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展“植树节”活动新闻稿

2024-07-27

小学开展“植树节”活动新闻稿(精选6篇)

篇1:小学开展“植树节”活动新闻稿

为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了解绿化环境的意义,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3月12日,通伸小学一年级四班全体师生及家长们一起走进了烟台万华工业园,开展了“我与小树同成长”的.活动,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植树节。

3月12日上午,伴着和煦的春光,感受着温暖的春风,通伸小学一年级四班的孩子们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陪伴下一行90多人来到了烟台万华工业园。走进庞大的工业园,现代化的设备,纵横交错的各式管道立即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管道里有什么?这里生产什么?”带着疑问,孩子们跟随着讲解员阿姨走进了工业园的展厅,在这里,孩子们了解了万华集团的历史,解开了心中的谜底,通过参观,孩子们知道到了化工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纷纷感叹化工工业的重要性,收获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参观完展厅,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新建的工业园绿化区,在这里,每个家庭都认领到了一棵小树苗,挖坑栽树,培土浇水,每个孩子都干得一丝不苟,虽然力气不大,但是劳动的热情都很高涨,拿不动大铁锹就用自己的小铲子一下一下的铲着,提不动大桶就拿来自己的小桶一桶一桶的提着。小手磨红了,衣服弄脏了,但是干的依然是热火朝天,没有一个喊累没有一个怕脏,家长们看着孩子的表现也很是欣慰,一边教给孩子们如何植树,一边讲解有关保护环境的知识。不到半小时,50棵小树就傲然挺立在园区四周。孩子们表示,要好好吃饭,好好锻炼身体,和小树一起比赛,看谁长得快,看谁长得高,并约定几年后再来看望这些亲手栽种的小树,临走时孩子们依依不舍,纷纷和小树苗合影留念。看到孩子们的表现,在一旁施工的叔叔们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灿烂的笑容洋溢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这次植树活动,家长们表示开展的非常有意义,不但植树造林,美化环境而且加强了同学与同学,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加深了彼此的友谊。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植树及对环境问题和植树知识的宣传,使得孩子们更加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切实投身“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为我们的美好家园“奉献绿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2:小学开展“植树节”活动新闻稿

全校师生高度重视本期板报,各班精心谋划,同学们积极参与,搜集素材,设计版面和内容,并利用课余时间出好自己班级的板报。各班对植树节的由来、意义、文化内涵作了宣传,号召同学们爱国、爱家、爱校、爱班,用切身行动去保护环境,美化家园。

本次板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色彩鲜艳,精彩纷呈。12个班级的板报各具特色,但都能做到图文并茂。从板报中,我们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童真童趣,以及他们的绿化环保意识。学校行政和艺术老师组成评委小组,根据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题材新颖,板面精美等标准进行公平、公正的评比。分别在低、中、高年级组评出一、二、三等奖,对同学们的努力表示肯定。

篇3:依托新闻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缘起

新闻源于生活, 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它向公众传递生活中的各种信息, 是社会的晴雨表、现实的温度计、时代脉搏的记录仪。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新闻求“真实”, 教育育“真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学科, 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亲自动手、亲自参与、亲自实践的机会。毫无疑问, 它起到了教学生求真知, 学真本领, 育真人的教育作用。

由此可见, 新闻与综合实践活动有许多相通点, 再加上新闻以它蕴含知识丰富, 具有隐性课程性质等诸多的特点, 足以成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源头活水。

实施

象山文峰学校是一所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备的学校, 从办校至今一直坚持开展午间新闻的收看活动, 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活动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再加上学生家里都有电视、网络等, 这些硬件和软件都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基础, 而且真正做到了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发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整合。

制定序列性目标, 引领活动的发展方向

综合实践活动切忌盲目施教, 盲目操作, 无的放矢。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差异, 学校按年级对学生搜集新闻的目标要求作了规定, 体现了层次性与连续性, 形成了一个序列。

小学低年级听、看新闻。要求一、二年级学生由家长或教师陪同, 每天观看新闻20分钟。

小学中年级听、记新闻。要求三、四年级学生在收看新闻后, 每天在记录本上选记好一至三条新闻条目。

小学高年级听、记、说新闻。要求五、六年级学生在收看新闻后, 要完整地记下一条新闻, 并播报、复述新闻。

中学低年级记、评、写新闻。要求七年级学生在收看新闻后, 要完整地记下两条新闻, 并有选择地对感触较深的新闻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阐明观点, 发表各自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及看法, 在学生间交流。

