士子受封建礼教熏陶又少官场恶习。这在历代军事史上都是罕见的。此外,曾国藩主张用儒家学说治军,即用封建伦理纲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本去陶冶官兵,以此来维系军心,培植出一支绝对服从于自己的私家军队。“用兵者必先自治,而后制敌”,这也是曾国藩的用兵秘诀。

处世以穷,交友以诚

曾国藩在交友处世方面颇有见地,为世人所推崇。在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此言道人所未道,富有见地。他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他为人着意于一“淡”字,“不持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他在官威最盛时,却践行“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急流勇退,令世人惊叹。在交友方面,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与人相处,他提倡,“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同时,他坚持集思广益,兼听而不失聪。这些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

笨小孩有大智慧

曾国藩天资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比较笨。可这就是曾国藩的厉害之处。他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一篇未读完,不读下一篇;一本未读遍,不看下一本。正是以这种笨到极点的方法,他成为了清未最大的儒学家,也成就了曾国藩一家的百年大业,真可谓“笨到极点是极智”。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请运用曾国藩这个人物素材,围绕“学习胜在扎实慢进”“至拙是精明的最高境界”“谋划在先,行动在后”三个话题,各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语段。

篇2:高考作文素材之席慕蓉

有这样一类素材,我们称它为“独挑大梁”型素材。即其本身就有很多可挖掘的话题点,包含了多则细节素材,因此足够支撑整篇文章。这种能够起到以一当十作用的作文素材,是考场上不可多得最佳素材,它能让我们免去更多的筛选,集中精力写作考题,且因为素材的集中性,没有偏题、跑题之嫌。

以一当十•金事件

高校“卖荫”

高校,尤其是名校,一直是老百姓心中神圣的知识殿堂。但是在网络日趋发达的今天,高校也不再板起脸孔端架子,而是用更具亲和力的方式走近学生。高校“卖萌”,渐有流行之势。

清华大学•狂吼咆哮体

日前,在众多高校招生办微博中,清华大学各地招生小组的微博最活跃:“关注气候变暖、水体污染、PM2.5、低碳经济等热点环境问题的童鞋们看过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招生啦!这里有华丽的院士教授队伍有木有!这里有每年三亿的科研活动经费有木有!这里有1:1的黄金男女比例有木有!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将助你实现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的理想。亲,你还hold住吗?”

厦门大学•卖萌试卷

厦门大学数学院一次期末考试中的一张“卖萌试卷”被传到网上,引发网友围观,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卖萌的试卷”。命题者在试卷开头写了一段话,内含多种形式的多次“卖萌”。命题者还提醒了考生合理规划时间:“你们一定想到了容易的题目先做,也马上就发现了编排在试卷后面部分的题目可不一定都是难题}”试卷正文中,基本概念题后面的括号里还写了一句“好简单哟!”

嘉庚学院•卖萌海报

“逢考必劝”,这是许多高校在考试前必做的“常规提醒”,而正是由于它的“常规性”,一直以来,大多数学生对此“很不感冒”。眼下,各高校的期末考又陆续来临,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用“卖萌”武装“提示”,打出了“考试凭实力,才对得起那些年一起追的女孩”的海报,顿时在校园内外激起千层浪。

提示•巧技法

当下,“卖萌”成为非主流中的主流,如何抓住这一热点现象阐释话题,非常考功力。运用时,可以将高校“卖萌”的多则例子并列使用,但这是最基础的等级;若是希望作文能够出新,则要懂得将批判与肯定结合,让看似相同的素材有起伏感和错落感的同时,一展作者思维的能力。

实战•IN片段

与古板、教条的高校传统相比,许多“卖萌”显得自然、时尚,却绝不低俗。要知道,追求时尚、张扬个性是90后大学生们的特点,这些“卖萌”正是抓住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又恰好与时代相切合。

大学不是建在星球上,“卖萌”适当地加进一些社会元素,能给人以自然、清新、健康、向上之感,当无不可。但凡事都应有度,过犹不及,甚至矫枉过正,只会引起公众反感。

不是么?众所周知,“卖萌”最贴近的是90后的口味。不但高校卖萌,警方也卖萌,“卖萌”通缉令、宣传漫画经由上海、江苏警方微博流行于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在舆论的强烈质疑下,上海徐汇警方不得不把微博上那则“卖萌”通缉令删除。虽然高校与警方不同,但“卖萌”之于堂堂高校,招生录取、考试、迎新,处处存在,多少显得不真实或者是在有意无意地媚俗,与大学精神格格不入。

其实,卖萌再受学生欢迎,都不过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考生在校园里能学到什么。如果只是在形式上绞尽脑汁,正如有论者所言,即便是披上了温柔的外衣,恐怕也难以掩饰内里的虚弱。

正所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俗如故”。

以一当十•金人物

木心:素履之往,其心朗朗

木心,原名仰中,号牧心,1927年生于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木心先生是陈丹青的.导师,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曾出版多部著作。12月,木心先生在浙江乌镇逝世,享年84岁。

认真享受生活

陈丹青说:“我所迷恋的是木心以及他这代人的语言方式,通透、温厚、泼辣,大道理讲得具体生动,没有学术腔。”木心自己裁剪制作衬衫,设计皮鞋,烧一手好菜,布置家居更是拿手好戏,点石成金。陈丹青说他平时特别喜欢看木心不慌不忙地一道道工序做菜的样子。他感叹道,这样无处不在的启发,根本无法效仿,因为渗透着人格。

