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人教版必修3详解

2024-07-10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人教版必修3详解(精选6篇)

篇1: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人教版必修3详解

广州*中08-09学《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精选

一、单选题(共46题)

1、历届奥运会吉祥物在设计时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理念,将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呈现给世人。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

A.文化可以分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两部分

B.民族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 C.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D.正是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才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发送短信来实现,年青一代对“拇指文化”是情有独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B.文化传播具有历史性

C.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D.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3、节日风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一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其中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属于前者,宣传、弘扬、传承与振兴属于后者。以下选项属于动态保护方式的有 ①保存民间节日风俗

②传承尚有活力的节日文化 ③复活失去活力的节日文化

④记录失去活力的民间节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和特点,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吉祥物的头饰从多方位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符合北京奥运会将营造一个强烈人文色彩的视觉形象系统的要求。吉祥物设计特点告诉我们

A.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B.文化传播对文化传承起促进作用 C.文化只有是世界的才是民族的 D.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世界文化的遗产

5、中国文化节于2005年10月1日晚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隆重开幕。这次中国文化节的30多个项目汇集了中国传统和现代艺术的精华,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团组及美籍华人艺术团共900多人参加了演出和展览活动。这次中国文化节的举办

①有利于中国扩大对外文化开放与交流

②有利于缩小美中之间的“理解逆差” ③是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友谊的重要桥梁 ④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因素上的区别,造就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些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对待文化多样性的作用看法正确的是 A.文化多样性对社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B.承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减少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D.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上

用心

爱心

专心 7、2007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文化遗产日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设立文化遗产日,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 C.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D.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8、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卫星上搭载并在绕月时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爱我中华》等31首歌曲。据此完成 “嫦娥一号”搭载播放的《谁不说俺家乡好》、《爱我中华》等31首歌曲 ①是一种文化现象

②会形成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③有利于国民文化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④是我们提倡的传统美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2007年11月27日上午,从38万公里远的太空中,传来“嫦娥一号”卫星播放的《歌唱祖国》歌声。“嫦娥一号”在绕月探测的过程中,将会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爱我中华》等31首歌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能够充分展示中华文化之美,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B.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C.能够实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文化传播手段的多样性有助于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

10、近年来,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搞得轰轰烈烈,而我国传统的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却备受冷落,甚至有些年青人不知道这些传统。为此,有专家和人大代表呼吁将重大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为传统节日立法。重视传统节日的意义在于 A.能够改变传统文化日益衰微的现状

B.能够抑制外来文化污染 C.能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D.能够使年青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1、“黄土寻根”陕西民间美术作品展在陕西美术馆开展时,剪纸、皮彩、木版年画、面花、泥塑、陶瓷、布艺、民间绘画等十几个品种600余幅作品集中亮相,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参观。据介绍,展览结束后,这些作品将长期陈列在陕西省美术馆,成为向海内外宣传陕西民间美术的一个窗口。以上材料主要体现了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唯一途径

B.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文化具有多样性

D.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2、电视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和真实;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手机短信用精炼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对以上传媒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们是现代传媒

②它们是古代传媒与现代传媒结合体 ③它们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它们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用心

爱心

专心

13、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谈到对文化的感悟时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中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表明 A.文化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B.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世界文化的发展应该走向一体化

D.不同民族的文化应该“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14、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2006年10月由国家投资2000多万元在甘肃会宁县修建的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基础工程已竣工并对外开放。关于“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的正确看法有

A.它是具有纪念价值的自然景观

B.它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化景观 C.它是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非物质遗产

D.它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5、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B.保持和发扬 C.继承和传播

D.移风易俗

1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曾指出:“人类要发展,一方面要面向未来,另一方面要回到人类的源头,向我们的先辈汲取智慧。”这说明,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是 A.不断创新的过程

B.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 C.学习外域文化的过程

D.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过程 17、2006年9月13日,我国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这说明

A.要加强文化的创新

B.国家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C.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是对传统文学艺术的继承

18、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地说:“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这是发生在“佛山传统文化知多少”论坛上的真实情景。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加强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 ①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

④传统文化制约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对此我们应 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全盘否定、全部抛弃

20、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施文化创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用心

