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

2024-07-25

在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精选6篇)

篇1:在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2006年7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动员会,是在全县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农村牧区多项改革同步推进的新形势下,按照省、市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贯彻落实好省、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要求,扎扎实实抓好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对于强力

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构建和谐县具有重要的意义。刚才,传达了《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人员分流实施意见》和《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对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如何做好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乡镇机构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乡镇机构改革是我们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市委都作了重点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搞好这次改革的关键,就是各乡镇党委、政府特别是党政负责人,要把思想统一到区、市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工作,确保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要充分认识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抓好乡镇机构改革,是落实中央机构改革总体部署,确保政令畅通的必然要求。在去年6月初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中央对推进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的乡镇机构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关键是乡镇机构改革。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省、市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乡镇机关直接面对农村牧区和农牧民,在整个党组织结构和行政管理系统中处于基础位置。乡镇是否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通过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将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超编严重、机构庞杂、效率低下等现象,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乡镇干部队伍,提高乡镇机关为民服务的本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抓好乡镇机构改革,还是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保证乡镇工作正常运行的现实选择。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全县全部免征农业税,单此一项,就减少财政收入万元。收入减少了,如果机构人员得不到相应的精简,财政支出得不到减少,那么乡镇还要想方设法向农民伸手要钱,农民的负担还会出现反掸。因此,我们一定要适应农业税费取消后乡镇面临的新形势,抓好乡镇机构改革,进行乡镇管理体制创新,保证乡镇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乡镇基层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二)要充分认识我县乡镇机构改革面临的任务。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从月份确定改革方案到组织实施,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并且改革内容多、难度大。对我县来说,改革的任务主要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撤并乡镇。按照省的要求,本次乡镇机构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撤并乡镇,进行区划调整。我县由过去的个乡镇(含胜利农场)减少到个镇,撤并比例为。二是精简规范乡镇机构,特别是改革乡镇事业单位。按照这次改革要求,乡镇党政机构只设置三个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事业单位只设置三个中心,即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电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01年,我们进行乡镇机构改革时,虽然也按照省、市的要求进行了改革,但改的并不彻底,在三个中心外,还有其他事业单位,这次我们都要进行精简撤并。三是乡镇人员定岗和分流安置工作。目前,我县共有乡镇行政事业机构个,涉及行政事业人员人。从现编制看,全县乡镇的行政编制超编人,事业单位编制超编人,每个乡镇都不同程度超编。按照这次改革要求,对超编人员要进行分流。四是清退非正式人员。全县苏木乡镇聘用、临时雇用人员,在这次改革中,都要一律清退。五是减少领导职数,我县乡镇原有领导职数为个,实际配备人,按规定减少到个,需要分流安置的领导大约人。从上述的五项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县的乡镇机构改革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二、严格按照市委、政府的要求,扎实推进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 月初,市委召开了专门会议,对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要严格按照省、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

(一)要切实转变苏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这次机构改革的重点,也是关键所在。要按照这次改革要求,把转变乡镇机构职能摆在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位置,使乡镇党委、政府适应农业税费改革取消后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手段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农村稳定、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上来,通过职能12全文查看

篇2:在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 BBBB(2012年8月6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实施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区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抓好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这次会议,既是工作动员会,又是安排部署会,对全面完成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gg县长对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南宁市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筹兼顾,扎实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下面,我就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部署,提出“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2012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着力增强乡镇政府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农村改革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乡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其履行职责的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行政体制功能的发挥。只有通过改革,加快转变职能,理顺职责关系,增强服务能力,才能提高乡镇党委、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二是提升乡镇履职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对我们来说,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我们必须借“改革”之风,进一步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建设农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三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消除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是乡镇机构改革的目的之一。我们要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强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动员能力,坚持不懈地落实好中央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推进;四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乡镇机构改革承担着为农村其他改革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的重大责任,直接关系其他改革能否取得成效。只有坚定不移地深化乡镇机构改革,逐步增强乡镇党委、政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执政能力,形成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才能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协调发展新机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二、明确目标,把握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主要是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结构、建设服务性政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县委、县政府已印发文件明确了这次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各乡镇、各单位要认真抓好落实。在这里,我强调一下需要重点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任务。中央和自治区、南宁市文件要求,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要真正迈出实质性步伐。要切实把握这个核心,根据不同类型乡镇的情况确定转变职能的重点,促进乡镇政府全面正 确地履行职能。要适应农村综合改革后的新形势新情况,重新界定乡镇职能。要着力强化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一站式”服务要求开展各种政务服务工作,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要通过乡镇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好服务。

第二,要理顺县乡职责关系。乡镇机构改革主要是把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到专心谋划和服务发展上来。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建立权责一致和运转协调的县乡管理新体制。要切实为乡镇转变职能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认真理顺县乡职责关系。要明确职责权限,充分考虑乡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赋予对应的职能,界定清楚县直部门和乡镇政府的事权和各自的职责,规范上级机关与乡镇派出机构或驻在机构与乡镇的责权关系,适度扩大乡镇行政管理权限,增强乡镇政府履职的能力和水平。要完善考核机制,合理调整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对乡镇工作的考核办法,严格控制对乡镇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清理不必要的达标评比表彰事项,切实减轻乡镇的工作负担。

第三,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乡镇机构改革取得突破,体制机制的创新是关键。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要整合资源,建设政务服务平台,实行面向群众的集中办 公、统一办理的“一站式”服务,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要适应“农事村办”的服务模式,创新开展“一办三中心”的设置和运作,使服务更贴近群众;要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和农村公益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创新实现形式,涉农为农服务为主的部门要积极面向乡镇延伸服务。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乡镇机构设置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乡镇机构改革的成效。

第四,要落实超编人员分流安置任务。虽然本次乡镇机构改革没有精简人员、分流下岗的任务,但是从自治区关于人员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需要,要求改革后各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严禁出现超编现象。对有关机构及编制进行调整后出现超编的,各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灵活的方式妥善分流安置,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这项工作任务。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要以此次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协调的约束机制,探索实行县乡主要领导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要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机制,严肃查处违反机构编制管理纪律的行为。

三、加强领导,严肃纪律,确保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圆满完成

按照自治区、南宁市乡镇机构改革的工作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这次乡镇机构改革要在9月底前完成,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政策性强,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好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改革任务。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会后,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会议的要求,立即行动,统筹谋划,及时把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专门力量,抓紧落实。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要做好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工作。各乡镇、各单位要充分估计到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每一个步骤和环节上,要做到方法步骤明确,措施积极稳妥,工作细致周密。要严格掌握政策,保证各项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要加强工作督查,抓好工作落实,妥善处理问题,做到推进有序,确保乡镇机构改革顺利完成。

二要严肃各项纪律,加强监督检查。各乡镇、各部门要坚决服从改革发展大局,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要严明政治纪律,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批准的改革方案,实施改革,推进改革;要严肃机构编制纪律,严禁借改革之机擅自增设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县业务主管部门不得以项目、资金、评比、检查、达标等手段干预乡镇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核定,不得要求上下级机构完全对应;要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组织、编制、人事部门要按照各自的管理权限加强对乡镇机构、编制和人员的管理,对违纪违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认真纠正和严肃处理;要严肃财经纪律,加强监督检查和协调指导,严密组织好机构改革涉及的资产清理、登记和移交工作,严防国有资产流失;要严守保密纪律,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保密意识,杜绝因机构改革发生重大失密、泄密和丢失档案事件,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这次机构改革的监督检查。

三要做好思想工作,确保干部队伍稳定。各乡镇要及时掌握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按照“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进行竞争上岗、分流安置,做到任人唯贤,各得其所,各尽所长,努力把广大干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

