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德育教案

2024-06-21

文明创建德育教案(精选8篇)

篇1:文明创建德育教案

文明就餐,从我做起

教学目标:

1、学习学校的食堂用餐制度,认识常见的不文明用餐行为的害处。

2、通过主题教育让每一位学生了解就餐礼仪,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讲究公德,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教学难点:

认识常见的不文明用餐行为的害处;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优良传统。

教学辅助: 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导语

吃饭,是每一个同学都知道的。平时在家,也许同学们比较随意,想在哪里吃,或者怎么个姿势吃,都无所谓,只要吃得香、吃得饱就行了。但当有客人到家做客的时候,或者是遇到重大节日的时候,一些必要的礼节还是要讲究的。同学们知道应该一些餐桌上的礼仪吗?怎样才能做到文明就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进入班会主题

1、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们来说一说餐桌上有哪一些基本礼仪。① 首先请各位同学与同桌交流讨论一下。② 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对餐桌礼仪的认识。③ 教师引导学生把语言表达清楚、流利。

2、我们再请其他同学说一说。① 指名学生说一说。

② 其他同学讨论交流,说一说刚才同学所认为的餐桌礼仪合适吗,有没有需要补充或纠正的。

③ 师生一起做小结。最后教师总结,用多媒体呈现餐桌上的传统的基本礼仪!

3、结合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和讨论,师生归纳出一些与自己接触较多的餐桌礼仪。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交流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充分交流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② 指名学生说说如何做一个文明就餐的好学生; ③ 教师适时地引导,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4、但是,我们学校的食堂里总是有不和谐的画面偶偶出现,我们身边存在哪些不文明就餐的现象,分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老师展现抓拍的画面)。

令人生厌的常见不文明就餐行为:

1、插队;

2、乱吐剩菜剩饭(吐在地上、凳上等);

3、乱倒饭餐(倒到桌子上,台阶上、洗碗池等);

4、吃饭时脚踩凳子;

5、吃饭时大声喧哗、说笑;

6、乱扔餐具;

7、抢位置;

插队的害处:(学生讨论,老师总结并用多媒体呈现)。乱吐剩菜剩饭害处:(学生讨论,老师总结并用多媒体呈现)。乱扔餐具:(学生讨论,老师总结并用多媒体呈现)。

5、在今后我要怎样做?请你说一说(学生讨论)。

6、发出倡议书。

三、总结

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餐桌用餐礼仪知识,学会如何文明用餐了。一个人的素质高低,出了学识上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人相处时的言谈举止都能折射出。因此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理解和掌握一些餐桌上的基本礼仪之后,能以身作则,带头做一个文明用餐的践行者和倡导者。

篇2:文明创建德育教案

东洲小学 王春英

活动目的:通过本节德育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从身边点滴做起,提高自己的文明水平和道德修养,成为一个讲文明的好学生。

活动重点:学习敬礼和问好等礼仪。

活动难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实施文明礼仪。活动过程:

一、小品导入,激发兴趣。

师:什么样的行为是文明的行为?什么样的学生是文明学生?请大家欣赏小品:《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见了老师就问好,另一个学生见了老师不理不睬)

二、讨论:1.你是怎么看这两个学生的行为的?各抒己见。2.在校园里,要注意哪些文明礼仪? 3.你知道正确的站姿吗? 4.你知道怎么微笑吗? 5.你知道怎么敬礼吗?

6.请说出五种文明礼貌问候语。

7.说一说:在升降旗仪式上,应该怎么做?

三、表演:路上遇见老师

请小老师表演正确的敬礼和问好的站姿和手势等。

四、借用故事,升华情感。

1.请一名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2.教师讲《程门立雪》的故事。3.学生谈听完故事的感受。

4.师总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像《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许多历史小故事至今深深教育着我们。我们作为小学生,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良好的行为规范伴我们每一天。

五、友情提示,自省互查。

我们班有哪些同学见了老师不问好的? 我们以后应该做些什么?要怎么做?

六、活动结束,希望寄语。

师: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以文明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讲礼仪的好习惯。

篇3:文明创建德育教案

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学校将德育工作视为重头戏,实行由校长负全责,党支部充分发挥核心作用的德育领导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

(一)健全组织,建章立制,增强管理实效性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政教处、学生处、教导处、安保处为负责人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分工负责,协调统筹,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和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的德育网络。学校还建立健全了校园安全管理、班主任工作常规、值周工作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细化管理流程,时时抓、处处抓、事事抓,使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二)全面育人,营造氛围,突出管理针对性

一是通过墙报、校报、校园广播站、固定性标语牌等形式广泛宣传;二是根据本校实际,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三是健全评价体系,把德育工作与教师考核相联系,推行班主任考核细则、教学过程监管办法等,将师德师风和德育工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三)全员管理,凝心聚力,实现管理最优化

校长是德育工作的总舵手,既要全局统筹安排,精心谋划设计,又要躬亲实践,融入学生当中,在实践中探索德育工作途径。政教处及其领导下的学生处、值周小组、班主任是开展德育和管理的骨干,多侧面、多角度去了解学生。

二、创新思路,稳步推进内涵发展

我校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提出“思路创新、载体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的德育工作思路,强化对学生行为习惯和人格精神的培养,构建了“入轨—定型—成熟”的德育模式,注重创设德育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德育管理的过程之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一)突出以德树人的目标

学校围绕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制定完善了新一轮五年发展规划,明确了以德树人的目标,即以优质的学校管理,优良的教学秩序,高尚的职业道德,优美的校园环境,优异的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师德建设引领德育

