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城市规划

2024-07-27

咸阳市城市规划(精选6篇)

篇1:咸阳市城市规划

咸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依法建设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陕西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有形市场管理办法》《陕西省城乡规划条例》《陕西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条例》《陕西省城镇绿化条例》以及有关部门规章、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咸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三条

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下列原则:

(一)依据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土地利用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二)功能分区明确,合理确定土地使用强度,控制人口密度。

(三)以人为本,保障社会利益,统筹兼顾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和市容景观。

(四)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水源,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方便、舒适、宜人的城市空间。

(五)严格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建筑物、建筑群,重点保护具有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四条

城乡规划工作依法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城市规划区内的所有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统一管理。

第五条

城市规划区内所有建设工程项目(包括旧城改造项目、城乡结合部的各类建设项目)必须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第六条

我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按法定程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条

城市的分区规划,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条

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组织有相应资质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九条

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和审批,或由建设单位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设计条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报城市人民政府或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条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及单位编制行业专项规划,应在规划编制前期充分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沟通协调,编制完成后应经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审查评审。上报市政府审批时,要附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

第十一条

各类园区规划及涉及城市土地、空间利用内容的各行业发展规划、建设规划等,必须严格遵守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各项规定,编制完成后应经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

从事城市规划编制设计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城市规划设计资格证书。

第十三条

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经批准后,市人民政府予以公布。

第十四条

各县(市)县城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经技术审查,同级人大会审议后,按有关程序办理。

各县(市)人民政府可参照本暂行办法制定各自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

第三章

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

第十五条

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一)实行审批制的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先向项目审批部门报送项目建议书,再依据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选址意见书。

(二)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先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取得选址意见书后,再向项目核准部门办理项目核准。

(三)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先向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备案后再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选址意见书。

第十六条

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依据上位规划,提出规划设计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取得规划设计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划设计条件未纳入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

第十七条

按照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设计条件出让后的土地,容积率不得随意调整。确需调整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建设项目容积率管理办法》执行,不得以政府___等形式代替规定程序调整容积率。

第十八条

城乡规划确定的铁路、公路、机场、道路、绿地、输配电设施及输电线路走廊、通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管道设施、河道、水库、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防汛通道、消防通道、垃圾填埋场及焚烧厂、污水处理厂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以及其它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禁止擅自改变用途。

第十九条

临时用地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确需延期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期满三十日前,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使用手续。

第二十条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有效期为二年。超过期限有关部门未批准或者核准建设项目的,项目选址意见书失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有效期限为二年。超过期限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失效。

第二十一条

人民法院处置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应取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关于该宗地的规划条件,并以此作为处置土地的组成部分。否则,若出现处置土地与城乡规划不相一致时,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可不予办理相关规划手续。

第二十二条

严格控制城市核心区(城市核心区范围为:彩虹路以东、东风路以西、渭河以北、文林路以南区域)内住宅开发项目的建设强度,所有在城市核心区范围内的住宅开发项目容积率等强制性指标不得突破《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对有条件的地块,应对土地开发强度进一步降低。

第二十三条

在城市核心区内,原则上不批准“见缝插针”式的新建住宅项目。在核心区旧城改造、退二进三和原有工业企业外迁过程中,应注意完善城市功能,通过城市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实现增公共设施、增绿、增路、增空间的目标,防止因单一的房地产开发容积率过高而造成的交通拥堵、市政设施负荷不足等问题的发生。

第二十四条

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加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均衡布局,完善配套体系,对核心区内现有公共设施进行改扩建,在功能缺失区域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要加快完善城市周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公共服务,吸引广大群众到新区和城市周边居住就业,缓解城市核心区人口压力。

第二十五条

加快完善城市核心区路网建设的进度。应统筹规划核心区域内的项目建设,加强城市支路的规划建设。增加改造区域之间及城市道路之间的联系,加大城市路网密度,分散城市主次干道交通压力。

第二十六条

加强居住小区内绿地、公共设施规划建设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上相关规范、规定的要求,在居住小区建设时必须要有相应规模的公共绿地、便民市场、公厕、垃圾收集站、幼儿园、学校、停车位、社区管理用房等完善的小区配套设施。

第二十七条

加强建筑退五线(城市红线、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城市紫线、城市黄线)管理。退后距离必须满足《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退距要求,并在重点节点和地段增加退后距离,为城市道路、市政管线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拓宽改造和生态环境建设留有发展余地。

第二十八条

统筹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道路要综合各类因素编制道路建设计划,并协调给排水、供热、供气及电力、电信等管线单位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并满足长远发展要求,避免“拉链马路”现象的发生。

第四章

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

第二十九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工程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向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并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前,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建筑施工图进行审查,城市建设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对绿化设计方案进行审查,集中供热管理机构应当对需用热的项目确定供热方案。重要地块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征询有关单位和公众的意见,对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并缴讫各类规费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应将审定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在施工期间,在建设项目所在地予以公布。

第三十一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内容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在作出规划许可决定前,应当在建设项目现场将规划许可内容向相关利益关系人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不少于___日。

相关利益关系人对许可事项提出异议的,应书面向规划许可机关进行反映,规划许可机关应当及时研究处理,并回复处理结果。

第三十二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有效期限为一年。一年内未开工的,可以申请办理一次延期手续,延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一年内未开工,又未办理延期手续的,或者超过批准的延期期限仍未开工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失效。

第三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内容进行建设,确需变更规划方案的,必须向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变更内容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要求的,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不得批准。

第三十四条

在咸阳中心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必须经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取得《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建设。

临时建设工程期限一般为___年,到批准的使用期限后应无条件拆除并清理场地。确需延期使用的,必须在期满前一个月内,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手续,延长期限不超过___年。

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得作为房屋产权登记的依据。临时建筑物在使用期限内因城市建设需要时应无条件拆除。

第三十五条

临时建设、临时用地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文物保护的,不得批准。禁止在临时用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

第三十六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有权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要求进行检查。被检查者应如实提供情况和必要的资料,检查者有责任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和业务秘密。

第三十七条

咸阳中心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必须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申请规划验收。经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市城市建设管理主管部门、集中供热管理机构及质量技术监督等主管部门验收合格的,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验收不合格的,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未取得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的项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成片开发的住宅小区或产业园区等项目在竣工规划验收时,应就同期规划配套项目(绿地、便民市场、垃圾中转站、公厕、停车库、社区用房、幼儿园、学校等)一并进行验收,配套工程未按规划同步完成的,不予规划验收。

第三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的建设工程的使用性质,确需改变的,应当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对与规划许可证确定的使用性质不相符的,相关职能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十九条

临街建筑物以及大型建筑工程的外部装修亮化方案必须经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第四十条

户外广告的设置,应符合城市规划和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须经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四十一条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收费规定,市区所有建设工程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统一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建筑业劳保统筹基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用费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及其它费用。