爱心

专心 ①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继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21、在传统文化中被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22、文字的不同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不同,尽管我们可以将中国的律诗翻译成其它文字,但是和日本的俳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十四行诗对比,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韵味方面都存在着天壤之别。这说明

A.民族文化有人类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B.文化是民族的,但更是世界的 C.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D.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23、在20世纪末,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时发出了“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到2500年前孔子那里去寻求智慧”的宣言。事实也证明,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已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这说明 A.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

B.文化的竞争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C.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交流融合 D.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4、19世纪照相技术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电影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20世纪中叶电视机的发明,是的电视连续剧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艺术品种;电脑的出现,使得网络语言兴盛一时;手机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主要说明

A.文化发展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

B.科技进步决定了文化的发展 C.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相互促进

25、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在今天仍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产生与当初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据此回答

之所以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及影响与控制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是因为 A.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

26、今天我们应该这样看待儒家思想

A.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基本没有影响

B.其消极作用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

C.已经不适应今天时代发展的要求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批判继承

27、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性

D.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28、目前很多青年人对一些外国的节日津津乐道并进行热烈庆祝,却对一些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淡忘了。对此我们应该

A.全面吸收外来文化

B.通过立法禁止国外节日 C.大力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

D.熔铸百家、博采众长

29、明末清初注明的国画大师石涛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代肺腑不能安入我腹肠。我自收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意思是说 A.创新就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修补

B.创新就是要彻底抛弃传统 C.创新就是要张扬个性,彻底否定传统

D.在向传统学习的过程中,要突破传统,形成自己的风格 30、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五个福娃的形象,是中国艺术家的杰作。“福娃”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版画、年画形象,而“福娃”的五种颜色是奥运五环的色彩。“福娃”造型生动活泼、寓意深刻、创意新颖,受到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喜爱。由此可见

A.中国画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最佳形式

B.文化对经济、政治产生了深刻影响 C.只要进行文化创新就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D.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

31、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著名“柳体”。“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表明

A.文化创新来自社会实践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

D.文化创新需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32、据有关研究发现,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一批文化家、诗人、画家。这说明 A.每次社会变革,都会出现一批聪明的文人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33、在当代中国,要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做到 ①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③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4、2006年,有一些专家说:“中国人今后不要把“龙”当作中国国家形象的标志了,因为在西方,龙是一种凶猛的怪兽,充满霸气和攻击性,容易引起外国人的误解。”而新华社驻外记者对美、法、德、俄罗斯、日本和越南等国居民访问的结果,却发现外国人根本不同意这样的看法,甚至认为中国专家应挺起腰杆来,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这些专家的看法属于

A.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一位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的倾向

用心

爱心

专心 C.一位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D.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观点,有利于文化交流

35、“福娃”设计组的负责人韩美林说:“我要设计出一种形象,代表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表达出中国人民的热情,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里,我要让福娃的每一个细胞里揉进‘中国’这两个字。”福娃的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这说明 A.艺术创新离不开继承

B.艺术创新来源于艺术家的创意 C.艺术创新必须建立在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上 D.艺术创新来源于传统文化

36、“没有创新就无从谈及文化的先进性,一部人类文明史和文化史,就是人类创新活动的历史。”据此完成 上述观点说明

A.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动力

B.文化源于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C.社会实践推动者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发展 D.文化先进性在于能够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37、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A.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B.立足于社会实践

C.文化工作者的努力

D.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38、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大师——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首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风格和特点,成为中西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②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重要性 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的重要性

④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39、2006年5月16日《光明观察周刊》载文指出,发展出民族的、人本的、科学的、开放的、富有竞争力的先进文化,就一定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这说明 A.文化创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B.文化创新的作用巨大 C.文化创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D.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40、有学者指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华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 当成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下列选项中,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是

A.强调我们需要传统文化,要把它化为养料吸收 B.反对我们把传统文化固化,当作物件当以传承 C.启示人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勇于重新打造和丰富传统文化 D.暗示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文化也要化作养料吸收

