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计划书

2024-07-27

讲课计划书(共9篇)

篇1:讲课计划书

西华师范大学

历史学会 “华西讲坛”之讲课比赛

结 主办:西华师范大学社团联合会 协办:西华师范大学历史学会,历史文化学院素拓部

在无限憧憬之中的第四届“华西讲坛”之讲课比赛已经圆满结束。学生历史学会在社团联合会的关心下,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及兄弟社团和广大同学的大力支持下,以“搞特色、重实效、促效率”为指导思想,以“锻炼能力、修身成材、提高素质”为最终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去年十一月,我社团举办的“华西讲坛”讲课比赛得到了上级领导表扬和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为了继续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师范技能,不断提高自我能力的平台,也为让我社团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特举办本次活动。我们吸取了首届讲课比赛活动的经验,总结教训,使得本次活动突出本系本专业的特色,力争本次活动内涵丰富,给广大师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之在本校众多活动中脱颖而出,让我们的“华西讲坛”一届一届延续下去。面对现在大学生的师范知识的缺乏,面对师范技能及其经验的匮乏,面对现当代的教育改革的严峻形势,为了锤炼同学们的师范技能,为了拓展同学们的教师阅历,也为了融洽我社团同其他各个兄弟社团之间的联系,我社团举办了第四届“华西讲坛”之讲课比赛。

活动主题:第四届“华西讲坛”之讲课比赛

活动时间:2012年11月9日晚7:00(星期五)

活动地点:新区二期A11

5活动对象:学生历史学会会员及广大历史爱好者

嘉宾评委:历史文化学院蒋晓春教授

历史文化学院金生扬教授

活动流程:

1、所有参赛选手在比赛日当天提前二十分钟到达场地签到,迟到三十分钟视为自动弃权。

2、主持人上台宣布比赛意义和比赛目的,主办承办单位,以及列席嘉宾。

3、嘉宾致辞。

4、主持人宣布讲课比赛正式开始。

5、选手上台讲课,时间为十五分钟。十五分钟讲课完毕后,评委进行打分。下一位选手在评委打分期间进行比赛准备。

6、当三位选手比赛完毕后,进行中场休息,由选手亲友团带来节目为选手加油助威,综艺部带来互动游戏与节目表演。

7、所有选手讲课完毕后,由评委团集中点评。

8、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嘉宾活动总结。

9、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奖。

10、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11、本次比赛设立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四名。比赛结果将公布于校园网。

活动目的:希望通过同学们积极的准备和讲课,锻炼和提高自己。同时,在老师的细心指导和交流建议下,提高同学们的师范技能。

活动评价:

好的方面:

1、本次活动得到社团联合会以及其他兄弟社团的积

极支持,在大家的鼓励与帮助下让活动得以顺利的举办。

2、活动的ppt制作新颖,参赛选手看后明白了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观众看了之后清楚地了解了各参赛选手的资料,这对活动积极性的调动起

差的方面:

2012 了很大的作用。

3、评委严格对选手进行打分评价,使比赛显得更加公平。

4、各参赛选手的选材独特,最大限度的吸引了观众的好奇心,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力。

5、活动过程穿插的节目精彩,使广大观众看后 耳目一新。、少数参赛选手与观众的互动较少,有的几乎没有,这使得现场气氛略显尴尬。

2、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观众中途退场的现象,使正在比赛的参赛者略微有些分神,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比赛结束时,留在现场的人数已去一半。

3、颁奖时,由于主持人缺乏经验,使颁奖顺序混乱,由一等奖颁到三等奖,这显然与正常的颁奖顺序不相符的。西华师范大学历史学会办公室年11月17日1

篇2:讲课计划书

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实施这一战略部署是个系统工程,其中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通过思想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党的先进性与党员先进性的实质内涵和行动指南,正确掌握党员先进性的主要标准,以及通过怎样的努力使自己符

合党员先进性的当代要求。下面,我就此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保持党员先进性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党的先进性决定着党员的先进性;而党员的先进性反过来又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它具体体现着党的先进性和影响着党的先进性。从我们党走过的84年的战斗历程看。在党和国家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和建设,以及现在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一不体现我们党对党员标准的关注和党员的严格要求。正是千千万万的党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严格遵守党员标准,身体力行党员标准,使党保持了先进性和创造力,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但是,在党员队伍中也存在着与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有一部分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甚至有极少数党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丧失了先进性,已经不符合共产党员的基本标准和起码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充分肯定党的历史作用和执政能力的同时,明确指出了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种种问题:有的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还不适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有的不能廉洁从政甚至以权谋私、腐败堕落,致使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甚至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党的执政成效,影响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200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强调,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保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因此,不难看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保持共产党支部员先进性教育,是事关我党执政基础、争取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重要工程,也是我们党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行动指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革命到领导各族人民夺取全国解放胜利,再到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终生牢记、终身实践。为人民服务也是共产党员的政治义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不管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人民群众始终如一地拥护我们党,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现在,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时期,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更为复杂,国内社会矛盾特点更为突出,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更加多样化,也就更需要我们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认真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对全体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党的宗旨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行动指南,同时也依赖于全体党员的实践去实现。没有全体党员具体的、富有说服力的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党的宗旨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因此,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是对人民群众的承诺,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全体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

