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贡献社会发展”实习报告

2024-07-28

“关注留守儿童贡献社会发展”实习报告(通用8篇)

篇1:“关注留守儿童贡献社会发展”实习报告

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我们于2012年7月18号到高山小学参加暑期实践活动,这次的主题是调查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学习及生活,还有我们准备的一些活动,让山里的孩子开阔眼界。

这里的孩子大多数天真可爱,朴实却活跃,但他们的见识实在是太狭窄了,初中的孩子的知识面不及城市里小学生的知识面。他们中只有50%的孩子可以在期末考试中所有科目及格。并且孩子们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害怕交流与表现。面对严峻的教育问题,除了教学,我们也对当地留守儿童的家庭及经济情况做了各种问卷调查,走访了留守孩子的家,收集各种资料,并尝试将其组合分析,虽然我所在的学校或许具有其他学校所没有的特点,虽然由于本人水平所限,或许并未能看到更多隐藏于简单表面之下的事实,但我相信,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更多的人对农村教育更为细致的考察一定能切实提高我们农村的教育水平,并解决好令人担忧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据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整理出如下有关留守儿童的结论:

一、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二、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一些同学缺乏正确的判断,有时会盲目的反叛,他们不知道事情的正确性。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零距离接触,和留守儿童进行了心连心的交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力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真爱抚慰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用真情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但是对于广大的留守儿童来说,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的关爱仅是一种弥补,是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一种弥补而已。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有力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非常必要。建立起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特别是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是有效填补留守儿童内心对爱、对亲情缺失的一种方式。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篇2:“关注留守儿童贡献社会发展”实习报告

摘要:或许我们年少轻狂,一路上纵情欢歌;或许我们涉世未深,一张张青春的面庞写满向往;或许我们胸怀信念,一双双眼眸深处洋溢虔诚;我们忘记了一路颠簸的辛苦,在我们的眼里,没有小山村荒凉的景象,没有人烟稀少的孤寂感!我们拥有的是年少的轻狂,激昂的斗志和热血的情怀!还未来得及酝酿好心情,我们已踏上那片青土地。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颠簸,汽车终于把我们带到了目的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初步走访,我们了解到当地的一些主要情况。我们走家串户,走访留守儿童在家的生活、学习等情况,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字:留守儿童 关爱

我们分别针对该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安全卫生、思想状况等方面,采取问卷调查、走访等方式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零距离接触,调查结果如下: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根据调查,留守儿童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为主,也有父母亲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留守家中。

2、由于村庄面积较大,房屋密集度小,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平日相互来访较少,直接造成留守儿童的封闭心理。

3、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为主。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有一小部分跟近亲住在一起,还有极个别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能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父母关爱不够。据调查了解,父母亲常年累月在外打工,一周、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难得打一次电话、写一封信、寄一本学习用书,不能很好地和留守儿童维系亲情,沟通思想,鼓舞上进。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因为长期与老人住在一起,产生“隔代亲”现象,导致父母和孩子感情不深,彼此之间产生隔膜。

2、教育问题日趋明显。一是监护人教育难有实效。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相差在40岁以上,思想观念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加祖辈多数受教育的不多,甚至有文盲的,因此是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习。二是学校教育无法到位。留守儿童上学的地方离家里都比较远,上下学要在路上占相当多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多,老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家访。

3、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4、监护人精力能力不够。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往往是女性或者是祖父、祖母等年纪较大的人,这部分人或者由于忙于其它的事或者由于要同时监护几个小孩或者是年龄较大而精力不够,投在留守儿童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其次,不少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比较低,他们的表达能力不够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不够了解,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帮助、指导,不能在学习上予以辅导。

5、从对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的态度来看,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父母的外出表示理解,小部分对父母外出的态度是无所谓,而当他们在和父母多呆一起和家里的经济情况能变好之间选择时,绝大多数的儿童选择和父母多呆一起,少数表示无所谓。在看待父母的外出是否影响自己的性格时,一半的儿童认为有影响。

(三)措施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零距离接触,和留守儿童进行了心连心的交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力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真爱抚慰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用真情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但是对于广大的留守儿童来说,这种关爱仅是一种弥补,是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一种弥补而已。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有力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非常必要。建立起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特别是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是有效填补留守儿童内心对爱、对亲情缺失的一种方式。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1、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2、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驱除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

3、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多渠道寻找就业门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

1、锻炼品质,历练人生,大力弘扬奉献精神。短短几天里,我们和孩子们进行了零距离的内心交流,我们将爱带进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我们让爱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中得以传承。我们匆匆走过,收获的不止是美丽的风景。我们更多的是体验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感动和快乐,难忘的经历是人生一笔财富。

2、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是我们此次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活动自始至终都得到父老乡亲的支持与配合。无论是深入留守儿童家庭的调研,抑或是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活动,当地群众都热心的帮助我们,这是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此次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学会了用真诚和微笑去帮助和感谢他人。我们收获了信任,收获了果实,也收获了快乐!

