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024-08-22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共8篇)

篇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保留预算会计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明显地向企业会计制度迈进了一大步,使两种会计核算方式的差异相对缩小。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相关政策的出台,现行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需要,对当前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固定资产支出核算科目过多,直接影响当期损益的结果

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时,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核算: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在建工程”等科目,即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净资产不变,更不会影响当期损益。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按事业会计制度规定:根据资金的不同来源渠道,借记“事业支出——设备购置费”、“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这样,购置固定资产的核算可以影响当期损益(使用支出类科目),也可以不影响当期损益(使用基金类科目),使得事业单位通过“灵活”掌握固定资产开支渠道调节当期损益成为可能。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规定计提折旧,不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量和净资产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从购置、建造完工入账到报废,会计账面始终反映的是原值。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或技术进步等原因而减少的价值在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得不到体现。另外,固定资产报废的核算是同时减少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造成当期净资产的保值增值与前期相比缺乏可比性。这样,少数单位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有可能对应注销的固定资产不作会计处理,这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将产生差异,并随时间的推移其差异越来越大,导致账实不符,造成事业单位资产总值反映不实。并且,事业单位的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均属于净资产,是国家所有权数额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对其拥有充分的使用权。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中的固定基金与固定资产相等,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不变,故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也不引起固定基金的减少。而计提固定资产修购基金时,又相应增加了专用基金,这就使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既包括固定资产原值,又包括提取的修购基金,造成重复计算和虚增,使事业单位提供的净资产信息失真。

三、“应缴财政专户款”的核算问题

会计制度在“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中规定,“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收到应缴财政专户的各项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上缴财政专户时作相反会计分录”。在“事业收入”科目中规定,“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单位收到的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也在本科目核算”。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事业单位将代收的应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看作是自有资金,直接记入“事业收入”科目的贷方,在上缴财政专户时,另作“其他应收款——应收财政专户款”处理。甚至有的单位干脆不执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坐支预算外资金问题严重,曲解了国家政策及会计制度。当前预算外资金上缴财政有三种方法:按全额上缴形式,按比例上缴形式以及按结余上缴形式。其中,按比例上缴和结余上缴形式,笔者认为应该取消,因为这两种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它与制度本身也是相矛盾的。单位平时取得预算外收入时,应先全额通过“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核算,然后定期全额上缴财政专户。事业单位对预算外资金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监督检查,防止财政资金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empirenews.page--]

四、资产管理意识薄弱,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会计制度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中规定,“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各种款项。如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存入保证金、应付统筹退休金、个人交存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应付投资者的收益等”。但有些事业单位为了隐留部分收入,增加单位资金使用的自主权,就将应该作为预算外收入的资金不作为预算外收入,而是列作往来性的“其他应付款”挂账,被检查出来就转作收入上交,没有被发现,就长期放在“其他应付款”中,供单位周转使用。还有的单位将利用职权代收的有关基金、资金不及时解交,长期悬挂在“其他应付款”中,利用“其他应付款”科目来长期隐留合法收入,使该往来科目变成了隐留合法收入的“蓄水池”。另外有些事业单位在“其他应付款”中以科室设置户头、,列收列支各科室组织的收入和花费的开支。还有些事业单位将向有关单位收取的费用、手续费等,不列作收入,而是在“其他应付款”中一收一支,隐藏了单位的一部分收入支出,利用“其他应付款”的往来名义,行小金库的收支之实。这样“其他应付款”的部分账户就演变成了单位小金库的“代名词”了。因此,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其他应付款”科目的管理,防止预算外资金的流失。同时,事业单位不计算盈亏,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也使不少单位缺乏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普遍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现象。这些单位只注重向上级打报告伸手要钱购置资产,却不重视资产的管理和合理使用,不重视挖掘资产潜力,提高设备利用率,由此造成账实不符,家底不清,闲置浪费,以至国有资产流失。

五、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损耗程度

事业单位的日常活动,必然引起固定资产的损耗。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提取的修购基金,专门用于单位固定资产的修购或购置,修购基金是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并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中的维修费和更新改造费中列支后转入的以及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形成的。但是,事业单位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多少与单位固定资产的损耗之间不存在比例关系,所以,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的修购基金,也不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制度在“固定资产”科目中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2)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另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可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但目前有些事业单位是按照企业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来核算的,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像电话机、简易木器具等办公设施,这类物品的价值只能是越来越低,且这类物品易损易坏,更换比较频繁,且核算的工作量较大,故笔者认为,最好能适当提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同时增设“低值易耗品”科目进行核算,如果一次性购进批量的这类物品,可在一定期限内分次摊销;如果零星购进这类物品时,可直接列支。这样也更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实物资产管理。[!--empirenews.page--] 对此,笔者建议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的具体方法,改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增设“累计折旧”科目。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可以累计折旧抵减调整固定资产原值,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和其新旧程度,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互一致。这样,在会计报表项目中列报的固定资产是净值,从而反映出事业单位实实在在的资产数额和偿债能力。通过计提折旧,还可以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从而反映出事业单位在从事各项事业活动和经营活动中的成本和费用,能为固定资产的更新较稳定地积累资金,保证固定资产适时更新,促进事业发展,促使事业单位增强成本费用意识,加强资产管理,减少盲目采购,节约资金,提高效益。

