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硕士解读

2024-07-22

全日制专业硕士解读(精选6篇)

篇1:全日制专业硕士解读

全日制专业硕士解读全集

从09年开始,我国开始了一类新型硕士研究生的大型“扩招”,这种硕士研究生被叫做全日制脱产专业硕士研究生。由于该类研究生的扩超过于唐突,根本就没有得到及时适量的宣传,不仅广大考生对专业硕士一无所知,甚至研究生导师们都不太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到现在,该类研究生已经是第三年招生,大家对它的认识已经开始有所了解,但是网上可查的资源仍然有限,广大考生,甚至不少老师仍然对它知之甚少。本人搜集了大量的有关专业硕士的资料,现在已经基本理清思路,形成了对专业硕士比较客观和全面的了解。以下我将具体分项说明。

1.什么是全日制专业硕士

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在百度百科找到比较全面的答案,在此只简单阐述一下。专业硕士源于欧美。。。其实在09年前大家就已经接触全日制专硕了。一是在报考国外的硕士的研究生的时候,会面临RESEARCH DEGREE 和PROFESIONAL DEGREE的选择问题,后者翻译过来,就是专业硕士。二是有几种大家都很熟悉的说是种类09年前已招生,如MBA,法律硕士等,这些其实也是专业硕士。

2.为什么要“扩招”全日制专硕

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十几年以前的中国,名牌本科学校毕业生毕业后可以去一般本科学校教书,而那时的研究生基本上都能够顺利进高校。原因很简单,一是那时高校师资当中本科毕业生居多(那时研究生招生规模小),研究生自然占优势。二是刚好赶上本专科大学生扩招,需要扩充师资。那时候的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基本上就是为了填补高校的人才缺口,提高高校师资水平。而现在,本专科扩招之后,研究生的扩招也已经过去好几年了,而高校的师资也在好几年之前扩充完毕,一般的本科高校在老师方面有余无缺,招人方面基本上只要领头羊。但是,研究生却依然在无休止的扩招,规模猛涨十倍左右。近几年,硕士毕业生当中只有极少数能够进入高校担任科研和教学工作,但是培养的模式却一直没变。也就是说近些年,国家花了大量的精力培养出一大批最后失去了方向的人才。这样子纯属浪费国家资源和对学生的前途不负责。

其实这类问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出现过,我国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出现的晚些而已。欧美的解决方法是,改革培养方式和方向。需要高素质人才的不仅仅只有高校及其他科研机构,许多其他岗位也有广阔的需求。而事实上,那些过剩的研究生们被证明在其他岗位上也有一定优势,只是,这种优势未被充分挖掘。于是,决策者们便对硕士生进行分类:一类保持原有的培养方式,以科研教学为目的,取名为学术性硕士(或者科学型);另一类调整培养方式,培养方式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以非科研教学的职业教育为目的,取名专业型硕士。而类似的问题在我国渐显突出时,决策者们采用了现成的方法。

一开始,只在少数几个专业开设全日制专硕,如MBA 和法硕等以及教育方面的在职专业硕士,但是后来随着问题的严重程度增加,09年决定彻底学习西方的经验。

原来的硕士生,如今我们称之为普通硕士,简称普硕。09年国家决定把参照欧美经验,把原来的普硕分成两个类别,一类是学术型硕士,维持原有的培养方式;一类是专业硕士,根据市场需求改变原有培养方式。国家计划2015 到2020年之间让中国的专业硕士比列达到70%,接近欧美,让中国的研究生体系健康发展。

如今,该改革已经实施两年多,涉及三届考研学生。09年时,专业硕士由于是新事物,而且宣传力度不够,几乎没人报考,但是够资格的学校都被强制性要求划出一定比列用来招收专硕。于是,上了学校学硕复试线的,排名靠后的,就被调剂到了自己根本就没听说过的专业硕士了。这是第一批被要求吃螃蟹的人。他们很不幸,因为一切太过仓促,各个高校没有做好准备,各项政策也没有得到落实。他们不仅没拿到奖学金,学校招收了他们之后,根本

也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他们被戏称为小白鼠——实验的牺牲品。

2011届,专业硕士继续扩招,但是报考的人数也猛增,较好的学校的专业硕士都能够招满人,而名校的专业硕士更是挤破了门。许多学校的专业硕士就算没招满也不招收学术性硕士的调剂生了。不仅如此,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也纷纷开始将专业硕士纳入学校高材生的推免计划,不少学校也开始将专业硕士纳入了公费和奖学金计划,如今,第一届的培养计划已经结束,也就是说,有了必要的培养经验,而各项政策的落实也使得专业硕士开始健康成长。以下是研招网上提供的2010年34所自主划线高校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学校名称学术型专业型