用心

爱心

专心

41、下列对“文化遗产”认识正确的有

①是世界上各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注

②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④其存在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2、对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3、要“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为后人创造更多“新”的文化遗产。这里强调“新”说明了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②文化创新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离开了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4、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揭晓,会徽的图样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本身设计融合了亚洲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岭南文化元素。亚运会会徽在今后将会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留下一笔宝贵的亚运遗产。材料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新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④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5、时下,在广告市场上,有些企业竞相采用篡改古诗或者成语的方式追求广告效应,喜欢利用谐音修改成语,于是出现了许多令人不快的“创造”:“默默无闻”改成了“默默无蚊的奉献”(灭蚊广告);“天长地久”变成了“天尝地酒”(啤酒广告);“刻不容缓”变成了“咳不容缓”(药物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中华文化的继承

②妨碍了语言文字的规范 ③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④会影响青少年的成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6、近年来,发达国家高度产业化的文化商品和文化资本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如今面临巨大的挑战。“国粹“艺术——京剧,备受西方人的青睐,但在国内,京剧艺术却遭遇了日剧、韩剧的强大冲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维持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能否

A.全面吸引各种艺术的精粹

B.把传统的艺术推向世界

C.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

D.不断迎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 多选题(共8题)47、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07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为“保护文化

用心

爱心

专心 遗产,构建和谐社会”。保护文化遗产

A.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C.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48、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等等,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唱圣诞歌等等。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B.民族节日展现出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全部内涵 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D.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49、小到亲朋好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这说明

A.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B.文化传播不需要具体的传播媒体 C.文化传播只在本民族内部进行

D.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50、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就是“和”。它以“和”为精神风韵,倾注着对人类自身与发展问题的关系,包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进入21实际,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也渗透着“和”的文化思想。这说明“和”的传统思想

A.具有继承性

B.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C.是变化发展的,不可捉摸

D.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

5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诞生了《诗经》《尚书》《春秋》等优秀文化作品。据此完成 由此可见

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思想运动影响着文化的发展 C.多种思想观点的对立、争论是《诗经》等作品产生的源泉和动力 D.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52、《诗经》等文化作品的产生与当时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当时正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封建制度逐渐代替奴隶制度的事情。这表明

A.经济是基础,决定着文化

B.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始终保持一致

D.社会制度的更替能影响文化的发展

5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进行文化创新,这是因为 A.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B.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C.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D.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用心

爱心

专心

54、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富有启迪。这说明 A.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B.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C.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D.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答案

1-5 DCCAD 6-10 ACACC 11-15 CCDBA 16-20 DBABA 21-25 CCCCC 26-30 DACDD 31-35 BBDCA 36-40 ABCBD 41-45 ACADB 46 C 47 ABD 48 ACD 49 AD 50 AB 51 BD 52 AD 53 ACD 54 ABD

用心

爱心

专心

篇2: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人教版必修3详解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同步检测训练习题(含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

1.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自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行动铸就了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是

①新时期爱国主义主题

②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 ③我国时代精神的核心

④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虽然其血脉世代相承,但在不同历史年代,其具体主旨各不相同:五四时期,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救亡图存;新中国建立后,表现为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拨乱反正时期,表现为一种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这表明

①爱国主义无确定的标准和科学的内涵

②在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④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7年,我国在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这可以让广大青少年更加准确地了解、正视抗战历史,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这样做

①是民族文化创新的重要举措 ②是基于尊重历史的正确选择 ③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④是由中日国际关系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A.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B.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5.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以减少阳光;西北甘肃、青海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这些特点体现了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 ③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而成 ④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的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②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从**亭的点点残阳,到伶仃洋的瑟瑟秋风,从革命时期的舍身赴难,到建设年代的筚路蓝缕,英雄都承载着社会对理想人格的期待,他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符号,也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这告诉我们,英雄的价值在于他们

①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最重要标志 ②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③为民族的文化道德建设镂刻了正确坐标 ④为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谱写了不朽篇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江南忆,最忆是杭州。9月4日晚,西湖之上,月光之下,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震撼盛放,《春江花月夜》《采茶舞曲》《梁祝》《高山流水》《天鹅湖》《月光》《我和我的祖国》《难忘茉莉花》《欢乐颂》向世人讲述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的故事。“最忆是杭州”的震撼,诠释的是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 ③文学艺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④传统文艺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灿烂不息,是因为民族英雄们奋不顾身的接续守候;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是因为民族英雄们用血肉之躯不断加固其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人民事业之所以锐不可挡,是因为人民英雄不朽精神的始终引领。由材料可见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②自强不息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重要功能 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杭州钟流毓秀,远古即孕育了灿烂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宋室南迁,在此建都,不少中原地区缙绅仕宦移民杭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杭州原有文化相交融,重新打造出具有浓重北方韵味的特色江南文化。材料表明

