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标准

2024-07-16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标准(共6篇)

篇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标准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标准模板

(一)、总体要求

1.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矿井经过一段时间的开拓、生产和补充勘探,积累了大量基础资料,对井田地质构造、煤层稳定程度、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等主要地质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全面整理分析已有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及时编制或修编《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是指导下一步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矿分管防治水工作的副总工程师、地质(技术)科长必须全程参与报告的编制工作。

2.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进行重新确定。当发生重大突水事故后,矿井应当在1年内重新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重大突水事故是指突水量首次达到300m3/h以上或者造成死亡3人以上的突水事故)。

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二)、技术要求

1.认真收集已有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是编制或修编高质量《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的关键,通过对以往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在报告中重点阐明:目的、任务;矿井建设、开采情况及本次工作情况;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矿井充水因素分析;矿井突水情况,矿井涌水量变化,矿井生产中的水害隐患及防治水措施;存在问题及预防、治理建议。

2.报告应客观、准确地反映水文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3.报告中的单位涌水量等参数,应按《煤矿防治水规定》统一换算使用。

4.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排版及编写具体要求

1.封面

(1)报告名称统一为:矿山名称+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在报告名称下面加注提交年份。

(2)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权人相一致。

2.封二

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总工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

3.正文目录

第一章绪论……………………………………………………………页码

第一节 目的、任务及依据„„„„„„„„„„„„„„„„„„„„页码

第二节 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条件„„„„„„„„„„„„„„„„页码

第三节 自然地理„„„„„„„„„„„„„„„„„„„„„„„页码

第四节 矿井开采简况及排水能力„„„„„„„„„„„„„„„„页码

第二章以往地质及水文地质评述„„„„„„„„„„„„„„„„„页码

第一节 各阶段勘探工作„„„„„„„„„„„„„„„„„„„„页码

第二节 矿井物探工作„„„„„„„„„„„„„„„„„„„„„页码

第三节 矿井水文地质及防治水工作„„„„„„„„„„„„„„„页码

第三章矿井地质„„„„„„„„„„„„„„„„„„„„„„„„页码

第一节 地层„„„„„„„„„„„„„„„„„„„„„„„„„页码

第二节 含煤地层及资源储量„„„„„„„„„„„„„„„„„„页码

第三节 地质构造„„„„„„„„„„„„„„„„„„„„„„„页码

第四节 岩浆岩„„„„„„„„„„„„„„„„„„„„„„„„页码

第四章区域水文地质„„„„„„„„„„„„„„„„„„„„„„页码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页码

第二节煤田水文地质概况„„„„„„„„„„„„„„„„„„页码

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页码

第一节 井田边界水文地质条件„„„„„„„„„„„„„„„„„页码

第二节 含水层„„„„„„„„„„„„„„„„„„„„„„„„页码

第三节 隔水层„„„„„„„„„„„„„„„„„„„„„„„„页码

第四节 矿井充水条件„„„„„„„„„„„„„„„„„„„„„页码

第五节 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空水分布状况„„„„„„„„„„„„„页码

第六节 矿井充水状况„„„„„„„„„„„„„„„„„„„„„页码

第六章矿井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页码

第一节 矿井受水害影响程度分析„„„„„„„„„„„„„„„„页码

第二节 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页码

第七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防治水工作建议„„„„„„„„„„„„页码

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页码

第二节 防治水工作建议„„„„„„„„„„„„„„„„„„„„页码

4.正文文字编排要求

(1)标题要求:标题1黑体小三号居中、标题2黑体四号居中

(2)文字要求:宋体小四,字符间距为“标准”,行距为1.5倍行距

(3)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cm

(四)、报告附图、附表及附件

1.附图

附图应包括矿井充水性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等图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复杂和极复杂的矿井,还应附区域(或煤田)综合水文地质图、主要充水含水层水文地质图(含水位等值线)等。

