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团校培训心得

2024-07-14

中央团校培训心得(精选8篇)

篇1:中央团校培训心得

参加中央团校第289期培训心得体会

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中央团校第289期培训学习。中央团校为我们这些工作在基层的团干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等的交流平台。作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团校培训的我来说,更加进一步的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知识,端正了思想。我想每一位来到中央团校学习的朋友都应该感到人生能增添了来到中央团校学习培训的经历而感到荣幸和自豪。

在培训期间,各位知名专家教授从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出发,以共青团干部的自我成长团队建设以及共青团活动的方法及如何做好青年工作的方式方法为主线作了精彩讲解,教授们以学识的渊博,清晰敏捷的思路征服了在座的每一位学员。以前以为非常枯燥的理论知识原来也可以讲的如此引人入胜,原来非常难以把握的内容可以这样的深入浅出。同时班主任在课余教会了我们许多科学的健身方法,让我们在健康愉悦的心情下参与学习。授课期间我们赴中国青年报社参观,与报社的编辑记者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国企青年的思想。在培训过程中,团校还组织我们参观了中国航天城,不仅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加了阅历,还对我今后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下我的学习心得:

一、学习内容丰富,操作方法实用。

团的重大核心要把青年的思想作为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青年团工作要在方法上不断创新,把工作重心改进到推动企业经济效益上来,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工作方法,就要通过创新融入到青年工作中去,把青年团工作抓实。在学习中体会到工作要充分应用现代化的传媒体系及优势,加快青年工作传媒载体的更新,微博的新兴使得微博力量体现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它以成为青年人获取信息和互相交流的主要渠道,所以可以用微博来开展团工作,随时抓住青年思想活动的想法,策划及开展过程让大家反馈想法并增加友谊。通过微博在工作外沟通,使团委更加了解青年的工作生活状态和新想法,这样团委开展工作就能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共享。

面对青年思想活跃,崇尚自我,发展方式日趋个性化、多样化。我们青年团干部要走向青年团员的内心世界,让广大青年团员认知认可认同你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才能和他们打成一片,才能达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沟通效果,才能更

全面的了解青年团员的所思所想,要发挥青年团的组织优势、互动优势。青年团的着手工作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青年团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个人文化素质上,注重从寓教于乐,使广大青年在参加活动中提高思想素质,做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式及不同场合开展青年思想素质工作,促进青年思想素质教育工作。

三、增强工作信心,坚定理想信念,重视团队协作。

各位教授的精彩表现增强了我们的工作信心,增强了理想信念,通过理论学习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以前工作中从没有掌握的知识和工作姿态。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要逃避,要解决问题,实现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当今社会,是需要大家积极协作的社会,团队合作,团队精神,直接影响到最后的结果。我们应该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作为青年团这样一个大团体,团队建设尤为重要,怎样加强团队建设,怎样可以创造工作绩效,如何实现最终的目标,都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要服务于青年团,就有义务帮助青年团员在成长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性格倾向,摸清他们的心理问题,这些工作都要求团干部对一定的心理知识有所了解,如何运用到工作中去。

感谢这次学习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启发良多。当走进中央团校的那一刻心情依旧,当手捧结业证书时荣耀无比,当短暂的培训结束后师生同檐,亲密难舍难分。我们将带着责任带着梦想追求投入到今后是实际工作中去,不断开创团队生活的新理念。给予青年团爱的鼓励!

天津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六分公司

团干事:时昀 2011年11月15日

篇2:中央团校培训心得

花吐古拉中学

陈壮沙

2010年6月14日到6月19日,我参加了由通辽市团市委组织的第255期中央团校培训班。到中央团校学习是一种特殊的高水准的学习,突出的是更多的政治理论学习和现实形势教育,包括对近几年来团的创新理论的讲解和世界经济与国内形势介绍比较分析,与我们平时的学习有所区别。在团校这个“大熔炉”里,全体学员饱尝了一顿“理论大餐”,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思想上“充”了“电”,行动上“加”了“油”。短暂的团校培训学习是每个学员人生的“加油站”,也是新的岗位的“起跑线”,必将对个人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学习的感受

一是收获大。经过系统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平时很难学到的东西,团校帮助我进一步认清了团组织的概念,增强了团的意识,同时也让我懂得如何依靠团队协作,如何积极与人相处等等,此次团校过后,我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好好运用团课所学的知识,将它进一步地运用到各项工作和学习中。

二是学风正。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始终以积极饱满的热情,严谨求实的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回答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提出了很多独到见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主要收获

一通过学习,丰富和增长了知识,把握了工作的方向。

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团的工作,要有创新精神,要研究青年们的需求,想他们所想,做他们所需,真正的为他们的切身利益着想。我们要始终把握青年团员的思想变化和个体意识显著增强的状况和实际,通过实际的观察、分析带动工作,更加务实和开放地开展团工作。特别是在工作方面要加强工作理念创新、工作内容创新、工作的方法创新,不断加大工作的力度。青年工作的手段、载体和形式,应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不应拘泥刻板、单调枯燥。共青团活动应该成为青年体验和释放青春激情的舞台,成为青年感悟和树立人生信念的平台。

二在学习中不断的充实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好的服务于青年。

通过短暂而丰富的学习,的确是获益非浅,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信仰,不断充实自己。在学习中我们要勤于思考,不断地筛选和积累思想的精华。同时要学以致用,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敢于进行大胆地改造和创新,使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还有,我们的学习也要注重形式的多样化,不仅仅是拘泥于看几本书的方式,我们还要走出去,向其他市、省多学习、交流,培养自己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这次培训期间,上课时,大家都认真地听讲,主动做好课堂笔记,老师们精彩生动的讲解调动了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这同时也得益于学员们非常端正的学习态度。作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团校培训的我来说,自己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充实。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努力认真学习共青团工作的各项管理知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尽心尽责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和生活实践能力,注重锤炼道德品质,不断开拓新视野,勇于进取创新,为更进一步做好共产党的后备军而努力奋斗!