四要统筹兼顾,抓好机构改革和当前各项工作。现在距离年底只有不到4个月时间了,各项工作即将进入 年末的冲刺阶段。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妥善处理好机构改革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协调推进,切实做到两不误、双促进,有力推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确保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篇3:在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进行深化改革的重要时刻,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决定在沙钢召开钢铁行业财务工作座谈会暨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会议, 同时召开2014年度“对标挖潜”领导小组会议, 主要任务是要总结一年来钢铁行业财务工作的情况, 分析行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交流企业在财务管理、降本增效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推动钢铁工业转型升级, 提高钢铁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钢铁行业财务工作座谈会作为行业研讨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平台, 历年来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特别是在去年, 针对我国钢铁行业所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困难, 协会在太钢召开了财务工作座谈会, 围绕着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把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作为钢铁行业创新驱动新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 提出了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和方法, 通过钢铁行业各方面的努力, 去年行业经济效益状况明显好于201年。但当前钢铁行业所面对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又急迫的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这次会议召开非常必要, 不仅得到了广大会员单位的积极响应, 同时得到了沙钢的大力支持在此, 我代表钢铁协会, 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向各位领导、代表、委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下面, 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2013年钢铁行业经济运行特点

2013年, 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 我国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钢铁行业经营环境出现好转。钢铁企业认真贯彻落实2013年初协会理事 (扩大) 会议确定的“转方式、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工作目标, 大力推进管理创新, 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开拓市场, 全方位地深入开展“对标挖潜”工作, 努力降本增效钢铁生产继续保持增长, 行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但由于钢材市场需求增速低于钢铁产量的增速, 加上产业集中度低, 恶性市场竞争, 钢铁产品价格持续回落, 以及铁矿石等原燃材料价格保持在高位, 钢铁行业盈利水平还是明显偏低。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钢铁生产保持高位, 增速进一步提高。2013年, 受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的拉动, 我国生铁、粗钢和钢材 (含重复材) 累计产量分别为7.09亿吨、7.79亿吨和10.68亿吨, 同比分别增长6.2%、7.5%和11.4%, 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 分别提高2.5、3.4和3.7个百分点。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同比下降0.9%的情况下, 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重提高到49.2%, 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

从行业集中度的情况看, 粗钢前10家企业占全国粗钢产量比重为39.09%, 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前5家企业占全国粗钢比有所上升, 为25.32%, 同比仅提高0.11个百分点。

从市场需求看, 国家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 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增速均同比回落, 难以支撑钢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钢铁行业还没有适应这种转变。

进入2014年后, 据钢铁协会旬报统计测算, 1月份全国日产粗钢198.62万吨, 环比下降1.25%, 与上年同期相比, 下降3.21%。

2.钢铁产品出口持续增长, 进口略有增加。受钢铁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 国内市场价格偏低, 为缓解国内市场容量的压力, 钢铁企业采取措施开拓国际市场, 钢铁产品出口持续增长, 进口也有所增加。2013年, 我国共出口钢材6238.8万吨, 同比增长11.9%;进口钢材1365.8万吨, 同比增长3.1%, 进口钢坯 (锭) 61.1万吨, 同比增加52.1%;全年进口铁矿石8.19亿吨, 同比增加0.76亿吨, 增长10.2%。

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国际钢铁产品市场需求不足, 加剧了钢铁产品出口中以价换量的情况, 出口价格大幅度下降, 2013年我国钢材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853.98美元, 同比下降69.79美元, 降幅7.55%;而同期进口钢材平均价格为每吨1121.08美元, 同比下降92.6美元, 降幅7.1%;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为129.03美元, 同比上涨0.28美元, 涨幅0.22%。

今年1月份, 我国出口钢材677万吨, 环比增加140万吨, 增长26.1%;进口钢材135万吨, 环比增长11.6%, 同比增长22.8%;进口铁矿石8683万吨, 环比增加1345万吨, 增长18.3%, 同比增加2156万吨, 增长33%。进出口增幅较大, 主要是受节假日的影响。

3.钢材价格大幅下降, 一直在低位波动。2013年, 由于产能释放较快, 钢材市场供大于求, 市场竞争激烈, 钢材市场价格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据钢铁协会监测, 全年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平均为102.76点, 比上年同期下降9个百分点, 降幅为8.05%。除2月和7、8月份钢材价格有所回升外, 其他月份基本处于持续下降态势, 到2013年底, 钢材价格指数为99.14点, 已连续3个月低于100点。

2014年以来, 钢材价格继续低位下行, 到2月14日, 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97.33点, 比年初下降1.81点, 降幅为1.83%, 其中, 长材指数为99.89点, 比年初下降2.45点, 降幅为2.39%;板材指数为97.22点, 比年初下降0.63点, 降幅为0.65%。

4.钢铁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 但盈利水平较低。在钢材价格大幅下跌的困难形势下, 钢铁企业紧紧围绕着把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作为钢铁行业创新驱动新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 制造成本、吨钢三项费用均出现明显下降, 使钢材业务大幅减亏, 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扭亏为盈, 201年“对标挖潜”企业钢材业务平均利润为-1.09元∕吨, 同比去年的-74.53元∕吨, 减亏73.44元∕吨, 减亏幅度为98.54%。据钢铁协会统计, 2013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875.60亿元, 同比增长3.89%;实现利税973.21亿元同比增长30.63%;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28.86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亏损企业亏损额118.254亿元, 同比减亏63.91%;亏损面18.6%, 同比减少11.4个百分点。但销售利润率仅为0.62%, 仍处于工业行业中的最低水平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为5.77%) , 如果剔除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及考虑到降低折旧率少提折旧等因素, 钢铁主业基本是盈亏持平。

今年1月份, 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88.97亿元同比下降3.35%;实现利税35.15亿元, 其中实现利润-10.55亿元, 同比由盈变亏 (去年1月盈利12.02亿元) , 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

二、行业财务系统积极采取措施, 努力维护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

在全行业面临严峻困难的生产经营形势下, 各钢铁企业坚持深化改革创新, 加快结构调整, 努力转变发展方式, 转变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财务系统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更是积极响应去年财务工作会上提出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加强财务管理, 努力促进钢铁工业创新驱动新发展”号召, 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 为企业的经营发展献计献策, 强化原燃材料采购价格和钢材结算价格对标, 全方位开展降本增效工作, 拓展筹融资渠道, 促进企业真正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

1.全面开展“对标挖潜”活动, 实现增效益的目标。面对外部市场恶性竞争的现实, 钢铁企业, 着眼于自身, 与同行业先进企业对标, 有的大钢企业主动向中小民营企业对标, 深挖内部潜力, 提高盈利能力。 (1) 沙钢推进经营与生产无缝对接, 压降产成品库存和原辅材料库存;抓好以炼焦配煤、烧结配料、高炉配矿为主要内容的铁前成本控制;优化营销机制, 全面推进网上招标采购, 大宗原辅材料集团集中招标, 实现了网上招标比100%, 降低成本, 增加了企业效益; (2) 宝钢集团梅山钢铁一方面采取成本效率对标宁钢、品种质量对标股份本部的思路, 全方位对标找差。另一方面学习股份目标成本管理, 加强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 追求相对成本竞争优势。制造成本和加工成本明显下降, 热轧综合成本下降300多元; (3) 南钢坚持效益目标管理和成本倒逼机制, 保证铁前成本在全省处于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推进工序降本, 自前年开始改革起, 2012年比2011年下降3.7亿元, 2013年又比2012年下降4亿元。在多年摸索的基础上, 对线材销售价格与铁矿石价格进行了相关分析, 提出了“线矿比”指数, 并对结果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指导企业适时适度采购原料; (4) 石横钢铁实施了用电车间避峰生产、成本每周核算、降低成本与职工工资挂钩等措施, 今年前3季度降低生产成本4.19亿元, 企业保持了较好的利润水平。