2.附表

附表应包括气象资料表、钻孔抽(注)水试验成果表、含水层水质成果表、井下突水点统计表、矿井分区涌水量表、水文观测孔观测成果表及井田主要断层统计表(H≥10m)等。

3.附件

“五证一照”复印件、上一次报告审查意见等。

篇2: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标准

1绪论

1.1 目的、任务和依据

目的、任务,报告编写依据。

1.2煤矿概况

煤矿位置、范围、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煤矿和区内邻近矿井及老窑开采情况,自然地理等情况。

1.3以往地质工作

井田勘查各阶段进行的地质勘查和煤矿建设生产期间开展的各项补充地质勘探及井下探测,包括勘查单位、时间、内容、采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程量和成果及其质量等。2地层构造

2.1 地层和含煤地层

2.2 地质构造

断层、褶皱、岩浆岩的发育程度及分布特征,地质构造对采区合理划分的影响。

2.3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煤层、煤质和资源/储量

3.1 煤层赋存特征

3.2 煤种及煤质变化

3.3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

3.4 煤层稳定程度划分瓦斯地质

4.1 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

4.2 矿井瓦斯赋存规律

4.3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4.4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4.5 矿井瓦斯类型划分水文地质

5.1 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5.2 充水因素分析,煤矿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5.3 涌水量构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

5.4 煤矿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5.5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工程地质

6.1 岩层软硬程度及其结构特征

6.2 软弱结构岩层的发育程度及分布

6.3 地层的含水性及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6.4 工程地质条件类型划分其他开采地质条件

7.1 煤层顶底板特征

7.2 地层产状要素

7.3 陷落柱、冲击地压、地热和天窗等地质灾害危险程度

7.4 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类型划分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结果

8.1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

8.2 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煤矿地质工作建议附图

10.1 煤矿地形(或基岩)地质图 10.2 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

10.3 煤矿地质剖面图

10.4 煤矿地质构造纲要图

10.5 可采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10.6 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 10.7 矿井瓦斯地质图

10.8 煤矿综合水文地质图

10.9 煤矿水文地质剖面图

10.10 工程地质平面图和断面图 10.11 采掘(剥)工程平面图

10.12 井上下对照图

篇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研究

我国作为典型的多煤、少油、少气国家之一, 长期以来煤炭一直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能源,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煤炭在我国能源使用总占比中达50%以上。但是我国煤炭资源的广泛分布也使得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 类型繁多的矿井水文地质灾害成为威胁井下生产作业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鉴于各个矿区水文地质状况的千变万化, 如何实现矿区水文地质环境的有效勘测, 成为指导生产作业防治水, 保障回采安全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针对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标准早已制定多年, 并先后经历了多次的修订完善, 但在现阶段各大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作业中, 部分指标存在工程师个人界定明显的现象, 导致最终判定结果客观性不足, 鉴于此进一步针对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展开分析研究, 进一步细分相关评判标准, 便成为后续相关研究的重中之重。

1 工程概述

某矿井井田位于一丘陵地带, 整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且有明显的地势起伏。区域内有河流穿过井田, 地区气候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根据已有的地质勘探资料得到, 井田范围内地质构造较为简单, 地层整体呈向斜构造, 局部有小的短轴褶曲分布。矿区范围内有3组含煤地层, 分别为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产状较为稳定, 平均厚度在6.12 m。目前, -505水平和-850水平基本已开采完毕, 现阶段主采3号煤层。根据已完成水平的开采经验, 3号煤层可能造成顶底板突水影响, 水量预计在3 m3/h~8 m3/h, 但由于上两个水平开采中的探放作用, -1 030 m水平开采水量不大, 且受地表水影响较小, 因此,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亦属于简单型。

