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古诗赠汪伦的改写

2024-07-13

浅谈古诗古诗赠汪伦的改写(精选17篇)

篇1:浅谈古诗古诗赠汪伦的改写

浅谈古诗古诗赠汪伦的改写

在第十册语文第七单元的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作文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将古诗《赠汪伦》一诗所描绘的情景用自己的话写下来,特别是要把两人分别的情景写生动、写具体。

我觉得这首诗很适于改写,但是,如何还原语境,如何让凝固的文字活起来?能否先表演再改写?我试着想了这样几个法子:

1。在初步理解《赠汪论》的基础上,复习《黄鹤楼送别》,仿照他,对离别的环境和离别时两个人的表现进行想象描写。

2。回忆《过故人庄》的学法:读读古诗——看看画面——体会意境——感悟情感——即兴表演——二次创作

教师在“看看画面”和“体会意境”这两个环节中要引导学生多说,说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在“即兴表演”中要指导学生组织好语言,体会诗人的感情(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表现)。表演过后再把学生的口头语言外化为书面语言。效果一定不错。

3。采用古诗的五步教学法,即;读一读、查一查(查工具书,弄懂字词句的意思。)、说一说(也叫议一议,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以及还有什么不懂的。)、演一演、背一背。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气氛活跃。下课前让学生自己布置作业,这时一定有很多同学选择改写古诗《赠汪伦》。但是,我认为这跟课堂上的精彩的表演环节是分不开的。

总之,我觉得这首诗的内容不难理解,要改写,可让学生充分想象,说出当时的情景,感受朋友间的情深,再写就不难了。

篇2:浅谈古诗古诗赠汪伦的改写

子时,已近深夜。今日可是我的好兄弟李白的别离之日,我怎能忘记!怀着沉重的心情,我吩咐仆人们准备好了酒菜。望着那远处的桃花潭,我一步步走向了门外……

往前走去,桃花潭边的那个人影始终是那么的熟悉。显然,我的兄弟李白即将要登船离去。我唱起了昔日我们兄弟都爱唱的小调:“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刚要上船的李白,被这熟悉的歌声怔住了,猛然一回头就看见了我的身影。我加快了步伐,唱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当我真正地看清楚李白的脸颊时,他的两行热泪已潸然流下。李白还是和往常一样,同样高大的身躯,同样简洁整齐的装束,不同的是,他的脸上多了几分凄凉。“文焕(汪伦字)兄,我的好兄弟,我还以为你不能来了……”李白忽然上前一步抱住了我,我后退了一小步,但还是上前接受了他的拥抱。他的脸颊发热,双手紧紧地搂住了我的双肩。看见好兄弟这样激动的举动,我的眼泪早已不知不觉湿润了眼眶!

李白松开了紧搂的双臂,这时背后传来了一声细小的声音,“主人…”。我回过头,看见仆人们正端着酒菜过来了。在这临别之际,怎能没有美酒助兴呢?我接过酒菜说道:“太白(李白字)兄,在此分别之时小弟备了些酒菜,我们痛饮一番如何?”“正有此意!哈哈哈!”我和李白就席地而坐,在岸边的青草地上,望着天边的一轮明月,倒上美酒痛快地喝了起来。“文焕兄,我这一走也不知何年何月能再相逢,望多保重啊!”“太白兄,你也一路保重!”在几番的推杯换盏中,大家都有了几分醉意。“文焕啊,大哥此生两大嗜好,美酒和美人。此次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喝上如此佳酿!”“大哥莫急,小弟已经为你备上了几坛好酒让你带回去。”“知我者,文焕兄!哈哈哈!”“哎,大哥莫客气。你出门游历时,遇上了美女可千万别忘了还有我这个兄弟呀,小弟一把年纪了还没有意中人哩!”“哈哈哈!一定,一定!”此时,远处的那轮明月忽然蒙上了一层阴影,桃花潭上起雾了。

“客官,现在已是寅时一刻,再不走,恐怕会出事…”站在一旁的船夫显然已经等不住了。外面的雾气越发的浓郁了,在这迷蒙的雾色中,我差点看不清李白的身影。正在我起身相扶时,我才发现李白已然醉倒。我赶紧冲上前扶起了他。“太白兄,太白兄,时辰到了!”我轻轻地摇晃着他。“哎呀,我今儿还是放不下你这个好兄弟啊…呜呜呜!”李白看样子是喝醉了,居然哭了起来。此情此景,我也想起了昔日我们俩兄弟一起的情形,一起踏青,一起吟诗,一起喝酒。可一想到要即将的别离,我的心里就如同有了一块大石头,怎么也放不下。我抱住了李白,和他一同哭了起来,泪

水把我俩的衣襟都打湿了,相互也不在意各自的满身酒气。“两位客官,再不启程就走不了!”船夫在一旁焦急地催促着,就连和李白同行的小书童,也急了眼。“好,好,马上走…”我擦去眼泪,依依不舍地放开了李白。正当我准备搀扶着他登船时,李白忽然脚下一滑,“扑通”一声落入了水中。“太白兄,太白兄!”我焦急地喊了起来。一旁的.书童和仆人们也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给愣住了,各个都不知所错。还好,站在船头的船夫反应快,手中的船槁已经向李白落水的方向伸了过去。可是李白似乎酒醉未完全清醒,双手一直在水面扑腾着,抓不住船槁。见此情形,我也不顾自己的水性,来不及脱衣服就跳入了水中,急速地划向李白落水的方向。李白应该识水性的,可是喝了这么多酒,情况真是令人担忧。眼看李白体力不支就要沉下去了,我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李白冰冷的手,另一只手及时地抓住了船夫递过来的船槁,艰难地把他拖上了岸边。