中学高年级评、采、编新闻。要求八、九年级学生在看、记、讲、评新闻的基础上, 还要根据学生对新闻事件的了解和理解, 在老师的指导下, 进行新闻采编。

在五个序列性的目标中, 小学低、中年级侧重于培养对新闻的认知, 而小学高年级、中学侧重于技能的培养。

拓展渠道, 教给学生摘抄新闻的方法

摘抄是积累新闻资源的重要途径。学校除一、二年级学生外, 每个学生都备有一本新闻记录本, 用于摘抄新闻。在教师的领引下, 学生摘抄新闻的方法有:

重点摘录法:看新闻时, 先记录每条新闻的关键词, 然后再进行整理。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记录的速度, 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而且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拷贝法:就是借助复读机, 先将新闻录制下来, 然后听一条记一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记的内容多, 不受时间和速度的限制, 而且记录的内容完整。

合作法:同桌两个同学合作, 一人记新闻的前部分内容, 另一人记新闻的后部分内容, 然后汇总。这种方法能记全新闻的具体内容。

盯准法:就是盯准新闻频道摘记, 这样需要多少新闻就有多少新闻。这种方法不需考虑时间, 方便快捷, 而且内容丰富。

搭建平台, 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

健全交流的阵地。每一项活动, 都应该有展示的舞台, 每一位学生, 都希望有展示的机会。为了确保学生的交流阵地, 我们开辟了多个渠道:

文峰月报。该报每个月出刊一期, 从编辑到作者均由学生担任, 内容有发生在身边的校内新闻、社区新闻以及新闻评论稿等。

校园电视、广播、学校网站。它们是学校重要的宣传阵地, 通过校内有线电视、广播及校园网, 向全校学生发布国内外时事要闻, 播报学生自己采编的校园即时新闻等。

校园新闻专栏。在校门口显眼的位置, 建设一块校园新闻发表专栏。全校学生可将自己采集到的新闻, 通过各年级的管理员及时发表, 让全校学生都能看到。

班级新闻角。挑选班级负责任的五名队员成立班级新闻特色小队, 每天早晨一到校, 汇集自己班同学前一天记录的新闻, 编辑成一句话新闻, 抄写在小黑板上。

丰富交流的形式。面对如此变幻迷离的信息社会, 单靠个体的搜集是无法驾驭充满变幻的新闻信息的, 只有加强群体内部信息交流、集众人之力, 才能更好地捕捉新闻、实现新闻资源共享。组织学生开展“新闻交流”是学生获取大量信息的捷径之一。具体做法有:

“每天新闻哨”。每天中午12:30—12:40, 高年级学生看了新闻后, 复述或评论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低年级学生则把一天的所见所闻、奇闻轶事, 天南地北地自由交流, 谈感想, 提问题。

“每周新闻课”。结合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有中心、有重点的专题新闻课, 让学生进行交流。如结合建国六十周年, 开展“祖国之最”“话说象山”“漫游末来”等专题新闻课;学生兴致勃勃地例举建国六十周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喜人成绩, 展望了我国发展的光辉前景。

提供机会, 锻炼学生采编新闻的能力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所在。收看、记录、搜集、交流新闻是这项活动的初级阶段, 而学生发现新闻、采编简单新闻则是此活动的重要拓展。为此, 学校先组织班主任、语文老师进行了新闻信息采编报道的学习培训, 把如何写好信息报道、调查报告纳入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由80名学生组成的十个小记者队, 而且多次邀请《语言文字报》的记者为小记者队以及百余名作文爱好者就如何写好信息报道进行指导。同时, 学校有组织地带着小记者走出校园, 走进社区, 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活动。小记者们看到的, 听到的, 拍摄到的, 想到的一切, 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了生活, 学会了辨别是非与善恶。

评价

发展性、激励性评价是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理念, 也是一种教育方法, 更是一个重要环节。学校不把评价作为分出等级的筛子, 而是当作激励学生发展的“泵”, 为学生的发展和以后的综合实践提供内驱力。