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开展富有特色的校本培训,使教师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形成“乐教、会教、善教”的教风和“尊重、沟通、协作、共进”的校风,遵循“严、勤、细、实、活”的校训,以过硬的政治业务素质,以高尚的师德情操,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

(三)强化常规管理实效

我们根据学校现状,将德育与学生常规教育相结合,加强值周工作的过程管理,学校领导亲自参与和指导值周工作,组建高效的值周队伍,对学生的时段、空间进行全程检查管理,不放过任何环节和细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周对各班学习、安全、卫生、纪律、宿舍进行量化考核,升旗时总结上周工作,根据考核结果颁发流动红旗。

(四)抓好活动阵地建设

我校在德育工作中,抓好阵地建设,突出活动育人,坚持开展九个“依托”活动:依托西路红军烈士纪念馆,开展“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依托敬老院,开展敬老助残活动;依托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依托社区,开展服务社会活动;依托司法公安部门,开展法律讲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托升旗仪式、校园广播站、黑板报、标语牌、主题班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托“校园艺术节”活动和书画展评,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依托各类体育竞技比赛,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展示青春风采;依托书法竞赛、演讲比赛、安全知识竞赛、队列广播操比赛、文明中职生评比、安全应急演练等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的洗礼和熏陶。

三、勇于实践,全面落实工作目标

我校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和学生不同年级的行为、心理、习惯等,不断修改完善管理措施,从学校教育教学总体目标,到德育队伍建设、德育工作举措、日常流程管理,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我们都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探索更加完善和科学的方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网格化的管理格局,德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校教师把德育工作作为主要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德育方法途径,申报课题研究,撰写和发表论文蔚然成风,有效推进了德育工作的实践创新。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要围绕“德育为首”的工作方针,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德育途径,积极构建科学完善的德育体系,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子春.社会转型期中学德育特色的创建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2.

篇4:创建“文明银行”德育模式

“文明银行”分为总行、储蓄所两级——学校为总行,班级为储蓄所。首先,经过各班班主任和学生代表进行讨论,制定学校文明银行的章程,并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以及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具体的“存款”和“取款”“奖励”标准。然后,在每个班建立文明储蓄所,为每个学生发放储蓄折,每一位同学都是“好习惯”文明银行的储户。

模拟银行的工作模式:把学校文明银行的储蓄项目分为“文明守纪”“仪表高雅”“保护环境”“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心孝雅”“勇于实践”“合作共赢”8个,折上有“存入”、“支出”和“奖励”三项内容,以一定的分值对学生的文明行为记为“存储”,不文明行为记为“支出”。只要学生每遵守一个好习惯,就有机会获得文明储蓄的“存储”和“奖金”,并被记入相应的分值。各班“储蓄所”根据各储蓄户的表现,每月公布储蓄情况,进行一次结算,表彰“优秀储蓄员”。学校每学期表彰“道德富翁”,再评出“十佳文明小标兵”,以奖状形式告知家长,给予一定精神荣誉奖励。

学生的“文明银行”“储蓄所”的积分也作为评选三好学生、文明队员的依据。“文明银行”“总行”每学期对各储蓄所的营业情况也进行考核(即进行一次班级积分公布),并作为评选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的依据。

“文明银行”的建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储蓄美德,积累道德资产,让他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实现道德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全面提升。它与传统的学校德育相比,有以下三方面的实践意义。

首先,“文明银行”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变“大事教育”为“小事教育”,改变了传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倒金字塔”问题。它的培养目标不是“圣人”,而只是“好人”,甚至只是“凡人”。它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小节”,着力规范的是学生的日常道德行为,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它只是要学生守住道德底线,坚决不做坏人,努力做个好人。

其次,“文明银行”使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克服学校教育中德育不到位、游移不定和偏移现象,必须把育才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从根本上变革思维方式,克服分割性思维的惯性影响,用复杂性思维重新作系统思考。学校里的每个人都应该抓德育,不仅主管德育的校长要抓,校长和教师都要抓;不仅德育部门要抓,学校里的其他所有部门都要抓。德育工作的位置摆正了,学校其他一切工作才可能形成和谐的关系,进而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学校德育要挖掘和利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德育资源,要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各界紧密联系起来,通力合作,综合做功,共同育人。“文明银行”的德育管理模式正与这些理论相呼应,它使校长、教师、家长通力合作,使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综合用功,形成了齐抓共管德育工作的局面。

篇5:加强德育管理 创建文明学校

平泉县小寺沟中学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现有20个教学班,1432名学生,84名教职工。近几年来,我校连续获得“全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优秀业余少年军校”、“河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校”、“河北省现代教育实验校”、“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承德市优秀家长学校”等三十多项荣誉。教育教学成绩连续15年保持全县第一,中考成绩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中考我校402名毕业生被县一中录取公助生219人。这是我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强化素质、发展特色”的办学理念,以中华传统美德为龙头,国防教育为载体,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做保证,实施了“以学校带农村,以学生带家长”的国防教育“双带工程”,使国防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与中华美德教育有机结合,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构建文明校园的结果。

一、加强师德修养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强化领导干部的工作责任,树立勤政新形象。

我校领导干部深入一线,直接参加教育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和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推进。如政教主任卢和同志,他一方面担任着毕业班3个班级的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一方面还要担任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同时他的家庭

负担又非常重,上有80多岁的老母需要照顾,下有刚刚3岁的儿子需要教育,妻子又体弱多病。但他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学校工作中,早来晚走,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他所教学科成绩在同学科教师中总是第一,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又上新台阶。

