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设计

2024-07-26

三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设计(通用9篇)

篇1:三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设计

第五册《妈妈病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是一篇命题习作,主要是看图续写故事。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是一段文字提示,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第2部分是由故事开头的一段文字和以连环画形式表明的续写内容:妈妈病了,吴萍在照顾妈妈……习作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易于引发学生的想象。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对生活的感受应是学生作文的基础,体验生活更是积淀生活素材、使之成文的手段。习作教学应当在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下,树立作文教学的新观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发现与体验生活打开一扇“窗口”。因此,本次习作教学力求突出以下理念:

注重观察,感受亲情。利用现实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家庭生活中亲人之间传达亲情的具体事例,感受生活中的亲情。

用心感悟,体味亲情。人是有感情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学会用心“说话”,这是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丰富、细腻情感的“有源之水”。本次习作教学,注重启发学生将自己平时观察体味到的亲情结合图示表达出来,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创造生活,畅写亲情。习作的生动丰富,还在于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再创作。这就是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开合理的想象,在观察、想象与交流的基础上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教学目标

观察图画,表达清楚图意,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

学会关心家人,力所能及地照料家人。在具体的事情中感受亲情的温暖,表达对父母的感恩情怀。教学重、难点

能表达清楚图意,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教具准备

相关教学课件、图片等。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文题,激发亲情

你生过病吗,关心与照顾你的都是谁呀?他们是怎样照顾你的? 今天妈妈病了,(板书文题)你应该怎样做呢?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捕捉亲情

自读提示,说明提示的内容与要求,明确这是一篇命题习作。说开头,想后文。

(1)读故事开头的一句话,观察6幅图,对习作的内容形成初步概念。(2)读要求,审题明意,了解习作内容。

三、观察图画,指导练说,传递亲情 观察图画,弄清图意。

出示图画,从整体上看讲了一件什么事?(全面观察,形成整体意识。)

仔细观察每幅图中的吴萍和妈妈在干什么?她们的表情、神态各是怎样的?(指导学生用准确的词语来表达看到的画面。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同桌互说:吴萍会想些什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可以把“吴萍”变成“我”,“我”看到妈妈病了会怎样想?会对妈妈说什么?(以“我”的口吻、“我”的身份来体会“我”的感受,才能情真意切,才能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

指导学生合理想象连环画中没有表现出的情景,并给故事加上合适的结尾,表达出母女深情。想象要合理、个性要鲜明、言之要有物、笔下要有情。

四、模拟情景,练说经过,表达亲情 练说。

在小组内练说,尽量说得具体、连贯、自然、流畅、完整。师生互动,个性表演,表现亲情。

教师扮演“妈妈”,学生扮演“吴萍”,把事情的经过表演出来。师适当点拨引导,师生共同评价。(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演练活动中帮助学生准确具体地表达图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学生习作,教师巡视,畅写亲情

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在巡视中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学生用合适的词语进行个性化表达,避免千篇一律。)

六、评议修改,评选优秀,升华亲情

对照图画,自读自改,力争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情节合理,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指名朗读习作,交流点评,指导修改。

小组内互读互评,再度修改。评选出小组“最佳习作”。朗读各小组推荐的“最佳习作”,全班共同评议,交流学习。

(指导学生在互相交流评议中学习习作的修改方法,培养学生勤思考、善修改的习惯。)

七、扩展延伸,传达亲情

做一件向父母表达爱心的事,向他们传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相信爸爸妈妈一定会更爱你。

(作文即生活,生活即课堂。只有引导学生注意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八、誊写习作,批改讲评(略)

教材简析

《我喜爱的》是一篇描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习作,通过观察,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出小动物的可爱之处,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理念

联系本单元的课文,教给孩子观察写作的方法,通过忆、说、写,从不同方面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致、有条理地观察动物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

2.通过作文指导,使学生初步明确如何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好自己熟悉的动物。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有个性地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进行细致、有序地观察,能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写好习作。教学准备 投影仪。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几篇描写小动物的课文之后,相信它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概括地说说它们的最大特点吗?

学生畅所欲言地汇报(如:爱洗澡的小鸟,喜欢唱歌的小青蛙……)(通过谈话的方式,从熟悉的课文中提炼描写动物特点的词语,可以使学生对小动物的可爱之处先形成表象,激发孩子的兴趣。)同学们口中的小动物多可爱呀!现在我们就以“我喜爱的”为题,写一写你熟悉的小动物。

二、读文,明确习作要求

1.为了写好这次习作,请同学们自由读书,明确写作要求。汇报:(1)写前一定要进行仔细观察;(2)描写小动物要按一定的顺序,如:先写头部,再写身体和其他部位;(3)先写小动物的样子,再写习性……

(引导学生感知写作的基本方法是为下面的说、写做铺垫,起到引领的作用。)

三、生活提炼,指导选材

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观察小动物,请选择一个你最喜爱的小动物,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说这个小动物的特点及惹人喜爱的地方。(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按习作要求进行评议。为写奠定基础。)

