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二年级参观动物园教学设计

2024-07-07

科学二年级参观动物园教学设计(共15篇)

篇1:科学二年级参观动物园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节课在一年级上册《认识小动物》单元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对动物进行更全面的认识。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的探究能力,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动手、动脑、活动体验的机会,持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注重对学生得出结论要素的培养。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动物园里的动物在干什么,使学生认识到动物都会运动,都需要吃食物等共同特征。

(2)通过突出问题和寻找事实证据,激发学生观察和提问的兴趣。

(3)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各种动物活动图片或音像资料。

(2)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3)分组:6—8人一组。

【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看一看,说一说,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师:同学们都去过动物园吗?你都认识哪些动物?

生:去过!我认识老虎、大象、长颈鹿、猴子……

师:(出示挂图或录像资料),看一看,图中的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生:熊猫在吃竹子、斑马在草原里奔跑、老虎躺着睡觉……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初步知道图中的动物们在干什么,引起学生探究其他动物的欲望。

(2)提出问题:其他动物也需要吃、睡,也会运动吗?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们想知道其他动物是不是也像熊猫、斑马、老虎一样,也需要吃饭、睡觉,也会运动吗?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要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对于学生的提问多鼓励,多表扬。问题可以来自各个方面,可以培养孩子多角度地认识事物。

(3)事实证据: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其他动物是不是也会运动,它们又是怎么运动的?他们都吃什么?

结合记录表中的内容,组内寻找证据,并把找到的结果填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中。

生:(学生活动。)

(4)得出结论:

师:下面我们把找的结果展示给大家。

生:(对照手册记录的结果进行汇报。)

师: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来总结一下。

生:……

师:(根据学生们的总结,老师板书:动物的共同特征:动物都会运动,都吃食物……)

[设计意图]小组内描述、比较各种动物的运动情况、吃食物情况后,对自己的发现进行总结。最后全班归纳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动物都会运动,都吃食物……

(5)阅读:

师:读一读下面的知识,看看动物们还有哪些特征。

生:(自由阅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孩子们阅读动物的其他一些特征,拓宽孩子们的知识,让孩子们知道动物们还有其他的很多共同特征,从而激发孩子们继续探究的欲望。

【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参观动物园为场景,是在学生已有经验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继续探究,发现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多提问,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点评】

本课的教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步步引入的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篇2:科学二年级参观动物园教学设计

但是,我们尤其喜欢的是聪明的猴子,它一会儿跳下来,一会儿跳上去,可爱极了。它最爱吃的不仅仅是桃子,还有香蕉和苹果。

动物园里面有一座假山,假山上的猴子特别好玩,有的把香蕉皮顶在头上,当作帽子;有的用一只手吊在假山上吃苹果;还有的趁猴妈妈给小猴讲故事时,去偷它的食物……真有意思。我们又把书包里的食物扔给猴子,逗着它们玩。

篇3:科学二年级参观动物园教学设计

在传统的评价观指引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逐渐形成低的自我效能感,最终得不到良好的发展。长此以往,他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情景时就会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习得性无能感 (Seligmanl, 1967) ,即由于连续的失败导致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二、自我效能感高低对学生发展影响的对比分析

本文研究对象为动物科学学院2007级学生,现为大学二年级学生,于2008年11月1日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05份,有效问卷205份,有效率为97.6%。研究工具采用SPSS11.0进行处理和分析。

自我效能感从形式上可以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自我效能感高低对学生发展影响的对比分析,主要采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方法,纵向主要是比较**学院2007级学生从大一到大二的转变,横向主要是比较动物科学学院2007级学生之间的内部差异。

(一)自我认识方面

下面主要从专业思想转变、学习动力差异、奋斗目标变化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从表一数据来看,动物科学学院2007级学生在经过在校一年的学习,在专业思想方面发生了转变。大一时,由于自己所学专业较为冷门,加之对所学专业不甚了解,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专业产生了不满情绪,引发心理冲突,有的学生甚至要求转专业。从他们大二的情况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专业的了解。

从表二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大二对专业满意的比率反而下降了,而持基本满意的比率上升到45.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根据本人平时的观察加上事后与学生访谈发现:一年级的大学生有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缺乏稳定的现实性,他们不断描绘理想的自我和未来,对前途充满信心,但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未来的坎坷估计不足,他们大都踌躇满志,主观评价过高,并愿意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付诸努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问题也随之增多。进入二年级以后,他们加深了对专业的了解,更多地把眼光投向自己,根据社会和集体思想行为的要求与舆论,参照自己从各方面所接触到的各种思想行为进行独立思考,不断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思想言行。他们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评价倾向于客观化和成熟化,能注意从实际出发,恰当地估计自己。由于大学学习、生活的经历,他们发现现实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存在差距,一年级时的优越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同时,对大学阶段课程学习的不适应、与他人比较的差距和近来金融危机对市场及就业前景的影响,也对他们的学习、择业自我效能及各方面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自我体验方面

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或应付某种情景的自我判断。如果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切合自身实际,显得阳光而充满自信,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学习的效率就能得到提高,学习成绩就很突出,自我效能就能进一步提升。

1、学习满意度

从表三、表四的数据显示,动物科学学院2007级学生对于自己目前的知识结构的满意度不是很高,还认为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自己的成绩还是基本满意的。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学生还是非常注重学业的,他们无法接受自己成绩不良的事实,更有甚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受到的第一次打击是某门功课考试成绩不及格。其实,只要对学习具有正确的态度,认为学习对自己求知上进有很大帮助、学习能使人成才、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等,这会促使学生愿学和乐学,从而产生学习效能感的最初萌芽。在教师和家长的点拨下,这种萌芽状态的学习效能感最终会成长为较高的学习效能感。

