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文化介绍

2024-07-29

上海历史文化介绍(精选6篇)

篇1:上海历史文化介绍

上海青浦福泉山古文化遗址介绍 -资料

福泉山古文化遗址位于青浦县重固乡钱家经村.虽称之为山,其实是4000余年前人工堆成的一个带椭圆形的土台,高7.5米,东西长94米,南北宽84米,土墩形似覆船,故又名覆船山。1979年来,先后3次发掘,面积约 2150平方米。经清理,在灰黑色土层中,发现87座西汉墓和4座战国晚期的楚墓。

土台东部已发现31座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墓葬,出土大量玉器,有琮、壁、璜、斧、钺、环等,都是礼器、祭器和饰物,制作精美,工艺水平甚高,还有石器、陶器等生产和生活用具,有的墓中有双手反缚状的陪葬者的骨骼,说明这里是一处部落首领的.墓地,

资料

北部有距今50左右的“崧泽文化”墓葬 18座,叠在上面的有战国墓4座、西汉墓96座。

福泉山古文化遗址地下的灰黑土层以下,是三层灰黄。在灰色和黄褐色土中发现良渚墓葬18座,墓内陪葬物制作精细,为新石器时代罕见的珍品。黄褐土层下是黑褐土层,发现17座崧泽晚期墓葬,其中有同性合葬和男女合葬,在太湖地区属首次发现。黑褐土层下又是灰黑土层,属崧泽文化早期古人的居住地遗址,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上海先民的生活面貌。遗址一层层土色变化,反映了马家浜、崧泽、良诸文化早晚有序的文化层叠压关系,可看作是一份距今60OO年至 的上海远古时代的历史年表。该古文化遗址被誉为上海的“金字塔”。

篇2:上海历史文化介绍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长期以来是复旦大学接受外国留学生和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复旦大学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历史却已有半个世纪了。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接受的第一位外国学生是曾任日本东洋大学文学教授的今富正巳。1952年夏上海学院中文系并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今富正已随之进入我校中文系学习。1953年7月提前1年毕业。1956年9月日本学生中田庆雄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特别优秀生”,转到复旦大学中文系随胡裕树教授学习现代汉语,1958年7月毕业。同时学习的还有山下好之、菊地升等日本学生。中田庆雄现任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理事长。鉴于他为中日贸易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2003年1月20日中日友好协会宋健会长代表中国政府授予中田庆雄“中日友好使者”称号。1992年被复旦大学聘为顾问教授。1959年10月—1961年,苏联留学生基达连科·米沙来校攻读中国哲学史,指导教师为胡曲园、严北溟、周予同等教授。1965年2月—7月,阿尔巴尼亚留学生沙邦·巴沙库在复旦微分几何专业学习,指导教师为苏步青教授。通过论文答辩后巴沙库被授予硕士学位。

1965年9月有214名越南留学生来复旦学习,其中1名研究生、1名进修生分别由谢希德、华中一教授指导,其余分成12个班学习汉语。为此,经学校领导多次研究决定,于8月成立“外国留学生办公室”,负责越南留学生教学和管理。外国留学生办公室负责人为胡裕树、蒋培玉,并配备27名教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这批留学生陆续回国。此后,外国留学生办公室自行解体。

1974年复旦大学恢复接受外国留学生。学校先后设立“校办外国留学生组”、“外国留学生办公室”、“外事办公室外国留学生组”等留学生管理机构,李荣兴、陈仁凤先后任组长,蔡传廉、胡正娥、王邦佐等先后分管留学生工作。

1984年8月,学校成立独立编制的“外国留学生部”,由蔡传廉任主任,陈仁凤任副主任。外国留学生部下设汉语、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概况等教研室以及办公室、教务科、行政科,全面负责外国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来复旦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人数增长较快,为适应留学生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复旦大学于1987年5月正式组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由蔡传廉任院长,陈仁凤任副院长。1991年6月陈仁凤继任院长。先后担任副院长的有王国安(1988年6月—1991年11月)、李福根(1991年11月—1997年2月)、陶黎铭(1993年3月—2005年1月)、沈文忠(1997年3月—现在)、张高孟(2001年1月—2003年11月),吴中伟(2005年1月—现在)、彭增安(2005年1月—现在)。1997年12月,陈仁凤调市外办工作,担任市外办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学校委任博士生导师朱立元教授为学院院长、吴慧贞为学院常务副院长。2004年11月,学校委任博士生导师朱永生教授为学院院长。

2004年以前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是一个集外国留学生教学、管理、后勤服务三位一体的留学生院,其机构设置相应分成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三大板块。教学方面除原有几个教研室以外,学院成立时又增设汉语第二教研室;年底又从两个汉语教研室中析置汉语第三教研室。翌年新设教材教法研究室。1994年设立语言文化教研室。1996年5月学院设立一室两部:成立汉学研究室,聘请古籍整理所章培恒、中文系顾易生、哲学系潘富恩等著名教授为兼职教授;成立汉语进修部,下辖三个汉语教研室,分别负责初级汉语、中级汉语、高级汉语的教学;成立语言文化部,下辖语言文化、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三个教研室,负责汉语言本科生、普通专业进修生的教学。1999年5月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两个教研室合并为语言文化第二教研室;2001年7月从语言文化第一教研室析出语言文化第二教研室,原语言文化第二教研室改名为语言文化第三教研室。

行政管理方面学院设有院办公室、招生办公室、学生科、教务科、行政科、财务室、资料室等科室。2000年4月复旦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合并,上海医科大学留办改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医学分院;翌年2月两校实质性融合后改称枫林校区办公室。

后勤服务方面设有餐厅、大楼管理、服务中心、小卖部等机构,另有留学生专用运动场、健身房、洗衣房等生活设施。

为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学校对外国留学生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2003年1月,将原由学院管理的外国留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托付给校外物业公司,原在留学生宿舍工作的工人同时由该物业公司托管。同年11月,又将原学院招生办、学生科、行政科、枫林办等科室分出去,成立“留学生办公室”,负责全校外国留学生管理的政策制订与工作协调,吴慧贞调任留办主任;新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专门负责对外汉语教学与科研及在学院学习的留学生的相关管理。

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学院已形成一支学科结构与年龄层次比较合理、业务素质良好、教学经验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59人,其中语言类教师占三分之二略强,文化类教师占近三分之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共42人,占70%。教师中已有研究生学位的共46人;有高级职称的共26人。曾长期在学院执教现已退休的教授有高玉蓉、陈光磊、陈仁凤、陈阿宝、秦湘、王国安。2002年聘请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屈承熹先生为学院兼职教授。学院还聘有大量兼职教师。目前学院为留学生共开设数十门课程,大部分课程得到了留学生的好评。王国安在1985年被教育部评为外国留学生先进工作者;吴中伟、秦湘等获得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优秀奖二、三等奖。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学院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复旦在全国对外汉语教学界较早地打破了按学期划分的编班传统,创建了“零起点、八级次、两年制”的基础汉语教学体制,逐步形成了“细化级次,多层递进”、“小步走,连续教,两月上个新台阶”这两个基本特征。学院组织编写了与此配套的汉语教学主干教材和口语、听力、泛读等分技能语言训练教材,制订实施了包括教学总体设计、课程设置、测试和评估等方面的一整套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制度(1999年5月建立,2004年2月改为教学指导小组)。这一独特的教学模式涵盖汉语言本科教学、汉语长期进修教学、汉语短期速成教学,其基本思路已为国家汉办所编制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吸收。