篇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会计制度做出了一些调整,以适应新的事业单位的发展形势,事业单位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其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我国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但是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与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与完善的对策。

关键字: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问题 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业务活动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机构,其资金的使用和配置不仅关系着自身的发展,也关系着其承载的社会职能的执行。所以,事业单位的会计作为管理资金运行和统计的重要工作部门,要引起相关的管理人员和部门的重视。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同时也能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范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提高事业单位的行政办事效率,强化事业单位的职能。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总额在逐年增加,在这种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结合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环境,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使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存在局限性,不能满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的复杂化、多元化发展,以及预算会计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经济对政府资金管理的需要。一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虽然能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将本期全部现金作为本期的收入,本期的全部现金支出作为本期的耗费。这就使得当期成本费用反映不真实;单位的资产和负债反映不全面,造成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负债。二是经常存在每个会计内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如果某项费用并非每年发生,在发生费用的,支出增大,造成当年结余减少,使当期收支不配比,计算的结余也不是真正的结余;三是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只能在实际收到拨款单据时按拨款金额确认和计量购入的材料物资,如果采购过程跨,则不能完整反映该项经济业务活动。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普遍弱化,普遍存在着重资金使用不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中心注重核算而缺少监督的状况。一是事业单位会计多为记账会计,只要求账务处理无差错,与业务控制脱节,忽略了财务报表与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二是单位内部控制体制、制度有待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制不畅。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立内审机构,已建立内审机构的单位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单位内控制度有待完善。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

(三)部门预算在编制中存在缺陷,预算执行中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一是部门预算编制在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严谨,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在预算执行方面存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

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等现象。

(四)会计核算方法、费用列支标准横向之间不可比。由于各单位会计对会计制度理解上的不同以及为了人为控制支出,造成各单位对同样性质的款项会计核算方法不尽一致。一是专项资金实际上有些单位列入暂存款核算;二是住房基金、住房维修基金,行政单位单位一般将其列入暂存款核算;三是某些收入类款项,未作收入入帐,将其列入暂存款核算;四是支出列支科目随意性大。

(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合理,不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固定资产的更新是从收入中按比例提取修购基金来补充的,不能及时反映出固定资产真实的使用情况。一是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一直以原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使固定资产购置直到报废的整个时间段内,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数值都不发生变化。忽略了固定资产在实际使用中发生的损耗,虚增了资产和净资产总量,造成资产信息的失真,不利于报表使用者正确了解资产、净资产的使用情况。二是由于不计提折旧,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原值与净值相差越来越大,发生价值背离。固定资产在报废、毁损、丢失时,按原值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损失,难以划清责任。

(六)核算工作没有按照对应的会计制度开展。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在进行会计事务的处理时,有些是根据《事业会计制度》的相关制度执行的,但是有些财务事务的处理却是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执行的。同时,在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核算项目随意编制的问题,例如在对单位的“结余”项目进行处理时,由于前期的财务核算工作存在着问题,导致账务工作不符合实际情况。而在之后对财政专项资金等进行处理时,不能按照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进行处理,依然采用常规的拨款方式进程处理。这种情况导致了财政拨款数目急剧增加,所缴纳的税金在“事业支出”项目中有所反映,但是没有在“应缴税金”项目中得到体现,没有对税款的缴纳情况进行真实反映,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财政监督管理不力。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这种性质对其财务行为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1)看银行存款、花钱。“有钱不花,过期作废”的错误观念比较严重;(2)较少关注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行政事业单位很少会通过会计信息资料分析资金支出的合理性。

(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直接来源于财经专业的很少,大多数会计人员是从其他岗位转岗而来,或直接由其他岗位人员兼职。部分会计人员连从业资格证都没有,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直接影响会计工作质量。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进的对策

(一)推行权责发生制,参照企业的权责发生制改进收实现制。

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或提供服务而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和为开展业务或其他活动而发生的资金消耗和损失,不论这部分款项是否已收到和实际支付,都应作为收入和支出全部登记入账;而根据收付实现制要求需要等到款项收到和实际支出才作为收入和支出全部入账,则很可能把本期发生的业务收入计入下期、业务支出转入下期。这样会计报表体现出来的收入、支出并不能准确的反映本期业务的所得和消耗,使得期末收支结余不真实。会计信息的失真会直接影响领导者的决策,有可能导致财政危机。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只有在提供服务时才加以确认,而且在接受服务以后,就应该将相应的义务确认为当期费用,并将其作为债务列入资产负债表,这样,财务报表就要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财政状况和运行成果,同样,权责发生制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所有的经济资源,以便于对有关资产的管理和维护。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会计信息更能全面反映单位财务的实际状况,使事业单位有效的规避风险。

(二)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体制。

充分发挥财务报表作用,注重财务分析,发挥辅助决策职能作用,通过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和矛盾,对财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预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分析数据,发挥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职能,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结合单位具体情况,对会计人员加强培训,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组织会计人员参加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大力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明确工作职责在单位经济活动中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和监督。设立内审机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