清华大学18501200

北京大学30001700

浙江大学35401170

上海交通大学27001600

南京大学23501150

复旦大学2100130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5001500

中山大学29901560

华中科技大学42101920

武汉大学40701900

吉林大学45501350

中国人民大学22201110

大连理工大学2550750

山东大学3100120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122861

哈尔滨工业大学3311909

南开大学2240770

天津大学2560880

北京师范大学1860910

中国农业大学1500380

同济大学26001560

北京理工大学2102734

湖南大学24001080

中南大学29001300

华南理工大学25501040

西北工业大学1873527

重庆大学2970830

四川大学39001400

东南大学2400900

兰州大学18601090

东北大学2190560

厦门大学23001000

电子科技大学2470780

西安交通大学2550900

2011年在2010年的基础上更是划出大量的名额扩招专业硕士,现在专业硕士占全日制硕士比列40%左右,离70%的目标已经不再遥远。

综合以上文字和数据,专业型硕士并不是大家所说的所谓的专科研究生,三本研究生。专业型硕士只是原来的普通硕士被一分为二后的另一个部分,而且将来会是主要部分。由于本科的扩招,研究生的扩招是必然的,然而学术型硕士反而被压缩,这能够很好的说明问题。换句话说,如果原来的普通硕士制不改革的话,现在在读专说的人事实上会在读谱硕。尤其是09届的,他们很多是上了学硕的复试线,被从学硕调剂过去的。没改革的话,他们读的也是学硕。

所以,曾经网上的一些学硕攻击专硕或者专硕故意抬高自己的帖子,全是瞎扯蛋。他们不知道专硕和学硕其实是一个母亲生的,相煎何太急啊。

09届那些第一批吃螃蟹的小白鼠们,实在是可敬啊。希望大家不要戴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这些可敬的小白鼠们真的是受惊够了。他们是学硕的兄妹,我们应当祝福他们。

3.专硕可以考博吗?

好像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问题。改革后专硕的方向是直接就业的,而学硕的方向是读博进高校和科研机构。但是,有人会说,我本来想就业来着,可后来又改变主意了。那我还可以考博吗?

大家也许不知道,考博只要有学士学位就可以报考了。专硕是能够获得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学历,怎么可能不可以报考呢?有些高校要求有导师推荐,于是有人又开始担心了。这个问题是在职硕士要担心的,因为他们当中很多没有导师。但是全日制专硕是导师制的,推荐自然也就是没问题了。所以,读专硕的自然可以考博。

但是在读博方面,学硕和专硕是有差别的。学硕可以直博,研三是自己联系导师,他要你的话就不用考试直接去读就是了。好多人自己的导师同时也是博导,读完硕士直接跟老师说声就可以继续读博。但是专硕却不可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专业硕士一般只要读两年,二学硕要读三年。如果专硕可以直博的话,那研二就可以直博了,这比学硕要早了一年。如果读两年专硕后可以直博,那么还会有谁去选择要花三年时间的专门为读博设计的学硕呢。

所以,专硕是可以考博的,但是专硕不可以直博是合理的。

4.为什么有的学校专硕不设奖学金,学费还挺贵。

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但是这个也不是毫无根据的。

09年第一届的全日制专硕除了部分二类本科院校外,一般的专硕都是自费的。大家想想,学校的经费是国家拨下来的。经费不够的话,就得有选择性的分配。09届的专硕基本上是学硕中分数较低的被调剂过去的,他们考的题目和学硕一样,但是分数却相对较低所以他们没有奖学金是理所当然的。要不然对学硕就太不公平了。

有些学校专硕至今仍然没有奖学金,这实际上是考虑到另一点。这点往往也是参照欧美的体系。专业硕士方向职业化,所以,他们毕业后在经济上会有优势,而学硕是纯为国家贡献青春,毕业后也得站讲台,蹲实验室,经济上他们会占劣势,所以国家得补贴他们。所以欧美国家的诸如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硕士也都少有奖学金。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点在中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所以,为了鼓励专硕,许多学校还是会为专硕设立奖学金制度。

最后有一点,那就是,研一课基本上完后,研二时专硕可以由学校推荐去单位实习,实习一

般都是带薪的,而且薪水可观。但是学硕的却只能够跟老板(导师)做学术,做项目。每个月老板只会给你少得可怜的补贴。更要命的是,专硕可以比学硕早一年毕业,同样的发两证,那么第三年专硕的毕业生能在学硕还没毕业前赚几方水。如果专硕的奖学金和所有补贴都和学硕都一样的话,谁还愿意去做学术呢。所以,为了“公平”,有些学校干脆取消专硕的研究生补贴。虽然说是为了公平,但是本人认为不能够走极端。各高校应当补贴部分专业硕士的学费和生活费,因为比如学前教育之类的专业不能像有些软件工程硕士那样实习时拿五六千一月的工资。

