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当前的物流产业

2024-07-22

论我国当前的物流产业(精选8篇)

篇1:论我国当前的物流产业

当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1 现代物流发展的不平衡 发展现代物流在我国逐年升温.冷静思考,似觉得发展中不够平衡:实践滞后于理论和研究,物流专业教学滞后于实践需要,内陆滞后于沿海,中小城市滞后于大城市,条条滞后于区域,内贸滞后于外贸,中小企业滞后于大企业,内资企业滞后于外资企业,本地企业滞后于外来企业,农业物流滞后于工业物流,工业物流滞后于商贸物流,第一方、第二方物流滞后于第三方物流,物流配套服务滞后于物流主营服务,以及内陆区域间的不平衡,沿海区域间的.不平衡,条条间的不平衡,等等.

作 者:童孟达 Tong Mengda 作者单位:宁波市政府经研究中心,渐江,315000刊 名:集装箱化英文刊名:CONTAINERIZATION年,卷(期):“”(4)分类号:F7关键词:

篇2:论我国当前的物流产业

答1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意义是现代物流产业是在传统物流产业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货物存贮、交易、卸运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机制,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交通、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加速发展现代物流 产业,对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推动新型工业化,提升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逐步向规模化、网络化发展。运用电子商务运作模式,供应商、制造商及客户间通过信息网络交换货品订单,直接由配送中心、物流企业来衔接生产、批发、零售和销售等环节,从而减少对交通运输设施、仓储设施等方面的压力,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加速发展物流产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由于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第三产业发展长期滞后,流通不畅,制约着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农副产品卖难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发挥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由于三产发展滞后而制约第二产业发展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加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就可以改变三大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3:浅谈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1 我国物流产业外部环境分析

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转化,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扩大。也许在经历这次经济灾难,我国的物流产业会变得更加的成熟。以港口业为例,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4.7亿吨,同比增长14.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15亿吨,同比增长11.2%,增幅比上半年下降0.2%;集装箱吞吐量完成9448万TEU,同比增长14.9%,增幅比上半年回落2.2%。可以说中国既拥有机遇,又承载很多压力。也许在危机面前,抓住机遇是扭转形势的最佳办法。

1.1 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不利形势

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并且会造成经济不景气的可能性巨大。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2%,发达经济体经济2009年将下降0.3%,其中,美国经济将负增长0.7%,欧元区两个主要经济体德国和法国将分别负增长0.8%和0.5%。

(1)大量国外的物流企业登陆中国市场。大量国外第三方物流公司凭借全球资源己经开始大规模进入我国物流市场。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既有跨国物流公司,也有中小物流公司但跨国物流公司,特别是世界排名前20名的公司,都在中国有大动作。世界著名的物流装备生产厂也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香港特区利用CEPA的实施,物流企业纷纷赴内地发展,日前己在上海申报的独资物流企业有60家,28家己获商务部批准。

(2)由于金融危机使整个行业不景气,现在物流企业贷款很难。银行放贷需要抵押,物流企业的资产大多是仓库、车辆等,银行不认这些,因此物流企业贷款很难。在目前这种经济不景气业务量锐减的背景下,企业亟须资金的支持,资金链一断,就基本面临破产。对于中国这些主要的外贸国的经济逐渐萧条以外贸物流行业为主的企业造成的压力很大。据有关人员估计今年行业外贸物流业务量下滑30%以上,对于许多经济外向型的城市,出口贸易及关联产业直接受到欧美市场需求放缓的影响,外围经济一萧条,各个行业的需求量随即减少,这也意味着进出口贸易量随之减少,下游的物流业必然受到冲击,例如深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飙升的油价上半年已经对行业造成冲击,如今外围经济危机对深圳物流企业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目前深圳港口码头都是以外贸为主,珠三角地区一些工厂倒闭和生意不景气,造成整体货量下降,拖车企业自然就无货可拉。目前集装箱运输企业卖车的非常多,不少企业做不下去就把车转让出去,这种情况目前还有增加的趋势。