2、人际关系

对表五数据进行分析来看:大部分同学之间相处比较融洽,但与宿舍同学与班级同学相处还是存在差异的,绝大部分同学与宿舍同学的感情更为深厚,能与班级大部分同学关系很好的同学中,学生干部占了很大比率。对于在校学生,同学之间的关系是主要人际关系,由于年龄相近和心理环境相近,同学之间容易互相感染。一个团结互助的同学关系,可以发挥群体效应、取长补短,形成健康的班级学习气氛,发展群体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应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体会到他人的支持和关爱。

三、多元智能评价观与学生自我效能培养的整合途径

大学二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转折期,他们面临的挫折和困难不断增加,此时专业知识刚刚接触,没有形成扎实的知识结构及个性化的能力优势,使他们对于未来缺乏信心,感到迷茫,自我效能感降低。那么如何根据大学二年级生的特点,制定相应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呢?

(一)心理牵引———静心乐学

前文分析提到学生思想政治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有一部分学生辨别力差,急功近利等。如果学生能够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树立一个合适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就可以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自我效能。

(二)榜样激励———精神充电

在平时的学生工作中,老师除了自身为学生提供示范榜样外,还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榜样,并使这些榜样尽可能成功地解决问题,使好、中、差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受到鼓舞。

(三)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坚信自己的能力。给予每一个学生以关怀和期望。

(四)合理归因———自我完善

辅导员应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帮助他们认识到应将学业成功归因于能力、努力和策略的有效性,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以及学习策略运用不当,这样归因会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五)素质拓展———发挥潜能

要善于发现和识别学生的优势潜能。比如根据我院学生专业知识背景,开展“观鸟”活动,去熊猫馆参加义务社会实践,去宠物医院参观实习等等,让学生寓学于乐,学以致用,触类旁通,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另外,可积极开展科技文化活动,善于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因素,唤起他们积极进取的内在精神,并转化为主动的行为。如:“大禾”杯专业论文写作大赛、“我的大学、我的梦”演讲赛、篮球赛、手工艺作品赛等一系列的活动,营造活跃、浓郁的科学和人文精神氛围,积极开发学生潜能,让他们感觉生活充实,精神充沛,形式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张业信.习得性无力感向自我效能感的转化[J].教书育人, 2007 (1) :75.

[2]刘清波.大学生英语学习消极情绪及其调适[J].教学研究, 2006, (7) .

篇4:科学二年级参观动物园教学设计

《寻访小动物》是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中的第一课,是观察小动物的第一课,这课是开启动物观察的第一课。这一课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动物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你所知道的动物,学生的发言是很积极的,对于出示的动物图片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动物的名称,并能简单对它进行描述。本课的课题中有寻访两个字,这节课中的一个环节,就是组织学生在校园里德大树周围、草丛里、花坛里进行观察和调查,实地去寻访一些小动物,学生听到这个活动内容兴致很高。

在寻访的时候,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在调查之前,我特别给出了一些注意点,如:爱护小动物;观察的时候做好记录;爱护校园的环境;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活动中学生寻找小动物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兴趣很浓,虽然最近温度的骤降对校园动物的数量是有影响的,但一点都没有影响到学生寻访的那份热情。但是,当学生拿到放大镜进行观察的时候,个别的学生把提出的注意点统统都抛之脑后了。有的学生忘记了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有的学生对小动物的栖息地造成了损坏;有的学生对校园的植物造成了伤害;有的学生只观察了,但是没有记录。这些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让我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很好的组织好学生活动,带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篇5:科学二年级参观动物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蚕。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2.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课件展示蚕和蚕丝制品,提问学生:你们养过蚕吗?说说你们知道的蚕的情况。蚕是什么样的?怎样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呢?

2.学生相互交流,根据经验汇报。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蚕卵。

学生参照课本P22,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方法。一是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观察蚕卵;二是我们如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1)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

(2)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

(3)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4)教师指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2.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1)教师课件展示建造蚕宝宝“家”的方法。

(2)教师明确养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蚕宝宝的食物以及打理蚕宝宝的“家”。

3.制定观察计划。

(1)教师提问:研究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我们应该做什么?

(2)学生交流后汇报。

(3)教师课件出示“蚕的一生观察计划”记录表,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的方法。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指导: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适宜的温度;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

2.教师小结: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更好。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记录蚕宝宝出生的日期和样子。

【板书设计】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观察蚕卵  颜色、大小、形状

画一个蚕卵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

一、观察蚕卵。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再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地观察。从学生的汇报看,他们的观察很到位。例如:他们能借助直尺测量蚕卵的大小,用放大镜观察到蚕卵中心处略微向下凹,蚕卵有的是黄色,大多是灰紫色。这些说明学生已经能借助有效的工具进行细致地观察了,我感到十分高兴。

二、了解蚕健康生长需要的条件。

在本环节中,我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蚕要从卵里钻出来了,我们怎样迎接小蚕的诞生?学生谈到了要为小蚕建立一个“家”,并在盒盖上钻些小孔、为它准备食物等。这里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盒盖上钻孔?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蚕的孵化需要空气。再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蚕卵的孵化还需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2.蚕宝宝诞生了,我们怎样才能让它健康成长?这里让学生根据以往的饲养经验来交流,同时我给予正确的指导,学生明确了蚕的健康成长还需要考虑光照、食物、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

三、学习观察记录的要点和方法(这一环节不宜忽视)。

提出两个问题:1.你认为哪些是需要我们记录的?2.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把蚕的各个时期记录下来?我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科学、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并与蚕卵比较异同点。

2.确定标准,将观察过的卵分类。

3.知道鸡蛋的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鸡蛋的哪一部分将发育成小鸡。

4.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教学重难点】

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并与蚕卵比较异同点。

2.确定标准,将观察过的卵分类。

3.知道鸡蛋的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鸡蛋的哪一部分将发育成小鸡。

【教学准备】

一颗生鸡蛋和纵向切开的一颗熟鸡蛋、蚕卵、放大镜、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导入: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像蚕一样,许多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课件出示各种动物的卵。(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不同动物的卵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不同动物的卵。

(2)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蚕卵,现在我们用相似的方法观察其他动物的卵,再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生观察课件展示的动物卵,记录观察结果。学生相互讨论结果后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总结。

2.给动物的卵分类。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5“动物卵分类(班级记录表)”。

(2)教师提问:你们能确定其他的分类标准,给这些卵分类吗?

