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产品先销售自己

2024-04-30

销售产品先销售自己(共8篇)

篇1:销售产品先销售自己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动机,从而有什么样的行为。有句老话:想做老板先从销售开始。每一个成为老板的人往往都是销售精英。销售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同时也都在不断寻找销售的方法和技巧。其实,销售是一门艺术,做销售,要懂得如何销售自己,才能销售你的产品。

首先是电话销售。

对方是透过你的电话了解了解你这个人,透过你的语言来接纳你,要不要同你继续交谈,要不要给你约见的机会。如果你没有十足的热情,你将被拒之门外。不要以为对方看不到你,你就没有热情,从你们交谈的那一刻起,对方就在感应你这个人的热情、服务、诚信等。销售的第一门槛就是让你的声音有热情、有自信,带着感情传去你的诚信和专业,如此才能获得拜访的机会;就算不能获得拜访的机会,也会受到肯定,肯定你这个人的素质,所以,言语的得体和热情非常的重要。

接下来是见面。

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都爱美,不管你的外在美不美、帅不帅,都要注重自己的形象,从衣着、礼仪得体开始,不要吝啬你的微笑。笑容是最有效的销售工具,也是人际交往中最锋利的一把刀。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对对方报以微笑,并用点头及简短的回应表示对对方的理解,不仅可以大大弥补自己的不善言谈,还能发挥微笑独特的魅力。每个人都需要灿烂的阳光,而你的微笑对于他人而言,就是灿烂的阳光。试问,谁会拒绝灿烂的阳光照射在自己的脸上?你的客户很有可能会因为你的灿烂一笑,而对你产生强烈的信赖感,大大提高了你们在一起合作的机遇。当然,这是指充满真诚自信的微笑,因为只有这样的微笑,才是最美的,这样的微笑,因美而变得灿烂。

对自己要有信心。

一个不自信的人是没有朝气的,一个没有朝气的人是很难让对方接受和信任的。因为对方无法从你身上看到他想要的效果,会对你及公司产生怀疑,就是想跟你合作,都会担心你能否做好,能达到他的要求吗?有效率吗?等等。曾经有一个客户对我的销售人员说:跟你谈没有用,要你的老板来跟我谈。面临这种问题,你将会如何?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核心,缺少自信,不管你多努力,都让别人感受不到你的阳光气息。

我们的一些新交往的客户,往往就是在我们言谈举止的失误中而失去的。人家不了解你,就一定会注意你的言谈举止,间接对你有所了解及肯定。客户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你能看懂多少也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不太明白,见到客户除了交谈些工作上的事以外,就没有其它话题了,有其它话题也不知从何说起,说又怕不对,客户不感兴趣,搞得自己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其实,与客户交谈也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提升自己,更要在每说一句话时观察客户的表情和动作,从客户表情和动作来判断客户对你的话题感不感兴趣,尽量多听少讲,不管什么问题,都不要太直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女人不要成为花瓶,男人不要只会做表面功夫,对自己产品的专业知识不够,也会导致自己无从开始,或者是答非所问,所以首先必须对自己的产品要了解、熟悉,才能快速地回答解决客户的疑问。你能替客户解决多少问题,客户就会对你充满信心。销售不是把单接了叫成功,而是能在接单的过程中为客户考虑了多少,接单后为客户服务了多少。因为我们要的是长期合作,而不是为了一次一张单而努力,更是建立友情,建立诚信的商业天下。

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的习惯,能使你赢得人心,能打造你的市场,打造你的人脉,一个人只有被肯定才能立足。

销售,只有先销售自己,才能销售你的产品

篇2:销售产品先销售自己

经过研究发现,所谓的沟通最本质、最基础的是销售人员的语文能力,很多沟通技能差主要就是由销售人员的语文水平太差引起的。其中主要包括:准确用词、逻辑表达、归纳总结等,这些技能基本上相当于初中三年级的水平。

一、用词要准确

不要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许多销售人员,甚至自信表达能力很好的领导都,经常是说不清楚想要说的事。就拿产品介绍来说,能够讲得让客户十分明白的销售人员并不多,能够让客户真正领会产品特点的销售人员就更少。这跟销售词汇的掌握有密切的关心。首先,客户并不是专业人事,很多你认为司空见惯的词汇,作为他来说非常的晦涩难懂的,不同的行业甚至是不同的人员,他们对于某些词语的理解是不同的,而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面对极不专业的客户,推销非常专业的产品。另外,即便是没有晦涩的词汇,不同的人员对于某一个词汇的理解都有不同的意思,尤其是中国的语言,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句话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如果销售人员与客户在词汇的内涵上出入很大,那么他们虽然在交流,但是,却象是在用不同的语言交流。因此掌握词汇的内涵就非常重要。第三,即便是词汇的理解没有问题,还有用词的准确性问题,多数销售人员并不能够掌握用词的准确性,即便语言专家都不能保证完全做到。在这一点上似乎是我们语言天生的缺陷。这让我们想起了小学的词语填空,就是一句话其中有一些关键词去掉了,让你在非常相近的几个词语中选择一个,以表达某种意思,当时没有感觉它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这是老师没事撑的。现在看来当时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准确用词不光能够提高表达能力,还能有效的提高客户的理解力。