1.2 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有利形势

(1)我国物流市场广阔。“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大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煤炭现代物流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资金来源以及发展需求。物流企业是我国最大的产煤企业,日前,除供应国内电力、冶金等行业40余家重点用户外,还远销日本、韩国、印度、菲律宾、欧洲和港台地区,势必形成大的煤炭物流市场。

(2)我国总体经济规模决定了物流市场的规模巨大。我国2005年的GDP为182 321万亿元人民币,而物流市场2005年规模在3446万亿元人民币左右。预计到2010年GDP将达到264 650万亿元人民币,物流市场的规模也将达到52 930万亿元人民币。各地政府部门也开始极为重视本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并己经开始着手研究和制定地区物流发展的规划与有关促进政策,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呈现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的局面。尽管物流企业的很多物流设施处于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但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机会依然很多。

(3)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整体发展仍然成上升趋势。.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处于发展初期,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元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30%。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25%。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在于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他们广泛的物流功能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而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是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4)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刺激内需。美国金融风暴波及全球,中国的金融体系依然健康而稳健,并且政府也采取一系列财政货币措施刺激内需,如同美国用拉动本国内需成功扭转了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一样,中国的内需市场将成为本轮航运业重新启动的重要动力。”同时,中国政府“4万亿财政”、大幅降低利率等促内需措施将会撬起基础物流设施、企业上的投资。

2 中国物流产业内部环境分析

2.1 我国物流企业自身的优势

(1)现代物流观念已经被我国接受并重视。大批运输仓储及货运代理企业已经认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性,逐步向现代物流迈进。部分大型国有集团如中石化、中石油、宝钢等公司开始从其业务中剥离出物流业务,形成独立的物流公司,并希望能够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2)最早发展起来的物流公司优势显著。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传统国有大型物流公司(中海、中远、中铁、中储)具有先发优势,中远物流、中集货运、中物储运梅尔物流、宝钢贸易等专业和隶属于大工业企业的物流公司率先发展,有的己初步具备了国际化物流能力。物流企业的物流也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3)一些物流企业实施了借鸡生蛋策略。国铁货运借外资进行货运场站的改制试点工作,借助国外资金的力量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运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铁货运”开始改革,要努力加速我国铁路系统“运输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铁路运输本来就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强大的外资和优惠政策组合在一起对其他的运输企业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2.2 我国物流企业存在的不足

(1)缺乏现代物流的整体观。各企业内部对现代物流的观念尚未得到普及,对现代物流的认识仍是长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思维定式,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对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怎样运作认识不够。一方面,传统物流思想根深蒂固。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奉行一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已得利益者和一些习惯势利抵制变革。还有,许多人对第三方物流缺乏认识。第三方物流行业相对来说还很年轻,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第三方物流的重要作用。他们担心如果失去内部物流能力,会在与客户交往和其他方面过度依赖第三方物流而失去主动权,这种担心在那些从来没有进行过物流外包业务的企业尤为普遍。

(2)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终端配送能力不足。物流运作方案的整体规划能力以及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不足。服务内容有限,绝大多数时候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尤其是集团的统筹运作能力还没有发挥出来,核心地位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3)没有建成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许多企业互相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信息交换渠道不完善,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没有建成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企业的各自的信息都是独立的,造成信息事实的阻隔,使各个企业不能共享有关的信息和需求。集团各成员企业普遍存在库存物资较大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各单位单独采购,以及各单位采购的物资信息和库存信息不沟通,导致各企业无法共享这部分资源。

(4)企业内部部分企业技术装备较底,人员素质不高,专业程度不高。关于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比较滞后,没有第三方物流的管理运作经验,对第三方物流运作的高层人才储备不充分,集团内部现代服务业文化氛围不足。