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院在全国第一个开设了专门面向外国留学生的本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化专业”(现为汉语言[对外]专业),培养各国留学生成为熟练掌握汉语、全面了解中国文化、能同中国进行各种交流的通用人才。该专业现设语言文化、汉英双语、汉英国际和国际经贸等方向。自成立以来,已有七届毕业生。目前在校的该专业学生共有500多人。汉语言本科专业实行宽进严出、逐年淘汰制,以确保学历学位生的教学质量。

学院制订科研成果奖励政策,举办国际国内各种学术讨论会,组织青年学术沙龙,编辑出版各种论文集与《汉学论丛》,鼓励、支持广大教师参加科研活动。学院教师在承担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想方设法挤时间搞科研,发表或出版了大量有关对外汉语以及文、史、哲、经等学科领域较有质量的论文和著作以及各种工具书和译著等。目前,学院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十多项。学院“对外汉语„细化级次,多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项目获2000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另外近几年还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9 项。

复旦大学一向重视对外汉语教材编写队伍的建设和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二十多年来,学院先后编写出版了包括对外汉语教学主干课型教材、教学配套类技能训练教材、综合类文化教材、应试技能教材等各种类型的教材30多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今日汉语》(共14册)、《新汉语课本》(共8册)、《标准汉语教程》(共12册)、《新编汉语速成教材》(共6册)、《汉语水平考试技巧》、《中国文化系列教材》(共7种)、《当代中文》(共14册)等。

早在1990年,复旦大学就已正式成为国家汉语水平考试的南方考点。现在每年5月、7月、12月三次举行考试。学院也注意开展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工作。1995年学院成为国家在上海及临近省市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考点。

作为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华东分会会长、秘书长单位,学院多次承担组织华东地区对外汉语教学会议,编辑出版华东地区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集,组织青年学术委员会,并开展相关活动。

2002年11月在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评审中复旦大学名列第二,仅次于北京语言大学。2003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等4家单位成为我国首批对外汉语教学基地。

学院全方位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每年吸收各国著名高校的交流学生来校学习;与外国教育机构合作举办各类短训班;和众多国外留学中介机构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不断开拓汉语言本科新的专业方向;依托外国办学机构,在海外建立教学点。多年来,学院每年派6至9名教师赴欧美、日、韩等国家担任汉语教学工作或进行合作研究。

复旦大学所接受的外国留学生类别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学历生和语言进修生、普通进修生、高级进修生、研究学者等非学历生以及短期留学生。自1974年以来,共接受了来自100多个国家1万余名各类留学生(见附表一)。2003年复旦大学共有26个院系所接受了近1800名长期留学生(见附表二)。2007年春已注册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学习的本科生和长期进修生有1300多名,来自50多个国家。因此,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被誉为“小小联合国”。为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学院建立了联系教师(班主任)制度,即每位教师负责联系1-3个班级的留学生,热心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了解。学院每年一次组织为期一周的教学旅行,让留学生到中国各地亲身感悟中国文化,熟悉中国社会。平时学院也组织各种参观、交流、文体活动,丰富留学生的课余生活。学院还连续多年组织汉语演讲比赛和摄影比赛。

学院现有留学生专用的大小50多间教室、10个多媒体教室,4个视听教室、1个多功能教室和1个大考场。学院资料室有各种图书11600多册,中外文报刊200余种,各类音像资料1000余盒。(2007年5月更新)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作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院,它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负责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专门机构,也是专门负责培养外国留学生的教学单位,集招生、培养、发放奖学金以及核发文凭等职能。自成立至今,国际交流学院不断拓展业务,目前主要的项目有四个:1)外国留学生的学历生教育;2)交换生项目,负责接收来自外国合作院校的交换生以及选派我校的学生到国外合作院校交流;3)语言生项目,招收来自世界各地来华学习汉语的学生;4)学习之旅项目,利用暑期选派学生到国外知名大学进行为期三至四周的学习之旅活动。随着我校国际化办学思想的不断深入,我校留学生人数以及派送到国外的交流生人数逐年递增,与我校签约的国外大学也在不断增加。为适应我校学生毕业后出国深造的需要,国际交流学院在积极拓展“3+1”的留学直通车项目。

国际交流学院设有中、英、日文三种语言的网页,可进行网上招生,同时逐步扩大教师队伍,优化教师资源,目前共有校内外专兼职对外汉语教师17人。语言生项目除开设有五个水平等级的常规汉语班外,又根据目前留学生构成的特点新开设了企业语言培训班、日常口语强化班、HSK考前强化辅导班,以及根据学员的不同需求开设各种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和经贸类课程。

为了吸引留学生更好地在我校学习、生活,国际交流学院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我院每学期都组织留学生参加中国文化体验两日游活动,在领略中国大好河山的同时,领会中国丰富的文化内涵,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另外每学期与我校松江校区学生的联谊活动更是外国留学生了解本地生学习生话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加深了中外学生的情谊,同时也提高汉语语言的沟通能力。

为了给我校学生提供积累海外学习和实习经验的机会,提高就业竞争力,我院积极拓展渠道与国外商学院商谈互派学生项目,目前与我校合作的院校包括美国的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美国明智大学(Sage Colleges)、美国海外留学基金会(SAF);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University)、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英国中兰开夏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 Osnabruck,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法国格勒诺布尔管理学院(Ecole de Management Grenoble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南特大学企业管理学院(IAE Universite de Nante)、巴黎高等商学院(ISC Paris)、特鲁瓦高等商学院集团(Ecole Superieure de Commerce de Troyes)、克莱蒙高等商业集团(ESC de Clermont)等;荷兰的鹿特丹商学院(Rotterdam Business School);日本国士馆大学等大学。

从2008开始,我校与英国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美国的萨福克大学(Suffolk University)合作,开展了暑期学习之旅项目,该项目每年可派近100学生赴国外进行短期交流学习。

截止2009年5月止,我校接收了来自49个国家的1000多位各类外国留学生,送出了500多位学生分别到8个国家22所大学交流学习。

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成立于1951年,位于上海市中心,毗邻繁华的虹桥经济开发区,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之一,服装设计、纺织工程、国际贸易、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等特色学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东华大学是一所集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与艺术、法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现有16个学院、50个本科专业、61个硕士专业、29个博士专业,5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包括6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建筑、环保、新材料等领域,申请和授权的专利数位居中国高校的前列。

学校现有在校生25000余名,教职工3000余名。研究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100%,本科生就业率近年来均保持在95%以上。目前,学校已与世界80多所知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成功举办纺织、服装、材料等领域各类国际学术会议或论坛。

东华大学从1954年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是中国最早接受留学生的院校之一,已为100多个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留学生。留学生可通过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申请攻读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或做博士后研究,也可申请汉语进修、预科项目或其它专业进修以及参加各类短期班学习。

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面向国际学生和在华外籍人士,以促进中外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为己任,培养熟悉中国文化、致力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国际人才。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积极引进高层次师资和管理人才,配备先进教学设施,贯彻实施严格的教学质量监管体系,努力办成高水平的外向型、开放性的国际学院。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是一个国际大家庭,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们加入这个大家庭。在这里,留学生们可以从学院和国际学生联谊会得到学习和生活上全方位的帮助,还可以参加各类社团和文化交流活动,在东华大学度过难忘的时光。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同济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创建于1907年,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经过百年奋斗,同济大学已发展成为已拥有理、工、医、文、法、哲、经济、管理、教育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