老实做学问

每堂课的讲义,木心手写近2万字。他做学问的态度十二分老实,即便讲到土耳其、波斯或印度作家,他也将不同作者姓名的拼写法端端正正写出来,讲到关汉卿、汤显祖,则将其生卒年月写清楚。令学生们惊异的是,木心并未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几乎全凭自己的记忆力讲述各国文学史。

受到西方认可

作为徐志摩时代后第二批出国留学的华人作家,木心常打趣说,“你不时瞥见中国的画家作家,提着大大小小的竹篮,到欧洲打水去了。”作为第二代去国外孤独奋斗终而定居的华人,像木心这样被西方主流社会承认的实在不多。他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的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与耶鲁等名校主办的《文学无国界》网站,木心拥有众多忠实读者。

文学是一种信仰

木心中年被幽囚在积水的地窖中,他就着一盏最小号的栀灯,不停作曲,“即使狱卒发现了,至多没收乐谱,不至于请个交响乐队来试奏,以定罪孽深重的程度吧。”在那场浩劫中,他的整整20本心血之作被毁,但他并未动摇:他说,文学是他的信仰,这信仰使他渡过劫难。

提示•巧技法

一个人物的素材是足以支撑一篇文章的,你看20重庆高考卷满分作文《情有独钟系许嵩》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连流行歌手都可以因为优秀的文笔而成为以一当十的素材,像木心这样充满文化气息的经典人物就更能为我们的文章奠定深厚的基石。重点是要挖掘出木心人性中最重要的闪光点,以一则素材作为主要素材,其他辅助,有主有次,才能相得益彰。

实战•IN片段

木心的作品,艺术感与空间感的奇正变幻,让人读后总有无限的意象。其风格十分轻盈、玲珑、随意:笔尖随思维自然流转,感觉总有一幅幅画面在你眼前流动,拂之不去:有时仿佛走在巴黎的苍穹下,却怀着一本古老的《诗经》:又仿佛是竹林七贤曾经流连的山水中,有人用小提琴正奏着莫扎特的一曲音乐。欧风美雨,汉唐明月,韶乐楚曲,竟如此水乳一般交融。诚如孙郁先生所评:“读木心,就是湍流的冲洗,那些僵死的湖泊是不能懂得奔淌者的快慰的。”

如今诗人真走了,“行人匆匆,全不知路上发生的悲欢离合”。乌镇东栅,那盏人文的幽灯冥灭了,虽我未能赶上他的追悼会,可今晚,我又重新拿出他的一本本书来读,因为,我想,对这样的诗人、艺术家——我们心中的木心,一份最好的纪念,当是重温他的文字:一个漂泊者的精神世界里,那一颗透出书香而执著的灵魂!

误区提示

篇3:高考作文素材之席慕蓉

教学目标:知道运用热点素材, 熟悉当前热点新闻;学会活用热点素材——以乔布斯材料为例加以训练。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活用热点素材。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生练师评相结合。

二教学流程

1. 展示疑惑, 取得共识

你是否面对作文题目, 依旧百转千回搜索枯肠?你是否还在沿用十几年前的“经典材料”?你是否一边在摘录本上记得密密麻麻, 一边在考场上却心乱如麻?首先, 熟悉材料, 做好准备——走进乔布斯

2. 引发思考, 提取观点

思考: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 一个砸醒了牛顿, 一个握在乔布斯手里。而今用“苹果”改变世界的三个人都不在了。在悼念乔布斯的浪潮中, 乔布斯拿什么征服世界, 他又为何在中国能拥有如此众多的拥趸呢?

阅读学案中乔布斯的相关材料, 思考以下题目或观点能否使用乔布斯的相关材料:《创新是一切发展的源泉》《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懈的追求》《理想是灯塔》《严于律己, 追求完美》《虚怀若谷》《对待困难的心态》

3. 找切合点, 运用实例

以下是运用了乔布斯材料的各话题例文:

创新话题例文:中国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不可怕, 没有出现乔布斯式的天才亦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总不能幡然醒悟, 总不能从根本上培植出生成这些人的土壤。我们既然能够怀念乔布斯, 就该把他创新的精神和力量奉为圭臬, 尽心尽力孕育“乔布斯”成长的土壤。“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没有创新, 就意味着停滞和死亡;主动创新, 才能够奔竞不息, 挺立潮头。

理想话题例文:大人物为理想活着, 小人物为生计活着。大人物在创造生活, 格外珍惜时间;小人物在享受生活, 铺张浪费生命, 也就注定一生平庸。其实, 在内心深处, 每个人都渴望崇高的目标, 它不仅能推动自己, 更能推动他人, 带来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效应。当乔布斯重回苹果公司时, 他发现公司的问题就是过去的那种鼓舞人心的奋斗理想没有了, 他拯救苹果的第一个措施, 就是重塑统一的企业理念, 用梦想去带动大家。他们说:乔布斯能看到海的那头。

追求完美话题例文:生命的长短用时间计算, 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乔布斯总是站在用户的角度看问题, 苛求细节的尽善尽美, 他甚至这样评价Mac OS X操作系统:“我们把屏幕上的按钮做得漂亮到让人忍不住想要舔一舔。”这种执著的精神, 体现了生命的高贵, 演绎了生命的辉煌。追求完美, 使人不再碌碌终生;追求完美, 使人永垂青史。