四、铺垫训练,指导写法 投影出示短文。

外婆家养着一只漂亮的大公鸡,十分讨人喜欢。你瞧!鲜红的鸡冠竖在头顶上,像戴着一顶小红帽,又像一朵鸡冠花。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骨碌碌地转动着,脖子上的羽毛金灿灿的,像是耀眼的锦缎,又像是黄色的围巾,身上的羽毛就像雪白的棉袄,黑色的尾巴向上翘着。它走起路总是昂着头,显得十分威武。

每天天刚亮,它就早早起来站在院子里的最高处“喔喔”地叫,真是位勤劳的工作者。有一天晚上12点时,我特意学着它的叫声“喔喔”了几下,公鸡以为自己睡过了头,忘了报晓,也跟着叫了起来。“哈哈……”,真有趣。

我喜欢这只大公鸡,它伴随我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引导学生讨论。

(1)这段文章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这只公鸡的?(2)这只公鸡惹人喜爱重点表现在什么地方?(联系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结合例文,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观察和说、写的方法,为接下来的表述做铺垫。)

五、启迪思维,指导写法

同学们,每种动物的特点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小动物,也有不同的特点。同样是猫,有的调皮,有的温顺,我们要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特点,详略得当地描述。

观察小动物,把观察结果说给小组的同学听,让你的小伙伴和你共同分享。小组内交流。

2.指名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六、抓住要点、动笔写作

听了同学们的口述,老师仿佛看见了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看见了你 们和它们和谐相处的欢乐情景,感觉到你们之间的感情是那样深厚、真挚、感人……现在就请大家动笔把你所喜欢的小动物写下来吧!

七、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我喜爱的

有顺序外形特点头身体四肢尾概括 生活习性具体

长大以后……

教材说明

本次习作由两部分组成:插图和提示语。插图共三幅,有2008年抗震救灾的场景,有护士、运动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的情景。提示语分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结本单元所学内容,启发思考。第二自然段提出本次习作的内容、要求。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要清楚明白地叙事。

3.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难、重点〕

难点:指导学生在习作中表达出真情实感。

重点:突出将来的打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情境渲染: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描绘祖国的发展、变化。

(2)提出本次习作的内容与要求。

2.开拓思路,指导练说。

3.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学生根据自己确立的内容构思酝酿、自由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个别指导。

4评议修改,赏析佳作。

(1)写完的同学自行修改。

(2)交流,请对方作评价,征求修改意见,继续修改。

(3)教师挑选一至两篇写得不错的习作,读给学生听,集体讨论,共同修改。

(4)誊写习作。

《给XX的一封信》教案设计习作目标:

1、练习写信,掌握写信的正确格式。

2、写正文时注意说话要得体,把事情说清楚、具体,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情、家乡变化的能力。教学重点:

1、说话要得体,要表达真情实感。

2、信的内容要真实具体 教学难点:

说话要得体,要表达真情实感。教学准备:

1、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封信,学生每人准备信封一个。

2、实物投影仪、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调查班上写过信或收到过信的学生,并谈谈他们写信或收信的心情。

2、师谈话激情:

千百年来,书信跨越千山万水,承载着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维系着人间的亲情、友情等等。今天,我们手拉手弟兄学校六年级的同学,一对一给我们班的同学每人来一封信,大家想知道自己的信是谁写的以及信的内容吗?(异口同声:想)发信。

二、例文展示,指导写作

(创教学情景:故意落下一个同学的信,当这位同学提出没有自己的信时,教师抱歉的找出这封信,并表现出对来信的内容很好奇,争得主人的同意后,当众打开信,放置投影台,实物投影。)

1、师生共读,写作方法指导。

主要引导学生发现:来信主要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达到什么效果,信的内容表达了对方什么心理及感情。

2、学生仔细观察来信,总结信的基本格式及注意点。

3、小组汇报,师生总结、归纳出以下内容: 书信的格式要注意六点:(课件相机出示)

1)称呼:第一行要写清楚收信人的称呼,称呼后面加冒号。(强调要顶格写。)

2)问候语: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3)正文:第三行空两格写信的正文。

4)致敬语: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写上致敬语、祝福的话。5)署名(签名):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6)日期:最后一行写日期。

4、指导如何写回信:读例文,分析对方想知道什么,在回信中自己该重点写什么,表达自己的什么情感。

(对方主要想知道自己身边发生的稀奇事或家乡最近的变化等等)

5、结合例文及学生交流,教师指导书信的选材和书写内容等方面,并随机板书: 给XX的一封信 格式准确 对象明确 内容具体 条理清晰 说话得体△ 情感真实△

三、学生各自自由读信(学生情绪很是激动,均能投入读信、构思回信内容)

四、学生动笔,教师巡视

学生按以上学习的方法动笔写信,师巡视,并提醒注意书信的格式。板书设计: 给XX的一封信 格式准确 对象明确 内容具体 条理清晰 说话得体△ 情感真实△

注:写好的信装入信封并封好口,交给老师统一邮寄。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是我的好朋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是我的好朋友》是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属于半命题习作。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文字部分,给学生提供了习作的范围和要求;二是文文和龙龙的画外音,为学生构思提供了参考;三是插图,两幅插画分别展现了好朋友在一起时的情境,引导学生扩展思路。

