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农业现状

2024-07-28

安康农业现状(精选8篇)

篇1:安康农业现状

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猛增,资源急剧减少,环境破坏严重,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必须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集约使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废气、污水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转变,把农业发展纳入科学的发展轨道。现代农业作为一个暂新的话题进入农业领域,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按照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要求,努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全世界的农业大国,但是农业生产效率很低。据报道[1],发达国家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到总人口的5%,但是粮食总产量却是我国的50倍,人均产肉量是我国100倍。大部分农业人员具有专业的农业知识和农机操作能力,并且可有效获取全球农业信息,掌握农业最新动向。安康地处秦岭南边,水、热、林、草资源及土特产品、矿藏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开发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动员广大农民自愿学习,接受新知识,加强农业发展中的“硬件”的建设,保证安康市农业生产向着持续、稳定、高效的方向发展。现代农业的概念、发展和特点

早在原始社会,人类简单利用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维持生存,发展到后来自给自足的家庭作坊,进一步发展到规模化的商品生产,现代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进入了一个农业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关于现代农业的定义有很多,但是仔细研究,发现现代农业都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管理”等词汇,这说明现代农业是区别于古代的传统原始农业,并且随着时代进步、社会进步和科技进步,现代农业的内涵和衡量标准将不断丰富、完善,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定义将会更加清晰。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将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任务来完成。此后,国家政府部门和各类学者分别对现代农业的内涵作了探讨,并对现代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构想,提出许多创造性的建议和想法。现代农业的发展逐渐在我国流行起来。在党的十七大上,我国政府部门对现代农业进行总结,更进一步认识现代农业,明确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发展方向。

目前,科学技术不断加强,现代农业飞速发展,涌现出许多显著特征:第一,现代农业和科学技术结合更加紧密,生产中科学化程度空前提高;第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转变,国家对农业结构做出了战略性调整,农业生产领域和农业贸易范围更加广阔,各国之间联系更加紧密;第三,现代农业注重农民和企业家综合素质提高,经营主体利用科技武装头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培育出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带动周围农业人员生产;第四,现代农业是可

持续农业,国家提出了“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等概念,实现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现代农业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早在二战以后,发达国家以现代机械代替手工劳作,改造传统劳作模式,用现代经济经营管理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水平,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现代农业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模式和经验。如日本采用“全盘合作化”土地节约模式,由农协和农户建立经济联系,扩大农民与市场对接,阻止商业对农民的剥削;法国和荷兰普遍采用农场经营规模化、生产方式机械化,对全国农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形成生产专业化、品种多样化、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美国提倡生产带,建立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这种区域分工式种植可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同时农民和批发商订购合同,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联系。

我国现代农业经过封建土地制度和近代土地革命的变革,充分吸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3]。20世纪末,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结构调整明显,优势产业突出,产业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在加入WTO后,根据国内外市场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建立起科学的农业装备,先进的管理体系和一流的生产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4]智能耕作技术、智能收获技术、节水灌溉系统、一体化温室设施等,有效的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和气候复杂,大多数高效农业生产推广示范受限较大,需要进一步试验研究。[2]安康市现代农业发展优势和现状

陕西省安康市北靠秦岭主脊,南依大巴山北坡,全市最高海拔2964.6米,最低海拔170米。汉江由西向东横贯,构成“两山夹一川”的自然地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春季升温快、波动大,秋季降温急骤,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属于北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由于地处过渡带地理环境,南北地形和海拔差异大,气候呈垂直分布,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雨量增加,每年平均降雨量在910mm左右。

全市包括九县一区,主要分为山地、丘陵地、川道平坝地三种基本类型,水稻、玉米、薯类、食用菌、小杂粮等粮食作物遍布各县,狮头柑、樱桃、核桃、柿子、拐枣、花椒、油桐等果蔬富有胜名,党参、天麻、枣皮、茯苓、绞股蓝等名贵药材发展初具规模;金、银、铜、铁、铅、锌矿产蕴藏可观;蚕桑、黄姜、烤烟、茶叶、魔芋等农副产业发达;汉江、岚河、洞河等水力资源和鱼养产业条件优越;南北风光、秦楚文化、野生动物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这种独特的自然

