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2024-08-27

小学四年级语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共12篇)

篇1:小学四年级语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能从中感受到爱因斯坦的谦逊和对孩子的关爱。

3. 能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

一、质疑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1. 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2. 请学生介绍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

3. 这么伟大的一个人,做出了这么一番贡献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和那个美国小女孩一起走近他,去感受感受吧!

4. 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5. 抽查生字的自学情况。注意“踱”、“溢”、“搁”和“辅”字的读音。

6. 借助工具书理解课后第2题的词语。

7.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的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二、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 文章讲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碰面?

2. 第一次碰面:

(1)小声自由读初次见面的段落,你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品读描写爱因斯坦外表的句子,感受他外貌的平凡。再有感情地读有关句子。

(3) 从爱因斯坦的举动中你又感受到他哪些不平凡?抽学生读有关句子。在互评中点拨,感受人物的谦和有礼。

3. 第二次碰面:

(1)分角色读4~7段,请学生质疑。联系课后第二题理解“伟大”的意思。并进一步感受爱因斯坦的谦逊、小女孩的天真可爱。

(2)再次分角色读这几段,注意读出人物的感情,以及自己对人物的喜爱。

4. 第三次碰面:

(1)自读8~9段,思考这次会面发生了什么事,用简洁的话说一说。

(2)结合课后第3题说说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3)分角色朗读。

5. 第四次及以后的碰面:

(1)这次碰面和前几次有什么不一样?

(2)通过母亲和爱因斯坦的对话,你了解到他和小女孩后来是怎样相处的?

(3)从这里,你感受到爱因斯坦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小组内先自由谈体会,然后请一位同学把小组意见综合起来说给全班同学听。

(4)分角色读这一段,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读出相应的情感来。

三、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 你还了解爱因斯坦的哪些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

2. 老师讲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

3. 完成课后第2题的造句。

四、总结全文

爱因斯坦平凡,他仅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得连自己生活都不会照顾的人;同时,他又是不平凡的,他谦逊的人格魅力、善良的心灵、高超的学识让他不同凡响,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参考资料

☆爱因斯坦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一生为现代物理学发展做出了卓绝贡献。其最卓绝的成就是他突破牛顿经典物理学的框架,创立了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领域的相对论。

在爱因斯坦之前,人们自古以来都认为,虽然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它们的运动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但时间和空间都是不受物质的分布及其运动影响的。由此,把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完全割裂、孤立开来。天才的物理学家牛顿也相信这一看法,据之提出了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观念。爱因斯坦不同意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和绝对运动观,从光速有限出发,提出宇宙间的时间同时性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的,如月球上事件发生的时间是相对于地球这个参照系来说的。在同时性是相对的基础上,他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概念。因为时间的同时性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的,所以都是相对的;而运动又是与时间紧密相连的,所以运动也都是相对的,孤立地看地球,它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空间和时间是紧密相连的,所以绝对空间也是不存在的。从而,爱因斯坦把看起来似乎是彼此无关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了起来,使它们成了相互密切联系的对立统一体,于19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又经过探索,进一步完成了广义相对论创立工作。广义相对论是一种没有引力的新引力理论,是适用于所有参照系的物理定律。它与狭义相对论不同,狭义相对论仅仅适用于不存在引力的物理过程。研究的是直线、匀速相对运动的参照系;而广义相对论研究的是作任何运动的参照系,既适应直线、匀速运动的参照系,又适应加速运动和旋转运动的参照系,因而它是相对论大厦的第二层楼房。广义相对论进一步表明,时间和空间并不是孤立的,物质的分布和运动也反过来决定时间和空间的结构。它们之间也相互影响,是对立统一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近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取得的最重大成果,它导致了古典物理学的彻底革命,完成了物理学第三次理论大综合,进一步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石。

☆相关网址:

xiayu.unicyclist.com/ayst.htm

☆爱因斯坦的小故事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东部的乌尔姆,犹太血统。他的父亲海尔曼爱因斯坦很有数学天赋,但父母没钱供他上学,只好弃学经商,爱因斯坦的母亲保里诺爱因斯坦是富有粮商的女儿,很有音乐天赋。年幼时,爱因斯坦就开始学习音乐,6岁开始练习拉小提琴,音乐几乎成了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小提琴终身陪伴着他。