第五章

旧城改造工程的规划管理

第四十二条

市旧城办负责市区城中村、棚户区以及改造区域内依据城中村、棚户区改造规划所涉及拆迁的企事业单位改造工作。其它涉及市区内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的改造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严格办理规划建设手续。

第四十三条

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要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旧城改造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降低建筑密度,控制开发强度,增加公共绿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设施用地,改善城市交通、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增加城市综合功能。

第四十四条

城中村和棚户区规划管理工作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的要求,实施统一规划管理,强化规划监督。

坚持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提高旧城改造项目审批效率。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派驻一名副局长兼任市旧城办副主任,市旧城办规划管理科作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派出机构,负责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范围内的规划建设有关行政管理工作。市旧城办土地管理科、拆迁管理科作为市国土资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派出机构,负责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管理、房屋征收有关行政管理工作。市级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旧城改造工作,建立绿色通道,依法快速办理旧城改造项目的建设手续。

第四十五条

涉及城中村和棚户区的项目,由市旧城办牵头,会同市发改、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城市建设管理等主管部门及秦都区、渭城区共同提出旧城改造的项目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列入城市建设计划,按照市政府分工,由市旧城办和秦、渭两区政府分别组织实施。

第四十六条

对列入计划的城中村和棚户区旧城改造项目,由市旧城办会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旧城改造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提出规划设计条件,此条件为土地招拍挂出让的法定依据。根据项目实施主体申请,由市旧城办牵头,会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按照确定的规划设计条件,组织专家及市级有关部门进行评审,完善规划设计方案。

第四十七条

旧城改造项目“一书两证”和施工许可证等规划建设手续必须严格依法审批和发放,市旧城办组织有关领导、科室及专家审查同意后,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审定盖章,市旧城办负责发放。旧城改造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旧城改造相关优惠政策和国家与市政府规定的收费渠道,缴讫城市配套费、建筑业劳保统筹基金、墙改基金等规费后,方可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六章

城市建设工程管理

第四十八条

凡在咸阳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有关规定进行招标。咸阳市域内所有应招标建设项目必须进入咸阳市建设工程有形市场交易。

第四十九条

所有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必须及时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取得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后方能动工建设。

第五十条

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应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第五十一条

各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有资质的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的图纸进行文明施工。施工应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第五十二条

所有在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的工程项目在工程竣工后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综合竣工验收。在综合竣工验收后___个工作日内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未进行竣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能交付使用。各种施工技术资料应及时移交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第七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建设管理

第五十三条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是指:

(一)市政设施:城市道路、桥涵、排水设施、防洪设施、道路照明设施、环卫设施、绿化设施、广场设施。

(二)公用设施:城市供水设施、供热设施、燃气设施、公共客运交通设施。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电力、通讯(电信、邮政、移动、联通、广电网络等)。

(三)其它需要穿越、占用城市公共空间的特殊管涵及其附属设施。

第五十四条

城市基础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市政公用设施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城市规划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专项规划和实施计划。

第五十五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工程的规划管理工作。市城市建设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

第五十六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应依照本暂行办法规定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

第五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要按规划一次实施道路及配套设施,达到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要求。需进行拆迁的,要拆迁到位(由各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拆迁)。需新敷设或迁改的管线,在道路建设时应组织各管线单位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同步配套建设。

第五十八条

新建道路配套的各类管线原则上必须埋地敷设,并要结合道路改扩建,对原有的架空线路逐步进行入地。在城市主干道,应大力推进建设地下综合管沟。

第五十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开工前,应经具有测绘资质的机构放线。工程基槽开挖完成后,经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验线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第六十条

城市道路挖掘占用必须严格审批、从严管理。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及时在城市建设管理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足额缴纳城市道路占用费、城市道路挖掘费等规费和挖掘回填工程质量保证金。城市道路占用费、城市道路挖掘费等规费和挖掘回填工程质量保证金必须依规收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五年内不得开挖,因特殊情况确需开挖的,应报市政府批准。

第六十一条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有效期内开工。确因正当理由不能按时开工的,建设单位应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有效期满前三十日内申请办理延期手续。逾期不办理申请延期手续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六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和批准的设计图纸施工。如需变更设计,应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报送变更图纸和说明,经批准后,方可按批准的变更图纸施工。

第六十三条

在市区人行道上设置停车位,须经市城市建设管理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设置;每年收取的停车费按比例划拨给市城市建设管理主管部门,用以对人行道等配套设施进行管理维护。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依法加大因车辆停放破坏人行道设施的行为查处力度,市城市建设管理主管部门及时对破损路面进行修复,确保人行道设施完好。

第六十四条

城市绿化应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植护并重,逐步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绿化水平,提升绿化品质。对占地面积较小的现有公共绿地的提升改造项目,由市城市建设管理主管部门根据绿地现状和城市发展需要负责审批建设。

第六十五条

编制城市照明系统规划,鼓励和支持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科学技术研究,推广新技术、新光源、新设备和计算机自动监控技术,提高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科学技术水平。

城市公共照明管理机构制定并组织实施城市公共绿色照明工程计划,推广使用符合绿色照明技术的电器设备和产品。

第六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报送有关竣工资料。

第八章

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及处罚

第六十七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城市建设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主管部门,依照法定职权对咸阳中心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实施行政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划建设管理的建设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第六十八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城乡结合部的规划执法、建设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遏制乱搭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市城市建设管理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市政、绿化、亮化等设施的维护和执法检查,依法处置乱挖乱占和损坏市政、绿化、亮化设施等行为。

第六十九条

持有行政执法有效证件的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和综合执法人员,对管辖范围内的违法建设行为有权制止、调查、取证和询问当事人及有关人员,被检查者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资料,不得隐瞒和阻挠。

第七十条

对未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审定的方案进行建设及未批先建、未履行规划审批手续进行违法建设的建设单位,对未经审批,擅自开挖占用城市道路和绿篱绿带、不按城市建设管理主管部门审定的挖掘方案进行施工以及超过审定时限而未经审核继续挖掘占用的单位及个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乡规划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陕西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条例》《陕西省城镇绿化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七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在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管理工作中,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行为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书___日以内依法申请复议或___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十三条

谩骂、侮辱、殴打执法人员,拒绝、阻挠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七十四条

本暂行办法自___年___月___日起实施至___年___月___日止废止。有效期为两年。

篇2:咸阳市城市规划

咸阳市加气站规划

咸阳市“十二五”天然气汽车 加气站发展规划咸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 年 3 月 24 日 为加快我市城镇化进程,优化和调整能源结构和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减 少环境污染,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咸《阳市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个五年规划》《咸阳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特编制《咸阳市“十二、五”天然汽车加气站建设规划》,请审查。