资源和地理特征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人士和知名企业前来参观投资,农业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市场,有效带动安康市经济发展,改善安康人民的生活水平。安康市现代农业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贸易领域开放,在新形势下安康市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土地分散,技术落后,农民整体素质差,生产效率低下,竞争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限制安康市农业发展,是否能够让安康市250万农业人口走上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关系到安康民生稳定和长治久安,如何加快安康市现代农业步伐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一号文件指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4.1 因地制宜,转变农业发展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专家卢良恕说[5,6]:“粮食和食物之间有很大距离,从数量上讲,农民要既能够买得起、又能够买得到所需食物,目前我们温饱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从质量角度来说,食物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安全等问题目前看起来比较严重;从发展角度看,要求食物要可持续安全,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个问题相当严峻。”

安康资源分布不均,类型复杂,要根据农业分区和粮食政策的差别加以保障,树立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分类发展的理念,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政策,重点发展优势产业。首先,在“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基础上,由龙头企业牵头,采用“公司+基地(科研)+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将大量分散于千家万户的农民土地纳入到企业的开发经营活动中。如紫阳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就要发挥当地优势,大量招商引资,政府鼓励帮助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平利县具有茶叶、五故居、女娲山、古仙洞等自然资源优越,要扩大观光和闲置农业比重,减少工业和城市活动污染,发展绿色农业。其次,建立科技示范园,由政府、企业和农户投资兴建,以企业化方式运作,以科研单位、教育机构和技术推广单位为依托,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设施和资金,集成现有农业科研成果,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形成高效的现代农业园区。

4.2正确理解“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和农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整体,现代农业发展,不能脱离农村和农民实际,也不能将农业从“三农”中割裂开来,更不能将农业的经济功能从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中割裂开来。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产地出现农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可能完全实现城市化,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具有自己的组织形式和发展模式,具有不同的功能。在全球的经济冲击下,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扩大,农村面积不断缩小,甚至一些地区农业消亡。实践证明,发展现代农业,投入巨额资金,动用现代农业机械对土地非科学进行调整,追求标准化的农业示范园区,这种现代农业高投入、高浪费、高消耗、高排放,较低效益,无法使大多数农民受益,无法解决大面积的生产问题,只能增加财政负担和环境压力。当前,安康市大多数农民仍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缺乏竞争,农业处在劣势地位,且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因此,必须保证农业和城市长期并存,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综合协调发展,实现现代农业科技普及、农村环境整治、农民综合素质提高、文化生活的丰富、精神面貌改善、乡村治理、城乡之间互补等问题的有效解决,缩小城市和农村的贫富差距,使“三农”和城乡整体均衡发展。

4.3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支柱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运用现代生产工具,推行现代管理,是现代农业的核心标志。人类历史发展表明,农业发展史实质上是农业科技的进步史,每一次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都带来了农业发展新的飞跃。世界近代农业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现代技术进步。近几年,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新型技术革命,为传统农业和农业技术改造、农业生产率提高提供了强劲动力。在西部大开发之际,安康市要进一步围绕国家目标,调整布局,明确分工,提升能力,优化环境。依托已有的机构设施,以科研机构为主体,加快引进、选育、推广一批优良品种,特别是引进、培育秦巴野生蔬菜、中药材、水果等品种,适应市场需求和农产品企业发展需要。在安康市不同农业区内建设农业科技中心,以不同区划内的优势农产品建立试验站,让科技人员深入农户进行科研辅导,形成面向现代农业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科技体系。

4.4加强政府宏观引导

在新的形势下,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在200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国家提出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2006年中央财政投入6亿元作为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由500个县扩展到1126个县。据统计,截止2007年,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40%。农业生产方向逐渐向城市农业、精准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转变。安康市政府部门要紧紧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内容,全面调查,注重引导,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强化监督,扩大宣传,完善政府部门职能,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5 安康市现代农业发展启示和展望

安康是一个生态环保城市,发展现代农业既不能走大规模的土地经营道路,也不能实现高额的土地补贴政策,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科研成果改造安康较落后的农业,避免发达地区早期因忽略可持续发展而造成的后果。在实行规模化经营的地方,可以转移劳动力,集中土地机械化生产;在较为落后、地形

复杂的地区,应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集约经营,突出特色产业,拓宽农业发展深度、广度,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十二五”开局之际,安康市一定会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安康市农业将会出现一个更加辉煌的发展阶段。

篇2:安康农业现状

[ 10-12-26 15:49:00 ]

编辑:studa20

作者:贾学新 王显安 王春卷

摘要介绍了安康市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的对策,以期为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植物检疫;现状;存在问题;对策;陕西安康