篇3:讲课计划书

一、模拟讲课的常见环节

下面, 我以《华盛顿的选择》为例就模拟讲课的几个常见环节作简单点评。

(一) 思路设计

这是选手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体现了选手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从比赛过程来看, 选手基本都能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华盛顿的选择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华盛顿的选择的魅力是什么”。这是选手们的共识, 但此后的讲解却分歧很大, 有的选手谈文本的详略, 有的选手谈文本的仿写, 有的选手进行素材积累练习等等。我认为, 这未免有些偏颇。文本教学需要以本为本, 需要明确到底是阅读鉴赏还是表达交流, 《课程标准》对此有过准确阐述。一节课仅仅是一节课, 无需谋求太多。而有的选手就“华盛顿的选择”进行拓展探究分析, 深入文本, 不失为精彩的教学思路。

(二) 课程目标设立

精确地定位教学 (学习) 目标能够体现一节课的价值。多数选手能够将教学目标 (学习) 确立为“把握华盛顿的选择的内涵”“领略华盛顿的人格魅力”或“感悟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这本身就体现了知识、过程、情感的三维目标要求。而有的选手将教学 (学习) 目标定位为“华盛顿的选择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华盛顿的选择给我们启示是什么”。我认为不妥, 这说明选手没有分清什么是教学 (学习) 目标, 什么是教学 (学习) 内容。也有的选手将教学 (学习) 目标设定为写作内容———进行素材训练和详略分析, 脱离了文本 (单元) 教学的内容, 虽角度新颖, 但难有成效。还有的选手开篇不明确教学目标, 而是得出学习结论, 这本身虽符合学习规律, 但参加比赛, 此类模式尚需斟酌。

(三) 文本分析过程

这直接体现教师对文本的驾驭能力。纵观十几位选手对文本的分析, 可以说精彩不断。下面, 略举几例。

(1)

(2)

当然, 也有设问、点拨、归纳的文本分析过程。无论采取哪种分析方式, 其目的都是让学生深刻的领悟文本内容。但在比赛中, 有的选手缺乏文本的分析过程 (我认为这是一个不能省略的环节) , 三言两语提示文本内容后, 直接进入写作环节, 缺乏对文本的解读分析, 忽略单元教学目标, 太遗憾了。

二、教师的基本素养

(一) 教态

模拟讲课的教态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种表演性质。缺乏学生的讲课过程对选手而言确实是一种折磨, 课堂只能展示预设内容, 课堂生成的精彩难以呈现, 选手也只能有选择地展示日常教学中最为赏心悦目的镜头。比赛中, 多数选手教态自然, 体现了日常的水准, 但也有选手因学生的缺失而随之省略了较多的教学互动环节, 导致模拟讲课退变为一言堂的说课形式, 难以展现语言之外的肢体语言和情态语言, 只能生涩地立于讲台之上自语了。

(二) 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之一。模拟讲课的教学语言需要驾轻就熟, 这不仅需要熟练教学的基本思路, 更需语速适中、清晰沉稳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教学思路不清, 势必会导致语言前后不搭;语速过快, 则难以表述清楚, 徒增紧张之感;语速过慢, 则时间有限, 难以讲完, 亦发紧张。比赛中, 选手们的课堂语言基本做到清晰流畅、准确地表达授课内容。当然, 也出现了个别选手口语频繁, 语调过轻, 语速过快, 表达随意和捧书而读的情况, 甚至出现因紧张而难以完整表达的情况, 最终导致比赛结果不佳。

(三) 板书

这是一个让评委感到尴尬的问题。优秀的板书应该是什么样的对教师而言无需赘言, 但就比赛过程而言, 评委确实体味到了什么是尴尬, 对板书设计要求唯美精彩已是奢求, 退而求其次, 仅就书写而言, 有几位选手已难称语文教师之职。这也许与当下的大环境有关, 毕竟都用键盘了。另外, 模拟讲课中合理安排板书的书写时间及书写内容也是很重要的。