(三)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合理编制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掌握单位本身方方面面的情况,又要考虑系统、行业状况;既要着眼于需求,又要考虑历史,预测未来;既要满足单位业务发展需要,还要考虑国家财力;既要讲求局部效果,还要考虑社会整体效益等等。预算执行过程中,强化开支计划性,合理安排项目经费;严格经费支出管理,建立严格的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和经费开支报销程序,杜绝挥霍浪费现象;统筹安排使用各项经费;加强经费开支的事前监督;健全单位财产物资的管理。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定期分析考评,及时了解经费开支进度和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经验,采取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四)规范会计核算方法,增设相应科目;明确经费开支标准,规范经费支出渠道。在科目体系中增加行政单位“上级补助收入”及“上缴上级支出”等科目。目前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无法核算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经费补助收入和下级单位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统一执行,只有通过执行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才有可能遏制各单位在费用支出上互相攀比,滥发钱物的现象。

(五)改进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现行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量标准不太符合实际,而企业的固定资产准则取消了固定资产价值方面的硬性规定,只是提供了一个确认的基础,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于自己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等。事业单位应据此调整固定资产的范围,简化工作手续,提高资产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一是由于事业单位费营利组织,具有公共事业和产业双重性质,其固定资产也需要保值增值,在折旧方面应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可借鉴企业固定资产准则中规定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这样既可以正确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值并真实、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净资产以及盈余情况,还可以兼顾合理避税。二是在会计核算上废止计提修购基金制度,建立事业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折旧基金”科目,同时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可采用直线法,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同时在固定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参考文献: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曾尚梅、袁继安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事业单位会计》 索晓辉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1

篇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

不同事业单位会计在会计科目和核算内容的设计上都有所不同, 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预算表报口径不一致, 出现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差、可理解性不强等问题。随着各个地区文化、体育、教育等事业的发展, 事业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 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数量有限, 不能从整体上反映事业单位的全部经济业务。

(二) 会计计量基础存在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就是对于收入和费用按照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将收入确认为收到款项的期间, 将费用确认为支付款项的期间, 而不论其是否归属本期。

1. 反映的会计信息不符合配比原则

采用收付实现制虽然能使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得到客观反映, 但是它不符合会计收支的配比原则。事业单位在某一年度取得的收入可能是以前年度应收而未收到的款项, 本年度所发生的支出也可能是未来年度将实际分摊的费用, 这样就会导致事业单位存在因跨年度收支而出现本年度收支结余不实的情况。

2. 不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结余

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时, 事业单位的结余就是当年实际取得的收入与支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这样可能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误区:一是虽然从账面上看反映的事业结余比较多, 但实际上该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很差, 因为大量的预算被安排在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而暂时未能支出的项目上;二是一些事业单位为实现当年的收支平衡, 人为地将下期的收入或支出列入本期, 也可能将本期的收入或支出列入下期, 从而使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

3. 不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

在收付实现制下, 凡属本期收到现金的收入, 都作为本期收入;凡属本期支付现金的支出, 都作为本期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 事业单位会对发生的应收未收、应付未付等项目不予反映, 使得单位的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不真实。另外, 一些存在营利性附属单位的事业单位, 这些附属单位一般会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 而事业单位则采用收付实现制。这两种会计核算所反映出来的资产和负债将很难在会计资料中一致。因此, 收付实现制会导致会计信息不符合实际, 缺乏真实有效性, 不利于事业单位准确计算成本, 形成低成本、高效益的经营观念, 也不利于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分析。

(三) 会计核算实务存在的问题

1. 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

按照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核算, 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并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该制度规定, 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价值不计提折旧, 通过提取基金来进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修理和维护。因此, 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只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 对资产总量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磨损等导致的资产贬值不予确认, 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同时, 事业单位将购入的固定资产的全部费用列入当期支出, 不符合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原则。

2. 无形资产的核算问题

首先, 事业单位往往会忽略对本单位无形资产的入账问题, 即使有少数单位对其入账, 也仍然存在着核算方法不健全的问题, 很难对无形资产进行准确的计量;其次, 事业单位对现有的无形资产没有足够的价值观念, 从而导致无形资产的闲置;再次, 事业单位对于一些新的科研成果, 既不将其转化为生产力, 又没有及时的向社会投资取得投资收益, 造成了对无形资产的浪费。

(四) 会计报表披露存在的问题

1. 不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收支情况

事业单位会计的财务报告中, 只反映了各项收支业务的实际发生数, 而没有反映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之间的差异, 不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同时, 收支类项目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中同时反映, 形成报表项目重复列示。另外,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 预算外资金形成的支出应当在收支表中单独列示,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很难将支出划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列示, 从而很难确定事业单位的净支出。

2. 不能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净值

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 资产类中的固定资产和净资产类中的固定基金均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 并且一般情况下是按照相等金额列示的。但由于受到科技进步, 生产力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 固定资产本身会发生贬值, 使其历史成本高于实际成本, 同时固定资产的重置成本也将会降低, 从而使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得不到准确计量, 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事业单位的实际资产和净资产情况, 无法合理估计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潜力, 也不利于同类资产之间的横向比较。

(五) 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我们开展反腐运动, 规范市场行为, 但这种制度只有在与当事人的意识形态相吻合时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