在爱因斯坦上学之前,他父亲给了他一个罗盘(指南针),罗盘的指针总要指着南北极,使小爱因斯坦着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还记得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另一次经历给他的印象也很深刻。在上学几年后,他领到一本欧几里得几何学课本,书中论证得无可置疑的许多公理,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无法按照课程进度学习,而是一口气就将它学完。

爱因斯坦和牛顿一样并不早慧,他到3岁还不会说话,在整个学习期间也无“神童”的表现,甚至在教师眼里显得平庸迟钝,他主要是对教师的呆板教学方法感到不满,而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勤奋自学的探索能力。他在中学时代就自学了包括微积分在内的基础数学及某些理论物理知识,进入大学后,他经常缺课,独自修读了经典理论物理,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爱因斯坦不拘成见,勇于创新。“怀疑一切”的信条始终贯穿他的整个科学生涯。当然,爱因斯坦的杰出科学成就来之于他坚持不懈的毅力。一次,有个青年人请教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给他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他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你付出的努力和劳动,Y代表你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而Z表示少说空话,要谦虚谨慎。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学研究好像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篇2:小学四年级语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题导入

1、板书课题

2、让学生就题目猜测应该写些什么,想表现谁。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说明要求:读通、读顺;能说出课文写了什么、想表现谁;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读后检查;让学生选读一段,了解读通情况;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

三、巩固字词

1、音:指读生字并组词,正音辨形(蓄--畜)

2、形:认识“裹”的字型规律(有:哀、衷)

3、义:读第3题,说说词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不读解释)

四、再读理序

1、分节指读

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3、分段,说说段意。

4、概括小标题(板书)

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五、作业

课堂作业:1、抄写词语

2、辨字组词(自己编题)

3、分段,写段意。

实践作业:找资料,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话。

第二课时

一、揭示探究主题

1、名言激趣:爱因斯坦是名人,老师先送大家一句他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看大家能否结合课文,提出一个做有价值的问题呢?(让学生自主围绕课文提问)

2、揭示主题: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自己和你有什么看法?(可分成4个小主题,通过阅读课文、找资料来得出自己的看法。)

3、明确重点:应该以哪一个为重点研究主题?(小女孩的看法)

二、自主探究主题

1、先各自读书,研究重点主题;再研究另一个主题。

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结果,要求有一人说出结果。

三、交流推进探究

1、父亲的看法;认为是--引导学生展示上节课收集的资料,进行证明。

2、小女孩的看法:认为不是--读第2自然段,说自己的理由--根据第2、3段,说说自己的理由--辩论:爱因斯坦为什么连衣服也穿不整齐?(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角色表演,表现、体会爱因斯坦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选一个内容表演,评价是否表现出爱因斯坦的两个品质。)--朗读,表现(选一个部分读)--引导: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的人?(天真、可爱,不迷信权威,与人交往有礼貌,有办法等。)

3、爱因斯坦自己的看法说明什么;读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认识(谦虚)--小结:谦虚是他成为伟大的人的一个原因,谦虚就是伟大的人更伟大。

4、我们的看法: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小结。

四、作业设计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一次相遇撞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二次相遇遇

第三次相遇等待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篇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本文是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为“亲情依依”。本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天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为四段,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是本文导读的重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其中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的对话所包含的任务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领悟其中科学家的一颗童心和潜心于科学而忽略了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平凡的品格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精读感悟。

1、首先让学生总览全文,然后从课文所写的几处相遇情节,切入“这几次相遇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人?”