虚心话题例文:有一分矜张, 便有一分挫折来;有一分谦退, 便有一分受益处。乔布斯特别喜欢用初学者的心态来看待人生。这种心态是指:不要无端猜测、不要期望、不要武断, 也不要偏见。初学者的心态正如一个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一样, 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赞叹。

对待困难话题例文: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 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 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 从逆境中找到光亮。乔布斯是一个美国式的英雄, 几经起伏, 但依然屹立不倒, 就像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到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 但不能被打倒。”他创造了“苹果”, 掀起了个人电脑的风潮, 改变了一个时代, 却在最顶峰的时候被封杀, 从高楼落到谷底, 但是12年后, 他又卷土重来, 重新开始第二个“斯蒂夫·乔布斯”时代。

4. 方法提炼

同一则材料, 可以巧妙地运用到不同的话题之中, 极大地拓展了作文素材的运用空间。关注社会热点, 作文会因为鲜活而让人眼前一亮。方法提炼需做到这几点: (1) 筛选。选择与论点有切合点的材料。 (2) 取点。“只抓一点, 其余不管”, 对与话题无关的材料大胆舍弃。 (3) 渲染。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突出这个切合点, 并和论点结合起来。 (4) 新颖。在切题的前提下, 选取的角度 (内容上) 和运用的方式 (语言上) 要让人耳目一新。

5. 挑战高考

考虑在以下2011年各高考题目中能否运用乔布斯的材料?如何运用?任选一题, 找出它们的切合点是什么。《期待长大》《中国崛起》《这世界需要你》《拒绝平庸》。

(1) 切合点:乔布斯的创新理念就是拒绝平庸的表现。 (《拒绝平庸》) 例文:生活如果平凡了, 那生命的长度就愈显庸俗;追求如果平凡了, 那生命的高度就越发庸碌。苹果一直坚信仅仅满足客户需求是平庸公司所为, 而引导客户需求才是高手之道。乔布斯就像一颗飞速冲刺的子弹, 用他的i Pod、i Phone狠狠地打在了时尚的靶心。 (2) 切合点:重新回归苹果的乔布斯,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 中国崛起是一场复兴, 也须改变。 (《中国崛起》) 例文:中国崛起始于中国自身自上而下的改革, 它是对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的改变与创新, 它的征程是中华民族的一场伟大复兴。它需要它的子民像重新回归苹果的乔布斯一样对原有不完美的模式进行改变和拯救,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6. 即时练笔, 牛刀小试——该你露一手啦

以2011年四川卷《总有一种期待》为例, 找准切合点, 要求写一段融合你的观点和乔布斯材料的文字。

7. 共享佳文, 同析疑虑示例:《总有一种期待》

切合点:乔布斯的励志话语可以成为我们迷茫时的期待与关怀。

引玉文:总有一种期待, 在漫漫长夜里, 静静思考, 仰望星空, 璀璨华丽的灯光下, 迷失的心灵在左冲右突中, 却不放下期待。乔布斯说:“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 继续寻找, 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 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期待是对未来的希望, 心若在, 梦就在。

篇4:高考作文素材

“问文哪得妙如许,惟有素材活水来。”愿广大考生厚积薄发,活学活用,以期文思如泉涌,挥笔若行云。用生花妙笔,绘锦绣前程。

喷水池理论

□吴小莉

很多人都问过我是否一直像屏幕上一样总是精神满满的,其实没有,生活工作总有不如意和失落,但重要的是,无论遭遇什么,请努力保持明朗的笑容,积极上进的心态。

记得初到香港时,我刚结束一场长达七年的初恋。人生地不熟,又不懂粤语,连日常生活的沟通都成问题。尤其在情人节或圣诞节,我形单影只,繁华中更觉落寞。香港的工作生活节奏都很快,我也不适应,那种不合拍的感觉和噬人的孤独,让我无所适从。那时,我特别害怕下班,钥匙插开的房间空空荡荡,就是四面墙,家具一应俱“无”,只临时买了个床垫铺在地上。黄昏闻到楼下煎鸡蛋的香味,我就想到远方的家。从不失眠的我,开始整夜睡不着,频频想爬起来打电话回去,又怕家人担心,于是躺在黑暗中,一遍遍地跟自己说:“静下来,静下来,都会过去的,明天太阳照样升起。”早上起来,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打起精神来,今天又是新的一天。”

有次我在某大楼的喷水池前等个朋友,看到水花不断上涌,再形成美丽的透明图案,兴致盎然。喷水池的水怎样往上走的呢?并且永远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是因为水流被激射出来,形成水柱,这种力量一直往上推,才让顶端的水花永远盛开。

其实,伤害和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化解痛苦,寻找来自内心的支持的力量。只要心底有力量,就会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否则,一分钟的懈怠都可能让顶端的水花一泻千里。喷水池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的水柱,而对人心而言,学习才是最好的活水之源。

改变需要勇气,那段艰难的日子历历在目,我都笑着走过来了。其实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终其一生,都在斗争。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学习,不仅是多读书本,而且每一次采访,都能让我如同海绵吸收新鲜的东西。现在正在做的媒体经营管理工作,也需要我更多更新的知识去应对。