3、团结、奉献精神是一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队员们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勉励的团结之心以及用真情服务社会的奉献之心与投入实践活动的热情,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富有成效的关键。

4、收获成果,再接再厉,将爱进行到底。本次活动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正是因为有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才能让爱心的力量更加强大。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村民的感谢等等,都让我们收获感动,收获欣慰。我们坚信,爱心事业不会因为实践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我们会继续努力,将爱传承!

篇3:“关注留守儿童贡献社会发展”实习报告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很多,他们因亲情的缺乏造成了情感障碍,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发育与成长。由于娇生惯养、亲情缺失、情绪波动、意志力薄弱、耐挫力不强、不良社会风气等非智力因素影响而导致的懒惰散漫、基础知识差、学习困难、兴趣低落、自信心丧失的一类学生,占全体学生人数的20—30%。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很复杂,教师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下是我给这一类学生的定性与分类,以及针对具体对象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因娇生惯养而导致的懒惰散漫型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加上爷爷奶奶的偏袒和娇惯,形成了很多不良习气,吃饭儿戏,心不在焉,一碗饭能吃半个小时;干活拖拖拉拉,漫不经心,爱干不干,吊儿郎当。这种不良习性带到学校之后,上课不集中精力,东张西望,小动作百出;做作业没有紧迫感,看似在做,实则在玩,心思一点儿也没有放在作业上。俗话说:性相近,习相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这种学生,最好的办法是让他寄宿在学校里,过半军事化的集体生活,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监督影响之下去掉惰性,改变不良习气。

二、因个性太强而导致的偏科型

一般来说,个性太强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对别人的批评,不但不能正确对待,而且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比如六年级学生李红,其他课程学习成绩都很好,但唯独数学成绩太差。究其原因,是由于四年级时与数学老师有过节,不投缘,上课时不愿意听他的课,或偷看小说,或做其他课的作业,老师虽然给予了提醒,但他就是不听劝告,长期下来造成了数学成绩严重下降的状况。对此,我在给他做了大量思想工作的同时,请数学课老师对他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为他补习了所缺知识,让他的数学成绩迅速赶了上来。

三、因家庭变故而导致的情绪失落型

人在不如意的时候,往往比刹那间的快乐更令人刻骨铭心、意志消沉。教育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与情感问题,让他们在失意和挫折面前能够尽快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

比如钱小梅同学,平时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学习成绩也不错,可是近来却突然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并且上课和课外活动时也常有心绪不定和精力不集中的表现。经过多次询问和个别交谈,才知道是最近一段时间她的爸爸和妈妈在闹离婚,她不但遭遇到了家庭不和所造成的生活上的不顺心,而且面临着亲人离异所造成的何去何从的窘况。知道了这种情况,我们及时地进行了家访,与她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后来她的父母想开了,态度发生了转变,决定不离婚了。钱小梅也走出了低谷。

四、因养尊处优而导致的思想堕落型

李明,五年级二班学生,因他爸爸是一个大老板,很有钱,上学回家都有小车接送,可学习很差,不用心,而且还有故意骚扰影响其他同学正常学习的不良行为。一次我们在家长会上请来了他的老板爸爸,在问到他应该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如何关心孩子的学习时,他竟然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噢,我的儿子么,学习差点没关系,他只要不杀人放火就行,老子挣下的钱他三辈子也花不完,愁苦个什么哩!”这番话惹得其他家长大笑了起来,我们老师只有无可奈何地摇头叹息而已。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集体商议,对李明同学实施恩威并用的心理调理战术,一方面对他的不良行为进行正面批评教育,另一方面利用课堂和班会对他采取心理战术,让他明白一个道理:人不单单是为了金钱而活着的,一个人再有钱,如果他仅仅活在那种维持躯体快乐的动物性本能层面,人们也是瞧不起他的。通过讲故事的办法让他认识了解那些没有一点儿文化与道德修养的暴发户突然暴富,又突然变穷的可悲可笑的状况。通过一段时期的启发教育,李明同学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幼稚和肤浅,公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把精力用在了学习上。