二、表达逻辑要清楚

除了词汇之外就是逻辑表达能力。很多人表达不清楚与他的逻辑性有问题,这里面主要是内容的组织以及陈述的方式,许多销售人员非常习惯于滔滔不绝,说的问题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主线非常混乱,让人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对于他熟悉的人来说,可能能够明白他的意思,但是对于不熟悉他的客户来说问题就严重了。首先,客户需要非常仔细的听,并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才能够明白他在说什么,而客户具有这种归纳能力的人也并不多见,所以客户也就云里雾里的瞎听了。另外即便是客户能够听明白,那么,客户又有多大的耐心听这样的销售人员说下去呢?因此,在陈述问题的时候,不光要表达清晰,而且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表达清楚,

这让我们想起了中学的议论文。在议论文当中主题一定要明确,每段必须有相应的段落主题,每个主题基本上就是每段的第一句话,在陈述自己的观点之后再展开进行说明,不要上来之后没有主题就进行议论,这样会让人很难明白你在说什么,除了每段要有主题之外,段落之间必须有一条主线串联,这样可以让人明白你的说明层次。这些都是陈述一个观点的基本语文技巧,现在看来仍然十分有效。我们的销售人员逻辑差,恐怕与议论文学得不好有直接的关系。

三、善于归纳总结

交流中不光你要说明白,而且你要能够听明白对方的意图,这就需要较强的理解力,而理解力的核心就是归纳总结能力。在客户进行表述的时候,信息可能非常散乱的,有时还带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销售人员必须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某IT企业的一位销售人员正在跟踪一个国家重点项目,他已经与甲方打了一年多的交道了,项目方案反反复复出了十几个,一直没有得到甲方的认可。这时公司派了一位销售经理直接操作这个项目,在期间,这位经理发现,他们的方案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甚至可以说,十几个方案中的任何一个拿出来都没有问题,而问题出在销售人员的理解与表述上。销售人员不能够有效的提炼客户真正关心的要点,并从方案的角度进行针对性的说明,那么客户肯定觉得缺乏说服力。为此,他们重新组织了一次产品说明会,细致的归纳了客户关心的要点,并根据客户的要点进行方案展示,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其实,不光是大客户销售是这样,许多导购员面对个体消费者的时候,能够准确的归纳总结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善于聆听,指的不是用耳朵听,而是用脑子听。善于归纳客户想法,并能够有效抓住要点的导购人员,往往让客户感觉比较贴心、实在,并且能够迅速找到突破口,调动客户的购买欲望。

四、领导应当学语文

作为领导,重要的基本技能也应当是语文能力。我们发现很多公司的领导经常批评员工办事不利,没有按照领导的要求去做。这里面与员工自身素质确实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与我们的领导是否安排清楚了也有很大关系。而且我们发现,员工干不好70%以上是领导安排的问题,首先,领导是否说清楚了。很多领导在交待任务的时候,缺乏基本的语文水平,不能够让员工明白,比如:做什么、如何做、什么时间等等,逻辑混乱甚至相互矛盾。更为严重的是,帮派严重的企业领导安排任务时,似乎就是希望不让员工听明白,指令就需要含糊一些,这样可以明哲保身。

其次,员工是否明白。领导安排完工作,总是会问:是否明白了,多数情况下,员工都会回答听明白了,但是你一仔细深究一下发现他们并非真正的明白,或者是与你的设想有巨大的出入,这仍然是语文表达的问题。

因此,对于营销人员的沟通来说,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沟通不易看的大而全,而应当集中在最最基本的语文层面。