篇3:浅谈古诗古诗赠汪伦的改写

关键词:望夫石,赠汪伦,春晓,回译,英译本,翻译

一、回译概述

近年来,翻译事业蓬勃发展,学者们对翻译的研究不断深入,而回译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在提高翻译质量中的作用经常被忽略。国内对回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把回译看作是一种检验译文的手段,这有利于鉴别古诗文英译本的质量。

(一)回译的概念

回译在英语中被称作back translation。Shuttleworth&Cowie(2004)在《翻译学词典》中指出,回译是把翻译成特定语言的文本又重新翻译成源语的过程(a process in which a text which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a given language is re-translated into SL)。贺显斌(2002)指出,回译的内涵取其字面意思,即将自己或他人的译文译成原文,以确定译作的质量。这就要求译成目的语的文字一定要让读者对原作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二)回译的作用

西方学者经常采用直译式的回译研究双语之间的结构和概念之间的差异,这说明,回译能够较好地检验译文的准确性,鉴别英译本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是否能提高译者的欣赏能力。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英语选修6第2单元的阅读部分介绍了五种简单的英语诗歌形式,包括童谣、清单诗、五行诗、俳句和唐诗。其中提到,唐诗虽然不是传统的英语诗歌,但也被英语国家的人们所喜爱,许多唐诗还被翻译成英文,广为传诵。本文以古诗文为例,分析古诗文的英译本和回译。

二、从回译看英译本存在的问题

(一)英译本句子成分残缺

语法问题是英语教师和学生较为注重的学习内容,教材中的英译本能够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若其中出现句子成分残缺的硬伤,则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导致学生理解出现偏差,甚至影响英语的使用。比如,《望夫石》的原文:

教材中《望夫石》的英译本为:

笔者对收录在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中《望夫石》的英译本进行了回译,得到以下汉译文:

她在此等候丈夫,江水滔滔不绝奔流。永不回首,变成石头。日复一日在山顶,风雨交替不停。行人若能回来,石头应能说话。

王建的《望夫石》歌颂了夫妻之间坚贞的爱情,是一首依据古老的民间传说写成的抒情小诗。前四句共同描绘出了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第五句体现了望夫石经久不变的品质,第六句对望夫石在丈夫归来后的场景展开想象。全诗刻画了古代妇女深情动人的形象,揭示了她们的悲苦命运。诗歌于平淡质朴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诗人只描写了一个等待片段和自己的瞬时感受,然而却情意无穷,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从英译本中我们发现,Never looking back,Transformed into stone均是非谓语句式,找不到相应的逻辑主语,容易使学生产生疑惑,甚至形成误解。

(二)英译本与原文的语体色彩不一致

从语体色彩角度可以将汉语分为口语和书面语,然而,英译本的古诗文翻译容易忽视汉语的语体色彩,将口语和书面语混为一谈。这种英译本虽然不会使读者产生误解,也不影响文章的整体阅读,但违背了翻译的准确性原则。回译可以检测出英译本质量的好坏。

我们从《望夫石》中可以感受到原诗语言简洁,口语色彩浓厚,但通过回译,我们发现原诗的口语色彩并没在英译本中得到充分体现,反而用了一些比较正式、常用的词汇,如awaits,transformed,upon,utter等,使得整首诗的韵味与原文存在差异,不能真实并准确地反映原文。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中《赠汪伦》的英译本为:

Presented to Wang Lun

I was about to sail away in a junk,

When suddenly I heard the sound of stamping and singing on the bank.

It was you and your friends come to bid me farewell.

The Peach Flower Lake is a thousand fathoms deep,

But it cannot compare,

O Wang Lun,with the depth of your love for me.

笔者对收录在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中《赠汪伦》的英译本进行了回译,得到以下汉译文:

我坐在平底船里正要启航,就在这时我突然听到,岸上的跺脚声和歌声———那是你和你的朋友来送别我。桃花潭水有一千英寻深,但它不能与之相比,噢,汪伦,你对我的爱的深度。

李白的这首诗用词口语化,表达出汪伦对诗人恋恋不舍的真挚情感。通过回译不难发现,与原诗相比,英译本不仅没有忠实于原文,而且存在不通顺的现象,无法体现原诗的美。原诗中通俗易懂的口语色彩在英译本中荡然无存,而且英译本使用了多个生僻词或词义。例如,英译本把“舟”译成junk,这个词的基本词义是“垃圾、废弃物”,而不是“平底船”。英译本将“踏”字译成stamping,已经将原诗优雅的“踏歌”变成了“跺脚”,这明显是歪曲了原作者的意图。另外,英译本将“尺“译成fath om,而不用大家熟悉的meter或foot,更加脱离了原文的口语色彩。

(三)英译本的诗歌韵律与原文不一致

古诗文讲究韵律,强调诗文要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性,要求诗文平声仄声交错进行,使诗文具有音乐性。某些古诗文还常常被后人写入歌曲中,可见古诗文韵律的重要性。然而,英译本中古诗文的韵律与原诗不同,通过回译,我们依然能够检测出英译本翻译的质量。比如在《望夫石》中,原诗押的是aabb韵,而英译本却以散体诗的形式出现,没有押韵,这不能不说是《望夫石》英译本中的一个遗憾。

另外,《赠汪伦》原诗为七言绝句,共计4行28个字,而英译本用了7行57个单词,且各行单词数和音节数也不一致,结构较为混乱,无法给人一种音韵美的感受。

(四)英译本存在漏译、加译、误译的现象

在英译本中经常出现加译、漏译和误译的现象,容易引起学生对诗文的误解,进而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比如,古诗文《春晓》原文: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中《春晓》的英译文为:

Spring Morning

I awake light-hearted this morning of spring,

Everywhere round me the singing of birds.