5.名校的的专硕和普通本科的学硕我该选择哪个呢?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单从就业反面来看,名校的专硕会更有竞争力。随着社会对专硕的了解和报考专硕的人数的增加,专硕的含金量自然就高了。这样的话企业就不会看你读的是专硕还是学硕,就算在乎,进企业专硕反而会更受欢迎,因为你拥有更多的实战经验。所以,到时候,公司在乎的是你的学校的名气。同样能力的普通学校的学硕和名校的专硕,理智的企业会选择后者。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考博进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话,那就应该选择普通本科的学硕。因为学硕能有大量的时间花在学术理论上,而专硕基本上只读一年书,后面一年主要是实习,重的是技能而非学术理论。况且两者基本上都没有直博的可能性。所以,还不如读谱本的学硕,踏踏实实的学好理论,争取考博时多捞点分。

另外,从暂时的经济状况来看,也要区别对待。因为一般的普本学硕都是公费的,而许多名校的专硕要学费。但是单从这点来考虑,又会牵涉到经济效益的远景和近景的问题。如果想进企业等,但是又没钱去读专硕,从远景考虑的话,能借到钱,就去读专硕吧。所以,这是个没有确定性答案的问题。

6.我想读专硕,但是又没有钱,该怎么办?

办法有:找亲戚朋友借;联系学校办理助学贷款;联系学校,通过学校绿色通道办理缓缴手续,等有钱是再交。暑假去打工,平时做兼职等。反正只要你向学校说明,一般不会因为没交学费就开除人的。

篇2:全日制专业硕士解读

一、招生学位类别、专业及人数

(一)招生学位类别、专业

2010年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见《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见《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二)招生人数

201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1500人(具体待国家招生规模下达后确定),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20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10人(含推荐免试农村教育硕士100人)。招生简章目录中各专业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复试阶段学校根据报考情况及初试成绩进行微调。推免生拟接收人数包含在专业目录公布的人数中。

二、报名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或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生,毕业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2010年9月1日,下同),并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党校学历除中央党校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学历外,其余的党校学历不能报考;

(6)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后方可报考;

(7)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自学考试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4.身体健康,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

5.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0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的人员年龄可以适当放宽。

(二)报名参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报名参加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身体健康,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

(5)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0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的人员年龄可以适当放宽。

2、报名参加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除外)、体育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和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报名条件与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相同。

(三)推荐免试 被推荐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应是教育部批准具有推免生推荐资格高校的正式推荐,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学习成绩优秀,在校学习期间无课程补考且外语成绩达到我校专业要求,具有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良好素质者。

三、报名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均由考生自由选择,报名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信息确认两个阶段。

(一)时间 网上报名时间2009年10月16日至31日,现场确认时间2009年11月10日至14日。考生应先参加网上报名,在规定时间到选定的报名点进行报名信息确认、交费、照相,逾期不再补报。

(二)地点 考生在网报时选择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

(三)报名程序

1.了解报名信息。2009年9月、10月考生登陆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网页

(http://master.nwnu.edu.cn/index.asp)或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了解报考信息,选择报考专业,抄录学校、院系(所)、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等信息的代码和名称。

2.考生网上报名。时间为:2009年10月16日至31日,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选择现场报名点,填写报考相关信息。

3.考生现场报名。时间为:2009年11月10日至14日(以报名点公布的时间为准),考生持毕业证和身份证(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身份证)在规定的报名期限内到指定报名点进行现场照相、交纳报名考试费、确认报名信息。

四、资格审查

报考资格审查在复试阶段进行,考生来校参加复试时须提供如下材料:应届本科生提供完整注册后的学生证;往届本科毕业生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有学位证书者一并提供)。对于不符合报名条件或在报考时采取弄虚作假手段,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经发现,不论进入招生工作的哪一阶段,学校有权取消其复试、录取资格或学籍。

五、考试

(一)初试

1.初试时间。全国统考时间2010年1月9日至10日(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报考我校美术学专业、艺术学01—03方向、艺术硕士(美术)第四单元素描科目考试将于2010年1月1日在我校进行,考生凭身份证、准考证于2009年12月31日到我校美术学院报到。

2.初试科目。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四个单元(少数专业为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三个单元)。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外语、思想政治理论满分为100分;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专业基础、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和体育综合课满分为300分,其它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满分各为150分。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四个单元(公共管理硕士为外语、基础课两个单元;体育硕士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三个单元)。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外语、政治理论满分为100分;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分;体育综合300分;其它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满分各为150分。

