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类毕业生就业信息调查

2024-06-22

药学类毕业生就业信息调查(共8篇)

篇1:药学类毕业生就业信息调查

药学类毕业生就业信息调查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了解医药类用人单位对药学类毕业生的要求以及现阶段药学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时了解目前市场对药学类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帮助毕业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求职就业,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生党支部特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药学类毕业生就业信息调查活动。调查时间从2011年8月24日开始,历时一个月。以下是药学院学生第五党支部第五小组调查情况:

一、调查内容

调查主要分为两部分:药学类毕业生就业信息调查和各地用人单位对药学类毕业生的要求。参与此次调查的小组人数有8人,我们按照组员生源地分别对内蒙古、河北、河南、吉林、甘肃、山东等6个省(自治区)的个别城市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的毕业生主要是2011届的新毕业生。所调查的用人单位主要是与药学类专业相关行业,主要有中医院、药检所、药监局、药企及药厂等。在进行实地采访前,各地区的小组成员均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上网查询各地区药学类单位的基本资料、所调查单位的地点及联系方式及采访注意事项等。

二、药学类毕业生就业现况

从毕业生口中我们了解到有近一半的工作者没有经过入职上岗培训。原因是药学类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人数较多,只

有极少数在外企。一方面,一般性药学类用人单位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本为每个员工进行入职前的上岗培训;另一方面,毕业生刚入职并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进行专业的培训。不过,超过70%的毕业生表示在上岗三个月以内就可适应工作,这说明我校毕业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较强。而调查数据显示,我校毕业生,目前从事管理、科研工作的还比较少,从事销售类工作的约占一半。

药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就业竞争也势必异常激烈。通过采访调查,我们发现造成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毕业生人数太多而用人单位招聘人数有限,这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客观原因。在私营企业中,毕业生是否被录取由单位高层决定,他们会根据岗位需求及人员素质来考虑人员的招聘。而在国有企业中,人才的招聘在服从整体安排的基础上由各部门决定。用人单位建议:要想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药学类毕业生就必须把自己培养成社会所需求的知识型、动手型的人才。他们说,只要是优秀的人才,用人单位肯定不会拒之门外的。

2)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的就业心理。许多大学生过分自信,过高评价自身的能力,怕吃苦,工资要求过高。这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主观原因。用人单位对此提出的建议为:应届毕业生应珍惜难得的工作机会,多多积累工作经验,好高骛远是不行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当然,这也不是说初涉社会时就把自己定位的太低,而是要把自己放在适当的位置。

3)此外还有好多毕业生认为本科就业率较差,就业后工资相对较低,于是选择进一步提升自己,考取药学类研究生,使自己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用人单位指出,对于药学类本科生来讲,是否选择考研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今后的目标而定,不可一概而论。药学院本科生应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三、各地用人单位对药学类毕业生的要求调查情况举例

1、河北省石家庄市走访情况

在石家庄市药监局,我们了解到药监局招聘人才要求非常高,他们的招聘主要偏向于公务员,不过近年来技术人员相对比较缺乏。对应聘公务员的学生,随着学历的不同,要求也不同。本科学历应聘公务员需要二年以上工作经验,硕士以上学历则至少需要一年工作经验。而工作人员要求更高,必须是硕士生以上。由于近些年一直在做改革,所以药监局这几年一直没有招收人才。

2、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走访情况

在锡林浩特市医院里,药学类毕业生主要分布在药剂科。医院与药店的药方有类似之处,但两者在人才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医院倾向于专业知识全面系统、学历及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毕业生,他们认为这类毕业生具备爱岗敬业、热爱集体、团结友善的优秀品质;而药店在学历方面要求不是很高,他们更愿选取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毕业生,这样在销售方面能独当一面。

3、吉林省长春市走访情况

吉林省是我国药品生产的重要基地,作为该省三大经济支柱产业

之一,得到大力发展。吉林省现有医药生产企业240多家,有多家上市公司。通过对一些国企的调查,我们了解到,按照当今先进的生产理念,企业人才结构大都具有“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即科研开发和产品营销人员比例大,而生产人员比例相对较小。在未来的几年中,各医药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一支更加强大的营销队伍。而企业需求的是高质量的营销人才。一方面企业需求大量的营销人才;另一方面,虽然社会上愿意从事并且正在从事营销的人员很多,但真正符合医药企业要求的营销人才较少。所以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有市场营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会越来越受到药企的青睐。这样的人才应该具有一定的药理学、药物学、药品生产工艺以及产品特点等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宣传产品。

四、综合素质在就业中的巨大作用

在探讨药学类毕业生的发展情况时,用人单位表示在如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综合能力对毕业生就业成败的影响最大。要想改善教学计划、发展在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必须了解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调查还发现,用人单位在选择药学类毕业生时非常重视社会适应能力,其次是专业知识、创新能力,此外,人际交往能力也不容忽视。社会适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社会工作经验的支撑,而在所调查的毕业生中,多数认为在就业中面临工作经验缺乏的困扰。用人单位也表示药学类毕业生目前最欠缺的主要是工作经验。因而学校在平时要注重学生的社会性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见习和实习工作等,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尽快融入社会。

五、就业信息渠道

通过与毕业生的交谈,我们了解到,他们在校期间所获取的就业信息渠道主要是校园招聘会和社会招聘会,二者所占比例超过50%,而通过学校就业网了解就业信息的只有6%。学校网站上有大量的就业信息,不过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校大学生浏览学校就业信息网的可能性非常小。为了让在校大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就业信息,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多多浏览相关就业网站,在获取就业信息的同时也把自己掌握的就业信息及时公布上去,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各种就业信息。

六、各种资格证书对毕业生工作是否有益

虽然用人单位需要员工具有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对毕业生而言,在面试的短短几分钟之内是难以让用人单位发现自己的能力的,他们只能靠各种资格证书来证明自身的实力,这也造成了各种资格考试在学校的风靡。然而绝大多数用人单位表示,他们在录用员工时一般不太看重毕业生考取的各种资格证书。也有一些较小企业对学生的文凭证书比较看重,他们认为药学类毕业生应结合实际选择性考证,毕竟持有证书总是占点优势的。