2、加强师德修养,奉献一片爱心。

教师的人生价值取向、创新意识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声的示范作用。为此,我们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了《教师文明礼貌公约》,提出了教师“六不准”要求,先后开展了“修师德、铸师魂、促和谐”主题教育,规范教师的行为。为落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承诺,开展了“和谐专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寺沟中学的发展,积淀了小寺沟中学特有的文化,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精神: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上下一心、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团队精神”;不断学习、大胆探索、求真务实的“务实精神”;严格管理、严格标准、严格纪律的“认真精神”。

二、弘扬民族精神 培养高尚品质

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从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抓起。为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校园标识等方面考虑,制定了校训、校风、校歌。在对学生加强德育管理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中华美德教育有机结合我校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意义,两者有机结合。为此我们印发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歌》、《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册》,购买《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书,召开“美德故事会”、“美德理论报告会”、“美德在闪光演讲会”,并开展了系列德育活动。

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在开展特色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品质。每学期开学开展系列德育实践活动。如:三月开展 “弘扬雷锋精神,创建和谐校园”实践活动、五月开展“争当优秀团员”活动等。

即时开展活动,见缝插针不留空白。如:“五一”、“十一”放假时间较长,我们开展了 “尊长辈、孝父母、尚美勤学”、“孝敬父母美我心灵”等家校互动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做到“三不三做”、“一讲一记”,即:不顶撞父母,不让父母洗衣服,不提为难父母的要求;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好事,为父母做顿饭;人人会讲孝敬父母的美德故事,记住父母的生日,并想好如何祝福。

召开主题班、校会,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学会感恩,共建和谐”主题班会中,班主任设计了为父亲捶捶肩、为妈妈洗洗手、说一声“爸爸、妈妈您辛苦了”等环节。通过活动,同学们都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是天经地仪的事,是做个好人的根本,一个对父母都不尽孝的人就不能处理好兄弟、亲友、师长、同事乃至国家和集体的关系。”学生代表说“妈妈的手不再像我想象那样细腻,而是伤痕累累,布满老茧,这

是为我操劳的,我感谢您,妈妈您辛苦了”,使 学生、家长达到了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沟通。

传递爱心活动。我校师生历来有抚慰就困的传统。近几年来,先后为困难学生捐款5万余元,解决了十几个困难家庭学生的生活问题,使他们能安心学习。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我校每天晚上都组织每班学生收看了《新闻联播》。师生心系灾区,为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自发自愿的捐款、捐物。5月19日14时28分,在教学楼前,由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向汶川地震中的遇难同胞默哀三分钟,泪水溢满每一位师生的双眼。次日,全体党员自愿交“特殊党费”,青年教师再次掀起捐款热潮。5月27日,校团委号召每一位团员青年给灾区小朋友写信,表达自己对同龄伙伴的慰藉于鼓舞。6月上旬,校党支部在师生中开展“弘扬抗震精神”系列活动,以手抄报、朗诵会、观后感等形式为主。通过本次活动,广大师生深切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伟大力量,人间关爱的光辉,灾区人民的无比坚强……从而大大增强了师生的爱国精神与责任意识。

2、军校教育和日常管理紧密结合。

业余少年军校活动为养成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按军校章程我们坚持四项制度,开展四项活动。

坚持四项制度:一是军事训练制度,二是国防教育制度,三是内务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四是吸收新学员制度。开展四项活动:一是争创双五好活动;二是军民联谊,拥军优属活动;三是军事比武活动;四是国防文体活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顽强拼

搏、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等精神。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发扬了军训中“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刻苦学习。

3、心理健康作保障

学校开展了“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活动。由团委负责,定期由生理卫生教师、校医、校外专家给学生作心理健康方面的专题报告、讲座等,设立心理咨询信箱。每位教师都担负着学生心理医生的职责,将心理健康教育溶入学科教学之中。如李敬民老师对单亲家庭孩子冯欣利同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冯欣利同学进步显著,考入县一中。

4、礼仪教育走进课堂

良好的说话交往习惯,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校开设了礼仪课,将礼仪教育引入课堂,编撰了《学校读本》,向学生讲解正确的人际交往礼仪。从一个目光、一个手势、一句话、一款服饰等细节要求学生,使学生做到语言美、举止美、风度美、衣着美。

5、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依托环境文化、传统文化、艺术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建设,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文化品位,增强现代气息:着力打造出了以“中华美德为龙头,军校共建为特色,心理健康作保障”为主题的学校文化。设计了富有学校特色的中华传统美德长廊、世界科学家墙和世界冠军墙、国防教育阵地、安全教育墙,利用走廊进行主题布置,各班文化各具特色,真正做到了学校处处都育人。

三、建立“三位一体”的依法治校管理体系

由主管法制工作的副校长和法制办公室直接负责,形成政教处、教导处、团委和年级组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即校级、年级和班级三级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负责具体实施依法治校的宣传、管理、实施及考评工作,做到层层把关,齐抓共管。

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的网络教育新模式,形成“学生在校有人教,回家有人管,到社会有人帮”的“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创家校携手、共建和谐教育环境的新局面。学校成立了依法治校社会监督小组、家长委员会,聘请小寺沟镇派出所所长兼任法制副校长,聘请公检法人员担任法制辅导员。与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开展警校、军校共建活动。坚持召开家长座谈会和家访制度,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校“双带工程”活动,我们打印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犯罪法》、《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让学生带回家去,念给父母听,贴到人多的地方宣传。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拓宽了依法治校的渠道,充分发挥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功能,形成一支庞大的法制教育及管理队伍,从而使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延伸到了家庭和社会,增强了教育效果。