初试科目考试方式均为笔试。

3.全国统考联考科目及代码: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

一、202-俄语、203-日语、204-英语二;301-数学

一、302-数学

二、303数学三;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13-历史学专业基础、3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其余科目为我校自命题考试科目,“2ⅹⅹ”表示第2单元考试科目,“3ⅹⅹ” 表示第3门单元(基础课)考试科目,“6ⅹⅹ”或“8ⅹⅹ”表示第3单元(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9ⅹⅹ” 表示复试考试科目,“ⅹⅹ”为考试科目顺序号。

各统考科目的考试范围请参阅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考试大纲。自命题考试科目的考试范围见《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按考试科目代码查询)。

(二)复试

1.复试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部分,是对初试成绩达到参加复试基本要求的考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熟练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践技能以及在初试中暴露出来的知识缺陷等方面进行的进一步的考查。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采取不同复试标准。

2.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确定的硕士研究生复试基本要求,对上线考生进行专业课笔试、外语口试和专业实践技能的考核。

3.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还需参加2门本科主干课程考核,复试科目请查阅我校2010年研究生招生简章,相应参考书目请直接咨询相关学院或登陆相关学院网页查询。

复试不合格考生不予录取。

六、体检

考生体检在复试和新生入学时统一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注册学籍。

七、录取

1.经复试和政审后,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录取名单。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硕士生,与国家计划硕士生录取标准相同。

2.招收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均实行合同制。考生被录取前,学校、用人单位和拟录取为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三方,必须分别签定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合同。

八、学习年限

我校硕士生培养采取全脱产学习形式,学术型学制3年,专业学位学制2年。

九、就业

硕士研究生毕业采取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和按协议就业两种方式。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回定向或委托单位。非定向和自筹经费硕士生主要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其就业去向。

十、其他事项

1.以上信息如遇国家政策调整,则以调整后的相关规定为准。

2.通讯地址主要用于学校寄发考生准考证、录取通知书等材料,须在2010年8月前有效,请考生务必详细填写,因通讯地址不详而出现投递失误等问题,后果由考生自负。

3.考生在初试中,如有一门初试科目缺考或违纪,则该考生所有初试科目试卷均不再评阅。

4.考生应随时关注我校研究生学院主页(http://master.nwnu.edu.cn/index.asp),我们会及时将有关招生信息在网站上予以公布。

5.初试成绩单和复试通知由考生自行上网查询,我校不再给考生寄发书面通知。

篇3: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一、全日制专硕培养背景分析

研究生教育分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如下图) 。

学术型研究生是我们国家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实行的培养政策, 是以学习理论为主, 培养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或者是高等学府的教师为目的。从文革初期到文革结束, 研究生的数量大约2万3千人, 培养质量、就业途径都符合精英教育目标。但从90年代以来, 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到2013年, 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达到60.8万人, 其中博士生招生总规模为6.9万人, 硕士生招生总规模为53.9万人。从就业市场来看, 研究机构和高等学府显然更青睐博士生, 而企事业单位则要求研究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高等教育面临着所学知识与市场脱节已经从本科生蔓延到研究生, 就业困难已经从本科生扩展到了研究生 (学术型) 。针对市场对高端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求, 考虑高校毕业生巨大就业压力, 从2009年起, 教育部开始对研究生教育结构类型进行重大改革, 决定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生源, 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全日制的培养, 并逐年加大培养力度, 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 从而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以专业实践为导向, 重视实践和应用能力训练, 在经济生产和社会管理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充分体现了研究生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全日制专硕培养存在问题

认识不到位。专业学位研究生, 旨在改变以往研究生教育实践能力缺乏的现状, 推动高水平大学面向企业和社会培养大批能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预计到2015年, “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将各占半壁江山。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大势所趋, 而非权宜之计。目前, 学校还没有把专业学位教育纳入到整个研究生教育的体系中进行统筹安排, 未把它作为体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 缺乏应有的质量保证措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具有自身的教育规律和特点, 目前仍存在过多的借鉴甚至照抄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经验, 未能突出专业学位基础性、实践性、职业性和复合性等“知行统一”的特点。此外, 相当多考生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了解不多或信心不足, 宁可选择调剂到其他专业, 也不愿意选择全日制专业学位, 部分考生甚至不接受全日制专业学位, 选择明年再考全日制非专业学位研究生。考生的担心、顾忌和犹豫, 代表了学生、家长、社会公众长期以来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普遍认知, 也从侧面反映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发展要求主管部门、招生单位和广大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具体来说,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培养不规范。