总之,这次由团市委组织安排的由全市90名各行各业团干部为参学对象的团

篇3:中央苏区医疗卫生技术培训初探

1.看护训练班

看护训练班是中央苏区时期举办最多、 规模最大的专门开展战场救护人员的培训班。 从现有史料看, 最早集中办班、规模化培训看护员的训练班是红三军1930年开办的。 这一看护训练班是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而准备的, 属于临时开办的短期培训班。 招生名额30名, 条件是20岁以下做事活泼的青年男女, 学员主要由各区苏照条件派送。 1932年9月, 宁都小源村召开第三次卫生工作会议后, 军部队中的看护训练班遍地开花。 1932年10月以后, 中央苏区大规模开办短期医务人员培训, 主要是为革命战争培训医护人员, 看护培训班的重心开始向师资相对雄厚的专门学校转移, 以免削弱和影响各军团卫生机关和医院治病疗伤的力量。

2.红三军团军医训练班

1930年红三军团成立后, 组建了总医院, 并开始着手培养自己的卫生人员。 由于行军作战频繁, 难得有比较完整的学习时间, 培训班只能是边行军、边打仗、边学习。 教学方法是紧密结合当时红军的实际情况, 挑选部队最常见的病和最常用的药进行教学。 后来, 红三军团以“卫生大队”的形式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和培训范围, 主要培训军团的医助、调剂、看护长和护士。 红三军团是较早重视医务人员培训的部队, 且较早运用的“学用一致”教学法, 后来在各部队中推广运用。

3.赣西南红色总医院女子看护学校

1931年2月, 位于江西兴国城冈的赣西南红色总医院创办了女子看护学校。 招收名额为100名, 年龄要求在15岁以上22岁以下, 条件是要忠实、活泼、可靠, 稍识文字更好。 该校是中央苏区第一所以 “学校”名义招收看护生的学校, 且规模大、学员多, 可见当时的赣西南红色总医院拥有较强的技术力量。 但该校仓促开办, 主要是为第二次“围剿”战争作准备, 且影响力非常有限, 所以, 虽为女子看护学校, 但实为短期看护训练班。

4.才溪护士训练班

1931年4月间, 福建上杭县才溪乡苏维埃政府按上级要求, 在南山癞古窝医院开办了一期女护士训练班, 最初学员有68名。 护士训练班没有固定训练地点和课堂, 采取边学边做的办法。 女护士们经过培训后, 组织观念更强, 纪律更严明, 阶级感情更坚定, 冒着枪林弹雨上阵抢救伤员, 精心照料伤员。 同时做到下田干活, 药包随带, 听令出发, 立即放下锄头, 背起药包上火线。 敌人来了, 立即组织力量把伤员抬往深山躲藏或分户隐匿在自己的家里。

5.通贤中医训练班

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克服苏区人民缺医少药的困难, 1932年初, 福建才溪乡苏维埃政府开办了一期学制两年的中医训练班, 后迁移到通贤。 学员由各乡苏政府推荐, 共有17名。训练班组建了学生会, 学习纪律民主制定, 由学员自己管理自己, 学习内容有四言药性、汤头歌诀、脉诀、伤寒论等。 教学无正式课本, 教材多由教师选编后学员手抄。 学员学习积极性高, 基础较好的学员除学习规定教材外, 还自学《八十一难经》等。 学习没有考试测验制度, 因在战争年代, 两年学习期满后也没发给结业证书。 训练班于1934年初结业, 结业后有的学员分配在才溪乡药业合作社, 大部分在通贤、才溪开业行医, 成为通贤、才溪一带的医疗骨干力量。

这些培训班、训练班因受培训时间短促, 且学员文化水平低等客观因素影响, 培训质量不高,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各种看护、卫生培训班所培养出来的人员, 在改变苏区军民卫生面貌、加强卫生指导与管理、增强军民卫生保健意识及充实医疗救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4:在苏联中央团校的岁月

在我国学子到前苏联留学的众多学校中,一个学校153人并不算多,然而,只要在老一辈留学人员中提到苏联中央团校,却是响当当的一个名字。

为什么呢?因为这不仅是前所未有的团干部集体出国留学,还因为从苏联中央团校中走出来了一个日后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及一批担任国家和各地的重要职务的人员。以下就是他们中的一些:

一期的田曾佩回国后担任外交部副部长;二期的陈民选担任解放军体育学院政委;三期的周文华担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李彦担任中宣部副部长;四期的钱其琛担任外交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汪家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吴木担任北京市委党校校长;五期的李立功担任山西省委书记,……。