(3)学生相互讨论结果后汇报。

3.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

(1)教师展示纵向切开的一颗熟鸡蛋,引导学生观察其内部结构。

(2)教师打开一颗生鸡蛋,引导学生观察其内部结构。

(3)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画出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内部结构。

(4)汇报: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卵壳上有膜。(指出卵白、卵黄、气室)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5)学生相互讨论结果后汇报。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总结:鸡蛋的气室在小鸡孵化的过程中提供氧气;卵白提供养料和水分;卵黄提供营养;卵壳对卵内的胚胎提供保护作用。卵黄上还有一个小白点,这是胚胎,是鸡宝宝生命的开端。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资料阅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6拓展内容,强调坚持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板书设计】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动物卵的研究,引导学生从较大范围的一般观察到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深入观察,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观察了不同动物卵的图片,知道动物的卵大多是圆形的或椭圆形的,但它们的大小、颜色、数量不同,有的卵上还有花纹。这些卵所产的地方不同,有的在树上,有的在叶子上,有的在水里,还有的在泥土里,从中体会到动物的卵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重点引入了学生对鸡蛋的观察和探究。学生用眼睛、放大镜看,用手摸、捏,从外部认识了鸡蛋的形状和特点。我让学生把鸡蛋打在盘中,他们分清了透明的、黏黏的这部分是蛋清;中间黄色的叫卵黄。学生仔细观察卵黄后,发现卵黄上有一个小白点,教师告诉他们这个小白点就是胚胎,是鸡胚胎发育的部位,是鸡的小生命所在。接着学生观察切开的熟鸡蛋,与生鸡蛋比较,熟鸡蛋的各部分分别是生鸡蛋的哪一部分。学生观察后议论纷纷,认为卵白就是蛋清,蛋清烧熟以后就是卵白,黄色的部分就是卵黄。有的学生还发现鸡蛋大的一头有空隙,有的学生从课外书上了解到大的一头是气室,能为胚胎发育提供空气。那么鸡蛋的各部分对胚胎发育又有什么作用呢?此时,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卵壳可以保护胚胎”“卵黄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胚可以发育成小鸡”“气室能为胚胎发育提供空气”“卵白大概也是养料吧”“我认为卵白还可以提供水分”。通过深入的观察与探究,学生明白了动物和植物相关联的地方,而生命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它将会给学生带来研究的乐趣。

3.蚕长大了

【教学目标】

1.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知道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知道蚕的身体结构及其作用。

4.知道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5.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的变化。

2.知道蚕的身体结构及其作用。

3.知道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教学准备】

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同学们饲养的蚕卵孵化出蚕宝宝了吗?蚕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观察器材和观察方法。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四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观察过程。一是怎样确定蚕是活的?用什么工具观察?二是蚕在不同时间发生的变化。三是蚕用什么吃食物?

2.观察中,围绕随堂学部分展开实验、观察。

(1)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实验,并思考:怎样记录蚕的样子和它的食物?

(2)教师指导学生用图画的形式做好记录。

3.观察后,汇报交流记录结果。

(1)学生展示各自画好的蚕和它的食物。

(2)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改进图画。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1)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2)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可变化性。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1)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2)教师根据研讨情况总结。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教师用课件展示蚕的蜕皮,指导观察蚕的结茧。

【板书设计】

蚕长大了

1.颜色:白色

2.运动:慢慢爬行

3.食量:变大

4.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有反应

5.特殊行为:会“眠”

【教学反思】

蚕其貌不扬的外表,甚至说那笨拙的样子会有一种令人生厌的感觉,可它却有一种默默无闻、一心吐丝造福人类的可贵品质。人们的记忆中早已没有了笨笨虫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被美化的、可爱的小生命。

今天,在进行蚕的身体结构认识的教学环节中,当我把一幅栩栩如生的蚕的图片出示在学生面前时,部分学生都把脸转到一边,并不停地说:“真恶心。”个别几个学生虽没有做出那么强烈的反应,但也只是为了免遭老师的批评。我当时确实很气愤,可转念一想,如果换成我,不了解蚕吐丝的本领,看到这样一个面目可憎的小生命,也会有恶心的感觉。要想深刻地了解剖析一种事物,需要建立在对它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基础上。我向学生们生动地讲解了蚕这么小的生命,却能吐出那么多的蚕丝,人们用这些蚕丝织成了许多精美的丝织品。学生的心理在一点点变化,由厌恶到惊叹再到喜爱,我抓住这个契机,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蚕吗?”学生们都毫不犹豫地回答喜欢。于是我就让学生们带着这种喜欢之情再去观察这个小生命,研究一下它身体结构的特点。学生都愉快地投入其中,其乐融融,最初的厌恶之感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4.蚕变了模样

【教学目标】

1.知道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知道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4.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变成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教学准备】

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丝绸制品、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和探索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中须考的问题:一是观察蚕在吐丝时有哪些动作;二是比较蚕蛹与蚕茧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2.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吐丝过程的观察。

(1)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开展观察蚕吐丝的过程。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观察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蚕在吐丝时头部会扬起,吐丝过程分为:形成结茧网、上簇、形成结茧衣、形成结茧层。

4.教师指导学生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蛹的观察。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五个问题: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2)你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5)最后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

5.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测出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第二,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将拉丝过程介绍给学生。教学中还可以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生欣赏。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开展研讨。

2.研讨过程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开展: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蚕蛹还会变化吗?它可能变成什么样子?蚕蛹对蚕起到什么作用?