2.根据需求调配财务资源, 通过调结构提高盈利能力。各钢铁企业在2013年期间, 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 以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转变了企业经济效益状况。 (1) 宝钢将资源优先配置盈利能力更强的产品。在直属厂部总体铁钢欠产的情况下, 实行经济运行模式, 2013年1-9月直属厂部中普冷、热镀锌结构优化增效明显。产品销量三季度环比增长, 1-9月完成年度目标的82.9%; (2) 兴澄特钢的品种结构经过“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三次调整, 目前高档重点品种 (吨钢毛利超过1000元) 的比例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一, 全公司已有和在建的探伤生产线达到了23条, 从数量和装备的先进性来看, 都是全国和全球之最; (3) 山钢集团济钢面对板材市场不好的形势, 按照完全成本管理模式, 全力推行高端、高效板材产品的研发和入市, 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如试制成功了60mm、75mm厚欧标海工钢板, 第三代管线钢X90和双抗容器钢板。高端及特殊用途产品平均单位贡献近200元, 产品结构优化增效近2亿元; (4) 马钢强调把有限资源向高附加值产品倾斜, 推进重点产品增产增效, 镀锌汽车板、热轧酸洗板、硅钢等重点产品产量和效益实现新突破;车轮产品、H型钢造车材、海洋石油平台用H型钢等新产品增效明显; (5) 中天在调整产品结构方面以轴承钢、石油、钻井用钢为抓手, 加大汽车用钢的研发力度, 目前中天优特钢比已达到70%以上, 为企业增效提供了重要保证。

3.创新财务管理机制, 转方式求效益。为应对当前严峻的钢铁市场形势, 各钢铁企业通过加强财务管理, 强化内部经营管理, 实行预算控制制度, 强化目标成本管理, 降低融资成本和费用支出。 (1) 河北钢铁唐钢通过重点优化物流管控、调整物流组织模式、拓展社会业务等工作, 吨钢降费增效36.67元物流费用降低总额2.39亿元, 通过推行日成本核算, 严控工序成本, 科学调配配矿结构和生产节奏, 逐级量化分解降本目标, 经济技术指标全面提升; (2) 天铁集团采取了严控制造成本、降低采购成本、降低修理费、人工成本等一系列举措, 成本得以大幅度降低。其在降低采购成本方面, 采取了完善供应链管理, 形成有保有压、能进能出的动态客户管理体制, 同时灵活比价、灵活采购, 压低库存, 效果明显; (3) 新武安集团也进行了大力度的管理创新, 通过管理降成本。原先集团大部分企业的薪酬体系是以产量为导向, 即吨钢工资、吨铁工资, 造成片面追求产量的现象;现在各企业都改为以成本控制计提工资的模式, 以降成本多少计工资, 降得多, 得到的多, 从而调动了企业职工降本增效的积极性。

4.加快建设节能降耗项目,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在钢铁主业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 各钢铁企业积极主动推进二次能源回收项目的建设, 节能降成本增效显著。 (1) 河北津西抓能源创效,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打造新的效益增长点, 先后投资10亿元用于二次能源回收项目建设, 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年公司自发电比例达到50%以上, 实现能源创效1.7亿元; (2九江线材在煤气发电、烧结余热发电、转炉和加热炉饱和蒸汽发电、干熄焦发电的基础上, 2013年又投资1.8亿元建设265MW高温超高压中间再热煤气发电项目, 实现高炉转炉煤气零放散, 自发电比例达75%以上; (3) 邢台德龙采取了低库存战略和对标挖潜、循环经济以及大力使用节能降耗新技术等措施, 效果显著, 先后实施了废气余热发电、水渣微粉、钢渣处理等循环经济项目, 对整体降低成本以及效益的实现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其中水渣微粉能实现每吨增效近10元; (4) 晋城福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投资建设高炉炉顶余压TRT发电、2×90万吨水泥超细微粉等一批节能减排综合利用项目, 每年可综合利用高炉矿渣180万吨, 节约20万吨标煤综合能耗降低30%以上。

5.强化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 维护资金链安全。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但受信贷政策的影响,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经济效益状况越好, 银行贷款就越容易获得, 资金就越充裕, 财务费用也就相应降低;而越是困难的企业、困难的时期, 筹融资就越是困难重重, 而且财务费用也越高, 钢铁企业通过加强资金管理, 扩大融资渠道, 努力降低融资成本, 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 (1) 酒钢针对银行控制信贷规模, 新增融资较为困难的情况, 加大了与各大银行的协调、合作力度, 总体融资规模与年初相比基本持平, 同时全面开展应收账款的清理工作, 对于重点应收账款制定专项清欠计划, 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降低了应收账款比例, 保证了资金链安全; (2) 太钢成立财务公司, 通过资金管理, 全年创效8000多万元; (3) 唐钢与德高商定11亿美元的结构性海外融资, 改善了融资结构, 降低了融资成本10亿元以上。对铁矿石进口业务采用远期信用证及海外代付方式, 年融资6亿美元, 降低融资成本1亿元。

6.积极培育发展非钢产业, 扩大提高企业效益渠道。许多钢铁企业在努力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的同时, 积极增强非钢产业发展能力, 部分钢铁企业通过适度引进民营资本, 有效激发了企业活力, 并取得明显成效。 (1) 新余钢铁以其控股公司江西新华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资产重组的主要平台, 将新钢特钢公司钢丝业务分离给新华公司, 分拆新华公司铝包钢业务和弹簧钢丝业务与比利时贝卡尔特 (BEKAERT) 公司进行合资, 通过新华公司以股权交换的方式获得沙钢集团旗下张家港宏兴金属制品有限公司50%股权, 通过系列资产重组, 与外资、民资强强联合, 有效提升了细分领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冷水江钢铁从2002年就引入民间资本, 采用职工内部入股、企业参股的形式, 推进民营化改造, 一方面筹集资金推进技术升级和工艺改造, 另一方面通过全员持股, 员工积极性高涨, 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 目前吨钢人工成本保持在75元左右, 使整个公司从濒临破产走向跨越式发展; (3) 华菱在对外投资上与引进外资工作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目前, 华菱投资的澳洲FMG已成为年产1.55亿吨的世界第四大铁矿公司, 华菱早期出让部分股权给安米集团, 也给华菱集团带来充足的资金和技术合作机会; (4) 柳钢成立非钢产业开发总公司, 对非钢企业进行集中、优化管理, 改组、合并20多家子公司, 逐步建立起以钢铁产品深加工及物流配送、机械制造、建筑施工、运输业、“三废”处理利用、工业贸易、食品加工、旅游业开发、医疗卫生等产业为龙头的非钢产业体系。

三、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和“对标挖潜”活动工作成效显著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充分依靠着各委员单位, 紧密团结各位委员和各位财务专家、全体财务人员, 努力实现去年确定的“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中心任务在内部分解落实各单位对加强钢铁行业财务、价格管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进一步加强对行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分析引导钢铁企业全过程多方位地开展“对标挖潜”工作, 研究和促进国家税收、金融、进出口等财税政策的调整, 协调国家有关部门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促进钢铁行业平稳发展。

1.不断完善钢材价格及原燃材料价格的监测系统, 在做好每周发布钢材价格指数、按月完成财务结算价格资料的基础上, 重点完善了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收集、编制和发布工作, 并于今年1月2日实现了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按日发布极大提高了价格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2.加强行业经济效益分析工作, 针对2013年钢铁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 有针对性的在财务快报系统中增加了钢铁主业产成品、贴现利息等指标, 重点分析钢铁主业盈利情况、吨钢盈利情况, 以及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状况, 为钢铁企业“提质量、增效益”服务。

3.强化了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 通过每月对生产、进出口、库存、效益、节能减排、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等行业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及时反映行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企业诉求, 为国家宏观管理部门提出政策意见和建议, 为行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跟踪国际市场钢铁企业运行状况, 对国际范围内冶金行业生产、贸易、价格变化等情况以及并购及贸易政策及时跟踪, 分析对国际冶金行业的发展趋势, 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

5.研究分析钢铁行业财税政策的落实情况、存在问题, 重点是协调落实调整国家的财税政策, 其中通过调研和反映诉求, 国家同意在2014年细化税则税目, 新增两个工具钢和两个含硼钢税号;国家有关部门认可我们提出的首批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产品清单, 促进公平竞争;取消核电用U型管和耐磨钢等国内已经能够生产并满足需求的产品进口优惠政策;积极反映冶金矿山税负问题;协调国家完善节能减排财税政策。

协会“对标挖潜”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也根据年初提出“通过国内外企业间进行成本数据的对比, 探索企业增加效益的潜力所在”的工作重点, 通过推动行业“对标挖潜”工作不断深入, 研究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措施和办法。

1.完善和规范了“对标挖潜”交流内容, 明确对关联企业的关联交易价格的处理方式, 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修理费用如何核算, 为企业更加有效地开展成本对标工作奠定了基础。

2.加强了与数据上报的专职联系人及其主管领导的沟通联系, 通过电话沟通、特快专递、电子数据传输等方式, 保证企业获得资料的时间比原来提前了3-5天, 提高了“对标挖潜”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从2013年开始开展分区域小组对标交流活动, 华东、西北小组, 分别开展了以区域市场为重点、以专项产品为对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对标活动, 推动“对标挖潜”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4.继续开展了评选“十佳”活动, 并对评价指标进行改进和完善, 取消II级螺纹钢的评选, 制造成本调整为含“大修理费”, 还通过列示资源、装备等生产条件以及影响成本变动的主要原因等, 使其它企业与其进行对标更有针对性。

5.继续开展了国内外钢铁企业成本对比研究, 对国内外钢铁产需、原燃材料采购价格、主要产品成本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提出钢铁企业降本增效的对策建议。

在钢铁行业经济运行环境日趋严峻的情况下, 财务系统的各位领导同志和全体工作人员积极献计献策, 脚踏实地, 勤奋努力, 为实现全行业平稳运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 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慰问和感谢!