虽然这些人担任重要职务并不完全归功于苏联中央团校,但是他们在苏联中央团校刻苦攻读马列主义理论,毕竟打下了很重要的烙印,在他们的一生中是应该记下这一笔的。

苏联共青团中央团校,是前苏联第一流的党校性质的学校,主要讲授联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跟苏共中央党校的课程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团校根据兄弟国家团干部的需要,加设了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团队报刊建设的课程;还增加了苏联历史、地理、宪法、俄罗斯文学、俄文等课程。讲课的人都是苏联一流的教授和学者,水平相当高。例如讲哲学的是柯罗尼斯基教授,他博学多才,讲课深入浅出,曾到北京大学讲过哲学课,颇受欢迎。

苏联中央团校座落在莫斯科市郊维希良基镇,环境优美,校舍宽大,设备齐全,除培训苏联共青团州委书记以上的干部外,还设立了外国留学生部,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吸收东欧和中国、朝鲜、蒙古、越南等十六个国家的几百名留学生学习,并分别设立了这些国家文字的书库,便于学员学习阅读。

2002年11月14日,我国留学苏联中央团校校友会在北京举行了活动,老校友们又一次聚在了一起。以下是他们在苏联留学时的一些往事,读后让人意犹未尽。

难以忘怀的岁月

文/陈模

1953年,我从《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的岗位上,被团中央派往苏联中央团校学习。

苏联中央团校培训留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学习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知识。每天除上午听四小时课程外,学校还强调每个留学生必须阅读马、恩、列、斯的经典著作。

留学的团干部中,多数人只学习过“干部必读”的六本书。由于工作忙,许多人没有系统学习过理论,有的人还未养成读理论书与独立思考的习惯。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尽管时间较短,我们都认真地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列宁主义问题》及《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著作。有的书甚至读过两三遍。我们在国内从来没有系统地读过这么多的书。

读这些书,当时我们还不觉得有什么受益,待到后来就明显地显现出来了。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不管造反派怎样将我们当“走资派”来批斗;在“文革”结束后一些年头里,不管社会上怎样刮起“马列主义过时论”的歪风,我们这些人始终没有丧失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因为我们能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中国革命的发展。

记得当时,有一位在中央党校工作的老同志访苏时说,我国的青年团干部没有必要到苏联团校来学习,在国内哪个党校都能学到马列主义。

不错,在国内的党校里可以学到马列主义理论。但是,苏联毕竟有几十年的理论积累,他们有一套正规的教学制度。全面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至少在国内学习是不容易做到这一点的。

我们在苏联团校不仅学习苏联历史、地理、宪法、文学知识,团校还拿出许多时间,让我们参观苏联的工厂、集体农庄、学校和养老院,观摩莫斯科、列宁格勒及许多地方的革命遗址、博物馆;拜谒莫斯科的列宁故居、彼得堡、芬兰湾列宁的草棚写作处,访问一些团的基层组织,接触城乡的男女老少,进行广泛的交谈,这对我们了解苏联是大有帮助的。与此同时,苏联团校还常让我们到莫斯科观看话剧、歌剧、芭蕾舞、电影,参观美术馆、画廊。我们一方面看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后,苏联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我们亲身体会到苏联教师、团干部以至普通工人、农民、青年和儿童对中国革命的敬佩之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可以这样说,我们留学的每一天,都生活在苏联人民的友谊之中,这种深厚的传统的友谊,也是国际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苏联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的理论教育照本宣科,缺乏联系实际,教条主义味道严重,在许多问题上思想僵化。由于斯大林长期以来重工轻农,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困难。至于党的机构官僚主义化,部分干部腐化,个人迷信后果严重,我们虽然所知不多,但毕竟有些体会。这一切,如果不是留学一年,是难以了解的。

苏联共青团、少先队有几十年的历史,他们创造的不少先进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在苏联中央团校,我们听了共青团、少先队的课,考察了工厂、集体农庄、学校、团的工作,参观了一些少年宫、夏令营,还到《共青真理报》、《少先队报》参观、实习,这一切对我们都是新鲜的、有益的,学习与不学习大不一样。

回国以后,不少理论知识都用上了。马石江同志曾在北京中央团校担任过教育长,给学员讲过马列主义课。他1955年末学习回国后,就以苏联中央团校为榜样,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中央团校设立了青少年工作研究室,开展了许多研究与编著工作,出版了不少书。不少团干部学成回到本省、市团委后,推广了苏联共青团培养、树立、学习先进人物,先进单位的经验,鼓舞了青年的干劲。开展社会主义的劳动竞赛,在厂矿、基建部门开展学习先进技术,建立了先进班、组、队、岗、的制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青年突击队”本是苏联共青团的一个创造,而今“青年突击队”的旗帜,飘扬在我国的厂矿基地。

我曾在《共青真理报》、《少先队报》参观过、实践,回国后在《中国青年报》工作,在宣传、学习先进人物、先进单位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宣传开展“群众文化”、“群众体育”活动上,也借鉴了苏联共青团的工作经验。我们二期的苏联翻译维克多,在我们回国不久,也调到北京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当新闻专员,他时常向我提供宣传苏联共青团成就的稿子,我也向他提供我国共青团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的文章,促进了两国共青团信息工作的传递。

整整半个世纪过去了,回忆上述的事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那时,我们怀着无限崇敬列宁、仰慕苏联的心情去留学,所学、所得、所闻终身难忘。

陈模:原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现任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中央团校校友会会长。

编/何松

人间真情 友谊永恒

文/王闻新

1954年9月至1955年9月,我在苏联中央团校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团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现在对他(她)们的名字都记不清了,但他(她)们的专业知识渊博、教学认真负责的音容笑貌,却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特别是在我们留学生和老师之间,架起“传道、授业、解惑”桥梁,帮助我们在异国他乡顺利生活、完成学业的苏联团校女翻译——库尔巴科娃·瓦连季娜·安德列夫娜(中国同学都称她为“瓦莉娅”),让我至今难忘!