2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2.1 水文地质概况

井田范围内的含水层主要有4层, 其充水特性见表1。矿井的主要隔水层有5组, 其分别为第四系下部岩层、石盒子组、下二叠统黑山段岩层、山西组与三灰岩之间隔水层以及17号煤与奥灰水之间的隔水层组。井田所属煤系地层中, 寒武系灰岩在地表有较大面积的出露, 地表水源会通过其向地下渗入, 并通过断层向其他含水层进行水源补给。同时, 由于第四系下部隔水层厚度不一, 加上工程扰动等因素使得其隔水性有差别, 部分第四系水会发生下渗。而地下水的排泄主要是泉水涌出和地下水抽排, 近几年由于地下水开采强度增加, 人工排泄逐渐成为区域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

2.2 矿井充水因素

井田周围并不存在老窑积水, 且矿井生产采用条带式开采, 故矿井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不会受老窑、老空积水影响。煤层直接充水层有3组, 分别为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以及太原组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矿井的充水通道有多种, 包括断层、采动裂隙、封闭不良的钻孔以及岩溶陷落柱等, 不同形式的导水通道的导水性存在差异。受开采条件的影响, 断层、采动裂隙以及封闭不良的钻孔的导水性较弱, 对采掘活动的影响较小, 但仍需做好探查与预防工作。现阶段对井田内陷落柱探测程度不够, 其是矿井生产主要的安全隐患。

3 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3.1 矿井涌水量

经过3号煤层初期投产实验得到, 矿井涌水量以顶板涌水为主, 其他还包括底板砂岩涌水和三灰涌水, 其中三灰涌水量所占比重最小。工作面布置采用条带式布置, 巷道掘进会穿过三灰含水层, 形成补水通道, 需重点考虑三灰涌水情况。下阶段所开采33采区水文地质条件与初期较为类似, 而其煤层开采埋深较大, 以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预计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208.7 m3/h, 最大值为292.20 m3/h。根据以往开采经验得出, 三灰含水层富水性极不均匀, 遇到断层构造其涌水量可能突然增加;同时, 以往三灰含水层揭露时, 涌水主要为静储量, 但初期涌水量较大, 需做好预防和探放水工作。

3.2 采掘活动受水害影响

矿井开采过程中发生过不同规模的突水现象, 包括顶板砂岩突水、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突水以及三会岩溶突水。根据历次突水数据得到, 矿井年平均正常涌水量在79.05 m3/h, 最大用水量为143.2 m3/h。抽水实验结果显示, 3号煤顶底板和三灰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分别为0.72×10-3L/ (s·m) , 0.016 L/ (s·m) , 突水点不超过60 m3/h。同时, 对煤层地下水水质进行检测, 得出该水平地下水矿化程度较低, 水流并不通畅, 这也说明3号煤层地下水主要为静储量, 或地下水补给条件不良。

现阶段主采煤层埋深超过1 000 m, 且上水平抽放采空区积水较为彻底, 因此, 本煤层开采受老窑积水影响程度较低。但由于煤层回采采用条带式开采, 工作面沿着倾向布置, 在回采下部采区时可能存在一定积水。而根据密闭观测孔观测得出, 孔内并未出现涌水, 积水空间与水量十分有限, 故不会对生产造成影响, 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中等。

3.3 防治水难易程度

3号煤层顶底板条件良好, 地下水经上两个水平探放, 本煤层顶底板水量较小, 故不会对煤层开采较大造成较大的影响。但需注意, 在工作面推进断层的过程中, 需要做好断层破碎带的抽排疏防工作, 由于断层带与上部采空区有一定的导通性, 故其工作量较大。而由于上方采空区积水排放较为彻底, 3号煤层中断层导水性并不强。同时, 现有勘探技术较为先进, 故工作面过断层不会造成较大影响。

对于封闭不良钻孔, 在采掘过程中接近时需要圈定探水线, 并做好相应的探水作业, 整体任务量较小。而对于开采过程中揭露的陷落柱, 其全貌并未完全揭露, 但已揭露的情况显示并未对安全开采造成较大影响, 需要在后期对其发育规律进行进一步研究。在特殊情况下, 可采取综合物探技术对其进行勘探, 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综合分析得到, 矿井防治水难度不大, 易于开展防治水工作, 防治水难度属于中等。