3 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应加强的保障措施

3.1 研究制订物流业国际化的相关政策法规

我国要从市场经济的需要出发,在社会范围内进行物流的整体统筹,加紧研究和制定相应的国际物流产业政策,协调和规划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同时,要推动综合性、跨行业、跨部门的物流法规和配套规章的制定,为国际物流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推进物流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

3.2 完善物流信息系统,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物流先进装备技术、物流管理技术应用步伐,推进国际信息系统建立及本集团内部各公司的公共信息系统联机,及时掌握有关各个港口、铁路和联运线路、站场的实际状况,为物流提供决策支持。

3.3 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和统一

物流业要与国际接轨,迫切需要有一套规范化的标准来指导物流业的发展。在推行物流标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形成符合我国实际和兼具先进性.成熟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物流国家标准。而企业应该积极促进这一标准的完成。

3.4 加强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

物流的国际化发展,真正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国际物流运作与管理的高、中级物流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建立起合理的国际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体系。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2年物流本科教育方面,我国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相应出现,这一切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和学科体系的支撑,但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摘要:物流是第三利润的来源,也是当前业内探讨的第四利润源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中举足轻重的关键。尤其是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加强对物流产业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分析我国物流产业的外部环境入手,针对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措施,以保障我国物流产业健康高效的发展,并从容走出这次经济低谷。

关键词:经济危机,物流,战略

参考文献

[1]朱泽宇.神华煤在港口的仓储管理[J].煤质技术,2004,(03).

[2]贾晓东.神华宁煤集团绩效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西北煤炭,2007,(02).

[3]杨立光.论神华煤在运销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煤质技术,2003,(06).

[4]王俭.神华宁煤集团精细化管理实践[J].煤炭经济研究,2007,(12).

[5]王元臣,张永吉.论神华煤的优势[J].洁净煤技术,2003,(04).

篇4:我国当前物流产业发展状况综述

关键词:物流产业发展综述

0 引言

现代物流及其管理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传入我国的,但是由于缺乏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方面的有力支持,真正受到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还是近几年的事情,[1]我国对于现代物流进行研究的文章也主要集中在2003年以后。由于起步的时间比较晚,人们对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我们搜集了2003-2007年的中国核心期刊网文章,作一综述,力求在我国新时期物流产业发展状况方面给人们一个比较系统的印象。

1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1.1 政策环境:各级政府重视物流的发展,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

1.2 行业环境:①具备大力发展的微观基础和技术基础,发展潜力大,但物流潜在市场转化为物流产业还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2]②工商企业注重物流的发展;③一批运输、仓储及货代企业向物流企业发展;④一些制造企业开始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理念,对企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对企业内部物流流程进行改造,实行业务外包或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加强核心竞争力;⑤商贸企业以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为核心,以整合商业物流为重点,努力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⑥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目前我国已出现了为电子商务服务的以高科技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⑦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逐渐加强。⑧物流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3]

1.3 市场环境:①物流需求快速上升,增幅明显高于经济增长,物流业发展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②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逐渐下降,但总体水平依然偏高;③物流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④物流成本增长逐年趋缓;⑤运输、保管成本比重较高,管理成本增长最快。[4]

国际竞争状况。国外物流企业开始进入我国。[5]

2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物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层面:

2.1 观念层面。现代物流观念比较薄弱,物流管理理念不强,对物流产业的认识存在偏差,习惯“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没有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对企业内部物流进行整合和重组,或者实行业务外包,物流需求释放较差。[6]

2.2 管理层面。①物流管理分散,企业内部物流相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相互脱节,整个物流与供应链无法形成相互协作的价值链,物流系统协调性差。[7]②物流管理存在部门分割,还缺乏配套的支持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物流发展的良性政策环境缺失;③流通缺乏权威管理,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根除,充分竞争的物流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物流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有点无网或有网不畅,信息交换渠道不完善,技术装备差,缺乏专业人才。[8]