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我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东靠省会西安,西接杨凌国 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属陕西省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 展的核心区域,是连接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亚欧大陆 桥上的重要结点。全市辖 1 市 2 区 10 县 182 个乡镇街办,总 面积 10196平方公里,总人口 504 万,其中非农业人口 102 万人。我市是西北重要的工业城市,是西北最大的电子工业基 地,陕西重要的能化工业、轻纺工业基地。咸阳现代农业优势 突出,是陕西省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优质 小麦基地和绿色蔬菜基地、全国闻名的优质苹果产地。咸阳是 1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地热城、中国最 佳宜居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 城市。2010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1098.7 亿元,位居全省第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334.5 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43.5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 18914 元,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 5060 元,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45%。“十二五” 时期,我市以科学发展观和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一主导三带动六突破”的发展思路,围绕经济 “综合经济实力上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 的总目标,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全面建设小康咸 阳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至“十二五”末,规划全市主 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为:生产总值突破 2000 亿元,年均增长 1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3000 亿元,年均增长 18%;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100 亿元,年均增长 18%;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 38000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0500 元,分别增长 15%和 1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55%。

二、天然气气源和加气站发展情况

(一)天然气管网和供气能力 国家和我省的大型输气管网穿越我市,天然气气源较为充 足。2

1、目前,天然气输主干管线有中石油西二线长输主线穿 越我市永寿、乾县、礼泉、泾阳,在我市境内长 110.9 公里, 设计压力 10MPa,设计年输气能力 6000 万方/日,现实际供气 1600 万方/日,在靠近泾阳的高陵湾子乡设有分输压气站,在 沿途各县共设有 5 个阀室,其中永寿县甘井镇预留有分输口。该线已与陕西省天然气公司永乐分输站并网供气,目前给省公

司年供气指标为 5 亿 m3。

2、靖西一线、靖西二线两条输气主干线同时途径泾阳县,并汇集于泾河分输站,最大输气规模为 1190 万方/日。其中靖 西一线,在我市泾阳分别设有三原义和分输站,最大输气能力 为 14.25 万方 /日; 靖西二线在我市泾阳设有永乐分输站,最 大输气能力为 60 万方 3/日;靖西二线泾阳泾河分输站最大输 气能力为 45 万 m3/日,均与泾阳县输县配站碰口,并留有扩 容余地。再是咸宝线途经我市渭城区、秦都区、兴平市、武功 县,我市境内长约 65 公里,输气压力 4.0MPa,设计输气能力 万方/日;咸宝复线(关中环线)途经我市泾阳、礼泉、和乾 县,我市境内长约 60 公里,输气压力 4 MPa,设计输气能力 万方/日,在沿途各县市区都有分输站。

3、中石油正在韩城进行煤层气开发,其规划输气管网经 渭南与永乐分输站并网,目前正处于施工阶段。为了加快彬长 矿区煤层气资源开发,我市规划一期建设乾县经永寿至彬县的 长输管线,长约 60 公里,输气压力 4 MPa,设计输气能力 30 万方/日;二期建设彬县-长武、彬县-旬邑-淳化、泾阳-淳化 3 的长输管线,达到 2015 年前全市所有县市区都有长输管线的 目标。

(二)加气站发展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天然气汽车加气站 17 座,其中加气母 站 2 座,全部分布在泾阳县;标准站 15 座,分别为兴平1 座、礼泉 1 座、三原 2 座、泾阳 3 座(其中省天然气公司 1 座)、咸 阳市区 6 座,在建的有市区 1 座(属省天然气公司)、乾县 1 座。全市加气站总设计加气能力 43 万方/日,其中加气母站的 加气能力 23 万方/日,标准站设计加气能力在 1-2 万方/日。2010 年实际加气量 7300 万方,其中 2 座母站向外供气约 4000 万方,12 座标准加气站供气约 3300 万方,平加每座加气 270 万方/年。这些加气站全建设在靠近城郊、天然气主干管线和 支干线,以及公路干线附近。

(三)全市汽车和加气汽车拥有情况 “十一五”末,我市境内铁路运营里程达 150 公里;高速 公路总里程已达到 271 公里;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已达到 831 公里,其中一级公路 144 公里,二级公路 325 公里,三级公路 362 公里;全市所有乡镇全部通公路,通畅率达到 100%,3649 个行政村通水泥路(油路),通畅率达 99%。交通等基础设施 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带动全市 汽车数量快速增长,止 2010 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达 35 万辆,其中汽车拥有量达 15 万辆。在汽车拥有量中营运车辆 23623 辆,其中载货汽车 18291 辆、班线客车 2053 辆、公交 4 车辆 589 辆、出租汽车 2690 辆。在这些汽车中,加气汽车约 3550 辆,其中出租车约有 2300 辆,公交车辆约 540 辆、载货 汽车约 500 辆、小型轿车(单位或私家)210 辆。根据《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咸、阳市城市公交发展规划(2005-2020 年)、》《咸阳市“十二五” 交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结合近几年的汽车发展情况,预 测全市至 2015 年汽车拥有量可达 23.85 万辆,增长约 60%。在 汽车拥有量中营运车辆 28000 辆,其中载货汽车 21000 辆、班 线客车 2600 辆、公交车辆 900 辆、出租汽车 3500 辆。随着原 国家原油进口量的不断上升,汽油价格节节盘升,天然气以其 低污染、高效能、低成本将会逐步替代燃油汽车,加气汽车生 产量和改造量会不断增加。同时,天然气管网和不断不断完善,供应量增年增加,加之国家出台的鼓励政策,也将会吸引带动 一部分汽车使用天然气燃料,加气汽车发展前景相当乐观。预 测我市 2015 年加气汽车拥有量可超过 2 万辆,其中出租车、班线客车、公交车辆共 7000 辆将全部使用天然气,载货加气 汽车 2000 辆(约占总数的 10%),小型轿车 11000

辆(仅占小 轿车的 5%),平均每辆车年用气按 7500 方估算,年用气量约 1.5 亿方。

三、存在问题 从我市当前天然气加气站建设和运营情况来看,还存在 以下不足: 5 一是项目建设管理混乱。我市现有的 15 处加气站(其中 泾阳英泰能源公司加气站是母站和标准站二合一),按《陕西 省燃气管理条例》(2007 年 7 月 28)规定,新建、改建、扩建 燃气工程,应当符合燃气专项规划,经所在地燃气行政主管部 门核准后,方可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由 于各县市区均无核准权限,应由市级投资主管部门按企业投资 项目核准程序进行办理,并在办理前应取得同级规划、环评、土地、安全、燃气经营许可等相关意见后才能核准,但实际全 市已建成和在建的加气站项目有 10 座基本符合核准程序,有 7 座加气站未按程序进行核准就开工建设和经营,其中有一处 虽经市上核准但企业未履行变更手续擅自改变建设规模和内 容。二是辖区内加气站投资建设和经营企业太多,管理难度 大。在我市辖区内、甚至一个县区内有多家企业经营加气站,即有民营企业、市公有企业,也有省公有企业在经营,给监督 管理、计划统计、质量安全等带来不利影响。三是数量少,布局不合理。全市现运营的加气站有 12 处,大多分布在市区周边和南部部分城区,仅能为城区内的燃气车 辆服务,城区内、主要干线公路几乎没有。由于数量少、布局 不科学,特别是在冬季用气高峰时,经常出现加气困难,影响 了燃气车辆的发展。