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一) 健全和完善国家的会计报告体系

为更好的开展事业单位的会计活动, 我们应该建立完整的会计报告体系。事业单位财务报告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主要承担者。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体系主要反映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不能具体反映其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 因此, 财务报告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完善。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应当参照企业的财务报表体系, 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三个部分。会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表, 收入、支出表及基金余额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和若其他附表。其中资产负债表用来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状况;收入、支出表及基金余额变动表用来反映事业单位的实际收支状况;现金流量表用来反映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现金流入、流出的全貌,

(二) 转变会计核算基础

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 一方面, 不仅与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和客观性原则相符合, 还能使单位的业务收支及结余情况等得到如实的反映。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核算是以资金的实实际收付为依据的, 因此它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仅仅是资金的流动情况, 并不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真实客观性, 采用权责发生制计量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本单位收入和支出的运动情况, 同时对资金的预算能够进行合理的安排。另一方面, 权责发生制能正确核算成本, 有效计算利润, 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益。因此,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应逐步实现向权责发生制的过渡。

(三) 正确反映资产类要素的价值

首先, 事业单位应该在会计报表中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按照企业会计中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同时取消“固定基金”科目, 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 在资产负债表中增设“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项目, 采用适当的折旧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以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其次, 事业单位要对各种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的计价和摊销, 保证无形资产的价值得到充分利用和补偿, 使其为单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完善, 对增强会计资料的有效性和核算口径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单位, 应使其领导尽快完成思想意识上的转变, 调动财政部门的积极性, 并尽快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相关规定, 使事业单位的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得到统一处理。

三、结语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预算管理, 适应国库管理制度的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形势下, 我们应当正确估计事业单位会计的发展趋势, 积极探索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中的服务作用, 使其更好地满足国家宏观管理和经济决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家丽,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其改进, 经济师, 2007年第4期

[2]董炳为,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及其改进措施, 财会研究, 2009年第6期

[3]王琦, 李占红,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的改革, 中国总会计师, 2009年第75期

篇4: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事业单位面临的会计核算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出现了诸多问题影响着单位会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会计核算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优化会计管理工作模式,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针对目前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进会计核算工作模式,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为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影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凭证填写不完整。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的工作规范和标准,工作人员在填写原始凭证时经常会出现漏填、少填的现象,导致部分原始凭证不符合会计核算的要求,甚至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第二,还存在会计凭证造假的现象。会计凭证造假包括会计凭证内容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不符,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等,这也是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第三,部分事业单位在会计科目设置、记账方式选择、会计账簿设置等方面都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严重的还会出现会计工作人员私自涂改账目的情况,非常不利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会计核算实务存在问题

目前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实务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是对资产的管理、核算、监督等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按照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时候,可以只核算账面价值不计提折旧,至于固定资产的修理和维护往往通过提取基金的方式来实现,这样的核算方式导致事业单位账面信息并不能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另外,在收付实现制的要求下,事业单位在购入固定资产时的费用一般作当期支出,不符合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原则,容易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第二,第二,无形资产的核算问题。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对一些科研成果、新技术等无形资产还没有提起重视,对无形资产不入账,即使入账也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办法作为依据,导致无形资产被遗漏、闲置,造成浪费,最终影响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会计核算监管不足

事业单位财会工作需要各部门协调合作,各司其职,才能保证各项经济相关的活动顺利开展。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现有会计核算制度中,还缺乏必要的会计核算监管机制,存在诸多不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的现象。比如,部分单位存在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没有按照会计内部牵制制度进行人员设置,导致会计交接环节不严谨,甚至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进行违规操作,极大地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另外,由于事业单位属于社会服务性质的组织,并且由国家和政府全额拨款,这就使得单位对财务监管、预算等工作不够重视,容易出现资金用途不清晰,资产处理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四)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高效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保障,部分事业单位由于长期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对会计内部控制认识不全面,忽视了内部控制工作对于提升会计核算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以及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效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较为混乱,无章可循。因此在新时期必须加以改进。

二、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会计核算工作的前提,必须引起事业单位的重视。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会计工作流程和相关的标准,要求事业单位严格按照规定开展与会计相关的各项工作,规范填制会计原始凭证,杜绝弄虚作假,科学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会计核算人员要严格审核各种凭证、票据等,按照要求填制和记录会计账簿内容,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为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此外,目前事业单位使用的收付实现制核算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因此可以考虑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过渡到权责发生制,这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和客观性的原则,而且通过正确核算成本、计算利润,使账目信息能够更准确、更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收支活动以及资产价值的实际情况,客观性和科学性得以提升。

(二)规范资产类要素的核算

针对目前事业单位在核算实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规范资产类要素的核算,并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核算制度。首先,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处置、清查制度,制定严格的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等审核流程,同时做好相应的会计核算,按照要求计提折旧,保证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其次,对于无形资产。事业单位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的无形资产核算制度,对各种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的计价和摊销,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价值,为单位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完善会计核算相关的监管机制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单位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机制,保证会计相关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高效开展。首先,事业单位要明确财会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使其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其次,单位要完善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加强与会计人员的交流沟通,以便及时发现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另外,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制度和监督机制进行,同时也要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安排。比如对于采购部门来说,就要重点监督会计核算工作是否与采购的的整个流程相符合,通过严格的审核保证企业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四)加强会计内部控制