①杭州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不同区域文化渐趋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000年历史。围棋是整个中华民族血脉交织、沁骨入髓的情愫。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由游戏到思想,围棋的思维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藏了东方文化最原始的能量。材科说明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中华文化求同存异、歉收并蓄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但是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傲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牛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传统的梅花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 ③把“梅”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 ④“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成为中华文化中独特的文化形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中医药学的研究运用与发展说明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基石 ③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①② B.①④

②人们在实践与生活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并享用文化 ④不同民族文化间的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 C.②③

D.③④

14.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费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 3 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下列对“文化自觉”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民族文化创新的基础 ②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以下古语蕴含的思想依次是

①“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摘自张载《西铭》

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荀子》 ③“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摘自《左传》 ④“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

A.民本、仁爱、诚信、正义 B.仁爱、民本、诚信、正义 C.诚信、民本、正义、仁爱 D.正义、仁爱、诚信、民本

17.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总装成功,这是广大参研单位和人员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结果。航空报国精神 ①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贯穿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③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8.抗战期间,多少热血青年抛妻弃子,为家国决意赴死!今天,战争早己远去,但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今天,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依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重读这些“抗战家书”,可以更好地 ①缅怀抗战英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②学习抗战英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坚守 ③展现传统家书文化,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 ④弘扬以勤劳勇敢为基础的伟大的民族精神。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 的根本途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英雄之所以能携带着永不褪色的风采与情怀,在于他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从未间断的浩然正气﹣﹣为了国家统一、人民幸福,不惜舍身成仁、捐躯赴义。这一浩然正气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性 ②是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 ③蕴含着中华各族人民的价值追求 ④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材料题

21.暑假期间,某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先观看了八达岭长城纪录片,后准备开展“长城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班会。老师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班会做准备工作。

第一小组在图书室查阅到如下信息:在联合国大厦内,悬挂着中国政府赠送的巨幅长城挂毯。他们了解到之所以将巨幅长城挂毯送给联合国,是因为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长城坚固雄伟、蜿蜒数千里,正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奋斗、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第二小组在网上查到如下信息:中国长城是世界著名建筑,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周围的景观正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影响了长城建筑的完整和完美。假如你是该班的学生,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1)请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的理解。

(2)加强长城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你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2.材料一 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礼之用,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材料二 “合则强,孤则弱。”2013年,中国以贯通古今的战略眼光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当下,“一带一路”又将沿线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互连接在一起。这条从历史深处里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并参与。2016年1月,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正式开业,57国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2)运用联系的知识,分析材料二我国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

(3)请以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写两句宣传口号,要求围绕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及其作用来表述。

23.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

英雄在词典中解释为本领高强、英勇过人的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作为中华民族英雄文化史的一部分,他们在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展现不同的英雄特质:忠于诚信、舍生取义、公而忘私、艰苦奋斗„„

不管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黄继光、董存瑞,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国家情怀和民族气节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不管时代怎样变迁,英雄精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承,它构成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核,凝聚正义、力量和无畏的勇气;它还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给我们以引领和激励。一个没有英雄精神的人,是心灵患有软骨病的人;一个不能崇尚英雄精神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

在目前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对英雄也有了不同的认知甚至质疑。有人觉得,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也有人对英雄的事迹和壮举提出质疑甚至抹杀。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对英雄质疑甚至抹杀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我们必须弘扬英雄精神,充分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当代我们应如何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评析“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观点的合理性和严谨性。

(3)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以“弘扬英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为班会现场写两条标语。(要求:每条限20字以内,朗朗上口,主题鲜明,必须体现英雄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答案解析

1.D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塞罕坝精神不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①不选;“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这说明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②正确;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塞罕坝精神不是,③不选;塞罕坝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的表现,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2.B