三、多媒体的运用

篇4:“走下讲台”讲课

所谓“走下讲台”讲课,主要指改变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的“填鸭式”教学,代之以师生平等、共同探讨知识的新式教学。“走下讲台”更符合知识和教学的本质。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传播知识,培养人才。而教师不是神,并不是所有方面都比学生强,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面前没有先后之分,学高皆可以为师,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正是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能唱“独角戏”。

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新的理念武装头脑,用良好的心态“走下讲台”,用平等、博爱的心去包容学生,做到在教学和知识面前的平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知识上要“走下讲台”。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和学生一样以一个求知者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避免教师教学上的拔苗助长和学生学习上的囫囵吞枣,使学生更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体验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教师要从教学方式上“走下讲台”。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多给学生自主动手、动口的机会,增加他们对知识的体验。有时不但需要教师“走下讲台”,在知识面前与学生平等,而且有时还需要故意让学生显得比教师强,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讲台不是教师永久的舞台,让我们都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多和学生交流,走下讲台俯下身子来与他们对话,做他们的朋友吧!(作者单位:进贤县第二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 曾宪瑛

篇5: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培训讲课提纲

一.性质和特点

(一)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性质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实现各个时期人口发展目标的一种手段,在计划生育“三为主”(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方针中,首先是以宣传教育为主,由此可见,要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必须搞好宣传教育,帮助、引导人们认识真理,提高思想觉悟,改变生育观念,从而保证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特点

长期性和艰巨性、社会性和群众性、针对性、形式多样性。

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地位

(一)宣传教育是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中心环节

(二)宣传教育在整个计划生育工作中始终处于首要地位

(三)宣传教育是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总体水平、实现“两个转变”的根本保证

三.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内容、方法

(一)宣传教育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1、宣传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四个基本观点。一是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观点;二是“两种生产”的观点;三是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的观点;四是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的观点。

2、邓小平人口理论。一是关于我国人口国情的观点,“人多是中国最大的难题”,我们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我国“人口多”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出发。二是关于计划生育是我国重大战略决策的观点。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大政策。三是关于人口意识和人均观念。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富裕程度,不仅看总量、更重要的是看人均占有量。四是关于提高人口素质的观点。五是关于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国外有些人希望中国不实行计划生育,这是想让中国永远处于困难状态,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就是为了更快地发展起来。

3、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人口问题的论述。一是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二是充分认识计生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三是解决人口问题要实行综合治理。四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控制人口增长属于政府调控职能,起到用科学理论指导人。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国务院《计划

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国务院社会扶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夫妻申请生育第二个孩子,必须要符合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关生育政策的规定。规定一共有十二个条件。

(三)基本国情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教育科技文化发展水平低,人均资源相对紧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近几年,每年将增人口仍在1300万以上,预计到下个世纪中叶,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左右,沉重的人口负担,将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宣传国情要与省情、区情、乡情、村情结合起来,以强化人口意识,树立人均观念。

(四)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

针对旧生育观念,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代人计划生育丈夫有责,建立社会主义生育的思想观念。

(五)生殖健康与生殖保健科普知识

生殖健康表示人们能够有满意而且安全的性生活,有权获知并能实际获取他们所选的安全、有效、负担得起和可接受的计划生育办法,以及他们选定的保健服务,使妇女能够安全地怀孕和生育,向育龄夫妇提供生育健康婴儿的最佳机会。

生殖保健科普知识指导育龄群众为达到生殖保健所需生殖生理、医疗技术等有关科普知识和信息。包括: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避孕节育知识、优生优育知识、性知识和性病防治知识、中老年期保健知识等。

(六)计划生育工作新思路、新经验和先进典型

1、新思路、新经验。(1)“三不变”即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既定的人口目标不变,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变。(2)“三为主”:即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为主,经常工作为主。(3)“三结合”:即计划生育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4)“两个转变”:即在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由仅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以以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5)“一个目标”:即实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典型宣传。宣传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先进人物、先

进单位的先进事迹鼓舞人们的信心;发挥榜样宣传的重要作用。

四.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基本方法

(一)典型引路

(二)算帐对比

(三)富教于乐

(四)形象教育及宣传品宣传

(五)阵地和环境宣传

(六)结合渗透节庆宣传

(七)面对面咨询宣传

(八)提示告诫宣传

(九)其他方法宣传

五.面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

通过个别交谈、“五访五问”、培训讲解、咨询服务等对群众进行直接接触式的启发和说明活动。工作中,应做到:

1、具备良好的政治和计生业务素质,掌握人口与计生法律法规、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相关科学知识。