陕西省安康市为北亚热带地区,秦巴大陆性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温暖湿润,无霜期长,生物资源丰富,水热条件良好,作物种类繁多,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潜力巨大。市内传统特色作物,如烤烟、蚕桑、茶叶、魔芋、柑桔、中药材等在省内甚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优越的自然条件同时也为各类农业有害生物提供了最佳适生环境。据2009年普查统计,全市柑桔、魔芋、桑树、烤烟、黄姜、马铃薯、食用菌、蔬菜八大类区域特色优势作物共发生各类有害生物75种,其中2种有害生物属国内检疫对象,2007年市内发现1种新传入外来有害生物。近年来,安康市周边地区检疫性有害生物频繁出现,形势严重。同时,种子市场开放后,各类种子经营门店突增。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已有种子经营门店近600家,其中跨地区种子分公司8家,所经营的种子来源于全国各地,增大了检疫执法的难度,安全隐患和危险性加大,给植物检疫市场监管带来了巨大压力。

1检疫工作现状

安康市植物检疫工作为农业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曾成功地堵截和铲除了毒麦、柑桔溃疡病、水稻白叶枯病等一批入侵本市的危险性生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深化,有害生物灾害预警愈来愈受到各级广泛关注,加大了对有害生物防控资金的投入[1]。安康市的植物检疫事业在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检疫业务大幅提升,年办理各类农作物产品调运检疫业务600~800批次,调运货总量0.8万~1.0万t,办理各类花卉苗木150余批次,调运量125万~150万株(盆),办理申请调引种要求函130余批次,核准调入主要农作物种子200~300 t。种子市场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种子经营持证率明显提高,连续3年执法检查和调查,“三杂”种子持证率达100%,常规种子持证率达85%以上。目前,植物检疫工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全面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使检疫工作更趋于规范化、科学化,疫情普查经常化。自2001年,每年坚持全市有害生物疫情普查,对红火蚁、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扶桑棉粉蚧、柑桔小实蝇、梨枝枯病、稻水象甲等危险性有害生物进行了全面监测与防范,为安康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安全环境[2]。

2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3:安康农业现状

1 检疫工作现状

安康市植物检疫工作为农业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曾成功地堵截和铲除了毒麦、柑桔溃疡病、水稻白叶枯病等一批入侵本市的危险性生物。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深化, 有害生物灾害预警愈来愈受到各级广泛关注, 加大了对有害生物防控资金的投入[1]。安康市的植物检疫事业在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 检疫业务大幅提升, 年办理各类农作物产品调运检疫业务600~800批次, 调运货总量0.8万~1.0万t, 办理各类花卉苗木150余批次, 调运量125万~150万株 (盆) , 办理申请调引种要求函130余批次, 核准调入主要农作物种子200~300 t。种子市场监管制度化、规范化, 种子经营持证率明显提高, 连续3年执法检查和调查, “三杂”种子持证率达100%, 常规种子持证率达85%以上。目前, 植物检疫工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全面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 使检疫工作更趋于规范化、科学化, 疫情普查经常化。自2001年, 每年坚持全市有害生物疫情普查, 对红火蚁、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扶桑棉粉蚧、柑桔小实蝇、梨枝枯病、稻水象甲等危险性有害生物进行了全面监测与防范, 为安康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安全环境[2]。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检疫业务量与人员数量匹配极不相称。目前安康市仅有专职检疫员45名, 只占全省专职检疫员总数的4.5%。边远小县专职检疫员仅1~2名, 而且还不能专职专用, 严重制约了检疫事业的发展。有些县专职检疫员调动过于频繁, 造成检疫队伍新手多, 业务衔接缺位、断档, 虽然经过培训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检疫手段滞后。目前全市11个植保站, 除汉滨、旬阳、汉阴、平利4县为国家植保工程建设项目县, 装备有检疫监测设备, 其余各站近20年内没有添加检疫检验专项设备, 连最基本的显微镜、解剖镜和必需的标本都很少, 很难应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疫情形势需要[3]。三是经费严重短缺, 制约检疫业务的正常开展。市县区检疫经费从未列入财政预算, 仅靠每年收取微不足道的检疫费维持运转, 开展疫情普查没有必需的交通工具, 普查面积小, 代表性不强, 疫情潜在危险性大。四是疫情形势严峻, 防控任务繁重。据农业部统计, 2001—2006年6年间, 国内入侵危险性生物物种增至20种, 是2001年前的10倍。安康市自2002年开展大面积疫情普查以来, 外来生物入侵物种也有所增加, 特别是2007—2008年, 因防控稻水象甲, 各级财政2年共投入经费50万元, 出动各级技术干部100余人次, 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近年来柑桔大实蝇已直接危胁到柑桔生产, 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逾1 000万元, 周边省市疫情形势更为严峻, 随时都有入侵安康市的可能。