4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 结合上述分析结果, 对该矿井水文地质类型进行划分如下:

1) 矿井现阶段主采煤层有3层, 且煤层顶底板均为含水层, 包括顶底板的砂岩和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经初期水文地质勘察以及生产揭露验证, 井田范围内的含水层均为弱含水层, 水源补给条件较差。顶底板含水层和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分别为0.000 723 L/ (s·m) , 0.015 68 L/ (s·m) , 均不超过0.1 L/ (s·m) , 因此, 判定此项属于简单类型。

2) 矿井生产开采还受到老窑积水的影响, 包括-850 m水平以下的采空区积水和周边老窑水 (含水量最大的为单家村矿采空区积水) , 但此积水水量有限, 且位置、范围、产状等都已探明, 因此判定老窑积水项属于中等。

3) 结合矿井勘探结果, 通过矿井涌水量计算, 得到矿井预计的正常涌水量在208.8 m3/h, 最大值不超过292.20 m3/h, 此项属于简单类型。

4) 根据矿井揭露的现有突水点数据情况分析, 矿井最大突水量为58.86 m3/h, 不超过60 m3/h, 矿井突水点情况属于简单类型。

5) 矿井自建井到投产阶段, 所揭露的陷落柱仅有一处。但由于此陷落柱位置较为特殊, 可能会对矿井正常生产造成影响。因此, 判定属于中等型。

6) 矿井防治水工作难度较小, 但由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因此, 矿井防治水属于中等。

综上分析可知, 在矿井煤炭开采过程中, 除第一、第三和第四项属于简单型, 其余均为中等型。以最高等级来衡量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综合确定本矿属于水文地质类型中等矿井。

5 结语

虽然3号煤层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型, 且井田范围内的地质构造富水性及导水性较弱, 但煤层开采中仍有遭受水害的可能。因此, 在煤层开采中仍需要加强探放水工作, 同时做好矿井用水的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工作, 避免矿井水患的出现, 保障矿井生产的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武强, 赵苏启, 孙文洁, 等.中国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与特征分析[J].煤炭学报, 2013 (6) :901-905.

[2]王长申, 武强, 马国平, 等.复杂条件下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方法[J].煤炭学报, 2016 (3) :696-702.

[3]毛正君, 王生全, 王赟, 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J].煤炭技术, 2016 (7) :131-134.

[4]李太双, 张强, 秦榛, 等.古城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J].煤炭与化工, 2016 (6) :25-29.

篇4:林西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关键词:矿井 水文地质类型 防治水

1 概况

林西矿井位于开平煤田东北隅的西南部,井田内地势较平坦。原地形总的特点是:东北部及井口区较高,海拔高度+50m左右,为基岩裸露区和风化残积坡积区;西部和西南部较低,海拔高度+30~+40m,均被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掩盖。林西矿属山前冲积平原地貌,可分为丘陵地貌、风化侵蚀残积坡积地貌、河流冲积地貌、人工采矿活动形成的沉陷地貌。井田内及其附近有两条季节性河流和一个主要地表塌陷积水坑。

目前,林西矿主要有5个开采煤层,有1个主井、2个副井和2个风井,采用多阶段排水,排水设备多,转排系统复杂。

林西矿煤系地层全厚约500m。其中,可采煤层(7、8、9、11、12)主要分布在上石炭系的赵各庄组和下二叠系的大苗庄组,总厚约10.90m。

2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林西矿井田自下而上共有7个含水层:

①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

②14煤层至唐山石灰岩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

③12煤层至14煤层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

④5煤层至12煤层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

⑤5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

⑥A层以上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

⑦第四系冲积层孔隙含水层。

目前,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为上述的②、③、④、⑤。

2.1 含水层特点

该含水层以细~粉砂岩为主,夹2~3层中砂岩、细砂岩,泥、硅质胶结,裂隙较发育,含水性弱,岩石破碎段有滴、淋水。据简易水文资料统计,钻至该层段时,泥浆冲洗液均无消耗,井下工程揭露该含水层时大多无水,或水量不大。该含水层属弱含水层。