2.很多营销的失败就是由于语文水平太差引起的。

篇3:销售产品先销售自己

一、退而“织网”补漏洞

1998年, 国家对石油行业进行重组, 北方的油田、炼厂及国有销售单位尽数被纳入中国石油旗下。作为中石油主营销售区域的哈尔滨分公司, 经过10年的发展, 截至2008年底, 加油站拥有量为142座, 占哈尔滨地区加油站总数 (448座) 的31.6%。哈尔滨成品油市场需求量为115万吨, 哈尔滨分公司销售量达72万吨, 占市场份额的62.6%。也就是说, 哈尔滨分公司要用30%的网络资源为社会提供60%的油品服务, 网络建设的滞后成为哈尔滨销售分公司科学发展的“瓶颈”。这种资源配置的不对称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也给竞争对手留下了可乘之机。为了打破“瓶颈”, 哈尔滨分公司调整经营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 2009年, 制定了“186”科学发展战略目标———“一大工程”、“八大战略”、“六大战役”。“一大工程”即网络开发工程, 把网络开发作为“生命工程”和“一把手工程”, 集中优势资源, 举全公司之力, 开展了网络攻坚战。2009年, 新 (续) 建、收购、租赁、续租加油站16座, 其中新 (续) 建6座, 收购1座, 完成加油站租赁、续租7座, 还有2座等待省公司批准。收购加油站土地1宗, 完成投资计划10904万元。在此基础上, 2010年企业继续发力, 结合哈尔滨市政府“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 制定了《哈尔滨分公司2010年-2015年网络建设发展规划》, 到2015年, 哈尔滨分公司要新增加油站46座, 达到188座, 万吨级以上加油站要占总数的65%, 5年要迈5大步, 实现网络建设的新跨越。从此, 振兴网络的“一大工程”大幕正式拉开。

二、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转变发展方式, 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思想不解放, 观念不更新, 方式难转变。过去, 哈尔滨分公司对资产型加油站情有独钟, 以有多少资产型加油站而为荣。“联不如租、租不如收、收不如建”的家族企业意识捆住了企业的手脚, 失去了与一些系统外加油站的联合、收编的商机。中国石油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建设国际化的大公司, 这就是要走出去、引进来, 开展与国际、国内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实现全球资源共享。而作为销售企业, 更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才能切实履行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2009年, 企业提出:系统外年销量3000吨以上的加油站, 都要纳入我们的“系统”视线, 能联则联, 能租则租, 能收则收。不论资产所有权是谁的, 只要经营权为我所有, 就是我们的阵地。哈尔滨分公司算了一笔账:新建一座加油站一是先期运作难, 二是投入大, 三是数量少, 四是过程长。而收购、租赁加油站投资少、见效快, 可当年论证、当年立项、当年审批, 当年投产。同时, 收购、租赁一座加油站等于增加了两座加油站的销量。思路一变天地宽。2009年, 哈尔滨分公司取得了收购一座、租赁7座、报批租赁2座的好成绩。哈西供应区2009年抓住分公司网络发展年的机遇, 剑走偏锋, 专攻系统外加油站的租赁工作, 一举租赁了两座加油站, 其中泰能加油站今年已成为新培育的超万吨级站。泰能加油站坐落于绕城高速, 过往车辆多, 销量较大, 租赁经营后, 从8月份开业到年末, 销售量达到了4543吨, 成为租赁站成功的典范。

2010年, 哈尔滨分公司抓住哈尔滨市政府城市改造、道路拓宽升级的契机, 结合加油站规范化、标准化改造, 完成了新建加油站3座, 改造加油站6座, 收购加油站3座, 租赁加油站8座的目标, 其中, 收购、租赁仍是企业网络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靠品牌优势扩张市场

商场如战场, 在市场营销, 扩大销售收入的过程中, 只有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 才能在商战中取胜。在凭优势、拼服务、打品牌、增实力的市场竞争夺战中, 哈尔滨分公司的战略战术是:通过企业的资源、队伍、网络、品牌的实力, 在一个平台上与竞争对手公平PK, 促其经营难以为继, 寻找出路, 实现并购与租赁, 达到“双赢”。“点对点”, “多点对一点”打压, 非为不仁;控制资源, 查处伪劣, 净化市场, 非为不义。“药人的不吃, 犯法的不做”, 通过实力竞争, 让对手心服口服, 并在转让经营权后坐享其利, 互利双赢。2009年, 哈尔滨分公司集中优势资源, 打响了营销市场的“六大战役”。 (一是农柴战役。二是大工程战役。三是大用户战役。四是过境车战役。五是非油品战役。六是润滑油战役。)

篇4:销售产品先销售自己

既然是讨论心态管理,就难免让人想起中国国足的前主帅米卢——这位用“态度决定一切”指导言行的南斯拉夫老头,在2002年带领国足进入了从未企及过的世界杯,尽管最后带着九枚鸭蛋败兴而归,但这进人世界杯的壮举,多少年来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如今的国足,似乎早就成了扶不上墙的烂泥巴,让众多的球迷绝望到不再关心它,连骂都懒得骂了。哀莫大于心死,没有什么东西比这更糟糕的了。回头想想,其实米卢不仅是为中国球迷带来了几近巅峰的快乐,他在心态管理方面的“态度决定一切”的名言、“快乐足球”的理念,或许正是其相对国足其他主帅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态度决定一切”仍然是国足所需要的。如果,把这些放到我们对销售团队的管理上,也同样是有益的。

事实上,一支销售队伍就像一支球队,各种各样的心态问题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竞技状态——只不过球队是在绿荫场上围绕着皮球争胜,而销售队伍则是把赛场搬到了市场上,皮球则变成了市场占有率、销量、回款等等指标。

心魔不除,病难治。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就是销售队伍心态管理中的几个典型问题,让我们带领自己的团队“快乐”销售,迈向新巅峰。

困难这么多,我怎么做?