设计理念

创设轻松、愉悦的习作氛围,让学生猜一猜,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品一品,改一改,在快乐的习作中增强书面表达的信心。

小学生习作并不反对模仿。因此,本次习作训练先指导学生模仿,再在练笔中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介绍人物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明白,表达真情实感。

2.让学生乐于进行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3.让学生在习作中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感受与人相处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事情说清楚,说明白。2?在文中能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搜集阅读描写好朋友的文章,摘抄佳词妙句。2.老师课前调查学生交友情况。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抓住特点说外貌

1.导语:昨天,老师作了一个调查,让你们在纸上写下自己好朋友 的名字,我发现有两位同学特别受欢迎,排在好朋友排行榜的榜首呢,他们是谁呢?请你来猜一猜。2.课件出示片段:

(1)她个子不高,梳着两条长长的辫子,辫子上绑着漂亮的发饰,走起路来一摇一晃的。每当她笑的时候,露出两排参差不齐的牙齿,特别可爱。

(2)他长得高大结实,貌不惊人,可是做事有板有眼,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每天,预备铃还没响,他那洪亮的声音就已传遍教室的每个角落,全班同学便在他的组织下拿出书本认真地读起书来。而他则像老师般地巡视起来。

3.读一读,猜猜他们两个是谁,你怎么猜出来的?

4.同桌交流:在我们这个充满活力的班级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自由交流3分钟,跟同桌说说自己的好朋友,让同桌猜一猜。同桌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5.全班交流:推荐代表说,让同学们猜一猜。猜后可以补充或改正。老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得有条理,并鼓励用上摘抄的佳词妙句。

二、读一读,学习提示明要求

1?(出示题目与要求:是我的好朋友)这节习作课是以“是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把内容补充完整。写好以后,给你的好朋友看看。

2.读提示,看看教材提出了哪几点要求。(1)介绍一个朋友;

(2)写清两人相处得怎样;(3)把题目补充完整。

3.老师作些提示。

(1)先写外貌特征,再写性格特点,然后写一件具体的事。

(2)假如你能加上一个吸引人的开头就更棒了。

三、画一画,回忆场景说图意

宋庆龄因与小珍有约而放弃去李伯伯家做客的机会,这样的朋友言而有信;伯牙、子期千金易得,知音难求,他们的真情感人肺腑。让我们来看看插图中的两位好朋友,他们有什么让人感动、难忘的故事呢?

1.看插图,发散思维。

看插图,请用几句话说说他们的故事。

2.画图,回忆难忘场景。

你和你的好朋友相处得怎样,中间有过波折吗?请你拿起笔,把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的一个难忘的故事画下来。画一个圆就是脑袋,四条线就是胳膊、腿,加上眼睛鼻子就是人(老师示范画人)。可以画一幅,也可以画两幅、三幅,只要把事情画清楚画明白就可以,还可以在画的旁边加上文字说明。

3.说图意,写图意,述真情。

(1)跟同桌说说你画的图意。

(2)集体交流:推荐两个学生展示他们的画,并叙述图意。老师引导把事情说清楚,说明白。

(3)把自己的图意写下来。

(把一件事说清楚,写明白,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而画画是很多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将零星的感觉、依稀的记忆转化为画面,然后再将画面转化成口头语言,为具体写人叙事作铺垫。)

四、说一说,朋友关系表具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你和你的好朋友之间的友情也一定比桃花潭水深。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的好朋友介绍给同学和老师吧。

1?谁是你的好朋友?你们两人之间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2?在四人小组内练习说一说。

3?指名说,大家说议,指出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写一写,清楚明白述真情

1?在口述的基础上自由作文,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选择好的典型,读给大家听,给别人以启发。

六、改一改,取长补短展精彩

1.同学交流,给对方写得好的地方画上“——”。

2.精彩语段回放:读同学给自己画了“——”的句子。3.优秀习作回放:师生共同评价。

4.借鉴同学的精彩之处,根据点评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相互学习,相互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信心。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借鉴与修改中不断进步。)

七、教师总结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变废为宝》是第六单元“能说会写”中的习作内容。本次写作由四幅连环画和三条文字要求组成。连环画表现的是两个小朋友“变废为宝”的经过;文字则分别从“观察、构思、写话”等方面提出训练要求。训练安排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了先说后写的习作训练规律,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图意、获得信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设计注重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变废为宝”,并通过实践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和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学目标1.看懂图意,能展开合理想象把画面表现的内容用语言表达清楚;2.培养学生乐于书面表达的兴趣,增强学生写好习作的信心;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学准备 本课教材上的四幅连环画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话题1.同学们,你们谁用废旧物品制作过小手工啊?(指名说一说)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第89页,看一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能说会写”和以往的有什么不同?2.(要求生仔细看图)谁能回答,书上画的两个小朋友做了什么?(指名回答。注意:要引导学生说出课题。)对!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就是“变废为宝”。(板书课题)