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就业信息,深刻体会到“就业难”的内在含义,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本次调查活动让我们走出校园,真正关心起天下事,丰富了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我们只有深入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服务社会,方能了解社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2:药学类毕业生就业信息调查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了解江苏省医药类用人单位对药学类毕业生的要求以及现阶段药学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时发现目前的医药教育是否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发展;同时值药学院建院50周年之际,为了进一步做好我校毕业生工作,了解目前市场对药学类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特组织开展江苏省药学类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调查时间从2010年7月11日开始,历时两周。

一、调查内容

调查主要分为两部分:江苏省药学类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和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友访谈。参与此次调查的小分队人数有50余人,我们按照组员生源地分别对江苏省内南京、常州、无锡、扬州、镇江、南通、泰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11个城市进行了调查。此次活动共回收268份有效调查问卷,其中江苏省药学类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问卷160份,校友访谈问卷108份。

此次调查的用人单位主要是与药学类专业相关行业,主要有江苏省内各市县中医院、药检所、药监局、药企及药厂等。在进行实地采访前,各地区的小组均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上网查询各地区药学类单位的基本资料、所调查单位的地点及联系方式及采访注意事项等。

二、各地调查情况举例

1、泰州走访情况

此次活动重点调查了位于泰州市的中国药城。就其中二十多家医药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药监局等单位进行了采访。通过采访药监局人事处翟振华处长,我们发现药监局招聘人才要求非常高,他们的招聘主要偏向于公务员,不过近年来技术人员相对比较缺乏。翟处长说,对应聘公务员的学生,随着学历的不同,要求也不同。大专学历应聘公务员需要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本科学历应聘公务员需要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硕士以上学历则至少需要一年工作经验,而工作人员要求更高,必须是硕士生以上。由于近些年一直在做改革,所以药监局这几年一直没有招收人才。通过对一些外企的采访,我们发现类似沃森企业、斯坦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外资企业,对学历的要求虽然只是本科以上,但他们对英语的要求特别高,专业级数要求至少6级。

2、无锡调查过程

在无锡市药品检验所,我们得到了吴建伟所长的接待。通过与吴所长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全所定编45人,现有正式职工42人,其中业务人员35人,占83.3%。在业务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8人,中级技术职称13人,初级职称14人。所内设置办公室、业务管理室、质量保证室三个职能科室和化学室、中药室、药理室三个业务科室。该所连续五年参加中检所组织的抗生素、化学药品的快检方法学研究工作,并参与药品检测车的快检手册的编写工作。吴所长表示,他们始终秉持公正、科学、准确、高效的质量方针,为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不懈奋斗。

三、医院与药店人才选择异同

在医院里,药学类毕业生主要分布在药剂科。医院与药店的药方有类似之处,但两者在人才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医院倾向于专业知识全面系统、学历及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毕业生,他们认为这类毕业生具备爱岗敬业、热爱集体、团结友善的优秀品质;而药店在学历方面要求不是很高,他们更愿选取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毕业生,这样在销售方面能独当一面。不过,用人单位也主张当代大学生要多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对自己进行客观性的评价。

四、江苏省药学类毕业生就业现况

1、苏南北用人单位对人才选择不同

纵观整个调查,江苏省内的药学类单位对药学类人才的学历层次要求是专科以上,其中本科比例稍大。而由于苏北地区医药行业相对苏南地区发展较为缓慢,因而药学类人才的需求也相对较低。苏北地区药店主要以私营连锁为主,药厂以中小型私营企业为主,这些用人单位的工作与学术专业联系并不大,同时考虑到不同学历员工的待遇问题,因而专科及高职学历的毕业生在苏北地区应聘工作中反而占优势。通过调查统计,64%的毕业生表明择业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是个人在单位的发展空间,因而与应聘南方的用人单位相比,每年去苏北地区中小型用人单位工作的本科生就比较少。

2、就业竞争愈演愈烈

从校友口中我们了解到有近一半的工作者没有经过入职上岗培训。原因是药学类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人数较多,只有极少数在外企。一方面,一般性药学类用人单位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本为每个员工进行入职前的上岗培训;另一方面,毕业生刚入职并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进行专业的培训。不过,超过70%的校友表示在上岗三个月以内就可适应工作,这说明我校毕业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较强。

平均每年绝大多数药学类用人单位招聘的药学类毕业生只有3人以下,可见,药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就业竞争也势必异常激烈。通过采访调查,我们发现造成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毕业生人数太多而用人单位招聘人数有限,这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客观原因。在私营企业中,毕业生是否被录取由单位高层决定,他们会根据岗位需求及人员素质来考虑人员的招聘。而在国有企业中,人才的招聘在服从整体安排的基础上由各部门决定。用人单位建议:要想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药学类毕业上就必须把自己培养成社会所需求的知识型、动手型的人才。他们说,只要是优秀的人才,用人单位肯定不会拒之门外的。

2)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的就业心理。许多大学生过分自信,过高评价自身的能力,怕吃苦,工资要求过高。这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主观原因。

用人单位对此提出的建议为:应届毕业生应珍惜难得的工作机会,多多积累工作经验,好高骛远是不行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当然,这也不是说初涉社会时就把自己定位的太低,而是要把自己放在适当的位置。

3、采取措施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激励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实力,这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加优秀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中药的发展与壮大。

调查结果表明,为更好地发展现代中药,用人单位急需的药学类人才是从事药学研究和销售的技术性人才,其次是管理层次的药学类人才。而调查数据显示,在108位校友中,目前从事管理、科研工作的还比较少,从事技术类工作的约占一半。学校为提高就业率、满足社会紧缺人才,可采取相应措施,如经贸管理学院与药学院相互交流合作,以此加强学生专业知识与管理销售有机结合的能力。