在这次会议上, 沙钢、武钢、兴澄特钢等几家企业将进行典型发言, 介绍他们应对困难的方法和管理创新的经验, 希望能对各单位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机制,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产生启发和借鉴。

四、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 我国经济结构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 对钢铁行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深化企业改革, 加强转变发展方式, 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创新活力强、经济效益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钢铁工业, 实现钢铁强国是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总目标。当前, 国际上主要发达经济体温和复苏, 但基础并不牢固, 新兴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 全球经济仍然处于缓慢复苏的过程, 且存在大量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国际市场对钢材需求不会大幅增加。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 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今年经济工作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以改革促发展, 强化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经济政策的主线。我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会加快, 对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我国钢铁行业已经由快速增长步入低速、平稳发展时期, 但长期高速发展引发的产能过剩、同质化无序竞争、产业集中度低、铁矿石价格受制于人等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钢铁产品盈利水平低是行业面临的主要困难。2014年, 环保压力、融资难度、成本上升等制约行业运行质量的因素加大, 钢铁行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依然艰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钢材需求保持增长, 供求矛盾仍然突出, 钢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14年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预计增长7.5%左右。2013年1月12日召开的中国城镇化工作会议, 规划未来三年城镇化投资将达25万亿元, 城镇化必然新增消耗大量的钢材, 在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下, 尤其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预计2014年国内钢材消费需求仍将保持增长, 但增幅不会过大。

钢材市场能否好转, 关键要看钢铁行业产能释放的速度据国家统计局公布, 2013年全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仍达到5060亿元, 今后还将有一批新产能形成, 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国务院去年出台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狠抓大气治理, 将有效遏制新增产能的增加和现有产能的释放, 有利于缓解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但化解过剩产能、调整结构需要相应的过程和时间, 有待于国家进一步出台细化的操作规定, 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短期内难以扭转, 钢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

2.境外贸易保护增加, 钢材出口难度进一步加大。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仍然处于缓慢复苏的过程, 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调整, 新兴市场国家增速减缓的影响尚难估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提出全球经济增长进入低速档位, 下行风险持续存在, 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6%, 比2013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世界经济大幅回暖的可能性不大, 国际市场对钢材需求仅会小幅增长, 国内钢铁产品增加出口的空间不大。

同时国际贸易保护加剧, 钢材出口难度进一步增加。世界各国为重振经济内生动力, 均通过贸易保护等措施来保护本土企业和促进就业, 据有关部门统计, 2013年针对我国钢铁产品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调查就达到17起, 涉及我国主要出口钢铁产品, 影响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两年反映最为强烈的是东盟各国。

我国出于对资源产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考虑, 财税政策不鼓励钢铁产品大量出口, 钢铁产品出口数量保持较高增长的状态难于维持。

3.原燃材料价格难以大幅下降, 行业仍将在高成本、低盈利的状态下运行。2013年, 随着钢材价格的下跌, 主要燃料采购价格出现明显下降, 特别是煤炭价格由于受市场和进口的影响, 出现历史上最大的降幅, 其中炼焦煤、喷吹煤平均采购成本同比分别下降19.06%、18.23%;冶金焦、废钢的采购成本同比分别下降16.89%、14.24%。但作为钢铁生产主要原材料的铁矿石, 在对国外铁矿石高度依存的情况下, 受进口矿的垄断影响, 总体上在高价位波动, 其中国产铁精矿全年平均采购成本同比下降仅1.31%, 进口铁矿石 (粉矿) 平均采购成本同比下降仅1.9%, 致使钢铁产品制造成本难以大幅下降。由于我国钢铁行业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以铁矿石为原料的长流程生产工艺为主, 而国内铁矿资源自然禀赋条件差, 成品铁矿产量的增加还难以缓解进口矿价格垄断的局面, 铁矿石金融化、海运费的支撑及汇率变化等也阻碍了铁矿石实际采购价格下行。

随着国家对能源、环保和绿色发展的重视, 国家将在能源消耗总量、单位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强度等方面出台更为严格的标准要求, 钢铁企业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投入及维护运行的成本也将进一步提高;国家今年已出台《关于企业范围内荒山、林地、湖泊等占地城镇土地保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 2014-2015年减半征收土地使用税, 2016年全额征收, 仅鞍钢一年就要多交1亿元, 2016年要多交2亿元。炼焦煤、喷吹煤、冶金焦和废钢等价格经历了去年大幅下降, 今年继续大幅降低的可能性不大, 水、电、气、运等价格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近期国家对铁路运价已进行了调整, 对行业影响又是200亿元左右;随着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 劳动力成本继续呈上升趋势, 钢铁行业仍将在高成本、低盈利的状态下运行。

4.企业筹融资难度大, 资金风险进一步增大。受国家宏观调控和银行对企业贷款从严控制的影响, 2013年钢铁企业银行长期借款明显减少, 企业被迫采用短期贷款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钢铁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加剧, 同时由于产能释放较快, 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应收应付账款大量增加, 资金周转出现困难, 致使企业负债水平不断提高。到2013年末, 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由上年同期的68.72%上升为69.36%, 增加了0.64个百分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连续两年下降, 资金流动进一步放缓。2014年, 虽然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但国家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融资, 银行系统严格控制对钢铁企业的贷款规模和利率, 随着金融业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行, 受行业政策、经营状况和资产状况的影响, 钢铁企业筹融资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当前, 钢铁企业为维持资金收支平衡, 采取各种渠道增加贷款维持生产经营, 进一步增加财务费用支出, 企业资金链很容易出现问题, 资金管理的风险不断增加。

钢铁行业已经到了新的发展时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钢铁行业运行和发展都将带来深刻的影响, 必将推动钢铁行业创新发展理念, 彻底摆脱依靠扩大产能、增加产量、摊薄固定费用的发展道路, 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契机, 加快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的步伐, 实现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根本转变。

五、2014年钢铁行业财务管理工作重点

为应对钢铁行业长期生产持续增长、盈利水平较低、资金极度紧张的局面, 钢铁协会于今年1月12日在北京召开了理事 (扩大) 会议, 提出2014年钢铁行业的中心任务就是深化改革创新, 调整优化结构, 提高效率效益。

2014年, 钢铁行业面临众多改革发展的机遇, 也面临一系列严峻的市场挑战, 特别是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 确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发展混合所有制, 金融业的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 加强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 以及对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 都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工作要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 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为目标, 推进财务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改进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为加快钢铁行业由规模扩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造活力和动力, 重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密切关注宏观政策的变化, 及时分析对钢铁行业发展的影响。2013年10月份,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把化解钢铁产能过剩作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明确了有关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目前国家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正在落实, 对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成本必将产生影响。同时, 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国家一系列宏观政策和改革措施正在推进, 如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将大幅减少,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引入社会资本实施股权结构多元化改造是未来几年国有钢铁企业及其内部子公司产权改革的方向;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加快推进银行利率市场化, 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 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实施财税体制改革, 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和地方资金配套, 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反对地方保护, 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财务工作要更加密切的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 研究政策调整对钢铁行业和企业的影响, 一方面分析对钢铁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影响, 另一方面研究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如何适应国家政策实施要求, 增强钢铁企业的活力。