篇6:文明创建德育教案

----农四师一中创建兵团“德育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欢迎兵团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评估领导的到来,下面我就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伊宁市公园街四巷2号,占地195亩,校园硬绿化面积达98%,学校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兵团示范性高中和兵团高中课改样本学校。学校经过近60年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伊犁地区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中学,在职人员340人,高级教师62人,中级教师119人,党员202人。教学班96个,学生5658名。小学部36个班,学生1868名;初中部18个班,学生1196名;高中部42个班,学生2594名。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了考入清华、北大零的突破,每年考入十大名校人数在伊犁州直名列前茅,重点本科上线率从以前的16%上升到33%,三本上线率已上升到85%,2010年我校中考上线率达92.6%,在全师前10名中我校占8名,前20名中我校占15名,综合质量位居地区前列。

我校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指导精神,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管理求效益,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做到“五个一流”的办学目标:树立一流的教育理念,建立一流的管理体制,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营造一流的育人环境,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确立“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德育工作思路。到2015年,使我校成为兵团“一流的学校管理,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办学条件”的省内外知

名伊犁州名校。2006年以来,我校先后被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命名为“重点课题实验校” ;被中国教育协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确定为 “研究性学习课程特色教育示范校”;12月被评为“兵团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2007年被中国教育研究院确定为“教改试验学校”,获国家级“平安学校”、“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确定为兵团高中课改样本校;2010年获国家级“和谐学校”、兵团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同时被兵团科协和科技局确定为“兵团科普教育基地”。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一)加强德育领导力量。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德育处、团委、教务处负责人及班主任为组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整合了各方面教育力量,使学校德育工作既分工负责,又统一协调。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1、把学习《农四师教育行业师德行为规范》、《农四师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八条禁令》、《农四师中小学德育实施方案》等结合起来,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廉洁从教、服务学生”、“唱响兵团精神”及“三平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大力表彰“师德标兵”。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开展“有效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每位老师都签订了“禁止有偿家教、征订教辅资料”的责任书,努力打造一支师德优良的教师队伍。

2、加强德育骨干培训。如顾丽华和燕飞等老师多次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开展学习“全国十佳优秀班主任”的专题讲座,派德育骨干教师前往石河子、内地友好学校进行交流学习,提高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和管理技能。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建设,坚持严格管理指导,提高学生自我

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3、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机制,以增强班主任的工作责任感,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性。考核等级和班主任的津贴和学年评优挂钩。实施培养青年教师的“1358”工程及“名师工程”,大力培养年轻、优秀、骨干和特色班主任。顾丽华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自治区特级教师”,昌德山等30多位老师被评为“师级优秀教师”、燕飞等老师被评为“师级特级班主任”,我校充分利用优秀班主任的模范、辐射作用,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大大提高,优良的校风、学风已赢得社会广泛的赞誉。

三、探索德育课程新体系,发挥新课程德育功能

(一)突出时代特征,探索德育课程新体系

1、我校确定“一个目标,二个重点,三个结合” 的德育工作模式。即以培养“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教育为重点;注重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

2、整合资源,以对口援建为契机,认真学习镇江教育行业的先进教学方法和管理理念,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已经与疆外7所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今年对口支援我校的镇江援疆干部和教师共五人也都已到位,他们给我校带来了新的德育思想和活力。积极开展学校、社区、家庭“三合一”教育活动。长期坚持开办“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已培训家长5000余人次,前来听课的家长达到近2100人次。以“致家长的一封信”的方式向家长反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并征求意见,促进“三评”、“三进”活动深入开展。努力创建家庭、社会、学校全员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和谐发展的局面。

3、调整德育课程结构。我校从小学中高年级到高中新设综合实践活动课,重视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教育、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德育课程的联系,完成了由“单一化”向“综合性”发展的转变。我校培养小学生德育目标是具有初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培养中学生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如今年结合各学部特点,小学部开展“唱响兵团精神--我是兵团好少年”演讲比赛,初中部开展诵读《弟子规》“传承古经典、争做文明人”活动,高中部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校园”唱红歌比赛活动等等,使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入脑入心。

4、抓好学科渗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团队会、班会课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挖掘各学科教育资源,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二)注重资源开发,抓好地方、校本德育课程建设。

1、开发以区域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地方课程。我校积极开发伊犁地区的教育资源,组织老师给学生开展如“新形势下伊宁市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特克斯八卦城的资源利用和开发”等知识讲座,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2、通过开设校本课程,增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能力。我校立足实际情况,通过开发《伊犁历史古迹探秘与地方文化溯源》、《美丽伊犁我的家》等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开发《二维动画欣赏与创作》、《平面设计》和《动画设计》等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发《跆拳道》等磨砺学生意志。同时与8661部队联合举办国防教育、军训等,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的德育特色。近几年,我校还积极开展研究性课题学习活动,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国家级“研究性课题”二等奖1人,三等奖3人,兵团级“研究性课题”一等奖8人,二等奖17人,三等奖9人。其中罗杰、冷智强同学保送重点大学。

(三)力求整体实效,加强德育活动课程实践。

1、积极实践活动式德育课程。如长期开设了国防知识教育课,与武警伊宁消防支队联合举办的消防演习、法制教育。学生制作电脑动画、科幻画、实践活动小论文、小发明,作品多次获兵团、国家级奖,总体成绩一直处于兵团前列,曾受到兵团教育局教研室通报表彰。