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通过家长、学生、教师三方面来进行, 家长负责评价学生在家收集信息的真实性、主动性情况;教师则评价学生任务完成的呈现方式以及量的积累;学生之间的互评, 则是评价同学的主动性与投入度、参与的持久度、媒体利用的有效度等。家长参与活动是保障活动持续开展的重要举措。在家长的共同参与下, 学生的摘抄水平进步很快, 而且部分家长也和孩子一起收看、一起摘抄新闻,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收看、摘抄新闻的兴趣。

评价方式多样化

星级制:这一评价方法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具体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摘抄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打分, 分为三个等级 (优秀的三颗星、良好的两颗星、合格的一颗星) , 原则上一周评一次, 为了防止学生应付, 有时也可以进行不定期抽查, 到学期结束时进行统计, 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评出摘抄新闻金星奖、银星奖、铜星奖。

档案袋式:把学生活动中所取得的各种形式的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汇总, 以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展示。

描述式:这一评价方法是我校普遍采用的评价方式。它是一种直白地表述, 直观地展示学生的活动状况的评价方式。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分析、判断、调节、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联系式:这一评价方法主要是用于家长和教师之间。家长或教师每周把评好的等级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 以便了解孩子 (学生) 的活动情况。

以上四种评价方式各有优势, 我们注意它们的结合, 使之相得益彰。

价标准多元化

在实施评价中, 学校着眼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眼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 并着眼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评价因人而异, 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 关注学生的发展进步。学校从三维目标维度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达成评价表》;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维度制定了《活动过程评价表》。这样, 评价既重过程也重结果, 边实践边评价, 以便对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纠正, 从而调整思路、变换方式。

成效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 受益最大的莫过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 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个性差异得到了教师关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督促下, 从看、记新闻中, 学生获得的是信息, 培养了他们积累信息的能力;从写新闻评论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的能力;从采编新闻中, 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提高其写作能力, 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经历了意志和耐力的磨炼, 逐步形成了习惯, 这对生性好动的学生来说, 无疑是一种锻炼。近几年, 涌现出了一批报刊的小记者、通讯员, 他们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近年来, 小记者的社会调查报告《让美丽的象山港不再哭泣》荣获县二等奖。有2名学生在县“书香伴我行”读书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 5名学生获二等奖。另外, 两年来有25篇学生新闻稿件被《少年成长专刊》《现代教育报》《象山日报》等录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其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实践性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校教师在实施过程中, 课程意识、教学方式、教师角色等得以较好的转变, 教师的教学反思也变成了自觉行为,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学校锤炼了一批骨干, 锻炼了一支队伍。

篇4:依托新闻资源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缘起

新闻源于生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向公众传递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是社会的晴雨表、现实的温度计、时代脉搏的记录仪。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新闻求“真实”,教育育“真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学科,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亲自动手、亲自参与、亲自实践的机会。毫无疑问,它起到了教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育真人的教育作用。

由此可见,新闻与综合实践活动有许多相通点,再加上新闻以它蕴含知识丰富,具有隐性课程性质等诸多的特点,足以成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源头活水。

实施

象山文峰学校是一所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备的学校,从办校至今一直坚持开展午间新闻的收看活动,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活动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再加上学生家里都有电视、网络等,这些硬件和软件都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基础,而且真正做到了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发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整合。

制定序列性目标,引领活动的发展方向

综合实践活动切忌盲目施教,盲目操作,无的放矢。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差异,学校按年级对学生搜集新闻的目标要求作了规定,体现了层次性与连续性,形成了一个序列。

小学低年级听、看新闻。要求一、二年级学生由家长或教师陪同,每天观看新闻20分钟。

小学中年级听、记新闻。要求三、四年级学生在收看新闻后,每天在记录本上选记好一至三条新闻条目。

小学高年级听、记、说新闻。要求五、六年级学生在收看新闻后,要完整地记下一条新闻,并播报、复述新闻。

中学低年级记、评、写新闻。要求七年级学生在收看新闻后,要完整地记下两条新闻,并有选择地对感触较深的新闻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阐明观点,发表各自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及看法,在学生间交流。

中学高年级评、采、编新闻。要求八、九年级学生在看、记、讲、评新闻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生对新闻事件的了解和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新闻采编。