2.3 结构层面。①社会化物流体系不健全,物流系统化效率长期被忽视;②物流产业管理模式不合理,存在严重的体制性障碍:所有的物流要素被政府部门分割,即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物流发展规划分散、零乱;③第三方物流还未充分发育和完善;④物流发展存在“虚热”现象:求大而不求实,建园而不求物,赶时髦而不求质。[9][10]

2.4 制度层面。①与现代物流发展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税收、工商注册、土地、收费等一些政策还不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税收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还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支持。[11]②物流发展受到制度和法律规则的束缚;③发展全程物流业务存在双重纳税问题。

2.5 技术层面。①物流技术落后,许多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还很不完善,物流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较低,整体技术水平落后,没有为企业物流发展构筑强大技术支撑。②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不高,没有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全国物流标准化体系;[12]从事物流基础建设理论研究的科研机构还少,标准化对接缓慢;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物流标准的制定、修订跟不上经济发展需要,已经出台的与物流业相关的标准总体质量不高;与物流相关的标准化工作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行业,缺乏系统和有效衔接,协调配套性差;商品信息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交换和共享等等。

2.6 基础设施层面。物流园区的建设对物流需求的现状考虑较少,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落后,运输力不足,标准化程度较低,仓库重复建设严重。[13]

2.7 质量与效率层面。物流作业效率不高,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居高不下;

2.8 产业规模层面。我国物流产业的规模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比较低,存在许多影响和制约物流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14]①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企业“小、散、差”,很难满足国外跨国公司一体化物流服务的需要;②缺乏遍及全国的有实力的运输企业;

2.9 教育与人力资源层面。我国物流教育处于落后水平:①物流研究相对落后,物流专业人才匮乏,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15]②物流人才短缺,当前尤其缺乏实用型物流人才,缺物流管理师和物流工程师;③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2.10 国际竞争层面。外资抢滩我国国际物流领域。[16]

3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趋势

当前,世界物流的发展存在全球化、层次更高(被涵盖在供应链管理之中)、向物流外围延伸(内涵不断扩展,涵盖的领域更广)、转向消费者、注重社会效益、追求附加价值和信息化、电子化、高科技化等七种趋势。[17]中国GDP的增长和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国内外企业在中国开展物流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18]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的接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也呈现出如下几种趋势:

3.1 虚拟物流。虚拟物流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Stuart等人于1996年在阿肯色州大学物流协会报告中提出的,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物流运作与管理,实现企业间物流资源共享和優化配置的物流模式。虚拟物流的新特点主要有: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柔性化。[19]

3.2 我国物流发展的“九化”:国际化、区域化、国别化、高级化、服务化、增值化、专业化、生态化、知识化。[20]

3.3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六种趋势:①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②物流配送需求呈现小批量、高频度的特点;③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④电子物流需求强劲;⑤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⑥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增长,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21]

3.4 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①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②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加快传统储运;③开展质量认证,实施品牌战略,实现与国际管理模式接轨;④物流各环节向电子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⑤由用户服务管理转向用户关系管理;⑥兼并联合大量出现;⑦由少数人员的技能训练转向全员知识学习。[22]

3.5 我国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①专业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②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③电子物流需求强劲,快递业发展迅猛;④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增大,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23]

3.6 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形势下,我国企业物流发展的趋势:多功能化、系统化、一流的服务、社会化、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以及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24]

参考文献:

[1]汪鸣,冯浩.当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若干认识问题[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1).

[2]王国文.从物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看中国物流发展现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5).

[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4]陈中涛.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物流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9).

[5]李善友.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3.(6).

[6]焦德杰.中外物流发展现状之比较研究[J].中国市场.2007.(32).

[7]于书凤.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0).

[8]张薇.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及对策[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

[9]何敦美.点击物流发展中的“虚热”[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14).

[10]张皓若.研究物流发展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4).

[11]王云华,刘颖.现代物流发展的障碍分析与路径选择[J].中国市场.2007.(28).

[12]楊建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市场.2007.(49).

[13]李善友.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3.(6).

[14]胡国杰.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3.(3).