But now I remember the night,the storm,

And I wonder how many blossoms were broken.

笔者对《春晓》的英译本进行了回译,得到以下汉译文:

春天早晨醒来心情舒畅,在我周围处处鸟的鸣唱。但现在我记得夜晚,暴雨;奇怪这么多的花被摧残。

孟浩然的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虽如行云流水一般平易自然,悠远深厚,独臻妙境,但纵观孟浩然这首诗的英译本,我们发现漏译、加译、误译现象严重。英译本中的第一句漏译了“不觉”,light-hearted属于加译,第二句中的round me和第三句中的I remember均属于加译,有画蛇添足之感,第四句“花落”被译成blossoms were broken,则属误译。

三、修改后的英译本和回译

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翻译理论的认识,笔者在参考了大量网络资料后对上文所提到三首诗的英译本和回译进行修改。

(一)《望夫石》的英译文及回译

《望夫石》的英译文:

The Lone Stone

Where she’s waiting for her lover,

On and on flows the river.

Though having changed into a stone,

She never regretted standing there alone.

Day after day on the mountaintop,

It rained and blew without stop.

Should her lover return one day,

Many loving words might she say.

《望夫石》的回译:

等待爱人之地,

江水奔流不息。

虽已变成石头,

从不后悔独守。

日复一日山巅,

风雨从未间段。

有朝一日夫归,

绵绵情话诉谁?

首先,王建原诗中女子的形象虽然清晰,但无名无姓,所以笔者用she来指代她。第一行和第七行均用lover指代她的丈夫,既忠实于原诗的意象,又体现了女子淡淡的哀怨。最后一句用loving words将原诗“石应语”具体化,体现女子对远行归来的丈夫诉不尽的绵绵爱意。

其次,笔者的英译本用词比较口语化,符合原诗通俗易懂的口语体风格,如:waiting for,changed,rained,blew,without stop,say等。第一行用到地点状语从句;第三行用动词的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表示让步;第四行使用动名词短语作宾语;最后两行省略了if的虚拟语气,形成倒装结构。译文中用到的语法和句型均属于中学生比较熟悉的语法项目,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文本的同时巩固所学的英语语法基础知识。

(二)《赠汪伦》的英译文及回译

《赠汪伦》的英译文:

Presented to Wang Lun

On board Li Bai’s about to sail along,

When on shore echoes a farewell song.

Water in Taohua Pond isn’t so deep,

As the friendship with Wang Lun I keep.

《赠汪伦》的回译:

李白登船要航行,

岸上飘来送行声。

池水再深也不及,

汪伦和我的友谊。

在笔者的英译本中,虽然找不到原诗中的很多具体意象,但也用了相关联的On board,sail等词将其内涵体现了出来;echoes说明了送别之歌回荡于河岸,有空谷传响之意。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达桃花潭水之深,但译者没必要把“千尺”翻译出来,因为没有人真正去实地测量桃花潭的深度。另外,笔者直接选用Taohua Pond指“桃花潭”,比较符合地名英译的原则———音译加意译相结合,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容易。

受天津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彦春教授翻译《三字经》的影响,笔者的英译本采用一个英语单词对应一个汉字的模式,使四行诗的长短与原诗相对较一致;另外,译文用词比较口语化,全诗仅用两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句型be about to do...when和not so...as,符合原诗通俗易懂的口语体风格。

(三)《春晓》的英译文和回译

《春晓》的英译文:

Spring Morning

Overslept is the spring morning,

Everywhere I heard birds singing.

Last night’s wind and showers,

Made fall too many flowers.

《春晓》的回译: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昨夜风和雨,

弄落花满地。

笔者对孟浩然的这首诗英译依然沿用一个英语单词对应一个汉字的模式,使译文既有节奏感,又押偶韵,将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体现了出来。首先,笔者用overslept体现原诗的“不觉”,接下来,用一个带有固定搭配的完整句make sb.do sth.来翻译后两句,较为准确地表达了昨夜狂风暴雨后的“花落知多少”的情景。

三首诗的英译本使用的都是偶韵,与原诗相同,也与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律诗韵式相同,学生背诵起来会很轻松。

四、提高教材中古诗文英译本质量应注意的问题

翻译的目的不同,读者的对象不同,翻译所遵循的标准和原则也会有所区别。作为承载主干知识的必修课本和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选修课本,在古诗文的英译上要考虑学生的词汇水平,既要保证译文忠实于原文,即“意美”,又要让学生感受到译文的“音美”和“形美”,进而产生模仿写作的冲动。这样,选材才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那么,提高教材中古诗文的英译本质量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译者必须具备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本功,注重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表达意义的差异,避免翻译过程中出现句子成分残缺或漏译、加译、误译等现象。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而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汉语诗歌中允许句子成分缺省,但英译本中应该补出缺省的成分。

其次,注重诗歌中的细节。译者往往在翻译时过多地注重句法和语法,而忽视诗歌中的很多细节,如音节的韵律和语体色彩等。

再次,译者应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要有一定的文化敏感性,注重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帮助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水平英语翻译人才的涌现,教材编辑通过广泛搜罗、大量查阅、精挑细选、优中选优,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成为可能。其实,译文不必胶柱鼓瑟,纤毫毕现,只要能将原诗的基本意思、语体色彩、节奏韵律体现出来,就是不错的译文。当然,若能通过回译检验,在“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方面达到或接近原诗的水平,自然就能被称为佳译。

参考文献

贺显斌.2002.回译的类型、特点与运用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4).