回望这十多年的职场生涯,走到今天,喷水池理论让我受益匪浅,是积极向上的心态让我在千变万化中葆有了希望和人生事业的恒温。

适用话题:改变、勇气、面对伤害、心灵的力量

(袁一耀荐自《意汇》)

不赚钱就赚人生

□吴淡如

朱先生白手起家,是一个建筑公司老板。虽然目前家大业大,但创业过程并非无风无雨。他很会找地,很会想点子,所在地的政商关系也相当良好,才能耐住台湾建筑业所经历的长时间不景气。

朱先生没念过什么书,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点书,学历高一点。不过,他的独子念的是现代艺术,看来跟家业没什么关系。孩子办展览时缺乏经费,他也都慷慨赞助。

很多人听说他没有努力安排孩子接班,问他:“你怎么没要求孩子继承家业?”他总是笑笑说:“当然有暗示过啦。希望他念商或是念建筑,可以把我拥有的资源都给他。不过,他从小就只对画画有兴趣,我也没办法。”“念艺术恐怕连吃饭都有问题吧?”好事者这样问的话,朱先生就会耸耸肩笑道:“也许赚不了钱,但应该会赚到他的人生。哈哈,我的工作也跟我爸不一样,我爸是种田的,如果我爸要求我继承家业,我恐怕也不会有今天的事业版图吧。上一代总想不到下一代的发展,说不定我儿子将来会开一个比‘皮克斯’更大的动画公司。”

以前,父亲越成功,儿子的未来越被局限,现在,已有不少开明家长,愿意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他们明白,一个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是很难成功的。万一不成功,还会怪父母误了他的选择,这种重担,现代父母应该难以消受。

我们的人生和金钱的关系,其实只有四种可能状况:赚钱也赚到人生;不赚钱却赚到人生;赚钱却赔上人生;不赚钱也赔上人生。

你属于哪一种?

适用话题:开明、期望与压力、爱好引导成功

(冷洪波荐自《恋爱婚姻家庭》)

眼光决定生死

□张小平

春秋时,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曹僖氏是有名的贤内助。

有一年,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曹国寻求避难,曹国的大臣不仅拒绝了他,还处处为难他。唯独曹僖氏眼光独到,对丈夫说:“我看重耳迟早要当晋国的君王,那时,他定会讨伐曾对他无礼的曹国,我们也会跟着一起遭殃啊。”

僖负羁一惊,疑惑地问:“你为何这么说?”曹僖氏答:“难道你没注意他带的三个随从?他们长途逃难而来,重耳累得坐都坐不稳,而随从们却站得笔直。在重耳受到羞辱时,他们也没擅自行动,而是照样守在主公身旁等待命令,可见这三人的克制力有多强!有这么优秀的从者,重耳不当国君都难呀。”

僖负羁觉得有道理,忙问该怎么办?曹僖氏接着说:“不妨在他落难时我们帮一把,日后就不会被报复了。”

僖负羁接受了建议,马上安排好饭菜宴请重耳。那三个从者仍然守在重耳身边一动不动,僖负羁心生敬佩,又赠了重耳一面玉璧。果然,不久后重耳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并带兵讨伐曹国。念在往日恩情,重耳下令士兵不准进僖负羁家骚扰。僖负羁躲过一劫,对妻子的眼力也钦佩不已。

通常,想要了解一个人,可以通过与之密切关联的人和物来观察和判断,会有更为全面的发现。

适用话题:细节、角度、善意

(涂红阁荐自《国学》)

平视是一种尊重

□秦 湖

首届华语主持传播高峰论坛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作为首位演讲嘉宾出场,与师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验。

在演讲开始前,很多学子见到白岩松本人后,都显得非常激动,他们忙着拍照片、发微博,并想方设法问白岩松要签名、求合影。对此,白岩松在演讲开始后,实事求是地说:“我刚才看到有一条微博写着‘就要见到白岩松老师了!!!!!!!!’用了八个感叹号!我非常替你可惜,当你拥有一个表达空间的时候,你却把权利用在感叹上,而不是提出你的问题。我想如果今天的论坛首先要让我们拥有一点什么的话,那就从平视开始,从去掉你的相机、探头一样的心态的改变开始。不管别人处在怎样高的位置,都不该去仰视;不管别人处在怎样比你低的位置,都不该去俯视。平视是一种尊重,是我们永远的职责。”

随后,白岩松谈到了在他上大学的那个年代,不管是哪位名人或大师的讲座,学生从来不会用求签名或者照相的姿态去面对他,而是带着深深的怀疑。如果他讲得好,大家会回到宿舍一聊就是一宿,成为他思想的传播者;如果他讲得不好,不管他多么声名显赫,大家都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名字的光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其中有多少思考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能够带来提升,让自己变得更强。”白岩松意味深长地总结说道。学子们听了,都自觉地放下手中的相机、停下微博的直播,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平视,既是一种自信,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适用话题:平等、崇拜、偶像、光环

(冯诗韵荐自《润·文摘》)

篇5:高考作文之课本素材

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

(2)忧国与思乡——《秋兴八首(其一)》

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3)怀古与伤己——《咏怀古迹(其三)》

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

(4)登高之思——《登高》

古往今来,身世家国,荣辱人生,沉浮世态,得失人心,多少离愁苦恨,多少艰难困厄,全由杜甫一肩挑住。他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肩挑起了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的千斤悲愁,我们惊诧,生命是如此的沉重而悲壮!