[15]卢伟,李玉勇.现代物流发展的障碍与超越[J].经济纵横.2007.(20).

[16]吴量.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浅谈[J].商场现代化.2006.(13).

[17]靳伟.《现代物流系列讲座》第四十讲 世界物流发展总趋势[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4).

[18]叶若舟,刘昱婷.中国物流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7.(S1).

[19]杨建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市场.2007.(49).

[20]陶勇,张永庆.物流的发展趋势研究[J].江苏商论.2005.(10).

[21]荀启明.现代物流发展趋势与促进我国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4.(4).

[22]吴量.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浅谈[J]. 商场现代化.2006.(13).

[23]焦德杰.中外物流发展现状之比较研究[J].中国市场,2007,(32).

[24]吴志.电子商务下物流的发展趋势之我见[J].商场现代化,2007,(11).

篇5:论我国当前的物流产业

当前我国产业组织结构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产业组织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厂家分散化、企业规模小型化和组织联系刚性化.针对企业经济联合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的.重要途径,提出了企业经济联合的若干创新思路.

作 者:易伟义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南,湘潭,411104刊 名: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14(2)分类号:F424关键词:产业组织结构 企业联合 对策

篇6:论我国当前的物流产业

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专用汽车产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专用汽车产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顺应市场潮流,采用高新技术,瞄准专用车市场蓬勃发展的趋势,抓紧专用汽车新产品的开发.根据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及公路运输现状及前景,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努力使专用汽车产品向重型化、多样化发展,尽快实现将我国专用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作 者:时培成 李文江 SHI Pei-cheng LI Wen-jiang  作者单位: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机械系,先进数控和伺服驱动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芜湖,241000 刊 名:机械工程师 英文刊名:MECHANICAL ENGINEER 年,卷(期): “”(5) 分类号:U489 关键词:专用汽车   产业发展   分析  

篇7:论我国当前的物流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但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滞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不足,以致于他们极少将个人可支配收入花费到体育本体产业产品的购买中。例如,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人次占总人口的比例极低,大多数观众的可支配收入决定了他们只能选择通过电视转播观看比赛。再如健身娱乐业,人们健康理念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部分收入投入到健身娱乐来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使得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也仅限于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和城市。

2. 2 改革不彻底,体育本体产业内部管理混乱

以我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发展历程为例,在 年,我国足球职业联赛经历了初步改革,但是改革还未完成就被终止,所有深入改革的计划和设想戛然而止。同年底,国家体委出台了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制度,足球运动管理中心集决策与执行机构于一身,实质上取代了中国足协会员代表大会和执行委员会的职能。这一改革产生的结果具体表现在足球管理者急功近利地片面维护极具争议的国字号球队长期集训制度,随意改变联赛赛制、升降级制度和竞赛日程,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足球运动水平的正常发展。由此可见,深入的改革和完善的管理在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中是极为重要的,在改革的过程中要以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为主导,机构设置更要权责明确,避免重复管理和盲目的行政化干预,做到政策执行的连贯与接续。

2. 3 体育本体产业中各行业忽视内部建设 在竞赛表演业

中,产业的经营者只重视当前利益,只看重某个体育明星为集团带来的眼前利益,忽视整个竞赛表演运动员的梯队建设,忽视青少年运动员体系建设、经营等长远性、基础性的工作。其次是对裁判的监督和管理,始终是中国职业联赛的软肋。 “黑哨”在一定时期泛滥成灾,裁判吹 “黑哨”实际上损害的是职业联盟的共同利益。

在健身娱乐业的内部建设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健身教练的专业化程度和健身器材的安全可靠性。许多健身房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经营成本,聘请的健身教练都是非专业的社会人员,健身器材也存在安全隐患,并且高昂的费用也让消费者望而止步。

体育培训业是目前发展较为健康的产业,但是由于家庭经济限制,大部分体育培训的对象都是青少年,所以体育培训业的内部建设在于如何合理设置招生结构方案,扩大消费群体。其次,体育培训业的培训人员较为分散,流动性较大,有技术的培训人员更愿意自己建立培训中心,自主经营,因此很难形成规模效益。