同济大学现有建筑与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电子与信息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目前学校共有82个本科专业、209个硕士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78个,16个博士后流动站,各类学生5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4200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6人,工程院院士7人,教授等正高级职称者710多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者1500多人。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4个。学校还设有5个附属医院和2个附属学校。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3700多亩,分五个校区。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同济大学逐步形成了五大办学优势:历史悠久、学风严谨、师资实力雄厚的传统优势;建筑、土木、海洋、环境、车辆、交通等水平居先的学科优势;博采众长,对德(欧)交往“窗口”的国际交流优势;立足上海、紧密结合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地域优势;直属中央、服务于全国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建制优势。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我校留学生教育事业最早可追溯到1964年迎来的第一批来自越南的留学生;学校复校后早在1993年经贸外语系也招收了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作为专门从事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部门——留学生办公室成立于1999年4月,后改为“留学生部”,这是我院的前身。2001年10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成立,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和自费留学生,以搞好“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留学生工作为已任。“中国特色,国际接轨,与时俱进”是我院的办学宗旨。学院设有层次完整的留学生教学体系,拥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进修生、语言生等各个层次。截至2007年12月,有来自84个国家的留学生1000余名,其中学历学位生超过70%。学院推行学分制度和灵活的选课制度,对学习努力、成绩优秀或符合相关条件的留学生颁发奖学金。同时,在暑假和寒假期间分别举办小学期专业教学和各种短期班。在学科建设方面,2001年设立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2006年设立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结构合理、以语言学专业博士为主的老中青结合的专职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2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名;并有18名教师获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中国著名语言学家、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陆俭明教授,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教授应邀出任学院的名誉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为中国南方最著名的外国语大学,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是“九五”、“十五”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上外在对外汉语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由来已久。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已提出建构主义外语教学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对外汉语教学论,编写出版了汉语教材,1980年,上外凭借第二语言教学优势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并着手培养外汉师资,1994年,在校领导的关注与支持下,组建了以对外汉语系与留学生部为基础的新型的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3人,一半以上教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对外汉语教师都持有外汉教师资格证书,并具有丰富的在海外执教的经验。

学院成立以后,在传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科研力度,确立三个科研重点,即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及与此相关的汉语本体研究、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文化研究。科研工作由点及面,全面铺开,成果显著。迄今为止,已出版专著三十余部,其中多部作品荣获国家级、省级优秀图书奖。在外汉教材编写方面也颇见成效,承担着国际合作编写教材的项目和国家汉办的教材规划项目。目前,学院正组织力量编写以建构主义第二语言教学论为指导思想的对外汉语系列教材,在适当时机,还将推出面向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汉语主体教材。

学院已拥有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点,并以相关学科为支撑,大力发展留学生汉语教学,从长、短期的汉语进修班,到留学生学历教育,形成了多元化的汉语教学模式,从本科生到硕士、博士等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建立了完整的学历教育体系。1980年至今,先后有来自49个国家的留学生累计6071名,2002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167名,其中半年以上的长期生842名,2003汉语言本科专业学生共350名左右,占长期生的一半以上,长期留学生人数已超过上外全日制在校中国学生总人数的10%。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留学生本科教育,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学生分别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克兰、斯洛文尼亚、葡萄牙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学院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籍汉语人才为办学宗旨,在汉语言本科专业基础上先后开设汉语经贸、汉英双语两个复合型专业方向,汉日双语、汉韩双语等复合型专业方向也在积极筹备中。

此外,学院积极拓宽办学渠道,采用“走出去”、“请进来”两种模式,与海外大学进行双边或多边合作,探索出独具特色的留学生本科教育新道路。学院已与英国伦敦大学、日本法政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澳大利亚模纳士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合作项目成效显著。

学院以实现教学规范化与管理制度化为目标,坚持“宽进严出”的原则,辅以“低汰高推”(即在低年级实行严格淘汰,不合格者留级及至退学;在高年级则全力推动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学业)的做法,与考勤制度、奖学金制度、班长班主任会议制度等各种制度相配合,确保本科毕业生的质量与数量。办学至今,留学生课内成绩、HSK成绩达标率、毕业率逐年提高,已有7届本科留学生获得毕业文凭和学士学位证书。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以深厚的学科基础、精良的师资队伍、幽雅的学习环境、良好的语言氛围,诚邀五洲四海莘莘学子,共育中华文明长开之花。

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是上海大学负责中外文化交流和招收与培养外国留学生的一个专门学院。它承担外国留学生的招生、管理、生活服务和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同时负责上海大学与海外高校共建的孔子学院事务协调和国际校际学生交流与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工作。

学院设有院办公室、留学生招生办公室、留学生管理办公室、留学生生活服务办公室、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心、教务办公室、财务办公室、国际校际学生交流与孔子学院事务协调办公室、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与招生新项目开发办公室等机构。学院现有在职正式教职工59名,有一支富有教学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2人。上海大学自196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至今已有来自120多个国家的18,000多名留学生先后在本校学习。1988年起上海大学开始招收直接用英语授课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普通进修生和高级进修生。从2003年起,国际交流学院开始招收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生。2006年来校学习留学生总人数突破2000人,2009年来校学习留学生总人数超过2700人。学院充分利用上海大学所有专业的教育资源优势,采取进入专业院系学习、进入语言班上课和单独上课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留学生接受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长期与短期汉语培训等不同学习要求。学院除开设不同水平的汉语听读写课程外,还根据留学生学生需要开设“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中国当代经济”、“中国名胜古迹”、“书法”、“太极拳”、“茶道文化”、“烹调技术”等选修课程和讲座。学院还与宋园茶艺馆、闸北区大宁街道、静安区江宁街道、长宁区区委组织部与区人事局、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中亚饭店等有关单位合作建立了一批有特色的留学生语言实习基地,留学生学生不仅能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又能得到用汉语进行交流从而提高汉语水平的机会。为推广汉语教学和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校与海外高校已陆续共建了三所孔子学院,即2006年12月建立的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普吉孔子学院、2007年11月建立的爱尔兰科克大学孔子学院和2008年10月建立的土耳其海峡大学孔子学院。由国际交流学院负责孔子学院的各种事务的协调工作,并每年向每个孔子学院派出中方院长1人,专职汉语教师1人,还选派志愿者汉语教学人员总计20多人。三年来,在这些孔子学院学习的人数已超过3000人。学院还积极推进国际校际学生交流,已与世界上7个国家的22所高校签订了校际学生交流协议。2009年共计派出交流生77人,接受交流生33人。

在学校领导和各有关部门与院(系)的支持配合下,国际交流学院将努力贯彻执行教育部制订的“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留学生教育工作方针,积极稳妥地发展我校留学生教育事业,为推进我校教育国际化,为世界各国培养优秀人才并发展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合作和交流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2000年5月,是负责学校来华留学生招生(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管理以及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科研的二级学院。学院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桃李苑,并在闵行校区行政楼设有综合办公室。自学院成立以来,交大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来校攻读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位生比例大幅增加,留学生层次明显提高。自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朝鲜、澳大利亚、泰国等五大洲6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长,2008年我校留学生总数为5542名,其中本科生1272,硕士154,博士27,进修生2807,短期生1282。学位生总计1453名,比2007年增长23%。