3 对策

面对当前植物检疫工作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为确保农产品流通安全, 减少危险性病虫害人为传播几率, 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 积极研究探讨植物检疫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对策, 应正确处理好执法与服务的关系, 夯实基础, 加强宣传, 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同时, 必须扩大检疫范围, 增强植物检疫技术手段, 加大植物检疫执法力度, 积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宣传, 提高社会各界对农业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让生产、经营的个人和单位认识到植物检疫是确保农产品生产和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 使其能积极主动的申请检疫。让相关部门意识到在农产品调运中应发挥的作用和意义, 从而积极配合农业植物检疫工作, 杜绝逃检和漏检现象。结合实际, 积极向有关上级及时汇报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以及工作开展不好所带来的潜在危险, 争取政府在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二是增强职能, 强化检疫服务意识[4]。当前安康市茶果业管理体制不顺, 上下不对口, 造成疫情得不到有效防控;应尽快理顺生产管理体制, 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遏制疫情传播、扩散, 直至扑灭, 防止类似2008年四川省旺苍县“蛆橘”事件在安康市发生。农业植物检疫部门要树立检疫为生产服务, 为农民服务的观念, 主动到生产第一线, 为龙头企业、种植大户讲解有害生物预防及控制的基本知识, 提供技术指导, 树立植物检疫形象, 主动为他们提供好一流服务。三是加强建设, 夯实基础。要全面提高检疫人员素质, 强化植物检疫全盘意识。目前, 植物检疫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执法能力参差不齐, 特别是新增专职检疫员数量较多, 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可通过正规培训获取一定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实际工作积累专业知识和技术, 在实验室里结合相关资料进行摸索研究, 熟悉业务, 提高水平。根据产业结构调整, 随时做好疫情调查和疫情动态, 掌握有害生物在全市分布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有的放矢地开展植物检疫、植物及其产品的调出调入。

参考文献

[1]张书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加强植物检疫工作[J].植物检疫, 2000 (4) :9.

[2]喻法金.加强植物检疫管理工作保护农业生产安全[J].湖北植保, 2005 (4) :5-6, 8.

[3]丁春林, 梁忆冰.植物检疫系统工程浅谈[J].植物保护, 1990 (S1) :56-58.

篇4:安康膳食硒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

关键词:生理功能;膳食硒资源;产业链;开发前景

1817年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Berzelius)发现了硒(se)元素,经过200年科学研究发现,硒具有抗癌、防治心血管病、抗肝坏死、防治糖尿病、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被誉为“生命火种”、“心脏的守护神”、“天然解毒剂”及“抗癌之王”。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于1973年宣布,硒是人体必需的生命元素。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将硒列为膳食谱中必需的营养元素。近年来,硒的研究与开发在国内外已形成一个热点,每年都有大量论文和报道出现在报刊杂志上,但是结合安康实际情况系统论述膳食硒资源现状及前景的报道较少。本文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将膳食硒资源现状及前景概述如下。

1 硒在人体中的重要生理功能

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和临床研究证明[1,2],缺硒会造成人体许多重要器官机能失调,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研究发现通过补硒可以有效的预防和防治这些疾病,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硒在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逐渐被揭示。

1.1 硒的抗病作用[3]

硒的营养状态与癌症密切相关,1915年,科学家首次发现硒对肿瘤有抑制作用;1988年,美国著名科学家克莱门特进行了著名的迈阿密实验,证明硒对抗癌具有显著作用;国内外研究表明低硒、缺硒地区居民的肝癌、乳腺癌、肺癌、白血病等恶性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富硒地区,而且血硒含量(血硒水平)越低,癌症死亡率越高;硒对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我国许多地区严重的地方病具有防治效果[4,5],是目前防治克山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硒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6,7]:硒具有维持心脑血管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的作用,硒能平缓降低血压作用,可调节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补硒可以提高身体抗氧化保护系统的功能,调节体内血脂代谢,预防因血脂高造成的多种并发症的产生。硒对血管有修复功能,因而对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及动脉粥硬化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硒能保护肝脏,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补硒能把大约90%的乙肝病毒除掉,能防止肝脏病毒疾病、肝硬化、肝脏癌变、脂肪肝及酒精肝病等。

1.2 硒的抗氧化作用

硒是人体内的抗氧化剂。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异物”的同时生成许多氧化自由基[8],氧化后的自由基对人体组织有损伤,是人体患病和衰老的重要原因。[]硒是食物源抗氧化剂,能激活人体自身抗氧化系统中重要物质,如硒参与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合成,清除人体内过多的氧化自由基,控制调节人体内自由基的水平。硒的抗自由基作用是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300-500倍。硒与维生素E协同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攻击和过氧化损伤。

