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自己对英语的感受

2024-06-20

谈谈自己对英语的感受(精选8篇)

篇1:谈谈自己对英语的感受

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父(母)爱的感受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那切肤难忘的,魂牵梦萦的父爱和母爱。儿时的记忆中,这爱充满了温馨,甜蜜和幸福;成年后的记忆里,则有了严父慈母的所谓理性的区别,对母爱或许有了更多的倾斜,表现得更钟情,更炽热,更看重。

人们大多认为,我们是母体分离出的生命,妈妈十月怀胎很不容易;妈妈哺育了我们,乳汁象鲜血一样流淌;妈妈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汗水与劳累沉寂了爱的浓度;妈妈无休止的抚摸叮嘱,牵挂出“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佳话。所以,人们都说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崇高的,舐犊情深,母爱大如天。从表面上看,爸爸只是比较轻松的扶助儿女成长,有时甚至声色俱厉,拳脚相加,这样往往还会使母亲袒护“严字当头,的心中感到不快所以便有了严父之说。然而人们也理解:爱在其中。”的道理,并没抹杀父爱的客观存在,不过程度上却打了折扣。

其实我们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是他们共同给了我们生命。

有心的人把六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是因为六月的阳光是一年中最炽热的,象征着父亲给予子女那火热的爱。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山沉默,水滋润。父爱和母爱都在或曾经努力地撑起一片天空,湛蓝如洗,骄阳似火,温馨象春……。

爱我们的父母吧,他们是爱的源泉。我们逃继承和学会爱和被爱……。

篇2:谈谈自己对英语的感受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和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共同活动。这一活动的实施过程,犹如一场演出,教师处在导演兼演员的角色地位。一名教师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就必须掌握这门艺术,并且还要培养于处理教学表演艺术和教师的教育机智的问题,教育者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和细心。教育艺术是一种伟大的艺术,是铸造人的灵魂的艺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家。那么,作为优秀思想品德教师,怎样运用教育艺术,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呢?

我认为必须具备“四要四不要”。

一、要做人师,不要做“经师”

要育人,就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而不要做单纯传声筒,传递信息和知识的人。我们培养学生装要成为解放思想与坚持真理统一的一代新人,因此,绝不能再把那些“左”的、教条主义的、个人迷信的教育方法拿过来贻害青少年,扼杀学生的个性特点,禁固学生的思想。

所以思品教师的课堂教学应是开放式的、引导式的、热烈的、师生双边的趣味活动,而不是将课本知识条条化、语文化,让学生去背得晕头转向。培养学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思品教师的主要任务,因此思品教师应该是教师而绝不是讲经师。

二、要心耕,不要舌耕

优秀的思品教师要课讲得精彩生动,但这并等于教得好。要做到教得好,必须用心去培育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用心地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育成长。因此,人们都把教师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里的舌耕,是指那种口是心非,讲得头头是道,自身的人品、师德不具备的人,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必然失去应有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用心耕,就是要善于研究教学艺术,了解学生的喜恕爱好,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困,全身心地研究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得更好,而不是上台就讲,照本宣科,讲条条,读书本,否则必然使思品课教学失去它应有的魅力。

三、要通情,不要恨情

教与学之间,教师对学生要先通情才能达理。而不是让学生先达理后才能通情。实际上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往往在通常情况下是以情感为基础的,要晓之以理,必须首先要动之以情,最佳的教育教学状态是情理交融状态,这种状态应当说是最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的体现。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只有爱得深才能教得好。不能两眼盯着学生的缺点,眼巴巴地恨铁不成钢,于是发脾气,大声呵斥,反而适得其反,收不到期任何实效。要知道:恨情是教育的最大障碍,特别是思想教育的最大障碍。

要通情,就是师生情感相通相融,借此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理解学生,要善于与学生求得共识。

四、要求实求真、不要求虚荣

在教学中求实,就是求实效,实实在在去培养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求实,就是从学生装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材的条条出发,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任意拨高,搞成人化的教育,否则势必没有什么实效。

求真,教师应敢干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发展真理,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学内容的真理性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艺术体现出来。要相信,我们的学生都是热爱真理的,因此学生就会热爱你,信服你。

求虚荣,爱虚荣是教师的一大害,特别是思品教师。如若沾上这种毛病,就会成为保姆式的教师,把知识理好,过份地猜题押题,而忽视了大量知识的传授、解决疑惑、情感沟通等重要问题,这显然是以学生健康成长受到极大损害为代价,这就是教育奸商。