2、我校采取“校内打基础,校外求发展”的“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基本建立了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社区教育基地活动为补充的开放型、多元化的学校,形成了德育合力。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助农活动,如摘棉花、拾西红柿,参观伊犁州博物馆、科技馆、林则徐纪念馆,到社区打扫街道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3、开展主体性德育实践。举办篮球、书法、手抄报、黑板报、辩论赛、模仿秀、冬季长跑及诗歌朗诵等比赛活动,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元旦文艺晚会更是内容丰富,由本校教师编导的舞蹈每年入选农四师春节晚会并获奖。

四、优化育人环境,打造以“让爱与责任充满校园”为育人理念的校园文化

(一)充分利用已有文化设施,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1、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功能作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利用校园广播站、名人名言标牌、校报、网络、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媒体,构筑校园各种宣传教育阵地,积极营造“让爱与责任充满校园”的文化氛围。

2、通过开展“德育特色班”活动,认真落实“五抓、五从”即抓规范,从小事做起;抓纪律,从严格入手;抓学风,从勤奋开始;抓活动,从自主引导;抓心理,从关怀起步,继续开展创建勤奋刻苦学风班,力求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开展以“廉政文化进校园”、“唱响兵团精神”、“三平精神”、“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校园”、“民族团结”、“感恩教育”等为主题教育的系列活动,全面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学校成立了业余党校,业余团校,增强团员意识。积极构筑师生、学生间和谐的人际空间,倡导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善、团结、合作、尊重、爱护。通过开展教师谈心活动、班会课主题教育、家长会等,融洽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让爱与责任真正充满校园。

(二)不断完善文化设施,营造环境育人氛围。

1、搞好校园美化、净化,环境的教育功能。我校坚持“整体规划、分相设施、逐步完成”为目标,力求做到建筑营造整体美,绿化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

2、积极筹措资金,完善教学设施。我校投资120万元为学生教室配置了背投电视,安装校园有线电视;投资近20万在各教学楼大厅、楼道悬挂了名人名言、警示标语等;投资50万元新建了通用技术实验室、电子控制实验室;投资60.3万元为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投资57万元更新计算机等设备。在硬件设施方面,共投资287.3万多元,为信息技术样本学科建设搭建了宽广的平台;学生宿舍楼、餐厅即将竣工,青少年活动中心、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园林式文化广场,更是一中又一靓丽风景,为深入开

展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五、加强法制教育,杜绝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1、完善制度制度,规范学生言行。学校建立了流动红旗评比制度,每周一评比,每月评比优秀班级,评比结果与班主任津贴、班主任及班级年终评比直接挂钩,从而引入激励机制,创造了竞争的氛围,增强了学生的自制力。

2、加强普法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学校利用法制教育阵地,坚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聘请政法部门同志为我校的法制副校长,先后来校做了十多场法制报告。

3、把养成教育与法制安全教育有机结合。开展“远离毒品,关爱生命”“崇尚科学,反对邪教”、“预防青少年犯罪”等内容的普法讲座,以板报、广播、图片、少年犯现身说法、现场焚烧毒品、“模拟法庭”等多种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尤其是对沉迷于网吧、游戏厅的学生和经常违纪的学生,主动取得家长的合作教育,使其深刻认识到危害性,取得了一定成效。

4、加强“重点”教育,促进自我转变。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希望帮助的学生的转化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的管理教育。综治办、德育处、各级部、各班级逐一落实帮教对象,建立定期与重点学生谈话及与其家长联系制度,建立转化档案,及时记载其转化情况,对住校生实行封闭式管理,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六、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1、我校把学生健康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卫生保健、卫生防疫工作能结合实情开展,制定了《师一中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每学期均要举行生殖健康讲座、主题班会、问卷调查等。校医务所建立了学生健康档案,定期给学生体检,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派送了三位教师和一名医生进行心理辅导培训,兼任心理咨询教师,此项工作的开展对学生身心健康、个性形成和良好品质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学校对安全工作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实行校园内外环境联合检查制度和校领导值班制度,制定安全保卫工作制度,与各部门签订了安全防范责任书。学校门卫均进行了上岗培训,在校园大门、后面、大厅、体育场、文化广场等17处设置了视频监控。实行了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及信息上报制度,年级组长及中层以上领导24小时开机。

针对学生多,下课拥挤分流难这一状况,采取了定时间、定楼道、定楼门的“三定”分流方式。

加大安全设施改进力度,加强学校重点部位和实验室的管理,有完善的学生实验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各教学楼、实验室消防设施齐全,这学期,又投资8000余元更新了一些设备,消防安全通道畅通,对食堂、宿舍进行了改建,各项设施达到安全标准。尤其是节假日、寒暑假放假前均要进行法制安全教育。

目前,学校安全工作呈现良好局面,我校没有发生一例重大意外伤害事故。

七、民主公开,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

1、公开评优、评先、评模的各项条件,业绩量化考核评估,由每位教师自主参与,这样评选的结果大家都心服口服。上学期我校开展第二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岗位明星”评选活动,党员教师获得“党员先锋岗”称号,一线老师人人参加,本学科老师人人参与评课,真正做到民主公开,充分发挥了主人翁作用。

2、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学校教职工评选优秀、进职称、兑现

工资福利等都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公示。

3、每学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听取群众意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通过教代会决议,每年都要为学校及教职工做十件实事。