1.3 硒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

硒能提高免疫系统β细胞的抗体合成、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增值和杀伤作用,促进免疫球蛋白合成,提高血液中抗体的水平,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杀伤能力、抑制病毒活化,增强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9]。

1.4 硒的其他功能

大量研究表明,硒能增强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对提高视力、提高抗辐射能力、防治消化系统疾病、防治呼吸道疾病、防治关节炎、甲状腺疾病、防治不孕症、抵抗艾滋病、缓解汞、铅、铬中毒症状等,人体常见的40多种疾病都与缺硒有关[10],因此日益受到广泛重视。

2 我国大部分居民饮食中摄硒不足

营养学专家指出,若人体中血硒含量低于0.1μg/g可能会发生缺硒症[11]。据《中国地方疾病与环境因素图集》揭示,我国从东三省起斜穿至云贵高原,有43%的地区人均含硒量低于0.04mg/L,为国际公认的缺硒地区,有29%的地区低于0.02mg/L,为严重缺硒区,换言之,我国有72%的地区共15个省区约3×108人口受到缺硒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补硒措施关系着我国几亿人的健康问题。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硒摄入量为50~250μg/d[12],而据调查我国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中,硒的成年人日摄入量大约在20~30μg范围,离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推荐值50~250μg相差甚远。

3 安康地区硒资源现状

篇5:安康农业现状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农业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陕农业办发[2012]4号),要求在全省范围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全面推进科技进村、到社、入户、驻园。为确保大培训行动扎实推动,制定我市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紧紧围绕“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农民科技需求为出发点,坚持“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广泛培训”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着眼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抓住冬春有利时机,积极组织专家教授、培训教师、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形成大联合、大协作、大培训的工作格局,在全市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二、工作原则

(一)注重实效

围绕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农村管理与社会事业发展,根据农民培训需求,选聘相关专业中业务精、水平高、责任心强、热心农民培训的科技人员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种养能人组成讲师团。以农业科技推广的物化平台和虚拟平台为载体,采取现场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入户指导与集中办班相结合、传统培训与现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便捷快速传递给农民,做到重点产业普及到人,重点技术深入到户,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二)广泛参与

省、市、县纵向一体、部门间横向联动,广泛发动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技服务体系、农业大专院校研究所、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方力量,以农技员和职业农民培训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工作,密切专家、培训教师、农技人员与广大农户的对接互动,形成广泛参与、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大培训格局。

(三)按需施训

各县区要注意探索和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为今后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打好基础。通过科学部署,探索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大培训机制;发挥市、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作用,构建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机制;依托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民培训机制;整合项目资源,形成大培训稳定投入机制。

三、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农业部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提出的目标任务,重点制定好一份实施方案,组织好一场启动活动,落实好4方面的培训。全市每年农业科技大培训期间,开展农技人员培训2500人次,职业农民培训2万人次,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万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万人次。

四、培训方式和内容

根据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依托现有各类项目资源,重点围绕强农惠农政策、防灾减灾知识、节本增效技术、种养业关键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管理等内容,因地制宜地对基层农技人员、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一)基层农技人员培训

重点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高产创建示范县等项目,按照农业部《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大纲》要求,根据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不同需求,分地域、分类开展集中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农技人员技能和服务水平。重点开展青年骨干农技员学历、农技师资、骨干农技员、普通农技员、非农专业农技人员和特岗农技人员等6个层次的人员培训,人均轮训1次。省、市、县三级培训机构每年培训人员分别为500人、300人、1000人。

(二)职业农民培训

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农机购置补贴、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农业重大工程项目,采取集中办班、现场实训、工学交替等方式,重点围绕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等涉农工业、农村特色二三产业、农民创业、农村带头人等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培训内容和模式,在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就业等环节上抓实做细,切实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着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培训职业农民2万人,带动社会教育资源培养5万人,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生产、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7万人。2012年共培训职业农民4000人,带动社会教育资源培养1万人。

(三)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依托“一村一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畜牧产业规模化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项目工程,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中心任务,针对各地农业产业特色和农民生产需求,采取集中培训、分类指导、实地观摩交流和田间办班等方式,重点培养经营规模较大、示范带动能力较强、有一定特长的生产能手、农村经纪人、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能工巧匠等农村实用人才,提高他们的科技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培养造就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5 万人,使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1-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技术带头人。