五、综合素质在就业中的巨大作用

在评价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与其他学校的毕业生之间的综合素质时,大多数用人单位表示二者相差不多,部分用人单位则认为我校毕业生偏优越。他们说,我校毕业生的工作态度比较认真,工作也比较勤恳。而在校友访谈中我们发现,所接受采访的108位校友中78%的人处于公司底层。并且近80%的校友目前实际月收入还未超过3000元。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接受我们采访的校友比较年轻,他们大多刚进入职场从事各种工作。

在探讨药学类毕业生的发展情况时,用人单位表示在如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综合能力对毕业生就业成败的影响最大。要想改善教学计划、发展在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必须了解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在选择药学类毕业生时非常重视社会适应能力,其次是专业知识、创新能力,此外,人际交往能力也不容忽视。社会适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社会工作经验的支撑,而在所调查的校友中,33%的校友认为在就业中面临工作经验缺乏的困扰。用人单位也表示药学类毕业生目前最欠缺的主要是工作经验。因而学校在平时要注重学生的社会性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见习和实习工作等,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尽快融入社会。

六、就业信息渠道

通过校友访谈,我们了解到,他们在校期间所获取的就业信息渠道主要是校园招聘会和社会招聘会,二者所占比例超过50%,而通过学校就业网了解就业信息的只有6%。学校网站上有大量的就业信息,不过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校大学生浏览学校就业信息网的可能性非常小。为了让在校大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就业信息,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多多浏览学校相关网站,在获取就业信息的同时也把自己掌握的就业信息及时公布上去,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各种就业信息。我校在大三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意义重大,我们采访的校友在对此课程极力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1、重点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的严峻与国家的各种就业政策;

2、让学生熟练掌握面试技巧,提前体验面试现场的氛围。他们相信,在学校就业信息网站的帮助下,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下,我校药学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会大大增强。

七、各种资格证书对毕业生工作是否有益

虽然用人单位需要员工具有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对毕业生而言,在面试的短短几分钟之内是难以让用人单位发现自己的能力的,他们只能靠各种资格证书来让证明自身的实力,这也造成了各种资格考试在学校的风靡。然而绝大多数用人单位表示,他们在录用员工时一般不太看重毕业生考取的各种资格证书。也有一些较小企业对学生的文凭证书比较看重,他们认为药学类毕业生应结合实际选择性考证,毕竟持有证书总是占点优势的。

李开复先生写给当代大学生的一封信——《大学最重要的七项学习》——中有这样一段话,“就读大学时,你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包括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培养兴趣,积极主动,掌握时间,为人处事”。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就业信息,深刻体会到“就业难”的内在含义,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本次调查活动让我们走出校园,真正关心起天下事,丰富了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我们只有深入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服务社会,方能了解社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以致用,本次暑期实践活动真正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奉献,最终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祖国的人才。

附件:用人单位问卷、校友访谈、汇总表、稿件

活动总负责人:刘克平040008146

参与单位:药学院就业与发展协会

08中药资源与开发2班徐亚洲040008137

魏彪彪040008156

颜正飞040008145

王华蓉040008149

篇3:药学类毕业生就业信息调查

目前,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工作, 成为大学毕业生及家长们最为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认清形势, 依据社会需求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树立自主择业意识,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地就业, 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

1.1毕业生的就业预期与用人单位的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虽然国内外医药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小, 但是有招聘计划的企业数较往年明显减少, 总体招聘人数较往年有所削减。一方面, 部分毕业生没有能够正确认识就业环境, 盲目要求在东部地区、大型企业就职, 对于急需人才的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不屑一顾。另一方面, 由于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矛盾, 部分热门的用人单位普遍提高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 但基本薪酬待遇方面增长不多或没有增长, 甚至有所下降。虽然就业率仍然保持稳定, 但是就业质量有下滑的趋势。

1.2 专业对口性降低和职业流动性的增加

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经济变化复杂性导致了社会对一些传统职位的需求在减少, 另一些非传统职位的需求却在迅速增加。药学类的毕业生越来越多的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同时, 社会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现实需要也导致了从业人员需要变换自己的职业或岗位, 导致目前就业市场上的人员流动性较大, 有些毕业生在短时间内换了好几个工作, 用人单位花了很多人力和财力培养的人才瞬间流失, 这对用人单位和从业者自身来说都是损失, 这也将影响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预期, 从而降低毕业生的待遇水平。

1.3 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很多公司的决策者意识到, 大学教育实际上只是获得基本素质的教育, 而新进人员进入用人单位后, 一般还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再培训才能胜任特定岗位, 尤其是某些公司将新录用员工安排轮岗实习。由此可见, 毕业生不再仅仅是专业素养上的竞争, 从根本上说, 已经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这种趋势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培养目标上要更加着眼于促进学生就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2 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新思路

2.1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工作主体应由就业管理向就业服务转变

由于就业市场的快速变化,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必须快速摆脱单纯的就业管理思路, 转变为以服务为主导的工作思路。首先, 以“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理念开展工作, 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其次, 加大人力投入, 积极主动、联系协调校内外相关部门, 力争实现集中式、一站式服务, 让毕业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就业手续。再次, 要建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毕业生之间沟通的良性循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和学院要进行合理分工, 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提供就业信息安排大型招聘会和面试, 具体工作则由学院负责, 使毕业生有问题能够找到合适的机构及时解决。

2.2促使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由事务型机构向研究型机构转变

现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如下特点:政策性强, 手续繁杂, 工作重复性高, 容易增加工作人员的职业疲劳感, 目前的就业工作仍然低端的事务性工作为主, 工作人员大多被繁琐的工作所束缚, 被动的接受工作安排, 无力关心统筹规划工作。通常上一年的就业工作还未结束, 下一年的就业工作就已经开始, 这就决定了就业工作仍然处于低水平低效率的重复劳动中。