五、因社会不良风气而导致的邪门歪才型

有的学生由于受影视作品中武打凶杀剧情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追求所谓的“酷”为目标,盲目模仿社会上一些所谓的“英雄豪杰”,结交狐朋狗友,偷鸡摸狗,不务正业。比如我校六年级一班的学生吕翔,虽然学习不行,但某些方面却特别出色、特别“优秀”。他翻墙揭瓦是一把好手,在一个假期里就曾对左邻右舍入室行窃十多次,后经检举揭发,被公安局拘留审讯了好几天。针对这个学生,我们同样采用恩威并施的心理调理战术,一方面对他的不良行为进行正面批评教育,另一方面利用课堂和班会对他采取心理战术,让他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劳动是光荣的,只有劳动创造的价值才是珍贵的。人必须把聪明用在正道上。凭借欺骗偷盗只能得逞于一时,但终究逃不过法律的制裁。经过这样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与鞭策,吕翔同学终于改掉了恶习,把心思用在了学习上。

篇4:怎样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健康

留守儿童最早是指父母在国外工作、学习而被留在国内的孩子,而现在所普遍关注的是农村留守儿童。对这一概念目前仍缺乏明确、统一的界定,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研究者对父母外出时间长度和留守儿童年龄的界定。《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的“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这一概念涵盖了以前研究中所忽略的留守幼儿(0~5岁)及大龄儿童(15~17岁)两个群体,较为全面。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1、产生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其数量已达1.4亿。人口的流动加大了城市在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同时又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结构管理,户籍管理制度滞后,流动者不能与市民一样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在这种压力下,大多数流动者只能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2、监护现状。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以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为主。全国妇联的报告显示,父母双方外出留守儿童占52.86%,其中留守幼儿隔代监护最为常见,单亲监护为主。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多为初中及初中以下。祖父母的文化水平更低,主要为小学或未上过学。此种监护现状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的问题

1、道德发展问题。由于年龄的原因,加上缺乏有效的亲子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标准,分不清事物的好坏和是非,容易受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产生,例如:上面案例中的李静。留守儿童经常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行为自私、任性等,更有少数留守儿童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被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拉拢、利用,甚至参与盗窃、抢劫,由此走上犯罪道路。

2、学习问题。由于祖辈们(临时监护人)大多数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时间、更没有能力加强对孩子学习的辅导,平时只注重物质上的给予和满足,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重养轻教,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发展较差,意志力薄弱,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上面案例中的李涛。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 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3、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指出,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有各种轻度不良心理反应以及比较明显心理问题的人数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31%。这是因为部分农村“留守”学生性格内向,平常不太说话,朋友圈相当狭窄,而自尊心又相当强,极敏感,情感脆弱,内心无安全感,有烦恼无处或无法诉说,很多问题积累着不能得到解决。也有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性格作了研究,调查发现有55.5%的留守儿童表现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

4、身体健康问题。留守儿童的生活安排方面一般都有臨时监护人,监护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人一般会将他们的生活尽力照顾好。不少的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在外打工,家庭经济条件比没有外出打工的家庭要好,其衣着要好一些,身上的零用钱也会相对多一些。但也有极少数因为父母外出打工长达几年时间不回家,也不往家里寄钱,子女在家与爷爷奶奶生活发生困难,因而儿童的营养跟不上,抵抗力减弱,各种大小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三、对策探究

l、政府方面。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构建制度和政策保障。打破歧视性、不公正的城乡分割,逐步弱化乃至取消户籍制度壁垒,是最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必然要求。此外,政府要提高财政支出用于农村公共服务方面的比重,调整教育经费的筹措和管理方式,减少县级人民政府筹资份额,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总量到位,并将增补部分投向农村基础教育,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从目前条件看,留守儿童代管的最佳模式为“寄宿制学校+代理家长制”。可考虑将代理经费纳入财政通盘考虑.寄宿制学校可将代理家长补助纳人管理经费统一预算。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包容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努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2、家庭方面。家长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必须依托于父母的影响。家长应转变思想观念,协调好努力挣钱和照顾、教育子女之间的关系,努力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平时应尽可能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多关注孩子的兴趣、需求,耐心引导教育他们怎么处理好生活、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切忌盲目训斥或一味迁就。同时要经常与孩子、监护人和学校保持联系,通过书信、电话、定期返乡等形式及时了解孩子各方面情况。