2、体会爱因斯坦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A读悟第一次相遇。

抓住“衣衫不整”、“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和“纳闷”、“仍是……仍是……”等词句来感受科学家只知思考科学问题,而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平凡的品格。

抓住“撞上”时的一段对话朗读,感受爱因斯坦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

B读悟第二次相遇。

抓住“我是……,但并不伟大”和小女孩的评价的朗读感悟,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

抓住“温柔的目光”、“鬼脸”这些动作、神态和一段有趣的“小老师”教“老学生”的对话,朗读感悟爱因斯坦的爱心和一颗童心。

C读悟第三次相遇。

抓住“到处”、“一塌糊涂”等词语来感悟科学家工作的艰辛,加深对科学家的崇敬感受;同时抓住“小教授”煞有介事地手把手教科学家的一段对话朗读感悟这人间的爱心和一颗真挚的童心。

D读悟末节。

抓住和女孩父母的对话感受科学家已经把小女孩当成一个真正的朋友,感受科学的巨人在一个孩子面前是这样的慈祥,平和。

三、课题练笔。

引导学生抓住几次“相遇”的第一句话,感受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的越来越亲密的关系,请你找一些表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亲密的句子读一读,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吗?理由呢?读过后,请大家用几句话,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并组织集体交流)

四、拓展延伸。

1、向学生展示一组爱因斯坦和蔼可亲的照片,加深对科学家的崇敬和了解。

篇4: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难点:读好人物对话,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品格。

教学准备:师生课前收集介绍爱因斯坦的资料,了解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揭示研究主题

1、出示课后练习第5题:讨论一下,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

2、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是“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3、自读课文,找文中小女孩的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读懂人物语言。[“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是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以此研读文本,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上课伊始揭示研究主题,能使学生目标明确,以最直接的方式进入文本研读。]

(二)一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自读课文,找出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的句子。

3、交流句子:“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4、说说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师生交流利用课前搜集的爱因斯坦的资料来说明。

5、读好小女孩父亲的话。

[课前收集资料是这一学期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师生资料的交流,能很好地补充文本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这方面介绍的不足,使学生对爱因斯坦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三)二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找句子:“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3、读句子,理解句意,从文中找写爱因斯坦衣衫不整的句子。

4、议议:“衣衫不整”说明什么?爱因斯坦注意的是什么?

5、读句子: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6、补充介绍相关小故事,感受爱因斯坦醉心科学研究的精神。[小女孩看的是表面,学生对小女孩同龄,也许会赞同小女孩的看法。因此,要引导学生透过表面去感悟爱因斯坦不注意生活小节背后醉心科学研究的精神,资料的补充,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的精神品质。]

(四)三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爱因斯坦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人吗?

2、找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3、读句子,说说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爱因斯坦很谦逊)

4、分角色朗读小女孩与父亲、爱因斯坦的话。

[读议感悟了爱因斯坦的品质,让学生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是对文本语言的反刍和又一次的解读,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更深刻了。]

(五)四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发表看法,不同看法辩论。

3、找文中描写爱因斯坦神情、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特点,感受其人格的伟大。

4、小结: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方面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忽略生活小节,是为了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科学研究上。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但他却很谦逊,关爱孩子,乐于与小孩交往。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补充介绍有关资料)所有这些赢得了全世界人的尊敬。爱因斯坦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与敬仰。

[前“三议”是理解文中人物对“最伟大的人”的看法。这第四议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受文中人物的影响,学生对“最伟大的人”的看法会有些分歧,通过辩一辩的形式,让学生思想碰撞,在辩的过程中交流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与感悟,在进一步感受人物思想品质的同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布置作业,主题延伸

1、课外借阅介绍中外伟大科学家方面的书籍,了解更多的伟人。

2、收集爱因斯坦的名言,把最受启发的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古今中外,像爱因斯坦一样的伟人有许多,通过阅读有关书籍,让学生了解伟人的精神品质,使其思想与灵魂受到洗礼。爱因斯坦在治学、做人方面有许多名言,让学生收集有关名言,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第一学时预设:

第 一 教 时

重点: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人物爱因斯坦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说说你心目中的爱因斯坦。(板书:爱因斯坦)

2、师述: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有人却当了他这位大学教授的老师,是谁?(板书:小女孩)(小女孩叫苏菲)

老师在这儿要说的是,苏菲就是一位上帝,至少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们会这么认为。请看例子:

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衣着也是不注意的,长年披着一件黑色皮上衣,不穿袜子,不结领带,裤子有时既没有绑皮带,也没有吊带,他和人在黑板前讨论问题时,一面写黑板,一面要把那像要下滑的裤子用手拉住,这种情形是有些滑稽,而他的头发却留得长长的,不加修饰。这对当年“贵族学府”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来说是惊异的事,难怪他们要希望上帝叫他把头发剪掉。

大学生们的希望,小女孩却做到了。(也可联系书上句子,句子见下:

①“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②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

3、师:所以老师说小女孩是上帝!你们同意吗?