2. 4 缺乏高层次、高水平的产业经营运作人才和团队

我国体育本体产业发展较晚,其发展模式大多效仿发达国家,如开设体育经纪公司,组建各种体育俱乐部,为“贵族运动”与社交建设高档健身会所等。然而我国体育赛事经营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其中重要原因在于缺乏高层次、高水平的经营运作人才和团队。资料显示,中国职业联赛中发展较快的 CBA 和中超足球,与美国 NBA 和日本 J 联赛相比,不论从球队数还是场次数,我国均弱势明显。CBA 经营的收益远远低于 NBA 的收益,而且收益方式过于单一。中国足球联赛从球队数、场次和观众人数方面与日本 J 联赛具有较高的可比性,但其收益差距更加明显,两者相差近8 倍。在收益项目中,日本 J 联赛电视转播权收益 3. 9 亿元,广告赞助收益 3. 5 亿元。这表明,日本在经营体育赛事方面已经比较成熟,而我国职业联赛的收益大部分来自门票收益和赞助收益,尚处在较低的产业经营水平。

2. 5 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与相关产业间的发展隔裂

我国体育本体产业 ( 如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体育培训业等) 的发展与相关产业的发展之间的关联度非常低,各自形成发展的阵地,既降低了自身的发展空间,也加大了自身发展的难度。例如,竞赛表演业与体育运动服装生产企业的相互合作往往是在每年一次甚至几年一次举办大型赛事时,由体育运动服装生产企业提供赞助,赛事的举办者以赞助提供者的要求对该企业进行宣传。这种合作方式使得竞赛表演业与运动服装生产业都处于被动的合作方式,对双方的发展都不利。如果竞赛表演业与服装生产企业共同主动合作,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小型竞技比赛,那么对于这两个产业的发展将会起到相互的带动作用。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是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只有相互的长期合作才能为双方带来效益的最大化。

3 我国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对策

3. 1 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可支配收入

大力发展经济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提高人民的可支配收入,控制通货膨胀,才能使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低层次需求之后,寻求满足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我国大部分青年群体面临的主要经济压力是工作、买房和房贷,使得他们在生活方面捉襟见肘,可支配收入极为有限,降低了生活水平,对我国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也极为不利。青年群体是观看体育赛事、参加健身娱乐、参加体育培训的重要群体,在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中占有绝对地位; 老年人亦是健身娱乐、体育培训的重要发展对象; 提高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对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 2 继续推进体育本体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改革进程

体育本体产业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各种社会现象反映出了体育本体产业内部各行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复杂性。在改革的过程中,肯定会使部分利益集团的利益受到损失,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半途而废,只有将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手段坚持到底,才能使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得到长足的发展。 年 1 月 21 日 - 22日召开的足代会已经显现出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端倪,管办分离的进程加快,作为同样具有市场化基础的篮球也将继续进一步的改革。体现了我国重视体育本体产业发展并将体育本体产业的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

3. 3 加快西部地区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提高体育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东部地区经常举办各种赛事,西部地区的赛事非常少,而且大部分是围绕自身地理环境开展的竞赛,例如,青海环湖自行车赛、兰州环河国际马拉松赛等。西部地区一些大型运动场馆或改作它用或闲置,造成部分体育资源的浪费。因此,西部地区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空间远远高于东部地区,充分挖掘利用西部地区天然体育竞赛资源和现有的场馆资源,加快西部地区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不仅使我国体育本体产业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而且将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3. 4 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本体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团队