3、学校方面。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在解决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可开展调查摸底丁作,建立留守学生档案。记载成长过程和特点,让家长能及时了解留守孩子的成长情况;此外增设特色课程,将心理辅导课程和法制课程纳人必修。根据年龄段开展生存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和自强自立教育,强化自尊自立意识,提高自理自助能力。借鉴四川邻水二中的良好做法,在师生中构建四级关爱帮带网络、建立“班级关爱制度”、开设“绿色网吧”,购置活动设备、课外书籍,并在周末为留守儿童放映爱国主义、预防青少年犯罪、消防安全方面的影片,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这种建立在师生长期相处、相互了解基础上的方式有效避免了流于形式的“关爱”。

参考文献

[1] 周林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M].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1):83~84

[2] 杨收益等.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与对策[M].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37~38

篇5: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13年1月—2013年

2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调查地点:临近的各乡村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76.5%,数量达到2000多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为了掌握这些状况的现状,寻求更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我利用寒假假在临近的各乡村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实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有近68%的留守儿童与其祖父母住在一起,14%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29%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23%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35%选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43%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5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有不到60%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

(二)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

在调问卷查中,49%的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采取向老师求助,自己解决的人数只占到25%。只有46%的留守儿童在周末学习,玩的人数达到14%。在学校学习态度好的留守儿童只有48%,35%的同学写作业是出于老师的要求。在被调查的100名留守儿童中,有77%的留守儿童除了在学校学习外,没有其他的学习途径了。

(三)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

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二、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

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三、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

(一)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作为家庭,在关爱留守儿童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做法:

1、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进一步完善委托监护制度;

2、家庭要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要强化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家长、特别是外出打工的;

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的投入,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和各种文体投入,要尽量为不能有效地提供有利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三)社会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

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迫在眉睫。要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有条件的行政村和自然村,都应设立图书室和活动室,让留守儿童有个活动的场所。要充分发挥老教师在农村的作用,关心督促留守儿童的成长,让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社会的关心对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育他们健全人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立以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

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县(市)、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

4、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年轻一代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在不断恶化。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从小事抓起,严肃治理在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人和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努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可以说是从未盼到过高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

篇6:关注浏阳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余翠兰(组长)541 *** 易琪(组员)

539 *** 彭瑜(组员)

530 *** 王星(组员)

532

*** 聂春花(组员)528

*** 龚立伟(组员)513

*** 执笔人:余翠兰

(湖南女子学院外语系 2010级 商务英语五班第三组)

摘要:随着农村富余劳动的转移,进城务工农民日益增加,他们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城市打工就业而被留在家乡的18岁以下的儿童、少年。)也日益增加,已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这一现象的产生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从此缺失亲情的抚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1】目前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而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最新统计,我国现有农民工已增至1.5亿,随着国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更多的农村盈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的数据也将与日俱增。

关键词:留守儿童 农村

弱势群体

城市化

时间:2012.7.1——2012.9.5 地点:浏阳市官渡中学 调查方式:走访及问卷调查

暑假期间,我组对浏阳市官渡中学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2】官渡中学位于浏阳市官渡镇,该学校创办于1972年,原名为“官渡农业中学”;1975年成为全日制初级中学;八十年代初命名为“官渡中学”;1995年接受深圳市教育局捐资七十余万元,学校更名为“官渡深圳希望学校”;2003年改名为“官渡中心学校”;2004年,兵和中学并入官渡中学,2005年镇教育办并入中学,更名为官渡镇初级中学。学校占地40余亩,现有教学班19个,在校学生978人,其中留守儿童就有两百余人,约占总人数的21%。

一.“留守儿童”现状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有近70%的留守儿童与其祖父母住在一起,13%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1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47%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21%选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24%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51%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有不到42%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

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

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被送到了当地的寄宿学校,有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予不了任何辅导。在调问卷查中,36%的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采取向老师求助,自己解决的人数只占到25%。只有43%的留守儿童在周末学习,玩的人数达到24%。在学校学习态度好的留守儿童只有45%,35%的同学写作业是出于老师的要求。在被调查的100名留守儿童中,有70%的留守儿童除了在学校学习外,没有其他的学习途径了。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查,留守儿童因为常年不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在生活、学习、心里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差距。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数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上给予的多,孩子要啥给啥,精神上关注的少,思想教育更是欠缺。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由于老人的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严重影响孩子健康的成长。(2)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