2.创新财务理念,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钢铁行业正面临由规模扩张驱动向创新驱动升级转变的关键时期, 财务工作创新体系建设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 多数钢铁企业财务管理都已经实现了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 但目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如效益与效率提升问题, 不同的产业链延伸及投资战略问题, 以市场用户为导向的差异化发展战略问题等, 都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 要进一步创新财务管理理念, 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作为转型升级的根本目标, 进一步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中心作用, 实现财务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发展方式、经营领域、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的紧密结合。财务工作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 不仅要掌握财务知识、财税政策、价格管理方式, 还要熟悉原料、生产、市场、技术、投资、金融等业务知识, 与相关业务人员共同研究企业“调整品种、产业升级和发展转型”的方向和方式, 实现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通过财务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的创新, 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3.加强财税政策研究协调,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国家宏观政策改革的重点是对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对财税政策的调整, 在当前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财务管理工作在关注宏观政策变化的基础上, 要深入研究并提出适应钢铁行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调整建议方案, 争取国家财税政策的支持。2014年协会确定要开展扶持国内铁矿山发展, 促进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资源综合利用, 推进“营改增”实施行业范围, 以及合理调整进出口税收等四个方面的财税政策研究, 努力为钢铁企业转型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已制定了初步实施方案, 拟成立4个工作小组, 由钢铁协会、钢铁企业和相关协会人员组成, 希望财价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单位及钢铁企业的财税工作人员积极参与, 围绕着解决制约钢铁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财税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争取下半年拿出切实可行的意见措施。

4.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财务系统要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从协会层面, 要不断完善钢材价格和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监测系统, 及时跟踪国内外市场变化动态, 加强对原燃材料和钢材价格走势的分析、预测, 坚持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按日发布, 抑制国外矿山企业的价格垄断;密切关注财务指标变化, 做好经济效益分析工作, 重点分析企业效益变化特点, 通过成本、效益和资金状况分析, 研究行业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及运行趋势, 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以为用户“量身定做”的方式, 以增加服务量实现提高企业产品的价值量为效益增长点的发展方式, 制定适宜于本企业的投资、发展及经营战略, 找出提高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的途径和措施。同时, 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5.加强资金管理, 防范资金风险和经营风险。由于资金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 为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需要构建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全方位高效的财务工作管理机制, 以提高企业经济盈利能力为前提, 把资金管理的引导作用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从企业的战略规划预算规划、投资融资到企业生产经营, 都要首先由财务管理人员的参与, 进行资金风险的预先控制。通过完善企业资金风险控制制度, 建立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 减少资金占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减少财务费用支出。统筹利用国家金融、资本、债券等政策,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拓展筹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汇率、期货等各种金融衍生工具, 规避经营风险, 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保障。

6.继续深入开展“对标挖潜”,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实践证明, 开展“对标挖潜”活动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尤其是在资源、环境约束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 成本高低不仅决定着企业效益, 更是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要进一步深化“对标挖潜”活动, 提高对标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比性;针对区域市场情况和企业的不同需要, 广泛开展分区域对标交流活动;继续吸收更多钢铁企业参加, 增加“对标挖潜”数据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逐步加强钢铁企业间在战略层次上的“对标挖潜”活动开展企业间在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方式、投资经营领域等方面的对标, 以提高盈利能力为最终目的, 推动本企业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篇4:在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

Bruce Rich(美国环保协会“国际事务高级律师”兼负责人)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世界银行很多文件都是保密的,不仅外地的NGO无法获得这些文件,包括一些学界,一些国家的议会都没有办法获得这些文件。世界银行给出的理由是作为一个国际机构,他们要和各国政府进行谈判,谈判的内容需要保密。因此即使世界银行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公共机构,它的资金主要是来源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它的目的也是为了提升全世界的发展,我们还是没有办法从外界接触他们内部的文件。大家现在登上世界银行的网站可以看到他们非常强调透明性和NGO的参与性,你们会对我刚才的说法感到很惊讶。但是我们记得真实的情况,正是因为NGO这20年的努力才让世界银行作出这些改变,现在有些政府甚至会抱怨世界银行对这些NGO变得过分友好。

在过去,由于世界银行的独特的世界性组织的地位,使得美国和其他主要的发达国家的环保组织没有办法对他们采取任何行动。后来这些NGO采取的策略我觉得到现在都是有效的,几乎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就是对案例研究分析的办法。我们挑选一些大型的由世界银行支持的在发展中国家的项目,我们对这些有争议的项目进行研究,看它们是否影响了当地的环境或者社区,我们最终选择了巴西和印度的项目,在当地已经有人因为这些项目造成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进行抗议。从这个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受到世界银行贷款的当地人对世界银行资助的项目感到非常担忧和不快。世界银行完全可以对在美国的环保组织说你们有什么权利批评我们贷款给巴西?我们是应巴西政府的要求,而我们出资是为了帮助在巴西的人们。我们可以回应说关键的问题就在这里,我们相信世界银行是为了帮助穷人做出这些贷款的,但是你们可以看到这些大型项目在当地遭到人民的抗议,而且根据我们的独立性研究这些项目在当地造成极坏影响并且受到人民反对,你们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当地人民,如果你们不听取他们的意见也是不负责任的。

这种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我想举一个例子,1980年世界银行在巴西的热带雨林中填平数千公里的土路,把它们变成公路,然后把农业引入到这一热带丛林地区,鼓励人们砍伐当地的热带雨林资源,种植其他可以出口的农业产品。但是非常关键的是这一地区土地非常贫瘠,根本没有办法满足种植植物的要求。由于土壤的贫瘠,土著居民过多久就不得不迁往其他地区砍伐更多的热带雨林,而且由于当地土著人的身体没有免疫性,还会死于很多传染病。这个案例我们看到这一项目不仅影响环境和社会,甚至对巴西的经济都产生了影响。

我们通过这个案例告诉世界银行,他们忽略对环境和社会的保护不仅对当地居民和当地经济造成破坏,对世界银行的信誉也造成了破坏。

为什么我说这个项目非常具有推动性?一个是这个项目在巴西国内,使得对立情绪变得非常紧张,第二我们同巴西的环保组织进行合作,获得这一项目真实情况独立的信息来源。在世界银行也有一些公共关系的部门,他们会发表一些声明:“这些项目有一些小问题,但是我们依然相信它的运转非常良好”。但事实情况不是这样。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在我们对这些项目进行调研之前,我们的环保组织已经和世界银行的人建立某些社会性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即使世界银行的人他们也知道这些项目会变成灾难性的结果,比如世界银行有一个土地专家就指出这个项目由于当地土地的贫瘠问题是无法供应当地植物的生长的,但是当时世界银行只有一个环境生态学家,因此他完全被孤立,他的意见遭到了忽略。我们却可以利用他的意见对世界银行进行非常猛烈的批评。

在我们完成了这些独立的调研之后我们就开始对世界银行进行批评性的攻击,但是我们做的第一步不是向媒体透露我们得到的研究结果,而是和世界银行进行官方联系。我们向世界银行递交了一封由美国、欧洲和巴西联名签署的信件,这封信送到世界银行的行长手中。在信中我们概括了在巴西项目暴露的问题,我们告诉他们这些问题非常严重,我们建议他们暂时停止贷款,并对这一项目进行重新考虑,并且好好处理在当地引起的环境和自然的影响。最后这封信的结论我记得是这么说的:这个项目仅仅是很多项目中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世界银行再不采取强有力的环境和保障策略,你们还会造成更多的灾难,你们必须考虑当地人民的感受。这样的情况下世界银行有机会和我们分享我们得到的研究成果,我们则看他们对此事是什么反应,再做出我们的反应。