我国体育本体产业发展的水平相对落后,部分原因在于许多经营体育本体产业的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赛事经营管理水平,使得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难以取得长足的进步和持续的发展。美国在 19 世纪就涌现出大批体育赛事经纪公司,这些经纪公司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教授马斯特莱希思将美国体育赛事经纪公司的业务认定为以下业务领域: 代理客户 ( 指赛事主办者或赛事管理机构---下同) 权益; 为客户推广赛事; 培育与发展新的体育赛事; 替客户运作赛事; 制作与发行体育电视节目;替客户 “拉赞助”; 帮助客户开展基层体育活动; 为客户进行市场研究及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等。这为美国职业赛事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国在效仿发达国家体育本体产业发展模式的同时,不能只学习表面的发展方式,应该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重视人才的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本体产业经营管理人员,组建高效的管理团队。

4 结语

在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的推动下,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蒸蒸日上,但是,体育本体产业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和支撑,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中着重探讨了如下几个较为重要的问题: 第一,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滞后,阻碍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 第二,改革不彻底,体育本体产业内部管理混乱; 第三,体育本体产业中各产业忽视内部的建设; 第四,缺乏高层次、高水平的经营运作人才和团队; 第五,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与相关产业间的发展相断裂。依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较为重要的是改革的继续推进和经营管理人才、团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Z] . 国发 ( 2014) 46 号,2014 - 10 -2.

[2] 吴超林,杨晓生 . 体育产业经济学 [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6: 19 -20.

[3] 阮伟,钟秉枢 .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 ( 2014) [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7.

[4] 杨铁黎,孙凯 . 北京市体育竞赛市场运作环境与对象[J]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32 ( 5) : 14 -16.

[5] 殷平. 应该提倡体育本体研究 [J] . 体育与科学,1993,16 ( 5) : 19 - 20.

篇8:我国当前物流产业发展状况综述

现代物流及其管理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传入我国的, 但是由于缺乏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方面的有力支持, 真正受到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1]我国对于现代物流进行研究的文章也主要集中在2003年以后。由于起步的时间比较晚, 人们对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缺乏系统的认识, 所以我们搜集了2003-2007年的中国核心期刊网文章, 作一综述, 力求在我国新时期物流产业发展状况方面给人们一个比较系统的印象。

1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1.1 政策环境:各级政府重视物流的发展, 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

1.2 行业环境: (1) 具备大力发展的微观基础和技术基础, 发展潜力大, 但物流潜在市场转化为物流产业还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2] (2) 工商企业注重物流的发展; (3) 一批运输、仓储及货代企业向物流企业发展; (4) 一些制造企业开始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理念, 对企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 对企业内部物流流程进行改造, 实行业务外包或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以加强核心竞争力; (5) 商贸企业以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为核心, 以整合商业物流为重点, 努力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 (6) 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 目前我国已出现了为电子商务服务的以高科技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7) 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逐渐加强。 (8) 物流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3]

1.3 市场环境: (1) 物流需求快速上升, 增幅明显高于经济增长, 物流业发展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逐渐下降, 但总体水平依然偏高; (3) 物流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4) 物流成本增长逐年趋缓; (5) 运输、保管成本比重较高, 管理成本增长最快。[4]

国际竞争状况。国外物流企业开始进入我国。[5]

2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物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层面:

2.1 观念层面。

现代物流观念比较薄弱, 物流管理理念不强, 对物流产业的认识存在偏差, 习惯“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 没有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对企业内部物流进行整合和重组, 或者实行业务外包, 物流需求释放较差。[6]

2.2 管理层面。

(1) 物流管理分散, 企业内部物流相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 相互脱节, 整个物流与供应链无法形成相互协作的价值链, 物流系统协调性差。[7] (2) 物流管理存在部门分割, 还缺乏配套的支持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 物流发展的良性政策环境缺失; (3) 流通缺乏权威管理, 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的状况, 还没有完全根除, 充分竞争的物流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 物流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 有点无网或有网不畅, 信息交换渠道不完善, 技术装备差, 缺乏专业人才。[8]