1954年我25岁,在我刚结婚三个月时,被派往苏联中央团校学习。当时我任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因工作需要,自1951年起团市委许多同志都业余学习俄语,经常在苏联俱乐部、友谊宫和苏联专家及其亲属及苏联侨民青年团举办跳舞晚会,开展友好活动。因为有此基础,我到苏联中央团校后,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跳舞文娱晚会。

喜欢跳华尔兹舞的我,在晚会上结识了团校少先队辅导员班的苏联阿塞拜疆族的名叫娜荷切娃·莎莉娅(简称“莎莉娅”)的女辅导员。莎莉娅以结识了我这个爱跳华尔兹舞,并能用俄语和她会话交流的中国留学生深为自豪,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我。从开始把我作为她的专职舞伴,到单独邀我陪她看电影,去莫斯科逛街,给我买领带、围巾、香水等小礼品,直到给我写求爱情书。

我感到问题严重,明确告诉她我已经结婚,并把我和爱人的结婚照片给她看。为了不影响学习,避免不良影响,我有意疏远她,强调我学习紧张,多次谢绝她约我看电影和跳舞。不料,莎莉娅因为我的冷淡,居然生病了没上课,影响了学习和健康。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向党支部书记、班长徐净武同志做了汇报,并建议通过校方或辅导员班的领导、老师协助解决好莎莉娅的问题。徐净武同志说:“这类问题不能轻易向校方领导反映,应当慎重对待。我们既要坚持原则、严于律己,又要考虑维护两国人民的友谊,顾及莎莉娅的痴情,防止伤害她的感情和名誉。”徐净武同志还说:“你已向党支部汇报了,就不要再顾虑怕犯错误而急躁、生硬的处理,要逐步淡化,软着陆……”

在我为早日摆脱莎莉娅的痴情而焦虑困惑时,不料一件突发的意外事件,帮助我走出了困境。

一天早晨,我突然从脖颈到脸都浮肿起来。校医查不出原因,更无法治疗了,翻译瓦莉娅就陪我去莫斯科市中心医院检查治疗。到了医院后,照片子、化验血、尿……折腾了一天,还是难以确诊,无法对症下药,医院决定让我住院观察。瓦莉娅像我的大姐姐一样,耐心地安慰我安心住院,又上街给我买了水果和可口的晚餐、饮料等,天黑了她才回团校。瓦莉娅临走还说明天一早她就来医院,嘱咐我一定不要着急上火……

第二天一早,医院刚上班,瓦莉娅就和莎莉娅一同来到我住院的病床前。

莎莉娅把一束鲜花和水果罐头放在我的床头柜上,看见我的脸浮肿得变了形,眼睛只剩一条缝,她焦急难过地流着泪说:“这是怎么了,你得的是什么病啊?”说完,她擦干了泪水,重新化妆。这时,我闻到她刚擦在脸上的雪花膏和香水味,立即感到浮肿的脖子和脸发热奇痒。莎莉娅把这种情况转告医生后,医院立刻化验了莎莉娅曾送给我的同样的雪花膏和香水,很快查出了我是擦这种雪花膏和香水,发生了皮肤过敏的化学反映,造成浮肿。

通过这次浮肿的意外事件,莎莉娅向瓦莉娅讲了她向我求爱的事,我也借机请瓦莉娅帮助摆脱莎莉娅的痴情。瓦莉娅同情理解我,赞成我的态度,劝说莎莉娅克服不切实际的痴情,维持异国朋友的关系。为此,瓦莉娅还请辅导员班的老师开导她。当莎莉娅坚持再约我看电影、跳舞或外出单独活动时,我就邀请瓦莉娅也借故陪同去,充当“第三者”。就这样,瓦莉娅帮助我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没有给中国留学生和中苏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造成不良影响。

通过住院治疗浮肿和帮助解决莎莉娅痴情之事,瓦莉娅对我的家庭和个人情况都更加了解和关心了。我对她也更加熟悉和亲切了,把她作为异国大姐看待。

苏联中央团校的学科多、作业多,学习任务重。中国同学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国家同学,都起早贪黑、争先恐后地抓紧时间学习,争取优异成绩,为国争光。因此,在节假日一般都不愿意外出参加校外活动。

瓦莉娅针对这种情况,多次动员我积极参加校外活动。她对我说:“多参加校外活动是学习俄语,深入了解苏联社会实际的好机会,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是得能偿失的。”

由于瓦莉娅的开导,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十月革命节、元旦等节假日,我除积极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大型活动外,还积极参加一些校内外的分散小型活动,创造一些用俄语讲话、唱歌、朗诵诗歌、交谈等同苏联人民接触的机会,确实对我的俄语学习、对了解苏联社会和人民都很有益处。我还根据瓦莉娅的建议,去莫斯科大剧院等影剧院观看《天鹅湖》、《樱桃园》、《泪泉》等著名芭蕾舞、歌舞、话剧,对了解俄罗斯的历史、文化艺术受益匪浅。

岁月如梭,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1955年9月,我们毕业回国的时间到了。临行前,我与瓦莉娅约定时常通信。她还建议彼此要交替轮流用中俄文写信、回信,以此互相帮助提高中俄文水平,巩固发展我们的友谊。