目前全日制专硕培养问题较多, 已直接影响到全日制专硕培养质量, 主要表现在:全日制专硕在培养过程中重视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偏重课堂教学和纯理论知识的传授, 缺乏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 辅助教学、试验教学、调查研究等方面内容较少, 教学效果欠佳, 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培养模式;政治、英语等公共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之间的比例不合理, 课程的实用性和综合性不强, 选修课和实践性课程开设较少, 且与课程设置相配套的公共课教材和专业课教材不多, 教材内容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不适宜, 配套的案例教材更是缺乏, 不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程设置急待完善;指导教师大多数由学术型硕士导师兼任, 由于这部分导师长期受传统学术型硕士教学和指导方式的影响, 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满足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需要, 而校外导师存在职责不明、待遇不高或责任心不强、水平不高等问题, 许多校外导师只是挂名而已, 导师结构很不合理, 队伍建设急需加强;全日制专硕培养从论文选题、资料收集到指导答辩等环节均以学术型硕士的标准统一要求, 未能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特点和职业特色等, 与学术型学位的论文区别不大, 工程项目设计、调查报告、实践总结等类型的论文数量偏少, 论文环节急待规范;由于政府、学校统筹协调不够,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还未能实现有效衔接, 急需建立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到职业任职资格之间的直通车。

2. 质量得不到保证。

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 既有与从事的行业或大学所学专业相一致的, 也有与从事的行业或所学专业相差甚远的。学习目的也多种多样, 既有真心想学点知识的, 也有纯粹来拿文凭的, 还有二者兼而有之的。全日制专硕生源成分复杂, 学习基础不一, 学习目的多样, 增加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难度和管理难度, 成为制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另外, 专业学位实行全成本收费制度, 这就迫使培养机构十分注意办学中的投入与产出问题, 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为一种产业性质浓厚的教育形式, 使得办学宗旨产生一定程度的异化。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目前工商管理硕士等热门专业存在着生师比较高, 导致培养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三、全日制专硕培养改革途径

由于全日制专硕培养存在认识不到位、培养不规范、质量难保证等突出问题, 直接导致全日制专硕实际地位不高、社会认同度低, 进而使得人们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标准产生疑惑。为此, 在充分调研和客观分析全日制专硕培养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如下具体措施。

1. 必须大力改革培养模式。

广泛开展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就业部门, 收集专业硕士社会需求资料, 明确市场对专业硕士培养质量要求;培养过程要突出专业性, 遵循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完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课程设置以职业需求为目标, 以应用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采用以课程学习和设计为主要内容的资格考试, 做好与本专业相关职业 (或执业) 资格认证考试的衔接, 学位论文选题尽可能源于企业合作的应用课题, 实施全日制专业硕士论文形式多样化, 以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需求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

2. 必须大力改变导师结构。

加快导师队伍转型, 实现高校导师在学术水平及实践经验上的双重提升。推动导师转型, 应启动导师考核制度改革。对应用型导师与学术型导师的考核应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 科研成果特别是科研论文发表不应作为应用型导师的主要考核指标。如对机械工程专业, 应用性横向项目经费、可应用性成果等可作为应用型导师的一个主要考核指标;改革校内教师考核方式, 鼓励学术型教师、年轻教师进入设计院、企业等提升工程素养, 并在薪资、职称评聘方面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学校应该积极引进应用型人才, 在条件成熟时, 成立工程应用中心等机构, 拓宽社会服务范围和渠道, 接受实践检验, 进一步提升应用型导师队伍实力和影响力。

3. 必须大力改善基础条件。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欠账较多, 必须客观评价专业硕士办学基础, 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条件, 优化配置高等教育资源, 拓展办学平台, 加强能力建设。一方面, 针对学校现有学科基础, 梳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成果, 整合资源, 加大投入, 提升实训实践水平, 切实保障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实践教育环节的高质量;另一方面, 培养专业硕士, 必须确立企业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专业硕士的校外导师来自企业, 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依托企业, 学生参加实际项目的锻炼要依靠企业, 高校必须与企业充分合作, 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机制, 实现企业和高校之间“双赢”甚至“多赢”。因此, 在专业硕士入学之初, 学校即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签订学生联合培养协议, 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两者充分协商并吸纳相关专业应用领域专家的意见。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委派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配合校内导师直接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 这些学生毕业时可直接进入公司工作,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校、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有效缓解高校内应用型导师不足的矛盾, 有效解决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难题, 有效实现招生就业良性循环。

实现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内容高起点、培养质量高标准、创新实践能力高要求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明确培养目标, 改革招生计划, 完善培养模式, 重视能力建设, 有序推进研究生教育全面进入科技市场、人才市场、劳务市场, 促使教育与生产部门形成最直接的联系, 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合作关系, 建立开放性、灵活性的教育运行机制和培养体系, 对于提高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质量, 增强专硕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邓松.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10, (12) .