2、掌握面对面咨询对话的特点和技巧,要善于说、善于听、善于观察,在与宣传对象平等相待,以诚相见基础上,对提出的疑问进行回答、反驳、补充。

3、开展“五访五问”。访问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户,访问避孕节育手术对象,访问新婚夫妇,访问计生先进人物

和积极分子,访问受计生法律处罚的群众;问寒问暧,问母子健康,问家庭困难,问生产情况,问对计生工作意见。

六.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作用

(一)转变人们的婚姻、生育观念

(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七.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为主要目的,建立以社会舆论宣传为基础,婚育文化中心、婚育文化大院为主体,婚育文化中心户为桥梁,生育文化活动为动力的婚育新风时万家活动模式。具体要求是:

(一)搞好婚育文化新村建设

(二)抓好生育文化大院建设

(三)抓好中心户建设

八.开展经常性和集中的宣传活动

(一)抓好村宣传阵地建设

做到“五有”:一有多功能活动室;二有计生宣传角。配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四川省人口计划生育条例》、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国务院《计划生育技术管理条例》、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中国人口报》、《家庭与生活报》、“五期”教育教材及相关资料、书籍;三有计生宣传专栏、橱窗、墙报:

四有规范的计生标语;五有计生广播电视栏目或组织收看计生节目;六有基本宣传设备,如电视机、影碟机、计生宣传碟子等。

(二)抓好计生报刊、宣传品进村入户

篇6:压强讲课稿

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现在天越来越冷了,我们对我们软绵绵的小床也更加恋恋不舍。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当我们坐在床上的时候要比躺在床上床下陷得更深,当我们的爸爸妈妈坐下的时候要比我们坐着的时候下陷的更深,这是为什么呢?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压力的概念,当我们坐着或躺着的时候,我们给床了一个压力使床发生了形变,也就是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在物理学中用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即“压强”(写标题9.1压强)

那么压强的物理意义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板书)那么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呢?现在我这里有一个小桌,一个砝码,一块海绵。后面的同学可能看不清,我找一个同学代表来帮老师一块做这个实验。首先把小桌正放在海面上,请你告诉大家你看到海绵有什么变化(海绵下陷了),接着再把砝码放在海绵上,你看到海绵发生了什么变化?(海绵下陷的更深了)。请把小桌倒放在海绵上再放上砝码和第二次比较你发现海绵有什么变化(没有刚才下陷的深了)。谢谢这位同学,请回。通过实现我们发现当我们改变砝码就相当于我们改变了小桌对海面的压力,和改变受力面积时,海绵都发生了改变,说明影响因素压力和受力面积。我们来看一下甲乙两图,当我们增加砝码就相当于我们增大了小桌对海面的压力,也就是说当是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我们再来看一下乙和丙,我们通过改变小桌和海绵的接触面积来改变了作用效果,这说明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

我们刚才已经说了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也就是说当我们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时可以增大压强。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

篇7:民族团结讲课教案

授课党员:伊桂香授课时间:2016年5月17日

一、中华民族概况:

1、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统一的国家是秦汉2000多年,各民族长期交往融合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开创了,中华大地的渔猎文明区、游牧文明区、农耕文明区“混而为一”的大一统先河。

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三大鼎盛时期,一是汉武帝时期。二唐朝贞观之治时期。三是康乾盛世。

2、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二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三是各民族幸福生活的不竭源泉。四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五是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3、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硬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软实力:民族凝聚力。

民族凝聚力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民族凝聚力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4、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中华民族的生生息息,靠的团结友爱。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靠的团结友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靠团结友爱。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西藏的历史巨变证明了是正确道路 民族地区的发展实践证明是正确道路。

6、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特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民族团结的 四个“最”时期:

1、国家对民族地区投入最大时期。

2、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3、文化教育发展最好的时期。

4、各族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二、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1、民族理论和政策,十二个方面内容:看书的内容。

2、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

民族政策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依据和手段。

3、正确理解三个离不开。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

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反映了个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反映了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实际。

4、深刻理解两个共同的主题。

共同团结奋斗就是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小康社会上,凝聚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

共同繁荣发展就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5、民族平等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平等是权力和义务都平等,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平等。没有平等也就没有团结。

6、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法律。是处理民族问题的法制化。民族区域自治法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体现了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7、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了各民族人民。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公共设施建设,人民生活水平,8、解决民族地区的困难和问题要靠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健。

9、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促进形成和发展的。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笛子、二胡、大胡,原来都是少数民族的。

10、继承、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加强文化设施、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

11、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创办民族院校。创办寄宿学校。推广双语教学 异地办学。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

12、要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具体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庆、禁忌、礼仪。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四个方面的理由: 是坚持民族平等原则的需要 是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需要 是加强民族团结的需要 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13、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本质区别。宗教概念: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化现象。