为此,瓦莉娅还和我打手击掌,以表决心。可惜,我和瓦莉娅之间约定的通信,后来由于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破裂,而中断。

经过20年的漫长岁月,1979年我的错案平反后,调回哈尔滨市任区委书记,市体委党组书记、主任。在我即将退居二线时,1989年1月,中农企业集团北方进出口贸易总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公司”)聘任我出任总经理。

当时“北方公司”刚建立半年,严重亏损、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我这个年逾花甲的外贸外行,所以勇于挑起这副重担,是因为我知道,“北方公司”以经营对苏联易货贸易为主,企业要发展,首要的问题是找到有实力、有信誉的苏联合作伙伴。在我的潜意识里,瓦莉娅是能帮我们做到这些的。在出任总经理之后,我把千方百计找到瓦莉娅,恢复和发展我们的友谊,认定是公司创效增收的关键环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久,我就从李一同志处得到了瓦莉娅的信息和通讯地址。我高兴之余又担心:经过漫长中苏关系破裂的隔绝岁月,当年的友谊是否早已荡然无存了?瓦莉娅的健康、思想和能力以及“北方公司”的困境等情况,她能够帮助我们吗?我用什么酬谢她呢?

带着这些困惑,1989年2月初,我给瓦莉娅寄出了三十多年断绝联系后的第一封信。四十多天之后,我收到了日夜盼望的瓦莉娅从莫斯科给我的回信。她首先祝贺中苏两国关系缓和给我们带来了恢复友谊的生机,接着简介了她30多年的工作生活变化概况,对我从事对苏联外贸工作表示由衷的高兴和祝贺。她热切欢迎我重返莫斯科,愿意帮助我结识苏联的贸易合作伙伴,帮助我开展工作……。

瓦莉娅热情洋溢的回信,解除了我的焦虑,增强了我的信心。不久,她介绍苏联贸易伙伴向“北方公司”发出了邀请。1989年5月23日,经过几个多小时的飞行,我终于跨越了从北京到莫斯科的千山万水和三十多年风云变幻的历史隔绝。在莫斯科机场上,瓦莉娅和我又紧紧地握手拥抱在一起了。

瓦莉娅大我一岁,当时她已61岁,患有心脏病。她不但在深夜亲自去接机,而且直到帮助贸易伙伴把我们代表团安排到宾馆住好,她才放心回家。三十多年的隔绝,还是一见如故的真情令我感动!

瓦莉娅还主动给我当翻译,洽谈时她有意回避“北方公司”当时的困境,强调介绍北方公司是中国著名农民企业家入股创办的有实力有发展的股份制外贸公司。她还着重渲染介绍我这个总经理、代表团长是50年代苏联中央团校留学的高材生,是中国现任外交部长钱其琛的老同学、好朋友。介绍我为人忠厚正直、讲信誉的品德等。由于瓦莉娅的介绍,提高了总经理的人格魅力和“北方公司”的知名度、可信度,从而顺利地签订了互补性强,效益好的贸易合同。特别是由于苏方同意逆差先过货,解决了我们缺乏资金的困难,使公司一举扭亏为盈。

1989年5月瓦莉娅给我第一次出访苏联当翻译,我决定按照当时聘用俄语翻译费的标准,付给她报酬金时,她坚决不收,并批评我说:“我给你当翻译并没有事先讲报酬,是我自愿帮你工作的。我们都是老共产党员,又是老朋友,为了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利益,我为什么不该尽点义务做点贡献呢?”当我又强调因她年高体弱,需要买些保健品补养身体,以利今后再多帮助我们工作,劝她一定收下报酬金时,她认真地说:“王总,你一定要我收下这些钱保养身体的话,那今后你别花钱雇我这个老太婆了,年轻体壮的翻译有的是……。”瓦莉娅真诚无私的奉献情怀,深深感动了我,使我无法再坚持以金钱去回报她。

五十年代苏联中央团校培植的中苏人民友谊之花,在改革开放年代结出的北方公司丰硕之果,将永载两国人民友谊史册。

1996年4月26日,瓦莉娅去逝不久,李一给我来信说:“闻新同志:我们对瓦莉娅的去逝,都十分悲痛。她是一个从心底、从骨子里热爱中国的好朋友。她在一生的最后岁月里,把中国朋友当成亲人,这点你是最清楚,体会最深的……”

是的,自1989年我和瓦莉娅在莫斯科重逢,到她去逝的几年间,为了北方公司的事业我们并肩战斗,经常在一起谈工作、谈个人,书信频繁。七年间,光瓦莉娅给我写的书信就多达70余封,280多页。她还把自己的工作笔记、日记、剪报等宝贵资料主动送给李一和我看。体现了她对中国朋友的真诚友好,肝胆相照,亲密无间。

1994深秋,瓦莉娅克服许多困难,为购买来中国的机票,她甚至变卖了珍贵的列宁勋章,终于实现了她一生最后一次的中国之行。

1994年11月18日午后1时,当我和李一同志在北京机场和瓦莉娅一见面,她就认真动情的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来中国了。我是和中国朋友诀别来了,这次莲娜陪我来,一是照顾我,二是让她认识我的中国朋友,好继承两国人民的友谊。