国际教育学院的部门设置为学院办公室、招生办公室、教务办公室、留学生事务办公室、闵行综合办公室、中日文化交流中心、汉语系、汉语言研究所、汉语言工程与测试中心、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多元文化研究所和来华留学项目管理办公室等12个部门,分别负责留学生的招生、管理、教学等各类事务。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使学院能依托学校学科的优势,开展教学科研。学院留学生宿舍设施完备,有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科学的人性化管理。

同时,学院拥有留学生专用教室43个、其中多媒体教室12个、语音教室2个。这些都为留学生提供了优良的教学、生活环境和优质服务。学院不仅开设有多种类型的汉语学习课程,而且也有以培养能运用汉语从事汉语教学、翻译、外交以及管理等多种工作的《汉语言》本科专业,同时还有以培养高级型应用人才的《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专业。这些不仅为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人或海外华人、华侨提供了多种系统学习汉语的机会,而且为他们熟悉中国国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为扩大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架起了桥梁。

华东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地处中国上海,是一所学科特色鲜明、理工农医经管文法等多学科研究型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确认的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学校。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具备完善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学校20世纪50年代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至今已有来自80多个国家的数千名留学生在此完成学业。华东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负责学校外国留学生的招生、教学安排和日常管理,学院以人性化的管理、教学、服务为在校学习的各国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上海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处

上海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处是上海理工大学执行涉外政策、协调国际交流与合作事务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我们主要职责包括:起草全校国际合作工作的发展规划;为学校领导提供咨询;协调全校外事活动,为院系的教学、科研和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信息和联系服务;受上级部门委托,负责重大外事接待活动的策划、实施;校际交流计划的统筹管理,包括计划的制定、协议的拟订、交流项目的实施和运转情况的跟踪管理、服务;外国留学生和研究学者的归口管理,包括发展规划的制订、参与招生、外事和教学管理、生活服务;外国专家的聘请、报批、外事和生活管理;国际会议的审核报批;境外办学的联络、审核和报批;教职工因公出国(境)和学生因公出国(境)护照、签证(港澳通行证)的办理,代表学校签署对教职员工因私出国(境)的意见;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事务。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属三所重点大学之一,是一所以人文学科见长,教师教育和对外汉语教育为特色,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高等学府。学校创立于1954年,现有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22个二级博士学位授予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9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2个本科专业。在校本专科生23000余人,研究生4000余人,各类留学生2000余人。国际交流处是学校外事归口管理的行政职能部门。在校党委、校行政领导下,国际交流处的主要任务是当好校党委和校长在外事工作中的助手和参谋,提出学校国际合作交流的规划建议,开拓学校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制定我校外事工作的规章制度,检查有关部门贯彻执行外事工作的情况,协调学校各项涉外事务,负责安排或协助安排本校的外事活动。具体职责是:

-组织和统筹安排学校的外事活动,处理国际联络事务;

-会同教务处及有关学院,受理、申报合作办学项目;

-会同科技处和社科处,受理、申报国际学术会议;

-会同社科处、科技处和教务处等,审核长短期外籍专家项目,办理有关手续,提供相关服务;

-会同人事处,提出出国团组建议,落实教师进修学习项目,落实团组出访计划,办理教职工出国手续;

-会同学生处、教务处规划与落实学生交流项目,办理有关手续;

-审核和办理来华留学生入学及出入境管理手续;

-会同校港澳台办公室、统战部,规划和落实与港澳台事务有关的项目,办理与港澳台事务有关的手续;

-负责学校师生其它涉外活动的审核与备案。

为进一步协调留学生工作,促进留学生教育有计划协调发展,由校领导统一协调,会同国际交流处、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处及财务处等,成立了留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际交流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际交流处及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是学校行政机关负责国际合作与交流及港澳台事务的一个职能机构,是学校执行国家外交政策和教育外事政策、处理全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及港澳台工作的一个归口部门,肩负着政策把关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管理的双重职责。在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交流处

我校重视与国(境)外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分别建立了中外合作项目,还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迪肯大学、美国威拉姆特大学每年共同举办短期项目。与我校建立或保持良好的校际合作交流关系的国(境)外院校的有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威拉姆特大学、芝加哥-肯特法学院、旧金山大学、圣路易斯大学、约翰·马歇尔法学院、金门大学,德国帕桑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荷兰自由大学、艾柔默斯大学、格罗宁根大学,英国华威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卢顿大学、赫德福大学、卡迪夫大学,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巴黎第五大学,意大利罗马第三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青山学院大学、熊本大学、香川大学、九州国际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迪肯大学、昆士兰大学、维多利亚科技大学、悉尼科技大学,韩国清州大学、安山1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

此外,我校除了与全国政法院校及各大学法学院(系)保持合作交流外,还与上海市人大、北京大学法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一中院、二中院、以及诸多区级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和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国浩律师事务所、段和段律师事务所、通力律师事务所等70余家立法、司法、执法、金融、法律服务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交流处是华东政法学院行政机关负责外事工作的一个职能机构,其职能是:

管理职能:负责学校外事工作的归口管理,包括外国专家、留学生工作的管理,本校出国人员的管理及其具体事务的协调处理。

服务职能:负责外事接待与通讯联络、出国手续办理,外事信息与资料的收集、翻译、处理、咨询,并且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支持信息,为二级学院的国际合作办学提供指导与帮助。

对外宣传职能:全方位地向校内外介绍本校外事工作的进展,向海外宣传学校的发展与成就,以促进我校与海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篇3:上海历史文化介绍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文化中心,简称:上海世博文化中心。作为世博园区的四大永久建筑之一,上海世博文化中心拥有一个1.8万座的主场馆、音乐俱乐部、电影院、溜冰场、餐厅和零售区域,建筑面积16万m2,是世博园区内主要的娱乐集聚区。文化中心作为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焦点,承担了世博会的开、闭幕式的主会场,成为世博会期间展示、交流中外文化艺术的理想场所。

世博文化中心以其穿梭腾飞的姿态、极具未来感的独特外形,表达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其文化娱乐集聚区的定位,使其成为永不落幕的城市舞台,精彩展示和延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

世博会后,上海世博文化中心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集综合演艺、艺术展示、体育竞技和时尚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娱乐集聚区,在引领上海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针对世博文化中心多功能、高规格、现代化文化娱乐的综合服务需求,我们将建筑艺术与智能信息技术紧密而完美结合,建立了先进、完美,而节能的“未来综合业务应用”的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电视制作系统、电视转播管网系统及体育扩声系统。

本工程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并获2011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智能化建筑项目二等奖。

2 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

为配合世博文化中心“时空飞梭”的设计理念,其外立面投影显示系统是建筑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晚上,在各类亮化工程的衬托下,整个建筑物宛如一个即将腾空的飞碟。其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更是给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使世博文化中心体现了其时代性与高科技性的完美结合。

针对世博文化中心建筑外型简洁的特点,建筑外立面铝板上不能进行LED显示模块的安装,而超高亮投影机安装在二层室外平台上既能达到较好的显示效果,又不破坏建筑的整体形象。因而世博文化中心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采用高亮度投影DLP技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设计中,在对许多具体的难题进行了攻破后,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在世博文化中心得以应用,其技术要求及功能特点如下:

1)图形变形修整技术:由于世博文化中心外型呈飞状,外型呈多重弧型,采用图像变形修整技术有助于在多重弧型表面上进行投影显示。通过自定义的网格、方向、分辨率、显示区和图像映射,对变形状态进行控制,达到修整还原的技术。

2)边缘融合技术:由于世博文化中心需要同时使用多个投影机来显示一个图像信源,由每个投影机投影最终图像的一个部分。这样可以实现高亮度、高分辨率的投影显示,通过边缘融合技术达到无缝拼接的显示效果。

3)视频复合投影机联网技术:由于世博文化中心需要将内场转播信号在建筑外立面多个投影机进行投影显示,每个投影机设定IP地址,通过以太网电缆及网络交换机,集中在网上管理和控制每个投影机。在控制室内采用视频控制主机,可以接收输入的视频信号(包括内场演出的直播电视信号),也可以播放存储的视频内容,通过视频控制主机对每路视频信号进行复合分配,并通过网络交换传输至每个投影机。考虑到投影机离控制室比较远,在控制室内配了视频光端机,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到每个投影机,投影机采用30000lx DLP技术超高亮投影机,建筑外立面投影显示系统如图1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利用DLP技术投影系统是解决建筑外立面显示的最好解决方案。利用30000lx投影机将视频图像投射到外立面铝板上,每块投影区20m×12m,会给人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再利用画面拼接成40m×12m或80m×12m投影区,配合有创意的信号,让人过目不忘,也体现了其时代性与高科技性的完美结合。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已成为世博文化中心的一大亮点,建筑外立面投影全覆盖显示系统效果如图2所示。

为更好地体现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在世博文化中心的表现效果,在现场主体结构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我们模拟现场实景搭台在夜间进行了投影实验。采用30000lx DLP技术超高亮投影机将视频图像投射到外立面铝板上,每块投影区20m×12m。图3为模拟现场实景进行投影实验所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显示效果非常理想。实验中也对系统的图形变形修整技术、边缘融合技术、视频复合投影机联网技术进行了测试,均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实验中无论是近观,还是远眺,都给人以非常强烈地冲击和震撼。

当然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白天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在夜间进行的投影实验中,我们也模拟了建筑周边的道路照明、景观照明、泛光照明,当环境照度较强烈时,会对显示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当环境照度降低时,又能产生非常好的显示效果。故此我们将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与泛光照明系统、景观照明系统进行了集成联动,当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启动时,关闭泛光照明系统,降低景观照明系统的照度,从而使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更好地发挥它的显示效果。通过投影实验可以看出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的使用,给世博文化中心乃至整个世博园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出非常欢快的节日氛围。

3 建筑智能化系统

3.1 通信系统

本系统主要围绕世博文化中心的语音通话需求,涵盖程控交换机、无绳电话、无线对讲、移动信号覆盖4个子系统。

●程控交换机子系统:

程控电话交换机支持电信提供的DID业务,功能上除了满足文化中心的日常通话外,还另划分一个区域,专用于接听外来有关剧院演出节目的咨询呼叫及订票呼叫。

●无绳电话子系统:

无绳电话功能是集成于程控交换机系统的,为世博文化中心提供功能强大的具有无线交换能力的办公移动通信,以满足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物业人员移动时的呼叫。通过现场测试定位,将电话天线收发基站安装在各层的最佳使用点。

●无线对讲子系统:

无线对讲通讯系统主要用于世博文化中心内部安保人员通讯、工程报修等使用要求,通过基站天线发出高频寻呼信号,方便文化中心内部管理和维护人员之间建立双方或多方通信或实现数字信息传输之功能。

●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子系统:

移动通信信号覆盖不仅仅是对室内盲区的改善,同时也包括对室内无线通信质量、网络质量及系统容量的改善。对于高话务量的文化中心,移动无线信号的覆盖,除了对诸如地下室、1层、电梯轿厢等屏蔽性地方信号的引入外,同时也应考虑因接收到来自多个方向的杂乱不稳定信号而容易掉话、断线、切换不成功等方面因素,解决室内话务及拥塞问题。

3.2 计算机网络系统

本系统是涉及整个世博文化中心的业务及办公信息系统,它需要在世博文化中心不同部门、不同应用系统之间进行业务协同和数据交换,实现世博文化中心的对外和对内业务,其网络结构如图4所示。

3.3 综合布线系统

本综合布线系统主要分为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垂直区子系统和设备区子系统五个部分。

话音主干采用3类50对或100对大对数电缆,数据主干采用2根室内6芯多模光纤线缆,互为冗余备用。

本综合布线系统共设信息点1289个。话音电缆和数据电缆全部采用六类4对UTP双绞线,信息插座采用六类模块。话音及数据主配线架在地下1层电话网络信息机房内,每层设立若干个单独的分配线间及配置相应端接设备。

3.4 卫星接收及电缆电视传输系统

上海世博文化中心大楼的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主要用于接收国内及国际的经济、金融信息及娱乐节目。本系统用于接收市内有线电视系统的传输电视信号,同时具备卫星电视节目接收、自办节目及现场转播等功能要求。

本系统卫星电视接收部分设计为可同时接收8套卫星电视节目。

电缆传输系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回路进行设计,三个不同回路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节目源的播放。分别为:

A回路:为溜冰场、各层开放式商业区、各类值班室等普通区域使用,不能收看卫星电视节目;

B回路:为VIP区域和办公室等部位使用,能收看所有频道的电视节目;

C回路:为演出及比赛的后场区域使用,平时能收看到所有的电视节目源,在赛事或演出时仅能收看到比赛或演出实况的现场电视信号,便于演职人员或运动员、教练员等对前场信息的掌控。

3.5 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

本系统具有背景音乐广播、公共广播、火灾事故广播功能。除了进行正常的日常背景音乐和业务广播外,出现火灾等紧急事件时可接收消防报警系统的联动信号,自动切换成火灾事故广播,并可随时转为人工指挥。

文化中心具有不同类型的区域,如入场区域、赛事后勤区域、影视娱乐区域、餐饮休闲区域等,对背景音乐的内容、音量、播放控制等都会有不同需求。由于和赛事相关的部分有后台区域、训练区域、媒体区域等,因此会有内部业务呼叫的需求。

3.6 综合安保系统

综合安保系统是现代智能化大楼基础性的系统,作为开闭幕式及各类大型演出和活动场馆的世博文化中心,人员流动性大,人数众多,来往人员复杂,容易滋生安全问题,故对安全级别要求特别高。本系统是将视频监控安防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停车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及安全检测系统组合而成的综合安保系统,是将各个子系统集成形成的综合安保管理平台,可实现各个子系统的联动控制,实现人防和技防的统一。本系统具备与市110报警联网功能。

3.7 电子信息公告系统

电子公告显示系统是一套全新的公众信息发布平台,每个控制显示终端(PDP、LED、LCD、触摸屏等)相当于一个IP地址终端,可以实现群组控制,也可以实现单点控制。管理人员在信息中心就可以将制作好的各种材料(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通过网络传递到任意地点,通过安装的各类显示终端,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播放出来。

3.8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世博文化中心作为三星绿色建筑,BA系统的设计更应具有充分的可靠性、先进性、实用性以及良好的灵活性、开放性,使之能在充分满足世博文化中心运行需要的同时达到科学节能的效果。系统的管理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同时要求具备方便的升级能力,保护用户的投资。