3.C 我国在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是基于尊重历史的正确选择,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选项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创新,排除;选项④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4.C 题目中,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缺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故C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错误,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B选项表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D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5.A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不同地域文化的载体。我国不同区域的建筑有不同的特点,这说明我国各地文化存在差异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①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说法错误,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排除;④说法错误,建筑不等于文化遗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6.A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也是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表现,①③适合题意;增强文化竞争力,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排除②;题中未体现综合国力的提升,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A。7.D 【解答】①表述错误,“最重要”显然夸大了英雄们的地位作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表述错误,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不仅仅是英雄的价值;

③符合题意,“英雄都承载这社会对理想人格的期待,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符号”,这强调的是英雄们对民族的道德建设、历史文化成就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这体现了英雄的价值在于他们为民族的文化道德建设镂刻了正确坐标;

④符合题意,英雄也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这体现了英雄们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所做的贡献,即为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谱写了不朽篇章. 故本题选D 8.A 本题考查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说法错误;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④说法错误;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震撼盛放,向世人讲述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的故事,既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又表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9.A 【解答】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不可摧的民族脊梁、不朽精神的始终引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重要功能,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②表述错误,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④表述错误,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故选A 10.B 中原文化在杭州积淀并与杭州原有文化交融,说明杭州文化具有包容性,故题肢①正确;特色江南文化的形成体现了文化的区域特征,故题肢③正确;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非手段,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错在了“融合统一”,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11.B ②选项表述的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题目无关。④选项表述的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与题意无关。题目中,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000年历史以及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等表述表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③正确。围棋的思维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藏了东方文化最原始的能量的表述表明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故①入选。选B。12.A 根据题目的表述,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的梅花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故①②选项表述正确入选。③选项错误,精神追求的目标不是“梅”,而是其展现出来的气质。④选项错误,夸大了“梅”文化的作用。选A。13.C

14.A 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①当选;②当选,材料表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不选,不同文化的融合,不会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④不选,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而非根本途径。15.D 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立足于社会实践;上述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故题肢②与材料无关。材料中文化自觉强调的是自知后自主适应,取长补短,故题肢③④正确,本题答案选D。16.B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体现的是仁爱思想,“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体现的是诚信思想,“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体现的是正义的思想;故本题答案选B。17.C 【解答】①④符合题意,航空报国精神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脚踏实地、精益求精,体现了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②不合题意,航空报国精神并不是贯穿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③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故本题选C. 18.A 【解答】①②符合题意,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依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说明这些家书包含着缅怀抗战英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有助于我们学习抗战英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坚守;

③不合题意,这些“抗战家书”不同于传统家书文化,更不是还原历史的面貌; ④说法错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故本题选A. 19.C 【解答】

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但不同文化又保持自身特色,存在差异,②说法错误;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促进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④说法错误;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①正确;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坚持中国儒家文化为中心,③正确. 因此该题选C. 20.C 【解答】①不符合题意,观点正确但材料求提及中华文化的特性;

②符合题意,英雄身上有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从未间断的浩然正气,其中体现的就是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 ③符合题意,这种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蕴含着中华各族人民的价值追求;

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千百年来从未间断的浩然正气,与时代精神无关. 故本题选C

21.(1)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②长城的修建过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团结勤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精神,长城的作用则体现了劳动人民爱好和平、刚毅勇敢、维护国家统一等精神,这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统一的,因此我们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2)措施: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心骨” 作用.;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警惕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图谋。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我们青少年应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本题以开展“长城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班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谈谈你对“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的理解,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然后分析长城的修建过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团结勤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精神;最后得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的结论。(2)本题设问指向加强长城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你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属于措施类试题,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22.(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命运共同体”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人类情怀,又秉承了中国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智慧。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引领中华儿女和国际社会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源泉。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

(2)①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这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合则强,孤则弱”,世界各国打造命运共同体,人类才有机会一起迈向未来。②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和现代一带一路的建设,体现了事物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一带一路和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的动议,是把握创造条件来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的生动体现。④要有全局观念,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寻求最优目标。“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银行作为新路径、新平台,必将在更高的水平上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3)示例:①一带一路穿越古今引领辉煌未来,亚投行携手欧亚共谋盛世华章。②中国梦亚太梦世界梦同频共振,古丝路今联通明相融齐迎大同。

23.(1)

①必须充分认识到英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②学习英雄精神的实质,用英雄精神引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践行英雄精神,发挥英雄精神的激励引导作用.