四、规划原则和目标 6 按照合理规划、统筹安排、有序发展、适度超前,以及先 城市后郊县、先民用后工商的原则,以区域内现有咸宝一线、咸宝复线和规划建设的乾县—永寿—彬县和彬县—长武、彬县 —旬邑、泾阳—淳化长输管线为依托,综合平衡天然气的需求 量,在市区和县城区、国道和主要省道沿线,新增 3 座加气母 站、35 座汽车加气标准站和子站,使加气母站总数达 5 座、汽车加气子站和标准站达 50 座。通过规划引导和出台相关鼓 励政策,使全市出租汽车与市县城区公交车天然气使用率达到 100%,长途客运天然气班车达 50%以上,并积极发展和改装天 然气小轿车,2015 年购置和改装的天然气加气车近2 万辆以 上,年用气量达 1.5 亿立方米。

五、建设任务和布局

(一)加气母站 根据规划建设原则,“十二五” 期间共新建加气母站 2 座,规划布局在彬县县城和乾县县城周边,并靠近312 国道附近。

1、彬县加气母站:预测彬长矿区煤层气资源可采储量有 100 多亿方,其中彬长集团井田范围有可采储量 70 多亿方,十二五期间,该集团规划大规模开发区内煤层气资源,计划在 彬县建设一座日压缩煤层气 30 万方的压缩气站,并通过乾县 —彬县的长输管线与省关中环线并网,气源充足。在彬县建设 加气母站除可解决彬县、旬邑、长武、永寿等县城加气子站的 用气需求外,还可通过管网向关中环线补充天然气。该工程计 划 2012 年建设,压缩供气能力 10 万方/日。7

2、乾县加气母站:乾县地处我市西部城镇中心,长输主 干线省咸宝复线从该县辖区通过并有分输站,气源充足。在该 县建设母站可解决乾县、礼泉、武功、兴平等区域的加气子站 的用气需求。该工程计划 2013 年建设,压缩供气能力 20 万方 /日。

3、咸阳市北区加气母站:依托省咸宝长输管线,在咸阳 市北区新建一座加气母站,主要解决市区内各加气子站的用气 需求。该工程计划 2014 年建设,压缩供气能力 10 万方/日。

(二)加气标准站和子站 根据我市市区和各县汽车拥用量的增长情况,按每座加气 站年均加气量 300 万方估算,需在全市的市区、县城城区、国 省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入口附近等地段规划新增加气站 35 座,其中每个县(市)规划新建一座加气子站,以保障供气。

1、咸阳市区:在市区周边再新增 5 座标准加气站,市区 内包括泾渭新区、沣渭新区共新建加气子站 4 座。

2、兴平市新建加气站 3 座。

3、武功县新建加气站 2 座。

4、三原县新建加气站 2 座。

5、泾阳县新建加气站 2 座。

6、淳化县新建设加气站 2 座。

7、旬邑县新建加气站 2 座。

8、彬县新建加气站 3 座。

9、长武新建加气站 2 座。8

10、永寿新建加气站 2 座。

11、乾县新建加气站 3 座。

12、礼泉新建加气站 3 座。

六、措施和建议

1、加强项目管理,规范项目核准程序。各加气站投资建 设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划的数量、规模、项目核准程序和要求 进行建设。严禁越权审批和非法、违法建设。

2、加快长输管线和城区高中压支管线建设,给加气站建 设创造条件。在高压长输管线建设中,建议中省给予一定的资 金补助。

3、发改委与城建、规划、土地、环保、质检、科技、公 安、交通、安全局、税务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出台加 气汽车购置和改造鼓励政策和管理相关规定,扶持天然气汽车 及其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4、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油、加气站可合建,尽量减 小消防安全距离,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5、要坚决维持规划的严肃性,规划已经审查通过,原则 上不得随意变更。

篇3:沈阳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沈阳位于辽河平原中部, 是辽宁省省会, 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 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沈阳市行政区包括:和平、沈河、大东、皇姑、铁西5个市区;苏家屯、东陵、新城子、于洪4个市郊区;新民、辽中2个县。据2002年统计, 市域常住人口786万, 城镇人口605万, 城镇化水平77%.中心城区城市人口522万, 建设用地500平方公里,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5.8平方米。

2 沈阳市空间历史演进

建国前:沿轨道线多功能组团的拓展时期, 辟建了铁西工业区。扩建了大东工业区, 是奉天迅速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城市。建国60年代:重型化工业生产基地, 沿铁路线填充式发展阶段。60- 70年代:经济发展停顿, 城市无序建设时期。70- 90年代:开发新区与改造旧区相结合, 单中心圈层结构的雏形阶段。90年代 - 20世纪初:房地产雏形时代, 城市呈圈层式蔓延趋势。20世纪至今:经济快速增长, 投资驱动空间拓展时代。该时期的空间特点是环路加放射的路网建设, 加剧了无序蔓延。新增建设用地包括张士工业区、浑南新区、沈北新区、沈抚新城, 建设速度惊人。

3空间发展问题及动因分析

3.1空间发展问题

沈阳空间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从多组团结构走向单一中心大城市, 主要存在以下四大问题。a.强大中心, 弱小城郊;b.圈层蔓延, 均质拓展;c.四面七方, 中心强化;d.过度分权, 各自发展。

3.2动因分析

a.受制于城市经济发展治理的分权模式, 沈阳市空间发展难以摆脱“均质拓展、外溢回波”的路径锁定, 沈阳现有的城市规划助长了“环路-圈层填充-指状拓展-环路”的发展怪圈。b.四环、五环规划实施的结果必然进一步分散城市发展增量, 使沈阳城市空间难题愈加积重难返。

4空间发展方向

4.1城市用地现状

自1996年版城市总体规划后, 在三环以内的城市区域, 基本上按照规划的构想在实践城市的发展。

4.2现行规划拓展方向

在2010年所提出的“四大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城际连接带”规划, 都反映了在沈阳全市域范围内城市用地沿交通干线“指状”拓展的空间趋势。

4.3空间发展趋势判断

经分析, 沈阳城市在向西、向南两个方向上最有发展的可能:向西为沈阳工业制造基地, 大规模的工业园区用地符合沈阳产业现状特点与未来发展需求;向南为城市新的中心所在, 是沈阳摆脱但中心城市结构唯一的出路。