我陪同瓦莉娅最后一次中国之行的全程,目睹了各地各期留苏同学对瓦莉娅母女热诚欢迎款待的友好真情,说明瓦莉娅的中国情缘深厚绵长。瓦莉娅为表达对中国的赤诚热爱,感谢中国朋友对她的深情厚意和她对两国人民友好事业贡献终身的感情,主动向我们提供有益的情况和建议。她应邀在北京、西安召开的有留苏同学、教授、学者参加的座谈会上,对人们关心的苏联解体后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前途命运,对叶利钦等俄罗斯独联体国家新领导人的政治背景和主张,以及对解体后苏联共产党、苏联社会的现状、动态、前景等问题,都毫不保留地作了详实介绍。

1997年4月25日,我怀着中国朋友对瓦莉娅的无限怀念和悲痛的深情,从北京飞往莫斯科。第二天,4月26日,即瓦莉娅逝世一周年之际,我随同瓦莉娅的大姐、女儿、女婿、儿子以及克拉拉(也曾是中央团校的翻译)等瓦莉娅的亲属和朋友一同到瓦莉娅和她母亲合葬的墓地,悼念她逝世一周年。

我在瓦莉娅的墓碑前,献上了白色鲜菊花编织的花圈,点燃了从中国带去的高香,焚烧了我给她最后一封她没能看见的信,宣读了行前在北京我和徐净武等同志共同研究过的代表留苏同学的中国朋友的悼词。最后,我还按照瓦莉娅生前遗愿,在她墓前朗读了高尔基的《海燕》。当我朗读到“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时,我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

瓦莉娅的大姐、女儿和克拉拉等亲友,都被我万里迢迢到莫斯科来沉痛祭奠瓦莉娅的举动和情景而深深打动。80多岁已失明的瓦莉娅大姐用一支手抚摸着我的脸,另一支手抚摸着瓦莉娅的墓碑流着泪说:“亲爱的瓦莉娅妹妹,你去逝前还叨念的中国朋友王闻新亲自来莫斯科追悼你来了。你听见他给你朗读《海燕》了吧?你没有白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友好一场,中国朋友也热爱你,想念你啊!……

瓦莉娅的生前好友克拉拉对我说:“你专程来悼念瓦莉娅,出乎我们预料,这是对瓦莉娅一生热爱中国最好的回报。”

追悼会后,莲娜留我在她家住,并请假陪我和克拉拉一同去参观莫斯科的“伟大卫国战争博物馆”。把她母亲生活工作的像册给我看。告诉我,她母亲在临终前把记有中国朋友电话和通讯处的本子作为重要的遗产交给她,再三嘱咐她要保持和中国朋友的联系。

这使我想起苏联作家伊·爱伦堡说的:“从一粒细砂看世界,从一朵鲜花展望天堂。让友好的手握住无限的宇宙,让友好的瞬间拥抱永恒。”是的,瓦莉娅临终前,把中国朋友的通讯处作为宝贵的遗产交给女儿,就是一粒细砂,一朵鲜花,就是握住无限宇宙的手,就是拥抱永恒的友谊。

王闻新:原苏联中央团校中国班四期学员。

篇5:团校培训心得

这次我很荣幸成为团校的学生。经过了团校生活,学习了共青团章程后,我对“共青团”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认识,了解了团的性质,奋斗目标,基本任务,还了解了她的先进性和影响力。

现在我才真正的认识到:以前,我对于团员的认识真的不够深刻,对于团干的职责也真的不够了解,对于怎样做好一个真正的有开创意识的优秀团员干部,也真的还缺乏好多的能力与素质。我现在真的好激动,也好高兴,我真的没想到这一次全校团员干部培训会让我学习到这么多平时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特别是关于党团的,以及做人的知识。

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一位实干者,也一直认为理论的学习不光只是枯燥乏味,而且理论往往与实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理论的学习往往即费精力又费时间,没什么实际作用,但这一次的学习,不光只是让我感受到了几位领导和老师言语的生动与风趣,更重要的是让我改变了以往的不成熟的想法,让我对学习和工作又有了重新的认识。下面,我就参加本次培训谈谈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成为一名优秀称职的学生干部,有利于将来更快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占领社会竞争的制高点。成功的学生干部一定要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1)干与学的关系,学生必须以学为主,每一个干部都应计算一笔帐:从事学生工作得到的锻炼和收获是否足够抵偿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所受的影响;(2)人与人的关系,应做好沟通,协调,上传下达等工作,秉着“诚以载物,宽以待人”的宗旨,正确处理和普通同学、其他干部间的关系;(3)建立良好的心态,应明确“事无其小”、努力克服“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屑于干”的心态,经得起挫折,敢于面对挑战和失败。

做事先做人。要做好一名优秀的团组织基层干部,这是相当重要的。加强学习,丰富知识,把握团员工作方向。加强学习,丰富知识,这是我们大学生的本质工作。特别是在现在这知识高度繁荣的时代,我们尤其要有这样的认识,我们也尤其要把学习当作我们生存和发展的资本。加强学习,丰富知识,提高自我,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基本认识。

进行团干培训,掌握团组织工作,无疑是我们做好团员工作的重要活动。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的感受到把握团员工作方向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要注意青年工作的创新精神,要研究青年的需求,研究变化中的社会,研究变化中的青年。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存在着的共青团青年群体的变化、个体意识显著增强的状况和实际,以研究带动工作,更加务实和开放地开展青年工作。特别是在工作方面要加强与时俱进的精神,工作理念要创新、工作内容要创新、工作的方法要创新,不断加大青年工作的力度。青年工作的手段、载体和形式,应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不应拘泥刻板、单调枯燥。共青团活动应该成为青年体验和释放青春激情的舞台,成为青年感悟和树立人生信念的平台。为青年服务是共青团的立团之本,我们的共青团工作必须从青年的特点出发,服务青年,服务社会。团员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它要我们不断的去思考和实践。