【3】留守儿童年龄大多在1-16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父母,孩子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就外出打工。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缺乏父母的关爱,导致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心理素质脆弱、任性,表现逆反心理和怨恨情绪较多。对100名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80%,有51.7%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家1次,11%的留守儿童父母2年或3年回家一次,17.6%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联系。(3)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高,有的作业由于缺乏指导,不能按时完成,有的纯粹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80%以上按时完成作业,应付了事,学习成绩在中等或偏下水平。有的主课只有40-50分,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有的在上课时间溜出学校去上网,很难管理。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4)留守儿童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4】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监护权,分外是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认识不强,也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使留守儿同的生计存在诸多隐忧。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中玩耍,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在回家路上逗留或下河游泳,造成交通或安全事故。(5)留守儿童存在行为缺陷。

处于未成年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理、自律能力还在形成和发展阶段。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儿童纪律性较差,在家不听祖辈教育,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行为。对于留守孩子的这些

行为,监护人、学校都感到无可奈何。

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原因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

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

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

【5】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

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四.建议与思考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

建立留守儿童监测制度,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有效掌握留守儿童现状;完善留守儿童问题协调机制,整合资源,共同监管。(2)充分发挥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与监护作用。

学校老师应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状况,并与孩子家长及监护人保持联系,反馈孩子情况,及时了解孩子状况。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和培训,让他们感到社会温暖。

(3)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

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

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4)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

目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致使这些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因此,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发展观,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5)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坏境。

引导留守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社会各方面应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在留守儿童父母回乡探亲时,组织他们加入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学习,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教育临

时监护人真正负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注重道德教养,更多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五.感言及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真实地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灵,真真切切了解了他们的处境,让我们对留守儿童有了特殊的感情。留守儿童处境令人担忧,希望社会各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与帮助。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生命,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他们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支持与帮助。改变留守儿童的处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其中存在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普遍,该引起社会的关注与反思。

总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关怀。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应一起努力,一起携手,齐心协力改变留守儿童的状况,给他们送去温暖,送去关爱,让他们孤单的心不再孤单,让他们快乐、健康成长,给他们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也让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安心工作,踏实工作。

参考文献:

【1】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人口学刊;2006年03期 【2】浏阳教育网,2011.5 【3】黄和林;农村初中特殊家庭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

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4】刘志强;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5】南京教育论坛,2009.12 附件:

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这是一份有关留守儿童的目前状况的问卷调查.你的意见相当宝贵,就你的个人情况和感受如实填答.此问卷不记姓名,调查结果仅供学术研究使用,绝对保密,谢谢参与!

1、父母外出打工,你和谁生活在一起?()A(外)祖父母

B 亲戚

C 其他人

D 自己住

2、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平时是否和他们有矛盾?()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几乎没有

D 没有

3、平时和他们有矛盾时,你怎样处理?()A 吵架

B 闷不吭声

C 向父母诉苦

D 采取某种行为发泄

4、平时你是否有零花钱?()A 有

B 没有

5、每个月生活费是多少?()A 少于50

B 50

C 100

D 100以上

6、是否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A 明白

B 不明白

7、父母外出打工,你想不想和他们住在一起?()A 想

B 不想

8、你多久和父母联系一次?()A平均一周一次

B平均每月一次 C 不定时的经常联系 D 很少联系

9、你是否担心父母在外打工的人生安全?()A很担心

B有点担心

C不担心

10、你父母在外打工,多久回来一次?()A 一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一年以上

11、平时学习上是否有困难?()A 有

B 没有

12、如果遇到困难,你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A 求助老师

B 求助同学

C 求助亲戚

D 自己解决

13、如果考试没考好,大多情况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A自己平时不够努力

B没有老师或家长指导

C客观原因

D自己本来就不行

14、如果因为做错一点小事而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你会怎么做?()A承认错误,下次不再犯

B有点气愤,但只在心里想

C无所谓,听完就算

D当面顶撞,对着干

15、你在学校里,和你玩得好的同学多不多?()A 很多

B 一般

C 很少

D 没有

16、你平时做家务吗?()A 经常做

B 偶尔做

C 不做

17、会做饭,洗衣服吗?()A 会做饭,不会洗衣服

B 会洗衣服,不会做饭 C 两个都会

D 两个都不会

18、你觉得身边的人关心你吗?()A 很关心

B 很少关心

C 不关心

19、父母不在身边,你觉得自己性格变了吗?()A 变了

B 没变

20、你觉得学校,社会对你的关心程度如何?()A很关心

B很少关心

C不关心

篇7: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关注留守儿童

摘要:踏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重庆市进城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家庭生活和教育、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的、家庭的和学校的,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措施