篇4:改写古诗的两把“钥匙”

林老师教《早发白帝城》让我在读古诗上开了窍!

他很会抓词儿。比如说吧,“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会感到是在“彩云间”呢?我想,肯定白帝城地势很高,否则不会有彩云缭绕。为什么说是“彩云”而不是“白云”“乌云”呢?我想,这一定是灿烂的朝霞把云彩染红了。我想啊想,好像跟随诗人一起登上了即将出发的船。

最让我难忘的是林老师讲“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他问:“夏天,如果你坐在汽车上飞快地行驶,这时去听公路两旁树上的蝉叫,会有什么感觉?”

说来也巧,去年暑假我跟妈妈乘车到乡下去,就亲身经历过一回,树上的蝉叫声接连不断,一路上就没有停过。我忽然联想到录像带倒带时发出的“叽叽啾啾”的声音。我想,李白当年听到两岸高山上猴子的叫声,大概也跟这声音差不多吧。

接下来,林老师问大家:“这次你们陪同诗人在三峡旅游,玩得高兴不?”

“高兴!”大家兴高采烈地回答。

“好,我们就再来一次画中游,不过这回不是让你们读,而是让你们写。写哪一首?自主权交给你们。题目就叫‘我随诗人画中游’。”

我决定写杜牧的《山行》,因为我对

这首诗比较喜欢,尤其是“霜叶红于二月

花”这句,太棒了!

见到爷爷,我就兴奋地述说林老师

是如何如何教我们读《早发白帝城》的,

我还请求爷爷为我的这篇改写支招。

爷爷沉思了一会儿才说:“诗人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打个比方,诗人所描绘的境界好比是一座

大门紧闭着的花园,你只要掌握了大门的钥匙,就能够

领略到园子里的万紫千红。”

“钥匙在哪里呢?”

“我认为林老师已经把两把钥匙交给你们了。”

“哪两把钥匙呢?”

“一把就是要学会抓词儿。”爷爷说,“比如说吧,‘远上寒山石径斜’,一个‘远上’,一个‘斜’,就很值得我们玩味。”

我想了一想说:“从‘远上’我看到了眼前有一座高山,有一条长长的石板路一直通向山顶。从‘斜’字我看到了这条石板路是曲曲折折的。”

接着爷爷把话题一转:“你看到过深秋的枫林吗?”

我还真的看到过枫林哩。那是两年前的一个深秋,

爸爸带我到栖霞山去看红叶。嘿,远远望去,像是烧

起的片片红霞,是那么热烈,那么精神,那么生机勃

勃,让我的心灵为之一振!虽然已是深秋,我却感受

到春天般的生命力!

爷爷说:“你的这个感受,跟诗人在这首诗

里所表达的感受十分相似,可以帮助你领会‘霜

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

“这是不是第二把钥匙?”

篇5:小学生改写古诗赠汪伦

李白到了汪伦的`村口,就被这里的景色吸引住了:桃花粉红粉红的,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片彩霞,一棵棵小 草嫩嫩的,绿绿的,远远望去就像给大地穿上了一层绿色的衣服,一朵朵鲜花争芳斗艳,竞相开放,散发出迷 人的香气,吸引来了无数只蝴蝶和无数只蜜蜂在上面翩翩起舞,一棵棵大树高大挺拔,就像一把撑开的绿伞, 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的,好像在跟人们打招呼,一座座大山连绵起伏,高耸入云,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建的一个 比一个好,小河哗啦啦的向前流淌着,就像一个个淘气的娃娃向前面跑去。

改写古诗作文750字汪伦的家离桃花潭没有多远,李白到了汪伦家的门口,汪伦已经早就站在那里等李白了,汪伦和李白一起 饮酒作诗,到桃花潭边去散步,可是时间却过得飞快,一转眼就过去了十多天,李白要走了,可是他的好朋友 汪伦却不舍得他走,他就把李白留了一天又一天,可是汪伦还是找许多理由不让李白走。

有一天李白想:我真的是不能在汪伦家里面久住了,家里面还有很多事要做呢!于是李白就趁着汪伦还没 有睡醒的时候,他就拿着行囊踮着脚尖儿走出了汪伦的家,他马上跑上船,船刚走了一小步,李白忽然听见岸 边传来脚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李白回过头一看,原来是汪伦正在唱歌送他呢!李白感动得热泪盈眶,李白望 着 汪伦的身影,不一会儿汪伦的身影就不见了,李白看了看桃花潭的水,虽然这水已经很深很深了,可是这远 远 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篇6: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

课前交流:

我有个提议,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你们比我小我叫你们(小朋友),我比你们大,你们叫我-—(生接大朋友。)

师:上课,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导入新课

师:今天汤老师又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既然是朋友,

我想请教大家,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

师:真正的朋友应该是互相关怀、互相理解的。今天汤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可不是别人,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人,是谁呢?别着急,先来猜猜看他生活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很有习·华的大诗人,他喜欢喝酒,经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时即兴吟诗。(如学生回答出李白,教师接:看来李白醉酒诗百篇的佳话是人人皆知。)流传至今的诗作有990多篇。号称诗仙。(李白)对了,就是李白,关于李白的生平,我想同学们都不陌生,李白与朋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故事:安徽泾县农民汪伦十分钦佩李白的才华,想和他结交为朋友,便写信邀请李白说: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早就听说汪伦是位性格豪放的人,便欣然前往。见面后,李白说:

“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

汪伦却笑着说:“

‘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 ‘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

此时,李白方知自己“受骗上当”,他不但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说:

“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

此后,汪伦每日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游览当地的名山胜景,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成了好朋友。 ·

师:你说他们俩是不是真正的朋友。为什么?