当时世界银行收到信件两个月之后才给我们回应,回应也只是两个比较简单的句子,感谢你们写了这封信,在整个项目进行中我们会考虑你们的意见。

在我们收到世界银行的这封信,这封措词非常傲慢的信事实上到了我们手中就成了一个证据,我们可以向媒体展示我们进行独立研究的成果,并且可以告诉媒体世界银行对我们的研究结果并不关心。1987年世界银行的行长承认他们在巴西这个项目的其他问题上犯了错误,他们会采用新的环境政策,雇佣环境保护方面的官员。这仅仅是改革世界银行的第一步,整个改革到现在仍然在继续。我想这些可以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经验,我们可以用这些经验应对出口信用机构的改革。

我还想谈论我们这些环境保护组织是怎样促使一些银行采取“赤道原则”的,我想这是非常有效的过程。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些例子可以告诉大家,主要的银行在2002、2003年讨论采取“赤道原则”之前,有四个银行属于主要的参与方,有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荷兰银行和德国一个银行。这个德国的银行有非常有趣的例子,他们当时在厄瓜多尔支持一个石油管线布线的项目,那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时候,这个管道要穿越当地的大片热带雨林,有巨大的环境影响,并且影响了七个国家保护地区,这个银行非常愚蠢地宣布他们这个项目有非常好的环境估计结果,他们项目设计是按照最严格的国际标准执行的。而且在这个项目上银行居然对外部宣布他们有足够的专家进行环境方面的评估。我们有独立的信息来源证明这一切不是真实的。在这个项目上德国的环保组织采取的策略是独立聘请了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的专家进行独立的环境评估。最后专家的调研结果向我们显示这个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糟糕的,对七个国家的保护地区造成了破坏,这个项目在德国引起了非常广泛的争议,还导致了国会听证等一系列的后果。

事实上我跟这个德国银行有一些接触,我感到他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是非常封闭和傲慢的私人银行,不愿意和外界的环保组织进行接触,但是现在情况似乎发生了改变,我现在可以读到他们的《2005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他们变得非常坦白。

在这份报告中他们实际上是认为他们资助的石油管线项目是对环境有很高的风险的,他们也承认他们会对资助的整个项目进行更仔细的评估和考察。这个决定对于石油管线这个项目来说太迟了,目前我们只能对这个项目进行微小的改进,但是很明显,对于这个银行今后资助的项目来说这个改变是非常巨大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对案例进行实际调研的经验可能是具有普遍性的。中国的情况我不太了解,可能中国的环保组织更了解在中国的社会政治情况下采取什么策略更好。但我仍然认为如果你们能够得到独立的、科学化的信息你们首先要和这些机构进行接触,让他们有机会做出反应。另外我觉得对于案例本身进行科学研究的策略是非常有效的,甚至你们也可以促使这些机构进行他们政策上的改变,当然政策的改变只是初步抽象的概念,还有很多具体的事情要做。

日本:从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体制中找缺陷

松本吾(湄公河观察机构)

我现在要跟大家讨论我们是怎样促使日本国际协力银行改善他们在环境和社会的政策的。坦白说这个改革大部分并非是我们外力促使的。恰恰相反,是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内部认为需要对这些政策进行改革,他们作出的这些决定。

首先跟大家介绍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状况,日本国际协力银行是一个纯金融性的机构。它的目标,一个是推进日本的进出口业务和海外经济活动;第二是促进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是说他们会向海外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提供官方的发展性协助。

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年度预算是157亿美元,其中2/3是用于支持日本公司在海外进行的国际金融活动,再一个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官方性的发展援助。

一个在印度尼西亚大坝的项目,当地居民甚至向当地法庭起诉,他们认为这个项目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包括强制性的移民搬迁,使得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水资源的清洁度也遭到了破坏,甚至很多森林也遭到了破坏。

居住在泰国一个项目附近的人抱怨由于抽水蓄能工程的爆破工作持续了两年半,使得当地人民的健康受到了影响。

在菲律宾一个大坝项目,受到当地居民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强烈抗议,政府、公司包括日本协力银行资助这个项目,使得他们的生计受到严重的破坏。

在泰国的一个废水处理工程中,在这个项目周围有6 000人以打渔作为他们的生活来源,但是这个项目开始之前没有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和社会影响作出任何评估,因此这些居民向泰国政府以及其他组织抗议,这个项目对他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破坏,也对渔业资源造成巨大的破坏,最后的结果是泰国政府终止了这个项目。

在印度和泰国的这两个项目是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官方性发展开发援助所支持的,其他是通过协力银行的其他的融资手段支持的。因此当日本的环保组织商讨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些项目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时,我们认识到我们可以从民间社会的角度使得未来的问题得到解决,我们应该对三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一个是问题的现实存在,事实是怎样的;第二是公共融资的机制和体制,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情况,我们无法对其作出进一步的改进;第三我们应该了解是不是有政治上的空间可以影响日本金融机构的改革。作为民间社会,我们仅仅掌握一些独立的研究数据,我们依然无法促使金融机构作出政策性的改变,我们要看我们是否能找到一些必要的渠道促使这些金融机构修改他们的政策。

在1997、1998年,日本的环保组织认识到我们应该从日本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体制中找出缺陷,我们找到了以下的问题:一个是投资的程序不清楚,在决策过程中的评估标准不清晰;第二是缺乏信息披露的机制,我们一旦发现有些项目确实存在问题,现存的体制也让我们无法取消这个项目;还有对已经在建的项目我们的监管体制相当薄弱,事实上我们无法发现这个项目启动之后会造成什么问题。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决定集中促进日本国际协力银行改革在环境和社会方面的政策。

第一个阶段是1999年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由OECF公司和日本进出口银行建立。日本的环保组织有这样的目标,让国际协力银行在有民间参与的情况下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环境和社会影响政策。在议会中,当时的日本首相明确提出他支持这样的想法,他认为新的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制定的指导方针应该符合国际上的环境和社会标准,而且在整个制定政策过程中一定要有民间组织的参与。在议会的上院我们有了最后的决议,就是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规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会在它的各个业务上包括我们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考虑。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指导方针并不是真正的法律,但是它有一些法律性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在2000年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考虑建立新的环境与社会指导方针。事实上在日本议会通过这个决议是非常空泛的,它只是提到我们要采用新的环境标准,要符合国际通行的标准,还提到我们要鼓励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和各利益相关方磋商,包括民间社会,但是怎么处理这个事情?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

如果没有当时日本首相的直接支持,我想我们是无法建立这样好的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标准的。在前田匡史先生的支持下我们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研究机构,这个独立机构包括日本财政部、日本外交部,和日本环保组织和各界人士,当时他们很多人是非常繁忙的,他们参加独立研究机构完全是自愿的,没有得到任何补偿,我们当时也处于一个困境中,我们不知道我们应该把这个研究机构设立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外部或是内部,如果设立在内部我们担心它会受到协力国际协力银行的影响变得不客观不公正,设立在外部我们担心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会忽视这个研究结构做出的结论。然而前田匡史先生让我们把这个研究机构设立在外部,但是可以包括银行的负责人,这个过程我不知道怎么产生的,但是我们最后是成功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第三个阶段是2001到2002年期间,当时这个独立的研究团体提出必要的因素和条款加入到新的指导标准中。因此现在我们能够有地方使得我们的想法付诸实现,我们希望在新的执行标准中加入我们通过这个独立的研究机构得出必要的结论因素和条款。因此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研究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美国进出口银行,和欧洲一些金融机构的环境与社会政策,并且对于案例的具体分析中找到了真正新的问题。

最后,我非常高兴的看到我们当时通过这个独立研究机构提出的政策上呈到了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内部。事实上由于我们当时的研究小组是处于一个独立性的地位,因此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会自动采取我们所有的建议,对于我们最重要的第四个阶段是2001年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开始根据我们提出的建议起草他们自己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准则》。在当时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将会接受我们独立的研究机构提出的建议。当然我们最后建立了后续的组织和手段来监督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在起草这个指导方针的所作所为,我们也同时保持了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和日本政府部门的对话,使得这个目标最后实现。

篇5:在全县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Xxx

(2019年1月11日)

同志们:

这次机构改革动员大会,是县委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市委要求,对我县机构改革进行动员部署,确保按时间、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任务。近期,县委、县政府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部署,及时成立了县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多次领导小组会议,组建工作专班,深入调研论证,在此基础上拟定了机构改革初步方案,并经过与省、市编办多次沟通,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了我县机构改革方案送审稿。去年12月18日,经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后,报省委审批,12月31日,省委正式批复我县机构改革方案,这标志着我县机构改革工作正式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刚才,沥泉同志宣读了《NC县机构改革实施方案》。这个改革实施方案既是我们深化机构改革工作的总依据、总要求,也是落实全县机构改革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全县上下要按照省委批复的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不折不扣落实好我县机构改革各项任务,为推进NC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下面,我就做好机构改革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深化机构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全县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扎扎实实推进我县机构改革工作。

1、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并围绕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把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以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坚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贯穿改革全过程,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论证设计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抓好机构改革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确保我县机构改革始终朝着正确方向迈步前进。

2、要充分认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下决心要解决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存在的障碍和弊端,作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县级机构改革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聚焦制约我县改革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着力破解机构设置和职能体系中存在的弊端,切实从体制机制上为全县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

3、要准确把握深化机构改革的目标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要求,以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系为统领,正确处理好统和分、大和小、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优化和协同的关系,从体制机制上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环节,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和部门运行高效,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决胜全面小康新NC提供坚强保障。

二、把握工作重点,不折不扣完成机构改革各项任务

这次机构改革,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十分明确改革方案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抓住根本、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确保我县机构改革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1、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既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保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推进机构改革的各个方面、全部过程之中,使党的主张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起主导作用,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次机构改革,对应省委、市委,在县级层面,组建了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县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县委财经委员会、县委审计委员会、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优化了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县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围绕加强党委职能部门的统一归口协调管理职能,明确县委组织部统一管理编办、统一管理公务员工作,县委统战部统一领导(管理)民族宗教工作、统一管理侨务工作等等。这既加强了县委对全县工作的领导,又有利于发挥党政职能部门的作用,优化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2、要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作为重要目标。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因此,这次机构改革,一是调整优化了机构职能。对政府经济调节、宏观管理、市场监管等领域的机构和职能进行了调整优化,比如将国土资源局的职责以及建设、水利、林业等部门的规划职责、资源调查、确权登记等职责进行整合,组建县自然资源局;将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的职责以及发改委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相关职责、科技局的专利管理等职责进行整合,组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二是优化了公共服务体系。着眼加强重点领域民生工作,在教育体育、卫生健康、文化旅游、医疗保障、退役军人事务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领域,加大了调整和优化的力度,组建了一批新的机构,主要是为了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健全了治理体系。针对群众关心的公共安全问题,组建应急管理部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头重复执法问题,整合组建市场监管、生态环保、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5个领域综合执法队伍,推动执法重心下移等等。这些改革举措,目的就是要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管的事管到位,使党政机构真正将着力点聚焦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3、要把优化协同高效作为重大原则。机构改革具有非常强的内在关联性和互动性,能否做到优化协同高效,直接决定改革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根据中央、省委、市委要求,这次机构改革,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负责,比如将人社、发改、民政等部门的基本医疗保险、医药价格管理、医疗救助等职责进行整合,组建医疗保障局;将发改委的重大项目稽查、财政局的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情况监督检查、相关经济责任审计职责划入审计局等等,目的就是要优化机构职能配置,避免政出多门、效率低下。坚持能够交由相关部门承担的事项原则上不再设立机构,如不再设立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有关职责交由政法委、公安局承担。需要强调的是,优化协同高效不仅要体现在机构设置和运转上,也要体现在部门内部职责和业务的整合上。新组建的部门要根据工作的内在联系,更大力度推动人员、职能方面的实质性融合,把机构职能理得更加顺畅高效,真正从“物理整合”走向“化学融合”。被撤并的部门,并不是说某些工作不重要,而是为了理顺职责、整合力量,有关部门要把工作承接好、把职责履行到位。特别是那些整合归并比较大的部门,对于划入的职能和机构,要与现有机构职能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有机整合,综合性内设机构合并为一套,业务机构要根据工作的内在联系进行重新设计和整合,该精简的精简,该加强的加强,决不能简单叠加。

4、要把整体系统推进作为重要方法。这次机构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改革,涉及党政军群各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必须坚持通盘考虑、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统筹好机构改革各项任务。要科学配置党政机构职责,统筹各类机构改革,使各类机构有机衔接、相互协调,各项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努力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新格局。比如,与省、市人大和政协相对应,深化县人大和县政协机构改革;围绕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解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问题,统筹推进群团组织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的要求,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除行政执法机构按中央部署推进改革外,不再保留或新设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现有的事业单位,要按规定加大整合力度,规范设置;统筹配置行政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同时,还要结合“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

三、加强组织领导,切实为深化机构改革提供坚强保障

这次机构改革是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涉及各方面工作格局和利益关系的深度调整,政治性、政策性都非常强。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单位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机构改革各项任务有序推进、有效落实。

1、要强化责任担当。这次机构改革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全县上下要强化责任、敢于担当,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确保各项改革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纪律推进。县机构改革领导小组要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牵头抓总,加强统筹协调。各部门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协同联动,认真抓好本部门单位机构改革的谋划和组织实施;主要负责同志要牵头挂帅、靠前指挥,亲自调度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切实当好改革的“施工队长”。县委编办要认真指导督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和及时上报“三定”规定,同时做好各部门“三定”规定的审核工作。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NC县机构改革方案》和《实施方案》要求,主动协调解决机构改革组织实施工作中涉及的具体问题,真正形成改革合力。要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原则,各涉改部门要按照改革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确保新老机构和人员接替平稳有序,尽快进入角色、履职到位,做到职责平稳过渡、工作无缝衔接。撤销合并单位要善始善终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做到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决不能出现“真空”“断档”“无人管”的问题,否则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要加强思想引导。机构改革直接关系干部的切身利益,一些同志面临去留转退的问题,难免会引起思想波动。我们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全过程,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党性原则和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接受组织考验,以实际行动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以实际行动践行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承诺。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讲政治、顾大局,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辩证地处理好“小与大”“己与人”“远与近”的关系,始终站在事业发展的大局来正确面对机构改革、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正确对待组织决定,留的安心留下来、转的高兴转岗位、退的愉快退下来。中央明确不搞断崖式人员精简分流,组织上也一定会对每一名干部负责,在岗位设置、人员安排上尽量考虑周到,安排得尽量合理。这次改革,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不是同步进行,必然会涉及到一些领导、干部职工的身份问题,组织、人事、编制部门要在省、市有关单位的指导下,尽快出台人员转隶办法、措施和政策,原则上改革前是公务员身份的,也是经过公务员程序录用的人员,改革以后不论是在行政部门还是行政职能被剥离的事业单位,调整、任用、交流都不受影响。合并组建的部门要坚决破除本位主义,要把来自不同单位的同志当作“一家人”,一视同仁、同等对待,想方设法帮助大家适应新环境,度过磨合期。要加大舆论宣传和引导力度,加强机构改革政策的正面解读,跟踪报道改革进展情况,及时回应干部群众关切,壮大改革主流声音,为改革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3、要把握进度要求。根据中央统一部署,省委要求市县机构改革在2019年1月底机构要调整到位,3月底前完成改革任务。主要是考虑到市、县“两会”基本都集中在1月份召开,为了让大家在完成机构改革任务的同时,集中精力和时间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各涉改部门要紧盯时间节点,按照动员部署、履行法定备案程序和配备部门领导班子、转隶组建、集中办公和挂牌、制定修订“三定”规定、完成资产和档案等划转交接、总结验收等7个步骤工作,倒排工序,压茬推进,尽可能把环节、流程、任务、困难想细想周全,确保工作忙而不乱、高效推进。

4、要严明纪律规矩。各部门单位要始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执行省委“十个严禁”“两个一律”规定和市委“六个严守”“十三个严禁”

纪律要求,严守机构改革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确保机构改革期间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到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干劲不减。需要强调是各部门单位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特别是涉及到撤销、合并的单位,决不能出现吃“散伙饭”“