信仰:对某种宗教,或思想理论体系极度信服和尊崇。宗教信仰自由:自由选择的权力。世界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自由,任何国家,对宗教都有规定活动范围。

14、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不是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是自身发展问题,是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等方面的关系。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等特点。民族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是在经济社会交往中发生的,往往反映的是比较单一的经济、社会、文化问题。一般是民族成员的个体或少部分人利益,具有偶发性。

三、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1、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

团结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保障。

团结稳定,经济发展就快。分裂动荡,经济发展就停滞不前。民族分裂是团结稳定的大敌,是破坏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源。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保障各族人民群众权利的根本原则。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

3、正确认识“3.14”,“7.5”事件的性质。

不是:民族问题,不是:宗教问题,是境内外敌对势力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四、加快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1、充分认识“三股势力”的危害。什么是:“三股势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三股势力”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是相同,他们三位一体,打着民族、宗教的幌子,煽动民族仇恨,制造宗教狂热,大搞暴力恐怖活动破坏安定团结。“三股势力”已成为危害我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的最大威胁。其手段主要有三种:

一是: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动宣传。二是:以群体性事件制造社会混乱。三是:进行各种暴力恐怖活动。

“三股势力”不代表任何民族,也不代表任何宗教。

2、充分认识我国反分裂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一是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民族分裂之心不变。二是境内外的三股势力相勾结。

三是国内,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各种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还会出现,给“三股势力”以插手和利用的 机会。

3、新疆各族人民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是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一是,从历史上看,中国近代史,分裂和反分裂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分裂的目的从来没有得逞过,原因就是遭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抵制和反对。

4、自觉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

一是要加强学习,更好的了解掌握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二是立足本职岗位,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三是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的主要内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是我国首部关于民族团结的地方性法规。

一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是伟大祖国不可放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总结了新疆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三是确定了新疆民族团结教育的任务。四是明确了新疆民族团结教育的责任。五是明确了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六是规定了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仇恨、制造民族分裂的法律责任。

5、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重要意义。

中央确定了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会议是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战略部署。

描绘了新疆到2020年,新疆人民富裕、生态良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文明进步的宏伟兰图。

东买里镇乌图布拉克小学

篇8:听名师讲课

一、 领悟名师成功课堂后的前瞻理念

通常听名师的课我们会陶醉于课堂中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起伏跌宕的教学过程,天衣无缝的教学衔接,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之中。如果说这些是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的“热闹”,那其间折射出的前瞻的教学理念才是其中的“门道”。课堂教学是用教学事实阐述教学理念的过程,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往往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而作为一个听课者,我们除了要关注课堂的热闹,更重要的还应该去寻求、开掘、领悟支撑这种成功教学的理念。

如我在闻言黄爱华老师要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深感蹊跷:怎么会选择这样的课题进行教学呢?在我看来这部分的内容既枯燥,又没有什么探索的必要和价值,教师的一段告知完全就可以使学生很快接受。然而听课时才发现黄老师把“万以内数大小比较”这一知识,完美地融合在学生间所进行的一场“长江队”与“黄河队”的“抽数组数比大小”的比赛之中。听课中,我不仅感染于热烈的课堂氛围、黄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更折服于他深厚、前瞻的新课程理念。这种“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从而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主动的建构知识”的教学理念才是我们真正应该领悟的“门道”。真正领悟了这些才能够使我们的课堂拥有足够的底蕴,才不至于使我们的教学迷失航向。

二、 感悟名师成功课堂中的精彩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 观名师的课堂,很多都具有这样一种共性:教学过程设计得粗放而大气,而教学细节却处理得细腻而到位。名师课堂中的细节,决非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也非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更不是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因为他们比我们更深谙“小细节包含大智慧”之理。作为一名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对细节首先要有一种敏锐的捕捉意识,在及时的记录后去细细地推敲、感悟其中折射出的名师们灵动驾御课堂的教学机智,有效整合利用教学资源的策略以及对教材、学生等教学因素的深刻理解和独到把握等等。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材中安排的这样一个习题:用一张涂满色的纸条表示整数1,要求学生填出在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如图1),而张齐华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对图1中的等分线作了隐藏处理(如图2),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估計。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性的变化,却激发出了课堂中学生的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不仅说出了自己估计的结果,更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自己估计的方法。而张老师更是借助这张小纸条做大文章,让学生观察涂色部分和对应的分数谈自己的发现。而此时学生的认识也已经完全超越了题目设计的本意:有认识到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有意识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数越小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异常地活跃。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教学细节,才让如此朴素的一道练习题承载了这般丰厚的数学内涵,估算意识的培养,数学思维的训练,极限思想的渗透,一切都显得那样的深刻而自然。我想也真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教学细节才使得课堂充满了如此的灵性。因此作为听课者而言,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捕捉名师课堂中的精彩瞬间,会让我们更深切的感受到他们教学的技巧、机智和智慧。