在五个序列性的目标中,小学低、中年级侧重于培养对新闻的认知,而小学高年级、中学侧重于技能的培养。

拓展渠道,教给学生摘抄新闻的方法

摘抄是积累新闻资源的重要途径。学校除一、二年级学生外,每个学生都备有一本新闻记录本,用于摘抄新闻。在教师的领引下,学生摘抄新闻的方法有:

重点摘录法:看新闻时,先记录每条新闻的关键词,然后再进行整理。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记录的速度,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拷贝法:就是借助复读机,先将新闻录制下来,然后听一条记一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记的内容多,不受时间和速度的限制,而且记录的内容完整。

合作法:同桌两个同学合作,一人记新闻的前部分内容,另一人记新闻的后部分内容,然后汇总。这种方法能记全新闻的具体内容。

盯准法:就是盯准新闻频道摘记,这样需要多少新闻就有多少新闻。这种方法不需考虑时间,方便快捷,而且内容丰富。

搭建平台,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

健全交流的阵地。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有展示的舞台,每一位学生,都希望有展示的机会。为了确保学生的交流阵地,我们开辟了多个渠道:

文峰月报。该报每个月出刊一期,从编辑到作者均由学生担任,内容有发生在身边的校内新闻、社区新闻以及新闻评论稿等。

校园电视、广播、学校网站。它们是学校重要的宣传阵地,通过校内有线电视、广播及校园网,向全校学生发布国内外时事要闻,播报学生自己采编的校园即时新闻等。

校园新闻专栏。在校门口显眼的位置,建设一块校园新闻发表专栏。全校学生可将自己采集到的新闻,通过各年级的管理员及时发表,让全校学生都能看到。

班级新闻角。挑选班级负责任的五名队员成立班级新闻特色小队,每天早晨一到校,汇集自己班同学前一天记录的新闻,编辑成一句话新闻,抄写在小黑板上。

丰富交流的形式。面对如此变幻迷离的信息社会,单靠个体的搜集是无法驾驭充满变幻的新闻信息的,只有加强群体内部信息交流、集众人之力,才能更好地捕捉新闻、实现新闻资源共享。组织学生开展“新闻交流”是学生获取大量信息的捷径之一。具体做法有:

“每天新闻哨”。每天中午12:30—12:40,高年级学生看了新闻后,复述或评论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低年级学生则把一天的所见所闻、奇闻轶事,天南地北地自由交流,谈感想,提问题。

“每周新闻课”。结合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有中心、有重点的专题新闻课,让学生进行交流。如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开展“祖国之最”“话说象山”“漫游末来”等专题新闻课;学生兴致勃勃地例举建国六十周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喜人成绩,展望了我国发展的光辉前景。

提供机会,锻炼学生采编新闻的能力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所在。收看、记录、搜集、交流新闻是这项活动的初级阶段,而学生发现新闻、采编简单新闻则是此活动的重要拓展。为此,学校先组织班主任、语文老师进行了新闻信息采编报道的学习培训,把如何写好信息报道、调查报告纳入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由80名学生组成的十个小记者队,而且多次邀请《语言文字报》的记者为小记者队以及百余名作文爱好者就如何写好信息报道进行指导。同时,学校有组织地带着小记者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活动。小记者们看到的,听到的,拍摄到的,想到的一切,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了生活,学会了辨别是非与善恶。

评价

发展性、激励性评价是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个重要环节。学校不把评价作为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当作激励学生发展的“泵”,为学生的发展和以后的综合实践提供内驱力。

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通过家长、学生、教师三方面来进行,家长负责评价学生在家收集信息的真实性、主动性情况;教师则评价学生任务完成的呈现方式以及量的积累;学生之间的互评,则是评价同学的主动性与投入度、参与的持久度、媒体利用的有效度等。家长参与活动是保障活动持续开展的重要举措。在家长的共同参与下,学生的摘抄水平进步很快,而且部分家长也和孩子一起收看、一起摘抄新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收看、摘抄新闻的兴趣。

评价方式多样化

星级制:这一评价方法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具体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摘抄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打分,分为三个等级(优秀的三颗星、良好的两颗星、合格的一颗星),原则上一周评一次,为了防止学生应付,有时也可以进行不定期抽查,到学期结束时进行统计,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评出摘抄新闻金星奖、银星奖、铜星奖。