八、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逐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入手,于2006年建立心理咨询室,订阅相关的办刊书报,制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图板和资料。2010年,我校投入5000元对咨询室重新装修,投入一万多元购置各种配套设备。咨询室开展了一系列如心理咨询、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编纂《心灵之窗》、组织各种专题培训等活动。

2、开放办学,促进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使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特色,2010年农四师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中心在我校成立。

九、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培训、经验交流等方面尚欠深度,个别班主任存在着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的现象。

2、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欠缺科学评价机制。

3、家校联系还不够深入,还没有充分挖掘家庭、社会的有效资源。

4、部分学生中存在网恋、厌学等不良现象,学校周边饮食、交通安全环境有待进一步治理。

十、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建设,选拔具有优秀品质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发挥榜样作用,并提高其相关待遇;

2、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做好希望帮助学生的转化工作,树立

一切从学生出发的理念;

3、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保健知识,青春期教育工作和完善学生心理测试实验室和心理咨询室;

4、根据我校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完善教学设施建设,创建一流的办学环境;

5、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总结我校德育工作,可以看到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将以此次评估检查作为新的起点,认真总结工作中的得失,进一步加强管理,调整工作思路,更新教育观念,确定大思路、迈开大步子、追求大变化、寻求大发展,全面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篇7:学校德育品牌创建

山东省胶州市铺集镇铺集小学

巩振鹏

张磊

“温润”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一种途径,“求真”则是学校德育的最终目标。“温润求真”就是要塑造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互融、高尚品德与创新品质同辉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一、以全员育全体

围绕全人教育,结合学校实际,我校在德育实践中把“温润求真”作为学校的德育品牌。“温润”指德育手段要抛弃过去的说教式、命令式,以温和浸润的手段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尽量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内化为自觉行为。1.抓好德育队伍,提升管理水平建立班级教导会和班级育人导师制,定期召开校委会、家委会、中层、班主任工作会议布置工作重点。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学校管理。依托重要节假日,开展主题教育,及时处理班级中发现的问题。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论坛,交流工作经验和心得,论坛内容编辑成册,供老师们学习。组织班主任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努力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2.依托家长学校,构建德育网络学校通过校报、网站、书信、微信、飞信等形式加强家校沟通,提供教子知识,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社会观;通过家长会,教师家访、家长访校、家长陪餐、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沟通家校关系,化解家校矛盾,,使家校同心,携手做教育。

3.面向全体,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各班秉承全人教育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学生成为问题儿童的原则,积极摸清学生特点和心理状况,充分了解其兴趣爱好等,为其找到自己的特长和信心,努力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制定具体的帮教措施,建立帮教档案,努力做到用爱心去关怀他们,用耐心去感化他们,尽量把一些苗头性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对重点的问题学生“一对一”个别谈心,增强教育转化的责任感和实效性。

二、让校园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校园文化是无声的教育,她像空气一样与学生融为一体,能在潜移默化中洗涤学生的心灵,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励学生的斗志,能在耳濡目染中升华学生的品质。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弥散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学校本着文化育人的目的,积极打造健康、温馨、励志的校园文化。在传达室外墙,设置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思想口号,诠释了学校“温润求真”的品牌。王羲之、欧阳询、钟繇等名家的书法墙,让学生在感受书法美的同时,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综合楼布置了德育教育展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宜居宜业新铺集,德孝教育展新姿“为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把德育展厅变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综合楼外墙,也设置了文化内容,激励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假山、花园、巨石、雕塑、走廊、教室无论走到哪里,文化总在,教育总在。

三、在主题教育中践行德育

1、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心中”、“少先队建队日”、“我的梦 中国梦”、“传统节日经典诵读”,以及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等,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意识。

2、细化安全法制教育活动。为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开展“彩虹伞”自护自救教育活动、“法制教育竞赛活动”等,通过黑板报、手抄报、专题广播、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增长安全法制知识,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落实环保教育活动。结合“环境保护日”、“节能宣传周”通过宣传窗、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广播站等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通过社会实践和小课题研究等形式,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4、抓牢文明礼仪教育。本学年我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仪教育。以新的《中小学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制定了新的班级评比细则,开展“文明班级流动红旗评比”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设立学校“文明监督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抓好德孝教育、感恩教育”,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报告会、“情系母亲节,感恩教育周”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和家长更深刻地认识到做事要常怀感恩之心,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而且要不求回报。

6、创新“小红花评比制度”。以“全人教育”为指导思想在学校内及时表彰那些在学习、纪律、劳动、卫生、文娱、体育等方面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或在某一方面为集体争得了荣誉、以及个人在某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学生,鼓励他们的一点闪光点,进而让他全面闪光。改变过去片面追求学生向纵深发展的现状,转向向宽度发展。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真正实现“全人教育”。

7、夯实传统活动。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优良传统——清明节”、“家风大讨论”、等主题教育,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喜爱传统节日,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关爱牙齿、热爱生活的精神。

篇8:文明创建德育教案

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 中小学生应该掌握与自己有关的礼仪知识, 这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 也是为其一生事业成功、生活幸福奠基。现在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指导下,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为当务之急。在这种情况下, 推进学校礼仪教育至关重要。但在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时, 我们常常会忽视礼仪的实质, 抓不住礼仪教育的核心。笔者以为, 学校礼仪教育的实质是尊重, 尊重与礼仪紧密相连。