现实当中有不少的销售人员以及销售经理,当我们给他们部署任务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想到其中的难点,并把所可能面对的这样或那样的难题抛给你,希望你能把他面前的路都给铺平,最好是能够不做难事做易事、易事变成轻松事,却不会自己想着去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我以前的一位销售经理,当我提出把以前走OTC的一种功能性食品,由药店向商超渠道拓展时,他就会说“竞品已经先我们一步进去了,怕不好做?”——后来的事实却是,并没有比进OTC花费更大的功夫。当我又提出借势陈列去侵占某某木糖醇的专用陈列架的时候,他又会说“某某木糖醇咋个会干?店面的店长、店主怎么会允许?”——实际上,后来在没有花费什么费用的情况下,我们的产品就摆上了为数不少的某某木糖醇专用陈列架的顶端位置……总之是,你只要安排稍微有那么一点难度的工作,他都会向你提出相应的疑问,并摆出一幅面有疑难希望你最好能够改变主意的表情。

除非事实证明决策是错误的,改变主意收回成命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你总得让自己的团队与你步调一致,带着比较良好的意愿去做那些事情,而不是高估难度,连行动前的准备都懒得做了,最后把不少事都给搞砸了。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让自己的团队明白:命令不可商量,必须坚定不移的执行;

其次,告诉他们先做,碰到什么问题再回来说,而不是做都没做就开始这样那样;

其三,告诉他们你为什么这样决策,并不妨以启发式的方式与他们一起商讨解决办法,让自己的团队明白你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甚至还准备了对策;

其四,通过培训也好,传、帮、带也罢,去武装他们的技能,培养他们的狼性,由易到难一步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当他们有能力也有雄心去应对各种即将面临的难题时,先提要求再做事的情况就会减少不少;

其五,尽量正确决策,以成效让团队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力,树立专业威信。这一点往往对那些刚上任的销售管理者比较管用。

以上是关于“仇难”的,与之相对的自然就是“喜简”。

能不能简单粗暴点?

为什么有许许多多的企业在卖场面前腰板都不敢直一下的任人宰割?因为产品本可以走多渠道的它们有60%甚至是更多的销量都来自大卖场和连锁。为什么又会出现这种局面?抛开渠道主辅之说,一大重要原因就是简单粗暴的抓大放小、“好吃懒做”——做沃尔玛、家乐福……区域连锁尽管门槛高,但不用去面对星罗密布的繁杂小店,既轻松又容易比较快的出销量,这多好啊!对为数众多的销售人员、销售管理者乃至企业领导者来说,这几乎就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

上面所例举的内容,看似和做决策的中高层管理者(尤其是那些钱少人也少的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有着更大的关联,因为他们才是一个组织、一个团队的主事人。其实不然!来自一线的销售人员和基层业务主管的影响很大。

以基层业务主管而言,本着省事省力又易出成绩的心态,许多人眼里都盯着大卖场、大连锁、小连锁及经销商等大客户,他们也从来不乏振振有辞,比如用“只要把有影响力的渠道做起来,其他小渠道自然会跟进来”诸如此类的话,一遍又一遍的向你鼓吹,一些不坚定的营销管理者就会逐渐由开始的反对变成默许;而就一线销售人员来讲,那些门面大而显眼的售点同样是他们的关注重点,只要我们去市场上转转,就会发现许多的空白网点连拜访都没做到过。但是,这对许多习惯呆在办公室看报表的营销管理者来说,都是不知情的。

以上所谈仅仅是我们的团队喜欢干简单粗暴事情的一方面。几乎所有这样的事例都会显示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不喜欢需要多费周折才能做成的事,所以就简单的按不费周折的方式去准备、去做——尽管重复做简单的事,正是我们获得营销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但问题是我们的人现在却连简单都想省掉,连盖楼的地基、柱子里面的钢丝都不想做。

可是这些东西都是必须要做的,咋办?