留守儿童概述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留守儿童简介

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不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一.对于我所在的乡镇我对多所学校进行了调查问卷从中我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大致情况,主要体现在学习,生活,心理三个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不荣忽视的严重问题。

(一)学习情况

在与留守儿童班主任的座谈中,老师们认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是优的占14.7%,良的占25%,中的占27.7%,差得占32.6%。可见,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60.3%是处于中下等。

父母外出务工无疑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影响,这其中包括对学习成绩的直接影响和对学习心理的直接影响。在调查中,当问到“父母不在你的身边,你的学习成绩怎么样”时,有16.7%的留守儿童回答提高了,52..4%的留守儿童回答保持原来水平,30.9%的留守儿童回答成绩下降了,在父母有一方外出务工,尤其是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情况下,除了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缺少了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家庭辅导。然而,其他抚养人由于无暇顾及或没有能力顾及这些留守儿童,不能填补这一空白,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这一情况从调查中也可以得到证实,当留守儿童学习上遇到问题时,有41.5%的找同学,34.6%的找老师,12.2%的找朋友,只有11.7%的留守儿童找抚养人。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持”学习无用论“的观点,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总体期待不高,他们将孩子的学习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务工上。由于孩子的思想极容易受父母等外界影响,久而久之也不免会被同化。

(二)心理状况

在对我镇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中,当问到“父母不在身边,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时,有40.8%的留守儿童感到孤独,40.3%的留守儿童感觉遇到困难时缺少帮助和照顾,16.8%的留守儿童感觉学习上没人辅导,另有12.1%的留守儿童感到很快乐,没烦恼。当问到”父母不在身边,你的感觉是什么”时,53.4%的留守儿童感到缺少爱,30.1%的留守儿童感到无人交流,10.1%的留守儿童感到无人洗涮,6.4%的留守儿童感到缺钱。可见,在物质与情感之中,在农村留守儿童更需要的是来自父母和家庭的亲情。然而,在“父母多久回家”的调查中,22.6%de 父母农忙时回家,25.7%的父母半年回家一次,39.8%的父母过年时回家,11.9%的父母几年没回家。可见,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奢求父母经常回家几

乎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打电话就成了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沟通的方式。然而,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打电话时只是询问一些家里、老人和孩子的身体状况等表面事情,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很少提及,而家里的其他抚养人又无暇顾及这些儿童的情绪、情绪变化。这样,留守儿童就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长期这样下去便会引发多种心理疾病。

与由父母单方抚养的留守儿童相比,由亲属、朋友或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抚养人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而且他们年龄还小,还没有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不免会产生一种“距离感”。在问到留守儿童“有了心事后的倾诉对象”时,他们的第一选择是同伴或朋友,其次才是父母或者亲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必然会造成心理障碍。

二.留守儿童教育与成长中的问题分析

(一)制度与体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二元体制的产物,这与发张经济学的理论是不谋而合的。城市中的现代工业与农村中的传统产业在效率上存在巨大的差别,因此,劳动力收益差距吸引农业中的人力资源向城市转移,这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配置的规律。在中国,由于长期实行重工业优先和城市化优先的发展条件,使得原本就已存在的重中之重。只有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了,富裕了,实现现代化,留守儿童才能迎刃而解。

(二)政策实施的乏力。留守儿童问题因其涉及范围广泛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包括政府和学校。在政府的倡导下,很多城市学校已经竭尽全力地整合资源,让一些留守儿童享受了城市的教育资源。但是,由于城市务工人员收入低微,根本无法缴纳城市学校高额的赞助费和学费。即使经济上有支付能力,也难以要求学校能敞开校门,因为许多学校考虑到这样或那样的因素,不愿意接受这些儿童。为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城市学校的行为,鼓励学