一、“礼仪”与“尊重”的统一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 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 是人际交往中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尊重与礼仪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国是“礼仪之邦”, 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用礼仪来表达尊重之意, 在这方面我国的教育鼻祖孔子堪称楷模。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 有很多概念, 其中“文”和“质”是孔子思想体系里两个重要的概念。“文”, 是指人的外在文饰, 这里可以理解为礼仪;“质”是指人的内在思想品质,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真心尊重他人。孔子认为“文”与“质”应该是统一的, “文”与“质”的统一, 也就是礼仪这种外在形式与“尊重他人”的内容的统一。

在“文”和“质”中, 孔子首先看重的是“质”。孔子曾说:“人而不仁, 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意思是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 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 奏乐有什么用?”也就是说, 没有仁德之心作为内容, “礼”和“乐”这些形式也就失去了意义。《论语》中曾记载, 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 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 用素粉来打扮啊’, 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 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 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 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 (先有白底然后画画) ”中, 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 受到孔子的称赞。就伦理学说, 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时的内心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 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 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 如同绘画一样, 质地不洁白, 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在孔子看来, 如果“质”和“文”不能兼顾的话, 与其讲究空洞的形式, 不如来点真情实感。孔子要求“文”和“质”要一致, 形式和内容要和谐。

孔子主张“质”为先, 但他轻视“文”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也不轻视“文”, 因为“文”是“质”的表现。孔子很重视“礼”的作用, 他认为“不学礼, 无以立”, 主张“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要求人们“克己复礼”, 以实现“仁”。这些广为人知的话语都充分表现了他对“文”的重视。

“质”和“文”的关系实际上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二者虽有一定的区别, 但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所以孔子说“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也就是说, 一个人具有朴实的道德本质, 如果没有相应的礼仪形式来规范修饰, 就会显得粗野;而过分讲究外在形式, 缺乏真情实感, 就会显得虚伪造作, 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又注意外在表现形式的人才是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文质彬彬”是孔子对君子的要求。

借用到礼仪教学上, 实际上孔子是在告诉我们, 只有尊重还不行, 还要通过一定的礼仪把自己的尊重表达出来;光有礼仪也不行, 必须从内心表达自己的尊重。

二、礼仪的实质是真诚地敬重他人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但是, 我们如何向别人表达自己的尊重呢?要表达自己的尊重只能借助一定的礼仪。孔子曰:“礼者, 敬人也。”孔子的意思很明确, “礼”就是尊重别人。英国礼仪学家约翰·洛克也说:“离开了真诚, 一切礼仪都将是傲慢的、虚伪的。”可见, 在中外哲人的心中, 真诚的尊重是礼仪的灵魂。

尊重二字, 应该是礼仪之本, 也是待人接物之道的根基。如果不真心尊重别人, 礼仪会变得虚伪, 一不小心就会露出不尊重别人的马脚。但是尊重不仅仅是礼仪, 礼仪只是尊重的外在表现, 把对方看成和我自己一样的平等个体才是尊重的内容。尊重绝不是社交场合的礼貌, 而是来自于人心深处对另一个生命深切的理解、关爱、体谅与敬重, 这样的尊重绝不含有任何功利的色彩, 也不受任何身份地位的影响。

尊重与礼仪是密切相关的, 尊重是“里”礼仪是“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要表里一致, 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尊重。

尊重别人, 与人为善, 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凡事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同时注意必要的礼仪, 不经意间, 我们就收获他们的一份尊重与敬佩。

那么, 在交往中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呢?尊重他人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 最重要的是要真诚地敬重他人。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 皆兄弟也。”亚圣孟子也曾说:“尊敬之心, 礼也。”《礼记·曲礼》开头就强调“毋不敬”。可以看出古人在礼仪方面很注重“敬”, 这个“敬”字就是“诚”, 因为古人云“敬者, 诚也”。所以, 我们符合礼仪的语言、符合礼仪的行动都要发自内心, 体现真诚的爱心和善良的道德情感。

礼仪作为一种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 它的价值不在于给人多少实际利益, 而在于情谊的深浅, 这在我们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有个俗语叫“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意重”, 这个成语把礼仪的象征意义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果礼仪不能表达真实的内心情感, 那么, 这种礼仪只是一种无意义的形式。

在少数官场和各种社交场合中, 偶尔有巴结逢迎的场面, 那些巴结逢迎的人是尊重别人吗?当然不是, 因为他们不真诚。尊重必须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 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尊重。但是现实生活中, 部分领导干部误认为“巴结”就是“尊重”, 误以为给自己说好听的话是尊重自己的表现, 这是非常错误的。“尊重”和“巴结”有本质的区别, 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是真心的、实事求是的, 后者是违心的, 是夸大其词弄虚作假的。

三、中小学礼仪教育要抓住尊重不放松

在学校礼仪教育中, 我们不能只教学生一些表面的东西, 而要引导学生明了礼仪后面包含的更深刻的东西, 也就是说让他们透过现象看实质, 看到礼仪所包含的“尊重别人”这一内容。如果单单一地教具体的礼仪而不让他们看透礼仪的实质, 在遇到变化了的情况时, 他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行为。

由于现实生活中人和人之间有种种差别, 而且人们往往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真心尊重别人并不容易。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从省城大学来的礼仪教授将为同学们讲一节礼仪课, 教授先告诉同学们到别人家拜访时应如何敲门, 在接下来的课中, 教授来了一次模拟礼仪表演。他让一位同学扮作送水工, 自己是主人。“送水工”敲门, 进门, 然后把水搬进了屋里。教授指出“送水工”三个礼仪方面的细节问题:敲门声太重;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没有带一次性鞋套套住鞋子。于是, “送水工”和教授又来了一次表演, 一切按照教授指点的那样做, 所有动作结束后, “送水工”仍然站着看着教授, 教授说:“这位同学, 你可以下去了。”学员说:“如果有人给我送水, 我常常不好意思让他们换鞋, 宁可自己拖一下地板。还有, 送水工离开时的时候我都会说一声谢谢。教授, 我需要一声谢谢。”教授呆住了, 继而说了一声“谢谢”。