[2]郭时印, 贺建华, 李阿利, 王京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制约因素与应对措施[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4) .

篇4: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教学研究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教育硕士;实习

全日制教育硕士作为全日制专业硕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该类型研究生出现的时间还非常短暂,所以在其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实习作为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存在的问题更是凸显了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解决好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实习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硕士的实习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质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应用性、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

一、问题提出:基于必要性和可能性的思考

之所以要探讨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实习质量问题,就是基于实习在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完善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现实可能性而提出的。

1.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之所以要探讨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实习质量问题,就是基于实习在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完善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现实可能性而提出的。

1.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实习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强对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

首先,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一环,实习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专业,从根本上说,都需要社会实践,使研究生获得在学校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对研究生来说,进行实习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把所学用于实践,而且还有利于自己接触社会,查找自身不足,学到象牙塔之外的生存技巧。对高校而言,自己的学生参加实习,不仅可以弥补自身教育过程中的不足,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而且有利于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实现。对实习单位而言,实习不仅可以密切自己与高校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将自己所需求的人才规格告知高校等研究生培养单位,可以为自己单位的发展招揽更多的人才。

其次,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探讨教育硕士的实习问题是因为实习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做出的。在所调查收集到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中,都对实习工作做出了明确要求。例如,沈阳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要求:实践教学包括学校管理见习与实习、教育调查、教育报告等实践形式,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沈阳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要求: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

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事件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在东北师范大学攻读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中要求:全日制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考察、模拟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教育实习时间为8周等。由此可见,研究该类型研究生的实习问题非常有必要。

2.以“史”为鉴:基于高等教育实习经验的反思

全日制教育硕士在我国招生才刚开始不久,它的教学和培养工作还缺乏经验,可以从其他形式高等教育实践借鉴经验,吸取教训。

我国高校的实习已经进行了多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是“难”、“散”、“浮”、“假”、“偏”五个方面。“难”主要是指学校找实习单位难,学生找实习岗位难;“散”主要是指总体上看高校学生实习活动分散而混乱;“浮”是指学生实习难以深入企业生产等环节,实习效果差;“假”是指假实习,根据零点调查公司的数据,中国仅有11.7%的学生拥有实习经历;“偏”是指学生实习的目的和形式偏离了实习的真正目的和要求。实习本来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越来越多的学生却把实习当成找工作、获得学分或者纯粹的打工挣钱。一个包括媒体在内的社会性普遍错误认识是:实习就是到企业去工作。很多学生在企业实习,从事的工作与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往往扮演着勤杂工的角色,端茶、倒水、打字、复印材料成了不少大学生的实习内容。因此,全日制教育硕士在实习过程中要以“难”、“散”、“浮”、“假”、“偏”为戒。

3.未雨绸缪:基于现实的需要

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实习质量,是基于我国当前的实际需要作出的必然选择。截止到2011年,我国在校的全日制教育硕士招生才刚刚两年,所以该类型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课程模式和实习工作尚处在探索阶段。因此,探讨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实习问题就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实习是专业实践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搞好教育硕士的实习工作。这不仅是完善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需要,更是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专业硕士更好发展的关键之举。

二、关于提高教育硕士实习质量的几点建议

1.要转变观念,重视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实习工作

第一,要理清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定位,改变培养模式。只有准确定位全日制专业硕士,才能搞好该类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二者属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全日制教育硕士不同于全日制教育学硕士,它是为适应教育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教育部门及教育相关的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明确专业学位教育要培养的某种特定职业的高层次技术应用性人才,而不是为了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搞好教育硕士的实习工作。

其次,高校等培养单位要重视实习工作。作为教育硕士培养单位的高校必须重视教育硕士的实习工作。首先,高校要制定科学的实习计划,合理地安排实习工作,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其次,高校要为教育硕士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最后,高校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实习考核评价制度,严格考核评价实习的过程和结果。

第三,研究生自身要重视自己的实习。教育硕士要端正态度,重视自己的实习。教育硕士要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和实习计划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要明晰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不能存在“走过场”的心理,要脚踏实地的进行实习。

最后,实习单位要做好实习服务,严格要求实习学生。实社交能力在内的一系列能力发展指标。3.评价手段和方法。教育硕士实习质量的评价手段应该多样化。除了高校制定的手段,还要使用实习单位的考核评价手段。

最后,要处理好研究生、实习单位和培养单位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明确了三者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实习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首先,对于研究生,高校和实习单位要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情况,比如他们的年龄一般较大,所承受的生活压力相对也较大等等。因此,在实习过程中要规定实习期间人身及相关权益保护制度(如带薪实习的最低报酬标准、工伤赔偿、社会保险等各项权利等),对研究生实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相关劳动纠纷问题的解决进行规范,明确学生实习和入职前有获得培训的权利及允许学生获得实习资助和补贴。其次,研究生也要明确自己实习时要承担的义务,如必须提高对实习的正确认识,自觉接受相应的必要培训,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自觉完成各种实习任务等。第三,实习单位和高校之间也要处理好各自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在必要时,可以签订合同等来约束和规范双方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都昌满.高校学生实习: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J].高等工程研究,2010(5):144.