但是如果不通过相应规划手段对这一空间趋势加以管制, 将造成单一城市功能向外拓展, 新建地区会成为中心片区外力回拨的源头, 最终仍将加强现有老城区的中心地位。

理想的空间结构必须要能解决均质拓展, 中心强化;圈层拓展, 外溢回波;分权竞争等空间问题, 同时要符合区域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向———沈阳经济区的“沈-营”, 为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 实现三中心一基地的定位提供空间载体。

4.4对沈阳经济区的“沈-营”主轴判断

为了沈阳经济区又快又好的发展, 实现经济区内的鞋套合作, 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a.充分发挥沈阳作为经济区核心的作用, 拓展其生产性服务与产业配套及前后向联系的功能, 打造沈阳成为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研发基地。b.协调好沈阳与周边城市的关系, 特别是将营口纳入重点协调空间, 解决沈阳作为国际性大都市所缺乏的深水港口问题。c.通过制定合理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与对策, 摆脱较为粗放的空间发展模式, 谋求高质量的“精明增长”。d.应该选择辽阳鞍山营口方向作为沈阳经济区空间发展的主导轴向, 集中公共财政投资和优势力量向此方向“突围”。

5空间布局

5.1一脊两翼、金廊银带

规划布局沈阳都市区, 因该站在沈阳经济区的高度加以谋划。沈阳、抚顺两市作为沈阳经济区中经济联系最紧密的两个地级市, 因该共同扮演沈阳经济区核心都市区的角色, 这对“沈抚同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规划将沈阳与抚顺主城区之间的区域划定为沈阳都市区, 沈阳向东、抚顺向西, 共同开发沈抚新城, 以实现同城构想。

规划沈阳空间结构为“一脊两翼”。

“一脊”指的是沈阳浑河以北老城区与浑南新城共同组成的综合发展轴。“西翼”是指“棋盘山———沈抚”生态居住综合片区。此片区以旅游业为产业龙头, 积极培育沈阳、抚顺协同发展。“东翼”是指“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家屯”工业居住综合片区。重提“银带”战略, 将“一脊两翼”以生态的城市设计手法串联起来, 重点打造都市区一河两岸城市景观, 表达都市区空间结构的有机性。 (见图1) 。

5.2倒“T”生长

在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上, 集中公共财政投入, 重点沿浑河两岸布局各种城市功能, 形成明确的城市发展战略据点。

“金廊”南拓作为浑南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 “银带”的继续延伸成为地区生态保护和景观特色的重要空间载体, 同时, 形成倒“T”生长结构, 倒“T”生长是指沈阳的公共服务空间与居住空间在物质空间上的发展形态。

其中, 浑河北轴以工业发展为抓手, 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布局以装备制造业、新型建筑产业、医药化工产业等为龙头的新兴工业;浑河南轴以CBD的构建为抓手, 重点布局空港物流园区、高铁金融服务区、形成沈阳新的都市中心与战略高地, 结合西部苏家屯居住片区和东部沈抚新城的建设, 形成宜居宜商的城市发展轴。

同时, 为了实现“做强都心”的目标, 规划在倒“T”结构南北轴与东西轴交汇处的核心, 结合空港预告铁打造沈阳CBD。以路面道路交通和地下轨道交通相结合而形成的复合型交通走廊作为倒“T”结构中浑南以南东西拓展轴的骨架, 以TOD模式规划布局若干个居住——服务组团, 在为城市产业空间在大尺度上实现职住平衡的同时, 扩大城市服务区的市场。

摘要:沈阳位于辽河平原中部, 是辽宁省省会, 沈阳空间发展存在强大中心, 弱小城郊, 圈层蔓延, 均质拓展;过度分权, 各自发展等问题。其未来空间布局为一脊两翼、金廊银带, “金廊”南拓作为浑南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 “银带”的继续延伸成为地区生态保护和景观特色的重要空间载体, 同时, 形成倒“T”生长结构。

篇4:咸阳市城市规划

摘要: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十分迅速,但重地上轻地下的管理和建设导致地下管线对城市的全面发展造成阻碍,并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变得越来越严重。本文结合实际,对目前咸阳市城市地下管网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几点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网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近年来,由于咸阳市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面积的加大,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城市规划中更加重视地面上城市的建设,而忽视了地下的发展,因而导致地下管线建设和管理工作严重滞后,对城市的全面发展造成阻碍,所以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的建设也日益受全国各大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并开始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

1咸阳市城市地下管网所存在的问题

1.1咸阳市地下管线的资料不全,管理单位不一致,所以导致管网建设的难度加大。城市地下管网纷繁复杂,种类繁多,其形式也复杂多样,其中城市的地下管线就包括工业、市政、电力、燃气、热力、广电、电信、移动、联通、铁通、网通、给水、排水、交通信号灯、防管线等。[2]所以造成现有的地下管线的数据资料不完善,而且信息不能多领域广范围地共享,各管理单位不能够及时地更新地下管线的现状资料,资料的来源不明,精度不高,内容残缺不全,并且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地下管线的分布状况在传统的资料管理模式下,资料格式不统一,检索的速度慢,并不利于资料综合性分析,存在诸多弊端。此外,许多城市的各级各类地下管线资料是由不同的公司进行管理,并未实行统一的管理,无法对城市地下管网进行科学的规划。由于各类地下管线的管理单位不同,导致了地下管线的整体规划不合理,从而造成了地下管线埋设混乱,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地下空间,给城市发展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也严重制约了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的建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水管爆管,水管被施工单位挖断以及雨天污水管线排水不畅,致使市区积水、倒灌等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困难。[1]

1.2现行的地下管线管理体制比较混乱,没有相应的管理政策,所以导致地下管线建设不同步,出现了不同部门间重复建设的现象。目前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设计时缺乏地下管线的现状资料,使得有些工程无法按设计进行施工,更甚者由于利益驱使,且缺少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督,部门管理职责、管理范围和职能交叉或不清,导致随意埋设管线的情况不断涌现,甚至造成地下管线经常被挖断,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由于不同管线管理部门受到计划、资金、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地下管线的建设明显落后于城市的建设,进度很难达到一致,浪费了地下的空间资源和建设资金,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1]

1.3咸阳市地下管线缺乏完整、系统的管理平台。我国城市的地下管网系统基本上还是单机管理,数据更新不及时,现势性差,不能满足城市在规划建设中的需求,且管网的资料残缺不全,数据没有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等,各地区资料共享性差等,这样就致使为建设完整高效的地下管网系统提供准确的基础性数据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1.4咸阳市地下管线缺少基本的资金保障。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工作分为两类: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主动管理即为政府行政管理,被动管理即为后期跟踪管理,这两个方面管理的实施必须要有资金的基本保障来支持,没有资金的投入,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的建设工作无法正常开展。[3]