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把弘扬英雄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赋予英雄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英雄精神在引领民族前行中永葆生机与活力.(2)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在一定实践基础上形成,因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英雄的具体的标准和内涵会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英雄具有时代性.

②不同时代英雄的表现各有差异,但英雄的特质具有共性.英雄们秉持并为之奋斗的爱国、奉献、忘我、艰苦奋斗等价值观念,是人类正确的价值选择,可以跨越时空,成为整个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该观点缺乏严谨性.(3)

篇3: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人教版必修3详解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 (教师投影,学生欣赏) 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 (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 (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 (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刘伟)

三、作业:

篇4: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人教版必修3详解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教师投影,学生欣赏)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刘伟)

三、作业:请大家尝试为霍金写一则颁奖词

篇5: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人教版必修3详解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足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重点)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重点)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重点)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用心

爱心

专心

23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用心

篇6: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人教版必修3详解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阿拉伯人有长衫、印度人有纱丽、日本人有和服、越南人有奥黛。中山装曾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A.①②

C.③④

B.①④ D.②③

2.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南宋就有《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后来民间流传最广的是《老鼠娶亲》的年画。民国初年,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发展成如今的挂历。这反映了()A.传统文化源于民间艺术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传统文化能够因时而变 D.中华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法律的形式加强对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文艺、传统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之所以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①是维系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②是我国民族身份和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④印证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和趋同的历史趋势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③④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7.2013年2月,在文化部主办的“传统节日文化论坛”上专家们就传统节日空洞化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专家认为,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春节文化是一个典型的教育,祭祖、尊老爱幼,通过一系列仪式来完成。失去信仰,这个节日就名存实亡。”专家的观点强调了对传统文化中_______的继承。()A.传统习俗

C.传统文艺

B.传统建筑 D.传统思想

8.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这给我们的文化启示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发展方向 B.实现我国文化发展就要根本改革现有生产关系 C.要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促进思想运动 D.文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摒弃传统文化的过程

9.2012年8月15日正式出炉的《2011年广东省居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广东省18至70周岁城乡居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0.5%,高于传统纸质书报刊阅读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4.03本。上述材料说明()①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现代文化传播主要手段 ②新传媒在文化传播中日益取代旧的传媒,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加快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现代传播媒体促进了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10.(2013·太原模拟)潮汕文化既有海纳百川、敢为天下先的精华,也有急功近利、精明过度的糟粕,它使汕头经济特区三十年的建设,既有骄人的成绩,也有严重的不足,它还将在一代代的汕头人身上延伸下去。这种现象告诉人们()①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

②传统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决定作用 ③文化具有遗传性

④每个人都需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谐社会理念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而且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特色”的原则与取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1)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3分)(2)阅读材料二回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的“和”文化有怎样的关系?(13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民族服饰“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体现了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中山装“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体现了文化具有传承性;不同民族,服饰不同,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解析】选C。月历与年画结合发展成挂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发展,C项正确。文化源于实践,A项错误;B、D两项与题意不符。

【变式备选】儒家主张“仁爱”,有利于人与人的和谐;道家追求“天人合一”,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禅宗推崇“即心即佛”,有利于人的内心和谐„„这些国学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国学思想应成为我国当代文化的主旋律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应被全部传承

【解析】选A。古代国学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项符合题意。我国当代文化的主旋律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B项观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民族性,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中“全部传承”说法太绝对,应排除。

3.【解析】选B。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②③正确。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①错误;④“趋同”观点错误。【知识链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截至2011年,我国共有

以张丽莉为榜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4.【解析】第(1)问,文化继承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因此,既不能全面继承,也不能全盘否定,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第(2)问,任何新事物都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没有旧事物就没有新事物。新事物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不合理的因素。因此,要从联系和区别两个方面去分析“和”。

答案:(1)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也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道德经》的内容也要紧随时代,增加新的时代内涵。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道德经》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我们要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其精华。

上一篇:热爱家乡 回报建昌下一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