[2]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8:19.

[3]都昌满.高校学生实习: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J].高等工程研究,2010(5):144-145.

[4]赵岩.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5.

[5]周全星.中文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2):110.

篇5:全日制专业硕士解读

470101作物

北京农学院作物学科是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之一。现有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硕士点。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40%。导师队伍中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2人。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有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作物抗逆育种与品质改良和作物分子遗传与育种3个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豆类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豆类育种、玉米群体改良、玉米遗传育种、小麦遗传育种、甘薯遗传育种和作物分子育种研究,以开展应用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学科立足北京都市农业,以京郊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为核心,为北京的创汇农业、籽种农业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

近5年,本学科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金桥工程一等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昌平区技术推广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和北京市精品教材各1项。

作物学科在玉米、小麦、红小豆、甘薯、杂粮等方面,建有10个试验示范基地,在作物育种、良种繁育、生产管理、种子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70102园艺

北京农学院园艺一级学科是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所支撑的园艺专业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特色专业。现有果树学、蔬菜学和观赏园艺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果树学科是北京市级重点学科。园艺领域推广硕士在培养过程中,以构建园艺学科为主体的知识框架,侧重于交叉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和能力培养,为北京市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园艺领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研究方向:园艺产后优质生态安全、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新品种利用、园艺产业经济、设施园艺与工程、园艺园林设计、都市农业、植物保护等。园艺学科现有教授25名,副教授20名。博士生导师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3%。导师队伍中享受政府特贴专家4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市优秀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6人,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4人,北京市名师1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1人。创新团队3个。

园艺领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等国家与市级在研科学研究项目共计58项,均是针对北京市农业研究为主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与郊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5年来获市部级科技奖励4项,论著3部,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

园艺一级学科依托国家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北方)、北京市都市农业研究院、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北京市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市果树重点学科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备并建立了配套的技术体系。

470104 植物保护

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一级学科是学校支持和发展的特色学科,所支撑的植物保护专业为北京农学院特色专业,并且正在申报北京市特色专业。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包括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和农药学3个二级学科。植物保护领域推广硕士在培养过程中,以构建植物保护学科为主体的知识框架,侧重于交叉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和能力培养,为北京市培养适应都市型的现代农业岗位需求、掌握植物病虫害诊断、测报、防治等高新技术,符合与都市农业技术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植物保护领域主要包含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和农药管理与安全应用两个研究方向。植保专业有教授3名,副教授4名,讲师5名,高级实验师和实验师各1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人员10人,占教师人数的90%;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名,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3人,归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人,青年骨干教师2名。导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教学与科研水平,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先后共培养博士研究生(联合)20人,硕士研究生70人,在培养合格植物保护技术和管理人才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植物保护领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与市级科学研究项目共计20余项,主要是针对北京市农业研究为主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与京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获各级科技奖励4项,论著3部,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

植物保护一级学科依托国家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北方)、北京市都市农业研究院、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北京市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市果树重点学科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备并建立了配套的技术体系。校内具有教学实践基地,校外有1个市级人才培养基地,并与郊区县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能够满足培养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

470105 养殖

北京农学院动科专业是学校重点发展学科。该学科共有教授1名,副教授5名,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齐全,设备先进。同时与美国宠物食品协会、华都集团、法国皇家宠物食品公司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办学的关系,有5家企业设立专业奖助学金。50多年来,为北京市培养输送高级农业科技人才3000余人,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北京市政府部门和农业科技战线上的骨干和专家,为北京市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在学术上不仅拥有享誉海内外的老一辈专家、教授,而且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有2人获北京市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先后送百余人次出国攻读学位、进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学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关系。目前,正与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开展科研合作和人才交流。承担并已完成的国家、市级科研和教改课题20余项,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有100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市级以上的科研成果10多项。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已成为北京市培养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高级应用人才的教学基地和科研中心。

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北京、重在应用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多学科、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480200兽医硕士