二、引导看图,明确要求1.现在,让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书上的两个小朋友“变废为宝”的过程,并仔细读一读下面的三条文字要求。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先给这两个小朋友起个名字,再说一说这两位小朋友是怎样“变废为宝”的。(生看图读文,师巡视指导)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教科版第五册《变废为宝》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语文网>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教科版第五册《变废为宝》教 学设计

2.指名代表小组说一说都读懂了什么?给这两位小朋友起了什么名字?3.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了这两位小朋友做了什么。不过老师想知道你们能用语言把他们“变废为宝”的事说一说吗?4.请学生先自由练习说一说。指名说一说,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说一个,师生评议一个。(评价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要合理,鼓励有独创性,注重对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及心理活动的描述。)

三、展开想象,动手习作1.看,同学们说的这两位小朋友“变废为宝”的故事多精彩啊!现在,你们想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或你们的爸爸妈妈吗?2.在我们动笔之前,谁来说一说怎样写才能把这个故事写得生动精彩?(指名说,并板书有价值的建议。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诸如:按一定顺序写,要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写出来等。)3.学生动笔习作,师巡视指导。

四、相互评议,修改习作1.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2.小组合作互读互改,师巡视指导,并注意发现典型文章,供学生听读欣赏。誊清习作。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同学们,今天我们根据这两位小朋友“变废为宝”的事写成了这么精彩的文章,真让老师高兴!你们回家也来一个“变废为宝”,并把你“变废为宝”的事也写成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有机会读给大家听,看我们班谁做的手工艺品最好看,写的故事最精彩,好吗?

《摘抄》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摘抄”是单元中的习作训练,单元以“自然风光”为主题安排了一些语言优美,段落精彩的诗文。从单元习作训练题目可以看出,本次习作并不是指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而是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练习。教材通过三段文字和一幅图片,由抽象讲解到直观示范,目的是使学生明白本次习作要摘抄什么、怎样摘抄、以及摘抄的好处。设计理念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人们在学习实践中也总结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脑到”,读书动笔,有利于学生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本次习作设计,在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段落。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摘抄的好处,培养经常摘抄的好习惯。2.使学生了解怎样摘抄,摘抄些什么。3.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练习摘抄。教学重、难点1.了解怎样摘抄,摘抄些什么。2.帮助学生树立摘抄意识,培养摘抄习惯。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准备几篇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文。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师讲述:徐特立爷爷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毛主席的老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他教孙女禹强读书的故事。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作文,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文章,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徐特立爷爷知道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书。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 于是,禹强就下功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只要能找到的,就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爷爷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要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想一想,书上有哪些好的语句、好的描写,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还要把它们摘抄下来,记在心里。”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是带上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不久,她的作文成绩果然提高了。2.看来,摘抄是我们学习习作的一个窍门,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摘抄。(板书课题)(小学生年龄小,故事对他们一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由这样一则名人小故事导入,不但让学生信服摘抄对写作的影响,而且能激发学生摘抄的兴趣。)

二、阅读题目,明确要求1.学生自由读教材,看看能读懂什么。2.指名读提示语,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3.教师随机点拨,使学生弄清:本次习作是让我们从本单元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可以增加语言积累,提高写作水平。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教科版第五册《摘抄》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语文网>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教科版第五册《摘抄》教学设计

三、列举实例,指导摘抄。一说到摘抄,有的学生会想,那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把词句、段落从书上抄下来嘛!其实摘抄里面也有大学问呢!出示词语:五颜六色、美丽、争夺斗艳、漂亮。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花的,你会摘抄哪个,为什么?2.出示句子:冬天,雪花似银蝶在空中飘舞。树上积满了白雪。这两句都是描写雪的句子,你会摘抄哪一个?为什么?3.通过上面的例子,你知道摘抄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过渡:摘抄不仅可以选择生动的词语、优美的句子,还可以选择我们喜欢的段落。现在就让我们默读本单元的诗文,再次欣赏神奇而美丽的自然风光,并把文中精彩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摘抄下来。(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知道怎样摘抄,摘抄些什么,解决了本次习作的重点问题。为下面练习摘抄做铺垫。)

四、自由读书,练习摘抄1.学生默读本单元中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精彩段落。要注意正确的书写格式,字迹要工整,可以边抄边记。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摘抄的词句、段落,再说说为什么摘抄这些?(教师适当提示:可分类摘抄。)3.师生评议,选出大家都很喜欢的内容练习背诵。4.学生自由读课前自己准备的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文,继续练习摘抄。5.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摘抄的内容,师生共同评议。(本次习作重在培养学生摘抄的习惯,所以文章的选择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有助于树立学生的摘抄意识。)

五、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摘抄好比沙里淘金,积少成多,长期坚持,一定会大有收获。一篇文章可能影响我们一生的思想,一段佳句可能让我们的习作妙笔生花,一首歌、一个笑话、一个故事、一副对联、一个歇后语、一段名言……像一朵朵鲜花开在我们的语文乐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我们拿起笔来,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篇2:三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设计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出示图片)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描绘秋天的四篇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2、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天一定是五彩斑斓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3、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设计意图:此设计意在让学生亲临大自然感受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秋天,在真实的场景中回味秋天,描绘秋天,丰富积累,为下一步“说” 秋天埋下伏笔。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2、集体交流:

⑴ 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引导学生自由进行评价。

⑵ 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随机板书。引导学生明确写秋天要写出秋天的景色和秋天的人。

⑶ 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此设计遵循习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理念,通过学生自由的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学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下一步“写” 秋天奠定基础。

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天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篇3:三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设计

关键词:回归生活,体验,激趣,能力

一、回归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品社课的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让品社课回归生活, 是搞好品社课教学的前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表象阶段, 感性思维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 尽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或情境, 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趣, 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同学之间》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和同学之间的事例, 或融洽、或误会, 并说出是怎样相处或解除误会的。学生讨论得很热烈, 争相发言:有的说同学帮自己辅导功课;有的说下雨的时候, 同学打雨伞送他回家;有的说自己和同学发生了误会, 最终通过写小纸条又和好了……这些真实又不乏真诚的例子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我在肯定了他们的做法的同时, 又指导学生应该如何与人相处——首先要尊重他人, 如此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做人要以诚为本;要向有困难的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同样, 我在教品社课的其他内容时, 都会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并组织一些简单有趣的活动, 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切实的感受, 懂得一些常识和道理,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启发学生, 让学生多参与、多体验, 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 发展学生的心智, 并有机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认识并学会区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例如在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 因为很多学生平时总是把父母对自己的疼爱视为享受阳光一样自然, 很少去回味、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针对这种情况, 我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 把父母对自己的疼爱, 用绘画、诗歌或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认识到了家长的苦心和自己以前的不懂事, 并且产生了新的感悟和认识。基于平时上课的内容, 我大致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着手的。

1.有目的地激发学生。教师要做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针对某一方面的内容, 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

2.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体验。例如通过开展“我是小摄影师”“小型辩论会”“故事大王”等有趣的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和调查的过程中, 产生美妙的感受, 获得新的生活体验。

3.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小学生喜欢被表扬, 尤其是得到教师的夸奖后, 学生会获得一种价值感。因此, 教师可视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有效的激励手段让学生慢慢趋向于社会道德标准, 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4.组织讨论会, 让学生收获更多的认识和感悟。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认识事情比较简单, 因此教师可在适当的时机, 组织一些讨论会, 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 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这样, 学生在教学中不仅学到了知识, 还在教师的肯定、学生之间的竞争和激励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品社课课堂增添了活力。

三、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在实施思想品德的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让他们认识、理解和感悟所受的教育, 并逐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增强其参与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使学生获得新的体验和经验。在实际教学中, 我是这样让学生参与实践的。

1.让学生参与模拟实践。小学生模仿能力强, 我常常根据所教内容, 鼓励学生依照生活里的真实物象, 做出模拟表演。学生在可爱、逼真的表演中会运用所学知识, 巩固教师所讲的内容, 从而增加了知识技能训练, 并获得了一定的情感体验。例如学生在《平安回家》一课中的表演, 惟妙惟肖:有的学生扮演交警, 有的表演闯红灯的叔叔……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想象, 在表演过程中他们还运用了一些交通标志, 用行动体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另外, 我还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生活中缺少安全标志的岔路口, 模拟了人车混杂、横穿马路的危险情境, 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2.让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每逢节假日, 我都会组织学生以参观或走向街头展开调查的形式参与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提高自己的认知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讲《社区——我的大“家”》一节内容时, 我安排学生通过调查了解社区的设施和发生的新鲜事, 以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思想感情。例如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社区调查, 问题包括:你调查的社区开展了哪些活动?说说你参与社区活动的情景?社区里有没有志愿者活动?你想做志愿者吗?想不想伸出友爱的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等等。教师在学生活动后, 要肯定学生的做法,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大胆和同学交流意见和看法。

四、品社课堂要延伸至生活和社会

完美的教学活动, 会把课堂内的教学延伸到课堂外的生活中去,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家庭和社会生活, 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来自社会的爱》一课时,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安排的:首先, 让学生认识到学校为了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心血, 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爱, 并懂得回报;其次, 让学生知道除了学校和家庭, 社会各界都在关心和爱护着少年儿童;最后, 让学生了解国家制定的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 并从中体会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总的说来, 在品社课教学中, 教师要树立“教学来自生活, 生活即为教学”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感受、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分析, 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活的美好, 能从生活体验中获得真正的乐趣, 真正实现品德和社会的紧密相连, 实现品社课教学的生活化和社会化。

参考文献

[1]吴菊云.如何指导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5 (11) .