篇3:谈谈自己对英语的感受

一、以平实心行踏实事

教师不是浮夸炫丽的职业, 却又肩负举足轻重的职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需要的是一个平实之心, 踏踏实实地传该传之道授可授之业。 我教中学数学, 是很纯粹的学科, 专业刚好是我热爱的学科, 更可以安安静静享受伏案批阅讲台指点的工作。 即使从业几十年, 我依然会独自琢磨一道题的解法、一个知识点的讲法, 会欣赏一位学生对于一些题目的创意思路, 并且时常为一些冷不丁冒出来的新鲜想法而兴奋不已。 我一直把这一份经年累月持久不衰的纯粹视为上天对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重大恩惠。 我从来不厌倦给学生讲题, 因为教学相长, 帮学生答疑解惑的同时我也时不时收获奇妙的点子———这于我而言是最高的愉悦。

数学不是枯燥孤独的学科。 跟许多科目一样, 数学也需要交流和探讨。 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能够敏锐地把握在数学上有天分的学生。 我常常大胆地鼓励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辅助讲解习题课, 这对讲课和听讲的学生都大有裨益。 学生显然对知识理解更到位了, 也锻炼了综合能力。 我一开始担心让学生讲习题其他学生会有不满, 结果大出所料。 听讲的学生反而更有亲切感和新鲜感, 愈发专注。 同班同学之间的对比心理使得听讲的同学更有动力跃跃欲试, 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讲台上讲解之人。 多年前, 我当班主任时带过一位学生, 偏科非常严重, 不善言辞, 但数学异常突出。 我便用这种方式鼓励他, 结果他不仅在讲台上洋洋洒洒, 而且因为诚恳的态度成了全班同学最尊敬和感激的人之一。 这位同学后来考上了福州大学, 毕业后到华为工作, 现在已经成家立业, 是华为的资深工程师。

二、持平等心对各等人

我国的中学教育还是以大班授课为主, 一位老师面临的永远是几十号上百号学生, 不仅有一届的在校生, 还有历届的毕业生。 不可否认, 教师非圣人, 这些学生品质或有不同、能力或有强弱、性情或有好坏, 导致老师或有喜恶。 社会上人或有九等, 学校里可以这样吗? 也许我们说谁都无法杜绝, 但于我而言至少始终在极力避免。 以平等心对各等人, 是潜移默化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的人格。 我教过那么多的学生, 说心里话, 他们有些优秀得恨非己出, 有些则糟糕得爱莫能助。 但不管个人喜恶如何, 这些偏爱或偏厌都不该带到教学上, 至少不该带到课堂上, 更不能表现在情绪中。 十年前, 我班上的一位学生,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我虽恨不能倾囊相授, 但除了注重学习上因材施教以外, 所做的只是时不时给这位家境贫寒的学生几箱牛奶, 以增强其体质。 巧合的是, 与这位学生同班的另一位同学, 沉迷游戏, 泥足深陷, 一度不能自拔。 对于这个学生, 我当时果断接他住在我自己家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 以防止他住在宿舍半夜翻墙出去网吧, 希望能借此戒掉网瘾。

平等心的另一层意思是视学生与自己平等, 在师生之名下要建立朋友之谊。 我从来都是一个直接爽快不拘小节的人, 跟每一届学生都玩得很好。 我不把他们只当小孩儿, 他们不只敬我为师。 我带过的每一位学生, 几乎都跟我开得起玩笑拉得了家常, 即便在毕业后依然如此。 在学校里头, 这些年轻学生们往往伙食不佳, 我便时常请一些学生到我家做客, 我不太做饭, 就让家里的林老师下厨。 他跟我都是高级中学的老师, 乐于为学生献手艺。 家常便饭, 便胜过食堂不少。 当然, 改善伙食是表象, 重要的是一顿饭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感情基础建立起来, 沟通渠道打通, 许多其他学习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是很多老师不尝试就无从体会的微妙。 现在, 许多学生毕业了, 我时常成为他们的座上客, 甚至是见证他们与另一半的婚礼, 这就足见这份平等之心换来的长久之谊。