首先,业绩管理制度化。我们所有的制度都是从“人性本恶”的角度出发的,既然人性是恶的,制度就要恶起来,没得商量。

其次,作业标准化。铺货、陈列要达成什么样的关键指标?电话回访、亲临一线要做到怎样的程度?这些都要尽量做到标准化、可操作化,并深入人心。其实这也是一种吻合团队心态确保执行到位的让事情简单化的努力。

其三,坚持主见。不要轻易受到销售团队中某些人的负面影响,坚持你的决定一做到底。

其四,行进方向先找对,然后找到正确走路的办法。诸如渠道要一开始从单一渠道做深还是多渠道做广?是先做大渠道还是先做小渠道抑或齐头并进?是倒着做渠道还是从一开始就招商?这都要结合自身的资源及能力做出正确的战略决定。之后,就是制定、督导达成的步骤。

其五,让大家享受到正确营销的乐趣。正确做事自然更易成事,这是充满酸甜苦辣也是充满乐趣的,让大家分享到团队中成功者的经验,并给成功者应得的好处,促使大家有意愿自我挑战去。

管理能否松一点?

我曾碰到过许多如下类型的销售经理和普通业代:

制定产品团购价的时候,他们希望公司灵活一点,比如同一订单量范围的,也指望着能把单价定在15元到17元,而不是把它定死掉。

你给经销商的供货价本来是定好了的,比如单价5元,但他们在和经销商谈的时候,为急于成单,却会

把单价让到4.5元、4元。为了让你相信让价有理,还会不停的在你耳边吹,有多少家就因为这个价格谈崩了;我们价格上的变化,可以通过在返利和市场支持等手段的不同来调节。某些管理者立场稍有不坚定,就会怀疑不灵活点市场就做不开。

还有,合同上最好只留自己的手机不留公司的办公电话;指标最好低到没有什么压力;经销商、卖场提什么要求,我一下子搞不定的公司都最好可以答应等等。

不过这一让步,许多的问题就出现了。比如,就团购来讲,本来是17块卖的,最后业代可能只交15块上来;在经销商供货价及其销售政策等上面的“法外开恩”与过多差异,最后价格、政策、市场就会乱得象一锅粥。

但是,就我们销售团队中的大多数成员来讲,这并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他们所在乎的是如何更方便开展业务,完成摆在面前的任务和指标,以及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回报。所以,他们也总希望公司里的制度能够弹性大一点,对自己、自己的部门以及自己的渠道商能够管理松一些,能够获支持得利益。

管理上的松散往往就是企业堕落的陷阱,是需要尽力看管好不能松的。可是,条条框框太死,就难免影响主观能动性,来自销售团队的抗力又应该如何应对?

其一。尽量少留给人动歪脑筋的幻想空间。这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在任务指标、费率支持、价格等关键政策上要定死,不要在同样的基本条件下,留下可以讨价还价的空间;二是管理者要管好自己不要做随意性决策,当你开了一个口子的时候,再把闸门关上就难,就会有更多的人来促使你开更多的口子,口子一多洪荒显然就不远了。

其二,认清自己的局势,不要不切实际。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讲,往往存在资金及市场号召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在价格体系、政策、销售目标等方面制定得更符合实际一些,就会更有利于打开市场,销售团队在管理上动脑筋的问题就会少发生一些。

其三。做好区分,原则性问题不松。非原则性问题可以适当放放线。比如你可以申请特价,但要想超过警戒线搞砸价冲量就不行。

篇5:销售产品先销售自己

中国有句老话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其实这句话很直接的告诉我们朋友的重要性,朋友就是人脉,朋友就是资源,朋友就是财富。如果我们出门在外,仅仅想通过个人的努力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往往很困难,而是需要得到各色各样的人和各种方面的帮助。无论是做大事,还是平常的小事,人脉在这里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人脉资源的重要性。人脉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潜在的财富。虽然表面上看来,它不是直接的财富,可是没有它,你就不能及时的获取有效的信息,你就不能掌握独有的物质资源。相反,如果你知道人脉的重要性,合理应用你的人脉资源,当你想做什么事的时候,你会很自然的发现左右逢缘,事事顺心,财源滚滚。

二、如何才能深交朋友。坚持每天和我们的现有的朋友,超过一个月未联系的,进行短信或电话交流,知道朋友们的近况,带去我的问候,告诉他们我在意他们并思念他们。坚持每天都尝试去认识新的朋友,通过网络,通过一个个偶然的机会或者机遇,并把握好与他们的关系,取长补短。将业务上的客户变成朋友,他不仅仅是我的客户,我的上帝,更应该是我的朋友,值得我去尊敬,去赞赏,去关注,去思念。

三、成为最后的赢家。当生意做到最后的阶段,其实需要更加关注、重视、谨慎。不能让自己前面所做的工作都化作泡影,时刻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了解大环境的动向。知彼

篇6:销售产品先销售自己

有意思的是该企业给定了三个不同得分的答案:

高分答案:感到为难,愿意去和自己的直接上司沟通,态度沉稳、不卑不亢、处理手段圆融,既能对上司提出希望他在分派工作时注意各部门的职权范围,又不伤害彼此间感情与关系,同时也愿意和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尽量取得同事的理解与支持,一起创造最后的成果。