篇4:三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设计

表演《草原上》。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四四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歌曲的第2~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草原上》,通过听、唱、舞、奏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

2.能认真学习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掌握好一字四拍处的拖音,并能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3.能即興编舞、编配伴奏,培养良好的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草原上》。

【教学难点】

一字四拍处的拖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教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能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做律动)。

2.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音乐导入,进入情境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看一看、走一走。请大家看后说出这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1)播放课件《草原风光》(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

(2)师生展开关于蒙古族风情的讨论。

(3)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以能歌善舞著称。骑马、射箭、摔跤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播放歌曲《草原上》。

(1)聆听歌曲,说说歌曲唱出了草原的哪些特点。

(2)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轻声地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3)听辨音的长短: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首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哪些字唱的是长音?

一起跟着琴声练习长音,尤其是一字四拍的拖音,教师范唱,提醒学生一定要唱够拍数,声音要稳。

讲解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

(4)集体跟伴奏演唱,说说怎样才能唱出草原辽阔的感觉。

(5)再次演唱,用响亮的声音唱好长音,唱出草原的辽阔和草原人的豪迈。

三、表现与创造

1.为乐曲伴奏

(出示: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手铃)

(1)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2)如果用碰铃和三角铁为乐曲伴奏,在哪儿开始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用三角铁和碰铃在长音处敲击,为乐曲伴奏。

(3)如果用双响筒和手铃呢?

学生自己创编。

(4)用四种乐器为乐曲伴奏。

2.激发兴趣,创编舞蹈

加上伴奏的乐曲真好听,你们看草原上的小朋友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都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1)师点击多媒体,播放蒙古舞蹈。

(2)师示范蒙古舞基本动作,学生跟着学。

(3)请学生用刚学习的动作为歌曲《草原上》编排舞蹈,分小组进行。

(4)集体在歌曲的音乐中载歌载舞。

四、拓展:体验民俗

蒙古族地区每年七、八月间都举行隆重的那达慕大会。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随豪放的蒙古人疯狂一下吧。

1.播放课件《那达慕大会》(背景音乐:《草原上》)

2.出示四幅画面(摔跤、射箭、骑马、挤马奶)。师选择不同的画面,全体学生做出相应的表演。

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大草原做客,学会了蒙古族歌曲和舞蹈,并且在此基础上敢于大胆创编,你们表现得都很棒,老师真为你们骄傲。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热爱,再次唱响《草原上》。

篇5:三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设计

一直以来,我校的作文教学面临非常窘迫的现状,一是教师不知道如何去上作文课,二是学生提到作文难,作文整体质量差,精品少。一是因,二是果。下面所说是我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是否对你有所帮助?

一、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我认为作文教学一是提高学生应考的分数,这也是我经常所谈的学生作文只要能打动作文批改者,就能得高分;二才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个人认为作文教学的这两个目标一个是短期目标,一个是长期目标。当然,这两个目标是不可分的,学生应考作文得分较高,可以说明这个学生写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反之,如果说学生的作文能力较好,那么就不担心学生考试中的作文不能得高分。

二、作文教学目的的实现

1、教师应该给作文分好类。

我是这样为学生分类的:从形式上分,可以分为写人、写事、写景、写物、想象作文、应用文、读后感。从表达主题上可以分为很多种,但从打动作文批改者这个角度来说,我分为了两个大类,爱和环保。表现“爱”的作文:爱“地”,如爱家乡,爱学校等;爱“人”,如爱教师,表现师生情的,爱家人,表现亲情的,爱朋友,表现纯真友情的;爱国,展现新时期少年新风采的;写国家重大事件的,如奥运、5.12汶川等。环保作文多是以想象作文的方式来展现。

作文的分类,教师可以去更深一层次地思考,我所分不一定是全面的、正确的。这两种分类方法,我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明确给学生提出第一种,阅读教学中多提及第二种,因为第二种分类与我们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能更好的结合。

2、作文教学贵在平时阅读教学。

作为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都有一个落脚点,那就是写。“写”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一般的来说,每次新课结束后,根据课文特点都应该让学生有目的地写,写一个片段,写一句话等。当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有方法方面的指导。

我这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这样一些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表达出自己的爱与恨;通过自己的五官感受,恰当运用修辞方法和想象写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所感或者自己体会到的哲理;写景作文中多用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赋予对象生机。想象作文多与爱与环保的主题相结合,如假如我有一根金手指,我为病残的人送上健康,这是小爱;为战争中的孩子送去关爱,呼吁和平,这是大爱;我为沙漠送去雨露这是环保。这里好像扯远了,呵呵,话归正传。上面的几个写作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一个一个去落实,如课文中有外貌描写的,无论课文是一篇什么样题材的课文,作为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去品味作者外貌描写的手法,并有针对性地练笔。

只有上好了阅读教学中的“重点词、句、段”,才能有我所说的针对性练笔,才能说到作文的立意、主题、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

3、重视学生的积累。

词语、句子是构成作文的重要要素,我在上课中发现学生经常词不达意,句子不优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现状,我煞费苦心。<莲山~课件 >我的做法是成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多读书,并且自主积累优美词句,这也可以让学生记住一些“故事”,对学生作文大有好处。二是教师根据作文有针对性地、分类地让学生积累。记得上六年级的时候,我常常在晨会时在黑板上写上许多优美词语、句子,与学生互相品析后,让学生抄写在积累本上,并且要求学生能写入或者改入自己的作文中。在品析时,很多的时候,我会系统地融入修辞、句式、关联词、病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4、上好作文课