3.学生观察教学课件,相互交流观察结果后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总结。

5.教师指导学生对画一个蚕蛹图像。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还有哪些动物一生中也会经历蛹的阶段?

【板书设计】

蚕变了模样

1.蚕结茧的过程:五龄熟蚕 → 形成结茧网 → 上簇 → 形成结茧衣 → 形成结茧层

2.比较蚕蛹与蚕的幼虫:形状、颜色、大小、生活状态

【教学反思】

进行探究“蚕变了新模样”活动。在活动之前我首先让学生想象一下,蚕宝宝把自己裹在蚕茧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学生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各抒己见,然后通过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发现蚕宝宝变成了蚕蛹,再组织学生对蚕蛹进行细致地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观察蚕蛹变化的过程时,注意对蚕宝宝和蚕蛹的比较,发现蚕蛹的身体特点。另一个问题是对蚕变成蛹以后,还会不会变成其他形态做出猜想。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当学生对蚕蛹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接下来进行第三个活动,对蚕茧的观察。在这一活动中,我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第二步是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拉蚕丝活动。随后,我对画蚕蛹的方法做了适当的指导。在三个活动完成以后,再对所学知识作以适当拓展。

5.茧中钻出了蚕蛾

【教学目标】

1.蚕蛾是蚕的成虫,观察并区分雌蛾和雄蛾。

2.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

3.蚕蛾的繁殖行为。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4.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教学重难点】

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由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

【教学准备】

蚕蛾、放大镜、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同学们,蚕结茧后十多天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蛹变成什么了呢?下面来交流我们的新发现。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观察方法。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一是观察蚕蛾钻出蚕茧和繁殖的过程;二是观察蚕茧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并与蚕的幼虫、蚕蛹进行比较。

2.观察中,围绕学习单展开观察。

(1)教师提供教学课件展示蚕蛾钻出蚕茧的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茧里钻出的蛾子就是蛹变的吧?”这个问题关系到蚕蛾是不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对认识蚕的一生很重要。茧里只有蛹,而我们又亲眼看见蚕蛾从茧里爬出来,不是蛹变的会是什么变的呢?当然这样的回答还需要从下面对蚕蛾和蚕蛹的对比观察中去发现更多的证据。

(3)蚕蛾从茧里出来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把它从茧上面拿下来,最好专门放到另一个比较宽大的盒子里,以避免蚕蛾把卵产在茧上,不便于卵的保存。

(4)学生观察实验并做好记录。

3.观察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4.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1)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对蚕蛾身体形态的观察,应该是一种有序的观察,先观察蚕蛾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然后再观察各部分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明确蚕蛾属于昆虫以及其身体结构。

(2)怎样观察蚕蛾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看看蚕蛾在干什么”。(教师要启发学生有更多的发现,比如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便干燥展开;还有不少蚕蛾在震动翅膀等。另外也希望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

(3)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仔细观察能找出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成的证据。让学生认识蚕蛹、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知道蚕蛾是蛹发育而来的,蚕蛾是蚕的成虫,这些都具有重要意义。

(4)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和我们观察过的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5.教师指导学生画出蚕蛾的图像。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比较其他动物与蚕蛾的形态结构。

(1)教师提问:哪些动物的形态结构与蚕蛾相似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后汇报结果。

(3)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比较其他昆虫与蚕蛾的形态结构的共同特征。

2.观察蚕蛾的繁殖行为。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蚕蛾的繁殖行为。

(2)学生观察并记录。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观察我们周围的动物,利用昆虫的特征判断哪些动物是昆虫。

【板书设计】

茧中钻出了蚕蛾

1.蚕蛾的行为:钻出蚕茧 → 展开身体 → 交尾 → 产卵 → 死亡

2.蚕蛾的身体结构:头、胸、腹 → 昆虫

【教学反思】

《茧中钻出了蚕蛾》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指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从而领悟到生命的神奇,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亮点:对于蚕蛾,部分同学有害怕的情绪。首先教师要理解他们,然后是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害怕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先是告诉他们这些蚕蛾对人没有危害,也不咬人,让他们先安心。然后我把蚕蛾轻轻放在自己手上,不做出任何反感动作,让学生建立起安全的意识。最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鼓励他们对蚕蛾进行近距离观察。这样处理后,学生大多数都可以按要求做到细致观察了。

不足之处:在蚕蛾与蚕蛹相比时,找一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身体的哪些部分发育而来的,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有很多观察不到的地方,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设计不是很合理。

改进措施:在问题设计上,要考虑全面,在学生不能观察全面的时候,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6.蚕的一生

【教学目标】

1.知道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统计各个阶段的时间。

2.知道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

3.知道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4.培养对生命的珍爱之情。认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知道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统计各个阶段的时间。

2.知道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的观察记录、画的图和拍的照片、制作的小报等。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蚕的一生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回顾我们的养蚕过程,我们用了哪些研究方法?蚕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教师引导:在前面的课时中,我们观察了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在我们的观察过程中,我们都用到了哪些观察方法呢?你们是怎样记录蚕的变化的?