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是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有效途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为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保障。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首先就要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明确会计相关的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以及工作内容等;其次,事业单位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制度,尤其是预算部门和核算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使单位的各项资金都得到高效使用。此外,事业单位还要提高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在改善单位会计工作环境中的作用,强化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合作,加大力度落实审计整改,切实帮助单位解决会计管理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建立必要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会计核算、会计处理等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进而有效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提升会计工作质量,进而使得单位整体的会计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五)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与核算都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政府拨款,因此在预算管理方面一直采取的都是比较粗放、传统的方式,主要表现在财政资金分散支付,对单位的资金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很容易造成资金浪费。因此,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在开展核算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预算管理,结合实际科学的设定事业单位各部门的预算定额标准,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进行全过程监督,为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小结

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单位清楚的认识到当前的发展形势,以及目前会计核算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加强内部监督与控制,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进而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傅荣.浅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3,18:26-27.

[2]陈淑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企业研究,2014,12:98-99.

[3]陈文裕.基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5,18:99-100.

篇5: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深化改革与高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管理者,其会计核算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如何改变不适应的传统会计核算模式,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完善其运行体制以促进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文章将进一步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进行研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为了更好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管理者与公共服务的职能部门,是社会经济发展地宏观调控者,其中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核算体系和运行机制起到十分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运行机制已经逐渐突显出其弊端。因此,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能够跟上社会与时代发展的脚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性与作用

行政单位是我国政府的主要组成单位,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两者是国家权力的主要执行部门,肩负着国家治理重任,需要以过硬的服务质量与水平,不断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会计核算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管理工具,反映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情况,是执行决策、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依据,对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职能,提供公共服务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科学、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市场经济高速、平衡发展的重要保障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不仅仅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向和使用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更是对这些资金流向进行分析,以反映国家预算工作的执行落实情况,同时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依据,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平衡发展作出一系列的调整作用。只有准确、科学、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才能反映出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以便于国家对公共财政资源做出合理的配置,促进市场经济高速、平衡的发展。

(二)准确、高效、合理的会计核算是行政事业单位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

准确、高效、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及时动态的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提供真实、准确、有效的财务信息,从而使领导做出正确的判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资金管理,会计核算中心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出准确、合理的预算,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每一笔资金都能得到准确、高效、合理的运用,杜绝无预算时的资金克扣、挪用等违规违法行为,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可以保证会计日常工作有序进行,并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和信息质量,从而保证会计核算资料能够真实、系统与及时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因此,准确、高效、合理的会计核算是行政事业单位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

(三)系统、完善的会计核算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只有系统、完善的会计核算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行政事业单位起到重要的管理监督作用,对于那些不合理的支出和票据不予受理和报销。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各项收入漏洞,让行政事业单位那些想以权谋私的人有所顾忌,减少和预防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一些违规违法行为,防范了国有资产的损失,从而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虽然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过程,但在实践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不少普遍性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者对会计核算不够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执行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主要职能部门,国家对行政单位考核主要是以经济发展指标来衡量单位的主要领导者,忽视了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指标的衡量及内部控制地管理,造就了领导者轻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看财务指标及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难以开展,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实。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有力的监督

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时间较短,没有形成对内部控制体系强有力地监督检查机制,造成行政事?I单位对内部控制缺乏有效认识,认为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作用并不大,只是一种形式。大部分单位根本没有完整的财务核算管理运行机制,就是有财务核算管理运行机制也只是作为摆设,根本不按标准管理制度运行。一些单位根本没有创建严格的内控机制,很多单位财务机制不合理、不严格,会计核算也是走过场,这给单位会计结算带来了很多困难。同时受到传统体制的约束,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速度慢、依附性强,内部会计控制度存在可操作性差、执行力较弱等问题,没有实时、动态地对资本管制以及运用状况缺乏监管力度,对乱纪违法的事件惩罚力度不足,导致很多问题长时间没有进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运行效率低与监督机制差,这也给单位的一些违法乱纪行为提供了机会。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务人员级别低,难以对不合规的原始凭据予以劝退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即使是会计主管,也只是一般的工作人员或中层管理人员,难以进入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层面,对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决策参与权,也就无从谈起在单位中有很高的威望。同时行政事业会计往往做的都是得罪人的事情,对那些不合规的原始凭据要给予劝退,因领导级别低,甚至拿票据来的往往是你的领导,也就走进了两难局面,难以对不合规的原始凭据予以退回。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相对流动性不大,人员相对稳定,很多单位基本上都是老会计,业务水平不高,虽然经验丰富,但知识老化,还是按老一套的记帐方式与思路,难以应对会计制度日新月异的的变革,对会计电算化还是不适应。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又都是各自为政,又很少有组织参加培训与交流的机会,甚至有的行政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并没有取得会计证,也没有参加岗前培训,对会计业务知识生疏,责任意识缺乏,职业操守淡漠,只知道按领导的意图入账,做帐。从而漏洞百出,为单位领导提供了侵吞公款,以权谋私,获取私利的“终南捷径”。

三、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现状所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提出如下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一)?绦写怪惫芾恚?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领导级别

考虑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执行垂直管理,采取派出机构,人事权不隶属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领导级别,进入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层级。设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行政事业财务人员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决策,定期的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进行核算业务知识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有效的制衡作用。