我的作文课是师生批改作文和赏析作文的一个过程。

根据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我“发明”了“八读法”修改作文。作文是学生改(自己改→同桌改→组长改),此前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修改号的用法。在学生改后,我粗略翻一下。所说与学校教导处规定相违背。学生能改作文还不能写作文吗?有效就做,规定不一定适用。

先说一说我的“八读法”。

一读改字:学生集中纠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二读改词:换去不恰当的词。

三读改句:修改病句(用错的标点也在此列),给句子换个说法,主要是修辞方面的。

四读改段:详略得当,简单地说是主要的多写,次要的少写或不写。

五读品优美词句。

六读品修辞。

七读品写法。

篇6:小学三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二班共有66名学生,作为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浅薄,阅读面和知识面较为狭窄,学生以前没有写作经历,写作对于他们来说是个新课题。

开学后已经上了一篇作文了,第一篇作文“我的课余生活”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写的富有童趣。大部分学生作文简短、叙事不清,标点、分段、错别字等问题层出不穷,而且语句不通,有时写的内容如同天书,令人不知所云。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点克服以上问题,逐步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要求

1、让学生乐于习作,要学生激发习作兴趣。

2、能留心周围的事物,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做过的表述清楚。

3、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表达。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鼓励。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能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

4、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5、能在学习课文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短文,并能做到有中心。

6、能较好的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写完作文认真修改 1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1)让学生乐于习作,要学生激发习作兴趣。

(2)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表达。

(3)适当要求:内容要较具体,语句要通顺。

难点: 内容要具体,中下学生的指导。

四、教学措施

1、上好语文课,重视“读写长线结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不仅仅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词成段成篇的方法。

2、抓好随文小练笔,重视“读写短线结合”。根据课文特点,选择适当角度,精心设计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一方面不断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和材料积累,一方面不失时机地进行局部仿写练习,让学生更好地“读”中学“写”,以利于其习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3、上好作文指导和讲评课,帮助学生迈好第一步。每次指导课前认真研读教材例文,创设孩子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教会大家从日常生活中选材,争取让两周一次的作文指导课充满欢声笑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感悟习作技法,提升表达本领。

4.以例文为样式,主要是片断练习,根据每次习作的要求,例文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

5、提倡认真修改,养成良好习惯。三年级习作不同于低段写话,教师指导,学生口述后,同学们要先打作文草稿,自改第一遍,同位再互改第二遍。持之以恒养成好习惯,保持作文簿面整洁,也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6、坚持写日记,试行学生批改练笔实验,让家长给予批改指导。

7、每周写一篇周记,教师进行批改、讲评。

8、成立图书角,让课外阅读成为习作的源泉。在班级设立图书角,选派两名细心的女生担任图书管理员。号召同学们踊跃捐书捐报,并动员大家利用课间、午间、双休日、节假日,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建设书香班级。希望通过阅览经典的儿童读物及优秀的少儿报刊,储备丰富的语言“家底”,更好地为习作服务,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习作素材和写作灵感不竭的源泉。

9、做好优差生指导。

胡令波

篇7:三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把作文和做人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和认真做事的态度。

2、创设生活情景,再现生活真实,指导学生学会把心贴近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把这种对生活的体验表达出来,真正做到写真事,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达到“言为心声”的写作境界。

3.、注意应用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学准备:课前回忆、整理发生在自己或身边的有关关爱的故事。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你们喜欢作文课还是故事课?(板书:故事)老师有个要求,不要把故事藏于心,要懂得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让我们在故事中收获感动。

2,师先述说自己在中阳公交车经历的故事,感受一个陌生人的帮助,他的帮助就是一种爱,那个夏天,老师收获了感动。

3,师:关爱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平凡的付出、真诚的帮助。我说得对吗?今天的故事就围绕着一个主题来说:那就是关爱(板书:关爱),关爱是一轮暖阳,温暖你我的心,关爱是一股清泉,洗去你我心中俄不悦,关爱,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我的人生路。关爱无处不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搜索生活中让我们感动的故事吧!

(课件2)习作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帮助。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写之前先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真情实感。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

二、搜索故事,分享感动

1、小调查: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你曾经得到过身边熟悉的或陌生人的帮助吗?那么,就请你挑一件印象最深、最值得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来说吧?可以简单的描述。(朋友,邻居,亲人,师生,陌生人„„)

小结:你们的故事丰富多彩,有自己亲身经历的,有自己看到的,也有自己听到的,老师特别爱听。

2、师:怎样才能把故事讲清楚呢? 出示(课件3)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填写表格。

事情发生的时间:懂事的时候、上学前、去年、今年、上个月、上星期、最近„„ 事情发生的地点:家里、学校、邻居家、外婆家、公车上、郊外„„ 事件中的人物:父母、外公外婆、老师同学、陌生人„„

3、交流自己的故事,要求把故事讲清楚,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三、佳作引路,指导方法