(1)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2)教师总结:研究蚕我们可以用视频、照片、图画、记录表、观察日记等方式。蚕的一生经历了蚕卵、幼虫、蚕蛹、蚕蛾四个过程,经历了出生、生长、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将蚕的生长变化图片按顺序排列。

(1)教师根据课本P35与随堂学指名学生将其排序。

(2)学生汇报排序结果。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然后提问。

2.小结:蚕的一生。

蚕的一生,主要围绕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这点来进行。教师要启发学生,蚕在蚕的整个周期中是幼虫,蚕蛾是成虫。蚕的一生应为卵、幼虫、蛹、成虫,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3.蚕的生命周期。

这个活动要帮助学生从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上升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几个阶段,并且依据前面填写的表格把各阶段经历的时间统计出来,认识到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4.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

蚕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自己是怎么满足它的?

5.展示会。

让学生把自己的记录表,制作的小报、标本,拍的照片,专题研究报告等资料都展示出来,大家互相参观、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就养蚕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写成一篇心得体会。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了解更多昆虫的一生。

【板书设计】

蚕的一生

出生 生长发育 繁殖 死亡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养蚕,经历了对蚕生长发育全过程的观察,做了许多记录,对蚕的一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本课需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通过整理记录,发现蚕的一生所经历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同时感受到坚持观察记录的价值。

7.动物的繁殖

【教学目标】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3.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重难点】

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教学准备】

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复习回顾:蚕卵、鸡蛋的结构。(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

2.教师:地球上动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哪些动物生小动物的方式与蚕相似,哪些动物生小动物的方式与蚕不同呢?

3.学生根据经验作出汇报。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卵生方式与卵生动物。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鸟类的繁殖活动与各种卵生动物产卵过程。围绕随堂学部分,教师讲解卵生方式,介绍卵生动物。

(2)学生观察记录。

(3)教师根据随堂学部分提问:动物的繁殖活动包含哪些行为?

(4)学生交流后回答。

2.胎生方式与胎生动物。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各种胎生动物和它们生下小动物的过程。围绕随堂学部分,教师讲解胎生方式,介绍胎生动物。

(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明确: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胎生,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

(3)教师提问:我们身边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学生交流后回答。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动物的繁殖方式。

1.教师提出问题: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哪几种?你能举出更多例子吗?

2.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

3.教师提问:我们人类繁衍后代的方式是哪一种呢?

4.总结: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分为卵生和胎生。人类繁衍后代的方式是胎生。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了解动物的“家”,调查人类对动物“家”的破坏行为。

【板书设计】

动物的繁殖

﹙产卵孵化﹚卵生动物 ﹙直接产下小动物﹚胎生动物 哺乳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繁殖的主要方式。繁殖是动物的基本特征。通过资料获取和整理动物的不同的繁殖活动的信息,感受到动物新生命诞生的不易与繁殖的重要性。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设计如下教学过程:1.学生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己家里和周围的小动物,了解它们是怎样繁殖后代的)2.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得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示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3.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工具可以把一些抽象的、微观的事物及其演变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在课堂上,我就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工具的这一特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特别高涨,兴趣很浓,学生在活动研讨中增长知识,在学习中更清楚地认识自然,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从而达成本课的教学目的。

8.动物的一生

【教学目标】

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3.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4.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学重难点】

1.比较不同种类动物的一生,再将其与我们人类做比较。

2.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发现动物和人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其他动物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呢?我们人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了解鸡的一生。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鸡的一生。教师提问鸡的各生命阶段。

(2)学生观察记录后作出汇报。

(3)教师明确:像鸡那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教师课件出示更多鸟类的一生,分析共同特征。

2.了解狗的一生。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狗的一生。教师提问学生狗的各生命阶段。

(2)学生观察记录后作出汇报。

(3)教师明确:像狗那样,身上长毛、胎生、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教师课件出示更多哺乳动物的一生,分析共同特征。

3.了解我们的一生。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人类的一生。教师提问学生人类的各生命阶段。

(2)学生观察记录后作出汇报。

(3)教师明确: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时叫胎儿,我们出生后经历了婴儿、幼儿、青少年、成年、老年几个阶段。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比较不同种类动物的一生,再将其与我们人类作比较。

1.教师提出问题:不同种类动物的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我们的一生与哪类动物相似。

2.学生相互交流再汇报结果。

3.教师总结:不同动物的一生存在繁殖方式、养育后代方式、生命阶段的不同。人的生命周期和其他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这样共同的四个时期。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了解更多动物,收集动物一生中有趣的事情,做个科学小报。

【板书设计】

动物的一生

1.鸟类:卵生、长羽毛或翅膀

2.哺乳动物:长毛、胎生、吃妈妈乳汁长大

【教学反思】

篇6:《参观二年级》的教学反思

《参观二年级》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活动三的内容,主要教学活动目标是:1、孩子们将要升上二年级了,让孩子们对二年级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有所了解。2、知道自己升上二年级后该做些什么。3、知道一年级与二年级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区别。从活动目标中,我们不难发现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初步开始计划自己的生活和行动;能注意到周围环境中的变化,并能通过动手做而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这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目标。