2解决措施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在全世界迅猛发展,“数字城市”已从概念发展到了现实,而地下管网系统的建设作为“数字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进和完善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以实现优化管理,提高管理效力的目的:

2.1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意识。有法可依是规范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重要手段,制订一部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法规成为工作的重点。当前城市建设各部门都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在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建设与管理、地上建设与地下建设、建筑工程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关系,着力改变“重建轻管、重地上轻地下”等观念。

2.2构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手段。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在各专业管线单位的支持下,只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对地下管线的建设工程进行全面监督,将其纳入建设市场的执法监管中,对地下管线信息采用集成管理与集成服务模式,完全可以建立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建成公共数据交换服务平台。将城市的全部地下管线信息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建立具有空间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和切实可行的信息更新机制,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的动态管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确实的依据。[4]

2.3保障资金投入,加快人才培养。加快人才培养,加强新技术的学习,加强对地下管线信息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实行持证上岗,以确保产品质量,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除此之外,还应当保障有长期专项资金投入,以确保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发展的资金来源。

2.4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水平,使他们能够自觉地爱护、保护地下管网设施,屏弃掉一些不良行为,为城市的建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3总结

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命脉,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的滞后,必然会对一座城市的全面发展造成阻碍。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管理综合化、管理法治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社会化。”[6]

参考文献:

[1]王献军,陈亮.大河网[EB/OL].http://news.dahe.cn/2010/11-26/100535323.html.2010-11-26.

[2]张连悦.城市地下管线的保护[J].中国西部科技,2009.

[3]甄燕红,杜志超.慧聪网[EB/OL].http://info.jjcn.hc360.com/2013/03/290945109165.shtml.2013-3.

[4]蔡玉高,凌军辉.腾讯新闻[EB/OL].http://news.qq.com/a/20100906/000962.htm.2010-09-06.

[5]董茂平.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与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1).

[6]杨学红.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与管理[J].城市,2006(3).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咸阳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3XSYK029)”。

作者简介:

廖世芳(1984-),男,甘肃天水人,助教,研究方向:工程测量。

篇5:咸阳市城市规划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 XXXXXXXXXX 姓名:XXX学号: 专业:行 政 管 理层次:年级:学校: 工作单位:X X X X X X指导老师:完成时间:

咸阳市城市低保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X X X

2012春行政管理本科XXXXXXXXX(学号)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城市低保工作实际情况,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

益,促进我市城市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7月初至8月中旬,在市民政局社会

救助科同志的配合下,笔者对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

查。通过召开座谈会、查看有关数据资料、现场察看社区低保对象公布栏、发社

会调查表、进低保对象家庭走访等多种形式收集掌握情况,对全市低保工作情况

有了基本了解。

一、基本情况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从

2007年 开始建立这项制度。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积极

努力下,全市深入贯彻执行国务院、省、市有关城市低保工作法规政策文 件,城市低保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保障全市城市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推进全市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维护全市社会治安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城市低保相关规定

1、保障的范围:持有非农业户口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

入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权利。

2、收入包括的内容: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

包括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抚养费或者扶养费。

3、不计入收入的内容:优抚对象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

4、各级的职责:县级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具体管理审批工作,居委会根据管理审批机关的委托,承担日常管理和服务工

作。

5、城乡低保申请审批的程序:由户主向所在社区申报,并出具相关证明材

料,如:身份证、户口本、收入证明等,社区初审后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提

出上报,街道办复审后,报县区民政局审批(国务院条例),6、城市低保分类:一类是全额救助人员,对象主要是无生活来源、无劳动

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的城市居民。二类是分类施保的对象,六

十岁以上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单亲家庭、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丧失劳动能

力的危重病人等,每人在享受平均补差标准的基础上每月再增加10至20元的生

活补助。第三类是其他符合保障条件的城市居民。

(二)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目标。

2007年,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35584户,87956人,(秦都区18940人,渭城区20381人。)2008年37170户,90786人,(秦都区18994人,渭城区

19687人。)2009年37669户,90006人,(秦都区18488人,渭城区19772人。)

保障标准2007年秦都区渭城区160元/人月,其它县区140元/人月,2008年、2009年,秦都区、渭城区180元/人月,其它县区160元/人月。

(三)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资金来源中省占80%,城市低保市级按可用财力的2%,县按可用财力的1%

配套。一方面加大向上争资力度,争取上级补助资金逐年增加,一方面加大落实

市县两级配套资金力度。建立了低保资金专户,实行专账专人管理,封闭运行。

每个月由民政部门向财政部门提供低保资金用款预算计划,财政 部门核实人数

和金额后,及时将低保资金划拨到民政部门低保资金专户,民政部门再划款到专

业银行,由银行负责打卡发放给低保对象。这种严格规范的资金运作模式,确保

了低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

(四)健全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了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管理服务网络,配备了专人专

抓,落实了基层低保工作力量。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出台了《咸阳市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同时制定并完善了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制度、入户调查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低保工作程序。

数字民政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建立了民政信息局域网,实现了各类低保数据网

络传输并延伸到了街道、乡镇和社区,提高了低保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二、调查中发现城市低保目前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我市城市低保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影响了低保工作的进展与成效。

(一)对低保政策掌握不严,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被纳入了低保范围。

一是部分改制企业职工、部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职工和地方一些上访老户

等特殊群体,违背低保法规政策规定,被纳入低保范围。

二是审批时把关不严,“关系保 ”、“人情保”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基层

人员平时不善于学习,对低保政策制度不了解,不熟悉,拿原则做交易,拿政策

讨人情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在个别工作人员身

上表现还比较突出。

四是公示制度坚持不好、透明度不高,居委会办事处的说了算。

(二)低保动态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影响了低保工作成效。

一是低保对象自觉申报意识差,并且普遍怀有不愿退保心理,绝大部分低保

对象都没有按规定做到自觉定期向社区低保服务中心申报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即

使自己家庭 收入提高了,享受的保障标准偏高或者不符合吃低保条件了,在低

保工作人员入户调查核实时,也不会如实报告,不答应降低保障待遇,更不愿意

退出低保。

二是不少居民攀比思想严重,认为自己家庭收入也没有比一些低保对象好到

哪里去,“他人吃得,自己也吃得”,因而,不管是否符合条件,也纷纷提出吃

低保,一旦未被 批准,往往就和低保工作人员吵闹不休。

三是工作力量薄弱。我们现在一个县有几万低保对象,一个办事处乡镇有几

千低保对象,但从事低保工作的人员却寥寥无几,到现在多数县区,分管低保工

作只有1-2个人,街道办没有专职低保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头绪多,顾头顾

不了尾,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和作工作效率。

四是收入核实难。这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是隐性收入无法计算,如打工人员买车的、蹬三轮的、开摩的的、摆小摊的等人,都是良心帐,给从事