北京农学院兽医专业是北京市特色专业。该专业学位依托北京市重点实验建设学科-临床兽医学和校重点学科-基础兽医学两个硕士点。学科内尚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兽医学(中医药)实验室,中国传统兽医学国际培训中心,动物医院及标准的实验动物房,并有华都肉鸡公司,北京观赏动物医院等12个教学实习基地。学科师资力量较雄厚,目前共有22名导师,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2名,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者占70%以上,目前有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在研经费1000多万元。学科内拥有流式细胞仪,核磁共振,荧光定量PCR,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机等大型仪器设备30余台(套),可满足实验需求。设有临床兽医学、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等方向,并在中兽医学宠物临床、人畜共患病研究领域有较好基础。与日本麻布大学有姊妹校合作关系。

主要招生对象:兽医(畜牧)专业一线工作的执法、检验检疫人员、兽药厂、畜牧兽医站、饲料厂、畜牧与水产养殖企业等工作人员及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

470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是北京农学院传统优势学科,也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所依托的农林经济管专业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并拥有农业经济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一个。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1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30%。导师队伍中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7人。经过30多年的建设,已构建了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点、都市农业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国家林业局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及北京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6个科研平台。依托六个科研平台,形成了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都市型现代农业、农村社会发展、农(林)产品市场与贸易和涉农(林)企业管理方向。学院近三年主持省部级课题累计40多项,其中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农业部课题4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局级课题20多项,科研成果采用共20项,经费达到531万元;荣获各级科技奖励20多项,其中“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效果与体系研究”荣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30部,主编教材4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共600多篇。2008年学院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建设先进集体”,有1人被北京市授予“服务京郊‘十佳’农

业科技工作者”。本学科立足北京都市农业,以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培养应用型、复合性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根本任务、服务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为首都经济与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为培养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人才的综合能力提供了有利保障。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将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北京、重在应用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多学科、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高层次农业推广和管理人才。

470107 林业

北京农学院林学学科是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之一。所支撑的专业有园林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林学专业。现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个。林业领域推广硕士在培养过程中,以构建林学、园林花卉学科为主体的知识框架,侧重于交叉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和能力培养,为北京市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学科领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研究方向: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林木花卉栽培生理、林业生态工程、经济林、林木花卉景观应用等。学科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20名,具有博士学位15人。导师队伍中有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科技创新团队2个。

林业领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学研究项目共计52 项,项目经费628万,多数是针对北京市林业、生态修复、园林花卉产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涉及的林木花卉有阿月浑子、观赏海棠、蓝莓、板栗、丁香、牡丹、八仙花、百合、一串红、火鹤、蟹爪兰、朱顶红、蝴蝶兰等,与北京市三农发展密切相关。5年来获各类科技奖励12项,发表科研论文265篇。

林学一级学科依托国家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北方)、北京市都市农业研究院、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和北京市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重点建设学科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备并建立了配套的技术体系。校内具现代设施花卉栽培实践基地30亩,苗圃基地20亩,校外有1个市级人才培养基地,并与郊区县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能够满足培养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

完成学业达到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证书。470113食品加工与安全

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现有“食品加工与安全”推广硕士点和“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位硕士点,“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是北京市级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共有教授7名,副教授12名,目前主持在研项目均是针对北京市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工程、食品安全与控制及农产品资源利用为主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食品科学系共有实验室面积3500平米,拥有仪器设备资产2000多万元。实验室建有饮料、葡萄酒、乳品等多条食品生产线,学校在广泛与郊区合作的基础上,在平谷、昌平、延庆、门头沟、房山建立了学校的六个基地。同时通过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发酵工业研究所、北京食品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兄弟院所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与北京市多家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和质检机构紧密合作,开展了多项科学研究活动,如北京红叶葡萄酒庄园、北京三元食品公司、天源食品公司、北京市第五肉联厂、北京市昌平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等,为食品加工与安全学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北京、重在应用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多学科、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470112 农业信息化

北京农学院农业信息化是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新增的专业硕士点,是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而获得学校大力支持发展的最新学科之一。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11名。教师目前主持在研项目均是针对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农业信息监测控制、虚拟现实技术、农业网络与安全等为主的技术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共有实验室面积2300平米,拥有现代化的、满足实验实践教学需要的信息技术仪器设备。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广泛与郊区合作的基础上,在延庆、门头沟等区县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在北京农林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东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同时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兄弟院所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为农业信息化学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信息化学科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及信息资源管理3个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现代农业的农业信息监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精准农业、农业网络与安全等研究,以开展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为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篇6:全日制专业硕士解读

同济大学09年全日制专业硕士招收600人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陈霄飞)记者从同济大学获悉,该校今年拟增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600名。

据了解,初试成绩符合该校复试基本分数要求的考生可申请调入与原报考专业相近学科的专业学位专业(领域)。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的专业学位包括工程硕士、建筑学硕士、风景园林硕士、翻译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等。其中,工程硕士在工业设计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环境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车辆工程等领域招生。

上一篇:小学班级路队口号下一篇:市政专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