3.9 机房工程

机房是计算机系统和其他弱电设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安全、稳定、标准的机房环境并实施科学的机房管理手段,是计算机及通信行业风险防范工作的基础。

对于电话网络信息机房、消防安保中心机房、传播、应急等专业机房的设计,尽可能地减少计算机及各种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极大减弱外部电磁场对计算机系统和其他弱电系统的干扰,为系统提供可靠的环境及所需的各种条件,保证计算机系统及其他弱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3.1 0 智能化系统平台

着眼于绿色智能建筑的各类基本功能,我们将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BMS)作为建筑内所有设备运行信息的汇集与处理中心(平台),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和处理。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对各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使各子系统和设备始终处于有条不紊、协调一致的运行状态;在此前提下,合理降低造价,最大限度地节省能耗和日常运行管理的各项费用;保证各系统能得到充分、高效、可靠的运行。

4 体育场馆工艺设计

4.1 电视转播管网系统

为满足世博文化中心举办大型文艺演出或其他活动时电视现场实况的转播和评论、现场实况的广播等需要,场馆为电视转播提供相应条件预留。包含场馆为电视转播机构、广播机构、平面媒体机构等提供符合专业要求的媒体设施及为媒体服务的广播、摄像和信息等基础条件。通常对一个体育场馆来说,其场馆可以根据其所举办的体育赛事的等级(国家级、洲际性比赛、世界性比赛)来进行不同规模的电视转播的条件预留。

由于转播一个NBA篮球比赛的摄像机位设置为10!20多个,机位的多少、角度、位置均能直接影响到转播赛事的精彩程度。对于一些复杂的电视转播的机位,如无预埋线路,几乎不可能保证每个必要的机位可以放置摄像机并布线。而高水平的电视转播和节目制作能力,无疑将会增加场馆的市场开发机会、提高场馆利用率和增加营运收入。体育比赛的电视转播首先要求摄像机在体育场馆内必需有一个合理的分布。从近景手执摄像机,到中景、全景摄像机,以及特殊的无人值守的遥控摄像机等,针对不同的比赛,须按照电视转播机构的要求,在比赛场内架设。

4.2 电视制作系统

世博文化中心电视制作系统主要用于演出或比赛现场图像的摄取和切换,类似于电视演播室视频制作系统。通过系统配备的摄像机,将摄取的图像送导控,经导演切换后,送场内安装的大屏幕现实系统。视频制作系统可以完成简单的切换,制作系统需要配备必要的技术控制手段,确保输出图像的技术质量。制作系统只考虑简单音频处理系统,目的是在演出需要播放预先录制好的节目时,可以将音频信号送到扩声系统中。系统配备简单的节目录制手段,可以播放或将经切换后的视频和来自扩声系统的声音录制到硬盘录像机和DVD刻录机上。

世博文化中心电视制作系统配备6台演播室配置的摄像机,用于场内摄像。另外配备3台固定安装式带云台摄像机,安装在球架和视频吊仓下。摄像机采用标清数字标准,传输系统采用光缆。整个制作系统为标清系统。外送信号的传输由接收信号的部门解决。视频格式采用SDI(串行数字信号)和模拟视频信号,符合625行50场、图像宽高比为16:9和4:3两种模式。

4.3 场馆扩声系统

根据体育馆观众席扩声系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131-2000)中一级指标,设计标准如下表所示:

世博文化中心体育馆扩声系统,除传统意义上的扩声系统外,还包括信号传输网络和监控网络。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如下:

●扩声系统:负责体育赛事的语音扩声,支持分区的扩声模式;文艺演出时,兼作为外来演出系统的热备份或基本组成之一;

●信号传输网络:完成文化中心各技术用房之间的信号交互;完成与本地相关系统、与电台电视台以及记者媒体等之间的信号交互;支持外来演出系统的灵活接入。同时,通过合理的信号传输设计,有效保证文化中心这么大建筑空间内扩声系统的信号传输质量;

●监控网络:把放置于异处的数字设备,如数字音频处理器、功放和数字调音台等集成于同一监控网络上,从而打破设备放置空间的限制。在软件监控平台上集中管理控制监视这些设备的工作状态,以实现简化系统维护管理、提高故障干预及时性的目标。

5 结束语

世博文化中心充满活力的建筑形态,融合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将成为永不落幕的城市舞台。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将更好地诠释世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科技—让世博更精彩”的主题!

先进、成熟、可靠的智能化设计,使得世博文化中心拥有了一套高度集成、高效运转、高新实用的智能化系统。现代化和便捷的通信手段,创建高效、先进的运营、管理体制,将使文化中心成为永不落幕的城市舞台。

对于一个集体育场馆、综合文化、艺术展示、时尚娱乐于一体的文化娱乐集聚区,电视制作系统、电视转播管网、体育扩声系统、舞台机械工艺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精心的规划和实施,能为高水平演出及比赛的进行、电视转播提供保证。

摘要:本文对上海世博文化中心的建筑外立面超高亮投影显示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及涉及体育场馆的电视转播管网系统、体育扩声系统等进行了介绍。

篇4:上海历史文化介绍

■ 上海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活性乳酸菌乳饮品制造商——日本养乐多集团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第二家子公司,投资总额高达9575万美元。为了实现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提供最佳商品的市场战略目标,养乐多集团于2004年8月10日在上海成立了上海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2006年9月8日,养乐多上海工厂正式竣工投产,该工厂占地面积46,667平方米,最大生产能力可达到130万瓶/天,以满足华东及华北地区的市场需求。最严格的生产管理,最卓越的物流体系,每天都保证养乐多最新鲜的健康品质!

■ “养乐多”是以每天为消费者补充益生菌为目的的产品,它采用最新技术和最严格的生产管理体制,每天将最新鲜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每一瓶养乐多里富含100亿个活性乳酸菌,养乐多菌是我们体内真正的益生菌,它是经过强化培养的优质乳酸菌,能抵抗胃酸、胆汁从而活着到达小肠,在肠内帮助我们消灭有害菌,清除肠内腐败物质,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健康的目的。

■ 自1935年创业以来,养乐多人秉承着“不断探索生命科学,为世界人类的健康和美好生活作贡献”的企业理念,不断开拓进取。目前,养乐多所倡导的“益生菌健康法”风靡世界,在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每天为2500万人送去健康!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2006年,伊利主营业务收入达163.3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4.2%,连续四年保持第一,是中国有史以来唯一一家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

■ 2006年,伊利集团纳税达到创纪录的10.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40%,高居中国乳业榜首,是内蒙古乳品行业唯一一家A级信用企业。伊利集团在继续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表现出良好的盈利能力。

■ 最新的权威机构调查数据表明,伊利集团的品牌价值从去年的152.36亿元飚升至167.29亿元,蝉联中国乳业榜首。这意味着伊利无论在经济影响力、技术影响力、文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已经展示了行业领导者的绝对优势。

■ 伊利集团下设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所属企业130多个,生产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酸奶、奶酪等100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伊利雪糕、冰淇淋连续12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连续9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自2005年起跃居全国第一位。

香港新太阳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香港新太阳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是在香港注册的中大型企业集团,现评估资产为800亿港币。1992年初进入内地房地产业进行投资,着力营造集人文历史、现代养生与自然环境三者相融合的经典居住理念,计划下一个15年,建设开发以养生为主题的10个国际养生社区和超五星级酒店,力争把营养理念融入生活环境。(艾文)