(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结合各级各类农业项目,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现场培训、田间学校、入户指导、远程技术服务、发放光盘、明白纸、农村“大喇叭”等多样灵活的方式,逐村逐户扎实开展科技培训,快捷有效地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传递给农民,提高其科学生产水平和从业能力,增强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干劲。2012年共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万人次,大范围普及农业科技。

(五)认定一批实训基地

转变农业科技培训方式,采取产、学、训相融合的方式,以培养受训学员实际操作技能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在全市范围内认定26个现代农业科技实训基地。其中认定省级实训基地6家,市级实训基地10,县级实训基地10个。实训基地主要分为农技员培训和农民培训,认定范围为具备一定培训条件和师资的产业强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场、现代农业园区等,增强受训者对现代农业的理解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

五、活动进度安排

全市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由2011年12月开始到2012年12月底结束,为期一年。活动共分3个阶段:

(一)宣传启动阶段: 2011年12月——2012年3月

召开全市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启动仪式,下发《全市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0月

按照《全省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大培训活动。具体可分6个层次:

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000人;

各级农技推广体系在农时组织农民开展全程技术指导培训,培训农民3万人次;

选参加省农业干部培训学校培训农技员500人;

各级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培训指导1000 场次,培训农民10万人次;

各级农业机械化体系培训指导100场次,培训农机手1万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共培训农民2万 人次。(三)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总结全市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的经验和模式,表彰奖励活动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市农业局成立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协调领导小组,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农业局分管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局科教科、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负责同志担任,协调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农科所、农机局、畜牧中心、农技站、种子站、植保站、土肥站、能源站、农广校主要负责同志组成。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制定大培训实施方案,举办大培训标志性活动,负责大培训方案的组织实施。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广校,负责具体日常管理和总结汇报工作。

(二)整合资源,增强合力 各县区要统筹利用各方资源,依托阳光工程、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工作,形成“体系、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督查,落实任务 各县区要积极行动起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抓好科技大培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培训有声音、有特色、有影响。要及时汇报培训工作进展,以及培训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应对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并取得实效。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大张旗鼓地宣传大培训行动。各县区要确定专人负责培训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充分挖掘和宣传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典型事迹,扩大科技大培训行动的影响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篇6:安康学院社团发展的现状

自我院2006年升本以来,在学院党委、团委的高度重视下,我院学生社团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7年5月我院正式成立安康学院社团联合会,在其领导和管理下各学生社团在校内外广泛开展各种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实践技能,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第二课堂、德育教育建设上发挥了显著作用。

1、从数量和规模上看,呈现出多元化蓬勃发展态势。截至2011年10月底统计,学院现有各类社团31个,全院成员约3000余人,占全院学生总数30%。据调查,参加过社团活动的学生占全院学生总数60%。

2、从类型上看,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其类型大致可以分为:

(1)学术科技类社团:如阳光心理协会,疯狂英语协会、史鉴学社、摄影协会、书画艺苑协会、教育学社、大学生英语演讲联盟、国学读书社、计算机协会等。此类社团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组织健全。其中阳光心理协会现辅助我院心理咨询工作,每学年承办学院心理健康文化月活动;国学读书社协助学院进行倡议读书工作,每学年协办读书月活动。

(2)公益服务类社团:环保志愿者协会。该社团长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3)文娱体育类学生社团:安塞腰鼓协会、儿童文学社、武术协会、Free feel舞蹈社、轮滑协会、瑜伽协会、篮球协会、跆拳道协会、乒乓球协会、健美操协会、棋艺社、双截棍协会、SOSO动漫堂、演讲所、电影文学社、枝翼文学社、学生剧社、律动吉他社、style创意设计社、英语话剧社。此类社团发展蓬勃,深受学生的喜爱,其成员也分布广泛,多为具有一定文艺体育特长的学生。

(4)素质拓展类社团,如大学生创业实践社。此类社团与社会联系较为密切,体现了学生积极融入社会,锻炼自我的强烈愿望。在四大类型社团中,以兴趣爱好型社团所占比重最大,共有20个之多,大约占到总数的60%,体现我校学生对拓展兴趣爱好、提升文化修养的需要。而体育健身型社团的人数在与其他社团的对比中又占有相对优势,武术协会在会员人数上位居所有社团的前列,为我院的第一大社团,体现我院社团工作中非常注重体育文化,学生对体育健身的热情。