学会放松心情,积极面对生活。为什么我要谈这一点体会?因为我实在是认为要做好一名优秀的团干,积极的心态太重要了。团干面临的是基层工作,如果工作中没有良好的学习和工作心态,那是不可能做好工作的。在工作中,难免会有各式各样的困难与障碍,面对这些拦路虎时,我们即不能逃避,也不能妥协,那我们怎么办了?不要苦恼,拥有良好的心态,你就会减少不少的麻烦,你就会积极的去面对和解决。努力工作,快乐生活。

积极面对社会,扩展人际交往。这一次的培训,我感触很深,而且也确实学到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知识,上课时,我做了详细的学习笔记,我也认真的思考了许多的问题,我深深地感觉到要做好一项工作,特别是在我们读书期间,既要搞好学习,又要搞好工作,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这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它将要求我不断的去提升自我的能力,去适应我们即将面对的繁忙的,快节奏的社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勉励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不断的进取,使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工作业务水平不断的提高,成为一个思想高尚,人格健全,能力出众的优秀大学生和团干,为自己靠近党组织和以后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

总之,做为一名合格的团员,一定要有理想,有抱负,遵纪守法,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能帮助别人,团结别人,从而能影响别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管系第四期团校培训学员:胡珊珊

篇6:团校培训心得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为了更多的了解我 们的党团,提个人高认知素养,培养责任意识,我参加了我“第三期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第六期团校培训。这次培训从10月27日 课到11月15日结束,我们分别学习了党团相关知识、高校学生干部 的角色定位、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大学生礼仪几个方面的内容。

每一位老师的不同风格、每一位老师的知识讲解,都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党团知识的学习,使我更深刻的了解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团在我们学习中扮演的角色,也使我摒弃了以前的一些错误认识和想法。意识到我们大学生,身为一名团员、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所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责任心。像老师要求的那样从树立全局意识、脚踏实地地干事、自觉接受组织考察三个方面来促进自己思想和素质的提升。谨记“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人生最精彩的不是梦想实现那瞬间的灿烂,而是坚守梦想的过程。正所谓即使改变不了世界,我们也要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向着目标努力奋斗。

而通过对学生干部的正确定位的学习,让我真正的体会到一名学生干部应该怎样定位自己。学生干部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主体之一。也弄清了我们为什么要当学生干部,是因为可以培养我们做事的能力,培养我们的责任心及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和意识。而并不是以前的错误意识为了获得老师表扬或为了得到同学们的羡慕等。学生干部是普通学生和老师联系的纽带,我们不应该以此为自大,而更要做好带头作用,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素质方面,并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还要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在长期的做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务实求真,速度与效率兼并,从而让同学满意,让老师满意,让自己满意。

篇7:团校培训心得

作为一名大学生,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为前途感到很迷茫;作为一名优秀而有礼貌的大学生,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为一些礼节性的问题而苦恼;作为一名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积极分子,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为了如何写自传如何写思想汇报等系列问题而疑惑……

针对这一系列同学们普遍都感觉疑惑和不清楚的现象,教育科学学院团总支就积极开展了团校培训课,请领导老师给我们上了几堂生动而非常有意义的讲座培训课。

首先是我们教科院廖全明副院长给我们上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主要讲了大学生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人生与生涯规划的阶段、确立人生发展目标、根据职业定位,确定你的主导职业定位、生涯策略、避免生涯规划的误区等内容。谈到“目标凝聚力量”雷锋日记、孔子的人生阶梯划分、沃特恩的人生阶段划分、等等精彩论证来让我们知道明确目标的重要性。最后通过老师那特殊中又不乏幽默的讲解,让我们深切的明白,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确实应该对自己的将来做一个很好很贴切的规划生涯了。

其次是刘宗发书记给我们讲解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会议主要内容大概有“有效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应对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等。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了解全会意义,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

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万众一心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奋斗!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了解并主动关注时事政治。然后谈到我们入党的一些问题,让我明确知道该怎么写好思想汇报、怎么写规范的自传了。

然后是刘湘涛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大学生礼仪知识与展示”的礼仪培训讲座。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的确礼仪无处在,是一个人内涵与素质的一大表现形式,特别是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懂礼,知礼,学礼。刘老师主要给我们讲解的是大学生校园规范,如赴办公室办事礼仪之不越级赴办公事、电话预约、不乱翻阅桌上文件等等。还有就是在学校与领导、老师及同学一起学习、办公、吃饭、出行等交往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礼仪知识。通过刘老师生动的讲解和演示,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礼仪方面很多不足之处,因而得以改正往日不足,做个名副其实懂礼貌的优秀大学生。

最后一堂是辅导员曾兴智老师带来的“共青团工作基础知识”。老师系统的讲解了关于共青团这一方面的知识,比如:“五四”青年节是如何确定的、党旗国旗怎么挂、共青团怎么可以组团、团员推优工作等,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关于如何加入并成为共青团、中国共产党中优秀分子的知识……

篇8:团校培训心得

成为一名优秀称职的学生干部,有利于将来更快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占领社会竞争的制高点。那么怎么样才能将自己融入到同学中,成为同学的知心朋友?