三、 品悟名师成功课堂上的生花妙语

听名师的课,常有让我们一唱三叹,拍案叫绝之感,究其原委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们课堂教学的语言。我们知道教学是师生充满了智慧对话的过程,而“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语)。名师们巧妙的教学策略和灵动的教程推进正是通过他们生花妙语的轻巧“点击”、从容调遣,才使得了他们在课堂中“随心”演绎、挥洒自如,从而让课堂“弹出”了精彩一片。

在听名师课的过程中,我有个偏好那就是喜欢记录下名师嘴中那些能够真正打动我,给我以震撼的教学语言。翻开我的听课记录也许你并不能详尽的看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但你总能看到那些记录工整的名师的“妙语”:“相信有数学眼光的人一定能够发现其中的奥秘”,“我跟你握手不是我赞成你的说法,而是感谢你为课堂创造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想想,要是我们的课堂只有一种声音,那该多单调啊!”……在我看来这些或朴实无华,或机智灵动,或幽默风趣,或充满哲理的话语也许并不是一些优美词汇的堆积,更重要的是这些语言能够给学生以激励、呵护,给课堂以情趣、美感。

当然,作为一名学习者,我们还应该正视自我,以一种更为虔诚的姿态对名师的这些语言去进行分类、整理,如课前谈话类、课堂引入类、课堂引导类、课尾总结类等等。在品悟的同时更好地借鉴、吸纳,在实践中不断地消化、锤炼,这样方能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实验小学)

图/宋莉莉

篇9:讲课是一门艺术

哈工大报(唐朔飞 张玥/文)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基础,讲课是如何把备好的内容和思路向同学们表述。讲课也可看作一门艺术,因为广大学生都要看你在讲台上的“表演”。为此,新教师在具体行为上要做到:吐字要清楚,声音要响亮,最好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字迹要工整,不能潦草,更不要写错别字;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表情,适当关注学生的表情,窥测学生的接受状况„„此外,还特别需强调以下几点:

1、表达时要做到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讲课不仅仅是讲授知识,关键在于要教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师在课堂表达时,切忌对教材内容平铺直叙,不突出重点。50分钟有很多内容可讲,引入哪些,深化哪些,都有前因后果、互相关联的关系。教师一定要逐层去讲,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当遇上重点或难点时,要启发学生探索化难为易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难点的能力。

2、注重启发教学

所谓启发教学,是在课堂上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又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出一些现象或问题,诱发学生主动思考。当然,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站起来回答,教师可从学生的表情中猜测他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在根据同学们的疑问讲下去,一层一层地把问题解决掉。这样,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就参与了主动的思考,他们会将自己想的和老师讲的作比较,从而对问题的理解会格外深入,这比平铺直叙的效果要好得多。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这个问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通过备课、板书和讲述使学生很快体会到同样是一本书,通过老师的讲解就能把书里的内容分解得清清楚楚。听完课后,再去看相同内容的教材,立即会感到心明眼亮,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对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直接指导学生如何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老师讲课是一种输出,学生听课是一种接受,究竟效果如何呢?新教师应从反馈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平时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以此来掌握学生的接受程度。此外,还可通过作业、答疑、小测验,甚至可以跟同学聊天等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疑惑,引入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的进度,总结如何用最贴切的语言讲述问题„„

1、注重听课环节

建议初上讲台的老师多去听听老教师讲课,学习他们的讲课方法及讲课思路;看看他们是如何启发学生的;他们是如何提出问题,又如何解决问题的„„从老教师那里能够事半功倍地获得很多经验。

2、认真对待助课环节

新教师不要小看助课,其实像批改作业、指导实验和辅导答疑这样的小事都是帮助进一步吃透教材,加深对教材内容理解的好方式。长期下去,新教师就可以用越来越精练的语言来描述一个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平时积累相关知识

由于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很快,而一本教材往往要连续使用几年,有些新的内容未在教材中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通过新闻广播、报纸期刊、电视报导等各种渠道搜集和积累相关新知识,并把它们补充到教学中,跟上时代的步伐。

4、将科研中的体会融入到教学中

教学不是孤立的,科研可以充实教学,把科研中的体会、成果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接触到一些前沿知识,将会使你的讲课更加生动,还可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总之,我们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只有把每堂课讲好,才能使学生以较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知识,年轻老师一定要重视备课和讲课这两大环节。当老师是很辛苦的,所做的工作又非常琐碎。但是付出一定会有收获,“待到山花烂漫时”就是教师们最为高兴的时候。