1、师:把故事讲清楚是不够的,怎样才能把故事说精彩呢?下面一起回忆本单元环境描写和心里描写的作用,从课外的故事片断到本组课文迁移写法。(板书: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神态„„)

出示(课件4、5)

(1)通过事件刻画人物,从而表达真情。如《穷人》一文,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2)注意刻画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

如《穷人》一文,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而桑娜则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例如课文中几处描写:

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扶养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3)恰如其分的环境描写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如《穷人》一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文章的开头,就具体描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而她的邻居西蒙一家,丈夫已死了,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地病死在稻草铺的床上。屋里又潮湿又阴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这些描述饱含作者的感情,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天气描写,也有桑娜与西蒙两家情景描写。这些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桑娜与渔夫的美好品质。

(4)语言平实,感情真实。如《唯一的听众》一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6)从儿童的视角看世界。如《用心灵去倾听》一文,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如,第十四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七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第十五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五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这样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师:这个片断,使我想起《穷人》这篇课文,作者为了表现渔夫一家生活的艰苦,这样写:屋外„„这样恶劣的天气还在捕鱼。为了表现桑娜的勤劳能干,作者这样写: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又如《詹天佑》这课,为了表现詹天佑不怕困难和爱国情怀,进行了怎样心理活动的描写?

四、运用写法,记录感动

1、师:刚才听了大家的故事,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在生活中的故事可真多,真感人呀,何不快速把它记录下来呢?时间关系,大家可以挑一处自己最想记录的来写,如

开头结尾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描写方法也可侧重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如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

2、师巡视并个别指导,注意收集较有创意的文题或题材。

五、点评修改,分享成果

出示(课件6)教师范文

1、出示要求:请作者本人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思考:这些文字好吗?好在哪里?为什么?待会儿大家一起来评一评。记住:点评时,要夸就要夸得有板有眼;要贬就要贬得有凭有据。

2、师生共同点评,既可对段落进行修改,也可对描写方法进行点评,并给优秀的作文加分和颁发奖品。如“最佳遣词造句奖”“最佳文题奖”“最佳环境描写奖”“最佳心理活动描写奖”“最佳创作奖”等。

3、师总结:在此我向全体同学倡议,当你得到别人关爱的同时,别忘了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记住:关爱别人,快乐自己!让自己和身边所有的人都充满爱!让人间充满爱!让世界充满爱!回去以“关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期待有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在我们班诞生!

4、出示(课件7)走近美好的回忆:

孩子,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感受到陌生人对你的关爱吗?

六、板书设计

关 爱 时间 起因 地点 经过 人物 结果

环境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评析】

本次习作要求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的美好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本课的设计教学环节体现得很充分,有层次性。设计中,在深情的故事导入,使学生徜徉在爱意浓浓的气氛中。

关于写什么的问题引导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多留意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素材,让学生懂得关爱不必惊天动地,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只要让我们感动就行。

怎么样写是写作的关键,教师把这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一一列举,这样学生就可以写具体了。

篇8:三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设计

(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 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 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 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 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 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 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 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 然后欣赏动画片,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然后小组合作, 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 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 近处的什么大 (高) ?远处的什么小 (矮) ?然后让孩子们总结。 (同样大小的物体, 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 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 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 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 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让孩子们欣赏, 教师引导, 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 能力反馈, 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 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 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 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 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 拼贴, 或两者结合) , 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 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 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 课后拓展

篇9:三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设计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中的Section B 1a —1e. 本节课是一节听说课,从整体上看,是在sectionA部分的基础上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1a-1e是一组完整的听力训练,围绕“my best friend”这一话题展开,1a-1b在听前让学生谈论好朋友应具备的特质,1c-1d让学生听一段关于好朋友的访谈,听后1e要求学生利用所听信息重新组织语言编新对话。

二、学情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一系列的听、说训练,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新单词:talented, truly, care about. 并能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比较级,展开对好友标准的讨论及朋友之间的对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听力部分多层次,对角度的挖掘,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捕捉重点信息,通过设置“interview”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对本课内容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树立正确的对待友谊的态度,培养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听力和对话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用法,将听力中使用的对比方法移为己用。

教学难点:通过熟练掌握本课语言结构,使学生能够对朋友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and warming up

Make the students get interested in this class and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Sing a song about friendship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friends.

Talk with the teacher.

Step 2 Vocabulary

Make the students grasp the new words through creating the situations.

Use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show the new items.

Answer the questions “ Is she a good friend?” to know the new items.

Step 3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Make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ideas about friends.

Show new items, ask the students to exchange the idea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hen present.

Step 4 Listening practice

Make the students get familiar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s, complete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recreated chart.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Step 5 Presentation of conversations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to express the ideas about Molly’s and Mary’s best friends.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Molly、Mary and their best friends.

Talk in pairs.

Step 6 Interview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language in real situ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interview their classmates

Interview the classmates and write down the information, then give a report.

Step 7 Homework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in the life.

上一篇:《华为管理法》读后感下一篇:2015高考作文预测:生活-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