帕斯(PATH)适宜卫生科技组织

■ PATH是一个致力于改善全球健康状况的非赢利性国际组织。通过与公共和私营领域内各方伙伴的合作,围绕健康问题,PATH提供适宜的技术及关键策略,帮助人们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 自1977年成立以来,PATH就一直是促进全球健康的倡导者。PATH时刻坚持改善健康技术、强化健康管理体制、鼓励健康行为的使命,并在全球60余个国家贯彻这一使命。我们通过改善各种健康技术,使之更加有效、符合当地文化传统并能为更多的人使用,从而使生活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最急需这些技术的人群能够获得这些技术;考虑到只有在一个稳定的健康体制下人们才有可能享受健康技术带来的惠泽,并且无论居住在何地,人们都需要并理应获得值得信赖的健康信息和服务,我们致力于强化健康管理体制;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促使人们重新审视那些导致不良健康状况的既定思想和传统观念,我们鼓励健康的行为。

■ PATH得到了包括基金会、美国和其他政府、多边机构、公司及个人在内各方面的支持。2007年,PATH的全球预算总额为1.68亿美元,在16个国家拥有500多名雇员。在妇幼保健、疫苗开发和计划免疫、预防控制艾滋病、结核病、疟疾和其他传染病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了确保这种影响的最大化,我们建立了充满活力、多技能的员工队伍。员工主要来自我们工作的地区。PATH的合作伙伴也涵括各个方面,包括政府部门、当地演出团体到全球最大的商业制造商。

北京市三益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篇5:上海地铁线路介绍

地铁2号线途经站点:徐泾东-虹桥火车站-虹桥2号航站楼-淞虹路-北新泾-威宁路-娄山关路-中山公园-江苏路-静安寺-南京西路-人民广场-南京东路-陆家嘴-东昌路-世纪大道-上海科技馆-世纪公园-龙阳路-张江高科-金科路-广兰路-唐镇-创新中路-华夏东路-川沙-凌空路-远东大道-海天三路-浦东国际机场(共30站)地铁3号线途经站点:上海南站、石龙路、龙漕路、漕溪路、宜山路、虹桥路、、延安西路、中山公园、金沙江路、曹杨路、镇坪路、、中潭路、上海站、宝山路、东宝兴路、虹口足球场、赤峰路、大柏树、江湾镇、殷高西路、长江南路、、淞发路、张华浜、淞滨路、水产路、宝杨路、友谊路、铁力路、江扬北路

地铁4号线途经站点:虹桥路-延安西路-中山公园-金沙江路-曹杨路-镇坪路-中潭路-上海火车站-宝山路-海伦路-临平路-大连路-杨树浦路-浦东大道-世纪大道-浦电路-蓝村路-塘桥-南浦大桥-西藏南路-鲁班路-大木桥路-东安路-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宜山路(共26站)地铁5号线途经站点:莘庄-春申路-银都路-颛桥-北桥-剑川路-东川 路-金平路-华宁路-文井路-闵行开发区(共11站)上海地铁6号线经过站点

港城路-外高桥保税区北-航津路-外高桥保税区南-洲海路-五洲大道-东靖路-巨峰路-五莲路-博兴路-金桥路-云山路-德平路-北洋泾路-民生路-源深体育中心-世纪大道-浦电路-蓝村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新村-高科西路-东明路-高青路-华夏西路-上南路-灵岩南路(共27站)上海地铁7号线途径站点:花木路-龙阳路-芳华路-锦绣路-杨高南路-高科西路-云台路-耀华路-长清路-后滩-船厂路-东安路-肇嘉浜路-常熟路-静安寺-昌平路-长寿路-镇坪路-岚皋路-新村路-大华三路-行知路-大场镇-场中路-上大路-南陈路-上海大学(共27站)上海地铁8号线途径站点:航天博物馆-联航路-江月路-浦江镇-芦恒路-凌兆新村-济阳路(未启用)-杨思-成山路-耀华路-周家渡(未启用)-西藏南路-陆家浜路-老西门-大世界-人民广场-曲阜路-中兴路-西藏北路-虹口足球场-曲阳路-四平路-鞍山新村-江浦路-黄兴路-延吉中路-黄兴公园-翔殷路-嫩江路-市光路(共30站)上海地铁9号线途径站点

杨高中路-世纪大道-商城路-小南门-陆家浜路-马当路-打浦桥-嘉善路-肇嘉浜路-徐家汇-宜山路-桂林路-漕河泾开发区-合川路-星中路-七宝-中春路-九亭-泗泾-佘山-松江大学城-洞泾-松江新城(共23站)上海地铁10号线途径站点:

新江湾城-殷高东路-三门路-江湾体育场-五角场-国权路-同济大学-四平路-邮电新村-海伦路-四川北路-天潼路-南京东路-豫园-老西门-新天地-陕西南路-上海图书馆-交通大学-虹桥路-宋园路-伊犁路-水城路-龙溪路-上海动物园-虹桥1号航站楼-虹桥2号航站楼-虹桥火车站-龙柏新村-紫藤路-航中路(共31站)

上海游玩景点如下:

东方明珠,船游浦江,城隍庙,南京路豪华夜景,野生动物园,卡瓦利亚剧团《梦幻舞马》7月上海首秀, 购物如下:

如果你想买精品,那就要去淮海路。淮海路100岁了,不过这条老路上却唱着时尚的歌,许多地方焕然一新:街心花园、法国梧桐,还有雁荡路上的露天咖啡馆。淮海路号称有浓厚的海派情调。

从西藏路开始往西走,淮海时尚购物开始了。淮海东路有一个百货大楼群,囊括上海广场、太平洋百货,香港广场,连卡佛,百盛,美美百货等。

百盛购物中心是淮海中路上值得一去的地方,因为它的平易近人。首先,它的服饰品牌以中档为主,价格让人容易接受;其次,百盛大折扣的商品也很实在,货品充足,种类繁多,绝不像有些打折,其实只有寥寥几件式样不怎么样的滞销衣服顶着个空架子。可以把百盛比做小家碧玉,在里面买衣服,一定是有品牌的,而这品牌又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十分贴心的,舒适的。

百盛边上的陕西路布满外贸服饰商店和各种精致的美食小屋,让你在逛街的同时不忘有美味的享受,沿陕西路走到 淮海路百盛购物中心,想买一些名牌高档物品的游客可以好好地逛一逛。陕西路的最大特色还是鞋子和精美小礼服,在长乐路附近,已小有规模地集合了一批鞋店。不要小看这些不太招摇、规格不大的店,其中也有一等一的国外名牌鞋,而且价格也可以接受。

出了华亭路,步行回南京路并不远,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都是外地游客必逛的一条街。且不说在其中的名店、老店中可以尽览上海的特色商品,单是一路走来,就仿佛走入从历史到现代的店铺进化博物馆。即使不买东西,南京路的夜景也是值得欣赏的。南京西路商圈:

南京西路从茂名路到静安寺一段,由梅龙镇广场、中信泰富和恒隆广场组成了一个“金三角”。这里中高档消费人群集中、购物环境良好,恒隆广场和中信泰富商场内的人均占有商业面积都在1.5平方米以上,超过了发达国家购物的人均占有商业面积1.2平方米的标准,顾客可以安安心心地浏览,不用受拥挤之苦。