三、守平常心对无常道

传道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师生之情, 千年而下被千万人颂扬。 但就现代的教育模式轮, 老师与学生说来情深, 其实缘浅。 许多师生毕业后或许终生也不得再相见。 能够再见面的, 还保持联络的, 都是缘分, 也是情分。 受助之人感谢援助之人是天经地义, 但援助之人在提供帮助之时就想着受助人的感恩与回报, 那多少就是道德问题。 老师和学生也是如此。 教师, 本就是对理想的抵达, 而不是对学生的施恩。 这是我一贯的平常心。

幸运的是, 我是一个有缘人。 很多学生毕业之后都跟我定期联系, 许多甚至逐渐成为朋友。 从家乡走向全国各地, 他们跟着自己的梦想走;从全国各地回到家乡, 他们心里牵挂的故土有我一分。 寒暑假里逢年过节, 这些与我共享过青涩高中时代的学生们, 常来我家坐坐, 跟我分享他们在外面见到的精彩和经历的无奈, 讲述对未来的热忱和对过去的怀恋, 谈起新交的朋友和青春的同窗……这些场景, 仿佛成了我每年例行之事。 一旦到了寒暑假的节点, 心里就隐隐有些期待———期待见到这一届届学生中的他或她回来。 是哪个他都好, 见到都开心。

学生心里记着我, 我视之为福缘;学生疏于想起我, 也丝毫不影响我继续付出真心。 教书育人是我要秉持的初心, 与外界的因素无关。 人事很多无常, 以平常心对无常道, 使我始终圆满自足。

篇4:谈谈我对蓝白艺术魅力的感受

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主要特点是:瓷质细白、釉下蓝色彩绘、幽青可爱、图案洁净素雅、装饰雅俗共赏。由于是釉下彩,色彩永不褪脱。

蓝色:它是最冷的色彩,蓝色非常的纯净,蓝色代表着广阔的天空、深不可测的海洋,表现出寂静、理智、透明等特性;蓝色也是一种忧郁的色彩。浅蓝色类似笛声,悠扬而又明晰,深蓝色像大提琴声,深沉而又动听,深黑色的蓝像低音提琴,那低沉的音色好像有那永远诉说不完的苦闷……

白色:它是属于无色系,但在色光中白色包含着色环上的每一个色彩。白色似无声又有声,它像音乐的休止符,是音乐的组成部分,它的沉默不是死亡,而是有无尽的延伸。白色象征纯洁、光明、希望、轻快、恬静;白色有时也显得单调空虚,具有不可侵犯的个性,容不得半点污染。

青花瓷犹如周杰伦的歌词中所诉“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青花瓷的端庄浑朴典雅,新彩瓷的精细,粉彩瓷的雅致、柔和,颜色釉瓷的绚烂夺目。而我对青花瓷有着独特的偏爱,传统青花瓷的造型——古雅、精致而灵巧,蓝白相间的装饰手法,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中国纹案,结合着一代代演变过来的优美造型。晶莹如玉的白,青翠幽深的蓝,犹如蓝天白云,如此明朗又幽静。

对于青花瓷我有自己的理解:认为青花与中国的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它难于写实,易于写意;难于厚重,易于轻灵。“知白守黑”黑在这里由蓝色代替,其中最中国式的美学理论也充分在这里得到彰显。青花这种形式如此与水墨相似,因此,笔墨的情趣也同样是青花的精神所在。“师法古人,师法自然”是我所创作的源泉。

传统青花在此之前的表现方式都莫过于:勾线分水,这样的表现方式使得青花给我们的感觉永远是轻灵、淡雅,但青花分水后可以出更多的层次,因此就厚重了许多。青花它在表现技法上除了国画之外还可以借鉴现代绘画的技法——油画用笔的堆砌,水彩的通透,版画的结构构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作者是一位能工巧匠,那么他一定能从其他绘画技术中得到灵感,来创作青花瓷,从而使得“青花瓷”这种在西方人眼中看起来古老又有点神秘的陶瓷装饰绘画,赋予新的生命,展现新的活力。

准确的写生能力是创作中的表现,是一种手段和技术,要认真掌握,但不是艺术的终点,不是目的。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写生型的绘画已经不被人们重视,德国诗人席勒说:“大自然即使到现在仍然是燃烧艺术家激情的地方”,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艺术家是大自然的主人、仆人,又是大自然的情人”。现代艺术是表现心灵感受的世界,这里包括哲学的,美学的,生活的全部感受,然后在进入创作阶段,完成作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篇5:请您谈谈您自己在青春期时的感受

