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走进纸世界》教学目标分析

2024-08-01

中学历史《走进纸世界》教学目标分析(通用3篇)

篇1:中学历史《走进纸世界》教学目标分析

汪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目标明确、周详,便于规范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教师教学有了选择正确教学策略的明确依据。不过作为一个历史老师,针对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看法:我们教学针对的是初中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纸的发明的原因这一问题上应该多引入背景材料,如在纸发明之前人类曾经使用那些书写材料,汉代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状况等,也可以联系当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纸这种书写工具存在的意义的关系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再者,我感觉本节教学目标过多,教学任务太重,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很难完成。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在课时目标的制定要合适,不可以贪多。

篇2:中学历史《走进纸世界》教学目标分析

2012-03-05 21:55:47|分类: |举报|字号 订阅

杨明芳老师执教的《我们身边的垃圾》这节课,教学构思新颖巧妙,教学进程环环相扣,创设多个情境──由课件出示垃圾图片引发垃圾从哪里来的话题,由垃圾的对话引发汇报垃圾的处理方法等。师生同创和谐民主、生气勃勃、富有创意的课堂氛围,同创生与生、生与师多向互动的动态过程。教师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即时评价,点拨调控,步步引领,促进目标的达成。

杨老师的这节课还体现跨学科的学习,有利于切合学生的需求。在教学准备上,学生对处理垃圾的知识储备丰富,课前在废物利用的小制作,画出处理垃圾的图画,唱环保歌曲,在生活中进行“垃圾从哪里来”“怎样处理垃圾”的调查等,课上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汇报形式,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都有表现的机会,相信环保意识会渐渐在学生心理萌生,他们定能养成从身边小事做好来保护环境的好习惯。这样就大大地丰富了语文课程,实现课内外沟通,学科间的融合,使教学走向学生,走入生活。

韦爱珍老师的《走进纸的世界》一课的教学,令人耳目一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关注学生的实践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3:中学历史《走进纸世界》教学目标分析

语文, 其实就是一门言语艺术。从我们喃喃学语开始, 就已经在接触语文这门课程了。一些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语文, 只觉得语文特难学, 根本体会不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在他们的印象中只有一些枯燥的拼音字形, 繁琐的内容解析, 乏味的古文背诵。语文, 难道真的只剩下这些了吗?我们所说的语文学习, 不应仅仅是我们在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一些东西, 还应该包括我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语文的世界, 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世界。在这里, 我们收获知识;在这里, 我们汲取力量;在这里, 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那么,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学习变成一个快乐的过程, 而不仅仅在高考指挥棒下, 只知道在书山中跋涉、题海中遨游呢?

高中, 是人生旅途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时期,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逐渐发育成熟, 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正逐步形成。他们青春, 阳光, 充满活力, 对一些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的鉴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他们也会提起笔, 抒写自己的心声。这时, 我们就应该注意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 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领悟能力。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感。语感的培养, 是我们学好语文至为重要的一环。语感的培养, 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 它需要长期的积累, 厚积薄发。在这里, 我们可以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入手:

我们先来说说“听”。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 “听”有什么难的, 只要不是聋子, 谁不会听呀!但此“听”非彼“听”。我们这里所说的“听”, 是要听得清,

听得懂, 听了之后能记得住, 边听边品评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要把握言语中心, 听出言外之意、弦外之声。平时, 要注意身边人的言语。老师上课, 他们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父母讲话, 他们的话语有什么不同;主持人播音, 他们的言语又有什么风格。而听到一些有意思的话语、故事, 可留心记忆。这样听得多了, 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自然而然就能提升。

俗话说的好:“一个好学者不一定是一个好老师。”虽然他们有些人学贯中西、满腹才学, 学问做得非常好, 但由于没有好的口才, 肚里有货, 却不能从口中倒出来。有时候讲出来了却毫无趣味, 缺乏吸引力。这就涉及到我们所要谈的“说”了。说话并不难, 但要讲好就比较困难。古人有“巧舌如簧”、“天花乱坠”、“口若悬河”之说;而在历史上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扭转乾坤的也不在少数。孟子以他的滔滔雄辩, 说服齐宣王“保民而王”;诸葛亮舌战群儒, 联孙抗曹而奠定三国鼎立之势……我们作为一些普通人, 要想成就他们那样高超的游说艺术是很难的, 但我们在平时应该注意:普通话是否标准, 说话条理是否清晰。更高一点的要求是, 话能否讲得生动形象。而在讲故事、作口头作文或演讲时, 则要感情丰富。是否能做到这些, 就看我们平时能否多说, 能否多与别人交流。

古人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上至两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 下到近代的私塾教育, 以至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 “读”都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关键。小时候诵读的一些东西, 当时可能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阅历的丰富, 许多东西自然而然就领悟进去了。对学生来说, 除了教科书之外, 还应该扩大课外阅读量。好的文章, 是良师益友。它能让我们闭塞的心灵变得清澈透明。精美的散文, 情节跌宕的戏剧, 包罗万象、富有生活气息的小说, 都可以让我们获得美的享受。典雅的古诗词, 则可让我们的气质高雅。一些典范的现代白话文, 不仅让我们得到艺术的熏陶, 而且我们平时所运用的字词、标点、修辞, 都以这些文章为范本。多读它们, 对培养我们的语感, 学好语文, 有着莫大的帮助。

说到写作, 一些同学的头就疼起来了, 觉得实在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 要凑一篇700字的作文, 实在是一项酷刑。其实, 写作并不像有些同学所想的那样恐怖。只因为平时缺乏积累、观察不够, 导致肚中无货, 才望“文”悲叹!罗丹说过,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的一切, 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我们需要的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平凡而充满真情的小事也能激起我们心灵的共鸣。我们一些同学的作文, 往往过于形式化, 缺乏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连他们自己都不能感动, 又怎会引起别人的共鸣呢?我们总在抱怨, 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 为什么不砸在我的脑袋上呢!法国数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说,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是的, 我们有思想。枯木逢春, 让我们感叹生命力的顽强;碧水东逝, 让我们惊叹时光的匆匆;沧海桑田, 让我们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一个让我们感动的细节, 一件让我们钦佩的事情, 一位让我们尊敬的人……

所有这些, 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笔端之物。电视里的新闻、报刊上的故事, 我们都可撷取过来, 甚至包括我们最为熟悉也最容易忽视的课文。有的高考满分作文, 所用的素材都来自课文。

不要把写作当作一种刑罚。它是一个平台, 是一个抒发灵性、尽情展现才华的平台。在这里, 可以笑, 可以哭;在这里, 有亲情, 有友情。岁月流逝, 记忆模糊。当你以后翻阅自己以前所写的一些文字时, 你会欣然发现, 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以前真的发生过这件事吗?我的想法怎么会这样单纯幼稚?文字可能是稚嫩的, 但它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记载着一段青涩的岁月, 它见证着我们走向成熟。

语文的世界, 是个神奇的世界!在这里, 我们认识了守护心灵月亮的庄子, 懂得了人生的四个境界, 还明白了人到底是什么。语文的世界, 不是单调、乏味的, 它有血有肉。它是温文儒雅的绅士, 也是朝气蓬勃的少年;它是烟花杏雨江南, 也是金戈铁马塞北。它伴随我们左右, 跟随我们一生。

上一篇:46.关于进一步规范探矿权出让管理的通知下一篇:小河与青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