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物品发放原则

2024-07-31

无菌物品发放原则(精选7篇)

篇1:无菌物品发放原则

无菌物品管理

1、无菌物品存放间应保持环境清洁,有独立的储备空间,温度≤24摄氏度,相对湿度≤70%.2、无菌物品应分类放置,固定放置,标识清楚。

3、无菌物品存放柜地面高度20~25CM,距离墙5~10CM,距离天花板50CM。

4、接触无菌物品应洗手或手消毒。

5、无菌物品存放有效期:储存环境的室温低于24摄氏度,且湿度低于70%时,使用纺织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6、无菌物品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

7、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应重新进入标准清洗、消毒、灭菌程序。

8、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9、无菌持物钳及无菌持物钳罐干燥保存,每4H更换一次,或采用一次性单包装镊子备用:无菌干燥敷料罐、无菌治疗巾包、器械盒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时间,并在24H内更换,进行消毒灭菌。如内置消毒液的无菌敷料罐(如酒精球、碘伏球等)应每周消毒2次。

10、抽出的药液须注明时间,放置在无菌环境下,超过2H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H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11、一次性小包装的皮肤消毒液,如0.2%安尔碘60ML瓶、75%乙醇60ML瓶等,开启后有效期为1周,使用后立即加盖,保持密闭;大容量储存的消毒剂应在有效期使用,临床使用时应分小包装,其分装容器标签上必须注明消毒液的浓度、名称,容器每周清洁、消毒1次。重复使用的外用消毒液储存容器,每月清洁、消毒一次,干燥后方可使用。12、13、无菌棉签宜使用小包装,每日集中治疗后的剩余棉签可进行重新处置。任何种类的无菌物品及化学消毒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一律不得使用。

篇2:无菌物品发放原则

1.无菌物品定位放置,灭菌标记(日期、责任人)明确; 2.每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包外有指示胶带;

3.无菌敷料储罐使用时间≤24h;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伏、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1周;

4.盛装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伏、酒精容器应保持密闭,每周更换2次及瓶内消毒剂,更换后容器应进行灭菌处理;未用完的消毒剂不得再使用; 5.开启后的小包棉签使用时间≤24h,并需要注明开启日期; 6.无菌盘有效时间4小时;无菌溶液有效期为2小时;

7.无菌包应执行一包一卡制,并应标明责任人、物品名称、消毒日期等; 8.无菌包有效期为1周,并专柜保存;

9.电动吸引器应每周消毒一次,储液瓶内装200ml消毒剂,瓶外标明日期,责任人; 10.病室换下的被服必须放在污物袋内,不得随意放在走廊,或在病房清点污染被服。11.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超过24h不得使用; 12.止血带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皮肤消毒后必须完全待干后才进行注射; 13.流量表和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后干燥保存,湿化液用无菌水;

14.治疗车、换药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锐器盒应放在车的侧面;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陪备速干手消毒剂;

15.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先清洁,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 16.治疗室清洁,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严禁在非清洁区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 17.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18.医疗废物交接登记资料齐全,保存3年;

19.医疗废物暂存处、转运车应定期消毒,并有消毒记录;

20.医疗废物暂存处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饮食的警示标识,有“五防”措施—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渗漏、防盗。

21.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专人院内转运,48h内对外转运或处理; 22.转运人员配备有个人防护用品;

消毒液浓度监测

篇3:无菌物品发放原则

1 无菌物品发放记录本的设计与制作

1.1 无菌物品发放记录本的设计

无菌物品发放记录本由18 cm×20 cm的牛皮纸质封面、封底、内页装订组成, 封面上端“CSSD无菌物品发放记录本”与下端“鄂州市中心医院”均用粗壮的黑体字印刷;内页为无菌物品发放记录表, 眉栏内容包括:日期、科室、物品名称、规格、数量、质量检查、借物人、经手人、归还人、收物人等。记录本外壳见图1。