(一)与同学建立平等的关系。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是一样的,是平等的,只是分工不同,具有学习和工作的双重任务。学生干部不要做学生“官”,而应脚踏实地的置身于同学之中。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了解他们的思想,倾听他们的呼声,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二)关心,爱护学生,注意工作方法。学生干部应满腔热忱地关心,爱护,帮助同学。要待人宽厚,尽力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在工作中要注意发扬民主,坚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讲究工作方法,切勿简单粗暴。

(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学生干部时时处处严于要求自己,并虚心向同学学习,同时以身作则,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做同学的榜样,坚持对的,改正错的.这样的学生干部才会在同学中有感召力。

(四)坚持原则,灵活机动。坚持原则是指学生在大是大非中必须坚持则,勇于同一切不良行为做斗争,对错误的东西决不妥协,决不让步,决不能任其泛滥。坚持原则和密切同学关系是不矛盾的,因为学生干部所坚持的原则要与学生利益相一致,要从根本上代表广大同学的利益,因而坚持原则不仅不会与广大同学的关系疏远,反而会密切与同学间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学们也许会对学生干部的工作产生误解。对此,我们要加以认真分析,一旦证明我们是对的,就要坚持到底,最终会得到大家的谅解,赢得广大同学的信任。相反,如果我们的学生干部不能坚持原则,而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搞所谓的哥们义气,在一些人中拉拉扯扯,势必引起多数人的反感,最终会在广大同学中间威信扫地,失去与广大同学的良好关系。另一方面,坚持原则不是不讲究工作的灵活性.坚持原则不是板着面孔,简单生硬。前面说过,坚持原则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也就是说对待和处理一般性问题时,在坚持原则和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可以灵活,作变通处理,在小事上不死板,不“叫真”。

学生干部要作学生的知心朋友,归纳起来,我认为就是要做到三个“代”,即做学生的优秀代表,做学生的带头人,做学生的代言人。

对于团校学习的思考,正如团校老师所言,学校的活动量多但质量不高;活动花样多,但缺乏更多的精品活动,这正是我们学生干部所应该注意的,我们目前水平还不够,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数量,同时应该注重质的飞跃。这让我想到了读高中时候,学习好的往往不是高中所在镇上的孩子,而是周边农村的孩子,当然出身相对贫困的农村孩子所做的努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也应看到的是数量上的巨大差异。同样的道理,现在办活动应该大力提倡数量上的增长,只有这样才能有精品脱颖而出!地球科学学院有着良好的师资力量和学习科研环境,这是我们所应值得骄傲的。但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将我们学生活动作成品牌或者精品这是我们所要努力的目标。通过分团校的学习和认真的思考,我总结出以下三点:

1.注重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往往我们的工作就是在细节中出错。例如,最近的地理综艺大观,承办方模仿金苹果的模式是比较有新意、比较有趣的做法,但是没有想到在第一环节会出现40个人只剩下一个人(预计剩8个人)的情况,现场气氛弄得顿时不是很好。想想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的思考活动是的诸多细节问题,那我们的活动将会做的更加完美。

2.注意宣传工作,宣传是活动的“外装”,做更好的宣传是活动成功的秘诀,再好的活动如果没人了解,这活动也只能说是不成功的。

团校培训心得9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团校的培训班学习,我也很珍惜这一次学习的机会。现在,这个短期的团校培训结束了,我收获很大,尤其是在学生干部开展学生工作这方面。下面,我来简单地说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次团校的课程是由开学典礼和讲座专题两个部分组成的,而讲座专题分为“学生干部的工作理念及价值体系”,“知行合一,和而不同”,“改革开放三十年”,“开拓创新,做新时期的优秀共青团员”,“学习干部执行能力的提升”这五个方面,宗旨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强其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更好服务于我们广大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教育。

在简短而隆重的开学典礼中,我们重温中国共青团历史,不忘团发展的艰辛历史;我们的团吸收新的团员,增添了新的力量和活力;我们聆听老师对全体团员的殷切希望,努力奋斗。这次团校的第一讲是由朱鑫銓老师主讲的有关学生干部的工作理念和价值体系的内容。朱老师讲课很受大家的欢迎,他的课堂上,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朱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讲了这个问题。第一点,学生干部是什么,他说,学生干部是一座桥梁,一面镜子,一扇窗户,一面旗帜我十分赞同这一观点,我觉得我们这些班干更应该认识到自己是什么,先是学生,职责是学知识,学做人,再担任一些社会工作,进一步的学习。第二点朱老师讲了关于学生干部的认识定位的知识。我清楚地明白: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常的学习和学生工作中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放松自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处事都会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在日常中,也要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起到我们学生干部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第三点,朱老师针对学生干部的工作定位从工作任务,工作分类,工作形象,工作艺术这四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许多,就像朱老师所说,要相信付出终究会有回报的,我们一定要在做好人的同时做好学问。

这次团校的第二讲是由管理学院的刘佳老师给我们讲授的关于“知行合一,和而不同”的问题。刘老师讲课幽默,声音优美,吸引了我们所有同学的注意力。她以自身的经历给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如何做到“知行合一”的境界,颇有趣味。

这次团课的第三讲是由戴跃侬老师给我们讲授的而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事情。尽管内容有些乏味,但是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是吹进了我们学生的耳朵,让我们深切感受着国家这么多年来的巨大变化,感叹不已。

上一篇:小学五月感恩母亲国旗下讲话稿下一篇:环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