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好动,贪玩。“参观”是他们喜欢的学习形式,但有效的学习仅仅是参观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他们学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地进行参观?这是许多老师不断思考与追求的.目标。就这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拓宽学习渠道,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参观,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交流,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老师通过精心组织参观调查;让一年级的学生到二年级的课室去参观二年级的哥哥姐姐的学习,看他们的课程表,体会与自己课程的不一样;到宣传栏、包干区参观二年级学生的板报作品,感受哥哥姐姐的作品出色和知道成为二年级学生后要承担更多的事情,我们已经是一个能为学校、为集体出份力的孩子了;请二年级的老师和学生讲述二年级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二年级的生活,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活跃了课堂教学,为上二年级做好准备,使得课堂效果明显提高,最终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学生的参观是否有效?为此,教师设计了参观后的三个交流活动。一对一的交流,学生更能明确知道在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上,二年级有什么要求,与一年级有什么不同;制定二年级计划,让学生对这一次参观二年级作一个全面的总结,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学生能更全面的认识到自己成为二年级的学生了,要怎样才能做到更好,一篇绘画日记,把参观二年级的感受记录下来。通过这三个交流活动为顺利过渡二年级做好充份的准备。

篇7:科学二年级参观动物园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与三年级在教学内容方面有了一定变化,二年级主要是学习加减乘除,认识角、时分秒,认识方向、分米与毫米等相关知识,三年级在教学内容方面,再次对加减乘除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化,但是重新添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观察物体、平移与旋转、轴对称图形、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这些知识,教材内容增加了平面图形的一些数学知识,也是几何知识的基础。 另外,三年级对二年级时分秒知识进行了拓展,延伸出24时计时法,单位认识方面有千克与克的学习内容, 对二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相关的知识也进行了延伸与拓展,三年级还增加了分数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衔接方面要基于循序渐进原则。 重视对二年级内容的复习,延伸拓展学习三年级内容。 三年级为1000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时先复习二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 基于时分秒相关知识,继续学习三年级的24时计时法,将钟表的2周记为一天,下午为12点以后,上午为12点以前,新闻联播开始于19:00。 对于三年级增加的平面图形知识,站在二年级角、方向的角度,对长方形与正方形( 四个角都是90度) 、平移与旋转( 方向变动一定角度) 进行诠释。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二、三年级教学也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衔接。 二年级应该以观察、分析为主,教师选择一定的实物,引导学生加强对角、方向的分析。准备尺子、量角器引导学生学习分米和毫米、角,并结合学生自主观察、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教师有效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完善知识框架。 对于三年级数学知识的教学,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课前预习、课中动手、课后复习,经过三个阶段,加强对三年级平面几何知识的学习,并充分学习和运用24时计时法。

如“ 平移与旋转”知识的教学,应该以引导学生反复动手、实践与应用为主,结合角度相关知识,平移是同一方向位置的移动,旋转是同一位置角度的变换。 结合生活中的相关事物、现象,进行动手实践与探索应用,在生活中加深对二年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拓展延伸深入学习三年级知识。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既需要重视对二年级观察、分析、思考教学方法的继承,也需要全新启动实践、生活运用等教学方法。

三、学习心理的衔接,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三年级教学内容相比二年级来说有所加深, 并且新知识与新方法的运用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好,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有所欠缺,导致在三年级学习阶段感觉吃力,跟不上进度,或者无法与其他学生思维一样敏捷。 基于这些问题,应该全面引导学生实施学习心理的衔接,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全面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迎头赶上,勇往直前。

如三年级上册、下册知识“ 观察物体”,讲述了观察物体中一些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对于这两章知识的学习,一些立体思维和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会有畏难情绪,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懒惰心理,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与积极性。 采取实物观察、竞赛评优的方法,学生观察、实践与分析,教师给予方法指导和积极心理暗示,以促进学生做好学习心理衔接。

四、学习能力的衔接,强化知识技能原则

结合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衔接的相关分析,了解到三年级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由此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交流互助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学习能力衔接方面,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独立自主思考、分析能力基础上,更加强化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结合“ 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学习,学生运用裁剪、拼接与对折等方法,再结合连线、测量与对比分析,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以此做好学习能力的衔接,强化学生知识与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应该基于学生认知基础、 兴趣爱好与知识和能力发展实际情况,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践行新课改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理念, 一切依托学生知识与能力发展方向,展开科学的小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策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心理、学习能力衔接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提升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助的学习能力,以此完善学生知识与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摘要: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智力发育、身体发育迅速,对学生思维、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调整显得非常重要。由此需要重视小学二、三年级数学衔接教学,以完善学生知识、技能与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与自尊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心理、学习能力衔接这几个方面探索了小学数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策略。

篇8:参观动物园作文一年级

走进动物园的大门,门前是一片广阔的花园,花园里栽满了各种鲜花。走进花园往东走,首先看到的是雉鸡馆,在大铁笼子里面,饲养着各种各样的雉鸡,有的拖着长长的尾巴,有的头上长着紫色的‘披肩发’,还有的长着通红的大胡子。奇形怪状,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过了雉鸡馆,就到百鸟园了,在一个湖里有芦鸭、鸳鸯、天鹅在水里玩耍。有几只长脚的仙鹤,伸着尖尖的嘴巴,在湖边悠闲地觅食。湖的另一边,孔雀们向骄傲的公主,拖着美丽的长尾巴,十分神奇的走来走去。还有很鸟我报不上名.........

篇9:参观动物园小学一年级作文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爸爸妈妈领着我和妹妹去参观多伦多动物园。一路上,我猜想着动物园会不会有什么变化。上次我来的时候还是冬天,很多动物都冻得不想出来和我打招呼。开车大约20分钟我们就到达了多伦多动物园。 多伦多动物园被分为好几个区域:除了进口处的儿童区,主要有加拿大本土区、亚欧地区、澳大利亚馆、非洲区、冰原区等等。每个区域都圈养了来自各个地区的独特动物。

篇10:三年级叙事作文:动物园参观

早就听说了大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可是我还没看过大熊猫呢!于是我就央求爸爸道:“爸爸,带我去看一看熊猫吧!”