3、从组织形式上看,呈现出自主性、自发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我院学生社团一般都是采取社长负责制,由社长负责社团的运作,社团联合会予以监督、规范,辅助其活动和社团发展,具体来说采用院党委——院团委——社团联合会——各社团社长四级管理模式,到各个社团内部采用社团社长——社团各部门部长——各分散会员三级管理制。各社团成员打破年级、专业等限制,不同层次学生融为一体。社团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活动,经费来源由固定会费与自主筹集经费相结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4、从社团管理上看,逐渐走上规范化管理的道路。学生社团的正常运转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及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就必然要有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可循,2007年5月我院正式成立安康学院社团联合会,随即出台了《安康学院社团联合会章程》,由社团联合会协助院团委开展社团管理工作。2009年9月我院社团联合会进行了机构改革,创立财务部和文娱部2个部门。2011年9月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社团联合会在以往的基础上又实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将网络部并入宣传部,文娱部和活动策划部合并为活动部;为更好的服务于社团,维护会员自身利益,特增设监察部。同时,社团联合会还修订了原有的章程和制度以保证工作的健康运行。在社团管理方面,社联继续加强社团评估体制和社团干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奖惩明晰,并重点扶植一批精品社团。

5、从活动开展上看,活动质量稳步提升。几年来,每学年社团联合会在院团委,以及其他各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关怀下,定期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活泼的社团活动,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社团品牌文化也深入人心。开展了“社团文化月”,“社团文化节”,“电子竞技大赛”“优秀社团”“风采社团”评估、答辩,优秀社团评定,社团干部培训会,迎新晚会,社团统一招新,社联干部招聘会,乒乓球大赛,“闪亮新主播”大赛,征文大赛,演讲比赛,并参与了陕西省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论坛等一系列大型全院性及全省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我院社团建设的成果,活跃了校园的文化氛围,还激发了学校的人文潜力,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博得了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许。

虽然各社团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都能积极有效地开展,社团在一次次地尝试中,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社团发展不均衡,重心倾斜。在我院社团发展过程中兴趣爱好型社团所占比重过大,而素质拓展类社团、公益服务类社团的比重十分微弱。直接反映在社团数量上的不均衡。

2、专业化程度不高,科技创新性不强。我院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学术科技类社团,但仅仅局限于文学理论范畴,而缺乏科技创新型社团。在现有的科技型社团中,专业性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进而无法

吸引人才的加入,影响社团的整体实力。

3、活动不够稳定,缺乏持久的生命力。有的社团一学期只组织了一次两次活动,致使社团内部缺乏足够的凝聚力、向心力,甚至有的社团一学年只开了两次会议,一次是刚开始的全体成员见面会,另一次是最后的换届选举会。这样会员本想在社团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初衷化为泡影,留下的只是失望和后悔。

4、“讲座”“朗诵比赛”型社团,问题突出。在我院学生社团中可以说是“传统”。“讲座”“朗诵比赛”型社团并不是指为探究讲座、朗诵比赛而成立的专门社团,主要指社团的活动形式以讲座、朗诵比赛为主。就目前而言,开展讲座活动和朗诵比赛是学生社团最常见的活动形式的两种。对促进学生学习来说,搞讲座当然是一种好形式,可和其它学习形式优势互补,完美结合,构成了高校一道亮丽风景。但是对于一个社团来说,老是沉湎于讲座活动和朗诵比赛,从一般意义上讲,这个社团不是一个好社团。在正常情况下,对于学术性社团,讲座会相应多点,对于其它类的社团,也许太多的讲座则显得没有太大的价值。在我院学术性社团的数目占总社团数目一般比较小,其他高校也是如此。所以我院社团不需要太多的讲座活动。多了,难免出现社团活动单调,降低社团的功能,而且不利于学校教学资源完成最佳配置。以讲座的主讲老师为例,如他的讲座只能产生较小的价值的话,不仅会挫伤老师的积极性,而且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

我院社团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每年的社团文化节成为学院内社团的一大盛会,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表现相当

篇7:安康农业现状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现场会、全省农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助推双创冲刺达标座谈会、全市党风工作及制度建设推进会、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单位座谈会等会议精神。8月20日,安康市农业局第三次监察工作会议在安康市种子管理站召开,市农业局纪委书记邵开顺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上传达学习了全省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现场会、全省农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助推双创冲刺达标座谈会等5个省、市重要会议精神。随后局属4个单位又针对自身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了总结和经验交流,对精神文明建设成功经验进行了推广,并对下一阶段工作安排作出部署。

邵开顺同志强调指出,一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明确目标制度,注重抓好细节,提高自身素质,四是要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创新发展。要以调查研究为契机,把基层单位在创建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及先进单位、优秀个人的典型事迹,及时向厅文明办报送,以便在全系统进行推广学习。五是要突出重点工作,搞好结合渗透。突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党