档案袋式:把学生活动中所取得的各种形式的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汇总,以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展示。

描述式:这一评价方法是我校普遍采用的评价方式。它是一种直白地表述,直观地展示学生的活动状况的评价方式。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分析、判断、调节、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联系式:这一评价方法主要是用于家长和教师之间。家长或教师每周把评好的等级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以便了解孩子(学生)的活动情况。

以上四种评价方式各有优势,我们注意它们的结合,使之相得益彰。

价标准多元化

在实施评价中,学校着眼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眼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并着眼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评价因人而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进步。学校从三维目标维度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达成评价表》;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维度制定了《活动过程评价表》。这样,评价既重过程也重结果,边实践边评价,以便对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纠正,从而调整思路、变换方式。

成效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受益最大的莫过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个性差异得到了教师关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督促下,从看、记新闻中,学生获得的是信息,培养了他们积累信息的能力;从写新闻评论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的能力;从采编新闻中,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其写作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意志和耐力的磨炼,逐步形成了习惯,这对生性好动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锻炼。近几年,涌现出了一批报刊的小记者、通讯员,他们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近年来,小记者的社会调查报告《让美丽的象山港不再哭泣》荣获县二等奖。有2名学生在县“书香伴我行”读书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5名学生获二等奖。另外,两年来有25篇学生新闻稿件被《少年成长专刊》《现代教育报》《象山日报》等录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其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实践性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校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课程意识、教学方式、教师角色等得以较好的转变,教师的教学反思也变成了自觉行为,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学校锤炼了一批骨干,锻炼了一支队伍。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迈出的只是一小步,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继续去深入探究,但我们只要注重学习,多进行交流与合作,分享其他学校的经验,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我们一定会让这一新课程实施的亮点真正地“亮”起来。

篇5:小学植树节活动新闻稿

XXXX年3月11日,息陬镇三峪小学开展植树节活动美化校园。三峪小学迎来了樱花树、枫叶、木槿花等多种花木, 让它们住进了三峪小学的校园。师生齐动手,这些花木在三峪小学的校园里安了家。少先队红领巾监督岗负责花木的灌溉、维护。

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是校园建设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峪小学开展植树节活动,加强了校园环境建设,净化了育人环境。

通过校园绿化美化,让大自然的美景走进三峪小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位老师和同学都能在灿烂的阳光下,尽情地享受大自然春天般的温馨,为三峪小学的师生创建了健康、快乐的学习和工作的环境。

篇6:小学植树节活动新闻稿

张老师特意给孩子们讲了植树节的由来,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一是为了纪念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纪念日)。二是,3月12日刚好是惊蛰之后,春分之前,这时候植树是最适宜的。王老师也给孩子们讲了《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孩子们的心中充满着期待。格平妈妈提前去勘查植树现场,茂维妈妈联系车辆,子奇妈妈统计信息,家文妈妈和我负责组织,一切安排妥当。

周六早上8点整,我们一行人乘着大巴车,带上铁锨、镐头、水桶等植树工具出发了,在车上我们开心的唱歌做游戏,充满了欢声笑语。张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安全注意事项,嘱咐孩子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并且爱护环境,食品包装袋、矿泉水瓶、使用过的纸巾等垃圾杂物,要随手收集并带离现场。

不知不觉到了云龙山,这次活动共约有1200人参加,场面非常壮观。我们“实验小学星一班”的红旗格外引人注目,孩子们很有秩序的排队上山,每个人领了2个小树苗,来到山上,把小树苗放进坑里,用铁铲把泥土覆盖在坑里,将坑填满后,把土弄紧点,又在上面踩了几脚,然后浇水。一切都是那么井井有条,一看就是有备而来。孩子们有的种树、有的提水、还有的覆土,都忙的不亦乐乎,看看额头的汗水就知道很辛苦,很认真。望着一棵棵种好的树苗,大家心里有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就好像是自己的双手,让这棵棵树苗生命鲜活起来一样,内心非常激动。从这些幼小的树苗,我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参天大树。

上一篇:竞选班干部发言稿开头下一篇:舞蹈比赛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