2.3 结构层面。

(1) 社会化物流体系不健全, 物流系统化效率长期被忽视; (2) 物流产业管理模式不合理, 存在严重的体制性障碍:所有的物流要素被政府部门分割, 即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物流发展规划分散、零乱; (3) 第三方物流还未充分发育和完善; (4) 物流发展存在“虚热”现象:求大而不求实, 建园而不求物, 赶时髦而不求质。[9,10]

2.4 制度层面。

(1) 与现代物流发展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 税收、工商注册、土地、收费等一些政策还不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税收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还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支持。[11] (2) 物流发展受到制度和法律规则的束缚; (3) 发展全程物流业务存在双重纳税问题。

2.5 技术层面。

(1) 物流技术落后, 许多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还很不完善, 物流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较低, 整体技术水平落后, 没有为企业物流发展构筑强大技术支撑。 (2) 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不高, 没有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全国物流标准化体系;[12]从事物流基础建设理论研究的科研机构还少, 标准化对接缓慢;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物流标准的制定、修订跟不上经济发展需要, 已经出台的与物流业相关的标准总体质量不高;与物流相关的标准化工作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行业, 缺乏系统和有效衔接, 协调配套性差;商品信息标准不统一, 无法实现交换和共享等等。

2.6 基础设施层面。

物流园区的建设对物流需求的现状考虑较少, 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落后, 运输力不足, 标准化程度较低, 仓库重复建设严重。[13]

2.7 质量与效率层面。

物流作业效率不高, 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居高不下;

2.8 产业规模层面。

我国物流产业的规模还比较小, 发展水平也比较低, 存在许多影响和制约物流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14] (1) 物流社会化程度低, 物流企业“小、散、差”, 很难满足国外跨国公司一体化物流服务的需要; (2) 缺乏遍及全国的有实力的运输企业;

2.9 教育与人力资源层面。

我国物流教育处于落后水平: (1) 物流研究相对落后, 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 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15] (2) 物流人才短缺, 当前尤其缺乏实用型物流人才, 缺物流管理师和物流工程师; (3) 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2.1 0 国际竞争层面。

外资抢滩我国国际物流领域。[16]

3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趋势

当前, 世界物流的发展存在全球化、层次更高 (被涵盖在供应链管理之中) 、向物流外围延伸 (内涵不断扩展, 涵盖的领域更广) 、转向消费者、注重社会效益、追求附加价值和信息化、电子化、高科技化等七种趋势。[17]中国GDP的增长和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 为国内外企业在中国开展物流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18]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的接轨,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也呈现出如下几种趋势:

3.1 虚拟物流。

虚拟物流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Stuart等人于1996年在阿肯色州大学物流协会报告中提出的, 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物流运作与管理, 实现企业间物流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的物流模式。虚拟物流的新特点主要有: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柔性化。[19]

3.2 我国物流发展的“九化”:

国际化、区域化、国别化、高级化、服务化、增值化、专业化、生态化、知识化。[20]

3.3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六种趋势:

(1) 物流技术高速发展, 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 物流配送需求呈现小批量、高频度的特点; (3) 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4) 电子物流需求强劲; (5) 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 (6) 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增长, 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21]

3.4 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

(1) 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 (2)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 加快传统储运; (3) 开展质量认证, 实施品牌战略, 实现与国际管理模式接轨; (4) 物流各环节向电子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5) 由用户服务管理转向用户关系管理; (6) 兼并联合大量出现; (7) 由少数人员的技能训练转向全员知识学习。[22]

3.5 我国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

(1) 专业物流形成规模, 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2) 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3) 电子物流需求强劲, 快递业发展迅猛; (4) 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 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增大, 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23]

3.6 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形势下, 我国企业物流发展的趋势:

多功能化、系统化、一流的服务、社会化、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以及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24]

摘要:现代物流及其管理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传入我国的, 但是由于起步的时间比较晚, 人们对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缺乏系统的认识, 本文作一综述, 力求在我国新时期物流产业发展状况方面给人们一个比较系统的印象。

上一篇:二氧化硫ppt-3 试讲教案下一篇:高中城南旧事阅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