药学类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成立专门的研究部门。首先, 规划一整套完善的适用于未来就业形势发展的具体工作方案, 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指导事务性工作, 整合流程, 精简步骤, 从而大大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其次, 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工具建立就业服务流程标准化模块, 并站在宏观角度分析就业形势, 量化各项就业指标, 提前预判未来就业走势, 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信息渠道和长期的招聘合作。再次, 主动性的为毕业生谋求高端就业信息, 提高就业的整体质量, 为进一步开拓高端就业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从而快速带动学校的知名度。

3 构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新模式

3.1 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团队

建立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的就业指导中心师资队伍, 应当从知识结构等方面合理配置师资力量, 定期派送人员出国培训考察, 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 同时加强同类型高校、同地域高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 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成立院系就业咨询组是今后就业指导工作全员化的一个重要体现。院系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 特别是科研教师的作用, 他们在学科行业内有着多种多样稳定的人际资源和社会渠道, 可以通过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 能够及时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情况。这种情况, 过去多半由学生与教师在实习期间自发形成,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由院系统一协调部署, 主要用于帮助有特殊就业困难的学生, 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就业帮扶机制, 以协调就业中存在的各种不平衡, 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就业。院系也可以邀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到学校宣传本单位的情况、提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等, 教育对象不仅可以面向毕业生, 也可以面向低年级学生。

3.2 推动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

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高低将影响高校就业, 而当前就业工作信息化的仍然将需要持续建设。首先,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研究部门应当与心理咨询中心一同引入优秀的大学生职业测试系统, 使学生各项素质分类, 量化各项指标, 提供给用人单位更加直观的信息。其次, 要加强网络平台的信息建设, 引导同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不要涉及到择业观、价值观、成才观问题, 还要涉及对自我、对职业的科学认识, 涉及求职的技能和职业素质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能力。最后, 研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广范围的运用, 网上求职也成为学生求职的一个新渠道。

就业指导中心在不断丰富学校就业网信息内容的同时, 为确保就业信息能第一时间传递给毕业生, 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 准确更新就业统计。实行严格的“就业率周报送”制度, 要求毕业班辅导员对自己所带的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都能做到了如指掌, 以便为待就业的学生提供一对一服务, 使就业指导中心能够及时做出快速反应, 进一步加强就业信息发放的统筹规划。

3.3 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全程化指导

以学生社团、兴趣组织、在校生创业大赛、研究生专利推广会等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活动, 引导和培养创业团队的萌芽。鼓励各学科交叉, 支持多所不同研究方向的大学生组成创业团队。地方政府、高校联盟、企事业单位、投资方等组成创业项目洽谈会, 使更多大学生创业计划经历市场的检验。目前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正提上日程, 可以通过上述各种形式的活动, 培养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激情和愿望, 逐步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 缓解就业压力。

将学生实习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与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同时成为毕业生择业、企业考核录用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 建立各种基地还有利于就业信息渠道的巩固, 有利于推广学校毕业生品牌, 抢占就业市场份额。

3.4 深化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观念上的转变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观念要进一步转变, 需要做到两个相结合:坚持德育教育、专业教育、毕业教育相结合;坚持全体辅导、分类辅导、个体辅导相结合, 加大个体和分类辅导的力度。将职业规划指导、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 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表示除了学生在校的成绩, 希望高校可以对一名学生各方面提供全面的了解, 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评分机制, 将大学生在校表现量化, 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从社会人力需求的角度, 重新审视专业课程的设置, 加大以就业方向为导向的灵活型交叉课程的设置, 从而改变用人单位需要的知识毕业生没有, 毕业生有的知识却用不上的尴尬境地。同时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教育。由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 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创业指导, 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环境, 这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缓和并真正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华丽.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2]李庆利, 王凤杰.药学大学生近期就业态势浅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 (5) :105-106.

[3]孟庆莉, 刘志刚, 卢秀莲, 等.关于药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16) :101-102.

[4]黄勤.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重庆工学院报 (社会科学) , 2008, 6 (22) :168-171.

[5]高长元, 罗捷, 杨彩霞.基于CRM理念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J].科技与管理, 2008, 6 (10) :111-113.

[6]邓洁屹.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 (1) :40-42.

[7]钟伟.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改革与开放, 2009, (5) :40.

篇4:药学类毕业生就业信息调查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也称“职业指导”“职业咨询”,是指给予学生和成人以升学或就业的指导和帮助[1]。职业指导是随着经济社会和职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对在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是原劳动部印发的《职业指导办法》(劳部发【1994】434号)第6条规定的职业指导工作的第九条内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就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与当前就业状况,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和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运用职业评价分析、调查访谈、心理测量方法和手段,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毕业生的所学专业、求职意向、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实现人职合理匹配的过程[1]。

一、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的理解

1.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解。高等职业教育[2]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的职业教育,它既是职业教育的高级形式,又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

2.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本质也是对学生的一个教育过程,属于思想理念教育的范畴,是高职学生在校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

3.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目标是让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结合个人特点、家庭环境等学会职业规划、职业设计、职业选择,实现人职的科学匹配。

4.就业指导的内容是给予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了解职业信息,提供就业咨询和服务。

二、高职院校药学类毕业生的特点

1.高职院校药学类学情分析

高职院校药学类招生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统招理科生、统招文科生、单招生。统招理科生具有基本的中学化学、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具备学习药学学科的基本条件。统招文科生中学化学、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药学学科较为吃力。单招生虽然在中专阶段已经学习过初级的医学知识,但知识相对偏少,实践技能有待提高。基于学生情况的分析,我们在三年的高职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并进行实施,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高职院校药学类毕业生能力分析

我国高职药学院校教育学制为三年制,实行“1+1+1”的教学模式,即一年的专业基础课学习,一年的专业课学习,一年的临床实习。经过两年的在校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具备有基本的医学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由于招生的基础较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再加上学习时间只有两年,相对于本科院校的五年制医学本科来说,短时间学到的知识容量少和技能操作具有有一定的局限性。

3.高职药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3]