师: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别的时候,就在临别刻又出现了一幕让人感动的场面,什么场面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则古诗《赠汪伦》。

自学古诗

师:什么场面这样让人感动呢?一起看诗文。(引导出声读三遍。)

师:这首诗有没有生字? (没有)这四句话好不好理解? (好理解)

1那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理解古诗每句话的意思的? (生发散连词解句法)是理解古诗句意最常用也最实用的一种方法。就请同学们按照你们总结出的连词解句法自学诗意,可以结合书后注释,小组学习。

师:谁愿意汇报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生汇报诗意)

体会踏歌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知道了这是一首描写朋友之间告别场面的诗,我想问问同学们

2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和朋友或亲人告别时的情景呢?和谁告的别?你们是怎么告别的.?(生发散)

师:拥抱、互赠礼物、招手示意等等都是送别常见的方式,可汪伦对李白却与众不同,他们是什么方式一齐说(板书:踏歌相送)。踏着节拍唱歌那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体会一下?老师放段音乐,谁愿意到前面来踏歌。其他同学看他做得对不对。(放音乐请同学踏节拍)。还想试一首吗?全班同学在座位上踏歌。(一首是找朋友、一首送别)

师:通过尝试,我们都理解了踏歌,刚才我们先唱的是找朋友后唱的是送别,这两首诗虽然都有送别的意味,但情感不同,节拍与声调也不同。前首轻快高昂、后首比较哀婉忧

3你推断一下汪伦当时应该是用什么样的调子来踏歌的呢?(小组讨论讨论)

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忧伤还是轻快,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老师尊重你们的意见。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经过十几天的交往,李白和汪伦接下了深厚的情谊,就要分别了,汪伦还有很多话想对李白说,

4假如你是汪伦,想想此刻,你会对李白唱些什么? (生想象)

师:人们都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如果此刻你是诗人李白,站在船头,面对踏歌相送的汪伦,

5你会对汪伦说些什么?(生想象)

句式训练

师:是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所以李白情不自禁地吟诵到---—(生接)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放课件)

师:1一尺有多深,用手比划一下,千尺是多少米,学过数学吧算一算,难道李白用尺量过桃花潭?他怎么知道桃花潭水有多深呢? (这是一种夸张写法,形容他俩之间的友谊很深厚。)[板书:情谊深厚]

师;2他俩之间的情谊这么深厚,你觉得在解释这两行诗的时候,用上哪些关联词语能恰当地表达出他们之间深厚情谊呢?老师给你提供几个关联词语,(课件)

师:3你说说用上关联词语好,还是不用好?为什么?

师:不仅关联词语能使意思表达更清楚,其实不同的句式对句子也同样可以起到加深程度的作用。不信,你把这句诗的意思变成感叹句、反问句和设问句的形式再宋体会体会?

师:不管是关联词语还是变换句式都是我们理解句子意思的好方法,今后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说话、作文、阅读中去。

感情朗读和背诵

师:1这比桃花潭水还深厚的友谊你能读出来吗?读全诗。

师:2熟读成诵,哪位同学可以背诵。

扩展学习

师: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你还知道哪些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今天汤老师给大家带来几首送别诗,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师:古代的离别诗或缠绵凄婉、或开朗豁达,你喜欢哪一种,请自选一首回家自学,不过学习时不要只停留在对字面意思的理解,要着重体会诗歌所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就像我们今天这样把自己当作诗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去说,去想,去做,你就能体会出古诗的那种美妙的意境,体会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篇7:古诗教案《赠汪伦》

李想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中朋友之间的友谊,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视频教材,配乐旋律一段。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们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个诗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欣赏古诗。

1、观看视频,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中的两个好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李白到好朋友汪伦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喝酒,作诗,两人非常开心。几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伦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边送李白。

2、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古诗,请幼儿欣赏。

师:故事里有一首小诗,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地来听一听。

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谁?

师:其实,这是一首赠别诗。是李白送给好朋友汪伦的诗。接下来,我给小朋友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3、出示图片,讲解古诗大意(译文口语化)。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岸边有人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拍子,告别的声音。李白转过头去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汪伦啊。李白非常感动,他觉得,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义深。

4、在初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次欣赏古诗。

师:意思明白了吗?好,老师再来念一念,这一遍,请小朋友自己用心记一记,等一下,我们自己也要来学习这首诗。

三、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诵读。

师:你记住了哪一句诗?请你念一念。

1、教师指导学习单句古诗。

师:好,接下来,请你们跟着小胡老师,整首古诗一起学一学,念一念。

2、请幼儿集体朗诵。

3、请幼儿分组朗诵。

4、请个别小朋友朗诵。

5、配乐齐朗诵。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提问: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间要怎样相处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不可以打打闹闹,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结束语:好了,请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户外活动吧!