团圆饭”的现象。要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加强县委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统一领导,进一步规范管理权限和审批程序,严格落实机构限额、编制分类和总量控制、领导职数管理等规定,不越过党政机构限额的上限,不突破编制总量这个底线,不触碰刚性管理的红线。要加强监督检查,纪检监察、组织、人社、编办等部门要全程跟进、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县委将对机构改革实施情况纳入巡察范围,对违反纪律的行为严肃查处、严肃问责。

5、要统筹各项工作。现在离过年还有20来天,也正值机构改革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任务繁杂而艰巨。对此,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学会弹钢琴,科学安排力量,统筹兼顾,有轻有重,要把深化党政机构改革与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机构改革工作和日常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以机构改革的新成果,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篇6:在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上下深入贯彻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奋力推动岳池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刻,县委、县政府今天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对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落实,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确保今年10月底前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刚才,怀林同志就下一阶段的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这些意见是经县委、县政府集体研究决定的,符合上级的政策规定和要求。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迅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深刻理解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乡镇是国家政权的基石。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最重要的配套改革措施之一,是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和农民负担的关键所在。由于直接面对基层,面对群众,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涉及面非常广,难度也相当大。我们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这是加快岳池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加快发展是岳池当前最大的政治。在全县经济结构中,农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现富民强县、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重要抓手,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围绕工业抓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将农业生产变成工业经济的“第一车间”,这对以乡镇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乡镇事业单位振兴地方经济、加快农业发展的任务将更重,为农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将更高。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就是要把政府长期以来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务分离出去,切实摆正乡镇事业单位的位置,充分发挥乡镇事业单位自主经营服务的职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以便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加快富民强县的步伐。

其次,这是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乡镇事业单位处在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前沿和载体,在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负有重要责任。但长期以来,由于一些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恶性膨胀,“生之者寡、食之者众”,导致收费不服务、服务不到位以至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屡禁不止,直接加重了农民负担,影响了农村稳定,也损害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并且,当前岳池的城市经济已经起步,农业产业化初现端倪,县本级财政逐渐好转,但乡镇自身建设却出现了“拖后腿”现象。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后,不少乡镇人多事少、人多钱少的问题尤为突出,使本就有限的财力很难集中于发展生产力,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优化乡镇事业单位结构,压缩财政供养人员,有利于有效配置资源,强化为农服务功能,有利于减轻财政压力和农民负担,完全符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既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第三,这是乡镇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

。乡镇事业单位绝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立的,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乡镇事业单位自身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一是布局结构不合理,发展与需求相脱节,对不断变化的农村社会需求缺少灵敏的反应,服务内容老化,服务形式简单;二是管理体制不完善,政事、事企职责不清,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计划经济的烙印很深,过分依赖行政机关,缺乏“找米下锅”的创业意识,整体效益低下;三是分配机制不灵活,“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并存,纪律松弛,人浮于事,缺乏生机和活力。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还继续按老体制和原有的方式运行,乡镇事业单位最终只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只有运用市场的理念、改革的办法,从根本上进行突破和解决,以改革增加压力,以改革激发活力,以改革促进发展,才能使乡镇事业单位恢复活力,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二、统筹兼顾,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一项政策性、敏感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精心谋划,妥善实施,并重点处理好四个关系:

1、要正确处理推进改革与维护稳定的关系

。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触及利益深、涉及范围多、政策要求严、工作任务重,事关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事关基层政权的稳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各乡镇、部门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要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坚定不移地推进这项工作,又要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把推进改革同维护稳定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扎实推进。要超前思考,超前谋划,超前行动,把政策宣传好,落实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稳定因素。要认真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对可能出现的信访等苗头性问题,要及早拿出应对措施,一旦发现,及时加以解决,妥善化解矛盾。

2、要正确处理加快改革与促进发展的关系

。当前,正值冲刺上半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时刻,市委也即将召开区(市、县)工作会议,我们必须在全面推进改革的同时,一丝不苟地抓好经济社会的发展,真正使改革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各乡镇、部门要认真做好改革期间的衔接工作,领导班子成员要发挥带头作用,努力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对新成立的机构,要完善职能职责,迅速开展工作,尽可能缩短“摸索期”;对分流人员留下的工作任务,要及时安排人员接手,尽可能缩短“磨合期”,确保工作不断线,做到日常工作和改革工作两不误,绝不允许在管理上出现真空现象,绝不能因为推进改革而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

3、要正确处理无情改革与有情操作的关系

。每一项改革都要触及一部人的利益,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也不例外。在前期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已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上级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了对分流人员的支持。但改革是严肃的,各乡镇、部门在改革过程中,既不能徇私情,也不能和稀泥,更不能简单地“拿钱走人”、“一分了之”、“一下了之”、“一走了之”,一定要耐心地、有的放矢地说服教育分流人员和其他人员,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覆盖到每一个人,落实到每一件事。要密切注视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思想动态,抓住、抓准改革对象的思想脉搏,大力开展正面的、积极的宣传工作,不讲套话,不许空愿,用政策解释疑惑,用道理消除顾虑,用措施化解矛盾,用工作感召人心,引导大家支持改革、理解改革、投身改革。

4、要正确处理各负其责与步调一致的关系。

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各乡镇、各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共同努力。尽管全县的改革政策和方案是统一的,但各地、各部门、各系统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完全整齐划一。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既要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要严把政策关口,服从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步调一致,形成合力。特别是有关改革政策的解释和宣传,一定要统一归口到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办公室,绝不允许任何不负责任的乱答复、乱解释、乱表态,更不允许为了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干扰改革。

三、几点要求

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一场攻坚战,能不能赢得胜利,是对我们领导水平、群众观念和工作作风的实际检验。确保10月底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务,既是既定的工作目标,也是铁的工作纪律。各乡镇、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1、要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县“四大班子”领导同志都是改革的督导组成员,一定要带头支持这项工作,带头研究改革政策,深入乡镇督促指导,确保改革有序推进和社会政治稳定。各乡镇主要领导同志要深入调研,靠前指挥,仔仔细细研读文件,吃透用够政策精神,对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难以把握的政策,要多请示、多汇报,对改革方案要能细则细,把问题和困难考虑得尽可能周全一些,把政策的操作方案制定得尽可能详细一些,把工作做细做深做实。县级各主管部门要配合乡镇搞好改革工作,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落实,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大力配合,积极支持,确保人员到位、精力到位,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组织人事、机构编制部门作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单位,要把改革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紧抓在手,把调研组织好、方案设计好、措施制定好、步骤安排好、关系协调好、工作督查好,加强宏观指导,及时沟通信息,认真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确保改革的深入开展。

2、要公开透明,规范操作

。公开透明是改革顺利推进、减少震荡、取得实效的可靠保证。一是要严格执行改革政策。对这次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省、市都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县上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前不久,县委常委会还专门对改革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落实了解决措施。各乡镇、部门一定要严格按政策办事,把握好政策界限,特别是在资产处置、人员安置、资金筹措等方面必须慎之又慎,切实维护好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不能任意开口子,也不能随意打折扣,以确保改革不变调、不走样。二是要严格执行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是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竞聘上岗、人员分流等多个方面,已经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编委审核并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各乡镇、部门必须严格依照方案组织实施,确保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平稳推进。三是要严格执行改革程序。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政策规定的程序办事。要实行阳光操作,严禁暗箱操作,该公示的一定要公示,该宣传的一定要宣传,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接受改革对象的监督,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3、要依靠群众,注重引导

。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减轻政府压力,但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因此,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一是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要把改革的各项政策、内容传达到每个改革对象,帮助他们树立改革意识,提高支持改革的自觉性,积极参与改革、投身改革。要扩大干部职工在改革中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选择权,杜绝少数人出点子、划圈子、拍板子。二是要加大形势教育力度。把我们面临的形势、存在的困难、决策的理由,原原本本地向每一个改革对象讲清楚,帮助他们树立大局意识,取得他们对改革的理解和配合。三是要加大帮扶引导力度。要充分理解分流人员离开曾经为之奋斗和作出贡献的单位、步入社会的心情,充分考虑他们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引导他们及时转变择业观念,正确对待角色转变,积极主动地寻求新去向,谋求新发展。

4、要严明纪律,务求实效

上一篇:交际教学心得体会下一篇:电信行业营业员知识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