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药学院校主要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型人才。例如,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主要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护理专业就是为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体魄,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具备人文社会科学、药学、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及专业能力,具备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与患者良好沟通,满足卫生服务人才需求,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备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等领域从事鉴定、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4.高职药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分析

首先,随着扩招政策的发展,目前社会的人才学历水平越来越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四处可见,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高学历人才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高职学生毕业时仅具有大专学历,因此,这无疑加重了这批学生的就业压力,而且部分学生由于眼高手低,难以认清现实,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其次,高职学生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想要脱离农村,为家庭分担经济负担,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对就业地域、就业环境、工资待遇水平期望过高。再次,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受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及学生家长认为进入国企、事业单位等,所谓的“铁饭碗”是择业就业的最好归属。总之,对就业单位、就业环境、劳动报酬的期望值偏高,是导致高职毕业生找工作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高职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方法

通过对高职院校、药学类毕业生的特点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拓展毕业生的就业门路,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1.针对毕业生学历特点进行指导,确立适合的就业期望值

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专升本的升学指导。升学指导一般由学校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在学生临近毕业前一段时间内,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升学条件,以及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对学生的升学和专业选择进行指导。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高职毕业生来说专升本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两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一年的临床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必須接受更高等的药学教育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才能成为真正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性药学人才。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学历定位指导。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具有的就是大专层次学历,所以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要准确,过高的定位,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就业,而且期望值越高,在求职期间遭受的打击就越大,失望就越多。因此,作为学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应该从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认知教育。

2.针对毕业生专业特点进行指导,拓宽就业门路

药学类毕业生,他们的专业主要包括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口腔、检验等,毕业生及家长的就业定位主要就是医院、卫生医疗事业单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本科毕业生进县及以上的医院和卫生事业单位都要经过层层考核、选拔,随着这些单位门槛的提高,专科毕业生在这些单位就业的机会甚微。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开拓思想,拓宽门路,在医、护、药的相关专业就业。例如,医药代表、学术推广、学术专员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重视,药品销售行业成为现代社会的朝阳行业,人才需求量直线上升;而这个行业就业岗位对应聘者的学历层次要求不是很高,具有大专以上水平完全可以胜任此项工作。因此,作为学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就可以从专业导向向对学生进行拓展就业门路教育。

3.更新毕业生就业理念,进行理念指导[4]

一方面使学生摒弃传统理念,更新就业理念。高职药学类毕业生大多来自农村,受家庭及周围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从一入校就期望进入医院、卫生事业单位等,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就算找到了一份好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真正的“好工作”已不再这样定义。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基本的职业技术。一些大的医药销售企业、医疗器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大,工资薪酬也十分可观。因此,我们应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基础性指导,使学生更新理念。另一方面应鼓励学生到基层从医、从教等。根据陕人社发【2011】120号文件精神,政府实施了“大学生到基层从医从教从事农技服务助学金”政策,这可以极大的鼓舞学生下基层从事工作的信念,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以此不仅可以得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且可以获得国家的资助,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减轻家庭负担。因此,我们应更新学生一定要在城市工作的理念,鼓励毕业生下基层。

4.为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帮助就业

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树立长效合作机制。例如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可使部分学生一入校就有了定向的就业单位,而且这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还可以获得订单培养用人单位的相关资助,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其次,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校园宣讲会、校园招聘会、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使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为他们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再次,学校应建立专职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和师资队伍[5],对服务对象(毕业生)提供个人职业咨询服务和团体职业咨询服务。总之,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途径为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

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6]。高等职业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目标,又有职业教育特性。高职药学类专业,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针对高职药学类毕业生生源相对较弱、职业规划意识薄弱、基本素质略低、就业期望值偏高等特点,本文提出了四点高职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具体方法,即针对毕业生学历特点进行指导,确立适合的就业期望值;针对毕业生专业特点进行指导,拓宽就业门路;更新就业理念,进行理念指导;为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帮助就业。

参考文献

[1]《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出版社,2005年.

[2]董涛.浅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07期.

[3]魏小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第06期.

[4]《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出版社,2005年.

[5]吕炜.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杂志,2010年第01期.

[6]陈冬志.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论文,2000年.

篇5:药学类毕业生就业信息调查

何谓之“金融”? 金融的本意就是与货币有关的事务。比如家庭生活中的资金管理,多少钱用于支付房租、多少钱用于孩子的教育、多少钱用于日常生活、多少钱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获得收益。公司和国家也要关注这些问题,多少资金用于支付成本,多少资金用于获得利润,资金投向哪些产品、流向哪些领域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说的简单些,金融就是把货币作为商品,通过借入或借出货币这种商品,取得利息,获得经济收益。

随着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在国内成功上市。经营模式的转变,带动了我国银行业的飞速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规模的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了一块价值洼地,世界各国的大型企业和投资公司,纷纷将资本投在中国这片最有价值希望的土地上。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国的银行业不仅日新月异,而且开始赢得世界金融界的瞩目。所以,随着中国银行业的飞速发展,高校的金融专业也成为了专业报考中的价值洼地。大量优秀考生将自己的第一志愿投在了一流高校的金融专业。考生家长坚定了一个信念,投身银行业是自身价值最大化的最佳途径,而只有选择金融专业才能够进入银行业。

但是,一场次贷危机让金融毕业生的就业陷入了泥潭,并引发了我们的思考。2008年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来势之迅猛,影响之大,堪比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下。先是有消息称校园招聘会骤减,接着有企业宣布取消在学校举行的宣讲会„„接二连三的消息令许多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忧心忡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真切地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特别是金融学类的大学毕业生。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金融业的冲击很大,许多证券公司都进行了裁员,这些被裁掉的人和应届生一样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但他们比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丰富,这无疑又加重了金融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所以,人们对金融提出了两种迥异的看法。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如今金融人才短缺,就业前景广阔。然而在大学扩招的浪潮中,金融学个专业的扩招是极其明显的。另外,2006年广东省高考有70%的学生首选金融和商业相关专业,而在商业极其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也只有30%。经统计资料表明,许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进入银行都是从站柜台开始,最终能够熬出头的也是其中的小部分。面对金融行业越来越高的入行门槛,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从业压力大,就业前景看坏。