4、过渡: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从中又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文中找找答案吧!(板书:与)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并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去,读通读顺课文。

二、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读文(按上面要求)

A 老师在读的时候,都不自觉地要读错,大家读这些时要注意:

善意的提醒:

撮zǔo 冲chòng女孩一笑 趿tā拉 撞着zháo 踱duó步 教jiāo我 谈些啥shá 你得dě学会

B检查读文,评价。(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其他同学当评委。)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三、初步理清条理

提示:按时间来划分。(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四、作业

1、抄词(学生之间善意提醒怎样写对写美)。

2、朗读课文。

第二学时预设(为第二稿):第二教时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建立起丰满而又立体的爱因斯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认识爱因斯坦的平凡)。(虽然放入教学重点,但未想出好的方法。)

教学措施:紧扣课文,自读探究,适当拓展,角色体验,经过五种渠道来建立:

1、学生(作为读者)读文时初步建立的印象;

2、小女孩父亲心目中的爱因斯坦形象;

3、小女孩心目中的爱因斯坦形象;

4、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评价;

5、小女孩母亲心目中的爱因斯坦形象。

一、谈话导入,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知道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由

,再到

,最后

。这其中文章着重写了他们之间的三次交往。

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学习课文,去走进爱因斯坦,全面地认识爱因斯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过渡:先请大家读课文,读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段落,请你边读边思考,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出些体会。

二、全方位、立体式地走进爱因斯坦,建立其形象

(一)作为读者,感受爱因斯坦形象

1、读文(三次交往中的一次),写体会;

2、对话交流,相机感情朗读

咱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体会吧!

①第一次交往(句段出示略)

(人物特点:宽容、坦荡的情怀,有礼貌、不拘小节等)

注意点: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②第二次交往(句段出示略)

(欣慰、天真、平易近人、幽默、有礼貌、谦虚、不耻下问、诚实等)注意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但愿你肯教我。” A、你认为爱因斯坦他会对付的是什么?

他怎么对付的?能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读一读吗? B、你还能找出有关事例来说明吗?(出示材料: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

有一次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 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C、师:是啊,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个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所以他有这么一句名言(出示):

D、一个人被工作弄得神魂颠倒,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这的确幸运。——爱因斯坦 ③第三次交往(句段出示略)

(人物特点:知错就改、虚心、热情、忘我工作、平易近人、不耻下问等)④小结:爱因斯坦这一人物特点。⑤课文写到了哪几种人物?

下面我们随着他们的目光,去认识他们心中的爱因斯坦。

(二)作为小女孩的爸爸,感受爱因斯坦形象

1、出示句子: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2、指读,读出父亲的兴奋。

3、齐读。(板书:最伟大)

4、议议: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兴奋?小女孩父亲心中的“伟大”是什么?

(三)作为小女孩,感受爱因斯坦形象

1、出示句子: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板书:有趣,童话中的人物)

2、出示句子: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a、读句

b、换个说法

c、读好反问语气(板书:不可能伟大)

3、句子: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a、读句

b、换个说法

c、读好反问语气(板书:谈不上伟大)

4、小女孩心目中的“伟大”的标准又是什么?

她能这么说,又反映她是个怎样的人? 她能这么做,又能说明什么?(板书:天真

直率

乐于助人)

(四)作为爱因斯坦,感受他自己心中的形象

1、出示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板书:并不伟大)

1、引用拓展材料(爱因斯坦自评):

我完全知道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兴趣、专

一、顽强的工作,以及自我批评使我达到我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爱因斯坦

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

——爱因斯坦

讨论:在爱因斯坦心目中,什么才是真正的“伟大”?