基层工作的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五是县区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导致城乡低保金不能及时按标准发放。由于

上述因素的制约,影响了低保动态管理工作的成效,低保对象进易出 难、进多

出少的问题普遍存在。

(三)统筹协调不够,各项救助政策没有形成有效衔接。

主要体现在少数职能部门责任意识不强,落实工作不力,发挥作用不够,落

实扶持救助低保对象的有关优惠政策不完全到位,社会救助、社会保障衔接不够,全社会参与救助的体制机制还没有有效形成。

三、建议与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低保政策法规宣传力度。

要切实加大对低保法规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促使广大居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低保”观念,自觉摒弃“低保就是吃国家大锅饭,不吃白不吃”,“能吃到低保那是能耐”等等以能吃低保为荣的错误思想。逐步

形成大家自觉理解、积极配合、共同监督低保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切实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坚持严格依法办事。

一方面,对低保对象的审批工作,坚持严格按操作程序办理,切实做好入户

调查、民主评议和张榜公布等各项工作,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做到政策规定公开、保障对象公开、保障金额公开,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减少和防止“关系保”、“人

情保”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加强低保对象的动态

管理。动态管理工作要坚持每季度进行一次,每年第四季度进行普查和年检年审。

各级低保管理服务机构和低保工作人员在实施动态管理中,要认真坚持对低保法

规、政策、制度和低保对象负责的原则,积极开展调查走访工作,及时掌握低保

对象家庭生活、家庭收入、家庭成员变化等情况,按季度办理保障金增、减、停

发手续,切实做到 低保对象有进有出,以切实解决滥保乱保和应保漏保问题。

(三)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确保向上级争取的低保补助资金逐年稳

步增加。另一方面,市、县级财政也应加大对低保资金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

把低保工作 机构的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根据实际需要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实行专项列支,尽快改变当前从低保资金中列支的作法,切实解决对低保资金的不合理挤占问题,从而达到提高保障对象的保障水平、增强低保资金的使用效益的目的。

(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共同做好城市低保工作。

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基层落实”的低保管

理体制,建立健全城市低保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和组

织协调作用,督促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物价、审计、工会、乡

镇、社区等各职能部门和单位,立足自身职责,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共同做好城

市低保有关工 作。

(五)进一步抓好扶持救助低保对象的优惠政策的落实,努力提高低保对象的实际生活水平。

各级人民政府及劳动保障、教育、卫生、工商、建设、城管、税务、公用事

业、电力、广播电视、司法、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及省、市有关规定,对低保对象 给予救助、减免有关费用,并对保障对象进行就业扶持。适时对有

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对低保对象的优惠政策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了解,对落实不

力的,要及时采取 有效措施,督促其落实到位。同时,还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低保对象的良好风尚。

(六)要严查不正之风,保持低保队伍的纯洁性。

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县区低保工作进行明查暗访,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倾听低

保户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呼声,发现问题要随时通报,对一些吃拿卡要变相向低

保户要好处的人,一经查处,就不姑息迁就,建议单位领导坚决将这些人调离低保工作。

(七)改进和完善社区低保工作。

社区在城市低保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低保的公平、公正,损害了低保对象利益,而且直接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随着以基本生活、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为主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城市低保的含金量越来越大,居委会的问题也将日益凸显。解决社区在低保工作中的两大矛盾,笔者认墙,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简化低保操作程序,为居委会“减负”。

(1)改变城市低保申请受理程序。将社区受理申请的职责移交街道(乡镇),同时每个社区明确一名低保专干,由街道(乡镇)统一聘用,民政所统一进行业务指导和业绩考评。街道(乡镇)受理城市低保申请后,通知社区低保专干限时入户调查,杜绝社区干部索、拿、卡、要和故意拖延的现象。

(2)低保调查“减量保质”。低保对象的补助金额与家庭收入直接相关,因此入户调查尤为重要。对新申请对象,目前要求必须做到三级入户调查,即社区初审调查、街道复审调查、县级审批调查。实际操作中,社区三次调查都要参与,然而后两次调查一般并不能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如果实行分类入户调查,即对家庭情况较简单对象(三无、孤幼、无劳动力、年老重病等),由县、乡、居三级同时进行一次调查;对家庭情况较复杂(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子女成年、做临工等)或第一次未调查清楚的对象,则可以进行第二次有针对性的调查。这样可以在不降低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大大减少社区的工作量。

2、健全工作监督机制,为社区“塑型”。

(1)建立事前预防机制。一要出台低保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以政府名义或由民政、监察部门联合出台文件,从制度上保障城市低保工作的正常运转。二要加大制度的宣传力度。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在每个低保工作机构上等方让低保工作者和低保对象都知道违规的代价,这样既可时刻提醒工作人员,又能警示广大工作对象。三要严把低保对象审核关。严格执行三级评议评审程序,避免不符合条件对象混入低保群体。

(2)加强事中监督力度。在事前预防的基础上,对可疑现象立即查实纠正,制止不良现象发生。一要加强工作督查。建立定期督查制度,定期对社区低保工作进行检查。二要充分发挥张榜公示作用。张榜公示只公布户主姓名,有时对不上号,不利于群众监督,要将户主照片同时公示,以更好地进行监督。三要做好信访工作。群众信访是业务工作的“晴雨表”,要通过信访,发现不良苗头,及时妥善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3)强化事后责任追究。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低保工作责任追究力度。对社区的违规行为,由业务指导部门责令整改和惩罚。如社区搭车收费,除责令退还款项,可采取要求公开道歉、取消年终评先资格等方式进行惩罚;对社区工作人员个人违规行为,由民政、监察部门联合调查处理,可采取辞退、取消专干补贴或奖金、垫付违规发放低保金等形式予以处罚;对低保对象出现的违规行为,如造假骗保的,应立即停发其低保金,并追回冒领款项,情节恶劣的,处冒领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3、建立素质提升机制,为社区“强身”。

(1)拓宽社区居委会进人渠道。随着各种政府职能进社区,社区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对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改社区干部来源的单一渠道为多元渠

道,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从企业下岗管理人员中招聘、引导大学毕业生基层锻炼式拓宽社区工作人员来源渠道,提升其整体素质。

(2)建立专干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制度。由于城市低保政策性强,且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社区低保专干必须吃透政策,才能做好社区低保工作。首先,新上岗的低保专干,必须接受民政部门的上岗前培训,熟悉低保政策和工作程序后发给上岗证。其次,建立定期培训制度,针对新的工作任务或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展培训,不断提高社区低保专干的业务能力。