在故事里教授把礼仪当成了形式, 他内心并没有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个体, 所以在自己的礼仪课上做出了不符合礼仪要求的事情。所以, 在礼仪课上, 要让学生树立起尊重每一个人的意识, 只有这样, 他们才会把礼仪融入自己的生活, 并且把自己符合礼仪的行为表现得非常自然, 而不用刻意按礼仪行事。

这个故事反映出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它促使我们反思:在我们要求别人学会尊重人时, 自己是否做到了真正尊重他人?我们是否把尊重别人仅仅看成是一种礼仪?

在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之前, 首先要让学生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 树立尊重别人的意识才能尊重别人。如果没有让尊重别人的意识在心中扎根, 只是注意外在的礼仪, 那不是真正的尊重。例如, 上课前要向老师问好, 这个礼仪表达的是对老师的尊重, 如果学生没有尊重老师的意识, 他就会心不在焉, 这个礼仪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由于风俗习惯等的不同, 古今中外的礼仪有很大差异, 例如, 沿海地区吃饭时, 如果筷子不用, 要插在碗里, 而不能平放在碗上, 因为筷子象征着帆, 平放筷子象征帆倒了。而在某些平原地区, 筷子不用时不能插在碗里, 因为只有祭祀时才把筷子插在碗里。虽然如此, 但各种礼仪的实质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尊重别人。所以, 给学生讲礼仪时, 我们一定要抓住尊重不放松。

四、礼仪教育不是培养“奴才”

有人认为现代社会倡导“民主”“平等”“自由”, 而礼仪教育是培养“奴才”, 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个性, 不能用礼仪来约束学生。由于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有些教师心存疑惑:礼仪教育是不是过时了呢?笔者以为礼仪教育不是培养奴才, 而是培养有内涵有修养的人;作为一种表示尊重的外在形式, 礼仪教育永远不会过时。一个人的人文修养不只是表现在口头上, 更表现在符合礼仪的行动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说:“礼仪是文明的表现。今日讲究礼仪的学生, 明日文明国家的栋梁。”这是对礼仪教育的充分肯定。

曾经有桃园五中风雪天搞校庆典礼的新闻, 新浪博客之后在其首页做了专题报道, 批评的人不少, 很多人认为那是培养奴才。其实, 这有点上纲上线。笔者以为迎来送往是人之常情, 它只是一种尊重的表达形式, 与培养奴才还是培养主人毫无关系。把学生参加校庆迎接贵宾说成培养奴才, 这反映出某些人的礼仪意识严重缺乏。对此, “作文打假第一人”刘加民先生有过很深刻的论述, 刘先生说:“礼仪, 体现文明、秩序、热情等, 这是文明社会最常见的行为。如果学生参加学校的庆典, 就是培养奴才, 那么学生埋头做卷子, 培养的是什么?如果寒风刺骨会冻坏了孩子, 那么, 教室里四季如春会不会让学生降低免疫力呢?你既然天天抱怨孩子缺少吃苦精神, 为什么又剥夺他们尝试‘真实生活’的权力?”包括重视礼仪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是被批判的对象, 被鲁迅那一代人骂得狗血喷头, 但随着“大国崛起”, 我们发现我们自己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没必要把重视礼仪之类的东西当成封建糟粕。

由于把讲礼仪当成封建糟粕, 我们的礼仪教育步履蹒跚, 有的学校甚至不进行礼仪教育, 这导致我们的学生礼仪意识很缺乏。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的董继康老师曾说:“今年参加省里的比赛, 同车里有很多东部地区的学校代表, 那么多优秀的孩子, 多么俊俏帅气, 节目拿了各种奖项。领导高兴, 指导老师高兴, 孩子们高兴。在回来的路上, 有的学生脏话连篇, 我的精神近乎崩溃, 我说领导及评委老师看到这一幕会做何感想呢?所以我相信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孩子都会演戏。并且演技很高, 高到无技巧。”这都是学生没有学习礼仪, 素养不高导致的。

对礼仪的重要性, 我自己有亲身体会。根据自己的经验, 我觉得自己很多事情的失败就是不懂礼仪。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了, 我感觉在礼仪方面我还很欠缺。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是礼仪方面的欠缺会使自己失去别人的好感, 以致失去友谊甚至根本不能和别人形成友谊。因为大家都喜欢彬彬有礼, 能够体贴照顾自己的人。在学生以后的求职中, 礼仪会起到更大的作用。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对学生以后发展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我们不敢过高估计, 但为人处事的作用我觉得怎样高估都不会过分。很多人没有高深的知识, 但由于懂得礼仪, 做事得体, 能够体谅他人, 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因而在事业上得心应手。

当然, 我们教给学生的是正常人际交往礼仪, 绝不是带有奴性的官场礼仪。因为我们的社会不需要奴才, 需要的是一身正气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的领导干部, 需要的是人格独立坚持真理的学界伟人, 需要的是取舍有度经营有道的商界奇才。我们不但不教给学生几千年历史所形成的奴性官场礼仪, 而且要引导学生远离奴性官场礼仪。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远离奴性文化, 做一个正直的人、坦荡的人、有自尊的人。

上一篇:财务出纳求职简历表格下一篇:2023-2024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