“金三角”集中了上海最多的国际品牌,三大商场各自声称其商场内的国际品牌都有上百种,其中恒隆广场,仅一线品牌就有30种以上。

东方明珠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号 复旦大学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上海交通大学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同济大学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华东师范大学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 金茂大厦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88号 正大广场地址:陆家嘴西路168号正大广场 中华艺术宫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园A片区 上海科技馆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2000号 上海野生动物园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南六公路178号 老城隍庙地址:复兴东路河南南路人民路中华路之间的那一带是老城隍庙范围包括小商品市场,上海老街,豫园,小吃等等,如果你要网上搜就打“豫园”或者“城隍庙小商品市场”才能找到,现在上海很多新开设的小吃街都以“城隍庙小吃”命名的.外滩观光隧道地址:上海浦东新区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和浦西南

南京路步行街位置:上海市黄浦区

黄浦江观光区位置:上海市黄浦区外马路

篇6:上海五大展馆介绍

(1)上海世贸商城 展馆介绍:

中国第一家、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级专业展贸市场 200,000多平方米的展示空间,设2,200个常年展示间,是企业进行商品展示、交易的理想场所。5A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

42,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高30层,为跨国采购机构及专业买家提供高品质、现代化办公场所。目前,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英国零售巨头Tesco等已入驻上海世贸大厦。目前,中心会集了服装面料家纺、礼品百货及建材家具三大产业的近千家优秀供应商。

地理位置:

上海世贸商城位于兴义路99号,地处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黄金地段,南靠延安高架桥,北临扬子江万丽大酒店、喜来登太平洋大酒店,距上海虹桥机场约10分钟车程,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面积:

有200,000多平方米的展示空间: 一层为6200平方米的大型展馆;

二层有九间大小不等的会议室可举办新闻发布,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各种专业会议,也可配合七楼多功能厅,作为大型国际会议的专题分会场,更是配合展览举办各种专业技术交流会的首选。

三层:分为东西两展厅, 展览总面积为5,400平方米。其中,东厅占地3,800平方米,西厅占地1,600平方米,可根据实际需要分馆展览。

四层:占地8,200平方米,是大型展览的理想场地。

七层:占地1,800平方米的多功能展厅,拥有完美的音响和灯光组合,是大型会议、年会庆典,新闻发布及时装show的最佳场地。

总体形状:

展馆方方正正,棱角分明,给人一种整齐与 简约的美感,30层的高度,42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凸显展馆恢宏的魄力。

主要功能设施:

上海世贸商城有一流的照明、音响设备,有先进齐全的会议设备和设施,如多媒体投影仪、国际互联网线路等等。所有会议室都可提供包括:扩音设备、普通投影仪、投影幕布、激光教鞭、幻灯机、指示牌等服务,还可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可视电话和同声翻译系统等技术要求较高的会议服务。

(2)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展馆介绍:

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是由中国光大集团出资开发并建造的集展览、展示、会议、宾馆、公寓、商务、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建筑。

地理位置: 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位于徐汇区腹地,北面是上海城市副中心徐家汇、上海体育城;南有锦江乐园、南方商城;西面是上海最早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漕江泾;东面 则与上海著名旅游景点上海龙华旅游城遥相呼应。她临近地铁一号线漕宝路站,内环线高架近在咫尺,年内即将建成的轨道交通明珠线亦在附近,距虹桥机场仅20 分钟车程,并有18条公交线路经过或临近该社区。

面积:

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由东、西两翼组成,并以空中走廊相连接,东馆为三组六幢高30层连体式大型综合建筑,包括3万平方米展览会议场馆,4万平方米四星级宾馆以及办公楼、公寓楼及酒店式公寓

总体形状:外观是多棱柱造型,里面有圆形的白色天花板,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彰显贵族气质。

主要功能设施:

展厅内中央空气压、给排水、电力、现代化通讯设施、国际互联网以及配合展览期间技术交流的会议室等设施一应俱全

(3)上海浦东新国际展览中心

展馆介绍:

上海浦东新国际展览中心是由U.S.A-Murphy/Jahn设计事务所设计,设计施工完成在2001年11月2日并正式开幕作为中外合资合营的第一家展览中心,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已建设成为中国最成功展览中心之一,主要承办集体展览、宾馆、会议中心、商务中心、邮电、运输、报关、广告、银行、餐饮等各种服务与设施于一体,它的诞生预示着上海乃至中国展览业将 迈入新的里程碑。

地理位置:

位于浦东龙阳路2345号

面积:17个单层无柱式展厅,室内展览面积200,000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100,000平方米

总体形状:整体为方柱形,有平的突出的屋檐,设计高效、简洁、清晰,具有现代艺术气息。主要功能设施:

(1)3个附属入口大厅,兼备观众注册、信息咨询、开幕式、商务中心、咖啡厅、餐厅以及衣帽间等多功能。

(2)20个宽敞的卸货区分布于各展厅间,运输车辆可直接通入展厅。(3)超强地面承重能力:室内3吨/平方米,室外5吨/平方米,室外重载区20吨/平方米。(4)51个规模不等,风格各异的附属会议室,可用于举办中小型会议、论坛以及鸡尾酒会等。

(5)充足的停车场地,可容纳4730个车位(6)17 个单层无柱式展厅,室内展览总面积200,000平方米。设计简洁、功能实用,是举办各种展览、大型会议、宴会、文娱等活动的理想场地。

(4)上海展览中心 展馆介绍:

上海展览中心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建成最早的会展场所。四十多年来,在这里举行过许多重大政治、外事活动,接待过党的三代领导人以及数十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组织和举办了数百个国内外展览会。现已成为全市主要的会议中心和著名的展览场馆,是对外交流的窗 口之一。1954年,上海市政府在废墟上开始建造中苏友好大厦的工程,建成后曾经多次易名,1984年正式定名为上海展览中心。上海展览中心建成以后不但 承办了许多国内外重要的展览会,也担当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和政府工作会议举办场所的重要角色。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地理位置:

位于上海市中心静安区延安中路1000号,北靠南京西路,南面延安路高架,东起威海路林村,西到铜仁路

面积:共占地93,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总体形状:

是上海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也是50年代上海市建造的首座大型建筑,与北京展览馆一样同属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主要功能设施:

作为多功能会议中心,上海展览中心有能够排列2000多个座椅举行会议或举办1000多人规模宴会的中央大厅,可容纳500人开会或用餐的宴会厅以及950只座位的影剧院。友谊会堂和改建成会议楼的东二馆组成大型会议中心,有40多个会务设施先进的中小型会议场所,适宜举行各种会议、技术交流和讲座,进行业务洽谈。

(5)上海农业展览馆 展馆介绍:

上海农业展览馆成立于1950年,属于上海市人民政府农业委员会直接领导。上海农展馆近年来,成功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会、展销会,多次获得了最佳设计奖、布展奖及组织奖。与此同时,接受外单位委托,承接了各种展览任务和陈列室布置,在全国、全市享有较好的声誉。

地理位置:

上海市虹桥路2268号,毗邻上海万豪虹桥大酒店等宾馆

面积: 拥有建筑面积为12000平方米展厅。

总体形状:从正面看,农业展览馆宛如一面硕大的招牌,气势恢宏。从侧面看,则不是单一的矩形,这则体现了展览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样性。主要功能设施:

上一篇:XXX国税局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汇报下一篇:狐狸和灰熊的比赛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