如何调节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课改能否成功,教学质量能否提高,贵在得法,而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必须设法调节好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倘若教者有意,学者无心,任何良好的愿望都是难以实现的。可以说,能否调节好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是教师授课成败的关键一环。为此,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反思一:如何在每节课的开始,集中好学生的注意力

因为开始上课的一两分钟,由于刚进教室、取笔翻书、课间嬉闹余兴等因素,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如果此时一走上讲台,就宣布上什么课,叫学生翻开课本某页,结果往往是讲课进行了好一阵,有的学生尚未打开课本,有的甚至连课本也未取出来,或者桌上放的是上一节用的课本。注意到这一现象后,教师首先就应设法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此时,或用目光扫视教室;或走下去察看;或提问复习上节课的某问题;或出些只需三五分钟即可答完的练习题;或讲一个简短而又与讲课有关联的故事、典故、笑话之类的开场白;或让课代表领读平时要求识记的内容;或让课代表领读《每日一则》(由班主任布置,任课教师协助落实),都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些学校更是把“狠抓课前三分钟”作为教学常规的重要工作。他们要求:预备铃一响,学生必须迅速归位,教师必须到达教室门口,等待上课。这样,利用课前三分钟,学生无意识中积累、掌握了许多识记的内容,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情况下(当堂在黑板上批改),加强了演练,同时还调整了课前的学生情绪。

反思二:如何学会察言观色,注意信息反馈

授课中,倘若学生听课的神色茫然不解,答问吞吞吐吐,含混不清,这说明他们可能注意了,但未听懂。这时,教师如果不采取措施补救,而只是为赶进度照旧讲课,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倘若学生听课的神色心不在焉,甚至恹恹欲睡,答问迟迟不语,或者答非所问,这说明他们的注意力已经分散。这时教师应该适当地转换话题或停止授课,设法调节他们的注意力,这样才可能使课堂“起死回生”,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行之有效,便可取之用之。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屺亭中学;冯敏洪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大家都知道,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换言之:假如今天老师要教100%的东西,而学生学到了你要教的绝大部分,就说明今天的课堂效率高了,反之也就是说不高。这种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虽然正被更先进的现代教学模式所代替,但在部分教师的教学中,这种“填鸭式”仍然存在。这只能导致一个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的累。时间一长,很多学生的精力就会跟不上,注意力自然就不会集中。因为根据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这个时候的学生更容易对有吸引力的东西感兴趣,一旦他们感到疲劳,就更不可能对这种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感兴趣,自然注意力就会分散,长时间下来,成绩肯定会下降,该掌握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掌握,这就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与否,也是课堂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保证。

由于工作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也不够丰富,观点也谈不上特别精辟,只是在这方面有些心得体会。我认为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它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连他们也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那老师再出色也无济于事。那要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呢?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自身应改进教学方式,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

二:教师应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三: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四:教师应注意上课时的音量;

五: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当然,可能还有别的方面,我想就这几方面谈谈我的体会。有人会说,这几点中有些是次要的,何必着重讲出呢?但我想,以上每个方面都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缺了哪一点,这堂课的效率就会打折扣,即使低了百分之零点一,都是这堂课的失败,都会影响到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所以,我想这几点都很重要,不必分主次。

一:教师自身应改进教学方式,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

社会在不断进步,同样学生也是在不断进步和变化的。如果我们一味地沿用老的一套教学模式,那么作为教师就会跟不上形式,教学势必要落后。在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我们读书的时候,怎么样、怎么样。”虽然原来也有好的学习方法,但是一味地强调过去,就会落后了。结果我有时在这样处理问题时也出现了一些矛盾。而这种方法也是我听原来我老师这样教我们的。所以,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上课,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因为学生只是在很被动地接受知识,就像完成某项任务一样,不是用心去理解、接受。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吗?那课堂效率怎么能提高呢?所以作为教师只有认清形势,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上课中体现“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地位。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课更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改进教学方法当然还要先进的、正确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不断地学习、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平时我学习了洋思经验、《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选编》、《无锡市学科带头人经验集》等一系列教学理论和经验,从中也感觉到自己在这方面的缺乏。在这方面洋思经验值得一提,它所提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找到了一条新路。在这种模式指导下,学生能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完全处于主动,自然而然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注意力也就更加集中了。所以,先进的、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作为教师,平时一定要注意这个方面。