我跟爸爸来到了大熊猫动物园,只见动物园里面有好几只大熊猫,它们的身体胖胖的,眼圈黑黑的,就像是戴了一副墨镜一样。大熊猫有的地方白,有的地方黑,这让我感觉十分奇怪,为什么大熊猫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呢?在熊猫后面还跟着几只小熊猫,这些小熊猫肉嘟嘟的,有的在啃竹子、有的在低头喝水、有的在跟其它小熊猫玩耍、有的在大熊猫旁边睡觉、还有的在动物园里面找食物……。爸爸告诉我,熊猫主要生活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区,还告诉我熊猫爱吃竹叶、竹笋,有时也吃其他植物。爸爸回答说:“这跟熊猫生活的时间有关,它们生活在世界上的时间有好几十万年了,可是还是没有破灭,简直就是现在的活化石呀!所以他们是我们世界的国宝。”看着眼前的大熊猫,我感觉他们实在是太稀少了,真希望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能像我这样能跟大熊猫一起快乐的玩耍,嬉戏。

让我们大家一起爱护动物,爱护大熊猫。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可以像我这样零距离的和大熊猫在一起玩耍吧!

篇11:科学二年级参观动物园教学设计

1.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情境, 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 自主探索整数除以整数, 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具体情境中发展估算意识。

4.正确掌握已学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整数除以整数, 除到被除数的个位仍有余数时, 在个位后面点上小数点, 添0继续除。

2.商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的要用0占位。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 愉快的双休日又要到了, 这次的双休日小兵、小红等四位同学准备去博物馆参观, 我们也一起去吧。

生:好呀。

师板书课题:参观博物馆

这节课, 我们来比比谁的收获多, 哪个小组的表现优秀。

二、新课

(一) 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课件演示四个去参观的学生进入博物馆, 出现字幕:门票和车费共花了26元。

师:看到这个情况,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每个人花了多少钱?

师:好, 我们现在就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求平均每人花的钱数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将他们所花的钱数平均分, 看每人应拿多少钱。

生:平均分, 将26元平均分成4份。

生:用算式26÷4来计算。

(二) 探究新知, 解决问题。

1.探索整数除以整数除到被除数的个位仍有余数时, 在个位后面点上小数点, 添0继续除。

(1) 师:让我们先来估计一下平均每人大约花了多少钱。

生:平均每人大约花了6元。

师:那同学们就用竖式算一下看实际每人花了多少钱。计算时可以直接商6, 看结果怎么样, 独立计算, 遇到问题可以和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商量一下怎样解决。

(2) 教师巡视, 发现有代表性的做法让学生板演于黑板上。

(3) 两种结果对比, 第一种:商6余2;第二种:将26元写成260角除以4得65角, 也就是6元5角。

引导学生讨论哪种结果更能说明问题。

生1:第一种解法不能准确地说明每人花了多少钱。

生2:而第二种又好像太麻烦。

师:那我们就来找一种既能说明问题, 又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师引导学生将改写的过程体现在除法竖式中, 也就是在个位的后面点上小数点, 添0继续除, 在商6的后面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 接着写商。

师生小结: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 可以在个位的后面点上小数点, 添0继续除。

2.探索商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 要在个位用0占位。

(1) 师:同学们快来看, 博物馆里有卖纪念品的, 快来帮老师算一算买一个纪念品要用多少钱?

(课件演示:买16个纪念品共需要12元, 每个纪念品多少元?)

(2) 学生讨论。

生1:不到1元。

生2:用算式12÷16来计算。

生3:还是用竖式来算一算吧。

(3) 师引导学生在商的个位不够1时要用0来占位。

(4) 学生用竖式做完后, 交流竖式的写法。

(5) 师生小结。

3.探索列除法算式的方法。

(1) 师:同学们, 现在我们来观察每个算式 (指扳书) 请同学们说一说怎样列除法算式。

学生找出规律:求每份数是多少, 就要用问题中的总数除以份数, 简单地说, 就是要求的每份数中的“每”字后面的量词为份数的单位名称, 用含有这个单位名称的数量作除数, 用另一个数量作被除数, 列出除法算式求商。

(2) 练习验证这一规律。

师:博物馆中的服务员看到我们来了这么多同学, 就想出几道题考考大家, 请同学们看题。

(要求只列算式不计算)

※6个苹果1.26千克, 平均每个苹果多少千克?

※小红买了5个苹果共用去了3.12元, 平均每个苹果多少元钱?

※4个袋子共装了78千克的苹果, 平均每个袋子装了多少千克的苹果?

※5个人合买一个蛋糕用了38元, 平均每个人应付多少钱?

师生评价后再总结一次列除法算式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

1.观察算式判断商的最高位是几。

1.26÷6 3.12÷6

78÷4 38÷5

2.判断下列除法算式的商和1的大小关系。

32÷5○1 4÷25○1 435÷12○1

54÷36○1 7079÷95○1 35÷56○1

四、拓展练习

(1) 师:同学们快来看, 看这是什么动物?

生:蓝鲸!

师边介绍蓝鲸边出示数学问题: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体重可达198吨。相当于36头大象的体重。

生:呀!蓝鲸好大呀!

师:那你能算出一头大象的体重吗?

生:用198÷36可算出大象的体重。

(2) 蓝鲸对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满意, 你们看它还会笑呢!屏幕演示蓝鲸的笑, 并演示蓝鲸的话:同学们, 我也有四个数学问题需要同学们帮我解答一下。

※老师今天早晨用2元钱买了8个馒头, 每个馒头多少钱?

※我们班级60个同学, 一天能喝25千克的水, 平均每个人喝了几千克的水?

※3元钱能买6个冰砖, 平均每个冰砖几元钱?