附古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篇8:改写古诗有技巧

一、恰当翻译诗意

这一步是改写好古诗的前提。可以熟读诗句,深入思考,通过解释词意——连词成句——调整语序——增添和置换词或词组等方法,把整首诗的意思通顺、完整、协调、自然地翻译出来,建设好改写古诗的主体工程。

二、丰富想象意境

在恰当地翻译出诗意后,还要对诗中所写的事情、场景,特别是意境进行丰富而合理地联想和想象。写人的,要着重想象能表现人物内心的外貌特征和言行举止;记事的,要着重想象能直接或间接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细节;绘景状物的,要着重想象能衬托人物心情的整体和局部特点,以及景物的变化过程,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诗中描绘的意境更加优美,引人入胜。

三、突出人物感受

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许多古诗,都是情景交融的作品。在改写时,要把自己的心融入到所改写的诗中,有力地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收到真切感人的效果。有的可以突出诗中所写的主人公的感受,有的可以突出诗人——诗作者自身的感情,有的还可以突出改写者本人所受的启发和感想……形式多样,各不相同,要根据原诗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会灵活地进行。

四、补充背景材料

在改写一些古诗时,还可以根据诗的内容特点和自己的理解情况,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这样一来,就能进一步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篇9:赠汪伦古诗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背景故事

《赠汪伦》这诗中,蕴涵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汪伦仰慕李白已久,因深知李白好饮酒,喜游历,就为李白捎去一封信,称当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楼。李白听后,欣然前往。结果十里桃花变成了十里外的桃花渡口,万家酒楼实际是万氏开的酒楼。李白被汪伦盛情所感动,临别之时,写诗相赠,留下了千古名篇。

篇10:古诗赠汪伦加拼音

【赠汪伦的古诗带拼音】

赠(zèng)汪(wāng)伦(lún)

[唐(táng)]

李(lǐ)白(bái)

李(lǐ)白(bái)乘(chéng)舟(zhōu)将(jiāng)欲(yù)行(xíng),

忽(hū)闻(wén)岸(àn)上(shàng)踏(tà)歌(gē)声(shēng)。

桃(táo)花(huā)潭(tán)水(shuǐ)深(shēn)千(qiān)尺(chǐ),

不(bù)及(jí)汪(wāng)伦(lún)送(sòng)我(wǒ)情(qíng)。

【赠汪伦古诗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 “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 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 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 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 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 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扩展阅读:【赠汪伦古诗新编】

天还未亮,灰蒙蒙的夜色让李白更不愿意离开,毕竟他在此生活有一段时间了,而且他最舍不得的是他的好朋友汪伦。天不遂人愿,李白最终还是得走。

昨天夜晚,李白去找汪伦辞别,但“辞别”二字还是没有说出口,只说是过来聚一聚。“酒逢知己千杯少”啊,两人喝得酩酊大醉。天还未亮,李白便悄悄地走了。

“不知现在汪伦兄怎么样了,记得刚到此地时,我人生地不熟,是汪伦兄帮助了我,还给我安排了住处。还有那次,我中了风寒,卧床不起,是汪伦兄细心照料我直到痊愈。还有……而现在我就要走了,我该如何报答他……”想到这些,李白不禁长叹一口气。

李白拿起包袱来到桃花潭。桃花潭水流湍急,深不可测,周围繁花盛开,散发着缕缕清香。“恐怕我以后很少有机会欣赏这宜人风光了。”他自言自语着,便已经叫过船家,登上了船。

船家刚要起程,却听见岸上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这声音很熟悉,是汪伦兄。李白立刻让船家停到岸边。

果然是汪伦兄!喜悦与激动之情涌上了李白的心头。

“李白兄,你我朋友一场,为何要不辞而别?”汪伦有些埋怨道。

“唉,我的好朋友,天意难违,我李白能够认识朋友,是三生有幸,我不忍与朋友分别呀。有你这样的好朋友,我也就知足了。你对我的恩情真是无以回报。”李白缓缓地说道。

“李白兄,这是哪里话,你我既是好朋友,又何须此言。只是我真的舍不得你走,如果你能留下来,就好了。”

“我也希望如此,但这并不是我说了算的。好朋友,日后我们定会再相见”。

“但愿如此,李白兄,后会有期,保重。”

“汪伦兄,保重。”

船家划着桨驶向潭中心,汪伦兄还在岸上使劲地摆手,李白不禁触景生情,热泪盈眶,吟道: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篇11:古诗《赠汪伦》课后反思

我非常喜欢古诗,这次在选择上课内容时,我特意选择了这册教学中古诗两首中的《赠汪伦》一诗。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在教学古诗之前我觉得教师要对诗歌有充分地理解,才能有力地驾驭全诗,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诗中“有生命的东西”,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主动性的天地。现以教《赠汪伦》为例,说说我的教学思路。

一、 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我们学校重视小学生的古诗积累背诵,每星期吟颂古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古诗,课前如能创设情景,展示背诵,奠定古诗的情感基调,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我有层次地安排了三个环节:“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背一背,填一填,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诗句,通过活泼新颖的方式,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二、 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结交天下的朋友,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诗人李白应邀来到美丽的安徽泾县游览,据说李白这次他是被骗来的呢。你想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吗?”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顺势利导引入新诗教

三、 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因而,在自读古诗后,我放手让学生质疑,“在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吗?”