1.2 无菌物品发放记录本的制作

评估各类器械包循环使用的频率, 预留不同等份页面, 在无菌物品发放记录本右侧空白 (宽约2 cm) 处, 纵向呈阶梯状进行剪切:根据发放本的长度与物品种类进行纵向分配, 间距相等 (器械包有多少种剪切成多少层级阶梯) ;在每层阶梯纵向空白处分别手写器械包的名称, 并在手写标签处, 从上往下粘贴宽约2 cm的透明胶, 防止借物或查阅频繁而引起页面卷角、磨损等;工作人员详细填写无菌物品发放记录表相关内容, 满足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记录本内页见图2。

2 小结

无菌物品发放记录本设计合理易行, 制作简单规范;填写与查阅各类无菌器械包方便, 省时省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直观地记录了无菌物品发放的重要信息, 便于各类器械包的跟踪追溯及质量管理, 是有效保证医疗安全的措施之一。

摘要:介绍了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发放记录本的设计与制作方法。设计与制作无菌物品发放记录表, 记录发放无菌物品过程及相关信息;无菌物品发放记录表外缘空白处, 纵向分层切割页面, 注明各类器械包标签并使用透明胶粘贴, 防磨损, 并便于查阅、跟踪和追溯无菌物品使用情况。认为无菌物品发放记录本填写方便、简单扼要、省时省力, 易于查阅各类无菌物品使用情况, 满足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篇4:无菌物品的管理体会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供应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院医疗护理安全,医院感染发生率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只有加强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为临床合格的无菌物品,才能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1贮存条件

1.1无菌物品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洁净的在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5~10cm, 距天花板10cm.

1.2无菌物品存放区空气净化压为微正压。

1.3室内温度<24℃,相对湿度低于70﹪.

1.4室内保持清洁,环境整洁。

2人员要求

2.1专人负责,减少人员流动。

2.2工作人员按区域着装规范,进入区域前执行卫生洗手或手消毒。

2.3每日用含氯消毒液将发放窗口、货架及运送车、地面等擦拭。

2.4每月进行一次空气检测,细菌﹤200cfu/㎡,物體表面细菌数﹤5cfu/c㎡,手的细菌﹤5cfu/c㎡.

2.5把好门关、窗关,及时关门、关传递窗户。

3工作质量要求

3.1发放无菌物品前进行手消毒。

3.2储存专用柜应固定位置,设置标记名称,无菌物品储存按先后顺序放置并发放。

3.3各种无菌物品需有灭菌标记,注明品名、有效期、核对者,发现无标记及过期物品,重新清洗灭菌。

3.4做好查对制度,对无菌物品名称、数量、灭菌日期及有效期及时查对。

3.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发现物品供应不足,及时通知科室准备无菌物品,保证临床需要。

3.6检查无菌物品有效性,不得将散包、湿包、落地包、不洁包、失效及标识不明确、灭菌不合格的包发出。

3.7植入物 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并对相应的信息进行记录、存档。 急诊手术可在生物PCD中加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发放标志,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及时通知使用部门。

3.8凡借物者须填写借物登记,证明所借物品名称、数量、时间并签名,对借出物品不及时归时,及时与科室联系,以免影响使用。

3.9加强语言沟通,及时解决 临床需要。

篇5:下收下送防止无菌物品污染

1 使用后物品回收和无菌物品下送方法

1.1 每天分上下午两次对科室进行下收下送, 这样避免污染器械更换不及时而导致器械生锈, 保养不及时造成器械缩短使用寿命, 首先由下收人员推回收车到病区, 收回污染物品, 将各种回收物品及回收物品的数量, 用灭菌袋子装好, 放入回收车, 回科室进行清点及处理, 如果数量不符在30min内与相应科室进行反馈, 如遇特殊污染物品应单独放置。

1.2 回收人员在无菌室窗外报各科需要的物品, 由无菌室人员清点好数量由双门互锁传递窗传至无菌传递窗内, 等候在无菌物品发放间的下送人员, 按科室顺序放入用消毒液擦拭好的密闭式下送车内, 由专用电梯送回各科室。

2 对下收下送车的处理

下送无菌车必须为密闭式, 物品送完后用0.5%"84"消毒液将下送无菌车和回收污染物从车轮车身全部擦洗两遍, 再放入固定室内进行储存备用, 下收车放置污车间, 下送车放置洁车间。