(5)音乐与人生——《琵琶行(并序)》

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

(6)追忆与惘然——《锦瑟》

谜,要是一猜即破,也就没有什么耐人寻味的了;要是总猜不开,也就无法使人生出破解的兴味。这首有着难言之隐的《锦瑟》,既有猜想价值,又有猜想余地,是一个使猜解者错以为不难找到门径的谜。

(7)国家与私情——《马嵬(其二)》

唐玄宗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杨玉环,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8)仁政与暴政——《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而得天下。施行暴政,只会自取灭亡。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在今天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前总理朱镕基在谈保持农村稳定时说:“土地不能动,负担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态度不能凶。”正是体现了孟子的这一思想,可谓说在了点子上,抓准了要害。

(9)学习与人生——《劝学》

有的同学不能真正理解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有的同学整天或冥思苦想,或埋头看书,但效果不佳,因而苦愁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荀子的《劝学》,像一盏明灯,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习能让我们积累知识,增长智慧,提升人生品位和境界。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收获无穷!让我们投身到学习中去吧,多读书,多倾听,多借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心一意,从而打造一个多姿多彩的美丽人生!

(10)大治与大乱——《过秦论》

打天下需要武力和谋略,治天下崇尚的却是仁义。何谓仁义?仁义说到底就是一种爱民、保民、富民之心。无仁义之人,是谓暴徒;无仁义之君,是谓暴君;无仁义之政,是谓暴政。行仁政者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秦始皇之过,也是所有亡国之君之过。仁者无敌,过去是如此,今天也是如此!人和,乃强国之源;仁政,乃安国之策;人才,乃治国之本。人和,仁政,人才,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这是秦帝国的兴衰给我们的启示。历史的车轮,已驶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向往的幸福、友爱、和平的新世界仍遥遥无期,贫穷,饥饿,暴虐,屠杀,非但没有根除,反成愈演愈烈之势,核战阴云,生态灾难,更是严重危险到人类的生存。为了人类的未来,请君再读《过秦论》!

(11)尊师与成材——《师说》

篇6:高考作文之课本素材

黛玉眼中的贾府,不仅是多姿多彩的,而且是纷繁复杂的。贾府也只是这个社会的缩影。人们由于身份、地位、境况以及素养的不同,在社会大舞台上,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会观察社会上的人,学会观察身边以及周围世界不同的角色,能够透过其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了解其内心世界,从而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决定自己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这是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描绘“人世百相”,展现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纷繁复杂的人世百态,其目的在于“透视”,即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或真、善、美,或假、恶、丑,宏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2)愚昧与顺从——《祝福》

祥林嫂的命运是可怜可悲的,这缘于她思想上的愚昧与顺从。西方古代的奴隶尽管身份上为奴隶,但他们的灵魂决非奴隶。例如罗马帝国时代的斯巴达克斯。这是因为,希腊哲人的思想、基督教先知的思想,终将给他们带来反抗奴隶命运的智慧的启迪。而中国的奴隶,不仅世世代代身份上是奴隶,更可悲的是,他们的灵魂永远也摆脱不了奴隶的愚昧的命运。他们的灵魂,事实上永远都处于黑暗的铁屋子之中,他们终生终世都将无法看到天日,都将无法看到丝毫人类智慧的光芒。而在这黑暗中,只有智者才能点燃光明的火种。

(3)厄运与抗争——《老人与海》

面对厄运,桑提亚哥没有退缩。面对厄运,我们无须紧皱眉头、无所适从。坦然面对,这是明智的选择。我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压力使我们屈服,而应当使生命因曲折而更加精彩。面对厄运,我们选择从容。既然我们选择了前方,就不怕风雨兼程。我们应当有顽强的毅力,所向披靡的锐气。没有人喜欢厄运,但厄运来临时,没有人可以逃避。一个清醒、理智、成熟的人应该正视命运的选择。

(4)尊重与生命——《动物游戏之谜》

现代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潜能、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真正懂得,地球不是人类独有的,动物一样是地球的主人。

(5)探索与发现——《宇宙的边疆》

从古代运用天文方法确定耕作时间,到现代对宇宙形成演变的种种假设,对宇宙的探索,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宇宙从何而来,向何而去;人类从何而来,向何而去,这些基本问题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具有哲学的意味。而人生的宇宙又是一个什么样子?不能不令我们思考。

(6)严谨的科学精神——《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篇7:高考作文素材之宽容

高考作文素材之宽容

一、角度

①宽容是一种自信的力量 ②宽容是一种人生境界 ③宽容有利于社会和谐 ④宽容需要广博的胸襟 ⑤宽容有时比严苛的作用更大 ⑥宽容的氛围使人心情舒畅 ⑦宽容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 ⑧宽容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二、名人名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于仞,无欲则刚。(林则徐)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宽容,使软弱的人觉得这个世界温柔,使坚强的人觉得这个世界高尚。(马修·阿诺德)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却愿意用我的生命捍卫你发表你的观点的权力。(伏尔泰)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

[警句解读] 宽则得众。语出〈论语·阳货〉。意为: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语出〈荀子·非相〉。意为:君子贤能而能容纳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容纳愚昧的人,知识渊博而能容纳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容纳品行驳杂的人。