二:教师应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现代社会已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的学生所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只靠书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他们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由于条件限制,这部分知识相当程度上来自老师。就拿英语来说,由于涉及到国外,这就要求英语老师对这些英语国家有一定的了解。还包括这些国家的风俗习惯、人文等。三年教学下来,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只要我在上课中穿插一些欧美的风俗习惯的内容,哪怕只有一小点,决大部分的学生立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认真。有的还要求再讲。此刻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课堂效率自然就高了。所以,教师应该也在这方面注意积累,这也恰恰是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在:因为你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越多,学生就越容易感兴趣,课上注意力也就越集中,课堂效率也就高了。而且,学生会对你产生一种钦佩之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这样再你上课时,学生注意力就会相对集中,课堂效率就有了保证。

三: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一堂课,离不开精深的专业知识水平。因为学生上课还是主要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比如在英语教学中,书本知识、口语、听力等。而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如何既快又轻松地掌握,对于教师来讲,就需要用精深的专业知识来作为基础。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不要小看这个“导”字,一旦有误导的话,“主体”学生就会犯一系列错误。有句熟话“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假如连“车头”都“脱轨”的话。那后面的“主体车身”会怎样呢?所以,这个“导好”或“导坏”,就取决于上课教师,假如说你没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口才再好,也讲不出什么内容,这样你怎么把大纲要求的知识传授给你的学生呢?你怎能把前后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呢?那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起来就不可能很轻松,相反会很吃力,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又怎会集中呢?那课堂效率可想而知。假如你的英语口语、听力不好,那在和学生对话、进行听力测试时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那么你的学生只会注意你的错误,而不会集中注意力听讲。因为他们会觉得你老师也只有这种水平,这种课不听也罢。你说课堂效率会高吗?何况这也会影响你在学生中的威信,试想一下,一个威信不高的教师上课,学生会百分之百集中注意力听你讲课吗?答案肯定是“不会”。有的甚至还会想:会不会再讲错?这不光是影响一堂课的效率。后果是很严重的。而这种后果的产生是由于你缺乏精深的专业知识而直接导致你上课时对学生产生了误导。所以我说缺乏精深的专业知识的老师上课,学生的注意力根本就不会集中,根本就不能上好一堂课。

四:教师应注意上课时的音量;

听多了课,大家都知道,有的老师上课声音很洪亮。坐在后面听课,感觉很舒服;有的老师上课声音很低,坐在后面听不清,大家就会感到一个:我们听不清,学生肯定也听不清,到时,学生会吗?从这里也可知道,上课时老师的音量也会决定学生的注意力。我们知道,说话声音响亮,给别人的感觉是这个人精力充沛;反之是有气无力。而学生上课需要的是一种生动的、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气氛下,学生们才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而响亮的声音会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们感到这个老师充满了激情。曾经我的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我喜欢你上课时的激情,我喜欢上课声音响亮的老师……”这也从侧面看出学生喜欢的是什么样的课。假如我们在上课时尽量做到声音响亮,并注意上课的方法,那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很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这堂课的气氛怎会不好呢?学生的注意力怎会不集中呢?那课堂效率也不会差。所以,我认为教师上课时的音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注意力,影响到课堂效率。

五: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相互的。假如说一个老师和学生只是简单的教和学的关系的话,那这个老师肯定是个不成功的老师。师生关系涉及好几个方面。最主要的是学习和生活。曾经听到过学生这样的言谈:“我不喜欢某某老师,他不关心我们的学习。上完课就算了,我喜欢某某老师,他上课时耐心地指导我,下课有时间尽量帮我解答难题,他很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上学生的这些话,就是指师生之间有了情感交流。我想,后者上课的课堂效率会高于前者。因为他注意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假如你在上课时能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师生交流,比如你一个赞许的动作,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微笑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三年下来,我感觉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有这些交流的老师,都喜欢上这样的课。这样的老师上课,有哪些学生不愿听呢?这也无形中吸引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课堂效率也就高了。还有课后和学生加强交流,也会间接影响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我觉得一个老师在平时如果注意和学生加强交流,使学生感到这位老师很关心学生,那么这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就具有亲和力,师生关系融洽了,他上课时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这位老师,更容易积极参与这堂课的教学。正因为有了平时这些情感交流作为基础,此时课堂的氛围一定会很融洽,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很浓,热情会很高,注意力怎会不高度集中呢?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讲课计划书】相关文章:

培训讲课计划表范文06-14

党讲课04-19

榜样讲课05-13

讲课教案07-19

讲课技巧05-29

讲课效果06-05

课堂讲课06-08

小讲课07-06

模拟讲课稿05-22

小讲课讲义04-07

上一篇:早安物语励志语录下一篇:建造师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