2.2 含水层特点

该含水层以灰、浅灰色中、细砂岩为主,局部有粗砂岩。砂岩总厚度约占段距的1/2~2/3,以硅质胶结为主,致密、坚硬、裂隙较发育。矿井各水平运输巷多施工于此层段中,均有滴淋水和涌水现象,岩巷涌水量一般为1.10m3/min,占矿井总涌水量1.2%。

2.3 含水层特点

该含水层多以灰、浅灰色粉砂岩和泥岩为主,细~中砂岩只占1/3左右。据简易水文资料统计,绝大部分钻孔泥浆消耗量小于0.25m3/h,采掘工程揭露时涌水量不大。井田西部受构造影响,裂隙较发育,采掘工程揭露该层时涌水量为0.20~0.35m3/min。井田东部构造较简单,工作面涌水量一般小于0.20m3/min。

2.4 含水层特点

含水层岩性以青灰色中、细砂岩为主,含粗砂岩,硅质胶结、坚硬、裂隙发育。为矿井采掘工程主要充水水源,属含水丰富的含水层。浅部5煤层为可采煤层的首采煤层,初次放顶后,涌水量较大,回采工作面涌水量一般为1.20~1.50m3/min。在构造简单的单斜地区,基岩裸露或第四系掩盖较薄的部位,矿井涌水量较小,回采工作面一般不大于1.0m3/min。而在构造复杂、冲积层厚度大的背、向斜(杜军庄背斜、黑鸭子向斜区)地段,采掘后涌水量较大,最大为4.95m3/min(六水平26石门5煤层)。在井田深部施工的大部分钻孔,泥浆冲洗液均发生漏失。证明该含水层的含水性不仅与岩性有关,同时也受地表补给条件和地质构造控制。该含水层属含水强含水层。

3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该矿区内大部分充水层之间隔水性能良好,大气降水为冲积层主要补给水源,上述的②含水层、③含水层、④含水层、⑤含水层为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而上述的①含水层、⑥含水層与⑦含水层,为矿井间接充水含水层。

通过分析,认为矿井涌水量主要为地方个体煤矿、地质构造、煤层顶板含水层涌水及采空区积水,充水通道主要为煤层采空顶板岩石冒落形成的导水裂隙带以及张性断裂破碎带等形成的构造裂隙。

4 矿井涌水量分析

目前,林西矿全矿涌水量在29m3/min左右,矿井涌水量构成较复杂。矿井涌水量主要来源于各采区,特别是煤5顶板水最大,占矿井总水量的77.5%,而由于矿井开发转向深部,降雨量对深部涌水影响逐渐消弱,季节影响不明显。

5 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5.1 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评价

林西矿主要受矿区地方煤矿水、老塘积水与地质构造的影响。历史上矿井也多次发生透水事故,矿井水对林西矿安全生产仍存在很大威胁。

5.1.1 林西矿范围内有5个地方煤矿,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尤为严重的是,地方煤矿与林西矿采空区串通,均无独立排水系统。目前,林西矿四东、五西、六西、七东的大部分,为地方煤矿采后涌水。

5.1.2 各煤层回采后的老空区均有积水,老塘积水对下部煤层的采掘构成威胁。

5.1.3 井田内几条落差较大断层,多为张扭性正断层且断层带较宽,采掘工程揭露时,均未发生导水现象,但断层两侧出现淋水带,水量一般为0.20~0.30m3/min,最大0.50m3/min,数日后即疏干。

5.2 防治水

矿井开采一百多年,历史遗留防治水工程欠帐多,改变现状存在一定困难。随矿井水平延深,奥灰水将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潜在威胁。上世纪70年代后,地方煤矿在林西矿井田内煤系浅部地层复采,使采空区的联通关系更加复杂,增大了矿井防治水工作难