篇8:安康农业现状

1 安康市汉滨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安康市汉滨区涉及汉江沿岸及其黄洋河、月河等流域13个镇办129个行政村, 总人口173 232人, 耕地面积7 847.67 hm2。其中, 水田面积1 212.04 hm2, 旱地面积6551.83hm2。粮食种植面积7 592.73 hm2, 总产40 981 t;油料种植面积1 820.87 hm2, 总产8 629.43 t;蔬菜种植面积2 024.2 hm2, 总产56 498 t;茶叶面积2 917.00 hm2, 总产433 365 kg;果树面积2 140.53 hm2, 总产4 679 645 kg;生猪养殖量177 510头, 出栏量98 046头。

1.1 生产投入品情况

安康市汉滨区年化肥使用总量 (折纯N、P2O5、K2O用量) 3 836.2 t, 其中纯N用量2 114.4 t, P2O5用量951.6 t, K2O用量623.2 t;农药使用量10 529.5 kg;农地膜总用量185 330kg, 其中地膜为45 674 kg, 农膜为139 656 kg, 废旧农膜回收为85 427 g。

1.2 农作物秸秆产量和综合利用情况

农作物秸秆总产量29 370 t;焚烧秸秆总量10 256 t, 废弃秸秆总量6 304 t;秸秆还田面积1 156.33 hm2;秸秆其他利用途径2 557 t。

1.3 区域范围内沼气建设情况

大型沼气工程 (总容积500 m3以上) 5个, 发酵池容量3 100 m3, 利用率100%, 年处理粪污量10万t;无中型沼气工程 (300~500 m3) ;养殖小区沼气工程 (50~300 m3) 49个, 发酵池容量5 100 m3, 利用率100%, 年处理粪污量15万t;户用沼气池4 500口, 利用率70%, 年处理粪污量20万t。沼液、沼渣综合利用良好, 总利用率75%。

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

2.1 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及机构

政府应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制定保护农村环境的长效管理机制, 做到有章可循, 并核定下设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 用法律及行政手段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1,2]。

2.2 科学规划, 确定控制目标

严格控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中农用化学品的使用, 禁止排放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促进养殖业规模生产, 提高养殖场畜禽粪尿处理利用率至80%以上,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优化农业生产和投入结构, 逐步降低农业化学品的使用量。将畜禽粪便等进行有机肥资源化利用, 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畜禽粪便的多样化综合利用。在科学布局畜牧业生产发展规划的基础上, 彻底对禁养区和限养区内的养殖场进行搬迁, 发展现代化的生态养殖场, 提高畜牧业规模化程度。在粪便利用和污染治理中应该提倡“清污分流, 粪尿分离”的处理方法, 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2.3 有效控制农业有害投入品, 推广农业新技术, 减轻自身污染

一是优先使用农业、物理等有害生物控制技术。如推广防虫网、杀虫灯、生物农药, 将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彻底清出市场。二是加大病虫害预警体系建设力度, 实施农药化肥减量控害示范工程, 控制农田氮磷肥用量, 采用营养平衡施肥技术。加快多抗优质良种的选育, 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3]。三是针对地膜使用提倡适当回收, 提高重复使用率, 减轻白色污染。四是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平衡配套施肥等土肥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 提高化肥利用率, 减少农业生产化肥投入量, 有效减少和控制农业污染源。五是大力推广沼气、沼液、沼渣“三沼”的综合利用, 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4,5]。

2.4 加大农业环保项目的争取力度

汉江流域尤其是汉滨区贫困乡镇数量较多, 当地农民收入低, 地方财力弱,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需要大量资金, 靠当地自主解决, 困难多、推进难度极大。因此, 要加大农业环保项目争取力度, 通过实施农业环保项目, 从源头控制农业污染物的投入和使用, 对农业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发展绿色农业。

摘要:介绍安康市汉滨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包括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及机构;科学规划, 确定控制目标;有效控制农业有害投入品, 推广农业新技术, 减轻自身污染;加大农业环保项目的争取力度等。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对策,陕西安康,汉滨区

参考文献

[1]李伟华, 袁仲, 张慎举.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控制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3) :10784-10786.

[2]袁金柱, 李利华.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1) :29-31.

[3]朱兆良, 孙波, 杨林章, 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政策和措施[J].科技导报, 2005 (4) :47-51.

[4]崔海英.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与治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1) :356.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400字:母爱伴我成长下一篇:国际物流报关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