在自己面对青春期的初潮现象时,我的家长、老师往往是闭而不谈的。让自己在心理上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当面对突如其来的生理现象我不知所措,焦虑不安。母亲从没和我讨论这些问题导致了孩子的无知,无知导致了恐惧。这些情绪的产生和家长、教师自身对待性的态度有着极大的关联。我当时希望母亲能给予我温暖的生理卫生健康指导。我仅有的一些生理卫生知识也是在课本上了解的。老师在生物课堂上关于这节知识没有开口讲课,而是让我们自己看书,别说是讨论。让我觉得希望自己身体的发育越慢越好,其实此时的青春期发育是再正常不过的。但我有着是恐惧,担心它来时不知如何是好。我记得有一次来月经时,痛得我在床上打滚,妈妈也没问,没教我如何减轻这个痛,我也不敢和她说。当时我的态度并不是现在有的孩子那种期待,只有不安与难过。老师不引导,家长也根本没和孩子谈这个话题,让这样的孩子在面对自己性的成熟时,肯定会焦虑不安。要在平时生活中无形的给予适当的正常的生理教育,只有孩子觉得是美好的东西时,孩子才会接受它。这就提醒我们的家长、教师,在开展青春期教育的时候,自身对待这些问题需要有成熟健康的认识,需要以坦诚自然的态度,给孩子积极的正面的引导,提供孩子科学的知识,帮助他们战胜无知减少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成长,悦纳自己的成长。

您是(或将)如何对待青春期的学生和自己的孩子?

篇6:谈谈对集体备课的感受

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就集体备课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1.集体备课可营建和谐融洽的氛围,能更好的提高教师把握教材、把握课堂的能力,可以博采众长,开阔思路,增进感情,取得最佳合作价值。

2.集体备课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大部分教师上课前自己也认真备课,但与集体备课相比,应该是集体备课对学生传授的知识点更多也更深刻。教学效果提高了,就能让孩子学起来感觉轻松,而且觉得自己在很短的时间里却能学到很多,学生从学习中就能找到一种成就感,从而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篇7:谈谈自己对英语的感受

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撬动学生学习的支点让学生感受学习是有用的?

答: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支点能让学生感受学习是有用的。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操作、落实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通过找准撬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支点:兴趣入手、方法引领、多种朗读、课本剧表演等形式深入贯彻课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的。在识字教学中,老师放手把识字任务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生字读音、笔画的写法,特别是“加一加、减一减”的识记生字方法的传授更使枯燥的生字识记环节充满了生气,学生都成了一个个造字专家,课堂参与意识越来越高:一双双高举的小手,一声声大声的争论,一张微笑的笑脸,这一切不正是“主体”的最好诠释吗?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四人一组,自主探索朗读方式,如齐读、分角色读、男女分读,形式多样的诵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最后,课文的阅读学习更达到高潮——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进行阅读,使学生表演中喜欢上了阅读,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老师深入贯彻了“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理念,在教学中也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尝试,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同时还要不断的给学生创造一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宽松、和谐、愉悦的良好学习氛围,找准撬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支点,能让学生感受学习是有用的。

篇8:谈谈对英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简言之,它具有以下功能:巩固与延伸的功能,培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的功能,反馈、矫正与交流的功能。

可是,不少初中英语教师在布置和处理作业的过程中,常常不自觉地步入“题海”的误区,其结果是不仅空耗了自己和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而且导致学生厌学,降低了教学质量。这是有悖于真正的学科作业的主旨的。如何有效地规范初中英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笔者对此谈谈看法。

一、作业布置上的“四性”

1. 针对性

英语作业按其类型可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按其形式可分为听力作业、口语作业与书面作业(笔头作业)。除借助课堂讲授以外,教师还要借助作业来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因此,教师采用任何类型和形式的作业,都需要根据每次作业和学生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师在选题时,只有将学生的水平层次(个体层次)与知识层次(“四会”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练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 层次性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同时还要遵循以下原则:“切进重点、降低起点迎学生;深入浅出、设置情境引学生;长期规划、精心设计练学生;发展能力送学生。”教师在完成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布置层次分明(指学生个体层次、知识层次)、结构合理(指题型)、题量适中(指大、小题目数)的同步作业,对学生个体层次和知识层次(“四会”层次)进行分析并加以区别,不能搞“一刀切”。教师要精心设计或选编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3. 时效性