3 对下收下送护士的要求

下送护士下送前用肥皂水搓洗双手, 用烘干机烘干双手后推车到各科换药室门前, 根据请领单发放无菌物品, 由科室换药护士核对后进行签字。下收人员应戴一次性薄膜手套由专用污染电梯对科室进行回收, 应有专有工作人员开梯。

4 讨论

篇6: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监测

1 质量监测方法

1.1 无菌物品抽样监测方法

由科室质控员每月月底从无菌间抽取一次性不同规格注射针头、头皮针及供应室灭菌后不同日期、名称, 锅次的无菌包4个送检验科培养3 d。

1.2 无菌物品柜表面取样监测方法

用无菌棉签轻拭台面后放入无菌盐水试管中送检验科做培养。

1.3 无菌存放区空气采样监测方法

采用平皿暴露法。设对角线取3点, 即中央点, 两端各距离墙1 m处各取点, 超过30 m2的要设5个点, 即2条对角线。每点放置1个采样平皿, 采样后送检验科微生物室进行细菌培养。空气培养标准菌落数≤200 cfu/m3。

1.4 工作人员手采样监测方法

采用棉拭涂抹法采样作培养。

2 结果

经对2002年—2008年连续6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我院消毒供应室存放的无菌物品抽样检测全部无细菌生长合格100%;无菌区物体表面、空气及工作人员手监测合格率为99%~100%。

3 讨论

压力灭菌器灭菌必须进行严格的工艺监测, 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以确保灭菌效果, 才能保证储存质量。无菌物品质量的监测首先是目测物品包装体积、重量、包装材料等应符合标准;观察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 包装应完整无损, 物品包应干燥、无潮湿;包外标志清楚, 各项记录正确齐全;有孔器具应处于关闭状态。

储存过程中应遵守无菌物品贮存原则, 贮存环境要求安装空气消毒洁净器, 除湿机, 空调等。保持室内温度22 ℃~26 ℃, 相对湿度45%~60%。储存区域气压形成样式分布, 保证气流从高洁净区流向低洁净区, 即无菌区压力10 kPa~15 kPa, 清洁区5 kPa~10 kPa, 污染区为0 kPa~5 kPa。储物柜应为不锈钢制, 橱柜距离地面20 cm, 距离天花板50 cm, 距离墙壁5 cm。物品分类定点放置, 按灭菌先后顺序摆放, 各存放柜标志明显, 每班核对清点无菌物品。无菌物品储存间严格控制人员进出, 负责保管和运送发放无菌物品人员必须彻底洗手、更衣、换鞋、戴帽和口罩;无菌物品存放金属架和存放柜每天用0.1%速效净消毒液1次;用0.15%速效净消毒液拖擦地面每天2次;除湿机滤网清洗每周1次;空调滤过网清洗每月1次;空气消毒洁净器维护保养每半年1次。

无菌物品存放过期必须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发出的物品不能再退回, 无菌物品掉地, 潮湿或放置在不洁净之处, 不能作为无菌物品存放和使用;下送无菌物品由专人、专车、专行路线运送;无菌物品存放筐每次更换消毒备用;下送车辆每次返回后必须用含氯消毒液擦拭车厢内外并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30 min, 然后放于专区存放室内。

参考文献

篇7:无菌物品发放原则

关键词:无菌物品,集中管理,消毒供应中心,影响因素,对策

卫生部于2009年4月颁布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要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医院所有需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实行集中管理。集中式管理是将医院所有需要消毒、灭菌的物品回收至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 由有经验和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来完成[1]。科室自备包是各科室根据科室需要及特点自行包装并送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的物品。由于绝大多数科室不具备《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的清洗设备和包装环境, 且缺乏专业指导及监督[2], 自备包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清洗、包装等质量问题[3], 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我院在实施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 逐步取消科室自备包, 实施无菌物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现介绍如下。