为此,作了一些的调查和研究。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毕业生就业情况整体好于2009年,大多数专业就业率都有明显提升。金融学、金融工程专业“211”高校就业情况已经上升至90%至95%,非“211”高校则在85%至90%之间,较上一年度有5%的提升。

更深入一步地,我们对金融毕业生进入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工作的情况作了调查和总结。首先,是商业银行调查。

基层职位的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生,职业能力要求是交际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银行招生基本是大类招生,金融专业的口径大,可以做很多工作,但无论任何职位刚开始都会到营业部从柜员等基层做起。

银行支行主要负责负债业务、咨询业务、理财业务的执行,因此职位设置有柜员、信贷经理等,如今任何新职员都会被安排到这类工作中熟悉基层情况,学历要求基本是本科生,工作工作跟人打交道很多,相对会比较忙,工作压力和竞争会比较大,因此需要职员有耐心,细心的特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银行分行部门比较多,但招收的毕业生专业不外乎以下几种:金融经济、国际金融、法律、计算机、财会等。目前招收的本科生比例是40%,研究生60%,但今后研究生比例肯定会变大。分行中负债业务、网

上银行、法律、稽核合规等等20多个部门的工作间会有很多交叉,所以同时具有金融、法律、计算机等背景的毕业生会很受欢迎,与证券一样,复合型人才是金融行业的一个趋势。银行福利相对证券、保险、基金来说会好很多,一般职员工作2年后薪水加上福利扣除保险等费用后,年收入一般会在10万左右,处长级别的会在20万左右等等。由于工作交叉比较多,就要求职员对法律、金融、计算机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操作。另外,金融行业对毕业生的实习工作经验都有一定的要求,在大学期间有一些实习经历在找工作是会有很大优势。相对其它金融行业来说,分行工作会要轻松些,但仍然会有一定压力,也有一定的竞争压力,关键看自己是否往上努力的动机。

所以说,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太多太滥,银行业基层、中层岗位的需求是供不应求,竞争很激烈;然而对于中高层职位的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对于复合型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银行人才的趋势是复合型人才,同学在学习自身专业,锻炼自己实践、研究能力的同时,应该注意其它专业知识的培养,拥有双学位的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人才在招聘市场始终供不应求。

再者,是证券公司调查。

基层职位的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生,职业能力要求是交际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但一般无论是证券或者银行的职位如今都会将职员安排到基层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

证券公司业务分为证券经济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业务等。其中证券经纪业务及咨询顾问业务由分公司执行,其它业务均由总公司开展。在总公司(更高级的业务)中对学历和能力总体会比分公司高,一般为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证券经纪业务中,为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提供的有证券经纪人、证券(期货)分析师、理财师等,学历要求一般为本科生。经纪人要求人际交往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分析师则要求对证券行业敏感、熟悉。经纪人薪水根据业务水平而定,多则月薪一万左右,底则月薪2000-3000。

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等其他业务有诸如保荐人、负债管理师、行业分析师、风险控制人员等等职位。学历要求一般都为研究生以上,且具备一定的科研分析能力,对法律、财务、金融、会计、计算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迫切需求,这也是证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趋势。在这些业务中,一般职员起薪会在年薪十万以上。

同样的,目前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太多太滥,证券业基层岗位的需求是供不应求,竞争很激烈;然而对于中高层职位的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对于复合型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金融对未来需求的分析。

一般说来,金融人才主要指的是从事银行业、保险业、基金业、证券业等行业的专业人员。我国金融人才市场竞争已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景象。金融专业人才总体上前途光明。结合近年来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笔者以为,目前我国金融人才市场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需求呈两头大 进入门槛高低有别。

近几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迅速,金融人才需求总量随之攀升,特别是金融高级人才的需求,用人单位竞争十分激烈。在此背景下,高校金融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普遍良好。

另一方面,金融企业岗位人才结构性短缺矛盾仍然突出,“客户服务型”、“业务操作型”岗位员工(如银行个人理财、证券交易和保险推销员)供需存在较大缺口近几年来,金融企业持续出现的“人才高消费”现象导致金融企业出现岗位要求与员工素质错位的矛盾。金融企业大量招收本科以上学历员工配置于“客户服务型”及“业务操作型”岗位的做法使企业员工就业稳定性大大下降,违约、跳槽的现象频频发生,一线员工极度短缺。虽然目前大部分金融企业已意识到员工队伍的岗位层次特点,在招收一线员工时已开始将重心调整到动手能力强、掌握业务基本技能的应聘者身上,近几年招收高职院校或大专院校的学生比例有所增加。但是,金融行业基层员工短缺矛盾依然突出,据“智联招聘网”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省单是银行业基层员工缺口已达八万人,并预测随着金融业产品业务类型的不断增加,基层员工缺口将会不断扩大。

(二)、市场需求有明显差异。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地域性差异,金融领域各行业、机构单位发展程度也明显有别。因此,金融人才市场需求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就国内各金融行业来看,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加快,外资银行不断进入,合资基金公司逐渐增加,银行业和基金业对人才的需求增长较快。而由于外资的投资银行大多数在香港,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比其他金融行业更高,目前在内地需求还比较小。证券业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目前对人才的需求很大。保险业也一直是金融行业吸收人才的佼佼者。

从人才需求层次来看,高层次金融人才尤其炙手可热。据统计,国内金融行业近600万从业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还不足1%。这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金融学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

(三)、复合型人才受青睐。

新型金融机构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新一轮金融开放和竞争的需要。具体说来,各类人才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将更宽,涉及网络经济的专业知识、金融创新、投资期货等专业学科人才和具有一技多能、跨学科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需求扩大。