作业不仅是单位时间内教学内容的延伸与补充,而且是对某一阶段内重点知识的巩固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因而它应具有时效性(即教师布置的作业应以强化和巩固当堂或一单元内所授重点、难点知识为主,不宜有过多超前或滞后的知识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明白每次作业训练的主旨,才能完成得轻松、愉快、有成效。如牛津英语教材同步练习册中的练习(一课一练),就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4. 适量性

新课程标准和江苏规范教育制度的实施,使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总量减少。新课程标准对学科课时量和课外作业量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初中英语课每周不少于4节,初中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1.5小时。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主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探索和知识的系统归类,而不是进行大量的、毫无针对性的、机械性的练习。教师应把握好这一原则,做到选材有针对性且题量适中,不可把练习变成“题海”,更不能把布置大量的作业当成学生复习和掌握知识的唯一途径。

二、作业批改中的“三结合”

如果说教师盲目布置练习会将学生带进“题海”的话,那么教师对作业采用“包办式”的全批全改,则不仅会消耗教师本应用来钻研教材的大量时间,而且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批改只重结果(对、错)而忽视过程(错误的原因)。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在进行作业批改时,可采用以下方式:

1.“粗改”与“精批”相结合

许多师生抱怨“作业难改”、“作业难做”,“学生忙着写,老师忙着改”。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作业的布置与选材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二是教师对批改作业的技巧缺乏探究,将每次作业盲目地全批全改,而收效甚微。如果对某些作业“粗改”与“精批”相结合,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弊端。“粗改”就是对那些由要求“一会”、“二会”(部分要求“三会”)的词汇、句型和交际用语构成的复习性练习,仅给予对、错评价即可(也可依据学生水平层次抽取适量样本进行批阅)。“精批”就是对那些由要求“四会”的词汇、语法或交际用语构成的各类强化、巩固性练习,教师在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而且要对学生的错误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同时教师自己还要写好阅后记。“粗改”与“精批”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使教师在讲评练习时做到有的放矢,而且能使学生知晓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并做到“对症下药”。

2. 学生“自改”与“互改”相结合

教师“包办式”的作业批改方式,往往使学生产生惰性,这是应予以扭转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对某些作业的处理,可采用让学生“自改”与“互改”相结合的方式。何谓“自改”?就是对那些题型单一、要求层次较低的练习(如单词拼写、句子填充或句子结构转换、判断正误等),教师可让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进行订正。怎样进行“互改”?就是对单元内由“四会”内容构成的练习(如补全对话、完成句子、语言运用等),教师先作必要的重点提示,然后让学生交换作业根据提示互作批改(也可以在讨论中进行)。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对那些学习兴趣不浓、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当面辅导批改(这样还可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扫除学生思想和学习上的障碍,激发求知欲,有利于“转差防差”,从而避免大面积的两极分化)。最后,教师对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错误集中评议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产生的原因并掌握纠正的方法。“自改”与“互改”的批改方式,不仅反馈及时,而且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自我教育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批改作业中得到启迪,思维得到锻炼,对知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 听力作业和口语作业相结合

按照英语学习的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并经过一定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因而听力、口语作业是英语学科必要的练习形式。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考试、考查既要有笔试,又要有口试和听力测试”。牛津英语同步练习册中设计了大量的听力和口语练习,设计这类练习的目的是使语言的形式与意义相联系,从而使语言技能发展为语言交际的能力。虽然不少教师也设计、布置了听力、口语作业,可是他们往往缺乏对这种作业批改方式的探究,只是布置而不检查,通常只让学生听听录音、读一读,最后与学生对对答案了事;甚至还有少数教师将此类作业布置为课外练习或根本不作要求。这一方面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另一方面使听力、口语作业丧失了应有的作用。如何批改听力和口语作业?笔者认为,教师可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采用以下四种批改方式:

A.部分学生“听”———部分学生“说”(教师为“裁判”);

B.某个学生“说”———其他学生“听”(教师和学生为“裁判”);

C.全体学生“说”———教师“听”(教师为“裁判”);

D.教师“说”———全体学生“听”(教师为纠正者)。

上一篇:2023年钢材销售工作总结下一篇:参观威利发新闻稿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