三、实例参考

1、宋朝宰相吕端,一生宽厚多恕,别人冒犯了他,他从不介意.别人误会了他,或为了排挤他,到皇帝那里告他的状,他也不多加辩解,只是说:“吾直道而言,无所愧畏,**之言不足虑也。”

2、宽容是艺术家的品格。李斯特的学生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谎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收,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辛斯特要她把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合演奏,你现在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告诉剧场经理,晚会再增加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3、六尺巷传奇 ——宽容化解嫌隙。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4、杨翁婚姻背后折射的社会宽容(宽容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举世闻名的大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结婚了。这场 婚恋令人关注的主要是两人间的年龄差距———杨振宁整整大了翁帆54岁。在一个大多数人还墨守成规的国度,这个罕见的年龄差距难免会引起许多人的好奇、惊叹和猜测。杨振宁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他坦言自己对此已有心理准备。出乎杨振宁意料的是,面对这场“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Fighting~`

老下巴和小下巴的高三进行时

对红妆”(苏轼语)式的婚恋,无论是网络言论还是街谈巷议,充满的都是善意的眼神:在杨振宁任职的清华大学的BBS网站上,大部分学生的留言表达的都是祝福的心愿;新浪网上的数千条“评论”,也大多呵护着这段感情;一位亲近杨振宁的物理学家还回信给杨振宁,举例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81岁时和他21岁的学生结婚,作为对他们的祝福———这些人性的温暖和善意,在以前的同类事件中并不多见。这足以表明,我们的社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一方面,民众开始知道生活中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珍惜和祝福;另一方面,民众面对和自己的观念大相径庭的人与事,已经开始学会理解和宽容———而宽容恰恰是社会进步的醒目标志。王守仁“致良知”

5、三峡工程谁贡献最大(应该宽容地对待不同意见)。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人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曼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的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6、林肯的大度(宽容是一种人生境界)。林肯一向以宽容为怀。在他当上总统后,南北战争爆发了,一开始北方处于劣势,让他终日不得安宁。随之而来的就是别人对他的能力的鄙视,人们认为选举他当总统是犯下了大错,林肯则对所有鄙视他的人都报以宽容,在他人看来,那几乎是一种自暴自弃的宽容,很没有尊严的宽容。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四、创新

给自己一些宽容

一个人不难宽容别人,可是很难想到宽容自己,我们不知道,不仅别人需要宽容,我们自己也需要宽容。我们常常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父母这样教育我们,我们也这样要求自己,将来也会这样要求孩子们。可是,在给别人以宽容的同时,我们自己真的不需要自己的宽容吗?我们通常以为:宽容自己,等于是在放纵自己。放纵别人没有关系,别人不是我们自己。放纵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谁听说过:我们要宽容自己? 其实不宽容自己,我们很难宽容别人。今天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奔涌向前的时代,如果总是对自己非常苛刻,总是要求自己做到完美无缺,那么毫无疑问一定会导致精疲力竭,甚至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所以,给自己一些宽容吧。

篇8:论席慕蓉诗歌中“花”之意象

一、关于“意象”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同时也是人言人殊,难成定论。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倡导者庞德的解释是:“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与感情的复合体。”[1]中国现代诗人郑敏认为:“意象自身完整,它像一个集成电路的元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既有思想内容,又有感性特征。它对诗的作用好像集成电路的元件对电子仪器的作用。”[2]意象这个词的含义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游走性。一般而言,它的涵义是表意的象;特殊而言,它的涵义是意和象。在文艺和美学领域里使用意象一词,都取一般涵义(表意的)而不取特殊涵义。这里的“意”包括整个意识的活动和下意识的活动,同外来的“形象”、“具象”互相作用,通过艺术家主观的想象、陶冶、经验、知觉从而造成意象,显现在心中,出现在笔下。因此,可以这样说,意象是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契合,是主观精神现象呈以感性具体的形态,以具体的感性形态来表现审美主体的思想感情。众所周知,意象是现代诗歌表现的主要策略和显著特征。但事实上,意象早已不再是诗的专利,虽然它在诗歌中运用得更为长久更为广泛。由于现代小说在表现手法上更趋多样化,意象描写自然成为现代小说的一个特征。

二、席慕蓉笔下“花”之意象

“花”这个意象,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中的传统意象。不同的花,因其不同的气质,诗人、作家赋予它不同的主观感受。以下就席慕蓉诗歌中常用的“花”之意象作一下具体分析。

1.荷花——纯洁、高贵

荷花是席慕蓉诗歌中出现最多的花。它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荷花清香四溢、沁人肺腑。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污泥而不染的气质。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吉祥丰兴的预兆。是佛教中神圣净洁的名物,也是友谊的种子。在我国花文化中,荷花是最具情趣的咏花诗词对象和花鸟画的题材。作为诗人、画家的席慕蓉既写荷花又画荷花,对荷花可谓一往情深。在石门乡居的后院,她养了六大缸荷花,春天施肥,夏天冒着溽暑写生。“有那么多事逼在眼前,有那么多工作要做的我,却差不多花了整个早上的时间来看一朵荷花。”“我觉得荷花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友人,并且,在初识的那一次就一见倾心,不忍离去,就这样过了几千年。”[3]这似乎道出了荷花在她心中的地位。