中等分值答案:感到为难,但是觉得不好意思违背上司的好意,不过私下里会和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取得各部门的支持和谅解,一起创造取得最后的成果。

低分答案:不感到为难,并觉得是自己的上司看得起自己,觉得自己有能耐,千方百计、不择手段也要取得最后的成果。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价值观的企业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侧重点是不一样的。“甲之熊掌、乙之砒霜”,可能甲企业的高分答案到乙企业就成了低分答案。或者我们还可以认为,不仅仅是不同的企业所重视的人才的素质重点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家企业,在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里所重视的人才素质重点也是不同的。不同的企业价值观,将会影响乃至决定同样素质的人员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是否满意、快乐、有成就感。同时,企业价值观与人员价值观的匹配程度也将会影响他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否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快速变革的市场条件下,销售人员如何为自己找到对位、匹配的企业呢?如果说一切皆是商业,那应聘的过程也是销售人员自我行销的第一步。所以,销售人员的第一项工作不是销售产品,而是把“自己”这个商品销售给最适当的企业雇主,从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找到一个高杠杆点。

应聘的目的正如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指出:“学习经营、管理自己,将自己放在最能有所贡献的地方。”

让我们从销售的角度,来看看如何成功向未来的雇主销售自己吧。

一、面试准备:为雇主提供不可抗拒的购买理由

现实中,我们很遗憾地看到很多优秀的应聘人员对面试没有足够的准备,导致“大意失荆州”。而他们在被面试主考官问到自己的优势时,反反复复、枯燥地说着的就是:我工作能力很强,曾经为某企业创造了一百万的年毛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应聘人员往往会被反复追问当时的一些具体情况。当然,勿需恼怒。面试主考官不一定怀疑你所说的真相,而是为企业找到更充足、更不可抗拒的购买理由。

当我们把自己的劳动力看成商品时,一定要找准自己的USP(独特销售卖点),并为自己的USP提供足够多的证明。

而这些证明,绝不仅仅是为了说明当时事件的真实性,而是为了更好地销售自己。作为销售人员,你有责任、有义务向你的面试主考官——通常由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部组成——提供不可抗拒的购买理由:即使外部环境、内部环境都改变,但是对销售人员而言,最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成功的内在素质不会变。

当然,这些素质必须拥有量化的指标,有清晰的检测点。让我们用SMART指标来对一个销售人员的内在素质进行说明。

二、面试现场:匹配度的较量

当销售人员完成上表,对自己的USP(独特销售卖点)进行了充分的展开、说明与厘清后,有备而战,去参加面试的效果当然会更好。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销售人员遇到像开篇所提到的情境问题时,该怎么处理呢?

这种情况下,销售人员需要在事先了解自己应聘企业的企业价值观排序:这家企业的使命是什么?他们的定 1

义是什么?企业风格是怎样的?有哪些价值观是这家企业所推崇的?哪些价值观是他们所排斥的?

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企业公开的渠道得到:如企业网站、企业宣传单、企业广告等。在拿到这些信息后,销售人员可以反推:面试人员在面试中将设计一些什么样的题目来考察自己的素质、能力、知识、资历?自己如何在面试的过程中向他们提供足够的证明?

应聘者考虑清楚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排序后,在表达上当然要注意技巧,尤其是在企业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上,下面是IBM公司的一个案例:

应聘者中曾经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开始谈得也很不错,后来我问他一个问题,你考GRE干吗?他回答说想出国,出国之前先找一个大公司干一段时间,有利于出国。

他说的是大实话,没错,可我就不能要他。不然就等于IBM给他做了跳板。我们培训他半天,还没怎么干活儿他就走了,这种事情谁愿意干?可是,如果他反过来这么说:我想出国之前先在一个公司好好干几年,积累点儿经验,对我以后学习也有帮助,就是另一回事。我们坚决不要说谎的人,但这并不等于应聘者只要实话实说就够了,表达其实很需要一些技巧的。

当然,如果企业规模较小,又是很多人同时面试,那么招聘现场的布置、摆设、音乐的选择,包括面试人员的衣着、年龄等都会泄露出很多的信息和企业的价值观和价值观排序。从面试工具的选择上来看,无论是无领导小组角色扮演讨论,还是行为事件面谈法,都表现了企业对人才素质的侧重。

按企业的需求去表现你的USP(独特销售卖点),其实质就是让自己的需求和企业的相匹配。越是匹配,销售人员成功找到自己能力舞台的可能性就越高。

三、面试追踪:与潜在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

面试就像销售一样,每一家企业都是销售人员潜在的客户。

企业既是劳动力的消费者,也是雇主品牌的提供者。而应聘者则是劳动力的提供者和雇主品牌的购买者。无论应聘成功与否,也无论应聘者是否真的将接受企业所提供的职位,跟自己潜在的客户维持、保留一种良性的关系,将有助于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

所以,资深HR经理、猎头总会说:只要这个应聘者是有一定影响力的,那么当他跨出应聘的门的时候,我都会让他成为我的朋友。当然不一定是深交,起码电话里聊上几句还是可以的。

那么,销售人员又将如何保留那些没有最后成交的企业雇主名单?是从此相忘于江湖,还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当你跨出潜在的雇主门槛时,你是否肯定自己是受欢迎的?你是否确定自己可以和对方建立更多、更稳固的关系?