(二)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能力,特别是现代网络知识、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培训,提高防范会计核算存在的风险,加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效率,才能真实、准确的做出财务分析,为单位领导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

(三)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章制度,研究开发智能财务系统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的有效渠道是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章可循,堵住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同时加大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防范各种财务风险的发生。

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核算体系建设,研究开发行政事业单位分行业统一的智能化财务核算软件系统,账务数字库进行统一管理,从中央到地方数字库共享,对各种原始票据、有关原始资料通过扫描保存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系统,以强大的数字库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进行核算、分析、形成各种报表。只要有权限的上级主管部门、审计监督部门都能清晰的看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状况,能对行政事业单位及上级有关部门提供准确、快捷的财务信息,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为国家提供决策依据,做好各项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能随时动态的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提供监督管理,有效的防止国有资产的损失。

在研究开发建立起行政事业单位智能化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进行智能化会计核算培训,实时定期的执行网络报账,对各项财务数字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情况下,信息、报表对社会公开,加强社会对行政事业的监督力度。

(四)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查、监管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实时、动态的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进全面的检查与监督,一旦发现违规问题,必须做出严厉的惩罚管理措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通过严厉的管理和惩罚逐渐的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同时,提高和国家以及社会监管机构的合作协调能力,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监督监察形成合力,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和其程序的流程性以及会计制度的完善进行监督,实现会计监管机构的最大价值。

完善、系统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需要所有行政事业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国家的重视,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智能化财务会计系统软件的研发,建立起强大的行政事业单位智能化的财务数字库核算体系,让人脑核算走上智能化的机器化核算,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效率,防范各种财务风险,防止国家资产的损失,提高公共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

参考文献:

[1]庄慧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探究[J].当代经济,2017(27).[2]肖林.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8).[3]倪霞,夏晓东,曹艳艳.会计核算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问题和改进[J].财经界(学术版),2016(23)

篇6: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从1981年3月10日中国第一家深圳物业公司成立至今,物业企业已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如今物业管理已成为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新兴产业,物业管理相关的规范条例也越来越完善和完整,但是有关物业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方面的规范却不多。会计核算是通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连续、系统地反映物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的过程与结果,对于物业企业的稳定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物业企业必须重视与加强自身的会计核算工作。

一、物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管理制度的缺乏和不完善

物业企业的发展时间不长,规范性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尤其是会计管理方面的制度。

物业企业有着自身的经营和行业特点,核算方法与商业和工业企业都有很大的区别,完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来进行会计核算是不全面的。物业企业会计核算中具体财务事项的会计处理和会计科目的设立需要更加完整的规定和办法,没有统一的规范就会导致物业企业的会计账目显得杂乱无章,也会造成会计核算存在一些漏洞,有些问题甚至会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2.营业收入会计核算不规范

物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来确认,使当期营业收入与当期费用相配比。但现在还有很多物业企业是用收付实现制来确认收入,即当实际收到业主交来的管理费等时才交由公司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这样不仅违反了《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及《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规定》所规定的收入确认原则,而且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各会计期间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影响了物业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3.专项维修资金会计核算不规范

专项维修资金作为物业企业代管的房屋共用部位维修基金和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应当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并定期接受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的检查与监督。专项维修资金应在规定的会计科目中归集与使用,产生的利息净收入也应转作专项维修资金滚动使用和管理,且按规定资金要放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心进行托管,分为首期归集的专项维修资金和日常收取的专项维修资金两部分。但是现在还有一些物业企业没有把专项维修资金放在资金管理中心进行托管,在账目上专项维修资金对应会计科目的归集与使用也不完善,导致无法正确的反映专项维修资金的明细使用情况和余额确认情况,物业企业总是规避接受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的检查与监督。

4.成本和费用会计核算不规范

目前,物业企业成本核算方式是通过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集中核算,这样会有利于企业控制和掌握下设管理处和职能部门的日常支出情况。但是,很多物业企业的财务部门集中核算成本和费用,却没有在此基础上按下设管理处和职能部门、按服务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进行精细化核算管理。在实践中,物业企业可能管理几个甚至几十个小区,提供多种服务项目,企业需要掌握每个小区的经营状况。不按照成本核算对象进行精细化核算管理,就不能准确的核算下设管理处的经营成果,不能正确的反映各项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不能正确分析出企业的优劣势状况。

二、物业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1.根据物业企业的经营特点来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

在1998年,财政部发布了《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规定》,简单规范了物业企业财务管理的适用范围、代管基金、成本和费用、营业收入及利润会计核算的相关解释。在1999年,建设部与财政部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物业管理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指出物业管理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再按照《物业管理企业会计核算补充规定(试行)》执行,补充规定包括了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和会计报表的编制说明。物业企业应该按照以上的制度与规定,再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内部管理的要求,制定出一系列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核算办法》、《收费员管理办法》、《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财产清查制度》《财务事项审批制度》《资金管理办法》《财务印章管理办法》等。有了这些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才能有序的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才能提高,物业企业的经营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2.利用物业管理软件按权责发生制来确认营业收入