而作为一名金融学类的学生,我们也需不断的提升自己。

1、夯实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且努力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在平时学习中,多多注意研究能力的培养,是不二法门。

2、在夯实专业能力的同时,参加一些实习工作,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有很大帮助,在工作时也能够快速上手。

篇6:药学类毕业生就业信息调查

亲爱的同学们,感谢您抽出宝贵的而时间来完成这份调查问卷,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调查了解高校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需求,从而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渠道给出建议和方案,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示:您可以直接在所选答案上画对号)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所在的年级:

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D.大学四年级

3.您的专业类型:

A.文科B.理工科C.艺术类

4.您对职业的取向:

A.国家单位B.企事业单位C.中外企业D.私企E.无所谓

5.找工作时您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

A.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B.可以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

C.专业与工作性质无关,先找一份工作再说

D.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业

6.您对就业地区选择的原因:

A.工作待遇好,收入可观B.与国际接轨C.岗位多元化

D.生活条件好E.提供再学习机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F.其他

7.您认为当前就业困难的作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A.缺乏实际技巧与精炼B.就业期望太高

C.就业人数太多D.企业的要求太高E.其他

8.您一般会采取什么途径收集就业信息:

A.学校就业指导中心B.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

C.人才市场等中介服务D.其他

9.您希望通过哪种渠道就业:

A.人才交流中心B.招聘会C.网上求职D.上门求职E.其他

10.您认为学校是否已经给予了我们足够的就业渠道:

A.是B.否

11.在选择就业企业时您最希望知道的是:(可多选)

A.单位工资福利方面的信息

B.招聘单位的规模、发展程度与知名度方面

C.招聘单位的性质、产品或服务类型方面的信息

D.招聘单位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方面的信息

F.员工外出学习的机会多少以及晋升的难易程度E.其他

12.您觉得自己面对就业挑战最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可多选)

A.清晰的就业理念的疏导

B.直接介绍一个具体的工作机会或求职方向

C.协助分析和纠正就业准备过程中的误区和盲动

D.获得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

E评价自己的就业准备与心理状态F.其他.13.您对学校和企业对就业方面还有那些要求:

篇7:药学类毕业生就业信息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系的中职生及“三二分段”高职生的就业情况,进一步预测就业市场,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与交流。电子信息工程系特意对本系每一位实习、毕业的学生下发了毕业生实习、就业情况调查表,广泛征求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招生、教学、就业等多方面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具体反馈意见见原材料,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查反映

调查内容总的来说分为三大部分,包括学生就业单位对口情况的反映、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岗表现情况的评价和对学院在教学及管理方面的建议。

(一)从调查表的统计情况来看,我系近两年学生对口就业率较高。我系学生的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广东、江浙地带,主要原因是广东、江浙一带是目前我国电子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从调查表的统计情况也可以反映出我系大部分学生主要的从事的工作是对电子产品及设备的装配、调试和维修,有一小部分同学则从事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二)大部分毕业生素质较高,刻苦敬业。

从调查表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映来看,我系大部分毕业生能敬业爱岗,吃苦耐劳,虽学历层次不高,但能踏踏实实从头干起,在工作实践中虚心学习,并且,能很快成为企业骨干,现已有一批毕业生担任了公司的技术员、工程师等职务、有的已走上管理岗位。

实践证明,我校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单位的振兴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向社会证明,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大有作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有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系对毕业生的就业做了大量工作,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在与就业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工作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实践环节重视不够

在调研过程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反映较多的是学生的实践教学问题。如学校的实习基地教学内容与社会企业实际生产技术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实习经费不足等。教学实习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实际能力的提高以及毕业后的就业、甚至将来的发展。这些问题必须我们予以高度重视。一方面要提高对实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端正学生实习态度;另方面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强实习指导的力度,让学生先具备“用武之才”以更好地去寻找“用武之地”。

(二)毕业生基本技能有待提高

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要求我们今后要一方面抓毕业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抓毕业生技能的提高,如计算机操作能力,实用文体(如策划书、合同书、会议记要、市场分析报告、广告文本等)写作能力,英语会话能力等都有待提高。

(三)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不够强。

调研过程中,有部分毕业生反映在校期间接受的毕业生就业指导针对性不是很强,理论阐述的多,实际操作的少;尤其是毕业生在就业定位、择业心态等方面的具体指导较为薄弱。部分毕业生一出校门面临激烈的竞争形势不知所措。有的对自身期望值过高,在择业期间徘徊犹豫,高不成低不就,从而错失就业良机;有的肓目追求高收入,对就业信息缺乏鉴别力,以致陷入被动境地;有的则自信心不足,有机会不敢去尝试,稍遇挫折便灰心丧气;有的在参加用人单位面试时不懂得应变技巧,不能在短时间内展示出自己的优势,从而增加就业难度。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针对以上分析的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结合市场需求实际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要保持毕业生较高的就业率,重要的是要做到办学有特色,就业受欢迎。把办学定位建立在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上,逐步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大力抓教学体系的改革,以基本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着重培养“灰领阶层”,即具有现代观念、现代技术,能从事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工艺、技能型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以不断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需求。

1、从专业设置切入,力求实现“产销”链接。

调研表明,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环节是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要求。专业设置应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技能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在此基础上,确定学校的专业设置。同时,由于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不断进行专业的调整与改造,如专业外延的扩大、专业内容的整合、专业方向的拓展,甚至专业的弱化与撤消等。

2、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整合。

根据实际需求,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结构安排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实行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即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以不断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

(二)拓宽渠道、正确定位,扩大毕业生就业领域。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我系近几年来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有国企、三资企业、事业单位,又有民营、个体等企业。就业的主要渠道在基层,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岗位。因此,我们应教育毕业生端正就业的态度,不好高婺远,不挑肥拣瘦,先就业再择业,把初次就业的立足点放在基层,到一线去寻找自己的就业机会,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立足服务,有的放失,健全就业工作机制。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的工作重心之一,抓好这一工作要从建立与健全就业工作机制入手,进一步强化毕业生就业的服务体系。