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欲”“忽闻”

“踏歌”“不及”,这几个词语的理解上。在这个环节上我的教学手段还不够具体形象,我用同学之间自主释疑和老师讲解相结合,解释诗意。后来在评课时,竺老师给我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就是直观教学,无痕解释。可以出示教学课件,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自然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其实这句诗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在这十几天中,汪伦和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的?”让学生找出重点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通过水深和情深的对比,用上“即使……也……”说话,理解诗意,体会是诗人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

四、 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古诗不断吟诵,才能感悟其中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特别是古诗后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需要设身处地,想象体验。在学生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像李白和汪伦分别的场面:“

师:假如你是李白,此时此刻他会怎么想?”

生: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

生:舍不得这美丽的桃花潭,更舍不得好友汪伦

师:是啊,于是李白情不自禁地吟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请一小组依次朗诵,情感逐渐强烈)

师:汪伦不见了李白,心情怎样?会怎么做?

生:很难过

生:在岸上踏歌相送

师:李白看到此情此景,心里有千个不舍,万个不愿,于是他依依不舍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请一小组依次朗诵,情感逐渐强烈)

通过学生口语交际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进入诗境,反复诵读诗句、递进领悟诗情,学生从声情并茂的吟诵中读懂了诗歌,领悟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拓展朗诵,一举两得

《赠汪伦》是一首优美的送别诗,人们都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人的歌。惆怅的《长亭送别》曲响起时,让学生代表李白和汪伦来吟颂一句感人肺腑的送别诗句给对方,体会俩人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的心情吧。既加深了学生对李白和汪伦之间友情的深层认识,也通过精读一首,带读几篇的方式,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篇12:新《赠汪伦》

那nà天tiān中zhōnɡ午wǔ放fànɡ学xué,我wǒ不bù小xiǎo心xīn摔shuāi了le一yì跤jiāo,腿tuǐ上shɑnɡ摔shuāi破pò了le皮pí,疼ténɡ得de爬pá不bù起qǐ来lái。我wǒ的de好hǎo朋pénɡ友you元yuán元yuɑn看kàn到dào了le,连lián忙mánɡ把bǎ我wǒ扶fú起qǐ来lɑi。听tīnɡ到dào我wǒ一yì直zhí在zài叫jiào疼ténɡ,她tā又yòu急jí匆cōnɡ匆cōnɡ地de去qù把bǎ老lǎo师shī请qǐnɡ来lái……老lǎo师shī给ɡěi我wǒ擦cā了le点diǎnr儿药yào,疼ténɡ痛tònɡ才cái轻qīnɡ了le一yì些xiē。元yuán元yuɑn见jiàn我wǒ有yǒu了le好hǎo转zhuǎn,便biàn扶fú着zhe我wǒ回huí家jiā。一yí路lù上shɑnɡ,她tā小xiǎo心xīn翼yì翼yì地de扶fú着zhe我wǒ,生shēnɡ怕pà我wǒ再zài摔shuāi一yì跤jiāo。我wǒ被bèi她tā感ɡǎn动dònɡ了le,她tā却què对duì我wǒ说shuō:“这zhè有yǒu什shén么me,大dà家jiā都dōu是shì朋pénɡ友you。”

“朋pénɡ友you”,多duō么me温wēn暖nuǎn的de字zì眼yǎn啊ɑ!它tā是shì一yì把bǎ雨yǔ伞sǎn下xià的de两liǎnɡ个ɡe身shēn影yǐnɡ,是shì一yì张zhānɡ课kè桌zhuō上shɑnɡ的de两liǎnɡ张zhānɡ笑xiào脸liǎn,是shì一yí次cì意yì外wài后hòu的de声shēnɡ声shēnɡ问wèn候hòu。

我wǒ想xiǎnɡ说shuō:“我wǒ在zài路lù上shɑnɡ摔shuāi一yì跤jiāo,元yuán元yuɑn热rè心xīn扶fú一yì把bǎ。桃táo花huā潭tán水shuǐ深shēn千qiān尺chǐ,不bù及jí元yuán元yuɑn帮bānɡ我wǒ情qínɡ。”

(362400 福建省安溪县第十一小学三〈7〉班)

篇13:古诗《赠汪伦》教学反思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北京资料,在可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望论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篇14:写赠汪伦古诗编故事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斗酒诗百篇。”这句话虽然说的没错,但我也有没有灵感的时候。这不,好久没有和好友一起品酒吟诗了,一点灵感也没有,于是来到了安徽,想一览黄山之美,谁知见到了汪伦兄,他请我喝珍藏的美酒,带我游览了黄山,一转眼十天过去了,本想多住几天,可不料这时,皇帝却急召回宫。

这天晚上,我们举杯邀明月,一起喝到了很晚很晚,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来到江边,船夫已等候多时,我刚要上船,忽然听见一阵悦耳的歌声:“请君更尽一杯酒,离别之后无故人。”我一看原来是汪伦兄,他提者两坛酒来为我送行,我心喜若狂,立刻诗意大发,写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

船夫在催我是上船,我和汪伦挥手告别。

“客官,请坐好,这水深不见底!”

我含泪说:“就算这水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义!”

篇15:中班古诗赠汪伦主题教案

了解古诗内容,理解古诗的意境;

有韵味地诵读古诗;

活动准备

古诗课件、《高山流水》音乐

活动过程

1、小朋友到别人家作客,走的时候,要怎样呢?