有很多面试技巧中都建议应聘者可以致电企业查询面试结果。当然,我国由于劳动力供过于求,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不喜欢被应聘者打扰。但是,作为一种礼节,销售人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符合潜在企业雇主的回访方案,保持一种良好的联络、关系。

今天不成交,不代表明天不成交;今年不成交,不代表明年不成交。

同理,这个领域不成交,不代表其他领域不成交。

正如高建华在《笑着离开惠普》中所说的:“人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个企业不合格的人员换个地方就可能是优秀员工。所以企业可以辞退一个人,但是不能否定一个人。”

当然,用于应聘的环境,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改成:“企业可以不招聘一个人,但是不能否定一个人。”同理,“人员可以不接受一家企业的邀请,但不能否定这家企业。”

篇7:销售你自己

单一的“推销”并不可取,原因很简单:任何人都不愿意被“强迫”做出一个选择,而更倾向于自己主动做出的决定。比如某些超市导购员:我们大家都有去超市买东西,我最最痛恨的就是在找自己喜欢的洗发水等商品的时候,一位导购员跑到你的身边,向你“苦口婆心”地说“某某洗发水好啊,很好啊,非常好啊!洗了之后精神舒爽,一根头发都不掉啊!”而并不在乎你真正需要的那种作用,哪个香型,那家品牌。这样的导购方式往往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会令我对导购员所介绍的品牌产生厌恶情绪。

销售自己可不是“卖身”,而是如何将自己的良好形象及专业素质展现在客户面前,从而顺水推舟达成产品的销售,起到通过“吸引”达成交易的作用。也就是体现销售人员自身在交易达成中的重要作用。如果你将自己放在顾客的位置上,细心体会,你会发现在我们买东西的时候,这种销售人员的重要性处处得以体现。下面我就列举一下自己经历过的真实事例:买房经历:

当需要一个稳定的住所成为紧迫需求的时候,我马不停蹄地奔走各个价格及位置都比较合适的楼盘间。

首先来到位于容桂的A楼盘,售楼员十分亲切,看到我们的来访马上放下才吃了一半的晚饭,并耐心介绍楼盘的情况,然后邀请我们看楼,一个个子不高的女孩子拿着三个头盔,一把伞,走了七八分钟,爬了11楼,我要帮他拿东西但她执意不肯。她的专业和热情,让我和女友对这个楼盘的印象大增,头脑一热,差点倾其所有来买这里的房,结果还是因为资金紧张而放弃了。

而后来到同样位于容桂的B楼盘,口碑很好的居家型楼盘,我是抱着很多的希望去的,结果得到的待遇是售楼员毫不热情,我们提出看房的要求,甚至被她拒绝了。啥也不说了,立马转身,从此不再考虑这里的房子了。这两次截然不同的感受是产品本身的品质造成的吗?不是,而是销售人员,或者说企业展示的形象带来的差异。选择广告商经历:

作为出口型的企业,我们需要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广告宣传,所以各种B2B网站的销售人员会主动向我们推广其服务。我主要接触的有三家公司,暂时命名为 A, B, C,

A公司的销售人员更换频繁,几个月不联系就又是一个新人,而且常常是事先没有预约,到了厂门口才打电话说刚好路过,希望面谈一下。对这种不速之客,我所能采取的行动往往是拒绝。当真的有需要了解其公司是否有什么新服务时,其便滔滔不绝地介绍其公司的影响力,搜索排名等等,说完之后可能会问一句:“你们公司做什么产品?”晕倒,在不知道目标客户的主营产品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自己的服务能够为客户带来增值呢?