度。

6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6.1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主要有煤5以上砂岩裂隙含水层,煤12至煤14间砂岩裂隙含水层,第4系含水层及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其单位涌水量1.0<q≤5.0,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型。

6.2 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各煤层回采后,老空区均有积水。因此,老塘积水对下部煤层的采掘构成威胁,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型。

6.3 目前,林西矿全矿涌水量在29m3/min左右,矿井涌水量构成较复杂,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型。

6.4 矿井突(涌)水分析:历史上,林西矿透冲积层事故或突水事故共7起,有详细资料记录的4起,突水量为600<Q3≤1800,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型。

6.5 开采受水害影响:矿井偶有突水,采掘工程受水害影响,但不威胁矿井安全,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型。

6.6 防治水工程量较大,难度较高,确定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型。

综上所述,确定的林西矿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型。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篇5: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标准

松藻煤电公司渝阳煤矿

二〇一三年七月

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渝阳煤矿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编制:

审核:

地 测 科:

地测副总:

总工程师:

矿长:

编制单位:

提交时间:松藻煤电公司渝阳煤矿 二〇一三年七月

前 言

渝阳煤矿隶属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前松藻矿务局),原属煤炭工业部全国统配煤矿,现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大型矿山(国有经济类型);矿井设计能力为450kt/a,经过扩建,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900kt/a。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十三条: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进行重新确定。渝阳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于2010年11月7日经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专家审查确定为中等,因此,渝阳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必须在2013年11月7日前进行重新确定。松藻煤电公司渝阳煤矿承担编写《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等相关工作。

篇6:林南仓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开滦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林南仓矿业分公司 (以下简称林南仓矿) 位于蓟玉煤田东北部,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城西南约12.5km处林南仓镇附近,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5'04″~117°40'28″, 北纬39°48'57″~39°51'41″。井田范围:东起白庄子, 西至甫庄黄庄子一带;南起李三庄, 北至后湖定府、岳庄附近。走向长7km, 倾向宽3.5km, 矿区总面积24.951km2。

林南仓矿1970年4月由天津筹备处筹建, 1972年由河北省煤矿设计院设计, 设计生产能力1.2Mt/a, 服务年限91a, 1973年1月开工建设, 1978年8月转交开滦矿务局管理。1985年11月正式投产, 现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1.2Mt/a。

林南仓矿开拓方式采用中央一对竖井和边界风井, 采煤方式为走向长壁后退式, 采煤方法为综采放顶煤, 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 中央的主、副井井筒是矿井通风的进风井, 边界风井是回风井。

2 林南仓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2.1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

林南仓井田为一冲积层覆盖下的石炭二叠纪含煤构造盆地, 含水层补给水源主要为冲积层底部卵砾石层含水层和煤系基底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

第四纪冲积层各含水层间均有较好的隔水层, 特别是层位稳定的第三隔水层总厚度达20m~50m, 致使上下两相邻含水层的水位差达8m以上, 隔水性能良好, 各含水层间基本上无水力联系。

第四纪第三承压含水层虽直接覆于煤系地层之上, 由于普遍有厚为0.80m~16.0m的风化带, 在强烈风化带内, 黏土岩风化成粘土状, 砂岩风化成砂块, 岩石松软、裂隙弥合, 下部弱风化带的裂隙亦有溶蚀淤塞的情况, 风化带起了明显的阻滞作用, 大大降低了二者之间的水力联系。

奥陶纪岩溶石灰岩伏于煤系地层之下, 最下可采煤层距此灰岩达120m, 特别是最下70m~80m的范围内以黏土岩和粉砂岩为主, 与奥陶纪灰岩直接接触处均有黏土岩赋存, 所以在构造正常的情况下, 二者之间的水力联系将是极微弱的, 但是, 由于林南仓井田地质构造比较发育, 造成奥灰含水层通过断层、侵入岩体等构造越流补给煤系含水层。