2、有一个人,他叫李白,一次他到他的好朋友家作客,走的时候,他的好朋友是怎样与他送别的呢?(幼儿交谈)

3、学习古诗《赠汪伦》:老师读古诗,看诗里都说了什么?(幼儿回答)

4、讲解前两句:叙事——李白坐船要离开时,忽然听见岸上有人踏地为节拍,唱着歌来送行,李白一看,原来是他的好朋友汪伦。“将欲”和“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的惊喜的情态。

5、讲解后两句。抒情——李白被这种真挚、深厚的`情谊所感动,用深千尺的桃花水对比与汪伦的情谊,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6、介绍诗的背景。

7、欣赏古诗课间。

8、教读古诗。

9、幼儿配乐美读。

10、请幼儿表演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

活动延伸

篇16:浅谈古诗古诗赠汪伦的改写

关键词:改写;古诗词;探讨;教学

中职语文教材编选充分顾及到了学生的基础现状,但是教师对教学费劲了周折,课堂气氛依然死气沉沉,尤其是古诗词教学。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在诵读的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现以《诗经·静女》为例进行探讨。

一、“笑点”激其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诗词教学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氛围活跃,在课堂上穿插“笑点”似乎是点醒昏昏欲睡的课堂的唯一方法。

笔者在讲述《诗经》的“比兴”表现手法时,借用本地民歌,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兴手法的文言注释是:比,以此物喻彼物;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我们土家族女儿会,男女要对歌。我写了一则民歌,告诉学生这是女孩子唱给男孩子的:苞谷叶子苞谷花,苞谷长大逗老哇(乌鸦);老哇飞到苞谷上,对着苞谷呱呱呱,心里想吃口里夸。学生会心一笑,一下子看出,“苞谷”是女孩子自比,而“老哇”则是比男孩子的。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比”的表现手法。

我在黑板上写了一则过去农村婚嫁“陪十弟兄”的“酒令”:一张桌子四只角,一条板凳四只脚。叫你读书你要逃学,叫你说酒令你不说,鼓起个眼睛望啥个?然后我用官店方言读出来,学生一下子笑翻了。“一张桌子四只角,一条板凳四只脚”先言他物,是为起兴,学生自然弄明白了“兴”的手法。

二、“改写”增其能

《诗经·静女》一诗难度较大,学生读都读不顺,当然品味不出诗歌的美好。通过改写的方式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模仿歌词

流行歌曲是学生的最爱,笔者把慕容晓晓的《爱情买卖》的第一段拿来仿写:

静女真可爱,约我在城外,可是不知为何躲着不肯走出来。静女你快来,别让我伤怀,你可知道现在的我抓耳又挠腮。是你说好在城外,城外就城外。莫非是要考验我,值不值得爱?爱情经得起等待,桑田成沧海。让我煎熬,让我期待,守护我的爱。

学生按原歌词节奏小声一哼唱,觉得搞笑,但是严肃度不够。笔者又借用羽泉的《最美》来补充:

你在我眼中是最美,每一个片段都让我回味。你的笑,你的好,我愿意承受等待的煎熬。你在我心中是最美,每一样礼物都让我沉醉。红的萧,白的茅,空气中弥漫着爱情的味道。

學生一边哼唱,一边揣摩,慢慢对这首诗有了兴趣。

2.以古仿古

笔者不用常规的翻译来串讲此诗,决定以五言打油诗的形式,注意押好韵,同时既保留原诗词的意义,又略加发挥。于是有了以下的改写版本。

静女真美丽,相约在城隅。久等你不至,徒让我心急。

静女真美丽,送我红乐器。爱它颜色美,爱你重情义。

静女真美丽,白茅表心迹。相约以终老,白首不分离。

这样一写出来,诗经的重章迭唱的艺术特色自然体现,无需多费口舌去讲了。

3.自由改写

现代诗主体上是自由诗,除了以分行来表现诗歌的特征外,其他形式上的要求不多,但是笔者一直要学生写诗应注重押韵,因为无论是下里巴人的传统民歌还是阳春白雪的古典诗词,都非常重视押韵。于是笔者将这首诗以自由体的句式来改写。

高高的城墙掩住你的身影,

也遮断我焦灼的目光。

飘飞的裙裾藏在哪里?

俏丽的笑颜躲在哪里?

寻找,等待,守望。

爱,是我不变的方向。

你赠的萧管握在我手上,

红红的色彩如同你美丽的面庞。

我要用它吹奏出最深的相思,

让我的情义伴着乐声飞进你的心房。

郊外的清风吹动蒹葭苍苍,

你赠我白茅一束表白衷肠。

洁白的颜色如同你纯洁的情怀,

我愿意执子之手直到地老天荒。

你看,无论哪种版本都在相约爱情、呵护爱情的主题下展开,男主人公的急切等待、深情告白,充满打动人心的力量;而女主人公的美丽顽皮、重情重义也能让我们看到爱情的清纯无暇。

所以,笔者认为诗歌教学当以诗言诗,避免过度的析词释句导致诗歌的美感被支离破碎。

篇17:古诗《赠汪伦》读后感

一首〈〈赠汪伦〉〉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这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深厚情谊。

李白外出游览时路径桃花县,在村民汪伦家做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为李白跳了一只舞。于是李白作了这首诗赠给汪伦作纪念。诗中充分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情谊。正如诗中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是讲即便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过汪伦送我的情谊深。而前两句叙事,“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正表示处于意料之外,汪伦用民间最隆重的踏歌舞来欢送李白,这让诗人怎能不感动呢!而这让诗人怎来表达呢?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有感而发用桃花潭来和汪伦对自己的情谊作比较。而这两句就用了“不及”来把两个不相干的事物连在一起。拿“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这样既深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我觉得这《赠汪伦》及自然,直抒真情,十分感人。

上一篇:小学语文:第二单元《英英学古诗》4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下一篇:记我的一个娃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