B公司的销售也是十分热情,有时采用发短信的方式来介绍一些他们的见面会,新活动等,每次坐下来谈,或电话沟通的时候也是滔滔不绝,并偶尔掺杂着“英文” 单词。

C公司的销售每次过来前都会电话预约,如果被拒绝他就不会过来而是过了一两个月后再预约,当需要见面谈的时候,不管天气多热,他总是衣着正式,衬衫领带,而且每次谈话都从关心我司的销售情况入手,适时的提出他们“刚好”有一些怎样的新服务。并且会提供我司的产品在其网站搜索的排名,同类企业或行业有什么新动态等信息。令人感觉其提供的是有参考价值的信息,而不单单是广告。三种销售人员,推广类似的产品,给人的感觉会很大不同,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外表,信息有着不同的定位,不同的整理思路。通过合适的沟通,产生信任,通过信任,产生合作,所以销售便达成了。

因此,作为一名销售人员,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都要让自己不断提高,完善,从内在和外在来“包装”自己,从而“销售”自己,自然就达成了产品销售的目的。你不一定要靓过张曼玉,帅过刘德华,但合体的穿着,整洁的形象,根据你目标客户的定位来对自己定位,进而提高自身整体素质,能够用清晰的表达,专业的知识,有吸引力的方式来赢得客户的信任,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了解你的潜在客户,做好“课前预习”,不要让自己的“无知”导致客户的流失。

其实,以上这些文字只是对“销售你自己”这个主题的一点点例子,而且是小小一个侧面的例子。进一步说,销售你自己,不只是针对销售人员,而是要扩展到整个公司,扩展到公司的每一个员工,因为每一张面孔都是企业的形象,每一次成功的销售自己都是对企业形象的提升,每个人都能够展示良好形象才能取得骄人业绩。再进一步说,销售你自己,不单单适用于商业活动,而是要扩展到日常生活,你的客户包括你的父母,你的爱人,你的孩子, 你的朋友,你的邻居,甚至同你擦肩而过的人,其实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你的客户,这时你销售的不是商品,而是你自身的价值。

篇8:销售产品先销售自己

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含税销售额/ (1+4%) ×4%/2。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而言,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 减按2%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含税销售额/ (1+3%) ×2%。

现仍采用原文例题进行说明。某公司2009年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某设备, 该设备是2006年购入的, 账面原值为11.7万元 (含增值税) , 已提折旧2.34万元, 未计提减值准备, 销售转让价为8万元。原文会计处理为:借:固定资产清理93 600, 累计折旧23 400;贷:固定资产117 000。借:银行存款80 000;贷:固定资产清理76 923.08[80 000/ (1+4%) ],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3 076.92 (76 923.08×4%) 。借:营业外支出16 676.92 (93 600-76 923.08) ;贷:固定资产清理16 676.92。实际缴纳税款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按4%全额) 3 076.92;贷:营业外收入1 538.46 (76 923.08×4%/2) , 银行存款1 538.46。

上述会计处理方法不当之处在于: (1) 未正确计算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根据《关于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有关管理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90号) 的规定, 计算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应为1 538.46元[80 000/1.04×2%], 并且如果企业在不存在预缴税款的情况下,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借方金额应等于贷方金额, 且与企业实际已交增值税相等。而上例中“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金额为3 076.92元, 而实际缴纳税款时为1 538.46元, 这样就会造成“应交税费”科目金额与企业实际已交金额产生差异, 对以后的账务核对带来不便。 (2) 不当使用“营业外收入”科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对于“营业外收入”科目解释如下:“本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收入, 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按原文账务处理方法, 如果计入“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科目, 则不符合该项业务实质;同时, 也不能计入“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科目, 因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规定, 作为政府补助的税收返还, 是指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 (退) 、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 而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 由于政府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 不作为政府补助。因此, 根据该准则的规定, 如将直接减征的增值税作为“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处理也是不正确的。

因此对于上例, 正确会计处理是:借:固定资产清理93 600, 累计折旧23 400;贷:固定资产117 000。借:银行存款80 000;贷:固定资产清理78 461.54 (80 000-1 538.46) ,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 538.46[80 000/ (1+4%) ×2%]。借: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15 138.46;贷:固定资产清理15 138.46 (93 600-78 461.54) 。实际缴纳增值税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 538.46;贷:银行存款1 538.46。

某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 2009年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某设备, 账面原值为11.7万元 (含增值税) , 已提折旧为2.34万元, 销售转让价为8万元。原会计处理为:借:固定资产清理93 600, 累计折旧23 400;贷:固定资产117 000。借:银行存款80 000;贷:固定资产清理76 923.08[80 000/ (1+4%)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按4%全额) 3 076.92 (76 923.08×4%) 。借:营业外支出16 676.92 (93 600-76 923.08) ;贷:固定资产清理16 676.92。实际缴纳税款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3 076.92;贷:营业外收入1 538.46, 银行存款1 538.46。

根据国税函[2009]90号文的规定, 上例应做会计处理为:借:固定资产清理93 600, 累计折旧23 400;贷:固定资产117 000。借:银行存款80 000;贷:固定资产清理78 446.60[80 000-80 000/ (1+3%) ×2%],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 553.40[80 000/ (1+3%) ×2%]。借: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15 153.4;贷:固定资产清理15 153.4 (93 600-78 446.6) 。实际缴纳税款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5 153.40;贷:银行存款15 153.40。

上一篇:村公示报告下一篇:文明健康月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