3、师: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

(五)作为小女孩的母亲,感受爱因斯坦形象

出示句子:爱因斯坦教授,我女儿跟您在一起时,你们都谈些啥?

(板书:令人尊敬)

三、齐读全文

四、小结本课

这节课,通过当五种角色,我们认识感受了爱因斯坦,他„„

下节课我们将进行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并说说你的理由。板书(主):

爱因斯坦

小女孩

平易近人

直率

诚实谦虚

乐于助人

童心

平等

附辅助板书:

爱因斯坦

善良

可爱

潜心研究

不拘小节

宽容

坦荡

不耻下问

知错就改

天真

幽默

忘我工作

最伟大的 礼貌

热情

谈不上伟大

并不伟大

有趣

不能自理

篇5:语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反思

认识一个人需要多种不同的角度吗?在生活中,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本课学习中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大板块:“小女孩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 读者眼中的爱因斯坦”,让学生多角度地、全面地认识爱因斯坦这一人物。从小女孩父亲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他在科学领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世人心中的巨大影响。从天真、率直的小女孩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不拘小节。从读者的眼中,我们读出了更多:他谦虚、宽容、有礼貌、平易近人、诚实幽默知错就改、热情友好、童心未泯……透过文本,透过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透过一双双充满童真的眼睛,我们走近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了他的平凡中的伟大。

西师版语文教材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练、以演促读”,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等等,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人物精神品格。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直接描写爱因斯坦语言、神态和动作的语句进行自读体会,交流感悟,让学生充分得自我解读文本,拥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与感受。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进而感悟人物伟大而平凡的品格,和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突破文本难点。同时潜移默化的渗透学习方法和写作知识,更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篇6:小学四年级语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3、学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较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板:爱因斯坦。生介绍交流有关资料。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课文读正确,带生字的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尝试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2、检查初读情况。(1)出示生字:

蓄 裹 鞋 鬼 呵 啥 踱 噢 嘛 耸

自由练读,指生读,齐读,教师及时正音。(2)检查词语: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着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指生读,齐读,教师及时正音。

3、开火车读课文,教师随机纠错。

4、默读课文,让学生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小组交流,指生说,师归纳总结。

(本文记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的故事,不仅赞美了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更启示我们友情的真谛。)

三、点拨重点 指导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生字,记住生字的字形、结构。

2、教师范写,边写边点拨。“裹”字中“果”的竖略短以避让下部,最后一笔捺变为点;“衣”的撇、捺宜伸展。“鬼”字的中心落在竖中线上,撇要拉开笔,竖弯钩要圆润有力。

3、让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4、让一名学生上讲台上听写生字,师生评议。板书设计: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爱因斯坦 小女孩

篇7:小学四年级语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想象老人与鸟儿们亲密相处的感人情景,体会老人的诚挚爱心,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贵与美好。

教学重难点:

想象老人与鸟儿们亲密相处的感人情景,体会老人的诚挚爱心,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贵与美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课件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老人和鸟》,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2、回忆课文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回顾课文,简述课文内容。

相机板书:老人爱鸟 鸟爱老人 爱

二、浏览课文、感知和谐

1、师:结合我们上节课所学,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看文中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汇报交流

师:孩子们读得都很用心,谁读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生交流,师相机引导。

篇8:小学四年级语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

1、示图,认识蝙蝠,介绍蝙蝠。

2、示图,认识雷达,简介雷达。

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来弄清楚。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正音)

2、自由读课后作业题(1)中的词语,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查字典。

3、处理自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三、按小组分自然段齐读课文。

要求读得比较流畅。

四、默读课文并思考:

1、初步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读后边讨论,边板书。

五、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讨论分段:

1、课文该怎样分段?说说你的根据。

2、概括段意,拟出小标题。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

七、作业:练习写字词,熟读课文,并联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

一、速读课文。(读后要求说出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一段。了解课文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的解答。

(二)阅读第二段。

思考:1、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都是怎样做的?试验说明了什么?