有关荷花的散文,席慕蓉写有多篇:《荷花七则》、《愿望》、《花之音》、《荷田手记》、《睡莲》。她在《时间草原》序《初心》里谈到:“‘天真无邪’如夏日初发的芙蓉,可贵的就是那瞬间的饱满与洁净,但是人生能有几次那样的幸福?只要不断成长着的人,心中就会不断染上尘埃。读诗、写诗,其实就是个体在无可奈何的沉沦中对洁净饱满的‘初心’的渴望。”荷花的饱满即高贵、大气。如果说,荷花在不同诗人、作家那里还有多重阐释,在席慕蓉诗中只有一个:纯洁、高贵。这是荷花在她心中永恒的心象。带着这样的心象,席慕蓉在诗中不断地书写着荷花。

《夏日午后》:“想你 和那一个/夏日的午后/想你从林深处缓缓走来/是我含笑的出水的莲/是我的 最最温柔/最易疼痛的那一部份/是我的 圣洁遥远/最不可碰触的华年……”这首诗将时间定格在一个夏日午后,“你”在我心中是“含笑的出水的莲”。纯洁、美丽,而且含笑,诗人突出恋人的纯情,更突出了这份恋情虽“遥远”但“圣洁”。热烈地赞美了初恋情怀。

《莲的心事》:“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荷/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风霜还不曾侵蚀/秋雨还未滴落/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 不忧亦不惧……无缘的你啊/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太迟”。诗中的“我”既不是“青涩”的小荷,也不是“美人迟暮”的残荷,而是“不忧亦不惧”沉稳而美丽的夏荷。这首诗通过“夏荷”这个意象充分表达出青春女子成熟、自信的心态。同时也抒发出无缘被赏识的寂寞之情。

“荷花”意象在席慕蓉诗中多有出现,如《距离》:“可是 有的时候/严厉的你也会忽然忘记/也会回头来殷殷询问/荷花的消息 和那年的/山月的踪迹……”《艺术家》:“你已用泪洗净我的笔/好让我在今夜画出满池的风雨/而在心中那个芬芳的角落/你为我雕出一朵永不凋谢的荷……”《一个画荷的下午》:“在那个七月的午后/在新雨的荷前/如果/如果你没有回头……”

在这些诗歌中,荷花的意象都寄托着诗人纯洁、高贵、美好的诗心。

2.百合花——圣洁、美丽

席慕蓉诗歌中,除荷花之外,写百合相对较多。西方人以百合为圣洁象征,是瑞祥之物。千年前以色列国王所罗门的寺庙柱顶上,就以百合花作装饰。

相信,她喜欢的百合花一定是白色的。因为“荷花之外,她喜欢所有浅色的花,茶花,茉莉,百合……她说:‘白本来就是奢侈品!’”[4]也许是对圣洁、美丽的向往,百合成为其诗中常用意象。如《山百合》:“与人无争 静静开放/一朵芬芳的山百合/静静地开放在我的心里/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它的洁白/只有我的流浪者/在孤独的路途上/时时微笑地想起它来”。这“洁白的”、“芬芳的”山百合是纯洁、炽烈感情的象征。这朵爱情之花静静地开放在“我”的心里,内心的甜蜜使“孤独的流浪者”每每想起它来便“时时微笑起来”。诗人通过“山百合”传达出了热烈、诚挚的感情。

《如歌的行板》,百合的意象也很分明:“一定有些什么 在叶落之后/是我所必须放弃的/是十六岁时的那本日记/还是我藏了一生的/那些美丽的如山百合般的/秘密。”这里“秘密”,用“山百合”来形容,就不仅仅是美丽,还有圣洁的不可碰触之意,因而藏了一生。

其他诗作里也有提到百合之处,如《暮色》:“在一个年轻的夜里/听过一首歌清洌缠绵/如山风拂过百合……”《月桂树的愿望》:“风清云淡/野百合散开在黄昏的山巅……”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3.茉莉花——素洁、久远

茉莉原产于波斯,汉代传入我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茉莉花素洁、浓郁、清芬。它的花语表示爱情和友谊。许多国家将其作为爱情之花,青年男女之间,互送茉莉以表达坚贞爱情。它作为友谊之花,在人们中间传递。席慕蓉诗歌中的茉莉意象多取素洁、久远之意。

《茉莉》:“茉莉好像/没有什么季节/在日里在夜里/时时开着小朵的清香的蓓蕾/想你/好像也没有什么分别/在日里在夜里/在每一个/恍惚之刹那间”。诗人由茉莉“时时”开花的随机性,“清香”的浓烈性,想到自己的思念之情,亦如时时开花的茉莉,浓浓的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白色、芳香的茉莉寄寓了作者对爱情那份纯洁真挚的感情。

《回首》:“从未稍离的你在我心中/春天来时便反复吟唱/那滨江路上的灰沙炎日/那丽水街前一地的月光/那清晨园中为谁摘下的茉莉/那渡船头上风里翻飞的裙裳……” 这首诗抒写一段充满忧伤的爱情故事。为追求一段美丽的爱将你舍弃,却不料离别后“从未稍离”年轻的你,回首过去的点点滴滴,万般感慨自己的“青春愚昧”。“茉莉”意象强调当年爱情的纯洁、炽烈。