※105千克的饮料可以倒在4个杯子里, 平均每个杯子能装多少千克饮料?

五、总结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的是数学书62页—63页的内容,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一遍数学课文, 看还有什么疑问。

2.师:请小组内四个同学分工合作完成63页第四题, 每组四个人每人做一道, 再互相检查, 没有问题的就把4道题的结果填在书上。

生计算后汇报交流 (哪个小组合作得好, 哪组得红旗) 。

篇12:参观动物园的四年级作文

一路上,我们看着窗外的风景。你瞧,一簇簇树叶在太阳的叶皮底下玩耍。哇,一群大雁从天空中掠过。不一会儿,风姑娘看见他们在快乐地玩耍,也加了进来。风呼呼地吹着,有几片顽皮的树叶把自己当成蝴蝶,随风飞舞。

到了那边,我们迫不及待地下了车。走进动物园,来到火烈鸟岛。火烈鸟脖子长长的,喜欢在水里走,它们的嘴巴尖尖的,最前端呈弯钩状,象“了”字形。身上的羽毛有红色,有黑黄红相间的,也有全身雪白的,真是漂亮极了!它们睡觉的姿势可有趣啦!一只脚缩在身体中,一只脚站在水里,脖子也缩了起来,非常可爱!

我们继续往东北走着,又看见水蚺,它是一条黄黑相间的蟒蛇。水蚺、森蚺,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北美洲及中美洲地区,以哺乳类动物为食,连鳄鱼都可以吃掉呢!

咦,这只猴子怎么比一般的猴子体型要庞大?你知道是什么吗?哈哈,它是阿拉伯狒狒,它的屁股象烫伤一样,非常的红。我看见几只小狒狒吊在大狒狒身上,就像人在骑马时从马背上摔下了,紧抱着马背不放似的。它们吃花生的时候,小狒狒照样抓住不放,还从妈妈嘴里抢吃。有的小狒狒还在大狒狒身上睡大觉。真是可爱极了!

我们又看了精彩的马戏表演、丹顶鹤飞行表演,看了中华四大国宝等。每个景点都让我们目瞪口呆,我们惊叹动物世界的神奇。

篇13:三年级参观动物园作文450字

我们先来到了美丽的天鹅馆。那里有许多白天鹅和黑天鹅。白天鹅动动翅膀,飘落了几根雪白的羽毛,就像一朵朵小白花,从天而降,落到了清澈的湖面上。还有几只小黑天鹅扑腾着翅膀,跟着黑天鹅妈妈学游泳呢!

然后,我们去了欢乐的猴子馆。你看,那只调皮可爱的小猴子正在荡秋千呢!还有一只母猴子把小猴子抱在自己的肚子上,好像急着要去哪儿呢!我拿起望远镜一看,原来是小猴子肚子饿了,正叫着让它妈妈给它食物呢!猴子妈妈没办法,只能抱着小猴子到处找食物,我想,这就是深深的母爱吧!过了会儿,终于找到食物了,猴子妈妈叹了口气,好像在说:“终于能把你这小东西放下来了!你可把我累坏了!”小猴子连忙跳下妈妈的肚皮,开心地吃着鲜嫩的青草和香甜的果实。远处,还有两只公猴子正为了一只母猴子打架呢,好像在说:“她是我的!她是我的!”它们打得满脸是伤,看起来可怜极了!

篇14:参观动物园的四年级作文

下午,爸爸就带我去了我向往以久的野生动物园。听妈妈说,那儿把人关在“铁笼”里,而动物们逍遥自在。我当时还不信呢。可是,今天我们刚进入大门,就被驯养员阿姨“关”进了“铁笼”。大家都挤在“铁笼”里,不一会儿,“铁笼”就慢慢地向前开着,我们好奇地来到了棕熊区。最兴奋的一刻来了,瞧,那胖乎乎的熊,悠闲地向我们走来,笨重的身躯上坐着一只调皮的猴子,正在给熊抓痒痒;累了,居然在熊背上呼呼睡大觉。对它来说,棕熊的背真是太舒适的床。不远处的小溪中有一个黑团,是什么?随着车子靠近,发现又是一只傻乎乎熊。它静静的躺在水中,那腰真应了“虎背熊腰”这个成语,是啊!它太热了。两只大眼睛还好奇地看着我们,大概在想,笼子里的动物好可怜哦!

我们告别了棕熊区,来到心惊胆战的豹子区。驯养员阿姨刚开门,便有两只小豹来欢迎我们,说是欢迎,其实是想把我们当美餐吧。它们紧跟着我们的“铁笼”奔跑,不愧是大自然中的赛跑能手,不一会儿就超过了我们,可它们遇上了几只黑猪却撒腿就跑,大概它们打不过黑猪吧。嘿,这真是大自然中的奇事。接下来该老虎登台亮相了,可它老是虎视眈眈,吓得我紧紧抓住铁杆,不敢伸出头,仿佛进入了老师课堂上说的原始森林。

篇15:参观动物园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看图写几句话”。

认真看

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画面的主体部分是什么?上面有什么小动物?四周围着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大胆想

看懂了图画, 就想一想发生的故事吧!这是什么时间 (或哪一天) ?哪些人、到什么地方、干什么?特别要注意个子高的是什么人!他们看到山上有什么、各是怎样的姿态?小朋友们与小动物逗着玩了吗?大家心情怎样?

自由说

把你当成图上的小朋友, 说一说发生的故事吧!

时间:_________。

人物有:_________。

我们到哪里:_________, 干什么:_________。

山上的猴子有的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 还有的_________。

我还怎样逗猴子:_________。

这天的心情怎样:_________。

快乐写

上一篇: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监管下一篇:房地产主管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