2、第二段哪句话是主要的句子。

3、简介常识性课文的一般叙述方式。

(三)阅读第三段。

1、找出这段的主句。

2、围绕这句话,课文是怎样具体叙述的?再读课文。要求:

(1)读懂有关词语。

(2)说出蝙蝠是怎样凭着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

3、学生口述蝙蝠凭着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过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板书)。

1、启发学生说出蝙蝠的嘴所具的特殊本领“发出超声”,耳朵的特殊本领是“接收超声”。

5、科学家揭开的秘密回答了课文前面提出的这个问题?

6、练习朗读。

(四)自由轻声读课文第四段。(要求学生根据上段学习方法进行自学)

1、找出这段的主句。

2、夜航的飞机是怎样靠雷达探路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填写)

3、这段的叙述回答了前面课文提出的哪个问题?

4、练习朗读。

5、总结。小朋友学得真好,这个板书是我们师生共同完成的,课文开始提出的问题,通过同学们的认真学习,已经完满地解决了(边讲边擦掉“?”号)。

(五)看课题,引导学生说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六)启发学生联系课外阅读中了解的有关仿生科学的知识进行交流。

篇9:小学四年级语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1、认读4个生字。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重点难点:

体会、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同学们,我想问问大家,《一个中国的孩子》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孩子发出什么呼声?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仅仅是这个孩子的呼声吗?不,这也是千千万万孩子的呼声,这也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课题,齐读)

二、质疑读文

1、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2、解答这些问题,有什么办法呢?别忘了,我们语文口号是……(生齐喊:歌曲是唱出来的,功夫是练出来的,语文是读出来的。)

3、请大家放声读课文,先把课文读准读顺。不懂的字可以问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并解疑。

先把本课要求会认的几个字词读准。请一个同学读给大家听。

谁能把第一节诗读给大家听?——点评——齐读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5、怎样才能把诗读得更好?引导学生喊一喊“吟诵”口号(虽不一定摇头晃脑,但却可以有意拖长腔调,夸张抑扬,读出节奏。)

6、学生自选一节诗练读

7、展示吟诵

三、理解想象

过渡:学习诗歌,光会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象,才能更深地理解诗意。请大家轻声读诗,看看能读懂什么?可以先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两节诗细读、体会。

1、学生小组内学习。

2、交流汇报

自由汇报后师引导思考:“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些会让你产生一句怎样的心里话?

如果让你读读诗句,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你会怎样读?

小结:从大家的朗读中,可以知道同学们能较深地理解诗歌,体会到战争的可恶,和平的可贵。

四、简析诗歌

如果让你把全文的内容分成两部分,你会怎样分?为什么?

小结:前四节,都是写战争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安宁。

这里都写了哪几个地方?用笔从每诗中画出来。那是什么?

小结: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使大自然不得安宁,让人类的生活不得安宁。

五、组画激情

1、下面请大家来看两组图片。

(课件出示第一组图)

2、看了这些图片,哪句心里话又要蹦出来了?你想发出怎样的呼吁?

3、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祈盼的是什么?

请部分同学读第五节诗。问:祈盼是什么?如何理解“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六、配乐朗诵

让我们带着作者的祈盼,带着对和平的呼唤,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总结拓展

同学们,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让我们一起为世界和平而呼吁吧!我们可以为和平做些什么呢?

八、布置作业

篇10:小学四年级语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1.通过对《东郭先生》这则寓言的初步了解,懂得不能把“兼爱”施于恶狼身上,要明辨是非善恶。

2.编排四幕剧台词,培养创编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1.创编台词要有新意。

2.表演要传神。

教材分析:

本故事选用的音乐,是由陈小奇作词,朱德荣作曲的一首叙述歌曲。歌曲的内容选用了我国一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歌曲共由两个主要的音乐旋律构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这两段音乐旋律主要出现在第一幕的《叙述者的歌》和第二幕的《藏起老狼》。之后,又分别在第三幕和第四幕中以变换歌词的方式出现。第二幕的《放出老狼》和第三幕的《狼起杀心》则是任晓音根据剧情需要结合原作者曲风特点创作而成的。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播放《东郭先生》复习歌曲。