校吸收农村儿童,让更多的孩子不再留守。

三.对策与措施

(一)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方面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笔者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一方面,因为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人格发展。无论是国外研究,还是国内蒙育群、刘金明德研究,都印证了这一点,亲子关系与儿童学业成绩存在明显联系。RUTTRE,M等人认为,除智力低下和受教育机会缺乏外,儿童由于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不良均可导致学习困难。愈国明等的研究得出了“学习不良儿童家庭资源、学习动机和认知水平因果关系的模型”,他们认为,对学习不良儿童而言,家庭资源对其学习动机有显著的影响;学习动机对认知水平也有显著的影响;家庭环境、父母关系和父母简单化策越对认知水平有轻微的影响;学校不良儿童的家庭资源对学习动机和认知水平有因果性的影响作用。

(二)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唤起全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 在调查中得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之所以存在,其重要原因是它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从而得不到有效解决。我们应该借助媒体宣传等手段,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我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问题。除了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以及制定相关的政策、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外,尤其应该引起农村的学校和留守儿童父母的重视,因为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有许多学校和家长根本意识不到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是知之甚少,只是关注到孩子一些表面问题,如身体状况如何、考试成绩怎么样、逃学没有

等等,从而忽视了深层次的心理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宣传教育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有效解决。

(三)加强农村学校建设,促进我市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地方,解决我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是要靠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

现阶段,由于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庞大、进城就学牵扯的问题比较多等原因,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需要留在户籍所在地上学。所以,必须想方设法加强我市农村学校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完善我市农村学校寄宿制度建设,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盒联系卡制度,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学校寄宿制度,让留守儿童住校,和同学,老师在一起感觉大家庭的温暖。这样,也可以减轻抚养人的负担,避免由于抚养人管理缺位带给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题。另外,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给予足够重视,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学校留守儿童的底数和具体情况,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盒联系卡片并及时反馈给班主任,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补充、变更档案,时刻关注看守孩子的成长。农村各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在第一事件告知委托监护人或抚养人,并尽快告知在外务工家长,及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

2加强学校的娱乐、体育设施建设,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与孩子畅通的交流渠道

针对我市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单调、乏味等情况,学校要加强娱乐和体育设施建设,培养留守儿童的业余兴趣和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把一些留守儿童的视线从学校外面的游戏厅、网吧等不良场所转移到学校中

来。另外,学校还应该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从实学生生活,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父母与孩子的感情有时是其他情感无法替代的,因此农村学校应该建立留守儿童与父母畅通的交流平台,如课余开通亲子电话、亲子视频等,让孩子随时或定期与父母沟通、交流、谈心。同时,老师也而已利用这些平台,将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情况随时告知他们父母,便于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四.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的合力作用

篇8:“关注留守儿童贡献社会发展”实习报告

新华网北京2013 年5 月10 日报道:全国妇联近日发布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 根据 《中国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 样本数据推算, 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 102.55 万, 占农村儿童37.7%, 占全国儿童21.88%。由于生活上缺乏父母的关爱, 部分留守儿童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营养严重不足, 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有的在教育方面无人监管, 学习成绩不佳, 或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有的由于缺少亲情和心理关怀, 存在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 造成行为孤僻情感冷漠;有的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 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存在问题;有的由于缺少父母保护, 人身安全出现意外, 或受到虐待、受到侵害。留守儿童成了弱势群体。

2013 年2 月27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13) 》指出, 截至2012 年底空巢老年人口0.99 亿人, 失能老年人口3 600 万人, 慢性病患病老年人口0.97 亿人, 农村留守老年人约有5 000 万人。农民工原居住地多为经济发展落后地区, 生活条件艰苦、社会服务不到位、医疗条件差。有些留守老人失去劳动能力生活更加艰苦, 他们面临着贫困、疾病、失能、孤独、缺少精神关爱、缺少援助等诸多困难。更为艰难的是这些问题无人能帮助解决, 只有无奈的坚持无处诉说的忍受和无希望的等待。留守老人成了孤独的守望者。

有的是留守老人看护着留守儿童, 一边是5 千万需要赡养的老人, 一边是6 千多万生活不能自理的儿童, 他们生活在一起更是难上加难。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廉价的劳动力。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换回巨额外汇。这不是因为我们的生产技术先进、生产设备优良, 也不是因为管理水平科学, 更不是因为资源丰富, 而是靠价格因素。同样的产品我们的价格低, 价格低的原因就是劳动力成本低下。这样就造成劳动者付出同样的劳动, 得到的报酬相对较少。因此他们没有更多的钱供给远在家乡的留守孩子和留守老人。

上一篇:养老服务情况分析下一篇:南京店铺装修 装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