现代化企业是处在信息化高效发展的时代,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企业管理是必然趋势,物业企业利用物业管理软件来开展工作,可以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及工作的正确率。会计核算按权责发生制来确认收入是符合《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及《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规定》相关规定的,利用物业管理软件每月编制收入信息就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来进行会计核算的最好办法。具体的会计处理如下:

篇7: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强化对医院会计核算工作重视力度,提升资源运算的严谨性。对在财务核算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加以防范与预防,可以及时处理会计核算事故,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医院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及医院的稳定发展。

一、现阶段医院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医院会计核算工作实际问题。我国医院中的会计核算工作起步较晚,在此其中存在核算根基薄弱的问题。在医院的经营过程中,核算只有在一些基础建设、项目进行中才会相对应的开展,这样直接导致了会计核算的不成熟。

2.医院会计核算过程中工作人员自身问题。医院会计审核管理是一项专业而严谨工作,对工作人员要求相对严格。在医院的会计审核管理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会计人员自身积累丰富经验的同时,医院应加强培养会计核算与医学领域的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但是在现阶段的医院会计核算过程中复合型人才可谓极为稀缺。医院会计审核人员由医学研究、会计金融以及会计核算管理专业的在职人员构成,成分复杂。这样难免会影响财务的工作效率及会计数据的不准确性。

3.医院会计核算制度不够完善,管理理念与会计制度存在差异。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是医院财务发展的前提。现行的管理体系与理念不甚成熟,存在弊端。在发展过程中,相关会计理念更新与发展导致了传统的规则管理制度、方法不匹配的问题发生,这不利于医院会计核算管理的发展。另外,在医学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无序竞争问题,导致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之间缺乏沟通。没有办法将会计自身核算功能加以实现。最终导致医院的相关研究项目无法正常开展等实际问题出现。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完善相关的会计核算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医院会计审核工作的整体效率与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医院会计核算工作完善措施

1.加强对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宣传,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认识与理解。在现阶段医院财务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基层科室医疗人员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不理解会计核算在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医院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要通过有效途径和举措,提高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宣传力度和医学行业人员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认识。具体为:首先,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可将国内外医院中的会计核算工作相关数据通过网络技术加以整理,利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管理人员,了解财务核算流程,加强其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其次,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汲取先进医院的财务管理经验和方法,结合自身实际完善财务管理,使医学从业人员了解会计核算工作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性,以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2.通过有效措施,培养医院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在现阶段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专业素质不强等客观性影响因素,导致现如今院内可从事院内会计核算的会计人员数量短缺。对此,医院要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力和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与质量。具体可在下述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加强岗位培训,提高专业技能的掌握能力。医院要为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岗位培训工作。根据医院实际状况和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各岗位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同时在财务结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财务部门反馈。

提高会计核算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能力;例如,针对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开展相关会计知识、经济管理理论知识以及医学知识的培训。其次,通过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培养复合型会计核算专业人才。在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可以对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提供深造机会,通过专业系统性学习,提高其专业技能,加强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有效性。最后,加强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通过职业道德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效率,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公正性、透明性,以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3.完善原有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制度建设。医院会计核算工作制度直接影响着医院的自身发展。在医院发展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状况以及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保证医院会计核算工作正常运行。在进行规章制度设定过程中要明确分析医院会计审核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完善会计核算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医院财务部门要严格遵守相关会计制度与管理法律,加强与管理部门的沟通管理,构建适合医院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系统,加强对核算成本的重视,根据合法的入账依据作出原始凭证。

4.加强对医院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重视力度,提高对医院的财务工作的内部审计效率。首先在医院的会计核算管理中要加强工作人员对基础的工作的重视,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进行水平可直接反应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质量。要保障医院的会计工作根据具体情况与基本制度进行合账,遵循基础会计制度进行建设,确保会计实行单独核算与建账,建设成本的核算要及时。其次,要通过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内部审核,加强对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监督,运用专项审计等手段,保障医院财务资金使用的规范性。

三、结语

篇8: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目前, 我国事业单位缺乏一套合理完善的制度来对会计工作流程内部进行监督和规范, 成为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稳步发展的绊脚石。[1]大多数事业单位在运营上还是使用传统的内部管理体制, 管理层对内部工作人员控制制度的意识不高, 管控力度不大, 部分工作人员工作出现敷衍, 松散等现象, 忽略了会计内部制度完善的重要性。整个事业单位的工作情况混乱不堪, 没有制度可依, 毫无秩序, 部分会计人员甚至利用工作职务便利, 钻制度的漏洞, 从中获取不法利益, 达到自己私利目的, 给整个单位和国家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

(二) 会计工作不规范

1.会计核算工作流程跑粗。会计人员对于原始的凭证存在不写, 少写, 或者漏写等粗心大意的行为, 这些做法都没有完全达到原始单据单最基本的准则要求。使得大量的的会计信息因为人为因素而导致缺失, 制约了工作进一步的发展。

2.原始凭证存在着虚假乱编的行为。很多凭证与单位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有偏差或者完全不一致。这种违规乱编原始凭证的行为在事业单位里面时有发生, 败坏了整个工作的良好风气。

3.很多事业单位记账的原始凭证根本不规范。实际金额、实际数量与实际项目的发生内容都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偏差, 导致大量的会计信息数据不明确, 影响会计行业最终的结算工作。