二、创编四幕剧的台词

分四个小组,编排台词。

人物:叙述者、老狼、东郭、农夫。

第一幕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要为大家表演一部音乐剧《东郭先生》。 叙述者:清晨,东郭先生带着一袋子书离开了家„„ 乐器伴奏: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同学开始伴奏。 双响筒模拟驴蹄声由远而近。

第二幕 狼与东郭先生的对话。

狼说:“老先生,老先生,看您的样子一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做好事,我是个善良的老狼,每天吃斋念佛,从不杀生,可是那猎人却要追杀我。” 东郭先生说:“你快跑吧!我也帮不了你啊!” 这时候狼现出很温顺的样子跪下来说:“您是个大善人,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叙述者:东郭先生听了狼的甜言蜜语,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急忙把狼藏进了书袋里。” 教师播放第二幕《藏起老狼》歌曲学生演唱。教师领唱,全体学生齐唱。

(东郭先生心肠软,赶紧跳下地,说一句“别客气”,把那老狼呀嘛忙扶起,藏进书袋里。) 猎人急急忙忙地跑过来问:这位老先生,您看没看见一只狼从这里跑过去?他可是一只十恶不赦的恶狼,偷鸡、偷鸭、还偷鹅。真是饿极了,还吃人呢! 东郭先生:我、我、我没有看见,真的没看见„„(边说边坐在口袋上。) 猎人问:您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东郭先生紧张地说:是书,都是书。 叙述者:猎人看看远方,向树林深处走去。 教师播放第二幕《放出老狼》歌曲,学生高兴地齐唱。 (做了善事心欢喜,东郭先生好得意。瞒过了老猎人,放出狼兄弟,狼兄弟。) 东郭先生:得意洋洋地看着袋子,晃着头。 第二幕结束。

第三幕 叙述者:猎人走后,东郭先生把狼放出了布袋,狼出来以后,看见东郭先生白白胖胖的,顿时起了杀心。 教师播放第三幕《狼起杀心》歌曲,学生一起演唱。

(躲过劫难不容易,老狼舒了一口气。看看东郭先生白又胖,那个口水往下滴。)

东郭先生说:猎人走了,你出来吧。 狼摸了摸肚皮,看了看白白胖胖的东郭先生,狡黠地笑了! 狼狡黠地说:先生啊!我刚才为了逃命跑了几十里路,又在你的书袋里憋了这么半天,已经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我想„„吃东西啦! 东郭先生慢慢地说:我哪有什么吃的啊„„ 狼露出狰狞的面容:那你就好人做到底,让我把你吃了吧! 表演小组演唱第三幕《仓惶逃命》。

东郭先生领唱,所有同学齐唱。拿打击乐器的同学为歌曲伴奏。 东郭先生吓得抱头鼠窜。(东郭先生四下乱跑,狼在后面不停地追。)三幕结束。

第四幕 叙述者:东郭先生仓惶逃命,老狼在后面紧追不舍,这时来了一位农夫。 所有同学一起演唱第四幕《叙述者的歌》

东郭先生大声喊

快来救救我! 农夫说:发生了什么事? 东郭先生说:我把它藏在装书的口袋里,救了它,它还要吃我!你快来给我们评评理!(东郭先生指着狼) 农夫摸摸胡子说:原来是这样啊。 农夫对狼说:这么个小口袋怎么能装进你这么大的东西呢? 狼听了着急地说:怎么进不去?(边说边钻进口袋。) 叙述者:这时东郭先生和农夫连忙把口袋扎紧。 农夫说: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

东郭先生:我打死你!打死你! 全体学生齐唱第四幕《叙述者的歌》

东郭先生惭愧地低下了头。

叙述者: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表演结束了,谢谢大家,再见!