除荷花、百合、茉莉外,还有昙花、茶花等花语在席慕蓉诗歌中也有较多出现。席慕蓉诗歌中还有许多以“花”直接命名的诗歌。如《山樱》、《悬崖菊》、《菖蒲花》、《鸢尾花》、《野姜兰》、《蝴蝶兰》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席慕蓉诗歌中还有一些诗歌,诗中没有提到花,却令人想到“花”的意象。如:“当迎风的笑靥已不再芬芳”(《树的画像》)、“从南国的馨香中走来”(《异域》)、“在四月的夜里,袭我以郁香。”(《山月》)实际上这里运用的是“通感意象”。所谓通感意象,就是五官开放和交流的意象。在日常经验里,人的五官感受力是各司其职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各个官能的领域都可以不分界限。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可以彼此互相沟通和转化。席慕蓉的这些诗歌成功地应用了通感意象艺术。这种用“通感”的艺术技巧去经营意象,可以使意象不是单一的平面的直叙式的意象,具有美的丰富性和婉曲性,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三、善用“花”之意象的原因探究

1.古典文学“神韵”的守望与坚持

席慕蓉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非常明显,无论是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造都鲜明地打上了古典文学的烙印。而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抒情策略。可以说,古典文学中,“离开了自然中的风花雪月,诗人的情感便失去了依托,处于失语状态。”[5]因而,“一切景语皆情语”早已成为古典文学的内在“神韵”永驻现代诗人的心中,席慕蓉诗歌善用“花”之意象,充分体现出她良好的古典文学底蕴,同时也体现出主观上对古典诗歌那份“神韵”的认同与坚持。成为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

2.“爱”的凝结与体悟

席慕蓉的诗歌,“她的题材虽然呈多样性,即统摄在一个基调之中,充满温馨同情,是一个爱者的世界。”[6]的确,席慕蓉诗歌的三个主题:爱情、乡愁、时光与生命,都付诸了诗人浓浓的爱。她在诗作、散文里不断传达出“她对生活的体认是‘知足’,是‘充满感激’,是‘世间很多安排都自有深意’。这种感悟并不是像标签贴在文章前头,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质,充沛于每一篇文章,每一段文字之中……”[7]也许正是这份爱的凝结与体悟,她才会写出如此纯良纤细的生活感受,才会对“花”有一份难舍的挚爱。

3.“单纯”的品格拥有与追求

读席慕蓉诗歌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即她单纯、明净的心一如荷花。还会得出一个结论:“单纯”不分年龄。她在很多散文里都表现出对“单纯”的赞美。在《初心》里她谈到:“台湾诗人向明说:‘诗人越天真,写出来的诗越可贵’。我深以为然。’”在《天真纯朴的心》中她盛赞卢梭的作品:因为总满含着天真纯朴的特质,因而才令人感到温暖而踏实。便继而写道:“‘天真纯朴’应该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吧?不然,那样好,那样感人的作品该怎样来解释呢?”显然,单纯不仅是她的一种品格,也是一种追求。

席慕蓉最喜欢的诗集是是叙利亚诗人纪伯伦的《先知》。这位自写自画的诗人曾说过:“灵魂绽放它自己像一朵有无数花瓣的莲花。”而席慕蓉认为纪伯伦就是那最单纯最深邃的一朵。我们可不可以说,席幕蓉也是极单纯、极深邃的一朵。借用她的一句话:“不然,那样好,那样感人的作品怎样来解释呢?”

4.“绘画”的相融与相谐

席慕蓉十三学画。此后不断深造,飘洋过海,接受了全部的学院教育。在绘画上有很深的造诣,曾多次在海内外举行个人画展。正是由于专业画家的身份,席慕蓉诗歌一个很大特点是“以画入诗”。非常重视“景语”,追求画面美与色彩美。虽然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诗歌是时间的艺术,但无可否认绘画对诗歌的影响。古典诗人如王维,现代诗人如闻一多,他们都精于绘画,更是不自觉地将绘画艺术带入诗歌创作中。

席慕蓉告诉友人自己要开画展,“我六月里在历史博物馆开画展,刚刚好,那时候荷花开了。”“听不出她的口气是在期待荷花?抑或是画展?在荷花开的时候开画展,大概算是一种别致的联展吧。”席慕蓉诗歌中善用“花”之意象正体现出绘画与诗歌的相融、相谐。

总之,席慕蓉在传统意蕴的基础上,凭借独特的个人体验和审美感受,赋予“花”以丰富的内涵。“花”之意象与诗情相交融,产生了回味与追忆、幽微与绵长的审美效果,这对渲染诗情,增加诗歌的绘画美都有一定的审美意义。

摘要:席幕蓉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创造了一个“爱”的世界。善于选取单纯、新颖而又富有美感的意象是其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席幕蓉诗歌中“花”之意象的善用,既体现出其对古典文学“神韵”的守望与坚持,同时也与她拥有诚挚的爱心与单纯的品格及绘画艺术的影响有必然的联系。

关键词:席幕蓉,花,意象

参考文献

[1]庞德.回顾[M]∥郑敏,译.象征主义.意象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32.

[2]郑敏.意象派诗的创新、局限及对现代派诗的影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3.

[3]席慕蓉.荷花七则[M]∥杨光志.温馨的爱.广州:花城出版社,1996:178.

[4]夏祖丽.一条河流的梦[M]∥席慕蓉.意象的暗记.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344.

[5]李怡.中国现代诗歌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8.

[6]痖弦.有一首歌.序[M]∥杨光志.温馨的爱.广州:花城出版社,1996:229.

上一篇:【天道独家】2014年美国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研究生排名下一篇:护士工作马虎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