4.很多事业单位会计账簿在书写的格式上也存在着很多错误, 出现涂改、删减、后补等现象, 使整个账面看起来不整洁, 模糊不清。[3]

(三) 会计监查制度不完善

由于会计的监督检查机制工作不到位, 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缺少国家相关部门的配合监督, 很多事业的监管制度效果不佳, 上级的各个监管部门由于不及时对各项制度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导致很多重大违规现象的发生, 严重制约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健康发展。

(四) 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在我国很多事业单位里, 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法律意识薄弱, 心理素质不强, 抵挡不住各种利益诱惑, 让会计核算工作陷入了窘境。部分会计人员还为了一己私利, 弄虚作假, 想尽一切办法从中获取利益, 有些甚至触碰了法律底线, 受到法律的严格制裁, 败坏社会的风气。[4]

(五) 财务报告体系陈旧落后

在大多数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过程之中, 比较注重核算的内容和明细, 单纯为了的反映款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和去向, 明确资金是否得到正确的使用, 不被私人盗用, 对于财务成果的最后评价不在乎。但是当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很多事业单位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潮流, 越来越注重效益问题, 投资主体也跟着多元化, 这就要求财务信息必须要符合不同目的各种需求。但是我国事业单位当前大多数的财务报告体系都比较陈旧落后, 无法正确反映出当前的财务成果。所以就必须要求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国家的相关部门大力配合, 对财务报告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 力求构建出科学合理有效的财务报告体系, 让会计核算工作完成后可以得到正确的反映, 以符合新形势下发展的各种需求。

(六) 对固定资产的意识管理观念不足

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 大多数管理层普遍存在对固定资产不合理利用, 不注重等现象。因为不注重进一步挖掘资产的内在生产力和提高机器设备的使用率, 使实际项目跟账面数字不吻合, 数目混乱不清, 浪费资源, 导致国家固定资产的严重流失。在所有的日常行为活动中, 都必定会引起固定资产的消耗, 但是, 单位的日常收入和固定资产的消耗又不存在比例关系, 所以根本没有办法来真实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程度。

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解决策略

(一) 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要努力加强会计内部的控制力度。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意识到内部管理制度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建立健全完善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来督促会计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 让整个会计的工作流程井然有序, 有据可依。为此, 应该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让每个工作流程得到合理的管理规范, 然后制定不同岗位所对应的不同工作自责内容, 构建合理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二是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工作人员要多沟通, 及时反映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并互相协商后立刻解决, 让整个内部之间沟通交流毫无障碍, 提高整个工作流程的工作效率。三是每个事业单位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结合自身的优势, 利用现有的资源, 构建适合自身的管理制度分支。四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 还要加强各部门的应接能力, 在问题的发生之初, 可以有效的去控制事态的发展和当机立断的解决问题。五是对于表现优秀或者为单位做出贡献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 对于违规操作的会计人员严厉批评, 严重的还要进行纪律处分或者接受法律的制裁。

(二) 完善会计基础工作

做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要尽力完善好各种基础的工作。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个会计核算的最终质量。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每个工作环节上都要仔细认真, 对于原始单据不弄虚作假, 胡编乱造, 不能随意编写、删减或者修改。在账簿的书写格式上也应该要正确规范, 符合基本要求, 整个账面要保持整洁有序, 让阅览更加简便, 保障整个会计信息的高度准确性。

(三) 完善会计检查制度

监督管理工作在整个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起着重大的监管和推动作用。事业单位应该多加强与国家相关监督部门的配合, 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监管部门的督促作用。对各项工作环节进行定时或者不定时的检查, 例如会计工作的基础是不是合理规范, 整个工作的流程是否有序和是否满足最基本要求准则。整个财务制度是否完善合理。最后, 根据法律相关制度的规定, 把财务的相关信息情况公开透明化, 促使整个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四) 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素养

一个人的工作素养影响着工作质量的好坏。所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非常重要。为此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对于现有的会计工作人员培训再教育, 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和会计核算效率。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核心观,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高度责任感, 对单位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五) 改革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陈旧落后, 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完成后无法被财务报告正确的表示出来, 让管理人员在进行资产管理的时候, 模糊不清, 对今后的各项管理和预算工作无法做出正确的规划。所以, 我国相关的财务部门, 应该要与时俱进, 对财务报告体系进行大胆的创新改革, 使之更加完善, 达到当前形势下各种发展的要求。

(六) 加强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要深刻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树立新型的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工作模式并且落到实处, 尽力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让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尽力制度化、合理化、科学化、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功能作用。尽量避免给国家的固定资产造成流失。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基础工程, 充满艰巨性。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需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国家相关监督部门的大力配合, 不断地去探索和改革创新, 力求构建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来提高整个行业的会计核算质量, 让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发展之路更加长远和平稳。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应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会计基础工作, 完善会计检查制度, 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素养, 改革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加强资产管理的工作意识。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津庆.浅谈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J].学周刊, 2011 (35) :66-78.

[2]向天苾.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 2013 (7) :13-19.

[3]叶彩荣.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 2010 (4) :13-19.

上一篇:中国检察制度漫谈/张庆奎法律论文网下一篇:沟通心得体会 罗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