1 影响因素

1.1 临床科室方面因素

①认识不足, 专业知识缺乏。绝大多数医护人员缺乏消毒灭菌及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 认为灭菌可以代替清洗, 存在凡是经过灭菌的物品就能保证100%灭菌错误概念[4], 不能认识到自备包存在的隐患。②科室自备包经简单清洗、包装后由工勤员送消毒供应中心灭菌, 流程简单。而取消科室自备包后, 科室需与消毒供应中心当面清点、交接物品, 又担心在运送、清洗、包装过程中遗失或损坏物品, 因而不愿取消自备包。③少数科室特殊器械周转数不够, 送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包装、灭菌需时较长, 为不影响使用, 科室简单清洗、包装后送消毒供应中心灭菌需时短。④科室自备包中器械质量不合格者较多, 取消自备包后, 消毒供应中心专业人员予把关, 发现不合格者要求更换, 科室考虑成本, 往往不能配合, 为避免矛盾, 又以自备包形式出现。⑤医院对临床科室进行经济考核, 由于物品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的费用高于消毒费, 科室考虑成本, 不愿取消自备包。

1.2 消毒供应中心方面因素

①工作人员不足。由于科室自备包为各科室专用的特殊器械, 为避免混淆, 常需手工清洗、上油, 工作量较大。消毒供应中心人员不足, 妨碍取消科室自备包工作的顺利推进。②工作人员理念问题。由于科室自备包常年由临床科室自行清洗、包装, 改为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 增加了工作量, 工作人员理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③物品接收、清洗人员素质不高, 对特殊复杂器械, 不能有效鉴别其性能是否完好, 清洗方法选择不正确, 偶有器械在清洗过程中损坏现象发生, 如螺丝脱落、刃面损伤等。

2 对策

2.1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借助护理部及医院感染管理处的力量, 提高全体护理人员对消毒灭菌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认识, 使其认识到自备包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危害, 提高其取消自备包的主动性。

2.2 加强对工勤员的培训

教会工勤员正确装放、运送器械类物品, 制订各种器械包物品明细单, 标明器械名称及数量, 以便清点、交接及包装时核对。经培训后工勤员均能掌握器械的装放、运送方法。精密贵重器械, 如膀胱镜等, 则用专用容器盛装, 由护士与消毒供应中心当面交接清楚。

2.3 加强管理

①对于因周转基数不足而无法取消自备包的科室, 一方面消毒供应中心尽可能及时予清洗、包装、灭菌, 保证其使用;另一方面, 与科主任联系, 建议其增加周转数, 既保证无菌物品质量, 又不影响正常使用。②对于因不能及时调换不合格器械而又出现自备包者, 要求接收人员接收物品时严格把关, 发现器械类自备包即予退回, 并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 要求整改。③对于因考虑成本而不愿取消自备包者, 加强沟通, 强调医院经济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使其转变观念。另外, 消毒供应中心对科室必备而平时不常使用的物品可予纸塑或医用无纺布包装后灭菌, 其有效期可达6个月, 既可减少反复灭菌对器械的损害, 又可降低灭菌成本, 为科室节约支出。

2.4 转变服务理念

护士长引导科室人员逐步树立“一切为临床科室服务”的理念, 指出自备包存在的质量问题, 使其意识到实施无菌物品集中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 提高工作积极性。

2.5 加强人员的培训

指导物品接收、清洗人员鉴别物品性能是否完好的方法, 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指导包装人员在包装前严格把关, 认真检查物品的清洁度及性能等, 不合格者予重新清洗或更换, 包装时仔细核对科室、物品名称、数量, 包外注明科室, 包内放置物品清单, 严防装错。膀胱镜等精密贵重器械由专职护士清洗、包装。

3 实施效果

我院自2006年开始实施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 除手术室外, 其他如眼科、耳鼻喉科、计划生育、皮肤科、介入导管室等门诊专科器械以自备包形式存在, 数量多、种类杂。虽然对自备包的质量持续不断地进行监督、检查, 但收效甚微。2008年3月始, 在医院感染管理处及护理部的重视、支持下, 经过3个月的努力, 实施了全院器械类物品的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 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保证了器械清洗、包装、灭菌质量, 发挥了消毒供应中心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继梅, 叶颂, 张荣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再生医疗器械集中式处理的优势分析[J].护理学报, 2008, 15 (5) :81-83.

[2]盛翠宝, 吴铃娟.病区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的实践[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8, 9 (7) :345.

[3]牛河襄.临床自备诊疗包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6 (7) :2763.

上一篇:经典的校园元旦文艺晚会的开场白下一篇:共创平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