三、课堂小结

篇11:小学四年级语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19世纪丹麦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的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2、说说你对安徒生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交流)

3、老师简介卖火柴小女孩的写作背景。(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读文情况。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互相帮助理解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提出要求。

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自渎,思考勾画,共同学习。

篇12:小学四年级语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主备人:叶素菊 审核人:张伟元 温月云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及展示台。

二、教学目标:

1、背诵日积月累的名言,说说对这些名言的理解,从中进行情感陶冶。

积累一些古代名言,体会古代人对成长、对于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看法,从中受到启迪和激励。

展示、交流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体验成长的快乐。

2、3、三、教学重、难点:

1、2、体会名言的含义,从中受到启发和激励。对“作品”展开评价。

四、教学准备:

写好名言的卡纸 写好意思的纸条 双面贴 书签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班的墙上挂着是什么?(名言)哪位同学把它读出来?(指名朗读)你们喜欢名言吗?(喜欢),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名言?指名说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些古代名言。

(二)、学习名言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反复朗读。(要求:读通顺流利)

2、谁来挑战读书呢?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句。(纠正读音)

3、评评谁读得最棒。(给他奖小奖章)

4、同学们,你们能读得比他更棒吗?(全班齐读名言)

5、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再读名言,说说你对名言的 理解或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体会。(1)小组讨论各自对名言的理解和体会。

(2)全班交流,互相补充。(师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多发言)

(3)学生说名言,师卡片出示名言,纸条出示意思。

有志者事竟—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解,事情终究会取得成功。师:能不能联系实际举例说一说呢?或用上这句名言说一两句话。

生:xx同学经过刻苦学习,这次考试终于获得第一名,真是有志者事竟成。生: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宇宙飞船终于登上月球,真是有志者事竟成。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好事再小也要去做,但坏事再小也不能去做。

师:拿出好人好事登记表,表扬同学做的好事。

师小结:这些同学做的好事虽然微不足道,但是能体现他们的好品质。我们 从小要养成做好事的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师: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讲偷针的故事)

师:是呀!莫以恶而为之。同学们能举例说说我们身边什么事不能为之?

生:不能乱丢垃圾,乱画墙壁,乱吐苦水、、、、、、生:不能偷东西,捡到东西不能私藏,、、、、、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好,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做个好学生,好孩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道德行为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敗毁在于因循苟且。师:谁能举例说说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生:xx同学,他的成绩很好是因为他学习很勤奋刻苦,所以说业精于勤。生:xx同学,他的成绩不好,因为他学习不认真、贪玩,所以说荒于嬉。、、、、、、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好,大家要认真学习,把学业学好,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要勤学多思。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几句诗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勉励人们应该紧抓时间做有意义的事,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师:你们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时间一去不返回。生:要珍惜时间。

师小结:那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三)背诵名言,积累名言。

师:同学们喜欢这些名言吗?(喜欢)那么我们把它背下来吧!(1)背诵竞赛。(请几名同学上来背诵)(2)积累课外名言。

师:同学们背得好,那么我们会运用吗?

师举事例,生说出相应的名言。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自己喜欢的古人名言撰写下来,赠送给你的同桌。

(四)展示台

1、谈话引人

同学们,老师布置你们办《成长》的手抄报完成了吗?

2、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1)小组讨论自己的作品是怎样设计的,有什么特色等。(2)展示交流。老师挑选几张作品贴在黑板,请同学们评价。

(3)从几方面去评价:a、手抄报整体效果如何?(是不是既美观又大方,书写有工整)b、所办的内容是不是关于“成长”的话题,是否同学自己的作品。C、图文是否相符,文是否感人,等方面进行评价。

4、总结评奖

师:同学们,这次手抄报办得不错。我们的成长是快乐的。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也可以把我们学过的知识能办成手抄报,留住你们成长的足印。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后面的墙上。大家转后身来坐,评评谁的作品最棒?

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效果奖、最佳内容奖、最佳合作小组奖(颁发奖章)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很认真,也很棒!那么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

六、教学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日积月累(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解,事情终究会取得成功。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好事再小也要去做,但坏事再小也不能去做。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道德行为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敗毁在于因循苟且。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几句话感叹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勉励人们应该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课外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上一篇:水果沙拉制作教案下一篇:行政统计岗位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