1、营造上下互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学院应积极动员教师共同参与,形成全院上下互动,管理、教育、教学、服务等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学院应该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物质条件需要,要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定编制,拨专款、下任务、抓考核。这是保证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2、形成畅通便捷,及时互动,广泛多元的信息渠道。

整合广泛多元的就业信息,信息资源是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建立以学院为基础、以社会为市场、以企业为向导,利用网络的优势,推动就业工作。即把毕业生就业网、校园网链接,将毕业生资料录入上网,让学生在网上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在网下逐步建立多层面的实习就业基地与省内外人才市场、大中型企业等用人单位开展合作,组织校内外专场招聘会,让学生实习有基地、毕业有去向、就业有选择,同时,要形成完善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在学校与各系、各系与毕业生、毕业生与各人才网,以及毕业生之间能有效互动,从而畅通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奠定毕业生就业基础。

3、加强针对实际,调整心理,层面不同的就业指导。

鉴于我系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反映出来的在心理、技巧、技能、政策等不同层面的实际问题。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在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教育的基础上,注重进行就业心里疏导(突出克服自卑自贱与好高婺远的不良心态),组织必要的就业技巧训练,通过讲座、辅导、模拟应聘等,端正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在就业指导教育中,做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突出经历教育、创新教育,达到一般性指导与个性化指导结合,素质培养与技能训练结合、校内教学与社会培养结合。

篇8:药学专科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职工医学院、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5所医学院校2013届药学专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在其毕业返校进行论文答辩时, 对其就业意向进行调查;毕业一年后, 又以电子问卷的形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每次发出问卷509份, 两次分别回收508份、505份, 回收率分别为99.8%和99.2%。

2 调查情况与分析

2.1 就业形势认识

对就业前景的认识进行调查时, 3.0%的毕业生对就业前景“非常乐观, 充满信心”;49.0%的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比较乐观, 有一定的信心”;“感到迷茫, 缺乏信心”的毕业生占38.0%;只有10.0%的毕业生对就业前景“心灰意冷, 毫无信心”。毕业一年后的调查显示, 通过专升本考试被录取到本科院校继续读书和已经找到合适工作的毕业生占94.5%, 只有5.5%的毕业生就业不理想或还在观望。由此可见, 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比较客观, 但求职时有一定压力。

2.2 期望薪资与现实薪资情况 (见表1)

调查显示, 毕业生对薪资的期望较务实, 与实际情况出入不大。大多数毕业生的期望月薪及现实月薪都在1 000~2 500元, 少数高于2 500元, 只有极少数低于1 000元。

2.3 理想工作与实际工作情况 (见表2)

调查显示, 医院药房药师工作受到较多毕业生青睐, 但实际就业情况表明, 药学专科毕业生要进入正规大医院还有一定难度, 药品企业管理和药品企业高级技工虽然也是毕业生期望的工作, 但刚毕业就从事企业管理或担任高级技工也是就业单位难以接受的, 药学专科毕业生要从事科研工作, 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又都不足。就业实际情况表明多数毕业生最终选择了药品营销或其他职业。

2.4 工作所在地

毕业生在工作所在地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倾向, 38.5%的学生希望在本省工作, 愿意在生源所在地工作的占29.4%, 22.0%的毕业生决定去大城市, 只有10.1%的毕业生要到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就业一年后跟踪调查结果显示, 32.3%的学生在其家乡顺利就业, 13.4%的学生在南方城市打拼。这表明生源地的人脉资源优势为毕业生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快速发展创造的较多机会和高薪待遇对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5 主要就业途径

毕业生选择的主要就业途径方面, 50.9%的毕业生选择现场招聘会, 21.8%的毕业生通过网络获取就业信息, 18.2%的毕业生通过亲友或熟人介绍, 9.1%的毕业生直接上门推销自己。现场招聘会在毕业生就业途径中具有优势, 快速与便捷的网络在毕业生就业途径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2.6 选择工作考虑的主要因素 (见图1)

调查显示, 在选择工作时, 是否与所学专业对口成为毕业生考虑的首要因素, 其次则考虑工作稳定与否, 收入高低是毕业生选择工作时考虑的第三大因素, 然后是其他和兴趣, 创业机会大小是毕业生考虑最少的因素。

2.7 就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见图2)

调查显示, 缺乏工作经验是应届毕业生就业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其次, 难以确定就业方向、实际岗位与期望相差悬殊也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再次, 不了解就业市场、对用人单位缺乏了解、就业信息量少、缺乏就业技巧等问题的存在, 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最后, 缺乏社会关系、所学知识与实际差距太大是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较为苦恼的问题。

2.8 就业所具备的素质能力 (见表3)

调查显示, 多数学生在校期间从事过兼职或其他社会工作, 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担任过学生干部或获校级及以上奖励, 但较少学生参加过除学校设置的课程外技能培训, 获得过技能证书的毕业生更少。

2.9 调查结果

当求职状况不尽如人意时, 13.5%的毕业生选择“降低标准”;81.7%的毕业生“调整期望值, 但不一定降低标准”;1.9%的毕业生不降低标准;有2.9%的毕业生选择“不知道”如何应对。

2.1 0 就业指导服务的方式

在回答“求职择业过程中, 你最希望学校为你提供的指导服务”时, 27.7%的毕业生希望学校提供就业信息, 25.0%的毕业生希望在求职、面试技巧方面加以培训, 16.9%的毕业生希望对就业政策、形势进行全面分析, 16.1%的毕业生提出要对职业礼仪与形象加强指导, 14.3%的毕业生提出要对职场中为人处世的原则进行剖析。

2.1 1 用人单位看重的品质与能力 (见图3)

毕业生一致认为吃苦耐劳、责任心强、诚实守信、合作精神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与能力 (按重要性大小排序) , 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乐于参与竞争的品质与能力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 结论与建议

上一篇:我也追星作文下一篇:财产赠与合同标准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