根据31年的统计资料, 林南仓矿井历史最大涌水量为19.53m3/min (1981年10月) , 2012年平均涌水量8.75m3/min。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在0.077~0.896L/s·m范围内[1], 随着深部延伸, 含水层富水性逐渐减弱。

林南仓矿区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直接充水含水层补给条件一般, 单位涌水量在1.0L/s·m以下, 可以确定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为中等型。

2.2 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

林南仓矿井为一独立井田, 矿井采空区主要分布在-400水平西一采区、西二采区和东一采区;-650水平东二小采区。由于煤层顶底板岩性较软, 多为黏土质胶结, 所以采空区多被压实而不含水。采空区边界确定是依据工作面结束时, 工作面收尺时测量的工作面位置、采高、工作面长度等确定的。林南仓矿存在少量老空积水, 位置、范围、积水量清楚, 可以确定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为中等型。

2.3 矿井涌水量

林南仓矿井涌水量主要为-400m、-650m和-850m水平出水量, 其次为-240m、和-500m水平。全矿区矿井涌水量基本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小波浪式水平, 一般为5.58m3/min~9.9m3/min左右。但各水平涌水量趋势有所不同, -240m、-500m、-850m水平趋于平稳, -400m水平逐渐下降, -650m水平的涌水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据1985年至2016, 31年矿井涌水量统计资料:林南仓矿矿井年平均涌水量最大为881.4m3/h (1993年) , 最小为343.8m3/h (2009年) 。目前, 矿井正常涌水量在180m3/h~600m3/h范围内, 涌水量最大值在300m3/h~1200m3/h范围内[2], 可以确定为矿井涌水量为中等型。

2.4 突水量

从建井至今, 林南仓矿涌水量大于1m3/min的涌水点共32个, 最大突水量事故发生在1991年2月, 西二采区-240m西翼回风巷由于受F2断层影响发生突水, 水量达到555m3/h, 最大突水水量小于600m3/h, 可以确定矿井突水量为中等型。

2.5 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

林南仓矿在北部发育有卵砾石层, 含水丰富, 煤系地层覆于奥陶系灰岩之上, 含煤段下部和煤系井开采水害有地表水、老窑水、断层水、煤系含水层水、冲积层水和奥灰水, 其中煤田赋存于一个不对称的构造盆地之中, 伏于第四纪冲积层之下, 冲积层第三承压含水层底部有薄层灰岩4~5层, 在断层发育的西部有火成岩侵入, 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以断层水和煤系含水层水为主, 矿井偶有突水, 采掘工程受水害影响, 但威胁不大, 可以确定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为中等型。

2.6 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防治水工作在技术方面主要包括:安装排水设备、留设防水煤柱、注浆加固、疏水降压、超前探放水、物探等技术, 技术工作易于实现, 经济方面投入不大, 总体来说, 防治水工作简单。从建井至今, 林南仓矿涌水量大于1m3/min的涌水点共32个, 最大突水量事故发生在1991年2月, 西二采区-240m西翼回风巷由于受F2断层影响发生突水, 量达到555m3/h, 最大突水水量小于600m3/h, 可以确定矿井突水量为中等型。

3 结论

根据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或者突水量分布规律、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3], 将林南仓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型。如表1。

综上, 可以确定林南仓矿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型。

摘要: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十三条规定, 结合林南仓煤矿31年的实际勘探及相关资料, 重新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得出了林南仓煤矿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的结论, 从而为煤矿的经济合理开采及安全生产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林南仓煤矿

参考文献

[1]贾红旭, 丁立锋.林南仓水文地质报告[R].唐山:开滦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林南仓矿业分公司, 2014.

[2]刘超, 刘永刚.林南仓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台账[R].唐山:开滦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林南仓矿业分公司, 2014.

上一篇:档案鉴定与销毁制度下一篇:教师节送啥给老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