(3)建立工作考评和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街道对社区低保工作的考核制度,在百分制基础上加减分,对出现延时调查、关系保、人情保、骗保冒领以及越级上访等现象的相应减分,对动态管理、档案管理和介绍低保对象就业出色的给予加分。考评分数与社区荣誉和低保专干福利待遇挂钩,并对业绩优异者给予额外的物质奖励。

(八)要充分发挥社区民政信息监督员的作用。

篇6:咸阳市城市规划

一、基本情况

智慧城市建设是指通过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我市自2011年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着力改革体制机制,改变行政分割、管理分治、资源分散的局面。重视统筹设计整体规划,编制了《咸阳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注重把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信息惠民城市试点、信息消费城市试点等与咸阳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全面融合,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水平和层次。通过建设咸阳市政府“政务云”,建成共享信息平台,杜绝了重复建设和新的信息孤岛的形成,强力推进了资源整合。积极实施 “六个一”信息惠民项目,通过群众办事“一站通”、便民服务“一号通”、智慧医疗和惠民资金“一卡通”、和谐社区“一格通”、掌上咸阳“一点通”、无线城市“一网通”切实解决群众需求,服务咸阳社会发展。在西部率先启动“互联网+”计划,全面开展城市信息融合,建成了咸阳市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咸阳市信息资源安全共享暂行管理办法》,并在智慧医疗、智慧税管、智慧安监、智慧气象等重点领域试点大数据分析应用,初步具备了大数据监测、预警和风险分析能力。通过七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创造了信息化建设的“咸阳模式”,赢得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

二、存在问题

(一)数据整合及应用推广有待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协作来实现,但是当协作遭遇利益壁垒时就显得较为艰难。具体表现在:(1)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基础。然而纵观全国,如何打破数据壁垒,联通信息孤岛,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难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信息安全问题,担心数据泄密,另一方面是行政管理的问题,在行政体制当中,有各条线的行政命令,有各种各样的法规,导致城市治理不能横向打通,给技术应用造成障碍。我市通过各种措施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但也依然存在因为核心数据市级层面没有权限开放,或各职能部门一般没有制约关系,导致“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的现象。(2)应用推广。在智慧城市的应用推广中,我市已实施了“六个一”信息惠民项目,“一卡通”可以实现“一卡多用”,但并未完全代替各部门分别发行的各种卡。各部门的服务热线依然与“一号通”并存。无线城市“一网通”建设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无纸化办公还没有在党政机关内部普及,培训网络化、远程会议等的应用还有较大空间,一些惠民项目群众知晓度还比较低。一些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的应用项目在推广时遭遇重重阻力。这些与人们的传统行为习惯、部门资金实力、现有政策因素等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受利益和权力分割影响。

(二)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一是尚未形成职责明晰、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网信办、发改委等多个机构,但没有统一的部门对大数据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工作推进也比较困难。出自不同部门的数据资源口径不一,不进行统筹协调管理,大数据的综合效应就难以发挥。二是缺乏规范标准。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大,涉及范围广,尚无范本可依,如果不能坚持统一的规划标准很容易成为新的更大的“信息孤岛”,甚至前功尽弃。高起点的规划、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制度体系是智慧城市规划成为现实的重要保证之一。我市已编制了《咸阳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咸阳市信息资源安全共享暂行管理办法》,但依然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三是奖惩机制不明确。作为一项需要重新整合各方资源,但是却没有确定职责范畴的工程,没有明确的奖惩机制不足以调动各方各面对其的关注度和协作积极性。

(三)智慧产业发展潜能有待进一步激活。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可以直接和间接创造众多知识型就业岗位,进而创造更多的服务业工作岗位。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和运营要求更多的专业的数据分析企业加入,促进传统产业进行升级。物联网的运用将提升带动智能终端制造的发展。因此,智慧城市已被世界各国确定为金融危机后振兴经济的关键策略,智慧产业也应运而生。以智慧城市建设驱动产业衍生与发展已在银川市初见实效。我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前列的城市,也应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进一步重视新的产业发展机遇,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创新性复合型人才资源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伴随城市功能的不断多样化和社会分工的细化,需要能适应智慧城市建设分析并提供总体解决方案的高级人才和团队。当前技术创新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既懂技术又熟悉政府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受区位因素和薪酬待遇因素影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引进,自身又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造成人才难求的现状。这在县区表现得更为突出。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宣传推介,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创建的社会认知度、参与度 1.加大宣传力度。在风雨廊桥、统一广场等公共场所宣传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和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设置“有事找政府,请拨12345”等标识,广泛宣传“六个一”信息惠民项目。

2.大力推广智慧城市应用项目。在公交站、医院、商场等人流密集区增加智慧城市WIFI,增强信号稳定性。在“一点通”中增设停车预约、办事流程进度实时查询等功能,扩展智慧城市在扶贫攻坚、挖掘文化资源优势等方面的应用,让智慧城市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3.强化思想认识。将智慧城市有关知识列入各级各部门干部培训内容,提高对建设智慧城市重要性的认识,为促进信息共用,物联网共建,服务共享筑牢思想基础。

(二)创新优化管理机制,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4.强化组织领导。建议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机构或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牵头理顺各部门的数据信息,并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由一个行政综合部门,主导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应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集中管理各部门的信息中心和数据中心,进行信息资源整合。

5.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要加强对各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对接中省政策法规和标准规划,建立规范标准的公共数据库,并制定和推行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对信息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统一部署,确保智慧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同时,从城市整体运行效益的角度出发,协调各部门明确共享数据、上报数据、发布数据、保密数据和交换数据等内容,确保各部门对数据的共享与应用。6.健全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奖惩机制。应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列入各部门考核指标中,充分调动参与共建的积极性。

(三)探索智慧城市“咸阳模式”,做大做强智慧产业体系

7.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生产内外环节进行整合,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现传统制造业智能化。

8.建设智慧产业园区。引进智慧装备制造、光通信、移动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应用电子以及云计算等项目,发展智慧商务业、智慧制造业等新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通过战略合作、战略联盟,吸引、引导和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让更多的企业家、社会人士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

9.以创新带动发展。以秦云公司模式创新为契机,打造智慧城市创新平台,开展智慧应用技术研发,扶持智慧城市建设与第三产业的融合,鼓励开展将物联网、大数据等与现代服务业进行有机衔接和跨界创新的研究。积极引导院校和企业关注大数据技术演进、承担关键技术和系统的创新研发工作,以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智慧城市产业链集聚和发展。

(四)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

10.制定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安家落户、创新创业、深造发展等给予优惠政策。推进人才安居工程,高标准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为其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提供便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1.强化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多层次的智慧城市人才培训,要抓好推进智慧城市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培训,深入学习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不断提升领导水平和业务能力,尽快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同时,要依托西安和咸阳的教育优势,对现有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鼓励高校毕业生继续深造。

上一篇:学生抄作业深刻检讨书下一篇:小学教导处工作记录